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和珅-5

作者:唐文基 字数:22450 更新:2023-10-11 17:21:08

啼时休向漳河畔,铜爵春深燕子栖。钦封冠盖列星辰,幽时传闻近贵臣。今日门前何寂寂,方知人语世难真。一朝能悔郎君才,强项雄心愧夜台。流水落花春去也,伊周事业空徘徊。”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兄弟手足,守望相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珅得到乾隆的宠爱,其家族成员也就在浩大的皇恩的庇护下,得以羽翼丰满。在和珅的家庭成员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就是和琳。和琳与和珅的关系较为特殊,历史家历来重视和琳与和珅的“共生”和相互利用的关系,即二人之间的政治同党关系,实际上,和珅虽然利用和琳作自己的党羽,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二人之间还是有相当深厚的骨肉情谊的。和珅出身贫寒,“低微”,史家甚至据此断言,和珅不配作宰相。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回忆录中写道:“皇帝之首相,即和中堂,其人乃是一鞑靼,出身颇微,然具有才具。”《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也记载:“少贫无籍为生员。”由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和珅自幼家贫,他和弟弟和琳仅靠祖上积荫获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此时和家已是家道中落,后来两人一起在私塾接受启蒙,伴随着二人的成长,二人由于天资聪颖,双双被选入咸安宫官学就读。咸安宫官学乃是一官员后备学院,在乾隆年间,大量招收八旗官员子弟入学。在这里,和珅和琳兄弟二人一起渡过了他们的求学时光,其时,满清已入关多年,八旗子弟已成为统治势力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官学的学员备受重视,在官学学员中,非名门显贵之后,便是达官子弟,象和珅和琳两兄弟这种“穷”人就很少,正如昭连在《啸亭杂录》中记载:“雍正中,设入八旗官学,凡三品。设有咸安宫官学在西华门内,择入八旗子弟之尤俊秀者,充补学弟子,……其教习皆用进士,或参用举人,非旧制也。其次日景山官学,在景山内,皆内务府子弟补充。”而此时的八旗子弟既不用服兵役,又不事生产,过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在官学中攻读的生员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大多数有权有势,平时里就知道游手好闲,在学校里表现得更加明目张胆,因此在官学的学习生涯中,和珅就开始与和琳守望相助,共同学习文化礼仪,有时纨绔子弟欺负他们家贫,经常捉弄他俩,而且,由于二人潜心苦读,同学都讥两人为“书蠹”。但官学的老师却异常欣赏这对刻苦好学的兄弟,和珅也异常感激老师的点播和关心,故后来他也刻意提拔这些老师,其中包括后来为嘉庆侍读的吴省兰及其兄弟吴省钦。虽然环境如此恶劣,可和琳与和珅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与一般公子哥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他们依旧刻苦好学,这为以后为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著名诗人袁枚也为两兄弟所感,赋诗颂扬他们:“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落雁,健笔李摩云。……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经过咸安宫官学的厚积薄发,和氏兄弟在等待时机,机会终于降临了,和珅首先被吏部录用,正式踏上了仕途,和琳也以满洲文生员笔贴式开始自己的官宦生涯,(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工作),后来因为两兄弟在同一部门任职行事不及方便,而且不合祖法,和琳身为弟弟,便主动为和珅挪了位置,他奉调前往工部续任笔帖式。由于政绩卓著,累迁郎中,巡漕御史等职。此时,和珅已是乾隆身边的第一红人了,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和琳在和珅的帮助下更显得如鱼得水了。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公元1786年),受乾隆帝派遣,和琳随军机大臣阿桂赴浙江查询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盛住乃乾隆小舅子,在进京朝见皇上时携带大量贵重财物,被御史窦光鼐发现,向乾隆帝参了一本。乾隆当然想包庇自己的小舅子,可又不能做的太过火,和珅深解圣意,向乾隆启奏派自己弟弟和琳一同去处理,果然,一年之后,乾隆让盛住官复原职,为了表彰和琳办事妥贴,乾隆于三月迁升和琳为湖广御史,仍兼管巡视山东漕运与造漕船诸事。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湖北按察史李天培假公济私,用官船运送私人木料给福康安,此事本来是小事一件,但和珅想抓住这次机会来打击政敌福康安,于是他授意和琳向乾隆弹劾李天培。乾隆正想整顿吏治,于是派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前往调查,处理此事,而此时,和琳已经通过严刑逼供让李天培之子李洵招供家人曾用官家运粮船给当时的两广总督福康安送植木800件,给长芦盐政穆腾额送400件,李天培为了贪运输费这点小便宜被乾隆处以“褫职遣戎”,被流放到边疆了。福康安也因纵容部下被乾隆指责。通过和珅的巧妙安排,和琳在这桩案子中显示出卓越的处事才能,使乾隆看到和家人才辈出,他“嘉和琳伉直,下部议叙,由是遂见擢用。”有了皇上的好感,再加上和珅随时随地的添油加醋,扇风点火,和琳也象兄长和珅那样创造仕途飞升的奇迹。和琳虽然也深感兄长的辅佐是万分必需的,但他还是保持自己独立的处事方式,在与大臣同僚们相处中显得更游刃有余,就如他与福康安来说吧,虽然和琳可以说是踩着福康安的肩膀上去的,而且胞兄和珅与福康安一直不合,可和琳却能化解福康安心中的怨闷,在与福康安的共事中,两人不仅相互配合,甚至好到彼此称兄道弟的地步,让福康安认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与与其他官员的共事,和琳也完全显露出与兄长完全不同的处事方式。同僚均感和琳乃性情中人。那么,和琳是否是故意与兄长做对呢?非也。在任何时候,两兄弟的心意是一致的。两人不过采取不同的方式罢了。和珅采取威胁,恐吓等高压手段,而和琳则委婉待人,以安抚为主,这样一来,两兄弟如唱京剧那样一个演红脸,一个演白脸,一唱一和,互相扶持,把持着朝政。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和琳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同年十一月,又兼署工部左侍郎。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和琳又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在这一年,满清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年二月,廓尔喀贸然兵犯西藏,和琳身为汉军副都统,自然被派往西藏,与大将军福康安共事。按乾隆的旨意,和琳主要负责“埋藏库督前藏以东台站乌拉等事。”在西藏的几年,和琳战功赫赫,也更得乾隆信赖,为了彰显和琳的功馈,乾隆先后授予他镶白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并授予去骑尉世职,总之,有胞兄和珅在朝中,和琳步步高升自不在话下。乾隆五十八年,乾隆颁发谕旨,表彰和琳处理西藏事务“已有端绪,仍宣趁此斟酌尽善,永远可遵。”明年七月,又任四川总督。此时国内形势大变,在乾隆六十年二月,贵州湖南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苗民起义,此时,和琳正从西藏凯旋而归,在路过邛州时,得知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顾风尘仆仆,马上投入战场,击败义军。又与老同僚福康安通力合作,连下义军七十余寨,镇压苗民起义和琳有很大作用,后来,他身先士卒,率兵攻击了岩碧山,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乾隆“龙颜大悦”,赏和琳双眼翎,任命其为“参赞军事”。并晋封一等宣勇伯。“赏上服貂褂”,“赏黄带”。在乾隆六十年十月,和琳连战连捷,乾隆“赏上用黄里元孤端窜”,且加封太子太保。通过数场战场和琳确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嘉庆元年五月,主帅大将军福康安积劳成疾,在军中病逝。和琳知道,这是自己掌握军权的好时机,忙给和珅修书一封,和珅与弟弟也是心意相通,于是向太上皇乾隆启奏,容和琳暂代军务。乾隆本就信赖和琳,当下提笔下道圣谕令和琳督办军务。有了和珅的撑腰和太上皇的支持,和琳作战愈加勇猛。同年六月,和琳挥师攻克乾州,俘虏义军领袖石三保,乾隆又赏之三眼翎。这样一来,和氏兄弟一边把握朝政,一边控制军权,一将一相,一文一武,好不威风。和琳一死,和珅顿时少了左膀右臂,因为和珅控制军权全靠和琳在军中的威信,更重要的是,和琳是和珅的胞弟,和珅精心培植和提拔和琳,可正值盛年而早逝。和珅伤心万分,曾做诗(悼亡诗)十五首悼念胞弟。和珅在诗序中写道:“希斋(和琳字希斋)弟督军疆受瘴而卒,痛悼之余为挽词十五首。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以当歌。”言词中情深意切,从诗中可见:“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魂魄归来冬季深,群恩赐奠重亲临。先躯应早 枪归,好补生平报国心。”“吾弟功成名,遂惜年不永。既邀九重异,数殊荣复有。”“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鸣鱼。”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爱子情深和伸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妻子,对兄弟,对子嗣,和伸都异常宠爱。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贪官,大奸臣怎么会如此儿女情长呢?是的,和伸让很多平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疼爱自己的家庭成员。虽然这看似矛盾,可是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对别人的残忍与对自己亲人的关怀在和伸身上相辅相成,完整地统一在一起。不仅如此,在漫漫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夫子尝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中,人丁兴旺,传宗接代乃第一要务,和伸幼蒙私塾先生教诲,少入官学习得儒家伦理道德,当然更注重后代的发展了。而且,和伸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财富众多,他不愿自己驾鹤西去之时,所有的繁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氏江山万代传。"其次,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就是和伸幼年父母早亡。由于自己幼年缺乏关爱,尝尽了人间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时代的覆辙,故百般宠爱之。和伸妻妾成群,生养无数,可有史可考的只有两个男孩,一是长子丰绅殷德,乃嫡妻冯氏所生。一为次子,次子姓名不可考,但据史料显示,应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中年得子,和伸更是异常宠爱,正应了一句俗话:"皇帝爱长子,百姓爱么儿。"次子与长子丰绅殷德整整差了19岁,和家上下都非常疼爱,或许是和伸的亏心事做的太多,或许是上天把和伸的惩罚降落到其幼子头上。总之,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全家上下疼爱异常的和家二公子在嘉庆元年的七月初七早夭。此时,和伸正在热河避暑山庄与乾隆帝消暑,正在与乾隆花天酒地,载歌载舞。噩耗传来,和伸心痛不已,写下了十首诗来悼念幼子。人生三大痛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和伸差不多全经历遍了,看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幼子夭后,和伸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中道:"七夕节得家信,闻幼儿病势增剧,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余感而成什。"其一,"河汉盈盈两泪倾,都关离别恨难平。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视人间父子情。"其二,"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搔首问青天。"其三,"襁褓即知爱文章,(是儿生而颖异,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间,指点字画,即转啼为笑。)痴心望尔继书香。归家不忍看墙壁,短幅长条一律藏。"其四,"学语行先知父母呼,每逢退食是娱吾。秋来归去无聊甚,触处伤情痛切肤。"其五,"寄语老妻莫过伤,好将遗物细收藏。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斑衣总断肠。"由和伸的几首悼亡诗看来,和伸既如凡俗子一般疼爱老来所得之子,而且还对此儿寄予了更大希望,"痴心望尔继书香。"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幼子居然先已而去,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他经常无缘无故怨天尤人,甚而怪罪同僚为其老来得子而举行的庆典吓坏了孩子,他甚至认为这是同僚故意陷害于他。和伸已经崩溃了,但他还是坚持地挺了来直到嘉庆赐给他一条白练。幼儿早夭,和家上下恸哭声一片,可是他们忘了和伸不知是让多少黎民百姓遭受过同样的伤痛,上苍只不过让他感受一下罢了。对于长子丰绅殷德,和伸更是宠爱有加,因为和家的延续,血脉的保存,所有希望全在丰绅殷德一人身上。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在丰绅殷德五岁的时候(乾隆四十五年),和伸带殷德去内宫玩耍,乾隆见其灵巧聪明,赐名"丰绅殷德(丰绅是满语,即有福泽之意),"乾隆之口果然是金口,赐完名字,丰绅殷德的福泽就到了,因为随后乾隆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他,待年行婚礼。"其堂兄丰绅宜绵在《延禧堂诗钞》中记载了这件事,道:"恩蒙尚主,入趋禁廷,退东钟鼓恩义,顾名爱号润圃。"在和伸的教育下,长子丰绅殷德性格温良,但有一个缺点,少言寡语,完全没有乃父能言善辨之风,和伸尽管多次教导,循循诱之,可丰绅殷德依然如故,和伸对此亦毫无办法。只希望丰绅殷德在官场厮混一些时日后能自己改变过来。丰绅殷德没有令和伸失望,在官场的磨练中,他逐渐领悟到了能言善辩的重要性,而且,其妻固伦和孝公主也鼓励他努力和同僚打成一片,同僚们哪敢不给和家大公子、驸马爷几分面子,而且,丰绅殷德本人又平易近人,很好相处,完全不象其父和伸那样玩弄机心,盛气凌人。因此,他很快就和同僚们变得异常熟识,在身为散轶大臣的短短几年内,丰绅殷德就理解了官场上的各种关窍,乾隆见起成长迅速,也大加赏赐,感叹自己没有选错人,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应该会过上幸福日子啊。丰绅殷德也想摆脱同僚们认为他只能靠父亲和皇上的庇护才能有所成就的眼光,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自己不愧身为和家的长子。不过,丰绅殷德在家学渊源的影响下,也对诗词歌赋很感兴趣,他的诗作在其去世后由其堂兄搜集整理,结成《延禧堂诗钞》,在丰绅殷德的诗中,多反映出一丝恬淡无为的道家精神,后来还曾自号"天爵道人"。即使如此,和伸不会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去炼丹修道的,他一定要儿子在仕途中继承自己的一切权力,故在乾隆五十五年,当丰绅殷德年仅十五岁的时候,他推荐丰绅殷德任散秩序大臣,后来,丰绅殷德还陆续受到乾隆帝的策封。嘉庆元年,和伸为了让他去军中磨炼,请求太上皇乾隆恩准丰绅殷德到湘黔请军中视察,把握军中兵士动态,积累资历,以备将来提拔之需,和伸如意算盘是打得好,可惜两三年之后,一条白练带走了自己的性命,丰绅殷德的政治生命也就完结了。和伸疼爱丰绅殷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疼爱的小女儿,乾隆曾对她说,若汝为男子,吾必将立汝为储。由此可见乾隆对其的宠爱。和伸知道应如何把握主子乾隆的心思,他知道,讨好公主比讨好乾隆更让他本人高兴。因此,他对公主曲意讨好,也更宠爱丰绅殷德,正因为丰绅殷德才把他与乾隆的关系拉得更近,也才有了更稳固的关系。与皇家联姻是最好的办法,丰绅殷德成了联系和伸与乾隆的一个重要桥梁。另外,丰绅殷德是嫡妻冯氏所生,在封建社会,长子的身份是很尊贵的,正如皇家一般要立长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一样,和伸于是把丰绅殷德当成自己的太子来培养的。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婚后育有一子,可惜在嘉庆二年这个小孩也夭折了。丰绅殷德在刚经历过丧幼弟之痛后,又不得不承受丧幼子之痛。从此以后,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没有再生过小孩,和伸也恼忿异常,因为和家唯一的香火就此断了。可是他也没法向公主发泄怒火,后来,公主收养了一个小孩。由此可见,和伸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那样的,不近人情,和伸是贪官,可是和伸同时也是人,他有父有妻有子,有人性。我们也很有必要纠正我们以前对贪官的一些颇为偏颇和不实际的看法。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大兴土木 装修宅第显豪华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和伸从正红旗始入正黄旗,成为上三旗满州人。随之乾隆乃赐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一块地给和伸,恩许他另建住宅,同时又把圆明园附近的淑春园当作别墅赏赐他,淑春园乃颐和园的组成部分,在今北京大学校内。淑春园几经和伸修葺,成了西郊名闻一时的私人园林,不仅如此,和伸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陵基,经过多方考察,和伸在蓟州境内选好了一块坟地,经过几年的营建,逐步建造出规模庞大的"和陵",可惜和伸后来没有享用到"和陵",他倒台后,嘉庆认为"和陵逾制",规格比皇陵还高,所以令手下强行拆毁和陵,和伸长子丰绅殷德只他好将在刘庄草草埋葬了事。和伸完全是自己建造宅第,因为其老宅在西四联合会的驴肉胡同,是清初论功行赏时分配给尚属于正红旗的和家的,后来和伸步步高升,由御前侍卫兼都统一路升到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而且和伸还被抬入正黄旗,此时,再与弟弟和琳住一起便显得不合时宜了,和伸也想让弟弟和琳和自己分头发展,然后一起把握朝中大权,所以,他在今什刹海畔着手修建他的新居。该居极尽豪奢,时人吴长无承《宸垣识略》中记载:"大学士之筹忠襄伯和第,在三座桥西北",和宅不仅豪华,而且和伸倒台后这都成了他的罪状,嘉庆四年嘉庆帝曾发布上谕前:"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及其多宝阁(隔断式样,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轰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又"据呼什图供和伸盖造楠木房屋时,曾令伊入宁寿宫照烫式样等语。查呼什图入禁内烫样,该总管太监并不阻止,辄行放入,应交总管内务大臣查议等。因奏准抄出到臣衙门,臣等查得萧得禄等均系总管太监,当呼什图擅入宁寿宫烫样时并不阻止,辄行放入殊不合,请将总管太监萧得禄,阎进喜各罚钱粮二年。首领太监董世玉、李进孝、高进喜、邓世忠罚钱粮一年。"和伸建宅时,派呼什图潜入内宫"烫样",所以,现存的"锡晋斋"依稀有宁寿宫的影子,宁寿宫乃为太上皇乾隆而建,故和伸做法显然违禁,乾隆五十一年,御吏曹锡宝弹劾和伸管家刘全僭侈逾制建宅,实际上就是借弹劾刘全来弹劾和伸本人,不过,此时和伸正风光无限,乾隆不但对此事不了了之,而且还斥责曹锡宝诬陷和伸,反而使曹锡宝丢官弃职。事实上,和伸新建住宅本来就是符合祖法的,据清制:"国家宠鼎燕京,以内城房屋分给八旗,诸王随各旗分居住。"同时规定,随满清入关的功臣之后如"旧勋,下建甲七、皆给屋宇,以宁干止。额数价值各有定制。……凡旗分房屋,顺治十一年议准,八旗官兵兵丁俱照分官地方居住,昔遇调旗更地,仍准示处居住。有情愿买房搬移者,听从其便,都统、副都统不许强令迁移。如俗自盖房者,听都统、副都统查给本旗空地,准其自盖。"教和伸在什刹海畔建新居,属"调旗"后之正常行为。当然和伸本人借机极尽奢华之能事,逾制修建自己的房屋,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和伸宅第东至毡子房胡同,南至今前海西街南侧。西至李广桥、北至大翔凤胡同,后辗转于亲王永磷和恭亲王奕沂之手,又多次改建,但仍含嘉乐堂、天香庭院、锡晋斋、寿椿楼等和伸所建的基本建筑。从规模上来看,当然不能与亲王贝勒王府相比,但单从内部结构与装饰的精致来看,和府绝对可以称得上一流,而且有很多装饰物"皆亲王所不应有之物,而和伸有之,且铜路灯较大内所有尤为精致。今分没于景运、隆宗二门外云。"正因为和宅如此精巧的布局,所以与京城众多达官显贵的住宅相比,它也毫不逊色,甚至数一数二,庆亲王永U曾道:"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诸事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伸邸第赐居,则吾愿矣。"嘉庆帝果然满足了他的心愿,赐了和伸邸宅的一半由他居住,永U"喜极而泣。"淑春园在历史上早已有名。《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内务府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并北楼门外等处花园……",和伸在乾隆把淑春园赏给他后,更进行了大肆的扩建,并更名为"十笏园"。规模也极大,据资料显示:园内仅房屋就有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园内有山有水,存一湖泊(即今北京大学未名湖),湖中有小岛(湖心岛),石舫,现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于今北京大学内,环境安静,美丽,故有人赞曰:斌良在《游故相园有感题》中写道:"铜铺尘幂径苔侵,策马荒园寄慨深。爱蓄名花歌玉树,曾移奇石筹黄金(闻园中有太湖石系鹾商某甲物,以千金运至)。缤纷珂驰中禁,北丽楼台枞上林(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规模建造),犹胜荒地秀蒲牌,澹烟废绿远阳沉。"由此可见,和伸极尽奢侈,从外地远方过来。后来光绪帝生父醇贤亲王奕 游览淑春园后作诗几首。(奕 住在蔚秀园,也在今北京大学蔚秀园里),其中《中秋后游舒(即淑之谐音)春园四律》写道:"是园乾隆年间归和伸,籍没后入官。传闻禁园工作,每教材于兹,足证之亭台许多之巨。后转变为睿邸园寓,虽栋宇仅存,山水之秀美固自昔也。余园近在比邻,曾未获游览。迨庚申变后,遂就荒芜。奇当匆匆一涉。辄为俗沉所状,未得从容吟咏。兹赴差之使,更续旧游,逐物成诗四章:归入待月楼相业负林永,登怜怅惜年,高楼悲去鹤,孤冢咽啼鹃;如仅耽风月,何由于简编;主人迭零落,一倒幼云烟。石舫余概横糊辨,轩楹慨劫灰;竟成填海物,不是济川材;渭水曾摧毁,严陵尚钓台;临流一凭吊,蛩语动蒿莱。巨石(临风待月楼前太湖石一座,高约二丈,奇形不可名状。夹似老松二株,传系和伸时种)辇运千钧苦传邮,穷奢岂可倒风流;相公空慕封松笼,闲阁非缘拜石留;移此补天原有用,学他反璞自无尤;那今几立峥嵘势,似乎向沙河暗点头。(和相墓俗称沙舍身,识者以地名为恶讦。)孤屿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频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枉;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 绁法三章,闻是屿楼阁肖禁园蓬岛瑶台,逮问后列入大罪之一);从采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可见和伸住宅的奢华程度。除了什刹海畔的宅第和海淀淑春园外,在北京城内尚有多处住宅,如坐落在北长安街路西会计司胡同中的住房,因这儿离西华门极近,和伸为了早朝的方便在这建造一个临时住所,供早朝时住用。而为了巴结乾隆,也因为与乾隆的亲密关系,凡乾隆常去的地方都有和伸的住处,这样,和伸既能了解乾隆的生活习性,又可及时的服侍乾隆,譬如避暑山庄,盘山等地均有和伸的住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伸就曾在热河避暑山庄自己的住宅里接见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和伸被处死后,此房由和孝公主丰绅殷德与成亲王永理分开居住。不仅如此,和伸的陵墓,也十分宏伟,有诗为证:"外围墙有二百丈,内围墙一百三十丈,内有古门楼一座,石门二座,并开隧道,正屋五间,僭称享殿,东西厢房各五间,僭称配殿,大门一座,僭称宫门,其门扇一梁一檩均系红油飞金彩画,门用金包钉,梁柁五彩,描画中有金游龙,虽然如此,和伸死后被强行拆除,自己享受不到,又是他始料未及的了。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奢侈生活大凡贪官都很讲究享受生活,很追求生活情调,因为他们敛财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仅仅执着于金钱本身而贪污者极少,故"吝啬"与"贪官"本来就是一个悖论。而历史上有人却道和伸"赋性吝啬",惜金如命,或许由于少时家境贫寒,生性可能节俭了一点,但身为当时的"天下首富",没有理由过分吝啬的--尤其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亲人。从他大兴土木,修建邸第、陵墓都可见一斑。当然,"吝啬"存在一个对内和对外的问题,对待属下,对待家奴,和伸是能省则省,不肯多花一分钱,如果不是这样锱铢必较的话,和伸也不可能这样迅速积敛起巨额财富的,而对自己家人和自己,和伸的宠妻爱妾,疼子疼媳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为了讨取家人的欢心,和伸不惜措罗天下奇珍。故老相传,新鲜珍珠可以增强记忆力,所以和伸一家经常以珍珠粉佐餐,和中堂爱用珍珠,珍珠商人就大受欢迎,尤其手中有奇"珍"的便奇货可居了。据焦循《忆书》记载:江南吴县有一珍珠商人石远梅,(一说名石钧善)。他每年都出一段时间,捞回珍珠后在扬州一带贬卖,起初生意都不太好,自从扬州官吏知道和中堂喜好珍珠后,石远梅一跃而成了红人。据说每次他采完珍珠回扬州时,在离杨州城20多里开外的地方,就有扬州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派他将他迎回家中:"极珍味美馔以享之,优伶歌舞以娱之,名人诗洒以系之。远梅扮一琴师,画工萧然寂处。回以吟诗写字为事,而盐贾侯其门,远梅出一小匣,锦囊温裹,以赤金作丸,破之则大珠在焉,重者一粒价二万,轻者或一万,至轻者亦八千,争买之,惟恐不可得。"石远梅亦洋洋自得,他说这些珍珠是盐商和贵人们买去"献和中堂也,中堂每日清晨以珠作食,服此珠则心窍灵目,过目即记。一日之内,诸务纷沓,其胸中了然不忘。虽百手记,不能如是也。珠之旧者与已穿孔者不及用。故海上采珠之人,不惧怕风涛,虽死不恤,今日之货,无如此物之奇也。" 石远梅大大地吹嘘了一顿自己的珍珠,并号称自己所采集的珍珠"灭天下无双,并世第一",嘉庆四年,石远梅又获一特大珍珠,形状颇似葫芦,观之者皆谓"异宝",石远梅刚兴冲冲地想卖个好价钱,可当他回扬州时,巨商达官对其不闻不问,这一年,和伸刚好倒台,至此,石远梅才幡然醒悟,不是因为他的珍珠值钱,而是因为和大人的喜好更值钱罢了。和伸生活奢华,非但平民百姓望尘莫及,就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不敢望其项背,据当时来华访问的朝鲜使者记载:和伸家"家奢富丽,拟于皇室,有口皆言,举世侧目。"而且据外国使者所见,和伸是权倾一时的"二皇帝"。其权势为其享受取得了可能,"白玉为堂金作马",用这句诗来形容和伸一家的奢侈,生活尚不为过,和伸利用手中的职权让各地为其"进贡"各种物品、珍珠、奇石、各种时令水果,所有的贡品都要先经过和伸这一关,这也使得和伸家过得比皇室还要好。和伸自幼家贫,父母早亡,在学校及仅经常受同学欺负,而且吃不饱饭,甚至没衣服穿,在冬天的时候依然衣衫单薄,幼时家境贫穷的人到后来越容易奢侈腐化--如果他们有条件的话,熬过苦日子和伸更注重自己享受,也不愿自己的家人受苦受累,这种心情自古以来的贪官皆有之,不过和伸表现的更突出罢了。每天早上,当淑春园的自鸣钟敲响之后,和伸的妻妾开始起床对镜梳妆,此时奴仆们已经开始准备早点了。和伸对早餐,很有讲究,因为平时过度劳累,而且整目思虑如何对付人,因此脑力消耗很大,与其交好的一位大臣向他建议,可服食珍珠等物,珍珠可以美容养颜,又可恢复增加记忆,一日,和伸服食了该大臣送去的两颗珍珠,果然觉得精神清爽。于是,从今往后,和伸的每餐早点都会喝珍珠,尤其是他敬爱的妻子和几个他宠爱的小妾,美容养颜如让自己享乐。如果说早点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正午的正餐则极尽奢华之能事,午餐必摆满汉全席,而且以和伸家中的几个人,吃饭时用满汉全席绝对浪费,可和伸不管这么多,他干什么都要讲排场,自己是位极人臣的皇帝心腹,饮食当然也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势,所以,即使浪费也在所不惜。和伸一家的锦衣玉食也与属下的巴结关系,和伸的爱妾卿怜爱好吃荔枝,与唐朝的杨贵妃一样,据史料记载,杨贵妃吃荔枝是用上报军情的快马不停蹄地送来的,而卿怜由于是和伸的宠妾,各地地方富天下纷纷讨好,在荔枝熟了的季节,荔枝产地广东的大员也派快马送到京城,荔枝是个好东西,苏轼曾有"日啖荔枝三百颗,木辞长山岭南人"的说法,与荔枝一样,当有其他时令水果生产之时,各地也纷纷向皇上进贡,当然,首先要孝敬和中堂。和伸不但讲究饮食,而且极其注重衣着,衣服是一个人的门面,起初,和伸是出于装饰才穿着好衣服,尤其是参见皇上乾隆的时候,二来和伸一表人才,从小就羡慕其他同学锦衣玉食,无奈自己家贫,不说是自己买好衣服,就是冬天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冯氏看见和伸衣衫单薄而可怜于他。可到了和伸本人得宠的时候,和中堂的穿衣是引领当时时代潮流的,据说,他有一件衣服上的纽扣全是西洋小闹钟做成的,而在当时,小闹钟的价钱是极其昂贵的,所以,和伸的一件衣服就能够养活当时的好几户人家。和伸对闹钟情有独钟,因此,不但身上经常挂着闹钟,在未名湖畔也挂了一枚大的自鸣钟。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要想取得皇帝的信任,要想直接与皇帝发生关系,最直接取巧的办法莫过于与皇室联姻,和伸更是深谙此道,而且更是运用自如。乾隆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其中有5个早亡,没有册封,当然更谈不上下嫁了,其中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宠爱的,和孝公主生性活泼伶俐,长相也跟乾隆颇象。而且乾隆老来得女,自是更加疼爱,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因此在和孝公主13岁时,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因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而妃、嫔所生或者由皇后收养的其他皇亲宗室之女,则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只相当于郡王。而固伦和孝公主是一个妃子所生,乾隆帝因为疼爱她,才破格封其为固伦公主。乾隆帝的其他四个女儿,分别为:第三女和敬固伦公主,乃孝贤纯皇后所生,于乾隆十二年三月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额驸;第四个女儿和嘉和硕公主,纯惠贵妃苏氏所生,乾隆二十正月下嫁傅恒子福隆安额附;第七女和静固伦公主、孝仪纯皇后所生,乾隆三十五年下嫁拉旺多尔济额附,第九女和属和硕公主,也是孝仪纯皇后所生,乾隆三十七年下嫁札兰泰额附。在五个已存的公主中,固伦和孝公主最受娇惯,宠爱,而固伦和孝公主"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公主极富英武之气,这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即使后来嫁入和府后,公主依然不爱红装爱武装,还经常与丈夫丰绅殷德一同出去打猎,而且随侍侍从皆以劲装打扮。丰绅殷德与公主同年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十九日,比固伦和孝公主小半年月,丰绅殷德也与其父一样英俊美貌,乾隆也非常喜爱丰绅殷德,而且,丰绅殷德的名字就是乾隆帝所赐的。丰绅在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乾隆希望丰绅殷德能福裕长驻,好为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带来好运。在和孝公主16岁那年,乾隆便把她许配给丰绅殷德为妻,从此,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他们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政治婚姻。在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政治婚姻是最符合实际,也是最稳定的婚姻结合形式,因为政治婚姻首先强调的是门当户对,夫妻双方肯定同属于相同或相近的阶层,由是推之,两人的志向,兴趣爱好大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夫妻在一起生活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和追求。所以相对于封建社会其他童养媳、指腹为婚来说,政治婚姻不能不说是相对可取的,虽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权钱交易。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无疑是幸运的一对。不错,他们之间是一笔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伸看来,和伸可不会官他们之间有无感情,他就是要依赖公主的关系来巩固乾隆帝对自己的宠爱。但是两人却异常般配,男的潇洒俊朗,女的美丽大方,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两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和伸也极力讨好固伦和孝公主,他不仅嘱咐丰绅殷德每天多陪陪公主,而且自己也向公主大献殷勤,因为多年来与乾隆的相处让他了解:要讨好一个人的欢心,就应从他最喜欢的人下手。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因此,和伸在固伦和孝公主尚年幼时,便竭力讨好。公主也对和伸非常信赖。据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公主幼年时"常呼相为丈人,一日上(乾隆帝)携主(公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在圆明园中,每年新春伊始到燕九节期间,仿照民间设立的商业一条街),和伸时入值在焉。高宗见信估良者有大红呢夹衣裳一领,主悦之。上因语主曰:"万向汝丈人索之,和亟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望乎和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时好衣冠作男子大。或因戏为此称耶。"说有次公主见到喜欢的衣服,乾隆叫公主求和伸为其买之,此时想必乾隆已赐婚,故公主呼和伸为丈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要举行婚礼。乾隆赏赐了无数宝物给公主。(请参看本书第五章第八小节,此处不再赘述),同时又下谕道:"凡下嫁外藩固伦公主,例支俸银一千两。如系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给。从前和敬固伦公主,虽系在京公主,而俸银、缎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便越减,是以降旨仍许照旧关支。今和孝固伦公主,系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欢侍养,孝谨有加,将来下降后,所有应支俸禄,亦著一体赏给一千两,以昭平见,而示嘉奖。"显示了乾隆时固伦和孝公主的偏爱。同时,乾隆爱屋及乌,对丰绅殷德亦宠爱而加,下旨曰:"命固伦公额附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后又任其为教秩大臣。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赐刚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在此黄应吉日举行了婚礼,乾隆赐予大量奖赏,嫁妆。皇室中良好的教育使固伦和孝公主非常能干,见识长远,所以乾隆的溺爱并没有使公主养成骄娇二气,反而愈见其才。婚后,她也很关心丈夫丰绅殷德的前途。因为她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必须要有事业为依靠,她不希望丈夫整日荫在皇上与和伸的阴影下反而无所事事。希望丈夫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父亲。婚后,她发现和伸贪赃枉法,她预感到和伸这样贪财好货不会有好下场,昭连《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固伦和孝公主果然高瞻远瞩,过不了几年,和伸事败,固伦公主多次向嘉庆求情,为和伸求得全尸。可叹和伸,居然连和孝公主的智识都不如!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婚后的生活甚笃,而且,因为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又受乾隆宠爱,所以,在家中固伦和孝公主占了事实上的主动地位。据昭连《啸亭续录》记载:"某个冬天的一个早晨,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童心未泯的丰绅殷德不由得童心大盛,想起童年与伙伴及堂兄丰绅宜绵一起玩雪的情景,于是情不自禁"偶弄奋 作拔雪戏。"和孝公主看到很生气,立刻责备他说:"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可见公主对丰绅殷德要求十分严格,丰绅殷德见公主生气,连忙跪下求饶,请求公主原凉,公主含笑扶起丰绅殷德,并为其拭汗,道,汝勿作童戏,与吾共读诗书!和孝公主以儒家礼仪来要求自己的丈夫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也不负公主所望,努力修习四书五经,深受皇上重用。固伦和孝公主尚骑射,着男装,经常和丰绅殷德出外打猎,起初和伸为了讨好公主,常与两人同出游猎,后见小两口情深意切,心想自己就不用亲自出马了,自己已经位极人臣,现在要培养的是长子丰绅殷德,如果他与和孝公主的感情浓厚,那么,乾隆必定更宠丰绅殷德,到时,和家父子都会受尽公主宠爱,故和伸经常教训丰绅殷德多陪和孝公主出猎或游山玩水,丰绅殷德也很机敏,又喜欢公主,所以每次公主出猎,必偕同前往。但两人亦有不谐的时候,固丰绅殷德"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练达,两人在相处的时候经常出现公主一人"独领风骚",而殷德一言不发的场面。二人婚后有一子,公主全融身心投入到幼子身上,而丰绅殷德常常去外地视察苗民起义的军情。故两人之间出现过裂缝。不过幸好丰绅殷德也喜欢自己的幼子,三口之家也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不知是什么原因,二人的幼子早夭,和伸闻之亦伤心欲绝。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更是悲痛不已。此后,公主曾再生育,为了和家不致绝后,公主多次劝说丰绅殷德讨几房小妾,丰绅殷德起初以为公主乃是试探,后来公主多次恳请,方知公主情深意切,虽然他不想伤害公主的感情,但由于和家无其他子嗣,为了接续香火,他也不得不讨了几房小妾,至于后来和伸倒台后丰绅殷德"饮醇酒,近女色,则又另当别论了。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和伸的后世和珅倒下了,但他仍有后人。按封建社会的习俗,只要有后人,那么这个人还算孝顺,如果没有子嗣的话,无论他如何孝敬父母,他也会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因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后人就涉及到一个范围问题,有的人只把直系亲属算作后人,只包括儿子、女儿,有的人认为应该算所有的后人,我们同意后一种看法,我们认为,如果只算直接的亲属的话,和珅的后人就太少了。因此我们把固伦和孝公主等与和珅有关的家属亦当作后人。和珅长子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四月,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指其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完婚,和珅死后,在公主几度恳求下,嘉庆允许其夫丰绅殷德“暂行出城,料理丧事”。堂兄丰绅宜绵也被暂时解禁。和珅生前建造的比皇陵还豪华的和陵,因逾制被嘉庆帝强行拆毁,丰绅殷德与堂兄丰绅宜绵只好在刘村另立新坟,草草掩埋之,并把冯氏、和琳等人的坟地也迁到此地。让冯氏与和珅这对夫妻能在阴世团聚,和珅在修筑和陵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有机会享受和陵,只有静静地躺在刘村坟地内。和珅倒台后,丰绅殷德相继被革去一等公、贝勒伯爵等爵位。幸好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嘉庆因镇压白莲教成功,龙颜大悦,大赏天下,也赏了丰绅殷德,他下谕道:“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固伦额驸丰绅殷德,其品秩原与贝子相等,嗣固伊父和珅获重谴,是以将丰绅殷德一并革职,旋经朕格外加恩,授为散秩大臣,今当大功勘定,恩逮亲藩,因念固伦和孝公主亦应一体锡与恩施,著将丰绅殷德,赏给民众品级,仍在教秩大臣上行走,俾公主同深欢感,以示朕笃念椎恩之至意。”经历了从荣华富贵到一无所有,丰绅殷德也深深理解到了人生如梦,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正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他看破世相,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惜,丰绅殷德没有曹雪芹那样的才华,也没有曹雪芹那样的苦功,所以,他只留下了一些三流的小诗,后来被其堂兄丰绅宜绵整理成册,也算是流传后世了。因此丰绅殷德整天纵情声色犬马。他希望这样的无所作为能逃避官方对自己的陷害。可是如此还是犯了忌讳,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嘉庆一审发现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丰绅殷德也供认不讳。故嘉庆帝谕示道:“……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爱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按大清律例,皇帝大丧期间,守制者不得悬挂门符,张灯结彩,不得婚嫁,不得同房生育等等,丰绅殷德身为额驸,在乾隆丧期内,当然应守禁忌了,从此丰绅殷德生活中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没有了,“饮醇酒近妇人”这些平时里的行为也成了奢望,生活中什么自由都没有了,丰绅殷德哀叹:“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充满了失望、无助的心情,他也终于明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处境和心情,往日里跟父亲一起看的时候,一直不懂,经历过了风风雨雨,终于知道人情世相的残酷。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嘉庆又授予他“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不久,嘉庆派他到乌里雅苏台任职,丰绅殷德“星驰瀚海,日近斗魁,秉公执法”。在边疆地区供职,与其说是嘉庆在提拔他还不如说是在流放他,嘉庆讨厌与和珅有关的一切,当然自己的妹子固伦和孝公主除外,所以就来个眼不见为净,让丰绅殷德长期在边疆做官。而此时,丰绅殷德的身体由于过度放纵和自暴自弃的心境,已经是百病缠身了,在这种蛮荒之地无异于慢性自杀,他自己早死晚死都不太计较了。公主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奔赴黄泉,于是多次向皇兄求情,希望他放自己的丈夫回来养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二月,应公主所请,嘉庆许可丰绅殷德回京疗伤,还派人看望他,过了没几月,由于旅途劳顿,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年仅36岁,嘉庆“念其平日小心供职,赏给公爵衔,”又“派英和带同侍卫十人前往奠醊,并赏赐陀罗经被,赏给和孝公主银五千两,俾资料理丧务,仍照公爵衔给与恤典。”其堂兄丰绅宜绵闻讯,万分悲痛。随后,丰绅宜绵护送丰绅殷德灵柩同刘村和氏新坟,与和珅、冯氏团聚,丰绅殷德有个一个儿子,可是早夭,故身后仅留有两女,死时长女11岁,幼女5岁,“一尚垂鬓一尚嬉。”后来固伦和孝公主过继一个儿子叫福恩,世袭了轻车都尉,嘉庆对丰绅殷德的后人还很照顾。固伦和孝公主出身显赫,与丰绅殷德同年生,逝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终年49岁。虽然和珅倒台,但她还是受尽了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的宠爱。丰绅宜绵和珅倒台,其已经去世的弟弟和侄子丰绅宜绵当然受到株连,嘉庆帝斥责和琳“牵制福康安,师无功。命撤出太庙,毁专祠,夺其子丰绅伊绵公爵,改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来又“斥退了侍卫,不准在乾清门行走。”丰绅宜绵也就一直赋闲在家,注:伊与宜同丰绅宜绵又名良辅,号有谷“善堪舆,贵家争延数亡,间有验者。”丰绅殷德病逝后,他一手操办丧事,并整理叔叔、父亲和堂弟的诗作为《嘉乐堂诗集》、《芸香堂诗集》和《延禧堂诗抄》,他自己也做过《挽弟诗十首》赤表达自己哀悼之情。如:“不须遍处觅佳城,归穴由来卜去成(先大人故茔照公爵所建,已来后不教复用,另迁刘林,今即将此地为劳动兆)。道骨应知无所护,形神犹冀炼阳精结有太阳炼形成仙之事。”由于身处同样的处境,丰绅宜绵也走了上丰绅殷德的老路,昭涟在《啸亭续录》中记载:“以抑郁故,饮醇酒近妇人卒以劳瘵终,去其弟没未数年也。”丰绅宜绵还有一子一女,逝世时,儿子仅有4岁,荫袭三等轻都尉世职。和珅还有几个女儿,但有史可考的只有一个嫁给了贝勒永鋆,贝勒永鋆也因和珅而受到牵连,郁郁不得志。和琳有一女儿嫁给质恪郡王绵庆。绵庆于嘉庆九年病逝,时年二十有六。故和珅并没有断了“香火”。虽然长子丰绅殷德无子,但公主过继了一个孩子,丰绅宜绵有子生息繁衍。据传曾任天津道台的承霖就是和琳的孙婿,更有甚者,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还抄出了和氏家谱。总之,由于与皇族千丝万缕的族系,和珅后世并没受多少亏待。过着小康生活。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花未全开酒将微醉(1)大凡人做了大官,都希望提升自己的品味,市井之徒也会追求高层次的文化的。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谓"暴发户造谱牒",何况和伸本就是文武全才,当上相国后,和伸更追求品味了。咸安宫官的学习让和伸迷上了赋诗,当时其他八旗子弟瞧不起他们兄弟俩,和伸和琳兄弟俩只好自己写诗互相应和,乃至后来,和伸更爱写诗了,不仅经常以诗人,"骚人"自居,而且常与人有诗歌唱和,切磋。如他与舅父,部下,皇上等人,有时甚至以诗发布指示,和伸一来作诗不是太好,可是由于其人品关系,流传下来的极少,尤其是在他被嘉庆赐死后,余人见嘉庆如此厌憎和伸,皆不敢收藏他的诗。虽然其侄子丰绅宜绵把和伸的诗整理为《嘉乐堂诗集》,(嘉乐堂乃和伸宝邸,古人为自己诗集起名时常用自己的卧房、官职或号,如后人一起名则常用谥号。和伸的诗集命名属于住地一类。)但诗作的大部分亦散失了。这就是涉及到一个对和伸诗作的评论问题,我们认为,和伸嗜诗成癖,虽然他并非大文豪大诗人,(因为清朝大诗人本来就少,几乎没有)。但我们不能否认其通文墨、识经典。他的诗作并如其政敌所谓的一窍不通,甚至是误人视力!我们认为,或许和伸品格低下,道德败坏,但很多时候,道德与一个人的才能不是成正比模淙还湃怂?言为心声","诗言志",意思是说诗与人的境界是相关的,如杜甫被尊称为"诗史",与其就国忧民族,而李白身为"诗仙",盖有浪漫气质。故能写出好诗者境界大都较高,但境界不高者并非不能写出好诗,南唐后主李煜,玩物丧志,昏庸误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诗的意境很高,诗可以表达抱负,可以展示自己的境界,但更重要的是展现自己的心情,会引起共鸣的,尤其是一有好诗来说。这样说并非是夸赞和伸的诗作,只是作一客观评论,在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中就道:和伸诗中并非没有佳句可录,他举例说"人从绝山献如鱼贯,马入塞林列雁行。"这句,他认为虽然有前人尝作类似和诗句,"句余以为和相未必有此诗在胸中而用其典故,亦偶尔相同耳。"那所谓异曲同工之妙。和伸写诗尚有另一功利目的--讨好乾隆。乾隆自命风流,且号称"十全老人",意即自己"琴棋书画、诗作俱佳",和伸为了讨好乾隆,投其所好,自然要加强诗歌方面的素养了,而且,乾隆经常给臣下出题让其做诗或和诗,为了得到乾隆宠爱,和伸惟有努力刻苦了,何况对手中还有名满天下的才子纪昀。陈康祺《郎潜记闻》记载:嘉庆元年,太上皇乾隆作了一首《重华宫恭宴诗》,并命令廷臣接其字韵吁嗟作和诗,但许多人作的殊不得体,唯有和伸的"帝典五漠三日若,驺虞麟趾五吁嗟。"深得太一皇喜爱和嘉庆皇上的夸奖,当然,这不排除是乾隆的个人喜好,那么让我们看看他几乎奉命而作的诗吧!《奉敕恭题肖照瑞应图》南渡传说靖康,江山半壁守余杭。贞符漫诩中兴许,此守谁嗟禾黍伤。瑞应图成十二桢,题词绘事两兼精。为怜卷余缄素,不补霜天五国城。应图协瑞溯胜初,又见临安胜汴居。欲借丹青好手笔,写成二章奉迎书。荣辱分明睿制标,画书以绝表曹肖。解嘲徒鹜铺张美,侄宋贻讥事小朝。"《奉敕警题射鹿图》?《御宝匣》木兰较猎乘秋令,苹野合圃幼鹿竟。霜叶平铺青嶂红,角弓晓狭寒风劲。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文修武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上列二首诗皆应景而作,殊为不易。然而,清人王芑孙对和伸诗作极为贬低,"和伸一四作七古一道,风数十然,而实无一句押韵,用典纰缪处亦甚多,乃以委予。时予客其京邸,故自圆明园致札如此。"这里王芑孙把和伸的诗贬的一无是处。实事不然。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尝言:"和伸的《嘉乐堂诗集》实在不至于象王芑孙所贬的那样不通,相反倒是时时有思致,有作意,有真情感,虽格调不甚至高,亦何至如所言之陋劣。若说和伸作诗有人提入,或倩人润色,那自然也是可能有的,但也不应就应制题咏的十分典则雅丽的篇章来讲那是合乎情理的,绝不会是仓部发此。比如他那些写家常生活、细琐抒怀、悼亡、伤子、挽弟、挽舅等诗篇,都很真切,不无感人之处,他还是很能写一些诗句的,甚至有用一句杜枚诗连作五首辘轳体七律的本领,绝不是连押韵都不懂的木道这人。--我的意思是以此一说明:和伸的诗虽不甚高,但他还是个有诗意,懂诗境的人,也得过且过通诗律。"此外,和伸还有一些狱中诗,这些诗写的时候和伸已经倒台,是不可能请人代写!而且,和伸的狱中诗二首也有力地驳击了他找人捉刀的说法,和伸下狱后,其时已无权势,如何找人捉刀?而且嘉庆帝看了几首诗过后,也情不自禁地夸奖:"小有才"。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也即《石头记》)因和伸而广为流传,而和伸的诗作也多受《红楼梦》影响。有时甚至大同小异,如"岗气界空林""茫茫幻海待如何?生灭循环万劫过。当时境界皆空色,本地风光是寝歌。"色空色两微茫,彼岸同登一苇航。""金钗十二浑闲事,漫拟风车携手行。""耳边分钟岭边载,旅馆乐多将春色来……爱此几枝消寂寞,满山桃李浸相猜。"可见,和伸善长吸收新鲜材料纳于自己诗中。和伸喜欢赋诗,但并不善饮酒(诗与酒有关系)诗人与酒总是有缘,故和伸并非真正诗人?"我素不善饮,寄情杯斗外。喜与雅士觞,厌共酒徒令。遮莫槽共枕,何如医可盖。昼起笑蚁旋,宵寝譬蛇蜕。名教乐地多,及乱万恶最。醉醒慎在躬,易为行止害。""同人纳爽晚凉中,豪饮连倾百斗空。自笑疏狂无检束,强颜犹爱入诗丛。"从上述诗句我们知道,和伸从不善饮,只小酌啜饮,而且是遇到雅士,助兴也。正所谓"酒将微醉花未全开,实乃人生最佳境界。"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人不可能一辈子聪明也许是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也许岁月催人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珅这个聪明人在“四十不惑”之后屡屡干出糊涂事,而且,一件接着一件,或许,这也预示了这几年是和珅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是和珅已经江郎才尽了,再也玩不出什么花样了?这首先要从乾隆立太子说起,由于有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为前车之鉴,乾隆处理这事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从一开始就不立储,大臣们体察圣意,没人敢出来说话,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九月,锦县有不怕死的生员金从羲呈上“建储”“立后”奏折,结果乾隆果然龙颜大怒,将金处以极刑,有此为记,群臣更不敢再提此事了。然而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自己却不能等下去了。因为他登基时曾许诺不能超过祖上康熙的六十年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惯例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上面必须有新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不得不“谕示天下”,确定新皇帝了。这么一来和珅可就着急了,因为乾隆是他的靠山,他跟乾隆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如果少了乾隆的撑腰,新皇帝又不宠信他,那自己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就付之东流了。于是他力劝乾隆暂缓归政,尽管和珅谀词如潮,列举了乾隆在位的种种好处,又大赞乾隆的英明神武,换作以往的话,肯定会百试百灵,可这次还是在乾隆那碰了软钉子。精明的和珅乾隆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于是马上很自然地转变风向,他想在乾隆与新皇帝——永琰(即后来的嘉庆)两人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新皇帝的宠爱,让自己成为“两朝股肱之臣”。乾隆的宠爱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如何向永琰表达自己的心意呢?和珅选择了送玉如意给永琰,对永琰进行了试探,永琰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废立还不是父王的一句话?即使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实权派的太上皇在,自己还必须俯首贴耳,所以,永琰为了稳住和珅,对和珅一味恭维,解除其思想的警惕。精明的和珅在黄毛小儿面前栽了跟头,心中还洋洋自得:“此等孺子必可玩于股掌之上。”事实上,和珅送玉如意本身就犯了大清律例,自康熙诸皇子竞植私党,酿成数起狱案后,清制:皇子不许与诸大臣有任何往来,皇子不得擅离宫中。和珅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用心永琰如何会不知呢?仅凭此事就放弃了对永琰的戒心,平日机敏的和珅的智慧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正是因为对永琰放弃了戒心这一招之差,埋下了以后覆灭的祸根,和珅却蒙在鼓里,以为新皇帝已简单地被自己搞掂了,浑不知,此时的他正应了一句古话“猪羊前往屠宰家,一步一步寻死来。”比起献玉如意来说,诬陷洪亮吉则显得更愚蠢了。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二年,连续三年应试会试。今科会试主考官居然是窦光鼐而非和珅,副主考是咸安官官学的正总裁洪亮吉。和珅本以为主考官铁定非己莫属而收取大量贿赂,这下出乎自己预料,主考官被别人顶替了,只好去找洪亮吉当突破口子,希望能收买洪亮吉,为自己服务,但仔细一调查,发现洪亮吉居然是自己政敌王杰的幕僚,而且,洪亮吉已写了很多讥讽时政的诗,什么“早闻内禅光唐宋,欣喜元年值丙辰。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应奏日重始。尧阶走在迫陪到,尚愧西清信从臣。”竞敢讥讽天子的禅位!这还了得!生气之中,和珅灵机一动,倘若向圣上奏一本洪亮吉,说不定可以扳倒窦光鼐,自己又能如愿当上主考官。于是,他在早朝时参奏“奴才见一诗集,其中诗作多有诬我官府,影射攻击我大清之意……”并念洪亮吉的诗“六五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休。宫中永巷也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乾隆皇帝才高八斗。明明是写秦始皇的他怎么看不出来呢?刚好王杰也在,他对洪亮吉的诗很熟悉,当然也知道和珅诬陷洪亮吉的意图。他知道洪亮吉曾写过一首《万寿乐歌》,他从和珅手中抢过诗集,呈给乾隆。《万寿乐歌》写道:“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春滕黄。今年诏下龙恩厚,普免正供由万寿。三分减一,十减三。前史盛事何庸谈,大农钱栗虽频散。耕九余三和八、八储粮,户部银仞八千万。”乾隆一看,这不是在歌颂自己吗?再往下看,更是在歌颂自己勤于政事:“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机廷文阁三两贤,日或一再瞻天颜。万机当昼皆周遍,七品宰官多引见。”下面又有“四部书,帙万万……”赞自己的文治,“贡及犀兕兼猞獠……”赞自己的武功。此时乾隆龙颜大悦,哪会再对洪亮吉说什么?相反,当着群臣的面责备了和珅一顿。不仅如此,身在早朝的永琰(此时已改名禺琰)心道:和珅不是明明冲着自己来吗?洪亮吉是自己亲点的副主考,今诬陷洪亮吉,不也就是责我失察,用人不明吗?”心里更加对和珅怀恨在心,和珅这次又倒霉了,也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左右都不讨好。虽然如此,和珅对嘉庆还是有所提防,虽然嘉庆表面上唯唯诺诺,依附于太上皇,但心中真是如此吗?和珅不敢肯定,他打算试探试探,如何试探呢?古语有云“诗言志”,“言为心声。”只要派人收集齐嘉庆的诗集,不难从他字里行间读懂他的心思,如果他真有“反意”的话,到时,不难借太上皇之手废掉这个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和珅想出了三个方法:首先、派吴省兰为嘉庆帝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其次、借太上皇乾隆的权力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放手培植自己的骨干,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再次、控制朱珪、王杰、董诰,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帝的人。尽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让嘉庆孤掌难鸣。次日,和珅便奏请太上皇和皇上,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并且,又让福长安随时随地监视嘉庆。嘉庆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福长安身为军机大臣,急忙飞报和珅,和珅一向太上皇启奏,嘉庆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虽然受了一次训斥,可嘉庆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了一道谕旨,要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怎能不知晓他的所作所为,又奏上太上皇,太上皇降旨:“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至此,和珅已经完全孤立嘉庆,嘉庆则有说不出的孤独,按清制,在他尚未登基时,他只有和上书房的师傅接触,可是他的三个师傅中两人已死,只剩下唯一一个老师——朱珪还在外地担任两广总督。朱珪也了解嘉庆的心境,他为了回京面圣,把乾隆诗作四万余首编辑成册,分为五集,并详加注解评述,太上皇自然闻之高兴,准备补授朱珪为大学士,进京随侍帝王左右,嘉庆可说是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自己的老师朱珪——自己现在唯一可以信赖的人,于是即兴赋诗表达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和急盼老师赴京的感受。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害了朱珪,还差点丢了自己的帝位和小命。因为和珅是绝对不能让朱珪回到京城来壮大嘉庆的羽翼的,正愁没有借口的和珅把嘉庆这首诗呈给了太上皇道:“嗣皇帝欲示恩于师父”,太上皇一想,这不是勾结私党吗?忙召董诰询问按大清律例该如何惩处嘉庆,幸好是找董浩,董浩在这时好太上皇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救了嘉庆和朱珪一命,这大概也是嘉庆亲政后首先想到重用董浩的原因吧。此是后话,暂且不表。即便如此,和珅心里仍然不满,乾隆也总有心病,于是找了个借口,谪朱珪为安徽巡抚。至此,嘉庆才真正明白了有太上皇一天,自己就不过是个傀儡,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心里更对和珅满腹怨气。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撼不动和珅这株大树,因为和珅太善于揣摩上意了——太上皇的心意。第五章 人生的变局一朝天子一朝臣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