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做法是,承认苏俄政府这个事实,并和它进行谈判。他的这种想法决不 是出于对苏维埃制度的好感,而是出于对于实际力量的考虑。劳合·乔治比丘吉尔和其他大臣更清楚,苏维埃政权是强大的,它博得了广大工人和贫苦 农民的拥护,它扎根在俄国的土地上,成了一支难以战胜的力量。同时,劳合·乔治还注意到,德国投降后,英法矛盾随之激化起来。战 争结束前已拥有一支庞大军队的法国,很想以这支军队为后盾,和平解决争端并成为欧洲的盟主。法国还企图多捞取一些殖民地。英国不同意法国领导 欧洲,并尽可能限制法国攫取新的殖民地。英国要想在行将到来的同法国的外交斗争中捍卫自己的利益,需要凭借更强大的实力,否则难以在竞争中取 胜。最使劳合·乔治担心的是战后欧洲革命运动的崛起。乔治考虑到,把英 国士兵派到俄国去,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思想的影响,这将对英国的现行制度造成最大的威胁。他在给自己的朋友李德尔的信中写 道:“温斯顿想和布尔什维克打仗,这必然会引起革命!”英国人民已被战争弄得疲惫不堪,再去搞武装干涉不得人心,再加上经济和财政上的困难, 罢工运动汹涌澎湃,所有这一切都迫使劳合·乔治在是派兵去俄国还是另外设法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但是,劳合,乔治在政府中的地位比较虚弱,丘吉尔纠合寇松、塞西尔 等大臣,继续坚持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政策。而且在他们的操纵之下,早在 1918年的春天和夏天,即在对德战争结束之前,英国就把军队派到苏俄。英国和 法国对去俄国的部队提供了必要的支援。到 1919 年年初,当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时,已有 1.4 万名英国军队在俄国执行武装干涉的任务。丘 吉尔打算,一俟西欧局势许可,就向俄国增派大批武装力量。所以,他领导的陆军部在制订复贝计划时,竭力阻止裁减武装力量。不仅需要军队去进行 反对革命的战争,而且辽阔的英国殖民地也需要军队去维持秩序,因为那里的被压迫人民已被俄国革命唤醒,正在奋起为自己民族的自由而斗争。尽管丘吉尔一意孤行,但是他的武装干涉苏俄的反动政策,却在国内外 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在伦敦地区和英国南部的军营中经常出现骚动。 一周之内就发生了30 多起士兵不服从管束的事件。在一些军营中还出现了士 兵代表苏维埃。有时,起义士兵还与工人组织建立联系。1919 年 2 月 8 日, 伦敦就有3000 名士兵起义。起义者不仅简单地要求尽快复员,而且强烈地反 对派军队到俄国去,鉴于这种情况,丘吉尔决定,趁革命浪潮还没有波及整个军队之前,必须立刻稳住士兵。所以,他发表了一连串的声明,企图使士 兵和社会舆论相信,推迟军队复员,并不是想派兵去俄国反对布尔什维克。英国政府也采取了措施,让那些眼役期较长的士兵迅速离开军队,但是军队 中国下的人更加怨声载道。丘吉尔决心动员世界资本主义力量,推行他的武装干涉苏俄的反动计 划。1919 年 2 月 14 日他来到已黎,在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上发言,大肆叫嚷“苏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鼓吹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必要性和 绝对性。丘吉尔说,英国政府认为,“盟军及其友军正在迅速崩溃”,必须加紧援助白卫军,平息列宁政权,并在俄国组织“符合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意 愿的政府”。丘吉尔还声嘶力竭他说,如果邓尼金占领莫斯科,他打算去那里“帮助邓尼金制定俄国新宪法”。当时援助白卫军分子的全部实际事务,都由陆军大臣丘吉尔一手操办, 负责领导外交部的寇松积极予以协助。在劳合·乔治不在时,丘吉尔和寇松几乎可以使政府畅通无阻地通过反苏力量的各项决议。正如列宁所指出:“几 年来,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从英国法律角度来看,合法的乃至非法的手段,支持所有的反对俄国的白卫军分子,向他们提供军事装 备。他是苏联的最凶恶的仇敌。”为了协调西方国家武装干涉苏联的行动,丘吉尔经常只身飞往伦敦和巴 黎。丘吉尔酷爱飞行,敢于冒险,早在他担任海军大臣期间,就学会了驾驶飞机的技术。他说:“当海军大臣不坐飞机可太窝囊了。”那时英国只有六 架飞机,驾驶员也很少。第一次登上飞机飞上 250 米高空时,他心惊肉跳,担心飞机掉下去。后 来他迷上了飞机,而且很快掌握了驾机本领。担任空军大臣时,他常常乘机外出,驾驶技术也更悯熟,甚至可以在空中翻跟头。在召开和平会议期间,丘吉尔与驾驶员斯考特驾机从巴黎机场起飞。那 天浓云弥漫,在临近伦敦时飞机发动机突然起火,飞机就像一片树叶似的在空中翻滚。丘吉尔毛骨惊然,心想这可完蛋了。但斯考特终于把火熄灭,勉 勉强强地把飞机降落在机场上。1919 年他又同斯考特钻进驾驶室驾机起飞,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榆树,丘 吉尔想躲开它,但不知什么原因操纵杆突然失灵。刹时间飞机以每小时 80公里的速度栽到地面上。丘吉尔的安全带的扣子松了,他被甩出机外,竟一 点伤也没有。丘吉尔一来到巴黎会议上,又侃侃而谈,大肆鼓吹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 会,该委员会应设政治、经济和军事小组,执行协约国制定的政策。丘吉尔提出,委员会的军事小组应当立即开始活动,因为在苏维埃军队不断进攻、 盟军及白卫军不断撤退的情况下,需要了解盟国的现有兵力并根据兵力确定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委员会的军事小组应当“立即制定集中力量进攻苏 维埃俄国的计划”。丘吉尔说,设立委员会的有关细节,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研究解决,但“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机构,研究当时的局势,并统计协约 国能够同布尔什维克作战的军队人数”。在巴黎协约国会议上,围绕丘吉尔的建议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美国国 务卿兰辛和英国外交大臣巴尔弗疑虑重重,不征求本国政府的意见不敢采取如此重大步骤。尽管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克列盂梭和松尼诺予以支持,但丘 吉尔的建议在老奸巨猾的西方政客面前,还是没有获得通过。丘吉尔在巴黎和会上的所作所为,传到了劳合·乔治首相那里,首相真 地感到坐卧不安了。丘吉尔在离开巴黎时,把自己的私人秘书菲利普·克尔留在那里,以便将和会上的一切情况及时报告首相。克尔向首相报告说,“丘 吉尔政策的逻辑是,既然布尔什维克是人类的敌人,就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 消灭他们。”劳合·乔治根据秘书的一份报告,立即给丘吉尔发了一封电报 J 寸他在 巴黎和会上的行动表示不安,并向他表明,英国内阁除同意向俄国反布尔什维克地区的部队提供军火以保住这些地区外,内阁从未提出做其他任何事。乔治说:“我恳请你不要因仇视布尔什维克原则使英国去干纯粹疯子才干的 事。代价巨大的侵俄战争将会加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并可能导致我们英国出现布尔什维克主义,我们不能挑这副重担。财政大臣张伯伦通知我说, 我们在和平条件下甚至还要靠目前的巨额税收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如果我们被拖入反对像俄国这样的大陆国家的战争,那将是一条通向破产的道 路,并将在英国列岛上确立布尔什维克主义。法国人不是这项事业的可靠领导人。他们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批小债主的影响,因为小债主们把钱 借给了俄国,现在无法指望何时才能收回这些款项。所以,我坚决请求你不要过多地理会他们的教唆。他们是想我们为他们火中取栗。我还提请你注意 英国十分严重的工人问题。如果人们明白了你去巴黎是为了制订对布尔什维克的作战计划,很可能激起有组织的工人怒潮,那将非同小可了!”丘吉尔的提案,虽然在巴黎和会上遇到挫折,但并未使他反苏维埃政权 的劲头有所收敛。他异常顽固地利用各种形式去说服一切可以说服的人,要他们相信坚决反对俄国革命的必要性。丘吉尔公开发表演讲,给权威人士送 备忘录,向英国政府成员和外国驻伦敦代表灌输必须扼杀俄国革命的思想。从巴黎回国以后,他加紧准备定于 1919 年春开始的由高尔察克向苏俄进攻的 计划。1919 年 5 月,巴黎和会决定承认高尔察克为全俄国的统治者,并向他提 供一切援助,以使他的权力真正扩展到全俄罗斯。出席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团在制订和宣扬这一政策方面起了主导作用。这是丘吉尔路线的胜利。他终 于取得了向俄国输出反革命的名正言顺的国际全权!丘吉尔为了实现在巴黎通过的决议而大肆活动,为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输送了数百万英镑的军火和 装备。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当时写道:“就算丘吉尔先生是位权力无限的帝王吧,也不该如此慷慨地挥霍国家的财产和人的生命!”丘吉尔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反对。英国国内掀起了“不许干涉俄 国”的强大的群众运动。英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19 年 6 月 17 日,在索斯波特举行的工党 会议一致谴责干涉俄国。同日,战时内阁会议也讨论了这一问题。劳工部副大臣谢克尔顿提醒阁员说,主要是由于武装干涉,英国工人阶级中的不满情 绪才不断增长。在英国,把对苏俄的干涉叫作“丘吉尔先生的个人战争”。为此,《每日快报》在 7 月 29 日一篇评论中写道:英国人民“决不希望在俄 国打一场大仗让温斯顿。丘吉尔这个自大狂、疯狂的好战赌徒见鬼去吧!把我们的士兵都招回家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工人阶级饱尝了战时的牺牲和困苦,并受 到俄国革命的影响,英国革命进入了战后的高涨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正是资本主义总危机开始的时期,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 的统治也陷入了危机。从大战末期到 1920 年的年中,英国的工业、贸易出现了独特的虚假繁荣,工业产值显著增长,对外贸易扩大。同时也出现了急剧 的通货膨胀,紧接着,在 1920 年后,便开始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急转直下。经济停滞造成了大批人失业,给英国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基于这 样的经济基础,英国战后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大规模的罢工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劳动人民开展了反对武装干涉、捍卫苏俄的斗争,并在革命高潮中建立 了英国共产党。在英国工人阶级和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苏俄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继在彼得 格勒附近击败尤登尼奇之后,并于 1919 年末,全歼了“俄国最高执政者”高尔察克的军队,高尔察克本人也被擒,并由苏俄最高革命委员会判决在伊尔 库次克枪毙了。当时,在西伯利亚民间流行着一支讥讽高尔察克的歌曲:英国的军装, 法国的肩章, 日本的烟草, 鄂木斯克的执政王。 军装穿破了, 肩章掉落了, 烟草吸完了, 执政王完蛋了。就这样,到了 1921 年初,英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内外反革命勾 结,想以武力推翻俄国苏维埃政权的企图完全破产了。因此,在英国政府中,劳合·乔治关于必须同苏联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观点占了上风。丘吉尔竭尽 一切可能进行阻挠。1920 年 7 月,他郑重其事地警告劳合·乔治说,他认为承认苏俄政府是“不能容忍的”。他提醒首相注意过去曾对他说过的话,“他(丘吉尔)是宁死不屈的”.并明确地暗示,在这个问题上他“决不屈服”。 但是,威胁帮不了他的忙。苏俄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连英国也不得不承认布尔什维克政府了。英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失败了,1921 年 1 月,丘吉尔由陆军部调往殖民 地事务部任职。正如他的传记作者弗吉尼亚·库斯所说的,这时,他“把注意力从欧洲转向了东方各国”。现在,英国统治集团需要丘吉尔这样的铁腕 人物来对付大不列颠殖民帝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曾组织阿拉伯人反对土耳其人,目的在于削弱敌人的力量,并乘机攫取 实际上或名义上受土耳其管辖的阿拉伯领土。但是,战后阿拉伯人民从实际生活中懂得,从土耳其桎梏下解放出来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自由,带来的却是 新的英国殖民主义的压迫。由于上述原因,丘吉尔不得不在埃及和近东保持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仅在伊拉克就驻有 4 万名英国士兵,这使英国纳税者 在一年中要付出 3000 万英镑的代价。丘吉尔在处理近东事务以后,着手解决受尔兰问题。开始,这位殖民大 臣企图用武力来平息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却更加激起了爱尔兰人民的反抗,形势更加不稳,于是又不得不被迫同爱尔兰人举行谈判。丘吉尔是 英国政府参加谈判的主要成员。爱尔兰人的主要代表是格里菲斯和克林斯。克林斯是反英武装斗争的杰出的组织者,英国政府曾悬赏 5000 英镑要他的脑 袋。有一次谈判在丘吉尔家中举行。谈判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在激烈的争吵 中克林斯大声说道:“你们日夜追捕我,还公布了我脑袋的价钱。”丘吉尔接着说:“且谩,还不只是你一个。”丘吉尔站了起来,从墙上取下镶在镜 框中的当年布尔人搜捕在逃的俘虏——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的布告,并拿给克林斯看,“给你出了好价钱——5000 英镑!瞧,我是多少钱呀?死的活的都是 25 英镑!你觉得这使你愉快吗?”同爱尔兰人的困难谈判终于结束,1921 年签订了爱尔兰南部各郡实行自治的条约。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希腊和土耳其力争夺领土问题爆发了战争。开始时双方互有胜负,但到 1922 年,希腊人完全被凯未尔领导的民族解放武装击溃了,土耳其人把希腊军队赶到了大海里。 于是出现了土耳其军队回师北上的危险,而且很快就能到达海峡,并将消灭那里的一支不大的英国驻军。丘吉尔担心上耳其军队渡过海峡,到欧洲大陆 同希腊作战,这意味着他在那里所贯彻的殖民政策彻底失败。丘吉尔决心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调兵遣将,剑拔弯张。但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泰勒说 的:“人民感到,他们可能被粗暴地拖进一场毫无必要的战争。对此,丘吉尔和劳合·乔治的同胞们是不能原谅他们的。”最后在人们的强烈反对下, 这场战争才免除了。丘吉尔在军事上的挫折,成了许多俏皮话嘲笑的对象。1923 年,英国曾流传这样一首打油诗: 加利波利的丘吉尔真伟大, 他使英军的美名扬天下! 有了邓尼金和高尔察克, 他能世世代代为祖先增光!丘吉尔的本领真够大, 拯救安特卫普全靠他。 臣服粗暴的土耳其, 还得同样的绝招老办法。丘吉尔的战争政策,是促使联合政府解散的原因之一。到 1922 年底,保 守党和自由党的联合已到了尽头。劳合·乔治下台,鲍纳·劳解散了议会,确定重新选举下院。对丘吉尔来说,这是一次很头疼的不顺利的选举。通常, 他总为自己是作为自由党人势力很强的丹迪市选区的候选人而感到很放心。但这一次,选民们却对他表示强烈的敌意。1922 年 11 月 14 日,他在医院作 了阑尾切除手术不久,准备在 9000选民参加的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这天, 他坐着病残人的轮转软椅来到讲台上。尽管这样,听众们还是对他敌意很大,他几次想开始演说,都被大厅中四起的喊声制止了。丘吉尔写道:“一些青 年男女脸上那种可怕的仇恨表情使我感到惊讶。的确,如果不是我处于病后软弱无力状态,我相信,他们是会把我打死的。”选民们把仇恨集中在丘吉 尔身上,并不是出于个人的恩怨,而是不满意他所奉行的穷兵黩武的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就这样,丘吉尔落选了。这是自 1900 年以来,丘吉尔首次被排除在议会 之外。后来,他回忆起 1922 年 12 月的选举结果时伤心他说:“我甚至未来得及眨眨眼,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议会中的席位。”正是:众怒不可犯, 天理不可违。欲知丘吉尔下一步如何动作,且看下章分解。第十一章政治变色龙 无官一身心不躁,写书画画显风骚; 卧薪尝胆长计议,有奶是娘行鬼道。话说丘吉尔落选之后,一直闷闷不乐,整天检讨既往,展望将来,心想 要重新崛起,必须重返保守党;但要迈出这一步非同小可,要敢以“政治变色龙”的丑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换换环境,在夫人克莱门蒂娜的劝促下,丘吉尔携带女仆和秘书到 法国南方休养去了。在国外期间,丘吉尔画了很多画。绘画使他得到安慰和快乐,使他摆脱了生活里的盛衰荣辱带来的烦恼。他对一位朋友说,如果一 天画不完两幅画,这一天就算白过了。丘吉尔的绘画技巧并不娴熟,但他对色调却极为敏感。他喜欢在法国南方、意大利、西班牙、地中海岛屿上作画, 英国景色的灰暗色调和英国灰蒙蒙的天空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喜欢地中海的大风大浪,喜欢蔚蓝艳丽的大海和阳光明媚的天空。他的绘画博得了好评, 有人称他是“最有前途的”写生画家,并赞扬他可以和职业画家相媲美。的确,丘吉尔作为一个业余画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21 年,在巴黎展 出了他画的五幅山水画。他没敢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用查尔斯·莫连的笔名发表的。有四幅画被人买走了,每幅画忖给了 30 英镑的高价。丘吉尔 除了绘画之外就是写书,一有闲暇时间他就从事写作。丘吉尔的著作和他个人的政治活动紧密相关。现在,他又有充裕的时间从事著书立说了。如今,丘吉尔想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村写一部巨著,书名是《世界危 机》,由四至五卷组成。他写这部书的念头不是在大战前夕就是在大战一开始时就产生了。从那时起,他就为写这部书作了准备工作,仔细地搜集了他 经手的信札、文件副本、备忘录。根据当时和后来英国政府处理公文的规定,丘吉尔得以留下一套完整的官方文件,有些文件还是机密的。现在,丘吉尔 利用这些文件来写书。头两卷起草的时间还要早些,第一卷从 1911 年写到爆发战争,第二卷是写战争第一年,其中包括达达尼尔悲剧,第二卷最重要的 几章是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写的。他在书中竭力证明,把达达尼尔战役失败的责任推给他是不公正的。当时,阿斯奎斯首相不准公布的那份文件,如今未 经任何修改,完整地列入他的这本巨著中。丘吉尔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工作效率很高。《世界危机》全书是由丘 吉尔向秘书口授写成的。他一天能口授英文三四千字。丘吉尔经常嘴里叼着没点燃的香烟,在房间里一边来回走着,一边口授。他用口授的方法著书不 仅快,而且好,丘吉尔口授的习惯是,先小声叙述每一句话,说得清清楚楚之后,再高声向秘书复诵一遍。《世界危机》第一、二卷于 1923 年问世,不 久又出版了两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最后一卷——第五卷也出版了。《世界危机》一书的出版,引起轩然大波。丘吉尔在书中明确提出,在 战争时期的战略问题上,持正确观点的多半不是职业军人,而是职业政治家,而且首先是指他自己。所以,他的著作理所当然地引起许多参加制订作战计 划的陆海军将领的反对。1927 年,他们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评世界危机》的专集。尽管如此,无论他的朋友还是敌人都一致认为,丘吉尔创立了很好的 文体。他的书虽然篇幅很长,却很容易读,而且饶有兴味。英国小说家阿诺德·贝内特说:“不管丘吉尔叙述的事实是否准确,他的书最容易读。”丘 吉尔一向把麦考利看作自己的榜样,总是竭力模仿他。把他和麦考利相比,是对他的最高赞誉。评论家阿瑟·柯南道尔在《泰晤士报》上撰文写道,温 斯顿·丘吉尔“写应用文章的文风比任何当代作家都好”。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同意这样的评价,《伦敦信使报》发表的书评指出,丘吉尔的文风“傲 慢自负,文笔也比较粗糙”。丘吉尔在这一部长篇巨著中,比以前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英雄创造历 史的思想。在他的笔下,与其说是写历史,还不如说是叙述那些年代他本人活动的小说。在撰写这一时期所有最重要的世界性事件时,作者总是引导读 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不仅积极地参与了这些事件,而且推动了这些事件的发展。难怪已尔弗勋爵把这部作品称为“以世界史为幌子的丘吉尔的光辉 自传”。丘吉尔认为,他作为政治家比自己同时代的人高明得多,只有他亲自操办的国家事务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丘吉尔的自大狂,可以说在字里行 间表现得够淋漓尽致了。《世界危机》一书,虽然使丘吉尔名利双收,但并没有使他的心绪好起 来。他总是优郁苦闷。这是毫不奇怪的,他是多么想居于各种事件的中心并对事件的发展发挥作用啊!可是他现在却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最后选出的 议会议员,大部分是保守党人。使丘吉尔特别不快的是,工党在议会中得到的席位比自由党两个派别合起来还多,成为帝国政府的正式反对派。可以预 料,工党在例行选举中将不断增加自己在议会中的席位,也可能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并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代替自由党多年占据的地位。自由党的一些领袖人物,如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活动加速了该党的衰 落。在战争年代和战后同保守党联合时期,丘吉尔等人的行动使英国的自由主义威信扫地,再加上自由党一些领袖人物之间无休止地互相倾轧和争斗, 更加速了自由党的分裂。自由党人退出政治舞台,使丘吉尔受到震动。如果自由党将来不能执政,他本人未来命运又将如何呢?但是,有一点他是明确 的,就是只有通过保守党他才能重新掌握政权,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回到保守党。恰好,1923 年,保守党领袖、首相鲍纳·劳由于患了不治之症喉癌而 辞职,不久就去世了。这样一来,丘吉尔在保守党营垒中的最不可调和的和最有影响的对手、一个决不让步并坚决反对他回到保守党的人,从政治舞台 上消失了。同丘吉尔有过一些接触的史坦莱·鲍尔温成了保守党的领袖和首相。鲍尔温当时主张立即实行关税保护主义,所以,他解散了议会,并确定 在 1923 年 12 月重新进行选举。这为丘吉尔企图进入议会提供了机会。在这次竟选活动中,丘吉尔疯狂攻击社会主义,攻击工党和苏联,企图 以此为他重返保守党铺平道路,这自然引起选区持某种进步观点的人士和自由党人对他的反感。《世界危机势头两卷的发表,使达达尼尔战役惨败的往 事又成了话题。工人们特别憎恶丘吉尔,甚至不许他在群众大会上发言。1923 年 12月 3 日,当丘吉尔想在伦敦的一个选区发表讲演时,当局不得不派出骑 兵和步兵警察来保护他,伦敦市民在丘吉尔面前挥舞拳头,扔石头砸碎了他的汽车玻璃。丘吉尔向《新闻晚报》发表谈话说:“在我参加社会生活的 25 年当中,就我所见,这是英国最坏的一群人。与其说他们像英国工人,倒不如说更像俄国狼。”他在竟选中遭到了失败。这次选举结果使下院出现了复杂情况。虽然保守党的席位继续下降,工 党的阵地大大加强,但是没有一个党在下院中得到绝对多数议席。因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在关税保护政策问题上发生纠纷,这两个党已不可能建立联合政 府,这就为工党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政府提供了机会。麦克唐纳的工党政府一上台,就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就为 丘吉尔提供了口实,使他更加热衷于辱骂工党领袖,硬说他们有革命的意图 和目标。第一届工党政府存在的时间不长。1924 年 10 月,自由党拒绝支持工党 政府。于是,麦克唐纳解散了议会,于 1924 年 10 月 29日举行了新的下院议 员选举。保守党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大搞挑拨离间活动。在投票表决的前几天,他们公布了一封伪造的共产国际的信,伪称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指示 英国共产党组织武装起义,推翻英国资产阶级政权。他们想用革命来威胁摇摆不定的小资产阶级,迫使他们投票支持打着反共反苏旗号的保守党人。丘 吉尔如获至宝,利用这份伪造文件,变本加厉地猛烈攻击英国工党和苏联。他说苏联领导人“发出了准备流血起义并开始国内战争的书面命令我断 定,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严重的情况!”丘吉尔的所作所为,又重新取得了保守党的谅解,他被提名为埃平选区 的候选人。这次竟选,保守党人获胜,他们得到了 413 个议席。工党得了 151席,而自由党人仅得到 40 张当选证书。根据选举结果,史坦莱·鲍尔温在1924 年 11 月 7 日组织了保守党政府。当这位新首相宣布任命丘吉尔为财政 大臣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对此,丘吉尔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为仅仅数月之前,他既没有党,在议会中也没有一席之地。在当时看来,他似乎在政 治上决不能东山再起了,现在却突然出现这种无法预料的转机。有感于此,丘吉尔在同朋友们庆贺他的任职时,回想起迪斯雷利的话:“政治上风云变 幻的乐趣是领略不尽的。”自由党的报纸《曼彻斯特卫报》对丘吉尔新的任职痛苦地发表评论说:“他已经是第二次离开沉船了,因为他有宝贵的本能, 不仅能够第二次浮上来,而且得到了高官厚禄。”关于鲍尔温任命丘吉尔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他认为,如果丘吉尔被 排挤在政府之外,他可能同没有任职的劳合·乔治联合起来。他们的朋友,著名的保守党活动家伯肯海勋爵也可能同他们站在一起。由当时英国这三个 精力充沛、目标明确的杰出演说家结成同盟,会给保守党政府带来很大麻烦。为了不致形成这种反政府的联盟,鲍尔温遵循英国古老的政治传统,把潜在 的敌人变成了战友:让丘吉尔的聪明才智为保守党政府效劳。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丘吉尔——这个难以驯服的政客,穿上 30 年前他父亲任财政大 臣时穿过的制服,走马上任了。1926 年 5 月 4 日,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罢工开始了。除矿工外,英国 工人阶级的基本队伍都参加了。工人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决心迫使政府和矿主作出让步。政府则准备动用警察、军队和招募来的志愿特警队来对付罢工。 丘吉尔觉得这样做很惬意,他喜欢紧张斗争,并为此大肆煽风点火。丘吉尔力图表明,在这狂风暴雨的时代,对于英国统治集团来说,他比萎靡不振和 贪图安逸的鲍尔温更重要和不可缺少。历史学家泰勒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指望把鲍尔温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挤走。”在那些日子里,丘吉尔作 为《英国公报》的出版人和主编赢得了最大的声望。印刷工人都罢工了,伦敦没有一家报馆能够出版报纸。丘吉尔在比弗尔布鲁克协助下,以《晨邮报》 为基础组织出版了《英国公报》。该报猛烈攻击罢工参加者,使反对工人的宣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926 年夏,在总罢工停止之后,丘吉尔去埃及和希腊旅游,他怀着“竭 尽天职”后的轻松心情充分休息,画了金字塔和雅典女神庙,画完几幅风景画之后,他于 1927 年 1 月以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客人的身份去罗马访问。 为了建立反苏反共联盟,丘吉尔大肆颂扬了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正如丘吉尔传记的一名撰写人说的,“丘吉尔在罗马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对布尔什维 克主义是多么深恶痛绝!”1926 年 6 月 20 日,他在公开的讲演中说:“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旦颠覆 英国社会,毁掉英国的繁荣昌盛的生活,使英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消灭作为一支世界力量的不列颠帝国,就会为全面厮杀打通道路,接踵而来的是在全 世界确立以他们为霸主的暴政。”尤其使他感到愤懑的是,英国和苏联存在着外交关系,而且苏联的官方代表还驻在伦敦。正如丘吉尔自己所说的,当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容忍苏联代表留在这里?为什么不把他们赶走?”他回答说:“我相信,如果把他们赶走,我会感到极大的快慰。我本人希望能 活着看到在俄国出现一个文明的政府,或者结束一直维持着的我们同苏联之间关系似乎友好的假想。”从这一声明中可以了解丘吉尔的全部思想和他对 待苏联的态度。丘吉尔在总罢工期间的行为,他对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恭维以及肆无忌 惮地反对苏联,所有这一切都招致了英国社会舆论的反对,不能说他的活动与极右翼保守党人的心愿是背道而驰的,但他们也不满意丘吉尔。他明人执 仗地反对苏联也给保守党人带来政治上的损失,激起人民群众反对他们的党,而且也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选票。这种不满情绪也传染给新闻界,一些报纸也对丘吉尔不怀好感。当时一 家报纸写道:“他换一个党就像换一个舞伴那样轻率。他只忠于他真正相信的一个党,这个党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牌号的党他的生活完全是由无休 止的讲演构成的。他不是和别人谈话,他总是讲演。在早餐时,他把你看成是自由贸易大厅中集会的一部分听众,而午餐时,你会感到他还是那样对待 你。如果你在休息时碰到他,他会再给你几份讲演稿,并在房间里从一个角落踱到另一个角落,摆出一副精神高度集中的高做的拿破仑式的姿态。那副 极端严肃的样子,几乎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他不愿意听完您的看法,不愿使自己美妙清晰的思想被别人可恼的意见所打断。既然他自己是正确的,何 必考虑别人的见解呢?他不是与你争论,他是在教训你。”在丘吉尔等人的鼓动和驱使下,保守党政府反对工人运动和仇视苏联的 政策,对英国失业问题所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它在英国人民心目中威信 扫地。到 1929年时,恰如英国历史学家指出的那样:“英国已悲观失望,痛 苦不堪因此渴望变革。”新的议员选举是在 1929 年 5 月举行的,保守党 人丧失了141 席。工党得到的选票比其他任何政党都多。按选举结果,工党 领袖麦克唐纳组织了由工党一家组成的政府。作为保守党人的丘吉尔,自然丧失了大臣的职位。当时很难想象,他从此离开政府竟达十年之久!丘吉尔离开政府后,就在这年的夏天和秋天,偕同他的弟弟、儿子和侄 子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在白宫拜会了美国总统胡佛。他给比弗布鲁克的信中写道:“能从美国脱身出来,摆脱令人厌倦的千头万绪的事务该多么幸福 啊!”在美国期间,丘吉尔参观好莱坞时,结识了表演艺术家查理·卓别林。他说,他想看卓别林扮演拿破仑,甚至还准备写一个这方面内容的电影脚 本。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丘吉尔只好在文艺创作上寻求安慰。这期间,他写完《世界危机》一书的最后一卷和一部自传《我的前半生》。另外,还 写了一些短篇,后来汇集成册,书名为《随想与奇遇》。丘吉尔在野期间,除了从事创作和绘画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国内外形 势的发展。不久他又找到了可以在议会发表演说的政治题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为了缓和这一矛盾,英国工党政 府和保守党部分领导人,都主张吸收少数印度上层人士参加对印度内部事务的管理。但是,这一建议却受到丘吉尔的猛烈攻击。他硬说印度的社会制度 及其进步是英国人发挥巨大作用的结果,印度人不可能独立地达到这种发展水平。丘吉尔说,倘若让印度独立,“它会急速倒退几百年,回到野蛮时代, 并只能饱尝中世纪的困苦。”很早以来,英国殖民者就对印度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鼓吹宗教的和 种性的相互仇杀。在 30 年代初,丘吉尔在这方面特别卖力,他唆使穆斯林反对印度教徒,硬说印度教徒敌不过穆斯林,因为据说他们在军事上是无能的, 大多数保守党人都懂得,在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增长的今天,丘吉尔的种族主义言论不仅已经陈腐不堪,而且是危险的。因为这些言论在全世界面前,暴 露了英国政策的殖民主义性质,并使印度人民确信,他们只有通过本身的斗争,才能从英国争得自由。所以,鲍尔温不同意丘吉尔的“极端立场”。当情况表明保守党党魁鲍尔温支持向印度有产阶级作出某些让步时,丘 吉尔在 1931 年 1 月同他分道扬镳了,并且退出了“影子内阁”。“影子内阁”就是在野党的议会党团的上层领导。“影子内阁”的阁员按相应分工对政府 提出批评。当在野党执政时,“影子内阁”的阁员通常就担任原来分工的大臣职务。丘吉尔同鲍尔温分道扬镳之后,恰如那时保守党著名活动家利奥波 德·埃默里所说,他“以惊人的劲头联合保守党内外同他观点相同的人,竭尽全力摆脱鲍尔温”。并对工党领袖麦克唐纳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有一次,丘吉尔在议会中说了下面一段话:“我想起,当我还是孩子的 时候,曾经有人想带我观看著名的巴尔努姆马戏团的演出节目单中有一个我最爱看的节目,名字叫《没有骨头的恶魔》。可是,我的父母认为,观 看这样的演出,对孩子的刺激太大了,并且会败坏道德。我不得不等了 50年才坐在政府的座位上看到《没有骨头的恶魔》。”丘吉尔所说的恶魔,指 的就是麦克唐纳。但是,麦克唐纳从未饶恕过丘吉尔侮辱他的狂妄行为。这样一来,鲍尔温和麦克唐纳就形成了反对丘吉尔的联合阵线。他们拒绝丘吉 尔进入政府。因此,多少年来,丘吉尔就成了个起着微不足道作用的英国“后座议员”。正是:处心积虑攀高位,倒行逆施犯众民;树敌过多今遭报,不 知何日得翻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二章洞察世界风云 纳粹头子兴妖风,扩军备战步步紧; 英国政府在沉睡,唯独丘氏察实情。丘吉尔在充当“后座议员”期间,除了写书绘画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 国际形势的发展。在 30 年代中期,丘吉尔讲演的话题和注视的重心已由印度 转到德国。在此期间,德国的纳粹党正勃勃兴起,他们在复仇和准备新战争的旗帜 下,攫取了德国政权。当时英国许多人考虑这将威胁英国在欧洲的利益。丘吉尔越来越深地思考着这个问题。1932 年夏天,匠吉尔参观马尔巴罗公爵当 年作战的地区时,十分注意德国事态的发展。丘吉尔写道:“当我们经过这些美丽的地区,经过一个又一个古代名城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希特 勒的动向,我感受到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氛,发现这是每一个纳粹党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事情。”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出任总理,给德国以至欧洲带来严重的不安。 他强烈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民主主义,反对犹太主义,并叫嚷要把日耳曼民族统一在德意志帝国周围。“德意志民族尽管是单一的民族,但它分散在奥 地利等许多国家。如果不把这些领土统一起来,建立德意志大帝国,就谈不上民族的幸福。为此我们不能不进行战斗。”希特勒到处这样游说鼓吹,而 且他还通过报纸和电台煽动德国民众的战争狂热。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在加紧扩军备战。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准 许拥有 10 万陆军。但是,一旦需要,这 10 万军队里所有的军官马上就能担当参谋,而且军队士兵因受过各种训练,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升为军官,并且 可以大肆扩充军队。1933 年 10 月,希特勒退出了世界军备会议和国际联盟,继而又废除了凡尔赛条约中限制军备的条款,他还明目张胆地以挑衅的姿态 向全世界宣告,德国拥有 36 个师团汁 55 万陆军。下仅陆军如此,凡尔赛条约规定不得拥有飞机的德国空军,也具备了英国空军的 2/3 的力量,并具有 很快超过英国的潜力。海军也不例外。按规定,德国只允许有万吨级以下军舰 6 艘,但现在制 造的小战舰的实力已达 2.6 万吨。惊恐不安的英国,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应当同德国就海军势力签订个什么条约。为此,1935 年 6 月,英、德两国签 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加强海军力量,但最多不得超过英国海军实 力的35%。”英国似乎认为将德国海军实力控制在英国的 35%就可以高枕无 忧了。按这一协定,德国可以建造战舰 5 艘,航空母舰 2 艘,巡洋舰 21 艘,驱逐舰 64 艘。德国肆无忌悼地扩充军事力量,而英、法、美各国竟保持沉默。看到这 些,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他把黑手伸向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934 年 12 月,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派去 25 万军队,次年 5 月占领了首都亚 的斯亚贝巴,惊恐万状的塞拉西皇帝乘上英国军舰仓皇出逃。在亚洲,日本帝国主义继 1931 年 9 月 18 日发动进攻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后,1932 年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同年 3 月 1日,日本帝国主义炮制 了伪满洲国,并要国际联盟承认。翌年,日本以国际联盟拒绝承认伪满洲国为借口,宣布退出国联。接着,又逐步向热河省和华北蚕食。1933 年 1 月初,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地山海关,3 月又侵占热河省,并逐步扩大在华北的侵略活动。1936 年 11 月 25 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 际协定》,结成了 侵略联盟。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 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丘吉尔意识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可怕信号就要出现了”。尤其是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军国主义的加紧复活,不仅给欧洲的革命运动,给苏联,也给英国的利益带来危险,而且是 致命的危险。因此,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对那些曾经精忠英勇战死沙场的人的儿女,又只好作这样的描写:他们并着发痛的肩膀前进, 迈着沉重的步伐, 离开生命的光明旷野。当时,各大国对外政策的着眼点都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苏联提出了 普遍裁军的方案,采纳这个方案可以缩小军事威胁,减轻劳动人民沉重的捐税负担。英国政府在当时严重的和平主义情绪的驱使下施展诡计·,它口头 上拥护裁军,但又竭力阻挠采纳苏联的建议。英国提出与苏联相对立的方案,其实质是原封不动地保存自己的军队,削减对方的军队。有些英国政治家认为,应该容许德国有“平等的军备”。其实,这正是 德国纳粹分子所坚决要求的。丘吉尔明白这样的要求意味着什么。1933 年 4月,他说:“德国要求军备平等,陆军与海军的编制平等这是最危险的 要求。生命中没有永恒的东西。只要德国的怨恨和不满尚未消除,还抱着我们不幸看到过的那种情绪时,就真地获得与其邻国完全相等的军事力量,那 么可以肯定,我们自己也将面临指日可待的欧洲大战的重新爆发。”裁军会议失败后,丘吉尔感到被捆住的双手已经放开了,他的奋斗方向 已不再是反对可能的裁军,而是争取大力重整英国军事装备。丘吉尔同英国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看法不一样,他正确地肯定了技术装备在 20 世纪战争 中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作战时,他在设计、制造和使用坦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今,在 30 年代,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空军上了。丘 吉尔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把德国作为英国军事上的潜在敌人。巨大的水上障碍——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同西欧分开,这种情况使英国最担心的是德国空 军。丘吉尔非常注意德国空军的发展,并极力设法迅速改变英国空军的状况。丘吉尔在下院关于这个问题发表演说是最合情理和最成功的。丘吉尔的 演说证明,他无论对德国的动向还是对英国军事装备的现状,都了如指掌。丘吉尔在政府中没有任何正式职务,却能掌握充分可靠的实际资料,并根据 这些资料得出为以后的事态所证实的结论,看来似乎是令人奇怪的。其中有哪些奥秘?原来丘吉尔一直坚持收集有关英德关系和双方军备状况的情报。 他同陆军部和外交部的许多高级官员保持密切接触。丘吉尔联系面非常广泛,他既同法国的一些政治家联系,也同柏林的一些人建立了联系。 针对国内存在的和平主义,丘吉尔多次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一心一意地避免另一次大战的发生。但是万一发生了战争, 我们就要斗争下去,为了能在战争中求生存,即便付诸武力也在所不惜。”早在 1931 年丘吉尔就在下院的讲坛上向内阁和议会说过:“德国同法国 的陆军力量相匹敌,这令人十分遗憾。我要向那些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人们问一句:‘先生们,你们希望战争?’把欧洲重新拖入战争的危险已经来临!” 正当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磨刀霍霍之时,英国一些短视的政治家们却迂腐地空谈一些陈词滥调。在他们的纵容和鼓动之下,1933 年,牛津大学俱 乐部的学生,竟通过了一项“本院绝不为国王和祖国而战的决议”。这一类的插曲,在英国国内固然不妨一笑置之;但在德国,在意大利,在日本,特别在全世界进步人士的眼里,深深感到英国已经萎靡不振了。“我们读到了德国超乎寻常地大量输入废铁、镍和军用金属的消息,我 们读到了关于这个国家盛行全国的军国主义精神的一切消息;我们还看到他们正以一种嗜血的哲学来向青年灌输,这是自野蛮时代以来所未有的。”丘 吉尔在下院辩论时说,“看到这些正在活跃起来的力量,我们不要忘记,这就是曾经同整个世界作战并且几乎把世界击败的那一个强大的德国,在那次 战争中,它以一个人的生命换取对方两个半人的生命。如果你知道了这些准备、这些理论和这些公开提出的主张,就难怪德国周围各国都感到惊慌失措 了。”丘吉尔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的最可怕的危险,就是我们 不仅不加强自己的国防,而且还不断要求法国裁减他们的实力,我们怎样去劝他们的呢?我们说,‘你们把实力裁减吧’。我们总是给他们这样的希望: 如果他们在裁减实力之后,又遇到什么灾难,那我们就会设法援助他们,虽然我们也是两手空空,爱莫能助。我不能设想比这更危险的政策了。罗 马人有一句格言:‘握紧你的武器,延长你的疆界’。但我们的格言似乎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还有,你朋友的武器也得裁减哩!” 虽然下院各位议员都极端注意倾听丘吉尔的发言,但丘吉尔却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他深信英国面临一场即将爆发的严重的战争的考验,但又不能使 议会和政府重视这种警告。丘吉尔提出的证据不能使他们信服并从而采取行动,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但是,丘吉尔还是鼓足勇气,冒着被称为“战争贩子”的罪名,大声疾呼,要求政府面对当前的风暴,建立各种防卫 力量,加强与盟邦合作,共同行动,制止法西斯侵略,“使我们从可悲的错误估计中醒悟过来。我们现在就是这些错误估计的受骗者,如果我们不及时 注意这个警告,也许有一天会成为它的牺牲品!”这时在丘吉尔的记忆中,记起一位不知名的作家为火车失事而写的几句 诗。这是他从前在漫画杂志《笨拙》上读到的,丘吉尔走下讲台后,又默默 地背诵这首诗:是谁掌管这轰隆隆的火车? 转轴嘎嘎地响,挂钩拉得紧紧, 以疯狂的速度,逼近了道口的转辙; 但困倦已使司机的耳朵失灵, 信号的闪耀只徒然地穿过夜色,因为是死神啊,它在掌管这轰隆隆的列车。“多好的诗啊!”丘吉尔反复地朗诵着,这不正是对当前形势的生动写 照吗?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些讲话,以《英国仍在沉睡》为题汇 集成册发表了。这个集子出版后,在英国人民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美国驻伦敦大使肯尼迪让他 23 岁的儿子约翰以《慕尼黑及其后果》为题撰写毕业论 文。约翰欣然同意这个选题,着手根据父亲的建议和美国驻伦敦大使馆提供的材料撰写论文。他采用丘吉尔的论题,并力求展开论述。文章写成后,父 亲很满意,并决定把这篇论文发表出去。约翰·肯尼迪的《为什么英国沉睡不醒》一书在《纽约时报》评论员克罗克的协助下出版,并且很快销售一空。丘吉尔一再强调德国空军的严重威胁。他说,过去“海军是英国可靠的 后盾现在我们不能这样说了。可恶的空战方法的发明和改进,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地位。我们已经不是 20 多年前那样的国家了。”1934 年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本国的空军。下院在讨论这些措施 的时候,给了丘吉尔重新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他说道:“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易受攻击,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善于回敬掠夺者我们的 宏伟首都,世界最大的攻击目标,就像一头捆缚着的肥大而珍贵的母牛引诱着猛兽。我们现在的处境是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也是现在其他国家没有 遇到过的我首先要指出,德国违背和约,建立空军,其实力已达到英国 空军的2/3到 1935 年底,即便政府的这些提案付诸实施,德国空军也将 在数量上和战斗力上和我们的空军几乎相等。”1934 年 11 月,丘吉尔对国王的答辩词作了一些修正,指出“我们的国 防实力,尤其是空军实力不够充实,不足以保证陛下忠实臣民的和平、安全和自由。”丘吉尔说,德国现在已有了一支空军,如果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 去,再过一年或两年,德国空军的实力将超过我们 50%,到 1937 年就会比我们几乎强一倍。但是,鲍尔温首相不同意丘吉尔的这些预测。他断言:“德国空军的实 力决不会像丘吉尔断定的那样和我们相等,或比我们更强,而是相反。照我们的估计,我们两年后仍将有 50%的优势。”只过了半年,鲍尔温不得不公 开承认丘吉尔的预测是正确的,被迫做了“有名的自我检讨”。他说:“我错误地估计了未来,在这一点上,我是完全错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受 骗了。”鲍尔温承认,这一错误要由政府、首先是由他自己负责。他说:“这不是某一位大臣个人的责任。从总的方面说是政府的责任,我们所有的人都 有责任,都有该受责备的地方。”但是,英国政府并未改弦更张,而是继续坚持错误的外交政策。如今,丘吉尔同从前一样,在下院只能扮演“后座议员”的角色。他痛 苦地忍受这种处境,每当政府内部出现微小变化时,他总是希望能为自己在政府中找个位置。1936 年春天,政府打算组建一个新的部来协调各军事部门 的活动。当提到是否委任丘吉尔领导这个部的工作时,丘吉尔很想在这个舞台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但是却遭到鲍尔温和张怕伦等人的强烈反对。大 多数保守党党员也不大信任他。凯斯·法伊林就此写道:“一些自由党人和中间派人士认为,把丘吉尔排除在政府之外方能实行反军国主义政策,如果 把新组建的国防协调部交给丘吉尔领导,会使这些人士感到恐慌。吸收丘吉尔参加政府同党的负责人的意见背道而驰。此外,一旦鲍尔温隐退,这样岂 不又将引起一场由谁继任首相的争执吗?”丘吉尔又重新在写作中寻求安慰。他把从凡尔赛和约起到 30 年代中期止 发生的全部历史写成一部书。丘吉尔已写出第一章。这一章后来未经任何修改就纳入了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第一卷。不过,他不久又放弃 了这部历史书的写作,专心写《英语民族史》。丘吉尔迅速完成了这部内容充实的巨著,但是这部著作的出版却拖了好几年。 丘吉尔在回忆自己为重返政府所遇到的种种挫折时写道:“鲍尔温和我一样,想不到他当时帮了我一个大忙。他使我没有卷人其后三年政府的不明 智政策当中去;假使我当了大臣,那么打起仗来,就得对毫无战争准备的国防工作负直接的责任了。”丘吉尔对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丘吉尔没 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英国政府的工作,这对他是有利的。1936 年 3 月底,丘吉尔在保守党外交委员会阐述了他多年来,实际上一 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所遵循的英国欧洲政策的原则。丘吉尔说:“英国 400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 家,特别是防止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落入这个国家的手中。从历史上看,在这四个世纪中,人和事,环境和情况已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目的却始终如 一,这是世界一切种族、民族、国家或人民的历史记载中最突出的事情之一。”“还有,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英国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丘吉尔说,“与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相对抗,在威廉三世和马尔巴罗领导下反对路易十 四,反对拿破仑,其后又反对德国的威廉二世。在那些时候,如果英国参加较强大的一方,分享其胜利果实,那不但轻而易举,而且具有极大的引诱力。 然而,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或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 这样,我们就保住了欧洲的自由,保护了欧洲的生气勃勃和变化多端的社会 的成长。”根据这些原则,丘吉尔提出一个问题:今天究竟哪一个国家是最强大的, 并且力图称霸欧洲呢?丘吉尔认为,法国陆军是欧洲最强大的,但它并不威胁英国。德国则不然,它哪个国家都不怕,“它正在以德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规模来扩充军备。它的领导是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他们很快就不得不在经济财政上崩溃或者发动战争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而这个战 争的唯一目的,以及如果取胜的话,其唯一的结果,就是纳粹统治下的德意志化的欧洲。”丘吉尔认为在这种情况厂要拯救英国“必须再一次联合欧洲 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必要时挫败德国的霸权”。这样,丘吉尔的纲领就成为英国同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德国进行斗争的纲 领。丘吉尔比英国许多其他政治家更早认识到 30 年代德国对英国造成的威胁。他看清了,对英国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希特勒德国己准备好对苏作战, 而是它已成了英国的危险敌人。在丘吉尔的心目中,后一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越来越重要。丘吉尔看清了这一情况,说明他比自己同时代的英国其他政 治家高明。但是,丘吉尔对鲍尔温一张伯伦政策的抨击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其根源 在于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反对共产主义。1936 年在西班牙发生了法西斯暴动,而后又出现了德国和意大利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武装干涉。当时丘吉尔主张不 干涉西班牙事务。英国政府执行的正是这一政策,它不仅适合西班牙佛朗哥集团的利益,而且也适合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利益。丘吉尔写道:“我在 这次冲突中是中立的。我当然不赞成共产党,又怎么会赞成他们呢?我确实认为,英国政府不过问西班牙的事情做得对。”对社会主义和革命运动 的仇恨,妨碍丘吉尔看清“不干涉”政策不仅使西班牙人民的自由事业遭到损害,而且也违背了英国的战略利益。1937 年 5 月 28 日,鲍尔温由于年迈辞去首相职务。他的继任人是尼维尔·张伯伦。无疑,丘吉尔同新首相的对外政策存在分歧。张伯伦是个鼠目 寸光、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他极力迎合希特勒,奉行臭名昭著的绥靖主义。他自以为找到了一箭双雕的办法。他主张祸水东引,推动德国同苏联交战, 其结果将会消灭苏联或者将其最大限度削弱,而德国也将筋疲力尽,没有能力为争夺欧洲霸权同英国作战。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丘吉尔同张伯伦发生了 分歧,丘吉尔清楚地知道,德国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增强,不仅对苏联是个威胁,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也是个威胁。丘吉尔仔细地阅读并充分研究过希特勒 的《我的奋斗》。他清楚地知道,不能相信希特勒关于德国无意敌视英国的 声明。张伯伦对自己的外交活动能力估价过高,并对他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 个人谈判寄托了毫无根据的希望,他认为,只要同法西斯独裁者在谈判桌旁坐下来谈判,就能立刻说服他们接受完全符合英国利益的条件,并根据这些 条件同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议。随着德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和德国对英国威胁的日益增大,丘吉尔越来越 感到在联合抗德的国家中应该包括苏联,但是,直到慕尼黑阴谋,即 1938年秋之前,丘吉尔一直没有积极地提出这一想法。在 30 年代,苏联政府曾不 止一次地建议成立某种形式的世界阵线以制止德国对欧洲的侵略扩张。但是,这些建议总是遭到英国政府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的拒绝。丘吉尔在 回忆录中谈到对 1938 年 3 月建议的看法时这样写道:“我那时坚决主张只有成立法、英、俄联盟,才能有希望制止纳粹的进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当张伯伦在下院提出不同意莫斯科的建议时,丘吉尔并没有对英国政府提出 有力的批评。在欧洲地区,1938 年国际关系上的首要问题是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德国 要求瓜分这个国家,要霸占它的大部分领土。张伯伦打算满足德国这一贪欲。丘吉尔则很清楚,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德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德国, 而英国及其欧洲盟国的地位则会相应地遭到削弱。力量的变化对英国十分不 利。9 月21 日,丘吉尔向新闻界发表了一项声明,其中说道:“捷克斯洛伐 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做法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将使这两 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为危险。仅仅使捷克中立化就意味着德国可 以抽出 25个师的兵力用来威胁西线;此外,还将为胜利的纳粹打通一条通向 黑海的道路。不单是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威胁,所有国家的自由和民主都将受到威胁。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德 国的战争潜力会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其速度将比法国和英国完成必要的防御 措施快得多。”在此期间,丘吉尔开始反复地谈论同苏联达成相互谅解以中止德国扩张 的必要性。张伯伦和政府中同他观点相同的人反对同苏联接触。他们的政策是同德国达成协议反对苏联,而不是联合苏联反对纳粹德国。虽说赞同丘吉 尔“必须联合俄国”主张的保守党人逐渐多起来了,但他们在议会中仍居少数,不足以改变张伯伦所奉行的绥靖政策。正如丘吉尔所说的:“在英国, 苏联的建议实际上未被理睬,没有利用这些建议向德国施加压力,以至后来不得不付出很高的代价。”9 月 28 日,张伯伦在下院就对外政策问题发表演说。这一天他显得特别 高兴,好像突然年轻了 10 岁。他向议会宣布,希特勒同意把军队的动员令推迟 24 小时,井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行政首脑在慕尼黑会晤。下院对这一 消息报以热烈的欢呼声。只有很少几个人没有随声附和。于是,1938 年 9 月底,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前往慕尼黑,在墨索里尼参加下签订协议,把 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从此明显地被削弱了,几个月之后完全被德国吞并。在张伯伦到达慕尼黑的第二天,丘吉尔就约集英国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在 伦敦萨伏伊饭店举行了一次午餐会,参加的有反对党领袖艾德礼和辛克莱,还有著名的保守党人艾登和劳埃德等人。丘吉尔劝说他们立即联名给张伯伦 发电报,要求不要破坏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安全。可是,他的交谈者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自己不能签名,据参加午餐会的阿斯奎斯的女儿贝姆卡特描述 说,当聚会者什么事情也没有决定就离去的时候,“丘吉尔的眼里噙满了泪 水”。但是,张伯伦从慕尼黑一回到英国就兴高采烈地对欢迎的人群说:“我 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究竟是时代的和平还是时代的灾难?无情的现实将把“和平”的吃语驳得体无完肤。正是:鬼迷心窍雾遮眼,岂知大祸 在眼前。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三章慕尼黑的悲剧“绥靖大公”迷心窍,降尊纤贵行鬼道; 丘氏劝阻无济事,牺牲捷克罪难饶。事实证明,慕尼黑协定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时代的和平”,而是时代的 灾难。如今,它已作为人类最卑鄙的阴谋而载人史册甲其实,丘吉尔早就清楚,慕尼黑协定使欧洲力量对比的变化多么不利于英国。他十分公正地把幕 尼黑协定看成是英国和法国的失败。为此,丘吉尔对张伯伦政府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尖锐的公开批评。他说:“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失败,其后果 将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历史上经历过欧洲均势遭到破坏时的一个可怕阶段如果我国被纳粹德国控制,落入它的势力范围,受它的指使, 或者我们的生存变得非仰赖它的善心和恩典不可,那我就无法忍受了。”他在结束讲话时提出严厉的警告:“不要以为这件事会就此结束。这不过是惩 罚的一个开端。”的确,慕尼黑事件后希特勒用十分挑衅的口气同英国对话。他扬言,他 不喜欢丘吉尔或某些英国政治家参与政权。希特勒声称:“如果英国人逐渐丢弃他们从凡尔赛和约时代承袭下来的那种神气,那就算是一件好事情了。 我们不能再忍受女管家的管教了。”事后证明,希特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是蓄谋已久的。他在兵不血刃地占 领奥地利后,就在着手实施他的绿色方案了。希特勒侵捷,仍然是玩弄“特洛伊木马”的诡计。在开始时,他并不直接出面,而是唆使他在这个国家的 代理人、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头目康拉德·汉莱困出面闹事。1938 年 3 月 28 日,希特勒把汉莱因叫到柏林,密令他在捷克斯洛伐克 制造事端,让他提出捷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因此,所谓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困境,对希特勒来说,就像 1 年以后但泽之于波兰 一样,不过是一个借口,以便让他用来在自己所垂涎的土地上制造纠纷,进行颠覆,用来迷惑其友邦,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至于这种真实意图到底是什 么,从希特勒在 1938 年 5 月 28 日向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下达的命令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看到这个不可容忍的挑衅我决定把苏台德日耳曼问题加以彻底 的、一劳永逸的解决。5 月 28 日,我命令:在 10 月 2 日以前做好对这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立即加速扩大我们在西线的防御工事。”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攫取它的领土与人民,使之归属第三帝国,这就是 希特勒的目的。但他的军事顾问们并不全都和他样信心十足。德国的将军们不相信法国和英国会对“元首”的挑战表示屈服,因为他们考虑到协约国 的实力除空军外仍然比德国强大得多。要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突破或包抄波希米亚防线,就必须出动整整 35 个师。德国参谋部的将领告诉希特勒, 要考虑到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是有效率的,而且拥有最新式的武器和装备。“西墙”或称“齐格菲防线”虽然已经构筑好了野战工事,但距全部完成还很远。 而在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德国只能抽出 5 个正规师和 8 个后备师来保护西线,以防御可能动员 100 个师的法国军队的进攻。将领们听到要冒这个危险, 不禁大吃一惊。而如果能再等几年,德国军队是可以重占优势的。由于协约国的和平主义和软弱性,使德国在实行征兵、进占莱因地区和强夺奥地利这 几件事中,证明了希特勒的政治判断非常正确,然而德国最高统帅部却不能相信希特勒的虚张声势的恫吓,会获得第四次成功。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深信只有他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在 6 月 18 日宣布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进攻的最后命令。在这中间,他曾 经一再向那些感到焦虑的将领们保证:“只有在我坚信法国一定正像我们重占莱因非军事区以及侵占奥地利时那样不会进军,因而英国也不致于进行干 预,我才决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尽管有了奥地利的先例,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仍然没有憬悟到这一点。 由于他们政治上短视,惧怕战争和战后可能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所以准备把捷克斯洛代克奉送给希特勒,作为推动德国 法西斯向东反苏的礼物。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本来订有同盟条约,当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领土 完整受到威胁时,法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可是,一纸条约从来不能保证帝国主义者说话算数。达拉第政府虽然口头上多次声明恪守对捷的条约义务,背 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1938 年 4 月底,达拉第前往英国与张伯伦磋商。张伯伦对达拉第说,英国是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劝 法国也这样做。张伯伦和达拉第说什么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只不过是要为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