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银行决裂之时,孙正义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背着“忘恩负义”的骂名,而他毫无悔意。不过,世间之事很奇妙,随着软银成功发行了自己的债券,兴业银行方面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转变,主动上门和北尾孝吉商量合作事宜。这样,软银因为大胆的进行财务改革,为自己争取到了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既有来自资本市场的,也有来自银行的,构筑了一条十分健康的资金链。 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1)只要企业存在,就会时刻感受到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驱使它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这其中,既有企业家自身愈来愈强烈的膨胀欲和扩张欲,更有来自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毕竟,企业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是一家领头企业,它必然会成为后起之秀的赶超目标;如果是一家新生企业,它也会因为受到行业企业的“强势压迫”,而以各种形式奋起反抗。因此,如果将企业比做一个生命体,那么终其一生,“扩张”都是其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命题。 但是,企业走扩张之路,谋求更快的发展,虽前途光明,却道路曲折,不仅需要胆略,更需要理性。 软银从日本起步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以流通为主业的销售型公司,确切地说是一个渠道商。但是,这不是孙正义的终极目标。日后当他将触角伸向出版、网络、媒体、互联网等领域时,软银的帝国蓝图渐渐浮出水面。此蓝图正是孙正义那些疯狂梦想的现实版:希望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企业购买、出售、谈论信息科技时,都经过软银这一平台。 在这个充满瑰丽色彩的疯狂梦想的驱动下,孙正义从日本国内到国际,从收购到合作,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姿态,在全世界各地跑马圈地。 世界在变化,我不能只关注一种商业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当今的美国企业占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为此,前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曾慨叹:“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且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创新,它就很难保持竞争优势,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很多老字号企业在人们的扼腕叹惜声中轰然倒下,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能够与时俱进,结果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孙正义从一开始做软件流通,到杂志出版,到后来进入了互联网领域,跨越数个领域。有纯粹只是作为投资商的,如雅虎、阿里巴巴等;也有合作投资的,如日本雅虎、日本阿里巴巴等。前一种商业模式更接近于技术操作,比如对渠道的运作,对资金的运作;而后一种则倾向于内容的控制,这两种模式在运作方向上是完全不同的。这似乎有悖于孙正义的“专注精神”。是这样吗?且听听孙正义本人怎么说: 我希望软银在接下来的300年都能够取得成功。为了让它在接下来的300年间都成功,我不能只关注一种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是在不断的变化,技术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入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孙正义所说的“不能只专注于一种商业模式”,主要指的是软银事业扩展模式必须多样化,讲究灵活性。 在软银的创立初期,日本的计算机行业远没有美国发达,兼之软银刚刚起步,在资金和实力方面都很弱小,孙正义要成为数字化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只能从最简单、且当时还无人涉足的软件流通业入手,先在这一行业中做到第一。 随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杂志出版业,是以软件流通为同心圆而发展起来的一块新业务,目的是解决软件流通所需要的广告宣传问题。孙正义“要做就做第一”的志向,使得软银在出版界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成为了公司的一个重要赢利点。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2)在软件流通和计算机杂志出版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孙正义开始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有机会认识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和电脑展览公司Comdex,这两者当时在业界已经有着很高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孙正义当时想的是,如果能将之招揽至旗下,无疑能加强软银在行业中的号召力,打造和巩固软银整个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孙正义一定要想方设法并购这两家公司的根本考虑。后来和美国雅虎携手成立的日本雅虎公司,和阿里巴巴一起合作成立的日本阿里巴巴公司,无不是居于同样的思量。 日本雅虎只用了一年就实现赢利,并反过来支持软银的网上购物站点E-shopping——不但参与了投资,还提供了原始网址。 如今,孙正义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互联网上。 我关注互联网,但是我关注的并不是互联网的一个部分……为了让软银能够成功,让整个集团能够在接下来300年都能够继续成功下去,我不能仅仅关注一个商业模式,如果仅仅关注一个商业模型的话,虽然这样效率更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但是我的愿景是希望软银在接下来300年间存活下去,并且取得成功,所以我必须要有一个平衡,在基础设施方面,在门户方面,在搜索方面,在内容方面都要取得平衡,这是我的战略。 2001年,软银进入中国,成立软银亚洲基金公司,主要投资领域为亚太区的宽带、无线通信、媒体与科技业。思科当时作为唯一的LP(有限合伙人),出资4亿美元,软银是软银亚洲的GP(普通合伙人)控股大股东,以阎焱为首的管理团队则拥有GP的“一小部分股权”。在5年时间里,软银亚洲基金共投资了30多个项目,如青牛软件、欢乐传媒、摩比天线、银联商务和亚洲网通等。不但顺利完成了投资期,而且先后成功地退出了4家。投资“盛大网络”更是其得意之作:投入4000万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获得回报56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4倍。 如今,孙正义仍然笃信“成不了第一,经营企业就无意义”,不过,他不会为了某单个领域里的短时期的“第一”,而破坏整个事业“群”的大局。他要的是,软银王国在一种良性发展里,逐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老大,最后整合各种优势为一体,成就一个无人能撼动的真正的商业帝国。 所以,软银目前还不是巅峰时期,基于孙正义的300年大计,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领域要征服,还有很多未知的惊喜和传奇有待谱写。 不战而胜为上策,刀枪相见则是下下策 “海”是孙正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经营理念,他十分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策略。 到处是火海一片,到处是烟火缭绕,人们往往以为这是打了胜仗,但事实并非如此。打了胜仗固然重要,如何建设战后的和平社会,如何维持这种和平才更重要。 要打一场胜仗,可以利用优势兵力、神速的行军和迅猛的攻势一下子打击敌人,甚而消灭敌人。但是,孙正义并不看好这种取胜的方式。在他看来,结束战争,获得胜利的方法有很多种。必须牢记的一点是,战争不是为了破坏一切,只有将所有可能引起新的争斗的火种都吞噬掉了,和平了,战斗才算结束了,才真正算是胜利了。这种平静的印象与孙正义脑海中“海”的印象联系在了一起。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3)深入而广阔的战事完结了,最后恢复了秩序,应当把平静带到攻击的目标——被占领的市场上去。 因此,打胜仗的另一种方式——“海”,是孙正义最重视,也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对这一战略的应用,在软银和著名传媒集团新闻集团的合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世纪90年代末,有线电视在美、英、德等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80%,而在日本的普及率还很低,仅有20%~30%。有线电视的技术主要是卫星转播,当时的卫星转播又分为使用人造卫星作为远距离通信中继站的CS(Communication Satellite通信卫星)和使用静止卫星进行广播的BS(Broadcasting Satellite广播卫星)两种方式。而日本的CS技术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国。 通信卫星和国际互联网作为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两大传媒,正使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信息革命”向纵深发展。软银通过对美国雅虎的投资,已涉足互联网,但是对于通信卫星,软银还没有机会进入。 作为有眼光有洞察力的企业家,孙正义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的市场空间。他预计到,通信卫星和国际互联网将最终融为一体,汇成一股大潮。“高度信息化革命”将由于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而表现为“数字化信息革命”,而软银的战略就是要走在这波革命的最前端。 既然如此,进入通信卫星领域对孙正义来说势在必得。 但是,在当时的日本,数字###业务已经被Perfect TV与Direct TV两家公司早一步占领重要阵地,打响了知名度。Perfect TV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伊藤忠商事、日商岩井、三井物产、住友商事等大型企业,其他股东还有索尼、丰田汽车、NEC、NTT等知名企业。而Direct TV公司的主要股东则有美国休斯公司与大日本印刷公司,以及松下电器,三菱商事、三菱电机等多家企业。 孙正义虽然冲劲十足,也知道仅凭软银一己之力,很难独立进入数字卫星转播业务,与上述两大阵营并驾齐驱。既然没有胜算,想要战胜阵容强大的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就必须与能够和这两家公司一较长短的伙伴合作。这才有了软银与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的携手。孙正义希望通过合作,得以有效追击领先一步的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 尽管合作的对象是世界媒体大亨,但是事业发展的舞台是在日本,只凭借软件银行与新闻集团的力量,还是很难保证能在激烈的竞争下打赢这场战争。孙正义认为,想要如同“海”一般将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吞噬,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与强化己方阵营。 后来又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孙正义和默多克的阵营,那就是索尼与富士电视台。索尼是日本企业中较早具有世界战略观的企业,在大贺典雄和出井伸之时代,就已经提早一步从事软件制作(内容制造),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根据产业线的延伸,播放系统及相关电视频道成为了索尼追逐的对象,而此时软银和新闻集团成立的JskyB公司无疑比Perfect TV公司更具吸引力。 如此,以软银、新闻集团、索尼与富士电视台为核心,阵容进一步强化的日本苍穹广播公司(JskyB),后来更通过与Perfect TV公司的合作,成立了Sky Perfect电视公司。 原来JskyB总共有一百五十个频道,竞争对手Perfect TV与Direct TV各有一百个频道。虽然我们是最大的,但也不过比对手多百分之五十而已,不能算是具有绝对优势。而比较这两个对手,Direct TV是我们首要打击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决定和Perfect TV合作。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4)会将矛头对准Direct TV公司,是有原因的。在和默多克成立JskyB TV之前,孙正义就有过一次差点从事数字卫星转播事业的机会。1995年,一个名叫增田宗昭的人找上孙正义,问他愿不愿意合伙办一个数字卫星转播公司。增田宗昭有一次去美国时,看到了休斯公司所属的电视台Direc TV播放的卫星数字化节目,受到很大刺激,深感“这将引起电视业的革命”。回国以后,增田宗昭也想着手搞卫星数字化播放事业。孙正义当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当孙正义提出各合作公司平均占有公司股份时,增田宗昭不乐意了,他避开了孙正义,于1995年9月中旬突然宣布由休斯公司与大日本印刷公司,以及松下电器,三菱商事、三菱电机等共同成立日本Direct TV公司。孙正义和默多克携手合作,既有进军日本数字卫星转播市场的图谋,也是想借此阻击Direct TV公司。 具体说来就是,JskyB 公司和Perfect TV公司交换股份,组成了一个拥有250到300个频道的传媒集团Sky Perfect电视公司。而对手Direct TV公司只有100多个频道,相对之下,优势不言而喻。Sky Perfect电视公司用100多个频道播放和Direct TV公司类似的节目,而剩下的将近200个频道则做对方没有的节目,在安排上实现了多元化。这种思路主要借助于默多克,在此之前,默多克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在美国,默多克分别拥有福克斯频道、福克斯少儿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以及福克斯运动频道等电视台,收视人数达到了6500万户;而在欧洲,默多克的“skyB”###公司,也拥有550万户;在亚洲则拥有香港卫视的2亿用户。由于经营规模庞大,所以无论电影、运动乃至于新闻播报,默多克都能提供最好的节目。这就是他的优势所在,也是孙正义认为他能和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一比高下的原因所在。 1999年1月底,Sky Perfect公司的收视户数超过了100万户,而Direct TV公司只有24万户,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大势似乎已经注定。后起之秀JskyB公司,原本在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之后,排名业界第三。经由巧妙的并购策略运用,如今软银已经成为Sky Perfect公司的最大股东,并稳居日本数字卫星转播事业的龙头宝座。 和对手单挑,必须大量流血才能获胜,我并不认为这是上策。相对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划算,刀枪相见则是下下策。 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让步和舍弃 孙正义很崇拜织田信长。这种崇拜有一份惺惺相惜在里面。作为两位相隔千年的智者,一个在政治领域,一个在商业领域,但是孙正义觉得他们的思想已经跨越了时间和行业的界限,达到了“心心相印”的默契程度。 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历史上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的杰出贡献在于他开辟了全国统一的道路。孙正义自小就敬慕织田信长,他后来经营软银的一些做法其实就源自织田信长故事的启发。 在织田信长的一生中,有过两次非常关键的撤退,虽然给当时织田信长的名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织田信长以大局为重,以退为进,为后来统一天下保全了实力。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5)1570年4月22日,织田信长带领着3万大军,准备向对手朝仓义景的大本营发起攻击。眼看胜券在握,谁知道从京都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亲信浅井长政叛变了。 这个在中国兵法里叫做“围魏救赵”的计策,一下子令织田信长措手不及。浅井长政是织田信长的妹夫,但是他和朝仓义景是多年至交,交情匪浅。这次为了帮朝仓义景解围,浅井长政不惜与织田信长决裂。 战局立即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浅井长政发起进攻,不但会截断织田信长的退路,还会使织田军腹背受敌。身为统帅的织田信长当机立断,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战果,命令全军迅速撤退。在历经8天艰难的追逐与反追逐之后,4月底,织田信长带着仅剩下的18名卫兵逃回了京都。虽然很狼狈,但是织田信长还是庆幸撤退得很及时,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577年9月,织田信长要按照约定,与被尊称为“战国军神”的上杉谦信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就在决战的前夕,织田信长忽然意识到这场可能会令天地变色的决战胜负的意义不大,织田军的宗旨是保护京都,如今却为了和上杉谦信进行决战而远离京都,如果有心怀叵测的敌人趁虚而入,攻打处于后方的京都,那么就算是打赢了上杉谦信也于事无补。 于是,在开战的前一天夜里,趁着夜色,织田信长带领军队撤回京都,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北陆撤退”。上杉谦信得知织田信长撤退的消息后,哈哈大笑,嘲笑织田信长是一只胆小怕事的兔子,已然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足为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北陆撤退”的第二年,上杉谦信意外病故,织田信长因此又少了一个劲敌,他带领着实力日渐强大的织田军逐一消灭了割据四方的群雄,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孙正义读到织田信长的这段历史时,非常赞同织田信长的做法,他说: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只要发现有陷入苦战或败北的可能,就要尽可能地避免跳进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孙正义是一个制造潮流的人,但事实上,孙正义更善于顺应潮流。 接手每一份事业时,我都一定要做好九成以上的计划,才正式推出。当然,我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满意,所以在准备的阶段,尽我所能地调查市场,探听对手的虚实,以防突然遭遇困难,措手不及。 1996年12月17日,孙正义和默多克合作成立的日本苍穹广播公司(JskyB)受世人瞩目,这也意味着数字化多频道卫星广播平台第一次在日本诞生了。对日本来说,这是一场革命。有了这一平台,日本也开始走在了该领域的前沿,追赶上了世界上以美英等国为首的“数字化革命”的步伐。JskyB公司的成立是使日本发生划时代巨变的历史事件。 但是,只过了三个月,也就是在1997年3月3日,JskyB的孙正义和罗伯特·默多克将拥有的朝日电视台的股票5136股(占已发行股票的214%),以与购买时同样的价格4175亿日元,卖给朝日新闻社。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当初在新公司新闻发布会上的豪言壮语还环绕耳边,怎么一转眼就易手他人了呢? “朝日新闻社强烈要求,我们也考虑到这样做能换取朝日新闻社对JskyB事业的协助,于是就同意了。” 好不容易到手的朝日电视台的股票为何轻易卖掉,孙正义给出的这一理由显然毫无说服力。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6)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当时整个日本社会对于罗伯特·默多克有些神经过敏了。默多克曾在世界各地大肆并购媒体公司,并加以改头换面,日本有一些人担心默多克会以朝日电视台为立足点强行插足于日本的传媒界。这种担心在整个日本宣传媒介领域迅速蔓延,对孙正义和罗伯特·默多克,整个传媒界都表现出紧张的戒备心理和强烈的抵抗意识。当时还有官员对孙正义和默多克合作表示了强烈不满。 在一片敌意的包围下,虽然孙正义和默多克已经获得了朝日电视台的股份,却无法获得预定的卫星数字化广播节目。尽管孙正义和默多克做了很多努力,希望能和朝日电视台及其总公司朝日新闻社建立友好的关系,但均告失败。 无奈之下,孙正义和默多克只好改变战术,将朝日电视台的股份全部卖给了朝日新闻社,以解除其戒备心理。同时,与朝日新闻社集团建立友好关系,争取得到他们的协助。 这一事件暗示出日本社会还保留着顽固的封闭性社会本质,致使卫星数字化转播事业未能像孙正义等人想象的那样顺利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卫星数字化转播事业深受孙正义的青睐,但是他在“时机不成熟,事不可为”时作出的果敢决定,令人感佩他的舍弃的勇气和精神。 舍弃,是在正确判断风险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种“撤退”的策略。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一个式微的行业,舍弃尚且不容易,何况是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行业,何况这块肥肉已然到手,就差放进嘴里了。这也是孙正义规避经营风险的一种魄力。而这一点,可以说他是学习了武将织田信长的舍弃智慧。 坚决不沾价格便宜但事业内容不好的企业 孙正义并购企业有着自己的一套哲学,那就是只并购那些并购后能马上产生利润的优良企业,坚决不沾那些便宜但不好的企业。他强调: 便宜但事业内容不好的企业,以后追加多少资金也不够用。正因为是优良企业,所以价格高,这理所当然。 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在电脑相关出版产品上,一直处在龙头地位,旗下拥有广告收入排名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与第五位的电脑杂志,集团共出版杂志有130多种。其中,《Pc Week》比《商业周刊》、《花花公子》等著名杂志的广告收入都多。 至于Comdex,每年1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计算机展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览,每次都有数十亿美元以上的商机,每次都能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过来,以比尔·盖茨为首的计算机行业的顶尖专业人士都要来做讲演。所以,Comdex是一个将全世界的大人物聚集起来,进行数百亿美元的大项目商谈的绝佳场所。其品牌效益非常显著。 这两个企业在被软银并购前运营一直很好,经营方面也不需要再做设备投资,更无须做在库投资。Comdex本身就是一个名牌,而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也是,二者仅广告的收入就颇为可观。 企业中有三大蛀虫,那就是库存、设备投资和赊账。一般两三个月的营业利润要达到500亿~1000亿日元,库存就会增加到500亿日元,那么设备投资大约要花1000亿~2000亿日元。此外,赊账大约排第三,大约500亿日元。所有加起来大约2000亿~3000亿日元。即使税后利润大约能到500亿日元,那被三大蛀虫吞食后到手的也就所剩无几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7)可是,收购的Comdex、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库存几乎为零,计算机存储芯片公司王石公司(Kingstone)的库存也仅存一点,无须设备投资。至于赊账,Comdex没有,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因为是定期购买,所以90%是一年一付,不要说赊账了,都提前把钱付过来了。所以,我是从战略的角度把合并以及收购的重点放在低现金流动的事业上。 * * * * * * * * * * * * * * * * 我们收购的一定是数字化信息革命各领域占压倒性优势的企业,而且最好就是在该领域已开疆辟土、已奠定了一定基础的企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我们坚决不收购。 可见,孙正义看重的是,被软银并购的优质公司,由于运作良好,无须软银方面投入过多精力,无形中省却了很大的一笔整合成本。所以,虽然将企业并购到了软银旗下,孙正义并没有因此要求被并购的企业一定带上自己个人的色彩,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也丝毫没有这种感觉。每次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经营会议,孙正义也只是独自一人出席,不像是高高在上的公司老板,倒更像是公司的一个普通董事。至于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一切业务,孙正义都委托给公司总裁埃利克·西波。孙正义所谓“只买优良企业”的哲学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收购Comdex后,软银的业绩大涨。1995年的销售额为90亿日元,赢利40亿日元,利润率高达约50%。 同样,软银没有对Comdex派出一位管理人员,只是为Comdex提供了计算机系统,以及软银实践研制出来的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并组织了专人为Comdex员工提供电脑操作技巧培训,使得Comdex真正走上电子化办公的快车道。很多公司在被并购后都有员工离职的现象,而Comdex被软银并购后,并无一人辞职,公司一切运行照旧。新老板孙正义年轻又有魄力,工作上能放开手干,员工获得的回报也比原来提高了,员工感到自己在公司前途无量,于是273名员工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 而对于孙正义来说,这样的并购省心省力,少走弯路。所以,孙正义一直强调: 虽然收购的价格偏高,但是在管理上无须付出大的代价,这本身就已经赚到了。 孙正义的兼并收购,乍一看杂乱无章,碰到什么买什么。其实不然,每一步都是经过周密严格的准备之后才付诸实施的,尤其是关于收购后利润率、贷款的返还等,孙正义和他的顾问团都进行了深入的推敲。因此,经他的手并购过来的企业,没有不赚钱的。 孙正义如此热衷于并购,又如此坚持“坚决不沾价格便宜但事业内容不好的企业”,还有一个考虑。数字化信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要做世界第一的孙正义来说,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商战和战争一样,要讲求以速度取胜。 磨磨蹭蹭,命都会丢了。宝贵的时间,一分钟都不能浪费。我并购企业,也要遵循同样的道理。 孙正义的时间观念不同于一般人,他的要求是必须快4倍以上。若以道路比喻,一般人在普通马路上行走时,孙正义要求自己已经在高速公路上飞奔;而一般人开始上高速公路时,他自己必须已经坐上了波音飞机破空而去。 第6章 互联网机遇(1)专注,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要条件。天分再高的人,如果他不能完全投身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岗位上,是很难获得长久性的成功的。好比比尔·盖茨专注于个人电脑领域,阿里巴巴专注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交易平台,而孙正义所专注的是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事业。 孙正义钟情于“互联网”,他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新闻、收发Email、与公司同事交流工作等。这些是孙正义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互联网是什么?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是一种全面创新的信息技术。技术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变革,就像人类当年发明了蒸汽、电能,从而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一样,互联网的出现,必然会造就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互动经济。 简单来说,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球化的“平台”,它集图文、音视频等表现方式为一体,且即时交互的能力空前强大。人们在此平台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互换各种信息。因此,互联网培育的是一种新的分享文化。Yahoo!就是这个时候恰如其分地出现,以门户搜索称霸全球,成为了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孙正义在美国雅虎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准确地抓住了机遇,成为了这股互联网潮流背后的推手,使得软银公司得以傲立于时代狂潮之上,一飞冲天。 孙正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知道互联网并不是一次时尚而短命的潮流,它是人类未来上百年的新兴事业。首先,互联网向各个传统产业的渗透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次,web 20业务更个性化,更趋于中心化,更具互动性。当然,一个非常重要而明显的依据是互联网的人群总体是从20岁到35岁这个核心人群向上向下扩展的,因为年轻的人群总是能最先接受新鲜事物,又因为他们的需求是娱乐第一,因此也衍生了互动娱乐的机会点,这是催生移动互联网的土壤。而这一机会,孙正义显然并不想错过。 把300%的激情都放到互联网行业里 有了梦想,却不能坚持到底,梦想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美丽而终将要破灭的肥皂泡。孙正义有一个300年的企业梦想,而他自己也将300%的激情、如铁的决心投入到了对这一梦想的追求中去。 对于其他人来说,投资互联网可能是赌博。可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赌博,它是一种信念。我不光把一条腿站进去了,而是把两条腿都站进去了,把所有的一切都放进去了。我不在乎我自己是死是活,也不在乎我所有的公司会发生什么情况,我的生意会发生什么情况,我是把300%的激情都放到一个行业里去了。 这是孙正义心底非常坚定的信念,也是他的远见。 在创立软银的十四年后,孙正义开始涉足互联网行业。在此之前,他已经如愿将软银打造成为日本第一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流通企业。现在,他看准了互联网产业,决定在此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 20世纪90年初期,软银麾下的业务除了原先的流通业务和出版业务,还有的就是刚刚并购过来的世界第一大的电脑展览公司Comdex以及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这几块业务发展势头都不错,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孙正义要建立一个发展300年的企业的“胃口”。在成功并购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后,曾有记者追问他,这是否是他的最高成就,孙正义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说:“这笔买卖很重要,但它只是我们300年大计中的一部分。”第6章 互联网机遇(2)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购入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孙正义由此得以站立在信息化时代的最前沿,并抢先别人一步获得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机会。 迈入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还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但是用户们对它的热情大大出乎创始者们的意料。譬如从1995年到2000年期间,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由4500万增至42亿,增长幅度接近10倍。在1995年,互联网已经显现出它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的巨大魅力。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另外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新奇体验,这也是促使互联网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就在这个时候,一家名叫雅虎的公司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孙正义一接触雅虎,就马上意识到其价值所在。当很多人对互联网采取观望态度之时,凭着独特的视角,孙正义果断地向雅虎投入大笔资金,这使软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革命先锋。 当时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仅3亿美元(现在已达到1110亿美元),而网址也仅177万个(现在已达到420万个)。而且,由于之前的一系列收购,软银还背负着30亿美元的债务压力,但孙正义仍然决定冒险,倾力筹措资金向互联网下赌注。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不赚钱。但是日本的经营者尽在不赚钱的地方挖坑。我说“在这挖”,你就当做受骗上当了,挖挖看,钱就哗啦哗啦地出来了。 孙正义遍访美国硅谷,寻找新生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企业。借助于软银在美国成立的两家投资基金的力量,他给55家新开办的网络公司投入了35亿美元。 第一,网络技术发展很快,提供了投资空间;第二,网络市场潜力巨大,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成长空间都相当广阔;第三,网络既属于风险投资领域,又属于朝阳产业,发展之初竞争性相对较小;第四,所投资的网络公司潜在成长性都非常快,活力强。 此后短短的二十多年间,软银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互联网帝国,将触角延伸到了全球800多家互联网公司,而且还成了其中一些主流IT公司的主要股东。 矢志不移 2000年,软银收购了青空银行(Aozora Ginko)49%股份,成了第一家涉足银行业的非金融类公司。青空银行的前身是日本信用银行(Nippon Credit Bank,简称NCB),它在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风潮中,宣告破产,而后被收归国有。软银选择这个时候入股该银行,一是要振兴青空银行,二是要建立重要的经济基础,辅佐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互联网王国的发展。而后者是孙正义此举的真正目的。 这个时期,孙正义迈开大步,四处寻找可投资的新办互联网公司。他的胃口很大,但是资金匮乏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孙正义希望通过对青空银行的运作,向软银投资的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另外,软银的另一家子公司日本纳斯达克(Nasdaq Japan)证券交易所,是软银在1999年与美国纳斯达克联合推出的一个重大投资举措,目的同样是解决日本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资本匮乏的问题。如果青空银行和纳斯达克日本公司能按照预期运作,那么,孙正义的投资计划将能够以更快速度向前推进。 然而,日本纳斯达克是一个后天催生的早产儿,它面临的是一个不友好的大环境。21世纪初的日本金融业深陷经济泡沫破灭的余波当中,在政府的干预下,大批的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重组,资本市场缺乏生机。即便如此,日本当时尚有8个股票交易所和1家场外交易市场,在这种境况之下,成立了两年的日本纳斯达克总共才有98家公司挂牌交易,每天可流动的资金流量很小,这也意味着日本纳斯达克作为融资、投资市场的金融功能明显不足。2000年~2001年,美国纳斯达克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一直没有缓过气来,更不用说出手援助江河日下的日本纳斯达克。被寄于厚望的日本纳斯达克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市场。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6章 互联网机遇(3)孙正义在日本纳斯达克受到了一记重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回头是岸。2001年,他认准了宽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潮流,认为这将是软银能真正占领互联网市场重要阵地的一个大好机会。他横下心来,将精力集中于宽带业务的发展。这同样是一项饱受非议的决策。在那个特殊时期,投资者们对互联网爱恨交加,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也只有孙正义这样的“一根筋”还坚守不撤。当然,为了这份坚守,孙正义付出颇多。宽带业务在日本市场竞争激烈,软银不得不和NTT等行业巨头展开激烈交战,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软银的宽带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又成为了最令孙正义头疼的问题。 2003年9月5日,为了支持宽带业务的开展,孙正义决定卖掉青空银行的所有股权以及部分雅虎股票。一时间,批判之声四起,人们纷纷指责孙正义违背了当初收购青空银行时的誓言。对此,孙正义回应道: 在作战中,后退需要比前进多10倍的勇气,也需要决断力。什么都想抓住可能最终会两手空空。从创办软银的第一天开始,我的目标就是成为数字信息革命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这是一切的根源所在,中心轴所在。放弃青空银行并非我本愿,但是要想在严冬中坚持作战就必须褪去枝叶,男子汉大丈夫只能胜不能败。 对于孙正义来说,无论是他倡导成立日本纳斯达克,还是收购青空银行,都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这些举措只不过是他为了更好、更快地把握住互联网经济的脉搏和机会的重要手段。他绝不会因为在这些投资上的获益而忘了加紧抢占互联网份额的最终目的;同样,他也不会因为在这些投资上的失利而熄灭对互联网的激情。 孙正义曾声称:“即使互联网业不复存在,我也将余生置于其中。”他的“疯狂”在这个时候表现得一览无余,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最严重的时候,软银被质疑是一只只会不断吞噬大量的金钱却不可能产生利润的机器,孙正义毫不在意,他非常自信地宣布: 我看好互联网的未来,软银不是做一年两年,而是着眼于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三百年。 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上一个传奇故事并将继续演绎传奇的阿里巴巴就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软银2000万美元的投资,而阿里巴巴2007年的上市也让软银获利颇丰,让当年那些作壁上观,等待看孙正义笑话的人们先是大跌眼镜,继而羡慕不已。 孙正义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能够最终坚持下来。这是他能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回报的基础,是软银打造出一个个信息产业传奇企业的关键。即便是在2001年全球互联网经济陷于最低潮的时候,孙正义仍独具慧眼地判断,宽带应用将给互联网带来最有价值的商机,第二轮互联网高潮将很快到来。果然,一年之后,纳斯达克开始复苏。 投资雅虎时,我相信它会成为互联网的佼佼者 追溯起来,软银的名声远扬最早得益于孙正义对雅虎的成功投资。 孙正义最初注意到雅虎的时候,雅虎才刚刚成立半年,1995年的年度营业额为200万美元,但赤字就有100万美元。不过,在孙正义看来,雅虎才成立不到一年,就有这样的业绩,已实属难得。 有一次,孙正义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他为什么毅然决然投资雅虎,他这样说道:第6章 互联网机遇(4)当网络资讯大量流通时,如何才能不被洪水般的资讯淹没,迅速找到自己要的东西,是所有网络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说,当网络四通八达,像一座超级迷宫时,带路人的角色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而我认为,雅虎就是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雅虎的前世今生 杨致远和大卫·费罗是互联网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后来总是被人们讲述成两个从兴趣出发的年轻人如何在一个未知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爱好,并将之转变成为一份伟大的事业。 杨致远(Jerry Yang),1968年11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父亲早逝。10岁时他跟随母亲搬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1993年年底,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电机研究所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其间他结识了学友大卫·费罗(David Filo)。两人友情日渐深厚,为他们后来联手开发出互联网全球资料目录即“杨氏万维网向导”打下了基础。 互联网在当时还是一个新事物,然而杨致远和大卫·费罗都痴迷于其中,他们频繁使用互联网。在此过程中,他们都觉得互联网范围“浩瀚”,资讯查找起来相当不便,如果能系统和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使用起来将事半功倍。于是就有了雅虎(Yahoo!)的诞生。 杨致远和费罗一开始使用的是斯坦福大学公共网路,雅虎的网址最初也只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知道,后来,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雅虎的好处,便纷纷加以追捧。雅虎的出世无形中响应了用户们的需要。只有被需要的才能流行,这也成为了互联网后来者信奉的金科玉律。 当登陆雅虎网站的用户人数越来越多,对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统造成了困扰,杨致远和费罗不得不考虑将雅虎作为一项事业来做。他们决定放弃即将完成的博士学位,全职投入做雅虎。此时,由于知名度日渐提高,也引起了一些著名公司的关注,其中包括路透社、红杉基金等。 最初登门寻找合作的是路透社美国分部,它认为雅虎能有效消除距离的远近,在用户及其要找寻的信息之间架起一座便利的桥梁,如果和雅虎合作,无疑可以扩大路透社的影响力。这次合作虽然没有给雅虎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利益,但是强化了杨致远对雅虎具有媒体资产特征的认识。 不过,杨致远和费罗当时的实际情形让人看不出他们日后会大红大祡。他们的办公地点是一辆废弃的拖车,里面除了冒着热气的电脑,其余的都乱七八糟。没有人能看出雅虎的赢利点何在。 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成为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人。美国在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在线服务公司,正好缺少一个搜索引擎,所以它真正的意图是希望将雅虎吸收进公司业务系统,成为公司的一个内制产品,而杨致远和费罗则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可以获得公司提供的股票作为报酬,条件很诱人。 美国在线创建于1985年,它于1992年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一举筹集了6600万美元,此后它雄心勃勃,四处寻找可以收购的对象,以加强公司的在线服务优势。雅虎的搜索功能非常合美国在线的胃口。但是杨致远和费罗拒绝了,他们坚持自己经营雅虎。这是他们精心哺育的事业,他们喜欢并十分享受过程中的乐趣,而且他们也担心如果将雅虎出售给美国在线,会因此葬送了雅虎前程。第6章 互联网机遇(5)最终,杨致远和费罗获得了来自红杉基金400万美元的第一笔投资,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公司。红杉基金是当时最有名的基金,他们曾投资过引发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公司、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公司以及思科公司。红杉基金的进入,使得雅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增加了员工人数。 孙正义谱写的雅虎传奇 杨致远和费罗虽然初步确立了雅虎,但是这不意味他们就能走得更远一些。经营企业需要资金和各种管理上的帮助,而这些恰恰是他们所缺乏的。还有一点,虽然找上门来的投资人络绎不绝,但大都希望将雅虎据为己有,其中不乏微软这样的商业巨头。就在这个时候孙正义走入了杨致远和费罗的视线。 孙正义是通过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了解到雅虎的。他和雅虎两个创始人吃了一顿比萨和可乐快餐,只考虑了很短的时间,就决定投资雅虎200万美元。 除了在当时的杨致远和费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上大学时的样子——对计算机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且充满激情;孙正义心里也很清楚,网络时代将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个时代。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获得成功,必须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对“时机”的把握,即谁能在这个行业正在萌芽的时候进入,谁就能获得最多的机会;一个则是“人”,即能把这个行业的潜力和前景挖掘出来的人。而杨致远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孙正义当时还面临着一个困难,他必须回去说服软银的董事会成员,为什么一个只有5名学生员工的公司值得投资那么多钱。他总不能也让其他董事飞到美国和杨致远他们吃一顿比萨,最重要的是谁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投资先例。董事们都以为孙正义太疯狂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表态。 最后,孙正义急了:“你们既然没有人出来表态,那就我来定算了,但是如果你们反对这样做,必须在今天告诉我不能投资雅虎这么多钱的理由。”董事们找不到适当的理由,他们中没有谁能驳得过孙正义,于是孙正义顺利拿到了投资雅虎的资金。这一年的11月,软银向雅虎投入了200万美元。第二年的3月,软银又追加了1亿美元的投资。 此后,经过多次追加,软银对雅虎的总投资额达355亿美元,持有雅虎股份35%。 1996 年 4 月 12 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交易,这一天被称为“华尔街盛事”。股票最初定价 13 美元 ,开盘后一度飙升至 43 美元,最终以 33 美元收盘。雅虎总市值达到85 亿美元。 事实证明,孙正义提供的不只是资金。1996 年 4 月,在软银和雅虎的携手之下,雅虎日本站成立,当年即宣告赢利。之后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区性站点相继面世。雅虎全球性品牌的效应开始呈现。 1999年1月12日,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出任雅虎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在他的领导下,雅虎迅速成为全球网络媒体的领跑者。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内容在吸引了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广告。由于网络门户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刚刚获得风险投资的网络企业纷纷在雅虎上投放广告。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雅虎是少数赢利的公司之一。 2000年,孙正义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采访时,回忆这桩传奇的投资案例,他用了这样一句话加以概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6章 互联网机遇(6)我相信杨致远,能发现他我很幸运。当时仅仅5分钟时间,我却从他眼睛里看到了热情、看到了力量。 对于软银来说,自从1995年投资雅虎之后,软银开始转型,逐渐成为一个专门投资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商。 互联网的低谷时期恰恰是投资的大好机会 从1998年至2000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成为各界关注和炒作的焦点。“偏执狂老板”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发出了网络时代的警世名言:“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日本,无数的公司为了向“新经济”靠拢,有的在公司前面加上“i”或“e”,有的索性在公司后面加上“com”的后缀。至于刚成立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统统与互联网挂钩。因为不管这个公司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不管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股价都会被炒得“直冲云霄”,发行新股时也会被抢购一空。 亚马逊的成功,雅虎、中华网的上市让中国同行激动加眼红。网易、新浪和搜狐先后上市,也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一时间,似乎但凡沾点“互联网仙气”的股票便牛气冲天。 在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公司获得了孙正义的投资,以1999年的数据为例,那一年孙正义麾下的投资公司考察了700多家公司,对其中的100多家有具体的投资意向。而在那一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获得与孙正义直接谈判的机会。可以说,那是一个孙正义普洒甘霖的时代。孙正义的资金起到了结交互联网各路新豪杰的作用。 在2000年,软银公司拥有了美国300多家企业的股份,它终于成为真正的全球舵手。 最安全的投资宝地 似乎在转眼之间,孙正义就打造了一个国际互联网帝国,他全力以赴,着手实施自己的300年商业计划,并因此被称为“电子时代大帝”。软银成为日本最大的公司,公司市值一度超过传统的工业巨头三菱公司。 然后,世间万事万物似乎都逃不开“盛极必衰”的发展规则,就在2000年,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的网络经济产生历史上最大最疯狂的一个泡沫,而当这个网络泡沫被吹到极致的时候,终于破裂了。在纳斯达克股市,网络股作为一个群体,其市场价值在3月达到了14万亿美元的高峰,此后一路狂跌。从3月10日到23日,纳斯达克指数下挫37%。尽管在7月中旬扳回一半下挫值,但其市场价值已经失去了40%,这几乎相当于1987年纽约股市大崩盘造成的损失。就连亚马逊这种大牌网站的股价都只有1999年冬天最高值时的 1/3,不用说,将近一半的网络公司的交易价都低于上市价。 世界股市一片惨绿之时,许多网站、网络公司纷纷传出裁员甚至倒闭的消息,号称 “金融大鳄”的索罗斯撒腿就跑,其量子基金随即清盘。 许多新近创立的公司去掉了它们名字中的i或者e,当然还有那些经营网络生意的公司,他们甚至把com都从公司的正式名字中去掉了。 人们互相指责,要找出制造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真凶。同时,投资商们捂紧了他们的钱袋子,摆出一副过去上当受骗而今吃一堑长一智的模样来。而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秉承了他的“绝不碰自己不懂的东西”的投资哲学,在泡沫到来之前提前撤离,当科技股跌势不断,纳斯达克指数一路挫低,巴菲特的声威又告大振,成为那个泡沫破灭时代中的“唯一”的英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6章 互联网机遇(7)但是,堪称“英雄”的并不仅仅是指急流勇退的巴菲特,还有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坚持,书写了“英雄”的另一种演绎。这个人就是孙正义。 2000年年底至2001年是软银惨淡经营的一年。随着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崩溃,孙正义眼睁睁地看着不少投资打了水漂。软银投资已经上市的公司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股价跌破初始发行价。就连世界头号的互联网公司雅虎也因为2001年1~3月的实际利润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了87%,而不得不进行首次裁员。 孙正义本人的资产在这一次泡沫破裂中严重缩水,并创造了一项新纪录:人类有史以来财富失去最多最快的人。根据《福布斯》的数据,孙正义个人资产在两年内缩水了96%。 但是孙正义本人却不以为意。一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一个投资模式,即当投资企业上市后,套现一部分,剩下的坚持持有。而在噩梦般的2001年到来之前,他因为成功套现了雅虎等企业部分股票而手握相当大的一笔现金。 二是孙正义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即在市场整体处于低谷的时候,恰恰是投资的最好时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的,是他对互联网经济的坚定的信心;是建立在他长期对产业的敏锐观察和深入的了解上的。而这种独到眼光和做事情的计划性帮助他实现了对互联网产业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在每一次互联网高潮来临的时候,他都能够成为引领潮流者。 闭上你的眼睛,你能想象出哪一个行业在未来十年的市场规模将扩大十倍以上吗?汽车行业?娱乐行业?我认为,只有互联网,互联网是最安全的投资宝地。 孙正义认为,从短期来看,网络泡沫可以概括成:就连那些存在一定问题的公司,其股价也猛涨不止;就连那些一分钱也不挣的公司,只要获得了一定的用户数量,也会被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获得高昂的股价。但是,这一切都不会持久。 股票市场总是有起有浮,但调整只是短期的,现在股市下挫是非常好的二次投资机会。在股市追高时,流到互联网领域不少资金,其实很多投资人并不了解互联网到底是干什么的,而我们对其技术、前景非常了解。互联网正在萌芽阶段,在互联网市场上我们将长期投资。 把握绝佳的投资机会 在2001年4月与雅虎杨致远的一次会晤中,孙正义道出他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 网络股下跌对软银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竞争对手投资能力下降,我们就可以以更为合理的价格做更多的投资。 孙正义的观点并非没有客观的论据为证明。要知道,从1998年到2000年,有太多的资金涌入互联网企业。而2001年必然进入一个调整期,淘汰一批弱小的企业,但是像雅虎这样的强者则会生存下来。所以,孙正义和杨致远一样,不仅不担心,而且对网络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互联网网民在短短几年已经达到了3亿之多。恐怕没有什么工具能够像互联网这样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人们从购物到学习、信息交换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来进行。 我的感觉是,对于互联网的市场评价在其刚开始时比实际情况悲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场评价又超过了实际,而如今这种评价终于又回到符合实际的状况上来。尽管com泡沫已经破灭,但人们并没有不使用互联网。股票市场总是有起有伏,短期看,网络股还会上下波动,但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远角度来看的话,随着互联网影响的范围愈扩愈大,网络股将只沿着一个方向走,那就是——向上,互联网本来的价值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增长下去。现在股市下挫正是非常好的二次投资机会。第6章 互联网机遇(8)对于孙正义来说,投资互联网的巨大机会即将到来,所以他开始大规模收购低价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全球扩张。 孙正义的长远目光正表现在这里,他看到的不是目前一年两年的前景,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在所谓的“网络泡沫”时代以及后来,新经济现象无可否认是存在的。但是,一家或几家传奇般的信息技术公司不代表新经济;而新经济的特点,应当指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全球的商业活动更为迅速、高效,从而冲破传统经济活动在时间、空间、地域、文化、政治上的阻隔,成为比以往更为紧密、更为息息相关的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孙正义坚信,未来的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仍是支点,假以时日,真正引领新技术发展潮流的公司,会再度成为市场的宠儿。 到了2001年,软银已经投资了600家互联网公司。 2003年年初,孙正义投资8200万美元,支持马云开发出能与eBay抗衡的C2C网站,也就是后来的淘宝网。不久,中国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灾难,才进入中国不久的软银中国内外受困,但是即便如此,孙正义的投资步伐并没有停止。 2003年5月,软银中国基金公司投资了分众传媒。两年后,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大获成功。2006年1月,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合并。截至2006年10月,软银已从分众传媒退出部分投资,回报率超过五十倍。 如今,日本软银已经成为仅次于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截至2008年,孙正义一共投资了800多家互联网企业,有700家存活下来,其中100家获得了超级成功。过去10年,孙正义在互联网的投资从30亿美元增值了将近9倍,达到了260亿美元。 现在,如果有人问,谁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被称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天才”的比尔·盖茨,而是“只负责修路,不生产汽车”的孙正义;谁是网络时代的无冕之王?不是杨致远,而是隐身在雅虎、新浪、阿里巴巴等公司后面的孙正义。 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孙正义从不试图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里开拓新天地。他认为,将“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促进技术的发展,这种努力更有意义。于是,虽然他的名声没有杨致远、马云等网络英雄那样响亮,但是在互联网这块大蛋糕上,他切走的份额比地球上任何人的都要大。 目标: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在不久前召开的APE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孙正义穿着一套白色西装,显得很是精神。而且,他一改过去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只带了苹果的iPhone 3G手机到场,这在他过去12年的频繁出差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孙正义其实是想通过这一举动,向大众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手机上网已越来越普及,移动互联网在十年内必将取代桌面互联网,而他带领下的软银也将把投资重点转向移动互联网。 这是我接下来10年的目标,我们希望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不仅仅是第一的手机公司,而是移动互联网的公司,世界上排名第一,这是我的目标。我们希望在亚洲成为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公司,这两个愿景和目标,是我接下来十年的计划。 孙正义的选择自有其道理。2007年,一份专业机构关于未来十年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报告表明,“移动网络”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巨大的网络应用。第6章 互联网机遇(9)随着移动通信网在处理数据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传统互联网的业务开始逐渐向移动网络转移,基于3G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不但具备了传统互联网上的各种功能,还把数据传输、邮件、音频视频下载等各种数据业务纳入到运营范畴中。而2007年1月由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款手机拥有精美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相当于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它有一个创新性的界面,用户用手指即可控制iPhone。它还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 iPhone手机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追捧,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智能手机。苹果公司再接再厉,在2008年又推出了3G版的iPhone手机。无疑,这款iPhone是苹果公司的一种策略,它能扩大了苹果公司的影响力范围,从网络浏览到社区化网络,甚至有可能是搜索领域。而在苹果公司之前,像诺基亚、索爱、微软等公司都已经涉足移动互联网多年,却一直没有寻找到像iPhone这样的产品并掀起如此的狂潮。可见,移动互联网这个市场虽然前景广阔,却也很难得其门而入。 对于孙正义来说,这正是软银的机会,是他未来十年一定要把握住的最大机会。 首先,移动网络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城市发展迅猛,日本东京就是其中之一。在2001年以前,由于都没有发放3G牌照,日本和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非常相似。但是,自从日本在2001年发放3G发牌后,3G便逐渐成为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主流,移动互联网也由此进入繁荣时期——手机上网人数在2005年超过PC上网人数,手机邮件的数量超过PC邮件的数量,活跃站点的数量达50家,如日本社交网站Mixi,每天浏览量达到3亿~4亿,其中40%由手机贡献,目前该公司已经实现了上市。 2006年4月,软银以15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英国沃达丰(Vodafone)日本子公司9768%的股份。随后组建了软银移动。 为什么软银要收购手机公司呢?为什么要成为移动运营商呢?因为我相信,在过去,互联网是把多台电脑互联在一起,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手机的互联网会比电脑的互联网业务更大。 可见,在收购沃达丰(Vodafone)日本子公司的时候,孙正义已经规划好了日后的发展格局。 其次,孙正义认为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时机已然成熟,而且这也是软银超越竞争对手的一个大好时机。这主要基于他总结出来的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过去的八年中增长了375倍,这也使得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工具。 二是手机的显示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达到了原来的24倍,像素达到了原来的24倍,例如,市场上已经推出的苹果手机的3G版本,就是如此。 三是社交类的网站越来越多,推动了手机互联网的人数从2007年的10%激增到了2008年的40%。 于是,在日本软银收购沃达丰日本公司后的两年时间里,虽然有好事之徒冷言冷语,认为软银肯定会把这个这个事情搞砸并由此陷入困局当中。但是,软银采用削减策略,从竞争对手NTT DoCoMo公司和KDDI公司争取到了更多的用户。在2007年上半年,软银公司新增了110万用户,大部分来自NTT DoCoMo公司,后者控制着日本大半手机服务市场。软银很快成为日本第三大综合电信运营商,同时也进入到了全球大型电信运营商序列之中,并正在向着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进发。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6章 互联网机遇(10)2008年5月13日,软银公布了2007年度(2007年4月~2008年3月)的公司经营状况。报告表明,软银销售额比上一年度增长91%,达到2680068亿日元;营业利润比上一年度增长196%,达到324287亿日元,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度软银移动的手机净增用户数达到26765万,首次位居业界首位。势头良好的手机业务对软银业绩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发布了3G版iPhone手机,而在此前的6月份,软银已经和苹果公司签订了协议,预计在2008年年底在日本市场销售iPhone手机。孙正义希望通过销售iPhone吸引更多用户,从而使作为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的软银移动在与NTT和KDDI两大运营商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再次,抓住中国机会。孙正义意欲带领着软银在十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必须不断寻找投资机会,而这个投资机会很可能就发生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中国。 这是因为互联网兴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美国,美国网民数量也长期居于全球之最,因此它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不过今后三十年,新的纪录即将诞生,伴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2008年4月24日,软银联合###通信及英国沃达丰集团,三家共同成立了开发基于手机技术及服务的合资公司“Joint Innovation Lab”。合资公司将提供支持各种终端平台及OS的手机服务等技术。三家公司的用户数分别为软银移动约1900万户、沃达丰25亿户、###通信约39亿户,合计可向约7亿用户提供相同的服务。 几年前,50%的美国公民使用互联网,所以你在讲到互联网的时候,意味着就是美国公民所享用的技术——那时候美国网民的数量占全世界网民的50%。但在今后几年,美国在互联网世界的重要性将会降低,亚洲网民人数将会占到全球的50%。很多中国公司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公司,目前中国的宽带规模已经是全球最大,因此中国将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国家。 有一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孙正义的这一看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的宽带网民达到了214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增速惊人。 2008年4月1日,3G牌照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同时发放,而在此之前中国已有7000万用户尝试用手机访问互联网,人们对使用移动上网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趋势。毫无疑问,中国的3G牌照发放后,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非常值得期待。而软银早早就做了相应的布局。2008年软银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砸下近4亿美元。4月初,孙正义与千橡互动达成注资协议,涉及金额达675亿人民币;5月15日,软银投入2000万美元与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日本阿里巴巴公司(Alibabacom Japan)。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1)据说,在2001年的一期CCTV“对话”节目中,应主持人的提问,孙正义说:我的血、我的DNA中肯定有中国的DNA在里面。 其实,不必费力去追溯孙正义是否真的有中国血统,也不必说孙正义和UT斯达康、阿里巴巴有着多深远的渊源。单说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中国拥有十亿以上的大市场,这个沉睡中的广阔市场一旦被唤醒、激活,那是任何一家国际公司都梦寐以求的“大蛋糕”。对于软银,对于孙正义而言,这份吸引力同样非同小可。 孙正义的“打造数字信息化帝国”的大梦想里,中国市场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持续十年的滞胀,与日本毗邻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孙正义意欲大展宏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所以他曾说: 如果现在不能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做到最大的话,那么就成不了世界最大的公司。 这和几年前投资人争相进入美国互联网市场是一个道理。中国已经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局面。 有两组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组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2006年,中国网民数量为132亿,200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1亿,名列在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但是根据2008年6月的统计数据,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组是我国互联网市场规模价值。根据中国权威研究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公司2007年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835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331%。其中,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70亿元,占总体市场的44%,而网络接入服务的收入占532%。可以看出,虽然网络接入的收入仍占据整体市场规模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等互联网细分市场日渐成熟,中国互联网市场正在从基础建设转向应用服务的方向。赛迪顾问公司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预计2008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0%。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投资中国互联网是投资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利润率达到32%,而美国一些行业巨头,包括Google、eBay、雅虎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9%。这也使得一些眼光独到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收获甚丰,例如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商之一的IDG,由于它从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里,始终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收获了10亿美元。 孙正义重视中国市场,不过他的重点仍然放在互联网上。软银在日本主要投资基础平台,比如电信平台、门户平台以及社区交流方面的平台;但由于中国投资环境不同于日本国内,以及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是互联网,所以软银目前在中国的投资重点放在以内容服务和社区服务为主的互联网业务上。 中国市场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1995年,在投资雅虎的同时,孙正义也开始了对UT斯达康的投资,进而使软银和孙正义逐渐为中国民众所熟知。更为重要的是,孙正义借着这一笔投资,进入了自日本、美国以外的又一个新兴市场——中国。 1995年,VC(创业投资)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进入中国市场的中小型VC,比如ChinaVest、IDG等,要么是有着“中国情节”,要么是想在中国这个深不可测的市场提前谋篇布局。专注于网络领域内投资的软银公司,是一个例外。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2)与陆弘亮的友情 孙正义和陆弘亮是老朋友了。 陆弘亮是孙正义的第一个创业合伙人,虽然后来两个人各奔东西,但是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之间,是关于两个男人如何在岁月长河中保持战友般不渝友情的故事。 陆弘亮,身材伟岸,温和敦厚。他出生于中国台湾省,6岁时随父母迁到了日本,后来去了美国求学。他和孙正义都是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友,论辈分,陆弘亮还是孙正义的师兄。 有一天,陆弘亮担任夜班店长的冰淇淋小店来了两位挑剔的客人,提出如果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制作一份牛奶,就拒绝付钱。陆弘亮出面完满地处理了这一“事件”,并和孙正义不打不相识,成为了好朋友。 陆弘亮毕业后,在当时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孙正义的鼓动下,一起创办了一家名为“和音世界”的公司。 那时候,两个人都涉世未深,但是陆弘亮对孙正义有一种全然的信任。譬如为了节约开支,将公司办公地点搬到了自己的房子里;为了获得公司经营场所而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就连接连几个月领到的工资都是“空头支票”这样的事,陆弘亮也不曾责怪孙正义。他知道,他们的公司刚刚起步,条件艰苦。孙正义又是一个非常专注于工作的人,当他沉迷于思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例如他从不去关注他的银行卡里是否还有存款,而如果没有存款,他开给陆弘亮的“支票”就是一张废纸。 就在两人互相扶持、艰难摸索的过程中,多国语言翻译机的样机制作出来了,公司开始有了营业收入。 孙正义和陆弘亮的分工非常明确,一个负责业务,专注于思考;一个关注内部管理,负责公司具体事物的运作,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和音世界公司在成立后的一年里发展迅猛。 陆弘亮佩服孙正义的思维活跃,做事方式独树一帜;而孙正义认为陆弘亮值得托付一切。1980年,孙正义回到日本开始二次创业,他把和音世界交付给了陆弘亮。在最初几年,孙正义在日本起步艰难,陆弘亮多次伸出援手,成为孙正义的坚强后盾。1983年孙正义被查出身患不治之症,他心情黯然,决定将他在和音世界公司的股份卖给陆弘亮。考虑到陆弘亮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孙正义对他说:“我相信你,不要求你一下子还这笔钱,只要你以后从公司营业额里分批偿还就可以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命运会如何,这样安排,一是将和音世界公司完全托付给陆弘亮,一个他完全信得过的人;二是怕自己万一出现不测,为妻女留一条后路,可谓用心良苦。 从1982年到1984年,孙正义和病魔作不懈斗争。在此期间,陆弘亮几次到日本看望他,并在资金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予援助,他们的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更加醇厚。 1990年年底,陆弘亮把和音世界公司出售给了日本京瓷公司。不久,他返回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而“UT斯达康”的崛起,使得他和孙正义在10年后又一次携手合作。 UT斯达康是Unitech Telecom公司(简称“UT”)和Starcom公司合并而成,前者是陆弘亮和薛满子在1991年回到中国后成立,负责无线接入业务;而后者则是吴鹰和薛村禾在1991年在美国成立,最初是帮助贝尔实验室向外聘请临时工程师。1992年吴鹰回国,为国内市场前景所震撼,遂将Starcom的业务重心放到北京,通过给摩托罗拉、AT&T代理无绳电话等电信设备,赚取了第一桶金。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3)经一个共同的朋友的引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弘亮和吴鹰会晤,鉴于两个公司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看好电信市场,都想在中国市场上大有作为,最关键的是两者有很好的优势互补。他们于是想到,何不合并为一个公司呢?如果两个公司能合并,那将组成一个更强大的创业团队。吴鹰的销售能力很强,而且他对中国市场要比其他人来得熟悉,那么,剩下的就是找一笔足够的资金来推动新公司的腾飞。于是,陆弘亮等人找上了孙正义。 1995年,孙正义瞄上了互联网,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先后向一些互联网企业提供创业投资,投入资金达到2亿多美元。面对陆弘亮等人的融资要求,孙正义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占公司的30%股份。面对陆弘亮等人不敢置信的表情,孙正义半开玩笑地说: 你是一个Blood Brother(即可以将生命托付的人),我这次就当是被你骗了吧。 看好中国的前景 人情是这桩投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不是全部。孙正义说到底是一个风险投资家,而不是仗义疏财的侠士。 日后,孙正义在好几个场合说到他对UT斯达康的投资时,总喜欢重复一个关于奋斗者的故事: 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这位留学生的口袋里只剩下30美元。几年后他与其他几名中国留学生一起,在硅谷开发出了一种通信方面的技术…… 这个中国学生指的是吴鹰,陆弘亮和孙正义有私人交情,但是对于吴鹰,孙正义看中的是他对中国国情的熟知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虽然在那个时候,孙正义也不知道陆弘亮和吴鹰能在中国市场折腾出什么名堂来。但是,他看好这几个人,只要想法正确,剩下的就是正确地做事,那么这笔投资还是值得的。何况,中国市场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正在大力开拓国际化事业的孙正义也想探个究竟。 Unitech Telecom和Starcom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合并。新生的UT斯达康,开始谋求用一种低成本的、无线技术产品取代铜线,进而让固定电话变为无线电话,例如在一幢楼宇或小区内的小范围实现无线接入。但很快陆弘亮和吴鹰发现,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在一个相对大区域内的便利通信,这个被称为“无线社区”的概念就是最初的小灵通。 小灵通的核心技术即来自日本的PHS技术。该技术诞生于1995年,1997年用户人数达到顶点——700万之后,就一路下滑。对日本国内的PHS用户而言,尽管通信费用确实低廉,但由于通话信号不佳,所以PHS已经算不上最新技术了。还有一个原因,PHS在日本被定位成移动电话,不同的服务由不同的运营商提供,比如电话归电话公司、网络接入归互联网运营商、有线电视归有线电视台。各运营商分别构筑支持不同服务的特殊的通信网络,它们使用昂贵的专用设备,因而增加了成本,导致了PHS在日本市场的号召力每况愈下。而在中国,电信运营和电信服务是一家,便于控制成本,而且彼时的固定电话市场已然饱和,###仍然有富余的资源。由此,UT斯达康将产品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断。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4)被称为“中国版PHS”的小灵通,卖点在于低廉的通信费用——只有手机的1/3~1/9。1998年在浙江省余杭市开始提供PHS服务,在2001年上半年用户开始突破100万。以此为起跑点,小灵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2年年底,用户数量估计已超过1100万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用户增长了10倍,超过了日本PHS用户的最高数量,简直就是火箭的速度。 尽管仍然有不少的公司认为小灵通是“落后技术”,生命力短暂,不值得投入。甚至,信息产业部几次命令各地暂时停建小灵通以及小灵通类似的本地通业务。但是,风向不久又发生了偏转。2003年,“小灵通”全面解禁,新增用户高达2500万,整个中国都在通话中。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总数接近7000万,UT斯达康的市场份额约占60%左右。 孙正义通过投资UT斯达康,逐步深入了解中国,他大吃一惊,这俨然是一个目前还不能概括的巨大的市场,如果能在这里有所作为,那么收获的将是一个前途不可估量的大市场。 中国市场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1996年、1997年两年的时间里,软银又先后向UT斯达康两次追加投资,一次以每股344美元总计4200万美元获得约15%~17%的股份,一次以每股6225美元总计5000万美元获得约10%~12%的股份,至2000年3月UT斯达康公司上市前,软银一共向其投资了16亿美元,所占股份高达589%。 软银在中国的三股力量 2000年,由软银集团和UT斯达康共同出资成立软银中国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UT斯达康的创始人之一的薛村禾辞去UT斯达康高级副总裁的职务,出任软银中国基金公司的总裁。这样,孙正义支持了UT斯达康的事业,而UT斯达康反过来也支持了软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在此之前的1999 年 7 月,软银旗下的软库金融集团(SoftBank Finance)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基金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软库中华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了新浪、网易、8848、当当网上书店、携程旅行网等20多家企业。而孙正义将投资公司正式设在中国大陆,却是始于软银中国基金。2001年至2002年,借着软银中国基金,孙正义遇到了马云,遂演绎了后来的一段互联网佳话。而在2003年,软银中国基金又投资了分众传媒,成就了中国广告界的另一段传奇。 这些投资虽然在2000年还没有结出果实,但是孙正义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商机。于是,在2001年2月,他又成立了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SAIF),成为了软银进军中国市场的第3支力量,并投资了陈天桥的盛大网络公司。 2005年12年30日,为了缓解财务压力,UT斯达康将它在软银中国基金的10%股份出售给日本软银,获得5690万美元,至此,软银中国基金成为了软银麾下的全资子公司。 孙正义对中国的投资借着这三股力量,兵分三路,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恰恰是我们投资中国的最佳时机 2008年7月份,马云的一封写给内部员工的信曝光,信中要求阿里巴巴的员工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并再一次强调,阿里巴巴选择在2007年上市,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准备粮草。 一语激起千重浪,一场关于“互联网的冬天”的争论像旋风一般席卷了全中国。2008年的8月,孙正义应邀出席了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他对于马云提出的“互联网冬天”的提法表示认可,他认为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目前在生产制造和贸易领域确实遇到一些问题。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5)不仅是中国,韩国、全世界的企业都在“过冬”。企业不景气并不是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对,而是因为整个国际的大环境不对。这些原因包括油价过高、美国引起的次贷危机等,这不是某个国家个别的现象,而是全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现象。 全球经济不景气主要体现在国家GDP上涨速度放缓,物价上涨过快,对美元的汇率不稳定,股票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日本、美国房价更是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以韩国举例,2008年上半年韩国的贸易赤字达到62亿美元,这是韩国对国外贸易首次出现赤字。 孙正义认为,从全世界来说,整个大的经济环境确实在下滑,中国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前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即便受到一定影响,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仍会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因此,孙正义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依然热情高涨。他预测: 10年前,美国网民占全球50%,亚洲仅仅占19%;而到2015年,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网民将占到50%以上,美国将下降到仅占12%。10年前软银的投资重心在美国,5年前的投资重心在日本,而今后的投资重心将在中国。 孙正义的这种信心来自于过去5年中,软银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投资都相继实现了喜人的回报,和预测的基本一致。 不妨回顾一下,2001年孙正义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采访时所做的预测和展望: 我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会比美国要多,达到两亿或者是三亿人。中国人口数量较大,中国人很聪明,也有非常出色的技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教育也发展得不错,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互联网的激情也非常高,因此我百分之百地相信中国会在互联网方面非常非常成功,而且我深信中国会成为互联网的中心。 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成为第77个加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1997年的时候曾经做了第一次关于互联网的统计报告,当时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有62万人;2003年,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800万人;2004年,突破了1亿;而在2005年,达到12亿;2008年3月份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的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超过22亿,已超过了美国,位居全球首位。 故此,孙正义表示: 在过去如果想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产业公司的话,必须是一家美国公司或者说他的事业必须在美国开始,像Google、雅虎、亚马逊等公司。但现在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如果你不能在中国做到最大的话,可能就成不了世界最大的公司,这个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言下之意就是无论中国互联网行业是否经历“寒冬”,软银都将勇于进入。因为错过这一机会就会失去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也认为,目前确实是经济冬天,但对于VC们来说,恰恰是一个投资的大好时机。过去中国经济的成长,一靠投资,二靠出口。投资方面资本一直在涌入中国,出口方面则赚钱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说,企业在产品上不可能有大改变,要做的就是寻找新的市场,而这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大好时机。 还有一点,中国互联网在严冬之下,亦扮演着“缝制棉袄”的角色。正如韩国国际贸易协会主席、前韩国产业能源部部长李熙范所预测的,为了缓解困难局面,国家和国家之间必然会协力合作。比如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小企业有可能迎来一个转折期。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6)电子商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过冬的一种手段。难怪孙正义在投资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之后,对中国互联网更是青睐有加。 现在中国会有很多年轻创业者通过互联网企业创业,开始他们自己新的事业。软银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大形势当中,通过投资和提供业务资源,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创造更多机会,希望能尽这样的微薄之力。我们非常愿意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为更多年轻人的创业提供帮助。 未来,除了阿里巴巴、淘宝网、分众传媒、盛大网络,还有谁将成为下一个软银的投资机会,会再一次成就孙正义的投资大师之名呢? 豪赌千橡互动,抢先割据互联网的新兴市场 对于孙正义来说,在当前互联网的格局越来越清晰、核心产品——门户、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已经被割据的情况下,对于未分胜负的两个互联网产品——网络视频和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阵地的抢占,无论是对于300年企业大计的远期目标还是要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公司的近期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视频分享与SNS掀起的风潮 网络视频和SNS是近年来诞生的两个新的互联网细分领域。 网络视频作为一种商机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在此之前的网络信息都是文本、图像或者是简单的声音文件,人们迫使需要一种能集音频、视频及图文于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流媒体(Streaming Media)。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是运用可变带宽技术,以“流”的传输方式在因特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与平面媒体不同,在流媒体的平台上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它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提供真正互动的视频节目,如互动游戏、三维动画等,可以实时观看电影或收听广播。 网络视频作为流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一经推出就博得了满堂彩,并对互联网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它必然会冲击到互动性相对较差的电视节目一统江湖的地位。 成立于2005年2月 的YouTubecom是一家美国视频分享网站,使用者可以上传观看及分享视频短片,并因此造就多位网上名人和激发网上创作。如今,YouTubecom每天要处理上千万个视频片段,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已成为同类型网站的翘楚。2006年10月9日,它被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 这股视频分享热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淘金热。 随着宽带上网人数的剧增,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宽带用户数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的增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播客(视频分享)和视频分享网站用户规模为11亿人,预计近3年用户规模有望年增40%。 这是一个新生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场,香港首富李嘉诚、搜索巨头百度都纷纷抢入。百度推出了它的视频广告发布平台——“百度TV”,誓要成为未来广大的视频网站赢利潮中的淘金者。此外,专业视频网站如优酷网、我乐网、迅雷,以及互联网门户网站,传统媒体乃至电信运营企业也早已经在网络视频领域抢先出手,搜狐网、新浪网、中国网通、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更是纷纷建立自己的视频网站。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7)这样,以传统的电视传媒巨头、电信业巨头为代表的传统电视视频网站,以传统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门户视频网站和以一大批新兴的创业公司为代表的草根视频网站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逐渐形成。 软银自2006年收购了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沃达丰日本公司、组建软银移动之后,跃居为日本第三大电信运营商,自然而然地电视广播成为了其下一个扩张领域。孙正义希望能通过与日本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将互联网内容、点播视频与直播地面电视节目整合在一起的新业务。但是由于日本政府计划到2011年才关闭模拟信号,彻底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到那时,政府才有可能接受新的申请,将一些现在用于模拟广播的频段向其他使用者开放,因此软银尚未拿到准许开展视频广播、数据业务和点播及直播电视的整合业务的牌照。急于布局的孙正义于是将目光转向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 日后进入孙正义视野的千橡互动(OPI)消息灵通,动作迅速,在2005年就将###站UUmecom收归自己旗下,并在2006年将UUmecom转型视频共享,7月推出了自己的视频分享网站UUmecom,彼时在美国,You Tube获得了巨大成功。而野心勃勃的千橡互动想把UUme打造成“中国的YouTube”。 另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产品SNS,其热火的势头比起网络视频有过之而无不及。SNS是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它同样是应流媒体时代之时运而诞生。如今许多web 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提供了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功能。也正因如此,SNS网站用户流量蹿升之快,远超其他网站。以至于如今的SNS也像博客一样,变成互联网最基础的服务。 在SNS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样是两家美国互联网公司:MySpace和Facebook。 成立于2003年9月的MySpacecom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网站(2008年年初Facebook的全球访问量超过了MySpace)。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拥有超过2亿名注册用户,并且正在以每天新增23万注册用户的速度继续增长,已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通分站点。 2005年7月,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从而进入了网络新闻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拥有了这个广受欢迎的SNS网站。2007年4月27日,完全本土化的MySpace中国分站——MySpacecn高调上线,标志着MySpace正式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 另一个著名的SNS网站Facebookcom,于2004年2月4日上线,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Facebookcom拥有最多的用户,它还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传八百五十万张照片。在2008年的年初,Facebookcom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com,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站。其创始人、出生于1984年的马克·扎克伯格也因此被称为“盖茨第二”。 2007年10月,微软出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公司的16%股权,令Facebookcom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此举也使得社交网站成为投资的热点,校内网因此身价倍增,于是催生了中国的校内网市场,并令其风起云涌。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8)千橡与它的创办者陈一舟 千橡集团创办人陈一舟进入行业视野,始于1999年5月他创立的Chinarencom,但它并未成为与新浪、搜狐们的同档次选手,最终以被搜狐收购收场。 2002年11月,陈一舟从美国返回中国,创建千橡互动。千橡互动最初以SP业务为基础。SP是Service Provider的英文缩写,指根据用户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提供短信服务,内容主要有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等。而以纯文本短信出现的SMS可以算是SP最早、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在2002年左右,SP是一个迅速致富的手段,搜狐和新浪等门户网站曾通过提供短信服务,摆脱了面临亏损的阴影。陈一舟进入SP市场时,该市场竞争已然十分激烈。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在网络方面大展宏图。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做千橡互动的同时还运作着一个韩国风格的社区网站Duducom。 2004年4月,千橡以股权置换形式收购了一家名为“猫扑”的个人网站,它是一个大量年轻人交流动漫与电脑游戏的论坛,只有数量有限的广告维持其运行。在三大门户股价飙升,携程、TOM在线上市等一系列标志着网络复兴的事件背景下,这桩交易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猫扑”后来的发展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它所代表的年轻、叛逆的文化一经千橡团队的精心包装、推广,并以各种方式吸引来新的用户,很快网站访问量由全球3000多名一路攀升至前100名。在适当的时间点上,某一项网络技术的诞生往往会造就一批冉冉升起的新星。从2005年开始,web 20这一概念日渐兴起于全球,这也让陈一舟和他的“猫扑”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超新星”。在2006年和2007年千橡互动最受质疑的时候,“猫扑”网成为千橡互动的主要赢利业务之一。 2005年7月,Accel Partners对千橡投资1000万美元,9个月后,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联想投资共同对其投资4800万美元。这两次融资让陈一舟有了扩张的资本,很快,千橡收购了社区网站UUmecom和国内著名的IT社区Donewscom。千橡在两年间积累出了近10个网站,不仅广泛涉猎web 20浪潮中的各种热门概念,更在客户端软件方面同时涉足P2P视频直播与下载软件。 2006年,千橡互动疯狂扩张的势头受到了遏制,原因是其依赖传统模式的无线增值业务开始衰退。2006年7月,###通信公司对国内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的政策调整正式出台,此举对国内所有提供SP服务的公司造成了极大影响。空中网、华友世纪、灵通网等老牌SP纷纷受到重创,千橡互动也未能逃脱此劫,其SP收入一下子锐减三分之二。 祸不单行的是,在周鸿祎的“反流氓软件”运动中,千橡旗下的Duducom和播霸都因其渠道推广方式的问题深涉其中,成为被整肃的对象,由此带来的则是千橡旗下部分网站流量的大幅下降。这也迫使千橡互动在2006年两次裁员超过了三分之一。 不过,陈一舟可不会轻易放弃他的扩张大计。就是在人们发出各种质疑的2006年,他收购了在2005年12月上线的校内网。 校内网在社区网这个大家族里,具有人气极高的特点。它通过培育各所高校“校园大使”而将线上关系现实化,千橡互动曾自主开发5Q校园网(www5qcom),通过“用注册用户换鸡腿”的策略进行推广。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社交网站普遍缺乏赢利模式,这是一个共识。由于业务短期内难以看清商业模式,导致了校内网融资困难,创办者王兴不得不将校内网出售给了竞争对手千橡互动。第7章 中国投资攻略(9)任何一个新业务的崛起,不能因为在短期内看不清其商业模式就断定其不行。无论是陈一舟还是孙正义,他们都看得很远,并认定了“无线+社区”无疑将会是互联网下一阶段的热门。 2006年年底,千橡互动将原有的5Q校园网和校内网进行资产整合,正式命名为校内网(http://wwwxiaoneicom),这一强强联合改写了中国校园网络市场群雄竞逐的纷乱局面,使千橡互动攻占了中国整个校园网市场,充分显示了互联网市场资源整合的大势所趋。而最重要的是,它为千橡互动在2008年与软银的邂逅埋下了伏笔。 孙正义与千橡互动的缘分 从2005年到2006年,千橡互动进行了两次融资,获得的资金得以支持它进行又一轮的并购。但是这些并购也带来战线过长、资金分散的问题,千橡互动在资金上很快吃紧,不得不开始寻求第三轮融资。 巧的是,千橡互动的一个投资人David Chao与孙正义交情不错,他自告奋勇去游说孙正义。这对于孙正义真是正中下怀,在互联网的这个蛋糕上,他已经分得了最赚钱业务——搜索、电子商务不小的份额,那么剩下的社区交友、网络游戏等领域,必然成为他的下一个主攻方向。千橡互动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 陈一舟专注于SNS已经很长时间,从Chinaren开始算也有9年的时间。而孙正义无须预测,作为重要的移动运营商,他已经从日本市场获得了足够多的信息。 在10年之前,手机还是一种奢侈品,大多数的使用者是商人,而如今几乎每一个年轻人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用手机上网、下载歌曲、看小说、写移动博客,当然还有就是随时和朋友联系,大大扩展了手机的应用范畴,这种逐渐兴起的手机文化也是过去10年电信消费化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尤其在日本,手机文化要远远兴旺于欧美国家。孙正义举一反三,看上了地缘相近、消费心理相似的中国,亦在情理之中。 随着3G时代的到来,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改善,作为终端的手机不断推陈出新,这一市场呼之欲出。 2008年4月30日,孙正义给中国网络媒体娱乐公司千橡互动投入了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的资金,获得千橡互动约14%的股份。再加上定向增发,软银的出资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日元,从而拥有千橡互动集团40%的股份。 如果在三年前看,像千橡以及它旗下的校内网这样的公司,可能估价会便宜一点。但大家看到像校内网这样的SNS互联网应用,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它的价值一直在飞速增长。 孙正义看好千橡互动,他的目标当然是在用户数不断上升且规模居全球之首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谋求更多的收益。孙正义尤其看中千橡旗下的校内网,该业务在中国主要的客户群是在校学生,目前其会员人数已超过2千万,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学生的SNS服务商。 在这起投资案中,陈一舟和创业者团队依然控股,陈一舟仍然任千橡董事长和CEO。孙正义亲自担任千橡互动集团的董事,直接参与经营决策。这在软银过去的中国投资案例中极其少见,也显示了孙正义非常看重此次投资。 布局中国 无论是YouTube还是MySpace,都已经被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或数字信息化公司所掌控,例如Google、新闻集团等,再联想到国内先后蜂拥而入的百度、新浪、搜狐等,可见,这些大鳄们都将视频和SNS作为是增强公司在急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保险措施,先下手为强。 特别是对于SNS,占据该桥头堡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该行业。由于与传统的论坛BBS、Blog等社区形式不同,SNS更注重人际的互动,能够帮助网站深度黏着用户。据数据表明,在MySpace的平台上,每个注册用户的平均浏览页面数高达30以上,用户黏性极强。大鳄们看上的正是这一点:对终端的有效掌控。 网站绑定了用户,获得了用户价值,用户也通过SNS的实名社区展示了自己,满足了自己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从而相得益彰。因为SNS社区的注册用户已经被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所绑定,顾客迁移成本极高,因此对商家而言,SNS具有极大广告价值。 SNS的另一大价值在于市场细分。SNS里面大量群、部落都是具备相似需求的人员集合,细分市场对于商家来说非常具有营销价值。此外,实名注册制也有助于商家对用户实现精准营销。 也就是说,谁能掌控到最大的SNS平台,无异于掌握了最忠诚最广大的用户群。 软银在美国市场的脚步已经落后于Google、微软和新闻集团,在被公认为前途无量的中国市场,他无论如何也不愿轻易失手。何况,在他的眼中,如果不能够占领中国市场,根本没有资格称霸于世界。而对于千橡互动,软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孙正义表示,软银未来远景是在亚洲发展移动网络,打造类似于在美国取得成功的Google这样的企业。 Google在美国取得成功,但它在亚洲不是最大的搜索引擎,我的远景是在亚洲取得同样的成功。 在孙正义看来,尽管Google是全世界互联网老大,但如果把软银看成一个网络公司,软银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现金流公司。软银的现金流仅在Google之后,已比eBay、亚马逊及其他任何美国网络公司都要大。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软银后来者居上,超越互联网霸主Google,并非没有可能。 第8章 与马云结缘(1)1999年,当孙正义借由对UT斯达康的成功投资,意外发现了中国市场深不可测的发展潜力的时候,他开始在中国布下他的棋局。而阿里巴巴则是这一棋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 论两者的收获,对马云和阿里巴巴而言,因为有了孙正义这个铁杆庄家,阿里巴巴得以安然度过它的第一个互联网冬天,并借助软银的力量,顺利进入日本市场。对孙正义和软银来说,阿里巴巴是软银继雅虎之后回报最高的互联网投资,孙正义也由此信心百倍地对他的中国投资棋局做进一步的谋划。 孙正义曾说:“Jack(马云英文名),正是因为想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所以我愿意退出。”这一典故说的是在2005年的“阿雅联姻”中孙正义为了推动雅虎顺利和阿里巴巴合并,出让了软银持有的一部分阿里巴巴股份。这种做法曾被很多人质疑为软银要套现走人,但是,也许只有马云、孙正义和杨致远这三个当事者才能理解其中意义。 我看到他双眼冒光,闪动着渴望成功的梦想和Passion 1999年10月的最后一天,著名的国际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古塔给马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是有一个人想和他见面,建议他去看看。古塔是一个分析师,和马云有着不错的交情,所以虽然在此之前的10月30日,阿里巴巴已经拿到了高盛的第一轮融资,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不过,毕竟盛情难却,马云还是如约去了北京富华大厦。于是,才有了那个“6分钟获得2000万美元”的融资传奇。 如果回头好好回顾这段历史,内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严格地说,阿里巴巴的正式成立是在1999年6月,但是早在1995年,马云已然是互联网的开路先锋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随后又带着他的十八罗汉,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1999年,马云团队从北京回到杭州,用他们凑起来的50万元苦苦坚持了半年,终于濒临弹尽粮绝,这是阿里巴巴成长路上的第一道坎。 此时的中国互联网正在享受着来自风险投资的盛宴。互联网经济深受国际资本的青睐,它们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同一时期的三大门户网站和一些电子商务、娱乐网站获得了大把大把的风险资金。新浪和搜狐先后在纳斯达克登陆上市,使得第一批“大胆吃螃蟹”的风险投资商如老虎基金、高盛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从而诱使更多的风险资金进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虽然偏安于杭州一隅,也是它命不该绝,受益于全球大好形势,获得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批国际风险资金,当然马云也不得不接受了对方提出来的苛刻条件。 不过,马云的思路很清晰,他自信满满,坚信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前途无限光明,所以,他希望在获得投资的同时,还能得到比资金更重要的附加价值。基于这一考虑,高盛的国际地位、经验和实力打动了马云。 后来软银进入阿里巴巴的这一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延续地反映了马云的这一融资观。 在此之前,孙正义已经投资了新浪、网易、当当网,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而且,后来那场令人谈之色变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危机此时还没有征兆,孙正义很自信,此时他手握着丰足的资金。1999年10月,软银中国基金正在筹建,负责人为薛村禾。孙正义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来到了中国,不仅仅是为新建的软银中国基金公司道贺助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想看看中国的本土企业。所以他请摩根士丹利公司帮助安排,找一些公司来谈一谈,希望从中筛选出一些好苗子。到场的大概有10个公司,都是跟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其中就有阿里巴巴。第8章 与马云结缘(2)应约而来的马云其意不在获得孙正义的投资,他并非未卜先知一场行业的危机就要凶猛袭来,但是他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孙正义在当时已经有“电子时代大帝”的称号,这大半来自于他在投资雅虎上的英明决断,并使得他在中国创业者们的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马云十分崇拜杨致远,对孙正义的仰慕当然在所难免。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双方给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错。 在那短短的传奇的6分钟里,打动孙正义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模式,更是马云这个人。他们之间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马云刚回到杭州,孙正义的代表团也到了。他们行动“诡异”,在马云的公司东瞅瞅,西瞧瞧,然后一言不发,回去了。后来马云才知道这一工作主要由软银中国的负责人薛村禾负责。 9年后,在一个云集了几千名电子商务精英的大会上,孙正义面对台下众多的阿里巴巴的客户兼马云的崇拜者们这样说: 我看到他(马云)双眼冒光,闪动着渴望成功的梦想和Passion(激情)。 这个已经被大家猜测了近十年的谜团,被孙正义轻轻巧巧地揭开了谜底。 当时我遇到了你,那个时候你也是一无所有,没有钱,没有利润。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仅仅是刚刚起步。你和今天一样瘦,我可能重了一点。但是你的眼神闪闪发光,我觉得你也和杨致远一样的疯狂,所以6分钟我就决定对你的公司投资了。 孙正义本人亦是梦想疯狂的追随者,并且以一种激情四射的干劲实践着他的“世界第一”的梦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同样特质的人必然会获得他的青睐。比如杨致远,比如马云,无不是这样。 阿里巴巴团队是一支素质非常高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