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步兵师,共约 11 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 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 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 驻守在直布罗陀。英美两国除在军事上作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法军 的归顺,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因此,物色一位有威望的法国人显然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心目中,再也没有谁比吉 罗将军更合适的了。这位斗志坚强的高级将领在德国惊险而大胆的越狱事迹已经传力美谈。丘吉尔在 1937 年参观马奇诺防线时曾在梅斯见过吉罗一面, 当时他负责指挥马奇诺防线的主要部分。吉罗曾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狱后在德军后方的惊险事迹告诉过丘吉尔。由于丘吉尔也越过狱,这就使 他们两人有了共同的经历。如今,在他当上了集团军司令官以后,他又重演他青年时代的英勇事迹,这事迹甚至更为轰动。奇怪的是,早在 4 月间,当罗斯福的“秘密的战争婴儿”——“火炬” 作战计划尚未诞生时,丘吉尔就给总统发去下列电报:“我对吉罗将军越狱到达维希一事极感兴趣。此人在实现你所寄予厚望的事情上可能起决定性的 作用。请将你所知道的情况见告。”如今,在 6 个月之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变得极为重要了。美国人已和吉 罗将军举行了秘密会谈,并拟定了计划,在决定性的时刻把他从里维埃拉送到直布罗陀。他们对“要人”寄予很大的希望,“要人”是吉罗的代号。丘 吉尔在 11 月 3 日致电罗斯福说:“‘要人’来电说,他已决定立即前来,并要求派一架飞机将他送往直布罗陀。为安全计,艾森豪威尔已复电劝他乘坐 一艘在美国艇长指挥下的英国潜艇,该艇已在海岸附近等待。”在海上饱尝虚惊后,吉罗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安全地送到直布罗陀盟军司令部。在此期间,英美的庞大舰队已驶近目的地。他们决计不惜任何代价保证舰队的通行。由英国港口开出的护航队大部分都必须驶过比斯开湾,穿过所 有德国潜艇横行之处。因此需要有强大的护航舰队。他们还必须做到,不仅 使从 10月初起就开始集结在克莱德湾和其他英国西方港口的大批船只不被 敌人发现,而且要使护航队的实际出航时间也瞒过敌人的耳目。盟军做得非常成功。德国人根据自己的情报,误以为盟军的目标又是达喀尔。到 10 月底, 已有约 40 艘德国和意大利的潜艇布防在亚速尔群岛以南和以东的地方。它们使一支由塞拉利昂驶回英国本土的庞大的运输船队蒙受重创,共有 13 艘船只 被击沉。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损失是算下了什么的。第一批“火炬”运输 船队于10 月 22 日驶离克莱德湾。到 26 日,所有快速的运兵船只均已出航, 美国部队也由美国直接乘船驶向卡萨布兰卡。这支由 650 多艘舰只组成的远怔军现在全部出动了。它们悄悄地渡过比斯开湾或大西洋,无论是德国的潜 艇或空军都没有发现它们。11 月 5 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一要塞置于他的 指挥之下,作为这次英美首次大规模作战统帅的临时司令部的所在地。直布罗陀在战时的高潮时刻已经到来了。当然,自 1939 年 9 月以来,这 里就采取了防御措施,以防受到围困。面对西班牙边界,如今这里已建立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在它上边就是直布罗陀岩壁,岩壁上已爆破出许多坑道, 以便安放控制地峡的大炮。另外还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以防备来自空中、海上和主降部队的进攻。这里最需要的是水,到 1940 年,在坚固的岩石中已筑 成了几座蒸馏水工厂,从而提供了足够的供应和储备。直布罗陀对战争的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的新飞机场的发展和使用。它 最初仅是由跑马场改成的一个小型降落场,从 1942 年起,不断扩建,最后成为一条一英里多长的宽阔跑道。它的西端一直伸到直布罗陀海湾,是用开凿 坑道时开出的碎石筑成的。“火炬”计划所使用的大批飞机就集中在这里。整个地峡挤满了飞机,共有 14 个战斗机中队集中在那里待命出击。这一切活 动不得不在德国的监视下公然进行,他们因而错误地认为,这些飞机是支援马耳他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得好,“倘若没有英属直布罗陀,就不可能 进攻西北非。”经过 1 个多月的紧张准备,战斗就要打响了。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他的回 忆录中生动地叙述了他在 11 月7 日到 8日那一晚上和以后的那几天中的焦急不安的情形。这场战役所下的赌注之大,天气之变幻无常,法国人态度之极 端复杂以及来自西班牙的危险所有这一切,对这位司令官说来,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正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达尔朗海军上将巡视北非回国后, 他的儿子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在阿尔及尔住了医院,由于病情危急,促使 这位海军统帅于11 月 5 日飞回北非。因此,正当英美即将大举进攻之际,他 恰巧在阿尔及尔。这是一个奇怪而麻烦的巧合。罗伯特·墨菲希望他能在盟军登陆前离开。可是达尔朗由于关怀他儿子的病,在阿尔及尔多逗留了一天, 住在一位法国官员费纳尔海军上将的别墅里。近几个星期以来,盟军在阿尔及尔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法国军事长官朱安 将军身上。他与墨菲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但是并没有告诉他具体的登陆日期。11 月 7 日午夜稍过,墨菲访问了朱安,告诉他登陆的时刻已经来临了。 一支强大的英美联军,在占绝大优势的海空军的支持下,即将开到北非,几小时之内即可登陆。朱安将军闻讯不禁大吃一惊。他原以为他可以控制阿尔及尔的全局。但是,他知道,由于达尔朗在此,他的职权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的。他手下只有几百名热情奔放的法国青年。他知道得很清楚,军政府的一切领导大权都已转移到这位身为维希政府副元首的海军上将手中。只要达尔 朗在此,一切手握实权的效忠于维希的法国人,决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经过商议,墨菲与朱安决定打电话给达尔朗,请他马上到他们这里来。 在清晨还不到两点钟的时候,朱安将军打电话唤醒了达尔朗,声称有要事需要面商,当达尔朗听到了英美联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后,他暴跳如雷,气得满 脸胀红。他说:“我早就知道英国人是愚蠢的,但是我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比英国人聪明一点。现在我开始认为你们美国人所犯的错误之多也不下于英国 人。”达尔朗对英国人的反感是人所皆知的。长期以来,他一直投靠轴心国。1941 年 5 月,他不但同意把达喀尔供德国人使用,而且同意德国人假道突尼 斯向隆美尔的军队运送给养。魏刚将军当时制止了这一叛逆行为,因为魏刚将军当时是北非的负责人,他说服贝当拒绝了德方要求。希特勒由于当时正 在全神贯注于即将进行的对苏战役,所以尽管他的海军参谋人员对此提出反对,他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强求。同年 11 月,德国人认为魏刚不可靠而将他 免职。现在事过境迁,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也有新的起色,希特勒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达尔朗的态度虽稍有改变,但他依然是彻头彻 尾地效忠于卖国投敌的贝当元帅。因此,尽管墨菲和朱安百般劝说,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也只答应发电报请求贝当允许他自由行事。一连串无情的 事件,使他陷于极端困难的处境。在此期间,原定的计划在逐步执行中。成群持枪的反维希的法国青年包 围了这座别墅,他们决心要弄清楚屋子里的人态度如何。拂晓前,警察当局 照例派了 50名机动警察来到别墅,驱散了这一小群“违法”的人,并逮捕了 朱安、墨菲等人。达尔朗于上午 7 点 40 分给贝当发去这样一封电报:“上午 7 时 30 分的情况如下:褡乘英国舰只的美军已于阿尔及尔及其邻 近地区实行登陆。守军在几处地点,特别是在港口及海军司令部两地,击退了进攻。在其他地点,由于是突然袭击,登陆获得成功。局势在日益恶化, 守军不久即无法支持。各方面报告表明,大规模登陆正在酝酿中。”1942 年 11 月 8 日,美、英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 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的指挥下,于 8 日凌晨 1 时 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在西面,英军第十一旅顺利地占领了滩头;在东面,载运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 成了一些混乱和耽搁。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势。上午 11 时 30分,达尔朗又给他的上级去了一封电报说,“阿尔及尔可能于今晚失守。” 下午 5 时,他又发出一封电报说,“我军虽尽力阻挡,美军业已进入市区,我己命当地驻军司令朱安将军就阿尔及尔城投降一事进行谈判。”下午 7 时, 阿尔及尔投降了。由这时起,达尔朗海军上将就落到美国人手里,朱安将军在盟军的领导下重掌大权。“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也于 8 日 1 时许在奥 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较为猛烈。登陆部队虽在开始时较顺利地占领了呵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 于半路。两艘载运美军的英国军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队死伤过半。直到 9 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此时,法军的指挥官已获悉 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美军装甲部队乃于 10 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 11 月 8 日拂晓前抵达摩洛 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三个小时。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 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11 月 9 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场,一面向内地推进,但因弹药、 油料还堆积在滩头,来不及送给战斗部队,所以前进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法军的抵抗开始加强。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 讯后便于 11 月 11 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了卡萨布兰卡。对于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的成功,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给予了很高的评 价:“苏联方面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有重大意义的卓越事实,它表明盟国武装力量的实力正在增长,并展示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非洲的军事 行动再一次驳斥了那些断言英美领导者没有能力组织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怀疑论者。毫无疑问,只有第一流的组织家才能完成这样重大的战役。”在盟军占领了阿尔及尔之后,吉罗将军来到这里,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 号召北非法军停止抵抗,但毫无作用。在北非的法国一部分上层人士中,贝当仍然是个偶像,而达尔朗又被视为贝当的直接代表,北非的军官都是按他 的指示办事。据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克拉克将军拍回电报说,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种观点也得到当时在阿尔及尔的吉罗 将军的支持。”同时,在艾森豪威尔离开英国之前,丘吉尔曾诚恳地对他说:“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话,尽管我极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 一英里路而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此外,从军事方面讲,盟军也力求避免“耗费大量鲜血,造成无数痛苦”。因此便同达尔 朗达成停战协定。11 月 10 日,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12 日,阿尔及尔以西的战斗全部停止了。11 月中旬,盟军又继续东进,占领了突尼斯境内的一些地方。11 月 13 日,盟军同以达尔朗为首的法国陆海空军达成了最后协议,北 非的法国军政官员与和平居民同盟军合作,盟军承认达尔朗管理法属北非的行政事务,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所有法国军队。接着艾森豪威尔又同法属西 非的行政长官皮埃尔·布瓦松达成协议,把西非也争取过来了。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诸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引起 了普遍的不满。丘吉尔也感到他周围的舆论日益激昂。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之仇敌”,因此在 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在美国的反应虽然不像在英国那样强烈,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十分激动。为此,11 月 17 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我应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 这个问题,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人们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 而且会在全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 的舰队作战,才使这些法国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 立一个达尔朗政府,将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量。”根据丘吉尔电报中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 11 月 18 日,也就是在收 到英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土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 在法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优虑,同时也使丘吉尔感到宽 慰。11 月 20 日,总统还写信告诉首相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魔 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罗斯福所提到的“权宜之计”和“与魔鬼同行”,使达尔朗忐忑不安, 他开始感到自己已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他在给克拉克将军的信中写道:“由各处获得的消息,都证实了这样一种看法,即我仅是一个被美国人挤于后将 要扔掉的柠檬。”他还表白说,他并不计较个人地位,也并非出于骄傲、野心或有什么打算,而是因为他在他的国家忝居要职而有责任这样做。达尔朗虽然口口声声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地与盟国合作,但他却继续 为非作歹,我行我素,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狱 中,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自由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以及英美报刊群起而攻之,强烈谴责达尔朗。1942 年 12 月 23 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刺杀身死。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却说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完全出乎希特勒的意料之外,直到盟军登陆的 第一天,希特勒还一心想与维希政府建立全面合作,共同抗击英、美联军。但到了第二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陆科西嘉岛,并 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11 月 10 日下午,他发出了占领法国南部的命令。11 日早晨,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和意大利的 6个师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自 由区”,维希政府就此垮台。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迅速占领了科西嘉岛和突尼斯,并在突尼斯集结了五个师的兵力,组成坦克第五集团军,由阿尔尼 姆将军指挥,企图制止美、英军的前进。为了夺取法国军舰,德军于 11 月27 日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法国水兵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凿沉了军 舰。在港口沉没的 73 艘军舰中,包括 1 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7 艘巡洋舰,29 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以及 16 艘潜艇。法国的舰队没有落到轴心国 的手里。但是,盟国也没有得到这批有价值的军舰。在北非登陆的战役中,双方损失都很小。从 11 月 8 日到 13 日,英美联 军共损失 2225 人,法军和居民损失约 490入。盟军登陆后,在当地居民的支 援下,于 11 月底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 比塞大和突尼斯城下。1942 年初至 1943 年 2 月中旬,美英军进行进攻的准备。并确定由北非战区副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德军得知这一消息 后,以集结在突尼斯南部的两个坦克师于 2 月 14 日抢先发起进攻,乘机向北 推进150 公里。英美联军总部急忙抽调大批陆军和航空兵投入战斗,击退了 德军在突尼斯的最后一次反扑,并于 2 月 25 日恢复了原态势。英美大军在完成作战准备后,于 1943 年 3 月下半月发起进攻。这时,亚 历山大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群,至少有 20 个师又 4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 全。而德、意联军只有 14 个师又两个旅,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师平均 人数不超过 5000人,且又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 不利。隆美尔认为,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3 月 9日,隆美尔请他的属下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军队后,便返回欧洲养病, 并向其上司要求迅速从北非撤军。结果隆美尔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1943 年 3 月 20 日,英美联军以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为主力向敌人的 主要阵地——马雷特防线展开进攻。这条防线是法国人在战前防备意大利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 20 英里而且组织严密的防御系统。现在意大利人 竟在此防守,以对付英国人!在它临海的尽端,陡峭的瓦迪济佐是主要防线,正面一道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从前线直到马特马培的山丘为止。没有可能 进行迂回行动,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峡道的一条弯路。如今,敌人已在这个隘口修筑了工事,并由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步兵占 领着。但是,鉴于马雷特阵地前线的实力,即由包括两个德国师的六个师防守, 并有第十五装甲师作为后备,蒙哥马利便决定在他的计划里包括一支侧击纵队,以便突破这个隘口,并在敌军后方站住脚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在3 月 20 日午夜以前,由第三十军在马雷特防线的沿海地区发动了主要进攻。 第五十师跨过了瓦迪济佐,并且取得了立足之地。但这里的隘口要塞的确比预期的还要困难。尽管工兵做了不懈的努力,无论坦克或防坦克炮都不能越 过。次日全天,这个师守住了阵地,但在 22 日,德国第十五装甲师的猛烈反攻迫使他们撤退了。当晚他们撤到了瓦迫济佐的对面。4 月 6 日,英国第八集团军又为一次新的进攻做好了准备。瓦迪阿卡利 特本身是一重很大的障碍,北面有群山居高临下监视着,因此整个战线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强固的防御阵地。蒙哥马利以他特有的手法利用了炮兵。在黎 明前,英国第五十一师和第五十师以及第四印度师,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不顾激烈的抵抗而发动了进攻。敌军也进行了坚决的反攻,所以直到傍晚才 攻克这一堡垒。就这样,在盟军的连续打击下,德、意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不得不北撤马雷特防线的守军,并于 4 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 中之鳖”。1943 年 4 月 19 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军第八集团军自南 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联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 18 天的战斗,于 5 月7 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在这一战斗中,盟国空军又做出了一次 十分出色的努力,一天之内竟出击 2500 架次之多。几个星期以来,轴心国空军已逐渐溃败,在这一危机面前,只能出击 60 架次作为报复。战事的高潮已 近在眼前,在海上和空中已经建立了彻底的无情封锁。敌人在海上的活动已经停止,空军的努力亦已告终。守军在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报告中哀叹道:“守 不住了!在敌人的胜利中,英美空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在突尼斯导致德意桥头阵地的毁灭。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地步,愿上 帝保佑!”但是,上帝并没有保佑他们,在盟军强烈的打击下,25 万德、意军队由 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 5 月 13 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 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5 月 19 日,丘吉尔应美国众议院议长的邀请,为“火炬”战役所取得的 伟大胜利,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演说。他说:“在北非,我们的建树比我们的预期要好些。计划得到出人意料以外的 助力,因而结果是事半功倍。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感谢希恃勒的军事知识。如我三个月前在下院预言的,我们这次可以看看这个军事专家的本领如 何了。使冯·保罗斯陆军元帅和他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毁灭的无理性的顽强执拗,现在又同样地使我们的敌人在突尼斯蒙受新的灾难。“两位独裁者的非洲远征,使他们的国家伤亡和被俘的兵士达到 95 万 人。此外,近 240 万吨的船舶沉没了,近 8000 架的飞机击毁了,这两个数字都不包括船舶和飞机的击伤数目在内。敌人还损失了 6200 门大炮,2550 辆 坦克和 7万辆卡车。在达到战争的这一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挽 回了一个大陆的局势’。”正是:非洲光复众欢腾,全球酝酿大反攻!欲知“火炬”战役后,英美远怔军下一步如何行动,在胜利的情况下他 们如何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且看下章分解。第三十二章反攻协奏曲“火炬”战役传捷报,反攻协调实必要; 丘氏急忙会总统,目标一致分歧消。“火炬”战役的胜利使丘吉尔心花怒放,为了协调盟军下一步的反攻计 划,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丘吉尔就迫不急待地要去美国访问。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一旦非洲局势肯定之后,就有重大的理 由促使我非赶往华盛顿不可。胜利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胜利的果实只以突尼斯顶端地带为满足呢,还是我们应将意大利逐出圈外,并把土耳其拉 到我们这边来?这些至关重大的问题只有由我同总统亲自会谈才能解决。仅次于这些问题的是在意大利战场的作战计划。”丘吉尔意识到地不仅和苏联 存在严重分歧,就是英美之间也存在不少分歧,如果不加以调整,在本年的未来时日中,会导致困难重重,行动不力。因此,他在征得罗斯福的同意后, 决定举行一次英美最高级会议。由于健康原因,医生们暂不让丘吉尔乘飞机旅行,因此决定由海道前往。5 月 4 日,丘吉尔一行乘豪华的“玛丽王后”号离开伦敦。这艘船的设备应 有尽有,可以适应首相旅途工作的需要。全体代表团都住在主要的舱位里,这一部分甲板同该船的其余各层完全隔离。办公室、会议室、地图室都准备 好了。他们从上船的时候起,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为了掩饰“玛丽王后”号上乘客的身分,一切聪明的预防办法都采用了。 许多张用荷兰文写的通告贴在各处,暗示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同她的随行人员就乘本船前往美国。船内上下通道都建有华丽的斜坡道,以便轮椅平坦地进 行。这种用意在于引起一种谣言,说美国总统和人数众多的幕僚将在这艘船返航时前来英国。传说愈多,安全愈大。掩饰计划执行得非常成功,以致乘“玛丽王后”号前往美国参加霍特斯普林斯粮食会议的一些内阁职员在船上 看见丘吉尔时,不禁惊愕得发愣。尽管船上还有 5000 名德国战俘,但一路安然无恙,顺利地抵达彼岸。5 月 12 日,丘吉尔一行抵达华盛顿,受到了罗斯福总统、霍普金斯和其 他军政官员的热烈欢迎。英国代表稍事休息后,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及其参谋长们,在白宫举行了以“三叉戟”为代号的秘密军事会议。通过讨论和充分 交换意见,确定了两国关于战争的全面战略思想。双方认为,“同俄国和其他盟国合作,尽早促成欧洲轴心国家的无条件 投降;与太平洋的其他有关国家合作,维持并扩大对日本施加不懈的压力,以便继续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达到可以迫使日本最后投降的地步。在 欧洲轴心国家失败时,与其他太平洋国家合作,如果可能的话,并与俄国合作,充分发挥美国和英国的力量,尽早促成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为了实现这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会议又规定了一些基本任务:打破轴心 国潜艇的威胁;加强空中优势;为了对轴心国根据地实施决定性的进攻,尽早在某一选定地区集中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采取必要而实际可行的措施, 援助苏联和中国,并使中国成为盟国有效的对日作战基地。为非洲法军在对轴心国家的战争中起积极作用而准备条件。关于在地中海战场的作战任务, 会议决定作战的规模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限,因为美英两国已经商定,要把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到英国,以便准备于 1944 年春天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 国登陆,对德国实施决定性的进攻。在会上,丘吉尔和罗斯福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生产和军备情况。美国总 统在发言中指出,同盟国在生产上已经胜过德国人和日本人。因此,使大量陆军和海军部队从事积极战斗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土耳其,他是乐观的。该 国参战可以为空军袭击德国通往苏联战场的交通线,提供重要的基地。考虑“我们从西西里往哪里去”是特别紧急的问题。在地中海地区,显然必须保 持 20 个师以上的英美军队。在占领意大利以后,对于同盟国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必须根据将来在地中海的任何战役情况来仔细研究。在太平洋地区,罗斯福说,日本人正在不断衰弱中。美国人已在阿留申 群岛登陆,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军事活动已经展开。特别重要的是集中打击漫长的日本供应线。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日本已经丧失了 100 万吨船 舶,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他们的军事活动范围一定要受到限制。为着维持海上的攻势,在中国建立空军基地是很重要的。加强在中国基地活动的美 国空军,就意味着对日本航运增加压力。总统在最后结束时强调说,为着援救苏联,我们必须与德国人交战,基于这种理由,他怀疑,占领意大利会使 德国军队脱出身来到别处作战。他认为迫使德国作战的最好办法是开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攻势。丘吉尔在发言中强调在 1944 年以前,不能进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作战。 因此,他主张必须使英美大军用于攻打意大利。丘吉尔说,我并不以为全部占领意大利是必要的。如果意大利崩溃,同盟国为了进一步在巴尔干和欧洲 南部作战,势必要占领港口和飞机场。一个在同盟国监督之下的意大利政府,能够控制这个国家。所有这些重大问题,都在英美联合参谋长和他们的专家 参与下予以讨论解决。5 月 15 日的周末,罗斯福建议丘吉尔同他前往“世外桃源”,而不去海 德公园。“世外桃源”是总统给他在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上约 4000 英尺高处的一个隐居地起的名字。遇有机会,他就从华盛顿的闷人暑气和喧闹声中逃 避到那里去。为了在这三小时的旅程中车上的座位问题,宾主相互谦让,因而进行了一番争论。从罗斯福的身体有病考虑,唯一的正式座位当然是总统 的。罗斯福夫人希望坐在前面一个小座位上,把首相放在总统的旁边。丘吉尔不愿坐那个位子,“大英帝国终于采取了行动”。在大约三分钟的意志冲 突以后,丘吉尔胜利了,罗斯福夫人在她丈夫的旁边就坐,霍普金斯坐在第四个位子上。他们在摩托车队的护卫中飞驰前往。车行两个小时,来到弗雷德里克镇。几年前,丘吉尔曾凭吊过葛底斯堡 这一著名战场,可是现在他才问起关于巴巴拉·弗里奇的故事和她的住宅。巴巴拉·弗里奇是美国惠蒂尔发表于 1864 年的一首诗中的女主人公。这首诗 在美国家喻户晓。丘吉尔的提问,引起哈里·霍普金斯的兴趣,他背诵道:“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就射我 这颗斑白的头颅, 但是别损伤你们的国旗,”她说。当清楚地看出车中没有别的人能够接续下面的诗句时,丘吉尔开始背诵 了:天高气爽的九月清晨, 在庄稼长得茂盛的田野上, 矗立着弗雷德里克镇的成群尖塔并且轻快地继续念道:年已七十而弯腰驼背的 巴巴拉·弗里奇站了起来; 她,弗雷德里克镇最勇敢的人, 拾起了他们扯下的旗帜。 站住!灰尘满身的褐衣士兵立定 在那里。开火!射出一阵步枪的子弹。 窗架和窗框震得发抖, 旗子裂成几道伤口。 巴巴拉老太太, 就像那面旗子从折断的 旗竿上落下得那么快, 抓起了那块绸巾。她上身探出窗外, 真正善意地向前挥舞那面旗子。念到这个地方时,车上的人齐声念起来:“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就射我 这颗斑白的头颅, 但是别损伤你们的国旗,”她说。车上的人聚精会神,静听丘吉尔背诵:一层忧伤的阴影, 一种羞惭的感触 出现在那军官的脸上, 在这位妇人的言行的前面 一种高尚的本能在他的内心跳动。“谁要是碰一碰那班白头颅的一根头发 就叫他死得像条狗。前进!”他说。 因此,弗雷德里克的大街上 整日响着前进的脚步声, 自由的旗帜 也整天飘荡在这些叛军的头上。丘吉尔一字不差的惊人的记忆,博得了高贵的美国听众的称赞。随后他 们又讨论了“石墙”杰克逊和罗伯特·爱德华·李的性格。过了一会儿,当他们盘旋而上阿勒格尼山脉的横岭时,同行者都沉默了,并微有睡意。不久,“世外桃源”到了。这基本上是一所用木料造的小房子,装上了一切现代化 设备。房子的前面有一道泉水和一池清水,水他内有许多条大蹲鱼游来游去,这些都是新从附近的小溪中捕来的。周末,罗斯福和丘吉尔讨论了如何同在美国漫游的蒋介石夫人会面的问 题。她那时正在纽约,她暗示愿在那里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由于工作繁忙,在美国逗留的时间有限,感到不能作这样一个长途旅行。因此,罗斯 福邀请蒋夫人共进午餐,以便和丘吉尔在白宫见面。然而,她以微带傲慢的神气拒绝了美国总统的邀请,结果引起三方的不快。由于联合参谋长会议还要继续进行,有些重要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讨论,因此,星期一清晨,他们必须离开这一惬意的凉爽住处,走下阿勒格尼山, 前往真正暑气蒸人的华盛顿。在归途中,经过弗雷德里克镇时,丘吉尔等人参观了巴巴拉·弗里奇的故居。英国首相惊奇地发现,那所房子只有一层半 楼房高。他想象中以为,它没有四层,至少也有三层,现在看起来,他初次见到的这个名闻遐迩的窗子,离地面只不过 12 英尺。南部联邦军队要避免伤 害她,无疑必须特别留心。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以对双方都好的结局结束了。哈里·霍普金斯这时又面对窗子庄严地背诵起来:“如果你们决意开枪的话, 就射我这颗斑白的头颅, 但是别伤害你们的国旗,”她说。三军参谋长在接连不断地进行讨论。有时每天四次会议。意见分歧起初 似乎不能克服,甚至无法调和似的。后来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都解决了。会议结束以后,丘吉尔和马歇尔等又飞往阿尔及尔,同艾森豪威尔将军 详细讨论了未来的战事,并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以后采取适当措施,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丘吉尔抵达北非的消息在报上完全报道了,德国人对此恃别留心,因此 导致了一场令人非常愤慨的悲剧。每日例行的商业飞机要从里斯本飞机场起飞时,一个口衔雪茄的矮胖的人走近飞机,他被认为是飞机上的一名旅客。 德国间谍据以发出信号,说丘吉尔在那架飞机上。虽然这些客机来往于葡萄牙和英国之间若干月来未受到骚扰,但是一架德国战斗机立刻奉命出发,无 情地把这一架无防御的飞机击落了。13 名旅客丧生,其中有英国的著名电影演员莱斯利·霍华德。他的风度和才华仍然保存在他参加演出的许多令人愉 快的影片中。丘吉尔闻讯十分难过。他对德国人的残忍和他们间谍的愚蠢进行了无情 的挖苦和讽刺,他说:“大不列颠的资源都在我的掌握中,而我竟要购一张没有武装护卫的飞机票,在大白天从里斯本飞回本国。谁会这样想呢?这真 是难以令人理解的。我们在夜间从直不罗陀起飞,当然在大洋上绕了一个大圈,平安到达本国。当我知道别人在命运之神的不可思议的摆布中遇难时, 我感到很震惊很痛苦。”在丘吉尔回国一个月以后,以代号“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战计划于 1943 年 7 月 10 日开始实施。在进攻该岛之前,盟军首先拿下了位于西西里和突尼斯海岸之间的小岛班泰雷利亚。盟国空军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六昼夜的空袭,6 月 11 日实行登陆,守军 1.1 万人全部投降了。盟军没有任何伤亡。7 月 10 日凌晨,3200 艘大小军舰和运输船只,载着 16 万英美军队,在1000 架飞机的掩护下,对西西里岛东南部发动进攻,实行两栖登陆。7 月 10 日,守卫西西里的意军是 23 万人,德军 4 万人。意军有 11个师,但他们编 制不足,其中 7 个师是海岸防卫队,多半是胡子兵,士气沮丧,战斗力很低。 德军有两个坦克师,其中一个是精锐的戈林党卫师。由于 7 月9 日下午刮起 七级西北风,海上波涛汹涌,不利于航行。意大利海防部队连夜警戒,疲惫 不堪,所以晚上都趁机睡大觉去了。士兵们在床上翻身时得意地说:“今天夜里,谢天谢地,他们无论如何来不了。”英美军队出奇制胜,登陆相当顺利。只是由于美国飞行员缺乏两栖作战 的训练和经验,在朦胧的月光下把一些海上沙洲误认为海岸滩头,过早地投下了一些伞兵战士,使他们葬身海底,作了无谓的牺牲。盟军进入岛上以后,德意军队的抵抗加强了,尤其是德军拼命顽抗,以 掩护他们的主力和装备撤退到意大利本土。在东海岸,英军遭到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猛烈抵抗,进展缓慢,到 8 月 5 日他们才攻克卡塔尼亚。此后,整个 英军战线向前推进到埃特纳火山南面和西面的山坡。在中部和西部,美军进展较快,7 月 22 日攻下巴勒摩以后,巴顿将军挥戈东进,于 8 月 16 日先于 英军占领了墨西拿。8 月 17 日,亚历山大将军两次电告丘吉尔说:“7 月 10 日进攻西西里。8 月 16 日进驻墨西拿。38 天占领了全岛。”“1943 年 8 月 17 日上午 10 时,最后一名德军已被驱逐出西西里。全岛现已在我们手中。”在西西里战役中, 英、加、美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为 31158 人,其中美军损失 7445人。意、德 军的损失是 16.5 万人,包括 13.2 万俘虏。逃亡意大利本土的有 10 万人以上。意大利在北非、地中海、西西里岛接二连三的惨败,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危机。 意军兵员缺乏,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在国内担任防御的 47 个师战斗力很差,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的意军在第八集团军的 22 万人只剩下了 8 万人。在 法国和巴尔干担任占领任务的意军,在当地游击队的打击下,不能自拔。它的“盟友”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已无力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支援, 反而对意大利横征暴敛,意大利人民怨声载道。据希特勒的前任外长牛赖特供称,意大利的地方官吏对他说,“人民的情绪就是那样,你们不得人心, 那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征用了各种东西,并且吃光了小鸡。”由于连年战争,经济日益恶化,1942 年意大利的工农业生产分别比战前 下降了 35%和 20%。进口减少了 78%。国债从 1460 亿里拉增加到4050 亿 里拉。国家预算赤字大增,1939 年是 120 亿里拉 6943 年上升到 870 亿里拉, 收入只敷支出的36%。由于严格的控制,物价形式上只上涨了一倍,但全国 各地,黑市猖獗,食品匮乏,民不聊生。早在 1943 年 3 月,米兰、都灵等地的工人就举行了大罢工,参加者达 30 万人。就在这种情况下,身患胃溃疡病、性情暴躁且有神经质、意志颓丧、反 应迟钝的“领袖”墨索里尼还决定动员 100 万人,强迫 14 到 70 岁的男子和14 到 60 岁的妇女为国家服役。但人民厌倦了,军队士气涣散,反战情绪普 遍增长。贫穷的意大利帝国主义已无法继续进行战争了。在这种形势下,意大利统治集团内部决定抛弃墨索里尼来摆脱危机,维护资产阶级政权。早在 1943 年 5 月初,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就在估 计形势,相机行事。他暗自作了如下的笔记:“德国在进入战争第五年时是疲倦而且丧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是军事颓丧南斯拉夫处于全面暴动状 态丹麦和挪威的全体人民都是反德的俄国看来仍然强大,它有丰富的资源、人力,有很好的军事和民政领袖”“盟国无疑是了解意大利军 队的可怜状况的,除了几辆德国坦克以外,没有装甲部队。”他还说:“我们决不要忘记对英美政府领袖作出各种有礼貌的姿态。”现在国王觉得时机已到,便同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将军和巴多格里奥元 帅等人联系,成为酝酿推翻墨索里尼的政治势力的核心。同时,在法西斯党内,一些元老也对墨索里尼不满,准备召开从 1939 年以来就一直没有举行过 的法西斯党的决策机构——最高委员会,以此作为向他们的领袖提出最后通牒的手段。随着败局的发展,两个密谋集团加紧了他们推翻墨索里尼的活动。这时盟军的进攻和希特勒的要挟又加速了事态的发展。1943 年 7 月 17日,盟国飞机轰炸了罗马等城市,并散发传单,号召意大利人民抛弃法西斯 和纳粹“领袖”,向盟军体面地投降。就在 7 月 17 日这一天,墨索里尼在威尼托的费尔待雷附近的一个别墅里会见了希特勒,随行的还有意大利总参谋 长安布罗西奥等人。他们事先商定,由墨索里尼向希特勒说明,意大利已无法进行战争了,需要缔结停战协定。墨索里尼在背后也说德国人的坏话,埋 怨“这些讨厌的家伙,你把手指给他们,他们还要你的胳膊。”但一见了希特勒,这个法西斯小伙伴就噤若寒蝉,不敢启齿,并且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表示他是坚韧而刚强的。在这次会见时,希特勒还主张所有的意大利军队在墨索里尼的统率下由德国将领指挥,这就是要对意大利实行全面的军事控 制。这一切使安布罗西奥等入完全失望,从而加强了他们要及早采取行动的 决心。7 月 24 日下午 5 时,法西斯最高委员会开会。这是一次与墨索里尼摊牌 的会议。该党的元老、前外交部长和驻英大使迪诺·格兰迪提出了一项决议案,内容包括要恢复宪制,国王应掌握更大的权力,指挥军队;墨索里尼只 是党的领袖,不应再主持国务等。经过激烈的讨论,25 日凌晨 2 时 30 分通过了决议案,19 票赞成,8 票反对,1 票弃权。投赞成票的包括墨索里尼的 女婿、外交部长齐亚诺。这时墨索里尼站起来说:“你们挑起了政权的危机。简直糟糕透了!”他愤怒地宣布会议到此结束。但是墨索里尼没有想到,不 仅会议到此结束,他在意大利 21 年的独裁统治也在这一天结束了。7 月 25 日下午 5 时,国王埃曼努尔在萨沃亚宫接见了墨索里尼,宣布废 黜他的一切军政职务,由巴多格利奥组织新政府。国王说:“事情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军队反对你,阿尔卑斯山轻步兵在唱一支歌子,歌中说他们 将不再以墨索里尼的名义去打仗。”然后国王继续说,在他看来,巴多格里奥可以应付局势,并将组成一个新的政府。墨索里尼争辩说,军队将在最后 考验中支持他,他的去职将是“丘吉尔—斯大林集团的胜利”。但是,国王非常坚决,一再重复说:“我很遗憾,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只有如此。”墨 索里尼就这样被拘禁了。虽说后来他被希特勒解救,当了一个时期的傀儡,但是大势已去,法西斯的末日就要到了。巴多格里奥上台后,他表面上宣布意大利继续参战,以避免德国人的报 复,暗地里却派出特使和盟国进行密谈,表示意大利新政府要反戈一击,与盟国一道对德作战,9 月 3 日,代表巴多格里奥元帅的卡斯特拉诺将军和代 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在西西里岛上的一个橄榄树林中签订停战协定。巴多格里奥政府同意将它的港口、机场、军舰以及一切海陆 交通线交由盟国支配,并从南斯拉夫和希腊撤走意军或就地解除武装。但是,盟军未能及时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进行大规模登陆和空 降,而巴多格里奥政府又很犹豫动摇,致使法西斯德国先期发现了新政府的倒戈企图。于是,希特勒于 9 月初向意大利增派了大量部队,严密监视新政 府的行动。9 月 8 日,当盟军司令部和巴多格里奥政府公开发布停战宣言后,驻意大利的德军立即包围了罗马,解除了意军武装,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领 土。意大利王室和巴多格里奥内阁阁员,仓皇乘坐两艘潜水艇于 10 日清晨从罗马逃往布林的西避难。以后在盟军占领区成立了一个反法西斯的意大利政 府机构。10 月 13 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对德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由丘吉尔起草的后经罗斯福和斯大林同意的英美苏三国联合宣言如下:“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政府,承认巴多格里奥元帅所声明的意大利王 国政府的立场,并且接受意大利国家和武装部队的积极合作,将它们看作在对德战争中的一个共同交战国。9 月 8 日以来的军事事件,以及德国人对待 意大利民众的残暴行为,终于导致了意大利对德国的宣战,事实上,这已经使得意大利成为一个共同交战国。美英苏三国政府,将要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同意大利政府一道工作。三国政府承认意大利政府关于把德国人逐出意大利以后,服从意大利人民的意志的诺言。不言而喻,意大利人民通过宪法手 段,来决定他们最后所希望的民主形式的政府这一绝对的和充分自由的权利,决不容许遭到任何损害。“意大利政府和联合国家各国政府之间的共同交战国关系,不能自行影 响最近签订的条件,这些条件仍然保持充分的效力,而只能由盟国政府根据意大利政府对于联合国家的事业可能提供的援助,在彼此间取得协议后进行 调整。”墨索里尼的垮台和意大利退出战争并对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 的解体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又一伟大胜利。正是:支离破碎轴心国,呜呼哀哉走下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三十三章“霸王”出击“霸王”出山敌寇惊,诈骗魔术获成功; 百万大军得登陆,全球展开大反攻。在苏联红军节节胜利的推动下,盟军经过长期的准备,人们盼望已久的 向西欧进军的“霸王”战役,终于在 1944 年 6 月 6 日开始了。1944 年上半年的世界形势,对盟军在西欧登陆开辟战场极为有利。在亚 洲太平洋战场,日本陆军深陷于中国大陆,海、空军也在太平洋连遭失败,日本政府已自顾不暇,无力与德国进行战略配合。在意大利战场,由于意大 利政府向同盟国投降,德国不得不把大批兵力部署在那里,以对付英美军队的进攻。在苏德战场,苏军已经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军一再 溃退,希特勒不得不把大量预备队和西线兵力调去阻止苏军的推进。在西欧各国,大规模的反法西斯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各国人民展开了反对占领制度 的武装斗争,德军在各占领国已立脚不稳。6 月底以前,仅在法国就有近 50万人投入反对法西斯占领军的战斗,有的城市正在酝酿起义。在地中海和大 西洋,盟军已控制了那里的海上通道。所有这些,都为盟军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德黑兰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确定,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总意图是:在法 国西北部登陆,夺占登陆场和港口,保障主力上陆和后勤供应,然后发动攻势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地区,并与法国南部登陆的部队配合,向德国内地进 攻,协同苏军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当时,在法国西北部有三处比较合适的登陆地区,即康坦丁半岛、诺曼 底地区和加来地区。为了选择最佳方案,丘吉尔曾同艾森豪威尔召集三军参谋长会议反复进行比较。从康坦丁半岛登陆虽易成功,但该半岛地形狭窄, 登陆后不易展开兵力向纵深发展进攻。加来地区距英国海岸最近点只有 33公里,有其登陆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区距英国侮港较远,运送人员和物资不 便,同时又是德军重点设防地区,登陆必遭激烈抵抗。加之这一地区缺乏内陆通道,即使登陆成功,也不易向纵深发展。诺曼底地区与前两个地区相比, 登陆条件优越得多。这里沿海地势开阔,可同时展开 26 至 30 个师,距英国西南海岸的各大港口较近,便于输送部队和运送物资,德军在这里兵力薄弱, 登陆容易成功。这里虽然缺乏良港,但可用人造港补救。因此,盟军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把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地区选在诺曼底。为了确保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盟军进行了大量的周密的准备工作。德黑 兰会议结束后不久,经丘吉尔和罗斯福商定,即正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西北欧盟国远征军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泰德为副总司令。在这个司令部成立之 前,在丘吉尔的倡议下,英美早在 1943 年 3 月就在伦敦秘密地成立了一个参谋部,由英国摩根中将领导,负责研究和制定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筹集兵 员和各种军事物资。到 1944 年 6 月 6 日登陆作战时,英国已准备好了大量的军队、飞机和舰只等。计有 39 个师(美国还有四五十个师要源源不断地运 来),各类飞机 1.3 万多架,战列舰 6 艘,低舷重炮舰两艘,巡洋舰 22艘, 驱逐舰 93 艘,小型战斗舰 159 艘,扫雷艇 255 艘,各种类型的登陆艇 1000 多艘,连伺运输舰只船舶共达 6000多艘。总之,战斗员和基地、后勤人员合 计,盟国陆海空三军官兵总数是 287 万多人。鉴于英吉利海峡浪高流急,潮汐有超过 20 英尺的浪涛,沿着海滩也有相应的冲刷力量;天气经常不稳定,小风和大风可以在数小时内突然掀起狂涛 巨浪,这对脆弱的人工制造的器械,则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为了保证大部队登陆,早在一年前,丘吉尔就召集工程技术人员专门设计了“人造港”, 所需钢筋和混凝土计达 100 万吨以上。全部设计十分宏伟。巨大的码头就安放在海滩上,码头向海的一端浮在海面,而且是有掩护的。沿岸航行的船只 和登陆艇,不论潮汐如何涨落,都能在码头上卸载。为了保护这些码头,使它们不受狂风巨浪的冲击,防波堤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向海上伸展,从而围 成一大片有掩蔽的水域。有了这样的掩蔽以后,吃水深的船舶能够停泊和卸载,各种类型的登陆艇能够自由来往于海滩。这种防波堤是由沉入水中的混 凝土结构(代号为“不死鸟”)和沉船筑成的。有了这种人造港便可使携带大量现代装备和辎重的一二百万大军,能够登陆井继续向前推进。这意味着 每天至少能卸下 1.2 万吨的重载。登陆之前,盟军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对德军海岸防御配系、预备队集 结地域、弹药和补给品贮存位置,以及纵深内交通枢纽、桥梁、机场和军工生产基地的位置等,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各种情况表明,1944 年 6 月初,德 军在法国和荷、比、卢一带共有 60 个师,其中 4个坦克师是最高统帅部的战 略预备队,非经希特勒批准是不能动用的。西线总司令是冯·龙德施泰特元 帅,他下辖两个集团军群:G集团军群司令是勃拉斯科维茨上将,指挥 17 个 师,分辖第一集团军(防守比斯开湾)和第十九集团军(防守法国南部);B 集团军群司令是隆美尔元帅,他指挥39 个师,其中 19 个师属第十五集团军, 防守加来海峡一带,是整个大西洋防线的重点;12 个师属第七集团军,防守 诺曼底到布列塔尼一带;1个独立军守卫荷兰,另有 4 个坦克师准备用来保 卫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在德军的这些部队中,有 11 个师正在休整,20 个师属于常驻部队,即没有机动运输工具;只有 24 个师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 部队。各师普遍缺员,每师平均人数不过 9000 人,即几乎等于英美一个加强师的半数。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和给敌对国的军民造成心理上的严重威胁,早在1944 年 4 月,艾森豪威尔就对英美空军加以改组,统一指挥,使战略轰炸直 接为登陆作准备。4—5 月间,盟国空军对法国铁路、公路交通线和飞机场的轰炸更为猛烈,炸毁了火车机车 1500 台和大量的德国飞机。结果,在盟军登 陆前夕,法国基地上的德国飞机只有 500 架,并且其中一半由于缺乏零件、汽油和受过训练的飞行员而不能上天,所以盟军完全取得了制主权。同时还 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实行“战略轰炸”,其目的是“摧毁和打乱德国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瓦解德国人民的士气。”在此期间,德国的海上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在盟国海军连续的打击下, 德国潜艇的嚣张气焰已一落千丈。在 1939 年到 1942 年,德国潜艇总共损失158 艘;而在 1943 年到 1945 年则损失 600 艘。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 国在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一带只剩下 3 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和大约 30 艘 其他小艇。猖獗数年的德国潜艇在这个地区也只剩下 36 艘。盟军逐渐取得了 制海权。为了迷惑敌人,盟军统帅部还根据丘吉尔的建议广泛采用了疑兵之计。 它集结了一支假舰队,发出大量电讯,造成假象,仿佛盟军总司令部设在肯特,并让以勇猛著称的美国将领乔治·巴顿闲步肯特街头,而德国情报人员 正断定他是盟军总司令,在进攻前夕,英国飞机又撒下大量的锡箔片,使德军从海岸雷达上看来,好像一支舰队正从第厄普向东驶出,开往加来。而盟 军选择的登陆地点却是诺曼底海滩。从东到西 5 个滩头,全长约 50 英里。根据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修订后的计划,第一批进攻部队是 5 个师,每师占 领一个滩头。为了保证登陆部队迅速占领滩头阵地,站稳脚根,盟军又派出3 个伞兵师在冈城东北和科汤坦半岛东部空降着陆,占领通往海滨的要道, 保证后续部队顺利着陆和前进。希特勒为了预防盟军在西欧登陆,曾下令从挪威到西班牙修筑一道由坚 固支撑点构成的“大西洋壁垒”。但是,由于工程量过大,到 1943 年末还没有完成。德军统帅部判断,盟军可能在 1944 年进攻西欧,并认为盟军在西欧 登陆可能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造成德军的总崩溃;二是成为德军扭转败局的好时机。如果不能击退盟军的登陆部队,就可能导致前一种结果。倘若能 一举歼灭盟军的登陆部队,就会使盟军与苏军两面夹击的企图破产,德军就 可腾出 50个师的兵力加强东线,从而阻止苏军的进攻。为争取达成后一种结 果,德军研究制定了抗登陆的方针,即集中大部兵力、兵器于敌人可能登陆的主要方向上,对已登陆的敌军实施决定性的反突击,一举歼灭登陆之敌。 为此,德军必须在漫长的海岸线上确定一个盟军可能突击登陆的主要方向。希特勒本人和德国总参谋部都认为,盟军将横渡加来海峡在加来地区登陆, 向法国东北沿海地区实施主要突击。德军根据这一判断在这一地段部署了 23个师,沿海岸修筑了一道纵深 6 至 6 公里的防御地带,设有岸炮阵地以及由 坦克陷阱、防坦克壕、钢筋混凝土隐蔽部构成的坚固支撑点,各支撑点之间敷设大量地雷和障碍物。水中设置了障碍物和水雷区。诺曼底地区的海防工 事远不如加来地区。1944 年 6 月,是英吉利海峡 20 年来所遇到的风力最疾、海浪最高的 6 月。盟军原定进攻日期是 6 月 5日,但因风浪太大,云雾遮天,经丘吉尔和 艾森豪威尔临时决定推迟一天。6 月 6 日凌晨,盟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 诺曼底地区登陆。美英 2395 架运输机和 847 架滑翔机,从英国 20个机场起 飞,载着 3 个伞兵师向南疾飞,到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空降着陆。 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 1136架飞机,对勒阿佛尔和瑟堡之间事先选定的 敌军海岸的 10 个堡垒,投弹 5853 吨。天亮以后,美国第八航空队的轰炸机 开始出击,1083架飞机,在部队登陆前半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弹 1763 吨。然后,盟军各类飞机同时出击,轰炸侮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太阳升起之后,盟军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霎时间,炮火连天,山摇 地动。进攻部队由运输舰送到高岸 11 英里和 7 英里的海面,然后改乘大型登陆 艇和小型攻击艇,每个小艇运载 30 人。小艇并排前进,按时抵达攻击滩头。跟在它们后面的是运载重武器、大炮、坦克和工程设备的大型登陆艇,最后 是登陆船,直接开到岸边,卸下人员、装备和供应品。登陆艇上还分别安装着大炮、迫击炮和火箭炮,靠岸时就直接向敌人的海岸防御工事进行射击。 大约早晨 6 时 30 分,美军开始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在这之后,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也陆续在事先选定的海滩登陆。到了 6 日夜晚,将近 10 个师 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经上岸了,后续部队源源而来,不断扩大盟军对德国守军的优势。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已被突破,从而为摧毁西线德军奠定了基础。在 6 月 6 日的 24 小时内,盟国空军出动了 1.46 万架次,而敌人出动来 对付盟军进攻滩头阵地的飞机只有 100 架次左右。3个空降师从午夜开始降 落,英国第六空降师在卡昂城东北降落,夺取处于该城与海岸之间的那条河流上面的桥头堡,同时两个美国空降师在卡朗坦北面降落,协助海上登陆部 队对海滩进攻,并堵截敌人后备军进入科汤坦半岛。虽然这些空降师在一些地点比原计划散布得广了一些,但是各项目标都达到了。当天下午,丘吉尔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斯大林。他在电报中写道:“一 切开始都进行得很顺利。水雷、障碍物和地面的炮台大多已被克服。空降很成功,而且规模很大。步兵登陆进展迅速,许多坦克和自动推进火炮已运上 岸。气象预报中天气常转佳。”斯大林收到英国首相的电报后,十分高兴,当即回电表示热烈祝贺。电 报说:“得悉‘霸王’作战行动业已开始,并获成功。我们同感欢欣,并祝获更大成就。按照德黑兰会议协议所组织的苏军夏季攻势,将于 6 月中旬以 前,在前线某一重要地段开始。苏军的总攻将随着部队之陆续转入进攻而逐 步展开。从6 月底到 7 月间,各项进攻行动将汇成苏军的总攻势。”由于 6 月 5 日狂风大作,英吉利海峡恶浪翻腾,西线德军大部分将领认 为盟军不会在这时进攻。6 月 4 日,驻巴黎的空军气象站认为,由于气候恶劣,至少在半个月内盟军不会采取行动。这时,由于天气不好,德国空军已 不能对英国南部海岸港口进行空中侦察,而艾森豪威尔的军队就是在这一时刻在这里登船出发的。德国海军也因为海浪太大,撤回了在海峡中的巡逻舰 艇。因此,诺曼底驻军司令隆美尔只能根据他所得到的很少情报和气象站的 意见,在 6月 5 日早晨起草了一个给西线德军总司令的形势报告,说敌军进 犯不会立刻发生,接着就乘汽车回赫林根同家人一起团聚去了。更有甚者,6 月 6日,驻防诺曼底的第七军团司令弗雷德里希·杜尔曼将军,竟下令暂时 解除经常戒备状态,召集高级将领在离盟军即将登陆的这些海滩南边约 125英里的勒恩,进行“图上作业”。6 月 5 日这一天,英美的猛烈空袭,继续破坏着德国的军需库、雷达站、 V—1 飞弹发射场和交通运输线。但是,这样的空袭多少星期以来一直在日夜不停地进行,在这一天看来,也不比以往更加紧张。因此,在盟军登陆时敌 人还蒙在鼓里。直到 6 日凌晨 2 时左右,设在巴黎的龙德施泰特总司令部接到报告,说 有英美空降部队着陆,这一次看来像是“大规模的行动”。但尤德施泰特本人和一些将领却认为,空降伞兵只不过是一种声东击西的手法,它的主要登 陆地点仍然是在加来附近。他们答复报告人说,西线总司令“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行动”。2 时许,西线德国海军部队向总司令报告说,据海岸 雷达站报告:“荧光屏上有大量的黑点”,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向诺曼底海岸开来。西线总司令的参谋长回答说:“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一定是你们的 技术员弄错了。也许是一群海鸥吧?”后来这个法西斯分子终于清醒过来,请求希特勒批准他们出动两个装甲 师去对付空降部队时,希特勒却命令:在白天侦察弄清形势之前,禁止动用这支战略预备队。他还认为,这只是牵制性的佯攻。天亮以后,德军虽组织 了反击,并出动了装甲部队,但规模有限,无法把盟军赶下海去。这时盟国的后续部队源源而来,补给物资不断增加,滩头阵地逐渐扩大, 到 6 月 12 日,几个滩头己连结成一条阵线了。在战役的最初 6 天中,有326547人、54186 辆军车和 104428 吨物资通过海滩运到岸上。战果正在扩大,部队 正逐步向纵深发展。这时,希特勒所一度吹嘘得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已经完全被从天空中赶走了,德国海军被从海洋上赶走了。战事虽远没有结束,但 它的结局已经不再有什么疑问了。诺曼底前线参谋长斯派达尔后来说,“从6 月 6 日以后,主动权就落在盟军手中了。” 斯大林元帅在获得诺曼底登陆成功的消息后,于 6 月 11 日深夜,分别给丘吉尔和罗斯福发出如下的电报:“显然,原定计划中这次规模庞大的登陆行动,已经全部成功了。我的 同事们和我不能下承认: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与之类比的事业。众所周知,拿破仑 当年打算强渡海峡遭到可耻的失败。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吹了两年牛皮,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