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作者:招毅慧 字数:33898 更新:2023-10-11 17:18:40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作者:招毅慧作者序(1)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缔造了无数个财富传奇的“梦工厂”,那么有一个人绝对是这个“梦工厂”神奇的背后推手。他神秘而低调,他的身影掩藏在众多财富传奇的背后,时隐时现。  在互联网这个美丽新世界里,马云就像是一个行事古怪的“独行侠”,他带领下的阿里巴巴则是盛开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直到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网站在香港上市并凯旋,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身边竟有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优秀企业。而有一个人在十年之前,已经看好阿里巴巴的前景,并数次慷慨地投注巨资,一路走来,不离不弃。  这个人就是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董事长。网络狂人马云最常提到的三个人,一个是雅虎的杨致远,一个是金庸笔下的风清扬,这两人是马云的偶像;而第三个便是孙正义,马云常引以为知己、挚友。  1  2008年的中国并不缺少爆炸性的新闻,但是在这一年的4月30日,来自互联网的一项投资案还是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一家名叫千橡互动(OPI)的中国网络媒体娱乐公司获得了日本软银公司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的投资,作为交换,软银公司得到了千橡互动约14%的股份。  这一桩投资案创造了两项纪录:软银公司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最大投资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私募。于是一时间,媒体纷纷聚焦千橡互动和孙正义,并将这一事件称为“软银豪赌中国互联网”。  联想起在1999年,孙正义只用了6分钟就敲定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意向,前后投资了6000多万美元,其故事也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演变为一段美谈。如今千橡互动的这一个版本,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即将成就一个更为“疯狂”,更激动人心的商业传奇。  千橡互动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一个例证就是基于web 20理念有所成就的几种商业模式,如MySpace,YouTube,Facebook等都被其飞快地融为己用。而这次成功获得来自软银公司的巨额投资,千橡互动更是如虎添翼,有望打造中国下一代最大的网络媒体娱乐互动平台。  这次新闻事件的另一个主角软银集团(SoftBank),是迄今为止互联网最大的投资集团,它已经投资了800多家互联网公司,而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成为聚焦点的孙正义,无疑是其最有力的招牌。多年来,孙正义身上载誉颇多,最有分量的,则要算“电子时代大帝”的称号,他被誉为“在互联网时代唯一能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著名IT人士”。  2  然而,当孙正义坐在你面前,你很容易就被他真诚而略带拘谨的笑容所打动,进而有些迷惑,这就是那个被称为“大帝”的人吗?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霸气,他普通、亲切,就像是一个相知多年的老朋友。  当然,这并不是孙正义的全部魅力。在他创办软银公司的过程中,他之所以能够打动那些苛刻的银行家和投资人、合作伙伴,甚至严苛的华尔街分析人士们,包括“IT大亨”比尔·盖茨和“传媒大鳄”罗伯特·默多克,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他胸怀伟大的梦想,并拥有誓将其实现的如铁决心和无限激情。  激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创造一切。在孙正义的身上,不止一次地呈现出这种充满激情的特质。  16岁时,孙正义立下了“要做令我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事情”的宏伟大志,他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要让他的事业成为日本第一。为了这个梦想,学生时代的孙正义决定到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去取经。在美国留学期间,孙正义连连跳级,如愿进入伯克利大学经济学院,并在大学期间展露出非凡的经商才华。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作者序(2)23岁时,孙正义完成学业从美国返回日本,创立了软银公司。新公司开张的第一天,孙正义站在一个装苹果的箱子上,对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讲:“(公司将)在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  两名员工听得目瞪口呆,不久他们都辞职了。这也难怪他们,毕竟当时软银公司在业务方面还没有正式开展起来,而孙正义却天天在他们耳边鼓吹这样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任谁都会认为这个人肯定就是一个“空话王”,还是早走为妙。  然而,对于孙正义来说,这些目标绝对不仅仅只是用来鼓舞人心的口号,它们是源自他内心深处的梦想,是他生命燃烧的火焰,也是他所有行动指向的梦想的彼岸。  在梦想的驱动下,孙正义带领着软银公司从计算机软件流通行业起步,尔后进入出版传媒、互联网等行业,一路长驱直入,成长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商,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用孙正义的话来说,他们是“这个星球上从互联网经济拿到最大份额的公司”。  3  2008年8月2日,浙江杭州,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孙正义与马云坐而论道,最后达成一个一致的观点:  创业者要成功必须有梦想与热情,甚至“必须疯狂一点”。  孙正义所打造的软银帝国,势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到B2C、C2C、B2B等商务服务领域,孙正义通过他所持股的互联网公司,牢牢地把握住了通往互联网世界的每一条通道。他依靠的正是一份无与伦比的“疯狂”。  1995年,孙正义涉足互联网,他向成立不久的雅虎投资了200万美元,第二年又追加1亿美元。当时包括杨致远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孙正义疯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便是在美国,在许多人眼里,互联网看似火暴,却还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向一个前景未明的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已经是件颇具风险的事情,更何况1亿美元。  这种疯狂举动旁人或许一生只可能做出一次,然而,对孙正义来说,这恰恰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以孙正义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为例,当宽带引发了第二次互联网热潮之后,新浪、网易、盛大网络、携程旅游网、当当网上书店、淘宝网……中国众多著名IT企业都留下了孙正义的身影,并打上了软银公司的印记。  许多人因此将孙正义视为“异端儿”和“疯子”。但是,后来就连杨致远都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孙正义目光长远,他看到了未来15、20 年以后的前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就是,1996年4月,雅虎公司顺利上市,软银公司仅卖掉所持雅虎股份的5%,就净赚了45亿美元。而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软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4  贝多芬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我让曲调从激情的闪光里涌现出来,我追赶着。我追赶得气喘吁吁。然而,它又飞走了,它消失了,一头扎进纷纭错综的感情喧嚣里。我又抓住它,欢快地拥抱它……我用抑扬变化叫它展开、发展,最后,我终于成功地写出第一个主题。于是就有了整个交响曲。”  孙正义和他的事业追求,恰似贝多芬创作交响曲,在磨难和痛苦中一次又一次地突围、升腾。  在2000年和2007年,孙正义两次成为了日本首富,其身价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摘得世界首富的桂冠,登上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  或许,个人财富的涨落,富豪榜上名次的升跌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是否已经取得永恒的成功。但是,它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在这个需要野心的时代里,没有追求成功的梦想与激情,没有专注于某一个事业的“疯狂”精神,就不会有那些推动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群,更不会有那些迅速聚集财富和改变世界的梦想,以及最后梦想成真的辉煌事迹。  正如孙正义所说:  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2008年11月30日  第1章 彻底追求(1)“我是一个沉迷于互联网的男人。”2000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孙正义接受东京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  窗外,灯火璀璨,东京沉浸于一派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氛里。这一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之一,直接投资达到了3000亿美元,海外净资产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43岁的孙正义是这股经济热潮中光芒四射的明星,他领导下的软银公司市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并由于成功地投资了600多家互联网企业,孙正义在国际上的名望达到了巅峰,他被称为“电子时代大帝”。也是在这一年,软银股票上升势头迅猛,持有软银44%股票的孙正义摘得了日本首富的桂冠。  但是,孙正义面上淡定的微笑,让人们相信,拂去这些浮华带来的各种光环,他更在意的是这样一个简单事实:在上百种大有作为的产业中,互联网将是他一直坚守下去的事业方向。  真正的成功者,其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拥有多么庞大的财富,或者多么显赫的声名;而是他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一个真理,并用一生的时光去坚持。即便在坚持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来自现实的严峻考验。  就在2000年年底,国际股票市场风云突变,无数家曾春风得意的互联网企业感受到网络泡沫轰然破灭后的侵骨寒意。软银作为一家互联网投资公司也不能幸免。那些称孙正义为“投资疯子”的言论再次卷土重来……  2008年8月,已经51岁的孙正义在一次重要的行业会议上,重申他坚守数字信息化产业的经营信念,并提出了软银公司在未来十年的阶段性目标,即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过去的八年中,他和软银公司经受住重重考验,仍痴心不改,钟情于互联网,钟情于数字信息化的事业。当无数人追问他为什么,他再一次露出淡定的微笑,说道:  人生只有一次,想法老是摇摆就太可惜了。  在这句话背后,人们读懂了这样的潜台词:人之一生只不过百年,如果不执著专注,一生很快就转瞬即逝,最终必然无所事事。  所以,孙正义和那些终将成就大事的成功者一样,是信奉专注精神的“偏执狂”。他偏执于一个目标,偏执于一个想法和信念,并因为这种“偏执”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如果一个男人不执著愚直,他就不会成长  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印象中,他见过的聪明人有很多,但是孙正义绝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他神色木讷,说很古怪的英语,但是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像金庸笔下的乔峰,有点大智若愚。”  马云曾将孙正义引为同类,即皆“目标专注,出手快速”。所以他的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先抑后扬。但是在日本国内,孙正义直到现在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有人说他是“网络巨子”、“IT天才”,也有人说他是“毫无逻辑的投资疯子”、“异端儿”……凡此种种,孙正义都淡然以对,在他的心中,是非对错早已黑白分明。  男人仅仅有聪明,还不能够成就大事业。如果一个男人不执著愚直,他就不会成长。男人的人生从挫折开始。  执著愚直,或者说“偏执”、“专注”是孙正义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如果抛开孙正义个人的商业成就,只评判他的行事方式,是很容易给人留下“不近人情”、“独断专行”的印象的。  孤身一人远渡重洋第1章 彻底追求(2)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关键的机遇并不多,能够改变人的一生的机遇也就只有一两次。1973年夏天,还在读高中的孙正义有了一次赴美国参加英语夏令营的机会。从岛国日本来到号称“超级大国”的美国,孙正义眼花缭乱,心灵的震撼久久未能平息。  日后,成年后的孙正义身高不到16米,但是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崇尚一切高大、美好的事物,宽大气派的美国汽车,高耸入云的摩天高楼……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想在他心底逐步成形,他要做一个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成功人士。  结束了四个星期的夏令营学习,孙正义从美国回到日本,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定要跳出他生活了十几年的日本,进入美国的大学读书。这也意味着他要从好不容易考上的国内重点高中退学,一个人孤身奔赴海外。在日本,考上了重点高中,就意味着有七成把握考上国内重点大学,孙正义退学就等于放弃了这一机会,这让他的很多同学、亲戚都为他感到惋惜。  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当时,和孙正义感情很好的父亲患病在床,病情严重。看着决意离开的儿子,母亲满怀悲伤,哀求他留下来。可是,母亲的眼泪也不能瓦解孙正义到美国求学的坚定信念。  等上了飞机,孙正义的眼泪才肆意落下。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壮之情,那时,他只是一个刚刚迈入17岁的少年。  孙正义是那种早熟的少年,他是旅居日本的韩国人后裔,虽然从他的祖父辈开始就在日本居住,但是当地人对他们的排斥仍然深深伤害了孙正义的心灵。为此,他立志要干出一番让家族扬眉吐气的大事业,而美国开放的学习风气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正是他追求的。为了未来,舍弃一时的亲人团聚是必须的,这成为少年孙正义的精神支柱。  “蛮不讲理”的学生  孙正义如愿以偿进了美国旧金山南边城市的塞拉蒙提高中(四年制),成为该校高中部二年级的学生。然而,在上了一周课后,孙正义就向校方提出跳级的要求。  美国四年制的高中一年级相当于日本的初中三年级的水平,以此推算,孙正义当时的学习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高中二年级的水平。  孙正义闯进校长办公室,用他蹩脚的英语对碧眼金发的校长噼里啪啦一通说道,请求校长务必允许自己跳级。  以孙正义当时的英语水平,显然不能够解释清楚自己要跳级的原因,以致他的要求听起来近乎“蛮不讲理”。但是孙正义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他知道,说服别人改变主意从来都是一场艰难的马拉松比赛,有的时候,胜利不属于那些巧舌如簧的人们,而是属于能坚持到底的勇士。  在反反复复的“较量”中,孙正义终于让校长明白了他要表达的重点:  人生苦短,我不想浪费时间,我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高中。我要上大学,这是我来这里的目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校长经不住孙正义的软磨硬泡,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他的跳级要求。于是当他从二年级教室拿了书本转移到三年级教室上课时,他的美国同学无不目瞪口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孙正义信心百倍,甚而得寸进尺。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孙正义连跳三级。尔后,他以近乎疯狂的劲头埋头学习,只用了三周的时间就修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在到美国的第四周,孙正义开始准备大学入学考试。他面临着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六门考试,如果有一门没通过,就必须重新再考一次。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1章 彻底追求(3)考试开始,孙正义领到试卷的时候,呆住了:每门考试的试卷足足有几十张!这已经够吓人的啦,最令他头疼的是,有很多单词他并不认识。经过狠追猛赶,孙正义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离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水平还差得很远。  看看孙正义又有什么惊人之举了,他当场向考官提出,请准许他查阅英语词典,理由是他是一个外国学生,有一些单词看不懂。这个要求立即被考官拒绝了。当然,轻易就接受失败并不是孙正义的风格,他把电话打到了教育局长办公室,又用他蹩脚的英语奇迹般说服了教育局长,不仅准许他可以查看英语词典,而且还将他的考试时间延长到了晚上。  这个英语说得结结巴巴、初生牛犊般的孙正义打破了美国学校的诸多规定,一是因为美国学校有着开放的良好传统,二是孙正义的“愚直”——不合理的就要改正,活人可不能被死的条文规定难倒。这种理念也体现到了他日后的企业经营中,虽然被同行指责为“霸道”、“只顾为自己着想”,但是他坚持的事情,基本上都完成了。  创造了日本“孙”姓  孙正义在美国待了6年,在这期间,他就如同一只羽翼渐丰的鹏鸟,一次又一次开始试飞,期盼着有一天跃上蓝天展翅翱翔。  1980年,孙正义从美国返回日本,开始创业。  孙正义此举令许多人迷惑不解。按说美国机会遍地,而且他已经创办了一家名叫“和音世界”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孙正义当年前往美国留学时,就曾答应过父母,毕业后回到他们身边。他此番回来,就是要实现他少年时代立下的“要成为日本第一”的凌云壮志。当然,美国他还是要回去的,所以,他回国前撂下一句话:“I will return”  这一时期的日本,已经涌现了诸如索尼、松下、NEC、夏普等科技型企业,索尼的“Walkman”随身听从日本国内走向了世界。日本制造业已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变。孙正义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到日本,既是看好日本国内的良好大环境,同时也是对自己从美国带回的创新思维充满自信。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孙正义犯了踌躇。他名字中的“孙”是他的韩国姓,而他在去美国之前一直用的都是“安本”的日本姓。因为要在日本开创事业,孙正义决定加入日本国籍,但是他想保留他的韩国姓。  亲戚们都劝孙正义放弃这个念头,日本没有“孙”这个姓,要是让别人知道这是一个韩国姓,以后开展事业肯定会遇到很多障碍。不出所料,法务省方面以日本没有“孙”这个姓为由,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孙正义的转籍申请。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虽然已不存在种族歧视,但是大多数日本人对来自韩国的移民仍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孙正义小时候就曾吃过这样的苦头。也难怪连他的父亲都不同意他这么做。  但是,孙正义却有自己的想法:  姓氏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为什么要附带这么多的好恶情绪呢?我既然决心加入日本国籍,就会尽一个公民的义务缴税,但是我也不愿意忘掉我原本是一个韩国人的事实。  孙正义在美国已经和日本女子大野优美结婚,按照日本的习俗,妻子可以随丈夫的姓。于是优美去了一趟法院,要求将自己的姓氏“大野”改成丈夫的“孙”姓,尔后孙正义再去法务省申请转籍。因为在孙正义之前已经有人姓“孙”,法务省只好受理孙正义的申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第1章 彻底追求(4)说起来,改姓氏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件,但是孙正义却通过它又一次证明了他做事的准则:世间确实有一些事情是人力无法回天的,但是也有一些事情,人力是可以通过执著的力量改变的。而所谓执著,就是要在“坚持”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智慧,以合法而灵活的手段务必达到最终目的。  孙正义,就这样以他的执著和愚直,开始了他充满奇迹的人生征程。  花一两年来确定一生的事业方向是值得的  从美国回到日本,孙正义并不急着确立自己的事业方向。  最关键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一旦选定了,今后几十年都要为此而战斗。为了选好这个行业,花上一年或者两年都是值得的。  孙正义的目标是成为全日本第一,所以在选定了一个行业后,就不能半途而废。毕竟,在企业发展史上,很多生命力顽强的公司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才得以站稳脚跟,使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  为此,孙正义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拜访过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才,阅读了海量的书籍和资料,最后,他对未来的事业方向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是要有扩展的潜力,也就是说在时间上要有20年以上的发展空间,而在空间上要能扩展到全世界。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能从一个规模小易着手的行业入手,因为这些行业已经饱和或者接近饱和,10或20年后早已没有可发展的空间,这不是孙正义想要的。  二是选定的这个行业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1)是一个崭新的行业;  (2)能给人们带来幸福;  (3)所需资本不能太多;  (4)利润丰厚;  (5)将来能成为业界的中坚力量;  (6)独一无二;  (7)十年内能做到全国第一;  (8)能与时俱进;  (9)自己觉得值得放手一搏;  ……  孙正义给这些条件打分,比如,第一项满分是20分,第二项满分是50分,第三项满分为30分。通过这种方法,孙正义筛选出了40种新兴产业,例如生物工艺学、光导通信、计算机硬件、软件制作、连锁医院和贸易等。  为了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产业,孙正义还特地编制了这40种产业未来十年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金周转表、资产负债表等。由于每一个产业的调研资料都有三四十厘米厚,40种产业的所有资料加起来就有十几米高。可以说孙正义对所有的产业做到了彻底调查。  在忙碌和奔波中,孙正义的大女儿降生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孙正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以“愚直”著称的孙正义仍然不希望在选择事业方向上过于匆忙和草率。一些不了解孙正义的人曾指责他做事太过极端和疯狂,却不知道在每一个决策的背后,孙正义都做了大量的调查。即便是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几分钟决策,他其实也都做了充分的调查与权衡。  经过漫长的权衡和对比,孙正义认为数字信息化产业最符合自己所列的种种条件,而软件行业则可以作为自己起步的第一个事业。  第一,在所有产业中,资讯产业将是今后最大的产业。第二,在资讯产业中,个人计算机的成长幅度将远超过大型计算机。第三,在个人计算机领域中,软件的成长会高于硬件。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并催生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比如说,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因此联成一体。第1章 彻底追求(5)正因如此,作为这一经济时代的典型代表之一的美国微软公司,其商业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商业价值的总和。而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则来自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孙正义就有一种预感,计算机技术将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覆盖到人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用品、电话、汽车、电视等。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前瞻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孙正义当初选择行业时,已经具备了十分超前的战略眼光。这一眼光加上他的“专注”,为他日后获得个人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任何事业,如果不去彻底追求,彻底研究的话,就无法尝到成功的果实。一旦决定开始事业后,就必须花很多年的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否则,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会浪费更多无谓的时间与金钱。所以,我一定要拟订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事业计划。  当孙正义将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为数字信息化产业后,他就萌发了到东京去发展的念头。福冈的信息密度太小,对于孙正义和他的新事业来说,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1981年的夏天,孙正义前往东京,成立了SoftBank,即软件银行,简称“软银”。  第二落点法则:我们只修路,不生产汽车  在足球比赛中,有“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的说法。  “第一落点”往往是进攻球员极力抢占的“制高点”,因为其位置有利于进球,如果能顺利抢占,就拥有了九成进球的把握。但是,正因为该位置战略意义重大,对方球员必然会严密防守,不让进攻球员有得逞之机。所以,聪明的球员会灵活应变,转向较少人跟防的“第二落点”,通过巧妙配合,旗开得胜。  赛场上如此,创业路上也是如此。在追逐热门项目的过程中,会派生出一些容易受忽略的次要机遇。当大家都在蜂拥而上争抢“第一落点”、跟风热门项目时,如能调转方向去抢“第二落点”、把握次要机遇,是一种现实选择,也是生存的智慧。孙正义在创业伊始,选择了计算机软件作为重点业务,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将数字信息化产业作为事业的大方向之后,孙正义接下来考虑就是选择何种行业进入。他对这个行业的要求就是必须能稳健发展上百年,所以他把发展的焦点定为“成为数字化信息革命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所谓的基础设施,指的是社会基础、产业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地基。孙正义希望软银发展成为数字化信息产业的地基,他不希望进入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比如软件开发,他认为开发软件要冒很大的风险,搞不好就栽了,而软件销售的风险就要小得多,用他的话就是“我们只修路,不生产汽车”。  孙正义曾这样定位软银公司的角色:  在汽车社会、汽车产业中,人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开发和生产汽车的厂家间的竞争。但是,不管哪一家,出了火暴车型也好没出火暴车型也好,哪一家景气也罢不景气也罢,高速公路的收费处,只要有车通过,就得交钱。软银公司是为数字化信息产业提供这种基础设施的公司。所以,以微软公司为首的各种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及相关商品只要通过,就会自动地交纳费用。打造这样结构的基础设施是我们的基本战略。第1章 彻底追求(6)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机器的技术革新是飞速的,流行商品将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但寿命极短。而软银公司所掌握的基础设施却有着50年、上百年的寿命。不同时期的流行产品全都必须依赖软银公司掌管的基础设施,才能销售出去。只要软银把握住了基础设施,即便利润不高,也能够细水长流。何况,一旦坐上这个领域的龙头宝座,就可以随着业界的成长而发展,把企业做长久。  软银进入的第一行业——计算机软件流通,就是孙正义从产业角度进行考虑而选定的。他考虑到软件必将会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商品,应该作为软银发展的第一个业务重点。  个人电脑软件大致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操作系统软件,另一种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及其解释和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而应用软件,指的是除系统软件以外的所有软件,它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是平台,是运行应用软件的基础,没有操作系统的平台,应用软件将无法运行。  但是,对于软银来说,操作系统是绝对不能涉足的,因为这类软件的生产商都是具有强大实力的厂家,软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偏要加入竞争行列的话,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而且孙正义认为,随着系统软件市场的日益成熟,在激烈的竞争下,群雄争霸的局面不会持久,最后将只剩下一家世界最大的厂商,而这家公司一定是美国公司,因为美国市场的比重约占全球市场的一半。所以,按照“第二落点”法则,软银绝对不能将操作系统软件制造作为进入的行业,而应将应用软件作为发展重点。  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孙正义要做的也只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流通(批发),而不是妄图吃下整个产业链。他有一个浅显的比喻:  应用软件就像流行歌曲。每年有成千上万首新歌问世,能够进入流行歌曲排行榜前10名的却只有10首,其间会发生一首歌取代另一首歌的情况。能够大卖而赚到钱的歌曲只会有数10首而已,其他歌曲都赔钱。我们要做的就是负责销售前10名的流行歌曲。  也就是说,孙正义要做的不是一个淘金者,而是那个为淘金者提供水、粮食、工具和牛仔服的聪明人。  还有一个原因,从一开始,孙正义就不愿意与计算机领域的巨头们为敌。他坚持只做基础设施,避免与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这些从事最尖端科技商品开发研制的世界巨头直接竞争。也就是说,他不希望与比尔·盖茨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上产生竞争,而是只专心做基础设施事业,利用由他控制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二、第三个微软公司或英特尔公司出现,借此推动软银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第2章 梦想无限(1)梦想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最大动力,如果用“成功”和“失败”对所有的人进行分类,你会发现,这两类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待梦想的迥异态度和做法上。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或是渺小而平凡,或者是短暂而容易破碎,只有少数人怀有非凡的梦想。在这少数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放弃,或者把梦想演变成一种精神鸦片,变成白日梦。只有极少数的人坚持了他们的梦想,即便遭遇种种挫折,他们也要把梦想坚持下去,决不轻易放弃。  所有伟大的成功者都是梦想家,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源自它伟大的梦想。比尔·盖茨的梦想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台PC”,而松下幸之助的梦想是“有一天科技能像自来水一样一扭开就能用”……  这些梦想后来潜移默化变成了他们各自企业的企业远景,梦想迸发了无穷的力量,带动了一股拥有巨大旋涡的潮流,将时代无止境地带向那不知名的新方向,使世界源源不断地发生变化。  孙正义不仅有着一个关于50年人生计划的瑰丽梦想,更有一个野心勃勃的300年公司发展大计。从学生时代开始,孙正义以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劲头,从梦想出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激烈的竞争,在大多数人都屈从于现实社会而放弃梦想之时,他却一步一步收获梦想的甜美果实。他是互联网的“造梦人”,同时也成就了无数人的互联网梦想。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成真的传奇,是对于真知的再次验证:  唯有设定梦想和目标,我们的理想才能实现。  贯彻一生的愿景:人生50年计划  2008年的8月,无疑是一个热辣辣的独一无二的月份,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盛大开幕式在几十亿人的热盼中即将震撼登场;而在杭州,阿里巴巴主办的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用心良苦,赶在奥运会之前隆重开幕。  在此之前,马云刚刚发出了寒冬即将到来的预警,以阿里巴巴以及“创业教父”马云本人的号召力,这次会议议题中包含了一个颇受关注的主题,即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马云请来了巨人网络董事长兼执行官史玉柱、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还有国际巨星李连杰,他们纵横捭阖、指点江山,谈创业感想,谈如何获得融资,谈社会责任感,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要数软银总裁孙正义。他能带来人们翘首以盼的暖流吗?  孙正义身穿白色西装,头发已有些许花白,面对台下数千人,他推心置腹:  成功不会在几年内就降临,它需要多年的努力。我建议每个人都准备好自己的清单,来决定你的人生该怎样走,然后全心全意做你决定好的事情。99%的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他们只能取得一般性的成功;而早早就树立愿景的人,往往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 * * * * * * * * * * * * * * *  我在创建软银公司的时候,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同时也没有生意上的关系。唯一有的只是热情、激情,以及一个渴望成功的梦想。  这个“渴望成功的梦想”就是他在19岁时制订的 “50年计划”,也就是他的创业清单:  在20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  在30多岁时,要有足够的种子资金做一个大的项目,而且这个种子资金的规模应该是1亿美元以上。第2章 梦想无限(2)在40岁时,至少要有1000亿日元的资产,选好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全力以赴在这个行业里做成第一名。  在50岁时,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60岁时,获得标志性的事业成功。  在70岁时,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孙正义年少时就立下如此大志,他制订这个野心勃勃的“50年计划”时还是一个学生。但是他认为,如果他许下一个宏大的愿望,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有着高昂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的话,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风不会把没有目标的船吹向成功的彼岸,人生比建造房屋更需要蓝图。当孙正义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竟然几乎是按照他的这个50年计划所设计的轨道运行,那些当初被嘲笑为“妄想”的梦想,正在一个一个成为现实。  1981年,24岁的孙正义成立了日本软银公司,从计算机软件流通业开始着手。不到十年,软银公司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计算机软件流通公司。公司规模成倍增长,办公地点也搬迁了两次,员工人数急剧增加。  其间,曾由于软银发展势头迅猛,一度引起了同行的恐惧,致使它要在当时一些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的要求屡屡遭拒,孙正义因此下定决心自己创办杂志,开拓了除流通之外的第二块业务——出版业。这两块业务构成了软银公司第一个发展阶段(1981年~1989年)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从1990年开始,孙正义将目光瞄向了全世界。这一年,软银与美国诺贝尔公司(Nobell)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日本诺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诺贝尔公司不仅开发出有网络OS实质标准之称的“NetWare”,且以倡导小型电脑闻名于世。与诺贝尔公司携手,对软银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这家起步于应用软件流通业的公司,进入到商务软件市场,获得了业绩的持续成长,并凭借这一步跨入网络业,开始跃上世界舞台。这是软银公司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时间为1990年到1994年。  但是,孙正义对未来的规划蓝图并不止步于此。根据他的“50年计划”,他要在40岁之前就选中一个前途广阔的行业,全力以赴。1994年,软银公司在东京股市上市,顺利融到了14亿美元的资金,这也使得孙正义有了可以投资一个大项目的雄厚资金。1995年,以孙正义投资美国雅虎公司为开端,在创业14年后,孙正义终于找到了软银公司未来事业蓝图中至关重要的业务方向——互联网。  2000年前后,由于对互联网领域的情有独钟,孙正义除了投资雅虎,还投资了UT斯达康和阿里巴巴,这使他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诚如他当初所计划的,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世界最大的投资者,世界各地的创业者都渴望获得他的青睐,一起实现事业的腾飞。  截至2008年8月,软银投资了800多家互联网公司,其间孙正义也遭遇过诸如同行排挤、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投资宽带亏本等种种挫折。但是,潮起潮落过后,多少人都被冲得无影无踪,回过头来看,孙正义和他的软银事业还在人们的视线中,不仅如此,他所构建的商业帝国轮廓清晰,业务网络遍布全世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不能使他动摇分毫。  让人们拭目以待的是,他下一步即将要做什么?又将掀起怎样的狂潮?  100年太短,500年不实际,300年最适当第2章 梦想无限(3)商人和战略家相似但却不同,商人是花尽量少的钱买进,然后再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以此获利;战略家则着眼于整个战局,他们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能全面、详细、正确地制定战略方针,合理分配使用所持有的力量与资源,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卓越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战略家,他们富有远见,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和自身定位,对企业的发展成竹在胸。马云最初为阿里巴巴确定的远景目标是“要努力活80年”,后来他又修改了这一远景,即“阿里巴巴要做一个活102年、能跨越三个世纪的企业”。一个成立还不到十年的企业,提出这样一个第一代创业者将无缘目睹的远大目标,需要的正是战略家的勇气和远见。  孙正义很早就为自己制订了50年人生计划,相应地,他也为软银公司制订了长远的发展规划。他提出了“将软银经营成一家存活300年以上的企业”的口号,这点同样非常符合他身为梦想家的“疯狂”气质。  所谓企业,应该远远超越创业者的寿命,我希望有一天当我已不在这个世上,公司还会以生命体的形态生存下来,至少应该持续300年左右。100年太短了,500年又太过不实际,300年最适当。  * * * * * * * * * * * * * * * *  我要建立起一个300年稳定成长的公司。软银集团公司,将成为在世界上拥有20000家子公司的集团。其中公开股票上市公司1000家,营业额将达到100兆日元,职员人数将达到200万人。  孙正义为什么希望将软银建成300年的企业呢?这也源于他对数字化信息产业的透彻理解和充分信心。  如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划分,其中一种方式是这样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  回头追溯人类的历史,在18世纪上半叶之前的漫长的农业革命时期,人们互相竞争,目的是获取新的材料,比如农业材料、食品、金属、药品等。从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人们以各种方式争抢工业革命所需的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电力在这一时期担任了最重要的角色。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信息成为了人们竞相争夺的最重要的资源。信息和其他实体资源不同,人们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并将之进行传递,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推动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孙正义认为,人类历史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后,将步入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信息革命时代。这次非常重要、深远的革命将和工业革命一样延续几百年的时间。  工业时代是靠规模来取胜的,但所有造成工业时代成功的因素都会在信息时代变成使它失败的原因。信息时代成功的因素是速度、灵活性、知识和智慧。互联网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两个特征是“零”和“无限性”。“零”是指在传送信息时,因为可以实时传送,时间和成本为零;因为不存在国家间的疆界,疆界为零。“无限性”是指互联网的触角可伸及到无限,用户和商品库及提供的信息都是无限的。  孙正义的事业,正是瞄准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天时”而获得轰轰烈烈的发展。按照孙正义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属于信息化社会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都是那些提供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国际知名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思科、甲骨文等。第2章 梦想无限(4)比如,英特尔公司创立于1968年,它脱胎于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又恰逢美国政府颁发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大力扶持小型高科技企业,众多风险投资公司在这个时候跃跃欲试,成为了小型科技公司加速发展的催化剂。英特尔公司幸运地找到它发展所需的风险投资,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而随后相继创立的甲骨文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微软公司则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而较晚成立的思科系统公司则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些高科技公司得益于美国政府的扶持政策,在世界舞台上各领风骚,在全球科技界呈现出一览众山小的霸主姿态。  而孙正义清醒地看到,这一阶段只不过是信息革命潮流中一个过渡点,信息革命的最美好的时光要等到第四阶段,也就是进入21世纪才能来临。到那时,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将跃出台面,革命才算是真正成功:信息化社会将开花结果,信息产业将出现大幅增长。  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雅虎、Google、百度、阿里巴巴,就是数字信息化的结果。很难想象,如果离开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地。于是,站在21世纪门槛里回望过去,你不得不佩服孙正义的眼光长远,他在十几年之前就预见到了我们今天这个信息化社会的脉象。  更难能可贵的是,孙正义不仅看到了这一趋势,他还能够力排众议,采取一系列投资于未来的行动。比如他在众人的质疑声中投资的雅虎,后来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的互联网搜索公司。  在这股谁也无法阻拦的世界性的“洪流”中,孙正义和他的软银成为了其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在孙正义的催生之下,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如同雨后春笋,在泥土里拼命地吸收养分,只待时机到来时就破土而出。  回顾孙正义的人生50年计划,他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他在50岁时抓住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并且将他所钟爱的软银公司带进了一条通往300年大计的光明大道。而目前,他认为他的事业远没有达到他想象中的那个顶峰,他还要继续追逐。  我希望软银能够名列世界前十大企业。我的志向是成为第一,在我的心目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软银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软银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或者我们还可以换另一个句式:软银最终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要从孙正义最敬佩的投资英雄沃伦·巴菲特说起。  沃伦·巴菲特堪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在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在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上,78岁的沃伦·巴菲特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数取代了比尔·盖茨,再次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投资范围很广,他投资于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等公司,并拥有保险公司伯克希乐·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100%的股份,该公司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当的运营现金流,确保他能不断扩大投资广度。在价值投资理念的引领下,巴菲特的这些投资给他带来了不菲的回报。  人们无从考证孙正义在规划软银的投资事业时是否受启发于巴菲特,但是孙正义每次要说明软银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时,总会拉上巴菲特的公司做类比:第2章 梦想无限(5)我们也和巴菲特的公司一样。我们有自己运营的手机公司,有宽带公司,我们还拥有日本雅虎公司等。它们为软银提供了非常好的现金流,这样我们才能投资非常好的公司,像雅虎、阿里巴巴和其他的非常好的公司。我们投资了800多家网络公司,他们也给我们带来非常棒的回报。  在过去的十年里,软银公司的投资回报有九倍之多。它进行了30亿的投资,获得了大约260亿的回报,这自然要归功于孙正义或是学自巴菲特或是自创而来的运营模式。  1994年,孙正义将软银转型为一家控股公司,软银母公司转变成一家以软件流通为主的事业控股公司,旗下分置三家事业公司:软银出版公司(负责出版、展示会经营)、软银财务公司(负责财务、金融业务)、软银会计(集团会计)总务(总务人事)公司。  我不认为单靠一家公司就可以在互联网世界中获得最大的成功,独家公司与一人经营者毕竟有其能力上的极限,因此群体战略便显得相当重要,各个事业公司可以在自我责任的驱使下自由成长。所以建构一个可以自我繁殖、自我进化的网络型组织架构,是我的300年大计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种网络型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经营组织集合形式,拥有从计算机软件销售、出版业到后来的网络媒体及电子商务等业务,而软银控股公司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其他业务围绕着它而运作。孙正义认为这是最适合互联网时代讲求迅速与动态的一种新型经营形式。同时,它也符合孙正义经营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群”的思想。  巴菲特投资过的行业五花八门,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人们就会发现,他投资的都是自己十分了解的行业,比如麦当劳和可口可乐都是人们身边的公司。对于那些他看不懂或之前看得懂而后来看不懂的行业则敬而远之。2000年世界性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巴菲特提前清空了他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比起那些后来深陷互联网之泥潭的人们,巴菲特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在巴菲特看来,2000年的网络经济让他看不懂,人们如此疯狂,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员工,他们眼里只容得下“com公司”,而问题恰恰在于这些“com公司”的收益在哪里,人们却不管不顾,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搞懂。于是,巴菲特选择了撤离。  孙正义在2000年同样遭受了重创,当时全世界没有人比他掌握着更多的互联网公司的股份。自然,当人们对网络经济失去信心时,孙正义和他的公司也受到了深刻的质疑,他的身价缩水了90%以上。但是,孙正义和巴菲特恐惧互联网不同,他决定要打造一个存在300年的伟大公司,而且是一个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典型公司,所以他只关注、投资互联网,无论何时何地。  经过了十多年的持续投入,软银所投资的公司之间有了非常不错的协同效果,一个例子就是杨致远的雅虎公司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在2005年8月完成了合并,作为他们共同的投资人,孙正义是这桩合并案的最大赢家。他持有的雅虎股份获得增值,而阿里巴巴在2007年上市时大获成功,软银公司获得了相当于投资额71倍的高额回报。  世界上有许多生长300年、400年的老树,它本身虽然不会思考,却已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好几百年。为什么?纵使有人折断它一根树枝,它不会还手;乌鸦叼走它身上的果实,它不会报复;冬天到了,叶子被风吹光,它也不会生气或记恨。老树的树干依旧挺立;春天来临,枝叶再度生长繁茂。通过这种自我繁殖、自我进化、自我繁荣的方式,老树生存了300年、400年。  简单地说,软银的商业模式有些类似于Google+NTT的综合体。  Google是一个搜索的平台,他们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选择的内容,从而获利。软银也有搜索平台,比如日本雅虎就是日本搜索业务里做得最大的。除此之外,软银还有手机和宽带,还有体育、新闻、音乐、网络、MSN,还有阿里巴巴、淘宝,等等。所以把软银模式和Google模式进行对比,或者与日本最大的###NTT相比,就会发现,软银比Google拥有更多的基础设施资源,比传统的基础设施公司NTT多了更广大的网络平台,更丰富的信息资讯内容。  孙正义希望软银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覆盖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公司,并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的这一切整合到软银的平台上。这就是孙正义的野心,即是他要通过300年来完成的一个宏伟事业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3章 追求顶尖(1)孙正义从小就有着很深的“第一”情结。据说在上小学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红花——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的一种奖励,曾是“孩子王”的他放弃了周末和家人出去游玩的机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温习功课。如此勤奋的结果是,他在小学和中学的成绩总是名列第一。  创办自己的事业后,孙正义将这种“第一”的情结带进公司经营中。于是从软件流通业伊始,他带领着软银员工,拼命追逐“第一”的目标。他老早就断定“与计算机相关的事业”前途无量,他的目标就是将软银公司创办成为一家在数字信息化产业中拥有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供应商。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迷惑于孙正义对成为“第一”的执著,且听听孙正义是怎么说的:  即便是在一个很小的行业,一个很小的领域,只要你能够做到第一,客户就需要你,这样一来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里非常成功的公司,未来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一个大的领域里的第一。  对于当时实力孱弱的软银公司来说,不付出加倍的努力,不倾注一切,梦想就会渐渐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孙正义要成为“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是避免成为末位公司而被淘汰掉,这是应对残酷的商业竞争最有效的策略;同时,这更是他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一直向前看,向前追赶的最大动力。  就在这样的追赶中,渐渐地,孙正义将他的对手们甩在了身边,带领着软银公司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即便在一个很小的行业里,也要拼命成为第一  1981年,软银公司成立了。公司资金1000万日元,由孙正义和日本综合研究所各出50%。办公地点十分简陋,还是借用了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一处房子,只能容下两张办公桌。  尽管起步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不如人意,孙正义却不以为苦。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软银的事业中,迈开了冲刺“日本第一”目标的第一步。  流通,是孙正义最初进入的业务领域,它对软银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之所以首先进入流通业,孙正义也是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考量的。  即便是在一个很小的行业,很少有人理解它,但我仍然要做到第一,我一定要做到第一。我不管这个行业有多么小,只要我做到第一,我就能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全日本很快就发展起了几十家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家,上百家的软件零售商店。这些大小型商店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然后再卖给顾客。由于成本过高和管理不顺畅等原因,极少有商店在这块业务上做成规模。孙正义看到了这一点,即在计算机软件的产业链上,还缺少一个连接厂家和零售店的环节——流通企业(批发商)。  用现在的观点来理解,商店直接从厂家拿货价格必然会优惠得多,但是在当时,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许多销售软件的商店都是综合性的,它们以出售音响、电视、冰箱等商品为主,计算机软件不过是新增的业务,摆在货架上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多。而当时日本生产软件的厂家又非常分散,采购员不可能家家都跑遍,何况大多数采购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软件知识,有时候采购回来的软件没有获得顾客的青睐,就只能积压在仓库里。  这也成为了孙正义说服各商店与他合作的最有力的理由。特别是在当时,很多人已经预见到了计算机革命的浪潮就要铺天盖地地到来,这也意味着会涌现出更多的软件生产厂家,更多的商店。谁能在这股浪潮到来之时未雨绸缪,谁就能斩获先机。深谙人心的孙正义在说服软银未来的合作伙伴时,会这样步步逼近,苦口婆心: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第3章 追求顶尖(2)的确,贵公司自己到厂家进货会比购买我的货便宜,但是你如果真的想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脑商店,就必须跟拥有全国最可靠信息而且最有干劲的人合作,否则将很难成为第一。  在调查软件方面,最具备调查能力的人是谁呢?就是站在您面前的这个人,我!让我们把全国的软件汇集一堂,创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店吧!  软银和当时大阪最大的电器零售店上新电机的合作,就是这样争取下来的。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孙正义也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北海道到九州,连日奔波,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100家软件商店收集购买了所有种类的游戏和实用软件,约有一万种,价值总额达到4500万日元。孙正义以这种方式向上新电机证明了软银惊人的行动力。  在进货渠道方面,孙正义的做法也迥异于他人。他直接找到当时日本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哈德森公司,张口就要求哈德森以后只给软银一家供货,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接:  的确,贵公司和我们合作,最初销售额会下降,而且由于中间价被我们抽走的缘故,利润也会降低。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我会豁出命来干这件事,不会半途而废,只要你们能生产出全国最好的软件,我就敢保证让你们成为全国第一的厂家!  孙正义这次谈判又获得了成功。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哈德森方面同样也给孙正义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孙正义先付3000万日元的定金,他们才肯把专卖权交给软银公司。为了筹到这笔定金,孙正义和公司合伙方日本综合研究所不欢而散。几经周折后,孙正义满足了哈德森的这一条件,因为他立志于“成为全国第一”的梦想里,当然也包括了成为“全国第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他的决心决不动摇。  而支持孙正义这所有行动的,正是他的“第一”哲学。  要和别人合作,一开始就要策划好和最大的公司合作,这是我的观点。一旦合作成功,剩下的,你不用吭声就能做好了。  显然,孙正义所考虑的事情比一般人要长远得多。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刚刚迈开脚步,资金和人脉都是短缺的,稳健的做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攒足够的资金,然后再冲击大的项目。孙正义却不欣赏这样的做法。他要让软银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软件流通企业。为此,就必须改变惯常的做法,另辟蹊径。  孙正义从成长速度和影响力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发现,软银要在流通业上成为日本第一,也就是说它要成为全日本人人皆知的大企业,那么与它合作的公司必须是全日本最大的,经它售出的产品必须是最好的。只有这样,软银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关注和信任。即便软银暂时还不是全日本第一的企业,但是因为它的合作伙伴都是行业内第一的企业,软银自然也会被认为是最棒的企业。  果然,软银的业务由此迅速展开,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公司的业绩翻倍增长。  在经历了1989年辉煌的顶峰后,日本众多大企业进入了痛苦的调整期。日本最大企业三菱公司开始在金融业、电机、汽车等行业发生巨额亏损,住友、芙蓉、第一劝业等公司也遭遇重大困难。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软银作为一家新生代的企业,业务却蒸蒸日上,开始了它冲刺美国市场的征途。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第3章 追求顶尖(3)1990年以后,软银分别与Nobell、微软公司合作,因为软银不做软件生产,自然也就不会和这些世界软件生产巨头有利害冲突,避免了恶性竞争的难以意料的后果。并且,由于软银拥有日本最发达的软件流通系统,无论是Nobell还是微软,当他们意欲进入日本市场时,就不得不与软银携手合作,软银因此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1982年,业务蒸蒸日上的软银遇到了难题。  他们想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三家计算机杂志《I/O》、《ASCII》、《MYCOM》上做广告,杂志社方面却以各种借口拒绝了。这三家杂志社之所以拒绝登载软银公司的广告,是因为他们都曾计划从事软件流通行业,比如《MYCOM》背后的杂志社曾代理过哈德森公司的软件,不料软银半路杀出,通过专卖权阻断了该社和哈德森公司的合作,该社为此怀恨在心,于是联合了另外两家杂志社一起拒绝刊登软银的广告。  《I/O》、《ASCII》、《MYCOM》都是专业的计算机杂志,他们拒绝登载软银的广告,就是想把新生的软银公司逼到绝路上去。虽然孙正义在杂志出版方面经验缺乏,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但是孙正义仍然决定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  此决定一经宣布,立即招致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毕竟软银才刚刚成立,软件流通事业尚未完全步入正轨,根本无暇去办什么杂志,何况,孙正义要办的不是一本,而是两本。  流通业需要宣传,这是毋庸置疑的。孙正义在软银成立之初就有进入出版事业的念头,只不过,由于公司才刚刚起步,财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原本是想放到两三年以后再做打算。如今,迫于形势,软银要巩固它在软件流通业的地位,就必须与更多的软件厂家和软件销售商建立往来关系,而进入计算机出版业,将有助于软银开展积极的广告宣传工作。  开办杂志和我们进入流通业一样,也是从头开始,既然我们能够把流通事业做成数一数二,没有理由在出版业上我们会输给别人。  孙正义力排众议,终于争取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当然,孙正义并不是一个草率之徒,他不希望过快地和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所以,即使软银要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也绝对不会和《I/O》、《ASCII》、《MYCOM》一样做综合性的杂志。  如果和电脑综合杂志正面交锋,肯定不会取胜。当时各电脑企业的产品并不具备兼容性,所以我确立了根据机型不同、编制出内容更丰富的杂志的战略。这样即使兵力很弱,也能取胜。  1982年5月,软银推出了两本杂志《Oh!PC》和《Oh!MZ》,而孙正义的创意则体现在,在第一期,《Oh!PC》只刊登NEC的MZ-800、PC-800和PC-6000系列电脑的信息;而《Oh!MZ》则专门登载夏普的MZ-80B、K/C、PO系列的信息,以求给读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信息。  想法是好的,但是,孙正义和他带领的出版部成员毕竟是门外汉,这两本杂志印刷质量和市面上的同类杂志相比,非常粗糙,很多关键细节都没有做好。最关键的是,当时这两本杂志在市场上毫无知名度可言。即使杂志本身就是一个宣传的载体,它也需要动用一些有效手段去进行宣传,否则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产品的存在,是好是坏当然就无从评价和推荐了。第3章 追求顶尖(4)于是,第一期出版的两个月后,退货堆积如山,远远超过孙正义的预想。一本杂志的印刷量为五万本,可是其中有四万多本的杂志积存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退货率高达85%,堆积如山的杂志被裁成了纸片。  孙正义在杂志出版上跌的这个跟头,跌得结结实实的,很痛。  面对这样的惨败,战略家孙正义痛定思痛,他改变了策略,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第一,向读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以求从读者那里获得直率而明确的意见。  第二,聘请在出版社工作过的桥本五郎,由他全权负责杂志页面大小的调整、印刷册数、定价等。  第三,花大价钱在电视上为这两本杂志做广告。  软银刚刚起步,自己做杂志已经是饱受讥讽,现在还要下血本在电视上打广告,任谁来看,都觉得孙正义的举动太疯狂了。如果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而情况没有好转,那么,软银公司势必会背上更加沉重的债务。当时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情况,在1982年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孙正义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为了这两本杂志,孙正义等于是拖着病体在硬撑着。  这实在是软银公司也是孙正义的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这次杂志转型不成功,公司的软件产品的宣传打不出去,必然会大大影响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后起者如狼似虎,软银会不会很快被湮没掉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以孙正义的脾性,如果他下了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只会向前继续冲锋,不会还没看到结果就退后。  1983年2月,软银的《Oh!PC》和《Oh!MZ》两本杂志的宣传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与此同时,以桥本五郎为中心的新团队也建立起来,他们对杂志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很多调整的工作。当然,原先孙正义定下的风格并没有改变,在内容上必须区别于其他综合性计算机杂志。  一切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两本杂志上市3天就被抢购一空,反馈回来的评价很高、很强烈。如果把这一次改革比做一场战斗,那么软银在卧薪尝胆后最终反败为胜。杂志很快有了广告收入,同时又能登载自己的产品介绍,加速了公司流通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孙正义期待的效果,虽经历波折,到底还是如愿以偿。多年后,孙正义回首当时的这一决策,颇具感慨地说:  记住,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抢先拿到去往“珍宝岛”的地图  软银公司创立后不久,在很短的时间里占据了日本软件流通业过半的市场;而在电脑杂志出版业务上,也已经做到全国第一。孙正义的第一个目标“成为全日本第一”已然实现。但此时的孙正义已经不满足于在日本国内的成绩了,他并没有忘记他曾说过的“I will return”的誓言。于是,从1994年开始,孙正义奔走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力图打造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坦途。  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必须国际化,到美国这个世界电脑产业的“首都”去打天下。特别是在数字信息化社会中,美国简直就是“麦加”,我当然得赶快去朝圣。窝在日本即使是第一名,也不过是井底之蛙。  但是,虽然孙正义青年时代曾在美国留过学,毕竟时间不长,还没有来得及积累充足的人脉资源,在美国市场上如何着手,如何布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孙正义由此想到,何不在当地市场选择适当的合作对象呢。毕竟,当企业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时,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从而逐步打入当地市场的成功例子并不少。譬如,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公司就通过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从此掀开了日系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光辉一页。第3章 追求顶尖(5)对于孙正义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适合的合作对象呢?  如果选错了对象那将会很不堪,在这里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出天下之方向,为此要拼命地搜集信息。只有做好这步工作,以后的战斗才能顺利进行。选出商界的巨人,说服关键人物,请他们站在我们阵营这一边。而能与这些精英密切接触的只有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Comdex。  1987年7月,软银公司计划推出第一本与PC相关的电脑杂志《The Computer》的创刊号,为此,孙正义特地飞往美国采访俨然成为了时代巨子的比尔·盖茨。  交流之中,盖茨向孙正义推荐了《Pc Week》杂志,他说:“从《Pc Week》(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招牌杂志)的封面消息,就可以了解个人电脑业界目前的状态。”  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信息出版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出版机构,每一年的展会上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两千多家企业参加。在美国,它的知名度和世界最大的电脑展览公司Comdex公司并驾齐驱。  比尔·盖茨的推荐引起了孙正义对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极大兴趣。1988年,孙正义在美国设立软银分公司,1990年3月,软银与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达成协议,推出《Pc Week》日文版。  但是,孙正义的野心不止于此。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将这家国际知名的计算机信息出版公司并购到软银旗下。  孙正义比别人考虑得更长远,他除了看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在业界的重要地位,更看重它所拥有的的计算机资讯优势——掌握着有关于互联网领域的最详细的信息,知道哪里有新的发明、谁发明了新技术。  1994年,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放出消息,要出售其出版部门和展会部门。孙正义喜出望外,他倾注了全部精力,着手投标的准备。可惜那次的并购却以失败收场,因为有一家名叫“佛斯德曼里特”的美国投资公司抢先一步,当场答应以14亿美元的现金进行收购,致使孙正义万事俱备却功败垂成。虽然深感失望,他还是立即作出决定,转而以202亿美元买下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展会部门。该部门被收购后,改名为“软银论坛”。第二年,孙正义以803 亿美元购入界面集团(Interface Group)负责举办电脑展览的Comdex公司。这两次收购使软银公司获得了美国计算机产业展会业务75%的份额。  即使成功地获得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展会部门,孙正义仍然不愿意放弃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出版业务。在1996年2月,孙正义卷土重来,以令人震惊的21亿美元从佛斯德曼里特公司手里买下齐夫·戴维斯出版部门。该部门出版的30种刊物中,有3种是计算机出版领域中发行量最大的,即《PC Magazine》(个人电脑)、《Computer Shopper》(电脑客户)和《Pc Week》(个人电脑周刊)。  在距离从比尔·盖茨那里听说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之后的第九年,孙正义终于将其收入囊中,由此也使得软银公司向着成为数字信息革命的基础设施霸主又迈进了一步。  孙正义并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并购金额包括18亿美元(共计1800亿日元)的股权收购,以及3亿(共计300亿日元)的部分资产收购。若从佛斯德曼里特公司在一年后便取得7亿美元(共计700亿日元)的收益来看,孙正义的这项购并行动“似乎买贵了”。  后来有记者问到孙正义,为何对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如此情有独钟,孙正义回答道:  我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将来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就像一个珍宝岛一样。当你去珍宝岛的时候你准备带着什么去?是食品、枪,还是药品?我想要的是这个岛上藏宝的地图。所以当时我投资近50亿美元来控股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和Comdex以及其他相关公司,这是买地图的钱。  如果没能收购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Comdex,不能说绝对,但是美国的哪家互联网公司具有更大发展潜力,我可能就无法把握,更谈不上去找它们了。  在使孙正义一朝成名的雅虎投资案中,孙正义曾请教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总裁埃利克·西波,如果他要对互联网做一大笔投资,应该先去找哪个公司?得到的答案是雅虎。为此,孙正义极力说服了公司其他董事,顶住重重压力,先后购买了雅虎公司35%的股份。可见,在这桩离奇的投资案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初我们投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大约花了3000亿日元,但后来根据该公司提供情报而赚到的财富,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感觉我们好像是免费买到这家公司似的。未来数字化信息及互联网革命如何发展,许多人没有充分的资讯,也抓不到方向。但我们非常幸运,能先掌握到在这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  后来,孙正义在美国投资的几百家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即先通过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Comdex两家公司,彻底收集、研究,从大约5000家未上市的网络公司中筛选出理想的项目,再决定进行投资。  软银公司拿到了它的“国际化地图”,规划好它的国际化线路,由此开始了它在国际市场上“寻宝”及成为“世界第一”的新历程。  第4章 资金运作(1)要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资金不停地流动。尤其对于一家初创的企业来说,资金更是如同“血液”般重要。有很多创业企业,它们虽然有着很好的创意,却因为“资金短缺”而倒下,实在令人惋惜。于是,如何筹集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映射出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  1981年孙正义创办软银的时候,他采取了和日本综合研究所合资的方式,各出资50%,公司资本1000万日元,他并没有伸手向也在经商的父亲借钱,这笔500万日元的启动资金是他在美国留学时积累所得。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生存之道,比如一切开支要从简,在选择投资项目上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弊。但是,孙正义显然对这种保守的经营方式不屑一顾,这就造成了他和日本综合研究所之间的意见不和,两者在软银公司成立半年后分道扬镳。  孙正义面临着要支付给日本综合研究所相当于其出资额三倍的资金,也就是1500万日元,买下另一半股份。与此同时,急于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孙正义还和当时全日本最著名的软件生产商哈德森公司签订协议,必须先支付3000万日元才能获得其产品专卖权。当时的软银公司尚无业绩收入,也没有实际资产,孙正义最终成功从银行获得1亿日元贷款,摆脱了此次困境。他是如何做到的?  1994年,软银公司开始了海外扩张。虽然在走出国门之前,软银在东京股市成功上市,筹得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但是,此后孙正义在美国的扩张步伐激进得令人目瞪口呆,他接连购并和投资了数十家公司,在每一个项目上耗资不菲,上市筹得的资金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些大动作。那么,孙正义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充足的扩张资金的?  最终找到答案的人们会发现,孙正义总是在各个阶段上准确估量自己的实力,采取最适用于该阶段现状的资金筹集方式,其中包括启用专业的财务人士,改写与银行的合作方式等。  在学生时代筹备好创业的启动资金  如愿考入伯克利大学的孙正义,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孙家家境并不富裕,支付孙正义的学费已经很不容易,孙正义也不好意思再伸手向家里要生活费,他决心自己想法子,赚取生活费。  属于穷学生的孙正义没有充足的创业资金,时间方面也不充裕,毕竟学业才是他的“主业”。如何寻找到既不需要过多运作资金,又能快捷地赢利的项目,是孙正义当时考虑的重点。  搞发明创造获得的第一个1亿日元  孙正义学习很刻苦,但他每天都会拿出5分钟,专门用来思考发明创造。他总结了发明的三大诀窍:  第一,要从如何解决现存问题着手。要先找出目前存在什么样的不便利,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学会变位思考。把原本圆的铅笔做成方的,把红的变成白的,把大的变成小的。这是一种很实用的逆向思维。  第三,随意组合,即将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起来。例如,收音机和录音机组合起来就是收录机,八音盒和闹钟组合起来就是音乐盒式闹钟。  孙正义的发明中大多数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可以使发明系统化,提高准确率。他发明过苹果形的半导体合音器,能发出“喔喔喔”的公鸡叫声,由此诞生了音乐闹钟。他还用○△□等形状表示信号灯,就是色盲者也能轻易辨别出来。而让他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1亿日元的多国语言翻译机,由发音设备、词典和液晶显示屏三要素组成。后来,孙正义将此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实现了商品化,也就是今天掌上电脑的雏形。第4章 资金运作(2)为了将这个多国语言翻译机的样品做出来,孙正义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聘用大学教授。他弄到了一份大学研究者的名单,然后挨个儿给名单上的物理、计算机系教授及其助手打电话。他还真的说动了电子发音合成器的专利所有者、当时已经是世界权威的佛莱斯特博士,以及曾作为硬件设计师参加过阿波罗宇宙飞船首次安装微型计算机项目的恰克教授等人,前后有四个教授参与了多国语言翻译机的研发。  而孙正义是如何和这些大师级的“合作者”谈薪酬的呢?  “我现在没有钱,但是一旦专利申请成功,把它卖给大公司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到时你们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酬劳。”  尚是学生的孙正义满脸稚气,但是他语气诚恳,而且有着一股永不认输的精神,教授们都被他说服了,答应和他一块儿干。  多国语言翻译机做出来后,孙正义飞回了日本,在历经多次拒绝后,终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夏普公司的技术顾问佐佐木正。孙正义对新科技的狂热和自信,以及对多国语言翻译机这一产品市场前景的看好,深深打动了佐佐木正,他支付给了孙正义4000万日元的专利金,买下了这项专利。随后,佐佐木正又与孙正义签订了一份1000万美元的合同,让孙正义进一步开发德语版、法语版的翻译软件。  就这样,孙正义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日元。  返回美国后,孙正义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参与研发的成员都领到了自己的报酬。剩下的资金,孙正义用来开设了一家名叫Unison World(和音世界)的公司,合伙人是一个名叫陆弘亮的美籍台湾人。  抓住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商机  和音世界公司开张了,最初的目的是从事多国语言翻译机的商品化与其后的产品开发,后来又增加了进口游戏机与开发游戏软件等业务。  1979年,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电子游戏热,一款名为“外星人入侵”的游戏引起了玩家们的追捧。它以一个科幻世界作为背景,讲述的是异星人入侵地球,攻击玩家的阵营,而玩家搭建自己的炮台,想尽办法击落外星人。这款游戏无论是构思还是内容都与以往的游戏风格截然不同,因此风靡全日本。  此时,孙正义还是伯克利大学经济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尚未毕业,但他作为出色的商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一直关注着“外星人入侵”在日本的发展,他发现“外星人入侵”这款游戏仅仅是侵略者进攻,玩家玩久了,就能琢磨出里面的门道来。所以他断定这种游戏机不可能长久风靡下去,等到玩家们的热情下降,游戏机的价格就会一落千丈。  孙正义飞回日本,和经营这种游戏机的厂家谈判,要以一台5万日元的价格买下10台机器。厂家对孙正义开出的价格嗤之以鼻,认为他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外星人入侵”游戏正在火热流行,顾客要购买游戏机都得排着队,根本没有议价的余地。  孙正义寸步不让,说:“那好吧,我三个月后再来。”  三个月后,市场上的情形正如孙正义所料,风靡一时的“外星人入侵”游戏热逐渐冷却,不断生产出来的游戏机被积压在仓库里,不仅无人问津,而且还产生了巨额的库房管理费用。这时,孙正义再来谈判,果然很顺利就以1台5万日元的价格谈下来了。  这也体现了孙正义后来成为一名卓越的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三大潜质:思路清晰、理性考虑和冷静计算。第4章 资金运作(3)为了赶时间,孙正义不惜下血本将这些机器空运到美国,并施展他软磨硬泡的特长,以赢利五五分成作为条件,将这10台游戏机成功地运进了伯克利大学周围的餐厅、冰淇淋店里。很快,这款在日本国内已经过时的游戏在另一个国度再一次重现它的惊人魔力。孙正义又成功地做了一笔低投入高收益的买卖。  孙正义后来还买下了伯克利的一处经营场所,正式开展游戏机生意。最多时,据说曾拥有350多台游戏机。当然,为了取得场地和经营权,和音公司必须支付20万美元(按当时汇价,有5000多万日元以上),这笔钱是以合伙人陆弘亮的房子作为抵押才从银行贷到的。孙陆两人之间的信任和情谊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加深。两年后,和音公司收回了本钱,毕业时,孙正义已经赚取了100多万美元。这笔钱已足够他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在回头去看,孙正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着很强的计划性。他知道毕业后自己一定会回日本开创事业,所以非常有必要事先准备一笔充足的起步资金。由于他在留学期间曾几次往返于美国和日本之间,自然十分了解日本当时的大环境。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对于那些基础尚薄弱的企业,尽管它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风险太大,一般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贷款。就连一些专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的创新基金也不甚积极。因此在日本很难培养创新型企业。孙正义要返回日本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先在美国准备好自己的第一桶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凭借商业信用获得银行1亿日元贷款  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度过它们发展的第一阶段;而当它进入第二阶段,随着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急剧扩大,单靠自有力量已经不能满足,所以向大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贷款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因为缺少土地、建筑物等物质担保,大部分创业型企业要从银行获得贷款难上加难。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时期。  不过,也不是毫无办法。有一个名词叫“商业信用融资”,说的就是小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获得发展所需的大笔资金。在这里,“信用”就是本钱,大企业的“信用”由于其实力就摆在那里,很容易让人信服,而小企业则往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获得别人(尤其是银行)的信任。  孙正义从银行获得的第一笔1亿日元的贷款,其实就是利用了自己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的制度比现在要保守得多,如果没有房地产或股票证券等作为抵押,光凭一纸商业计划书,是很难获得贷款的。为了扩展自己的事业,孙正义硬着头皮直闯当时的第一劝业银行,找到了银行经理御器谷正。他必须要贷到一笔1亿日元的资金,否则软银的经营就有麻烦了。  软银公司成立时只有1000万日元的资本,并且已花了800万日元资金用于参展,公司手中的现金早已所剩无几。孙正义囊中羞涩,连从东京到大阪去的路费都不舍得出,差一点儿失去了和上新电机合作的机会。  上新电机是当时日本很有名的电器零售商,1981年10月,上新电机在大阪开设了日本最大的电脑专卖店“J&P技术园”,总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出售了NEC、夏普和富士通等品牌的电脑,人气十分火暴。但是,这家店美中不足的是,在软件方面还很欠缺,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J&P技术园”的分店经理藤原睦朗一直想找一个能负责给他们供应软件产品的公司。第4章 资金运作(4)此时,软银公司在展览会上的轰动引起了藤原睦朗的注意。他打电话邀请孙正义到自己的店里看看,这对于急需打开局面的软银是一个大好机会,但是孙正义却在电话里委婉地回绝了,只因当时软银的财政已是十分拮据。幸好,上新电机的总经理净弘博光刚好有事到东京一趟,他顺道拜访了孙正义,软银和上新电机的合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净弘博光和孙正义素昧平生,虽然他很为孙正义的创业激情所倾倒,但是作为一个在商场搏杀多年的商人,他提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软银能在年底之前搜罗到全日本品种最全的软件,到那时,上新电机就会毫不犹豫和软银签订独家代理合同。孙正义二话不说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这才引出了他与哈德森公司的3000万日元定金的故事来。  在和哈德森洽谈之前,孙正义已经和所能搜罗到的软件公司谈判好了合作,但是和哈德森公司谈判时却遇上了一点困难。哈德森是当时日本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声名很响亮,已经拥有多家零售商作为合作伙伴,如果答应孙正义授予他专卖权的条件,哈德森承担的风险就会很大。哈德森的两位总经理工藤浩兄弟于是要求软银先交3000万日元的定金,以此表示软银方面的诚意和实力,哈德森方面才肯和软银开展业务往来。  孙正义将此消息带回到软银,马上在公司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软银的合伙人日本综合研究所对之前孙正义倾公司所有去参加会展已是满肚子不满,如今又要投入3000万日元去做一件毫无前例的事情,他们认为孙正义是一个没有经营头脑的人,遂不愿意和孙正义一起出这笔钱。双方意见争执不下,日本综合研究所决意退出软银公司。他们要求孙正义必须以三倍于票面的金额收购他们手中的持股,也就是说,必须支付给他们1500万日元。  公司成立才两三个月的时间,还处于亏损状态,合伙人竟然要求用票面的三倍买回他们所持股份。但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还是同意用三倍于票面的钱买下另一半股份。  孙正义答应了日本综合研究所的要求,一方面是形势逼迫之下不得不如此;另一方面,孙正义并不希望和日本综合研究所闹翻,做不成合伙人,以后也许还有业务往来。再说,合伙人之间意见不和,考虑到日后公司上市的权益问题,将日本综合研究所的股份买回来对于软银今后的发展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不过,这样一来,孙正义一下子就面临着4500万日元的债务。再者,要购买大量的软件,要推动软银事业向前发展,同样也需要大笔的现金。孙正义从亲戚那里四处筹集,先把答应给哈德森公司的那3000万日元汇过去,而那1500万日元和其他运营资金,就得想办法向银行贷款了。  我这个人很讨厌说谎,因此我要老实地告诉您:我才刚创业,公司还没有业绩,没有信用,也没有抵押品。依照我的作风,我不想去找保证人,也不喜欢高利贷,因为我还不完,所以请贵银行以基本放款利率(最优惠的融资利率)贷给我1亿日元。  当时,孙正义才24岁,年龄只比御器谷正的儿子稍大一点儿,却提出这样“强人所难”的要求,御器谷正听了,唯有苦笑不已。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有着娃娃脸的年轻企业家的话也令御器谷正感到很新鲜,“争取不到贷款的人,大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尽办法争取融资。孙先生却不是这样,他遣词用字相当客气,内容也条理分明,不会惹人厌烦,这点相当与众不同”。第4章 资金运作(5)而且,尽管御器谷正本人对个人计算机和软件一窍不通,但听了孙正义的解说后,他直觉感受到这个产业的有趣与前瞻性。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御器谷正心里已经有了主张,他决定贷款给软银。  由于孙正义不想找保证人,御器谷正不得不从与孙正义有往来的一些人士入手,深入了解孙正义的情况。这也是银行贷款的例行工作。和软银有生意往来的几个商业人士如上新电机的总经理净弘博光等人都给予了孙正义非常高的评价。尤其是孙正义事业道路上的第一个恩人——佐佐木正,还主动打电话到银行,希望银行方面务必在资金上给予孙正义最大的方便。佐佐木正甚至做好了必要时他提供自己的房子作为那1亿日元贷款的抵押品。他说:“我不希望像孙正义这么有为的年轻人,因社会上的形式限制而遭遇失败。”  孙正义并没有出面请佐佐木正等人帮忙,但是他们都心甘情愿做他的保证人,从这点来说,孙正义在人际关系上的经营非常成功,他以一颗认真做事的心获得了这些阅历丰富、阅人无数的商业人士的青睐,进而拥有了许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无价的商业信用。  事后,孙正义特地给净弘博光、佐佐木正等人打去电话表示感谢,礼节方面也恰到好处,让人感到很舒服。  然而,孙正义要借贷的是1亿日元,这么大的数额身为分行经理的御器谷正做不了主,他立即向总行申请。  第一劝业银行总行马上组织专门小组开展讨论。这时,孙正义对产业的正确选择起到了重大作用。专门小组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位名叫笠井猛邦的年轻分行经理站起来发表了他对孙正义事业的支持。笠井猛邦本人是一个计算机迷,还参加了一些由公司年轻员工组织的计算机俱乐部,他坚信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个人计算机一定会得到广泛的普及,所以孙正义的事业肯定大有前途。他的意见举足轻重,又加上御器谷正的大力推荐,一个星期后,第一劝业银行同意以基本放款利率给软银公司提供1亿日元的融资。  这笔资金对于软银简直就是及时雨,孙正义得以从日本综合研究所购回了软银50%的股份,并借此大展拳脚,推动公司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全速前进。  重写与银行合作的游戏规则  从1994年开始,孙正义吹响了国际化的号角。  软银的国际化思维,主要是通过和国际大企业合作以及并购来加速公司的国际化。此时,资金问题非常关键,帮助孙正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名叫北尾孝吉的人。  北尾孝吉生于1951年,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92年担任野村证券事业法人部第三部部长。1994年7月,软银申请在东京股市上市之际,北尾孝吉作为野村证券的代表,协助孙正义完成相关上市事宜。  从那以后,孙正义就暗暗留意北尾孝吉此人。他曾交代秘书,只要是北尾孝吉找他,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愿意见他。那期间,孙正义正忙于软银的国际化业务,经常奔波于日本和美国之间,但是无论多么忙,他都不曾错过与北尾孝吉的会面。  1995年,孙正义力邀北尾孝吉加盟软银,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CFO)。在野村证券工作了21年的北尾孝吉愉快地答应了。  孙正义和北尾孝吉对彼此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良好感觉。孙正义十分器重北尾孝吉出众的才华,尤其北尾孝吉当时已是业界公认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软银正在紧锣密鼓着手的国际化业务,太需要像北尾孝吉这样的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人才。而对于北尾孝吉来说,孙正义的眼光和他所进行的事业,也让北尾孝吉十分钦佩,他希望能借助软银这个平台,发挥自己在野村证券未能充分施展的潜能。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第4章 资金运作(6)由于北尾孝吉的加盟,软银公司正式涉足金融领域。1998年6月,软银与美国网络在线交易的先驱E-Trade公司合资,成立E-Trade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27亿日元,软银与E-Trade分别持有58%与42%的股权),由北尾孝吉担任总经理。  软银在创业初期,获得过第一劝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后来兴业银行、三菱银行等也相继和软银建立了业务关系。软银和这些银行关系密切,度过了一段合作愉快的 “蜜月期”。  1995年,软银并购Comdex,并购资金的组成有两部分,一是软银通过兴业银行,向各合作银行融资的530亿日元;二是在1995年3月,以市价增资方式募集的181亿日元。但是,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兴业银行当时添加了一个条款,要求软银“只要融资额在280亿日元以上,一旦再进行80亿日元以上的并购案,必须取得主要往来银行的同意”。  这个条款宛如给软银戴上手铐脚镣一般。软银的融资额已经超过了280亿日元这个界限,也就是说,如果软银要进行新的并购,必须获得包括兴业银行在内的任何一家银行的同意,否则就无法开展并购,除非先将贷款530亿日元还清。如此一来,孙正义根本无法果断地进行其他并购行动。他必须另寻他法,否则将无法并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更不用说投资雅虎公司了。  北尾孝吉到软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请求银行方面放宽对软银的财务限制条件。这个请求立即遭到拒绝,该融资合约自签订后还不到一年,不可能在这时候变更条件。而且给软银提供贷款的不止兴业银行一家,要争取全部银行都同意,比登天还难。尽管北尾孝吉想尽办法,还是无法得到银行方面的点头。  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偿还530亿日元的贷款。530亿日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北尾孝吉思来想去,唯有发行公司债券这一途径了。  软银刚上市不久,马上又要发行500亿日元以上的债券,在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前例。何况还有一个风险,发行的债券能否卖得掉还是一个问题。如果卖不掉,与银行的关系又闹僵的话,软银未来的发展可真就是前途莫测。  北尾孝吉一边和银行开战,一边还要承受着来自董事会内部的压力。软银董事会里没有人能理解和认可这种冒险的做法,北尾孝吉腹背受敌。碰巧孙正义不在日本国内,远在美国的他对于日本这边的情况并不了解,而银行方面早北尾孝吉一步打电话向孙正义告状,说了一些诋毁北尾孝吉的话。  孙正义火速赶回日本,他立即向北尾孝吉询问事情的始末。因为他也不知道北尾孝吉这样做的目的,以及如何着手。当北尾孝吉详述软银当前财务方面的各种潜在风险,并且强调如果考虑软银未来的发展,就必须走发行债券、还清银行贷款这一条路时,孙正义一下子抓住了重点,他权衡利弊,马上表示支持北尾孝吉。虽然他并不知道北尾孝吉如何去运作,但是他还是说:  我百分之五百信任你,就算不发行公司债券,公司也不会因此倒闭。  这句话给了北尾孝吉一颗定心丸,而且也表达了孙正义本人最大的支持。孙正义也知道,随着软银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外的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包括和银行、客户之间的关系。  与银行维系现状固然能一团和气,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为了公司的发展,打破一些常规是必要的。  孙正义说服了董事会,授权北尾孝吉全权负责相关融资事宜。这下子,北尾孝吉完全放开了手脚,完成了日本企业史上史无前例的财务改革。软银在1995年9月以39%的利率发行了500亿日元十年期无担保普通公司债券,使得软银从银行融资中解除了手铐脚镣,得以在其后的一年时间里顺利开展一连串并购行动,分别并购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王石科技公司以及朝日电视台股份。  北尾孝吉作为软银财务、会计负责人,帮助软银通过发行无担保普通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市价增资等方式,共筹集了约4878亿日元的资金,支持孙正义大踏步开展他的全球扩张计划。  与其在日本这一框架里循规蹈矩,不如在世界这一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即便外界说我孙正义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或者把软银说成忘恩负义的公司,也只能不做理睬,当一切都云开日出之时,自有人能理解我这样做的苦衷。  * * * * * * * * * * * * * * * *  对我们来说,不论是日本兴业银行还是第一劝业银行都是我们的恩人。如果没有它们真说不准软银能不能有今天。这恩情是万万忘不得的。可是,如今即使我们被卷进了误解的包围圈之中,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能因此而放慢了速度。现在只有在今后的交往中用我们的行动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