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3

作者:招毅慧 字数:35917 更新:2023-10-11 17:18:41

6分钟就获得2000万美元似乎是一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其实不然,尽管风险投资有风险之名,却一向对风险有着苛刻的审慎态度。6分钟的台上热闹,背后却是精心的调研,也就是说市场调查、尽职调查、宏观预测、团队了解等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1999年先后的中国电子商务正是红红火火的时候,而成立于2000年初的软银中国基金在得到软银和UT斯达康共1亿美元的注资后,开始四处出击,寻找可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在内,软银中国基金当时一共和四家中国公司接触过,每个公司都看似前程似锦,每个人的故事都无懈可击,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软银认准了互联网行业的可作为,但是面对多个选择,要判断谁将是最后、最大的赢家,凭什么赢,还需要做深入的调查。  尽管孙正义愿意一掷千金,但软银日本总部似乎并不愿只押宝阿里巴巴,还想在这四家公司中再投资另外一家,并且打算让软银中国基金跟进。负责这一项目的薛村禾团队在调查了阿里巴巴回来后,向总部上交了一份报告说,要投就只投马云一家。  薛村禾是UT斯达康的创办人之一,他经历过该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1999年,薛村禾辞去UT斯达康高级副总裁职务,出任软银中国基金公司总裁,将这个团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这种和团队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也让他对公司成长的判断有一种过来人的经验。另外,薛村禾对宏观市场有着精准的判断,看得也就更长远。于是,在孙正义确定了要投资阿里巴巴的意向后,薛村禾带领着团队负责对阿里巴巴的各种指标进行考察,并在此步骤后成为了力挺马云及其团队的中坚力量。第8章 与马云结缘(3)薛村禾为什么对阿里巴巴情有独钟呢?尤其是在当时,做B2B的公司并不少,而且大家做的似乎都差不多。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吧,马云因为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聪明伶俐,自然坚信它是独一无二的。而孙正义,则是从大的方向来看,他认为互联网B2B这个事情肯定是没有错的,而且未来前景可能会很广阔。但是还是没有多少人能看懂阿里巴巴模式的独特性,原因是当时阿里巴巴的赢利模式还没有完全清晰。所以,薛村禾到底看中它的哪一点呢?  在一次采访中,薛村禾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为什么选马云呢?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发觉马云这个团队是非常特殊的,他居然有18个创始人!我们也创建过公司,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两三个人就不错了。想一想,如果把18个普通人放在一起,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居然能够把18个精力旺盛、很有闯劲的年轻人拉到一块儿,把他们很好地团结在一起,这是了不得的能力。所以当时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马云一定是一个具有很特殊的领导才能的人:  第一,他能够说服大家相信这个大的目标;  第二,这个人一定有一个非常大的胸怀,能够和别人分享,分享不仅仅是分享财务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说,分享梦想,能够把大家的梦想都集中在一起,那是一种很了不得的能力……”  VC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从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来考量,就是判断团队。阿里巴巴的团队让薛村禾讶异,进而增加了信心。于是他决定为了阿里巴巴放手一搏。  最让薛村禾刮目相看的是,马云居然能请到蔡崇信当阿里巴巴的CFO。蔡崇信毕业于耶鲁,当过律师,在没有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是欧洲一家投资公司的亚太投资经理。蔡崇信在一次机会中了解了阿里巴巴和马云后,为之倾倒,毅然放弃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加盟阿里巴巴,每月只领500元人民币的薪水。  在此之前,薛村禾曾与蔡崇信打过交道,深知这个人的实力。这样的人都能被马云招揽,无疑是一个说服力很强的例子。而且有这么一个背景很牛的人在阿里巴巴,薛村禾也吃了一颗定心丸,觉得有了这么一个实力很强的CFO,再加上其他优秀的人才,管理好、使用好投进去的资金肯定没有问题。  薛村禾的坚持得到孙正义的支持,因为他同样十分欣赏马云。所以,这一桩充满戏剧性的投资,决定性因素还是落在了人上面。  孙正义是一个很心急的人,2000年1月,他邀请马云和蔡崇信前往日本,直接提出他要投资阿里巴巴。  在8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马云和孙正义很快就达成了协议,阿里巴巴获得了来自软银的3000万美元。马云临别时,孙正义送了他一段话,颇为意味深长:  记住,今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团队。  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最具震撼性的互联网成功典范之一,其强大有效的营运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已令公司在市场中做成企业与企业间(B2B)贸易的先导。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我深信阿里巴巴将能凭着软库的全球资源和本地市场经验,体现其领导全球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潜质。  我们要把阿里巴巴培育成世界上第二个雅虎。  300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但是马云回到杭州后就后悔了。他认为以自己的掌控能力和阿里巴巴的现状,这个数目太大,按照这个数目换算给孙正义的股份太多。于是他马上和孙正义的助手进行沟通,并给孙正义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减少投资。这也体现了马云有错就改的品质,而竟然也同意了马云要求的孙正义更是有着宽大的胸怀,或者可以说,他太看重阿里巴巴这一事业以及马云的能力了。这也体现了一个一流投资者的非凡眼光。第8章 与马云结缘(4)很快,2000年的互联网的冬天到来了,国内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波寒流中倒地不起,而阿里巴巴挺了过来,它手握着刚刚从软银获得的2000万美元,坚持到了春天的到来。  只有马云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孙正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企业经营者要发挥领导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有坚强的理念及意志。其次,要有长远的眼光。再次,要有清楚的战略眼光。具备这三个条件,不仅可以发挥最大领导能力,事业发展也会有更大的成就。  孙正义不仅以此要求他自己、他的部下,而且也希望他投资的公司的领导者能达到这些要求。  但是,在他投资过的中国公司里,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管理的动荡,一些公司的战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只有极少数的投资公司还坚持着他们当年制订的战略路线。其中,让孙正义感触最深的是,在2000年年底互联网寒流袭来之后,软银在中国的很多投资项目已经面目全非,唯有马云还坚守在电子商务阵地上。  新浪网在2000年4月13日,网易公司在2000年7月5日,搜狐在2000年7月12日,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三大门户网站的先后上市,掀起了国际资本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尽管上网的人数还在增长,但是从纳斯达克的反应看,IT高科技企业及互联网的投资开始减少。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顶峰跌到谷底,开始了漫长的不赢利苦旅,仅靠来自广告的微薄收入补贴网站持续运营的花销。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2001年7月23日,网易因未能按规定形式向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呈报年度报表,违反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市场规则》,遭到被纳斯达克停牌的警告。在此之前,曾传出网易2000年的财务报告有假的消息,纳斯达克听证会对网易后来提交财务报告提出了质疑,并最终在9月4号对网易做出了“暂时停牌”的决定,停牌时网易股价只有64美分左右。  这一事件也让媒体惊呼: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首次遭遇到了最严峻最真实的危机!  在投资者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之下,搜狐抓住了一块浮木——短信息服务(SMS)。2001年1月,搜狐和###合作,正式推出短信息服务。此项业务让搜狐挺过了2001年最严酷的寒冬。加入这一市场的还有新浪、网易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除了短信息业务,新浪同时还开展了收费邮箱等收费项目,并尝试与传统产业结合,谋划着与阳光卫视换股之类的资本操作。而网易则开始考虑变庞大的用户群为现实的利润来源,利用社区和在线游戏实现赢利。它以《大话西游online》为“敲门砖”,率先在网络游戏这片广阔天地里淘金,很快就时来运转。  2002年1月2日,网易股票得以恢复交易。随着网易业绩的平稳上升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网易股价在后来的日子里一路攀升。这是后话。  在2001年,马云因为手中还有余粮,兼之他有一个论调,就是冬天来的时候,会把一些嘈杂的声音清除掉,冬天越长,互联网大环境越安静,也就越有利于阿里巴巴全力以赴。这一年的年底,阿里巴巴率先冲破收支平衡线,赢利达几万美元。它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冲出了“烧钱”岁月。第8章 与马云结缘(5)同样是在这一年的冬天,马云向投资方孙正义汇报工作,听完马云的报告后,孙正义无限感慨地说:  今天前来汇报的CEO,所说的话都与我当年投资他们时说的大不一样了,只有你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当年,马云拿到孙正义的第一笔融资时,他的目标是将阿里巴巴做成面对中小商家的综合类商业(B2B)网站,而在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各寻出路时,马云仍然坚持着最初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阿里巴巴成立的出发点,马云将这一目标先是用“要活80年”后来又用 “要活102年”的期限加以强调,表达了他坚定的决心。  孙正义十分欣赏马云的这份坚持精神,因为这也是孙正义一直恪守的事业原则。为了梦想而奋斗,虽然其间会有很多挫折,但是不为之屈服,不为之放弃,这是一个成功者的特质。孙正义相信马云一定能获得他期望的成功,所以他也很愿意和这样的人一起共创未来。  联手阻击eBay  2002年,马云去日本出差,他已经坐上去机场的车准备回国,结果在半路上接到了孙正义的一个十万火急的电话,希望他调转车头回去,共商C2C大计。2002年,孙正义和雅虎合作创办了日本雅虎公司,进军日本的C2C市场,并与在日本经营C2C的eBay公司交上了手,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从eBay手里抢回了日本C2C 70%的市场份额。孙正义希望和马云联手,在中国市场再次成功阻击eBay。  总部位于硅谷的eBay,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最知名的幸存者之一,也是少数几家持续赢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eBay于1999年在日本开通电子商务业务,但该市场先机已被1996年进军日本市场的日本雅虎公司所抢占,而日本另一家名叫 Rakuten的本土拍卖网站同样毫不示弱。eBay被迫于2002年2月宣布,关闭其日本拍卖网站,完全退出日本市场。  虽然在日本市场遇到寒流,使得eBay的亚洲战略受挫,但是不甘心的eBayCEO惠特曼将目光瞄上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  从互联网冬天复苏后,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不过,主要依靠广告的门户网站在创收方面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于是,诸如“易趣”这样的拷贝eBay商业模式的新网站迅速崛起。“易趣”的创建者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邵亦波,他曾因多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跳级以及考上哈佛大学并获全额奖学金而被称为“神童”。在获得哈佛MBA学位后,他回国建立了易趣网,含义是“交易的乐趣”,是国内最早的在线交易服务提供商之一。  2002年,eBay以3000万美元购买了“易趣”1/3的股份,并且在第二年又以15亿美元购买了剩下的股份。这一价钱不可谓不高,但是惠特曼在日本市场吃了亏,她也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所以她打算通过与易趣的融合,解决本土化经营的障碍。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正在向“2亿人”迈进,电子商务开始异军突起,这是一个前景无限的市场。所以在惠特曼看来,用18亿美元作为开路费,还是很合算的。在完成对了对易趣网的全资收购后,惠特曼曾高调表示:“eBay将‘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市场的胜利者。”  成功地在日本市场阻击了eBay的孙正义当然不希望惠特曼在中国市场获胜。毕竟,通过对UT斯达康、新浪、网易以及当当网上书店等的投资,孙正义对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他的一套投资规划战略,他自然不愿意看到eBay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重新构筑它的亚洲战略框架。何况,如果eBay获胜,那么他所投资的阿里巴巴所经营的B2B业务必然会受到冲击。第8章 与马云结缘(6)另外,孙正义也相信,正如eBay在日本市场上的水土不服,它在中国市场上,除了它的雄厚资金的优势,如果它不能解决好本土经营的问题,结果肯定比它在日本市场好不到哪儿去。当然,有一个前提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市场必须也要有一个像日本雅虎公司那样颇具实力的本土对手对eBay进行有效阻击。  巧的是,孙正义的想法和马云当时所考虑的问题不谋而合。马云同样不希望从事C2C市场的eBay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之后,染指B2B市场。而以eBay的财大气粗,难保它不对B2B虎视眈眈。唯一能消除这种可能性的,就是阿里巴巴也要对C2C有所动作,以攻为防,攻守兼备,从而占据有利的位置。英雄所见略同,孙正义心里很高兴,决定帮助阿里巴巴进军C2C市场,阻击eBay。  孙正义投入了8200万美元,由阿里巴巴再向未来的C2C公司——也就是“淘宝”,注入35亿人民币的资本金,其余资金留存于阿里巴巴公司内,以备淘宝未来可能之需。  “我们希望一次谈判就备足‘淘宝’所需的所有资金,而孙正义看好这个市场,如果以后觉得资金准备还是不足的话,他也会随时投入。”马云对这次合作充满信心,这一次谈判要比第一次和孙正义谈判更加顺利,孙正义甚至对马云坚持的“必须有员工持股”的要求也做出了让步。  淘宝与eBay的较量  就在eBay入主易趣网不到1个月,也就是2003年5月,马云推出了免费的淘宝网(http://wwwtaobaocom)。这是一个多用户商城的网络交易平台,顾名思义,“淘宝”就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商家和买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公平交易,无须对淘宝网支付费用。eBay一开始就对“淘宝”的免费策略很有些不屑。惠特曼甚至扬言,要让“淘宝”这个新对手在18个月内消失掉。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在日本所遭受到的败绩,令惠特曼发誓要在中国市场打一场大胜仗。取胜心切的她不惜花费2000万美元巨资,与新浪、搜狐和网易签署排他性协议,不得为eBay以外的交易网站打广告,堵住了“淘宝”在门户网站做宣传的通路。财大气粗的eBay甚至还将一个巨幅广告牌挂到了马云办公室正对面的大楼墙上。  但是,喜欢“倒立着看世界”的马云改变了策略,“既然门户网站不给打广告,好,那我就改成农村包围城市。”他选择与一些流量虽小、但针对性更强的一些小网站合作,并加快了对三大门户网站的攻坚战。于是当和eBay的协议到期时,门户网站纷纷找上了淘宝网,马云完成了他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宣传策略。  当马云专注于如何在中国本土打败eBay的时候,软银正在承受着由于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重重压力,软银在日本国内开展的宽带业务也遇到了瓶颈,遭遇到了国内最大的电信商NTT的阻击。孙正义麻烦缠身,他只好暂且放下对中国的关注,全部身心投入到日本国内业务中。当然,其实他也无须担心,马云的专注精神让他完全相信,他一定会在自己的本土市场打一场漂漂亮亮的阻击战。  情况在2005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eBay易趣苦心构建的围剿计划开始土崩瓦解。18个月后,eBay不仅没能扼杀“淘宝”于摇篮当中,中国的C2C市场还改头换面,从被eBay易趣垄断,演变成淘宝网、eBay易趣和一拍网三足鼎立的局面。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8章 与马云结缘(7)2005年8月,雅虎中国公司与阿里巴巴合并,雅虎中国所持有的一拍网的67%股份随即转到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以绝对优势打败了庞然大物的eBay。2005年10月,“淘宝”宣布继续免费3年。这回,eBay是真的失望了,惠特曼再一次迁走其亚洲总部,这回迁到了韩国。  随着阿里巴巴在2006年2月22日收购了新浪所持有的33%一拍网股份,“淘宝”在中国C2C市场的老大地位无人能撼动。在2006年全年,淘宝网的成交额突破169亿,远超2005年中国网购整体市场总量。根据Alexa的评测,淘宝网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居于全世界网站访问量排名的第22位,中国的第7位。惠特曼在中国市场的攻坚再次以失败告终,可以这么说,孙正义间接地帮助“淘宝”在中国市场上成功阻击了他们共同的对手eBay,创造了以本土特色打败国际标准运营模式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孙正义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了适当的人,去做一件适当的事情,最终获得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阿里巴巴创立了一个全新、原创的商业模式  孙正义在选择投资的时候很看重“人”,但是,“人”毕竟只是其中一个要素。于是,孙正义在接受采访时,总是有人不厌其烦地提问:请说说您投资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放弃?  很多基金经理人在考察某一个投资项目时,往往会先关注目标客户,然后是现金收入,最后是增长速度。但是孙正义显然不会陷入这种一般的思维方式,他考察项目的思维别具一格,首先关心的是产业问题,然后是全球视野,接下来是团队,也就是谁来完成宏大而复杂的构想。  产业是孙正义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他要考察后两个要素的前提。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把焦点放在互联网上,没有刚好契合孙正义画出来的这一个“圆”,那么,一切免谈。从这一理解来诠释他和马云的“一见钟情”,也就很清晰明了了。  中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市场,这也意味着它必然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后发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先进的美国经验并不意味着胜利。因此当1999年3月,马云以50万元人民币创建阿里巴巴网站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功能何在,马云本人似乎也不打算描述清楚。  但是从大势上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模式,闻风而动的众多风险投资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种B2B(企业对企业)商业模式是继雅虎的门户网站商业模式、亚马逊的B2C商业模式和eBay的C2C商业模式之后,世界互联网的第四种商业模式。  孙正义看好阿里巴巴的模式,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模式,他相信以马云对中国国情和市场状况的把握与透析,对全球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其自身不断强化的创新力,是很有可能发挥出此模式的强大优势的。  多数其他互联网公司,不管日本公司还是欧洲公司,他们都只是复制美国的成功模式。但阿里巴巴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原创模式,且是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  如今,阿里巴巴的B2B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数以百万计的商家受益于它。但是,在最初的几年里,这种模式饱受质疑。2000年前后,由于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当然目前也依然没有),而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加剧了一些人对电子商务的误解,认为电子商务就是com,就是烧钱,却没有任何产出。所以当马云四处去宣扬B2B模式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潜下心来,听听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儿。第8章 与马云结缘(8)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云被称作“骗子”、“疯子”,人们对于自己看不懂的事物总是轻易将之划归到“非正常”、“非正规”的领域。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不幸就成为这样的对象。  好在天才之马云,一直坚信自己的智慧,而更幸运的是,他所带领的18个创始人伙伴,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虽然当中肯定有人并不完全了解马云到底想做出什么东西。而正是这种远大的战略目光和超强的行业方向感,以及创业团队的精诚团结,造就了今天闻名海内外的阿里巴巴。  那么,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交易的平台,它串起了生态链的两头,为他们提供可以最快最节省完成交易的便利,同时也为阿里巴巴谋求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利润,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今天的阿里巴巴并不仅仅是B2B模式,在马云的规划中,阿里巴巴的事业应该是一幢华美的房子,B2B只是支撑它的一根柱子,而后起的淘宝网(wwwtaobaocom)、支付宝(wwwalipaycom)、阿里妈妈(wwwalimamacom)、阿里宝贝(wwwalibobycom)都是这样的一根根柱子,它们将一同建造出一个庞大的网络王国,让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受益。而且,马云正在谋求将他的这一模式推广开来,在2008年5月与软银携手建立的日本阿里巴巴公司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孙正义的精明之处,或者说过人之处,就是他在人们都还弄不明白阿里巴巴的远景时,就意识到阿里巴巴将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因为它的基础非常牢固。  孙正义从不吝于对阿里巴巴的赞美,尤其是对其商业模式的高度评价,他说:  马云和阿里巴巴最终会与雅虎、微软一样重要。阿里巴巴创立出真正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且在这一模式里取得世界第一。  孙正义认为,阿里巴巴未来将会与Google一样强大。今天Google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广告业务,阿里巴巴的业务不仅是广告,还有商业交易、支付、人与人之间的电子商务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他甚至认为,这种模式将注定阿里巴巴会比eBay加上亚马逊还要强大。  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世界上GDP总量最多的国家。阿里巴巴会帮助所有中国年轻的企业家、所有网商,更好地将产品、内容、理念,销售给全球市场,而不仅仅是销售给中国市场。  这样英雄识英雄的最直接的作用是,当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软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孙正义,这个在马云最缺乏支撑、很多人都觉得马云是个骗子的时候就对马云慷慨解囊的风险投资家,在阿里巴巴身上获得超过当年投资雅虎的收益。IDG集团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在2008年的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慨叹,放掉了“阿里巴巴”这块“大肉”是他的一大遗憾。他说:“IDG在中国投资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百度、携程等,却把阿里巴巴给漏掉了,这是我们最大的失策。”  显然,孙正义能够获得巨额投资收益,源自于他所具有的不同凡响的胆识和眼光,从阿里巴巴上市获得的巨额收益,正是其眼光换来的理所当然的回报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9章 投资哲学(1)孙正义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企业首脑,他不喜欢以一押八的猜拳方式。这一点估计要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在多桩投资案例中,孙正义出手迅速而大方,给人的印象就好像是一个凭直觉行事的冒险家,比如他被称为“电子时代大帝”,就源自他在互联网经济中的慷慨解囊,后来许多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公司都曾承蒙他的恩惠,譬如大名鼎鼎的雅虎,譬如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等等。  事实上,孙正义一直在努力寻找回避风险的投资方法。他的投资哲学是更注重于“人”,讲求快速决策,喜欢投资于那些发展早期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公司。而一旦介入,孙正义并不以上市后套现走人为目的,他似乎更喜欢长期持有,和企业一同成长。  我创建的软银,就是互联网世界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旗舰公司,主营保险业务,同时也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等著名公司的部分股权。它忠实地实践着巴菲特的“投资自己看得懂的公司并长期持有”投资策略,如今资产已超过了1400亿美元。孙正义也是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公司,通过控股所投资的公司获取良好现金流与利润,然后利用该现金流再去投资,扩大资本效应。  从这一投资哲学出发,孙正义制订了“三个投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投资时三原则缺一不可:  (1)数字化信息产业以外的事业一概不参与。  (2)至少在某一方面领先,不能成为第一的事业,决不插手。  (3)根据50年长期作战计划,特别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事业上,以免今后出现混乱局面。  对于每一位投资大师来说,投资哲学是他们思想的盾牌,能使他们免受无休止的市场情绪躁动的影响。孙正义的这种投资理念在世界VC行业中独树一帜,并因其独特的魅力,为孙正义和软银赢得了敬意。由此孙正义被推崇为亚洲VC的领袖,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大师。美国《电子商务》杂志曾评价孙正义说:“在风险投资上,他的重拳出击颇有乔治·索罗斯的风范;在选择出手的对象上,他又有点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证券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味道——制胜之道在于做足功课,然后果断采取行动。”  对别人弃而不顾的公司押下赌注  孙正义对进行风险投资采取的策略是:  尽早介入,对别人弃而不顾的公司押下赌注。  孙正义善于从别人弃而不顾的项目中发掘出含金量高的投资机会,这种锐敏的才能并不仅仅表现在他对雅虎的投资上。  E-Trade公司成立于1992年,于1996年建立了wwwetradecom网上交易站点。至此,E-Trade开始了证券交易的电子化革命。  E-Trade的所有业务运作都以互联网为基础,所以该公司能够以较低的交易佣金吸引大量自助投资者。但是这种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属于一种超前的投资模式,并不被人们所看好,于是1996年当它第一次向硅谷募资时,屡屡碰壁。直到它找上孙正义,孙正义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决定向它投资900万美元。1998年,在E-Trade出现巨额亏损之时,孙正义再次投给它400万美元,获得 E-Trade 272%的股权。事实证明了孙正义的睿智与远见卓识,在1999年~2000年互联网最热的时期,E-Trade在美国证券业凭借其独特的电子商务服务成为行业新秀。软银公司对E-Trade的投资获得了以亿计的回报。如今,E-Trade已成为美国线上财务服务的龙头老大,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线上股票交易和各项银行服务。第9章 投资哲学(2)这一投资策略在软银亚洲基金对中国盛大网络公司的投资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2001年成立的软银亚洲基金,是软银进军中国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首期资金规模为404亿美元。  软银亚洲基金最得意之作便是投资盛大网络公司,投资盛大18个月以后,软银亚洲基金顺利退出,当初投入的4000万美元变成56亿美元。此举使软银亚洲基金摘取了“2004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的桂冠,该案例也成为2004年度中国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案例。  2002年之前,国外投资机构对中国的在线游戏并不看好,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在线游戏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政府机关方面也颁布了相关的管制政策。而且中国在线游戏的开发能力并不强,大部分是代理韩国的游戏。因此,软银亚洲基金当时在中国的投资重点不包含在线游戏。直到一个叫陈天桥的人和他的盛大网络的出现。  陈天桥何许人也?他是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裁,在中国互联网界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创业之初,陈天桥主要经营卡通、漫画和网络社区,并获得了来自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中华网股价随之缩水,公司高层决定缩减投资,陈天桥的项目也在缩减之列。恰恰在这个时候,陈天桥看好网络游戏,但中华网不想进入。二者在公司前景的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陈天桥毅然和中华网分手,拿回了所有股份,此时他手里只剩下一笔约50万美元的现金。  陈天桥用30万美元购入韩国Actoz公司的一款名叫《传奇》游戏的版权运营费,此外,每月还要上缴收入的27%作为提成。2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公开免费测试,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十万大关。11月,《传奇》开始收费,当月就收回了所有投资。《传奇》就像一棵硕果累累的摇钱树,给陈天桥带来了他自己也未预料到的滚滚财源。  2002年,陈天桥开始寻找风险投资。盛大网络此时运营正常,但是它崛起太快,已经引起了同行对手的眼红,众多实力雄厚的门户网站争相涌入,意图分食网络游戏这块大蛋糕,而时刻处于舆论争议核心的盛大要保住行业中第一名的位置,借助资金的推动、加快扩张的脚步显然是必要的。  先后有50多家风险投资商闻讯前来,盛大的发展形势喜人,有些投资商虽然看不懂其模式,也想分得一勺羹。但是陈天桥吸取了与中华网不愉快的合作教训,把那些不明白盛大模式的投资商统统都排除在外,最后只剩下包括软银亚洲基金在内的3家风险投资商。  软银亚洲基金方面,对在线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曾在韩国寻找类似的投资项目,但毫无斩获。原因是大多数韩国的网游企业现金流充足,无须引入风险资金;而偶尔有一两个需要投资的,又由于韩国新颁布了法律,禁止公司在上市前12个月内改变股权,致使软银亚洲基金在韩国的投资计划全部落空。盛大网络无疑是软银亚洲基金不愿意放弃的一个投资选择。  就在剩下的3家风险投资商进行角逐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韩国Actoz公司起诉盛大公司侵权。  网络游戏虽然利润高,但是其风险也大。盛大网络当时99%的业务来自于《传奇》这款游戏,而此款游戏并不是盛大自己拥有的。由于韩国Actoz公司对位于意大利的欧洲服务器管理不善,中国境内出现了非法经营的《传奇》游戏,导致盛大用户信誉度直线下跌。而国内的竞争者们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一事件大肆歪曲盛大。陈天桥决定停止了和Actoz公司的合作,延缓支付Actoz公司的1000万美元,并开始着手研发《新传奇》,这才引发了一场名噪一时的跨国版权官司。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第9章 投资哲学(3)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正在角逐的风险投资商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最后和软银亚洲基金竞争的汇丰私募基金也退了出去。  只有软银亚洲基金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认为盛大网络与一般的在线游戏公司不同。盛大网络具有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利用该服务体系为其他开发的应用提供增值服务,并且盛大网络也有自主开发游戏的计划,也就是说盛大网络具有相当强核心竞争力。陈天桥的霸气在这个时候也显露无遗,他先与韩方进行法律交涉,断然结束了与韩方的合作。之后,他和软银亚洲基金的中国区总经理阎炎和董事总经理黄晶生做了深入交流,表明公司将开始自主研发游戏《新传奇》以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而软银如果需要附加条件,他可以倾其所有并抵押所有的个人资产。陈天桥的这种领导魄力也暗合了软银一贯遵循的对投资公司管理层的要求。最终,一笔4000万美元的投资很快进入盛大网络。有了资金,盛大网络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大大加强了自身实力,实现了从在线游戏代理到自行研发和销售、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转变。  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基金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三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  我们愿意用经验帮助合作伙伴获得成功  孙正义的投资能在全世界开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做到了权力下放。这也是软银公司与其他投资者的不同之处。  在多桩投资案例中,软银是最大股东,但是不参与管理,仍然保留了参股公司的创业者或大股东,软银的角色是竭尽所能给予援助和建议,影响企业的经营,而不是控制。  孙正义从不要求参股公司非得遵守软银公司的社训或内部规定等烦琐的条文,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可以最快的速度自行决策。相对地,软银也不会为这些公司做债务担保,它们必须完全通过自负盈亏的运作自由成长。  这也是孙正义非常聪明的地方。如果以日本企业的那套经营模式要求这些经营风格和文化各异的企业,势必造成企业成长的停滞,或是成长速度过缓,反而妨碍这些企业的价值提升。  那么,除了资金,软银还为参股公司们提供了什么呢?  我们用经验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与工业时代成功的因素所不同的是,信息时代的成功因素不是规模,而是速度、灵活性、动态、知识。所以我们崇尚个体而不是组织,我们投资的450家企业是450个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我们尊重我们的合作伙伴,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做事情。  这段话是孙正义在2000年,软银的投资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人们纷纷向他取经,想知道他是如何界定软银的孵化器的功能时,所做出的回答。  此后,他投资了著名的B2B网站阿里巴巴,当马云希望他出任阿里巴巴的董事,他婉言拒绝了。  你们知道我会很忙,没有时间经常参加你们的董事会,而你们新创公司是每个月必须开一次董事会,我如果是董事不参加,那是对其他董事的不尊重。我就做你的顾问吧。  在此之前,孙正义只担任过UT斯达康的董事长,这还是因为UT斯达康有他在美国创业时的合伙人陆弘亮。据说,在他投资的多家公司里,他亲自出任董事长的不超过三家。第9章 投资哲学(4)孙正义不愿意担任参股公司的董事,是基于他对于网络时代的公司管理特点的理解。  这是一种网络型的组织结构,也是最适合互联网时代讲求迅速与动态的经营手法。这样的组织结构世界上尚无前例可循,它是一种独特的经营组织集合作,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1994年,软银在日本国内上市。从那时候起,软银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化事业,通过收购策略,并购了包括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Comdex在内的多家美国公司。和某些日本企业家热衷在投资国设立100%的子公司、从零开始推动事业的做法不同,孙正义更喜欢并购那些经营成功且已是该领域龙头企业的公司,取得该公司51%的权利,将其纳入自己的集团旗下,使软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控股公司。  所以,软银除了拥有一些纯控股的子公司,还拥有许多10%股权的参股公司。在日本国内,为了便于控管,软银对许多公司的持股比例均过半数,但在世界其他国家,它采取的策略是只拥有子公司的20%~35%股权就可以了。  为什么持股比例要设定在20%~35%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持股比例。因为借由持有81%以上的股票来控制一家公司的经营,并不适用于互联网这个领域。至于投入100%资金设立一家公司,从头开始经营,则是最坏的策略。在20%~35%的范围内,拥有经营成功的美国企业的股权,一步一步增加自己的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是一种最理想的群体战略。  在中国市场上,软银中国基金对分众传媒的投资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是一个富有创新头脑的年轻人,他在把永怡传播做成了中国广告企业50强之后,忽然发现在这一行业中,像永怡传播这样的广告代理公司其实处在整个产品链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上。于是在2003年,他毅然实施转型,成立了后来称霸楼宇广告市场的分众传媒。  楼宇广告的前期投入很大,江南春投入了3000万,但是销售的效果并不明显。他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底也投进去,这个时候软银中国基金负责人余蔚找上了他。  分众传媒上海总部位于江苏路的兆丰世贸大厦,而这幢楼曾是软银中国基金的总部。分众传媒正好和软银中国基金处在同一层楼,共用一个公共洗手间,这样江南春和余蔚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久了,余蔚不仅对江南春的能力有了深入了解,对分众传媒的运作模式也摸了个###不离十,于是决定向分众传媒投资。这是中国式财富神话中的又一个经典案例,一个企业经营者,一个风险投资商,“日久生情”的厕所奇缘,竟在日后碰撞出了一个财富传奇。分众传媒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江南春一夜暴富,身价暴涨至272亿美元,超过了搜狐总裁张朝阳;而软银中国基金的回报更是超过50倍,成为了该基金一个典型的投资案例。  在这起投资案例中,分众传媒和软银中国基金都各取所需,因此各自的回报都恰如其分。江南春被誉为是分众传媒的顶级销售员,销售能力超群,但在管理能力上有所欠缺,而当时他只顾带领一帮弟兄冲锋陷阵,并没有意识到管理对于一个销售型公司同样甚至是更重要。而这个时期进入的软银中国基金刚好补上了分众传媒的这一短板。  余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分众传媒的每个岗位招聘专业人员。他四处猎取人才,帮助分众传媒搭建了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精英团队。江南春创办分众传媒时已在广告行业浸淫了十年,跑业务他在行;而余蔚在担任软银中国基金首席代表之前,曾在多家公司担任不同职位,其中包括UT斯达康(香港)有限公司首席代表、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对于如何选择团队成员,如何规范一个公司的管理、谋划资本运作驾轻就熟,江南春最后心服口服,接受了这份分量很重的“好意”。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9章 投资哲学(5)在分众传媒上市一事上,软银中国基金更是发挥出了它丰富的经验。在分众传媒上市之前的四十余天里,余蔚带领着团队成员,投入了全部心力,不分昼夜抢时间。要知道,当时分众传媒的冤家对头聚众传媒也在加紧上市步伐,如果不能赶在聚众传媒之前上市,分众传媒今后的命运如何,将很难预测。  日后,江南春从纳斯达克凯旋,因为手握充足的资金,他大肆开展并购,先后将框架媒介、聚众传媒、好耶网络、玺诚传媒等一帮曾经的强劲对手收入囊中,奠定了分众传媒在户外广告市场的霸主地位。而这其中,除去江南春本人的大智大勇,来自软银的扶助亦是关键中的关键。也难怪江南春承认说,如果没有当初的软银,就没有今天的分众传媒。  与优质公司一同成长  “长期持有”是“股神”巴菲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法则,他曾说:“必须要抵挡住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以可口可乐为例,到目前为止,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已有22年,而在2007年,可口可乐的市盈率达到了2251倍,巴菲特等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聚宝盆。说到对可口可乐的投资,巴菲特的解释简单明了,“我最喜欢喝CHREEY COCK(樱桃可乐),我认为可口可乐满足了各种人的喜好,所以长期持有可口可乐是理智之举。”  孙正义在多桩投资上的豪赌,使得人们对他的“赌徒”印象十分深刻,但是,事实上,孙正义并不是一个投机者。按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投机者”的定义:“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孙正义每次决定投资一家公司,都是基于要长期持有的规划,投资雅虎是这样,投资阿里巴巴也是这样。  在美国,一支创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一般为7~10年,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延期1~2年。由于基金存在的时间有限,绝大多数的基金管理们并不能永久地控制基金资金,需要在存续期终结时对基金清盘。这往往使基金经理们面临很大的压力。而软银设立的基金在存续期的问题上要宽松得多。在软银中国基金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薛村禾的眼中,孙正义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投资家:“他从来不急着在获利之后立即套现。因为没有尽快获利套现的压力,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投资的长期增值上。这也是其他VC同行羡慕我们的地方。”  正如孙正义所说:  我们了解互联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而且我相信我的直觉。  这种了解是基于孙正义对产业生命力的一个把握,在他看来,数字化信息革命将把人类的大脑扩展到更远的地方。而这势必是一场长期革命,也许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因此只要选好优秀的项目,长期持有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软银也不是对所有投资项目都实施长期持有的策略,除非它们能符合软银投资的唯一原则,那就是:  该企业在同行必须是第一名。原来是第一名的企业,如果掉到第二名,而且看样子不可能重登王座,我们也会立刻退出。因此软银集团大概有百分之五的持股公司,不断在进进出出替换。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9章 投资哲学(6)那么,孙正义是如何规避风险的吗?他的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选择一家在所在领域中排名第一的公司进行投资,等时机成熟就把它推到资本市场上。一方面软银可以少量套现,收回投资成本,并有一部分投资利润;另一方面软银可以将部分收益继续投入作为再投资。这个做法既体现了孙正义“长期投资互联网”的战略,又在总体上有效地控制了投资风险。  孙正义先后向雅虎公司投资了355亿美元,占股35%。在雅虎上市后,孙正义出售了5%的股票,套现45亿美元,套现后仍是雅虎最大股东。对于阿里巴巴也是一样,2005年,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合并,软银中国将持有的淘宝股份转让给雅虎,套现36亿美元。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被稀释到12%。后来,孙正义又采取了增持,现在软银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为第三大股东。这就是孙正义的典型玩法:结合了风险性和战略性,上市时套现部分股票以保证现金流及赢利;长期持有剩余的大部分股票。孙正义相信,只要眼光独到,长期回报比起纯粹的风险投资只高不低。  事实上,孙正义钟情于在企业的早期参股,而且偏好冷门企业,金额动辄几千万美元,喜欢稳、精、大的风格,在公司上市之后也不急着全身而退,这也与通常以IPO为退出渠道的一般风险投资商不同。除非是出于回笼资金的需要,例如在2003年为了支持Yahoo!BB(宽带业务)的发展,孙正义出售了所持的美国雅虎、UT斯达康等部分股份,将筹集到的大笔资金投入了宽带业务中去。而在很多投资项目中,孙正义属于那种一屁股坐下就不肯撤出的“铁杆庄家”。  “捆绑”策略:合作联盟要优于两败俱伤  孙正义鼓励其投资的企业吞并竞争对手,因为这样就能避免竞争对手之间打得两败俱伤。按他的说法,这叫“投资捆绑”。他还告诫所有的企业:  珍惜资金,珍惜时间,不要在不成熟的时机匆忙上市,也不要胡乱吸收风险资金。如果当前的商业模式不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尝试另一个模式,而且要快。  在投资UT斯达康之前,孙正义特别看好“UT”和“斯达康”的合并,他投资的前提条件是“你们一定要合并”。1995年10月19日,陆弘亮创办的“UT”和吴鹰等人创办的“斯达康”正式合并后的第13天,孙正义的创业投资就进来了。  值得关注的是,“阿雅联姻”事件是演示孙正义的这一捆绑策略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2005年,是雅虎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七个年头,也是雅虎成立以来的10周年。它在中国市场同样遇到了与eBay相同的问题——水土不服。它的前两任中国总经理张平和、陈宏守都没待多久,从3721来的周鸿祎虽然厉害,仍没能有大的突破。2004年底他在香港跟杨致远会晤时抱怨总部支持不够,还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没人敢那样跟杨致远说话”。  雅虎中国公司成为了杨致远的一块心病。放弃,不甘心;可是坚持呢,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他想起了多年前,马云曾向他提出的合作意向。当时杨致远没有放在心上,那时候阿里巴巴刚起步,太不起眼了,没有谁看得出它能做多大的事业来。而雅虎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已如日中天,炙手可热,雅虎若是下嫁阿里巴巴,岂不太委屈?现如今调转头来看,矮个子的马云将阿里巴巴做得有声有色,相比之下,雅虎中国公司在搜索引擎上不如百度,甚至逊于Google;它也不是纯粹的门户网站,新闻内容不比新浪和搜狐。由于美国总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本土化不足,使得雅虎被搜狐、新浪一批本土网站打压得灰头土脸。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9章 投资哲学(7)杨致远有一次和孙正义聊起雅虎中国的情况,孙正义从旁点拨说:  资金不是问题,品牌也不是问题,如果能得到像马云之于阿里巴巴那样的人,那样的团队,还有什么可苦恼的。  杨致远也意识到了一点,雅虎中国公司输给其他对手,只有一个因素——人才。于是,专注搜索的雅虎收购了3721,但是一起进入的周鸿祎作出的努力仍然没有让美国雅虎公司满意,例如雅虎中国公司最粗壮的摇钱树——雅虎助手,其实就是由周鸿祎领导的原3721公司核心产品3721插件的改进版本。虽然为新东家创造了利润,但是在行业中也因其“霸王软件”而饱受诟病,美国雅虎公司想要维持它“世界第一大网络公司”的光辉形象,当然不能忍受这种带有江湖草莽气的做法。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远在美国的雅虎高层不了解中国大陆的市场和文化环境,无法摸准市场客户的脉搏,却又不能完完全全地放权给本土化管理者,致使雅虎中国公司无法取得与他们实力和投资相对应的经济效益。  2005年,雅虎公司的股价一度徘徊在每股40美元上下,与2005年初相比,仅上升了6%。杨致远想专心于美国雅虎的事业,遂有了将雅虎中国公司出嫁的想法。  2005年8月11日的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联姻,很难说没有来自孙正义的推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年代,捆绑营销造就了最大限度的共赢,原先的竞争双方或几方通过合作,使得客户得到实惠和便捷,而商家提升了品牌和销售额。将视角转到投资领域,投资项目都是投资商的孩子,如果因为争夺同一张饼而导致这些孩子大打出手,有了流血受伤什么的,肯定不是投资商这个“母亲”愿意看到的结局。而如能联合起来,人多力量大,别说是饼,指不定还能找到味道更好的苹果、葡萄什么的,岂不更好。一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协作,获得的成就自然更大,是一个多赢的结果。这就是投资领域中的“捆绑”。  在“阿雅联姻”中,“捆绑”的效果还不错。雅虎介入阿里巴巴不过两年,获益甚厚。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大股东,雅虎间接持有阿里巴巴284%股权,市值高达73亿美元;此外,雅虎还以基础投资者身份,投资776亿港元购买了阿里巴巴新股,购入价格为135港元/股,占71%股份,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这笔投资就升值为227亿港币。  软银2003年度和2004年度均存在巨额亏损。“阿雅联姻”案中软银套现36亿美元,加上转让雅虎法国、雅虎德国、雅虎英国及雅虎韩国的股权给雅虎公司,软银在2005年财政年度从雅虎公司拿到8亿多美元,确保公司账面上不仅没有亏损,还有盈余。  过去,软银基金就像创业企业的母亲,从不侵犯父亲(创业者)的权威;而今孙正义有意安排“表兄妹”彼此相爱,一则利于套现,二则便于透过新股发行创造更大价值。从这一布局也可以看出“铁杆庄家”对网络业的控制力。  当然,软银实施“捆绑”策略并非以“强权”的面目出现,在分众传媒合并聚众传媒的案例中,资本的力量在合并时机上充分尊重了参股公司的选择。  2003年7月,分众传媒的第一轮投资人、时任软银中国上海首席代表的余蔚,曾出面试图撮合分众和聚众合并。当时正处于楼宇电视广告发展初期,江南春和虞锋一南一北,割据了全国最大的两块楼宇电视广告市场,分众传媒是行业龙头老大,而聚众传媒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准备从北向南包抄分众的领土,两家都不愿意合并。  日后,成为行业霸主的分众传媒很是庆幸当时两家没有合并成功。毕竟2003年并不是合并的最佳时机。一是当时双方规模都太小,即便合并,也一定会出现第三家或更多家竞争对手;二是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合并后,双方都没有紧迫感,反而会丧失斗志。可以说,正是分众和聚众这几年在名次、圈楼、融资、上市、人才、行业标准、市场份额、收购兼并等诸多领域中的你追我赶,才加速了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  2005年,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江南春上市回来后,先以183亿的代价合并了框架媒介,随即占据了中国框架广告90%的市场。在尝到了甜头后,江南春将合并聚众传媒事宜提上了日程表。  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互为最强劲的对手,在楼宇电视广告这一市场上打得难舍难分,双方都损失惨重。在分众传媒没有上市之前,鹿死谁手尚没有定论。无奈,在上市一事上分众传媒不仅抢了先机,在并购框架媒介上江南春更是棋高一着,先下手为强。聚众传媒即便拼命到纳斯达克上市,也未见得能敌分众传媒。而且,在聚众传媒背后的风险投资商凯雷公司等也意识到,此时聚众传媒再上市意义已经不大。这样,在软银中国和凯雷等风险投资的大力撮合之下,两者实现了合并。这就是江南春所说的“最佳时机”。合并,不仅造就了中国最大的楼宇广告企业,而且也减少由于双方恶性竞争造成的浪费,加速了行业的成熟,并巩固了分众传媒的霸主地位,使得后来者已经很难撼动其地位。  第10章 管理与革新(1)管理,对一个企业经营者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原有的秩序之上实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  举止言行每每出乎人们意料的孙正义,在管理上的每一个举动,都看似哗众取宠,细究之下,其实是对原有不合时宜、已然阻碍企业发展的规则加以否定和改进。  孙正义所做的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已然做好了非常充分和详细的调查,而不了解他的人却认为他过于鲁莽和草率。  难能可贵的是,孙正义把这些非议之声抛在身后,他自己迈开大步,流星般地追赶他心目中的理想管理者的境界。  永远不要丧失对生死存亡问题的敏感性  1988年,软银公司已经发展了7个年头,按照孙正义的说法,这是软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软件流通业方面,软银已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在计算机出版业务上,软银拥有6份杂志。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不再是1981年那个只有两张办公桌的小公司了。但就在此时,孙正义发现人员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公司管理跟不上节拍,并由此衍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公司丧失了对生死存亡问题的敏感性。公司壮大以后,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因此,人人变得过于放松,或是过于麻木。  二是人们不再享有成功的喜悦。过度膨胀的组织使职员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大机器中的螺丝钉。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与公司的成就没有直接关系。最终,公司被过多的官僚主义所窒息。今天许多日本的大公司感觉正是如此。这就是软银设置10人创收中心的原因,用这种办法让我们能体会到虚拟破产的滋味。  此时,日本经济正进入了它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在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日本经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结果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埋下了日本经济今后十多年都未能了结的祸根。1990年,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孙正义在这一段房地产泡沫时期,做对了两件事,一是坚持不进入房地产;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公司仍然保持着创业时期的灵活、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危机意识。  不进入“缝隙产业”  孙正义的父亲也是一名商人,父亲的经商经历给了孙正义很多启迪。孙父曾开了一间弹子房,从小孙正义就经常听父亲念叨:“今天下雨了,所以客人不多啊。”或“明天天好,生意一定好!”孙正义当时就想:“只是天气的变化就一喜一忧,这样的生意不好做,不能做这些为外部条件左右的生意。”日后他从美国返回日本创业,就力求避开那些受不确定因素支配的缝隙产业,而选择了与计算机有关的事业。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孙正义有很多朋友都涌入房地产业。日本最大的公寓租赁公司“MAROKO”,其总裁金泽正一是孙正义的朋友。金泽正一曾力邀孙正义和他合作,但孙正义拒绝了,并劝他要谨慎行事。在孙正义看来,租赁公寓不过是又一个“缝隙产业”。然而忠言逆耳,金泽正一并没有听进去。  1990年4月到1991年12月,日本政府为了控制高涨的土地价格,实施了与土地有关的贷款“总量限制”,生生掐断了那些在房地产上大肆投资的狂热经营者的资金链,不少人因此欠下大量的债务,纷纷破产倒闭。第10章 管理与革新(2)1991年8月,“MAROKO”向东京地方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负债总金额高达27774亿日元。此刻,金泽正一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规模比MAROKO小得多的软银公司却得以生存了下来。由于看到了不少经营者陷入困境的窘相,孙正义也把“不投资房地产”作为自己的经营信条之一。比如他从不自建公司大楼,业务扩大了,公司拥挤了,再搬迁到更大的租赁写字楼里去。  从创业时,我就一直在想,一般人往往把创新产业等同于缝隙产业。但我一开始就根本没这样想。因为所谓缝隙产业,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其缝隙就被堵严了。也就是说,正要赚钱的时候,突然会冒出竞争者,或由于别的原因,发展之路被堵死了。它只能局限于缝隙存在的时期,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内。我的目标,不是缝隙。用打球时的好球范围的说法,我瞄准的是中间的中间。  换言之,孙正义选择的事业方向(战略)是瞄准了“靶”正中间的红心,即今后最具成长潜力的核心事业。  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  1989年,软银的流通部门出现了亏本,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软银以软件流通发家,并且占据了日本软件流通业的半壁江山;但是,流通业属于技术性不强的行业,准入门槛很低,成为行业老大的软银很快就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最终发展成为软件竞相降价的价格战。软银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  而此时的软银,由于业务增长过快,人员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公司管理的提升速度,早期跟随孙正义创业的那一帮###已经被提拔到高位,底层员工大多都缺乏危机意识,整个系统的运转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孙正义认为,软银尚不是一家大企业,绝不允许早早患上“大企业病”。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员工每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备有经营损益表,逐日修订更新。  公司内部分成多个小组,能够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确保公司内部的信息管理更加健全,加快决策速度。这样,由小组上报的问题,公司管理层都能做到48小时之内作出决议,这种效率在日本企业中很罕见。公司管理人员还定期对每个小组的业绩进行分析,业绩不理想的就破产或被其他小组兼并,超过10人时自动分解。  (2)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采用“每日决算”制度。  每日决算,即每天计算出各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营业额和收益情况,以求做到准确掌握每一天预算达成的情况。  在软银公司,负责“每日决算”的员工每人至少有3台电脑,这些电脑都实现了联网,时刻不停地收集、分析着每天的经营状况。而这些数据,公司高层人员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阅,软银也是日本乃至世界上较早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的公司。  (3)将1000多种经营指标做成图表。  软银还发明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将多达1000种经营指标做成便于分析的图表。身为总裁的孙正义带领经营团队,通过这些图表准确而及时地掌握整体的经营状况,以及每项经营的核心目标。哪个部门发生了问题,公司高层人员都能很快觉察到。  一般企业也许会罗列出50种或100种经营指标。但是,这并不能达到分析的效果。只有列出1000种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哪里应该如何改正。第10章 管理与革新(3)(4)定期举行“敲打1000次”会议。  总公司旗下的各公司经理每年都要会晤孙正义一次,参加名曰“敲打1000次”的会议。在这个长达5小时、几乎要把人累垮的会议上,孙正义会仔细审查各公司业务计划的每个细节。软银控股公司的赖斯切尔解释说:“孙先生喜欢斟酌每一件事,然后就操起根棍子对某事轻轻地敲打上1000下。”  孙正义对“敲打1000次”方法提出要求:  每个项目都定好负责人,规定好期限并决定由谁来做。负责人把项目分配给部下。负责人和部下以周为单位编好年度计划表,把这也输入电脑。这样谁在何时以前应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的计划就都一目了然了。  以困扰众多企业的库存积压问题为例,孙正义要求负责人必须认真思考,要把采购、交货、仓库、运送、退货等流通渠道一一细分,然后再商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比如,如果发现导致库存积压的原因是因为交货速度缓慢,那就要检查是不是因为此前系统一直是用电话和传真下订单的缘故,如果改用电子邮件的话会不会更准确更迅速地送达。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解决掉,库存的问题自然会得到切实的改善。此时,负责人自己要为改善计划后的情况打分,然后将其报告给各位董事。董事们还要为此进行打分。本人的分数和本人的报告以及周围人的分数要合计在一起。  孙正义本人也要参与打分,而且由于他是总裁,他打的分可以成倍计。总分高的会依照其分数给予奖励,总分低的就要找出原因,制订改正的方案。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不仅加快了软银公司的工作效率,还能集思广益,获得意想不到的改革效果。  像这样,如果一年能改善1万项,那么坚持下去,企业的运营机构,即像DNA一样的东西就会不断进化。它是企业的DNA进化系统。  这一套系统在软银公司呈现出惊人的效果,员工们以三倍的努力工作着,他们在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回报,很多人在年底都拿到了自己满意的奖金。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软银公司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它所处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且孙正义的一系列管理创新做到了未雨绸缪,公司的流通业务明显好转。1994年3月,软银流通占到总体销售额的84%,利润率达到56%。软银得以安然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进而开始了它的意义重大的国际化之旅。  与你的员工同享企业经营的果实  孙正义做任何一件事,总抱有一种要超越先人、打破现有秩序的信念。比如说他在员工持股问题上,绝对是日本企业家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员工持股制度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行“内部职工持股计划”。随后,西德、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推行了这一制度。它是指企业员工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有条件地拥有企业股份的企业制度,从而有效地缓合劳资矛盾、稳定员工队伍及留住人才,并为企业发展筹集资本,防止公司被恶意并购等。  1993年,孙正义出任美国思科公司的董事,每一次开董事会,他发现董事们说话的声音比CEO和董事长都大,而且还轮流质询企业最高领导者来年预算、赢利目标等问题,孙正义对这种做法既感到新奇,同时也深受启发。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第10章 管理与革新(4)我希望软银的经营制度向此看齐。而且,不是给员工没有实质的名位或工作职称,我希望到软银公司来工作的人,都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一起用心经营。在这种制度下,员工们必然会希望公司股价越涨越高,而为达到此目的,人人都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举一个例子,雅虎在1998年到1999年一年之间,授予每个员工的股票期权达到了1千万美元。这样做的好处是,雅虎的员工全力以赴,其他公司的人才想方设法进入雅虎,而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雅虎,它得以迅速在互联网时代树立起自己的崇高威望。  但是,日本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要远远滞后于美国等欧美国家,这与日本的国情有关。从明治时代起到战后经济高度增长期,那是一个举全国之力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年代,大多数日本人一心一意、“无欲、必胜”地冲锋向前。他们不习惯向老板要求权利或分红,他们总是客气地说:“我长期以来受总经理如此提拔,怎么还能有非分的要求?”或者是“只要是工作有成就就好,还谈什么报酬与分红?”  孙正义认为,既然日本已经富裕起来了,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要继续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再以“爱国主义”为口号,已很难让员工们信服。  但是,日本企业界和政府并没有看到这点,或者说看到了却仍然坚持一种保守的经营态度,孙正义多方呼吁,却毫无结果。  1994年,软银通过并购了美国的Phoenix公司,首次尝试在美国环境下运营企业。很快,孙正义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不按照当地的经营做法给员工股票期权,那么就很难留住人才。但是,如果只在美国的分公司这么做,对日本国内的其他员工岂不是不公平?于是孙正义决定也在日本国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政府既然不准许实施员工股份计划,那就在软银内部偷偷地进行。当时一些日本企业有聘请“顾问”的惯例,并给予这些能力出众的员工高出其他员工的薪酬。孙正义也从企业中筛选出一些能力出众的员工,称为“特约员工”,公司为这些员工提供一定的股票期权。具体操作就是,这些员工无需花费一分钱,由公司免费赠送,而赠送的份额其实就是孙正义本人持有的股票。因为做得很巧妙,公司业绩提高时股票价格总额也得到增加,外人并看不出破绽。这样一来,日本法律方面也没有来找孙正义的麻烦。  比如在1999年5月,软银曾对5名“特约员工”赠送了价值15亿日元的股票期权,结果才过了3个月,这些股票的价值就增加到了4亿多日元。  孙正义总共拿出了自己股份的三成来做这件事情。  即使自己拿钱出来,只要员工们高兴,软银的业绩提高了,就是很好的事情。  最初,“特约员工”的做法在日本业界引起一些争议,但孙正义的超前做法还是得到了一些思想超前的企业家的认可。半年后,索尼推出了一种类似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即新股认购权。到了1997年,也就是孙正义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三年,日本商法被修改,员工持股计划终于得到了正式推行。  经营者要能用人之智,而非只会用己之力  什么样的经营者能让企业基业长青,屹立不倒呢?孙正义认为:  经营者虽然大都具备雄才大略的企图心,但绝对不可事必躬亲,而要能够充分授权。中国人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意思就是要能知人善任,我始终认为只要你信任他,他就会有信心把事情做好。所以,好的领导是能用人之智,而非用己之智或用己之力。第10章 管理与革新(5)武功盖世的英雄,也会有双拳难敌四手的时候,只有将一帮能人志士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做成一番大事业。在孙正义的生命里,很多人来来往往,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孙正义的得力助手。孙正义是如何凝聚身边的能人,最终成就软银的大事业的?我们不妨通过以下这两个人了解一二。  让我们联手打一场胜仗  1982年9月,桥本五郎刚刚辞去一家贸易出版社的工作,正在寻找新的职位。三十七岁的他有三个孩子,所以他希望能找到一家值得自己奉献一生的事业,当然最好还是编辑工作。  这个时候,软银推出了《Oh!PC》和《Oh!MZ》两本杂志,用以阻击《I/O》、《ASCII》等杂志,并为软银创造一个宣传自我的武器,但无奈初涉出版业,出版《Oh!PC》和《Oh!MZ》两本杂志的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仍然毛病百出,退货率高达85%,孙正义在出版业的尝试,初战告负。  孙正义迫切希望有一位专业人士来帮助自己把好这一关。桥本五郎就是这个时候进入软银,并很快被委任为总编。  孙正义有一个很关键的优点,就是遇到他不在行的问题,他很愿意听从专家的意见,并愿意放权下去。他见到桥本五郎时,就只对他说了一句话:  《Oh!PC》和《Oh!MZ》就像是我的孩子,现在我把它们托付给你了,你就来当它们的养父母吧。  桥本五郎担当起“救火员”的责任。他有杂志出版的经验,如今又有了孙正义的大力支持,同时读者反馈的信息也很踊跃,剩下的就是如何带领着手下的人各个攻坚。  1983年2月,有关《Oh!PC》杂志的广告开始在所有的电视频道播出,而印制精美的十万册新杂志改头换面,隆重推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天,新版杂志便销售一空。借着这股东风,桥本五郎又推出了杂志的广告业务,并很快获得收入。编辑部里充满了活力。在那之后,杂志的印刷数量就不断增长。  因为用对了一个人,而激活了原本亏损的杂志业务,并使其发展成为软银的一大业务组成。  1985年,孙正义治好了病,重新回到软银。此时的软银由于代总经理大森康彦的改革,公司内容层次增加,出版业务部管理多头,人浮于事,8种杂志中就有6种亏损。在一次董事会上,有人提议要停掉出版业务。  但是对于孙正义来说,出版业务是软银发展过程的一大功臣,之所以出现亏损,是管理出了问题,而不是业务本身没有发展前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刚刚病愈出院的他毅然接下了这一摊子,发誓要重振出版部门的雄风。  孙正义要借助的力量,仍然是桥本五郎。  让我们再联手打一场胜仗,证明给所有的人看看,出版部不是一块只会产生赤字的业务。  桥本五郎当时已是出版业务的一个部长,但是因为他上头还有领导,许多想法都无法通过,在孙正义住院的那段时间,他的心情非常郁闷。而孙正义的重返,使他觉得又可以大干一场了。  对于孙正义来说,如果出版业务不能扭亏为盈,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承诺,就无法开展新的工作。而对于桥本五郎来说,这也是他重新证明自己的宝贵机会,出版业务虽然不是由他全部负责,但是看到这块他投入全部心血发展起来的业务没落得差点被取缔的地步,不能不心痛。  这一场关乎两个男人的荣誉的战争,再一次打响了。第10章 管理与革新(6)孙正义引进了利益管理理念,他要求主编们以经营者的思想要求自己,不仅要关心出版内容,还要管理预算、广告收入、赢利等。孙正义还定时向全部员工公开出版业务的业绩,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另外,在每天一次的晨会上,各位主编必须向孙正义报告业绩方面的情况,这种做法在现今已经非常流行,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算得上是史无前例,一些主编无法适应,于是都辞职走掉了。桥本五郎坚持留了下来。他说:“我完全相信社长一定能打一场转守为攻的大胜仗,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  半年后,大部分的杂志都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是当初桥本五郎想都不敢想的结果,但是他们真的做到了。在年底一次会议上,孙正义在通报出版业务扭亏为盈的消息时,不禁热泪盈眶,令与会者无不动容。  桥本五郎真切地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奉献一生的事业。他后来被提拔为软银常务董事。  愿付出与生命同等分量的信任  从2000年开始,孙正义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当时还是未知数的宽带业务中去。孙正义把宽带业务看成是软银“基础设施事业”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  2001年,软银在互联网业务上遭遇了重大打击,许多人都相顾失色的时候,孙正义的注意力早已转向IP技术的研发上。他认定宽带业务是软银关键项目,必须优先发展。  担任这次重大研发任务的是一个名叫筒井多圭志的男人。  筒井多圭志于1960年出生于大阪,性格内向,然而却是一个软件奇才。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已经独自完成很多传奇式的软件。比尔·盖茨曾独自编写出了BASIC语言,而筒井多圭志仅凭着自己的力量写出了比BASIC语言更难的C语言编译程序(翻译程序),是绝对的实力派,人称“疯子科学家”。他曾当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医生,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最尖端的通信技术,对ADSL技术有深入研究。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是一种非对称的通信技术,所谓非对称是指用户线的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不同,上行速率低,下行速率高,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信息业务,如视频点播(VOD)、多媒体信息检索和其他交互式业务。  当时,很多公司都是使用ATM来联网,ATM技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ATM的接入方案采用分层树型结构,其优势是带宽比较高(10M),但这种技术本身是一个较粗糙的总线型网络,这就意味者用户要和邻近用户分享有限的带宽,当一条线路上用户激增时,其速度将会减慢。再者,大部分情况下,HFC方案必须兼顾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而占用了部分带宽,只剩余了一部分可供传送其他数据信号,所以CableModem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一小半。  相比之下,ADSL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它可以向用户提供6Mbps以上的数据传输带宽,这一条件已经足以实现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和访问局域网。在交互模式下ADSL能够达到640 kbps的双向传输速率,也就是说ADSL技术把现有公共电话网络的数据传输带宽提高了50倍。  孙正义的目标是利用IP改变通信网络及电话业的现状,建成电视播放及视频点播系统,从而促使广播、电影、音像行业可以同时流通成千上万个音乐、游戏软件,从根本上改变软件业,改变人们生活的网络系统。第10章 管理与革新(7)孙正义决定开始做宽带时,筒井多圭志还是一名大学讲师。在孙正义的大力鼓动之下,筒井多圭志加入软银公司。但是,软银一些员工并不能理解筒井多圭志的超前思想,对于孙正义将如此重要的项目交给名不见经传的人来负责,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他们甚至以辞职为由向孙正义施加压力。  然而,孙正义的态度非常坚决:  如果大家的意见不能和我保持一致,那么你们要辞职就辞职吧。我仍然选择筒井先生。他所说的,都是问题的本质。对于我来说,语言表达、穿着打扮都是无足轻重的。不管他穿得多么不修边幅,话说得颠三倒四都没有关系。筒井先生所说的科技的本质,是非常正确的。  有些人真的辞职走掉了。半年后,留下来的那一部分人都认可了筒井多圭志的观点,并为他的才华所深深折服。  有了孙正义的大力支持,筒井多圭志率领着软银的技术人才在ADSL技术的研发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也为软银进入它的宽带业务提供了最得力的技术支持。  如今,宽带已经成为软银公司全力以赴的一项主业务,孙正义借由在ADSL上的优势,大力发展雅虎BB的业务,并迅速崛起成为日本第三大电信商。  记住!快速决策的背后是周详的信息调查  孙正义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决策法则——只要有七分把握就作出决定。  至于让孙正义拥有七成胜算把握的,则是他的“癖好”,也可以说是他的“个性”,那就是彻底进行信息搜集与分析。  小孙正义15岁的弟弟孙泰藏指出,缜密计算是孙正义在商场上无往不利的利器:“哥哥的确拥有大胆的想法与活力,但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是拟定细密的战略。在看似相当大胆的并购行动背后,其实都有极其缜密的计算与针对各种状况的模拟推演。”  在软银多桩并购案中,因为人们不了解背后的真相,往往会认为孙正义的成功是依靠侥幸获得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来看看孙正义并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内幕”。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并购之风并不盛行,大多数人对“并购”并不了解,都以为是旁门左道,或者是金钱游戏。这是因为当时大众所接触到的并购,要么是因为一方的创业者经营不当而被另一方吃掉,要么是一方为了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另一方吞并。自然不知道其中也有很多的讲究。但是经常在国外走动的孙正义知道,并购,有时候是出于对企业的一种爱护,尤其在美国企业包括家族企业在内,他们崇尚一种做法,即当企业主、企业主后代能力不足或无心经营,为了企业的永续经营,他们愿意把公司交给经营能力更强的人或企业。孙正义对于这种做法很是欣赏,他希望日本也能慢慢地接受这种先进的并购思想。  当时,孙正义以十亿日元的高价聘请了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顶级顾问团队,付出如此高的价格,而他们只需工作两三周的时间,任务就是专门从事信息搜集,并将搜集到的信息做进一步精密分析,以论证并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可行性。顾问团为孙正义整理出了一百册资料,每册厚达200页以上,并且以这两万页资料为根据,用电脑做了非常精确的模拟。  孙正义非常重视这一信息调查,他说:  即使付出了这么高的顾问费,我觉得还是非常划算的,因为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确定值不值得收购这家企业,出多少钱对自己才有利。  孙正义浏览报告中每一个细节,并提出疑问或新的指示,这些问题或指示总是一针见血,令这群能力十足的投资银行专业人员都感到心服口服。  最后,几乎所有沙盘推演都毫无遗漏,这时孙正义才下定决心购并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  同时,他更意识到并购该公司最大的价值其实在于拥有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3000多名员工,要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科技趋势的预测专家。  经营企业的人都很重视财务预测,证券公司也一定有这方面的专家,借以判断各家公司业绩的好坏。相反的,尽管投资计算机科技业越来越热门,这方面的预测专家却少之又少。因此,齐夫·戴维斯旗下的三千人,可说是威力强大的作战部队。  再比如,从取得朝日电视台股票,直至成立JskyB公司这一连串的行动与策略,都是孙正义在与默多克见面之后的数日内决定。但是,支持孙正义做出这些决策的,是他通过旗下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得知默多克是世界上最能呼风唤雨的媒体巨子,对默多克的行事风格亦略有所闻。而且,在日本会面之前他们就已经在洛杉矶见过面,互相交换了对数字电视的看法。孙正义对默多克印象很深刻,相信默多克同样如此。  而在和默多克洽谈成立JskyB公司的事宜之前,孙正义更是早已针对进入数字卫星转播市场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各项模拟演练。  现任软银移动总裁、软银BB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宫内谦说:“外界总是认为孙社长经常说大话,这是极大的错误。他在推动任何工作之前,总是彻底搜集情报并加以分析,不惜花费时间与金钱,直到他满意为止,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经过缜密的计算。”  第11章 领导者素质(1)2000年,有记者请教孙正义:“领导者绝对必需的东西是什么?”孙正义这样回答道:  企业首脑要发挥领导力,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有三个,就是志向、想象力和战略。而且其重要程度,也是志向、想象力、战略。  彼时,软银公司已经拥有了600多名员工,如果加上并购企业的员工,人数多达10000人。而孙正义则是带领这支大军的统帅,志向、想象力和战略就是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的答案。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孙正义的忠告是:  人生会不断有新的课题出现。只要明确地意识到志向、想象力和战略这三要素,确立自己的人生计划,然后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领导者志向:要带领大家走向何方  在志向、想象力和战略这三个要素中,孙正义最强调的是“志向”。  一帮人聚集在一起,要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它对人们有什么益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有远大的志向,这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领导者是人们所愿意追随的呢?  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做到与部下同甘共苦、身先士卒,那么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赖;如果一个领导者能经得起刀山火海的考验,成为人们的中流砥柱,那么人们就会敬仰其形象的高大。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在中国古代纵横家鬼谷先生看来,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必须确立他的使命,即如何开创、经营和维护他所带领的团队的整体利益。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远大志向。唯有做到这一点,领导者才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对组织运营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尤其在提升部下士气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是“帝国”的建造者,他们要创造能够留传后世的基业。这不是自大的个人野心,而是对卓越的狂热、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是卓越领导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1981年,软银公司刚成立,孙正义就提出了要“在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仅有两张办公桌,还没有正式业务的软银来说,听起来确实狂妄得吓人,于是吓跑了当时仅有的两名员工。这虽然让孙正义感到有些沮丧,却不改初衷。他相信,被吓跑的是那些不能和他一起共享未来伟大远景的鼠目寸光的人们;而坚信他,愿意追随他的人们,必然能看到软银发展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那一天。  孙正义不仅有着伟大的目标,他也有明确的事业方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的充分理由。这也使得后来追随他的人们和他同心同德,构成了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我的梦想是要成为在日本甚至全球非常成功的人士。通过提供新的技术,给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在生活中使用电脑的力量,在未来使用互联网的力量。  2000年,软银公司凭借着它在互联网的强大投资攻势,获得了巨大成功,仿佛一夜之间,它的势力遍布全世界,渗透到了流通、网络、出版、B2B商务服务等领域,孙正义在这个阶段登上了他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他的身价也一度超过了比尔·盖茨。  甚而,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孙正义依然坚持他的“坚守互联网”的投资方针,并斥巨资大举进入宽带业务,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赢,坚信软银一定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第11章 领导者素质(2)当时间走到了2007年,软银经过了几番的沉浮,终于重登巅峰。这一年,孙正义重新成为日本首富,并且在多个投资项目上收获颇丰。  “百倍的知识抵不过坚定信念。”在商战中,坚定的信念远比百倍的知识更有效果。在胜负难料、以生命做赌注的商战中,使一项事业能够实现的力量,往往是信念,而不是知识。  所以说,领导者的首要责任,是掌控住整个时局,获得商战中的最大胜利。因而,责任感和取胜的信念是领导者不可缺的重要素质。而这种责任感和信念,是由领导者自身的性格和不断锻炼、提升而产生的。  真正的领导者、真正的船长并不是和大家商量要去的地方——那样即便争吵得船都要沉没了,都不可能有什么结果;而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恶情况,都要带领大家安全到达目的地。即使殴打船员,折断一两根桅杆,即使对那些不听从命令的人说:“好吧,你从船上跳下去吧,傻瓜!”我们也要对留在船上的人、大多数留下来的人负责到底,一定要把他们安安全全地送到陆地上。  领导者想象力:梦想的彼岸美景如画  优秀的领导者都是梦想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因为所有的企业家,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成功的开始都起源于一个想法, 相信今天一个想象中的情景一定能变成明天的现实。  关于领导者的想象力,孙正义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要描绘出未来的蓝图和社会结构,而且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这种“想象力”,其实就是一个伟大企业家的远见力,能够展示出一种远景的优秀能力。  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J House)指出,作为一个领导者,为了取得更大成效,以及对自己的组织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就必须运用自己个人的想象力去鼓舞下属。 超凡魅力的领导者能提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更远大的目标,从而赢得追随者的支持。  阿里巴巴的马云在被人们认可之前,身上背负着许多光怪陆离的别名,比如他做中国黄页的时候,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几家企业了解这种宣传方式,所以他被叫做“骗子”;后来中国互联网经济泡沫崩盘后,他仍然坚持推行他的B2B模式,这种模式当时也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是满口胡言,于是送他俩字——“疯子”;到现在他又在捣鼓一个淘宝网,免费为网商服务,并一直往里面输液,至今仍没摸索出很有效的赢利模式,于是很多人当他是执著的“傻子”。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说,马云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一个没有国界的网上商城里,买家与卖家友好往来、公平交易,共享网络世界带来的无国界的便利。而促使这一梦想成为现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B2B、C2C商业模式,前者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立并推广的互联网模式,也是国人的骄傲;而后者则创新自eBay的模式,结合了中国本土特色,反过来又打败了C2C巨头eBay。矮个子马云,凭着自己的能说会道,并不吝于担负着被骂为“疯子”、“傻子”的名声,带领着阿里巴巴这艘航船开辟出了自己的航道,他的许多非常具有个性色彩的语录在网络中广为流传。  对于同样是矮个子的孙正义来说,要成为“全日本第一”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初创时期资金周转困难、合作项目失败以及互联网泡沫破灭等艰难时刻,他将梦想转换为激动人心的愿景,并将这种愿景灌输到追随者的头脑中去。第11章 领导者素质(3)孙正义的下属曾这样评价他:“社长动手去做的能力不行,但是他非常善于调动手下人的热情,这一点他很厉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孙正义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最大魅力。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孙正义的这种调动部下热情的超凡能力。  在软银发展的初期,软件流通给公司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业务员四处出击,以寻找到更多的计算机软件为目标,可谓南征北战。软银规模得到急剧扩张,很快就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软件流通公司。  但是,慢慢地,库存成为了管理者们大为头疼的难题。那个时期日本的软件生产行业鱼龙混杂,不仅制作手法非常粗糙,而且有一些粗制滥造的软件根本就没有市场价值可言。这些卖不出的软件堆放成山,它们造成的赤字将业务员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利润蚀掉了。长此以往,必然会置软银于困境之中。  必须找到一种办法,让员工们意识到把好软件质量关、严格筛选软件的重要性。有一天,孙正义给员工们开会,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万元大钞,当着员工们的面撕成几段。台下的员工一下子目瞪口呆,继而大为惋惜。于是孙正义就开口了:  你们会为这被撕掉的一万日元可惜,可是你们知道不知道,我刚刚从焚烧废弃软件的现场回来,那里处理掉的软件可是价值好几千万!  会议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从来没有将主管们的叮嘱放在心上的业务员们陷入沉思,孙正义无须做过多的论述,他们就能从那张被撕掉的万元大钞联想开去,意识到他们能否把好商品质量关对于公司利润多么关键。从那以后,软银废弃的软件大大减少,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软银公司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孙正义不仅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他还能通过形象的手法,让属下理解他所要讲述的情景,所要提倡或反对的主题。也难怪孙正义后来的几次并购活动中,软银员工与他齐心协力,完成了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并购壮举。  当然,之所以做到这点,是因为孙正义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拥有很强的全局观念,能着眼于全局,能看到商业竞争的大环境、大趋势和自我整体态势。在处理问题时,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不局限于微薄小利的得失,而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  二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学习心胸。孙正义非常善于向比他年长的人学习,从日本麦当劳的藤田田,到京瓷总裁稻盛和夫、索尼的盛田昭夫、7-11便利店的铃木敏文,他们的演讲孙正义都争取到场聆听,并且最后才离开。对于这些前辈,孙正义很是恭敬,愿意听取他们的忠告和建议,这也体现了孙正义谦逊好学的一面。  此外,就是保持一种激情,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众人皆返我独往的气度。  领导者战略:看准一个方向,倾注全部心力  战略思维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  孙正义希望软银成为数字信息化服务业中最大的集团。因此,软银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做一家在当今信息化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的供应商。  孙正义所说的数字化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事业,包括流通、网络、媒体、服务、展示会、互联网6个领域。  在规划这几大块业务的时候,孙正义考虑周全,并在确定好方向后,态度坚决,坚持不懈。  选择进入计算机软件流通业,使得软银在发展之初就避免了为流行商品的变化所左右,从而获得长期安定的发展和利润。  流通业务需要宣传,孙正义以一个出版业的外行人身份硬是挤入了计算机杂志出版行业,推出了《Oh!PC》和《Oh!MZ》两本杂志,既是出于反击同行阻击的必要,也是他看到了构筑自己的宣传渠道、掌握一定话语权的重要性。  孙正义还发现,只要掌握了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展示会、出版物等促进数字化信息相关产品的销售及流通的基础设施,不仅不会被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等强大的厂商的战略所左右,相反,还能掌握到更多的主动权。于是他先后将Comdex展览公司和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并购过来,使得软银公司获取的计算机行业信息更全面、更迅速。以此为基础,软银公司顺利进入互联网、媒体等新业务,打造了一个围绕数字信息化展开的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回过头来,人们就会发现,无论软银的触角伸展得多么远,都没有偏离当初孙正义定下的“数字信息化产业”这一核心。  孙正义历来强调选择的事业不能受外部条件变化的控制,所以必须要看准时代的潮流。  他在20世纪90年代就预言:  计算机产业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下一代,也就是第四代的发展主角将是互联网(Internet)。4年以后,互联网在日本可能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发展。10年到15年之后,使用光导纤维的B-ISDN(大区域综合数字通信网),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接受图像和信息的多媒体服务将会呈爆炸性地发展。  这样,今后10年的成长预测,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当然,会有无数无法预测的枝叶,但大的主干部分,我想已经毫无疑问。我要对此倾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孙正义所提到的“B-ISDN”,其实就是宽带,这是软银目前专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业务。孙正义希望能以此作为一个新起点,继续在互联网经济中深潜,让软银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软银获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归功于孙正义在商战中对机会的准确把握,同时做到了不被瞬息万变的形势弄昏头脑,因小失大。因为他一向擅长于从纷纭复杂的表象里把握实质问题,适时适当地做出判断。  深受孙正义恩惠的E-Trade总裁考特萨托斯曾这样评价孙正义:“他是互联网世界的大师。他对未来50年科技将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有着清晰独到的见解,他不会因每日、每周或每月的市场波动而中途改弦易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12章 在痛苦中飞翔(1)自古以来,失败者多于成功者,所以成功者的成功经历往往很容易被神化,从而导致了肤浅主义和懒惰主义的横行。而事实是,即便是孙正义这样的成功者,他在到达浪尖之前,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波谷;在收获井喷期的丰收之前,也曾遭遇无数次的失手。这是每一个成功者通往成功之路的真实写照。  追溯孙正义奋斗之旅,“痛苦”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词了。  一是身世之苦。孙正义出生在日本,但是他的祖上是韩国人,日本人对韩国移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即便孙正义一家已经在日本生活了好几代,仍然饱受歧视,生性敏感的孙正义对此刻骨铭心,他常常对自己说:“一定要做出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证明自己。”为此他在17岁时独身远赴美国,开始他的求学之旅。  二是创业之苦。孙正义立誓要在日本闯出一番大事业,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创业环境并不开明,社会上很多人的思维仍然十分保守,他就像在一片灰蒙蒙的大雾中左右突围,并且还担着“过于冒险”、“不合常规”的种种骂名。  三是疾病之苦。孙正义的创业之路不仅要面临着资金缺乏、不合理竞争等压力,还在创业不久身患重病,几乎不治。疾病在摧残身体的同时,也在摧残着他的思想、消磨着他的意志。所以,从生死线回来的孙正义,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振作起来,并平添了一份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平稳和成熟,其中的故事,值得探寻和回味。  痛苦,可以让人的灵魂得到深刻的修炼,而成功者,必然是达到修炼之高境界的道行高深者。孙正义,是如何在痛苦中展翅飞翔的呢?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  对创业型的企业家来说,事业的起步首先要得益于他必须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懂得何时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他还必须具有勤奋和牺牲精神。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企业家的勤奋,是关乎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毅力等优良品质的根本素质,是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孙正义对于计算机产业的精准判断,曾被人誉为是与比尔·盖茨齐名的天才——比尔·盖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天才,孙正义则是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的天才。  关于这点,孙正义是如何看的呢?  我不是天才。创业最关键的是要有激情,当你有强大的激情,而且工作重点非常明确的时候,你就可以变成专家了。你不断地工作,因为你有激情,因为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你就有了工作重点,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  在美国留学的六年中,孙正义为了快点升入大学,在高中部连跳三级,他在四个星期内学完了别人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学完的课程。虽说他原来在日本国内上学时有了一定基础,但是难度还是很大,何况他的英语当时并不好。为了考上大学,必须十分刻苦。在那段时间里,孙正义常常连走路、吃饭、如厕甚至进澡盆都捧着书,每天的睡眠时间缩短为3~5个小时。就连开车他也不忘带上耳机练习英语听说,遇上红灯都要把课本拿出来放在方向盘上瞄上一两眼。  孙正义先是考入了霍利大学,这是一所由罗马旧教学校改革而来的大学,气氛十分自由,校风开放,师生关系很和谐。孙正义在那里待了两年,学习比在高中部时更加刻苦。他每天都背着一个因为装满书籍而变形的大书包,穿着脏兮兮的牛仔裤,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思考问题,成为当时名满全校的“年龄不详的怪人”。在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唯恐漏过哪怕是一个字,这一点给老师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下课后,这些老师都乐意回答孙正义提出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他的更加稀奇古怪的答案均报以微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12章 在痛苦中飞翔(2)孙正义一直保持着十分优异的成绩。他喜欢考试。有一次,他患上了恶性流行感冒,高烧不退,茶饭不思,但是整个人却很亢奋,因为考试就要到了,孙正义每次在这个时候就会变得充满干劲。他撑到了考试结束,被送到医院时,医生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他,病情来势汹汹,而且还拖延这么长的时间,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过,那次考试,孙正义发挥得不错,统统都得了“A”。  在霍利大学攻读了两年后,孙正义如愿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经济学院,这才是他到美国留学的目的。他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能零距离地接触计算机。学校的计算机24小时开放,这让孙正义如鱼得水。  孙正义涉猎很广,除了自己的专业经济学之外,他还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的第一项发明——多国语言翻译机就是在大学期间研制出来的,伯克利大学的师资力量为孙正义完成这一壮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然,这也离不开孙正义那种超乎常人的努力。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