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朱元璋(下)-22

作者:朱苏进 字数:16834 更新:2023-10-11 17:12:14

太子已经极度虚弱,勉强半躺半坐地与前来探视的蓝玉交谈,他不住地咳嗽,痰中带血。朱标很灰心,说他这病怕是好不了啦。“你可别这么说,”蓝玉说,“有人巴不得你短寿呢,你可不能轻易让出这个位置来。”听他话里有话,朱标问:“舅舅好像有话要说,若有话,去跟父皇说吧。”“我不敢。”蓝玉说他只想提醒太子一下,让他快快养好病,什么邪祟都没有了。朱标问他到底听到什么了?“不是听到,而是亲眼所见。”蓝玉小声说,依他看,燕王野心不小,时时在准备夺嗣。朱标正色道:“这不可能,这种谣言早就有,我不信,父皇也不信,舅舅不要再说了。”“难怪都说太子太善良。”蓝玉说,他到底是太子妃的亲娘舅,他不向着太子向着谁?他因为年年征北,多次路过燕京,亲眼看见燕王的车驾、仪仗和皇上的一模一样,这若叫皇上知道了,得了吗?朱标说,年轻人讲点排场是有的,此前也有人告发秦王用皇上卤簿,他去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了就是了。“燕王可是有心计的人。”蓝玉说,他指使身边重用的道衍和尚散布,说燕山是一条龙脉,有天子之气,这是什么意思?非欲谋反而何?朱标宽容地为燕王辩解,他和燕王从小在一起读书,脾气很相投,他从来都很敬重太子,不可能有这种事。蓝玉长叹一声,说信不信由他。蓝玉又说自己其实与燕王也没有私仇私怨,不过是怕大明江山因立储夺嗣的事而不稳,才冒死说这事。朱标说:“我知道你没有坏心,但这事也绝对不可再提了。”他又剧咳起来。宫女为他捶了一会儿背才缓过气来。蓝玉站起来,说:“燕王可回京了,名义是探太子病,我看心怀叵测,你在他面前要挺住,不能说自己病重的话。你好好养着,我改日再来看你,想吃什么,说话。”朱标望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燕王已经来看过他了。他虽然把蓝玉的话全都堵了回去,却也不是一点没动心,朱棣是什么样的秉性,朱标能不知道吗?他这次回来,真是为了探太子病吗?燕王朱棣在朱元璋面前报告北边情势:“现在元朝残部已成不了气候了,儿臣在燕京北边加固、加高了长城,会刻意防守的。”朱元璋提出,南面番夷不可惧,历史上总是北方骠悍的游牧族南侵,汉代的匈奴,宋时的辽、金,后来的蒙古人,所以他认为燕王的封地实际是大明江山北面的屏障,朱棣该是大明江山的万里长城。朱棣心里很受用,说完正题,又说:“我方才去看了太子的病。”说到此处却打住不说了。朱元璋问:“你看病势很重?”朱棣说:“如果太医不力,是不是到民间征集秘方、验方为好?”朱元璋:“这些天朕心里没底,你皇后娘走了,朕塌了半边天,如果太子再有个山高水低,那朕真的支撑不住了。”朱棣断言不会有事的。父皇上承天命,下安民众,得天时地利人和,会逢凶化吉的。朱元璋问他什么时候回燕京?朱棣说:“我等父皇示下。”“你尽快回去吧,北边朕终是块心病。朕已催蓝玉尽快启程了。”朱棣问:“父皇还想让他征北吗?”朱元璋说:“没有比他更能征战的了。”朱棣说:“这倒是。不过……”他欲言又止。朱元璋问:“你想说什么?”朱棣态度很明朗,这人功高震主,不可不防。上次他从大漠归来,借酒盖脸,竟然说,太子懦弱,不堪为君,想劝皇上实行废立。朱元璋说:“这狗东西大胆,敢离间朕骨肉。”他马上扫视一眼朱棣,冷冷地问:“你动心了吧?”朱棣急忙跪下:“父皇这么说,儿臣就无地自容了。儿若有半点邪念,也不会将这事告诉父皇啊!这不是反而引起父皇疑心吗?儿臣正因为坦荡无私,才说出来的。”“朕是一时糊涂,错怪你了。”朱元璋有点后悔,让他起来。这蓝玉,用归用,朕时时防着他呢。为什么?我朝自徐达以下,功臣大有人在,像他这么骄横、张狂的真不多见呢。朱棣说:“父皇这样胸有成竹,儿臣就无忧了。”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2节 太子之死朱元璋正站在屏风前,秉烛看着那些纸条。看了一会儿回到案前,站在那里再写纸条:“黄河决口,陈州十一县赈灾”;“下诏军士以十分之七屯田”;“遣内官赴陕,以茶易马”;最后写“将黄册发六部阅”。他随手翻着全国赋税黄册,上写:全国一千零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户,丁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人,这是洪武朝的最新统计。突然外面响起重重的脚步声。朱棣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来:“父皇,太子他……”一边说一边流着眼泪。朱元璋手中的笔落地了,他摇晃了几下,问:“他,他走了?”朱棣迸着哭声说:“是,亥时殁的。”朱元璋喃喃地说了句:“这不是天丧朕吗?”忽然双手抱头,号啕大哭起来。京官正陆续前来吊丧,在哀乐和僧众的一片念经声中,个个麻衫麻履在灵前跪拜,太子妃常娥及太孙朱允?等在守灵。蓝玉也来上香哭灵。他看见了朱棣,向他使了个眼色。他们来到灵堂外面的小憩处。蓝玉和朱棣站着,一人端了一盏茶。蓝玉说,老年丧子,是人生最大不幸了。似乎是为朱元璋忧戚。朱棣说:“可不是,父皇这几天天天哭,明显比以前衰老了。”蓝玉问他立太子的事议过了吗?朱棣说:“现在哪顾得上。”蓝玉悄声说:“谁都知道,秦王、晋王无德无行,若不是太子和皇后护着,早废了。皇上经常说,只有你燕王威猛、干练,酷似他的风格、作为。你自己不好说,我可以邀集若干老臣,上一个奏疏,请皇上立你为太子,如何?”朱棣大吃一惊。他首先疑心是朱元璋或者太孙朱允?指使他来试探的。朱元璋虽然器重朱棣,却不希望他夺位篡权,这一点朱棣再清楚不过了。为了一点小事,朱元璋曾对他起过疑心,甚至幽禁过他,他岂能轻易吐露心声?朱棣说:“你怎么说这话!我上有哥哥,下有侄子,你不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吗?切莫再多言!”说毕急匆匆走了。蓝玉道:“假正经,你心里怎么想的,谁不知道!”趁着亡了太子宫中大乱的当儿,蓝玉溜往仁和宫去会元太子妃。她倒没有半点悲哀的样子,照旧是红粉青娥黛,也没穿孝服,坐在窗前吹着羌笛,像是啾啾鸟鸣。有人在敲击卧房的后窗,很有规律,急三下、慢三下。她知是蓝玉来了,便放下笛子,走过去,从窗洞向外望望,轻轻拉开窗扇,一个白色人影轻轻从外面跃入,立刻把她紧紧抱在了怀中。元太子妃把他推开,说:“快把这身丧气的衣服脱了,我看着都害怕。”蓝玉把孝衫、孝帽除去,扔到地上,说:“你怎么不去守灵、吊丧?小心朱元璋发威。”元太子妃说她什么名分都没有,她才不去捧臭脚帮着嚎丧呢。蓝玉吻着她问:“他不是答应封你为嫔了吗?”元太子妃说:“太子这一死,又得拖好几年。你胆子也太大了,这可是深宫啊!万一让他碰上了,你可要碎尸万段啊!”“碰不上。”蓝玉说,国丧期间,连大臣都不准回家,全守在各自的衙门里,朱元璋更没心思临幸女人了,这对我们,可是天赐良机。说罢便拥着她上床。元太子妃说:“不行,我得先把宫女们打发了才行,你真是色胆包天啊。”蓝玉说:“为了你,死我都乐意。”元太子妃说:“假话,你既对我这么在意,为什么要把我送给那个大下巴的老头子皇帝?”蓝玉说:“这是不得已的事呀。”“好啊,”她在蓝玉脑门上戳了一下,“我成了你消灾去邪的礼物了!”太子一亡,立刻显出立新储君的急迫了,不等朱元璋着急,已有几十个大臣上奏折请求速议了。朱元璋不得不承受着丧子之痛,在华盖殿问计于群臣。朱元璋显得很憔悴,坐在龙椅里人也显得瘦了一圈。徐达出班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储,是该立太子的时候了,请圣裁。”朱元璋说:“朕颇费思量。各位爱卿以为立谁为好?”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出声。更多的人在揣度皇上的心思,朱元璋也可能在太子病笃的时候就考虑到后事了。朱元璋现在已经不那么耐心听取臣僚见解了。见众人都缄口不语,朱元璋问:“怕什么?为什么不敢直言?坦坦翁,你先说,你是以直言出名的。”刘三吾便出班奏道:“回皇上,关于立嗣,大臣们并非没有主意,只是顾及到陛下,怕说出来与陛下所想相左,因此不敢说。”朱元璋说:“有这事?那你坦坦翁说说,谁是朕心目中的皇储?”“燕王。”刘三吾快人快语地说出来。朱元璋听到大臣们在低声议论,交头接耳,便环视一周后,语调平和地问:“燕王怎么样?可孚众望?”众人避开朱元璋的目光不出声,不出声便是反对,朱元璋明白。朱元璋说:“朕并没割你们舌头啊!平日私下里长舌妇一般,这时候倒哑了。”蓝玉以为这是邀宠良机,抢先出班奏道:“臣以为燕王仪表堂堂,有雄才大略,有当今皇上之风,堪立为太子。”他的话引起了更多的议论,嗡嗡声四起。朱元璋说:“这很奇怪呀!你是太子妃的舅舅,你能不愿允?立为太孙吗?你是在猜度朕的心思讨朕喜欢?”蓝玉说:“从情上讲,臣与允?更近,可从理上讲,觉得还是立燕王为宜,这是从社稷考虑的,岂敢有私?”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使蓝玉颇为得意。刘三吾突然大声说:“不可,万万不可。”所有的人似乎为之一震,全都抬头看他。朱元璋说:“你有何主张?”刘三吾说,皇孙世嫡承统,这是礼制所定,岂能随心所欲更改?朱元璋脸上颇有不悦之色,说,社稷不幸,太子突然亡故,朕并不是不知礼法,但太子的儿子允?太年轻,不谙事,还是立一个文武兼备的皇子为好,可安天下、造福于民。坦坦翁既知朕的心思,却又违朕意,是何道理?刘三吾雄辩地说,皇孙已成年,不是幼童。古往今来,两三岁登极的帝王并不少见,没听说一定要找个大的。皇孙又是太子正妃所生,嫡孙承继大统,古今通理,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把秦王、晋王置于何地?不是废长立幼吗?这是隐患,皇家大忌,他劝皇上不可不三思。朱元璋说:“坦坦翁到底是坦坦翁。朕已醒悟过来,就立允?为皇太孙吧。”大家没想到朱元璋转得这么快。但总是合了礼仪,避免了非议。徐达等人都忙说:“这样最好。”汤和也说:“这是社稷万民之福。”朱元璋斥道:“方才你们这些话都哪儿去了!”众卿虽不敢搭言,一场危机总算过去了。好多人才知道,这才是朱元璋本意,最窝囊的是蓝玉。朱元璋说:“各位爱卿忧虑的,朕也不是没想过,朕打算请人编篡一部《永鉴录》,把历代宗室里各王谋反的事写进去,颁赐给诸王,以为警戒。”徐达说:“这样,国家幸甚,内乱比外侮更伤国本啊。”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3节 让他戴了绿头巾由刘三吾主持编撰的《永鉴录》很快成书了,送到皇上手中,朱元璋为《永鉴录》题上了书名。郭宁莲看了看这部书,认为多余,咱家的子弟不会这样自相残杀的。朱元璋说:“水不来先筑坝,总有好处的。”郭宁莲见案上有一本翻开的书,行间画满了红杠、眉脚处是密密麻麻的批语,就问:“皇上看什么书,这么用心批注,皇上年事已高,别过于劳累才好。”朱元璋掩饰地把那部书移开,用另一本书盖住,郭宁莲偏偏又抽了出来,朱元璋的脸色登时变了,吼了一声:“放下,朕准许你看了吗?”郭宁莲啪的扔下:“这是什么禁书吗?”只有她敢跟朱元璋对着发脾气。朱元璋又缓和下来,说:“朕不是对你。这是朕下令销毁的一本书。”郭宁莲道:“不就是一本书吗?能怎么样?比造反还可怕?况且皇上说过,天下没有无用的书,展卷有益呀。”朱元璋无奈地告诉她,这个不同,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骂他朱元璋的书,在这部书中,他成了杀功臣,夺民女……总之,是暴君。书里说,每天大臣上朝都得跟家人诀别一次,因为上了朝能不能回来,谁也心中没底,只要洪武皇帝的玉带向下一耷拉,就要杀人了。郭宁莲道:“这是什么人,这样阴损啊!啊,我猜到了,定是胡惟庸奸党的漏网之人。”“还真不是。”朱元璋说,这人叫李醒芳,失踪多年了。朱元璋一直在找他,他不知躲到哪里去写书抨击皇上。“他不是为皇上画御影的画师吗?”郭宁莲想起来了。不过她不解,他为什么这么恨皇上?事出有因吧。朱元璋不想道出隐情,只是说:“文人嘛,有几个有德行的!朕何尝亏待过他。”郭宁莲说:“和楚方玉有关吧?我早听说了,楚方玉和他是青梅竹马,又是文友,她后来的结局,大家心里都有数。”她又揭了老底。朱元璋说:“我都老了,还说这些千年谷子万年糠的干什么?”郭宁莲趁机进言:“皇上年纪大了,宜多静养。我冷眼看,掳来的元太子妃不是个安分的人,在后宫乱窜,不懂礼仪,还抱怨你至今不封她为妃嫔。”朱元璋说:“她不懂礼仪,你教教她嘛,你是六宫之主呀!再说,她是外族人,你也用不着用咱们的一套来约束她。”郭宁莲说:“我怕又是一个达兰,狼肉终究是不能贴到——”说到这里忽然打住,自己忍不住笑了。朱元璋也笑了:“好啊,你敢骂朕是狗?”“我什么时候骂了?”郭宁莲说,“是皇上自己骂出来的。”朱元璋说:“民间这句话朕听过,狼肉贴不到狗身上。”郭宁莲说:“这只是个比喻。”停了一下,她又问那个写坏书的李醒芳抓住了吗?“我抓住他要碎尸万段。”朱元璋恨恨地说,“朕给过他赦免终生的丹书铁券,他却恩将仇报。朕已在全国撒下天罗地网,给他刻书的、印书的、卖书的,已抓起几百人了,他终有落网之时。”话题不知怎么又转到了元太子妃身上,郭宁莲说这个蒙古女人太妖冶,又是蓝玉进献的,未必是好货,她说有人看见蓝玉趁太子丧礼期间溜进过仁和宫。这可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一个郭惠,蓝玉给皇上扣了一顶不大不小的绿头盔,难道又为他朱元璋预备了一顶绿帽子?这么一想,朱元璋的血忽的涌上了头,太阳穴的青筋乱蹦。无形中,明里暗里,仁和宫那里加了好多太监,太子妃常娥觉得这像是对着她舅舅蓝玉来的,便急忙出宫去见这个狂傲不羁的大将军。蓝玉接待突然走进来的常娥,有点吃惊:“有事你叫我进宫就是了,怎么跑出来了?”常娥目视左右不语,蓝玉会意,对环立四周的丫环仆人挥挥手,人们都退了出去。蓝玉有点紧张,问:“出了什么事吗?太孙好吧?皇上对他好吧?”常娥点头。蓝玉猜测太子妃常娥是兴师问罪来了。是啊,哪有胳膊肘向外拐的道理?不力主亲外孙继大统,却主张立毫不相干的燕王为太子,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能承认自己判断失误,没有号准朱元璋的脉吗?他必须解释一下,并且拍着胸脯声称,他对太孙和对太子是一样的,他手里有三十万兵,什么也不怕,谁敢来抢皇位,他会起兵靖难的。“舅舅千万别乱说,”常娥道,“谁会抢皇位,不会有这样的事。”“我看老四朱棣就有野心。”蓝玉又倒打一耙。常娥说:“既如此,舅舅为什么在父皇面前主张立燕王为嗣呢?”蓝玉说:“这能是我的本心吗?我是故意试探一下皇上,我知道立燕王为储,必惹起群臣反对,我也有顺着皇帝的意思,皇上对我总有微词。”常娥说她今天还真不是为立不立太孙的事来的。她叮咛舅舅得多加小心了,皇上对他不仅仅是有微词了。“是吗?”蓝玉一惊,说,“我把元太子妃都献给他了,他还要怎么样?他说我什么?”常娥说皇上说他保过你,在胡党案里,有几个御史提出让你连坐,但当时皇上确实护着你。但有一件事,说你没报告,就是元朝降将封绩被你抓住了,没报。“这是没报。”蓝玉说,“小事一桩啊。”常娥说:“如果后来封绩不被胡惟庸收买,不派回北边去勾结元朝残部造反,也就没事了。”“这些是他亲口对你说的吗?”蓝玉问。“他怎么会对我说这个。”她说,“是允?告诉我的,太孙怕你给我添乱,叫我提醒你,老老实实地夹起尾巴来,皇上最重的一句话是,说你跋扈,脑后有反骨。”蓝玉咬着牙,面露杀机,但挤出来的话却是:“你放心吧,舅舅不会干灭门事的。”有一件事,太子妃常娥话到嘴边终于没有出口,她能劝舅舅别去宫里找那个北边掠来的妖精拈花惹草吗?可她还是不咸不淡地提示了一句,没事少在宫里露面。她不知蓝玉听懂了没有。夜深人静,寝宫里元太子妃呆呆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不时地在镜前匀匀脸上的妆。一个宫女进来细声细气地说:“管事太监过来说,皇上今夜不过来了。”元太子妃气恼地把粉扑扔下,三下五除二卸去了钗环,说:“都走,我要睡觉了。”宫女悄悄带上门退出。此时蓝玉已潜入宫中,他有轻功,不必经过宫门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宫禁之地。御花园里,梆子声不时响起,来往巡逻的太监们的灯笼不时投下红光。一拨巡夜的过去后,蓝玉从玉带桥下的涵洞里走了出来,他悄然地疾速走着,身影很快融入夜暗中。仁和宫寝殿里,元太子妃已经躺下,发现高烛仍亮着,就起来一个个压灭灯火,正要熄掉最后一个时,窗户响起了三紧三慢的叩窗声。她吓了一跳,双手捂住胸口,镇定了一下,才走到窗下,从窗洞向外张望,一看是蓝玉,她又怕又惊又喜,回身把房门锁死,才打开窗子。蓝玉轻轻一纵进了寝宫。蓝玉万万没有想到,云奇正躲在一丛木槿树后张望呢,当他看见蓝玉跳进去后,转身疾速离开。蓝玉已急不可耐地把元太子妃抱上了床,动手解她的罗带。元太子妃嗔怪他也太冒失了,又感奇怪,这深宫里,他怎么来往如平地?“我有轻功啊。”蓝玉说,两丈高的城墙,他一跺脚就可上去。元太子妃说:“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把我带走了算了。”蓝玉说:“我也这么想,我有两个好女人,都让朱元璋给抢去了,不过我也让他戴了绿头巾,也算出了口恶气。”蓝玉刚刚脱下外衣,正要往被子里钻,忽见窗上火光闪烁,院子里脚步声如擂鼓一般响起来。蓝玉叫了声“不好”,赤脚下地,从窗洞往外一看,只见上百人把寝宫围住了,不仅有太监,且有锦衣卫的人。人人持着火把,拿着兵器,为首的是云奇,喊不出一句完整话,跺脚打手势,呀呀直叫。蓝玉对床上瑟瑟发抖的元太子妃说了声:“我得走。”猛地一脚飞起,踹开了窗户,纵身出去。蓝玉一出来,好多武士围上来,有人喊着:“抓贼呀!”“别让他跑了!”蓝玉赤手空拳连连击倒几个武士,夺得一把腰刀,一路拼杀,又砍倒了几个,平地一跳,跳上房,飞快走在房脊上跑到尽头,又飘一样飞到了毗邻的屋脊上,躬身迅跑。朱元璋此时与皇太孙朱允?就在石桥上观战,望着身轻如燕的蓝玉,朱允?说:“好身手,好轻功。”武士们去追击,个个气喘如牛,却眼睁睁看着蓝玉上了大墙,消失了。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4节 不愁不能报仇雪恨朱允?说:“不会是为珠宝而来吧?元太子妃这里有什么可盗?”朱元璋说:“传说她保存着元顺帝的玉玺,价值连城啊。”他明显是在转移视线。朱允?说:“得告诉内宫官吏,多加小心了。”朱元璋说:“天有点凉,你身子单弱,回去休息吧。”朱允?说:“皇祖父更该早早歇息了,为国事操劳,太累了。”朱元璋说:“朕没事,你先回去。”朱允?答应一声,带随从走了。朱元璋向元太子妃的寝宫走去。元太子妃感到末日来了,很显然,锦衣卫的人是有备而来。这一切,肯定是皇帝在后面指使的。果然,外面有人高叫“陛下驾到”。她已经吓得不行了,一见朱元璋进来,立刻跪下了:“皇上,皇上饶了我吧。”朱元璋见有许多人在,不但没生气,反把她拉起来,说:“你别怕,朕迟早要拿住这个进宫行窃的盗贼。”元太子妃不知朱元璋是不是真的误以为有贼?顺势说:“贼没有抓住?”朱元璋装傻:“贼人会飞檐走壁,叫他逃了。”元太子妃似乎放了心,朱元璋挥挥手,叫太监宫女们都退了出去。元太子妃说:“陛下可是有几天不到我这来了,是不是又有新宠了?”朱元璋说:“你和蓝玉秽乱后宫的事,朕早就知道了,方才在宫人面前,朕给你留了体面,现在你看怎么办?是朕叫宁妃来处置你呀,还是你自己结果你自己?”他说得既平淡又若无其事,甚至有闲心挖指甲里的泥。元太子妃一听,傻了眼,知道在劫难逃了,从小养成的野性促使她要孤注一掷,她说:“不劳圣上动手,我自己来吧。”她动作敏捷地从墙上摘下一把胡刀,一转身,猛地向朱元璋刺去。朱元璋早有防备,向左一闪身,没有刺中。元太子妃用力过猛,身子前倾,收不住步,朱元璋在她后背上猛击一掌,她趴在了地上,朱元璋踩上一只脚,夺下刀,说了句:“贱人,竟想对朕行刺。”手起刀落,刺中了元太子妃的后心。回到奉先殿,朱元璋才发现他那金丝线绣成的龙袍上迸上了几点污血。他厌恶地脱下,云奇吩咐宫女快把污损了的龙袍拿去浆洗,朱元璋挥挥手,只说了两个字:烧了。云奇啧啧几声,表示可惜,这件龙袍,几个女工整整绣了两年,光金线就值一百两黄金,太可惜了。朱元璋召来太孙朱允?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献,令他们立即带锦衣卫包围蓝玉府,抄没家产,不论男女,全部抓来。朱允?道:“蓝玉反叛是真的吗?这事要不要告诉我娘?”“不行,”朱元璋说,“朕已令锦衣卫侦查很久了,蓝玉私养甲士三千,又与他岳父吏部尚书詹徽密谋,再不动手就迟了。人抓到后,由你来主审,锦衣卫和刑部参加。”蓝玉跑回府里,做了孤注一掷的准备,他把死党詹徽叫到了密室中。蓝玉对詹徽说,逼到这地步,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了,也许能活。詹徽道:“看来他对所有的功臣一个也放不过呀!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就是功臣人头落地之日,迟了,就是胡惟庸的结局。李善长、宋濂又怎么样,一个赐死,一个流放,一次杀了十几个侯,死了夺封爵也是十几个,诛连被杀三万人啊。”蓝玉说,好在这些年来,手上有人,他有三千家丁,都是可以托生死的,足够对付锦衣卫、御林军了。明天是二月十五日,朱元璋选定这一天为劝农日,要到天坛去祭祀,他决定预设伏兵,可一举而杀之。“政出有名才好,”詹徽说,“应当起草个檄文,叫《讨昏君檄》,怎么样?”蓝玉说:“不必。”他拿出了李醒芳的文稿说,李醒芳这本书帮了大忙,这不是现成的罪状吗?说到可借用的力量,蓝玉一口气点出一大串,都是有势力、有地位的侯爵,又都是对朱元璋心怀不满的,像和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还有他岳父,都是可以召之即来的。詹徽道:“我还是不露面的好,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我过从甚密,万一有个风吹草动,我可以策应你,皇上那边的情报,也能多知道些。”蓝玉说:“你不会是给自己留后路吧?”詹徽道:“将军把我看成什么人了?”说动就动,蓝府里甲士已经全部武装起来,在院庭里待命。忽然响起号角声,随后是嗒嗒的马蹄声,再后是火光。院子里的甲士惊慌向外看,几个趴上高墙的甲士大喊:不好了,锦衣卫、御林军把我们团团包围了。蓝玉大惊,没想到朱元璋出拳这么快,竟是迅雷不及掩耳。总不能等着束手就擒啊,他准备带死士冲出重围,只要到了漠北,有他的三十万大军,他就不愁不能报仇雪恨。蓝玉全身披了铠甲出来,跳上马说:“别慌,跟着我向外冲。”大门山摇地动,很快被锦衣卫从外面推倒了,御林军呐喊声震天,冲了进来。蓝玉一边在马上迎战,一边夺路外逃。在大门口,一条绊马索将他的坐骑绊倒,蓝玉摔倒在地,被人捉住。蓝狱案又一次对洪武朝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仿佛大地、宫殿都在摇晃。朱允?见三天内锦衣卫、刑部就抓了几千人,诏狱和刑部大牢再次爆满,胡惟庸案时朱允?年纪尚小,印象不深,这次他是领教了,而且朱元璋为了让他历练历练,指派刑部尚书刘晨陪他主审蓝玉。刘晨说了一声遵旨,又奏报了抓捕在案的重要人犯名单,锦衣卫的蒋献报告了准确在押人数,三千九百六十八人。他说必须快审,审了才能顺藤摸瓜,把蓝玉的余党一网打尽。心怀鬼胎的詹徽说:“吏部侍郎傅友文是蓝玉的岳父,是不是在九族之列呀?”朱元璋说:“废话,为什么不抓?”朱允?多少有点投鼠忌器的意思,傅友文之兄傅友德征战有功,又封过太子太师,比蓝玉的地位还高,一旦抓了傅友文,势必株连到傅友德,太孙便想对他兄弟网开一面。朱元璋不允,逆臣的岳父如果饶恕了,还叫什么夷九族?按律,连傅友德都应当问罪的。詹徽突然毛遂自荐说:“皇上,詹某愿尽一份力,会同太孙审蓝玉一案。”朱元璋有些奇怪地望着他,朱允?说:“你是吏部尚书,怎么对审案有兴趣?”詹徽振振有词,官员犯法,吏部有责匡正,澄清吏治应由此始。朱元璋说:“也说得通。你也参与会审吧。”太庙前厅成了临时的审讯场所,朱允?居中而坐,詹徽在左,刘晨在右。蓝玉被押上来了,他一眼看见了詹徽坐在上面,立刻心里有底了,连喊“冤枉”。刘晨说他谋逆之事,早已是司马昭之心,天下人共知。何冤之有?叫他快把同党都供出来。蓝玉矢口抵赖,不承认有同党。“对嘛!”詹徽说,“谁会跟着你造反呢,除非你岳父傅友文。”朱允?与刘晨交换了一下眼色,大为不解。詹徽拍桌子说:“蓝玉,你认不认罪?若认罪,就赶快画押,别光想着把别人供出来,你信口胡说,也没人相信。”蓝玉突然明白詹徽是想落井下石借以脱身啊,他笑一声,说:“詹徽,你这个无耻小人,怪不得昨天你还说别把你露出去呢,你果然留了一手。太孙,他詹徽就是我的同谋,他有什么资格坐在上头审我?”朱允?大惊,去看詹徽时,詹徽早吓得结结巴巴了:“他,他,血口喷、喷人!”蓝玉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大不了一死。詹徽,我看不起你!我为什么不说刘晨是我同党呢?真的假不了,一会儿我就录口供。”朱允?扭头对詹徽说:“怪不得你这么主动要来审案呢。”他向外叫了声:“来人啊!把詹徽锁起来,押入大牢。”立刻上来几个武士,拖走了哀号叫喊的詹徽。奉先殿里朱元璋一直在等消息。一连几天朱允?连吃饭都在审讯大堂里吃。朱元璋把一张写有“傅友德”名字的纸条贴到了屏风上,又扯了下来,放在案上,一时拿不定主意。中午时分,朱允?进来了。朱元璋说:“这几天辛苦了,感觉如何?累吧?”“累倒不累。”朱允?说是恐惧,这一案子,又是牵连一公十三侯,还有好几个都督,将要杀掉一万五千人。有人说胡党、蓝党两狱,把元勋功臣几乎杀绝了,会不会人心震荡?这是他十分担忧的。“这是你的话吧?”朱元璋不悦道,“徐达、汤和、沐英、朱文忠不是开国功臣吗?他们忠心耿耿,也就安然无恙啊!”朱允?总是有点于心不忍。朱元璋说:“等着胡惟庸、蓝玉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颠覆了社稷,你也许才不会有这种恻隐之心了。从前,朕拿一个长满刺的蒺藜棒叫你父亲抓,这故事你听过吗?”朱允?点点头。朱元璋说话的时候,大有英雄末路之慨:“朕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位的年月屈指可数了。你这么年幼,朕如不为你拔掉利刺,铲平荆棘,你将举步维艰。恶人由朕来做,太平天子你来做吧。”这么说了,太孙十分感动。他忽然看见案上傅友德的名字,问:“皇祖父也要治太师颖国公的罪吗?”朱元璋说:“朕本想饶过他的。是他自己不知进退。你看看这个!”朱元璋从案子上找到一份奏疏,拍在案上。朱允?一看,问:“要一千亩?这太过了点。”朱元璋说:“狮子大开口!他竟向朕要一千亩怀远田!更可恨的是,他和定远侯王弼在一起喝酒时说,皇上年纪大了,喜怒无常,我们这些人说不上哪天就没命。”朱允?道:“有这话,也是醉话。”朱元璋用力拍了一下龙案说:“他们说得对,他们的命也到头了。都不可靠,统统有贰心。”朱允?道:“颖国公傅友德又不同于别人,他的独生子傅贤是姑姑寿春公主的驸马,他的女儿又是晋王叔父的世子妃,这层关系不能不有所顾及吧?”朱元璋说:“那就赐死,不杀头了。”朱允?不敢再辩,却十分沮丧。朱元璋说朱允?和他父亲一样,女人心肠。朱元璋再一次重申,女人心肠的人只配去吟诗填词,不能当皇帝,也不能为官。朱允?用心地咀嚼着朱元璋这劳于愁思、累于感慨的肺腑之言。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5节 他不知道后世怎样写他朱元璋午门外再现十年前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场面。天阴着,飘洒着牛毛细雨,空气湿漉漉的又潮又闷。蓝玉、詹徽等人被绑着等待行刑,公侯以下,大小官员等待灭门的又是汪洋一片,叫人看了怵目惊心。南京城再一次掀起万人空巷的轰动,午门四外挤满了围观的市民,人们都引颈向里望,嘁嘁喳喳地议论不休。蓝玉受刑是五马分尸。午门外,三声炮响,蓝玉被五匹马抻了起来。在他即将被拉成几段血肉模糊的躯体时,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在沉入地狱之前,他反倒不恨朱元璋了,只恨自己的无能。他低估了朱元璋,把他想得太善良了。郭惠的惨死,还不是最响亮的警钟吗?你怎么敢回京城来?什么凉国公、丹书铁券,全是骗人的把戏,而他提调的三十万大军才是可以让朱元璋屈服的力量,可惜没有用……他双眼一闭,等待那最痛苦也是解脱一切的一刹那到来……朱元璋的头发全白了,显得更苍老了。胡惟庸案后,加上皇后的离去,他开始有了白发,蓝党一狱过后,晋王、秦王又相继过世,打击接二连三,他真的感到心力交瘁了。他在殿里设了一榻,半躺在上面,下面坐着一些近臣。朱允?、朱棣陪坐左右。他的背后墙上,挂着马秀英写的“能屈者能伸”的条幅。朱元璋久久地注视着这幅字,他说这是马皇后给他留下的全部!五个字包容了他的一生,他屈过,最终是伸了,但也心力交瘁了。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朱棣说父皇不过是太累了,希望他好好养一养。朱允?也说,皇祖父少操点心才是儿孙们的福分。朱元璋说:“朕在位三十年了,为社稷、为黎民,真是鞠躬尽瘁了,才把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佛性大师说的话,朕永生不敢忘:得道者四海归心。如今四海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辽东北部已平,朕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了。”朱允?说:“如今天下已是太平盛世,皇祖父多操点心,国家多受益。”朱元璋转对朱棣说:“秦王、晋王已在朕之前早逝,你是皇子中最长者,日后要好好辅佐太孙,不要令朕失望。”朱棣说:“谨遵皇命,儿臣肝脑涂地,也要辅佐太孙治国。”朱元璋点点头,又强调北边边防至关重要,不可一日懈怠,由他总率各皇子,平边患、保安宁,千万要一心一意,不可有非分之想。朱棣忙跪下:“父皇这样的重话,儿臣受不了,儿臣只有指天为誓。”朱元璋说,响鼓也要用重槌呀,虽知道他知大体、识时务,又懂友爱,不会有非分之想,但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不可不防。朱棣说:“儿臣记住了。”朱元璋又转向群臣:“你们说,洪武之治,算不算盛世?”礼部尚书门克新答道,陛下体恤民情,杀贪官爱百姓,孜孜以求,垦田、免税、重教育、励工商、修河淮、治旱涝,百姓都交口称赞,这是旷古未有的盛世,可以说达到了大治!朱元璋笑道:“言过其实了,朕知道没有那么好。即使古时候的尧舜、唐太宗,也不能保证天下没有人挨饿,也不能保证没有贪官害民误国,总是比战乱年月好就是了。大治,是朕所追求的,也是历代明君所追求的,朕只能做到现在这样子了。”他笑吟吟地目视朱允?说:“也许,皇太孙登极后,会有更完美的大治。”朱允?表示,虽谨遵皇祖父教诲,怕也不及皇祖父文治武功的一角。朱元璋的光景一天不如一天,先是懒怠动弹,后来就卧床了。但念念不忘回皇觉寺去看看,是他出家的地方,是他结识佛性大师的宝刹,也是他长了知识的地方,他是从皇觉寺走出来的皇帝。有时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叫皇觉寺?这名字不是寓有皇帝先知先觉之意吗?普天之下用皇字冠名的寺庙绝无仅有,这也是天数吗?他把想回皇觉寺去的愿望同大臣们说了,几乎是一片反对声,朱元璋寻找不到支持,甚觉郁闷。一大群妃子围在朱元璋病榻前,有的拿来毛巾,有的在为他净手,有的在喂他汤羹。朱允?进来了,朱元璋对妃子们说:“你们都先下去吧。”朱允?坐在朱元璋跟前。朱允?说:“皇祖父在病中,等病好了再去皇觉寺还愿吧。”朱元璋他并不是去许愿还愿,而是想那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了。从前,有一位高僧令他终生难忘,他向朱元璋荐了刘伯温,他为朱元璋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可惜他四海云游,不知所终。更吸引朱元璋想故地重游的是参禅。他喜欢在玄妙无常的禅机里悟出人生的道理来,他听说皇觉寺新来了一位高僧,远近寺庙的人都去听他弘法,朱元璋更动了与他一会的念头。朱允?想的简单,一纸诏书,把皇觉寺新来的高僧请到宫里来就是了,何必躬亲?朱元璋说:“在佛门看来,凡间乃污秽之地,朕要去参禅求教,也要沐浴才行。你不要阻拦朕,朕还是有一点佛缘的。”朱允?劝不了,只好顺着他说:“大明王朝如此兴旺,也是有佛祖在暗中保护啊。”朱元璋拿出一张黄裱纸的揭帖,递给朱允?。朱允?看上面写的是“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朱允?问:“这揭帖是哪来的?没头没脑的,什么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朱元璋脸上有几分忧愁地说,就是皇觉寺新来的那个高僧,是他给朱元璋写来的。他也解不透,想去问问他,也许是禅机,也更像谶语。朱允?说:“皇祖父相信谶语吗?”朱元璋说,也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他不由得想起了秦始皇的事,秦始皇一统中国,在国力极盛时,有一回他去泰山封禅,发现路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刻了五个字:亡秦者,胡也。朱允?见他不说了,就接话说,秦始皇一定想到了北边的匈奴为患。匈奴、羌人都称胡人的。“是呀。”朱元璋说,他便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又倾全国之力修万里长城,全是防止胡人亡秦,可他白废了。朱允?说这石头上的谶语并不灵验,秦是亡于项羽、刘邦。朱元璋却说谶语还是很灵的,胡,并不是胡人匈奴,而是胡亥。胡亥不是秦二世的名字吗?朱允?不禁愕然。朱元璋说,如果胡亥不那样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天下能反吗?是他自己葬送了自己,可不是亡秦者胡亥吗?朱允?默然,油然生出恐怖感,又拿起了那个“莫逐燕”的纸条琢磨。朱元璋长叹一声要他记住,没有人能推翻你,葬送你,有这个能力的是你自己。朱允?用心咀嚼着朱元璋的话,点点头,说皇祖父说得对极了,皇祖父如此圣明远虑,大明王朝不会有危机的,现在没有什么异兆。“那都是看不见的。”朱元璋说他这几天总是睡不安稳,梦中常见一些人来索命,他这一生,让很多濒临死亡的人得以活命,也让很多的人死去;生杀予夺,只是他一个念头,一句话的事。他不知道后世怎样写他朱元璋?日后的《明史》会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朱允?说,皇祖父想得太多了,是非功过,只有当今的人评价是最准的,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人说什么,也不必管它了。朱元璋摇头:“朕在办事时,想的是眼前,办完了事的时候又常常想到长远。”朱允?无言以对。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6节 施主是否大彻大悟了金菊又高兴又伤心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她的朱栋到安陆封地去就藩了。这几天,她哭了一场又一场,可眼泪挡不住行期的临近。这不,十里长亭的送行也结束了。朱栋的仪仗车马已经渐去渐远,消失在一片烟尘中了,金菊犹自站在长亭旁,举目远望,脸上漾着幸福的笑容。郭宁莲走过来:“走吧,金菊,回去吧。”金菊喃喃地说:“走了,走了,我的心也跟郢王去了。”郭宁莲说:“金菊,你对栋儿的感情,真比我这个亲娘还亲,日后有机会,我会跟皇上说,让你陪他到封地里,我也好放心。”“真的?”金菊孩子似的抓住郭宁莲的手,说,“不诳我?那我可就知足了……”郭宁莲说:“栋儿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总算哭喊着给我请封了,这连我和皇后都没办到啊。”金菊说:“有了栋儿,我什么都不稀罕。”郭宁莲说:“话虽然这么说,有封号没封号还是大不一样的。”金菊好像没听见,仍在企踵远眺大路上已渐渐散尽的烟尘。两天以后,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朱元璋在一连吃了两天斋饭后,确认自己心理调整得平和顺畅了,便轻车简从地出发回皇觉寺去了。今日的皇觉寺格外具有皇家气魄,山光水色之间,佛寺、佛塔闪着金辉,在一片悠扬的钟鼓之声中,朱元璋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皇觉寺。他是微服,不再像上次那样张扬,不完全是怕有人对他行刺,那痛苦的记忆虽未淡忘,此番回乡,他的表情是平和的。这次回到皇觉寺,朱元璋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无心像洪武十六年那样炫耀。朱元璋拥有乾坤,有时却觉得索然无味;朱元璋每天听到的是山呼万岁声,却感到无比的孤独。他除了每天跟自己贴在屏风上的小纸条对话,他只有一个云奇可以交流了。云奇理解朱元璋的心境吗?朱元璋这次重返皇觉寺,并没有带他那繁琐的仪仗、卤簿,他穿的是民装,只带了云奇在山门外走动着,看上去这是两个很普通的老头。溪水在河卵石堆砌的河床上欢快有声地流淌着,他二人俯在木桥栏上。远处有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更远的地方,有锦衣卫的人在保卫着他。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光,坠地前的太阳把千万缕金线透过西天的云层辐射出去。朱元璋说:“还记得吗?那年大旱,我出来挑水,挑的都是泥汤。”云奇含混不清地回忆说,皇上回厨房偷了馒头给徐达他们,受了处罚。是呀,当年他们托钵出去乞讨时,饿晕了的滋味可不好受啊,那时什么都不想,只求吃饱肚子。云奇记起饿得受不了时,朱元璋在地上画几个圈圈,说那是饼,说是画饼充饥,看了圈圈就不饿了。可他更饿了。“有这事吗?”朱元璋孩子气地乐了,他倒记起了另一件趣事,有一回云奇饿急了,喝了好几瓢凉水,把肚子灌得蝈蝈似的,半夜伙盖一条破麻布片,他憋不住尿,尿了朱元璋一身;朱元璋说,你再尿,我拿小刀把你那玩意儿割下来!想不到真成了谶语了,他如今可不是真没了那东西了吗?说罢哑着嗓子大笑,云奇也附和着笑。放牛的孩子被他们惊动了,好奇地走过来,问他们从哪里来?朱元璋说:“从来处来。想到这庙里拜拜佛。”小放牛娃说:“皇觉寺可灵了,你知道为什么灵吗?”朱元璋摇摇头,对牧童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这是皇封的庙。”小孩说,“你不知道这庙里出了个皇上吗?就是当今的皇上啊。”朱元璋问:“皇上好不好?”牧童甩了一下鞭子,嘻嘻一笑,皇上好不好和咱有什么关系?我不照样每天拿鞭子捅牛屁股吗?这话对朱元璋触动很大。是呀,他朱元璋也好,徐达、汤和也好,当年不都是拿鞭子捅牛屁股的吗?哪想到日后会封侯拜相当皇帝?当了又怎么样?每天在惊惧中生存,为天下而忧心,比起牧童的自在,到底哪个更好?他真的很羡慕这个牧童,又不知到底羡慕他什么。朱元璋“唔”了一声,问:“你去烧香吗?”“初一、十五都去。”放牛娃说。“你求什么?”朱元璋问。孩子说不一样,青黄不接时求能保佑他吃饱肚子,冬天求放牛时有双新棉鞋,还有,求佛保佑东家不拿鞭子抽他。朱元璋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这些,我都求过。云奇,你说,现在我还会求这些吗?”云奇说:“那是不用了。”朱元璋说:“你看他,吃饱了肚子什么都不想了,多好。”云奇有点惊讶:“你说他好?”朱元璋说:“是啊,你看朕,每天担惊受怕,上回回皇觉寺来,差点叫如悟杀了,说真的,现在除了你,朕谁都不敢信了。”说到这里竟然老泪纵横起来。云奇也许不能理解他此时的感情,愣愣地望着他。牧童拍拍牛屁股,唱着山歌,悠然自得地向阡陌中走去。天光暗了,卫士们渐渐走拢来,朱元璋看了他们一眼:“你看,多讨厌!牧童就不用这些,他什么都不怕。”朱元璋此行的最大愿望是参禅,他喜欢醉心于禅机中,那是一种没入过佛门的人无法领略的满足。未净长老满足了他的要求。朱元璋认真地斋戒沐浴后来到了指定的禅堂,这里挂满了金黄的经幡。人一进去,就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闻着佛堂里特有的藏香味,他开始莫名其妙地怀念起当年他并不甘心剃度的佛门生涯。朱元璋坐在竹榻上,望着烟雾缭绕的屋子尽头。尽头一个大蒲团上坐着一个和尚,正是李醒芳,因为他背光而坐,朱元璋看不清他的面孔。李醒芳的声音显得十分遥远,空旷:“施主不知想要问什么,问吉凶祸福,还是问前程。”朱元璋不太高兴,反问他:“长老不知道朕是谁吗?”李醒芳道,空门里只有空,进入佛门,都是弟子,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施主或贵为帝王,或贱为乞丐,在贫衲眼里是一样的。朱元璋说:“很是。弟子也知道佛法皆空的道理,那朕就问问空吧。”李醒芳道,观五蕴无我无所,是名为空,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朱元璋问他:“朕心力交瘁之一生,也是空吗?”李醒芳道,万事皆有因缘,万事万物并无常驻不变之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之个体,故称之为空。朱元璋发问:“万物皆无实体吗?”李醒芳说,空,也是假名,假名也是空,也就是空空;空空之说,是以空谈空也。皇上拥有天下,对这空空,怕很反感吧?朱元璋自称弟子悟性浅,也毕竟是凡夫俗子。此生所想,都是建功立业、治太平,自然有得有失,垂暮之年,想求个平静、心安。李醒芳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施主是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朱元璋一脸不悦,说:“弟子并不想超升,不过欲求清心而已。”李醒芳说,施主即使在皇觉寺出家时,也从未想受佛门约束。一生做过好事,也杀过不少人,有的该杀,有的不该杀。你现在想求得心灵安慰,于是向佛。这大可不必,佛并不能让干了坏事的人得到良心的平安。朱元璋有点受不住了,怒道:“你这和尚,胆敢这样辱朕?”李醒芳拂袖而起,扔下这么几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施主有一世的尊荣、显贵和生杀予夺的大权,只有化成白骨这件事,施主与乞丐没有什么不同。对于你来说,这也是空。施主是否大彻大悟了?第五部分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127节 叹惋着逝去的一切朱元璋突然觉得眼前这和尚面熟,细看看,忽然见鬼一样大叫:“李醒芳!”他向外高叫:“来人啊,来人啊!”卫士拥进一大群。但眼前只有空空四壁,一炉香,青烟缭绕,哪里有李醒芳的影子?是幻觉吗?是梦魇吗?但这分明是真的。朱元璋气喘吁吁,满脸热汗,不断地说:“抓刺客,抓李醒芳,他不是和尚……”云奇摸摸他额头,烧得烫人,忙传令快回宫,快传太医!皇觉寺之行,非但没有让朱元璋找到解脱和心理平衡,回来后,病势反倒沉重了,没上几天,朱元璋已在弥留之际,屋里屋外,太医、大臣站了一地,望着气息奄奄的朱元璋,都没了主意。朱元璋喃喃地说着:“空是以空谈空……”宁妃说:“是不是马上请各王赶回来呀,我看皇上他……”没等朱允?说话,朱元璋却说:“不,不。”他这根神经是清醒的。朱允?忙凑到床前。朱元璋出现了回光返照迹象,他抓住朱允?的手,再三谕令,千万不要让各王回来,既不准回来探视朕病,更不准来奔丧,各守封地,防止内患外乱。要他们听命于朝廷。好多大臣们面面相觑,朱允?并不深解,他说:“皇祖父,不让叔叔们回来,于礼不合,我会受埋怨的。”朱元璋气喘了一阵,更坚定地说,这是他的遗嘱,不可更改。朱允?不好再说什么了。几天没睡了,看看朱元璋暂时无大碍,朱允?便想回去闭一闭眼睛,歇一会儿。朱允?走过御花园,忽闻一片哭声,他站住,问随行太监,宫女们哭什么?怎么回事?太监说:“各宫都在哭,可能宫女们害怕殉葬吧?”“殉葬?”朱允?好不奇怪,“我怎么不知道?”太监说,这是皇上钦定的,皇上驾崩后,凡未生育的妃嫔和宫女,全部要殉葬。现在听说皇上要殡天了,都哭了起来。朱允?一听,转回身往回走。太监问:“太孙不是去歇一会儿吗?一旦事出来,更没工夫合眼了。”此时金菊已经得到了后宫总管太监的通知,她因为无出,又是正式封过“衷妃”的,属于在册的需要从死的人。金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伤感,她惟一的希望是见上朱栋一面,可他远在千里之外,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奢望了。她只能平静地等死,把一生的恨带到阴间,也许在那里与朱元璋能有个了结。金菊如木雕泥塑般地坐在那里捻着佛珠,欲哭无泪。一个宫女说:“这时候不去找皇上,等到皇上殡天时就来不及了。”一个太监说:“娘娘好歹也是封了妃子的,怎么也叫去殉葬?”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