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许世友外传》作者:陈廷一-11

作者:陈廷一 字数:41088 更新:2023-10-11 17:14:03

“友儿,这次回来要住几天?”许母开门见山。作为母亲,她恨不得拴住儿子,但她又知道儿子重任在肩,自己的事自己作不了主。  “我看最多三天吧。”许世友笑着回答,“如果娘执意要留,再机动一天。再多我可不敢说了。”  “娘本盼你多住些日子,陪娘散散心。”许母有些失望,稍停片刻,她又道,“你住几天娘不讲,但你要答应娘一件事!”  “娘,您老讲吧。只要儿子能做到我就答应。”  “那好吧,娘想给你娶个媳妇,你不在家让媳妇陪伴我。”  “这,这。”许世友一听多少有些难言之苦。先治国后治家,许世友今年二十五岁,但他还没把成家列上日程。母亲一提,他感到突然又感到不好回答,一时无言以对。  “你到底答应不答应?”娘催道。“。”许世友一时语塞,他理解母亲如同理解自己一样,看来这次事情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上次回来娘没有强求,这次得听娘的。”许母的口气使儿子不容争辩。  “三哥,你就依了娘吧!”喜鹊嘴的凤妹首先向许世友劝道。  “你走后,每逢过年过节,琴姐都来看望咱娘,咱娘也很喜欢她。再说人家姑娘也是妇救会的主任,哪条比不上你?”话语稍迟的荣妹也出来劝道。  “三弟,你也要替娘想想。如果你要同意,大哥我作为兄长,愿意为你跑跑腿,通知通知人家女方。”憨头憨脑的兄长仕德也说道。  “这,这怕是太仓促了吧!”在全家人的劝慰下,许世友多少有点动心了,他不愿与家人为难。立时道:“咱们少数服从多数,我服从你们不好吗!”  “友儿,这就对了。”许母听到儿子的回答,由衷地笑了。她那多思善愁的脸庞立时变了,像是雨后朝霞映在了她的脸上,“咱们就定在明天迎娶。”许母一锤定音。接着分派仕德去姨家给女方送信,分派凤伢、荣伢为三哥收拾新房。她自己也连夜找几位长辈人商量。一切都按着她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此时,最清闲的莫过于许世友了。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将结束独身生活的欢乐不免来得太突然了。生儿育女之事违背他当和尚的初衷,一切都顺从自然吧!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他在苦思冥想中熬过了大半夜,后来他索性矇眬入睡了。  ◎战争年代,一场别开生面的壮观的婚礼  转天一早,鸡叫三遍,许母李氏就起了床,实际上她几乎是一夜没有合眼,安排这,安排那。直到天快亮时,她才和衣在床上歪了一会儿。儿女的婚姻大事也是她作母亲的挂心之事。三年了,等出了儿子的四天假。今日不办更待何日?儿子已经吐口同意,这是她的第一大胜利。再者仕德昨晚送信女家,女家父母也满口答应,更是给她作娘的赏脸。她在高兴、期待中合眼眯了一会儿,一声雄鸡啼叫,她又立时从床上爬起。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先把几个长辈的老人请到家来,帮她一起安排。接着,她又去唤儿女们收拾院子,打扫卫生。仕胜欲走,许母又喊住了他,让他去请人写对联的时候,顺便再转到街头捎回两盘鞭炮,也冲冲家里的闷气。许母说罢从兜里掏出几个碎钱交给仕胜,仕胜高兴地应了一声,满面春风地跑出了院子。全家人像一盘机器,在许母井井有条的指挥下,纷纷都动了起来。杀鸡的杀鸡,宰羊的宰羊,那轿夫、吹鼓手也都作了一一安排,多是左邻右舍。忙里偷闲的许世友望着这一切,他不禁暗暗佩服母亲这个总指挥。平时他看不出母亲有多大的指挥才能,今日经她一料理,样样都张罗得头头是道。哪怕一个细节,她都想得周到。她既想到乡亲,又想到自己。常言道,积德行善,到老有伴。靠母亲的为人处事,关键时刻,乡亲们都有了回应。主动贺喜的有之,送蛋送面的有之,还有不少的乡亲们自动找上门,让母亲给安排个差事干干。哪怕捎一句话儿,借一件东西,也是自己的心意。许世友感动得热泪盈眶。  太阳跃出东山坳,升到头顶树梢,许家院落中三声“冲天雷”响后,轿夫起轿前往朱家湾去迎娶新娘。许世友踱出门来,挥手拦道:“稍停!我这手枪班个个都是棒小伙,岂让乡亲们代劳。让他们去吧。”许世友说罢,转首叫出班长傅德胜,吩咐一番。接着傅德胜又带出手枪班十二个棒小伙,换下乡亲们,余下的随轿持枪守卫。  且说花轿出了许家洼。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迎娶场面:十二个膀大腰圆、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吹鼓手的引导下,有抬轿的,有守卫的,煞是威风热闹。犹如七品县官下乡巡视一般壮观。轿后送行的人都像过年过节一样,穿着新衣新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跟随轿子缓缓送出村外桥头。  “怎么没看见新郎倌呢?”看热闹的人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按照大别山当年的风俗,婚嫁迎娶,必须由新郎倌出面,披红挂绿,高骑大马,亲自迎娶。本来这事许世友就不大同意这么办,许母见是说服不了儿子,只好罢了。  许母今天破例打扮一新,把迎娶花轿送出了门。转过头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几个女儿上前道:“娘,您老也该喘喘气了!”说完便搀扶母亲回到了屋里。  再说朱琴姑娘,今年二十三岁。人长得似花朵儿一般,十里八坳都数得着。她不光人长得漂亮,且又具备一般山坳姑娘所不具备的气质。她曾暗对妈说:非英雄不嫁。心专才能绣花,心静才能织得麻。十乡八坳不乏富贵人家、纨绔子弟,他们登门求亲,皆被姑娘婉言拒绝。自从邻居李伯母提亲许世友后,尽管有人吹冷风说许世友其貌不扬,但姑娘眼光已盯上他了。尤其是许世友顺河镇刀劈财主丁舜卿,救出其父后,这种爱的火种,越烧越旺,非他莫属了。她暗把爱火埋藏在心底,把自己默默地许给对方,同时她也把许世友的命运视为自己的命运。许世友在前方打仗,她在家里组织妇救会,纺花织布,积极支援前方。三年前她和许世友在朱家湾分手后,在这三年内,她又使多少不知情的“月老”失望。为了等待心上的人,她又花费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绣了一对洁身自好的“梅花凤月图”的枕巾,单等花好月圆之夜,送给心上人。昨晚忽听许家洼来人送信,选取今日为龙凤吉日,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有人说姑娘的心细在眼里,有谁知,我们的朱琴姑娘也是一位不露声色的知情女。她把“梅花凤月图”的枕巾展了又展,叠了又叠,藏在箱下,免得临时慌张。说话间,迎娶的笙笛齐鸣,一阵欢快悦耳的乐声漫过她的耳边,她的心随之急骤地跳了起来。莫怨三年太长久,只恨一时又匆忙。朱琴急忙打扮一番,上身穿着一件大红夹袄,左侧绣着茶花;下面穿着一条粉红的裤子。鬓发垂在两只耳边,耳环隐隐发光,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橙黄色的袜子,下面是千层底的绿缎面绣鞋,鞋面绣着一朵疏散英穗儿,像是开放的蒲公英花。朱琴姑娘对着镜面照了照,理了理腮边的秀发,凤眼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吹鼓手吹了三通,那调儿由刚才的小溪流水,缓慢而轻松,转而急促起来,如流水击石,像是催促新娘上轿。娘家婶子大娘把一块红盖头,轻轻地搭在姑娘的头顶。接着过来几个大汉,实际也是娘家兄长,他们在有节奏的乐声中,用红竹椅把朱琴姑娘抬出了屋,送进了花轿,撩下了轿帘。吹鼓手更是卖命地吹奏。随着迎亲人的喝令声,花轿缓缓离开地面,离开朱家湾,一起一伏地向许家洼行来。小轿颤悠悠,活像碧海中漂着的一只彩船。几面彩旗伴着时高时低的喇叭声,煞有一派喜庆的气氛。太阳转到头顶时,花轿才被抬进了许家洼偏僻幽静的一户农家小院。  三声铁炮响后,是新娘下轿的时候。在“雷子炮”和“百挂子鞭”噼噼剥剥的爆响声中,两个穿得花花绿绿的喜娘走了过来,只听一声喊:“迎新娘噢!”那贺喜的众位宾客便拥了上来。特别是那些看新娘的伢儿们,停止了捡炮,满头挂着炮纸碎屑,挟带着一股硝烟味儿,一拥而上挤到轿旁。  在喜娘的搀扶下,新娘缓缓下了花轿。人们惊喜地看到,蒙有红盖头的新娘,竟明显地高过两个喜娘一头。新娘的肩平了两个喜娘的头。不少瞧热闹的婶子大娘,当下窃窃私语道:“新娘的个头事先也不是不晓得,为啥偏偏寻了两个矮个头喜娘?像耍猴似的。”还有的指手画脚地道:“看来,新娘比新郎还要高些。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听说新娘还是妇救会的会长呢!找了个红军大团长,这叫门当户对。”人们说东道西之时,不少细心的山村姑娘还发现新娘穿戴得体,嫁衣颜色和谐,上面都绣着二寸的花边,花边里有细碎的粉红的百合花,尤其她脚下的那双绿缎面绣花鞋,更为别致。那针线细致,巧夺天工。新娘这一手好针线活计,又令姑娘们惊愕地议论一番。人们从新娘的穿戴推测到她的面相,一定是个粉花洗面的俊姑娘。  新娘下轿,是拜天地的时候了。人们又把目光投向新郎倌。这时,许世友被众人从屋里推出来,只见他一身戎装未换,眼睛由于昨夜没有休息好,还带有点红丝儿。他被众人推到天地桌前、新娘的身旁。  “快揭开红盖头,让我们瞧瞧新娘的模样!”不知是谁提议一声。按大别山的规矩,新娘的红盖头一般由新郎揭开。  “好,都是活人,还怕看吗?”许世友伸手为新娘撩开了红盖头。  果然是个粉花洗面的姑娘!人们自然又是一番议论。只见新娘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向众乡亲深深地鞠了一躬,招来了众人的喝彩声。  “我许世友入乡还俗,今天是大喜日子,我也向各位父老兄弟们敬一礼!”说完许世友把右手抬起,庄重地向大家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接着他又道:“拜天地是我们乡里人的规矩,这个我不反对!不过我们敬了几千年天地,天地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到头来我们还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腹。我许世友不信那一套了,所以我才参加了红军,靠这把随身大刀,杀出了今天这个日子!不然,我许世友恐怕连老婆也找不上呢。因此我信刀不信神,如果真要我拜天地的话,我还怕跪不下,心不诚呢!你们说呢?”  “好吧,就耍耍你那大刀片子吧!让乡亲们开开眼界,热闹热闹。”有人提议道。  “那好,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乡亲们。”许世友说完抽出偃月刀。  “好!”乡亲们一呼百应。许世友自幼出家,少林八年,只听说他武艺超群,威震敌胆,但是乡亲们还没有亲眼看过,今日许世友答应亮亮刀相,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大家忙把场地扩开,以免碍他手脚。  “恕我献丑啦!”接着许世友一步跨进场中央,马步横刀。回身弓步双推掌。突然间,他虚晃一拳,像是出拳,实是出刀。只见手一抬,刀飞空中,足有一丈多高。刀面映着正午的太阳闪着金光,红缨穗儿绕着金光打旋。那景气非同一般,像雨后彩虹升天,夺人耳目,一下子把场面壮观起来,不少人连声喝彩。偃月刀在空中急旋了几个圈儿,许世友一个纵身飞跃,犹如嫦娥奔月,扬手弹踢,接着刀柄,继而一个空中转体,稳稳落地生根。难度极高,大气不喘。正在大家鼓掌喝彩之时,他又立刀于掌,把刀把一打,只见那偃月刀在掌上“噜噜”翻飞,像陀螺一样越旋越快。接着,他又像杂技演员一样,手掌一抬,那刀柄在肩上旋转,继而又在头顶旋转,令人眼花缭乱。倏然间,他又一个“鹞子翻身”,接过旋刀,在身前身后、身左身右,抽耍起来。左一个“刀劈华山”,右一个“东取龙王”,前一个“虎踞龙盘”,后一个“大鹏展翅”。气势恢宏,始而缓,继而快。霎时间,拔地风起,犹如一团旋风,嗖嗖有声,光闪缨舞,好似一群蝴蝶绕着他的身体上下左右翻飞。刀舞到最激烈的时候,见刀不见人,一碗水向他身上泼去,湿不了他的衣裳;一把石灰向他身上撒去,他身上沾不了白点儿。把乡亲们都看花了眼。刀舞遐想飞。传说当年少林寺每年召开僧侣比武大会,世友的大刀,好几次都被评为“偃月神刀”。由于世友的刀术超人,七七四十九套刀法他都娴熟,既有攻法又有解方,师兄师弟们有人称他“大刀世友”,有人称他“神刀世友”。  “名不虚传,好刀功!”乡亲们又一次叫起好来。  许世友急忙收刀,恰在这时,树上惊飞的一只小鸟从正房穿院而过。许世友手一扬,飞刀在空中急旋,转瞬间鸟儿坠地。众人齐声喝彩:“神刀!神刀!”那声浪一阵盖过一阵。很多人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只见许世友飞身一跃,接过大刀。然后跑到天地桌前--老母李氏身旁,双腿跪下,连声道:“母亲,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儿耍这一阵,权为老母开心,请受孩儿一拜!”  许母李氏赶忙扶起世友道:“好啦!好啦!为娘高兴。”转首又对乡亲们说:“乡亲们,孩儿信己不信天,拜天地一事也免了吧。请乡亲们多多见谅!”  乡亲们齐喊一声好,转眼间把新娘、新郎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到洞房。  日头落山了,夜幕笼罩着山村。月亮从东山升起,又圆又红,很快上到白杨树的枝叶当中。它像一位多情的人,俯瞰着田原和村庄。欢乐一天的许家院落此刻也恢复了它的宁静。  洞房里的棉油灯闪着昏黄的光。  一对情人、两个贴窗剪影,围着“梅花凤月图”,在暗暗地倾吐着他们心中各自的秘密。  且说身有军机要事的许世友在家只住了三个夜晚,第四天早晨就开拔了。理解他的母亲没有拉他,爱妻也没有拦他。太阳还没有真正升起,祖国还没有真正解放,那被三座大山压榨下的穷苦人在向他呼救,革命事业在向前推进,许多事情在等待着他。我们的许世友,大别山的儿子,他应该回到人民中去,回到“大海”中去,去施展他的鸿鹄之志。  许世友此番离开家乡,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十八章:黄安大捷  ◎陈赓命令许世友:城内敌人有向南逃窜的兆头,我命令你团迅速转移城南三里店,防敌逃窜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总部立即率十一、十二两师和十师三十团挥戈南下,发动了黄安战役。目的是歼灭赵冠英六十九师,夺取黄安城,以打破敌人在南线的“围剿”部署,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是鄂东北的重镇。守敌为六十九师的两个旅共四个团。师长赵冠英,绰号“赵瞎子”。为何叫赵瞎子?因为常人都是两只眼,而他却只有一只眼。这一只眼又有些近视加斜视。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一说话,瞳仁就跟着白眼珠子直打颤。因此部下也称他为“独眼龙”,也许有人会问,他的那一只眼呢?这里却有个小小的插曲需要交代。原来赵冠英在没当师长之前,从娘肚子出生之时还是五官端正,有一双炯炯大眼。第一次清剿红军时,由于他眼睛朝上,根本没把红军放在眼里,小小的桃花镇一仗,左眼没了!为什么?原来他们把红军后撤的小分队包围在一个小小的山坳里,力求一网打尽争头功。没料想自己人四下放枪壮胆,枪子儿碰到山崖,反弹过来,正好不偏不斜射中他的左眼,把眼球弹出。轻伤不下火线,他仍用手捂着左眼向前冲。结果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那红军小分队早已从他们眼皮底下溜了。老蒋为了表彰他“剿匪”勇敢,以电报通报了他的“英勇”事迹。老蒋接着就下了任命书,提他为师长。这便是一只眼换得个师长军衔的全过程。别人不明白而赵冠英自己却很清楚。赵冠英当了师长后更加为老蒋卖命,狂妄地叫嚣“三个月内肃清”鄂豫皖红军。  虽说他只有一只眼,但颇有军事眼光。他在黄安设立据点,步步为营,精心部署兵力,大力构筑工事,摆下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梅花式防御体系。何为梅花式防御体系?即是:师部和二○六旅驻黄安城内,形成防御的核心;二○七旅防守城西、北、东附近地区,成为黄安城的三面屏障,其中两个营和一部分地主武装,分别向西前出到下徐家,向北前出到东王家,建立前哨据点;另以配属该师的三十师二七○团,分驻子城南的桃花和城西南的高桥,维护黄安通往宋埠和黄陂的要道,保障其前后联系和物资供应。  黄安守敌虽然防守严,并可得到侧后方的三个师支援,即是东有麻城三十一师,南有黄陂三十三师,西有孝感四十四师。敌人兵力呈一线“山”字形部署。但是黄安守敌恰在“山”字尖上,位置孤立、突出,处在我根据地的包围之中,也是根“出头椽子”。  根据敌人这一致命弱点,方面军首长决定:从“山”字头上开刀。充分利用我军有根据地作依托的有利条件,首先扫清外围据点,切断黄安的对外联系,并通过围城打援和长期围困来逐步削弱守敌,创造条件最后攻城。总的部署是十一师负责消灭桃花和高桥守敌,并打击宋埠、黄陂、麻城可能来援之敌;许世友所在的十二师和十师三十团负责攻下徐家、东王家等据点,进而围歼黄安守敌。  11月10日凌晨,三发红色信号弹腾起,黄安四周骤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许世友大刀一甩,偃月刀重现英姿。作为新上任的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带领该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向下徐家、东王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红十一师也分别包围了桃花、高桥之敌。三小时后,赵冠英见势不好,速派两个团的兵力,分别向下徐家和东王家增援,均被我三十团和三十五团在凉亭岗和王家湾击退。  14日清晨,许世友所在的三十四团正准备再次向下徐家发起新的攻击时,所在师师长陈赓骑马来到了三十四团。  “师长,什么事?”许世友收下偃月指挥刀问。  “城内敌人有向南逃窜的兆头,我命令你团迅速转移到城南三里店一带,防敌逃窜!”  “那我们现下的任务?”许世友现出几分不解。  “你们不用管啦,我已通知三十五团接替。”陈赓说到这里,又道,“还有什么困难,快讲吧!”“师长,没有困难,我三十四团保证完成任务!”许世友应道。  “那就行动吧!”  “是!”许世友应了声,转身组织部队急行军。这时,天色还没甚亮,浓厚的黑雾不但把山林都藏起去,而且把低处的东西也笼罩起来,连房屋的窗子都像挂起黑的帘幕。许世友望了望四周的浓雾,心里暗叫一声好。于是他们在浓雾的掩护下,越过倒水河,直奔三里店,立即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抢修工事,直到这一切完成后,浓雾才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散去。只见远山近景,山清水秀,公路上出现了黑压压的敌人。果然师长料敌如神,赵冠英的两团人马蜂拥南逃而来。  许世友不禁心喜。作为一员战将,再没有比有敌人可揍更使他高兴的了!刀不磨生锈,这把偃月刀早该用敌人的皮肉磨磨光了。他传令公路两旁严阵以待的士兵:“靠近打!”此时,他那黑面孔显得异常镇静,虎眉豹眼中射出炯炯光芒。  敌人犹如蚂蚁般地越来越近。三千尺,两千尺,五百尺,“打!”全团在一个号令下,一齐开火,弹如飞蝗。一刹间,阵地上亮出了火红的战旗,一排排子弹像暴风雨般袭向敌群,在中心开花。  在我军的突然打击下,敌人来不及还手,丢下一堆死尸,就退了下去。  太阳刚过头顶,敌人又纠集起来发动了新的进攻。轻重机枪像一条条毒蛇吐着猩红的火舌,在我阵地上舔来舔去。呼啸而来的炮弹把无数碎石、泥块掀到了半空,刺鼻的火药味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在炮火掩护下,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嗥叫着向红军扑来。一群亡命之徒像饿狼一样冲进了我前沿阵地。  战斗到了紧要关头,作为一个红军的指挥员,最有力的命令就是自身的行动。“跟我上!”许世友赤膊拔出雪亮照影的偃月大刀,随着他那雷霆般的喊声,跃出战壕,挺身冲入敌群,与敌人拚杀在一起。团长不怕流血,士兵们还怕什么?于是一个个如猛虎下山,气冲云霄,纷纷同敌人展开了肉搏。强将出马,一个顶俩。许世友手抡大刀,左一刀,右一刀,刀刀见红。他在子弹的啸声中、刀光的闪耀中和自己的激情中,遇敌人便杀,一直向前飞驰,享受着胜利者的欢快。战士们也靠着平时从他那里学来的打拳劈刀,拳打一阵风,刀劈门一扇,敌人哪里是对手!赵冠英的士兵像一片森林似的纷纷给砍倒。砍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战斗一直打到黄昏,伤亡惨重的敌人不得不逃回黄安城里。  经过十天的激烈战斗,红十一师和黄安独立团在麻城赤卫军的配合下,击退了黄陂和麻城之敌的增援,消灭了桃花和高桥的守敌。许世友所在的十二师和三十四团、黄安赤卫军也先后攻占了东王家和下徐家,切断了黄安守敌的对外联系。  困守黄安的赵冠英为改变被围处境,于22日上午动用了二○六旅全部兵力向南反扑。三十四团和三十六团各两个营在郭家岗地区阻击敌人,激战一小时,俘敌一百五十余人,将余敌逐回城内。  23日上午,赵冠英拼凑了三个团的兵力,再次出城南窜。许世友和同志们正想再次显显军威时,师部通讯员飞马来报:  “师长命令你们撤到五里墩东侧隐蔽待机!”  “为什么?”许世友急切地问。  “师长说徐总指挥要摆一个口袋阵。”  许世友恍然大悟:在敌外围据点未被我军攻占以前,把敌人堵在城内是正确的打法;现在是赵冠英孤军作战,红军完全可以诱敌远离城池,在野外予以歼灭。  “撤!”许世友高兴地把刀一挥,带着部队向南转移。  这时,胆战心惊的敌人出城以后,见公路两旁空无一人,便一窝蜂似地向南奔跑。无穷无尽的辎重车,扬起滚滚的灰尘在空中盘旋,把公路周围都笼罩起来。车辆“吱吱”响着前进,在村道上蜿蜒数里地。群山在前面发着蓝光。扔在马车上的枕头,闪着红光;耙子、铁铲、行军锅都竖着;镜子、火壶、弹药箱,都炫惑人目地反着光。脚步声、马嘶声,以及车轴无油时的吱吜声合在一起,陪伴着行军纵队,至午时进到郭家岗以南的五里墩、陡埠河地区,一头钻进了“口袋”。  总指挥徐向前一声令下,三十四团、三十团、三十五团,犹如三支离弦的利箭,分别由东、南、西三个方向直逼敌心。  猝不及防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炽热的火海中荡来荡去,一会儿向东,东有大军;一会儿向西,西有杀声。军士自相残踏,死者无数。敌团长赵万福寻路奔逃,突然背后一声喊,许世友引军挥刀赶来,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许世友带领敢死队又是一路追杀,打得敌人只有躲闪之功,没有回手之力。左一刀右一刀,连连砍死砍伤五六十名敌兵,包括那敌团长赵万福,也成了他的刀下鬼,只有少数残敌逃回了黄安城。两个小时的激战过去了,偏西的太阳照着渐趋沉寂的战场,风扫秋叶。近干名惊魂未定的俘虏被押送下来。血泊中躺着一具具残缺不全的敌尸。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横七竖八地散落遍地。森林不再飒飒作声了,死神笼罩了大地。不打则已,既打则胜。这一仗把敌人打怕了,惊乱了独眼龙赵冠英的神经中枢。从此,赵冠英率领残兵败将龟缩城内,再也不敢伸头探脑,轻举妄动。  陈赓师长根据徐总指挥的指示,下令乘胜紧缩包围圈。命令三十五团直抵南关,三十六团直捣西关,黄安独立团也调来从北边向黄安进逼,许世友所在的三十四团是夺取城东关。且说许世友的三十四团三营,在此以前,曾经打下了东关,但当我主力在城南与敌激战之际,东关又失陷敌手。猛将许世友受领任务后,立即查明情况,以一个营从翼侧,两个营从正面,实行钳形攻击,两个箭头一插,就把东关阵地夺了回来。“红军把赵瞎子围住了!”  “赵瞎子已成了瓮中之鳖!”  消息不翼而飞,传到黄安及其附近各县,成千上万的群众欢欣鼓舞,在前方和后方积极开展各项支前活动:赤卫军挥舞着土枪、梭镖、大刀、鱼叉、扁担、钉耙投入了战斗;慰劳队送来了粮食、猪肉、鸡蛋、鲜鱼、糕点;妇女们不分昼夜地为红军烧水做饭,洗衣缝补、救护伤员;儿童团在各个交通要道上站岗放哨、检查路条。为了前线的胜利,整个黄安地区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了。正如当地流行的一首歌谣描述的那样:  小小黄安,人人称赞;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且说黄安守敌被围后,粮食补给全靠空运。为了遏制空运,削弱守敌,红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地对空的特殊战斗。战士们有时候用机枪打飞机,吓得敌机不敢低空飞行,把空投物资到处乱丢;有时候模仿敌人的办法,在我方阵地上设置号布,点燃火堆,诱使敌机把大批物品投到我方阵地上;当空投物资落在城外时,我们就有意调敌出城,巧摆阵势,既消灭了敌人,又缴获了物资。  这天上午,许世友吃过午饭,把饭碗一推,便带领手枪排一班从团部出发,来到五连阵地。战士们正趴在战壕里练习瞄准。许世友接连检查了几个新战士的瞄准情况,转过头来对连长吴世安道:  “要领掌握得很快,练得不差。我看再换换花样,练练打拳劈刀。先一个班一个班地来,开始吧!”  “是,团长。”吴世安应了一声,接着组织连队演练。十二个班分为红蓝攻防二队,轮流演练了一遍。阳光下,刀矛飞舞,银光闪闪。战士们一个个生龙活虎,一拳一脚,整齐有力,一招一式,准确熟练。许世友忍不住大声喝彩:  “对!就这样。不要小看这打拳劈刀,它能对付敌人的花枪。他们的拚刺追求姿势,讲究节奏,不如我们的拳头、大刀管用!”  “许团长少林出身,刀功出群,何不一试,让弟兄们开开眼界!”这时,队伍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对,难得机会,团长赏赏脸吧!”下面一呼百应。说实在的,许世友在战士们的心目中是位神奇的人物。传说他打出少林和少林迎春比武夺冠,尽是一些少林刀拳的绝招,使一百单八僧膛目结舌,只有眼花缭乱之功,无有招架回手之力。很多老和尚都看呆了,惊呼“少林一代天骄!”今日团长亲临,耳闻不如目见。谁不想一睹团长风采!战士们一阵高呼完,接着便是有节奏的掌声,一浪盖过一浪。  “团长,你就来吧!”连长吴世安也坐不住了,请团长出来表演。  “好,我给大家出出丑!”许世友感到盛情难却,一时兴起,忙从腰间拔出光闪夺目的偃月刀,一个“雁翼舒展”,刀光如闪电在空中画个半圆。红缨刀穗在空中飞舞,犹如红蝴蝶在空中追踪那刀光,洒脱炫目。接着,他便是虎步生风,拉开马步,下贯丹田,用刀紧贴腿部,运刀由下猛起,以平肩为度,如舒雁翼。且手刀起时,足根随起,落则随落,落地生根。只听这时队伍里响起了一阵喝彩声。  接着,他便一个“野马跳涧”,跳进杉松林。面前出现五棵碗口粗的杉松,犹如五个敌人持刀格斗而来。此时,他怒目而视,排山运掌,力贯掌心,气发丹田,有猛虎下山之势,左出左脚,右出右脚,“咔!咔”两声,两旁把边的杉松应声而折。继而,他又把偃月刀朝空中一扔,把战士们的目光吸引到空中,随着红缨遐想。这时,只见他在下面玩了个杂技动作,腾出手来,左出左拳,右出右拳,接着“咔!咔”两声,又是两棵杉松应声而倒。战士急忙把目光敛回。只见这时,他又一个“银燕腾跃”,在空中收回偃月刀,继而一个虎步拉开,“刀劈梅花”。“咔嚓!”一声,剩下的一棵杉松也应声倒下。此时,他大气不喘,微微向战士们打了一躬。  战士们的眼都看花了,还沉浸在刚才那套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中。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团长身不离刀,刀功上乘,让咱们也见识见识。”不知谁一句话,又引得大家拍手称赞起来,连喊:“好好好!!!”  “那好,最后一个。”许世友话音未落,一个“鹞子翻身”,就已站在了水潭边那块绿草坪之中,顺手拔出威风凛凛的偃月大刀在身旁抡了起来。只见一忽儿是“白云罩顶”、“枯树盘根”,一忽儿是“毒蛇出洞”、“力拔千钧”。只听长刀飞舞声“飕飕”直响,不见刀是怎样飞打抽臂。而地面上的一团雾球在飞快地滚来滚去,他的两脚,草鞋白袜,在地上点来点去,轻盈自如。真把全连官兵看得眼花缭乱、如呆如痴。这时了解团长武功的连长吴世安又出点子道:“团长舞刀,传说是洒墨不沾。如今没墨,何不洒水一试。”说罢就命令部下挑水捧洒起来。只见水随刀飞,溅出一丈多远,整个草坪场上好像下起濛濛细雨。“美哉!美哉!”在场的士兵,禁不住喝起彩来。许世友口喊一声“停”,方收起大刀,立在草坪。这时只见草坪上除了一直径丈余的圆心,未落一滴水外,其余草上皆是水漉漉的一片。大伙又是一阵喝彩。  “团长,敌机!”就在这时,手枪排的一班长傅德胜忽然叫了起来。  许世友仰头向天空望去,只见东南方向三架敌机像三只黑老鸹一样,喷着白雾,箭头一般地向黄安城飞来。  “同志们,快进入阵地!”许世友向五连长大喊了一声,然后带领手枪班向附近的机枪连阵地跑去。刚到机枪连阵地,敌机就到了头顶上空。  “打!”许世友一声令下,我们的重机枪顿时“嘟嘟嘟”地叫了起来,吐着长长的火舌,向敌机追去。三架敌机赶紧升高,在城上空旋了一圈后,慌慌张张地把大批物资投了下来。  白色的降落伞像一朵朵大蘑菇在空中飘行。西北风一吹,许多降落伞飘到城外来了,大批物品落在敌我之间的一块空地上。根据前两次的经验,许世友估计敌人可能要出城来抢粮,就对机枪连的李连长道:“机枪准备,听我的命令!”果然不出所料。片刻,从城内冲出来一大群敌人,大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傅德胜,快传我的命令。一营准备,三营出击!”傅德胜听完许世友的命令跑步前行。且说饿狗扑食似的敌人冲到降落伞跟前,立即哄抢起来,乱成了一团。有的从纸箱中掏出大饼、馒头,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有的从破麻袋里抓起大米,一把一把地往嘴里送。有的正在把一听听罐头,偷偷摸摸地塞进自己的口袋。一个敌军官挥舞着手枪,上窜下跳,驱赶着士兵。在手枪的威胁下,敌人恢复了秩序,开始搬运物资。正在这时,我们的机枪开火了。敌人慌忙卧倒,躲在粮袋、纸箱子后面向我还击。与此同时,从敌人的侧翼传来了激烈的枪声,三营的同志们冲上去了。跟着,城门口又出现了一群企图增援的敌人,猫着腰向城外冲来。“机枪,给我把城门封住!”许世友大声命令。我们的一挺挺机枪,像一把把铁扫帚,无情地扫向城门,把刚冲到门口的敌人又赶了回去,扔下几具尸首。不一会儿,三营的同志押着几十个俘虏和大批粮食,返回了阵地。这时,才从城内打来几发吊丧似的炮弹,而我们的战士已经在战壕里品尝着美味的罐头了。  在我军的严密封锁下,黄安守敌到了“拆毁民房当柴烧,杀猫宰狗做口粮”的境地。加上老天有眼,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敌营一片啼饥呼寒之声。赵冠英纵有满腹经纶,此时此刻也发出了“危城绝地,孤军挣扎,天寒地冻,人尽食皮,困处重围,粮弹俱绝”的哀叹。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援兵把他们从这个绝境中拉出去。  但是,宋埠、麻城、黄陂的敌军屡次出援,连遭重创,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在我军扫清外围据点后,担任打援任务的红十一师和赤卫军,在黄安城南的西张园、小峰山、五云山、嶂山、寨山地区构筑数道阵地,从12月7日至21日,先后击溃了敌人的两次大规模增援。第一次,击溃敌三个团,全歼敌一个整团。第二次,在十二师三十五团的支援下,激战四天,击溃敌四个旅八个团,歼敌数千,缴枪千余,并乘胜追击,威逼黄陂、宋埠。敌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援。  在兄弟部队打援作战期间,三十四团和三十六团根据方面军总政治部关于“加紧政治工作,促进敌军瓦解”的紧急通知,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运用各种形式揭露蒋介石、赵冠英的罪行,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  战士们把标语牌插到了阵地最前沿,用自制的小弓箭把传单射向黄安城内。有几个心灵手巧的战士还在标语牌上画上了醒目的漫画。各个宣传小组更加活跃,经常蹲在前沿工事里向守敌喊话:  “白军弟兄们,穷人不打穷人,不要替国民党当炮灰!”  “红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立功有赏,回家发大洋!”  “你们的援兵被打垮了,再抵抗就是死路一条!”  “赵冠英派到宋埠搬救兵的刘存吾被我们活捉啦!”  “。”。  这些话喊久了,便编成了有趣的顺口溜:“老乡老乡,不要打枪。本是穷人,理应反蒋;为蒋卖命,卖到哪桩?上有父母,下有儿郎;一年到头,难见妻房。长官待你,何处一样?长官洋面,鱼肉鸡汤。你们吃糠,树皮啃光;更有兄弟,饿死床上。飞机运粮,有啥指望?红军围城,铁壁一样。”“老乡老乡,快快交枪,放下武器,红军有赏;若不交枪,困饿死光。来当红军,前途亮堂;愿回家乡,发给光洋。”  每到夜晚,歌声四起,句句歌词触动白军士兵心头的隐痛:  白军弟兄真可怜,官长拿你不当人,    张口骂来动手打,饿死他乡无人问。  哎呀呀,好可怜,又何必为他卖命?!  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敌人的军心更加动摇。虽然黄安城高沟深,仍有不少士兵夜里翻墙下来投降。在战场上,往往朝天放枪,不打红军。红军冲上来,不作任何抵抗,就乖乖交枪。当这些饿得皮包骨头的士兵围着火堆,吃着我们端来的稀饭、糍粑时,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痛哭。  正在这时,上级发起了总攻黄安守敌的命令,命令上还写道:“列宁号”飞机临空,将要配合作战。何为“列宁号”?原是国民党空军驻汉口部队的一架双翼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1930年3月16日因汽油耗尽迫降于河南省罗山县陈家河附近,被我赤卫队缴获。驾驶员龙文光,四川人,经教育后愿为红军服务。为了表达对列宁的敬意,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命名这架飞机为“列宁号”。  12月22日,是一个难得的晴天,上午十点,伴着轰鸣声,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了一个由北向南移动的白点,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这个作为我军战史上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向黄安上空飞过来了,阵地上立刻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大家挥舞着红旗向我军的第一架战鹰致意。过去,战士们吃了敌机轰炸袭击的不少苦头,不少战士亡了命,听到敌机的轰呜声就感到讨厌。现在也轮到我们鸟枪换炮,显显我们飞机的神威了。  “列宁号”飞越我军阵地后,开始在黄安城上空盘旋。满城的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已拥有飞机,纷纷从白雪覆盖的工事里跑出来向飞机挥手,眼巴巴地等待着空投粮食和慰问品。只见飞机的翅膀一抖,落下了几颗黑乎乎的炸弹和雪片似的传单。随着沉闷的爆炸声,硝烟带着泥土腾空而起,十几个敌兵当场送了性命。敌人如梦初醒,哭爹喊娘,一片混乱。  且说在这飞机上扔炸弹、散传单的英雄不是别人,正是我红四方面军高级指挥员、政委陈昌浩。他刚满二十七岁,血气方刚,英姿潇洒。他怕驾驶员龙文光不可靠,就带着手枪、举着手榴弹,亲临指挥。  闲言少叙。趁敌混乱之际,黄安独立团和赤卫军一鼓作气拿下了位于城东北的瞰制全城的制高点课子山,使黄安守敌失去了赖以固守的最后一个要点。  当夜十时,三发信号弹腾空升起,我大军对黄安守敌发起了酝酿已久的总攻。炮声隆隆,一发接一发的迫击炮弹,飞向敌工事,顷刻间,碉堡倒塌了,鹿砦起火了,烟雾镣绕,赵冠英惨淡经营的防御阵地笼罩在滚滚浓烟之中。主攻三十五团随着浓烟,从城北角突破,迅速向城内切入;第二梯队跟进,五千多守敌慌乱向城西夺路逃跑。  赵冠英山穷水尽了。在城池已破、挣扎无望的绝境下,他又耍了一个花招,令部队向南门突围,自己化装成士兵,带着手枪队从西门出逃,企图用几干部下之血,来保全自己的一条狗命。  当时,许世友正指挥二营在东门佯攻,接着又带领一、三营攻打城东南角的溜坡山高地,忽然,从南门方向涌来数干敌人,与溜坡山之敌会合一起,夺路而逃。许世友一面命令一营以火力原地侧击敌人,自己则带领三营挥刀冲入敌群,与敌肉搏。一时人影幢幢,刀枪叮当,喊声大作,逃敌像泛滥的洪水碰到了坚不可摧的堤坝一样,立即改变方向,四散而去。战士们挥舞着大刀,锐不可当,把截住的敌人赶进城内,然后尾追溃敌,突入城里,与敌人展开了逐屋逐巷的战斗。  战至午夜,城内之敌全部被歼。机关算尽的赵冠英还是没能逃脱我军的掌心,翌日在通往河口镇的一座桥下被赤卫队活捉。  黄安战役历时四十三天,我军先后歼敌共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俘敌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七千余支,迫击炮十余门,电台一部。这次辉煌的胜利,使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等革命区域连成一片,迫使南线敌人处于守势,不敢向我根据地贸然进犯。  战后,黄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一战役的胜利,在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并宣布将黄安县改为今日的红安县。  ◎黄安大捷后,妻子琴姑托人捎来一封信,说她喜孕在身。又说肃反中她受到审查,该怎么办  在庆祝黄安大捷声中,鄂豫皖中央分局转发了《中共中央告鄂豫皖工农群众书》。[注:引自《我在红军十年》第118页,许世友著。]党中央指出:“在江西线上惨败后,现在蒋介石又要来大举进攻鄂豫皖苏区了,调集十几师大兵,几十架飞机,准备以非人的手段来对付红军四军与鄂豫皖的工农群众了。亲爱的劳苦群众,如果我们要保持分得的土地,要过我们安乐而愉快的生活,不愿我们的妻子儿女受白军与地主的侮辱与强奸,不愿重过以前痛苦黑暗的生活,不愿再为地主豪绅做牛马,那么我们必须以工农的进攻来消灭国民党的进攻,来消灭国民党的统治。”  大别山的村村乡乡沸腾起来了!  “反对国民党军阀进攻鄂豫皖苏区!”“为保卫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而血战到底!”的吼声响彻大地,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怒和粉碎敌人“围剿”的坚强决心。  广大群众节省粮食供给红军,赶做鞋袜支援红军,抬着礼物慰问红军,送儿送女参加红军。游击队、袭击队纷纷出动,到敌后去摸岗哨、散传单、断粮道、割电线、打民团、捕捉土豪劣绅及其反动爪牙。  我们主力部队在黄安地区进行了短期休整,补充了部分兵员,调整了一批干部,养精蓄锐,磨刀擦枪,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许世友从离开家乡,到拿下黄安城,已经有两个月零三天的时间。许世友除牵挂老母外,又多了一份情思,即是他那高大俊美的妻子朱琴。在此间,妻子朱琴托人给他捎来一封信和一双绣有鸳鸯戏水图案的棉袜。这封信告诉他一个喜讯,她怀孕了,她来许家洼后,人们信任她,选她为妇救会会长。带来的这棉袜做得好,不光可脚,而且那图案也绣得精细,一对水中鸳鸯悠悠自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象征着妻子的一份情思,又象征着妻子对未来幸福的憧憬。许世友接过这封信和这双棉袜后,一夜没有睡好觉。作为过惯了八年僧侣生活、养成孤僻性格的他,眼下有人知疼、有人知爱,此时他不禁心潮涌动,泪水沾湿了大半片枕巾:“朱琴啊,我难为你啦!”话说第二天攻城时,许世友就穿上了这双棉袜,挥舞大刀,斩下了七七四十九个白匪的头颅。等攻下城后,这双棉沫顶处也早已破出了两个洞洞。可惜啊!这作为爱情的象征,许世友没能保护好它。此时他那男子汉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激烈的战场上,他对朱琴姑娘的思念表现在英勇杀敌、刺刀见红上。眼下一休整,这种情思便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叫他浑身不自在。于是他看看天色尚早,便伏案写了一封信。接着,便喊来了警卫员小傅。  “团长,什么事?”傅家奎风风火火跑进屋。原来小傅也是乘马岗人,和许世友是同乡。两家相距不到三里路,隔河相望。  “趁现下休整之日,你且回家一趟,顺便看看你的老母。再者,我这双袜子也破得不能穿了,也到我家跑一趟,让老婆补补,好行军作战。另外再捎去这封信给她。记得吗?上次没让你回家哭鼻子,这次总该满意了吧!”  傅家奎搔了搔头皮,开心地笑了。马上又道:“团长,什么时间走?”  “现在就走,后天天亮前归队。”许世友送走了警卫员,尔后他又在急切等待着小傅的归来,等待着“鸿雁”给自己带来好消息。  三天后,警卫员傅家奎精疲力竭地回来了。他带来的不是喜讯,而是一个令团长吃惊的消息。那便是妻子朱琴被苏维埃政府抓走了。人家说她是“改组派”,正在听候组织审查。  何为改组派?何为鄂豫皖“白雀园大肃反”?要说这件事,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悲剧。笔者查经据典,才在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里找到了真谛。现摘抄如下,以便说明此事。  “白雀园大肃反”的导火索起因于红四军的南下战略方针的原则分歧。南下作战虽然胜利,乱了敌人的阵脚,但是,党中央派到鄂豫皖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却不顾事实,大加指责,叫嚣部队要停止南下而要北返。红四军政委曾中生收到张国焘的信,连夜在鸡鸣河召开了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活动分子会议,讨论张国焘的来信。大家当然不同意张的指责。绝大部分同志认为,红四军南下中已取得了伟大胜利,应继续留在现地,开展英、蕲、黄、广等地的工作,恢复原蕲、黄、广根据地,并在长江北岸积极活动,牵制敌人,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行动,减轻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同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周围的敌人尚无发起新的“围剿”迹象,老区粮食和物资供应又相当困难,调四军北上是不适宜的。会上群情激愤,通过申明书,并决定派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回去,向中央分局陈述意见。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吴焕先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在组织上不应违反分局的命令。鸡鸣河会议,在军事行动方针上坚持正确意见,无可非议,但从组织原则上来看,毕竟是下级组织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反对上级组织的指示,这是不妥当的。结果却让分局执政的张国焘抓住了把柄。  官司打到了中央。中央是个什么态度呢?11月3日,党中央给鄂豫皖分局的信里,作了回答。那时的中央,对他们派来的张国焘等人相当器重信任,所以尽管张国焘的东出方针不对头,中央也不同意,但用词是相当委婉的。所谓“军委会及中央分局作出决定出潜、太到六、霍,而不到黄、广去恢复苏区的决定是战略上的疏忽”,仅此而已。对于坚持南下方针的红四军就不同了,罗织了一大批罪名。所谓“立三路线的重复”、“违抗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反抗中央分局的决议”、“企图蒙蔽中央”、“严重的反党错误”、“污辱了工农红军中的政治工作的光荣”等。信中还特地点了曾中生同志,说他“决不能继续在红军中担任任何领导工作,同样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的职务亦是不能担任”。这就为张国焘施展家长作风,进一步打击曾中生和其他革命同志,推行王明路线,提供了“尚方宝剑”。这就是“白雀园大肃反”的真实背景。且说“白雀园大肃反”是鄂豫皖根据地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两千五百名以上的红军指挥员,十之六七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极大地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许世友听到爱妻朱琴被抓,头脑轰的一声,如五雷击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妈的,抓到老子头上了!”许世友一拳击在桌上,桌子顿时酥架。“团长,你要冷静。外面风声正紧,弄不好,因小失大,连仗也打不上了!”警卫员傅家奎知晓团长的脾气,担心而又小声地提示说。“好啦,我都知道了!”许世友说完走出团部。傅家奎又不放心跟了上去,再而劝道,“不是知心人,可不要乱讲此话呀!”“跟我走吧,我我的都是知心人。”许世友带着警卫员先是找到了王树声师长。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王树声妹妹王英同志也被定为“改组派”,被他们抓去杀掉了。[注:引自《徐向前回忆录》299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许世友很懊丧。接着他又跑到红四方面军军部,见到了他心中崇敬的徐向前总指挥,结果又是出乎他的意料,徐向前的爱妻程训宣同志也被抓了起来,眼下死活不知。[注:引自《徐向前回忆录》299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许世友是员武将,听到此事后,本来怒发冲冠,但是他看到师长、总指挥都行若无事,他也只好把愤怒埋在心底,竭力使自己冷静下来,照样去打自己的仗。继黄安战役后,接着他又参加商演、苏家埠、潢光三次战役,驰骋大别山。四次战役的巨大胜利,使鄂豫皖红军和根据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至此,许世友的偃月刀在斩杀一千多名白匪的头颅之后,失去了当初的锋利。刀刃多处出现了三角缺口。  遗憾啊,虎将的宝刀!  ◎许世友夜半磨刀  潢光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潢川县城街头歌声如海,人流如潮。全城的人都跑出家门,妇女抱着娃娃,年轻人搀着老人,从四面八方涌到街头,庆祝潢川城的解放。  那象征着胜利的鞭炮在街头、各家的门前到处爆响,伴着钟声齐鸣,在蔚蓝的天空中、金色的阳光下回荡。庙堂里充满了欢乐的谢恩声。娱乐场所挤得透不过气来,酒馆的老板也不顾以后如何营业,把最后剩下的酒全部卖给了顾客。柜台前挤满了一群群情绪激奋的人,人人都在叫着、笑着。在他们战后幸存的日子里,他们把积聚的热情全部倾泻出来。  然而在这欢乐的街头,却有一队全副武装的红军士兵走过来,惹人注目。街上的行人不少驻了脚,看他们从身边走过来。只见这支别具一格的队伍,像是游行又不像是游行。他们总共十二人,像是一个班。个个身高马大,英姿飒爽。最招人注目的是这十二人中那中间的四人,他们煞有声势地抬着一柄寒光刺目的大刀。大刀上裹着红绫布。这队人马正是许世友的团部手枪班,这柄战刀,不说自明,是许世友四次战役斩杀八百多名白匪头颅的功勋偃月刀。如今这刀负伤,他们打听到这城东有个马家铁匠炉,许世友命令手枪班抬刀去修理。  他们穿街走巷,片刻便来到城东马铁匠家。这是临街的三间平房。门前挑挂有一个长条门牌。那牌子黄色透红,烟熏火燎,显得多少有些陈旧。上写“马家祖传铁匠炉”,风一吹,牌子稍稍晃动,那牌子下方不引人注目的铃儿隐隐作响。再瞧这屋内,偌大的三间房,中间支着铁匠炉,炉内没有生火,旁边那木风箱好大,足有一人多高。没有三个大汉,这风箱准是拉不动的。东间的椽子上吊着打好的锄、铲、镰刀和犁等;窗台上摆着几把新打好的菜刀;四周墙上的钉上挂着各种用具或产品。再看地下,乱极了,满屋狼藉,桌子被打翻,水缸被砸烂,缸水溢出在外,稍不留心,会使你踩一脚泥。马家父子五人正在收拾这残局。说起此事,也令马家父子伤心。原来,国民党军驻潢川的师长张钫,早听马家铁匠炉锻打的钢刀闻名遐迩,就下令马铁匠给他锻打一把。谁知他们昨天撤离前,派兵取刀,马铁匠装作不知,惹恼了这帮禽兽,摔盆砸碗,并把马铁匠五花大绑起来,推推揉揉,要出城东门,幸好被我红军大部队救下来。  此刻,马铁匠和儿子们正在收拾屋内残局,听说红军有事来求,马上腾出手来,笑脸相迎。他把手枪班让进屋来,又吩咐儿子们热情招待。亲人相见,马老汉自然又提起了昨天脱险一幕,若不是红军及时赶来,怕是他这把老骨头也撒在荒野了。  “哪里,哪里,不要这么说,救穷人是我们的职责!”手枪班班长傅德胜哈哈笑道,“马老伯,听说您老的手艺不错,我们奉许团长的命令,来给这把战刀治治伤。麻烦您老了。”傅德胜说完把刀递给马老伯瞧看。  “不麻烦,不麻烦。”马老伯接过战刀,在他的下身束裙上蹭了两下,然后细心端详着。末了他把目光落在那一行隐隐约约的小字上。突然间,他眉头一挑,眼睛一亮,惊呼道:“好啊!这是我们马家锻打的宝刀哇!”战士们都被马老汉的这种神情惊呆了。傅德胜连忙道:“老伯,你认识此刀?”“认识,认识!”此时马老伯异常激动,连忙转过头来问:“你们快说说,这刀是准的?他是怎么得到这把刀的?”原来马老伯过去曾听前辈说过此刀之事,可从来没见过此刀。今日相见,他如得到宝贝似的,心情分外激动。  “这刀是我们团长的。”  “你们团长是准?”  “许世友。”  “是不是那个少林出身的许世友?”  “怎么,你认识?”  “不,只是听说过,不认识。”  “对,就是他。我们团长的刀功超群。”  “这刀使到这程度,你们团长少说也砍掉他们两个营的人头!”马老汉端洋着道。  “岂止两个营,团长已用此刀砍下能统计出来的就有一千多个白匪的头颅。仅最近的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他就斩杀了八百多个哩!”傅德胜答道,话语中包含着他对团长的崇敬和钦佩。  “好样的!就冲这一条,老汉我也得给你们团长锻打复原!”老汉手捋胡须哈哈笑道。接着,他便讲起了这刀的异常经历:  “这把战刀是我们马家匠炉第一代室刀。马家匠炉到我们这代,已经有三十多代了。据上了年纪的人讲,这刀出于隋末唐初年间,十三棍僧救唐王那阵,我们马家的刀已闻名全国。唐王李世民为了感谢少林十三棍僧救命之恩,特邀先辈打下了十三把青龙偃月刀,分赠十三僧。没想到,千年历史过去,这宝刀竟落到了你们团长手里,真是奇迹呀!”马老汉越说越激动:“这刀的打法,虽然原始,也很特殊。那祖传线装书上都有记载。”接着,马老汉又从柜中翻出祖传家书,清晰的文字现在众人面前,他禁不住地轻声念起来:  少林之宝偃月刀,出自铁匠马石涛。  人老八辈当铁匠,一代更比一代强。  九十九次上火烧,九十九锤打刀背。  九十九锤锻刀面,九十九锤把刀展。  剩下三锤抡下去,嘿!嘿!嘿!  打个“马”字亮闪闪!  马家钢刀不虚传,石磙也能砍两半;    找来十双烂鞋底,二十鞋底摞一起。  放在枣木板凳上,一刀下去闪寒光。  鞋头鞋尾落两下,枣木板凳分了家。  这把钢刀才姓马!马老汉吟到这里,转头又对战士们道:“孩子们,这刀我收下,你们且先回去,让许团长放心。俺爷儿几个要细心锻打。先辈既打出这把宝刀,我们也不负先辈之名。等我们打好后,俺爷儿五个亲自给许团长送去,也见识见识你们的团长。”  一席话说得十二个战士心里热乎乎的。等马老伯全家把手枪班送出屋,太阳已升上中天,既大且红。  第二十九章:西征悲歌  ◎许世友知道这个“烟鬼”准是又断顿了,把烟袋递给他。  1932年,这是大别山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年。本来四大战役的胜利,开拓了大别山根据地的极盛时期,好端端的革命形势,由于我中央分局张国焘判断有误,形势急转直下。大别山重新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  年初,蒋介石在疯狂镇压和平息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同时,重新组织力量,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围剿”,妄图彻底消灭红军,摧毁各个革命根据地。像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蒋介石的计划分为三步棋,哪三步棋?第一步,搞垮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二步,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步,搞垮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计划,用心极为险恶。  6月初,蒋介石召开庐山会议。中旬他亲自出马,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李济深为副总司令,坐镇指挥。  7月上旬,敌人大规模“围剿”的紧锣密鼓已喧嚣入云,左中右三路大军开始向我进犯,其中除何成濬指挥的左路军专对湘鄂西边区外,中右两路军共二十四个师又五个旅约三十万人,全力围攻鄂豫皖根据地。  大别山正面临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浩劫,而当时担任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却还陶醉于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四次进攻战役所取得的胜利中。他到处鼓吹国民党已成“偏师”,目前不是冲破敌人的“围剿”,而是根本消灭“围剿”;继续推行“不停顿进攻”的错误方针,没有组织任何反“围剿”的准备工作。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指出的那样:1931年至1934年的“左”倾机会主义,不相信“围剿”反复这一规律,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在这个错误估计之下的战略方针,就是红军打武汉。这和江西的一些同志号召红军打南昌,反对进行使各根据地联成一片的工作,反对诱敌深入的作战,把一省胜利放在夺取省城和中心城市的基点上,以及后来认为“反对五次‘围剿’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等等,是在原则上一致的。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反对第五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被动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  根据分局决定,我军向麻城地区开进。当时的动员口号是:攻下麻城,攻下宋埠、黄陂,打到武汉去!7月天,骄阳似火,气候炎热。不少指战员患脚气病,忍着疼痛,拖着红肿的脚板强行军,十分艰苦。许世友作为下级指挥官,服从命令听指挥,叫南下就南下,不管多么疲劳困苦都挺得住,没有任何怨言。8月初,他们又参加了第二次围攻麻城的战斗。  8月的大别山并不比平原上凉爽。一大早,火红的太阳刚刚露脸,就施放了它的淫威,阵地上就蒸腾起炙人的热潮。由于没有敌情,战士们都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小憩。许世友也找了块树荫坐下,刚刚点起了一袋烟,一营长笑嘻嘻地凑了上来。  “团长,嘿嘿。”  看他那副神情,许世友知道这个“烟鬼”准是又断顿了,顺手把烟袋递给了他。一营长动作麻利地装好烟,点上火,猛吸了几口,然后压低了嗓门说:“团长,近来我总觉得仗打得不对劲!”  “什么?”许世友一下子没听清,追问了一句。  “你想想,麻城这根骨头啃了两次,啃也啃不动,丢也丢不开,把部队拖成了什么样?听说国民党又‘剿’来了,这样下去咋行?  一营长的话说到了许世友的心坎上。是的,从黄安战役以来,他们已经连续打了八个多月。每天不是行军,就是打仗,战士们的体力消耗是可想而知的。虽然他们深信自己的战士能够经得住各种磨练,但是疲惫之师往往是很难打出好仗的呀!想到这里,许世友不由点了点头,拿起烟锅大口大口地猛吸起来。  说话间,一个骑兵通讯员飞马跑来,来到许世友面前,报告说:”报告团长,命令你团在张家店一线阻击敌人,天黑以前撤出战斗!“  ”往哪里撤?“  ”向西!“  ”目的地?“  ”红安城西!“  ”你回去吧!“许世友打发走通讯员,禁不住满腹牢骚地嚷道:”娘的!糊涂官打糊涂仗!“  原来,当他们在麻城”啃骨头“的时候,敌人已开始了大举反攻。北线陈继承等纵队进至大新店、宣化店、花山集一线;东线徐庭瑶第七纵队进至霍丘南之河口、丁家集及渒河一带;西线卫立煌等纵队进至夏店、蔡店、长轩岭等地,均迫近根据地中心区域。蒋介石见其各路兵马均未遭到有力反击,遂改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于8月7日下令总攻。并限令担任主攻的陈继承纵队于14日前占领七里坪,卫立煌纵队同时进抵河口一带,扑向红安。这时,如果我军及时转移到对我有利的地点,利用敌人盲动冒进、战线较长的弱点,选其一路予以歼灭,实行各个击破,完全有可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但是,张国焘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决定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着着出错。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他慌忙撤掉了对麻城的包围,命我主力星夜匆匆赶向红安与敌决战,反”围剿“的序幕就在这样仓促的情况下拉开了。  就在当天夜间,许世友带领部队从麻城撤出,昼夜兼程,向西开拔。天亮前进入红安城西冯寿二地区,部队还没有顾上拧一拧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敌人就恶狠狠地发起了第一次冲锋。  当面之敌为李默庵部十师。该师系蒋介石的嫡系,尚未与我红军主力交过锋,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顽强地进行了阻击。黄昏,在陆续参战的兄弟部队协同下,击溃了敌人一部。翌日,敌人重新组织进攻,多次逼近红军前沿阵地。红军又以手榴弹开路,冲进敌群与其厮杀,毙敌甚多,缴获自动步枪数十支,战斗形成了相持状态。  由于敌人的援兵纷至沓来,再战显然对我军不利。第三天上午,方面军总部命令许世友转移到七里坪地区,在柳林河东的酒碎山、悟仙山至古风岭一线占领阵地。许世友刚刚指挥部队在一条山梁上配置完毕,只听空中响起了沉闷的马达轰鸣声。许世友抬头一看,只见几架敌机从武汉方向飞来,在我军阵地上空盘旋。很快像老鸹下蛋一样,一排又一排的炸弹落了下来,各个山头上霎时腾起了冲天烟雾。紧接着,敌陈继承纵队向红军的各个阵地发起了猛攻。  又是一场苦战!  陈继承纵队毕竟是蒋介石豢养的恶犬,有主子蒋介石在武汉坐镇,打起仗来比那些杂牌部队高明得多。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步步向我军阵地逼近,使我军火力不能给其大量杀伤。更可恶的是一些枪法颇准的敌兵,专打我军的干部和机枪手,威胁较大。战斗开始不久,就有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连长牺牲了!  三营长负了伤!  神枪手朱伟也伏枪倒在血泊中!阵地上的伤亡在不断增加,机枪手中弹挂彩的更多。敌人见我火力减弱,立即曝叫着扑来。  ”打!“许世友一声吼叫,接着取过朱伟的机枪,对着敌群就是一阵猛扫;全团的机枪、步枪也同时愤怒地吼叫起来,阵地前沿霎时织起了一道火网;敌人被这暴风雨般的还击打懵了,一堆又一堆地往山下滚去。  受阻的敌人狗急跳墙,拿出最后一招,拼凑”军官敢死队“来冲锋,想硬着头皮闯出一条路。  东方刚刚露出了一丝白色,敌人便集中了所有的大炮,猛烈地轰击我军阵地,”咣啷咣啷“地砸了将近半个小时。接着,几百名”军官敢死队“赤膊上阵了,这些亡命之徒,喝得醉醺醺的,一手提着大刀,一手端着冲锋枪或提着快慢机,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呜呜哇哇地嚎叫着向我阵地冲来。  我军阵地上,普通的工事和堑壕都被敌人的炮火夷平了,许多老战士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一些刚从侗里土里钻出来的同志,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这样,敌”军官敢死队“,很快接近了第一道阻击线。情况十分危急。  ”把敌人打下去!“许世友一边向前沿阵地奔跑,一边焦急地命令道。  但是,敌人已经冲近了阵地,一些有经验的老战士,同敌人展开了肉搏,用刺刀把敌人捅倒。但是,有些新战士,第一次这样作战,不知怎么对付,有些慌张,开始后退。  ”站住!“许世友大声吼道。在这烈火燃眉、枪口抵胸的时刻,他连忙挥起手枪,一梭子把冲上来的敌人打倒了好几个,接着,急忙从地上捡起一支带有刺刀的步枪,声如响雷一般地喊道:”红军指战员同志们,共产党员们,用刺刀把敌人压下去!“喊着,他端起明晃晃的刺刀,迎着一个冲上来的敌人,猛扑过去,大喊一声:”杀!“只见他”咔嚓“两下,把那家伙捅倒在地。  ”杀呀!“新战士们一看团长端起刺刀,杀入了敌群,顿时,精神大振,浑身是劲,高喊”杀!杀!“扑向敌人。  ”军官敢死队“也是怕死队,敌人经不起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拚杀,纷纷逃命,很快被驱赶到山坡下去了。  ”快架机枪,打!“许世友急忙选择了一个临时掩体,和几个战士飞快地架起了机枪。紧接着,机枪”哒哒哒“地吼叫起来,敌人倒下了一大片,剩下几个,滚了回去。  ”打敌人的敢死队,与打敌人的士兵没有多大区别,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许世友同志对新战士们说,”敢死队做出的样子要吓人一些,但是,我们不要被它吓倒。你不怕他,他就怕你。“  新战士听了团长的话,受到了教育,也掌握了要领,打得顽强了。在”报仇!报仇!“的呐喊声中,战士们拔出大刀,学着团长的样子,跃入敌群,与敌进行了白刃格斗。满耳都是刀枪的撞击和变了音的厮杀声。血,在空中飞溅,在地上流淌,染红了战衣,染红了岩石和草地,连柳林河水也被染得一片通红。  两强相遇勇者胜,敌人顶不住了。我军乘胜推进了八里多,直插白马嘶河,占领了敌第二师指挥所。接着,又与敌二、三师血战通宵。后来因为敌卫立煌纵队在占领红安后,又北出进攻,对我形成了南北夹击,我军只得留十师掩护,主力转移到檀树岗一带。  这天夜里,虽然疲劳,但许世友却睡不着觉了。连日的行军打仗,由先来的主动进攻,到现下处处败退。这种败退还美其名曰”战略转移“,仗打到这个地步,许世友要骂娘了!眼下部下的情绪又影响他,他心明如镜。但作为一团之长,他粗中有细,又不能把自己的不满向部下发泄。这几天他的情绪不好,实实是闷得慌啊。尤其是全国的”大肃反“,肃掉了多少好同志啊!想到这里,许世友潸然落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许世友心疼啊!什么”大肃反“,纯属是要搞垮这个部队,拱手让出这块由红军亲手开拓的革命根据地。接着,由此他又想到了他的爱妻朱琴,是死是活,情况不知。攻打麻城时,他又派警卫员傅家奎回家探听消息,不但没有音信,反而他最喜欢的凤妹也被抓起听”审“了。许世友的心碎了!接着,又想到偃月刀,战斗吃紧,他的偃月刀重新锻打又不在身边,一切都糟心透顶。  许世友似梦似睡,朦朦胧胧中,他又听到号响,便翻身起床,带领部队又抵达了新集以北。一年前,由自己和战友们亲手夺下的这座县城又落于敌手。仇恨的火焰,哪一天不是在心里迸发、燃烧着呢?多少次思念中,他想起新集失守时牺牲的战友,他哭了。好几回,在梦里他和战友一起把新集城攻下了,他笑了。每当他看到作战地图时,总是要把”新集“二字多看几眼。有几次,他不知不觉地把红色的箭头画到了新集城垣,总希望有一天把它夺回来,报仇雪恨。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可是上级又让他们撤。  撤到哪里去呢?他们又冒着滂沱大雨向皖西转移。这时,敌人的各路”围剿“大军已云集根据地内。红军所经之处几乎都有敌人重兵把守,飘扬过革命红旗的十几座城镇已全部沦入敌手。而那主持中央分局工作的张国焘呢,在严重的敌情面前,由先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转而为惊慌失错;徐向前总指挥的正确意见他听不进去,反而完全失去了打破敌人”围剿“的信心。  悲剧啊悲剧!  许世友带领部队跟随总部,由金家寨至燕子河,经东西界岭南下,直趋英山县境,接着经新州、八里湾等地,于10月上旬重返红安地区,在根据地内兜了一个大圈。10月8日,他们十二师与十师在河口以东地区又同敌一师、八十八师遭遇,数小时的激战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敌人,张国焘沉不住气了,于10日在黄柴皈召开了少数领导人参加的紧急会议。  会议在紧张地开着。张国焘手中的香烟几次灭火。木已成舟,大势已去。这次会议既是对张国焘错误决策的声讨,也是对中央当初对张国焘的暗里支持进行质疑。按总指挥徐向前今日的话讲:”像张国焘这种品质不好的人,搞家长制统治的人,(中央)根本就不该派来鄂豫皖当一把手。“  ”大肃反“令多少红军高级战将成为屈死鬼!  用战士生命换来的八百里大别山根据地重陷敌手,百姓重过暗无天日的牛马生活。  ◎张国焘由恃胜轻敌转而变成右倾恐敌,部队一退再退,许世友要骂娘了  秋风无情!一夜之间的猛烈狂袭,把八百里大别山的气色都改变了。树叶萎缩缩的,从枝头飘落下来,慢悠悠的,又好像不情愿离开枝头似的,坠入”桃花潭水深千尺“中;地上草儿黄焦焦的,像是被昨日的炮火烤焦似的。生机盎然的大别山,一下子变得凄凉,冷落起来。  许世友带着队伍,边打边退,一直退到平汉铁路边了。他吃惊地自问道:”怎么退到这儿来了?“  这时,一个英姿勃勃的骑兵通讯员拍马过来,许世友赶忙迎上去。  ”报告团长,师长命令你们以铁道为界阻击敌人,天黑以前,随大军后撤!“  ”往哪里撤?“  ”铁道西!“  ”具体地方?“  ”不清楚!“  此时,张国焘由恃胜轻敌一变而为右倾恐敌,草木皆兵,毫无重返根据地的决心,仓皇失措,盲目命令部队西撤。  追上来的敌人,如狼似虎地向十二师阵地扑来,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把红军赶过了铁路,就等于把红四方面军赶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他们的多年的夙愿。因此,敌人亡命进攻,都想抢这个头功。  ”把敌人挡住!“许世友吼声如雷。  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坚韧不拔,顽强地把敌人阻击在铁路一线。疯狂的敌人把机枪大炮都抬出来,投入了战斗,狭小阵地,霎时变成了火海,淹没在硝烟之中。  ”轰隆“一声,一颗炮弹在许世友身边爆炸了,巨大的气浪把他掀倒在地,警卫员傅家奎惊慌地跑上来,急切地喊道:”团长,你。“  ”打不死的!“许世友用巴掌从地上支撑起来,气鼓鼓他说,”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血!“警卫员小傅惊叫起来,连忙撕开他的裤腿,说:”团长,你负伤了!“  许世友侧着头,看了看腿上被划破的口子,双目圆瞪,说:”负伤?这样搞,不丢命才见鬼哩!“  ”担架队!“警卫员大声向后边喊道。  ”不要!这么多伤员!哪来那么多的人抬呀?“许世友说着,又命令说,”快吹号,撤出战斗!“  号声响了。  号音沉闷而悲切。娘的,兵败如山倒,连号音都变了调门!  夜幕降临,四处的景象都是愁惨的。湿透了的山道弯弯,映着微光。虽然夜风刺骨,战士心里却爆发着一座炽热的火山。人们暗暗地向这块流血洒汗换来的土地告别,泪水涟涟。许世友拄着木棍,面对着眼前细雨濛濛的黑夜,和指战员一起,在坎坷不平、道路泥泞的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走着。  ◎告别八百里大别山,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在我大军西撤的当儿,在另一条弯弯山道上,飞速行走着三个人。他们像是有什么急事,也好像在追赶前方行人。打头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汉,头缠一条白毛巾,长脑爪门,黑红的脸庞。出山后解下的毛巾缠夹在腰带里,赤脚穿着麻鞋,浑身上下,衣裳被山里的灌木刺扯得稀烂,完全一个山民打扮。人们从他走路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后面跟随着两个青年人,一高一矮,穿着却很朴素,都是毛蓝衣褂,裤腿高挽在膝盖上。高个的胳肢窝里夹着一把闪亮的大刀,矮个的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裹。他们二人看来像是那长者的卫兵,跟随着他寸步不离。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闻名潢川城的马铁匠和他的两个儿子。今天特为许团长送刀而来。  却说马铁匠马老汉,自从一个月前接到许团长的马家偃月刀后,又是心喜又是激动,爷儿五个就忙活开了,对照祖传家书,按照特殊工序,精心锻打起来。他们不分黑天白昼,整整锻打了四四一十六天,才把这偃月刀锻好。只见这刀系上红缨,新如当初。刀面也亮得很,映人头影。刀刃更加锋利,二十双鞋底摞在一起,一刀下去,果如书上所说,”鞋头鞋尾分两下,枣木板凳也分家“。  因战事吃紧,许世友和其部队已离开潢川城。马老汉不敢怠慢,决定按当时嘱说,连夜带领四个儿子,前去部队送刀,以表救命之恩。在穿越敌封锁线时,没料想两个儿子中弹身亡,马老汉没有悲哀,他和另外两个儿于埋葬完两个爱子,又几经周折,去追赶部队。当他们赶到麻城时,部队已经西撤,扑了个空,他们父子又继续西赶。来到平汉铁路线时,恰又被敌人封锁,父子三人险些丧命。他们化险为夷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父子三人,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战刀送到许团长手里。这时,他们三人不禁加快了脚步。越走路越暗,片刻下起了毛毛秋雨。渐渐衣服都湿透了,那湿衣贴在背上,透骨的凉。这时四周随处都是水,寒冷的、汪汪的一片水,包围着他们。  前方就是五里店。功夫不负有心人,父子三人终于在这个雨夜,在这个山村小店追上了红军十二师第三十四团--许世友的部队。  许世友刚行军来到这里,躺在铺上休息,一听说马铁匠带领儿子给他送战刀来了,惊愕不止,悲喜参半,他连忙从床上翻身坐起,一下地,他”哎哟“一声,这才想起刚才战斗时受了伤。  ”许团长,您受伤了?“马铁匠急忙上前搀扶许世友,关切地问道。  ”擦了点皮肉。没,没什么。“许世友接过刀道。他大眼一扫,见马铁匠父子三人,一个个被雨浇得像落汤鸡似的。立时吩咐道:”通讯员,快找来衣服给他们换上,通知伙房做几碗姜丝面条,让他们父子暖暖身子。“等这一切安排好后,许世友便架起柴来,点起火为父子三人驱寒。然后取出偃月刀,久久的端详着。这把战刀跟随他南征北战,感情深着哪!他看得认真仔细,刀锋、刀背、刀把,连那红缨儿全看一遍。最后凝视着铁匠,赞不绝口:”好手艺!好手艺!“  ”许团长,好不好且不先说,请您先试一试!“马铁匠道。  ”那好!“许世友应了一声,忙找来一根碗口粗细的木棒。说话间,手起刀落,”咔嚓“一声,棍棒分成两截。许世友收起刀,对老汉道:”刀口不错!“接着,他又叹道:”这战刀若是早一天到手,我不多劈斩他们几十个狗头才见鬼哩!“  ”许团长,都怪我们父子没有及时送到!“马铁匠略表歉意。接着,他又讲起了追赶队伍的艰辛以及两个儿子牺牲在封锁线上的情景。  许世友听后万分惊愕:”大伯,你为送刀负出的代价太大了!让我。“他声音有些哽咽。刚强的汉子,在流血的战场上,从没落下一滴泪。此时,面对战刀,是感激还是什么?泪水夺眶而出。多么好的乡亲啊!他们为了支持部队,连性命都置之度外。想起八百里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失陷,作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他有愧啊!  ”许团长,您不要难过!“马铁匠立时劝道,”部队也不容易啊!您们在前方打仗,爬冰卧雪的,枪子儿嘟嘟叫,为的啥?还不是为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您们不怕牺牲,我那两个孩子的牺牲还算得了什么!这次来,我老汉也想好了。让这两个孩子也参加红军,我等着你们重返大别山,胜利归来!“  ”那太好啦!“许世友听完马铁匠一席话,揩了揩泪水,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民为我之父母“,红军和百姓,犹如鱼和水,永远不能分。以前,他曾给战士上过无数次政治课,他自己又听过上级首长的无数次政治课,怎有老伯此番话语更感人肺腑!  接着,马铁匠又将两个儿子介绍给许世友。许世友高兴地拍拍这个肩膀,又擂擂那个胸脯,无不感慨地说:”虎背熊腰,都是好样的,两个我都收下啦!“  ”伢儿,还不快谢谢你们许团长!“君子之言,驷马难追。马铁匠立时吩咐两个儿子道。  ”谢许团长收留!“  许世友笑了,又问:”快告诉我,你俩都叫什么名字?“  ”俺叫马志强。“  ”俺叫马志刚。“  兄弟俩都把自己名字的最后一字咬得很重。  ”好,刚和强都是有骨气的名字!“许世友赞不绝口地开怀笑起来。他敛住笑声后,转首又对铁匠道:”大伯,您老为部队奉献两个好儿子,我许世友义不容辞,要培养出两个好战士是不是?“铁匠微笑地点了点头。接着许世友又道:”大伯,请您放心!回去您可以给乡亲们当面交代,就说我许世友对天发誓啦,不打回故乡,不打回大别山,我许世友就不配做他们的儿子!“  ”许团长,一言为定。我们等着您和同志们杀回来!“马铁匠说此话的当儿,眼眶中滚动着泪水。许团长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啊!战争年代,军民与共,休戚相关,面对着大部队的撤退、根据地人民的遭难,他只能以汩汩泪水来表达他对许团长这番话的深情!  夜很深了。风仍在呼啸着,讨人嫌的秋雨仍在渐浙沥沥地下着,天穹下低矮的茅屋里闪着灯亮,像晴空中的一颗启明星。许世友与马铁匠仍在叙谈着。他们憧憬着风和日丽的明天,更哀叹着今日风雨飘摇中的大别山的失陷!  ”娘的!说得好听,明明是我们被人家赶出了大别山,却美其名曰我们打出了大别山。放他娘的狗屁!“许世友满腔怒火,一刀斩断了脚前自己的一支拐棍。  马铁匠痛楚地长叹一声。  许世友本想再发作,一时又哑口无言。作为一员虎将,他清楚每一次失利的战斗的原因。他有火,而他面对着的又是持枪作战的战士。不是战士们不卖力,而是战略指挥的失误,他想骂娘,而冲着战士骂娘岂能算是英雄!好半天,许世友才喃喃地道:”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大伯,您老不相信吗?我们会打回来的!“  ”我相信,我一百个相信!“马铁匠把目光投向许世友道。  第二天拂晓,许世友安排马铁匠吃了饭,并派手枪排把他送出了敌人在平汉线上设置的两道封锁线。感情如潮,泪眼相望。多好的部队啊,多好的乡亲!今日相别,何日还能相见。  再见了,马铁匠!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八百里大别山!  感情催着泪水,泪水融着深情,在战士们的心房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只见八百里大别山默默无语,山峰高耸入云。如果说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是祖国的脊背,而那缠在山腰的白云不就是战士们的缕缕情丝吗!  就在手枪排送马铁匠归来的当天傍晚,情况突然有变,二十万蒋军越过平汉线,向我军尾追奔袭过来。许世友命令号兵鸣号紧急集合。一阵号响,全团指战员列队在五里店东的打谷场上。许世友不顾伤疼,跳上队伍前的一个山包,面目严肃,望着一张张残留着硝烟尘士的脸庞,看着他们衣服上已经变黑了的斑斑血迹,对着大别山,也是对着战士们,好半晌才说出话来:  ”同志们,我们要出发了。要说的就一条,不管革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党指向哪儿,我们就打到哪儿,革命就一定会胜利!出发!“  队伍上路了。当他们迈上西去的第一步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从这天起,红四方面军就离开了亲手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再也不能回头,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啊,悲壮的行程!  第三十章:蒋军野心  ◎蒋介石的”五次围剿“和他的驳壳枪的来历  公元1927年的春天。  以樱花驰名于世的日本首都东京。夜间,市井街头刚下过一阵罗面似的细雨。清晨,朝阳跃出大海,霞光万道,使地面的雨水骤然化为白茫茫的雾气悄悄升腾,笼罩在楼舍、树木和整个城市的上空。  花花绿绿的城市成了白茫茫的雾海。穿透雾海的阳光,折散出七彩缤纷的金针,给这座大都市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一辆挂有日本陆军学院牌照的越野轿车,像雨后的燕子穿梭于火一样红的樱花树下。车上与司机并排坐着一位中年军人,他高挑的个头,笔直的腰杆,一身戎装,目不斜视,兴致极高。从他那身戎装和胸前花花绿绿的佩戴上,懂行人一眼便会认出,他不是别人,乃是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总指挥,人称”蒋介石总司令“。  此时,他心旷神怡,随手拉开右侧的挡风玻璃窗,继而摘下他那沉重的大檐帽,去欣赏东京街头的迷人风光,尤其是那缀满樱花的树,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千姿百态,各有风韵,唤起着他心头的回忆,过去两次来东京的情景又浮在他的眼前。  那是1907年的阳春,年值二十、血气方刚的蒋介石,作为保定陆军学校的高材生,首次东渡日本留学。五年后(包括在日军特种兵部队服役),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京振武堂。  他第二次来日本,主要是为了追求宋美龄。尽管好事多磨,他毕竟感动了先于他来日的宋美龄之母,不虚此行。  他第三次来日本,是昨天傍晚到达东京的。作为中国军政大权集一身的蒋介石,已不再是当年的留日学生,如今身价倍增。他一走下码头,就受到了预有准备的举着太阳旗的日本儿童的夹道欢迎,并把一束束象征着友谊的鲜花献给了他。当晚,山田佐野以当年师长的名义,邀请当年蒋介石的同窗好友,为他设晚宴洗尘。席间,杯光灯影,好不热闹。今日上午,按照事先安排,由山田佐野陪同,去拜访当年的军校校长、而今活跃在日本政坛的显赫人物川野秀成。  实际上,蒋介石这第三次到日本,并不是兑现访亲会友的心愿,而是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北代战争时期混乱的中国战场,急需他寻找国际伙伴援助。这一点,聪明的蒋介石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川野秀成家的客厅地上铺着做工精细的榻榻米,四周镶着古色古香的壁纸。两旁列着表面上看来非常沉重的大柜橱,透过茶色玻璃,里面陈列着大堆的中国古玩,其中有蒋介石当年送给校长的唐三彩奔马。那马仰啸长空,似乎欲腾空飞起,巧夺天工。这件古玩珍品摆放的显赫位置,象征着他们间的友谊;左边壁还悬挂着中国名贵的字画,画的是一棵千年苍老的劲松,劲松枝头立有一只苍劲的雄鹰,显然是出于名家之手的”松鹰图“。在”松鹰图“后方柜橱里,由于阳光的折射,反射出熠熠生辉的光亮,那便是川野秀成的驳壳枪和刀剑等心爱之物。美丽的下女忙不迭送茶奉烟,步履轻盈。  望着厅内的许多中国摆设,蒋介石啧啧称赞道:”校长,到了您这里,就像回到了家里。日本不但是我的第二故乡,还是中国的强大后盾呐!“  ”听了您这番话,我的心里也着实高兴哩!“川野秀成摸摸他那刷子般的短胡须道:”老师最忌讳的是学生忘恩负义,看来您还没忘记我们。中日一家嘛,哈,哈!“川野秀成说着把手一挥,摒退下女,接着又道:”敢问阁下,这次驾临日本,有什么具体的问题要同在下商量的吗?“  ”这次来贵国,主要是叙旧,看望校长和师长,寻回当年的师生之谊。“蒋介石的嘴很甜,接着话锋一转,又道,”另外当然还要谈一些我们共同关心的实质问题。“说到这里,蒋介石不免叹了口气,”我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也是大有大的难处。目下是中国的北伐已告结束,国共两党同床异梦,如果贵国愿助我一臂之力,使中国归于统一,那么今后中日两国的手足之情,一定会是水乳交融,和谐无比。学生就是为此专程来访,待老校长表示意见之后,学生再考虑美国之行有无必要。“  ”友情为重,阁下做得对!“川野秀成露出一排高低不平的牙齿,笑说,”这个嘛,我们早晓得啦!阁下今天来寻友谊,我们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畅所欲言!“他顿了一下,”阁下,您现在是中国的总管,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阁下二十年前来日留学时,山田老师和我已经看出阁下的潜力,不光是我们有眼力,袁世凯才是慧眼识玉呢!说实在的,你来前,天皇裕仁已有指令,要我招待好阁下。目下,依我一孔之见,贵国同日本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美国则是靠不住的!“川野秀成说到这里,额上的青筋条条突起,显得有些激动:”美国是白种人,日支同是黄种人,支那(泛指中国--作者)有句箴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阁下在日美之间究竟选谁做伙伴,这可是关系重大,不同寻常啊!“  ”对,我做梦都在想,想得睡不好觉了,特跑到校长这里。今有校长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一颗定心丸我吃了!“蒋介石说完开怀畅笑起来。他手中的茶杯抖得连茶水都洒了出来。  天皇裕仁,是日本第一百二十代天皇,也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他作为天皇,知天文,晓历史,对华夏这块有血缘的圣土,早有非分之心。人不可夺志,强取显然缺乏明智。他早有企图在中国培育一个可靠的代理人,可是又找准呢?这些日子听川野秀成说蒋介石要秘密来日访亲问友,他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他已来到了殿堂,专心致志地等待着蒋介石的到来。  蒋介石乘坐的车子驶进天皇宫院,蒋介石缓缓走下车,在老校长川野秀成的陪同下,步入日本国当代最恢宏最华丽的皇家宫殿。  天皇裕仁新剃了脑袋、胡须,满脸放着红光,正襟危坐。蒋介石虽然几次来日,见到天皇还是第一次,心里不免有点紧张。  ”欢迎!欢迎!“天皇裕仁伸出手来。  ”久仰!久仰!“蒋介石也伸出手来,刚才紧张的心跳稍稍平静了下来。  二人围着古香古色的暗棕色的圆桌坐下。这时,川野秀成把预先准备的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呈送到天皇裕仁的面前,道:”陛下,这是蒋先生送给您的,请收藏。“裕仁展纸细瞧,”亲如一家“四个笔迹饱满、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他的眼帘,给他们的私下会晤平添了几分和谐气氛。”写得好哇!写得好哇!“裕仁赞不绝口,”日本是您的第二故乡,川野先生又是您的校长,日中本来就是一家嘛!哈哈哈!“  ”写得不好,望陛下笑纳。“蒋介石得意洋洋,那得意之色从嘴角、眉毛上流出。他为自己的心计得逞而高兴。  ”蒋先生在日本的佳话还是蛮多的,我也钦佩阁下的大智大勇!“天皇说完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陛下夸奖,实不敢当。“蒋介石心里也明白,这是指他在日本军校留学时的轶事。那是在战术毕业考试中,身为校长的川野秀成出了一道让全体学生找不出答案的问题,而身为学生的蒋介石急中生智,对答如流,令在场的学生叫好,令川野秀成校长叫绝,最后给了他个满分。他是战术课目唯一满分的学生。  蒋介石显得很有风度,道:”自古中日是一家,这是我的心里话,只不过近百年淡薄了!要恢复亲如一家的气氛,还靠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啊!“接着,他又追宗溯祖,讲起中日两国的血统来。  叙旧、怀古,使他们越谈越近乎。  ”远古的东西皆是传说,也较模糊,而对于阁下,我们了解得更为真切了。“裕仁挪动了一下身子,道:”尤其是这一次阁下决心与共党分裂,实令人钦佩!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是黄种人不可分。现在问题很清楚,日本对阁下有兴趣,美国人对阁下希望更大,如今美日双方,阁下的天平倾向哪一方?只待阁下表明态度。“  ”表明态度?“蒋介石感到诧异,端起茶杯,呷了口酽茶,道:”我的态度还不够明白吗?“  裕仁稍停顿一下,若有所思,然后脱口而出:”阁下在对日本的态度上,似乎给人的印象还不够热。“  蒋介石立时辩道:”这次我远涉重洋,来到贵国,难道诚意还不够吗?和美国比,这个态度已经够热的啦!“裕仁慌忙改口:”有您这趟友谊之行,我心也就放宽啦!“天皇说到这里,望望川野秀成哈哈大笑起来。蒋介石也随之笑起来。接着他又敛着笑声道:”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你们给我多少帮助,我就有多少成就,将来便。“”好!好!“裕仁连举大拇指称赞。天皇裕仁笑了一阵,拍拍蒋介石的肩膀,道:”阁下“,他取出一叠文件来,”日本国同阁下之间达成一项君子协议,请过过目,签个名,好么?“  蒋介石接过天皇递来的那份字迹工整的协议中文副本,只觉双手微微发抖,上面写道:  ”日本国天皇裕仁与中国蒋介石将军经过共同协商,特立如下协议:  一、日本国愿尽力支持蒋介石将军在中国建立政府,统一中国大业。  二、日本国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以蒋介石将军为首的政府应尽力保障,并协助发展。  对上列条款,蒋介石反复默读了数遍,他感到了这条款的分量。他似乎看到了“总统的宝座”在向他闪光、招手。野心在他腹中骚动,“天下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好,我签字!”说完,蒋介石便信手挥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蒋中正”三个大字。  “祝贺您!这次东京之行阁下收获大大的!”天皇裕仁伸出了热情之手。  当蒋介石离开日本回国时,日本天皇裕仁又将一支二十响的蓝幽幽光亮亮、并用红绫子包住的日造新式驳壳枪送给了客人蒋介石,权作为这场黑色交易的特殊酬谢。  枪,一支非同一般的枪!蒋介石带着它回到了中国。  ◎血腥屠杀,从“四·一二”开始。一支不寻常的驳壳枪引出一场不寻常的悲剧  风涛险恶的东海湾,一艘远洋客轮犁开碧色的波浪,无声地行驶在晨雾中。东海湾下面跃动的红日已经把它的第一缕熹微的晨光挂到了高高的桅杆顶上,照出了站在甲板上凝望远方的一个中年军人的身影,他就是蒋介石。  海风吹拂着他那面容古板的脸庞,顺利结束日本的密访,今天要回国了。与来时不同的是,他的腰间多了一支意义非常的驳壳枪。  蒋介石毫无倦意,固执地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远方。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他的国家,也是烽火连天的战场。为了在中国独占天下,一个更大更不可告人的阴谋计划,已在他腹中孕育产生。  暮然间,仓顶上方的喇叭响了,惊醒了沉思中的蒋介石。原来,客轮经过四昼夜的航行,已从公海域驶入中国海区,上海吴淞口已隐隐约约显现在他的面前。  1927年4月,蒋介石回到上海的第一件要事是召集会议,安排杀人计划。于是,在上海道尹公署里,在孔祥熙、宋子文的公馆里,蒋介石所亲自召集的会议,以及围绕着蒋介石所举行的会议,在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进行着。  那些身穿戎装、长衫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如李宗仁、白宗禧、吴稚晖等,正聚在一起紧锣密鼓地阴谋策划。他们众星捧月,围绕着蒋介石,纷纷发言,仅仅等待着蒋介石最后一道命令。  刹那间,上海街头,警车轰鸣。大街小巷,便衣跟踪。大上海笼罩着恐怖的阴云。突然间,在黑暗幽静的巷子里,响起了暗杀革命者的枪声。随之,枪声在上海街头爆响。在大白天,任何涉嫌的场合都会受到意外攻击。上海,死亡的钟声疯狂地响着,竟有十几岁的少女少男,也被认为是共产党而绑赴刑场,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呼:“打倒蒋介石!”受难者喊得越响,蒋介石心头越高兴:“让外国人听听,我在大开杀戒!”  一时阴风四起,继上海大屠杀后的四月十五日那天,广东军阀也向革命分子开了枪。优秀的共产党员萧楚女带病被拖曳入狱,施以酷刑,不屈而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在“四·一二”前夕被骗,自黄埔到达广州,遭到秘密枪决;黄埔军校与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被解除,工会、农会遭封闭。革命分子与共产党员二千一百余人惨遭毒手。  在福建,有国民党左派七人遭枪杀。在北京,苏联大使馆被搜查、封闭。在这期间,革命先驱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等也先后牺牲了。“十块大洋一个脑袋!”蒋介石订出了暗杀的“公价”。同时,蒋介石还一再吩咐道:“宁可错杀,不可错放!”二十余年来的血腥屠杀,就从“四·一二”开始了。一支不寻常的皇家驳壳枪引出一场不寻常的悲剧。  ◎蒋介石剿共有功,日本天皇叫好  蒋介石在中国的大开杀戒,引起了东洋人的极大兴趣。为了配合蒋介石的行动,虎视眈眈的日本兵,在天皇裕仁的密令下,已经入侵我国东北、华北。蒋介石为了表示对其主子天皇裕仁的效忠,在全国的范围内,仗其百万“国军”,向微乎其微的共产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在蒋介石眼里,消灭了共军,他就是中国理所当然的天皇。  有“围剿”就有反“围剿”。共产党人及其军队,高举反“围剿”的大旗,与蒋军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战斗,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先后粉碎了敌人的第一、二次“围剿”。  事情到了1930年12月,年末岁首,蒋介石面对着一、二次“围剿”惨遭失败,第三次“围剿”决定亲自出马,兵力增到三十万。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下面兵分三路:中路由他兼任司令,陈铭枢任右路总司令,朱绍良任左路总司令。以嫡系部队陈诚、罗卓英、赵观涛、卫立煌、蒋鼎文五个师作主力军,每师九个团,共约十万人马。其次是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三个师,共约四万人马。次为两万多人马的孙连仲部队。其余皆是杂牌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但在总攻击时都处于最前线或距前线较近的地区。  经过日、美、德各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蒋介石满怀信心地改变了他的战略,他不再采用二次“围剿”时的步步为营,一变而为长驱直入的打法,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一鼓作气而消灭之。他这次所以有信心还有一根据: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后获得四个月的休息,这次距二次“围剿”结束只有一个月,他以为红军在体力上将不堪一击。而且,二次“围剿”时红军仅三万多人苦战,这次红军不但没有休息,而且尚未补充,拿三万多人应付三十万人,蒋介石心里明白,这就像当年上海交易所里大户吃小户一样,他这次“围剿”赚定了。为了“剿匪”胜利,夫人宋美龄身穿旗袍裙、脸涂胭脂、嘴抹口红、脚蹬高跟鞋,打扮得风采动人,手提打字机,也来“从军”助蒋。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9月初,庞大的攻势开始。红军那时已经绕道千里,又回到了赣南苏区西部山区,集中在兴国一带。但蒋介石三十万兵马已经分路直逼面前。红军当时的战略是由兴国经万安突破一点,然后由西而东,向蒋军后方空隙地横扫过去,置对方主力深入苏区无用武之地。尔后等对方回头北上必甚疲劳之时,红军便乘隙打其弱点。但红军向富田开进之际,蒋介石发觉了,立刻调派陈诚、罗卓英两师星夜兼程地迎上去,满以为可以一举歼之。谁料想红军一个大转身,队伍又回到了兴国西部的高兴墟。蒋介石心想这下子你可跑不掉了,立刻下令大包围;但二十四小时以后情况突变,红军已离开高兴墟,向宁都县北部之黄陂方向突进。蒋介石、宋美龄以及一批外国顾问们正在后方上官云湘军中静待佳音,不料蒋鼎文、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几路兵马并未扼住红军退路。相反,红军乘夜暗通过了那几路人马中间的四十里空隙地带,转到莲塘。第二天便同上官云湘、郝梦麟两个师发生前哨战,这情况突如其来,上官云湘那个师挨打了一整天,接着郝梦麟师又挨打了一整天,把蒋介石、宋美龄吓得心惊胆战,彻夜不眠。宋美龄的《从军记》当然写不下去了,眼见炮弹雨点似地落在周围,耳听杀声震野,鬼哭狼嚎,欲进不能,欲退不可。宋美龄双手捂耳,欲哭无泪。蒋介石在屋内来回踱着脚步,右手紧按腰间,准备随时拔枪自杀。这场面一直持续了两天两夜,直待炮声稀落,红军打垮了上官云湘和韩德勤两个师之后,不等到蒋介石的大兵增援开来,已经矫若游龙,以三天的急行军赶到黄陂找到毛炳文师痛打了一仗。这三仗直打得日月无光,天地失色,蒋介石折兵损将三个师,枪枝被缴逾万,方脱重围,大骂一声“娘希匹!”立刻同宋美龄连夜夺路奔回南昌城,同时下令所有位于西方、南方的全部主力转旗向东,集中火力到黄陂,猛力开进,采取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红军,准备狠狠地展开“围剿”。  且说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儿,红军突地又在蔡、蒋、韩军和陈、罗军之间的一个二十华里间隙的大山坳中偷越过去,由东向西再度回到兴国境内集中。那边厢蒋介石各路人马正步步为营,眼看着红军便可被一网打尽,待到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各路兵马不惜血本从四面八方杀将过去,不料想又扑了个空。蒋介石既恼且怒,下令紧追。于是这二十几万人马又掉头西进,可是红军已获得半个月的休整,人强马壮,准备迎击。蒋介石手下将领纷纷向南昌的总司令诉苦,说人困马乏,不能再打,除了退却,毫无办法,如若再战,必然失败!  蒋介石当然不肯放手,但三军将领一齐诉苦,说队伍饥寒沮丧,无能为力,与其挨打,不如退却。退却之后,还可以养精蓄锐,卷土重来;挨打殆尽,那就连本钱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利息?蒋介石想想也不错,只好下决心退却。没料到红军又乘胜追击,消灭了蒋鼎文一个旅、韩德勤一个师,把蒋介石气得双脚直跳。“围剿”失利,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人马接连撞板,夫妇俩却几乎被红军俘虏,幸亏红军以少打多,不愿穷追细寻,终算逃过了一关。第三次“围剿”就这样失败了。  ◎蒋介石手举驳壳枪: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52、59师失败的惨痛!我还要继续剿匪!立刻发动  蒋介石面对着三次“围剿”失利,决心发动第四次大规模的“剿共”。正在这当儿,“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九月十八日上午十时四十分,关东军特务机关板垣大佐通知日本领事馆,说柳条湖铁道爆炸,中国军队“侵害”了日本的重大权益,关东军决定武力应付,要总领事馆“共同协力”,于是激战发生。  日本军要强占东北,并把罪名强加在中国军队头上,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烟幕弹。蒋介石心中也十分清楚。  他获知这个消息,在三军面前,佯装吃惊不已,后来有人来报告,说东北军张学良来电话,问蒋怎么办?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在戏园里看戏,回答他的秘书说:“区区小事,何以请示。告诉他,日本人要占什么地方,都随他们占吧!我们是不抵抗主义,这句话不许声张。”  蒋介石身藏皇家驳壳枪,其意不言自明。  当时全国舆论都集中在张学良所说的“不抵抗主义”上,全国老老小小都痛骂张学良,骂他个狗血喷头,没想到张学良却是代人受过,哑巴吃黄连,有口无处诉。日冠占了辽宁省城奉天,在各地烧杀奸淫。就在两个星期中,日寇杀害的中国同胞几乎接近两百万,全国人民强烈要求蒋介石抗日,停止屠杀共产党。  但蒋介石置东北人民惨绝人寰的遭遇于不顾,却集中精力注意华盛顿与东京之间的“暗盘交易”,同时坚持不抵抗。  在这种情形之下,全国人民热血沸腾,义愤填膺。9月24日上海数万大、中、小学生罢课,三万五千码头工人反日大罢工。26日上海十余万人民反日示威。全国各地反日情绪激昂,广州、香港等地日本工厂中的中国工人均自动辞工。28日京、沪学生群集南京政府门前,抗议蒋介石对日妥协和不抵抗政策。当晚上海七千余游行学生被强逼押回学校。  10月3日,湖南民众举行反日大会。开封中学等学校学生八千余名赴省政府请愿抗日。南昌中、小学教职员工四百余人召开抗日救国会,要求政府强硬对日。10日,广州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并检查日货,被军警开枪射击,死十余人。  中共中央的通电在“九一八”事件以后的第五天便发了出来,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当白山黑水间的义士前仆后继,同日寇作殊死战的时候,当这些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子孙饿着肚子喋血乡土,打击敌人的时候,南京政府蒋介石又手举驳壳枪,发动了对共产党的第四次血腥“大围剿”。  此役,蒋介石动员了九十个师,七十万人,兵分三路向苏区进发。事前他决定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杨永泰的保甲制度、连坐法,以及成立地方上地主的武装保安队、壮丁队、铲共义勇队等等,十八般武艺件件都用上了,外加一个“三光政策”。第四次“围剿”终究也没逃脱失败命运。五十二、五十九两个师全军覆没,两名师长也被活捉;十一师大部被歼。孙连仲、吴奇伟等部也被击溃。东路主力军,也是心腹部队又被红军吃掉一个师,让老蒋好心痛。  蒋介石几乎不相信这是事实,他抓耳挠腮,绕室彷徨,暗思道:“这回官长死亡之多,是自我带兵以来所未曾有过的,我自从当参谋一直到现在打仗,从来没有这样惨败过!”他一拳打在沙发上:“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五十二、五十九两个师失败的惨痛!我还要继续剿匪!立刻发动!”蒋介石边说边喊,再一次举起了驳壳枪。  ◎张灵甫“剿匪”有功,驳壳枪改姓张  一阵紧锣密鼓,第五次“围剿”便拉开战幕,蒋介石再次亲自出马,南京军队百万,飞机两百架,在“军事顾问团”设计下进攻苏区,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作战方针。  这时,中央红军也发生了战略思想和路线方针的争执,无疑给国民党军队钻了空子。  蒋介石吸取了第一、二、三、四次“围剿”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堡垒主义”的新战略,预防红军再度与之周旋。这第五次“围剿”奏效了。蒋介石的心腹部队第十一师三十四团,团长张灵甫,据说是蒋的老部下,黄埔四期毕业。该团担任阻击任务,这次被围困的红军主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想采取第四次反“围剿”时所采取的战术--从蒋军的鼻子下溜之。没想到张灵甫为人机灵,亲聆过蒋介石的口授,加强防备。红军一下子撞到了张灵甫的重重堡垒上。张灵甫抢先开火,两军相战,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最后红军主力不得不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改道向西突围。第一战役结束,蒋介石“哈哈”大笑,连忙将张灵甫“浴血杀敌”的战况通报三军将士,以资鼓励。蒋军的第五次“围剿”祝捷庆功大会是在位于南昌西郊的军工礼堂举行,下设三个分会场。当蒋介石把军功勋章别在张灵甫的胸前、又把大红奖状送入他的手中时候,张灵甫热泪盈眶:  “谢谢总座,没有您的栽培,也没有我的战功!”  镁光灯在闪烁。  “有言道:枪杆子打天下。你是战场上的英雄,”蒋介石说着,从腰间摸出那支用红绸缎缠包的驳壳枪,双手递给张灵甫,道:“这是我的心爱之物,从今它就姓张了。要说是奖品也算一层意思吧!”  张灵甫双膝跪地,双手高举头顶,接过此枪,他已声泪俱下了。此时,他还有什么要说的呢!用行动兑现主子的信任,用枪杆为老蒋打天下。  第三十一章:西征路上  ◎一天清晨,许世友在师指挥所附近的山坡上,忽听见嗡嗡飞机声,他当机立断  秋风无情!一夜之间的猛刮狂袭,把山山岭岭的气色都改变了。树叶萎缩缩的,草儿黄焦焦的,生机盎然的川陕边区,一下子变得凄凉、冷落。  被蒋军赶出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向西疾进。人流,前边看不见头,后边望不到尾。几个战士汗流浃背地抬着一副担架,夹在队伍中间,飞快地跑着。跟在担架旁边的张青蓝军医不停地唠叨着:“不行,师长,你一定要去住医院。”  “哎呀,我的张医生同志,你看这种时候,我怎么能去躺医院?”躺在担架上的许世友师长,不停地跟医生打嘴巴官司。  敌人太狠毒了!他们把我军赶出革命恨据地后,上有飞机轰炸,下有追兵残杀。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我军才算摆脱了“尾巴”。战士们太疲乏了!他们到了独山,真想睡它三天三夜,可是就在这一夜,一帮地方土匪又偷袭了我军。若不是许世友睡得晚,伤亡还会更大。然而许世友也受了伤,子弹从左前肩胛打进,从右后肩胛穿出,伤势很重。他在医院呆了几天,就跑出来了。这时,上级要他担任二十五师师长,率部进抵川北。他率部出发,由于伤口未愈,加之天气转冷,冬季来临,又犯病了,只有躺在担架上行军。张医生一直盯住他不放,他只好一路放帐,说:“到了川北,我一定好好躺几天,行吗?”  “到川北再躺几天,”这显然是一句敷衍的活。因为,眼前敌我双方的形势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有利于我乘虚而入。而作为一师之长的许世友怎能躺下去呢!“活着是条龙决不变条虫!”这是许世友的人生观。自从许世友献身于革命以来,刚强的汉子、铁打的硬骨还没被困难吓倒过,眼下负了点伤算得了什么?大敌当前,红军只有主动出击,没有退却的道路。川北地形、民情较好,是我红军生存并有待于发展的好地方。总部战略何等正确,许世友跟党跟定了!  同年10月,红军到达了川北。革命烽火照亮了巴山蜀水,革命惊雷回响在天府之国。川北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不仅严重地震撼了四川军阀的反动统治,而且使国民党头子蒋介石、汪精卫大为心惊。蒋介石在他任命的“川北剿匪督办”田颂尧被打垮之后,又于7月急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同时又拨给刘湘二百万元军费、万余枪支和五百万发子弹,督令刘湘发动对川陕红军的“围剿”。敌重兵压境,我军面临着进入川北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敌人大规模围攻已经迫近的情况下,我军理应停止进攻,迅速转入反围攻作战的准备。出人意料的是,宣达战役于10月下旬刚刚结束,方面军总部就命令许世友率九军二十五师向开江进击。殊不知这是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他幻想用“不停顿地进攻”,“粉碎敌人围攻于开始之前”。结果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使我军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地位。  11月1日,许世友率二十五师进入开江城北的永兴场地区,与首先向我进攻的敌第五路第三师遭遇,揭开了反六路围攻作战的序幕。王陵基的第三师是刘湘的主力部队之一,实力较强,装备较好,还未受过我军打击,又刚在军阀混战中获胜,气焰甚为嚣张。我们的二十五师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装备较好。最近虽然连续作战两个多月,部队有些疲劳,但因连战皆胜,士气相当高昂。这样的两强相遇,就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从11月1日开始,我们在开江西北的永兴场、天师观、回龙场地区与敌连续激战六、七个昼夜。敌人虽然被我杀伤三、四千,但后续部队却不断增加,战斗的发展逐渐对我不利。许世友找来陈海松政委反复思考和研究着整个战场的敌我变化,一致认为:刘湘的主力投入战斗,说明敌人新的围攻已经到来,如果继续执行进攻的命令,和越来越多的敌人拼消耗,后果不堪设想。两人把情况向方面军总部作了详细汇报,建议对当前的作战方针作出新的决定。  在日益严重的敌情面前,方面军力排张国焘的重重干扰,决定停止进攻,转入防御,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求得在收紧阵地过程中,大量消耗敌人,促使敌我优劣形势的转化,创造条件转入反攻。  根据新的作战方针,红二十五师和四军、二十军等部队由进攻转入防御,实行节节抗击,逐步撤至宣汉、达县、南坝场一线与敌对峙,一面作战,一面进行反围攻的动员和准备。这时,根据地党政军民也全力投入了反围攻的准备工作,动员民众,扩大红军,武装保卫赤区,消灭刘湘!  不久,川北的一次敌我双方大交战开始了。  一天清晨,许世友在师指挥所附近的山坡上解小便,忽然听到嗡嗡的飞机声,抬头望去,几架敌机正向我军阵地飞来。敌人的飞机来得这么早,是往日少见的,这预示着新的行动。许世友当机立断,跑回指挥所,命令作战参谋:“通知部队,迅速作好准备,敌人要渡河了。”接着一排排炮弹像飞鸟似地落在指挥所的前方,响起一阵爆炸声。  许世友在指挥所里,神情自若,静静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不一会儿,敌人在曾家山东南的东林河渡口附近开始渡河。有的乘船,有的坐筏,有的徒涉,成群的士兵在其指挥官的威逼下,像下饺子似的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边打枪边向西岸冲来。  “打!”敌人刚到河心,许世友把拳头猛地一挥,嘹亮的军号声骤然而起,各种兵器一齐开火,密集的枪炮弹暴风雨般地倾泻在河面上,平静的州河顿时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乱成一团的敌人在河中绝望地挣扎着:死伤的,在河水中沉浮;幸存的,狼狈地逃向对岸。清澈、冰凉的州河水,对王陵基之流似乎也特别无情,一下子就吞掉了他的一两千士兵。  第二天,气急败坏的王陵基又派飞机炸,又调大炮轰,组织了更猛烈的进攻。可是当他们渡过河时,我军已按照预定的计划向后转移数十里,进入双河场、北山场一带预定的新阵地。敌人得到的只是炸毁的工事和大量的我军宣传品。  转移新阵地后,我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迫敌逡巡不前。在这样的情况下,许世友关门不出,集中精力考虑着怎样给敌人以更大的打击。  机会果然来了!  1934年1月中旬,连日大雪。阴沉的天气,棉絮般的雪花,使整个大地都变得混沌迷茫。话说这天,许世友坐在指挥所里,正在看刚刚送来的敌我情况态势图,思考着出击的方向。恰在这时,满身雪花的陈海松政委推门走了进来,他一边掸着身上的雪花,一边笑着对许世友道:“师长,打一下吧!你不是一直在想出击敌人吗,现在可是‘天赐良机’啊!”  “好!老天帮忙,不打白不打,白打谁不打!”许世友一拳砸到桌面上。  “出击地点在哪?”  “你瞧!”许世友指着地图胸有成竹地说。  “大城寨,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  “对!张邦本第九旅的一支部队。该部不知天高地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二人会意地笑了笑,便把任务交给作为预备队的七十五团。  天近黄昏,部队出发了。战士们有的披着白被单,有的反穿着白布里子的棉衣,很快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之中。  夜色笼罩着大地,大城寨方向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枪声逐渐沉寂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七十五团团长韩东山浑身泥雪,满头大汗地跑来向许世友报告:“师长,我们摸到敌人窝里,敌人还莫名其妙哩!有的在抽大烟,有的在烤火,有的已经钻在被窝里睡觉了。我们很快就结束了战斗,歼敌约两个营,还抓了几十个俘虏哩!”  许世友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回去让部队好好休息,伤员要安置照顾好,需要送后方医院的赶快送!”  接着,我军又夜袭庆云场,把敌人一个团全部歼灭,搞得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我军有计划的后撤,造成了敌人的错觉。当时,正值旧历年关临近,各军阀陶醉于表面上的某些进展,麇集成都,互相祝贺所谓胜利,并下令部队休整,准备“欢度新年”。身为第五路总指挥的王陵基也跑回万县老家,同其老母“团聚”去了。  乘敌休整之隙,方面军总部决定抓住敌人松懈麻痹、孤军深入的有利时机,集中四、九、三十军各一个师,一鼓作气又吃掉了突出于马鞍山地区的敌人。  看来刘湘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他在换将调兵之后,又在三、四月份连续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总攻,妄图在东线夺取万源,在西线进占通江、南江,尔后东西并进,合围歼灭我军。但又很快失败。  刘湘见对万源的几次猛攻,损兵折将毫无进展,焦灼万状。在智绌计穷之际,他颁布了一个严罚重赏的奖惩条例。宣布以三万银元作为夺下万源及其附近阵地的奖赏。并规定:擅自放弃阵地者军法从事;师长、旅长在其所属两旅、两团上阵而不亲临前线指挥者处死。刘湘以为这样一来,他的部下们就能够为他争得寸土尺地了。殊不知,情况更惨。  刘湘像快要输光的赌棍,拿他的士兵作孤注一掷。  许世友从指挥所里向外看去,山坡上,山沟里,到处都是敌人,像蚂蚁寻食似地密密麻麻,拼命地向我阵地上扑来。快到阵地前沿了,许世友命令各种兵器一齐开火,猛烈的火力像一阵狂风暴雨扫向敌人,成群的敌人纷纷倒下。但是,后面的敌人还是往上涌,有的竟冲进了我军的堑壕。我们的战士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勇敢地跳出工事,和敌人混战成一片。大刀在阳光下闪着白光,两军兵械相接之处红花花的,也分不清是刀火,还是鲜血。敌人招架不住,纷纷向后溃退,但过不多久,又增兵压了过来。就这样,你冲过来,我杀过去,一直持续不断。坚守在青山阵地上的我七十五团三个连,在团长韩东山的直接指挥下,抗击敌人两个旅的轮番冲击。在最紧急的时刻,他们把团二梯队投入战斗,并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终于把敌人完全打垮。在我军的阵地前,敌人留下的尸体像垒劈柴一样,一堆又一堆的遍布于鹿砦附近。战士们硬是奋不顾身,勇似猛虎,一个顶十个地左砍右劈,用大刀威力把敌人杀了下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当我军在大面山、青山与敌激战的时候,一股敌人乘机从七十三团和七十五团的接合部突了进来,先头已进至师指挥所右侧的山脚下,情况十分危急。  反击的号角响了。  许世友向陈海松政委交代了一下情况,带着师的直属分队参加了反击。我军势如破竹,如潮水一般压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震天撼地。一个敌指挥官正挥舞着手枪大喊大叫,许世友飞身过去,劈头就是一刀,不知道是刀太快,还是砍得太猛,那家伙的头颅向山坡下滚出了好远,身子还踉踉跄跄地向前跑了好几步。一场血与火的拚杀结束了,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尸首。  战役结束,许世友所领导的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和七十五团分别获得了方面军总部颁发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两面奖旗。  万源防御战,我军挫败了刘湘主力十几万人的多次猛攻,大量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刘湘的嚣张气焰,他如丧考妣,狼狈不堪。连忙向武昌主子蒋介石拍发电报:  “川北告急!请求支援!”  “共军西进!请求支援!”  “拦截不力!久攻不下!”  ◎一怒之下,蒋介石派出了“剿匪大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