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丘吉尔-13

作者:马丁·吉尔伯特 字数:23034 更新:2023-10-11 17:10:24

强渡海峡,但是就连作一个企图进行威胁的暗示,也下不了决心。只有我们 的盟军才光荣地、胜利地实现了强渡海峡的庞大计划。历史将把这一业绩当作一项最高的成就而记载下来。”盟军登陆,非同小可,使纳粹将领们慌了手脚。伦斯德和隆美尔认为, 现在是当面把真相告诉希特勒并且要他承认一切后果的时候了。他们要求“元 首”在 6 月17 日到苏瓦松北面的马吉瓦尔同他们开会,讨论形势。开会的地 点是在一所建筑坚固的地下避弹室里。这座避弹室原来是准备在 1940 年夏天进攻英国时作为希特勒的大本营的,但一直没有使用。现在,过了四个夏天, 这个纳粹统帅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当时,希特勒脸色苍白,神经质地弄着他的眼镜和夹在手指间的红蓝铅笔,他弯着腰坐在一只凳子上,陆军将帅们 站着。他原来那种使人跟着走的魔力似乎消失了。他简单地、冷冰冰地同大家打了个招呼,然后愤愤他说,他对盟军登陆成功十分气恼,想让战地指挥 官们对这件事情负责。他命令将士必须坚持抵抗,恢复失地,对任何撤退的建议都听不进去。谈到这里,盟军飞机来了,他们只好暂时停止会议,躲到“元首”的防空洞里。 进了钢筋水泥的地下室以后,隆美尔坚持要谈一谈政治问题。他说,德军在诺曼底的防线将要崩溃,盟军突入德国国境是难以阻止的。他指出德国 在政治上完全孤立,竭力主张结束这场战争。在隆美尔说话的时候,希恃勒打断了他好几次,最后索性不让他说下去:“你不用力战争的未来发展操心, 还是为你自己受到进攻的防线操操心吧!”正在这时,德国的将领反对派在进行密谋,准备刺杀希特勒,他们同常 驻瑞士的美国战略情报局代表艾伦·杜勒斯有密切联系。这个密谋集团准备发动政变,刺杀希特勒,然后组织新政府,向英美体面投降。据这个集团的 核心人物、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幸免于死的斯派达尔将军叙述说,他们的计划是:“立即与西方盟国停战,德军从西线撤回本国。逮捕希特 勒,由德国法庭进行审判,在东方,继续战争。缩短战线,守住多瑙河、喀尔巴阡山、维斯杜拉河、默默尔河。”1944 年 7 月 20 日,在东普鲁士的希特勒的大本营里,密谋集团的前台 人物冯·施道芬堡上校行刺希特勒未遂,炸弹炸死了几个法西斯军官,但希特勒本人只受了一点轻伤。阴谋败露,参与其事的德军将校大都遭到镇压, 因而他们想同英美单独停战的打算也完全落空了。到了 7 月中旬,登陆的盟军己达 30 个师,其中半数是美国的部队,还有 一半是英国和加拿大的。与盟军对抗的德军集结了 27 个师。但是,他们的伤亡人数已达 16 万人,据艾森豪威尔将军估计,敌方的战斗力量不会在 16 个 师以上。就在这时,发生了一桩重要事件。7 月 17日,诺曼底司令官隆美尔 元帅身受重伤。他所乘的汽车被英国低飞的战斗机击中,在据认为是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他被送入医院。他出奇地恢复了健康。可是,后来希特勒一道 命令,到时候他还是难免一死。7 月 18 日,英军前线司令蒙哥马利将军,决计以三十军的兵力乘机向敌 人发动总攻,目标在于扩大他们的各个桥头堡,并使队伍越过奥恩河向纵深发展。在作战行动开始之前,先由盟国空军作了一番规模更大的轰炸。德国 空军完全无法出来阻挡。当天英军占领了冈城。同时,美军也胜利攻克圣洛。7 月 20 日,丘吉尔乘美军达科塔型飞机直飞瑟堡半岛,对前线进行视察。 他首先访问了蒙哥马利的司令部,对正在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进行了慰问。然后又乘“企业”号巡洋舰参观了“人造港”,他在舰上驻留了三天,详细了 解了这个港口的全面运用情况。晚上,他访问了舰上的军官俱乐部。当他离去时,军官们正唱《不列颠颂》。他间军官们这首词的内容时,没有人全面 地准确地答出来,这时丘吉尔随即向大家背诵了汤姆森写的这一壮丽的短 诗:许多国家不如你幸福富强, 他们仍在暴君专制下遭殃; 你以伟大和自由而繁荣昌盛, 他们却只有恐惧与羡慕。 缪斯诸神与自由同在,将常常降临你们幸福的海疆; 幸运之岛呵,明媚无双, 英雄的心在守卫着这美丽之乡。7 月 25 日,布莱德雷将军从圣洛对德军发动攻势。盟军出动 2500 架飞 机,对敌人一个长约 7 英里、宽约两英里的阵地投弹 4000吨。接着,美第一 集团军派出六个师发起强攻,在敌人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布莱德雷迅速扩大战果,把第一集团军的四个军全部投入战斗,第六和第八军在不到一周 之内就前进了 30 英里,占领了阿佛朗什,迫使德军向东南方向退缩。这时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终于看清,诺曼底战役是盟军的主要战略行动,并急令 加来地区的第十五集团军驰援诺曼底阵线,但为时已晚,加之交通不便,行动缓慢,收效甚微。同时,布莱德雷又同蒙哥马利商定,由英、加和波兰军队从冈城南下, 向法莱斯推进,准备包围德军。8 月 16 日,加、波军队占领了法莱斯。19日,这个钳形攻势完成,形成了阿尔让唐——法莱斯口袋,包围德军八个步 兵师和两个装甲师,结果俘敌五万人,毙敌约一万人。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这个包围圈封闭后的 48 小时内,有人领我步行通过这个地区,那里的景 象只有伟大的诗人但丁才能形容。你完全可以在死尸和烂肉堆上一气走几百码而踩不着别的东西。”盟军自诺曼底登陆以来,势不可挡,德军节节败北。希特勒面临着法国 和比利时的丢失和东方战场的强大攻势。盟军正配合苏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德国本土进逼。从 1944 年 6 月 10 日开始的苏军夏季攻势,节节胜利,进展神速。到 8 月中旬,红军打到了东普鲁士边境,在波罗的侮地区包围了德国 50个师,深入到芬兰的维堡,消灭了中央集团军,而且在六个星期内,在这条战线上推 进了 400 英里,到达维斯杜拉河与华沙隔河相望。同时,在南线从 8 月 20日开始发动新攻势,月底就占领了罗马尼亚和供给德军天然汽抽唯一重要来 源的普洛耶什特油田。8 月 26 日,保加利亚正式退出战争,德军开始从那里仓皇撤退。9 月间,芬兰也退出战争,并向拒绝撤离其领土的德军开火。在新开辟的西欧战场上,在盟军强力推进下,法国迅速解放了。7 月 30 日,巴顿将军指挥的第三军团,继攻克阿佛朗什后,即开始向在诺曼底一线的德军进行大包抄,向东南推进到卢瓦尔河畔的奥尔良,然后挥师向东推进 到巴黎南面的塞纳河。两天以后,雅克·勒克莱克将军所统率的法国第二装甲师和美国第四步兵师就攻克了巴黎。1944 年 8 月 25 日,勒克莱克将军奉 命光荣地接受了德军的投降。从此,被德国占领达四年之久、有法兰西荣誉之称的这一伟大城市解放了。巴黎的解放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的结束。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五坦克集团 军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第一和第十九集团军的大部分战斗力也被击溃。从盟 军于 6 月 6日登陆时起,敌人高级指挥官中有三十陆军元帅和一个集团军司 令被撤职或被打伤,一个集团军司令、三十军长、15 个师长和一个要塞司令 被击毙或被俘。到 8月底,西线德军已损失近 50 万人,其中多半是被俘的。 盟军共缴获或击毁敌人坦克 1300 辆,军车 2 万辆,迫击炮 500 门,野炮和重 炮1500 门,希特勒曾经大肆吹嘘过的齐格菲防线,实际上已无人防守,也没 有武器防守。西线绝大多数德军将领都认为大势已去。斯派达尔说:“地面部队已经下再存在了,更不要说空军。”9 月 4 日重新被任命力西线总司令 的伦斯德在战后对盟军提审人员说:“就我个人来说,战争在 9 月底就结束了。”现在盟军和苏联红军已经步步逼近德国本土,纳粹头目们已经六神无 主。15 岁到 18 岁的青年和 50 岁到 60 岁的中老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纳粹当局在大学、中学、机关和工厂里到处搜寻入伍者。1944 年 9 月到 10 月, 有 50万人参加了陆军。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艾伯特·斯佩尔向希特勒抗议 说,技术工人的应征入伍,严重影响到军火生产。自拿破仑时代以来,德国的军队就几乎没有在本国的土地上打过仗,后 来普鲁土和德国的战争,都是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的,受到破坏的也是别国的领土。现在战争已深入到德国的心脏,军队已陷入困境,因此他们进行了大 张旗鼓的鼓励士气的工作。陆军元帅伦斯德发出号召说:“西战场上的士兵们!我希望你们保卫德国的神圣领土,坚持到底!”另一个陆军元帅莫德尔 在号召集团军士兵的时候说:“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妻室儿女的生命系此一战!”可是由于大势已去,逃兵的数目一天比一天多,纳粹匪徒们的未日就 要到了。正是:树倒猢狲散,兵败如山倒;上天有安排,恶魔劫数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三十四章忐忑不安 进军锐利如破竹,胜利前夕多龃龉; 拼命竞争图霸业,鹿死谁手看角逐。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胜利,丘吉尔和盟国之间,尤其是和苏联的矛 盾愈来愈尖锐了。1944 年夏,苏联红军开进中欧和东欧,这就使丘吉尔感到迫切需要同苏联人在那些地区达成一项政治协议。然而,在如何处理波兰、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问题上,伦敦与莫斯科之间的意见分歧,迄未取得进展。5 月间,在伦敦召开的帝国会议,曾对整个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英国 首相对苏联的胜利进军忐忑不安,当时他给艾登外交大臣写了如下一份备忘 录:“应为内阁和帝国会议起草一个文件,简要他说明我们与苏联政府之间 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正日益发展,而在希腊尤为严重。文件力求以一页纸为限。“我还不能说意大利现在问题很多,但总的说来,问题在于:我们是否 打算默认巴尔干半岛各国,或许还有意大利的共产主义化?今天上午柯廷先生已谈到这个问题。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应当对此作出明确的结论;如果 我们的结论是要抵抗共产主义的渗透和侵略,就必须在军事形势许可的最佳时机,把问题相当直截了当地向他们提出来。当然,我们必须先同美国进行 磋商。”同一天,5 月 4 日,丘吉尔辽在帝国会议上说:“显然,关于俄国人在 意大利、南斯拉夫和希腊搞共产主义阴谋活动,我们正接近于同他们进行摊牌。我认为他们的态度日益难以对付。”会后丘吉尔还提出了一项所谓“一 般性的建议”,即在战时情况下,罗马尼亚的事暂以苏联为主负责处理,希腊的事则留给英国负责处理。但美国对此的反应却相当“冷淡”。6 月 11 日,罗斯福在致丘吉尔的信中说:“我们承认,在任何一个特定 地区内承担军事责任的政府,将下可避免地要随着军事进展的需要而作出决定;但我们相信,这一类决定的自然倾向是要扩展到非军事领域中去,而如 所建议的那种类型的协议,又将加强这种倾向。”过了两天,丘吉尔又在一封电报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必须谨慎申明,我们不是在建立任何战后 势力范围。”苏军夏季攻势,势如破竹,丘吉尔对此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忧心忡忡。 这次进攻以对芬兰人采取辅助攻势为序幕。芬兰人在拉多加湖到波罗的海之间加固了原先的曼纳海姆防线,建成难以攻克的防御系统。但是,这时苏军 的素质和装备与 1940 年在此地作战时已大不相同,因此经过 12 天的激烈战斗后,就突破防线,于 6 月 21 日攻克维堡。当天又开始采取军事行动,扫荡 拉多加湖北岸。月底,苏军已将敌军驱回本上,并恢复从列宁格勒通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交通。芬兰军队在德军支持下曾作短暂抵抗,但毕竟抵挡不住, 终于在 8 月 25 日请求停战。6 月 23 日,红军开始进攻维切布斯克与戈梅利之间的德军防线。在这两 个地方以及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等许多城镇和乡村,德军已建立了坚固的阵地,布置了环形防御工事;但苏军涌入这些城镇之间的空隙地带时,这 些阵地便接连受到包围,并彼逐一击破。一周内苏军已突进 80 英里;接着又抓紧战机,乘胜前进,7 月 6 日攻克明斯克,将溃退的敌军封锁在一条仓促 组成的防线上。这条防线自维尔纳向南伸展直达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从那里,德军又被锐不可挡、汹涌而至的苏军一扫而光。7 月底,红军开进科 夫 诺和格罗德诺,抵达涅曼河。在五周年挺进 250 英里,德军损失惨重,25 个师覆灭,同样数量的部队被围困于库尔兰德。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区南面的苏军,也取得辉煌战果。7 月 13 日,他们 在科韦耳与斯但尼斯拉夫之间的战线上发动一连串的进攻。10 大后,德军全线崩溃,苏军又向西挺进 120 英里,抵达桑河畔的雅罗斯瓦大。在接连攻克 斯但尼斯拉夫、伦贝格和普热米什尔之后,于 7 月 30 日在散多梅尔以南横渡维斯杜拉河,直逼华沙。苏联红军在这次大战役中所取得的胜利还远远不止于此。他们的胜利一 直扩展到南面的罗马尼亚。直到 8 月以后,从切尔诺夫策到黑海之间的德军防线还一直封锁着通往罗马尼亚及其普洛耶什蒂油田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通 路;但是,由于德军调兵增援其远在北面行将陷落的阵地,这条防线就削弱 了,接着在 8月 22 日苏军发动的猛烈攻击之下,防线就告迅速崩溃。德军损 失 16 个师。8 月 23 日,年轻的米凯尔国工率领心腹在布加勒斯特发动政变,使整个军事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罗军全体官兵一致追随国王举事。在苏军 到达之前的三天之内,德军有的被解除武装,有的越过北面撤退。到 9 月 1日,德军已全部撤离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政府随即宣告投降。之后,苏军挥师西进,长驱直入多瑙河流域,越过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 斯山,到达匈牙利边境;同时,多瑙河南岸的苏军左翼也陈兵南斯拉夫边境,为大军向西推进并为解放维也纳作好准备。英国首相从红军的胜利进军中清楚地意识到,经过这场残酷的世界大战 之后,苏联不仅不会像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在战争初期所预料的那样被击败或被削弱,反而是愈战愈强了。事态的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后期的 战争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丘吉尔认为,强大的苏联必定要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随后很可能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出现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这是“深恶痛 绝共产主义”的丘吉尔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正如英国《劳工月刊》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西方统治者想到 1943 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而共产主义将取 得胜利时都不免惊惶失措,在这方面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不安。”丘吉尔在 1942 年 10 月,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尚未击溃德军之前,曾起 草一份备忘录分送给英国战时内阁的阁员。他写道:“我的全部思想主要集中于欧洲这个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俄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 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这些话是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写下的。丘吉尔在当时以及战争的后期,一再致函苏联政府, 表示他对苏军胜利的喜悦和对苏联战绩的赞赏。显然,这些都是礼节性的表示,并不是他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的披露。1943 年底,反希特勒同盟国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英国的重大变 化。苏联在抗击希特勒德国及其附庸国的斗争中成功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因此它在决定战后世界命运中的作用也随之加强。美国发展了本国的武 装力量和军火工业,从而使它在同盟国当中的影响增大了,而英国的影响则相对下降,英帝国的大政治家南非联邦总理史未资在 1943 年底对英国领导人 说:“战后将出现两个巨人,一个是欧洲的俄国,另一个是北美。”丘吉尔怀着痛苦和激愤的心情意识到这一点,据英国历史学家 D·吉克斯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一再说,他在那个时候才第一次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 么小的国家”。他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然而,在这三者当中唯有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丘吉尔在一生中始终主张英美保持亲密关系。他第一次提出这一主张是 在 20 世纪初。丘吉尔的传记作者认为,他对美国抱有好感,是因为按血统来说他是半个美国人;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则是,丘吉尔认为在 20 世纪英美两 国有共同的对手:欧洲的对手是德国,远东的对手是日本,而在全世界范围的对手则是社会主义和各国的革命运动。艾登在 1943 年 3 月 15 日同罗斯福 谈话说:“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俄国,”“英国要单独对付俄国可能力量太弱。”艾登的看法毫无疑问能够代表丘吉尔。因此,英美之间不能互相敌视, 他们只能携手反对共同的敌人。丘吉尔反复考虑了战后的世界结构,他的设想是:一、在欧洲乃至全世 界建立一些联邦国家;二、建立英美的亲密同盟以保证实现他的战后英美称霸世界的意图。为此,丘吉尔在致战时内阁一项秘密备忘录中曾这样写道:“我相信,欧洲各国大家庭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欧洲会议的领导下组成统一 阵线。我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我希望欧洲会议可以有 10 余名会员,包括从前的各个大国,包括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兰西 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上耳其人。”由于这里说的是以前的大国,这就意味着丘吉尔已把德国和意大利包罗在这个反苏集团之内。他没有把法 国列入大国的行列,把它同荷兰和土耳其排在一起。显然这个“欧洲联邦”要在英国的领导之下,其目的主要是对付苏联和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同时 也为了更容易地同强大的“日益肆无忌惮的美国伙伴”打交道。丘吉尔同美国人会谈时,当然不可能谈到这层意思。在世界领导人中,很少有人像罗斯福总统那样深刻了解丘吉尔。罗斯福 不为表面上的必恭必敬所迷惑。丘吉尔经常称自己为罗斯福的“第一中尉”,对罗斯福始终称“总统先生”,罗斯福则报以亲切的称呼“温斯顿”。但是, 英国首相“固执己见”使罗斯福感到厌倦。据目睹者描述,在战争接近结束时,总统向丘吉尔说明白自己的意见之后,通常还耍加上简短的评论。在魁 北克的第二次会议上就是如此。据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回忆,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开始发言后,罗斯福给美国代表团写了一张字条:“又得啰嗦半个小 时!”在战争结束时,罗斯福在谈到他和丘吉尔的关系时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说真的,我已经累了!如果你们也像我那样,整整用了五个小时才用小推 车把温斯顿推上陡坡,你们也会感到累的!”尽管如此,罗斯福已经习惯了同丘吉尔打交道,并且很器重他。在白宫 的总统办公桌上放着嘴里叼着大雪茄烟的丘吉尔的木雕像,直到罗斯福逝世这个雕像才被收走。雕像上系一张总统亲笔写的字条:“不要收走!否则罚 款 250 美元!”按照丘吉尔的意图,同美国联盟肯定能帮助英国继续维持对广大殖民帝 国的统治。他同罗斯福共同制定的大西洋宪章,宣扬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管理本国事务的形式。可是,丘吉尔在这里正式声明:他“作为国王 的首席大臣不是为了消灭帝国去当主席”。他的这项声明流传甚广。1944 年12 月,他致函艾登说:“请记住我在 1942 年 11 月发表演说反对消灭英帝国 的声明。如果美国人想要夺走他们征服的日本岛屿,就让他们夺走好啦,我们赞成但是,‘不准干预英帝国’,这是我们的金科玉律。” 丘吉尔顽固地反对在西欧打击德国的战略设想,始终坚持通过巴尔干从南面打击敌人的战略计划。丘吉尔使英美军队进入巴尔干的目的是,他们以 后可以用强大的兵力向北猛冲占领东南欧和中欧地区,并阻挡红军西进。英美军队进入巴尔干可以保证这些地区的国家恢复旧秩序,同时也加强了英国 的影响。丘吉尔在给外交大臣的备忘录中写道:“间题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容忍巴尔干共产化,或者还有意大利共产化?我们的结论是必须阻止共产 党的渗透和入侵。”英国首相向指挥欧洲英美军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施加压力,迫使美国人 同意巴尔干战略。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丘吉尔首相的出发点是:“对于建立战后的世界和平来说,西方盟国在巴尔干有强大兵力,比俄国军队占 领这个地区更加有利。”丘吉尔的意图是让在意大利的英美军队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卢布尔雅那通道进入中欧。奥利弗·利特尔顿在回忆录中写道:“他 坚决主张,由西方盟国而不是由俄国人解放并占领某些国家的首都,如布达佩斯、布拉格、维也纳、华沙等,这样会有很大好处,因为这些首都是建立 欧洲秩序的基础。”反对丘吉尔巴尔干战略的不仅仅是苏联,美国人也清楚,巴尔干战略有 两方面的意图:既反苏“也反美,罗斯福总统看得很清楚,丘吉尔的计划一旦实现,必然在东南欧建立英国的统治,而美国人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英国朋 友人中取粟,丘吉尔非常勉强地同意了盟国从西欧攻打德国,然而,正如美国将军魏德迈写的,他“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计划,把‘霸王’行动一直拖到 已经丧失了决战价值的时候才开始。”然而,1944 年底在西线出现了对同盟国非常不利的情况。希特勒利用同 盟国在德国边界地区发动攻势的机会,在阿登地区进行反扑,德国人的意图是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的英、美部队同主力的联系,并消灭这些部队,破坏 英、美军队下一年的进攻计划。这样,德国便可能抽调大量部队到东线对付苏军。德国突破前线并向前推进了 90 公里。德国人的攻势虽然制止了,可是 他们摧毁第二战场的威胁依然严重存在。这种情况迫使丘吉尔在 1945 年 1 月 6 日向斯大林告急求援,请求“俄国 一月份在维斯拉前线或其他某一地区发动强大攻势”。斯大林当即决定“加速准备在整个中部战线向德寇发起的大规模进攻”。1 月 12 日,苏军比原定 计划提前 8 天重创希特勒军队,使德寇不得不立即中止西线的攻势井将部队调往东线。苏联在发动攻势后的头三周就在主攻方向上推进 500 公里,进入 奥得河地区,距离柏林 70 公里,既为盟军解了围,又重创了敌人,为夺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已经获得解放的欧洲各国人民不想恢复旧秩序,希望按民主原则建立新 生活。在抵抗运动的队伍内部,集中了富有斗争精神的分子。英国政府为了保存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不借采用一切手段,甚至动用军队解除抵抗运动成 员的武装。例如,丘吉尔宣称,比利时的抵抗运动战士准备举行反对回国的流亡政府的武装叛乱。并以此为借口解除了比利时抵抗运动战士的武装。据 英国报纸的调查,“根本没有发现丘吉尔作为干涉比利时内政口实的准备叛乱的任何迹象。”丘吉尔武装镇压希腊的爱国抵抗力量,是他帮助反动势力恢复旧秩序的 又一露骨的例证。据 G·佩林的文章介绍,希腊的抗战主力是在山里打游击的共产党员。丘吉尔对付这支力量的办法是使他们无法进入雅典夺取政权。 他强迫希腊人民接受反动的国王及其政府,并公开挑起反对人民的战争。到1944 年 12 月底,派往希腊的英军已达 6 万人。丘吉尔命令指挥这支部队的 斯科比将军:“如果你们占领的城市发生暴动,就要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英军向和平游行队伍开枪,从此开始了英帝国主义武装镇压希腊人民的长期 的血腥战争。丘吉尔对波兰的未来还表示了“特别的关心”。他积极支持波兰的流亡 政府,这个政府一贯反苏反共,仇视人民。他们认为,苏联是“比希特勒德国更重要的敌人”。丘吉尔所以支持波兰流亡政府的领土要求,并不是希望 波兰强大,他写道,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各个年份,“波兰始终是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先锋”;他希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建立这样一个 波兰,成为反苏反共的桥头堡。丘吉尔在战争回忆录中写了他在 1945 年 3 月的政策和策略:“第一,苏 联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第二,必须立即建立一条新的阵线来阻止苏联向前推进;第三,欧洲的这条新阵线应该尽可能地深入东方;第四,柏 林是英美军队首要的和真正的目标;第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军进入布拉格有重要意义;第六,维也纳和整个奥地利必须受西方大国的管制; 第七,必须遏制铁托元帅的侵略性的要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民主国家的军队离开以前东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就欧洲的一切主要问题达成 一项解决办法。”这位英国首相不顾雅尔塔协议,企图让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盟国军队向 柏林紧急进军,要先于红军抢先占领德国首都。丘吉尔 1945 年 4 月 5 日在致罗斯福的信中写道:“我们同俄国军队会合的地点至关重要,要尽可能向东 深入,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应进入柏林。”根据当时的军事态势,艾森豪威尔不可能实现这个意图。1945 年 4 月 12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杜鲁门出任美国总统。丘吉尔 认为,现在又可惜机破坏战争最后阶段的反希特勒同盟。丘吉尔日后坦白他说:“还在战争结束之前,当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放下武器投降,我们的大街 小巷到处是欢天喜地的人群的时候,我就发电报给西欧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吩咐他集中收藏好德国武器,一旦苏军的攻势继续下去,我们便可以很 容易地将武器重新分给同我们合作的德国士兵。”过了 1/4 世纪以后,西德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评论家哈夫纳关于这个问题写道:“希特勒希望东西方 冲突并不是毫无根据的。1945 年的春天和初夏,胜利者之间的战争确实可能一触即发。据可靠人士说,至少反希特勒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丘吉尔已 经准备战争,甚至想挑起战争。”从上面引述的丘吉尔本人的话也可以看出,他公开承认要在战争的末期同没有被彻底击溃的纳粹分子携起手来,掉转枪 口反对自己的盟友苏联!很显然,如果丘吉尔的阴谋得逞,将会向全世界展示一幅令人震惊的景 象,就是紧跟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任何间隙立即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是作战双方的地位和盟友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敌人成了盟友,过 去的盟友成了敌人。希特勒这个盗世好雄几乎使欧洲陷于纳粹分子的野蛮铁蹄之下,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伟大的反希特勒恶魔的斗争成果 将化为乌有。正如历史学家杰列比所说的:“战争结束时德国就会像没有打过仗一样,安然无恙,它可以很快恢复进攻能力。”丘吉尔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他的战 争回忆录最后一卷的标题是《胜利与悲剧》,这是因为他看待历史问题总是从个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所以他认为反希特勒战争的结束既是胜利也是悲 剧。英国在同法西斯德国的殊死斗争中生存下来了,战争开始时英国似乎不 可避免地要遭到失败,按照法国将军的形容,德国人会像掐小鸡脖子那样一下子把它掐死。现在英国以反法西斯大国的地位屹立在世界上,这是丘吉尔 感到欣慰的。但是,在战争行将结束时,特别是战后欧洲的以及后来亚洲各国的强大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把丘吉尔的喜悦心情冲淡了。社会主义革命摧毁 了许多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在丘吉尔看来,对德国的胜利又变成了悲 剧。这个自称力反共的骑士和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的卫士,是不能容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的,更不能容忍被压迫的人们砸碎旧制度的锁链,因此他发 誓要在有生之年还要妄费心机、徒劳无益地倒转乾坤。正是:历史潮流不可挡,蚍蜉撼树谈何易!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三十五章失道寡助 西风落叶下长安,倒转乾坤成空谈; 失道寡助真可悲,历史出现新章篇。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胜利了,但丘吉尔却被人民抛弃了。这完全出乎 他的意料。这个一向傲然自是的英雄,为此痛苦不已,如丧考她。这一事件再一次他说明了众怒难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接近,丘吉尔急剧向右转,不顾国际舆论和英 国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倒行逆施。1945 年春天,丘吉尔提出的政治纲领同英国人民的情绪完全背道而驰。1945 年整个欧洲,包括英国,人民群众的 思想是向左转的。英国人民希望同苏联继续保持联盟与合作,在民主的基础上改善国内生活。丘吉尔没有理解,也没有看到这一点,结果遭到了沉重的 打击。在战时,丘吉尔对内政问题考虑得不多。英国劳动人民意识到,英国正 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因此一致拥护政府及其为争取战争胜利采取的各项措施。工人阶级忍受战时痛苦的思想准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更加充分。国内 的阶级斗争虽然没有消失,但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尖锐。为了发动群众参加对敌斗争,在战争的头几年,丘吉尔政府大肆宣扬准 备在战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改善英国劳动人民的社会条件。还成立了一个以工党党员格林伍德为首的建设委员会。可是随着胜利的日益迫近,政府的战 后改革方案也逐渐地被束之高阁。如果说丘吉尔政府在战争结束前对战后的英国未来采取避而不谈的政 策,那么英国的左派力量则越来越坚定地要求在胜利后改革国内的经济和社 会条件。1944年底,共产党公布了以“怎样赢得和平”为题的纲领,号召英 国的所有民主力量联合起来结束保守党人的统治。1944 年 10 月共产党召开代表大会,要求英国在土地、煤炭工业、动力 工业、运输业、冶金业和银行国有化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并进行社会改造。共产党建议工党、自由党和合作党在即将来临的议会选举中组成进步联盟, 以保证在竞选中击败保守党人。丘吉尔的独断专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不满。赫伯恃·威尔斯在1944 年 12 月发表题为《丘吉尔必须走开》的文章。他写道:“现在严然以 英国未来元首自居的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满脑子冒险思想的人。他的这些思想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他似乎完全丧失头脑。 过去由于一帮守旧的保守党人掌权并采取了不明智的政策而使英国人饱尝屈辱,这时好斗的温斯顿走上重要岗位。国家要斗争,而他好斗,当时找不到 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他成了我们斗争意志的象征。这个作用已经完结丘吉尔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早该下台啦。我们还记得他的许诺,可是,他安于 小成,不求再进。”就这样,英国国内对丘吉尔的不满逐渐增长了。从战争后期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声望逐渐下降,并向反面发展。到德国投降时,1935 年选出的英国议会已经持续了 10 年。这就是说, 议会在战时度过了两届任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完全结束时英国就进行了大选。丘吉尔在 1944 年 10 月曾声明过,战胜德国之后立即举行选举。参加战时丘吉尔联合政府的工党右翼领袖们并不反对在战后同保守党人 留在一套马车里。他们赞成联合,企图保住自己的大臣职位,不指望新的选举会使工党在议会中占多数。但是,工党年会的表决却是反对联合政府。因 为工党的普通党员渴望变革,他们希望建立独立的工党政府,好在国内生活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当工党和自由党拒绝联合时,丘吉尔便用立即举行大 选的手段来威胁他们。工党领袖认为,立即举行大选对他们不利,因为保守党方面有一张王牌——作为战时领袖的丘吉尔的个人威信,而工党却没有充 分做好大选准备,为了使全党的组织机构作好竞选的战斗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艾德礼建议联合政府继续工作到 10 月。丘吉尔看出了工党的意 图,因而表示拒绝。1945 年 5 月 23 日丘吉尔解散联合政府,组成了所谓过渡政府,由它负 责在 7 月 5日议会选举之前管理这个国家。在组织过渡政府问题上,丘吉尔 犯了一个严重的策略上的错误。过渡政府全部是由保守党内的右派组成的。他们之中有慕尼黑协定的拥护者和两次大战之间执行错误政治路线的一些 人。过渡政府的成员本身便代表了保守党战后的政治纲领。英国人民立即看出,原来丘吉尔丝毫不想改革,他统治下的英国将回到 20 年代和 30 年代那 样黑暗的境地。所以说,在这一阶段丘吉尔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自已在未来选举中的地位。英国选民们提高了警惕,怀疑他是否能成为和平条件下可以信 赖的国家领导人。保守党主要的政敌是工党。工党打着改革旗号,拒绝参加丘吉尔领导的 联合政府,并在选举中反对保守党,这使丘吉尔和其他保守党的领袖们非常气愤。由于气愤,使他们丧失了现实感,因而在选举斗争中削弱了自己的地 位。但是,选举的结局,不仅取决于保守党领袖们的策略,而且主要取决于战后国内阶级力量的新布局。苏联对战争的胜利引起了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情和向往,英国 人民也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经常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保守党人在选举运动中反对工党的各项改革时,首先谴责工党是“社会主义政党”。 这种谴责,适得其反,正好帮了工党的忙。丘吉尔攻击说:“工党上台是对英国人民的自由和荣誉的危险挑衅”,并声称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将意味着 英国可能处于希特勒统治德国的境地。他断言,当工党政府“领导国家生活和工业机构时,将不允许人民自由地表达对社会存在的强烈不满,英国将处 于盖世太保统治之下”。丘吉尔妄图重复使用保守党在 1924 和 1931 年选举中所采用的方法。当 时他们用革命的幽灵来恐吓英国选民中的多数小资产阶级分子,使他们靠近保守党。这一次,丘吉尔又企图用极权主义来恐吓这一阶层的选民。保守党 的刊物声称:“当盖世太保刚刚从惊魂未定的德国人民的心中消失不久之后,难道你们赞成用其他名称伪装的盖世大保闯进你们的家中吗?”这种反对工 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演说,是丘吉尔在 1945 年选举中所犯的第二十策略上的错误。许多保守党人也立即明白了这一点。报业大王罗得米勋爵说:“如果 他继续保持这种思想状态,可以预料,选举将失败。”《泰晤士报》和其他报纸企图缓和一下丘吉尔的言论,但毫无效果。丘吉尔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声 望和治国才略,以致很难使他认识到他所采取的路线是错误的。竞选期间,丘吉尔在英国到处进行竞选旅行。当他的队伍来到某一城镇 时,经常是前边走着当地保守党的宣传车,广播着:“注意第三辆汽车,温斯顿来到我们这里。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务活动 家。”城市和村镇的街道上挂着五光十色的带有丘吉尔画像的宣传画和标语,标语上写着:“此人赢得了战争”,“此人必将完成其伟大的事业”。但是, 战争的胜利,对英国选民来说,已经成了过去,英国人民关心的是将来。他们希望选出能维护和平的人,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幸福,带来改善。他 们不相信丘吉尔是这样的人。丘吉尔没有把握住全国人民的情绪。他的整个活动远远脱离了人民,选 民们也觉察到这一点。1945 年克莱门蒂娜对莫兰勋爵说:“温斯顿经常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一点也不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从来没有坐过公 共汽车,只坐过一次地铁。”与此相反,工党的领导人在 1945 年的选举运动中却比较明智。他们提出 了符合选民情绪的重要的改革纲领。他们向选民许诺,将在英国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内实行国有化,彻底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大力进行民用住宅建设。 他们保证,战后将全力保持在战争中形成的美英苏联盟,工党在选举运动中的作风也与保守党有很大差别。丘吉尔坐专车到全国各地竟选,前去参加集 会时总是坐着豪华的敞篷汽车。工党领袖艾德礼则是和妻子一起坐一辆旧汽车,从这一城市跑到另一城市。“他为人沉着、稳健,没有一点特殊化,在 整个选举过程中态度很谦虚。”他的朴实的演说和丘吉尔自命不凡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使工党在选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对丘吉尔来说,他毫不怀疑选民们对他的评价。许多选举预言家之间的 分歧,仅在于保守党在新议会中所占多数的大小。比弗布鲁克认为,丘吉尔 的多数最少将是100 席。不仅丘吉尔,就是艾德礼也相信保守党将在下院占 多数。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的波茨坦会议,是在英国大选揭晓以前开始的。因 此,丘吉尔是带着以重新当选的胜利姿态前去赴会的。他在会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在会议期间,三大代表团轮流设宴款待其他两方。先是美国开始。轮 到英国的时候,丘吉尔做为东道主,他不仅为美苏代表团祝酒,而且还当着众多外国贵宾的面,别出心裁地为“反对党领袖干杯”。这使艾德礼和在座 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这显然是向反对党示威!7 月 23 日晚上,在波茨坦三国首脑会议上,轮到他举行最后一次宴会。 丘吉尔认为,这是双喜的日子,一是庆祝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胜利;二是预祝重新当选首相的胜利,因此规模要搞得大一些。他把三个代表团的所有成员 都邀请赴会。宴会开始后,他请杜鲁门总统坐在他的右边,请斯大林元帅坐在他的左边。会上有许多人讲话。这天斯大林看到丘吉尔如此兴致勃勃,也 十分高兴。他手里拿着一张菜单到餐桌的四周去请许多在座的人签名。丘吉尔从来没有想到斯大林竟然是搜罗他人签名笔迹的收藏家。当元帅来到首相 这里的时候,他按照客人的愿望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宾主彼此相顾而笑。这时,丘吉尔用盛红葡萄酒的小玻璃杯为元帅和自己各斟了一杯,双方对饮而 尽,并且彼此用赞赏的眼光注视着对方。停了一会,斯大林说道:“下次会议我们将在东京举行。”丘吉尔也十分有把握他说:“对,我们一定会在东 京会面。”英国大选到 7 月 5 日结束;但是,选举结果一直到 7 月 26 日才能揭晓, 因为要从世界各地的英国驻军中拿到选票。会议过程中,为使丘吉尔能够回到英国去听取选举结果,经杜鲁门和斯大林商量,决定会议暂停几天。丘吉 尔离开波茨坦时声明说,他相信自己是会回来的。丘吉尔的私人医生莫兰把行李留在柏林,他以为过一两天就将和丘吉尔一起回来。丘吉尔安排在选举揭晓那一天,在伦敦的家里举行小型宴会,以庆祝保守党的胜利。7 月 25 日,丘吉尔携女儿玛丽飞回伦敦,克莱门蒂娜前来诺索尔特飞机 场迎接自己的丈夫。这天晚上丘吉尔同家人美美地吃了顿“预祝胜利”的晚 餐。丘吉尔身边的工作人员已为第二天选举结果的揭晓作好了一切准备。保 守党总部最后的估计是,他们将“结结实实地保持一个多数”。丘吉尔对“稳操胜券”也抱有绝对的信心。他相信英国人民将愿意他继续工作,所有的政 敌都不是他的对手。这天晚上丘吉尔就怀着这样的美意睡着了。但是,在快要天亮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身上被戳上了一刀似地猛醒过来。他的全部心思 被一种刚刚冒出来的下意识信念所紧紧抓住:“我们失败了。过去许多重大事件压在我肩上的重担——为了挑起这副重担,我一直倚靠着一种内心里的‘飞行速度’①来维持平衡——现在就要解除,而我也快将失去重心而跌倒 了。缔造未来的大权将非我所有。我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我在这么许多国家中所树立的威望和良好关系都将归于幻灭。我瞻望前景,感到不满, 转过身去,立即又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丘吉尔醒来已是 9 点了。当他走进地图室,大选的初步结果 已经开始报告,这些结果对保守党极为不利。到了中午,局势已经明朗,工党将获得多数。在午餐的时候,克莱门蒂娜对丈夫安慰道:“表面不利,也 许福在其中。”丘吉尔苦笑道:“目前看来,这外表还装得挺像样呢!”这次选举结果完全出乎丘吉尔的意外,工党在下院得到 393 席,而保守 党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到 213 席。这对丘吉尔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他得意洋洋地享受着胜利的英国人民领袖的盛名时,当他的威信似乎已达到 顶峰时,而选民们却抛弃了他和他的党,参加过 7 月 26 日那个原定“庆祝胜利’’午宴的弗吉尼亚·库斯证实,丘吉尔得知选举的结果之后,悲痛万分。 他坐在那里呆若木鸡,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的女儿流了眼泪。丘吉尔永远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英国人民在 1945 年选举中对他的冷 遇。他认为,抛弃保守党和他的政权,是英国人民最大的轻率之举。丘吉尔在长达六卷的战争回忆录中,对此还责备英国人民,书中引用了希腊作家普 鲁塔克的话:“对自己的伟大人物不怀感恩之情,是强大民族的一个特点。”丘吉尔受刺激最大的是,士兵投票反对保守党,而当时他一直认为在战争年 代自己是他们的伟大的军事领袖。对此,作家哈夫纳说得好:英国需要丘吉尔去领导反对德国的战争。但是,英国人民对他所有的赞美和感激,仅仅是 因为他领导了反德战争,而不是希望他去策动反苏战争,更不希望他去开倒 车。关于丘吉尔在唐宁街 10 号召开的最后一次政府会议,艾登做了如下描 述:“7 月 27 日中午,丘吉尔召集了内阁告别会。这是一个相当阴郁的场面。当会议结束,我走向门口时,温斯顿让我留下,我们单独坐了半个小时。他 情绪不佳,很可怜他说今天的事真让他受不了。痛定思痛,反而更加痛苦。他觉得事情对他太残酷了。他对我说:‘30 年来,我的生活一直和这间办公室联系着。今后我永远不会坐在这 里了。你是会的,我是不会了。’”丘吉尔不能返回波茨坦了,7 月 26 日,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发表了下面的① 飞机的平飞不坠,靠一种必罕的速度,即所谓”飞行速度”。达不到这种季度, 飞机就要掉下来。《告全国人民书》:“英国人民的决定已经记录在今天公布的选票中。因此,我已卸下你们 在阴暗的时期交给我的职责。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完成对于日本的工作。然而这方面的一切计划和准备都已做好,而且结果的来临可能比我们目 前所预料的要快得多。国内外无限的责任落在新政府的身上,我们大家应该希望他们成功地担负起这个责任。“现在唯有向在危难的岁月中我曾为之服务过的不列颠人民表达我深厚 的谢忱,以报答他们在我工作中所给我的不屈不挠的支持,以及对他们的公仆所表达的许多厚意。”目前丘吉尔面临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许多接近丘吉尔的人士认为, 他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在晚年享受他在战争年代所赢得的荣誉,而不应该满足于在下院担当次要的反对党领袖的角色。此外,当时议会需要决定的,已 经不是战争年代中的巨大问题,而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经济问题。但是、丘吉尔从来没有把这些问题放在心上。还是在战后最初的一些日 子里,当丘吉尔领导过渡政府时,他就和莫兰说过:“没有战争,我感觉很孤独。”丘吉尔的许多朋友劝他离开议会,去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这些劝告是真诚的,但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摆脱丘吉尔。因为他作为保守党的领袖在 1945 年选举中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这些错误是 造成竟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丘吉尔并没有听从这些劝告,他不承认自己已经彻底失败而永远 退出政治舞台。如果他离开保守党的领导岗位和议会反对党的领导岗位,那么他再也不能做首相了。这时丘吉尔已经年满 71 岁,但他自我感觉良好,并 相信一定会返回唐宁街 10 号。他说:“工党政府下会永久存在,上帝保佑,在我们返回之前,国家不要遭受更多的损害。我们应当回去。我们一定回去, 这是必然的,就像太阳明天必然会重新升起一样。”丘吉尔采取这样的决定以后,他在议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破坏 工党政府的威信。他对工党政府的谴责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他断言,工党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完全不是为了社会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特定的社会主 义学说的信仰。他预言,工党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国经济不可避免的破 产。同时,丘吉尔还到处兜售反苏反共的“冷战”演说。从 1945 年底到 1946 年初,丘吉尔在美国度过了几个月。在那里,他会见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院领导人以及其他活动家。通过这些会见,丘吉尔打算发表世界政策演说, 并确定了演说的总方针。2 月 10 日他和杜鲁门总统商量了演说的基本内容。丘吉尔在佛罗里达州疗养地住了几周,在这里修改并完成了自己的讲稿。1946 年 3 月 5 日一切准备就绪,他和杜鲁门一起去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城,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奠定了“冷战”的开端。可是,这些活动还没有用完丘吉尔的全部精力。他还用了很多时间去画 画,并把自己的画送到皇家美术院展出。他对农业也很感兴趣。丘吉尔在恰 特韦尔附近买了500 英亩土地,建立了牧场。尽管他已年迈,但他迷恋于赛 马,他养的赛马虽然算不上第一流的,但也相当出色。在他所有的工作中,最主要的是撰写六卷本的长达数百万言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曾说过,他在当首相时就已开始准备创作这部书。他吸取了《世界危机》一书的全部经验。丘吉尔以前做过张伯伦政府的大臣,以后又当首相,他搜集了他所经手的所有主要文件的抄本。他喜欢把自己所 想的事情写成文字,对许多问题都写成便条、备忘录和手令。他和罗斯福、斯大林的来往信件,不是做为政府官方文件而是作为私人信件形式,这些抄 件都被他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所有这些文献和其他补充材料都集中到丘吉尔手中,并成为他写作的基础。按照丘吉尔的传统习惯,他不是写,而是由他 口述,别人记录。他每天分两班工作,大约每天口述 8000 字到 9000 字。同时,丘吉尔大登广告,宣传这本书即将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 录》一书的稿费大大超过了丘吉尔以前得到的全部稿费。美国和英国的杂志竞相争取得到首先连载丘吉尔著作的权利。据说美国《生活》周刊花了将近200 万美元购买了这个权利。如果再加上其他出版机构和许多国家以六卷本 出版的稿费,合在一起是怎样一笔巨款呀!1965 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20 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有一次,一个出版商问起丘吉 尔是否同意把自己的著作交给他出版,丘吉尔答道:“我不是写书,而是积 累财富。”在丘吉尔看来,历史不过是叙述以默默无闻、无所作为的人民群众为背 景进行活动的善良或凶恶的英雄们的事迹。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他就是以这种观点写的。显然,事件的中心人物就是丘吉尔自己。给人们的印 象,似乎他就是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就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在战争年代里,所有正确的明智的决策,首先是他的功劳。所有错误和失败,都被解释为由 于希特勒的狡诈,或被解释为由于英、美、法和其他国家的国务活动家的愚蠢或外行。尽管如此,丘吉尔的著作仍披露了大量的历史文件和事实,对研 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帮助;也正因为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在离职的这些年里,丘吉尔在战争后期变得衰弱的身体明显地好转了。 正如 G·佩林所指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渴望复仇而使他的精力充沛并勇气十足。但是岁月无情,他青年时所爱好的各种运动渐渐地和他疏远了。可他 仍是壮心不已。丘吉尔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自己和自己政党的政权,“改变 1945年选民们对他的判决”。然而,年岁不饶人,丘吉尔终究是老了,犹如夕阳西下。正是:金井梧 桐一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燕知社日辞巢去,雁折芦花过多乡。欲知丘吉尔晚年生活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三十六章桑榆晚景 时来运转赢大选,年迈体弱不竟天; 秋风萧瑟吹枯叶,辞去首相度晚年。1951 年 11 月英国大选,年迈体衰的丘吉尔时来运转,终于以 321 票的 微弱多数获胜,使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当上了英国首相。丘氏政府中的主要职位都由老保守党的人担任。按照惯例,艾登担任外 交大臣。根据新的形势起草了党内的纲领性声明的巴特勒担任了枢密院院长。丘吉尔的老助手,当时已被命名为彻韦尔勋爵的林德曼教授出任邮政大 臣。根据战时的实践经验,丘吉尔自己担任了国防大臣,海军、陆军、空军大臣均隶属于他。但由于精力不济,不久便辞去了这些兼职。丘吉尔这次当上首相时,已经 77 岁了。从某些方面来看,在这种年龄上 他仍然算是十分健康的。但是,实际上丘吉尔的坚强的躯体在开始衰弱。他的耳朵逐渐聋了,虽然请医生诊治,但疗效并不显著。他的保健医生莫兰在 选举时考虑到丘吉尔的健康状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温斯顿在这次选举中获胜并返回唐宁街 10 号,我也怀疑他的健康状况是否能胜任这项工 作。在最近这 14 个月里他有些颠三倒四,不像从前那样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然而,这次担任首相职务,使丘吉尔非常满意。他很清楚,1940 年他担 任政府首脑是因为当时复杂的特殊条件造成的。而现在 1951 年,他的任职是由于他所领导的政党在选举中获胜的结果,这完全符合英国的传统。丘吉尔在这届任期内,仍和从前一样,对国内事务很少过问,这方面的 问题均由大臣们独自去处理。首相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外交政策上。1952 年 1 月丘吉尔去美国会见杜鲁门总统。英国首相应邀在美国国会上 发表演说。他利用这个讲坛宣布坚决支持英国参加侵朝战争,并支持美国反对中国的政策。丘吉尔政府继续奉行“实力政策”,并对原子能的研究给以 极大的注意。他和他的同僚们认为,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恢复昔日的大不列颠”。保守党人没有估计到,参加核军备竞赛必然导致经济破产,因而 削弱了英国在列强中的地位,尽管对此有过许多权威性的警告。任政府顾问的英国大物理学家蒂泽德断言,英国不应该研究和制造原子武器和核武器。 他写道:“我们现在不是强国,我们永远也不会是强国。我们是伟大的民族之一,但是,如果我们继续把自己看成强国,那么我们很快将不再成为伟大 的民族。请吸取过去列强命运的教训吧,不要像很可怜的青蛙那样,由于骄傲而膨胀起来。”这些呼吁都没有被理睬。1955 年保守党政府决定全力以赴地开展研制核 武器的工作。终于在 1957 年 5 月 15日试验了英国制造的第一颗氢弹。但是, 这时世界上的阶级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壮大,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丘吉尔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如今资本主义不仅不能用 武力消灭社会主义,而且如果采取这种尝试,处于核前线的英国将首先被消 灭。丘吉尔非常尊敬英国在军事战略方面的权威——利德尔·哈特。哈特在 许多文章中分析了英国在原子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并得出一个痛苦的结论,英国是战争的第一个牺牲品,悲惨的命运在等待着它。丘吉尔被迫承认,现 在根本谈不上“苏联无条件投降”,在战争情况下,双方都陷于“粉碎全人类也包括他们自己”的境地。 鉴于这种情况,丘吉尔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战略方针,他希望与苏联达成“和平共处”的协议。1954 年他在美国宣称:“我支持这种意见,即我们应 当保证和平共处。”丘吉尔的这个声明,等于承认他自己所倡导的富尔顿政策的破产。在富尔顿,他要求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战争。他深信,这会使 苏联人民遭到可怕的灾难和危险。但目前他又主张同这个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丘吉尔这种不寻常的主张,说明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复杂化。美国历史学 家弗莱明在评论这位“伟大的军人变成绥靖主义者”的原因时写道:“冷战己陷入绝境,使原子外交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对原子能的垄断以及我 们力量的绝对优势,已经开始被打破了,结果造成了连我们的领土也难保卫 的状态。”到了 50 年代中期,丘吉尔的“冷战”政策破产了,做为冷战旗手的丘吉 尔威信扫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愈来愈清楚,政府首脑必须是一个具有新思想,比较灵活,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威望的人。况且,丘吉尔年事已高, 首相职务的重担,对他已是力不从心了。莫兰医生早在 1952 年 1 月就已指出,年老的首相“已经没有以往那种活动精力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很吃力的”。1953 年 6 月丘吉尔中风之后,左半身瘫痪。79 岁那年他的生命垂危。关于丘吉尔的病情,只有他周围最亲密的人士 知道;官方宣布,首相患病需要长期静养。丘吉尔周围的人员看到他的病情,一致认为他再也不能返回政治舞台了。但是,丘吉尔具有很大的潜在生命力。 他治好了中风,左半身的机能也恢复了,并且在 10 月份又出席了一年一度的保守党年会。不过年岁不饶人,沉疴难以根除。1953 年到 1954 年间,在保守党领导层中,愈来愈多地议论起丘吉尔辞 职和保守党更换领导人的问题。关于他的接班人问题,大家没有分歧。早在1940 年丘吉尔被选为保守党领袖时,一些代表就提议安东尼·艾登为领袖的 副手。其目的是用一位性格沉着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一下丘吉尔。但是,当时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1942 年丘吉尔赴美时曾向国王提出,如果他不 幸死亡,应任命艾登为首相。丘吉尔的辞职是逐渐地、无声无息地进行的。人们以尊敬的心情欢送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偕丈夫到唐宁街 10 号首相官邸看望丘吉尔。为了表示对女王的尊敬,举行了午宴,出席宴会的有政府官员、著名的工党成员、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将领和丘吉尔的亲密战友。女王出席宴会,表示对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给予特别关切。4 月 5 日,一切手续办理完毕。老首相驼着背,拄着手杖离开首相官邸——唐宁街 10 号。等在门口的群众看到丘吉尔叼着香烟,在他的狮子狗“鲁 菲莎”的伴随下走进汽车。他用大家所熟悉的手势,即用右手的两个手指表示出像怔胜利的拉丁字母“V”的手势,向大家致意。他在战争年代公开演说 时,经常用这种手势向同胞们致意。丘吉尔来到了郊外恰特韦尔庄园。他最 后 10年的生活,大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有时也作为希腊百万富翁亚里斯多 德·奥纳西斯的客人乘“克里斯琴娜”号游艇在地中海游览。丘吉尔临退休的时候说,他退休后有一件很有趣也很愉快的工作,就是 写书。但是,实际上他没有办到。退休后他的心情很颓丧,已经不可能从事写作。他既没有体力也没有精力从事这项工作。在 1956 年至 1958 年间,他 的四卷本的《英语民族史》问世。丘吉尔对莫兰说,他的这四卷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用了 1 年零 3 个月写成的。丘吉尔想借出版这部书的机会进一 步宣传英美合作。他写道:“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新的历史阶段。英美联盟将在这个阶段再次经受考验,将在保卫和平和自由方面发挥巨大威力。”丘吉 尔认为,英美联盟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柱,因此他的这部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英美联盟的思想,并且是用历史的观点加以论证的。温斯顿·丘吉尔终生喜欢沽名钓誉。和从前一样,各个城市纷纷选他作 为本市的名誉公民。戴高乐总统授予他“解放奖章”。丘吉尔同戴高乐已右14 年之久没有见面。1958 年 11 月丘吉尔为接受奖章同戴高乐会见,并以他 是法国的老朋友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963 年 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 门决议,庄严宣布温斯顿·丘吉尔为美国名誉公民。这项决议是由约翰·肯 尼迪总统签署的。丘吉尔在肯尼迪的眼里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肯尼迪从少年时代起就 阅读丘吉尔的作品,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特别爱读《马尔巴罗传》。年轻的肯尼迪发现,写政治题村,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超过他所景仰的这位政治家。 肯尼迪努力钻研本民族的文学语言,为的是效仿丘吉尔练出超人的雄辩口才。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 H·塞奇指出:“肯尼迪有时想通过研读丘吉尔的 作品帮助他从某种意义上超过丘吉尔。为了掌握丘吉尔的写作技巧,肯尼迪常常反复阅读他写的回忆录。在肯尼迪写的书里往往会发现从丘吉尔作品中 摘录的语言。他喜欢重复丘吉尔的这段话:“世界的全部历史像聚焦那样集中于一点,就是强大的民族不总是正义的,而正义的民族往往并不强大。” 有人问丘吉尔,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再加上担子重,公务繁忙,怎么能活到如此高龄?他回答说:“如果有地方坐我决不站着;如果 有可能躺下,我就决不坐着。”丘吉尔 87 岁那年,在蒙的卡罗不幸摔了一跤,造成胯骨骨折。英国空军飞机把他接回英国,在医院里住了很长时间。他虽 然已经年迈,但在重伤之后还是康复了。丘吉尔的力量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实际上已经接近枯竭。丘吉尔退休之初,摄影记者和新闻记者还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丘吉尔的照 片或采访他的文章。后来,报刊上关于他的生活方面的消息就渐渐地少起来了。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于 1964 年末写道:“温斯顿爵士的日常生活被 一层有分寸的沉默幕纱笼罩着,无法了解他的‘美好日子’是怎样度过的,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该报还写道,丘吉尔艰难地承受着高龄给他带 来的痛苦。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时事,他读伦敦出版的所有报纸,也读书。主要是历史方面的书籍。在晚年的后期,丘吉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的兴趣也变得狭窄了。 他已经不再画画,他这个赛马爱好者只能从电视里看别人赛马。夜晚坐在蒙的卡罗赌桌前消磨时间业已成为过去,丘吉尔不得不丢弃这些娱乐,他在临 终前的一些日子只保持一种爱好,就是看电影。各个电影公司热情地为退休的“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提供影片,他就坐在恰特韦尔庄园的电影室里看电 影。1964 年末,丘吉尔庆祝了自己的 90 诞辰,不过没有举行任何隆重仪式。 他体力不支,已经打不起精神。他收到 6 万封贺信、贺电。许多伦敦人来到海德公园街的住所看望他。这天,他穿着按战时式样缝制的古怪服装,站在 窗口向大家致意。从丘吉尔 90 诞辰的照片看来,他已经非常衰老。他的眼睛失掉往日闪耀的那种智慧、意志和刚毅的目光。时间夺走了这一切。美国报纸就丘吉尔 90 诞辰发表的文章写道:“他今天的情况反常,甚至是可悲的。 英国已经把他列为国家光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可是他总还活着,尽管同自己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和谐。”文章还指出:“温斯顿爵士还是和从前一样, 向时间和命运挑战,但他终究是枯老了。”1965 年 1 月初,丘吉尔患了感冒而卧床不起。1 月 15 日又因脑溢血而昏迷。这种昏迷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抢救无效,1 月 24 日温斯顿·丘吉尔就与世长辞了。英国政府为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政治家举行了国葬,其豪华和隆重的程度 简直可以同国王的葬礼相比。英联邦各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葬礼。丘吉尔在逝世前好几年就详细安排了自己的葬礼仪式,并以《葬仪 手册》为题作了书面记载。根据莫兰回忆,早在 1947 年,丘吉尔就当着莫兰的面告诉他的妻子,他希望像军人那样安葬他。现在,他已经如愿以偿了。 葬礼持续了好几天,最后在布拉顿古老教堂的小小墓地举行了丘吉尔遗体的安葬仪式。墓地在布伦海姆宫马尔巴罗公爵官邪的附近。温斯顿·丘吉尔的 父母都葬在这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