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不能一蹴而成的,而且一下子做也会引起混乱。只是认清、觉悟这确实是一种恶习,抱着逐步改革它的决心,这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经济界所面临的事实,不用说是政府,也希望所有国民对此有所了解,实在不可再放任这种现象了。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一 立企业精神之妙用一 立企业精神之妙用 公司经营好比人的一生。小时候起码不要危害到社会,长大了,就要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 考虑到公司发展的时候,第一要先检讨这个公司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一个人在世界上总不能作些偷鸡摸狗的事而生活,为了社会生活他绝对不能危害社会,所以如果是个人的生存,其存在虽不能有利于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他第一个被允许存在的理由。 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或数千名员工,则不危害社会是存在的惟一理由。光这些还不够,这样大的公司,不但不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种方面受到社会的欢迎与喜爱,要有这样的经营方针,公司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公司大到员工有几万人,则该公司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经营的基本方针,应该是要为社会才对。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公司小时要不危害到社会,中型公司则不但不危害社会,多少还要有被欢迎的成分。至于大公司,不但应具备不危害社会,受社会欢迎的条件,基本上对国家,对社会要有明确的贡献方针才行。经营上首先考虑到这些问题。能多发展的公司,就是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的公司,并抱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公司发展的首要条件。 人的一生,在孩童时期受父母之恩惠与爱护成长;稍大一点,在学校受教育,这时最起码不应使父母烦恼;再大的话就是为人父母,养育儿女,指导他人了。个人与公司,该考虑的,可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应该建立明确的想法。 在人心有进步的时候,这种效果还是有的,因为想赚钱,就得想办法做出好东西,这个结果不就是奉献给社会吗?所以说,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要提高他的效率与效果,就要“有意识地”来做比较好,这种意识最近很强烈,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近代式经营观”。 以社会大众为考虑前提,才是有灵魂的经营。 关于公司经营,当然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世界愈是进步,对于接洽顾客的方法及设备的改善等等问题,都需要更详细加以研究。常常开研究会的目的,也就是要探讨更高明的经营法,以这样的目的为前提,这种研究会才有意义,才能生存。若不是站在这样的基本立场上,只是一味研究,当然也可产生各种的方案,不过这些方案恐怕不能说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案。更进一步地说,当课长的人或者董事长的人,要有上述牺牲的精神,但仅有这种觉悟还是不够充分的。应该同时考虑到今日社会的情形,要站在人生的观点、社会的观点,认清什么是正确的,为了执行正确的事,才能为部下、为公司,甚至为国家而牺牲,如果不顾社会观、人生观,换句话说,不分青红皂白,不顾是邪是正,一味地为部属、为公司、为国家而牺牲牲,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究竟什么是理想的经营法呢?各人站在各人立场考虑,研究出正确的经营法,当然每个人不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有时虽然目标相同,但个人的人生观、社会观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必然会有不同的经营法产生。但如果没有经营理想而去经营,那真是令不人敢恭维。 宗教是普度众生的处世事业,而经营事业则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作。 松下先生在一次参观某宗教团体总部后,联想到自己的事业、正派的经营方式;进而又想起整个业界的经营现状,不觉对宗教与商业两者的经营与管理问题,深加思索起来。这个宗教的宗旨是:引导多数烦恼的人脱离苦海,指导他们安身立命,然后享受人生幸福。我们事业的宗旨则是无中生有,创造社会财富的人世工作。自古以来,消除贫穷就是人生的神圣事业。因为生产可以帮助人类生活趋向富裕与繁荣,自然也是神圣无比的使命。 人类生活要求精神上的心安,与物质上的丰富,两者互相配合,才有进步、有幸福,二者不能缺其一。如果精神安定,但物质缺乏,维持生命就会发生因难。但是如果物资丰富,却无充实安定的精神生活,那就毫无生存的幸福与价值可言了。因此这两项事业就象车辆的“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经营,应该比宗教事业,更要蓬勃发展,更能扩充延续才是。为什么企业却常有倒闭、裁员等情形呢?那是由于他们经营不善的缘故。那是只顾私利的经营,偏离正义的经营,不知道事业是神圣的经营,是仅限在商业界的经营,仅站在传统基础上的经营。因此,这种守旧的经营方法,就是造成倒闭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也要脱出这个因循的外壳。” 辛勤劳动被肯定后,所流露的感激,是无以伦比的喜悦。对自己生产的商品,在社会上有何种地位,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关切。松下先生在以前曾直接参与生产的时候,每次将产品向代理商展示时,只要他们看过后就一再说: “松下先生,这是您苦心专研出来的产品,对吗?”这就肯定了松下先生的劳动,他感到非常高兴。 这种意识,并非是将产品卖了高价,或是多赚点钱的欲望,而是对一个人几个月的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产品给予肯定,所产生的感激心理。 这种感激的滋味,是有恒地将至诚的心血,投注于制造产品的人,才可能享受到的高尚意识。而且全体员工都能做到。享受这种感激意识时,也就是松下电器真正发扬生产报效国家的时候,也是获得稳固的社会信用的一天。 不管别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坚持到底,换来的就是别人的羡慕。 江户时代,江户的花街柳巷——吉原,和京都的岛原、大阪浪花的新町一样,是武士与商人的一大欢乐街,非常热闹;就象歌谣所唱的“白日如天堂,晚上如龙宫”,受到公子哥儿的喜爱。 吉原有多达数百名的艺妓。其中属于最上等的艺妓叫“大夫”。在大夫之中,一位具有十万名诸侯地位的“松之位”艺妓,就是当时名扬天下的“高尾大夫”。“松之位”具有相当的权威,因此,“高尾大夫”所接的客人都只限于诸侯或富商巨贾,是一般武士或商人高不可攀的一朵花。大夫本身也不愧其权威,由于严格的自我修练而精通各种技艺,很懂情趣,又会作诗,有很高的教养。 带着穿戴华丽的随从,在街上游行的行列,就是所谓的“道中”。大夫道中的情景可真是豪华绚烂,总是招来许多人观赏,尤其是这位高尾大夫的道中。 有一天,一位在染房作工匠,名叫老久的年轻人,为要一睹风闻已久的高尾大夫风采,探出身子静心等待。不久耀眼的道中行列出现,高尾大夫用大夫独特的内八字慢慢走向这边。不久,她的美貌容姿就近在眼前了,使老久看得目瞪口呆,一动也不动。他的同伴敲着他的肩膀说“老兄,你在发什么呆?你爱上那大夫了?”并笑着说:“既然爱上,不妨去找她呀。她虽然是有地位的松之位大夫,但毕竟是个妓女,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跟她做上一夜夫妻的!” 听同伴这么一说,老久才苏醒过来,认真地问:“那大约需要多少钱?请告诉我,如果用金钱就可以解决,我一定要试一试。”同伴回答说:“老久,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看,总得十五两黄金吧。”“十五两黄金?这要储蓄多久呢?”一个染房工匠说:“总得三年吧。而且还要系紧腰带,拼命工作才能勉强攒足。你如果愿在一夜把那十五两黄金用光,大概就没有问题吧。”同伴半嘲弄地说。可是老久听完就暗自下定决心,开始省吃省用拼命工作。 三年之后,老久果真储蓄了十五两黄金。虽然是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召大夫的吉原,但以他染房工匠的身分来说,还是吃不开的。因此,他就请一个在老板家进出的医生当“棒场的人”才如愿以偿,终于跟高尾大夫相会。临别时大夫说:“请再光临。”他竟然回答:“我得再等三年才能再来一次。”平常即使不想来,一般应酬也都说:“我会再来。”然而老久却老实地回答:“再等三年才能再来……”大夫觉得奇怪,再三追问后,他才说:“老实说……” 高尾大夫听了大吃一惊。为了想跟她共度一宵,竟然苦了三年,被他的诚实、纯真感动的她说:“我这里的年限一满,就嫁给你。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将储蓄的三十两黄金,交给你代我保管到那时。”于是将三十两黄金交给他。 当时的大夫都以高尚的地位为骄傲,对象自然以诸侯或巨贾为多;然而这位高尾大夫却被染房工匠老久的诚实所感动。听说,后来顺利满工的她果真和老久结婚,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创立了全江户第一的染房。 以上就是有名的“染房高尾”大概经过,不知各位读后作何感想?也许有人会认为,好不容易那么辛苦才攒下来的钱在一夜之间就用光,实在“好无聊”。但松下先生认为,他把别人认为无聊的事,认真贯彻到底,实在有勇气、有胆量,有衡心。人生有超越得失的一面,对自己所决定的“目标”,即使赌注一命也要勇往迈进,又有什么不可呢? 十五两黄金对诸侯巨贾或许只是小意思。但对老久来说,他以三年的坚忍,用血汗油垢才储蓄到宝贵的十五两;而为了他所热中的,竟把这十五两一夜就花光。这种精神与气魄,对经营者多少具有启发性。 另外的启示是:“能打动人心的,毕竟还是诚实”。口才、金钱固然重要,但最能感动人、抓住人心的,还是诚实。抓住高尾大夫心的,也是老久的诚实。 在诚实往往被轻视的世态中,我们对老久所表现的可贵诚实,应该好好再思考一下。 经营者,不应该凭权势与金钱做恶性竞争,应以建设公平、合理的社会为已任。 在自由经济的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有竞争,才会互相切磋琢磨,才会有进步发展。但是,竞争不应该只是较量彼此的权势,应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比权势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正当的?”这种哲学或理想。松下先生认为,大家应该秉着这种信念,去对抗与竞争。否则,会出现“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弱肉强食”能使社会繁荣,倒也无所谓。但事实不然。历史的教训,如果容忍“弱肉强食”的社会存在,权势往往会沦为暴力。因此,我们应该秉着“到底什么才算是正当的”的信念做事。 再具体一点说,我们应该从事一种竞争,那就是“使资金比别人少,能胜任经营企业的人仍然有成功的机会。诚然,一个人是否适应经营企业,很不容易判定,这不象其他东西可以用长度或磅秤来度量。不过,姑且可以用“他在买卖上,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良心,是否努力且有某种程度的创意”这一类大家看得到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能胜任这种工作的人,在自己的行业中,考虑如何竞争才能继续生存,是很重要的事。 一旦陷于仅凭权势的竞争,则雄厚的资本,甚至“资本的暴力”的重要性,势必凌驾经营者能力。资本单薄的自然无法与之对抗,甚至很有经营长才的人也会被埋没。对社会或人类而言,这诚然是可悲的现象。 因此,不能完全倚仗资金,应该不断地力求创新并节省资源,借此降低成本。成本降低后,即使减低售价,仍然有利可图,自然就乐于降价促销,这就是进步。同业间应该透过这种方式认真地竞争。 惟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够对外竞争,甚至,若能找到胜任的经营者,中小企业反而容易生存。 任何工作或事业,只有胜任的人能继续存在;其他人只要另找适合自己做的事,一样可以成功。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原则,并盼望这种社会的来临。 智慧、时间、诚意都是企业的另一种投资。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公司从业员。 你要怎么收获,必先怎么耕种。因此,松下电器公司投资在建厂、广告、宣传等方面。在这里我们谈一谈松下公司另一方面的投资。 太阖秀吉(丰臣秀吉)是一个伟大人物,他能取得天下绝非偶然。据说当他担任主人织田信长的马僮时,常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买胡萝卜喂马,因为他觉得光靠主人供应的饲料营养不够。以一般人的想法,一定认为秀吉不要求加薪,还拿出自己的钱来替马买饲料,实在是傻瓜。但是结果是因马匹强壮,而赢得一般人对织田信长坐骑的一致赞美。 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大,但他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有诚意的投资。 这个故事说明,企业必须有第一投资(资本),还必须有第二投资,也就是用头脑、智慧、时间来投资,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司从业员。 顺应社会的潮流和事物间的关系,才是企业得到发展的方针。 我们彼此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工作太过热心,以致强调自我,就容易走向任性的独断行为。 为了让工作能顺利推展,我们必须好好遵守公司的方针、计划和传统,从中发展自已。个人的智慧纵使卓越,也象在黑夜里提灯,照亮的范围有限。以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是至高无上的,会使公司蒙受不利。尤其职位高者,更要经常请示上司,考虑周全,认真做事才好。不顾传统,忽略公司的方针和计划,靠自己狭隘的主观来判断行事的人,他的努力程度和才干越高,公司受害的程度也越大。 松下先生就是经常想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方针及传统,一面谋求顺应,一面聆听从业员的意见,来作为决定一件事的参考,并把它变成松下电器公司独特的方针。 越是受到上司深厚的信赖,为了回报,越是应当拿自己的判断去请示上司。不可自视过高,谦虚和谨慎的修养很重要。我们彼此既然都在参与经营,便应该有直率地批判和接受批判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顺应潮流化的喜悦。 企业的任何一项发明,不只是本身赚钱的手段,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的工作。 随着公司的成长,松下先生把技术部门交给专家去研究,专心负责公司的经营。最近,实用新案及专利权的申请,每年大约有一万三千件了。于是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发明案件的检讨,专利与实用新案的申请及管理,各种争执、诉讼的处理,专利的使用等事项。 这种工作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国家或政府机关做的,却由民营企业抢先做了,而且彻底检讨了它的经济性,讲究效率,减少浪费,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是国家机构,能做到这种地步吗?这样的工作,各民营企业都在默默地进行。 大家经常会认为企业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所以也会认为前面所提的工作是一种赚钱的手段。由低处看也许可以这么说;由高处看,它却与国家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福利有很大的关系。 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今天国家的经济面临极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松下先生认为不要误认企业是惟利是图的民间团体;相反的,还要对它正在完成的任务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技术合作之前,应先考虑对方的人格,详细研究契约内容。 最近有很多公司与外国技术合作,这种事已不稀罕,在这种情形下最要紧的是先考虑对方公司的性质,或是经营者的人格。 有一家公司跟美国的某公司技术合作,结果导致公司倒闭,关门大吉。这不能怪对方的美国公司,对方严格地遵守了合约的权利义务,但在日本方面,往往会有人,认为“这点小事大概对方不计较吧。”“这样做对方会考虑我们的立场吧。”常常把人情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问题。 可是美国方面是以法、理、情为序来考虑,你一旦说愿付出多少,他们一定会要的,如果你说因为某种原因付不出时,他们会说“某种原因而拿不出来,那责任是归你,我们的公司才不管你这些事,你还得照付给我们。”所以在技术合作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对方,并详细研究契约内容,不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松下曾与荷兰飞利浦公司技术合作,这是个大公司,技术方面也很进步,所以才跟他们合作,为了这合作,对方还很详细地调查松下公司。所以从申请合作开始,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才得到他们的承诺,在这一年中,他们三次派人来调查松下公司,看看有否有合作的准备与能力。如果想技术转移,而这边没有接受的条件、环境与能力,那就不好合作,所以作很严密的调查是必要的。 幸好松下这种准备工作都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合作才能成功。相反的,有些公司不管你有没有接受条件的能力,只要你付出权利,他就愿意合作,这样的合作,往往全碰到很多难题而告失败。 就是对方要技术转让,没有接受的条件,那还是不能成功的,可是对于失败的责任他们会置之不理。“教你们技术,你们的公司却不能好好接受,那是你们方面的责任。”这样就给推得一干二净,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当然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对方是个用意很周到,处事很慎重的公司,就是你催他快一点,他们还是要作详细调查的。不然,就会出现问题,致使公司倒闭关门。 所以必需考虑各种问题,研究对方的人格与想法,对方是否考虑到我们能否真正获益?这样的公司才可合作,就算全部委托他们了,他们也会好好地照顾我们。 只花百分之几的代价,就如同拥有了整个技术合作的厂家,何必舍不得掏钱呢? 我们一般人,对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往往容易停止于主观,因此,不太能接受其他的看法。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不知如何应付而开始感到迷惑,那么很可能就会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这种情况之下,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别的角度来重新观察,以改变原来的看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会发现原先忽略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能够因此改变看法的话,那么眼前就是一条崭新的大道了。松下先生对与荷兰的飞利浦技术合作一事,本来也有很多迟疑不决的地方。虽然技术援助费从百分之七降为百分之四·五,但是另外还得付权利金,一次付清美金五十五万元,约合当时日币二亿元上下。当时松下电器的资本额才不过五亿元。金额相当庞大,负担可谓十分沉重,这等于是把公司资本的五分之二一次付出。 不过情形已经是骑虎难下,非一次付出巨款不可,就是这一点使松下感到很困惑。当然,在考虑到今后日本电子工业及松下电器本身的发展以后,这一点钱实在不能不付。 但是除此之外也还有别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契约问题,因为那是个一面倒的契约。里面的内容只规定如果松下电器发生错误的话,应如何处置,诸如撤回机器等等。换句话说,绝不准松下出错;然而对于飞利浦如果出错的话,应该如何处置却是只字不提。对方的姿态相当高,颇有鲸吞的意味。假如就这样签字的话,那岂不是完全地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一点是松下先生对契约颇感困惑的一个重大因素。 虽然是摸索着前进,但是松下先生认为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能抱有“私心”。对于飞利浦技术合作一事,的确很感困扰,但所幸他一点私心也没有。 就在松下先生十分迷惑的时候,心里突然浮现出一件事情。飞利浦当时有大约三千名研究员从事于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设备极为完善。光是这个研究所就必须花上几十亿元,而松下电器只要花两亿元,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研究设备和人员。假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些东西岂不就跟自己拥有的一样?想到这一层,松下先生心里一下子觉得轻松愉快多了,至少一次付清两亿元一事,已经不大在意了。于是,他不再犹豫而同意签约。 后来,依据合约,飞利浦派了三位工程师到松下电子公司任职。松下先生看到他们,感到似乎雇用了整个飞利浦一样。人们对于事情总会抱着某种看法或想法,而这种看法或想法关系十分重大。虽说花了大钱,万一搞不好,松下电器可能因契约而倒闭;但是假如换成另一种眼光来看,则只要花这么一点小钱就可以把飞利浦请来做事。这样,心里就觉得十分舒畅了。 因此,能适时地改变看法,对于下定决断,难道不是一件很重要的因素吗? 经营的价值感是眼睛看不到的,但优良的经营成果,却能赚进大把看得见的钞票。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比看不到的要容易了解其价值,而松下先生以为能正确的了解无形东西的价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它摆在事业上的话,同样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象事业的经营等于无形的东西,是有很大的价值。当然,如果经营力薄弱,不能增进令人满意的成果,其价值就微不足道;但假如经营得法,则其产生的成果就十分可观了。良好的经营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福利,更可以促进国家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大家对于经营的价值,难道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吗? 松下电器在一九五二年,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技术合作,创设了松下电子工业。在此之前,松下先生曾对外国技术的合作对象作种种调查,因此去过美国,也到过欧洲。美国有最新的技术,规模以及其他方面都与日本大不相同。到了荷兰,他觉得这里的国情和日本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国土也不大。飞利浦公司当年,也是以个人为中心开始创业的,历经六十余年而逐渐扩张茁壮,这一点和松下电器的成长非常相似。因此,他就决定把飞利浦当作合作对象而进行磋商。 这当中却出了一个大问题,直截了当地说,那就是技术援助费相当高。如果是美国公司的话,大约不过是营业额的百分之三而已,但飞利浦却要求百分之七。 何以飞利浦会要求那么高呢?飞利浦方面的说法是:如果与美国公司合作的话,成功率很小,但如与飞利浦合作则一定成功,而且层次也高,他们负有相当的责任。而且从过去的实绩来看,全部都成功,目前在四十八个国家里面都有他们的工厂,经营都非常良好。 他们实在够自负的了。听了之后,渐渐觉得并不是空口说白话,但也因为百分之七实在太高而使人有点踌躇不决。以这么有实力的公司来说,百分之七或许不是很高,但是百分比过高的感觉,一时还能以消除。 如果嫌百分比过高而作罢,事情当然很简单,另外也可以找百分之三的美国公司技术合作。但是除那个问题以久,松下先生还是觉得飞利浦比较适合做为合作的对象。内心固然很希望能和飞利浦技术合作,但总认为百分之七难以接受。深一层考虑的话,虽然美国与飞利浦的技术大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可是价格却有那样的差异,这应该不属于技术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活用技术,来获得成果方面有所不同。 松下先生也曾想过不如拖一拖再说,料想对于技术的转让,也不致于就造成如何不良的后果。在这里可以举个也许不尽恰当的例子:譬如说学校的老师吧,教师一定有是非观念,但学生却不一定如此。不论老师教得怎么好,必然会有一些学生懂,一些不十分懂;有些学生很调皮,有些学生很操心。飞利浦是个好老师,所以一概要百分之七,但是却一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如何。 所以他告诉飞利浦公司:“如果和我签的话,你一定获得比任何已经跟你订约的公司更大的成功。假定其他的公司能够得到一百分,那我一定能够得到三百分。松下电器的经营指导也有它相当价值。我看这样吧,松下电器的经营指导费只拿百分之三,飞利浦的技术援助费拿百分之四·五,你看如何?”对于松下这样的交涉,对方好像吓了一跳。“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付过什么经营指导费,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呢。”飞利浦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经过松下先生一再说服解说,最后飞利浦总算也了解状况,依照他的方式:飞利浦的技术援助费百分之四·五,松下的经营指导费百分之三而达成协议。 这并不是单纯的对技术援助费杀价的问题,技术能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也得看经营如何而定,因而为了达成优良的经营效益,付一点经营指导费,难道不应该吗?而飞利浦本身因负有与美国公司不同的技术指导责任,不也获取了很高的技术援助费吗? 把技术引进之后,为求促进企业活动的经营成果,松下先生认为应该有很好的理由,收取经营指导费。他终于也让飞利浦认同了无形的经营指导价值。 当然,这个有价值的经营指导费,同时也对松下电器发生约束作用。这百分之三不是好拿的,责任异常重大,松下先生也充分认识这一点。而飞利浦方面,也必然经过很慎重的考虑,一方面毫不留情地凝视,另一方面则抱一分期待。 总之,在与飞利浦交涉过程中,经营的价值就这样重新被人认定。后来,松下电子工业在不断努力下渐渐向上发展,终于在飞利浦所有技术合作的公司中出类拔萃,成为第一等公司。 在一个公司中,每个员工的实力要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公司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如果认为单独培养一个职员的实力,公司就能发展,那就错了。这个观点很重要:公司成长的并键不在一两点突出,而在整体程度的提高。 有一些财大气粗的公司,认为钱可以滚钱,所以一开始就忽略公司的经营管理,只坐享其成。一旦公司在意识上松懈,迟早总会走上衰败的道路。所以公司一方面要培养员工个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设法将培养出的个别实力予以妥善综合,整个运用。这种情形就象打垒球时,一垒手和捕手随时保持警戒,准备互相补位;担任其他守备位置的人也相互支撑,毫不松懈。如此,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而整体的力量,更足以对公司和社会都发挥更大的贡献。 身为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是要对他的公司怀着信心;而好职员更要经常抱着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想法。这样的公司很少会失败的。不论经营者或从业员,都应该觉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自己的公司,甚至于有影响社会的可能。除此之外,任何一个员工在心理上,也要重视主管交办的工作。譬如说,主管交待你打电话取消一个约会,那么在打完电话之后,就算主管没再问起,也就该把结果告知。虽然这只是件微小的事,却可以由此逐渐赢得信赖。主管也往往人这些小事来判断他的员工值不值得信赖,能不能托付大事。 连寻常小事都办不好的人,偶尔完成一件大事,绝对不可因此骄傲。因为平凡的事比困难的事重要。公司的成长,往往是从一连串平凡的琐事中,累积起来的。根据松下先生多年来的经验,也只有在处理自己的业务时,智慧才能充分活用,并且没有风险。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二 策略经营细水长流二 策略经营细水长流 经营的诀窍就是:在知道它之后,便能大干一番事业,由此而产生的安全感,便是力量的源象。 一旦抓到事情的诀窍,是很难忘记的。由于体会到经营的诀窍,经营事业将会不断发展。 松下先生对于如何经营松下电器公司,体会到这么一种诀窍,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说:“经营的诀窍就是我检讨它、知道它之后,便能大干一番事业。这样我会有一种安全感,即使人类只剩下五万人,我也有信心再干下去。一旦有了这种安全感,就能变成一股无限力量,产生飞跃性的成果。”天灾是无法预测的,但能够预先计划,将损失减至最低程度,才是优秀的经营者。 新泻县地震,松下公司的损失,单就商品一项,就相当可观。可是其它同行却损失轻微;为什么只有松下电器会受到这样大的损害?因为他们把大量的商品,都集中到新泻县。如果能不断地造出适量的产品,定量的供给各经销商,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庇漏。 此时此地,我们往往会想到这是发生地震,受到不可抗拒的损失,是没办法的,也就不予检讨,就这样让它过去。殊不知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假如有天灾地祸时,有损害较少的经营法和损害较大的经营法,所以应该时常注意这一点,对吉凶、未来,先有应付之计划,能减少损害至最低的程度。这样才是优秀的经营者。 企业要不断做适当地调整,才能生存,尤其在传播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 从前,由于社会上仍存有封建思想,所以产品一旦有了名气,在价格、品质方面,便占尽优势。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封建思想消失了,消费大众开始注重实质。 有这样一件事,英国一家历史悠久,称霸世界的K照相器材公司,最近已濒临破产边缘。其原因在于它受到德国制相机和日本制相机的两面夹攻,不止是国外,连国内的市场都丧失了。 尽管一直信誉甚高,也很有实力的公司,若无法不断提供新的好商品,以及用合理价格去销售,那么就会发生经营困难的问题,任何行业都不例外。从前要大约三年时间才能肯定好坏的商品,最近,几乎可在瞬间获得肯定。因为透过新闻、电视、无线电广播等,能把产品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宣传技巧的优劣等,很快传达给消费者。 原来可能有一年销售寿命,现在一瞬间就停止销售的情形愈来愈多。所以经营上丝毫不可掉以轻心。 尤其象日新月异的商品公司,更要具备坚强的竞争力,经营上必须迅速果敢地经常做适当地调整,才能竞争胜利。即使是卖甘薯,也要检讨卖不好的原因。不累积今日平凡的经验,就没有明天非凡的进步。 即使是卖甘薯的简单生意,一天的生意做完了,也要将当天一共卖了多少,正确地算出来。如果卖得少,要检讨为什么卖不出去,进一步推敲如何采购、如何烤甘薯,并且反省在服务上有什么缺点,鼓起明天做买卖的意念,这便是卖甘薯生意兴隆的秘诀。 何况,买卖很多物品,接触许多顾客的生意,如果忽略了每天的反省与检讨,怎能求得明天的进步呢? 这件事情,乍看之下,非常平凡,但是,这种再平凡不过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却需要相当的锻炼。 世人常说:“平凡通非凡”;所谓“非凡”,其实是对平凡的事情,能够平平凡凡地累积起经验,所得的结果。 事业要配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成长,不要操之过急。 如果要扩展事业,应该是随着社会的成长而扩展,只求自己公司的成长,那是不可能的事,制造社会不需要的东西,一定是卖不出去的,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司才有进步,又为了引导社会,以早一步的形式来经营公司也是必要的。 一个公司,必要的措施就是不断地进行“消费者的教育”,有东西而不知其用法,就是暴殄天物了。“现在我们生产的这种新产品,你们使用看看,必定带给你们生活上许多的方便……”这种早一步的消费者教育,在促进公司成长上是非常必要的。 可是以太过超前的教育,来唤起消费者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早两步的事情让人消化不了,所以公司一定要配合社会的成长,为求进步得更快。不能该早一步的早两步,这样大家反而不能接受,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成长也要有它的步伐。由此而论,所谓“所得倍增”的问题,思想上是正确的,但在其内容与进度上应先考虑到步调快慢的问题,不要有一次进两步或三步的情况,只能一次一步,稳步前进。每一步的程度可以快些,但绝不能一次两步或三步,这样,“欲速则不达”。这就是松下先生的处世方法,我对将来常抱有美好的希望,但他的脚步总是一步一步的,享受一步步地接近希望的喜乐,如果二步并做一步地走,中途定会摔跤的,就可能会使社会陷于混乱,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经营者而言,能看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除了事业的公共性之外,也要常从公司本身做自我检讨。要做一件新的工作时,一定先做好考虑,绝不能立刻着手,今天要着手的只是合乎自己胃口的东西,其他即使别人说再好吃,也不能去动它。食欲可以自己调节,可是事业欲就不同,只能靠自己的自觉,因而常需自我反省,结合公司综合力量,来做最适合公司的工作,虽然麻烦,其安全性还是很牢固的。虽然这样想,但有时还是会操之过急的,这时应该立刻回头,但是很难发现这个关键,所以经营者应特别留意,如果发生错误,经营就容易招致失败,经营的失败大部分因此而起,所以,经营者要经常反省。 当大家开始一窝蜂制造的时候,就该激流勇退,因利润再高的产品,也会自此骤跌。 一般人都有很多欲望,只要发现一种事业可以赚钱,大家马上一窝蜂地经营。短时间也许还不错,但一段时间之后就立刻陷于恶性竞争,弄得大家都赚不了钱,甚至停业或破产,这种事情真是太多了。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情形,还是可以办到的,那就得适可而止。 松下先生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公元一九二五年的事情。当时他到东京办事处巡视,办事处里面摆着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时候装置在收音机里,非常畅销。办事处主任对他说:“这是最近东京最畅销的东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卖卖看?” 松下先生听了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尽早在大阪发售,因此当场就指令和真空管制造厂交涉。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根本赶不上订货,就当场先付出价款三千元购买一千个,想多买一个都有困难。 回到大阪,松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一万多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子。后来制造真空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各种厂牌渐渐出现,价格自然也逐渐便宜。 看到这种情况,觉得非认真考虑一下不可,因为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可能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还有一些利润,而且销路也还可以,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大不相同了。重点在于如何掌握演变的趋势而不安于现状,因此,先见之明是非常重要的。 虽说目前卖真空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松下先生却不想干了,这样似乎有点可惜,何况还是在没有赚到更多钱的时候。但是话说回来,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况的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本能,这就是让他萌发撒手念头的理由。况且已经赚取一万元的利润也应该是收手的时候了,再贪心就不太好。结果,真空管的贩卖情况是不是在自己的预测之内呢? 松下先生真的就这样决定从真空管收手,也把自己的意思通知生产工厂和客户,工厂方面因为可以无条件获得大阪地区的客户,心里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而客户方面自然也不会有反对。于是,松下就从这个还没有创造可观利益的真空管贩卖事业上撤资了。 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收音机配件的售价急转而下,使一些获利还不错的工厂和贩卖店一起陷入困境。 松下电器因为收手得快,因此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所以凡事都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反受其害。 还有,恶性竞争并非好事,如果想到可以赚钱就什么都不顾了,那自然就容易忘掉“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很可能就会陷入恶性竞争而使得彼此都焦头烂额。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时时加以提醒的话,恐怕还是不易做到。 企业经营必须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与能力,并且应该把握着运用各种外力的原则。 经营的方法是无限的,其中尤其必须注意的是独立自主的经营,也就是在资金、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等方面,都必须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次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及私人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久已经赶上欧美各国,甚至于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他们。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赖了不少外来的力量,也就是资金来自贷款,高级科技也从欧美各国引进,然后加以活用而产生的结果。战后的日本,企业和经济因为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必须从没有半点物资的社会中急速达到国民生活的复兴再建水平,所以,外来的援助是必要的。如果企业界不曾有效地利用这些外力,日本今天的经济发展程度、国民生活水准,将会更低。 所以不要一味排斥或否定外来的援助,但是基本上经营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经营要自主。外来援助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效果可能比较好,但是如果长久以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依赖的心理,忽略了自己对企业的责任。而且企业依赖的外力愈多,就愈容易受外在条件的影响。 因此,原则上还是应该以公司的盈利为资金来经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日本的企业和欧美比较起来,贷款比率较高,而本身的资本比率偏低,这或许与战后日本的特殊背景有关,但也有一些日本公司,能够增加资本额,其本身资本的比率已不低于欧美的企业,只有这种公司,在不景气时仍然能够维持公司的成长。若想提高本身资金的比率,固然有赖国家政策,如税制、支票的规定等方面配合,但是最重要的,仍然在于各个企业对这件事是否关心,是否努力,因为提高资本比率的关键,在于能否确保“适当的利润”。 输入方面,也可运用上述的道理。过去从海外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后除了有必要继续引进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开发,有时还要考虑到将技术提供给其他国家。技术的专利或情报,不应该被发明者或任何组织独占,最好全部能以合理的代价公开。如此一来,大家不需重复进行相同的研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会更快。 但是即使技术和知识能够与大众分享,各个企业仍然要尽力保持开发自己独特产品的精神。惟有不断研究、创新、改进本身的技术,企业才能不断茁壮、成长。 总之,所谓自主地经营,就是在每一项经营上都能用自己的力量执行,遵循这种想法和态度,再充分活用必要的外力,经营就会更有前途。而且惟有独立自主,才会赢得信任,外来的援助才会不请自来。 把经销商的专柜,看成是自己的店铺,双方的合作就会更积极,更具实质效益。 不久以前,拥有一千七百家大连锁店的美国副董事长,造访松下公司,希望批购公司的产品。同时,用他带来的幻灯片作简报,以介绍他们公司的盛大规模和经营情形。看了约一百张幻灯片后,松下先生认为他们的照相技巧和说明都很成功,幻灯片放映约三十分钟,松下先生很受感动,因为他们是来批购产品的,而不是来推销商品的,但却准备了一系列的幻灯片,向松下郑重地介绍他们的连锁店是如何的设备,服务顾客的态度是怎么的好;其介绍说明,都非常的切适得体,令人一看就明白他们充实的经营内容,松下先生非常敬佩他们高明的宣传手法。尤其引起兴趣的是:在说明中,提到他们公司的七大基本精神,这和松下公司所遵守的精神,内容相通,意义大致相同,当时松下先生就告诉他们:我们也是遵奉这种做生意的基本精神。于是皆大欢喜。 就是这样,松下先生已经明白了对方公司的实情;对方也与松下公司经营方针共鸣,双方均获得商谈上的成功。当观赏幻灯片时松下忽然觉得,他们既然以设备这么豪华的专柜来销售我们的产品,不能只以代销的狭隘想法看待他们。应进一步想,认为这些专柜都是我们公司的店铺,而予以有效地辅导运用,才是贤明的办法。好在双方经营方针相同,假如将他们的专柜当作我们自己的店铺看待,那么对方便不得不大大地广为推销了。所以,我们应该制造出优良的产品,送交他们推销,相信一定很畅销。于是,松下先生就向对方的副董事长提议:“副董事长先生,本人很高兴与贵公司之交易成立,从今天起,就等于我们在美国各地新开张了一千七百家豪华商店一样。从刚才幻灯片中所观赏到的那些豪华气派的店铺,以后我们将要把它当作是自己经营的一样,而且有优秀的经营者——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以及有才能的干部,更有训练有素的成千上万的从业员工在服务,这些我们也认作是我们自己公司的优秀职员了。想到这一点,我就很放心地将优秀的产品交给你们了。”最后松下先生还问他:“对我这种想法是否同意?”这位副董事长回答说:“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啊。我也觉得,你们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本人赞成你们这种说法。”于是很激动地握住了松下先生的手,双方喜气洋洋,皆大欢喜。象这种作风与想法,不仅可用于做生意方面,在社会各阶层亦可以适用。 今天的社会,人们或多或少,对所拥有的东西,都视为个人之所有,假如站在更高远更宽广的角度看,或许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所有的东西,亦不过是为了社会共同生活之方便而暂时持有罢了。 本来社会上所存在的一切东西,都是为社会共同的目的而存在的,或者是为了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共同利益存在的,所以有这种见解,借以理解各类事物的话,则“你的公司就是我的”,这种想法便没有错了。相反的,“我的公司亦是你的公司”的想法,亦可以说得通。如果社会上所有人士,都同样具有这种想法的话,由此为出发点,便可互相勉励、谐和,共同创造繁荣之社会,那么战争或者争斗,也就可消除于无形了。最近看到企业界一部分经营者,在进行过分地竞争,可以说是缺乏远见,如果大家站在宽广高远的角度上,便能高瞻远瞩,尤其是在今天这种局势下,应特别强调这种做法,借以达成企业界共同之繁荣。 制造一个对自己商品牌的爱好迷,比开发一件新产品还要困难。 数年前,松下先生曾经和将棋(类似我国象棋)高手大山名人畅谈过。 大山名人,年纪很轻时就荣获第十五代的名人。数年来,以炉火纯青的棋艺,拥有许多头衔,独占日本将棋界鳌头。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你会怀疑这位先生怎么会有比赛的激昂气魄。但在跟他多方畅谈之后,对他善于比赛的精神逐渐有所了解,那就是他有一颗正直之心。 大山名人是一位能充分发挥实力的人,好象有一种悠然超越胜负的气度,也就是对胜负已有觉悟似的。局面有利时不松懈,形势不利时也不急躁,始终以但率的心情判断应付。这可能就是大山名人胜利的秘诀。 大山名人突然告诉松下先生说: “松下先生,赠送你‘将棋二段’的资格吧。” 起先松下先生实在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可是听完他种种说明以后,最后决定接受那二段的段位。经过是这样的:“那不行呀,我只在孩童时期跟朋友下了一点而已。这三十年来,我就没有拿过一颗棋子。竟然赠我二段……。”“不,这并不是要正式赠送你二段段位,而是‘名誉二段’,当然有真本事是再好不过,但只要符合下列三条件,就是没有实力也是可以赠送的。” “那三条件是?……” “第一,要懂得走棋。第二,要有将棋盘。第三,要有接受段位的意志。只要齐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赠送名誉段位给你。” 于是松下先生说: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为什么要制定这种“名誉段位”的制度呢?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可使将棋更为普及。 如果是职业棋士,不论实力多高,必须在正式比赛中得到足够的胜利局数才能取得段位。可是业余的棋手,只是把将棋当做趣味的玩赏、决胜,所以不能、也没有必要严格审查。何况授予“名誉段位”时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把段位赠送给象松下先生这种对将棋稍有兴趣的实业人,借以普及将棋,制造将棋迷,就是将棋联盟的想法吧。说来也奇怪,象松下先生这样已经好久没有下过将棋的人,一旦成为“名誉二段”,就会产生“举办一次将棋会”的念头。无论是做生意或者做什么,要抓住顾客是非常重要的。 象将棋联盟想出来的“名誉段位”授予法,一边授给人欣喜,一边又能达到目的。可见考虑到彼此利益时,可能就会产生出爱好者来。松下先生不觉产生了一种新的奇想:何不制造一个商品呢? 以盈补亏的观念,是不好的。要专业化经营,做同行中的第一人。 在企业经营方面,有所谓多角化、综合化以及专业化的经营方法,但是松下先生原则上认为与其多角化,不如想办法实行专业化。当然,多角化、综合化也有其优点,但是一般说来,专业化总是比较容易获得具体的成果。也就是说,各个企业在自己所能够拥有的经营、技术、资金等力量的范围内去经营时,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活用这些力量呢?松下先生认为集中使用比分散力量更能够产生巨大的效果。 企业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如果将拥有的力量分散于好几项事业中,而想在各种事业里都出类拔萃,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拥有相当的实力。但是,只要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一种事业上,即使没有特殊的经营能力,也应当会比其他的公司容易成功。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里,即使是小型企业,只要能专精于某一事业领域,它所得到的成就,决不会比大型企业集团差。很多公司以一种产品而称霸世界,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进行多角化经营,拥有好几个部门的公司,即使某一个部门业绩不好,还可以用其他部门的成果来弥补,这种经营方法在谋求整个社会的安定上或许可行,而且事实上象这样的企业也不少,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多角化经营。只是如果产生“即使某个部门不顺利,可用其他部门来弥补”的这种想法,是极为不好的,而且多角化经营,是否能象专业化那样成功,实在令人怀疑。 将公司所拥有的经营、技术、资金等力量集中于一项事业,使其在这方面决不输给其他公司,是比较理想的经营方式。即使目前仍有从事两项事业的公司,也要敢于将其中一项放弃,然后专精于一项事业。 话虽然这么说,在实际的经营上,有时候为了社会的需要,一家公司必须同时进行两项事业。假使目前只从事一种事业,以后仍然会出现与这种事业相关连的新事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当然应该增加这项新的事业,并努力去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专业面独立性高的形态,去经营每一项事业,也就是使每一项事业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或是以接近这种独立形态的组织去营运。在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里,每个部门都要象一家专业化公司那样,在其所负责的工作上,要有决不输给他人的精神,决不是某个部门亏损就可以用其他部门的盈利来弥补,而是各个部门都以独立的经营形态,来获取它所应该获得的成果。 这样的企业,即使在形态上是多角化经营,在实质上则已经成为专业化了,犹如专业化的独立公司的集合体。 实际上,即使象这样的多角化经营公司,它的专业部门在与专业化公司竞争时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无论在想法上或实际的经营上,必须建立独立的经营的意识,将经营的主权交给各个部门,以产生激励的作用。 专业化和适度的分工,才能达到最大的成效;要求员工担当多方面的业务,反而分散他的能力。 将来日本工业界的发展方向,应该朝着适合日本特点的经营法来发展。也就是说事业的经营,应予以专业化和适度分工,以达到最大的成效。 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一个人担当多方面的业务,就等于分散了他的能力,这种要求面面俱到的做法,反而造成对事物不能深入,不会有精密完整、高度专业化的成效。想灵活地经营复杂的机构,是很困难的事,然而,如果能加以适度分工,即使没有十分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全心全力,发挥他的特长。如此专业化分工的经营形态,就是美国式的一般大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是将来日本大企业要走的道路。 如果合作经营的效果不明显,为双方的利益着想,就不要受人情的约束,该分该合立即决定。 人不是神,因此难免会有犯错或失败的时候,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重要的是,发生错误之后如何去面对问题。也许有些人在犯错之后不肯承认,或者故作不知,或者放着不管,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松下先生认为如果错误无可避免,那么在做错以后,就应该坦白承认并检讨发生错误的原因,能够补救的就赶快补救,这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时候要这么做并不太容易,但如果真能勇于承当的话,犯错就不应该仅止于犯错本身而已,对于个人日后的发展必然很有帮助。 敞开心扉,不仅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可以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错误,人们往往是羞于示人也惮于示人的,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有错误,又怕别人抓住自己的缺点攻击。这对敌对的一方来说,或许必要,但对于同盟者来说,就大可不必了。历史上,联合作战者隐瞒各自弱点而造成失败的战例,代不乏书。联合,为的正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假如大家都隐瞒着缺点、弱点,就等于是几个缺点、弱点相加,不仅发挥不了联合的威力,反而会比孤军奋战更为糟糕。 敞开心扉,要敞开就要彻底敞开。这其实是显示一个人是否率直、坦诚的分水岭。如果全然敞开,很少人会不被你的坦诚而打动、感染,进而愿意和你交朋友,愿意和你合作。如果遮遮掩掩,别人不仅会认为你缺乏坦诚,甚至会以为你心怀鬼胎、别有用心。如此,其结果可能比封闭还要差劲。 敞开心扉,不是无能的体现,也不表示缺乏独立性。敞开心扉,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大智大慧,是人格力量和独特魅力的体现。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三 不断扩展稳坐钓台三 不断扩展稳坐钓台 工厂大、员工多,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具备的条件,也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设计要合理化。 松下先生去东京时,经朋友介绍,参观了福特公司的工厂。起初觉得工厂建筑有些狭隘。但经过仔细参观后,发现设计却很合理,员工各自负责自己份内的工作,不离开工作岗位,可以取用所需的材料,工具运用十分方便。另外,办公室也以极少人员来处理业务。听说偌大的工厂,只有一名会计人员,觉得很惊讶,而且产品完成后,直接送往经销店,不需存放仓库——经销店就是仓库。 各人有各人的经营方式,不能照章全搬。松下先生认为,福特工厂所有的设计都十分合理化,值得学习之处很多。企业的成长,不在于员工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充分利用人才。 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目前的劳工失业率约为百分之一。事实上,各地都有严重的人手不足的现象,不但工作不能扩大,甚至有不得不停业的事情发生,因此不得不提高工资,而使得物价飞涨。大家随时可听到:“对不起,因为工资提高,所以不得不涨价。” 花费庞大的资金扩展设备,却找不到操作的人,只好让新设备闲着睡大觉了,成本因此增加,难怪物价也跟着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施大减税又会如何呢?不但事业活动不开,政府税收不会增多,反而立刻会刮起通货膨胀的大台风。国家不但不能繁荣,国民经济将会面临破产的危机。因此,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绝对不可实施大减税,也不可用减税来求得国家的繁荣。换句话说,目前日本的经济繁荣程度,已无法做重大的突破了。 以此现状看来,经过五年、十年当然会有发展,但速度太缓慢了。人手不足的情况确实是很严重,可是失业率真的这么低吗?松下先生对此有点怀疑。 他的疑点在于各企业雇用人员的方法。例如拥有一千名员工的公司,是不是每一位员工都在适当的职位上,发挥充分的能力?再者,若以不满意的心情去工作,那工作效率就只能发挥一半了。 如果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要六七百人便能做好一千人的工作,其余三四百人就成为该公司的剩余人员,那为什么还要雇用这样多的人呢?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为了预防扩大事业时找不到人手。 另一方面员工们也不象美国的工作人员,对于寻找适合自己工作的意识那么强烈,因此,往往会被工会等团体所制止,由于工会的控制造成人员流动率降低,于是形成日本失业率低的情形。这样即使日本有再多的人,都会感到人手不足的。 美国人为寻求合适的职业,不断地流动,不仅劳工如此,经营者也是如此,这样才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场所发挥潜力。由于美国的社会结构如此,才能有每人单位生产量高于日本五倍的成果。 美国劳动人口是七千五百万人,日本是四千六百万人,可是他们的经济成果却在日本的十倍以上,可见日本在人力方面尚未发挥很大的效果。 解决失业问题不应以人数为目标,应从人才的合理应用程度和配置的平衡程度来分析。 日本纺织业,在二次大战前就已是日本的外销产业,也是日本经济的最大支柱。战前最盛时期,从事于纺织业的女工约有二十万人,但目前的人数却比当时少,纺织业甚至正为人手不足所困。现在虽然录用了许多中国女工,但不到三年很多人都会辞职,听说其中很多人去从事服务行业。这样看来,服务行业的人数应该不止百万。 这个职业对于社会的功用是属于消费面的。虽说消费对整个经济有好处,但要消费与生产达到平衡,才算是健全的发展。何况日本正值开放经济的时刻,若经济因人手不足而面临困境,这百万服务行业的数字,不得不让人深思。 这是从国家观点来看人员配置不当的一例。这种情形比比皆是。在听到人手不足的同时,一定还有很多“隐藏的人手”,而这些人的能力都不比美国人差。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崩溃状态。但在今天,却有让世人震惊的复兴,全赖日本人的优秀素质。虽然并不是完全做到适才适用,但钢铁生产仅次于美国;造船事业领先英国,高居世界之冠,机车产业也在世界前列;曾被视为国际竞争力最弱的汽车工业亦将成为外销产业,这些称冠世界的成果,都可证明日本人的优秀素质。 如能做到所有人都充分利用,国家在人员的配置上能够平衡,各企业能减少多余人员,那比美国更繁荣的梦想将可实现,日本必能挤身世界之强国。 我们应以更远大的目光来看问题,如失业问题不能单以减少失业人数为目标,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失业人数才是值得夸口的,如果这种情况能在我国实现,一定可以比美国更为繁荣。 站在这个观点上,失业问题、减税问题及其他各种措施,才能与繁荣连合在一起。希望参与政治与经济的决策者多考虑挖掘人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