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说到做到,以后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到阳明山张学良的寓所攀谈。两个人谈诗论画,指点江山,总能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阳明山路和阳明湖边,也留下了他们结伴出游和垂钓的身影。这段时间,两人相处甚欢。然而,阳明山寓所,毕竟还是在幽禁管理之下,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在解除了管束之后,张学良渐渐萌生了重新选择新地址建屋的念头。一次,当蒋经国又来探望他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谈到,年纪大了,居住偏远,与朋友往来诸多不便,能否自己出资,在市郊盖幢房子。蒋经国听后欣然同意,并自告奋勇地说,地基由他去选,一定让张学良满意。一个月后,蒋经国亲自在台北市西郊北投复兴岗为张学良选定了地基,这里视野开阔,台北市区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尽收眼底,附近槐树合绕,杨柳依依,环境极其清雅幽静,是家居的绝妙之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向南望去有条河,好似北京西山附近城南的那条永定河,早晚眺望,可以引起故国山河之念。张学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建房之事因为蒋经国的亲自过问,进展神速,八月底,一幢灰色的两层小楼拔地而起,兀然挺立。张学良终于如愿以偿地搬进了北投新居,蒋经国派人送来一套崭新的客厅用家具,以示祝贺。经历了20多年的幽禁生活,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张学良为此激动得绕前绕后,兴奋不已。来台以后,无论是新竹井上温泉,还是阳明山的寓所,都是当局为“管束”他而选定的,每道门,每扇窗,都带着羁押的阴影,而如今,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拥有自己的一方领地,张学良心中充满了对蒋经国的感激之情。蒋经国一如从前,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每隔一段时间必定会去看望张学良,有时,也会邀请张学良到他的官邸小聚。1662年,美国白雪溜冰团来台公演,蒋经国派人买了4张连号票,又买了围绕4张连号票左右前后的“插花式”门票七八张,邀请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观看滑冰表演,蒋经国夫妇亲自陪同观看。习惯于幽禁生活的张学良完全沉浸在节目的欢乐之中,30多年来,他从未在这样宽松的气氛中欢笑娱乐过,他兴致勃勃,观性甚浓,完全陶醉了!演出结束了,张学良还犹自赞不绝口,并一再诚挚地感谢蒋经国夫妇的盛情邀请和款待。蒋经国看到一场溜冰演出竟给长期被禁的张学良带来如此巨大的欢愉和乐趣,他的心里既酸楚,更高兴。于是,两天后,张学良得以重温上回的精彩表演,这次陪同的,依然是蒋经国本人。这时,蒋经国已是“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政务繁忙,但在短短两三天内,能够忙中抽空连续陪张学良观看表演,可见蒋经国对张学良礼遇有加,情谊深厚。对此厚爱,张学良却深感不安。他是个极有分寸的人,随着蒋经国地位的不断升迁,尽管两人的关系也不断增强,但他清醒地知道应该怎样妥善地处理他与蒋经国的关系,他一方面感激蒋经国对他的照顾,另一方面,又力争不给事务繁多的蒋经国增添任何麻烦。1965年,蒋经国当上了“国防部长”,张学良不失时机地挂去电话表示祝贺。正题刚刚谈过,张学良话锋一转,措辞婉转地表示,经国先生今非昔比,身上的担子日渐加重,不能因为与自己的往来而分散了精力,他说:“我一个老头子,打法时光的办法多得很,我不想更多地耽误你的时间。”“工作再忙,看看老朋友的时间还是有的,我会得体地安排的。”蒋经国在电话里说,“只要汉卿你不烦我就行。”话说至此,张学良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一让一敬间,两人真诚情谊可见一斑。此后,蒋经国的车照样不时出入于北投复兴路张学良的住所,淡淡黄昏,在小径上,在大路旁,都可以看见两人同行散步的身影,听见两人爽朗会意的笑声。第五章 剪不断,理还乱——与蒋氏夫妇的半世缘8、与蒋经国的交往(2)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成为台湾当局的行政首脑,张学良这次专程来到蒋氏官邸当面表示祝贺,并再次明确表示,今后务必要减少往来,以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闻听张学良的要求,蒋经国一笑了之:“升迁与和朋友往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可不必为此多虑。”“如若不接受此项建议,日后将考虑拒绝院长的拜访和邀请。”张学良认真地说。“没想到汉卿这么固执”,蒋经国笑道,“那好,每个季节我去看你一次总还是可以的吧?”张学良还是摇摇头,“不行,还是太频繁了,你是行政院长啊,哪里抽得出那么多时间来?我看每年大家见一次就足够了。”蒋经国坚决反对,“这样一来,岂不是宣告我自己不能同任何人再做朋友了吗,不行,绝对不行。”两人争执了好一阵子,最后达成了“君子协定”:每半年会面一次,有事可通过电话随时联系。“你看你汉卿”,蒋经国摇着头说:“本来大家都是朋友,结果搞得像邦交式的例行会晤似的。”“那有什么办法”,张学良固执地坚持,“谁叫你是行政院长呢。”言罢两人都仰面笑了起来。在张学良的一再坚持下,蒋经国减少了与他的往来。接触虽然比以前少了,但二人交往时的话题,反倒因为蒋经国境遇的变化而加深了。有一次,张学良对蒋经国说:“你有那么多钱,又不能反攻大陆,放在那里做什么?我看还是好好搞建设吧!”接着,他深有体会地对蒋经国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已有所醒悟,服从先严命令,数次打仗,皆为不得已之行动,而东三省为兵所耗,不下万万,若以办理建设事宜,岂可限量。”蒋经国谦恭地问:“那应以什么项目作为加速建设的重点?”张学良向他介绍了当年他的管家伊雅格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些建议,蒋经国听后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加速建设台湾的构想就在他们的闲聊中诞生了。台湾高速公路开工后,台中以北的每一段工地张学良都亲自去看过,回来后,就与蒋经国长谈自费视察的情况,并联系自己在东北执政时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回忆在东北发展民族工业的作为,讲述当时东北铁路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描绘自己昔日的壮志鸿图,意气风发,每每说到激动处,张学良的眼睛就焕发出一种青春的神采,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正投身于火热的建设之中,他的激情感染得蒋经国也为之激动,两人经常是一谈而不可收拾,很多时候都畅谈至凌晨两点钟,张学良的现身说法,对蒋经国很有参考价值,后来台湾儿童剧院改建成停车场,就是蒋经国采纳了张学良的建议而行的。1975年,蒋介石去世,留下了“不可放虎”的遗言,蒋经国对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很不以为然,如今的张学良已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难道他还能在这个孤岛上再演出一场“西安事变”,再掀起一场政治风暴不成?既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又何必耿耿于怀于过去的往事?不如再迈出一步,以显示自己思想的开明与政治的宽容。而对张学良来说,他对政治已经了无兴趣,1978年,当蒋经国被选为总统,子承父业,成为台湾权倾朝野的第一人时,第一个打来电话祝贺的,便是他张学良,聪明的蒋经国不会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所以,“放虎”之说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友谊,此后两人的交往不断,相互间仍执礼有加,并且,此时的蒋经国已经没有了先前蒋介石隐隐的约束,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旨独立行事了,这样,蒋经国和张学良的交往,从以前从不见报的“平民式”,一下子跃步到没有任何忌讳的“公开化”。1979年10月5日,时值蒋经国就任总统一周年之际,蒋经国贤伉俪在寓所举行中秋茶会,大宴宾客,众多军政要员应邀出席,张学良夫妇也在被邀之列。会后,蒋经国陪同张学良夫妇到阳明山赏月,张学良触景生情,当即挥毫泼墨,书李商隐《无题》诗一首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第二天,张学良被邀出席中秋晚宴的消息赫然见于各大报端,传遍台岛,昔日先总统蒋公“管束”的囚徒,竟出现在现任蒋总统的官邸里,并且是同这么多的军政大员在一起,人们不禁想入非非,难道蒋氏家族与张学良之间已经握手言和了吗?或者,蒋经国是在替父还债,用他的微笑和尊敬,来弥补张学良几十年幽禁所受到的凌辱与委屈,抑或是用此举来点缀他民主与开放的新政?一时间,张学良又成了新闻人物。就在人们揣度蒋经国此举用意的时候,仅仅过了五天,蒋经国又带给世人一个惊奇:再次向张学良夫妇发出邀请,前往总统府参加“双十节”庆祝活动。此次张学良的名字不但见诸于报端,而且当天,张学良本人也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座于观礼台贵宾席上,兴致勃勃地观赏阅兵式,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蒋经国非常善解人意,他知道从大陆来台的官兵们,没有一个不思念家乡的。他更知道怀着失土之痛,发誓要打回东北,赶走日寇,收复失地的张学良,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祖国大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生养自己的白山黑水。因此,次年的双十节,蒋经国满足了张学良的愿望,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夫妇和国防部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乘专机飞往金门岛参观。这天上午9时,张学良夫妇抵达金门,目睹了这里的淳朴民风和各项军事设施后,张学良禁不住赞誉:“金门不仅是军事前线,也是海上乐园啊!”张学良好不容易来金门一趟,游兴大发,决定好好转一转。他们随即来到了古宁头。古宁头是金门岛距离大陆最近的凸出部,1950年,国共两党还曾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眼下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炮火留下的痕迹。张学良站在滩头,面对大海汹涌的波涛,心潮起伏,这是他来到台湾34年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眺望大陆故土。借助于高倍望远镜,张学良得以一窥大陆风光,他眯着眼睛,脸紧贴在高倍望远镜上,将视线投向对岸,看了许久,许久。当马安澜问他“怎么样”时,他仅淡淡地说了一句“风光很好”,便不再开口。然而,回到台北,张学良难耐对故土深切的思念之情,在给亲友的信中,他真情流露,引用于右任晚年思乡的诗句,表达了他不尽的乡情: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岁月不居,进入80年代后,蒋经国身患多种疾病,身体每况愈下。1988年元月13日下午,蒋经国因心脏病突发,吐血过量而死。噩耗传来,张学良悲痛万分,继蒋介石之后,他再一次送别蒋家人,在低沉悲凄的哀乐声中,张学良饱含深情地说:“我来台湾的时候,台湾很不景气,现在台湾很有进步,......应该说主要是蒋经国的功劳。我对蒋经国这个人非常佩服。经济问题、建设问题、军队的整顿、政治方面的整顿,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可惜,他去世太早了!”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1、大帅相中的“凤命千金”灯火通明。奉天南门张氏帅府,后跨院厢房里,张作霖满脸喜气,手里的一份卦帖被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他禁不住又想起包瞎子刚才的话来:“大帅,此乃珠联璧合的良缘啊,这个女子的卦相大吉,从生辰八字上看则主大贵,‘凤命千金’配‘将门虎子’,是上上婚,成亲之后,必定夫荣妻贵。如此天造地设的好姻缘万万不可错过。”包瞎子的话句句都落在张作霖的心坎上,大喜过望的张作霖当下就替儿子张学良定下了这门亲事。女方是郑家屯西街“丰聚长”商号老板于文斗的小姐于凤至。现在,张作霖正在为自己能慧眼识人而沾沾自喜呢。那天,他到于文斗府上造访,正巧碰上于文斗请了算命先生给于家的小字辈占卜算卦,给每人写了一份卦帖。闲谈时,张作霖无意中翻了翻卦帖,其中一份上的“凤命”二字使他眼前一亮,再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于凤至生于一八九七年。“凤至,好吉祥的名字啊!”张作霖自言自语道,“凤至,凤至,直到皇后为止。凤命,乃吉人之命,那么,和她结合的人,一定就是皇帝了!”对子平术本来就很迷信的张作霖暗忖,忽然间他灵性大开,暗道:“这样贵命的女子,若与我小六子相配,我小六子必能前程似锦。”于是,未等于文斗说话,张作霖就拿过卦帖,说:“我手下有个人,对阴阳八卦、麻衣神相无所不通,我让他再核对一下。”回到奉天,张作霖马上把精通麻衣相的包瞎子请进帅府,奉上卦帖。包瞎子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作霖的想法,没过两天,他就委派吴俊升为媒人上于家提亲去了。说起来,于文斗还是张作霖的救命恩人呢。那年,张作霖奉命到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结识了辽源的商会会长,当地的富商于文斗,张作霖就把指挥部设在了于文斗的粮栈里。于文斗因多年受土匪骚扰,对前来剿匪的张作霖特别的欢迎,每当张作霖的军饷接济不上时,于文斗都代为筹措,两人过从渐密,久而久之竟成了真正的好朋友。一次,张学良率部与蒙匪在漠北龙王庙决战,不幸中了蒙匪的奸计,被围困在荒漠深处,急需援兵。而当时张作霖的顶头上司,奉天督军徐世昌却迟迟不发救兵,张作霖孤军奋战,危在旦夕。在此紧急关头,于文斗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连夜赶往吴俊升驻地,说服了这位素与张作霖有嫌隙的巡防营统领,派精锐骑兵星夜兼程,驰往救援。张作霖因此突出重围,反败为胜。对于文斗的仗义相助,张作霖自然是感激涕零,回到郑家屯,就与于文斗歃血为盟,结成了拜把兄弟,并发誓:一旦得意,誓报再生之恩。此刻,发迹之后的张作霖要报答把兄弟,与于文斗结为儿女亲家,于文斗自然满心欢喜,但他又颇费踌躇,小女于凤至的年龄要比张学良大,女大男小不合常规,张作霖知道后,一言九鼎:“‘女大三,抱金砖’,没什么不好的”!为了打消于文斗的顾虑,张作霖又请人说情,从中玉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两家定下了亲事。不过,于文斗提了个要求:婚姻是儿女的终身大事,光有父母同意还不行,最好让张学良自己到郑家屯去一趟,按乡下风俗“相门户”,看看双方本人的意见。张作霖满口答应。此刻,他正喜滋滋地等着儿子,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他。谁知,张学良听后一脸惊愕,挟带一万个不满意,他一个劲地嘟哝:“偌大的奉天城,名门闺秀有的是,干吗偏到那个不毛之地的荒僻小镇去聘个村姑?”当时的张学良,结交着不少在奉天做传教士的外国朋友,受西方文化影响,脑袋里充满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之类的新观念,对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张作霖耐着性子解释道:“那闺女模样好,生辰八字好,文笔书画好,名字更好,吉祥如意。你听听,于凤至,凤至,凤至,不是当皇后的料吗?你小六子可别不识抬举啊!”张学良心里升起一股怒气,对于父亲的独断专行,他有苦难言。他知道父亲对奉天城里浓妆艳抹的时髦女子看不顺眼,但他也压根不信那个偏僻乡野的小地方会有父亲所谓好得不得了的姑娘。对于未见过面的于凤至,张学良先天地存在着排斥心理。他想反抗,他憧憬着婚姻自由。张作霖接着却又语意肯定地说:“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小六子,旧历年一过,你就给我到郑家屯相亲去!”张学良哑口无言,奉天城里多少姿容秀丽、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他都毫不动心,居然要他到几百里外的小镇去相看一个乡下姑娘!他简直想跟父亲理论一番,但看到灯影里父亲那决心已定的神色,他的心凉了,他知道,父亲的话向来一言九鼎,谁也违抗不了。他拗不过父亲,只好默默地垂头不语,心上的不快与委屈,郁闷与恼恨,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张作霖也感觉到了。看着儿子的痛苦样,张作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他盯着张学良说:“小六子,你的正室原配夫人,非听我的不可,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你如果不同意这婚事,和于家姑娘成亲后,就叫她跟你妈(卢夫人)过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别的女人,我可以不管,这总行了吧!”对说一不二的张作霖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话说到这个地步,张学良别无他法,只得服从和忍受了。列车隆隆东进。旧历年刚过,张学良顶不住父亲的再三催促,怏怏不乐地启程到郑家屯相亲。他从心里对这门亲事感到不满,他压根儿就不想见那个“凤命千金”的于家大小姐,他没有丝毫兴趣。所以,一到郑家屯,张学良就一头钻进媒人吴俊升的公馆,闭门谢客,根本没有去于家相亲的打算,尽管在此之前,他已从媒人吴俊升口中得知于凤至是小镇上最有才学的聪明女子,可是张学良曾经沧海难为水,奉天城里什么样有才有貌的女孩子他没见过?他根本不相信一个远离省城的小镇上会有什么才女!所以僵持了六天,他还是不辞而别了。然而,这一回,张学良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于凤至断断不是他想象中的乡村土闺女。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的于凤至,自幼便天资聪颖,5岁时于文斗就为她专门延请了塾师授课,得字“翔舟”,7岁那年于文斗随父母来到辽河西岸的古镇郑家屯,继续延师求学。小小年纪的于凤至从《百家姓》入手,先后学习了《孟子》、《中庸》、《老子》、《论语》,她聪明异常,过目成诵,9岁时就能把唐诗宋词诵读得有滋有味了。一次,塾师有意要考考于凤至,便出了个上联“新年纳余庆”,于凤至沉思片刻,挥笔对出“嘉节号长春”的下联,塾师看了,称颂不已。10岁的时候,于凤至除了熟读四书五经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了小小古镇上人人称颂的一只金凤凰!13岁那年,郑家屯举行元宵灯谜会,于凤至在此会上一鸣惊人,声名远扬。当时的洮南县尹贺至璋让人在县衙门前贴满了红红碌碌的谜条,于凤至逛灯到此,仅剩一张粉红色的谜条无人问津,于凤至决心一试。围观的人见揭谜的竟是个13岁的小女孩,顿时一片哗然,都不相信于凤至会有这等神奇的本事,县尹贺至璋听说后,也大吃一惊,当即命侍卫把于凤至请进去,对她说,不管猜中与否,你敢揭我的灯谜就有志气!谜底是猜一味中药,你试试看吧。谜底被于凤至脱口而出,完全正确!贺至璋不敢相信,他又当堂考问了有关谜语的各种知识,于凤至竟然都能对答如流,毫不含糊。贺至璋这下彻底被折服了,他对于凤至的聪明和博学大为赞赏,亲自送了一块题有“僻壤奇伶”的红底缀金横匾到“丰聚长”,从此高悬门楣,引人注目。于凤至初时对这桩包办的婚姻也不如意。她虽出生在小镇的商埠之家,却心性高洁,从无高攀名门权贵之心,只想求得一个才识广博、品德俱佳的好男儿。凭她当时的相貌、人品,附近前来求亲的人家是络绎不绝、数不胜数,可是都被她婉拒于门外。至于她后来肯应允张家的婚事,与其说她看中的是张氏家族的显赫,倒不如说是欣赏张学良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人才,因为从媒人吴俊升的介绍中,于凤至得知自己未来的夫君原来是位文韬武略的将门才子。当于凤至听说张学良远从奉天前来相亲的消息后,也曾对未来的婚姻充满了美好的希冀,心如池水泛起层层涟漪,怀春的少女萌生了面见张汉卿的心愿。可是,一连几天,于家张灯结彩,置办酒席,以迎佳宾,张学良却每每寻找各种借口频频爽约,于凤至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刺痛。她恍然意识到,张学良百般不肯到于家上门的原因,只能是对与她结婚心中不满,她所倾心的人,原来正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在抵抗着乃父包办的婚姻!于凤至心里怨尤难言,被拒的羞愧、委屈、不甘、忿恨一齐涌上心头,心高气傲的她一气之下,提出毁婚。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2、相见欢双方父母已订婚约,岂容儿女率性毁之?转眼到了端午节,于文斗为一批商货来到了奉天,于凤至也随父进城,一则是为了探望亲友,二则是顺便买些文房四宝、书籍字画。她和父亲住进了奉天中街路南的天益堂药房。媒人吴俊升认为这是张学良与于凤至见面的极好机会。他两次到天益堂药房劝说于凤至到大帅府与张学良见面,然而,于凤至主意已定,誓不相见,谢绝了吴俊升的劝说。与此同时,张作霖以父亲的威严,命令张学良去天益堂药房,张学良开始很不情愿,但见父亲态度非常强硬,无法推脱,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见面可以,但最好不公开身份。颇费了一番商量,最后决定:张学良扮作一家字画店老板,吴俊升以买字画为名带于凤至到店里一见。张学良为此装成画店掌柜,漫不经心地等待着他老子逼他相看的“村姑”。不多时,吴俊升带着于凤至来到了画店。张学良一见之下,竟大为倾心,于凤至风姿绰约,举止文雅,神态端庄、落落大方,完全不是自己先前想象,张学良暗自称奇,不觉心慌意乱起来。他开始懊悔自己在郑家屯的无礼,想象于家小姐当时的尴尬和羞恼,张学良简直不敢直视于凤至。于凤至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她本来就对来此家字画店感到蹊跷,进门后则很奇怪,这家画店掌柜这么年轻,看样子也不像商人。此刻,看到张学良的言行举止又有些不自然,她似乎有点明白了,一时,她也有些慌乱,不知说什么才好。吴俊升见此情景,赶紧过来打圆场说:“凤至姑娘,你不是要买古画真迹吗?这儿有好几幅,你慢慢看。”边说边朝张学良使了个眼色。张学良拿出了一幅郑板桥的《竹兰图》,他有意要考考于凤至。于凤至细赏良久,才问:“多少钱?”“三千块。”于凤至娴静地笑了起来,“若是真画,三千块不多,这个嘛,三十也不值。”张学良心里暗暗佩服她的眼光,为了挽回面子,他强词道:“姑娘你不买也罢,何苦贬低珍品的价值呢?”“珍品?画掌柜,你若是行家,不会不知道,郑板桥画竹,挥挥洒洒,意味横生,初看轻俗,实则暗藏风骨。而这幅画,徒有空架,实无神韵,显然是后人伪造的赝品。”于凤至胸有成竹,娓娓道来。张学良一时哑口无言,对于凤至顿生好感,但他不甘示弱,指着画上的题跋说:“姑娘,你看,这画是绢本,有后代名人题跋,怎么会是赝品呢?”“怎么不是赝品?”于凤至肯定地说,“古往今来,伪造赝品高手比比皆是,上乘赝品乱真时有发生,不过那只能唬弄外行人而已!”吴俊升见势不妙,急忙解围道:“掌柜的,既然人家姑娘看不中,再拿一张给她看看。”替张学良解了围,张学良又拿出一轴画卷展开。于凤至一眼就认出,这是苏轼真迹,世上罕见。她高兴极了,因为她特别欣赏苏轼的书法,决心买下这幅字画。于是,她不动声色地问:“这幅字画卖什么价?”于凤至一脸漫不经心的样子,让张学良误以为她只是随口问问,也就顺口开价800元,不料于凤至当即答应,“八百?好,我买了!”她欣喜地拿出一叠钱,“这是1000元,不用找了。”张学良没想到于凤至竟有这等眼力,眼看卖亏了,他又急又悔,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好自认失手。就在张学良面露窘态之际,于凤至扫了张学良一眼,微微一笑,轻轻拿出自己带来的画卷,送上前来,说:“掌柜的,在古画真迹上,你是内行,我想请你鉴定一下我买到的这幅画,可以吗?”张学良打开画卷,是一幅《钟馗捉鬼图》,对这幅画,他早有耳闻,但从未见过真迹,此刻,他掩饰着自己的慌乱,连连称赞说:“好画,好画!这是吴道子真迹!”于凤至抿嘴一乐,笑着纠正道:“你说的不对,掌柜的,这幅画并非吴道子真迹,它出于吴道子门生黄笙之手。”张学良羞愧难当,自知才学远远比不上这位被自己小看的于凤至。望着于凤至远去的背影,张学良怅然若失。一番短兵相接,令张学良面子扫地,他倒反而神魂颠倒起来,当晚就填词《临江仙》一首,表达了相见恨晚的爱慕之情:古镇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消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厌倦粉黛群,无意觅佳人。芳兰幽挺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姊结秦晋。自从和于凤至见面后,张学良的脑海里总是不断地浮现出于凤至那温文尔雅的神态,矜持得体的举止,他羡慕她有学识,自愧在郑家屯的无礼。他的心里,常常涌起一股与于凤至相见恨晚的感觉。此后,张学良曾两次到天益堂看望于凤至,但都被于凤至以种种借口避而不见。前次约定相亲,久等不来,于凤至本来憋了一肚子的气,现在见到这阙,她的气消了,但她不想见张学良,也写了一阕词相赠: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山盟海誓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尽管于凤至“劝君”“三思”,但张学良决心既下,驷马难追,他立即与媒人前往于家,正式求婚,得到了于家的应允。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3、学良敬称凤至为“大姐”1916年秋,张学良遵父命前往郑家屯和于凤至完婚。驻防郑家屯的后路统领官,媒人吴俊升闻知婚期已定,急命家人将自己的三进套院全部清扫,悬灯结彩,披上红绸;将里进小四合院粉饰一新,作为张学良和于凤至的新房。8月8日,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的喜庆吉日,郑家屯整个东街鼓乐齐鸣,爆竹震天,花轿缀彩,骏马披红,笙歌盈耳,迎亲场面非常壮观。于文斗为显重视,特意陪送了女儿两座银行:沈阳的“富裕祥”和锦州的“庆泰祥”。洞房花烛夜,张学良望着含羞端坐帐前的于凤至,心花怒放,喜不自禁。自从去年在奉天见过于凤至后,张学良看出她不但品貌端庄,而且心性纯正,非同一般等闲女子。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在今日缔结连理,结为伉俪。张学良想到这儿,乐陶陶地挑开于凤至的盖头,于凤至粉面含羞,垂头不语,张学良见到她那稳重、端庄的娴雅气质,竟情不自禁脱口叫出“大姐”二字,从此,这一饱含敬意和爱意的称呼就伴随于凤至始终。在郑家屯小度蜜月之后,新婚燕尔的张学良、于凤至返回了奉天城。张作霖因为宠爱长子,加上珍视他与于文斗之间的友情,更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所以,在张学良偕妻回府后,又在帅府内为他们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仪式。婚后的于凤至,处事稳重,为人谦和,自省甚严。她知道自己和张学良的婚姻,只是张氏家族的一个例外,张家十四个子女除张学良以外,其他子女的婚姻,几乎无一不是门当户对的豪门显宦之家。于凤至正因为清楚自己在张家的处境,所以她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从不做任何有违家规家训的事,在帅府这个有众多姨太太勾心斗角的大家庭里,上上下下她都能融洽相处,她以她的贤淑聪慧、雍容大度、乐善好施和善解人意,赢得了上下老幼主仆的交口称赞,赢得了丈夫张学良的敬重和爱戴。夫妻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体贴关怀,感情日益融洽。于凤至在府内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帅府中许多大事,老老少少都愿意同她商量,求她帮忙。有一年,四太太许夫人的儿子张学曾和女儿张怀曈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地扶养他们长大很不容易,希望给母亲过一次像样的生日,表达一下儿女的感激之情。可是大帅府有规定,除张作霖外,其余的人谁都不准公开过生日。这可难住了一片孝心的学曾和怀瞳,怀瞳灵机一动说,找大嫂商量商量。不一会,于凤至随怀瞳来到许夫人的房间,进门就问:“姨妈,您找我有事?”许夫人忙起身让座,笑着说:“今天我请你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就是我生日快到了,学曾、怀瞳他们想替我办一办,我是怕大帅不让,所以先和你商议一下。”“这事爸爸不会反对,自己办,又不花公家的钱,有啥不可以?”于凤至肯定地说,“况且,您又儿女双全,好好庆贺一下完全是应该的。”于凤至一席话,说得许夫人心花怒放,心里也有了底。果不出于凤至所料,当许夫人派人前去征询张作霖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张作霖果然没有反对,并且还包了100元现大洋的红包作为生日贺礼送给了许夫人。祝寿那天,于凤至和张怀曈把许夫人搀进寿堂,然后带头给许夫人拜寿,宴席间又频频向许夫人祝酒,许夫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由衷地感谢这位做事得当的晚辈。自从许夫人办了寿筵,在大帅府里,夫人们过生日祝寿算是开了头,不过张作霖有严格规定:办寿可以,但一定要自掏腰包。“这回可好啦,爸爸同意给夫人们办寿,咱们可要好好地给卢妈妈办一办。这么多年了,数她老人家最辛苦,我们能有今天,多亏了她呀!”张学良动情地说。于凤至接过丈夫的话茬说:“那还用说,趁这个机会也表表咱们当小辈的一点孝心,你放心,一切由我来张罗,一定把卢妈妈的寿宴办好。”在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于凤至对卢夫人格外敬重,她钦佩她能视冠英、学良、学铭如己出的美德,一直想找个机会报答报答。祝寿的头天晚上,寿堂已经布置妥当:正面墙上,贴了一个斗大的金字“寿”,在红色天鹅绒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耀眼醒目;香案上放着几对大红喜烛;一字排开的檀香木制条桌上,码放着寿桃、寿饼及各色干鲜水果;四周挂满了儿女、亲朋送来的大红寿幛、寿联。祝寿这天,于凤至和张冠英将卢夫人搀进寿堂,于凤至亲热地问卢夫人:“妈妈,您看看,满意不?”卢夫人惊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寿堂布置得这样气派,望着眼前这金壁辉煌的景象,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满面笑颜地连声说:“满意,满意,真是太好了,可真难为你们了!”待卢夫人坐定,众人也都到齐了,于凤至一声吩咐:“上菜!”只见丫鬟、老妈子川流不息地一阵忙活,顷刻间,四桌鱼翅席摆放整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最后上来一道“清汤全家福”。张学良第一个站起来,说:“今天是卢妈妈的寿辰之日,可巧爸爸也赶来了,我们家今天人最齐全,让我们举杯共祝卢妈妈健康长寿!”说完,他带头干完了杯中的酒,大伙儿也都跟着把杯里的酒喝了。接着,于凤至站起来从张作霖开始,一一斟酒,一家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开始畅饮。张作霖对儿媳将寿宴操办得井井有条,其乐溶溶十分满意,他对卢夫人说:“凤至这孩子,办事就是周到。”“敢情,谁也比不上。”卢夫人由衷地应和道。张作霖一心要把于凤至娶为儿媳妇,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一是以此回报于文斗的救命之恩;二是希望于家姑娘能“旺夫旺家”,给儿子学良带来好运。不曾料到儿媳竟然还具有众多美德: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温柔体贴。张作霖常感叹:小六子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真是他的福分。因此,张作霖对这位大儿媳妇是宠爱有加,对她格外关照,高看一眼。张作霖治家严谨,大帅府里的规矩也就特别多,其中有一条是:过了晚上9点,不管是谁,厨房一律不候。有一回,刚过晚9点,张作霖正在小青楼和寿夫人闲聊,忽然听见厨房里大勺丁当响,他很生气地问:“给谁开饭?”下人回答说:“是卢夫人外出回来,想吃点夜宵。”张作霖不悦地说:“不是有规矩吗,过了晚上9点,不管是谁,不准厨房给他们开饭。”于是众人都知道大帅说到做到,再也不敢违背规矩办事。可是,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于凤至和二小姐怀英因为急着去看戏,顾不上吃晚饭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看完戏回来已经10点多了,就让厨房给准备点夜宵。从厨房到于凤至的房间要经过寿夫人住的小青楼,张作霖和寿夫人此时正坐在外边藤椅上乘凉,在朦胧的月色中,张作霖突然看见一个厨师提着食盒走来,就大声喝问:“这么晚了,给谁送饭?”厨师怯声说:“报告大帅,少奶奶和二小姐去看戏才回来,还没有吃饭呢!”张作霖一听,忙说:“好,好,快给她们送去吧。”坐在一旁的寿夫人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笑着说:“大帅,您不是说开饭要守时吗?不管是谁,过时不候吗?原来大帅您是看人下菜碟呀!这回您怎么啥也没说呢?还让厨师赶快送去。”“老五,你真会挑我的毛病,凤至这孩子过门以来,很少有不守纪律的时候,偶尔看一、二次戏,岂不谅解?”张作霖哈哈大笑着说。张作霖为儿媳于凤至竟然破了例。据传张作霖还特别给于凤至面子,他平时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但于凤至并没有因为公公张作霖的青眼有加而任意妄为,她从不援汲娘家的人,扶植自己的势力,她的家属亲戚无一进入东北官场。张学良晋升陆军少将后,进入东北各项事务的决策圈,由张作霖出面,曾想聘请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出任东北边业银行的总裁,于凤至理解张学良的好意,但不赞成靠裙带关系为娘家捞取好处。她对丈夫说:“你让我父亲来做官,我当女儿的怎么会不高兴,可是汉卿你想过吗?若有人说:‘郑家屯的老头子,凭什么来管银行?还不是靠张家的势力!’你又该做何解释呢?如果我父亲当了官,帅府内外议论纷纷,这岂不是给你和公公脸上抹黑!”于凤至坚持将父亲送回了家乡,耐心向父亲讲明原因,于文斗也深以为然。张学良对于凤至不攀裙带关系的美德从心底里感到敬佩。于凤至也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居富贵之门,就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她极重乡情,对她的诞生地大泉眼和就读之所郑家屯念念不忘,曾多次和张学良一起回家省亲。郑家屯和大泉眼村文化落后,文盲很多,于凤至看到乡亲们目不识丁者比比皆是,深感家乡文化的落后,心中不免暗生愧疚。1927年,于凤至回乡省亲之前与张学良商量好,将自己多年积蓄的一笔“体己钱”捐赠家乡,在大泉眼建了两栋砖瓦结构的校舍。于凤至亲自聘请了董事长和校长、教师,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新民小学。这所小学,当时在那种穷乡僻壤中堪称第一流的建筑。小学头一年就招生二百余人,根据于凤至的意见,所有农家子弟一律免费就读。后来,新民小学为当地培养出不少有用的人才。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4、救夫无望,只身相随(1)“夫人,这是您要的报纸。”和平日一样,英国伦敦的一家旅馆里,于凤至接过仆人王妈递过来的《泰晤士报》,坐在桌前仔细地看了起来。自从1933年随张学良赴欧洲考察以后,于凤至就一直留在了英国,陪三个孩子读书。不过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对于国内的情况和丈夫张学良的消息,于凤至却密切关注,时时留心,中文版的《中央日报》,她每日必看。在她的书架上,还依次摆放着近期的各种英文报刊。突然,“张杨兵谏”四个大字赫然闯入于凤至的眼帘,她惊呆了!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凤至定了定神,再看一遍,没错,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丈夫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武力扣押了蒋介石!几天来,英国报纸几乎天天登载有关西安事变的消息和文章,对事态的报道也越来越详细,还配有照片。看着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报道,于凤至的心悬到了半空中,她不知道丈夫的真实情况怎样,也不知自己该怎么办。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派往英国的特务在于凤至住处周围频繁活动,他们张贴标语,煽动一些旅居英国的华人到旅馆骚扰于凤至及其子女,于凤至和孩子们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日夜不得安宁,但这些苦于凤至都不怕,她最担心的还是在国内的丈夫张学良!这天,于凤至在报纸上看到了西安事变通电的全文。看完以后,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点。接着,她从报纸上得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她的心又安稳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报纸上又登出了何应钦筹划轰炸西安的消息,于凤至刚放下的心再一次缩紧了。尔后,各种传闻接踵而至,什么“张学良在西安爆炸中身亡”,“日本指使张学良逮捕蒋介石”、什么“东北军变成了土匪”、“东北军倒戈刺杀张学良”等等,真假莫辩,虚实待证,于凤至被纷至沓来的传闻惊扰得坐立不安,心惊肉跳。就在于凤至的神经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的时候,报纸上又一条醒目的新闻顿时使她天旋地转,浑身冰冷。这是一条登在头版头条的爆炸性消息:南京军事法庭审讯张氏,蒋委员长发布特赦令,张氏被送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忧心如焚的于凤至,猜测着丈夫的种种处境,料定丈夫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她努力地使自己镇定下来,苦苦思索着解救丈夫的方法。忽然,她想到宋氏老夫人是她的干妈,宋美龄是她的干姐姐,她希望宋美龄能念在她们之间的深情厚意上,帮她一把。事不宜迟,于凤至立即提笔拟写电文,给宋美龄发了一封加急电报:亲爱的姐姐:张学良罪及委座,幸蒙特赦,仍须严加管束,不知如何了得?学良不良,我亦有责,甚为遗憾!可否把他交给我看管,送出国外,以了介公之责?请多帮忙,感同身受。然而,发出的电报,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十天后,一封书信翩然而止。于凤至赶忙打开一看,却是赵四小姐写来的,带来的又是一个坏消息:蒋介石已背信弃义,将张学良秘密囚禁于南京鸡鸣寺,不许任何人会见。如五雷轰顶,于凤至头脑中一片空白,此刻,她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她决定立即回国去亲自向蒋介石求情。三个孩子正值考试复习的关键时刻,她也顾不上了,匆匆地向王妈交代了几句,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归国之途。一踏上祖国的大地,于凤至就直奔南京宋美龄公馆,见到了私交甚厚的干姐姐宋美龄,向她述说了这次回国的原因,并请求宋美龄帮助释放张学良,恢复其自由。面对干妹妹的哀求,宋美龄爱莫能助,对于蒋介石的的食言,她从心里觉得对不起张学良,尊为夫人的她,自知无法劝解蒋介石解除心中的芥蒂,因为只有她才知道,蒋介石内心深处对张学良怀有多少仇恨!然而,丈夫毕竟是丈夫,在外人面前,还是得维护委员长的声誉,于是,宋美龄劝于凤至:“凤至妹妹,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姐姐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为了汉卿的事,我和委员长都闹翻了。可是事情终不像我们女人想的那样简单。不过,你放心好了,委员长和汉卿毕竟是兄弟,委员长会照顾他的,严加管束也不过是避避风头,怕他受共产党的利用。”从宋美龄闪烁其辞的话语中,于凤至明白了,就是自己亲自去找蒋介石求情,释放张学良也是不可能的了。事已至此,于凤至只得擦干了眼泪,对宋美龄坚定地说:“既然委员长不肯释放汉卿,那我情愿陪他坐牢,照顾他的生活!”宋美龄万万没有想到,于凤至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只得将张学良被“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情况一一道出,这时,于凤至才知道,张学良软禁的地方已转移到溪口。宋美龄劝道:“凤至妹妹,你我私交深厚,听我的话吧,陪汉卿过那种生活,可不是女人能熬得过的,你就别自讨苦吃了。你为汉卿的事,多方奔走,夫妻的情分已经是尽到了,汉卿也不会怪你的。”“不,姐姐,我已经决定了!”于凤至断然道,“既然救不了他,陪他受苦还是做得到的,请转告委员长,我要到溪口去,和汉卿在一起。”宋美龄无言以对,于凤至的固执也是对她无声的谴责。看到于凤至心意已决,她叹了口气道:“好吧,凤至妹妹,我一定转告委员长,你放心,我想委员长一定会答应你的请求的。”当天,宋美龄便将于凤至的要求电告了在溪口的蒋介石。两天后,蒋介石同意于凤至到溪口同张学良会面,他说:“汉卿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让他一个人在溪口肯定寂寞得很,有人去陪陪他当然好。不过,不管是于凤至还是赵四小姐,最好在汉卿身边只能有其中一个。”几天之后,于凤至由戴笠派专人陪伴来到了雪窦山。于凤至突然出现在张学良面前。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年没见的丈夫面容憔悴、神色烦忧,长吁短叹,与她记忆中的张学良简直判若两人。张学良也惊呆了,他没想到会在这种地方见到分别几年的“大姐”,望着于凤至心疼的表情,泪光盈盈的样子,张学良也忍不住英雄气短,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夫妻重逢,异地相见,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于凤至的到来,对于情绪颓丧、精神苦闷的张学良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安慰,他暂时忘却了囚禁中的不快和烦恼,又说又笑,像个孩子般地高兴。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4、救夫无望,只身相随(2)当时赵四小姐也已经来到了溪口,姐妹相见,自然又少不了一番心酸落泪。于凤至对赵四小姐说了不少敬佩感激的话,感谢她在丈夫身陷囹圄时,舍弃独生子张闾琳而来此陪监。张闾琳当时才刚刚六岁,正需要母亲照顾,可是为了张学良,赵四小姐把儿子交给了别人抚养。于凤至对此钦佩不已,她动情地对赵一荻说:“好妹妹,你付出的牺牲太大了。闾琳太小了,还离不开妈妈,你回去,把闾琳抚养成人,汉卿由我来陪伴照顾。”赵四小姐起初不肯,反倒要于凤至回英国去,把闾琳也带走,两人你推我让,最后决定还是于凤至留下。因为闾琳实在太小了,离开妈妈总归不好。在溪口,于凤至天天陪着张学良游山逛水,走遍了附近的所有山水寺庙。张学良的情绪明显好转,愁云密布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笑容。然而,虽然只是闲着游玩,身体孱弱的于凤至还是觉得疲惫不堪,心有余而力不足。转眼间,于凤至来到雪窦山已经一个多月了。虽说是闲居无事,但山区的条件比起都市来,毕竟艰苦许多,于凤至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再加上水土不服,又为丈夫殚精竭虑,才几十天的时间,人就明显消瘦下来,精力也有些不济。张学良对夫人的健康深感担忧,一再提出要于凤至到上海去看医生,静养一段时间,等身体有所好转再来山上陪伴。于凤至起初执意不肯,但禁不住张学良的一再相劝,终于同意暂时告别雪窦山。不过,考虑到张学良身边总得有人照顾才行,于凤至诚恳地劝张学良把赵一荻接来,替换她尽照顾之责。张学良感激涕零,无言以对。夫妻俩执手相看泪眼,久久无语。最后商定:于凤至与赵四小姐以后每个月轮流一次,来溪口陪伴张学良。1937年3月下旬,于凤至含泪暂别了张学良。没过几个月,日本侵略军企图大举进攻南京,宁波、溪口危在旦夕,蒋介石见势不妙,立刻命令戴笠务必马上转移张学良。张学良得知后,给远在上海的于凤至发了一封电报,告诉她自己的近况和即将迁移黄山的消息。于凤至很快回电,说她即刻启程前来雪窦山,陪伴丈夫迁往安徽。由于蒋介石早有明令:只能有一人陪伴张学良。所以,赵四小姐很识大体地主动向张学良提出:“大姐好久没有见到你了,我也想去看看闾琳。这一路上,就只有麻烦大姐照顾你了。”赵四小姐走后不几天,于凤至抵达溪口。随之而至的是南京派来的七辆小轿车,十四辆大卡车,新的转移行动开始了。从溪口到黄山脚下的歙县,沿途交通状况很差,又逢战时,车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时一天只能行100来公里。每到一处,刘乙光便派警卫先去察看村里是否有青砖红瓦的大户人家,或铺面整洁的旅店,中意了,便与主人商谈借宿事项。尽管是费劲心思,尽量选择最好的住处,但走进屋去,仍会闻到浓重的潮气和霉味,再仔细一看,往往四处灰尘密布,顶上、屋角皆可见到一圈一圈的蜘蛛网。张学良是军人,早些年南征北战,东拼西打,风餐露宿的日子多有体验,吃苦并不在话下,所以对路途中的艰苦和不便还能适应。但于凤至就不同了,她从小锦衣玉食,从没吃过任何苦,嫁给张学良后更是生活优渥,奴仆成群,万事不用操心。留居英国后,她的生活方式更加变得有些洋化,很难容忍恶劣的卫生条件和颠簸不止的旅行。这一路下来,于凤至痛苦不堪,鲜有遂意,但她却没有在张学良面前讲过半句抱怨的话,甚至把不满的情绪都掩饰得好好的,不让张学良察觉。然而,张学良不是没有看出。车到歙县的第二天,吃罢早点,刘乙光前来请示:是在家里歇息还是登山游览。张学良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游览。在车中颠簸了好几天,人都快闷疯了,到了山上,正好可以好好地透口气。”但当他回头看到夫人一副慵倦的模样,强打精神应付的神情,他立刻又转口说:“夫人这些天过于劳累,还是再好好休息休息吧,上午的游山就不要去了。”于凤至感激地望了丈夫一眼,说:“下午我再陪你游山。”在兵荒马乱中奔波,张学良的情绪自然不好,最重要的是,大敌当前,作为军人却不能挺身而出抗敌救国,这令张学良的情绪变得十分低沉。虽然他一向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以苦为乐,但整天游山玩水的消遣,还是难以排解他心底的烦忧。早晨和傍晚,于凤至常常陪着他出去散步,可他往往半天不说一句话。于凤至在英国的时候,喜欢上了流行音乐,回国时专门带回一部留声机和许多唱片,一静下来便以听唱片消遣,她想让张学良也听听唱片,哼哼歌,以此打发时间,可张学良不爱听,有时甚至对于凤至听唱片都显得有些不耐烦。于凤至见此状况,不得不去找刘乙光这个“秘书”,请他无论如何想办法调节一下张学良的情绪,千万别让他闷出病来。时光就在于凤至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中慢慢流逝。时局不稳,张学良的幽禁地也不断地变换,从奉化溪口到安徽黄山,又到江西萍乡,现在,又将向湖南转移。路自然还是山路,盘山绕岭,坎坷颠簸,于凤至在不断的转移中,也学会了苦中作乐。一路上,尽情地欣赏野意野景,倒也自得其乐,每经过较大的城镇时,车队都会停下来歇息一阵,吃饭、买东西,忙乱一番,于凤至便趁此拉张学良逛商店,看小摊,饶有兴致地享受购物的乐趣。苏仙岭是湘南胜地,张学良在州的居住地便选择在此。这里奇峰异石遍地,古松挺拔修长,山色秀丽,万木葱茏,相传西汉文帝年间,有一名叫苏耽的人在此修行,最后得道成仙。听到这个传说,张学良很感兴趣,他笑着说:“苏耽当年能够在此修行得道,成为仙人,说明这里的山水非比寻常。如今我又要在这里修行,不知将来能不能成仙升天呢?不过,”张学良转过脸来,对于凤至说:“我要是真成了仙,天宫寂寞,不胜萧寒,每年七月七日,我还得返回人间,与你相会哩。”于凤至不禁莞尔,刘乙光及随从们闻言,也都跟着笑了起来。略事休息后,张学良开始偕夫人游山观水。当他站在高山之颠,眼望浩瀚云海和滚滚东去的大江,想古今兴亡,叹人世荣衰,发思古之幽情,感慨万千的他,不时向夫人念几句古人的诗,间或还灵感突发即兴赋诗,惹得于凤至不禁用陌生的眼光凝望着他:“汉卿,跟你这么多年了,我还真不知道,你挺会吟诗作赋的嘛。”“是啊,”张学良得意地一笑,“要不是当年大帅有意让我承继父业,投身军旅,说不定中国又会多一位大诗人哩!”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4、救夫无望,只身相随(3)1938年3月22日,张学良一行开始向湖南沅陵转移。又是永无止境的跋山涉水、乘车坐船,单调而烦闷。每天,一坐进宋子文送的那辆防弹轿车,于凤至便痛苦地闭上双眼。张学良看看身边的妻子,又望望前方似乎遥遥无尽头的黄尘土路,心中也同于凤至一样充满了对前途无法测知的茫然。此时的张学良对短期之内获得自由已不抱热切希望,对内对外也绝口不再提“自由”二字,只是每日徜徉山水之间,观日出日落,看花开花谢。“汉卿,你比从前老成多了,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天夜晚,于凤至见张学良端坐案前捧书夜读的模样,忍不住说道。于凤至为丈夫的变化感到惊喜,见丈夫读书经常熬夜,于凤至很心疼,她总是在一旁陪伴着他,常常劝张学良要注意身体,适时休息。张学良反对她说:“你身子有病,你就早点休息吧,不要陪我了。”见丈夫这么坚持夜读,精神有所寄托,于凤至也就默许了,但她担心张学良的身体受不了,就要求厨师为张学良专门做些有营养的菜肴,可惜当时沅陵城里实在买不到什么好吃的或营养丰富的东西,厨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时常炖一只鸡给张学良补养身子。在沅陵,张学良又迷上了土法钓鱼。于凤至本是个喜静不喜动的人,但见丈夫如此有兴致,便也兴致勃勃地陪着张学良早出晚归,乐此不疲。有时,张学良跟警卫们一起玩推木石的游戏,于凤至也会来到近前,加油鼓劲,一看见丈夫手舞足蹈的兴奋模样,她便忍不住要说:“又犯小孩子的傻气了!”然而,她心里清楚,正是凭了这种“傻气”,张学良才得以打发掉这么多空虚寂寞的“管束”岁月。张学良对于凤至的感激之情是时时萦绕胸中,终于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一日,他诗性大发,提笔挥洒《致于凤至》诗一首,诗曰: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然而,幽居的生活毕竟是艰苦寂寞的,几年来,于凤至陪伴张学良,辗转奔波,心情悒郁,身体衰弱,本来就有病在身的于凤至,自1940年以来,病情日益加重,经医生确诊竟得了乳腺癌。与世隔绝的幽禁生涯,病痛的折磨,使这位贤淑的女人变得憔悴不堪,才过40岁,发际已见白霜。有时胸口痛起来,她整夜整夜的难以入眠,强忍的呻吟声使张学良心如刀绞,不忍卒听。张学良焦躁不安,作为一个军人,他不能指挥军队去驱逐踏入国土的强盗,也不能指挥军队去剿灭横行乡里的土匪恶霸,甚至不能保护好一个以身相许的弱女子,当他看到结发妻子于凤至变得越来越苍白憔悴的脸庞,一个军人,一个男人,那种发自内心的惭愧油然而生。他能做的,难道就只有忍耐、忍耐、再忍耐吗?屈辱和忧虑,猛烈地撞击着张学良的心。“有病不让出去治,难道非让人死在这里不成!”因为久久得不到同意出去治病的回音,张学良大为光火。“戴局长回电,说过些日子会亲自来修文,看望副司令和夫人。”刘乙光只得陪着笑脸说。没过多久,戴笠果然来到了阳明洞,随车还给张学良夫妇带来了好些日用品和食物,见面客套一番,张学良单刀直入,谈到了于凤至的病。“副司令的意思,是想让夫人外出休息治疗一段时间?”戴笠问道。“我是这么想的。”张学良说,“这地方条件不太好,久呆下去对她的病恐怕没有好处。再说她也想去看看儿女们。”“可是副司令的饮食起居也需要人照顾啊!”“我考虑过了,我想让四小姐来住一段时间。”张学良停了停,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她情愿的话。”“既然副司令有这个意思,我回去一定马上向委员长禀报,尽快让夫人出国检查。至于四小姐那边,我立刻去联系,请副司令放心。”戴笠连夜向蒋介石报告了于凤至的病情和张学良的要求。开始,蒋介石不同意,后来夫人宋美龄一再劝说由赵四小姐代替于凤至,对张学良更有益,蒋介石才勉强答应。张学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病中的于凤至,他说:“蒋委员长已经同意你出去看病治疗,你不用担心我,把病治好是最重要的。”“汉卿,我真的不忍心在这种时候离开你去治病。”于凤至坐在古庙的菜油灯下,依依不舍地望着发须蓬松的张学良,眼里含着泪花。“你不去治病怎么可以呢?你的病很重啊,医生不是说这种病在国内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治愈的吗?正是因为医生们出具了这样的诊断,蒋委员长才不得不点头,大姐,在这种时候你怎么能不走呢?”张学良双眉打结,他的心里也愁肠百结。在身陷囹圄的三年多的困境里,只有于凤至追随在他的左右,一直与他厮守在一起,先是浙江奉化的雪窦山,后来又不停辗转各地,足迹踏遍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州和沅陵县的凤凰山。从前的大家闺秀做梦也不曾想到会沦落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下的阶下囚的地步!她的乳癌就是在那种暗无天日的幽禁的生活中积郁成疾,逐渐积患成不可药医的顽症痼疾。张学良望着灯影里的发妻,心头发酸。他不忍心让于凤至离去,却又不能眼看着她在这种极为险恶的环境里沉疴日重,病情转危。“可是,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病,就丢下你不管呢?”于凤至明知她目前所患的乳癌,在当时的中国简直就是绝症,无药可医。她亲眼目睹丈夫在发现她染患了这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痼疾之后,曾经几次三番找刘乙光申明缘由,而刘乙光根本不加理睬;如果不是张学良对戴笠声泪俱下的求情,宋美龄的苦苦劝说,最后蒋介石才大发了慈悲,那么她于凤至也许永远也无法离开湖南沅陵城外那座阴森森的古庙。然而,情知自由得来不易的于凤至,却怎么也割舍不下对丈夫的牵挂,觉得去也不是留也不是。“大姐,你不用担心许多,三年伴狱,你吃的苦够多了。你放心吧,你走后,四小姐她马上就会从香港来陪伴我,我这里一切都不须你牵挂,你只要一心一意治好你的病。再说,我们的三个孩子现在还在国外,他们也需要你的照料啊!”提到孩子,于凤至的心又是一动,是啊,孩子们也需要她这个母亲啊!难以割舍的两难抉择,使她禁不住双手掩面痛哭起来。张学良也忍不住热泪滚滚,妻子心中难以言喻的苦衷,他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在张学良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于凤至忍痛离开了囚禁丈夫的龙岗山,赴美就医去了。然而,她和张学良谁都没有料到,此次阳明一别,竟成永诀!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5、治愈顽疾(1)1940年4月25日,纽约国际机场。于凤至漫无目标地向机场外走去,随行的女佣蒋妈小心地提着简单的行李,怯生生地紧随在于凤至的身后。一主一仆在纽约机场上徘徊不定,举目抬眼皆是金发高鼻的外国人,耳边充斥的是嘈杂难为听的英语,一种隔世之感恍然而生。“张夫人,久违了!”正当于凤至在空荡荡的机场茫然四顾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她的眼睛豁然一亮,扭头一看,一男一女两个十分熟稔的身影从天而降般地出现在候机大楼前,兴冲冲的走在前面的,正是詹森•肯尼迪!詹森是1930年于凤至随张学良去北平任职时,最先结识的外国友人之一。那时他在北平担任美国驻北平使馆的公使衔参赞,他的夫人莉娜女士也曾经是张学良家里的座上客。那时,于凤至与詹森夫妇时常出现在六国饭店的宴会上,杯觥交错中,她与这对夫妇有过无数次的交谈,有时她甚至还应邀和詹森、莉娜夫妇一起,驱车前往京郊的八达岭和居庸关去打猎度周末,频繁的交往使他们成了好朋友,虽然只有两年的短暂时光,但却在于凤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于凤至在上海候机赴美时,曾打越洋电话给詹森夫妇,当时她仅仅是希望詹森夫妇能够在纽约附近设法为她寻找到一家美国教会医院,来根治她越来越严重的乳癌。看惯了人世间世态炎凉的于凤至,自知今不如昔,她对詹森夫妇并没有抱更大的奢望,没想到,他们竟然从华盛顿专程赶到纽约来了。仿佛根本不曾知晓发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那场巨变一样,詹森和莉娜还像当年那样热情,莉娜最先跑上前来与于凤至相拥相吻,“你们中国有句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莉娜在中国多年,对中华古老的文化情有独钟,她亲昵地拉住于凤至的手,与詹森及蒋妈相拥着走向停车场。于凤至未及开口,早已感动得泪眼婆娑。小轿车拐过喧闹的长街,沙沙地滑向一幢摩天大厦。于凤至抬起头来一看,居然又是几年前她初次来纽约时曾经下榻过的帝国大厦!她的心海里再次涌起了感动的潮水。五天后,于凤至在詹森、莉娜夫妇的安排下,驱车来到位于纽约城郊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会医院。这是一幢傍山而筑,座落在绿树丛中的古老建筑,背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四周环绕着一层层长得郁郁葱葱的雪杉树和红桧林。医院地处幽静的山前腹地,主楼前面是偌大一片绿茵茵的草坪。在一间洒满阳光的宽敞诊室里,于凤至见到了满头棕黄色头发、身材颀长瘦削的著名肿瘤科专家温斯顿•比尔。比尔教授平时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倨傲医师,然而张学良这个传奇人物却使他肃然起敬,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位端庄娴雅的女士就是张学良将军的结发夫人时,不苟言笑的比尔教授一扫初见于凤至时的冷漠,激动地朝于凤至竖起一只大拇指,连连叫道:“张学良,英雄啊!了不起!他可以当之无愧称得上你们东方最杰出的英雄!我为结识他的夫人而感到荣幸!”比尔的话一下子拉近了他与于凤至之间的距离。于凤至听了比尔的溢美之词,心情变得欣慰。当得知张学良现在身陷囹圄时,比尔愤愤地做了个耸肩的动作,安慰于凤至说:“我非常遗憾听到这个消息。但请夫人不必介意,我认为张学良将军的困境是暂时的。我们美国人有句谚语:‘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可是鸡永远也飞不到鹰的高度’。我相信张学良将军就是一只东方的鹰,迟早有一天这只雄鹰是会重新展翅高飞的。”于凤至无限感激地说:“谢谢您,温斯顿教授。我代表汉卿本人谢谢您对他的祝福。”接着,比尔教授真诚地拍着胸脯说:“尊贵的夫人,请您放心。我会尽职尽责地将您的病诊治好的。哈克尼斯医院有目前第一流的医疗设施。当然,也有医治乳癌的一流技术。您是张学良的夫人,我们能为您承担医治的任务而深感荣幸!”“谢谢您!”于凤至感动得说。接下来,从1940年初春到深秋的半年多时间里,在哈克尼斯医院第六病区,著名胸外科专家温斯顿•比尔教授接连为于凤至施行了三次高难度的肿物摘除手术,顺利地将初查时所发现的左乳内三枚卵石大小的肿物一一摘除了。半年来的住院生活是孤寂的。詹森夫妇将于凤至安顿下来后,就依依不舍地飞返了华盛顿,伴随于凤至身边的只有从国内跟随而至的蒋妈,陪着她接受频繁的医疗检查与大大小小的手术。对于这些,于凤至倒都能忍受,她担心和忧虑的是远在贵州群山中的张学良。自从于凤至住进这所教会医院后,关于张学良的消息就完全来自从国内来的友人。早年在南京和北平时有过交往的蒋鼎文夫人,曾到医院来看过她,可惜这位将军夫人只是捎过来一些道听途说的马路消息,什么张学良在贵州息烽生了一场重病,赵四小姐早就从香港去了贵州等等,至于张学良得了什么病,以及他到息烽后的确切幽禁地,赵四小姐的儿子是否随母同去贵州等情况,蒋夫人均一无所知。这有限的一点消息反倒勾起了于凤至的焦虑和不安,她归心似箭。本来于凤至以为经过三次手术,危及自己性命的肿物已经切除,就可以安心进入恢复期了,不用多久,她就可以回国重新回到丈夫身边了。然而,事情往往难遂人意,节外生枝。就在于凤至左乳上的三处伤痕渐渐痊愈之时,一天,比尔教授心急火燎地闯进她的病房,说他从于凤至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新的癌细胞组织,于凤至仿佛遭到了晴天霹雳!比尔教授的话对于于凤至来说,不亚于又是一次死亡的判决。一年前,当她在湖南湘西那座残破透风的山间破庙里,第一次听到湖南省立医院确诊她的左乳中那三块既坚硬又触之剧痛的肿物为世间无法治愈的癌症时,于凤至曾对未来的生活突然产生了绝望。而今,在纽约的哥伦比亚教会医院里再次听到比尔报来的可怕诊断时,她蓦地眼前一黑。“癌细胞转移”!对于一个远离故土,无依无靠的女性来说,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5、治愈顽疾(2)然而,没等于凤至回过神来,又是一纪重拳袭来,比尔教授一如往日的自信和冷静,毫不留情地对于凤至说:“为了保住夫人的生命,您的整个左乳都需要切除才行!”“什么?您说什么?需要摘除我的整个乳房?!”犹如一把重锤敲在无力的心脏上,于凤至有一瞬间几乎不能呼吸,她怎么能接受得了这种毁掉自己窈窕体形的残酷决定呢?在她看来,任何女子都视仪表如同生命,特别是像她这样具有特殊身份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割除一侧乳房意味着什么,她清清楚楚。一个没有左侧乳房的女人,又怎么可能走进那镁光闪闪、众目睽睽的社交场合呢?于凤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不要再说,比尔教授,这样的手术......我不能做。”面对比尔教授喋喋不休的劝说,于凤至固执得让人难以置信,显而易见,于凤至对保住自己的乳房比保住生命看得还要重。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在比尔教授和莉娜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于凤至终于在手术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一个秋天的黎明来到哈莱姆河上的时候,于凤至再次被几位金发碧眼的女护士们推进了五楼的手术室里,接受大胡子教授的乳房摘除手术。手术相当成功,然而,于凤至的左胸从此瘪了下去。于凤至不敢面对术后的自己。一个正处青春韵华的女人,却突然痛失一乳,这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和悲哀啊!当她偶尔不慎望见落地镜中的自己时,望见雪白睡袍下挺起的右乳和突然干瘪的左乳时,她的心碎了,她真想伏床大哭一场!可是就在这时,比尔这位既是天使亦像魔鬼的美国大胡子医师,再一次阴着脸走进了于凤至的病房,沮丧地对心有余悸的于凤至说:“夫人,更大的不幸找上门来了。恕我以医生的忠诚坦言相告,您的癌细胞又有向体内其他脏腑转移的迹象!”“您......您说什么?”于凤至呆怔在床上,木然地一动不动,她显然已经被这接连不断的打击击昏了头,她脆弱的心理防线哪里经得起病魔接二连三的困扰。现在她忽然听到比尔说要做化疗,她的意识一下子被唤醒了,她几乎是喊着说:“不,绝不,我说什么也不能接受那种可怕的化疗!”于凤至虽然没有做过化疗,可是她早就从别的病友口中得知了化疗的可怕后果:久做化疗不但损耗机体,而且会导致头发脱落。这是她最为恐惧的地方!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一侧乳房,再脱光了头发,那么纵然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本能的恐惧使得于凤至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了比尔教授的治疗新方案。温斯顿•比尔教授是个相当有责任心的医生,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医治,于凤至左乳的癌细胞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精益求精的比尔医生仍认为于凤至的病情没有转危为安,他不肯放于凤至出院,也不肯为她出具病体痊愈的诊断,他还在为说服于凤至接受化疗而多方游说,坚持不懈,在詹森、莉娜夫妇的帮助下,比尔教授又一次使于凤至改变了她的初衷,同意接受化疗。怀着巨大的恐惧,于凤至进行了第一次化疗,初次接受时倒没有感觉到过分的痛楚,可是,在一个短短的疗程之后,她浓黑的长发开始不断一绺一绺地脱落,特别是前额处,头发稀稀疏疏,所剩无几。于凤至甚至开始后悔不该走进化疗这一禁区,那段时间,她不敢梳头,甚至不敢用手碰一下头发。一个艰难的疗程结束了!在继续进行的第二个疗程的时候,那些令人痛楚的化疗后遗症竟然渐渐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体内滋生的抵抗力。在严寒的冬天里,于凤至一连接受了四期化疗,在比尔教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化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她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大批的死亡,所剩无几。而且就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恢复期开始后不久,于凤至那些掉了的头发,居然又神奇地长出来了!又是一度春暖花开,于凤至原本枯黄的面颊变得丰润白皙起来,她的心情也随着明朗起来,置身于哈克尼斯医院病房大楼后的一片青葱树丛中,嗅着不知名的野花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清香,于凤至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虽然她知道再过一个月自己还要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还要经受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电疗炙痛,也许满头新生的乌发又要再次脱落,但于凤至毕竟不再像去年秋冬那样,对化疗心存恐惧了。时光飞逝,一眨眼,于凤至在哈克尼斯教会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1941年,当又一个浓重的秋色染红医院后山上那层层枫树的叶片时,于凤至的病开始渐渐脱离了危险期。虽然严厉的比尔医生仍旧坚持让于凤至每周进行一次化疗,于凤至处于另一种被化疗折磨的痛苦中,可是她已经从自己那逐渐得到恢复的体态上和精神上看到了希望。化疗在继续,希望在延伸......光阴荏苒,转眼1951年的春天来临了。于凤至的乳癌在比尔教授的全力努力之下,居然奇迹般地痊愈了!在四五十年代,乳癌在医学界还是个尚未完全攻克的领域,即便是医疗水平较高的哈克尼斯医院,也不敢保证能治愈乳癌,所以,于凤至的康复对所有人都是个意想不到的奇迹。然而,为这个奇迹,于凤至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从死神的魔爪中几次逃脱,但于凤至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旷日持久的电化医疗,使于凤至的体质变得无比孱弱,还一度患上了严重的脱皮症,在鬼门关门口转悠了几圈又回来的于凤至,往日的风韵与文静娴雅的气质不见了,丰姿艳容也消失了,白皙姣好的面庞也已经被憔悴、苍老所代替。这一切,对从小视容颜为生命的于凤至来说,不亚于疾病的打击。她在为大劫不死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韶华不再而惆怅。十年光阴就在这幢充满希望和痛苦的病房中度过了,人生最为艰难的岁月,终于熬过去了!生性严肃的大胡子比尔教授终于同意于凤至出院了,在哈得孙河东岸,詹森夫妇的一幢红色小洋楼里,大病初愈的于凤至和佣人蒋妈安居了下来。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6、股海浮沉(1)摆脱恶疾控制的于凤至并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到了1951年秋天,她经济上的压力与日俱增,初时从国内带来的一笔不菲资财经过十几年的医疗支出,所剩无多。而她现在还必须每隔三天继续回医院作定期的病情检查和电疗,这是一笔昂贵的开支。除此之外,几个孩子的高额学费和二儿子的治疗费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难以为继。于凤至没有想到在美国会陷入了经济困窘的绝境,她必须想出一条生活的出路才行!于凤至曾经想过去台湾,不过这个念头在脑际一闪马上就被她否定了,她从心底里厌恶蒋介石和逃到那片海岛上去的国民党。但是,她也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因为路途迢迢,她的病体不允许长途跋涉。所以,在于凤至最后选取美国作为长期定居之地以后,她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到哪里去找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呢?1954年6月,于凤至只身飞往英国伦敦。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向伊雅格暂借一些钱用,以解燃眉之急。这个伊雅格,早在1925年以前,就已经是张学良的私人顾问了,直到1933年张学良下野,伊雅格始终都在英国替张学良处理奉军购买武器的善后事宜。所以,于凤至知道伊雅格这里必定还存有张学良的私人军款。可是,作为张学良的夫人,开口向从前他们家的一个雇员借钱,于凤至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启齿。就在于凤至沉吟不语,思忖该如何开口时,伊雅格却先开口说道:“夫人,也许您还不知道,我这里一直有一笔钱无法转交给汉卿先生,现在您来了,就是我该归还您的时候了!”这个消息对于凤至来说,太意外了,于凤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望着面红耳赤的伊雅格,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伊雅格显然为自己在事过多年后的漫长时间里,没有主动出面寻找于凤至而感到愧疚和不安,他解释道:“那是当年我替东北军向托拉斯维克思公司协调购买军火时赢余下来的一笔款子,这些年一直存在我手里。”接着,伊雅格又说:“夫人,我看得出来,您和三个孩子在美国的生活一定并不宽裕。”于凤至的脸微微地红了,她还是没有说话。“夫人,您不用担心,汉卿先生1933年去意大利考察军事的时候,还曾有一笔私人款子叫我代他暂存,当时汉卿先生再三关照我说:将来几个孩子要在英国读书,那时如果他们的花费出了问题,就可以动用这些钱。夫人,这些钱我分文未动,都原封不动地存在英国的渣打银行里,现在,是应该归还于您的时候了。”于凤至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没想到事隔多年,伊雅格依然像当年那样忠诚,那样坦诚。从前在国内她从来没有为钱财之事动过心思,然而今非昔比,在美国这种金钱社会里生存,没有钱,特别是一个外国人,是寸步难行的。想到二儿子的病,还有她和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千般费用,万种开销,一切都无从谈起的时候,伊雅格竟然突然拿出了一笔足以让她和孩子们生存下去的巨款来!于凤至拭着泪接过了伊雅格递过来的支票......用伊雅格给的这笔钱,于凤至首先在长岛购买了一所房子,实现了多年来想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的梦想,余下的钱她存进了银行。从目前看来,她和孩子们吃穿皆不愁了,但是,如今的于凤至已经不是原来大帅府里养尊处优的少奶奶了,生活的残酷和磨难已经教会她居安思危。遇上英国绅士伊雅格只是一个意外的幸运,任何一位旧友再也不会像伊雅格那样无私地将属于他们张家的存款,毫无保留地悉数交还给她,她不能坐吃山空,她必须自力更生。于凤至又想起了好友莉娜的建议:为什么把钱空放在银行里,而不将它们投到股市上去呢?初听此建议,于凤至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她在理念上根本无法接受下海炒股这样的严峻现实。对于她这种出身于东北第一大家族的夫人来说,炒股票永远都是和她不沾边的事情,只有那些家境窘迫的市民才可能下海炒股。在她看来,下海炒股不仅是陌生的事情,而且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堕落,她怎么能去参与炒股票这样被富豪人家所不齿的事情呢?话虽如此,可是莉娜走后,于凤至当晚就失眠了,几天来,她想了很多很多,既然生存都成问题,要个不能吃、不能穿的身份又有何用呢?她豁出去了,她决定和莉娜一起浮沉股海!不是说炒股也是智商的较量吗,于凤至决心凭自己的智慧,在股海中杀出一片新天地来。初涉股市,于凤至便让老手莉娜大吃一惊:她买进了500股无人问津的呆股。面对莉娜的大惊失色,于凤至自有于凤至的道理:她信奉“物极必反”的道理。虽然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下海炒股,甚至对于有关炒股的深奥道理尚一知半解,但她一直在煞费苦心地观察那高深难测的股海风云,从那些不断上升的牛股上她看到了无法避免的危机,任何一种始终处在居高不下状态的事物,迟早都会发生逆转。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她才断然舍弃购进牛股而选择了一直处于劣势的呆股!而且,她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今天随你到华尔街来,并不是为了马上有钱可赚。我是试试自己炒股到底有没有潜力?我情愿把500股都输掉,既然想下海,不先交一点学费行吗?”破釜沉舟的于凤至在波谲云诡的股海里,居然沉稳不惊。天助吉人,此时,于凤至冒险买进的呆股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飙升势头,自己的判断得到了印证,于凤至的心高兴得狂跳起来。呆股上涨的速度非常惊人,眨眼之间甚至超越了所有股票,这时,于凤至更加印证了股票的涨涨落落自有它内在的规律,她对炒股的信心增强了。仿佛久经股海的老手,于凤至处变不惊,她沉住气,双眼牢牢盯住呆股,看它继续上涨。两天来她在华尔街股市上暗暗观察,从来也没有发生像呆股这种反常的上扬速度。她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危机,想到这里,于凤至决定就在呆股最高潮的时候将手里的500股尽快出手。果然旗开得胜,首战告捷,于凤至赚到了她到美国后的第一笔美钞!于凤至是个凡事不肯轻易入道的人,可是一旦入道就肯于潜心研究,几个月以来,她的炒股一直处于如鱼得水的境界。其间虽然也发生过几次失误,赔掉了不少钱,可是,于凤至终究还是顺利大于不利。特别是她很快就以自己的智慧摸透谙熟了股市涨落的规律,这使她对股票市场从不屑问津到欲罢不能。1956年不期而至,和煦的阳光洒进长岛那幢紧挨着潺潺小河的院落里,又是一年春来。于凤至仍然不时和莉娜夫人相约进城,到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去炒股票。几年股海闯荡,于凤至早已练就了一套炒股的本领,数度浮沉,几经拚搏,她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精于此道。短短几年,于凤至赚得了一笔数目不菲的美金,这笔钱负担她和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求学看病绰绰有余,现在,于凤至甚至有了自己的轿车,她在美国的生活已经接近了中等居民的水平。于凤至开始感到生活的安逸。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6、股海浮沉(2)春天每年如约而至,1960年,于凤至的眼前是一片全新的春景,她移居到了旧金山城外20多里外的小镇“多树城”,这是一座绿树成屏、山林如吼的静谧小村庄,环境与纽约的长岛非常酷肖。在旧金山的日子里,炒股仍是于凤至最大的乐趣,她又买了一辆新轿车,每星期二必到旧金山市内的证券市场去拚搏一番。这里的股市与纽约完全不同,波谲云诡,险象迭生,这里的股民没有纽约华尔街常见的股民们的大拼大搏,几乎所有的股民都靠心计和头脑在苦思刁顽之术,不择手段地猝然击败对手,决不像华尔街常见的靠孤注一掷来大赌输赢。这给了于凤至新的挑战,如果还想在股市上赚钱的话,就必须要有超人的智慧,决不能像从前在纽约那样盲目地买进卖出。好在于凤至有谋财的天赋,很快就适应了旧金山股市上特有的炒股路数。几次买进抛出,就让她在股市上站稳了脚跟,从1958年到1960年这段时间里,她手气甚好,几次冲杀下来,使她应对自如,接连赚了几笔大钱。炒股对于凤至来说,已经是一种得心应手的生意。此时的她,衣食无虞,并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她曾经对女儿说:“我为什么还炒股?我是为了你的爸爸呀。”女儿从她那凝然不动的眼神里洞悉了母亲心里的秘密:她想用炒股积蓄的钱,给张学良在美国买一所房子,让他恢复自由后可以到美国来生活。为了这个目标,于凤至不敢松懈,一直努力着,拚搏着......可是,进入1964年冬天以来,旧金山股市由于几个美国大亨的暗中操纵,变得动荡不稳,高深莫测。于凤至接连发生了两次失误,输掉了一千多股本来行情看好的股票。经过这次挫折,她开始对炒股票从思想深处发生了动摇,数十年的磨炼,她在变幻莫测的股海浮沉中早已练得了一手炉火纯青的炒股本领,在一般情况下,她看准的股票行情,是决然不会出现意外风险的。但进入1965年,于凤至竟连亏两盘,她对是否继续投资股市开始变得忧心忡忡了。就在于凤至对炒股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她意外地遇到了宋子文夫妇,财大气粗的宋子文对于凤至小打小闹的炒股很是不以为然,他劝于凤至;“夫人,在生意场上要不断更新才行,不然的话,老是在一个战场上打仗,就会墨守成规。那样是不可能赚钱的。”宋子文的话对于处于生意困境里的于凤至来说,无疑是个关键的点拨。在暗夜里她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于凤至将希冀的目光投向宋子文,希望这个精通经商的大财阀能对她指点一二。“恕我直言,依夫人的财力和智慧,最好早一天改做房地产的生意。那可是一本万利啊,只要夫人能看准市场的行情,得到的回报将是十分丰厚的。”宋子文见于凤至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便侃侃而谈起来,“当然,风险也是不小的。其实房地产生意也和炒股一样,需要的是头脑和眼力,什么是房地产的关键?首先是要看准何时何地可以做!和炒股一样,必须具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才行,否则就会失败的。”“噢,宋先生是说,必须要找一个有利的地理环境才可以投资!”于凤至恍然大悟道。“对,对,夫人一点就通!”宋子文为于凤至的变化感到吃惊,同时也暗暗佩服,他索性大开方便之门,“夫人,据我所观察,目前最好的地点,就是洛杉矶!因为那里几乎看不到几幢像样的大楼,经营的潜力很大啊!再说,好莱坞电影城就在那里,这可是个巨大的财源啊!”于凤至茅塞顿开,她若有所思。她好像蓦得发现了一个新的拚搏天地,而且那拚搏的前景还十分辉煌,她沉思着,暗淡的眼睛不禁豁然一亮。按照宋子文的指点,1967年,于凤至来到了洛杉矶。行前,女儿女婿竭力反对,他们不理解一个衣食无忧的老人,何苦风尘仆仆还想去找寻一个经商的新空间?于凤至自有她的主张,女儿女婿永远不可能猜测到她仍想经商赚钱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手中能有一笔足够购买两幢别墅的美钞,于凤至早就下定决心,有一天她一定要在美国为张学良购买一幢住宅,以备他将来自由时到美国来定居养老。她希望用行动来表达对张学良至深至诚的感情。现在,于凤至的慧眼盯上了莱纳姆河畔的一块荒地,在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里,她胸有成竹地买下了这块多年无人问津的荒草地。谜底在第二年被揭开了,一家旅游集团公司看中了这块地,他们不断地提升每坪草地的价格,期望于凤至的首肯,当年于凤至以每坪1200美元买进的荒地最终以每坪3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于凤至在房地产上的首笔交易轻松成功。从此以后,于凤至就开始了洛杉矶的房地产生涯。她做生意的精明之处,决不像一般房地产商人那样,先出一笔巨额资金去兴建大量的住宅或楼宇,然后向外抛售。于凤至毕竟是一位年迈的老妪了,她不可能为了建房产而到处奔波。她往往采取适合自己的特殊手法,连家门也不用出就可以做成一笔生意。而且每一次生意由于于凤至的慧眼独具,精于策划,所有几乎每次都可以赚得一笔不菲的佣金。1982年,于凤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房地产大亨瞠目结舌的决定:买下了洛杉矶南郊40公里处一块占地5000坪的荒地。在所有人的眼中,这片荒地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人问津,他们认为于凤至此举完全就是冒险,会连本金也收不回来的。似乎很有道理,三年过去了,果然无人问津,于凤至似乎也忘了那片荒地,就在众人为于凤至惋惜的时候,一位西雅图巨商竟然真的看中了这片山坳里的草地,他想在这里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别墅区,同时,把山顶别墅前面的荒地改扩成高尔夫球场。美国巨商的想法竟然与于凤至当年的构想不谋而合!巨商情愿出的价格可以称得上于凤至当年购买这块荒地的七八倍以上!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7、离婚真情数十年时光倏忽而过,眨眼间,于凤至在美国已经独居了二十多个寒暑。越到老年,越是容易怀旧。近来,这位坚强的老夫人总爱望着前方的红桧林,听着隐隐林莽深处响起的潺潺水声,怀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她的思绪飘回到辽河畔的古镇,当年与张学良结合时的戏剧性往事,就恍如昨日般清晰。想到这,于凤至的脸竟如同少女一般泛起了红晕。女儿闾瑛看在眼里,叫苦不迭。她知道,自从两年前,她随丈夫去台湾看过父亲张学良以后,母亲就一直没有再收到过父亲的信,最近,母亲频频问起此事,闾瑛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了。她把张学良写给于凤至的信整整压了两年之久!但,这是怎样的一封信啊!两年前,闾瑛随丈夫陶鹏飞飞赴台湾参加“阳明山会议”,历尽千辛万苦总算见了父亲一面。临走,父亲拿出一封信来,对她说:“闾瑛啊,爸爸老了,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可是,因为你妈妈和一荻的原因,牧师不肯为我受洗。这封信带给你妈妈,就说我请求她帮助我下决心吧!”闾瑛从父亲的话里明白了信中所写的内容,作为女儿,她同情父亲,但她更了解母亲自和父亲分手后在美国多年历经的苦难。母亲是个不幸的女人,乳癌手术后,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次子闾玕、长子闾珣先后病殁,对她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多少年来,母亲在远隔重洋的异国,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台湾遭幽禁的丈夫,深知母亲心意的闾瑛怎么敢将父亲要求离婚的信交给母亲,在她受伤的心上再撒上一把盐呢!所以,她一瞒就是两年。两年来,母亲偶有问及,都被闾瑛巧妙地掩饰过去了。现在,面对母亲越来越不信任的百般追问,闾瑛已感到无法搪塞了,愁肠百结的她忍不住抽泣起来。于凤至反倒显得很平静,她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准备随时遭受突然的打击。她如有所料的接过闾瑛递来的信,颤抖的手许久许久才将信拆开了。张学良的来信虽然早在她的意料之中,可是当她真的见到丈夫在困难处境下倾吐的真诚之言时,她还是感到天旋地转,心乱如麻。闾瑛见母亲的脸色一下变得惨白,心疼得紧紧抱住于凤至,愤愤地说:“宋美龄真是荒唐极了!基督教什么时候有了那些她所谓的清规戒律呢?”“这并不奇怪,”经过刹那的心灵风雨后,于凤至冷静下来,她也是深谙政治之道的,她一针见血地对女儿指出:“宋美龄为什么会在你父亲做洗礼这件小事上大做文章?就是担心有一天汉卿会脱离台湾啊!因为我们都在美国,这就是你父亲的一条退路,为了永远将你父亲囚禁在那个海岛上,他们就必须先断了他的后路。宋美龄不过是受了蒋介石的委托,才逼迫你父亲在基督和亲情之间做出选择的。”一直在国外长大的闾瑛,从来不曾想象得到政治的黑暗,在母亲说穿宋美龄的意图以前,她还以为这只是宋美龄刁难父亲的一个借口,她没有想到母亲竟会入木三分地洞悉台湾当局的用心。她刚想表示对母亲的钦佩,只听得于凤至继续说道:“当然,宋美龄在基督领洗上以两个夫人作要挟,也有另一番用心••••••”闾瑛忍不住“哦”了一声,她从来没想到一件离婚的家务事竟蕴含着这么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她不解地望着于凤至。于凤至看了女儿一眼,苦笑着说:“宋美龄是在试探你父亲是否另有其他的野心!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假意皈依基督的人,让他牺牲夫妻的亲情,他会答应吗?”闾瑛这才恍然大悟,“可是,即便......如此,您,您又该如何处理呢?”闾瑛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症结,问题的关键:于凤至该如何答复张学良两年前就提出的这个请求呢?“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会马上给你父亲写回信的。汉卿的事情,我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就是让我死我也情愿,更何况解除婚姻关系呢?”为了张学良能更好地活下去,外表柔弱的于凤至表现出了何等的果敢与勇毅。闾瑛早已哭成了泪人,今天让她没有想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母亲在和父亲离异这种重大的打击面前,竟会显出如此的豁达大度,两年来一直困扰她的难心事,竟然被母亲轻轻的一句话就迎刃而解了!闾瑛深深地被母亲感动了,她紧紧抱住挺身而坐的于凤至说:“妈妈,您真的会在和父亲解除关系的文件上签字吗?......”于凤至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动情地说:“我当然会签!我知道汉卿在台湾是个什么处境,他是蒋介石笼中的一只鸟啊,他们随时都可能把他掐死。几十年来,我为了你父亲,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在离婚书上签个字吗?再说,他和赵绮霞这么多年也确实不容易,二十五年了,赵绮霞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我很敬佩她,也很感激她,我该成全他们才对啊!”话说至此,于凤至的语气突然坚定起来:“只要能使你父亲有安慰之欢欣,我任何事情都答应。”她欣然动笔写了回信,接受张学良离婚之请求,并向赵一荻表示祝福:“你们的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有口皆碑。其实,你们早就应该结成丝萝。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8、未尽的情思尽管在离婚书上签了字,但是在于凤至这位具有从一而终观念的正统女子的心灵深处,张学良到任何时候都是她心中的精神伴侣。为了张学良获得自由后能过上好日子,于凤至在美国一直准备着,期待着......1980年春天,于凤至以高价购进了位于好莱坞比佛利山顶的林泉别墅,实现了她为张学良购买养老房舍的夙愿。这幢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早年居住过的别墅,堪称是比佛利山上好莱坞明星们聚居之地中最为炫目耀眼的一幢住宅,它是一幢白色的小楼,造型古朴而典雅,从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比佛利山区好莱坞影星们居住的豪华宅院。这里环境幽雅,楼前不但有棕榈和芭蕉,而且树林间又有几丛藤萝缠绕,小楼内外一派安谧,宛若世外桃源一般,确实是最适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好地方。在于凤至购进这幢山顶别墅之前,她还曾花了一大笔钱,在比佛利山下那有名的玫瑰园公墓里,买下了两座墓穴。山上一幢豪宅,山下一座墓地,虽然于凤至不敢保证自己的上述两个愿望是否能够得以实现,但是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心血来为这一愿望的实现而奋斗。比佛利山顶的晚风飒飒,头发已然全白的于凤至变得更加瘦削了,虽然她的身体不时生病,但只要病情好转,她就会让女仆开上那辆劳斯莱斯到洛杉矶城区去转一转。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房地产交易市场去看看,那些美国大商人只要见到穿中国旗袍的于凤至到来,都纷纷从各自的座位上恭敬地起身相迎,向这位非凡的中国老妇人点头致意,即使在富豪云集的场合里,于凤至也格外受到敬重。此时的于凤至,钱财早已是身外之物——在洛杉矶华人中间,于凤至早就是位很富有的老妇人了。她不但敢于在洛杉矶最有名的比佛利山顶上购买豪宅,而且还配备了一辆最高档的劳斯莱斯小轿车。在美国,具有如此豪华宅院和超豪华小轿车的华人可谓凤毛麟角,特别是一位独身居住在美国的华裔老妇人,就更加引人注目——到她这把年纪,她之所以还想在商海里闯一闯,绝不是想当一个百万富婆,她是想以此和衰老做斗争,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等着丈夫张学良的到来。熬到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早春,终于盼来了台湾方面为张学良隆重举行九十大寿的消息,于凤至老泪纵横,在她看来,这次祝寿就已在暗示了对张学良的“平反”立场!她何尝不想前往台北祝寿,当初于凤至初来美国定居时,根本就不曾想到会从此在美国长住五十年!在那些难熬的岁月里,她几乎无时不在翘首盼望着能与张学良重逢的一天,可惜的是,岁月悠悠,虽然她度日如年,然而台湾方面传来的信息,却永远是失望和痛心的,如今好日子好不容易盼到了,于凤至却沉疴在身,无力远路跋涉了。3月20日,于凤至已经走到了她漫漫人生长旅的尽头。她的目光越过守在床前的女儿、女婿,投向迎面悬挂着的一幅小像框,里面是张学良早年的一张相片!旅居美国五十年,这幅小照始终不离不弃,相伴左右。五十年前的丈夫,在发黄的照片里栩栩如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于凤至久久地凝望着,旧情依依,老泪潸然。“我死后,把我葬在比佛利山上的墓地上,千万要记住,把我葬在左边的那只穴位里。”弥留之际的于凤至头脑格外清醒,她喃喃地说着她最后的遗言。闾瑛和丈夫陶鹏飞屏气凝神,静静地记下母亲所说的每一句话。“我的墓穴在左,将来右侧可以再造一只空穴,那样两座墓就可以彼此遥遥相望了!......右面的墓地,是为你们的父亲备下的......他百年之后,......随我安葬在比佛利的玫瑰公墓,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看到闾瑛和陶鹏飞连连点头,于凤至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安心地闭上了眼睛。两个月后,1990年5月12日,多日来在加州上空盘旋的浓厚乌云终于散去了,位于群山之顶的玫瑰园公墓绿树葱茏,绿荫覆盖的偌大墓区里,在两株青翠挺拔的雪杉树下方,又竖起了一座新的汉白玉女神的雕像,下面,是两座钢筋水泥浇铸而成的墓穴。两墓之上均覆盖着黄铜墓盖,上面用英文镂刻着死者的名字。左边的墓穴里,于凤至静静地躺在那里。墓碑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镂刻着:张学良先生之发妻于凤至女士之墓(1897——1990)右边,在这位才品双绝的少帅夫人的坟冢之侧,是一空穴。那是留给他——于凤至永存心中的丈夫张学良的!第七章 鲜为人知的随军夫人谷瑞玉1、夤夜叩门的女伶1920年9月,秋风乍起时节,年方20、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张学良从军以来第一次带兵出征。此次他奉父亲张作霖之命,统军前往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剿匪,首担重任的张学良雄心勃勃,渴望能建立奇功。初到吉林,自然少不了接风洗尘,客套应酬一番。随后,又有几位吉林官场上的要人求见,张学良盛情难却,只好一一接见,直到午夜时分,整个督军公署的内院里才人声寂静,张学良长嘘了一口气,正准备上床就寝,只听得门廊下传来莺莺女声:“少帅,我可以进来吗?”随即,一位亭亭玉立的高挑姑娘出现在张学良的面前,她身材颀长,面庞白皙,含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在暗夜里越发显得幽深、明亮。张学良怦然心动,然而,本能的戒意使他保持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你是谁?”姑娘亮闪闪的眸子紧紧地盯着戎装齐整、英武逼人的张学良,幽幽地说:“少帅,白天我本来是想给你唱曲儿的,可是,你那么威严,吓得我都不敢开口了......”张学良这才记起,原来眼前的这位姑娘就是刚才宴席上既不说也不唱的那位冷艳少女,怪不得有点眼熟,可是,这么晚了,她只身来到吉林督军公署的深宅大院干什么呢?难道她,是青楼里的卖笑小姐不成?也许看出了张学良的狐疑和重重戒意,姑娘静静地伫立在门口,说:“少帅,你不必用那种眼神看我,我并非不三不四之人。”张学良没料到姑娘会这样说,有些尴尬,正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听得姑娘幽幽地叹了口气,缓缓地说:“我姓谷,叫谷瑞玉。我是吉林万花戏班子挂头牌的花旦,早年在天津跟李金顺和白玉霜学过大口落子,现在在吉林和别人搭班子唱京戏。当然,有时候我还唱京韵大鼓。”“真没想到,原来谷小姐是位花旦演员,失敬,失敬!”听了姑娘的自报家门,张学良心中的戒意消了几分,他急忙走过去,搬了一把椅子放在谷瑞玉面前,作了个请坐的手势,然后又解嘲地笑了笑说:“据我所知,李金顺和白玉霜都是誉满津门的评剧泰斗,谷小姐早年跟他们学戏,想必也非等闲之辈。不知谷小姐当年在天津时是在哪个班子唱戏啊?”明亮的灯光下,谷瑞玉的面庞显得更加娇艳,她细语莺莺:“少帅可知天津的孙家班吗?它是天津民国初年有名的五大戏班之一。几年前我就在孙家班唱戏,后来成兆才在天津创建了‘庆春班’,我又到那里去唱,那时候就在天津唱红了。几乎到过天津的人都知道小金玉的艺名,那就是我呀!”张学良本来就是个戏迷,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听戏,对远在天津红极一时的评剧花旦也早有耳闻,却一直无缘见面。现在一听谷瑞玉就是评剧“四大名旦”之一,他顿时肃然起敬,原先的敌意和戒心一扫而光,再也不像初见时那么倨傲和难以接近了,仿佛他乡遇知音一般,与谷瑞玉侃侃而谈起来。但当张学良听说谷瑞玉是冯德立派来的时,刚刚泛起的好感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想到冯德立阿谀奉承、拍马承欢的媚态,张学良兴味索然,谷瑞玉夤夜来到他的房间,很可能就是冯德立设下的一个圈套,想到官场上的险恶,张学良脸上又现出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意,他不客气地说:“谷小姐,实在对不起,我现在没有心思听戏,这么晚了,请回吧!”谷瑞玉不知自己那句话得罪了张学良,她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从对方那露出明显戒意的眼睛里,她知道自己已引起了张学良的反感,她讪讪地站起身来,怅然若失地朝门廊走去。张学良凝望着谷瑞玉远去的背影,心里泛起了重重疑云。张学良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这个谷瑞玉果然是有目的而来的。谷瑞玉本是天津城外杨柳青人氏,小时候家境贫寒,十三岁时被卖给天津的戏班子,十四岁开始登台唱戏,十五岁走红天津评剧界,后来因为不愿委身于天津的地头蛇,才下关东来到吉林投奔二姐,自此改唱京戏。由于她的美貌,也由于她唱腔的声压群芳,无论在天津还是在吉林,她身边始终有许多无聊的追求者,那些色迷迷的眼睛实在让这位守身如玉的梨园女子胆战心惊,她不知道自己凭着漂亮姿容和脆亮婉转的歌喉还能在舞台上拚搏多久。在感到生活艰辛的同时,谷瑞玉又为自己的最后归宿时时发愁。自从来到吉林以后,二姐为她的终身大事费劲了心思,替她安排下多次赴宴、参加舞会和出席上流社会交际的机会,希望她在那些场合里与吉林的军政两界头面人物进行接触,同时,二姐还千方百计为她介绍了几个有权有势的政界权贵,希望促成一桩可让谷瑞玉依赖终身的姻缘。然而,谷瑞玉心高气傲,泛泛的男人都不入她的眼,她心里有自己不可动摇的择夫标准。那天夜里谷瑞玉去见张学良,也是二姐苦苦争来的一个机会。张学良作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的长子,寻常民间女子想接近他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谷瑞玉发誓一定要好好把握,她相信凭自己的容貌,定会打动张学良的心。督办公署的一面之缘,让谷瑞玉陷入了深深的情网之中,她的脑际总是浮现出张学良那英武挺拔的身影。从前,张学良在她心目中是位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可是自从那天晚上与他接触后,谷瑞玉才知道张学良远不是外界所传说的花花公子。在风情万种、仪态万方的谷瑞玉面前,张学良没有丝毫的轻薄和失态,两人独处一室的时候,居然还对她敬而远之,谈话间也绝无半点挑逗之意,这对看惯了官宦子弟轻薄嘴脸的谷瑞玉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她甚至发现张学良身上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傲气,那是只有心胸高远的男人才可能有的傲然神气啊!在谷瑞玉眼里,张学良是那么帅气,又带有寻常少见的儒雅之风,虽然他对她很冷,她却一见倾心。信奉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把握的谷瑞玉决心主动追求张学良,她不信,凭自己的美貌和痴情,这个东北第一家族的大公子会无动于衷!黑夜里,谷瑞玉暗暗地攥紧了拳头。第七章 鲜为人知的随军夫人谷瑞玉2、情定密山林海张学良负伤了!在密山小河湾附近,丛林深处的一个小窝棚里,张学良已经昏睡了好几个小时。此刻,左臂上一阵钻心的疼痛,使他突然“哦”的一声清醒了过来。“别动,少帅,你不必担心,用了我的红伤药,很快就会痊愈如初的。”耳边传来的是个陌生的声音。张学良睁开眼来,认出了一张张熟悉的将领的脸孔,郭松龄看见他醒过来,顿时长嘘了一口气,“汉卿,这是哈尔滨专治红伤的刘医师,医术相当高明,他刚从几百里外赶来。”张学良这才发现刚才说话的正是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医生,他正在为他的左臂伤口敷药,女护士小心地替他包扎。他微微点了点头,将眼光移向了床侧,突然,张学良发现在郭松龄的身旁竟站着一位穿紫色棉袍的妙龄女子,他暗吃一惊,他知道现在是在密山城外的深山老林里,为什么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会有女人,而且是位年轻的小姐?显然她不是护士。见张学良探询的目光扫向自己,郭松龄急忙上前,凑着他的耳朵说:“这位是谷小姐,专程从哈尔滨赶来探望你的。”竟然是那个在吉林省城有过一面之缘的女戏伶谷瑞玉!“她怎么来了?”张学良暗暗称奇,他直视着灯影里的谷瑞玉,努力想看出点什么来。张学良发现谷瑞玉正悄悄地躲在护士的身后,小心地向躺在病榻上的自己偷偷窥望,当与张学良的目光碰个正着时,慌乱的她忙不迭地将眼光转开,羞怯地低下头去,面庞瞬时一片绯红。张学良不禁心里一动,觉得身穿紫红棉袍的谷瑞玉,在油灯的微光下,显得格外温存可爱。她的眉眼依旧清秀姣好,但显然从哈尔滨一路兼程的鞍马劳顿,使她看上去疲惫万分,容颜略显憔悴。张学良突然间就涌上一股激情,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谷瑞玉会在东北最寒冷的大雪天里,路远迢迢地从哈尔滨赶到人烟稀少的密山探望他,如果不是对他有一片赤诚之心,像她这样娇艳的女子,是决然不可能顶风冒雪、长途跋涉地到边远的密山老林中来的。想到这里,张学良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数日后,张学良转移到了密山县城,由于治疗的及时以及护理的精心,张学良左臂上的伤势已渐渐好转,没有什么大碍了。就在治伤疗伤的月余日子里,谷瑞玉与张学良朝夕相处,随侍左右,两人日渐生情。在张学良眼里,谷瑞玉不再是吉林督军公署里初次见面的那个轻薄女艺人,从她肯由哈尔滨顶风冒雪到密山老林来这件事,张学良看出谷瑞玉绝非是那种逢场作戏、贪图享受的浮华女子。在山林里疗伤的那段时间里,谷瑞玉寸步不离,始终守护在他的床榻前,白天为他诵读诗文、讲故事、哼京戏,千方百计地逗他开心,为他消愁解闷;晚上,在张学良伤口疼痛,睡不着觉的时候,谷瑞玉又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的身边,善解人意地陪他喁喁私语,也正是在彼此的交谈中,张学良才发现谷瑞玉确实不是一般的浅薄女戏子,他与她竟有那么多接近的雅趣,张学良对京戏的如痴如醉和不惜重金从民间收购古画的嗜好,都和从小就有艺术细胞的谷瑞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感到自己与她越来越接近了,两颗曾经互相戒备的心,由于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一天比一天更贴近了。聪明的谷瑞玉从张学良逐渐变得平易和随和的态度中,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少帅的好感。在密山的月余时间,谷瑞玉有机会真正地了解了张学良,同时,她也为无法接近的张学良找到了一个了解她的机缘,从前在吉林初识时的冷漠和戒心,正随着她与他的接近,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正是谷瑞玉所期望的结果。然而,谷瑞玉是个有心计的女子,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也知道在张学良面前她永远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她告诫自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如若将她与张学良的关系趁热打铁地变得更为亲昵,反而会让张学良心生反感和戒意,所以,谷瑞玉刻意的与张学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关心然而矜持。密山医院里的谷瑞玉,美丽、清纯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如果说几个月前的谷瑞玉是为着某种自私的目的来到张学良身边,那么如今的她,在张学良面前流露出来的感情,确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自从那天晚上的彻夜长谈以后,张学良知道他已经从心里悄悄喜欢上了这位温存俊美的天津姑娘。他发现谷瑞玉再见到他时,脸庞总会不由自主的羞红了,那是一个少女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他们两人自然而然地双双堕入了爱河!第七章 鲜为人知的随军夫人谷瑞玉3、大帅订下的“约法三章”谷瑞玉贸然来到了奉天,住进了张学良好友周大文的家里。自从谷瑞玉突然来到奉天,住进周家以后,张学良有了艳遇的小道消息就在奉天军政两界高层人物中秘密流传开了。对谷瑞玉的不约而至,张学良很是不悦,这明显就是逼他就范之举。他没想到从前对他许下许多承诺的温顺女子,竟会在不经他首肯的情况下贸然来到奉天,在无形中造成对他的巨大精神压力。不过,张学良毕竟是个敢作敢当的人,凡是他做下的事情,他都会负责到底。诚然,他和谷瑞玉的结识并非出于他本人的意愿,他有时候也想也许根本就不该认识这个女人,但是,现在木已成舟,张学良又决非那种玩弄女人的无耻之徒,既然谷瑞玉跟定了自己,那么张学良只好决定娶她。在当时的社会里,像张学良这样身份的人,发生婚外的移情别恋本属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再加上张学良和于凤至之间性格上的差异与年龄的悬殊,无法避免地形成一种近乎姐弟而非夫妻的感情落差,尽管于凤至作为妻子几乎无可挑剔,但是张学良另有感情的寄托也在情理之中,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张学良竟然会对一个梨园女子许下成婚的承诺,这与他所处的家族及社会地位简直无法同日而语,他受到四方攻击在所难免。然而,来自家庭的压力远比张学良预见的要严重得多:因为他的心有旁骛,将爱情视若生命的妻子于凤至饮食俱废,几天来不吃不喝,终日以泪洗面;父亲张作霖为此事也大发雷霆,四处派人找他,声言要给小六子点颜色看看。其实,在张学良的心中,于凤至是他的发妻,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她。谷瑞玉嫁过来后,则是随他在军旅中生活。因为今后张学良在军界断然离不开南征北战,于凤至这样的大家闺秀不可能随军千里,鞍马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把谷瑞玉作为随军夫人,自认为也在情理和人情之中,谷瑞玉与于凤至之间应该是互不相扰的。知书达理的于凤至毕竟是识大体的,虽然她说什么也无法在感情上作出任何妥协,但在郭松龄夫人韩淑秀的几次三番向她晓以利害,分析拒绝此事会给张学良仕途前程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以及那刚满20岁的姑娘谷瑞玉今后的归宿后,她还是稍稍抑制住了对谷瑞玉的敌意。张学良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来自父亲张作霖的责难。张学良自知理屈词穷,但想到他和谷瑞玉已经发生的感情,他还是决定在父亲面前奋力相争,他想一开始就先堵住张作霖的口:“父亲当年不是有言在先吗,汉卿依父亲的许诺行事,何错之有?”张作霖语塞,当年他为了说服儿子娶于凤至,是曾经有过在于凤至之外允许张学良另觅新欢的承诺,儿子所言有理可据,张作霖尴尬万状。而且他也已经看出张学良和于凤至婚后,虽然于凤至治家有方,帅府内外声名甚高,但是这对小夫妻之间毕竟有年龄上的差异和隔阂,儿子心有旁骛也无从指责。尽管如此,张作霖还是将脸一沉,怒道:“不错,从前我确实说过那话。可是,你即便想在外边另找女人,也决不能找一个下九流唱戏的呀!咱们张家在奉天是什么人家,你应该比我清楚。从前省城里有那么多政界要人的闺女,都想和咱们张家攀亲,可都让我一一回绝了。如今你却将个唱戏的娘儿们带回来,莫非没有了一点家法?”张学良见父亲的语气没有丝毫和缓的余地,心里越发不甘,他据理力争,苦苦相求道:“父亲,谷瑞玉有恩有情于我,她决不是您所想的那种‘戏子’,她是个通情达理,心性清纯的女子。况且她和我的关系,也绝非卿卿我我的闲情逸致。父亲也许还不知道,去年我在黑龙江剿匪负伤的时候,身边如若没有谷小姐的照顾,我哪有今日?还望父亲体谅汉卿统军出征之苦,身边如果没有一个跟随在侧的人,我又如何能够统兵取胜呢?”最后的几句话显然触动了张作霖,他这才感到张学良在黑龙江与一个唱戏的女伶相遇并产生深厚的感情,原来也不无道理。不过,他心里仍然无法容忍一个女戏子走进威严的大帅府,他板着脸,朝着儿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要再说了,汉卿,我绝不会容许你和那女戏子在一起,更不要想将这样的女人带回我的家里!”张学良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父亲的房间,父亲的态度让他彻底的失望了。可是,已经来到了奉天的谷瑞玉该怎么安置呢?虽然周大文一家对谷瑞玉招待甚殷,但张学良知道住在朋友家里终非长久之计,他还得另想办法。绝望中的张学良苦思冥想,忽然间他想到可以求胞姐冠英帮忙,让她的公公鲍贵卿出面斡旋,也许可能出现新的转机。就在张学良为此事焦头烂额,四处求人说情之时,深居简出的谷瑞玉在周大文家里也是度日如年,望断秋水,与外界完全隔断了往来的她只有从周大文的夫人口中才得知一星半点事态的发展。谷瑞玉这才知道张学良正在为他们的事情苦恼万分,张作霖的毫不通融,于凤至的不理不睬,都让张学良伤透脑筋,好在有鲍贵卿等人从中玉成,多次求情,固执的张作霖虽然仍坚决反对让戏伶出身的谷瑞玉,走进戒备森严的大帅府,不过在鲍贵卿的好言相劝,利害分析后,张作霖总算有所松动,考虑到张学良将来指挥军队和南征北战的需要,他最后只得违心地默认了张学良和谷瑞玉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他还是郑重地告诫张学良:“汉卿,你可以把谷小姐当做外室,但既然是外室,就一定不能把她带入帅府,这是一条规矩。就是你搬任何人来说情,我也绝不会改变主意的!”话说至此,也确实是张作霖最大的让步了,张学良只得接受了父亲的意旨。对谷瑞玉来说,虽然她进张家帅府名正言顺地做张作霖的儿媳妇已经无望,但她毕竟赢得了张作霖的默许和承认。谷瑞玉知道自己的身份,一个梨园戏子,在那种社会里是受人轻视的底层人物,现在,她已经成为张学良事实上的如夫人了,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个意想不到的鱼龙之变,她已经心满意足了。谷瑞玉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所以,当张学良告诉她大帅给了她约法三章时,她还没有回过神来。“瑞玉,我们张家毕竟是东北有头有脸的大家族,不管你是不是明媒正娶,只要和我生活在一起,就必须遵守父亲规定的这三条约法才行。”望着谷瑞玉无邪的眼神、不解的目光,张学良狠狠心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