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蓝宝石背云,红宝石大坠角,珊瑚记念,红蓝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碎小珠四颗。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黄碧牙么大坠角,珊瑚记念,红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变色小正珠一颗,饭块小正珠三颗。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坠角,加间碎小正珠四颗。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小坠角,红宝石大坠角,加间碎小正珠三颗,假珠一颗。酱色缎貂皮袍二件、青缎天马皮袍一件。酱色缎灰鼠皮袍一件、酱色羊皮袍一件。酱色细羊皮袍一件、酱色缎上身羊皮,下接银鼠皮袍一件、青缎貂皮褂二件、石青缎貂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金龙绍慊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白狐慊皮褂一件、青石缎四团夔龙银鼠皮褂一件、青缎灰鼠皮褂二件。以上俱换面改作。绣五彩缎金龙袍料五匹、绣五彩缎蟒袍料二十三匹、绣五彩纱蟒袍料二匹、织五彩缎八团金龙褂十八匹、绣五彩纱龙袍料三匹、片金二十匹、蟒缎二十匹、大卷闪缎三匹、小卷闪缎三十二匹、洋绒三十卷、妆缎三十匹、上用金寿字缎二匹,大卷八丝缎一百六十四匹、上用缎六匹、大卷宫蚰二十五匹、大卷纱二十二匹、大卷五丝缎一百六十匹。小卷五丝缎七十五匹、潞蚰八十匹、宫纱二十匹、绫一百匹、纺蚰一百匹,共九百四十匹。金镶玉草筋二双、商银痰盒二件,每件重两八钱、银粉妆盒一对,重三十八两一件,三十七两一件,银执壶一对,每件重二十一两、银茶壶一对,每件重三十两五钱、银盆二件,重九两七钱一件,重十两三钱、银盒一对,重七两五钱一件,重七两四钱一件、商银小碟一对,重二两五钱一件、一两七钱一件、镀金盒一对,重三两一钱一件、三两二钱一件、银杯盘十分,共重三十二两五钱、银壶四把,重十三两二件、银匙上把,每件重六钱、玉杯八件。象牙木梳十匣、黄杨木梳二十匣、篦子十二匣、大抿二十匣、剔刷一匣、刷牙刮舌十二匣。摆紫檀格子(即多宝格)用:青汉玉笔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杠头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执壶一件,紫檀座、汉玉仙山一件,乌木商丝座、汉玉鹅一件,紫檀座,擅紫漆案用、汉玉璧磬一件,紫檀架随玉半璧一件、汉玉半壁一件,紫檀座、汉玉磬一样,紫檀商丝架随玉*龙一件、汉玉璧一件,紫檀座、青玉瓶一件,紫檀座、摆黑漆笔砚桌用、汉玉笔架一件,紫檀座、汉玉水盛一件,紫檀座、紫檀画玻璃五屏峰(风)简妆二座(每座随玻璃镜一面)。红雕漆长屉匣十对,雕紫檀长方匣六对、红填漆菊花式捧盒二对。有了成功的经验,和伸对与皇帝联姻更娴熟了。过了几年,和伸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族,她是康熙帝玄孙永均贝勒的福晋。不仅如此,和伸把侄女,也就是弟弟和琳的儿女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此时和琳尚在外地,嫁女之事由和伸一手操办。绵庆为永榕第六子,"乾隆五十五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薨,谥曰恪。"丰绅殷德在嘉庆十一年做诗一首,《极乐寺少憩用紫幢轩独游水南韵》"乾隆已酉(五十四年,1789年)秋先叔希斋(和琳)公巡漕回觐,曾宿此室。予自城来接待,谈竟日,回忆忽已十八年。而妹倩质恪郡王'书香世齐'额,犹悬楣端,伊已下世将二载矣。追思二事已成千古,曷胜感怆。"和伸也有诗为证:《希斋弟督军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余为挽词十五首,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长歌以当哭云》中写:"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频。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在公主与丰绅殷德婚礼上,满朝文武到公主额驸身边献礼,即使年迈的阿桂亦行跪拜礼。由是,和伸确立天下第一宠臣地位。第三章 千里为官只为财—和珅敛财之道取象于钱,伸手不打送礼人贪官敛财总有一套,和伸号称天下第一巨贪,敛财更是非同凡响,权和钱本来就是并存的,有权必有钱,有钱又能买到权。权钱交易的现象在乾隆后期愈演愈烈。和伸深谙做官之道,起初一定要清如水,明如镜,然后半清,即逐步让人知道自己并非不可接触,慢慢地,掌握大权后就要大肆贪污了。因此,一俟逢年过节,和伸家门口排起送礼的长龙,和伸也来者不拒,吩咐管家呼什图和刘全记好帐目,将来好按"礼"授取。给和伸送礼并不一定能得其厚爱,但不送礼者肯定会被其视为异端,永世不得翻生。送礼再怎么说也是被动的,和伸不满足于此,主动招财,因为乾隆后期,由于乾隆日渐好大喜功,四处穷兵黜武,汉民、苗民常常揭竿而起,镇压起义又要花去若干军费,加之乾隆晚年生活腐化,极尽奢侈之能事,所以虽然早年国库丰殷,可经过数年的折腾,国库日渐空虚。乾隆可不管这些实际情况,依旧下令天下,搜罗奇珍异宝,这几次南巡,花掉巨额钱财。国库日渐萎缩,可乾隆还要粉饰太平,只有依赖和伸为其招财进宝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受尽乾隆宠爱的和伸知道自己该为主子立功才对了。但是如何广开钱路了。依和伸贪婪无度的性格,不可能组织民众,发展生产,或者安定社会秩序,与民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以此增加税收,进而充实国库收入,在和伸看来,这些耗费时间太长了。而且这种"琐事"不是自己该管的。应该是地方官管辖才对,所以,他眼光盯上下属,让下属直接向自己进贡,他知道地方官有无数种方法从老百姓手中榨取油水。既然地方官可以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财。和伸更会巧立名目,从地方官的腰包中收取钱财,地方官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知府知县以及一些捐小官的商人们每年都会向皇上进贡自己搜括到的最好的东西,他们也都知道和伸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故也要备上一份送与和伸。每年大肆搜括天下的日子也不太多,但皇上生日、皇后、皇太后生日具必不可少的,借着做寿的机会,和伸就会暗中知会各地大小文武官员:要讨得圣上的欢心务必送上奇珍异宝。不仅如此,和伸甚至打起了外国的主意,安南、流球、朝鲜乃至英国的使者在每年也不得奉上一份大礼,供乾隆及和伸挥霍,尽管乾隆心里美滋滋的,可还想保持自己的圣君形象,几次下谕旨,让大臣中止在圣上诞辰送礼。但众人做官多年,早已厮混的娴熟,各种为官技巧也娴熟于心,谁都知道此乃皇上的官样文章,因此,送礼现象"屡禁不止",乾隆也就不再颁布上谕了。这么一来,百姓就更加疾苦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级官吏不会自掏荷包来奉献给皇上,他们只会向百姓巧取豪夺,加重盘剥,甚至不顾农民死活,各地税收也是日趋严厉,税种更是多如牛毛。就以北京的崇文门税务口为例吧!和伸所定。的高税率几乎达到雁过拔毛的地步,寻常百姓宁愿绕道而行,也不愿过其门,为了更好地控制京城税务,和伸打破惯例,兼任了本应由内务府掌管的崇文门税务监督,有了和伸的控制,崇文门便天下知名了,清人陈焯在《郎潜纪闻中》记载:"天下榷税之关,以京师崇文门胥吏最侈且暴。"为了征税,甚至连进京朝圣的官员,赶考的举子都不放过!陈焯在其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崇文门税收情况可见一斑。"凡外吏入都,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展觐,亦从无与较者。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子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可见,崇文门税关在行人带随身衣服时都要收税。而且,即使是外省大官亦不留丝毫情面。为了更好地敛财,和伸兼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内务大臣多年,在和伸入主内务府之前,内务府由于要承担内廷各项活动费用和皇帝的一切开销,所以经常入不敷出,史料记载:"本府(内务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和伸接手不到几年,便化腐朽为神奇,内务府便"岁月盈积,反充外府之用。"因为崇文门税收被纳和了内务府。层层盘剥肥了乾隆和大小各级官吏,却苦了百姓。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道:"乾隆的军旅之费、土木游观,与其不出正供之费,岁无虑亿万,悉索之和伸,和伸索之督抚,督抚索之州县……"可见和伸是乾隆钱产的代理人。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时值乾隆帝八十大寿,和伸借机举办千叟宴,又举行有1500只火锅的火锅宴。"皇帝虽气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天下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铢翡翠,假山亦设等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帑,外而列省之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两淮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云自南京所造,及其输政云。"和伸为了敛财,不惜克扣官员俸禄。官家开销如此,其私人开销亦如是,和伸既善于广开财源,又注意节流。昭连《啸亭续录》记载:和伸"赋性吝啬,出入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宅中支费,皆由下官承办,不发私财,其家姬虽多,皆无赏给,日餐薄粥而也"。可见,和伸只关心自己在内的极少数亲人,余人则能省到省,能抠则抠,自家杂务全由兵丁代干。如前所述,和伸家送礼者络绎不绝。但和伸有时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如在奉天义州许五德与霍三德打官司。双方同时送钱给和伸,和伸并没有因两家敌对而拒收一方的礼物,结果双方的事都没为成,还是靠自己解决。同时,给和伸送礼还得讲技巧,和伸本是文人,也常以文人自居。因此,很多时候送他名画,古玩比钱财更令其开心,汪如龙深通此道,时而送玉如意,黑玉糊蝶、玉马等。古玩奇珍。更奇的是汪如龙送上北宋赵昌的《写过蛱蝶图》,不仅如此,图内塞进银两若干。和伸也回报了汪如龙。汪如龙顶替征瑞,做了两淮监政。征瑞也每年向和伸贡献10万两,可是眼睁睁地看着汪如龙得宠,霸占自己官职,心中不忿,向和伸质问:"和大人,吾每年也向国家(此国家乃和伸之家也)贡献银十万两,贡献如此之丰,何以迁我边关?"和伸抓住他双手,用自己双手盖在征瑞手上,曰:"别人贡献更大。"征瑞自然无话可说,此乃民间笑话,不足为信,但万民齐向和伸送礼而和伸来者不拒却是不争的事实。一天又一天,满清吏治就在和伸手上毁坏了!第三章 千里为官只为财—和珅敛财之道罗织死党,形成。。。"和家班底。。。"在封建社会,派系之争历来比比皆是,比较知名的有唐朝的牛李党争。数千年来派系斗争的历史说明,仅靠一已之功,与政敌时抗是远远不够的,和伸也认识到这个道理,他当上军机大臣后,逐步开始拉帮结派,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和家班底"。在封建集权社会,派系纷争是难免的,皇帝承天之运,乃天之子,皇上至尊至大,余人不得有丝毫侵犯,所以臣子的唯一目的是争取君主的宠爱,如此的话,仅靠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官场的道理中外别无一致,英国使者也知道:和伸"要得到当朝有势力的统治阶层的一致赞许才能长期地保得住这个崇高的地位。"一人得道,鸡犬升犬,和伸一朝得势,手下亲信也跟着沾光。在和伸的关系网中,亲弟弟和琳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因为和琳与和伸"少共诗书长共居",是和伸最阿信赖的人,而且,和琳也极有才华,与和伸同是威安宫官学出身,当时著名诗人袁枚曾做诗赞之"少小闻诗礼,道候即冠军……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兄弟二人一人"擎天"一人"捧日",俱为英良之辈。和伸在起初无人可以信赖的情况下,更是依赖和琳来完成自己的计划。起初和伸自己孤身一人在朝廷厮混,人又年轻,满朝文武皆不把他放在眼里,时而有人弹劾他或借机试探他,和伸深感自己必须有人支持才行,他想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和琳,首先,他让和琳当上了杭州织造,因为乾隆经常下江南,所以他把弟弟安置在那接待,待乾隆对和琳有印象之后,和伸的弟弟和琳抓住时机,在乾隆面前展示才能。乾隆五十四年,和琳发现湖北按察吏李天培用官般私运货物给福康安。于是向乾隆弹劾之。在和伸的巧妙安排下,乾隆认为和琳乃一时才俊"和琳伉直,下部议叙,由是遂见擢用。"而且,还借机打击了福康安。由于有和伸在朝中的照应,和经常在本部面前说和琳的好话,和琳在军中地位日渐提升,而且,苗民起义给了和琳表现的契机,在镇压苗民起义的战斗中,和琳身先士卒,不仅多次击败义军。而且生擒义军首领吴半生、万三保等人。由于战功赫赫,和伸在军中也是逐级跳,后被晋封一等宣勇伯,加封太子太保,嘉庆元年(1796年)四月,福康安积劳成疾,卒于军中,和琳的机会到了,和伸也在朝中四处活动,果然,乾隆命和琳代替福康安督办军务。从此,兄弟二人一将一相,并世无双,可惜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和琳在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由于受瘴气而染病身亡。乾隆晋赠一等宣勇公溢忠壮。其子丰绅宜锦袭爵。乾隆甚至准许和琳家建专祠祭奠,足见和琳受皇上之重视。和琳死后,和伸悲痛不已。因为和琳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旁人无法代替的,写有悼亡弟诗十五首悼念和琳。令人奇怪的是,和伸的第二大亲信竟然其政敌福康安的亲弟弟福长安。福长安虽与福康安同为兄弟,但二人志向明显不同。福长安善于柏马逢迎,而福康安却性格耿直。与和伸一样,福长安起初也是一名侍卫,由于人较机灵,很快升为正红旗副都统,兼管内务府事,起初,他本想凭自己的努力去讨乾隆的欢心,但在与和伸共事后发现自己事事皆落在和伸背后,自己刚想到应如何讨好皇上时,和伸已经那样做了,与和伸争宠不过,福长安见机的快,马上转投和伸集团,和伸见了福长安成长经历与自己相似,而且能很好领会自己的意图,便也极力拉拢、培植他。后来,和伸向乾隆启奏让福长安在军机处行走,两人更沆瀣一气、互相关照,一起在军机处,对付以阿桂为首的不与自己合作的军机大臣,两人都是奴才本性,因此,都围着乾隆皇帝转圈,且福长安兄弟几人都在朝为高官、父亲傅恒是前朝名臣,且是乾隆皇帝的侄子,其妻也是皇族,这些条件一加起来,满朝文武都要让他三分。但他依然死心塌地地追随和伸。嘉庆帝很看重他的特殊身份,并且希望能把他从和伸阵营中争取过来,但他死心塌地,在嘉庆与其谈话时滴水不漏,不提供和伸的罪行,嘉庆对其也万分痛恨,所以亲政后连他一起治罪。和琳与福长安可说是和伸的左右手,可已有其他死党。如苏陵阿,苏陵阿满洲正白旗人,他看到和伸权势盖天,便主动巴结和伸,也采取和伸与皇上联姻的办法来与和伸联姻。与和琳是儿女亲家,和伸也对其万分照顾。但他办事无能,而且公开营私舞弊,凡近无耻,昭连《啸亭杂录》记载苏陵阿为两汇总督时,"每接见属员,曰:"皇上厚恩,命余觅棺材本来也。"和伸也不需要他为自己做什么,他只是通过苏陵阿向世人表明,只要忠顺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此,尽管苏陵阿年迈无能,和伸还是荐其为东阁大学士。另一死党伊江阿是永贵之子,尽管永贵曾弹劾过和伸,可其子伊江阿都对和伸死心塌地,两人常常以诗歌相和。如和伸《和东巡伊(江阿)中丞喜雨无韵》(1797年)"旧雨情殷阅岁更,喜群莅业休舆情。随车甘澍天心愿,载道证思众志明。勉励风载征吏隋,倍饶清介厚民生。阅赓佳作无多嘱,愿听齐东起公声。"嘉庆四年,乾隆病逝,伊江阿写信慰问和伸而不唁嘉庆。可见对和伸一片忠心,嘉庆也看出来了:"本日伊江阿由驿递到奏折,有寄和伸节哀办事等语,而于朕遭罹大故。并无一字提及,即以常情而论,寄书唁问,自当以慰唁人子为重。在伊江阿于和伸再三劝以节哀,而于朕躬反照常,具一请安之折,转将寻常地方事件承奏,不知是何居心。昨吴熊光一闻皇考升遐之信,即专折沥陈哀悃,敦劝朕躬,情间真切,似此方合君臣之义。吴熊光系汉人,又只系布政使,尚有良心。伊江阿身为满洲,现任巡抚,又系大学士永贵子,且曾在军机处行走,非不晓者可比,乃竟如此心有膜视,转于和伸慰问殷勤。可见伊江阿平日不知有皇考,今日复不知有朕,唯知有和伸一人,负恩昧良,莫此为甚。"国泰乃四川总督之子,乃一纨绔子弟,后也追随和伸,可贪污事败露被斩首。景安,父亲乃兵部郎中森布,景安是和伸的族孙,乾隆六十年,由于和伸帮助,迁河南巡抚,他"附和伸,懵懵军事",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景安对和伸"平日趋奉阿附,每于奏报之便,附寄信件。禀承指使,以为有所倚恃,既不能实力办贼,又不能加意抚民,"甚至屠杀难民,冒领军功。明保,吴钦兰、吴省兰,征瑞,湛露等皆死党,但余人不是趋炎附势罢了。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结网天下,建立贪污体系和伸在朝廷内结集众多党羽之后,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贪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有朝廷大员,又有封疆大吏(如一省巡抚等),还有自己的管家,总之,随着乾隆的昏庸和和伸的专权,这张网越铺越开,越撒越大,几乎无孔不入,在乾隆后期的贪污案中,几乎每一起都跟和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满清入关初期,由于连年征战,兵荒马乱,因此自清太祖至康熙,都注重发展生产,屯田积粮,丰殷国库,在这个时候,由于社会财富本来就所剩无几。所以在创业时期的开国功臣极少有贪污情形,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有不少剩余,而官员薪俸又极低,故时而贪污发生。在雍正年间,已开始泛滥,雍正为了对付贪污现象,在执政之初便实行养廉银制度。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高薪养廉",但这治标不治本。乾隆执政时期,由于祖上几代的休养生息,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加,国库收入也日渐增多。客观上为贪污提供了条件,而且,此时虽然号称"康乾盛世",但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虽然乾隆雄心勃勃,尽是做到"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清朝正是从他开始由盛转衰,尤其是在其晚年。乾隆晚年,各省官吏贪污成风,尤以湖北福建为最。湖北以"吏治阖葺,地方大吏于监务厘费任意染指,滥觞已极。"福建则"吏治亦复松驰,营伍毫无整饬",此二省"通省官吏贪黩懈驰,相习成风,日甚一日。"可见在和伸之前,吏治已经腐坏了。在和伸的教导和逼迫下,各省巡抚不得不应酬答对,因此他们"出巡则有站规、门包,常时则有节礼、生日礼,按年则有帮费。升迁调补之私相馈谢者,尚未在此数也。以上诸项,无不取之于州县,州县则无不取之于民。钱粮漕米,前数年尚不过加倍,近者加倍不止,督、抚、藩、臬以及所属之道、府,无不明知故纵,否则门包、站规、节礼、生日礼、帮费无所出也。州县明言于人曰:"我之所以加倍,加数倍者,实属层层衙门用度,日甚一日,年甚一年。"究之州县,亦恃督、抚、藩、臬之威势以取于民,上司得其半,州县三人已者亦半。初行者有畏忌,要一年,二年,则成为旧例,牢不可破矣。"因此,贪污追根穷底的话,和伸、乾隆难辞其咎。和伸有了乾隆的宠幸与支持,当然更加肆无忌惮了,而他自己的党羽在各地又依仗和伸这株大树和保护伞,也贪污日巨。乾隆终于下决心治理贪污,杀了几个贪官,可没触动根基、相反,他的一些做法反而加剧至少是默认了贪污的存在。比如他为了奖赏和伸,经常让和伸保管大量钱物,而且任由和伸支配。如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帝就把张家口地方税收课金"著种交和伸三万两,其余银三千二百八十二两七银九分五厘五毫赏给那郎阿。"这么一来,不是纵容贪污还是什么?和伸心腹山东巡抚国泰于乾隆四十二年到任后不久便与前大学士于敏中之弟布政使于易简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贪纵营私,征赂诸县",然后上贡钱物给和伸,也许是国泰依仗和伸撑腰,太过明目张胆,引起众怒。乾隆四十七年,监察御史钱沣弹劾国泰贪污,乾隆派刘墉偕同钱沣处理此案,和伸后来也保不住了,乾隆一怒之下把国泰、于易简处以极刑。两淮监政征瑞也是和伸网络中的一枚棋子,他利用职权贪污大量财富,每年都向和伸送上白银10万两,有时甚至20万两、40万两这样送钱。和伸作为贪污网络的中心和枢纽,还掌握着各省地方官员向皇上进贡特产和其他礼物收退与否的大权。在这个环节上,和伸贪污上大量物件,嘉庆曾说:"只因和伸揽权,纳见有,迅遇外省督抚等呈进物件,准递与否必先向和伸美白,伊即擅自准驳明示有权。而督抚等所进贡物,在皇考不过赏收一、二件,其余尽入和伸私宅。"可见,和伸抓住一切机会中饱私囊。但上述情形仅仅是和伸自己贪污,不足以证明贪污已成网络,我们知道,和伸把持吏部长达数十年之久,控制科举亦有数年,故他利用手中职权,将好差使分给自己党羽和亲信,而不听话的睁敌则被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革职或降职,其亲信捞到各地的肥缺后,自然先把自己搜括的财物先孝敬和伸。在地方上,由于和伸权倾朝野,和伸的属下便可为所顾为,别的官吏也会给几分薄面,如此一来,和伸提拔自己党羽亲信--亲信掌握实权--捞取好处,孝敬和伸--和伸再度提拔造成一个循环式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和伸明显占据中心地位,这样,在乾隆末年,一个以和伸为中心的贪污网络就在全国形成了,非此贪污网络内的官员惧于和伸权势,也会逐步被其网罗,同化进来,如此则愈演愈烈,甚至连和伸家仆也能贪污巨额财产。如是,天下成了和伸及其党羽分脏的天下,直到嘉庆亲政后赐死和伸,情形才略有好转。但即使嘉庆亲政,一切真的就好起来了吗?4211.不惜血本,收买人心和伸发达之初,只是一个凭借皇帝的一时赏识就飞皇腾达的新人,他的官职直线上升,当然可以令朝中的大员们对他刮目看,心中产生于畏惧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如同根基尚浅的芦苇,虽然可以长身玉立,却禁不住风雨的侵袭,难以长久安身,所以,和伸发迹之初,就极其注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为此,他竟达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和伸的党羽中,有一个名为国泰是四川总督文绶之子。满州镶的旗人。他原本是一个纨绔了弟,生的肥头大耳,看上去蠢笨非常,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伸结识了他,心中不禁一动,因为世上多有这样的人,外表憨厚,实际上却是精明到了极点,国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就想要把他收为已用,想来,这人会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只要自己能把他笼络住将来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爪牙,和伸想到这,脸上浮现出了神秘的笑容。可是,如何才能笼络住他的心呢,要知道,国泰家资富有,用金钱是很难令他动心,甘愿伏首帖耳,尽献忠心的,况且,和伸要收伏国泰,为得就是能够通过他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用金钱做饵,未免有点背离他的初衷了,那究竟如何是好呢?和伸心里思量关,将目光落在了身旁的纳兰身上,经过一番比较,终于决定用纳兰,来换取国泰的忠心。要说纳兰,行要从苏凌阿说起,苏凌阿姓他塔拉氏,是满州正白旗人,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考中举人,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开京城在江西饶广做道台。苏凌阿嫌弃江西蛮荒之地,穷山恶水,瘴气缭绕,日思夜想要调离那里却苦于无计可施。江西离京城万里之遥,要想通过他的政绩上达天听,让皇帝调他进就做大官,无疑是不可能的,可如果他再不想办法,就有可能在江西道台的位置上经此一生了。苏凌阿思来想去,想出一条捷径,既然不能走皇上这条路,就只有走皇帝身边的宠臣,权臣的道路了。而当时,最得宠信的,举朝上下,非和伸莫属。苏凌阿寻了个托辞,知假回家,回到京城之后,想尽办法与和伸的弟弟和琳凑在一起,每日不惜花费银两,与和琳花天酒地,颇为亲热,不久,就已经称兄道弟了。后来终于借和伸的儿子过生日之机,随和琳一起见到了和伸,并送上了四千两银子的贺礼。谁知。这份小小的贺礼和伸根本未曾放在眼里,苏凌阿决心一定要让和伸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听行和伸颇为喜爱珍奇古玩,就把家中祖传的两盆碧玉盆景取出,准备献给和伸,和伸听说后,极高兴,也顾不得驾子就亲往苏凌阿府中观看。苏凌阿自是喜出望外,忙出门迎接,就在众人步入大厅之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蹦跳着跑到和伸面前,和伸见小女孩长的粉雕玉砌一般,非常喜爱。打听之下,方知这女孩是苏凌阿的女儿,名唤纳兰,和伸手抚着女孩的头发,赞不绝口。苏凌阿是在于此道的人,当下命纳兰拜和伸为干爹。自此纳兰,便经常出入于和府,和伸对她喜爱非常。和伸早就预备将纳兰嫁与豪门,会见了国泰,正可以一举两得,国泰为人精明,又家境 殷富,再加上自己的提拔,前程自然可望纳兰嫁与国泰,日后必不会吃苦,而国泰得配纳兰,必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尽习尽力自己不但多了一个得力的耳目,钱财更是不必担心的。和伸心意已定,就将这一决定告知了苏凌阿,苏凌阿得亲眼见过国泰之后,也认定他必会大富大贵,极爽快的同意了和伸的主意。没多久,在和伸的主持下,国泰与纳兰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亲。婚后不久,和伸就为国泰谋得了泗城县令的职位,而苏凌阿,也被和伸提拔到吏部任吏部侍郎,和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吏部掌管着官员的 选任命权,在如此重要的部门里怎能不安排自己的亲信。自此,国泰成为和伸的一名忠实的爪牙且深深的安插在地方上,为朝中的和伸通报消息,聚敛财富。和伸此后的几次历险,都是因有了国泰的从中穿差安排,得以逃脱。可见,和伸为收服国泰,不惜将美貌的纳兰相赠,虽然看上去得不偿失,实际上却为自己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财富与时机凭借这一看似过重的付出,收获了常人难以料想的利益。这也是和伸通报够将局面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仅是一味的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分奔波卖命,和伸也决不可能有日后的声势。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不惜血本,收买人心和伸发达之初,只是一个凭借皇帝的一时赏识就飞皇腾达的新人,他的官职直线上升,当然可以令朝中的大员们对他刮目看,心中产生于畏惧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如同根基尚浅的芦苇,虽然可以长身玉立,却禁不住风雨的侵袭,难以长久安身,所以,和伸发迹之初,就极其注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为此,他竟达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和伸的党羽中,有一个名为国泰是四川总督文绶之子。满州镶的旗人。他原本是一个纨绔了弟,生的肥头大耳,看上去蠢笨非常,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伸结识了他,心中不禁一动,因为世上多有这样的人,外表憨厚,实际上却是精明到了极点,国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就想要把他收为已用,想来,这人会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只要自己能把他笼络住将来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爪牙,和伸想到这,脸上浮现出了神秘的笑容。可是,如何才能笼络住他的心呢,要知道,国泰家资富有,用金钱是很难令他动心,甘愿伏首帖耳,尽献忠心的,况且,和伸要收伏国泰,为得就是能够通过他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用金钱做饵,未免有点背离他的初衷了,那究竟如何是好呢?和伸心里思量关,将目光落在了身旁的纳兰身上,经过一番比较,终于决定用纳兰,来换取国泰的忠心。要说纳兰,行要从苏凌阿说起,苏凌阿姓他塔拉氏,是满州正白旗人,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考中举人,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开京城在江西饶广做道台。苏凌阿嫌弃江西蛮荒之地,穷山恶水,瘴气缭绕,日思夜想要调离那里却苦于无计可施。江西离京城万里之遥,要想通过他的政绩上达天听,让皇帝调他进就做大官,无疑是不可能的,可如果他再不想办法,就有可能在江西道台的位置上经此一生了。苏凌阿思来想去,想出一条捷径,既然不能走皇上这条路,就只有走皇帝身边的宠臣,权臣的道路了。而当时,最得宠信的,举朝上下,非和伸莫属。苏凌阿寻了个托辞,知假回家,回到京城之后,想尽办法与和伸的弟弟和琳凑在一起,每日不惜花费银两,与和琳花天酒地,颇为亲热,不久,就已经称兄道弟了。后来终于借和伸的儿子过生日之机,随和琳一起见到了和伸,并送上了四千两银子的贺礼。谁知。这份小小的贺礼和伸根本未曾放在眼里,苏凌阿决心一定要让和伸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听行和伸颇为喜爱珍奇古玩,就把家中祖传的两盆碧玉盆景取出,准备献给和伸,和伸听说后,极高兴,也顾不得驾子就亲往苏凌阿府中观看。苏凌阿自是喜出望外,忙出门迎接,就在众人步入大厅之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蹦跳着跑到和伸面前,和伸见小女孩长的粉雕玉砌一般,非常喜爱。打听之下,方知这女孩是苏凌阿的女儿,名唤纳兰,和伸手抚着女孩的头发,赞不绝口。苏凌阿是在于此道的人,当下命纳兰拜和伸为干爹。自此纳兰,便经常出入于和府,和伸对她喜爱非常。和伸早就预备将纳兰嫁与豪门,会见了国泰,正可以一举两得,国泰为人精明,又家境 殷富,再加上自己的提拔,前程自然可望纳兰嫁与国泰,日后必不会吃苦,而国泰得配纳兰,必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尽习尽力自己不但多了一个得力的耳目,钱财更是不必担心的。和伸心意已定,就将这一决定告知了苏凌阿,苏凌阿得亲眼见过国泰之后,也认定他必会大富大贵,极爽快的同意了和伸的主意。没多久,在和伸的主持下,国泰与纳兰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亲。婚后不久,和伸就为国泰谋得了泗城县令的职位,而苏凌阿,也被和伸提拔到吏部任吏部侍郎,和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吏部掌管着官员的 选任命权,在如此重要的部门里怎能不安排自己的亲信。自此,国泰成为和伸的一名忠实的爪牙且深深的安插在地方上,为朝中的和伸通报消息,聚敛财富。和伸此后的几次历险,都是因有了国泰的从中穿差安排,得以逃脱。可见,和伸为收服国泰,不惜将美貌的纳兰相赠,虽然看上去得不偿失,实际上却为自己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财富与时机凭借这一看似过重的付出,收获了常人难以料想的利益。这也是和伸通报够将局面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仅是一味的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分奔波卖命,和伸也决不可能有日后的声势。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对待小人,要恩威并施对付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渴求,如果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每个人的弱点,稍加施为,立刻会收到奇效,像是国泰这样的人,家资豪富,用金钱自然很难打动,和伸就毫不犹豫的施之以美色,倘若面对的是胆小委琐,反复无常的小人,一味的示之以恩惠,恐怕只能取得他一时的忠心,倘有变故,他们一般会马上随风而倒,兵戈相向,唯有在施以恩惠的同时,加之以威慑,让他们心有故忌,才不会轻易的背叛而去。和伸对汪如龙的计策,即是如此。汪如龙是极有名的盐商,原本是两涯盐政征瑞的慕僚,这征瑞原是一个道台,因为犯了过失,被革职后为了重获起用,给时任军机大臣的和伸送去了千万两白银,和伸果然应验,不久,乾隆下诏,将征瑞任命为两涯盐政,自古盐,铁即为政府专卖,因为其中的惊人的利润,而政府的盐政更是难得的肥缺。每界盐政无不是富甲天下,征瑞到任之初,汪如龙就前往结识,向他进献了许多诸如,如何收税纳捐,如何追查走私漏税以及如何查假打非的敛财良策。深得征瑞意织,招他人幕僚,而汪如龙为人狡诈多变。极会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乾隆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之时,汪如龙亲自敦促肠前大小盐商,捐也钱款,修建行宫铺平道路,置办器物,征瑞不费吹灰之力,就讨得了乾隆的欢心,他自己也从中渔利颇半。然而汪如龙打算的却是如何借此机会能接近和伸,取征瑞之位而代之,他先同征瑞一起,向和伸进献了一匹名马得以与和伸结识,像和伸这样的贪官,寻常的金银已很难打动,唯有像古玩,宝马之类的奇珍异宝方能令他动心,汪如龙此举一下就引起了和伸的注意。进而他又通过和伸向乾隆进献了一名美女,令乾隆爱不释手。和伸心中对汪如龙的进献有几分喜悦,然而,对待这样的人,必须能够,以威势强制于他,不然,一定不会去除他的野心,于是,和伸私下召见汪如龙,一见面就摆出了一副严酷的表情,仿佛满怀怒力,令汪如龙心中忐忑不安,原有的骄矜、狡猾先已经去掉了一半,进而,和伸忽然说道:"恭喜先生讨得皇上如此欢心呀!"一双眼睛如同结了一层寒冰,气势逼人,汪如龙越发不知所措静静的等待着和伸的教训,只听和伸忽然怒斥到:"你可知罪!对皇上惑以美色,致使君王不朝,论罪当斩!"汪如龙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口中忙称罪不止,乞求和大人能网开一面,说自己早已心仪大人,定当好好进奉。和伸闻听,觉得自己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这才缓缓舒展开紧簇的双眉,换上了一副和气的表情,汪如龙深深感到自己虽然富甲一方,诡计多端。然而,在大清朝的天下,还是命悬一线,和伸才是真正能翻云覆雨的人物,如若能死心塌地依附于他,让他明白自己的忠心,日后才会鸡犬升天官运亨通。汪如龙经过和伸的这一番威慑,将原有的跃跃欲试之心尽数收敛了起来,心甘情愿的为和伸做一名爬爪牙。为了向和伸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将家中相传的一幅名画,送与和伸,并在画中夹带了一张银票。汪如龙的苦心,自然没有落空,和伸进宫面见乾隆,先是夸了一通汪如龙如何举止不俗,精明强干,如何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后,又奏到两淮盐政征端,虽然迎驾有功,却极为奢靡,理应加以警戒,不然,天下群起效仿,竞相奢侈,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乾隆听完,就命和伸推荐适合人选来代替两淮盐政的职位,这一职位,顺理成章就落到了汪如龙的头上。于是,乾隆颁下诏书:天下士庶,官各敦本业,力屏浮华,是以特调征端以戒效尤。汪如龙平步青云,由一名盐商一举做了两淮盐政的肥缺。相传事后征端心中不平,就找到和伸申辩,说他每年向和伸交纳十万两白银。为什么还会丢掉两淮盐政的肥缺,和伸气定神闲,不动声色的告诉他,只因为别人交纳的更多,边说边伸出两根手指,可见,汪如龙夹在名画之中的是二十万两的银票。征端顿时哑口无言,悻悻先退了。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场面作大,才能翻云覆雨不论是要建立功业,还是贪赃枉法,都是仅个人的力量绝难实现的。建功立业,改革旧习,要靠一批精明强干的得力助手,上下呼应,尽力而为才有可能成功。这方面,成败炯异的例子充斥史册,北宋王安石变法,尽管王安石雄材大略,变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仍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用人不当,没有做出精诚团结的良好的局面,变法中人各个心怀二意,以变法为名,成一已之私,才使得诸多出于善意的法令变成百姓不堪重负的苛政。善于将局面作大,以此为基础成就大业的,则首推清季的曾国藩。曾国藩在他的《杂著居业》一条中说到“古代英雄的事业必定有其坚实的基础,如汉高祖刘邦在关中,光武帝在何内,魏在兖州,庄在晋阳,都是先占据根据地,然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所以,做事一定要有基础。曾国藩起兵之时,局面尚未打开,所以,尽管他盛情相邀,仍然是应者寥寥,及至他第二次出山,先向朝廷求得实权,对稍有才能的人便保奏、举荐、使得忠心于曾氏的人,在朝中越来越多,所以才有:“群雄蔚起,会合景从,如龙得云,如鱼得水的局面,四方豪杰之士,纷纷前来投靠,曾国藩才成其经世之业。贪赃枉法较之建功立业,更需要把局面做大。功业不成,至多落得抱憾一生,丧志而毁,而贪赃倘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所以,古来的贪官全都投注大量精力、财力、编织关系网络,像和珅上至乾隆皇帝,封建王朝的最高统计者,下至各地州县的官吏,政府政策的基层贯彻者,全都建立了深厚密切的关联,至于中央政府中的各个要害部分,和珅不是亲自担当要职,就是选派自己的亲信掌权。如任命年老昏庸的苏凌阿掌管吏部,任吏部尚书,将朝廷的选官大权操纵在股掌之中。这样一来,朝廷上下的大部分官员相互纠结,形成了一个以和珅为中心的紧密相联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但有警讯传出,和珅凭借他众多的耳目,可以得到最及时的报告,然后,部署应对之策,立刻就会将危险消溶于无形之中,由于和珅的局面铺的实在太大,即使皇帝有意铲除他,也要考虑再三,因为有太多的人牵连其中,仓悴行事,一定会造成朝廷的重大动荡,这是所有的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毕竟不可能对朝廷的官员来一次大换血,毕竟,统治还要依靠这些行为不轨的官员,统治者唯有得过且过,抢补漏洞了。因此,后来,当嘉庆帝下决心要铲除和珅时,动作出奇的迅速,断案也超乎寻常的敏捷,只是严惩了和珅及其族人,赐和珅一条自练自裁,至于那些依附和珅、凭借向他行贿,效忠而升迁的官员则大名既往不咎。不能不说,嘉庆帝的这一决断有着高明的眼光和见识,也可以看见,局面做的极大如和珅者,也很难脱逃厄运。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为属下谋发展使人效忠中国古人强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即是说,自己建立功业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建立功业,这是传统儒家对人的道德修养的要求。和珅毫不废力的把应用到如何收买人心上,同样了收到了奇效。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0年),乾隆皇帝决定第五次南巡,在此之前,刚刚依附于和珅,出任泗阳县令不久的国泰,就接到了和珅的一封密信,信中说皇上此次南巡,必然会去祭祀孔庙祭孔之后,一定会途径泗阳县境内,合计皇帝经过的地方应在距离县城东边五十里的地方,命国泰在此精心筹建一处行宫,以博皇上的垂青。国泰读罢信,简直要把和珅当做再造父母般感恩戴德,马上命人四处筹措银两,调集全县能工巧匠,加紧修筑,就在离泗阳县城五十里,和珅指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行宫。乾隆一路由北京南巡,进入山东境祭祀孔林、孔庙,向世人表明他尊师重道的国策,然后,又向南进发,路过泗阳县境内的时候,在一片葱郁的密林中隐隐约约听到了溪水声,接着,眼前豁然开朗,现出了一座优美别致的建筑,乾隆一见,心中顿时高兴起来,和珅忙走上前,说道:“泗阳县令国泰,在此地专为皇上修建行宫一座,已将行宫的绘图给臣看过,庭台楼阁美不胜改,皇上正可前去小歇。乾隆闻听,更加高兴,命人进入行宫,只见行宫修建的绝不同于寻常园林,园中借助林内原有的溪流因势利导,令溪水在亭榭间纵横交错,迥环曲折,而那些亭榭也是清幽可人,令见惯豪华铺张的乾隆顿生世外之感,当即命和珅召见国泰,国泰面风皇上,从容应对,和珅在一旁赞不绝口,两人博得龙心大悦,马上降旨擢升国泰为道台。国泰自是感恩不尽,免不了又给和珅送去了大量的金银,对和珅从此言听计从,绝无二心,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员,知道和珅略施小计国泰就会擢升为道台之事,心中也兴奋不已,企盼着这样的事情不久就可以落到自己头上。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了解人性的弱点1、了解人性的弱点和珅在官场屹立不倒数十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洞察人性,能把握人的喜好,进而控制,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握准了人的性格后,和珅就会依法施为,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坚决打击之。中国人的品性究竟是什么?很难随意下结论,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要人们忠心地服侍主子,而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又压制了人们的人性,故千百年来人们要么无才,要么就是奴才。和珅自己也是一个奴才,不过他服侍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为全国最大的奴才,奴才的禀性早已被和珅熟知于心,他知道如何对会奴才。奴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贱,你不能将他当做人来看待,他只能做奴才,不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因此,如果你对奴才客客气气的话,奴才的劣根性以为你有什么把柄握在他手上,他便会肆无忌惮,在背地说你的坏话,传播你的谣言。因此,和珅知道对付马要用鞭子,对付奴才要用锥子,你打他越多,狠命地踢他,他反即会笑脸相迎,对你谄媚讨好。满朝文武中,除了极个别的忠心正直的大臣外,皆是奴才,而且归根结底,即使如刘墉、阿桂、纪昀等股肱之臣照样还不是皇上的奴才?所以,和珅在朝中应付自如,他看出朝中大官臣僚都是骑墙派,哪边有好处哪边得势就倒向哪边,因此,首要之事的杀鸡儆猴,确立自己的权威。在打击异己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谁对自己忠心,谁有意反抗自己,和珅吸取前朝的经验,着力训练忠于自己的特务间谍组织,相当于雍正时期的血谪子,散布于全国,充当自己的耳目,一时和珅权势直逼明末的权奸魏忠贤,既搜集有利于自己的情报,又为皇上收集情报,所以,乾隆很支持和珅的所作所为,有了乾隆的支持,和珅更具为所欲为了,他知道世人皆为势利眼,小时候在咸安宫官学的遭遇中让他懂得:只有掌权、只有有钱,自己才有前途,如果既无权,又没钱,那么自己便一无是处了。因此,现在自己受乾隆宠爱,不管自己做什么,只要不惹恼乾隆,那么同僚必会以为自己正确,也会以为自己是个好人,一定会纷纷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借口,和珅当然没有料错,现在自己,只要一说话,以前不正眼看他的官僚们都聚精会神,唯恐听漏一句。和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刚入军机处时,永贵弹劾自己之事,这要从和珅手下的宠将安明说起,安明是户部司务厅的司务,这个职务是个肥缺,而和珅是当时的户部侍郎,所以安明极力巴结和珅,希望能在这个位置上永久呆下去,可惜户部尚书新换,安明又得罪了新任尚书,安明转头讨好和珅,又是帮和珅采办木料,又是买石狮子,拍得和珅晕晕然,因此在皇上审察京官之时,和珅举荐了安明,安明得以官复原职,正准备大展手脚,狠捞一把,可惜时运不济,在这节骨眼上,安明的父亲一命呜呼。安明一边骂老父死也不挑时候,一边想,自己这二年为了打通关节和巴结和珅,家里积蓄几近消耗殆尽,如果不做官的话,将来肯定更没戏了,因为清朝礼制规定:“若官吏父母去世,官吏本人应居家居丧三年。在二年守丧期内,若无皇上特许,不能为官。安明财迷心窃,准备搏一把。于是,便把父亲病死之事隐瞒下来,但纸终包不住火,这种死人的事如何能掩盖得住?户部同僚本就厌憎安明溜须拍马,于是向尚书部永贵揭露了此事,永贵经过几番明察暗访,弄清楚确有此事。便写了奏折要借弹劾安明的同时弹劾和珅扶同瞻循,与安明沆瀣一气。不过此事却被永贵自己人出卖了,永贵有个儿子叫伊江阿,也是和珅的死党,永贵在言谈中无意露出马脚,伊江阿一听,这还了得,他急赴和府把情况言于和珅。和珅急叫安明过来询问,安明跪地求情,但知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托和珅照看妻儿,又献计和珅可以先揭发自己。果然,次日退朝,永贵奏安明丧尽天良,父死匿而不报。又弹劾和珅身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居然保举此种无耻之人。乾隆大怒,责问和珅,和珅也拿出奏折说臣正想启奏。永贵心想和珅果然阴险,也暗骂自己养子不孝。但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弹劾和珅,也只有乘胜追击。说安明父死匿而不报,必为奸邪小人,平时不忠不孝,而和珅还保其为一等。因此请皇上治其罪。此时和珅地位尚不太稳固,而且永贵也很受乾隆宠爱。乾隆曾谓:“天开朕衷,让朕悉知永贵忠心”,群臣以为此次和珅是在劫难逃了,于是纷纷倒向永贵这边,群臣以往一直对和珅阿谀奉承的那帮人也站起来反对和珅,这个和珅可急了,他本以为此事能顺顺当当地解决,没想到群臣居然与其做对,他心想:如果这次能逃过此劫的话,将来一定给他们好看,也是,一帮朝臣虽然平时对和珅唯唯喏喏,阿谀奉承,可和珅毕竟年纪轻轻,许多老臣认为其和珅“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甚至不愿正眼以对。但都知自己身份卑微,不能扳倒和珅,所以平日里忍气吞声,不敢去揭发他,弹劾他,现在永贵出面弹劾,群臣当然是墙倒众人推了。中国之事向来如此,出头鸽子先遭难,故以众人不敢出头,但若有人出头,则群起而推之。和珅恨得牙痒痒的,但表面上这样得不笑吟吟静候皇上裁决,幸好乾隆还是宠着和珅,他道:“和珅应是受安明所蒙蔽,若尔存心瞻徇,岂能亲自劾他?现和珅与尔等奏折同时呈上,和珅无故意消弥已罪之嫌,但此事诚如众爱卿所言,和珅罪无旁贷,朕即降和珅二级留用”, 和珅被降级留用,乾隆虽然给永贵留下几分面子,可永贵知道自己是扳不动和珅了。和珅经此一劫而不倒,心里反而暗暗感激永贵,是永贵让自己看清了朝臣的真面目,哪些人是附合自己的,哪些人是忠心耿耿地,这次心里终于有了答案,他更感激永贵之子伊江阿,是以后来对伊江阿着力提拔。永贵父子两一正一反地帮了和珅的忙。而对指责过他的那帮朝臣,和珅并没有马上与他们翻脸摊牌,他知道自己现在羽翼未丰,便与一帮朝臣虚与委蛇,笑而相迎,虽然心里异常痛恨,但他在等待一个机会,在和珅的心目中,对待这帮骑墙派要么应付敷衍,要么不一棍子打死,现在在自己没有绝对实力,能拉拢的当然极力拉拢。通过此次事件,和珅深感培植自己党羽的必要。于是他确立了以自己为中心,弟弟和琳与福长安为左右辅佐的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官僚体系。和珅了解人性,更了解读书人的品性,因为和珅自己文武全才,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他知道读书人很多受儒家礼仪毒害太重,读着读着就成了奴才了,读书人的最大理想是金榜题名,其实也就是为皇帝做奴才。对于这些读书人,和珅也不讨厌,他厌憎的是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因此,在科举考试中,他录取对己死心踏地,忠心耿耿的读书人,而对于不肯与自己合作的人,即使已经上榜,他也会百般借口来阻挠这些人入仕,故“天下士人,几出和门”。形成了自己的“和家班底”和控制了科举和官吏选拔后,和珅要开始对异己动手了,因为他已忍了太久,表面应付他已经厌倦了,他现在有了足够多的实力对付于与自己对抗的人,无论是阿桂还是永贵,还是刘墉,别的小官吏不必说了!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对异己者表面应付对待异己者,和珅从来不手下留情,他绝不容许永贵弹劾自己时群臣同声反对自己的情形再度出现,因此,他要寻求时机,一个一个地打跨异己。而且又要向骑墙派的群臣显示威风。从谁着手呢?李侍尧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李侍尧“短小精敏,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辨其才否。拥几高坐,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人皆惊惧。”而且是明末名将李如枢之后,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其父李元亮也尝为户部尚书。因此,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拥兵自重,由于战功卓著,乾隆先后册封其为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元贵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因此,他异常高傲,不把和珅放在眼里,和珅虽为军机大臣,但年尚不到三十,故李侍尧自恃“年老位高,平日儿视和珅,和珅衔之。”而和珅本性“阴毒,少有嫌隙,必致中伤。”和珅气量狭窄,心胸狭小,而且正需要扬马立威,其他朝廷重臣如阿桂,永贵自己又动不了,于是决定拿李侍尧开刀。杀鸡给猴看。恰好手下海宁新迁沈阳奉天府尹入京面圣谢恩,海宁“入京谢恩,历辞和珅。和珅私问侍尧动静,海宁言,侍尧贪浊无厌,畏其消责,尝赂二百金为寿于生日。”和珅正愁没有借口,这次海宁总算为其提供了线索,于是大大褒奖了海宁一顿,叫他有空再举报李侍尧的罪状。端茶送客后,和珅心情十分美好,李侍尧啊李侍尧,你平素瞧我不起,在群臣面前不给我面子,这次你的把柄落在我手上,我一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吩咐书童笔墨侍候,连夜写好奏折。于次日早朝启奏乾隆帝,乾隆虽宠李侍尧,但见其拥兵自重,有时对自己不敬,心想借机杀杀各封疆大吏的威风也行,不能象祖上康熙那样过于宽待臣下了,而且,在和珅添油加醋的游说下,乾隆怒火更盛,便下旨派和珅为钦差大臣,亲赴云南审理李侍尧案。和珅率领众多奴仆和前锋营军士浩浩荡荡地开赴云南,一路骚官扰民,自不必说。为了更好地审查李侍尧,乾隆又派刑部侍郎喀凝与和珅同去。和珅一到云南,就派兵团团围住李侍尧的户部,他知道,一人若是贪污其管家必然知道很多内情,于是首先拘捕李侍尧的管家,几经严刑拷问,管家终于撑不住了,提供了李侍尧贪污腐败的第一手材料。人证物证俱在,而且所有贪污事宜无不通过老管家,老管家叛变,李侍尧不得不俯首认罪,“自承得道府以下馈赂不讳。上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恩婪索,朕梦想不到!”夺官,建诣京师。”虽然乾隆下旨逮捕李侍尧到京城,又剥夺了李侍尧的官职,但和珅心里不太满意,以和珅的处事原则,要对付一个人一定要斩草除根,不给他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他又多次审问李侍尧,在严刑拷打之下,李侍尧又供出一些鲜为人知的贪污细节。和珅知道乾隆只是想惩戒一下李侍尧,并不是想杀他,所以他又玩了个小计谋,在启奏乾隆时,和珅没让乾隆斩李侍尧,而是提议“私人暂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同时又把李侍尧的贪污材料呈给大学士和九部九卿,让大学士们义愤填膺,果然,其他臣子见李侍尧贪污之臣,纷纷请求圣上处以斩决,如此才能平复人心,但乾隆还是以为李侍尧是人才,可以让其戴罪立功,不忍心把一个封疆大吏杀了。但又不要拂群臣之议,于是“复下各直省督抚议。各督抚多请照初议定罪。”江苏巡抚闵鹗元为人比较机灵,了解乾隆为什么让各省督抚商议的目的,看出了乾隆的惜才之心,于是启奏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力。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这话正好说到乾隆心坎上了,心里暗夸闵鹗元识大体,懂圣意,将来定找机会提拔他。于是乾隆正好借机找这个台阶下,他下诏说,应江苏巡抚所请,李侍尧罪不当立诛,可暂时收监,改为“斩监候。”斩监候是清时的一种刑法,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判处死刑,缓期多少年执行,也即死缓。”于是,“命囚刑部,籍其家货,有黄金佛三座,真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之株。此是侍尧进贡物件而还给者也。盖藩镇贡献有九种物每以三种还给。大约侍尧贪赃五分之三入于世贡,故皇帝心欲宥之。”在抄李侍尧家的时候,乾隆发现李侍尧贪污数量不多,家中多是自己按例退还的贡品,因此更坚定了不杀李侍尧的决心。和珅见乾隆圣意如此:也无能为力,不过李侍尧下狱,被罢官,总算部分达到了自己的心愿。而且,在处理李侍尧案件中,和珅又向和珅和群臣面前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形象,所以也不欲置李侍尧于死地了。但放过李侍尧可以,李侍尧的手下,则不能放了,和珅认为云贵两省“赃私狼籍,吏治废坏,府协县多有亏空,须彻底详查,清厘积弊。”让李侍尧的手下无处遁身,乾隆非常满意和珅的所作所为,于是擢开其为户部尚书兼议政王大臣,后又授其御前大使兼任都统。在处理李侍尧案件中,和珅收获良多,既教训了李侍臣,又在群臣中树立了威信,更重要的是,又巩固了乾隆对他的宠爱。扫平了李侍尧,和珅扶摇直上,地位直接上升,但还是有一个人挡在他前面,这个人就是军机处首辅阿桂,阿桂身出名门,也得乾隆宠幸、乃乾隆朝股肱之臣。因此,和珅要巩固自己地位,必欲除阿桂而后快,一有机会就把罪名往阿桂头上栽。由于乾隆经常派阿桂处理一些大案要案,譬如福康安请李天培代买植木私交粮船带运案和审理富勒浑贪污案等等,在他处理这些案件时,和珅总会诱使案犯指供阿桂,或者给阿桂戴上包庇罪犯的大帽子,可惜阿桂清正廉明,和珅奈何他不得。阿桂多次受到和珅暗算,本就鄙视和珅的他更加不把和珅放在眼里,每“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数十武(数十步之意)。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够一步。阿桂内念倒将相,更恩遇无与比,乃坐视其乱政,徒以高崇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态。”如此一来,和珅更加恼恨阿桂,无奈其乃首辅,而且在群臣中威望素高,和珅扳不动他,只好笑面相迎,并主动与之修好,可阿桂不理不睬。在这时,军机章京、员外郎海升殴杀其妻子,上报其妻子“自缢身亡,”其妻弟贵宁不服,上告乾隆:“阿桂以尝奏不语袒海升,坐罚俸。”和珅一见机会来了,便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暗地教导贵宁一定要告状,而且尽量往阿桂身上引,那么自己必定为其撑腰,报其姐被杀之仇,贵宁心想有和珅撑腰,必可诛杀海升,为己姊报仇。于是欣然同意。于是他告诉和珅,曹文植可以做证阿桂袒护海升,和珅找到曹文植,并许以重金高官,于是“文植特持正,故非阿和珅,母老决引退,恩礼弗替。”曹文植不愿陷害阿桂,又得罪不起和珅,只好以“母老”为辞,辞官归隐,一走了之。和珅无凭无据,也不能奈何阿桂,只好继续与阿桂妥协。在军机处中,与阿桂站在一派的有王杰、董浩二人,当和珅专权之时,惟董浩与王杰“楮柱其间,独居深念”,不与和珅同流合污。和珅也总想借机把王杰与董浩逐出军机之处,让阿桂少两个得力助手,可是乾隆非常喜欢王杰的学问和为人。董浩亦为乾隆所重。和珅百法而不得施。奈何不了宠臣,和珅只好找小臣出气了,谢振定任监察御史,一次鞭打了和珅妾弟,并斥责和珅座驾违制,一把火烧毁了马车,还说:“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和珅表面不动声色。但过不了几天,就借机“假他事劾振定,夺职。”可见,对待异己,和珅要么表面应付,要么一棍子拓死,不让其死灰复燃,正是如此手段,朝中诸臣依附和珅。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抢在对手前彻底打跨在和伸的官宦生涯中,虽然他只手遮天,但依然有个别正直之士敢于舍弃身家性命,与和伸斗争到底。和伸也没有因为自己权倾一时而放松对对手的警惕,当有人告状时,他往往都是先发制人,抢在对手的前面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证据或者先罢除对手官职,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曹锡宝就是这样被和伸整死的。曹锡宝,字鸿书,乃乾隆二十年进士,历任军机处章京,监察御史等职。据《清史稿》记载,他生性坦率,刚直不阿。他很不满和伸的所作所为,和伸贪污腐化,权倾一时,且有乾隆这把大的保护伞,一时谁也不敢轻易动其锋芒,他便从和伸的手下着手,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他发现和伸家与其奴仆刘全家的车马,衣服均超过了清制的规定,和伸他扳不动,曹锡宝便想借弹劾刘全之际来引起刘全背后的巨蠹--和伸。刘全何许人也?刘全乃和伸家"世仆",起初为和伸父母赶车,后来和伸父母早逝后,刘全也继续追随和伸,随青年时期的和伸一起创业打天下,正因为早年一起奋斗形成的情谊,和伸飞黄腾达之后,刘全也一跃成为和伸家的大管家,和伸家对外的经营、接待,收取馈赠礼品等全由他一人把持,甚至实际掌管崇文门税关的税收,由于他主要是外管家,世人为了与和家内管家呼什图区分,皆称其为"外刘"。刘全与和伸一样,不但会拉帮结派,而且善于收受贿赂,故他在帮和伸收受贿赂的同时,也不忘中饱私囊,几年下来,刘全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其家产也成产千万,从日后和伸倒台后记载的抄家后刘全家产有银二十万两,因此,刘全家里也布置的十分阔气。他使用的车马,衣物都超过了清朝的规定,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是相当严重的,什么等级的人穿什么等级的衣服,坐什么样的马车都是有祖宗成法严格规定的,如果穿戴车马逾制的话,则其罪非同小可,乾隆五十年(1785年),曹锡宝在作了周密调查之后弹劾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写好这道奏折之后,曹锡宝首先把他拿给同乡吴省钦阅看,想请他帮自己修改润色,他殊不知此时吴省钦已经投靠和伸。吴省钦一见奏折,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曹锡宝竟然对和伸不敬。喜的是自己幸好预先知道了情况,可以向和伸邀功了。于是,吴省钦先稳住曹锡宝,后赶紧派快马通知此时尚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陪乾隆消暑的和伸,和伸马上召刘全赴热河,指令刘全迅速拆掉逾制房屋,迅速隐藏不应配置的车马,隐藏一切逾制之物,一切证据消灭过后,和伸马上给乾隆一道奏折,说他已审问刘全,刘全否认逾制,但为了表示清白他决定把刘全交留京王大臣收审。和伸在奏折中又说:刘全"素昔尚为安分朴实,平时管束家人甚严,向来走闻其敢在外间招摇滋事。"但自己经常随乾隆出巡,所以可能"扈从出外,日多无人管教,渐有生事之处,亦未安定?请旨饬派尹查重处。"这么一来,和伸便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而乾隆也不怀疑他。故下旨道:"和伸家人全儿,文在崇文门代伊主办理税务多年,其例有应得之项,稍有聚蓄亦属事情之常。""至于盖造房物数十间居住,亦属人情之常,天下各处关榷其管理人员,不能不派委家人分管税口,自不免皆有羡余,既吏胥等亦籍余洞,其服用居室,稍有润饰,亦若事理所有。"接着,乾隆开始指责曹锡宝弹劾动机不纯:"若伊(全)倚藉主势,实有招摇撞骗,或于额税之外,擅自加增,以肥私囊,或如富礼善欧毙人命顶凶各情节亦未可知,应令曹锡宝逐条指实。如有以上情节,即一面从严审办,一面据实具奏。或曹锡宝及伊亲友有应过税之物,全儿多索税银,或挟伊不肯免税之嫌,架词耸听,尚为情理所有。若曹锡宝竟无指实,不过庶拾浮博建白之名,亦难以无根之谈,处人罪之理。次曹锡宝与和伸之家人何能熟识,伊于何处得知详细,和伸亦详问实在,方成信谳。"而且,乾隆反而认为曹锡宝,"故以家人为由,隐约其词,旁敲侧击,以为将一波及地步。"后来由于刘全早有准备,曹锡宝带人检查亦无违禁物事。刘全就更理直气壮了:"吾从不敢招摇滋事,交接官员。即所谓房屋宽敞,器具完善,容或有之,亦非可挟以外出之物。我与曹锡宝御史名姓素未闻知,彼又何从进宅目睹了?"这么一来刘全倒打一耙,被告成了原告。曹锡宝不得不为自己辩解:"我见和伸家人全儿房屋整齐,恐有借主人名目招摇骗之事。又优读谕旨,以大臣中受家人之累者不少,仰体皇上保全臣下之意,原要和伸先行约束,杜渐防微,庶将来不致受家人之累。至我皇上用人行政一来大公至正,凡杜渐防微致上,无事不周,实无可以仰稗高深。再全儿并无劣迹可以指实,我实见浅少,见其所住房屋整齐,未免过分。所以具奏嗣奉。谕旨派员带同属往各大臣家人住居阅看,始知家人住房五六十间者系常有之事,是以蒙皇上垂询时,即面奏全儿没有十分不具之语。总是我冒昧糊涂,措词失当,咎无可责。"这样,由于和伸的早作准备,先人而动,曹锡宝非但没有丝毫撼动和伸,反而被乾隆大肆斥责,最后落下 "革职留任"的下场。通过治理曹锡宝,和伸也深深认识到先发制人的重要性。虽然有了曹锡宝的教训,但还是有人敢捋和伸的虎须,这个人是钱沣。钱沣身为监察御史,他向乾隆启奏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滥杀无辜,乾隆于是派和伸,刘墉、钱沣赴山东查案。国泰乃和伸的党羽。和伸知道刘墉和钱沣会查案银,于是让快马送信给国泰,其赶紧危害国库,因为钦差马上会来查收,国泰心领神会,马上和下属州县在二日之把库银持平。于是,山东各州县官吏纷纷从商家手中挪借银两来应付检查。和伸还怕出漏子,在赴山东之前吩咐手下苏凌阿先准备两份奏折,一份弹劾国泰贪赃枉法,鱼肉乡民。,一份弹劾刘墉、钱沣,署上和伸同奏。到时视情况而定。国泰若有变故,苏凌阿便上交弹劾国泰的奏折,和、刘、钱三人赴山东巡是,见库银皆满,未查出异样,后钱沣发现库银并非官银。于是和伸决定丢卒保车,率先逮捕国泰和布政使于行简。国泰见和伸逮他,想拖和伸下水,便向和伸发求救信一封,被乾隆所得。此时,和伸安排苏凌阿所写的奏章发生了效用。乾隆凭和伸的奏章认定和伸与国泰并无私情,国泰乃一厢情愿,于是国泰被斩,和伸继续受宠。有了曹锡宝,有了钱沣,还有尹北图。尹北图同样不识抬举。尹北图为官正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伸当政当然不希望别人有过多的言论。而且,所有奏章都要经过军机处,和伸为军机大臣,寻常官员上奏折时,皆会思虑再三,即尹北图则不管这些,甚至对乾隆和和伸引以为自豪的"议罪银制度"提出异议,他说,议罪银制度是纵容地方官吏贪污中饱的措施,如果长此以往,只会使政府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长此以往,更气加重人民负担。《清史稿》记载:"高家季年,督抚坐谴,成全缴罚项贷罪,壮图以为非政体。五十五年,上疏言:'督抚自蹈愆尤,圣恩不即罢斥,罚银若千万充分,亦有督抚自清认罚若千万者。在桀骜者借口以快其*餮之私,即清廉者不得不望属负之倾助,日后遇有亏至营私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是罚银虽严,不惟无人动其愧惧之心,且替生玩易之念,请永停此例。如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用京职,勿许再膺外任。"于是乾隆命尹北图与户部侍郎庆成一同赴山西、直隶、山东及江南诸省查实国库。这又体现了和伸奸诈的一面,庆成乃和伸的死党,他与尹北图一起不但处处掣肘反而随时诬陷,尹北图,在中国绕了大半个圈后。由于庆成和和伸的预先通知,地方官们早已准备妥当。所以,最后还是"查无实据!"尹北图反而丢官了,乾隆道:"北图逞臆妾言,亦不妨以谤为规,不必遽加重罪,命在授内阁侍读。"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恩威并施,收异已为同党和珅在整垮异己的同时,对于愿意追随自己的弃暗投明之人也毫不嫌弃,收为同党,他知道,只有党羽遍天下,才能更好地控制整个国家的大权。而且,异己的力量少了一份,同党的力量便强了一份,在此消彼长之中,自己的一派便可占据绝对优势,进而毁灭性地打击对手。用这一招来对付同僚,和珅显得得心应手。福长安被和珅收伏便是一个经典战例,福长安,是满洲镶黄旗人,不仅是满人,更是乾隆帝孝贤皇后的亲侄子,很受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的宠爱。而且,福长安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傅恒,在康熙帝时曾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在逝世后蒙乾隆恩宠,加封为郡王。可以算是一代名臣。不仅如此,福长安的几个哥哥也皆为朝廷重臣。福康安手握兵权,而且相传为乾隆的私生子,福灵安、福隆安也在朝中为官,且与皇室联姻,成为额驸,福长安本人也娶皇族女,身为额驸。有了如此雄厚家庭背景和关系,福长安深受乾隆帝喜爱,而且,与哥哥福康安也站在同一个阵营。由于长相清秀,年轻俊朗,福长安也象和珅那样做了蓝翎侍卫。由于家庭的关系网和乾隆的宠爱,福长安很快便升为正红旗副都统,同时兼任武备院卿,兼管内务府事,这几个职位要么是要害部分要么是肥缺。但福长安不满足于现状,他要更加追求乾隆的宏爱,要比他的几个哥哥都强。少年时期的一帆风顺也疯狂地助长了他的自尊心,他认为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确,乾隆因为皇后的关系,也很重用他。福长安也感觉自己前途无量,封王袭爵指日可待,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和珅出现了,乾隆虽然也宠福长安,但明显更宠和珅。福长安心中极不服气。他认为和珅既非皇亲国威,而且,自幼家贫,凭什么与自己争宠?和珅知道金钱不能令其动心,而且,首要之务是令福长安对自己心服口服,是以和珅有意无意地在福长安面前透露皇帝如何喜爱自己如皇上把自己全家抬入正黄旗,又谓皇上欲赐自己奇珍古玩——总之,他要让福长安知道:皇上宠幸的是自己,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但只要有皇上的宠爱就万事大吉了。福长安还要与和珅向乾隆席争宠,但此时乾隆正宠着和珅,和珅便借乾隆之手小小地教训了福长安一顿,而且,乾隆在任和珅为军机大臣之时,同时任命福长安军机处学习行走,这么一来,和珅正好成了福长安的顶头上司,福长安不得不惧他三分。在让福长安了解自己比不上和珅之时,和珅便不再对其用强,而采取怀柔政策,他找福长安谈谈自己两人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所以应该同舟共济通力合作,一起对付阿桂等人,如果成功,军机处不就是自己的天下了?于是,和珅不断于福长安以小恩小惠,并建议乾隆提拔福长安,让福长安知道跟着自己才会前途无量,否则毫无机会。在和珅的恩威并施下,福长安对和珅死心蹋地。两人在乾隆御前打转、力讨乾隆欣喜,在军机处更是联合一起,一致对付阿桂为首的不听话的军机大臣。后来,和珅奏清乾隆让福长安代替自己任户部尚书,户部乃是肥缺,福长安对和珅更是感激涕怜了。后来嘉庆试图分化福长安、和珅,可是福长安已经认谁一个理,和珅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诬陷其他人也不能诬陷和珅。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利用皇帝好恶实行打击报复在专制统治时期,统治者最注重对社会舆论的控制了,满清是异族入关,更注重控制汉人的思想。而且,满清人是在马背上得天下,他们最瞧不起迂腐的汉族读书人,但又恐读书人乱言惑国,令子民思念前朝,因此,在满清初年,从鳌拜开始,便大兴文字狱。和珅深知乾隆最厌烦士人乱讲话,或写诗讥讽时政,因此,和珅经常兴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而且利用文字狱来打击异己。和珅,第一个打击的就是海成,海成乃地方大员,进京在军机处时不把年纪尚轻的军机大臣和珅放在眼里。和珅虽表面不动声色,可暗中记恨海成。乾隆四十年,海成辖地有个名叫王锡候的秀才编了本《字贯》的字典,王锡成在《字贯》序中说:“天下字贯穿极难,诗韵不下万字,学历尚未多走识而不知用。今《康熙字典》所汲数增至四万六千家字,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敏苦于终篇掩卷而茫然。”此说本又算什么,但同乡本家王汰南为了邀功和报复王锡候(王泷南本是乡里的无赖恶棍。被官府抓着发配云南,他不甘心老死于烟瘴荒蛮之地。便偷偷跑回原籍。那时王锡侯正值年轻气盛,便伙同乡里的几个人把王泷南再次扭送到官府。多年之后,王泷南遇赦还乡,便搜寻着报复王锡侯的机会。《字贯》刊印后,王泷南大喜,咬定王锡侯悖逆,诬蔑贬低圣祖康熙帝,告到官府。县令觉得此事重大,把此事上报给巡抚海成。后又报于皇上,乾隆渝示海成严查。海成及幕僚认为此书虽对康熙帝有慢渎不敬的意思,并算不上悖逆。便写了奏折,建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以便审拟,派专差将奏折及《字贯》一部四十本送到京师。乾隆看罢,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便搁置起来。也是王锡侯命运不济,在家中遇着一个无赖,在朝中又碰到了政治流氓。书落到和珅手里以后,和珅翻到第一本第十页的“凡例”内,此字典竟将圣祖、世宗庙讳及乾隆御名字样悉行开列,于是和珅大喜:海成这龟儿子必死无疑了。乾隆最怕汉人对满清不恭敬,江浙文人渊鼓,明末遗臣又集中于那里,所以,乾隆对江浙一带的文人的态度,更是类似于神经质。听罢和珅所奏,又看了第十页上果然有圣祖、世宗的庙讳及自己御史,勃然大怒道:“此实件逆不法,为从来没发生过的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犯。”和珅乘乾隆正怒,又奏曰:“奴才看后面竟有大行皇太后的名讳。”和珅把“皇太后”三字念得最重、最清晰。乾隆在逝母的悲哀中还没解脱出来.看着这些不敬的字眼本已恨怒,一听又有冒犯太后的字眼.愤怒到了极点,道:“领旨,即拘王锡侯,立斩,全家抄没,妻儿流放官卖。”和珅又道:“想那巡抚海成,身为一省长官,竟未看出《字贯》中的悖逆不道,这明明是对王锡侯心存袒护,也太过失职,藩桌诸司,也难逃其责,这些官吏,为政怠惰极是明显,若不整治,官吏尽是聋聩瞎眼之辈,这天下岂不滋生出更多的肆无忌惮之徒!若任他们说东道西,不闻不问,大清朝的威严何在?”乾隆一听竟然连蹦带跳,大骂海成。于是乾隆又渝沼天下道:“海成对此悖逆之事,竟然双眼无珠,茫然不见,仅请革去王锡侯举人,以便审拟,实属天良尽昧,负朕委任之思。”最后朝廷决定:由和珅迅速列出违禁书目颁行天下,江西巡抚海成,拟斩侯;江西藩臭两司,皆失于昏眩不察,实在难逃其责,把他俩削职为民;两江总督高晋。降一级留任。本来,封建帝王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名字,百民必须避讳,这是自古如此,王锡侯岂能不知?但是他写的乃是一部字典,怎好避讳?另外王锡侯是出于好心,恐伯年轻人不知避讳,故于书中开写,使人人知晓,实在没有做大逆不道的事。而且,乾隆对避讳的事一向极宽容,曾说:“避名之说,乃文字末节,联向来不以为然,也不刻意那些新进之后及村野无知者避讳。”而和珅“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此杀鸡儆猴,显抖自己的威风,便把乾隆的怒气挑拨煽动起来。扬州府东台县有个书生叫徐述夔,原名庚雅,字孝文,乾隆三年中过举人,也做过一任知县。但他自恃才高,说自己若生在明朝,必有如唐顺之、董其昌一样显贵扬名,此时又看了吕留良的一些著述,于是对满清更愤怒,说:“剃头有什么好看的,丑死了,前边剃了,后边拖着根长辫子,跟驴尾巴一样。”又说;“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受之父母,怎可随意剃去?”于是便为一个学生起名叫徐首发。这徐述夔整日吟出许多诗句,对当朝流露出强烈的不满,向往那想生活而又未曾生活过的明朝。感叹:“江北久无干净土。”又说:“旧日天心原梦梦,近来世事并非非。”他这样做,自己没引来杀身之祸已为万幸,偏偏他的儿子也步其父后尘,其子徐怀祖把他的诗歌编为《一柱楼诗》刊印发行。乾隆四十二年,徐怀祖也走向黄泉。去世前,他用二千四百两白银买了邻家蔡耘的田地数顷。徐怀祖死后,蔡耘与堂兄蔡嘉树忽然说徐家买的地里有蔡家的祖坟,要求赎回,但却只交赎银九百六十两,且非赎不可,要挟说:“若不同意,一定把《一柱楼诗》揭发出来。”徐怀祖的两个儿子徐食田、徐食书恐怕整日只知道“食田”、“食书”,而不知“食人”、“食世”,竟天真地一起商量道:“与其让他揭发出来,不如自己先献出来。”于是将刊印之书及手抄原样,献于县令,东台县令认为此事并不算多么重大,也就草草处理了事。哪知蔡嘉树、蔡耘都是饱读诗书的人,知道在这件事上必能夺了那块地,而且必能邀功请赏,于是蔡嘉树等又把此事告到省里。此时刘墉任江苏学政,见到诗后,认为大逆不道,急忙给皇上写了奏折。皇上看罢,交手和珅。和珅想,这个功劳要从刘墉手里夺回来,起码也要瓜分点出来,更要通过此事显出自己的本事和威风。于是便仔细地翻阅此诗。忽然看到‘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翻,一举去清都”的句子。和珅奏道:“‘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悖逆不道,意甚明了,‘壶儿’即‘胡儿’,‘搁半边’就是推翻清朝,这明摆着是要反清复明。”“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本来“明朝”是指“明天的早晨”,“去清都”是说到清朝的都城去。可是和印解释道:“‘明朝’却指‘明王朝’,‘期振翮’即等明朝恢复,振翅高飞;‘去清都’就是推翻清朝,废除大清都城。”于是乾隆便把此案交于和珅处理,不久全案查清,和珅将奏折递于皇上,请皇上谕示如何惩处。和珅不久又得到一个肥缺——总督崇文门税务。这崇文门是天下四大税关之一,得到这个职务,等于得到了一个银仓。不久又让和珅总理行营事务,授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州都统,旋又授正白旗都统。和珅尝到了甜头,为了表示对主子的忠心,显自己的诚挚才干超过刘墉,便终日留心新书、新诗,一日看到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珅急忙拿到乾隆那里道:“这不是诬我大清不识文墨吗?”乾隆大怒,命将此诗作者处斩,和珅当然得到了嘉奖。和珅越发起劲,一天,看了一个满族贝子写了首《塞上吟》,竟称蒙古人为:胡儿”,和珅奏道:“这‘夷’、‘狄’、‘胡’等字眼,乃对我满蒙的蔑称,怎能乱用?”乾隆勃然大怒道:“如此忘本之徒,定斩不饶,念他是贝子,赐其全尸。”于是伛令那贝子自尽。和珅又推波助澜,由查书而毁书,几近疯狂,和珅奏道:“诋毁影射本朝的诗集书籍应当着力查缴,搜集销毁。另外一些词典剧本,也应,删改或销毁。”不久,乾隆发下上谕,道:“前令各省将违碍字句书籍,着力查缴,搜集销毁。另外一名督抚等陆续解到者甚多。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违碍者,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胡字句,启当一体伤查。至南宋与金朝关涉词曲,外间剧本,往往扮演过当,以致失实者;流传久远,无识之徒,或至转以剧本为真,殊有关系,亦当一体伤查。此等剧本,大约聚于苏扬等处,著传渝伊龄阿、全德,留心查察,有应删改及抽撤者,务为斟酌妥办。并将查出原本暨删改抽撤之篇,一并钻签解京呈览。但须不动声色,不可稍涉张皇。”不久,查禁风潮席卷全国,乾隆朝,共禁毁书籍三干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销毁书板八万块以上。民间畏惧,不论是禁书还是非禁书籍,往往都一并烧毁以避祸。而一些文人学士为避祸而销毁的书籍也不在少数。而和珅正是这次书林浩劫、查禁风潮的献策者、赞助者、推波助澜者。与查禁销毁书籍的同时,和珅更得到重用,招任了《四库全书》馆总裁。和珅宠固,那些势利小人对他又趋之若英鹜,再也不敢对和珅说三道四,那“傲气”,被和珅彻底涤荡干净了。众人争先恐后地舔和珅的痔疮,在那些舔痔者的队列中,最奇的莫过于刘国泰和苏凌阿了。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整刘墉、整嘉庆老师朱圭有一次有一个掌管税务的官员半夜里到刘统勋家叩门求见,刘统勋把他拒在门外。第二天,刘统勋把那个下属叫到政事堂,训斥他说:"半夜叩门,贤者不为。你有何禀告,可在众人面前,在堂上明言,即使指出老夫过失,老夫也可视为规箴。"那个属员嗫嚅蚕吐,惭愧地退了出去。乾隆三十六年,刘中堂故去,乾隆亲自到中堂府上祭奠,痛哭流涕。回到宫中,对满朝文武道:"刘统勋方不愧为真宰相。"乾隆最愿说宰相贤能,说治国靠宰相,可是却称刘统勋为"真宰相",可见对刘统勋的信任程度。钱沣想:我让刘统勋之子刘墉与我一同查办此案,那和伸又能奈何?况刘墉向来与和伸不和。乾隆想提拔刘墉做吏部侍郎。和伸想:这吏部铨选考核天下官吏,我让苏凌阿做了侍郎,在各道府安插了许多我的人,如果插进一刘墉,岂不从旁掣肘。便在金銮殿上说:"皇上,历朝成规,面貌寝丑、形容猴琐者,不得位列朝班。似刘墉,擢为吏部侍郎有碍圣视,且外藩也视我大清无人。"原来刘墉个子很矮,背部又突起一"驼峰",显得很是丑陋。不料刘墉却道:"皇上,和大人所言甚谬,自古就有眼斜貌丑者在朝为官,且为官清正,万古流芳。"乾隆曰:"朕倒不知是哪一位。"刘墉道:"五柳先生陶渊明,其风如何?"乾隆道:"其风如菊。"刘墉道:"他却是个斜眼。"乾隆道:"联却不知,此说从何而来?"刘墉说:"有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五柳先生如若不是斜眼,怎能东篱采菊却望见南山?"满朝文武哈哈大笑,连那和伸也捧腹不已。不料和伸又道:"皇上,这纯属戏谑之言,实是对皇上不敬。"乾隆道:"虽是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却见才思敏捷,实为诙谐,并无不敬。"和伸道:"既然他才思敏捷,不若让他在这金銮殿上,以他驼背为题,学曹植七步吟诗的故事,若吟出便授吏部侍六郎之官,若不能,则见其长于谐谴末节,短于吏治正事。"乾隆道:"既如此,你且吟来。"刘墉不慌不忙,吟出一首诗来:"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材者,岂是贤德人。"乾隆大喜,道:"奇才、奇才,即授吏部侍郎。"自此,刘墉与和伸更加不和。大年初一,和伸一定会去皇宫为乾隆拜年,给公主送押岁的礼物。刘墉披上一身破烂的衣服,满身尽是油渍,走出门去。门外大雪刚过,泥泞满地。刘墉又让人把污水泼在上面。更站在门边等候,家人疑惑不解。不久,和伸的轿子走到门前,刘墉忙叫仆人到和伸轿前高声叫道:"中堂亲自到敝府贺年,实在难得,乃吾主恭幸。"随又传呼:"主人,和大人来拜年了。"刘墉忙迎出道:"中堂大人到敝府贺岁,下官合府荣幸,请下轿。"和伸只得下轿,心想我和他寒喧几句也就罢了。哪知刘墉见他下轿,却扑嗵一声跪在地上,五体投地。清朝礼节,大臣之间位列平等以礼相待。和伸也只好跪下答礼。和伸今天特地去拜见皇上,又是大年初一,穿着玄裘绣袄,韶帜狐裙,待站起来,已污秽满身。和伸到宫阉,哭诉在乾隆面前道:"刘墉如此捉弄奴才,皇上也不过问一二。"哪种乾隆哈哈大笑起来:"你俩平日玩笑惯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和伸对刘墉始终无可奈何。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令敌手陷于政事,无暇他顾和伸在朝为官。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与已不和的同僚,对于那些官职低微,势单力薄的官员,和伸总是想办法让他们丢官弃职,排挤出官场,面对那些根抵深厚,可以同他抗衡的朝廷大员们,和伸也有办法,他会让他们在应接不暇的政事中疲于奔命,无暇与他相争。在和伸的同僚中,他最为忌惮的也许就是阿桂,阿桂,姓章佳氏,字广庭,他的父亲是大学士阿克?,阿桂在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考中举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即跟随当时的兵部尚书班年参加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后来经过累次升迁在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26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内阁大臣。工部尚书,驻扎在伊犁,从此,阿桂在朝中的地位一天天提高,等到和伸飞皇腾达的时候,阿桂早已经是乾隆朝无可替代的一位重臣了,乾隆也深知阿桂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所以,对他特别器重,虽然和伸在乾隆面前能争得宠信,但明眼人还是可以看出来,乾隆真正倚仗的还是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阿桂,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甘肃省境内撒给尔回教爆发了新旧两支教派的矛盾,清政府派兵支持老教,镇压新教,新教教民奋起反抗,在苏四十三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一时间波及兰州、形势紧急,消息传到朝中,乾隆下令命额驸拉旺多尔济,带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带兵征付,命和伸为钦差大臣,前去督军,和伸正暗自得意,皇上如此信任自己的时候,乾隆略一沉吟,又把和伸召了回来,把命令改成和伸同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甘肃,和伸先行,等阿桂到达甘肃后,和伸听从阿桂约束,这件事让和伸怨怨不已,这不分明表明乾隆怕和伸能力不够,心里面更加倚重阿桂吗,不只乾隆是如此,就连军中的战将也都瞧不起和伸,史书中记载,和伸到达甘肃之后,急于求胜,强令海兰察等人进攻起义军,结果因准备不足,地势险要,遭到起义军的痛击,反而被起义军占领了险要道口,等到阿桂到达甘肃,和伸反咬一口,把失败的责任全都归之于将领不听调遣,阿桂听后不置可否,遂升帐派兵,诸将都听从号令,不见一丝不敬,阿桂转身问和伸、和大人不是说诸将不听从调遣吗,这又是为何,和伸要更加怀恨在心了。所以,和伸对阿桂的嫉妒、怨恨由来已久,又没有能力彻底整倒阿桂,只好想方设法不让阿桂留在京城,全国各地四处奔波,阿桂平定了甘肃的起义之后,立刻被乾隆下令命他在甘肃查清"捐监"一案,审理王禀第等人的贪污问题,提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在河南青龙冈一带的决口,赈济灾民,修筑堤坝。不允,浙江义爆出了陈辉祖贪污的案件。阿桂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的赶去处理。从此,阿桂几乎没有在京城呆过多久,整年在各地奔波,阿桂对国家一片忠心,也不辞劳苦,为了国家还是毫无怨言,只是阿桂早就知道和伸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想为国为民除害,却不能如愿。据洪亮吉在他的《书文成遗事》中记载: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阿桂年逾八旬,身染重病,在病中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若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阿桂一生,戎马倥偬,无怨无悔,唯一遗憾的是不能亲眼看到嘉庆帝亲政,辅佐他亲手为国翦除和伸这一大祸患,阿桂终于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在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八月,他八十一岁之际,赉志而没,此时距乾隆驾崩,嘉庆查抄和伸还有整整二年时间。如果说阿桂是凭着累累战功与和伸抗衡,那福康安则是在军功之外又有显赫的出身,却依然不是和伸的对手。福康安系出名门,他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的名臣。官拜大学士,他的姑姑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福康安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曾历任桂林,成都,盛京将军,和云贵、四川、两广、闽浙的总督,镇守各处重要的边陲省份,乾隆对他的赏识也不亚于阿桂。给了他非同一般的荣誉。对他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锐公和郡王贝子,乾隆末年,台湾林爽文率兵起义,清政府派去的将领常青,皆*无能,屡战屡败,致使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沿海诸省的民众也纷纷群起影应,搞的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和伸见状,忙向乾隆推荐任福康安为主帅,去平定台湾叛乱。乾隆于是把远在甘肃,时任陕甘总督的福康安调到福建。任命他为将军,率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增援的绿营兵各二千人,连合福建原有的几万大军,攻打起义军,福康安明知台湾一战凶险异常,却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得领兵前往,和伸把台湾这一困难的局面轻而易举的就抛给福康安。福康安果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起义军在丛山密林中周旋,经过一年的苦战才平定了起义,擒获义军首领林爽文。和伸对福康安采用了对付阿桂同样的办法,设法常年将他安排外任,这样,满朝中就再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和伸一争高下的人,和伸得以只手遮天,横行无忌。第四章 如何与皇帝相处学会相安无事、周舟共济也是缘与和珅同朝为官的,除了地位显赫的阿桂和福康安,还有两位有名的大才子:刘墉和纪晓岚,刘墉以书法闻名,是清中叶四大书法家之一,有人许他的字“貌丰骨劾,味厚神藏”,当时名满天下,诗作亦是不俗,而且他为官清廉,爱民、忠于职守,是有清代的名翰林,他的事迹经过长久流传,还被后人编为《刘公案》刊行天下,纪晓岚在乾隆一朝也是文名卓著,他实际负责主编《四库全书》,而且他的笔体小说记《阅微草堂笔记》,至今还为人广为乐道。他们两人全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人又都很正直,早就看不惯和珅的胡作非为,经常想办法捉弄和珅,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和珅对他们的百般戏弄装聋作哑,逐渐学会了相安无事,有时也会不甘心,同他们较量一下,却每每因为智不如人,落得个狼狈的下场。野史中,关于刘墉与和珅斗智的故事很多,而且全都妙趣横生,令人读来莞尔。传说,有一年大年初一,朝臣们依照惯例都要进宫向皇帝恭贺新禧,和珅每年这个时候总是穿着崭新华贵的朝服第一个进宫,刘墉有心要捉弄他一下,就命人找来一套破旧不堪又上面沾满油渍的衣服,早早的在和珅进宫的必经之路上等他,远远的看到和珅的官轿来了,刘墉贵州就命手下人喊:刘墉在此恭候和做大人。和珅闻听,只好下轿来与刘墉寒暄几句,谁知他刚步出轿门,还没等说话,刘墉就噗嗵一声跪在地上,口中还念叨着给和大人拜年,按清朝制度,官员同级之间要以平等的礼节相见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和珅也必须跪下来还礼。那天刚好是天降瑞雪,道路上的雪水和着尘土早已变成了泥潭,和珅只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新袍在泥水中弄得脏呼呼的,污秽满身。心中早就咬牙切齿的咒骂起来刘墉,刘墉装做浑然不觉,行完礼后,随便说了几句打道回府了,和珅不得不穿着一身满是泥点、污渍的朝服,去上殿面见皇上,看见的人无不掩口而笑,和珅丢尽了面子,可是最终也不能把刘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