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 爱情以互惠为原则》

作者:吴淡如 字数:19520 更新:2023-10-08 21:20:34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 爱情以互惠为原则》------------海狸:吴淡如的人生智慧------------  想到用这个题目来写一位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吓了我一跳,因为突然想起早年读过一本叔本华的书,题目就是《人生的智慧》,记忆中那本书很朴素,薄薄的,而我几乎完全记不得里面的内容,可是读它的时候我是作了笔记的,那是在我刚刚研读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并做了厚厚的一小本笔记之后,正如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内心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渴望。  现在看来,我完全忘记了那些哲学教条,而艾思奇所阐述的哲学体系本身也没有给我多少教益,但是我的书法却在认真虔诚的笔记后得到空前训练,使我受益终身,并在帮助我理解和走近与之相对的另一种哲学观上,功不可没。这些意外的收获远非当初我所能够预料。  凡此种种似乎蕴含着大大的奥妙。每个人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似乎都体验过人生的不可解,但也不能说言语断道,所以吴淡如要对人讲讲她的人生经验,在阅历了人生百态,体验过千般感受后,她发现“快乐地生活是人生的目的”。  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一个美女主持人,她很幸运,她的人生阅历远非一个平凡女子可比,但是她并不认为这就是幸运,她说:“一无所有、不美不富自有他的幸福,因为,爱你的人没有必要作假,对你好的人永远出自真心,你得到的是世上的真感情。”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窃喜,因为不富不美的我检点周围,还有几个穷途末路时会伸手相援的朋友,因此胸中涌动着友情的暖流。  真话即使说得不好也是能够打动人的,有经验的读者完全可以体会作者隐曲的情感真伪,所以每个令人尊敬的作家从不试图欺骗读者。  吴淡如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很多感慨,也隐约可见真实人生的矛盾和挣扎,由此令人窥见一个率真诚实的吴淡如,而她满心善意,想要借助自己的亲历见闻告诉我们一些平凡的生活道理,甚至一些人生的智慧,她不是叔本华也不是艾思奇,她只是以一个平凡女子的口吻,用她的生活教训提醒那些在苦海中挣扎的人们快快醒来,不要浪费了你的一生,而你最大的责任便是让自己坦然而快乐地生活。  人生起点大不相同,有人或者出身好,或者天生丽质,或者智力超群,但是家贫、貌丑、智力平平者也大有人在,甚或不幸长久地忍受着肉体的折磨。是的,真是不公平,就像是打牌,有人起手便是一副烂牌,看似一生都没有赢的希望。无法选择。但是命运慈悲,他也给人留下了一块可以自主的天地,那就是你可以改变你的认识,你的情感体验完全取决于自己,你可以快乐或者痛苦地对待同一个问题,同样也可以如此完成一个人生过程。至于终点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在哪里。在那里众生平等。  或许,我们如临大敌的人生,却是某个不可知的力量对这种称作人类的小虫开的一个玩笑?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这部书蕴含了吴淡如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尽管很多人未必同意她的观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智慧的女作家说出了人生的部分真相,而作为一个女性,自尊、自立、自强,是活得快乐的最根本要素。  “人千万不要去争取不符实际的名誉。就是争到了,也没有用,你还是没有那么重要。”这是她对虚名的体会。  或许因为我傻,我一向主张做人不要太聪明,因为聪明人不吃亏,更不会让自己行入歧途或落入穷途。这需要计算,充满计算的生活即使很精致毕竟疲累无趣。吴淡如更肯定那种智慧人生,因为智慧中有大喜悦,无关境遇,无关得失,甚至无关单纯的感官愉悦,是那种大智若愚的无心境界,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如吴淡如引用《心经》中的话: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当然,这已非市井人生的生存智慧,而是内心安详的人生智慧,可以使人在尘嚣日上的世界中活得逍遥自在。这应该才是她所谓的快乐人生。------------评论------------  TVBS◎蔡康永:  吴淡如成为畅销作家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她从不装高深。很多作家写到后来,觉得自己要"耍两下",结果变得离读者愈来愈遥远。但她很少为了要表现她的聪明,向读者"扮高深",总是以简明的方式表明她的作品,这是很难得的事。  皇冠杂志◎吴娟瑜:  她跟读者分享内心世界的起伏迭变,也分享在各种生命探险里的真实故事。我认为吴淡如会成为畅销作家有三个原因,一是她的文字鲜活精练,文笔非常好。别以为她的书读来都很轻松,其实她的文字在回转间却有巧妙的运笔;二是她的文学底子很厚,因为她看了很多书;第三是她的作品总是言之有物。  出版广角◎蓝天白云:  看过吴淡如的许多作品,很喜欢它们。每一次看完她的书,就好像做完一次心理治疗,常常泪流满面,觉得心里快乐踏实了许多……  羊城晚报◎朝园:  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到爱恨缠绵的青年情侣、落寞蠢动的中年夫妇,再到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呈现在作者笔下的,不是"后"式前卫的非常唯美化艺术的情爱主题,而是现代社会从都市到乡镇普通市井人群的情感婚恋故事。  时尚杂志◎孙小宁:  吴淡如的作品中没有琼瑶笔下的白马王子,也没有英雄美人的荡气回肠,但是却如广东女人煲出的汤,五味俱足,拿东方智慧和西方妙招一同做料,经得住现代爱情的失意者、婚姻的无助者甚至是第三者端起来喝而不伤及胃。  文汇读书周报◎张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里,恋爱的人女人照样甜蜜地沉溺,失恋的女人照样痛苦地号啕,再苦的良药也救不了天底下所有罹难爱情的怨偶,吴淡如女士的书是一记又记当头捧喝,却也只能惊醒想自救的人们。  南洋商报◎吴梅珍:  翻看吴淡如的爱情小说,终会看到一些隐藏的幽默,虽然她的爱情小说写得有点云淡风轻,好像有些冷眼旁观世间情的淡然,却又看透了世情。有人说:"吴淡如很怪!"记者倒觉得,不如换个说法,这个城市的爱情很怪……  每日新报◎穆鑫:  吴淡如的作品里,并没有过于夸张的元素,换句话说,就是相当地平民化、人性化。她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乎全都是来源于生活,全都是食人间烟火的……  北京晚报◎金力维:  对于台湾著名女作家吴淡如的小说《谁都会说我爱你》,金马影后秦海璐评价很高:"看过原著,我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恋爱过。"  青年时报◎韩蓓:  当日益堆积的冷漠在都市上空蔓延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借助书本和影视作品倾泻体内残存的激情,于是有不少都市人迷上了擅长写清浅短小美文的台湾著名作家吴淡如。  天津青年报◎詹珊:  吴淡如敏锐的女性视角,时尚新颖的笔调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追随。她在钢筋水泥间寻找都市的美感,在压力重重下寻找轻松平衡,其积极进取的态度给人以健康真实的感觉……  出版文角◎蓝海风:  人的一生一定躲不过别人的影响,那可能是一句关心、一场意外、一次交谈,更有可能只是一篇文章。我知道我的恋爱观受吴淡如的影响很大,不知为什么会对她的书总是一本接一本地买下去,也许她的文学魅力对我来说是无人能比的。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赵元:  吴淡如女士兰心蕙质,人如其名,淡淡笔墨,简短说话,把以台湾市镇为背景的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勾画凸显出来,作品精彩传神,温切畅顺,在当代通俗言情小说中可谓又树一帜。  北京晚报◎王金跃:  吴淡如说自己是一个对生命尽全力的人,如果说自己的书能够赢得读者的厚爱,那是因为她的话就像探照灯一样,用心灵去照亮他们的情感之路。------------作者简介------------  关于吴淡如  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曾赴法国、英国游学,并曾任旅游记者与大学讲师。曾当选台湾最大网站「最想倾吐心事的对象」代表,并获台湾省文艺奖章小说奖,二度获得金钟奖最佳教育节目主持人及最佳谈话性节目主持人提名。  十岁开始写作,二十岁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目前著作畅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深受欧美地区华人的欢迎,各国华文书局均可购得她的著作。  自一九九五年至今,都是台湾地区畅销排行榜上女性作家第一名。有着“台湾畅销书天后”的美誉。  目前担任台湾「好时光」广播节目主持人,为台湾省二十岁至四十岁女性收听率最高的节目。节目开场白:「好运会降临在乐观开朗的人身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也主持台视的「幸福星期六」和东风卫视的「桃色蛋白质」等电视节目,每天在苹果日报也可以看到她的个人专栏。  最近吴淡如又加盟福建的东南卫视,主持访谈性节目《娱人码头》,开始进军大陆的文化市场。  吴淡如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的书已由多家出版社引进大陆,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她爱书、读书、写书,把她在与生活的对话中体味出来的爱情观、人生观、处世观,坦然诚实地写出来,帮助青年朋友们解除在爱情上、事业上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惑,鼓励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做快乐的人。作为女人,她用感性的眼睛看人生,用理性的思考来探讨感情,她希望聪明的女人美丽、美丽的女人聪明。她的书因此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她被誉为青少年和上班族最知心的朋友。  她也酷爱旅游,拥有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也是一位业余合格潜水员以及陶艺爱好者。也曾参加舞台剧演出,深受好评。她说:生活如果贫乏,灵魂就会空虚。勇于尝试不一样的人生经验。------------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1)------------  也许穷人家的孩子没有玩具熊、任天堂,甚至没有一件好衣服,但他们拥有如莲花绽放的美丽笑容,也不必问: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每个人生阶段的答案也不一样。有些人不断在找寻答案,有些人一生只得到“没有意义”的答案。  但不论有没有答案,是什么答案,都有一个不可缺的要点:人生有意义的人,心中必定欢畅。  不一定要拥有什么。  几年前,我到老挝去。那时候,它还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国度。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农作物虽然丰盛,但现代民生物资仍然非常缺乏。穷人家能有一件沙龙蔽体已经不错了。  车行荒野,几无人烟,经过一座开满莲花的小湖旁,我看到了一幅令我难忘的景象。  六个五、六岁的孩子,光着身子,嗨哟嗨哟,很有节拍地在小湖中划船。所谓的船,只是简陋的竹筏子。  被阳光均匀洗礼过的身体,泛发着黑金光泽。他们笑得非常非常开心,划得非常非常用力,一起往前划,划到小湖中心,又划回湖边。  我举起相机,他们也举起手,完全没有芥蒂地欢迎罕见的不速之客。哗啦!其中一个孩子跳进水里,像鱼一样地泅泳。一会儿,又跳上筏子来。然后,他们又心满意足,嗨哟嗨哟,一心一意地在开满艳红色莲花的池上行舟。  我发了很久很久的呆。我知道,他们绝对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有玩具熊,也没有任天堂,他们甚至没有一件好衣服。可是,没有人有权利觉得他们“好可怜”。  我觉得我“好可怜”。我们都一样可怜。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灿烂,那么自然,那么纯净,那么百分之百的笑容。我的因忙碌才能充实、表面上看来满有意义的人生,好像从来没能使我笑得如此喜气。那么美丽的笑容使我的心如莲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和千百朵莲花一起嫣然盛开。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希望他们永远不必为这个问题浪费时间。  心里从没浮现过这个疑问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吧!  快乐接受人生的正负面  我这么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不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们不只问人生有没有意义,也问很多事有没有意义:我这么努力读书有没有意义?做这种工作有没有意义?这么辛苦地帮他人忙有没有意义?  到底什么是“意义”?是成功,是利益?还是某种荣誉?我们问的“意义”,通常只是很现实的利益,名或利。  但是,我们的意识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给予了否定的答案──我们是因为觉得没有意义,所以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解答自己疑问的同时,我们往往让正面想法取代了负面想法。换句话说,我们只是拿“意义”来打击自己,让自己沮丧,却又改变不了现状,或根本无力改变现状。  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曾经一直检讨,他那么辛苦地投入摄影有没有意义?使他不断问这个问题的导火线倒有些趣味:有一天,他到一个很偏僻的乡下拍照,想要拍一个坐在路边歇凉的老太太,老太太大概并不喜欢当模特儿,或是不好意思,着急着说:“不要,不要!”为了阻挡他的镜头,竟然把裙子整个拉到上面来,挡住自己的脸。  “那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残忍,而我的工作很没有意义……她为了不让我照脸,宁愿拉起裙子把脸遮住……”从此,他一直在检讨他的半生心血有没有意义的问题。工作不来劲,遇到精彩画面时,也不再勇往直前抢镜头。  当他对我诉说这件事时,旁边有个老先生说话了:“少年人,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工作,你不但要爱欢迎你拍照的人,也要爱拒绝你拍照的人,正面和负面,你都要接受,这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只想捡甜头吃。”  我的朋友和我听了老先生的短短评论,如醍醐灌顶。  “事实上,有没有意义,只有老天爷知道!”  我们问老先生,他做什么工作?他说,他是退休老师。  “我很喜欢教学生,可我教了三十年书,我教过无数个博士,也教过杀人犯和抢劫犯,我对他们都付出同样的爱心呀。当我发现我的学生长大后为非作歹时,我也曾经很沮丧,我这么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我发现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工作,我还是要尽人事,其他的就听天命吧!佛教里讲自性自救,我要救他,他不救自己,有什么办法?”  我想,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很多东西,背了学了将来没有太大意义──后来进入社会后也证明,从前背得死去活来的东西,占据了我年少青春的东西,并没有意义──让我绞尽脑汁的地理课,那些铁路、那些城市,有的现在已经不存在,有的改了名字,我那时总认为地理考全班最高分完全没“意义”。  但反过来想,我在企图考全班最高分、在我的脑海里冥想铁路网的同时,我不也体会了某种游戏的欢喜,在我得到好成绩的那一刹那,我不也曾经快乐过吗?  当然,如果那些读死书的时间可以省下来更好不过,可是,在我还没有能力打破那个“迂腐”制度的时代,我只能以正面意义打败它,而不要让它带来负面意义打败自己。------------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2)------------  在天地间书写生命奇迹  每个人有意义的事不一样。某些人心中最有意义的事,对其他人可能毫无意义。历史上有数不清的人,为了夺取自己心中最崇高的精神标竿,不惜舍生取“义”。  换了你,可能嗤之以鼻。原来人人如此不同,如天与地。也就因为,有人愿意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个世界才能像一个美丽的交响乐团。  史考特征服南极的故事,你我绝不会师法前贤,但都会深深感动。他是一位英国海军船长,也是英国南极探险队的司令,自小害羞而胆小,阴错阳差地加入了南极探险队。从此,他爱上了南极。  爱上南极,或者,爱上了不可解释的宿命,一种奇妙的“非如此不可”的生命旋律。他发誓,在有生之年,非征服南极点不可。他要使英国的南极探险队,成为第一支在南极竖起国旗的队伍。  此后十二年,费尽心血的筹备,又历经几千公里不畏严寒的奔走,第一次远征南极点他几乎成功,但却因突然袭来的暴风雪而功败垂成。他并不灰心,经过更充足的准备,他与经验同样丰富的队友,再度回到南极的冰雪天地。他们带着机动雪橇、西伯利亚的迷你马、阿拉斯加的狗群,和新西兰政府捐助的大批冷冻羊肉,准备一举成功。  冰封的南极,拥有令人惊叹的风光,也藏着惊人的凶险,即使在夏季,气候仍捉摸不定,每日温差可以在摄氏零下七度和零下六十度间肆意徘徊,她像个美丽而暴躁的情人,骄纵地调戏着痴心的追求者。  即使准备再充分,所谓冒险,仍只是一场赌博,并不保证你能收回投下的生命资本。未知,使人惶恐,却也充满冒险与刺激。  冰雪封冻,使承载的睡袋与帐篷增加了一倍半的重量,机动雪橇的率先故障,更使搬运必备货物难上加难,暴风雪常使空气中充满飞舞的冰锥,即使在帐篷中,呼出的气,还是会使胡子结成冰块。西伯利亚的迷你马只能畏畏缩缩地挤成一堆,等到死神一一解脱它们的痛苦,而终于成为人与狗的必备食粮。由于食粮不足,其中一半人马被迫折返,向继续挑战极点的五个人举杯祝福。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次别离也是永远的告别。  风霜如针,刺进他们早已冻伤的双颊,史考特等人奋力迈向通往极点的道路。但出乎他们意外的,他们并非第一支朝圣队伍。在距离极点四十三公里的地方,竟然发现,挪威探险队已经插上了他们“到此一游”的旗子。  那真是无情的打击。但他们仍坚持接近极点一些,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他们成功地征服心目中的南极点──它和南极的每一个地方一样,只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的酷寒大地,并没有人开香槟和party欢迎。而且,他们必须马上面对,长达一千四百多公里的回返路程。去与来,同样艰辛,粮食则更为不足。一位最健壮的队友失足跌落在冰崖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另一位队友为了把粮食留给其他人,选择独自告别,悄悄在荒凉的冰雪中迎接最后一刻。剩下的三个人,并没有回到出发点。一直到他们去世八个月后,搜救人员才发现他们,静静躺在距离极点才十一公里的帐篷中,任白雪为他们建筑坟冢。  史考特的日记被发现了。最后一篇,他写着:  我们仍应坚持抵达终点,但我们却已虚弱不堪,当然,我知道终点已经不远。这很可惜,可是我不认为我能再写下去了。愿上帝照顾我国人民。  我们也许不认为,征服南极有什么意义,可是,每一个求仁得仁的故事,总使人想向他们深深致敬。------------输没有逃可耻------------  输了,我会安慰自己;  逃了,我很难原谅自己。  你问我怎么对时间进行管理的?为什么可以做这么多事?  会不会压力很大?是不是会碰到一些挫折?有没有瓶颈?会不会高处不胜寒?有不能排解的寂寞吗?有没有想要躲起来撤退的时候?  啊,都有。  这些年来,我至少被问过一百次类似的问题。  我其实很少想到自己忙不忙。  仔细想想,才发现自己“照常理说”确实还满忙的。  最忙的时候,我手上有一个广播节目,有三个每周非假日都得播出的电视节目,有一个几乎天天都得写的专栏,还有一些碍于人情必须应允的零碎事情;此外,我还得到台大EMBA上课。  课业很沉重,且非我专长。从前,选读法律系的理由,就是因为不用修微积分,没想到念管理经济学时,还是正式地和微积分碰了面。我自嘲:这就证明了,有些事情真是你越想逃越逃不掉的。  考试的时候,又重温多年前抱书苦读的经验,确实有焦头烂额的感觉。那应该就叫做压力了。只是,有时候得告诉自己,不管有没有压力,死马还是得当活马医。抱怨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不过,如能胸有成竹地应考,考完后的快乐,也跟学生时期一样,海阔天空,好像天下已无难事,脚步轻盈,呼吸顺畅,如释重负之后,只想狂欢痛饮一番。  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对于生活,我浅浅的体会是,如果你愿意看着一个目标,刻苦地走一段路,不久,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  我没有任何时间管理的准则,只有几个处理压力的心得:  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挑战很大,但压力会变小。  二、面对压力时,逃走和抱怨,比面对的副作用大很多。  我比较幸运,我做的事情,都是我喜欢的事情。在我选择的战场或职场上,我不喜欢退缩。可以被打败,但是不能够退缩。  输没有逃来得可耻。输了我会安慰自己,逃了,我很难原谅自己。还要浪费许多时间忏悔。  这应该跟小时候的经验有关吧。我从小悟到,如果把自己面临到的事情,留给家人或长辈解决,那么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一定会扩大,增添许多想不到的麻烦。  这或许是我惟一能够提供的秘诀。尽量活得像个自己喜欢的人,是惟一的抗压秘诀。------------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  事情可以改变时,请尽力改变;  不能改变时,请心平气和接受。  有位朋友在搭国内班机时,碰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状况。  快降落时,飞机遇到了乱流,不断上下震荡,桌上的刀叉都飞到天花板上,像乱箭一样地掉下来。整个飞机上的乘客都开始尖叫嘶嚷。  尖叫了十分钟后,飞机的飞行状况还是很糟。刚刚尖叫的人,已经叫到声嘶力竭,飞机上有个和尚,开始念起经来。这时,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开始仿效他,机舱里充满各式各样祷告和念经的声音。  然而,飞机的震荡幅度却有增无减。经念完了,全部的人都陷入沉默的寂静中,有位老先生以沉稳的声音打破寂静,说:“现在,还是请大家把身份证放进内衣里吧。”  全机愕然。他解释:“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事,人家才认得出你是谁。家人才找得到你。”  所有的乘客都默默地照做了。  所幸,飞机并没有失事,在降落前,恢复了平稳度;呆若木鸡的乘客,在惊吓中听到了起落架触地的声音。  飞机虽然平安降落,大家还失魂落魄。  一直到回到家中,推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感觉到胸罩里有个硬硬的东西:身份证。返家途中,她还在发呆,忘了把身份证拿出来。  再紧急,也要从容应对  死里逃生,使她重新思考人生,也获得了一种“就算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够镇定自若的能力”。她说,每次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她总会想到“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的那一刻──人生中并没有任何危机,比生死关头更难处理;只要能够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想到“怎么样善后是最好的方式”,就可以做出最理性的瞬间判断。  难怪,不管她碰到什么事情,脸上总能挂着从容的微笑,不管再怎么忙,态度与风度依然漂亮。  她的人生小故事也给我相当大的启示:  “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的智慧,就是认清“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和“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的区别。可以改变时,请尽力改变;不能改变时,请心平气和接受。明白自己再挣扎、再费力也不能够挽救什么,只能把力气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远离颠倒梦想(1)------------  有些梦想,不过是对现实的嗟叹。  许多渴望永恒的人,却不知道在星期天下雨的午后如何自处。  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块遥远的梦土。也许是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吧!我们习惯于把梦想放在遥远的未来,对将来总是比现在感兴趣得多。  “等我退休,就可以去环游世界……”  “等我有一笔钱,我一定要回乡下去,买一块地,自己种菜吃。”  “这里的生活环境太差了,交通拥挤、人心险恶、乌烟瘴气,人家说新西兰是人间天堂,将来我老了,一定要移民到那边……”  想想,这跟小时候考试每次考不好,发誓下次好好努力,却没努力过一样。  未来来了,未来的梦想还在未来;明天变成今天,今天的希望还在明天。真正完成的人很少。  啊,人类真是因梦想而伟大的吗?  有些梦想,不过是对现实的嗟叹;它并不是驱策人生的动力,而只是抱怨的借口。我们不断地在找借口,不肯在现在就努力地踏出第一步。其实,让自己对现实生活稍微满意并不难,不需要在不满中让烦躁如细菌般滋生。  困扰人生的梦想,只是烦恼。  我一直记得美国女作家苏珊·俄兹的话:  “许多渴望永恒的人,却不知道在星期天下雨的午后如何自处。”  许多梦想,使我们的此时此刻,充满着灰色的情绪,恍恍惚惚,模模糊糊;使我们不屑于生活在这一刻。  其实,只有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真的认命,就别再三心二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厌烦了人们对梦想的过度依赖。  不久前,我遇到一个旧识。在细雨纷飞的午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十年前就有的抱怨。他说,台北新闻圈的应酬多得让他厌烦,社交场合里,看见的只是一张张虚伪的脸孔,与利欲熏心的眼神,袅袅不绝的烟味使他的肺长期呛伤,人们永不厌倦的宴会敬酒游戏,更让他得了严重的胃溃疡。  我记得,每一次看见他,他都是同样的苦瓜脸和不快乐。十年如一日。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安静静过日子,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我按捺不住,对他说:“你如果不喜欢应酬,大可以不去。”  “唉,这你就不懂啦!我……我做这一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忽然又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情来。  事实上,应酬与他的工作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看得出,在他抱怨的时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无声地诉说着爱恨交织的情绪。  我缄默了。就让他爱恨交织下去好了。他只是在为他的无奈找听众,并不期待解决任何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些喜欢在婚姻中爱恨交织的男女。  “如果你这么痛苦,他又对你这么差,为什么不离开呢?”如果你好心地想当解铃人,你通常会得到类似的答案:那人忽而戒心十足地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来。  “你不会明白的,我身不由己啦……”  “我,唉,认命了──”  真正认了命,就不该有怨言悱语,不是吗?  从前,有这么一个对子。  诗人嫌院子里的芭蕉,风来发出沙沙声,雨来滴滴答答地响,吵得人不能静心入梦,挥毫写下: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诗人的妻子,慧心独具,戏笔完成下联: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种的吗?芭蕉是一样的芭蕉,只是你的心变了,发出杂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当初喜滋滋进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为大公司的繁杂人事烦恼频添、早生白发;不久前,才因一见钟情而日夜想望,曾几何时,情人已经变成仇人;最亲密的朋友,翻转成致命的敌人……昔日的爱,变成今日的恨事,为什么?  只因一念之差。  那个念,来自于期待,也来自于梦想;当事情背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梦想便失去了回应,于是我们的心也越来越不能宽容。  想来想去,当日心头的一块肉,如今十恶不赦。  还不是它在作祟?------------远离颠倒梦想(2)------------  失去,意谓着新的获得  梦想是奇妙的东西。不实现时,百般渴慕;实现后,万种烦恼步步跟随。  有个朋友是心理医生,曾经诊治过这样的病人:  一个中年女人,她出身困苦,早年劳顿。等到她努力变成有钱人以后,她决定花一百万,买一条她渴望已久的珍珠项链犒赏自己。  从亮晶晶的项链送到她手上的第一天起,她得了失眠症。睡不着,因为怕有小偷来偷她的项链,有强盗来抢她的项链,那么,多年的心血将会白费,说不定,还有血光之灾……越往下想,就越睡不着。好不容易睡了,恐惧又到梦境中来拜访。她的心情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她只好找心理医生。  医生建议,为什么不把项链锁进保险箱里?  她照做了。却又担心保险箱不够安全,失眠的老问题又与她纠缠不休。  直到某一天,她赴宴返家途中,一个劫匪真的抢走了项链。在她还在为那条项链心痛不已的同时,她也发现,她的失眠症不见了,和她心爱的项链一起被偷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古人老早就悟出这个道理了。梦想不能实现,并不值得沮丧;失去,也许意谓着新的获得。  我的表嫂是一位资深的护士,她在洗肾病房工作。  洗肾病人是很无奈的,每两、三天就得折腾自己四个小时,尽管现代的科技,已减轻了他们不少痛苦,可是,必须按时报到洗肾,又不能做剧烈运动,仍是一种苦刑。  既来之,则安之,又能怎么办?  大部分的病人,把洗肾当例行公事,因为大家常常见面,就跟一家人一样。见了面,嘻嘻哈哈,仍然津津有味地谈论,哪儿的醉鸡好吃,哪边的衣服在打折。  这是受欢迎的病人。表嫂说。  还有一种,洗了十年,每一次来,还是在埋怨天地不仁……不但苦着自己的脸,还企图影响他人的情绪……  这样的病人,护士见了都要皱眉。她说。快乐也得洗,不快乐也得洗呀!  当然,没有人“梦想”自己从此必须靠洗肾维生。一旦被宣告了这种病,几无脱离的希望。但是,如果在肉体已经承受了如许痛苦时,再加重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不智了。  既来之,则安之。如果来到人世间,已有生老病死苦,何必再增加自己的精神折磨呢?  《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梦想,因眷恋过去,或因想占有未来。但愿我真真切切地盘踞现在。愿我一生的历史,由无数个现在写成,而不是被夸大的过去,或梦想中的将来。------------最坚强的一家人------------  虽然经济不宽裕,她仍在假期带小孩出国去玩,  让他们尽情感受人生的美丽。  某一天洗澡时,妈妈拿洗发精给女儿,竟然发现,女儿看不见近在眼前的洗发精。这一年,女儿九岁。妈妈以为女儿视力出了问题,带女儿检查。医生说,没有问题。母亲以为是暂时现象,没想到后来的症状越来越多──女儿讲话和动作反应开始越来越慢。她心急地带女儿到各大医院检查,报告一切正常。医生认为是她有问题,要她看心理医生。  后来,女儿的退化症状越来越糟,才有医生怀疑可能是某种罕见疾病。这种与基因有关的病变,台湾只出现过两例,都在十二岁前过世。惟一的希望是骨髓移植,最可能给女儿带来生存希望的就是儿子,做检查的过程非常辛苦,而当时小儿子才四岁。  两个孩子的检体送到国外检查,没想到带回来的消息犹如五雷轰顶。原来,两个小孩都是患者,只是小儿子年纪小,尚未发病。  妈妈和爸爸知道这个消息,请了一天的假到海边抱头痛哭。之后,他们面对了现实,尝试各种康复疗法延缓症状,要让孩子觉得生命是快乐的!  生命无罪,但求快乐一生  虽然已经尽力康复,但是几年过去了,女儿走路越来越不稳,喝水会被水呛到,晚上常因没法吞咽口水而无法入眠。她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婆家的谅解。婆家认为孩子有病,是因为她的问题,只要有家族聚会的场合,都不许她带小孩参加。她只有把泪水往肚子里吞。  女儿因为行动较迟缓,话也渐渐说不清楚,遭到同学的排挤。她了解孩子不是故意的。为了女儿,她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女儿得了什么样的疾病。她的信念是,只要女儿有一口气在,就要让她尽量过着正常快乐的生活。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她会在假期带小孩出国去玩,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美丽。  最体贴的是小儿子。小儿子目前没有任何症状,才念一年级时就懂得照顾姐姐。两个人念同一所小学,下课时,他都得负责看看姐姐需要帮什么忙。现在,姐姐生理期来了,小儿子还会体贴地带姐姐更换卫生棉。  这是我最近访问的一位坚强的母亲。她说到这里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和来宾都泣不成声了。她来上电视,也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儿女的罕见疾病是怎么一回事。------------再见,模范生(1)------------  绿铃子拥有比较多的水,不会比常春藤长得好;  青苔即使争取了太多的阳光眷顾,也不会像向日葵一样容光焕发。  小学的时候,我曾经当选过模范生。那种全校每年级选出一个的模范生。  我们的学校人数不少,看来,想当选一定要费一番工夫,要很优秀,不然就必须是最佳人缘奖得主。  很抱歉,我两者都不是。我的成绩不算差,但排名远远落在很多人后头,上课不肯听课,东张西望,在课本上画娃娃;因为对体能活动缺乏兴趣,下课不肯跟大家玩,所以人缘也不佳。总而言之,我绝不是模范生的最佳人选,但是,我却轻易地当选了模范生。  原因无他,因为我的母亲就在这所小学任教。长大以后,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以前最讨厌的就是班上有同校老师的孩子。哈,我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不过,我也必须强调亲身经验,小学老师的孩子未必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因自己的任课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小报告而挨打,不必想隐藏不及格的考卷,不能忘了写课题,成绩不能不名列前茅……生活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所有的老师在我国小快毕业那一年,送我一顶模范生的帽子戴,大概是为了向我母亲多年奉献该校教育致敬吧!  很奇怪的是,我在小时候就很洞悉这个“礼尚往来”的人际因果。他们让我当模范生,我虽然有些虚荣,但也有些心虚。这跟任何一匹驴子都知道自己不是千里马一样。  照例,当选模范生的人要请全校老师吃饭(这很不公平,因为请不起老师吃饭的,就失去当“模范生”的资格,不管你有多优秀)。请客这一天,我故意试试看,到底我有多重要。“恭喜,恭喜!”人潮汹涌而至,我的父母站在门口致意,他们也向老师们愉快地打着招呼。做饭的师傅老早就在后院忙得不可开交,香喷喷的味道引来不少野狗在门外徘徊,而我,把自己藏起来,躲在楼梯间的小空间,在黑暗中眨动一双侦探的眼睛。  所有的老师都来了。这真是一次盛宴。在小城里,除了婚丧嫁娶,可是没有人会一次请这么多客人。“恭喜,恭喜!”大家一进门来就开始道贺,气氛看来非常和谐,但是,他们似乎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  我是主角呀!他们竟没有发现主角不见了。不久,香喷喷的菜端上来了,大家开始动筷子,并且互相敬酒,谈笑风生地聊着天,询问我父亲的近况……恭贺他们的孩子个个优秀,但是,就是没有人问:“模范生在哪里?”  我自己跟自己赌气,如果没有人叫我,我就不出来。苦苦地等他们吃完所有的菜,很遗憾,他们根本没有发现“模范生”不在。我饿着肚子,痴痴地等,又累又失望,很快的就在小楼梯间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曲终人散。我被蚊子咬了几个包,只好钻出阴暗的楼梯间,我的母亲才发现我,忽然想到:“死囝仔,跑到哪里去了?”  那一刹那间,我领略了一件事,人千万不要去争取不符实际的名誉。就是争到了,也没有用,你还是没有那么重要。  这个孩提时期的人生经验,使我多年来一直作着一个噩梦:我梦见自己挤在一个交响乐团里,手里拿着某种乐器,乐声响起,我必须伪装自己能够奏出和别人一样的音乐,而事实上,我对于任何乐器都一窍不通……然后,一身冷汗地醒了。这就是我自己的模范生感言。  比较,让我们遗失了自我  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的。我们的教育认为,比较才有竞争,因而我们从进学校之后,就不知不觉变成斤斤计较的人。  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大的压力;一直输的人,干脆放弃自己。  比较,看样子使我们有点进步,却在群体中遗失了自我:我们没办法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并舒适地展现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当习惯赢的人忽然输了,他会对这个世界质疑。  然而,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比较性的。  有个记者访问世界最大的连锁旅馆总裁,问他:“你十四岁就辍学出来工作,在酒店里当侍应生、洗碟子、收餐具,但你却一步一步爬到这个地位,而过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还在小饭店里洗碟子、收餐具──当时你知道你会和他们差距这么远吗?”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总裁微笑道:“老实说,在我往上爬的路上,我真的没看到其他的人。”  他从没把跟他一起洗碟子、收餐具的同事当作比较目标,他只看见自己该走的路。如果他只想成为那堆侍应生中最好的,他现在可能还在当领班。------------再见,模范生(2)------------  不要因想赢而忽略了自己的特性与道路。这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都明白的事。  不要因为在一个小山坡上滑跤,就忘了自己原想征服珠穆朗玛峰。  恶性竞争下,失去的会“比较”多  我的朋友提供了她的生活小故事:  “我的数学一直很差,总是比其他科目少很多分,并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确实没天分。我只好多加强背诵的科目,以填补数学一科不足的成绩。在这种‘截长补短’的情况下,我的书念得还不差。  “每个同学都知道我的数学不好。所以,当我在某次月考数学拿一百分时,每个人都以惊讶的眼光看我,好像我作了弊一样。其实是我下了相当的苦心,来研究这个我还算有兴趣的数学领域。我们班上数学最好的那位同学,却在得知我拿到一百分,而她‘只有’九十七分时,当众嚎啕大哭,指责我拿一百分一定是因为老师泄题……因为我曾经在这次的出题老师那里补习过。她大声号哭,使我不知所措……  “这是国中时候的事了,但我记忆犹新;后来我到台北读书,在大学联考考上了第一志愿,却听说这位女同学大学落榜。当我返乡时,在火车站遇到她,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假装不认识,不要跟她打招呼,免得她问我考上哪里,然后在众目睽睽下又哭了起来!好像我哪儿对不起她似的……”  也许“比较差”只意味着,你还有“比较好”的路。现在“比较差”,不代表你以后不会“比较好”。  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争长短不一定有意义。  正如绿铃子拥有比较多的水,不会比常春藤长得好,过多的水分只会使它的根茎腐朽。而青苔即使争取了太多的阳光眷顾,也不会像向日葵一样容光焕发。  比较也许免不了,但可别变成恶性竞争,那样我们会发现,失去的会“比较”多。------------给予赞美,先“发”制人------------  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可以增进你的健康和快乐。  ──波斯宗教家Zoroaster  戴尔·卡内基曾经叙说过一个小说家叶慈女士的故事。  “叶慈是一位小说家,但她写的小说没有一部比她真实的故事精彩。”  她的心脏不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个清晨之前,已有一年的时间躺在床上不能动。她每天最长的旅程,是从房间走到花园作日光浴。  日军轰炸珍珠港的惨剧,却给她重生的勇气。轰炸时,一颗炸弹在她家附近开了花,震得她跌下了床。军队派出卡车,接走军人的家属。当时有电话的人不多,红十字会的人知道她床边有个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当军人和其家属的联络中心。  她发现自己的先生安然无恙之后,仍努力地以她的电话,为那些不知先生死活的太太们联络,并为她们打气;刚开始,她还躺在床上接电话,后来不知不觉地坐了起来,越来越忙之后,她兴奋得忘了自己的毛病,开始走来走去。后来她除了每天睡觉的八个小时以外,完全不必躺在床上。为了帮助别人,她医好了自己。  叶慈女士说:“空袭珍珠港固然是一大惨剧,但却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借着帮助别人,我找到了我本应拥有的力量。因为它迫使我把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给了我一个奋斗的理由。”  波斯宗教家Zoroaster曾说:“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可以增进你的健康和快乐。”  叶慈的康复,正是最好的说明。  爱情不是慈善乐捐  给予,包括物质上与非物质上的。无论大小,总会给你不同的快乐。  但还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给予的人要完全心甘情愿,还有,被给予的人一定要得到“好处”。  给予苛求回报,徒然使人焦虑。但这在理论和实际上,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有个朋友到台南演讲,发生了一段又有趣又悲凉的小插曲。那天她讲的主题是爱情,谈到了现代女性的种种爱情难题。演讲结束时,一个坐在最前面一排、一直戴着帽子的女人,忽然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露出“光可鉴人”的头,大声对全场观众说:“男人真不是好东西!我为了向我的男友证明我到死都爱他,不惜把一头头发都剪掉,可是他竟然不领情,还是跟着别的女人跑了!我连我的美丽都不惜牺牲,他为什么一点都不知道感恩?”  全场鸦雀无声。据我的朋友说,很多人紧咬着嘴唇,想笑而不敢笑。朋友答得妙:“你给他,他又没得到好处!你只是在伤害自己!”  从此,她对“爱的奉献”有一层新的体会:让你爱的人得到好处,才是真的奉献。  好几次,我在演讲会结束后,也会遇到碰上感情纠纷、一脸狐疑的女孩:“我对他那么好,什么都给他,没有求回报,为什么他还对我这么冷淡?”或“他爱我,并没有我爱他多,应该怎么办?”  “你心中真的没有求回报吗?如果完全不求,就不会感到沮丧,在你付出的那一刹那,你就应该快乐!”  是的,我知道这很难,牺牲而不求回报,已经是宗教情怀了。完全不求回馈的爱情,等于是用救世主的情操在谈恋爱。  但爱情本来就不是慈善乐捐。不论你捐了多少,爱人不必给你收据,你也没有因而有免税的权利,更不会买得无形中的心灵平安……你强求回报,回来的不会是爱,而是恨。  爱情也没有我多你少的问题。又不是上菜市场,一把青菜二十块,你再多付二十块,就可以多买一把。  爱情中的给予,值不值得,全凭自由心证。你的付出,得心甘情愿才行,因为未必有回报。  既然不一定有回报,何不心宽一些、慷慨一点。把幸福给予自己所爱的人,他能爱,你能给,在过程中欢欢喜喜,何必问结局?  爱情不是一个投资报酬率的问题。  给得越多,收获越多  最近,我看了吉本巴娜娜的小说《甘露》,书中一个并不重要的角色,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当家庭中的份子,拒绝继续给予,只是一味索求时,这个家就开始乱七八糟了。”  “给予”也可以使生活中解除不少危机。给予赞美,常常可以收到百般要求而得不到的结果。  有个父亲要求念小学的小儿子分工到庭园打扫落叶,孩子总是嘟着嘴,非常不甘愿。  父亲换了一个方式,他开始赞美起小儿子扫好的落叶来,他说:“你今天的工作看起来好极了,你扫好的落叶堆像个美丽的小山丘……”儿子听他这么一说,原本嘟起来的嘴松了下来,一味埋头扫地,扫得汗珠涔涔。父亲又赞美了他的认真。  这一天,小儿子没有对自己的份内工作发出任何抱怨,反而在晚餐时,小声地要求他:“爸爸,你再说说我扫的那些落叶好吗?”  不吝施予赞美,才会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偏偏有那么多人,只知赞美自己,自夸自大,生怕别人不晓得自己的美德。事实上,没有人会钦佩自吹自擂的家伙。  但赞美,过之如同不及,表里不一,很容易露出虚伪的马脚。  真正懂得给予赞美的人,都先拥有了一颗对世间事物欢喜赞叹的心。他们会领略阳光的灿烂,也能陶醉于黑夜的沉寂,不会在有阳光的日子怨叹日晒,也不会憎恨夜的孤寂。  有一位女性心理学家也说过:“如果你希望你的男友成为好男人,那么,不要喋喋不休地要求他,要按照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去赞美他。”指责他的负面行为,只会使两人翻脸,称赞他,反而能激发他的好男人潜能。这是人性的微妙之处。  赞美也许是个善意诡计,但任何心理正常的人,都愿意开心接纳。  想要收,与其强索,不如先“发”制人!  心甘情愿给予的人永不吃亏。觉得自己不甘愿了,就别再给。心不甘情不愿的给,对接受者有害无益。  给予时,你必须内心丰盈,像一座不得不涌出的泉水,无私地让干渴的行人,分享最美的甘露。越给,你越多。------------小上班族赚大钱------------  想赚钱未必要自己创业,只要脑袋里真有两把刷子,上班族也可成为巨富!  近来,有个看来不起眼的中年男子,让全部的日本人都睁亮了眼睛──在日本纳税人排行榜上,第一名竟然是一个四十六岁的上班族,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位叫做清原达郎的东京上班族,看来和普通上班族没什么不同,每天都在清晨搭电车上班,到某一栋大楼里的投资顾问公司工作。他连自家车也没有,个性木讷寡言,买的房子还有房屋贷款呢。  可是,他却是日本二○○四年纳税排行榜第一名,缴了三十六亿九千万日圆的税!以黑马之姿击败了日本所有企业家(不过,我想他也不太愿意变成纳税第一名吧。只不过,活在日本,逃税最难,日本国税厅每年都公布纳税大户排行榜)。纳税第二名的企业家,纳税额只有十多亿元,只有清原达郎的三分之一!  他个人的收入总数,是一百亿日圆,相当于台币三十亿元,虽然缴了十亿出头的税,自己的年收入还有台币二十亿左右。而他的头衔,只是TOWER投资顾问的“部长”(有关日本公司的头衔,请参看漫画《课长岛耕作》《部长岛耕作》,就会有大致的了解),这家公司只有十五个人,他连当“董事”的资格也没有。  可是……他竟然是纳税第一名!他是一个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企管硕士,全凭高明的投资手腕赚钱。他所操作的对冲基金获利惊人,去年报酬率有百分之二十八左右,基金成立六年来,净值已成长了六点四倍,所以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流入。这些获利,大概有两成可以放进清原达郎自己的口袋。  新时代赚钱趋势  其实,他已经连续三年挤进纳税百人排行榜了,只是去年一鸣惊人,猛夺榜首,羡煞众人。  清原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嗅出几个新时代的赚钱趋势:  一、这是个知识经济时代,想赚钱未必要自己创业,只要你脑袋里真有两把刷子,就算你是上班族,也可成为巨富。  二、能帮大家赚钱的人,自己才有赚大钱的可能。上班族如果想赚大钱,一定要到讲“绩效”的公司上班,别只想着稳固的铁饭碗。  三、想赚钱不必待大公司,要到那些愿意让你“分红”、让你共存共荣的公司上班。  只要有能够帮公司赚钱的本领,小上班族远景无限!------------人在闲时,也身不由己------------  忙人的忙与闲人的闲,都需要彼此的关照和体谅;  忙时要规划,闲时也要规划。  不久前,小廖神情阴郁,成天哀声叹气,原来,他家里的财务出了个大问题。  “我觉得我太太这一年来都怪怪的,我想,女人嘛,难免晴时多云偶阵雨,也就没有想太多。过年期间,我有空在家里整理东西,忽然看到了一叠信用卡账单,每一张都只付循环利息……仔细追问她,她才告诉我,她已经因购物积欠了一百多万元!”  小廖越说越生气:“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她怀孕之后,我怕她太累,要她辞掉工作在家里好好休息,结果她竟然每天在看电视购物频道,也迷上网络拍卖,才一年,可以花掉百来万!小孩刚出生,她常说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却还有这么多时间上网买东西,这……说不过去吧!”  他的年轻太太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买的大部分是婴儿用品,是给你的小孩用的耶。  “可是连婴儿车都买三部也太离谱了。”他说。“我不久前也渐渐发现,家里没有拆封的东西越堆越多,她却说是亲友送的……”  前几天,还按捺住性子忙着想办法为太太“理债”的小廖更生气了,他说:“我的天哪,不只是一百多万,是两百多万!她还说谎!她每天闲在家中,没有帮我忙就算了,还捅出这么大的洞!她还找了个理由告诉我,她或许有‘产后忧郁症’,才会这样花钱……”  闲人渴望一个释放出口  这种花钱的方法,恐怕比较像得了“躁症”,而不是“忧郁症”。真正的忧郁症,是做什么都打不起劲来的吧。  针对他一直强调的“闲”字,我说:“你认为对她而言,闲是一种幸福,但事实上,她可能未必适应这个‘闲’字。”  小廖妻子的闲,其实是未必很闲,照料新生儿,琐事很多,一个人关在家中,能和她倾吐心事的对象又很少,精神上,她可能变得郁郁寡欢;没有精神寄托的闲人常会找事忙,说穿了也不过是渴望一个重心,让她能够暂时有个出口,使自己能感到一点“热血沸腾”的释放感。  她想要在购物上找到“成就感”,在她的立场上,也是不得已的。只是就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而言,是找错了出口,增加了负担。  闲人不能够体会忙人“忙”的苦恼,忙人也不能够体会闲人“闲”的烦闷。一个家庭之中,伴侣们对“忙”与“闲”的看法差太多,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对方的感受,总是会产生沟通上的风波与争执。  忙与闲都需要规划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实上,人在闲时,也会身不由己。  忙人的忙与闲人的闲,都需要彼此的关照和体谅。忙时要规划,闲时也要规划。  忙与闲,都需要一点“具体内容”与“精神目标”,也都需要一点“调剂”,让自己有舒畅的感觉。  我常看到不少忙了半辈子的上一代人士,渴望着退休后梦想中的休闲生活。事实上退休三个月后,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感到“不能适应”,发现“老而无用”的感觉反而比被工作折腾的感觉更加可怕。  闲,可没有比忙容易啊。------------认命与怨命------------  尽管先天环境或个人能力真的不是很理想,但你还是可以不认命也不怨命。  有时候,人安于一个明明可以挣脱的恶劣环境的耐力,实在让我觉得非常惊讶。  有个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非常努力地帮忙一位“晚景堪怜”的长辈,这位妈妈近六十岁了,如果不是他帮忙,这位已经升格为祖母,而且要照顾两个孙子的女士,实在没有任何的社会竞争力。但朋友心地善良,给她一份“没做什么事,只要来报到就会有收入”的薪水,比一般基层上班族的薪水还高很多,使她不至于坐等贫困救济金过日子。  这位长辈也确实是心地善良的好人,我第一次走进朋友的办公室时,正是休息时间,就为她命运多舛的一生替她打抱不平。她说自己小时候在大陆时是富家小姐,来台之后一切变了样,当小姐时貌美如花,可是长辈却做主把她嫁给一个大她二十岁、有暴力倾向的军人。  婚后不但要由她养家养小孩,丈夫还不时酗酒,回家向她勒索,一不如意就对她拳打脚踢。养的儿子也都不孝,不给母亲生活费就罢了,还把孩子给她养。她住在离台北车程两个小时的山区,山区毒蛇蜘蛛出没,房子又破又漏水,每天她都要花五个小时在交通上,不只是时间,车钱上的花费也让原本比一般人优厚的薪水所剩无几。  偏偏大她二十岁、爱打人的先生,还“健在”养老院,她也需为这个打人不眨眼的家伙付费赡养老年。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