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谋圣张良-9

作者:张毅 字数:18992 更新:2023-10-11 17:22:27

刘邦说:“子房,项王也算是个盖世英雄,他虽然败了,但他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张良说:“是的,我听说他被追至东城时,仅剩二十八骑,项王还对他的部下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我所进攻的没有不破的,没有败退过,所以能成为诸侯的霸王。却没想到今天陷入这样的困境,这并不是我的武力不如对方,而是天意如此,老天爷要我灭亡!现在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我为大家开路突围,我要让你们再看一看,我项羽的雄风仍在。你们看,我仍要杀得他们落花流水。我要证明,不是我不能战,而是天要亡我!”  刘邦说:“的确如此,他总以为自己所向无敌就不应该失败。最后陷入绝境时,仍然想表现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张良说:“我听说有这么三次,一次就是还剩二十八骑身陷重围时,他说‘让我为你们去轻取一将’,说完纵马而上,斩了一员汉将。二次是突围会合后又被围困,他又纵马斩一都尉,杀死百十人,并且得意地问他的随行,‘你们看我如何?’。三次是最后舍马步行短兵相接,又有百十人被他杀死。这时他已是浑身是伤,知道不可逆转了,才自刎而死。项王自以为英勇无双,而最终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不能取胜,这不正是他可悲之处吗?”  刘邦说:“项王作为一员战将,确实古今少见,但他缺少了也容不得一位能为他运筹帷幄的人,怎么能不失败呢?”  人似乎有一种同情失败者的天性,刘邦似乎忘却了他同情的这位末路英雄,正是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敌。  大军和群臣已被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这里也许因为远离要冲,非兵家必争之地,八年战争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痕迹。尽管是寒冷的冬天,这里松林苍翠,寒水清冽,宁静平和,好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  刘邦留连忘返,喟然长叹:“能在这里小憩些日子,倒是人生一大乐趣!”  张良笑道:“陛下还未曾开国登基,就在思退隐了么?”  刘邦坦率地承认:“我真是身心都困乏极了!”  突然,他发现远远的林中有一牧羊老者,便说:“我们前去看看!”说罢二人纵马奔去,老牧羊人转身赶着羊群向松林深处奔去。  刘邦停马大声喊道:“老丈,请等一等,我们有话问你!”  老牧羊人不得已侧转身来,只见他花白的乱蓬蓬的须发,把面颊遮掩大半,一顶破斗笠戴得低低的。他挥舞着两只手在向他们比划着。  “称在比划什么?”刘邦说。  “他说他又聋又哑。”张良在一旁解释说。  “那就算了吧,我们回去!”  二人刚回身走去,刘邦突然说:“此人的身影怎么这么眼熟?”  张良说:“我也有遇故人的感觉。”  刘邦似有所悟:“啊,侯成是哪里人?”  张良恍然大悟:“谷城人!是鲁国儒生!”  “快转去!”  二人催马驰进松林绕过荆棘来到湖畔,只有几只羊在啃着枯草。二人向密密的林丛高声呼唤:  “候成——!爱卿——!”  “伯盛——!出来吧——!汉王找你来了——!”  除了回声在松林中震响,只传来阵阵松涛。张良突然高声叫道:“汉王你快来看!”  刘邦来到张良身旁,只见湖畔的泥土上留下两双破履,一行脚印。  刘邦猛地跪下,向湖水叩拜,痛哭道:“侯成!伯盛!朕有负于你,你不该就这般去了!”  一湾寒水,泛着微波,这里是东平湖的末梢。  张良劝住了刘邦,扶他上马,刚要回去,只见一队骑士飞奔而来。他们发现汉王和张良不见了。慌忙四处巡觅,找到这里来的。  “派人将他打捞起来,给他筑一座墓吧!”  “陛下,不要惊扰伯盛,还是让他在这片宁静清悠的天地中安眠吧,让他与天地化为一体,比什么厚葬都更为高洁。”  刘邦似懂非懂,没有说一句话,他感到自己欠侯公太多、太多……  马蹄声远去了,消失了,松林连松涛也平息了。此刻这里,天空沉寂,林丛静穆,寒水无波,山野无言,连只只羊也一动不动地伏在草丛中。  牧羊老叟从松林深处复出,来到湖边拾起破履穿在脚上,赶着羊群缓缓走去,渐渐地消失在东平湖畔深深的山野中。  第二十二章 奔向谷城山  当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谷城安葬项羽残碎的尸体时,张良猛然记起了恩师临别的吩咐,急忙策马奔向谷城山,去寻找那块梦中的黄石。  张良陪同刘邦离开东平湖畔的松林,骑马向谷城缓缓走去。一路谁都没有再说一句话,但在心中都浮现着湖岸边那双破履和两行脚印。  快近城门时,刘邦突然抬头望见东南天际,有一座苍翠蓊郁,气象峥嵘的青山拔地而起。  “啊,好一座青山,不知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刘邦驻马感叹说,他没有在北方打过仗,对这一带的山川地貌十分陌生。  正在这时,有一位白发老叟从他们身边走过。  张良下马恭敬地打听:“老人家,请问那座山叫什么名字?”  老人回过身来,手搭凉棚向东南方望了望回答说:“那座山就叫谷城山!”  啊,谷城山!  张良一听大为震惊,顿时想起了什么,呆呆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刘邦见张良神情异常,大惑不解,惊愕地问道:“子房,你怎么了?”  张良在沉思中回过神来,忙吩咐随行的卫兵:“你们好生护送汉王回谷城。汉王,我有一件急事要到谷城山去一下!”  等刘邦问他究竟什么急事时,张良已经飞马向谷城山驰去。  很快谷城被甩在身后,人烟越来越稀少,张良骑着马在幽深的峡谷中急驰。山谷中林壑青幽,飞瀑争喧,寒气逼人。  他刚转过一个山弯,就看见一道瀑布从山顶飞落下来,如散珠碎玉撒向深谷,水声喧嚣,在山谷中激起震耳的回音。  张良抬头一望,就看见飞瀑脚下的河谷边,倚着那澄澈的山泉水,一块黄石象一个背手仰望瀑布的高士,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知站立了多少年、多少代……  啊,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了!  不正是十三年么?那屺桥的黎明,他凝神屏息,在石桥边等待着。忘记了晨风中的寒冷,忘记已经麻木了的双脚。  他忘不了他那沙哑奇特的声音,那灼人的睿智的目光,那仙人般飘飞的银白的须发。  他忘不了老人授给他那卷《太公兵法》时对他说的话:“你认真读懂了这卷书,就可以成为那些能夺取天下的帝者师了,十年之后,必有王者兴。你好生记住,十三年后你小子路过济北谷城山下,见到的那块黄石便是我!”  张良下马来,向黄石毕恭毕敬地拜了下去。  恩师,张良拜见你来了!恩师,你在哪里?恩师,遵照你的教诲,我如今已经成为帝者之师,辅佐汉王夺得了天下,可是你如今又在哪里?  张良上前抚着那块黄石,感慨万千,不禁潸然泪下,久久不愿离去。  深谷静极了,只有山间瀑布的喧嚣。他慢慢抬起头来四下眺望,只见重峦叠嶂,浓荫覆盖,云遮雾绕,幽深莫测。  突然,从山林间隐隐传来一阵苍老的歌声,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沧浪之水……  可以浊……  张良竖起耳朵凝听了一阵,是他吗?真是他吗?屺桥黎明的暗夜中,当老人远远离去,唱的不正是这首歌么?  他将马在河边系好,便沿着那些狩猎者和野兽踏出的崎岖山路,向山上走去。  他边走边想起当年上乌鹫岭,为田仲老母送药的事来,那座山也和谷城山差不多。快爬到山顶时,又听到了那缥缈的歌声,他赶紧停步四望,看见对面的山崖边,有一位采药的老叟,远远望去,他那满头银白的须发,格外引人注目。  莫非是他?  他望了望山下,两山之间的深谷中,云雾茫茫。他将两手合在嘴边,向对山呼唤:  喂喂……  喂喂……  可是采药老人根本听不见,少顷风起云涌,一片云雾从山谷间升腾起来,迅速将老叟吞没。  等了一会儿,又从云雾中传来歌声。  张良无可奈何地在密林中奔走,他相信这林中定然有猎人和采药者,可以找个地方借宿,再打听恩师的下落。  找了许久,他已经开始绝望了。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他正准备下山时,突然迎面碰见了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猎人。  “田兄!”张良大吃一惊,此要酷似田仲,竟然失声叫了出来,叫出来才知道后悔,田仲不是早死了么?哪里会是田仲?!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猎人竟然朗声答了出来,吃惊地瞪着大眼望着他,问道:  “你我素不相识,怎么知道我的姓氏?”  “你太象我一位姓田的朋友了,所以脱口叫出!请问壮士高姓大名?”张良说。  “我叫田石,打猎为生,请问先生只身上山干什么?”  “我是来寻人的。”  “找着了么?”  “还没有!”  “我正要下山送货,我们就一路走吧!你人生地不熟,权当我送送你。”  这时张良才注意到,田石挑着一挑山珍飞禽准备下山。  “你把这些送到哪里去?”  “前日下山,谷城县尉说汉王近日要到这里来为鲁公祭墓,吩咐我打些山珍送去。”  田石说完就邀他同行。  张良说他明日还要找一找,今夜就不下去了,能否在他的屋子里借宿一夜?  田石二话没说,慷慨应允,放下山珍为他带路,转过这片林子就是一间木屋。他开门进去,为张良点亮松明子,添旺炉火,并告诉他吃喝的东西放在哪里,一一交待停当,才告别张良下山去了。在这深山野岭,留宿一位过客,习以为常,毫不介意,特别是深山猎人,一个人常年累月孤寂的生活,偶尔能遇见上一个说话的人,真有如他乡逢故知。  临别时,张良告诉他,到谷城的汉军营内,找一个叫何肩的人,请他去向汉王禀报,说我要耽搁几日才下山。汉王若要离开谷城,就不用等他了。  “有什么凭据让姓何的相信我呢?”田石问。  张良想了想,从腰间取出一块玉佩交给猎人说:“他一见到这东西,就知道我是何人了。”  猎人又问:“先生能否告诉我你的尊姓大名,以便告诉何肩。”  张良说:“你就说让你去找他的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就行了。”  猎人一听,惊骇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他不相信面前这个文弱如女子的人,竟是天下闻名的传说神奇的张良!  “先生是张良?!不会吧!”他象识破一个骗子一般冷笑着。  张良百般不解地问道:“你又凭什么敢说我不是张良?”  猎人极端自信的生气的说:“算了,我不给你带信了!你这种人不诚实,竟然冒充起张良来了!”  张良笑着诚恳地说:“实不相瞒,我真的就是张良。”  猎人说:“我懂了,你是和张良同名同姓罢了!”  “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就是张良?”  “张良是何等英雄的人物?博浪沙刺秦王,鸿门宴救刘邦,神通广大,呼风唤雨,哪象你这般貌不惊人?你要冒充为什么不冒充别人,何必一定要冒充张良?张良是可以随便冒充的么!哈哈哈哈……”  张良也大笑起来:“父母生就我这付俗骨凡胎有什么办法呢?你到汉营一问就知道了。快去吧!”  猎人又为他生火造饭,端上美味山禽,拿出珍藏的好酒来,忙个不停。平日随便来了个陌生人,他都要热情接待,更何况今天是张良驾到。  “你快下去吧,不然天快黑了。”  “不妨事,天黑了我也能摸下山,先生放心!”  猎人走出木屋,张良追出来对他说:“田石,你知道山下瀑布旁的那块黄石么?”  “我怎么会不知道!怎么样?”  “我的马就挂在附近,你骑上快去快回吧!”  “先生好生歇息!”  田石说完,挑上山珍大步流星地下山去了。  张良回到田石的木屋,又好象当年住在乌鹫岭田仲那间小木屋里,使他感到分外亲切。他换上松明,添旺炉火,炉上的饭和美味的山禽、干蘑菇,喷出一股股白色的蒸气,发散出扑鼻的诱人的香气来。大半天没有吃饭了,再加上他又爬了这么高的山路,他饥肠辘辘饿极了。等了一会儿,饭菜都熟了,他尝了尝汤,鲜美极了!没有盐,他找了找,也不知主人放在哪里了,没有关系、刚才品尝白味,不是一样的鲜美么?他盛了一碗汤,倒了半碗酒,独饮独酌,慢慢品味。  这些年来,征战奔波,虽也有吃不上饭的时候,但多数却是玉盘珍馐,在别人的侍候下生活。今夜自己动手,在这远离尘世的猎人木屋里,喝着这种无盐的白味山鸡蘑菇汤,却别有一番滋味。它有一种甘甜淳香的味道,只有在这高山密林中,才品味得出这种天地间至纯、至美的味道来,这也许就是先人所说的“大羹”吧!这种汤喝下肚里,肺腑顿时清新如洗,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他才开始有所感悟,为什么那些炙手可热的在朝者,难以领略到隐逸的甘美?  他吃饱喝足之后,带着一种好奇和神秘感,想去夜间的林中走走。出门前他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取下壁上田石的刀来,以防不测。一个丝毫也不惧怕秦始皇和西楚霸王的人,毕竟还是对暗黑林中眼睛闪着绿光的猛兽有些害怕。  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成了野兽的人。  张良拉开门走出屋外,沉重的木门嘎吱作响,他惊喜得倒吸了一口气,好大的月亮!  暗黑的林中与明亮的天空,形成极大的反差,几束银亮的月光从树丛的空隙间透射进来,立刻使森林变得格外神秘和迷人。  走出林子来到山岩边,他抬头一望,云翳全然褪尽,穹庐般澄碧的天庭罩在他的头顶,呈现出令人迷幻的深邃高远的梦一般的景象。站在这高高的山顶,似乎可以扪星抚月了。  月光抹去了时间的痕迹,深谷幽暗的林丛神秘莫测,风中传来鬼泣狼嚎般的呜呜声,令他感到不寒而栗。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好象人世间没有发生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他虽然沉醉过这种超尘避世的淡泊感,但他还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还不甘心就那般远离尘世,老死山林。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一场轰轰烈烈、足以炫耀青史的灭秦之战和楚汉相争,已随着今天上午奠祭那黄土覆盖的鲁公墓而结束了。他已经经历过人世的大起大落,经历过威武壮丽的大较量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搏斗。未来的日子,还有什么能与这七八年的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相比的呢?  登上了人生的峰颠,就应当准备下山了;激起了冲天巨浪,就必须急流勇退。猛然间,他又想起了侯伯盛,他的眼前又浮现湖畔那一双破履、两行脚印。他不相信侯公死了,只不过太伤他的心了,他也把一切看得太透了。如今他已是心如死灰,如介之推不想再见重耳罢了。所以刘邦要打捞他的遗体并为他筑墓,他只好将他岔开了。  汉王立即就会登上皇帝的宝座,那时他拥有帝王之尊,君臣森严的等级,就决不可能如现今这般推心置腹。他对刘邦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了,还是早点离开他的好,走得远远的,别在有一天由“帝者师”沦为“阶下囚”,历史上如此的教训还少么?不如归去!  此刻,他才豁然开朗!为什么恩师要他在十三年后来到这里?不是在让我成为“帝者师”之后,功成身退,迷途知返么?他,真是料事如神啊!  他的那双令人永远难忘的目光如炬的眯缝的眼睛,洞穿一切历史风云。  他感到倦了,那八年来的戎马倥偬,八年的铁血征战,八年来的生死较量!这种倦,即也是厌倦,那人间的荣华富贵,有如这月空里的片片浮云,淡了,远了,消逝了……  啊,这里令人肺腑清新的空气,令倦眼明亮的青山,令双耳聪慧的鸟鸣。特别是这里将从此远离了流言、忌妒、阴谋、纷争,与世无争,与天地合一,象乘云驾鹤、饮泉餐华的仙人,是何等心旷神怡啊!  现在,他体弱多病,何不借口告病归隐于这青山林泉之中呢?  他深深感谢教诲他为“帝者师”,又提醒他功成归隐的恩师。  恩师,你究竟还在不在人间?如果你已驾鹤西去,你的坟茔肯定在这座青山里,我一定要找到,找到之后就在你墓旁结庐相守,与天地长伴,与日月同终。  张良决心已定,他转身回到木屋,安然躺在用兽皮铺成的床上,他从来没有在这般安静的环境中睡过。他往日爱失眠,然而今夜却很快地睡着了。  深夜,睡梦中,他突然被急促地敲门声惊醒。  张良以为是田石回来了,忙下床开门。然而门开以后,门内的人和门外的人都得住了!  张良一见不是田石,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木屋,这深夜的不速之客又是谁?  敲门者见开门者竟然不是田石,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他素知田石无亲无故,那么今夜这里又有何变故?  一束月光照在木屋门前,他俩默默相视许久。  “田石不在家吗?”深夜来访者警惕地询问。  “田石天黑前下山到谷城为汉王送山珍去了,我是路过这里借宿的,请问你是谁?”  “我是后山采药者,时常与田石往来。前次田石采到一种治伤神药,我有一位故友受伤住在我那里,今夜病危,只好深夜前来求药。”  “田石要明天才能回来,性命攸关,该怎么办?”  采药人举起松明,在挂满草药的墙壁上寻找,终于喜出望外地说:  “就是这种!我与田石交谊甚厚,人命关天,只好先取走了。请先生转告田石,说我改日再登门拜谢!”  张良多年浪迹江湖,又长期过着军旅生活,对于治疗创伤之药非常注意。平日都随身带有金创药,以防万一,但须视情况使用。他把身上的药包取了出来,然后对采药人说:  “让我和你一起去看看!”  来人开始感到十分为难,又不好拒绝。  张良一听说是刀伤,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眼下楚刚灭,项羽的文臣武将战的战死,突的突围,有不少人身负重伤,只得藏匿民间。这位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楚军将尉不知是谁?还有一些是他正在寻找的人,又会不会是他?一定不要放过了这一寻找的机会,于是他说:  “请你放心,不管受伤的是何人,我一定不会加害于他,你只需对患者说,我是世代在这深山里采药的人就行了!”  救人要紧,无可奈何,来人只好答应了。  张良从墙上摘下一顶皮帽戴在头上,套上一件田石的皮挂,便和采药人走出了门。在皎洁的月光下,他高一脚低一脚在山间小道上走去。没走多久,就来到一间木屋。刚一进门就听见患者沉重的痛苦的呻吟声。  张良急忙取出随身携带的小药袋,解开背上的伤口一看,原来是伤口化脓,他心中什么都明白了。  他先取出一颗金丹,叫病人用开水吞下,然后他把主人叫出屋来告诉他,只有用火烙才能防止伤口继续化脓,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主人想了一阵,只有无可奈何地点头答应了,只要能保住性命,再残忍的手段也在所不惜了。  张良要求主人先将病人的四肢牢牢地绑在床上,以防止他在剧痛难忍的时刻挣扎。然后,他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剑,用酒将它擦洗干净,放在燃烧的火焰中将短剑的尖部烧红。于是他叫主人把病人死死摁住,就把烧红的刀尖伸向化脓的疮口,只听见一阵嗞嗞声,随着一缕白烟一冒,一股焦糊的臭味刺鼻、病人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撕裂人心的惨叫。张良在被烙烧过的疮口上撒上了一层白色的粉末,然后将它包扎好。  主人告诉他,病人已经痛得昏厥过去,满脸冷汗。张良要他用热水替病人擦把脸,然后让他好好安睡。他俩替病人把绑住的手脚解开,让他侧身躺好,主人用热水替病人擦脸时,张良在一旁举起松明子替他照亮。  当他把亮光照到病人脸上时,不觉手臂一抖,怦然心跳起来。  原来是他!  幸好他已经痛得昏了过去,双目紧闭,面色苍白,人事不省,当然不知道是谁替他治的伤。  “我再给你一颗金丹,明天早上等他苏醒转来之后,再给他吞下去,生命已不会有危险了,只须再养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康复了!”  “感谢先生救命之恩。”  “天快亮了,我要回到田石那边去了。”  “让我送你回去,别走错了路!”  月亮已经落山,森林里一片暗黑。主人点亮了一只火把在前面引路,张良跟在后面边走边向他打听:  “你住在谷城山上多少年了?”  “大约五年多了吧,为了逃避战乱,我带着老父老母逃进了谷城山。后来父母死了,就只剩下我孤身一人,靠采药为生了。”  “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先生打听谁呢?”  “一位老铁匠。”  “听说,前些年这谷城山上来了一位老铁匠。”  “后来呢?”  “后来就不知道了。”  “还有谁知道吗?”  “要知道老铁匠的事,必须找到那位老采药人,他最清楚。”  “老采药人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这人如神仙一般,来无踪去无影,爱唱一只歌。据说,这只歌也是老铁匠教的。”  “你会唱这只歌么?”  “远远听见那采药人隔山唱过,好象是什么‘抢郎回去冲喜,渴了却无饮’不知道是啥意思!”  张良笑了,边走边唱了起来: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对对对!就是这么唱的!”  说着说着,走到了田石的木屋前。主人还没有回来,张良告别了采药人回到屋里,为快要熄灭的炉火加添了柴火。一夜未曾合眼,他困乏极了,倒头便睡,很快便酣声如雷了。  不知睡了多久,他又被敲门声惊醒了。起来开门一看,田石回来了,还带来了何肩。  “找着我师傅了吗?”何肩一见面开口便问。  “有线索了,你来得正好,今天便可与我一道,到山中去找那位采药的老人。”张良高兴地说。  “马上和我一起下山,汉王今天带领着群臣,到谷城山围猎来了!”  张良无奈,只好跟何肩一道下山。临别,他告诉田石,他一定还要转来的,不打探明白那位铁匠师傅的下落,他决不罢休!  张良匆匆赶下山来,刘邦已和群臣在谷城山下的丛林中,打到许多珍奇的飞禽走兽,就在野地里烧烤来吃了,味道确实异常的鲜美,手艺再高的厨师也无能为力。  刚得到天下的刘邦和立下汗马功劳的群臣,心情从未有过如此舒畅。  刘邦一见着张良,便十分高兴地说:“子房,快来品尝这野味,吃饱了便一起返回谷城,还有大事与你商量。”  张良说:“汉王知道我屺桥授书的故事吗?当时老人告诫我说,读完这本书便可以成为帝者师了,十年之后当有王者兴。十三年后,你小子可以到济北谷城山下,那里有座黄石便是我!”  刘邦听后十分惊骇:“啊!果真有如此神奇的事?那么,你昨日上山,打听到你恩师的下落没有?”  张良说:“已经得到一些消息,有了一些线索,请汉王先行,留下我与何肩上山寻师。”  “然后又怎么样呢?”  “不外乎两种可能,恩师或者活着,或者已经仙逝了!”  “活着又怎么样呢?”  “如果恩师活着,我当为他养老送终。”  “死了又怎么样呢?”  “如果恩师已死,我要结庐墓旁,终身守候。”  刘邦说:“子房,这又何必呢?如你恩师活着,我为他专门修一座宫殿,侍候他终身,如你恩师已死,我将以王侯之礼厚葬,还不行吗?如果子房寻师心切,我干脆叫一支上万人的大军进山寻找,没有找不到的!说句心里话,我可不能让你从此离开我,天下初定,我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呀,怎么能让你离我而去呢?”  张良感动而又诚恳地说:“汉王,我恩师生性淡泊,远离富贵,不管他是生是死,都一定不要加之以名位。如大军进山搜寻,吾师活着的话,就会成为第二个介之推;吾师死去的话,他的在天之灵也不得安息。还是让我自己去找吧!”  刘邦表示理解:“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汉王……”张良迟疑半晌,欲言又止。  刘邦开始还没有在意,忽然他意识到张良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讲,便说:  “子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从下邳城外的夜谈开始,我们的谈话总是推心置腹、开门见山的,今后也应当如此。”  鉴于刘邦的诚恳,张良只好将心里的话和盘托出了:“汉王,从下邳城外结识开始,我就从未曾对你隐瞒过我的看法,现在我就把我心里所想的实话告诉你!现在楚汉相争,终于以汉王彻底消灭项羽结束了。如今天下初定,对于我来说,辅佐汉王八年来,不论有功无功、功大功小,我不求高官厚禄、封妻荫子……”  “说吧,子房,对于你来说,再高的要求都不算过分。”  这的确是刘邦的真心话。  西楚霸王刚被碎尸五块,刘邦这里就拜见者接连不断。来的这些人,多数是向他表功,要求封侯者有之,要求封官者无数。有的人更是厚颜无耻,无功请赏。张良一次也没有来找过他,即使和他谈话,也闭口不提封赏的事。刘邦认为,就算张良主动请求封赏,和他的运筹帷幄之功比较起来,再大的封赏都算得上实至名归,丝毫也不算过份,可是他总是缄口不言。  张良试探着,终于把他的所求提出来了:“汉王,近年来我一直体弱多病,请让我就此与汉王告别,归隐山林吧,这是我最大的请求,也是我要说的真心话。”  这话是刘邦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他脸上的笑容全然消失了,沉默了一阵才说:  “子房,七八年来你与我多次身陷绝境,性命危急,九死一生,再难都挺过来了,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得到天下。如今天下已得,正是享受富贵荣华的时候,你却要走了……”  “汉王,富贵于我如浮云,我是真心想淡泊归隐了。”张良说。  “子房,你的恩师不是希望做个帝者师吗?你的确不辱这一称号。我刘邦马上得天下,全靠你的辅佐,不是只走了一半的路程吗?治天下不同样需要帝者师吗?愿子房助我!”  这句话终于把张良打动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吧,让何肩陪着你,你可以在山上多住几日,把你恩师的事打探清楚安排妥当,之后再下山来如何?”刘邦说。  “深谢汉王!”  临别,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子房,如果你上山以后一去不复返,我刘邦可没有重耳那么笨,放火烧山把介之推母子烧死了。子房若不归,我定派十万大军,把谷城山搜遍,不把你请下山,决不罢休!哈哈……”  最后,他对张良说:“既然你恩师有言,见着谷城山下这块黄石就如同见到他,那么就让你恩师受我深深一拜!”  刘邦以帝王之尊,向那尊形如人形的黄石,深深叩拜。  在那样的年代,算得上最高的礼遇了。  第二十三章 鹤鸣九霄  谷城山上对黄石老人遗迹的苦苦寻访,是张良由入世到出世的转折点。当他完成了“帝者师”使命、辅佐刘邦建立起西汉帝国的时候,他已经萌发了归隐之意。  刘邦一行返回谷城去了,张良和何肩重新上谷城山,借住在田石的小木屋里。这位猎人对他所崇敬的英雄人物十分尊重,待如上宾。第二天便为他二人带路,在谷城山的高山狭谷之中,寻找着那位须发银白的采药人。  但是,他深深明白,要找到采药老人如大海捞针。  一天天气晴好,晴空湛蓝,晨光给山峰的丛林,涂上一层充满暖意的金红。初春层层山林的顶部,已经覆盖了一层新鲜的嫩黄,在晴天显得金灿灿的一片,山岚在深谷和林丛间浮动飘散。他们在峭岩藤箩间攀援了许久,走在前面的田石突然向他们兴奋地喊道:  “快听,歌声!”  他们停下来,一边擦汗,一边抬头倾听,对面山坳前,正有一团茫茫的乳白的晨雾,从面前缓缓飘过。从雾气中传来了那只《沧浪之水》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着。  田石高兴地说:“今天总算没有白跑!”  三人都凝神屏息地直盯着那团云雾,它刚飘过去时,就看见那位银发的采药老人的身影。正当他们对准他高声呐喊时,又一团云雾飞了过来,将那座山头严严实实地罩住了。  他们只好在那里席地而坐,等了许久许久,等到云开雾散时,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下午他们在返回的途中,又曾两次见过老人的身影。一次见他在一个深谷里急走,很快就消失在林丛间。又一次见他在一座山岩下,攀着藤蔓爬上了悬崖,转眼间又很快地消失了。  田石回忆中见过老人时,都是这般远远地匆匆地一瞥。  他们在如火的晚霞中回到木屋,在吃晚饭时田石告诉他俩,在这谷城山中,即使隔山呼叫能相互答话,走到对面山上去,也需足足一天的时间。今天也不算白跑,至少弄明白采药老人在对面山中。要到对面山中去,必须要和今天走的路相逆而行,才有一条最近的路可以到对面山中。即使如此,当天往返也十分困难。如果每日这般来回疲于奔命,恐怕永远也难以找到。  张良提出,明天就不再麻烦田石了,请他为他俩准备几天的食物,让他和何肩到对面山上住了下来,然后再找寻数日,没说找不到的!  田石赞成多带吃的,当天不回来,但说什么也不答应只让张良和何肩两人去。他说自己对山中路径十分熟悉,带路方便,应付各种危难局面的能力比他俩强得多,最后还是决定三人同行。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阴沉沉的,山中雾气很浓,何肩与田石都背了许多吃的,然后踏上了方向相反的小径向对山走去。对面的山更加陡峭,几乎无路可走,走不了多远就大汗淋漓,不得不停下来喘气。而且行走在密林里,还不时有毒蛇猛兽窜出。这里每走一步是何其艰难。  令三人感到沮丧的是,今天一次也没有听到那只《沧浪之水》的歌声,一次也没有见到过那位白发采药人的身影。在这茫茫林海间,哪里去找他寻找?  黄昏时分,淅淅沥沥地下起密密麻麻的小雨来了。田石赶紧领着他们,在不远处找到一个山洞,然后又与何肩一起,在附近拣了许多柴火,敲打着火石,燃起了一堆熊熊的大火来,就着火烤热了带来的食物。他们还在山洞里发现有过去烧的灰烬,洞内的岩壁也被烟火薰得漆黑。  张良仔细观察了一阵然后说:“你们看见了吗?这洞里有人生过火,而且还决非一次,说不定就是那位采药人。”  田石从火堆中抽出一只燃烧的柴薪,到洞后的暗角四处照了照,发现地上倒扣着一只烧着污黑的陶罐,便高兴的说:  “这里还有一只陶罐,我拿去洗干净,弄点山泉回来烧水喝。”  大家都说好,的确想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汤。田石捧起陶罐出洞去了,一会儿他打满一罐泉水走了进来,放在火堆旁,没有一会儿功夫,水就烧沸了。由于没有小碗可以分食,只好将水放在一旁,等它稍凉后再喝。  等会儿陶罐不再烫了,田石端起来请张良先饮。张良喝了几口,又传给何肩。何肩双手捧起陶罐,正要往嘴边放,他突然愣住了,久久地盯住陶罐仔细瞧,象发现了什么,突然他大呼一声“师傅!”热泪就止不住淌进了开水里。  张良和田石都惊了。  “怎么了?”张良问道。  何肩边哭边大声说道:“师傅肯定在这个洞里住过,你看,这就是当年我和师傅一起打铁时,用来淬火的陶罐!”  张良惊喜地问:“你没有看错?”  何肩肯定地说:“我跟师父那么多年,每天打铁之前,师傅都要我去换上干净的清水,我还能认错吗?”  张良接过陶罐来,仔细地看了许久,他说:“看来恩师是在这里住过,不过现在还很难判定,采药老人究竟是恩师的朋友,还是恩师本人?明天要抓紧继续寻找!”  突然,坐在张良对面的田石指着张良身后的石壁,大声喊道:“看墙上刻有文字!”  张良转过身来,只见那烟薰火燎的石壁上,有隐约的石刻小篆字痕。他从火堆中拣起一只燃烧的枯枝凑近石壁,一行行文字清楚地显现出来:  天地玄黄  山下有石  唯天不老  必有来人  张良朗声诵读了一遍,兴奋地说道:“这肯定是恩师所刻,你把每句的最末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黄石老人’吗?第二句‘山下有石’,不正是恩师临别的吩咐吗?第四句‘必有来人’,正是十三年后我来谷城山!”  洞里的气氛一下热烈起来。  何肩完全赞同张良的判断,看到这石壁刻诗,再看这洞中的灰烬和陶罐,睹物怀人,宛若见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听到他的咳唾之声,不禁黯然神伤,凄然泪下。  三人围着篝火取暖,说不尽对黄石老人的思念。  夜深了,山中春寒料峭。田石在火堆上加足了柴火,又从行囊中取出虎皮一张,为张良铺好,三人便围着炽烈燃烧的火堆躺了下来,连日来的跋山涉水太疲累了,没有一刻三人便酣然入梦。  火堆燃得很旺,辐射出巨大的热力,把三人的胸前烤得很热,所以一点也不感到寒冷。睡梦中,张良被洞外清脆的百鸟啁啾惊醒。他没有睁眼,身旁的火堆仍在炽烈地燃烧,浑身暖和极了。为什么火堆一直燃到天亮?许是田石半夜起来又加添了柴火。他还感到有些困乏,仍然闭着眼睛,聆听那悦耳的百鸟的啼鸣,这比他在项羽和刘邦那里听到过的乐工们的精彩演奏,美妙得难以相比,使他感到格外的赏心宜人。  “师傅!”他突然听到何肩大叫一声,也许他是梦中呓语。  张良睁开眼来,在明亮的火光中,他分明看见洞口,一位银发老人,面向洞外一动不动地席地而坐,他的背影与恩师酷似!  这不是做梦吧?!  张良翻身而起,跪在地上,含着热泪大声呼唤:“恩师、恩师!张良与何肩看你来了,你为什么不说话?”  他恍若梦中,但愿真正能够是恩师向他们回眸一望。  何肩也流着泪大声呼喊,但老人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如石刻一般。  三个人都无可奈何地呆呆望着老人的背影,又不敢上前惊动他。  张良以为恩师生气了,难过地说:“恩师,我们来迟了,让你老人家在这深山野林中吃苦了!学生有罪,任凭恩师怎么责罚,但求恩师不要不理睬学生!”  何肩也说:“师傅,徒弟来迟了,你打我骂我都行,别不理我!”  这时,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缓慢地回答说:“我——不是——你们的——师傅——!”  张良悲痛地说:“恩师,学生决不是负心之人!自从得恩师所传兵书,我没有一日忘记过师傅,拳拳之心,天可明鉴!”  何肩痛哭流涕地说:“师傅,当年我死活不愿离开你,你无论如何要打发我走,到而今你又不认我了!能怪得了我吗?”  老人发话了:“不是我不认你们,我真的不是你们的师傅!”  张良恭敬地问道:“那么,请问老丈是谁?”  老人仍一动不动地回答:“我是黄石老人的故友!”  张良道:“老伯,我是……”  “不用介绍,天下谁不认识你呢?你不就是张良吗?”  “我正是张良,请问老伯,你可知道我恩师的下落吗?”  “当然知道,请跟我来!”  说完依然头也不回地起身走去。洞外,晨曦初露。  张良他们三人,急起直追。只见老人沿着陡峭的山道健步如飞,往一座山峰爬去。他们在后面紧追不舍,始终赶不上他,还累得直喘粗气。爬了好一阵,才终于登上了峰顶。  登临极顶,众山藐小。  只见峰顶怪石嶙峋,云生脚下。林涛苍苍,天风浪浪,好一个仙人的居所。  老人将他们领至一个山洞口,洞口被一块巨石封死。只见老人轻舒猿臂,轻巧地把一块巨石双手一抱,扔往深谷里去。等了好一阵,才听见谷底响起沉闷的轰响声,群鸟惊飞,野兽哀号。  这时他们才看见洞里,有一根丈多长的双人合抱的巨木,躺要山洞里。  老人说:“八年前的一天,从山下传来一个消息,秦始皇意外死了,陈玉揭竿,天下大乱,老人第一次站在这峰巅解开紧锁的双眉,开怀大笑了!那夜,月照中天时,他无疾而终。生前他砍倒这峰顶一棵大树,挖空放在洞里,吩咐我在他死后,将他安放在树木心中。还说,八年之后,若张良与他徒弟一同来寻他,就领他到这里来,开棺见一面之后,就在这里连同树棺一起焚化。”  说罢,老人抬臂一揭,巨树即分成两半,树心掏空,黄石老人安卧其间,宛如熟睡一般,虽然过去了整整八载,依然栩栩如生!  张良与何肩悲痛欲绝,正要抚尸大哭,老人突然厉声制止住他们说:“你师有言,在他遗体面前,决不准大放悲声,否则他将死不瞑目!他还说,不论是他的友人,还是他的弟子,在他羽化西归的时候,都应高高兴兴。只有如此,才算得上他真正的挚友和真传弟子。”  张良与何肩都不敢哭了。  他强忍悲伤,和老人一起,将那段巨树移出洞外。说也奇怪,这段看起来又粗又沉的巨树,抬起它来竟象飘浮在水上一般,轻轻地移出洞外。  大家庄重地安放好巨树,再到下面的树林里拣来许多枯枝,堆成小山一般。张良请老人点火,老人从身上掏出火石,两相碰击,飞溅的火花立刻将枯枝引燃。  火苗迅速地蔓延开来,山风吹得火苗呼呼直跳。很快地舔着那段巨树,并且爬上了那段巨树。燃着燃着,一股强劲的山风卷来,这座木材堆成的小山,轰地一声燃成一堆丈多高的熊熊烈焰。风助火势,越燃越旺。那金色的火焰象在欢乐起舞,越舞越狂,越舞越欢,向那高高的天空升腾,升腾,象一只金色的巨手,要去扪抚那深邃高远的天空。  渐渐地,火焰仿佛都飞升到天空去了,一朵又一朵,一朵又一朵,终于飞完了,峰顶中间的平地上,最后剩下一堆白色的灰烬。  正当张良与何肩想将灰烬捧起,突然一阵旋风,魔幻般地让灰烬旋转而起,迅速地飞升到高空,随风飘散得无影无踪。  连峰巅那块土地上的尘土,也被清风扫得干干净净。  这时,天际飞来一只白鹤,鹤舞云间,鸣于九霄,声闻于天。  老人哈哈大笑,粗犷的山风,吹起他满头银白的须发。  为了感谢采药老人帮助他们了却了平生这一大心愿,张良取出了许多黄金,双手奉献于老人面前。老人脸色骤变,鄙夷不屑地说:  “快把这些肮脏东西拿开,我就象屈子所言,朝饮坠露,夕餐落英,拿这些东西来有何用处?哈哈哈哈……”  说完转身走下山峰,很快消失在云雾之中。张良手捧黄金,面有愧色,呆呆地立在那里。忽然云雾深处,又传来采药老人的歌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张良让何肩到昨晚留宿的山洞,把恩师留下的那只陶罐带了回去。他们与田石回到林中木屋时,已时近黄昏。有两位猎人正在屋前等他归来,他们正猎获了许多飞禽走兽,来与田石一道送到谷城去,卖给汉军大营。  田石为张良他们生起炉火,煮上饭食以后,就交接给了何肩,和另两位兄弟下山去了。  张良正望田石离去,他还有一件大事放心不下。等到饭食熟了,两人匆匆吃过晚饭以后,体弱多病的张良,的确累得浑身快要散架了。何肩为他烧水烫脚,侍候他早些躺下,好好地睡上一觉。  张良说:“不,今晚我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办!”  出门前,他吩咐何肩,跟随他到了要去的地方以后,何肩不能露面,不论发生了什么情况,没有叫他决不能上前!  “有人要你性命,我也不能上前么?”  “不错,我没有叫你,你决不能出现,否则将坏我的大事!”  临行,何肩佩上宝剑,张良命令他不准携带武器,他才无可奈何地取下宝剑。他趁张良没注意,带上了一柄短剑在身,默默地跟在张良后面,向山后走去。  月亮已经升起来,走了一阵崎岖的山路,那间木屋又出现在前面。张良叫何肩在一棵大树后隐蔽起来,再一次叮嘱他不准擅自行动。  张良看了看木屋周围没有什么动静,就上前去敲了敲门。屋里没有动静,门没有开。张良再次敲门,仍然没有动静,又等了片刻,门终于开了,主人走了出来。月光照在他的脸上,一眼就看得出他神色慌张,察看着四周的动静,他一见外面没有其他人,才放下心来。  “病人脱离危险没有?”张良小声地问。  “好多了,伤口再没有化脓了。”主人说。  “再让我给他看一下。”  “请进来吧!”  主人开门带张良进去,屋里没有点灯,等张良一进去,他就随手把门关上了。  何肩顾不得张良严厉地叮嘱,飞快地掏出短剑跑到门外倾听。  张良刚从明亮的月光下,进到没有灯光的屋里,眼前顿地一片漆黑。他一抬脚,好象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往前一扑,又立刻被一个什么东西套住了,越挣扎套得越紧。突然间这绳子把他往上一提,他的双脚便开始离地,被悬空吊了起来。  等他的眼睛习惯了黑暗,木屋里漏进一缕缕月光,才使他能看清屋里的东西。他首先把目光射到床上,一眼看见那位病人还在,而且已经坐了起来,他就放心了,不过他没有出声,而是让屋里的人对他问话:  “你如果说老实话,可以免你一死;如不说老实话,就把你捆起来,扔到森林里去喂狼!”  张良没有回答,他心中有数。  主人问道:“你说,你是不是汉军的探子?你进山来找谁的?”  他仍然不说话,他最担心的还是怕此刻何肩冲了进来,把事给搅了。  主人说:“要是你不说,我就把你捆牢,扔进森林里去,到时候失悔就晚了!”  当他伸手来绑张良时,床上的病人终于开口了:“慢着,你再问问他大前天,刘邦带兵来到谷城山下,是为了找谁?”  这一下张良从病人之口,真真切切地听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亲切的声音,这个声音他听过千百次,决不可能听错。更何况,那天晚上他火烙伤口时,病人昏了过去,当主人用热水为病人擦脸时,他曾举起松明子凑过去,照亮过这张脸,是绝对错不了的!所以他沉得住气,因为他知道,今夜有惊无险。  于是,他决定开始说话了。  “项伯兄,别来无恙否?你听得出我是谁吗?我就是那夜挽救你生命垂危的人!”  病人一听这个被吊着的汉军细作的声音,顿时惊呆了,慌忙说:  “子房!是子房!快点灯……不不,先把人放下来!轻一点,别伤着他!”  项伯激动得语无伦次,此情此景他更是难以言说的欣喜!  还被紧紧捆着的张良放声笑了起来。  何肩在门外倾听,简直搞晕了。一会儿听见屋里有响动,一会儿又象有人在审问谁,但又听不见张良的声音,一会儿却又听见他在放声大笑……究竟是怎么回事?想冲进去,张良又再三严厉叮嘱,没有叫他不准进去;不进去吧,万一张良有个闪失,那不是成了束手待毙吗?  “何肩,现在可以进来了!”  等何肩推门进去,屋里的松明子已经点亮,把屋子照得暖暖的。屋里的气氛安宁而融和,似乎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子房明知我伤势严重,要不是蒙子房再次相救,差点命都丢了,为何还问我别来无恙否?”  “这当然是明知故问,老朋友开个玩笑罢了!”张良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老朋友?!”何肩惊愕地自语。  床上坐着的病人问他:“你看我是谁?”  何肩见他一身山民装束,双眼深陷,脸颊瘦削,再加上蓬发垢面,真令人难以辨认,何肩只好茫然地摇了摇头。  张良笑着说:“不认识了吧?这是项伯兄!”  “呵,大人!”何肩慌忙下跪行礼。  项伯挣扎着要来扶他,怎奈背上创伤尚未曾痊愈,只好心酸地说:“我项伯如今流亡山野,危在旦夕,成了汉王搜捕的要犯,就请免称‘大人’了吧!”  说罢,神情沮丧、神色黯然。  张良说:“我这次上谷城山,是为了寻找阔别十三载的恩师,没想到能与项伯兄邂逅相遇。请你放心,你我是生死之交,我张良决不可能带人来追捕你,更何况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你的下落。汉王虽然多次向我打听过你,但决不是想追杀你,因为你有恩于他,他是不会忘怀的。项王兵败之后,你又是怎么逃到谷城山上来的?”  “我这一辈子,已是两次蒙子房救命。前日来为我治伤,不知道是子房。第二日又听说汉王兵临谷城山下,以为是替我治伤走漏风声,追捕我来了,刚才险些误伤了你。我项伯与你,虽然各居楚汉,势不两立,但从来都把你引为知己,也就不再对你隐瞒什么了!”  两月前悲壮惨烈地突围,至今仍使他常在恶梦中惊醒。清夜醒来,冷汗满面,心跳不止,惊魂未定。每次回忆,都如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那夜,冷得出奇,他被冻醒了。听到了重重包围着他们的汉军阵地,传来了催人泪下的楚歌。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支支缠绵的楚国民歌和乐曲,远比钢刀利剑更具有杀伤力,真是令人催肝裂胆!  他知道楚军的末日到了,无人再有回天之力。  他早已选好一匹优良的坐骑,他把最珍贵的财宝缝在战袍里,其它一切都舍弃了。他来到项王帐中,正好目睹了一场霸王别姬的感天动地的悲剧。他太了解他这位侄子了,他的勇武举世无双,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任性,又是他的不治之症。他虽是叔父又能怎么样呢?他们这个名将世家出这种人,从他父亲项燕,以及他兄长项梁,都是如此,项羽不过是登峰造极罢了。  他得到报告说,大批将士投奔汉营,但是别人可逃他能逃吗?虽然那边有他的挚友张良,他还有恩于刘邦,但是他还是不能逃啊!  他见侄儿已是决定突围了,便催促他说:“事已至此,趁天亮之前赶紧突围吧,否则就要为刘邦生擒了!”  项羽当机立断,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带领着八百名精兵,踏着遍地霜冻,悄悄地不声不响地穿过了十面埋伏。眼看快要逃出重围了,惊动了韩信的一支队伍,汉军迅速地追了上来,八百精兵被切割成了几块,仅有一支跟着项羽向南奔去了。  厮杀中,他突然感到后背一阵剧痛,被刺了一枪。他无心恋战,紧勒缰绳,伏在马背上,在黑暗中往前没命的逃奔。天明以后,他才发现身后已经没有了追兵,他已经远离了战场。  这时,他才找到了一个偏僻的人家,给了主人一些黄金,买了一身穷苦百姓的衣衫,把盔甲武器全部深埋了。再用随身带的止血药,把伤口包扎了一下,吃饱了一顿饭又准备上路。  他向主人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主人告诉他,这里在该下之北几十里的地方,听说项王已经向南朝阴陵和东城方向逃去了。除了北边的鲁地还属于楚,其余的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主人之所以愿意帮助他,因为他的儿子还在楚军中,当然生死未卜。  于是项伯装成一个乞丐,向北方的鲁地走去。一路上创伤又化了脓,痛苦不堪。虽然遇到过不少韩信的队伍,一见这么一个又病又老的乞丐,谁也不愿过问他。  好不容易走到离谷城不远处,一天他困卧路边,听行人说项王已在乌江自刎,楚军已全军覆没。只剩下鲁地坚守不下,汉王用张良计,将项王首级来鲁地示众。  他独自走到一片无人的荒野,号陶痛哭了一场。然后又来到路边等待,最后看一眼侄儿。他在路边一直等了半月,一天下午,终于看见一只浩浩荡荡的汉军走来,前面一辆车上,放着一只高高的笼子,里面放着一只血淋淋的人头,须发散乱,怒目圆睁,眦牙裂嘴。因为是隆冬,头颅还没有腐烂,但血迹已干,已经开始发黑了。  路边站满了老百姓,观看着这位威震天下的不可一世的英雄的末日。  项伯直瞪着侄儿的头颅,他的双颚在抽搐,紧紧咬住牙关,生怕大放悲声,他满脸的乱须在抖动着。  真是国破家亡啊!这既是西楚霸王的头颅,也是他嫡亲胞侄的头颅,他能不痛彻心扉吗?人生还能有比这更令人悲痛的事吗?  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人事不省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始隐隐约约地听得见他的周围的一些人的议论声:  “你看,他就这样倒在路边死了!”  “唉,真可怜,这个讨饭的老头!”  “行行好,把他抬去埋了吧!”  “谁知道他死没有?”  “你们看,来了一位走方郎中!你行行好,看看这个要饭老头死没有死?”  这位走方郎中摸了摸他手腕的脉说:“没有死,还有一口气!”然后使劲掐着他的人中,看见他缓过气来以后,把他抱进了一间荒屋,总比躺在路边暖和一点,然后往他嘴里放进一颗丸药,再喂了他几口水,没过多久才慢慢地缓过气来。  他睁开了眼睛,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位郎中是他当年因杀死了人亡命江湖时结识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已经认不出他来了,他激动地说:  “你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吗?我是项伯呀!”  朋友赶紧伸手捂住他的嘴说:“你刚才没有看见你侄子的头颅在示众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是从前的话了!楚汉相争,楚已经亡定了,现在已是汉家天下,这是天意!”  项伯绝望了:“我如今不仅是国破家亡,而且是重病在身,我已是心如死灰,只求一死了之!”  郎中说:“我现在住在离此不远的谷城山中,采药为生,你跟我上山去,一来可以逃避追捕,二来可以治伤养病,躲过这段时间,何去何从再作计议。”  于是,项怕就跟随朋友上了谷城山。  “项伯兄大难不死,真是万幸!”张良说,“但不知兄长今后将怎样度日?”  项伯沉吟良久,不知说什么的好。  张良深深了解他的这位朋友。  项伯为人仗义,对朋友肝胆相照。但他最大的弱点是贪财,因此对于嗜财如命的项伯来说,有三大致命“死穴”:一是成不了大事,财都怕舍的人,还能舍命么?  二是不可能终老林泉,视财宝为第一生命的人,可能淡泊么?  三是他身为贵族世家,难甘寂寞,要他从今隐名埋姓,是很难做到的!  这三大弱点使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穷,他突围时藏满珠宝的又脏又破的袍褂,还依然穿在身上。  张良又回想起秦灭韩后,自己流亡江湖的情景。  对于项伯,张良已经洞穿了他的心,他还对刘邦抱有幻想,因为他多次在刘邦危难时救助过他。因此,刘邦再与项羽势不两立,也很难对他反目成仇!然而,楚国刚灭,项王刚死,侄子的头颅正在鲁地示众,身为霸王的季父,他真能厚颜无耻地匍匐在杀死自己骨肉的新主脚下么?  张良想了一阵后摒退郎中与何肩,只剩下他们俩人时,张良实话告诉他:汉王曾多次打听过他的下落,表示愿意封赏,但必须赐姓刘。  项伯心里象被针扎了一下,但他绝对没有勇气提出异议。  张良见他没有吭声,知道他接受了这一点。  最后张良郑重地叮嘱他,等伤痊愈之后,可下山赴汉王那里请罪,他保他生命无虞,但千万不能说他藏在谷城山上。切记,切记!  项伯默默地点头,他含着泪花,表示深深的理解。  张良辞别项怕回到木屋,天已快亮。  刚躺下不久,田石就从谷城回来了,而且还随身带回几位汉军。他们是奉汉王之命来接张良下山的,说有紧急要事相商。  于是,张良只好带着恩师的那只陶罐下山了。  来到谷城山下的瀑布边,他令士兵把那块黄石抬上车,和他一起离开了令他梦魂牵绕的谷城山。  在他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他都和这块相依为命的黄石厮守在一起。直到他羽化西归,也带走了这块黄石。  黄石,张良的生命之石。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