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皇太极-10

作者: 字数:21550 更新:2023-10-11 17:09:18

硕托未免吃惊,怎么,德格类落在了他们手中?少时,垂头丧气的德格类被推上殿来。太宗语气平和地说:“德格类,将你招认的在此当众复述一遍,你老老实实,我自会从轻发落。”德格类的锐气显然已被太宗打掉,他全没了往日那骄横跋扈的神气,颇为听话地交待了罪行。太宗把目光转向硕托:“你还有何话说?”硕托暗中打定了主意,来个死不认账:“汗王,德格类这是信口雌黄啊,他是曾打算将那刘玉蓉送我,但卑职予以拒绝。”“你也太无赖了!”太宗再叫马古达,“带证人。”很快,硕托的亲随小厮被带上了大殿。马古达按他跪倒:“说!”小厮头也不敢抬:“那刘玉蓉入府后,主人硕托几欲同房,都因她哭闹不休而未果。主人还被抓破耳唇,盛怒之下,将那刘玉蓉打死了。”“你,你,”硕托顽固到底,“你胡说八道,看我不撕了你的嘴!”马古达制止住硕托:“这是大政殿,不是你大贝勒府,容不得你撒野。”代善见儿子已被逼得山穷水尽,只好出面解围:“汗王,不就是一两个汉人的性命嘛,且不论德格类、硕托二人有否此事,便有,又能将他二人如何?”“就是,”莽古尔泰与代善一唱一和,“死个把汉人算不得大事,先皇在世时,哪个贝勒府一年不死十数八个汉人。”阿敏觉得也应为代善帮腔:“刘玉蓉父女之死,不值得大惊小怪,汗王若觉得刘玉珍可怜,赏她些银两便是。”范文程听他们这些奇谈怪论,感到不能不开口了:“大汗,臣以为无论汉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后金臣民,都当受后金法律的保护。如果将汉人生命视如草芥,那么今后汉人还能在后金治下安居乐业吗?没有广大汉人的拥护,后金国能够统一全国打败大明吗?”太宗频频点头:“范章京言之有理。从现在起我们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法律,汉人与女真人同法,对德格类和硕托定要严惩。”代善不满地问:“汗王想要怎样?”“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硕托与德格类,都要斩首示众。”太宗说来毫无顾虑。“为了一汉人民女,对我子说杀就杀,”代善气得双眼都瞪圆了,“汗王,你也太不留情面了!”莽古尔泰也不以为然:“汗王,大贝勒有拥立之功,对其爱子硕托还当格外开恩。”阿敏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汗王便新立规矩,也当以后实行,现在拿硕托开刀,似乎不合情理。”太宗明白此刻要杀硕托是办不到的,便给他们一个面子:“三大贝勒求情,且从轻发落,硕托、德格类每人罚银千两,交与刘家安抚后事及养家。另,他二人各罚两牛录属民充公。”代善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皇太极坚持问斩。刘玉珍得到两千两白银,虽说未能报仇心中不满,但能有此结果已令她对太宗感激涕零了。因为在后金国,就是寻常女真人坏了汉人性命也从不赔偿,何况又是地位显赫的王爷们所为,她带着银两千恩万谢下殿去了。太宗借机再次申明:“自此之后,凡我后金国属地,汉人、女真人一律平等,今后所俘汉人,一律编为民户,宗室王亲不得将其为奴。本汗臣下,都要好自为之,再有触犯刑律者,决不宽贷。”百官齐声应诺:“臣等谨遵汗命。”散朝后,太宗将范文程召到内庭便殿。范文程进前就要跪拜,太宗一把拉起:“不是朝堂,无须拘礼。”“汗王定有所教。”“实不相瞒,我对令妹割舍不下。当年因先皇缘故,未能与令妹成百年之好。而今我已继位,理应将其接入宫中,正式纳为侧妃,以解她青灯黄卷之苦。”太宗想起与范文娟的情谊,不免双眼潮湿。“多谢汗王对舍妹的一片深情,然卑职以为这段情缘已了。”范文程耐心劝谏,“上次造访时已知,舍妹心如死灰,其身已属空门。望大汗以江山社稷为重,忘却舍妹文娟。”“铭心刻骨的真情,实实难以割舍。”“汗王身为一国之主,便婚姻亦当从属于国家利益。眼下国势维艰,尚需全力周旋,即以今日三大贝勒朝贺发难之事,足以说明汗位尚未巩固,愿大汗切莫掉以轻心。”“代善三人之心我岂不知,然这三人都握有兵权,不可激出变故,故权且隐忍下来。”“卑职担心他们会得寸进尺。”“章京放心,我自有道理,一待时机成熟,我自会给他们以颜色。”太宗这才说出召见的本意,“本汗新登大位,天下大势如何,还请章京明告。”“臣蒙汗王知遇之恩,旦夕思虑佐主之计。愚以为,以当今天下之势,汗王当用‘卑骄利诱之术’与‘自固谈打之策’。”“章京还当细言。”“强敌明朝,已历二百六十余年,业已武弱文强,弊病丛生,上欺下骗,纪纲败坏,用兵日久,财力枯竭,然明朝倾举国之力对我,当还大占优势。旷野浪战,明不及我,而死守坚城我不如明。是以,先皇屡次进征,终难长驱直入。臣以为,时机未到,不可强求。而应虚以委蛇,假意求和,麻痹明朝,而我方趁机自固,待国富兵强,敌方出现危机,即发兵进取,一战功成。”“自固之计又如何为之?”“无外乎修明政治,开垦土地,息兵养民,举贤任才,严明法纪,福抚汉民,不慕虚名,只求实力。”太宗听得不觉点头,表示赞许。“欲成霸业,还要西联蒙古。”范文程继续谈他的兴邦之策,“先皇对蒙古人的政策理当延续下去,明朝所谓以夷治胡之策,即用蒙古人牵制我后金。为此,我方要继续与蒙古联姻,以巩固政治军事联盟,共同对抗明朝。为此,建议汗王再娶蒙古公主为妃。”“孤的后宫,清一色都是蒙古人了。”第三部分 熊廷弼经辽第63节 巧施反间计(3)“这是战胜明朝,一统天下的需要。”范文程再提到朝鲜,“这一国家历来为明朝属国,惟明朝马首是瞻。虽说国力有限,但我后金处于明朝与它两国之间,堪称腹背受敌。故而,要战胜明朝,必先除后患。打疼朝鲜后,没了后顾之忧,方可全力进攻南明。”“对朝鲜看来非用兵不可了。”“它与明朝彼此有约,且明朝在其国有军队驻扎,不通过武力给以沉重打击,它是不敢有违明朝圣旨的。”太宗不免陷入思忖。“大汗,臣欲动问一事。”“章京请讲。”“臣获悉明宁远巡抚袁崇焕,近日要派人前来吊唁先皇晏驾,不知汗王作何打算?”“自然要以礼相待。”“臣以为袁崇焕吊唁是假,探听虚实是真,而这正是汗王实现自固大计之良机,何妨将计就计。”岂料,太宗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何止将计就计,本汗感到袁崇焕实非寻常对手,单凭武力很难战胜,尚需智谋除之,故而此番吊唁定要将文章做足做好,以为日后伏笔。”范文程此时尚猜不透太宗的心思,但他对太宗这种深谋远虑的机智,已是深为叹服:“汗王英明,为臣不及。”正月里的沈阳,还满是年味。黏豆包、酸菜、猪肉炖粉条的香气,在大街小巷里弥漫。俗话说,“三九天,猪打腻”,近几日天气格外晴和,连续几天暖融融的南风,使得房檐的积雪开始消融,滴滴嗒嗒化个不住。这样一来,道路则是显得泥泞了。就在这温和的天气中,袁崇焕派来的吊唁使团来到了沈阳。吊唁使团以都司傅有爵为首,李喇嘛与杨太监为副,一共三十四人。对此次吊唁,在袁崇焕的内部是有争议的。皮岛总兵毛文龙就坚决反对:“建虏反叛之匪众,努酋反贼之匪首,呜呼哀哉天取其命,乃天朝之喜,理应弹冠相庆,吊唁之举,实属不必。”袁崇焕自有他的想法:“两国交兵,亦讲礼仪,努酋向为建州卫,亦我朝属臣,表示慰问有何不可?再说,皇太极新立,建匪虚实不明,此番吊唁,正可摸清敌之底细,便去有何不可?”杨太监也不倾向前往,他是崇祯皇帝派来为袁崇焕助威的。也就是说,谁若不服袁崇焕调遣,杨太监都会代皇帝出面协调。他发表见解说:“对努酋残孽,不可抱一丝幻想,只有尽早全部剪除,方可上悦圣心。”“杨公公,此行即是为达此目的而为,探得虚实,方可制定攻战之策。”袁崇焕坚持,反对者也就只好顺从了。吊唁使团在沈阳受到隆重而热情的招待,太宗亲自在皇宫设宴接风,山珍海味。水陆毕集,美酒佳肴,极尽奢华。傅有爵等都感到受宠若惊,免不了对太宗颂德歌功。席间,太宗命一绝色美女献上鼓曲一折。那女艺人豆蔻芳龄,犹如海棠初放,娇艳妩媚,秋波流动,令人荡魄销魂。檀口一开,若黄莺啼柳,鼓板叮咚,悦耳怡神:蜀吴交恶动刀兵,烽火连天毁苍生。诸葛亮巧用三气计,周公瑾命赴枉死城。灵堂肃穆多沉重,白幡黑幕血泪凝。小乔夫人抛珠泪,哭一声夫君好伤情。堂外下人一声禀,言说是吊孝来了孔明。小乔夫人心好恼,猫哭老鼠假惺惺。……这一段鼓曲《卧龙吊孝》是太宗有意安排的,傅有爵听来未免多心。他不等唱罢就打断说:“汗王在上,这鼓曲莫不是旁敲侧击吧?”“傅将军之言何意?”太宗故作懵懂。“我奉袁大人之命前来吊孝,可是真心实意呀!”“本汗知晓了,傅将军是对这鼓曲多心了,既如此,就不再唱它了。”太宗挥手令女艺人退下。有了这一插曲,席间大家都觉无话可说了。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以至于宴会草草结束。宴罢,吊唁使团由范文程、李永芳陪同去灵堂致祭。杨太监摆上祭礼,傅有爵宣读祭文。然后由李喇嘛按喇嘛教的礼节,为努尔哈赤超度亡魂。祭拜已毕,李喇嘛有意煞后,他贴近李永芳低声悄语说:“今夜愿单独相见,有要事相商。”杨太监似乎不在意地回过头来,眼神中满含警觉的一瞥。李喇嘛急忙快走几步,甩开了李永芳。范文程、李永芳将傅有爵一行送至同文馆,傅有爵与杨太监俱都安排在二楼独房。而轮到李喇嘛时,李永芳则是满含歉意地说:“实在对不住,楼上只有两间独房,喇嘛大师屈尊在楼下吧。”李喇嘛心领神会:“好说,不妨事。”杨太监似有所思:“大师身列秘宗,还是我住楼下为宜。”“如何使得,”李喇嘛固辞,“公公是万岁身边人,同为副使,我在其后,自然是公公在上。”杨太监想了想,也就不再争执了。是夜二更时分,同文馆驿舍中一片静谧,人们已经分别闭户安歇。李喇嘛将灯捻调小,他在焦急地等候。他深信,自己对李永芳传递的信息对方不会无动于衷。行前,袁崇焕单独召见时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袁崇焕再三叮嘱说:“李大师,此行你负有重大使命,即试探与皇太极媾和。有史以来历代朝廷对叛乱都是剿抚两手并施,我们若能不战而胜又何乐不为?”李喇嘛也有顾虑:“杨公公似乎反对。”“所以你要背着他秘密进行。”“大人如此做,是否先请旨再为之,否则一旦杨公公知晓奏明圣上,莫再误认为与敌私通。”“初步试探,对方态度不明,怎好惊动万岁,且待有了眉目后再奏明朝廷不迟。”袁崇焕难以放心,“切记要暗中行事,以免事情不果反授别人笑柄。”李喇嘛深知袁崇焕的一番苦心,巡抚大人重托,他心头压力颇大。此刻在室内往来走动,坐立不安。与此同时,楼上的杨太监也未入睡。他黑灯瞎火地凭窗而立,隔着窗隙不错眼珠地窥视下面的动静。作为皇帝派来的眼线,他要时刻留心袁崇焕有何不轨之处。今日拜祭时,李喇嘛与李永芳的举动,已经引起他的注意,他决心设法再发现新的破绽。站久了稍觉疲劳,正想躺到床上休息片刻,忽见一个人影匆匆走进,径至李喇嘛门外,少时,房门轻轻打开,人影一闪溜入。由于光线太暗,杨太监看不清来人面孔。李永芳进屋后,也不与李喇嘛寒暄,开门见山发问:“大师约我,有何隐情尽管相告。”李喇嘛也担心时间过长引起别人注意,越发简洁地说:“李将军,我家巡抚袁大人有意同贵方讲和,委托我致意新汗,可有此意?”李永芳本是受命而来,不加思索即答:“媾和之意正我主之愿,大师可以正式提出条件进行商谈。”“不可。”李喇嘛坦露实情,“我这是同贵方秘密接触,待我返回宁远禀明袁大人后再作定夺。”李永芳见已再无话可谈,便告辞离开。太宗与范文程在坐等李永芳的消息,得到了李永芳的回报,太宗与范文程相视一笑:“果然只是试探一下,不过他这触角既已伸出,就不容他袁崇焕再缩回去了。”范文程会意地说:“看来,汗王决意要实施反间计了。”太宗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本汗深信,袁崇焕已迈出了走向死亡的第一步。”李永芳不明所以,感到茫然。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4节 征服朝鲜王(1)战鼓震天,旌旗翻卷,喊杀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校军场上,八旗精锐在太宗令旗的指挥下,进退有据,攻守有序,军威雄壮,军容整肃。特别是那铁甲骑兵,疾行时如黑色风暴闪电狂飙转瞬即至,步队里放飞的一千羽鸽子,眨眼间在雪亮的战刀下劈为两半跌落尘埃。贵宾席上的傅有爵一行,无不暗自心惊胆跳,这后金国请他们观看操练军马,分明是炫耀实力。太宗不无得意地询问傅有爵:“傅将军,对我军演练有何感想?”傅有爵不得不恭维几句:“贵军训练有素,实力强大,堪称劲旅,当为常胜之师。”“比起大明军队如何?”太宗接下来的问话,便有些难以回答了。傅有爵略为沉吟:“各有千秋吧。”太宗放声大笑不止:“傅将军这是答得巧答得好,两不相伤。其实你是在说假话。不是我夸口,大明军队若论战斗力,远不及我军。今请众位观看军马操练,即是让你们转告袁大人,讲和并非我方不能战,而是不愿生灵涂炭,避免两国将士无谓死伤。”“讲和?”傅有爵感到摸不着头脑,“这是从何说起?”李喇嘛听太宗说出这番话,真是大出意外,本来是袁崇焕暗中协商,自己向李永芳交待得一清二楚,后金汗主为何要捅出来呢?他赶紧向太宗使眼色,以期阻止太宗再说下去。可是,太宗根本不看他一眼,而是自顾直言不讳:“大师李喇嘛传话表达袁大人的议和心愿,本汗极表赞成。和则两利,战则两伤,道理浅显,童叟尽知。本汗为彰谢李大师传递和平信息之功,决定奖赏他金丝骆驼一峰,菊青战马五匹,扭角肥羊二十八只。”李喇嘛此刻是有苦说不出,只得当殿拜谢:“多谢大汗赏赐。”太宗又下出一着高棋:“为示我方议和诚意,本汗特派大将马古达为正使,参将方吉纳为副使,一行七人随各位同往宁锦,面见袁大人。”傅有爵无法拒绝,也只能表示欢迎:“本官愿与马将军等同行。”范文程将他们送走后,回来面见太宗时,太宗仍在忍不住发笑。范文程道:“汗王这一着棋算是将了袁崇焕一军。”“那李喇嘛既然背着同僚议和,说明袁崇焕此举并未请示朝廷。本汗深信,这就为他袁崇焕埋下了被崇祯皇帝猜疑的种子。”太宗说着凝视远方,“本汗日后再相机行事,不愁袁崇焕不除。”果不其然,杨太监将李喇嘛的举动,向他的联络人吏部尚书王永光密告。王永光不敢稍有怠慢,即奏明了崇祯皇帝。大约一日后,袁崇焕的本章也由专人送到京城,崇祯一时未有决断。王永光不懈地奏请:“万岁,袁崇焕与建匪暗通款曲,分明是有意私敌,这样的人不能再任封疆大吏执掌兵权,当即调回京师问罪。”崇祯原本生性多疑,王永光的想法与他心下相合。但他不愿让臣下窥视到内心深处:“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宁远危局,全赖袁崇焕力撑,休再妄议。”王永光还不甘心:“万岁至少当降旨警戒一二。”崇祯却是基本表态同意议和:“和议之举,不妨试之。骄则速遣之,驯则徐间之。彼无厌之求,慎勿轻许。严婉互用,操纵并施。勿挑其怒,勿堕其狡。”有了皇帝圣旨,袁崇焕便不再顾忌,堂而皇之地正式接见了太宗的议和代表,但他并未按照常礼设宴款待后金使者马古达一行,而是从和谈一开始就要压倒后金方面。他用眼睛瞄瞄马古达呈上来的太宗亲笔信,嘴角现出一丝冷笑:“贵方来函,原样璧还。”“这却为何?内容满意与否,总要一阅方知。”“此信恕本官不能接受。”“请大人明告。”“封函书写大明与大金并列,显然不妥。贵方自称为汗,已属不敬,如此称呼,有失天朝尊严。似此平坐,难以和谈。”袁崇焕将信退还了马古达。在马古达出使宁远时,后金与朝鲜边境发生了一起严重事件。朝鲜义州府尹李莞,会同明军皮岛驻军大将毛文龙,深入后金境内抢掠,俘去平民五百余,大牲畜上百头。为此太宗震怒,决心要先拔掉自己后背这颗钉子。为此,他对马古达在宁远的遭遇毫不动气,对和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要用和谈来麻痹牵制明军,以解除同朝鲜作战的后顾之忧。随即召集范文程、代善、阿敏等会商写给袁崇焕的议和信,再派方纳吉等九人去宁远,显现议和的诚意。议和使者前脚起程,随后太宗即令阿敏为元帅,德格类、阿济格为副,杜度、岳托、硕托为大将,统兵三万往征朝鲜。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正月初八,朔风凛冽,寒气袭人,太宗亲自到沈阳城东门为出征将士送行。他在城楼上,发出铜钟一般震撼人心的声音:“朝鲜累世与我后金为敌,理当征讨。明将毛文龙驻守朝鲜皮岛,数度骚扰我境,纳我叛民,殊实可恨。此番往征,务需两图,将朝鲜与毛文龙一并击溃,毕其功于一役。”征讨大军踏着冰雪出发,全速推进,决不迟滞。五天后的正月十三,即到达边境地带。明朝在沿鸭绿江一带,设置了十几个哨所,每哨驻军二三十人不等。后金大军一到,如风卷残云,全部哨所顷刻间一扫而光。后金大军征讨的军情,报到朝鲜义州府尹李莞的案头。李莞大惊,派飞骑往国都求取救兵,并即召判官崔明亮,请来在铁山的明军大将毛文龙。李莞说话时已是战战兢兢:“二位将军,建匪已至对岸,攻打义州只在旦夕之间,有何御敌良策,还望教我。”毛文龙大大咧咧:“怕者何来?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义州有坚城精兵,管叫后金匪众碰得头破血流。”义州判官崔明亮,作为朝鲜方面的统兵大将,对己方实力有清醒的认识:“我军三千,敌兵三万,十倍于我,且后金八骑向为精锐,力量对比悬殊,我方援军最快也要三日后方可到达。为保义州不失,恳请毛将军速将铁山五千天朝大军移至城中。”毛文龙料定义州难守,他怎肯将自己的部下送入瓮中陪朝鲜兵送死:“铁山为义州外部屏障,可以牵制后金兵力,进城反不利于防守。”崔明亮坚持他的战术:“我意江边守军尽数撤入义州,以将分散的五指,收缩成拳头,方可确保义州坚守三至五日,直至援军到来。”毛文龙哪肯听他调遣:“你的朝鲜兵尽管撤入城中,我在铁山为你外援。一旦后金攻城而守城告急,我将率军从背后重创敌人为义州城解围。”毛文龙执意不肯进城,崔明亮也没奈何,只得调动属下兵马,将鸭绿江边的守军全数调回,完全放弃了江边防线,准备凭借义州坚固的城防与后金决一死战。正月十四日,天空聚起了疏淡的乌云,刺人肌骨的北风中,飘洒下沙粒般的米糁雪。后金大军越过冰封的鸭绿江,直扑朝鲜边地第一大城义州。阿敏牢记太宗的意图,命副帅德格类分兵一万,同时去攻打铁山。德格类所带皆为步军,在冰天雪地行进相当艰难。按阿敏的部署,德军要在定更时分形成对铁山的包围。而两军约定,于二更时分同时发起攻击。德格类带领队伍行出十数里路后,来到一处地势奇险的幽谷弯弯沟。面对两岸直插云霄的峻岭,他不禁勒住了坐骑。同行大将岳托问道:“王叔何故止步?”德格类又环视一番:“这里确是埋伏的绝好所在。”“王叔此话何意?”德格类也不理睬,而是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岳托未免焦急:“王叔,不按预定时间赶到铁山,贻误战机,可是军法不容啊!”“你懂得什么!”德格类以教训的口吻说,“我大军向义州发起进攻,铁山的毛文龙必率部救援。我军在此设伏,以逸待劳,可保大获全胜,岂不美哉!”“这,二大贝勒阿敏元帅无此命令,而是要我军攻占铁山,擒斩毛文龙啊。”岳托不忘提醒。德格类不以为然:“身为领兵大将,当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岳托始终担心:“万一明军不来增援,我们在此岂不是落空。”“怎么可能呢?”德格类深信不疑,“义州吃紧,毛文龙会不去救援?他难以向朝廷交待。”这样,一万后金大军就滞留在了这弯弯沟。二更天前后,阿敏指挥大军向义州准时发起了猛攻。他动用了半数兵力,将义州团团包围,东西南北四门,每一面两千五百人马。城内的朝鲜守军,哪里经得住数倍于己的八旗精锐冲击。双方搏杀半个时辰不到,攻打西门的硕托率先突入城中。一点突破,防线随即全线瓦解,后金兵源源涌入,义州一片火海。府尹李莞在西城上督战,城破慌忙退逃。被硕托追上,挥刀斩为两段。判官崔明亮,血战至三更,身上已是伤痕累累。最后,被阿济格、杜度困于东城根处,眼见大势已去脱身无望,他拔剑自刎。城内的朝鲜兵,几乎悉数被歼。义州的朝鲜居民,十有八九被俘。天色渐渐放亮,但乌云依然罩在头顶。在雪地中等了一夜的德格类仍然没等来增援的明军,这才如皮球被扎泄了气。他烦躁不安地问岳托:“设伏落空,这该如何是好?”岳托同为统兵将领,心情亦感压抑:“你我怕是脱不了违抗军令放纵敌人的干系。”“看来毛文龙是不会为朝鲜人冒险了,我们也只得回去交差了。”德格类此刻是悔之晚矣,“二大贝勒爱怎么处置都由他了。”“不能这样难堪地回去,有道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岳托提议,“我们这就全速奔袭铁山,哪怕是小有斩获,也能有个交待。”“那就全军跑步进发。”“哪用着全军,两千精兵足矣。”岳托分析道,“我料毛文龙早已逃之夭夭,侄儿带兵去收拾明军留守人员,也好交差。”“那贤侄就辛苦了。”岳托带两千精兵匆匆杀往铁山。果然不出所料,毛文龙自知兵力不及后金,已带五千人马撤往皮岛,仅留下三百人看守营盘。岳托自然是大获全胜,二百五十名明军死在他的屠刀下,五十名作为战俘押回了义州。阿敏正为德格类迟迟不归而动怒,岳托等二人一进义州府衙,他劈头盖脑就问:“毛文龙安在?”德格类与岳托早已想好答词:“禀大元帅,毛文龙那厮获悉我军进攻,即闻风逃往皮岛。”“这么说,你们是劳而无功了?”“托大元帅的福,我军与铁山敌军激战一个时辰,斩杀明军三千余众,俘获颇多,被俘明军与缴获战利品均在衙外,候元帅点验。”德格类说谎时脸不变色心不跳。阿敏仍有疑问:“为何这样晚才到义州?”“末将率军追击一程,见难以赶上方收兵回来,是而迟归。”阿敏问不出破绽,也就作罢。全军歇息一夜,次日,他命岳托并两千人马留守义州,两万八千大军沿朝鲜西海岸继续向前推进。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5节 征服朝鲜王(2)正月十六,后金兵临定州城下。朝鲜在这里的守军也是两千人,州牧使金晋与府使奇协据城抵御,怎禁得后金兵乘胜猛攻,只一个时辰,定州便陷落。金晋被俘,奇协战死。后金军马不停蹄,正月十八,兵围郭山城。这里的守军依然为两千,郡守朴维健督军严阵以待。阿敏命李永芳上前劝降,李永芳在阵前对城头上的朴维健说:“朴郡守,身为一郡父母官,当为全城百姓安危着想。我后金大军势如破竹,郭山孤城兵寡,识时务者当开城迎我大军入城,以免战衅一开,生灵涂炭。”“住口!”朴维健严词拒绝,“郭山我朝鲜领土,尔后金无端入侵。凡有志男儿,皆思报国,本郡守土有责,誓将与尔决一死战。”阿敏没耐心再加规劝,下令四门同时进攻。一时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朝鲜军全无斗志,后金军只一个冲锋即突入城内。朝鲜守军几乎尽数被杀,朴维健被生擒。当夜,后金军在此休整,次日一早即渡过嘉山江,向朝鲜王的旧居平壤进发。正月二十,后金军抵达安州城下。安州是平壤外围重镇,向为保护平壤的屏障。为此,朝鲜王在此部署了两万兵力,且有武艺高强又忠心耿耿的臣下驻防。文官为安州牧使金浚,武将为兵使南以兴,更有郡守张辙,副使全尚毅,县令宋图南等一干忠心保国之臣,可以说安州才是朝鲜国真正有实力的防线,是横在所有进犯者面前的天堑。阿敏在详细踏勘了安州地形后,更加感到安州易守难攻,是一颗难拔的钉子。由于在攻陷的三城分别分兵留守,阿敏已觉兵力不足。他令各军扎营按兵不动,再派飞骑回沈阳向太宗报告军情,要求太宗增加兵力。阿敏的信使刚刚离开,马古达即已带着太宗的圣旨来到了安州前线。马古达向阿敏等当面宣读圣旨:“尔等出师朝鲜以来,诸贝勒谋勇用兵,所至克捷,朕心甚慰。前进事宜,有诸贝勒共同议定,无须往返请示朕躬,以免迁延时日,有误战机。为保进攻兵力占有优势,特着蒙古兵一万随马古达入朝鲜,接替守卫所下三州防卫,使原兵力投入争战之中。”阿敏等听罢圣旨,无不三呼万岁。太宗果然英明,前线军事战取,授权便宜行事,兵力不足之际,已然将援军及时派来。阿敏当即晓谕众将:“大汗如此信任,我辈当拼死血战,迅即攻下安州,以报汗王之恩。”正月二十一清晨,太阳缓缓爬上山嘴,后金大军即向安州发起了进攻。朝鲜兵将全力抵抗,坚固的工事,坚强的斗志,多年的经营,使得安州在经历一整天十几次轮番进攻后,仍然是屹立不动。阿敏的作战手法一向是以多打少,二十日一天激战未能破城。二十一日这天,他将三万兵力全数投入,亲自包打北门,向安州发起了压倒性的攻击。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阿敏率先突入北门,郡守张辙被他腰斩于城头。紧接着,济尔哈朗攻进了南城,副使全尚毅成了他的枪下之鬼。阿济格突破了东门,县令宋图南死在了乱箭之下。岳托、硕托、杜度也攻入西门,金浚、南以兴抵挡不住,且战且退,最后与五百将士退至火药库死守。阿敏赶来劝降:“金、南二位将军,安州已破,你们已是身处绝境,快快放下武器投降,本帅可保你们生命安全。”金浚看着南以兴说:“南大人,你还年轻,理当求生,且投降后金女真人,以后再图报效国家。”“难道金大人也有此意吗?”“我身为安州最高统帅,两万人马与城俱失,有何面目再见国主,惟有一死而谢国人。”南以兴不由得激动起来:“独你忠臣惟我懦夫不成?金大人你也太小看我南以兴了,我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既是求生无望,愿与金大人共同死节。”金浚向南以兴深深一躬:“适才多有得罪,下官有一提议,这火药库中几万斤火药,决不能留给后金人屠杀我同胞,当将其燃爆。”南以兴立即领会其意:“下官甘愿与火药库同归于尽。”“好!”金浚死意已决,“若无反悔,下官即举火了。”“为国尽忠,死得其所。”金浚毅然决然将火药库点燃。在轰天的巨响、冲天的火光中,朝鲜国安州城两位最高文武官员粉身碎骨化为了灰烬。八天之内,后金军连下朝鲜三大州城,占领了朝鲜近半壁江山。阿敏下令在安州休整,以便全力攻打朝鲜王旧都平壤,并派出哨马飞探,侦察朝鲜王李棕的下落与动向。后金大军攻克安州的消息传到平壤,平壤巡抚及总兵等官员,无不吓得惊慌失措。当时,城内兵力尚有万余,凭借坚固的城池,朝鲜王若再调兵遣将增援,说不定就可以将后金军阻于平壤城下。然而,朝鲜王先行仓惶逃跑,守将们更是自顾逃命。这样,待后金军正月二十五日兵临平壤城下时,守军已是走逃大半,平壤已成为不设防的城市,后金大军兵不血刃唾手而得朝鲜这第二大城。朝鲜王京即已暴露在后金大军的刀锋之下。平壤陷落的噩耗传到王京,朝鲜国朝野一片震惊,国王李棕急召百官商议应对之策。中枢府事李元翼,判中枢府事郑元衍,左议政尹坊,右议政吴允谦,备局堂李廷龟等,齐集金殿,议论纷纷。李棕忧心忡忡:“各位爱卿,后金大军势如破竹,不日即将渡过大同江直逼国都,有何退敌良策,快请奏闻。”李元翼身居相位,自当先答:“国王陛下,而今大势已去,后金八旗军锐不可挡,若欲保全国运,不使黎民涂炭,惟有议和一条路。”“那后金国不比我朝鲜大,建国不过十数年,而我朝鲜立国已千余载,难道我们就不能与之抗衡?”李棕感到不服气。李廷龟通切陈词:“陛下平素亲信贵宠之臣,这些手握重兵大权的高官养尊处优,敌兵未至先行逃遁,致使平壤拱手相让。如金浚、南以兴者有几人?若兵将皆有以身报国之志,后金焉能如入无人之境。”“忠君报国,本人臣之道,难道还要朕个个抚慰不成?”李棕有些不悦,他转问李元翼,“大明可曾答复,何时来兵增援?”“咳,”李元翼长叹一声,“明朝怕是指不上了,袁崇焕自顾不暇,哪肯分兵为我国解围,他只是派出少许部队,在边境虚张声势而已。毛文龙那厮,只想保存实力,不敢与后金碰硬,更是形同乌有啊!”李棕心凉了半截,他又将目光盯向郑元衍:“朕要你征兵二十万,想是业已办妥?”“陛下,民众大多逃亡,男丁实难募集,有些招而复散,臣费尽气力,也只招得三万余人。”郑元衍自请其咎,“为臣无能,请陛下治罪。”李棕明白便治罪也无济于事:“那就速将这三万新军编入军伍,保卫王京总是人多为好。”左议政尹坊奏道:“陛下,三万新军乌合之众,若派上战场,一旦敌军来攻,必如鸟兽星散,反倒乱了军心,倒不如没有。”“这,”李棕满脸凄苦,“我们就坐以待毙不成?”“为今之计,议和为上。”李元翼再次抛出他的观点。其他大臣皆无计可施,低首看地,都不发一言。李棕想了想:“既然众卿俱别无良策,且给后金军统帅阿敏致信,然后再作区处。”他提起毛笔,亲自写了一封书信,令右议政吴允谦为使,兼程去往平壤交涉议和之事。其时,阿敏率军已渡过大同江进至中和。吴允谦在中和将国书呈上:“大汗,我家大王有亲笔信呈览,愿与贵方化干戈为玉帛。”阿敏行前,太宗即有交待,此战是将朝鲜打服,目的不在灭亡它,所以对方来求和,正中他下怀。收过信拆开从头看下:贵国无故兴兵入我内地,我两国原无仇隙。自古以来欺弱凌卑谓之不义,无故杀害人民是为逆天。若果有罪,亦当遣使来问,然后声讨。今尔国急速返兵,方可议和也。阿敏看后不觉大怒,这哪里是求和,分明是问罪,当殿手执狼毫,疾书回函一封:休说无故兴兵,尔国罪行累累。向者我军取瓦尔喀,尔国出兵相拒,其罪一也。布占泰入侵尔国,是我国劝其归,尔国并不言谢,其罪二也。己未年尔国发兵助明,其罪三也。容明将毛文龙潜据尔国海岛,其罪四也。我皇考驾崩,明国尚遣使来吊,尔国竟置若罔闻,其罪五也。有此五罪,何言无故?今以五日为限,若无议和诚意,我大军必将全速推进。这等于是一篇讨伐朝鲜的檄文,吴允谦带回后,因有五天限期,李棕不敢耽搁,即召文武百官商议。李元翼认为:“条件虽说苛刻,但如不应恐怕有亡国之虞,且阿敏言明不容讨价还价,莫如权且应承下来,待其退兵后再反悔不迟。”李棕感到为难:“城下之盟,春秋耻之,大明强国,历来我国依附之,一旦言断,岂不惹杀身之祸。再者毛文龙勇而诈,焉能生擒。即便生擒,交与后金,大明焉能容忍,必发大兵来攻,我国岂能不亡。似此,实难接受。”众大臣议论各有所见,莫衷一是。拖至二月初五,李棕复信,声称奉行与后金、大明全都友好的政策,二者并行不悖。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6节 征服朝鲜王(3)阿敏见李棕迟疑拖延,便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大军向前推进。先是占领黄州,继而兵入平山,距朝鲜王京已不足百里。后金大军逼近,朝鲜国都一片慌乱。李棕为防万一,先将太子李崖送到全州。城中居民见太子逃离,都感到国都不保,纷纷外逃,不到两日已出走大半,王京几空。守军闻风丧胆,无论兵将,皆争相溜之大吉,溃散亦近半数。李元翼敦促国王:“陛下,或战或和,总要拿个主张,似此迁延,岂非坐以待毙?”李棕哭丧着脸:“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素卿等高官厚禄,今国事濒危,无一人为国为朕分忧,反倒指责朕无能,却要尔等何用?”李元翼也不客气了:“陛下优柔寡断,势必招致杀身之祸。眼下后金兵势汹汹,我方只有忍辱求和,别无他路。”“那就请中枢大人亲自跑一趟吧!”李棕又写了一封亲笔信。李元翼奉命来到平山,阿敏看过信随手抛掷于地,并严词切责:“贵国既然无心议和,我军当即刻进兵。转告贵国国主,先退兵后议和乃非分之想,休再白日做梦!”李元翼灰溜溜返回,李棕仍不肯订城下之盟。探马报说后金大军已向都城推进,李棕无奈携王妃、眷属逃往江华岛,李元翼等大臣随行。途中,李元翼仍在规劝国王:“陛下,这样敷衍也不是办法,阿敏是不会放过我们的。”“且躲过一时再说。”李棕确实是位无能的君主。阿敏获悉李棕出逃江华岛,在进占朝鲜王京的同时,派硕托带五千马军驰赴海滨,沿岸搜集渡船,拉出攻打江华岛的架势。岛上的李棕眼见得已无处可逃,在后金的强大武力面前,被迫接受了议和条件。李元翼再赴阿敏军前,送上备办的厚礼,计有:木棉布一万五千匹,绵布二百匹,白布二百五十匹,虎皮六十张,鹿皮四十张,倭刀八柄,鞍具一百架。李元翼见阿敏许久不开言,不禁脑门沁出汗珠:“二大贝勒在上,皆因战乱,我主不在宫中,礼物临时筹措,实显微薄,不成敬意,万望谅情笑纳。待我主还朝后,定当再有厚赠。”“你错想了,”阿敏其实也急于达成和约,“本帅不在乎礼物多寡,重要的是我国汗主索要的毛文龙,这可是三款其一呀!”“大元帅明鉴,那毛文龙拥兵自重,连大明皇帝和袁崇焕都奈何不得他,我朝更是无能为力了。”阿敏想想也有道理,便允诺说:“既如此,此款权且作罢,定于三月初三举行会盟仪式。”朝鲜王还在江华岛,三月初三日丽日蓝天,风平浪静,为防意外,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贝勒代表阿敏乘船到江华岛。李元翼至码头迎接,朝鲜王李棕在会盟坛前恭候。阿济格为会盟司仪,他高声唱喝:“会盟大典开始。”鼓乐齐鸣,唢呐欢奏,一切都按照胜利者满州的习俗进行。待鼓乐稍停,阿济格再次唱喝:“杀牲。”两名后金勇士,牵过备好的白马、黑牛,各执利刃,“噗”的一声刺入马牛咽喉,黑红色的鲜血喷涌而出。两名后金士兵,早已手端陶盆做好了准备,将牲口血接入盆内。紧接着,两个刽子手将牛马肉麻利地剔下,分置于器皿中。再将牛马骨分解,盛进大瓮里。朝鲜武士抬来两大坛米酒,与后金勇士合作,把牛马血与酒掺和在一起。然后,牛马肉及牛马骨和血酒,逐一摆上供案。阿济格又唱喝道:“上香。”朝鲜王李棕和济尔哈朗分别代表两国,将两炷檀香点燃,对天三拜后插入香炉。阿济格继续朗声唱喝:“共饮血酒。”早有从人备好金盏,李棕与济尔哈朗各自舀满血酒,对敬一下,同时一饮而尽,互相亮亮杯底。阿济格再次唱喝:“共读誓词。”李棕、济尔哈朗二人,取出拟就的誓词,各用本国语言高声宣读:今我朝鲜后金,盟誓永结同心。有难相互救助,胜过手足情深。诚拜过往天神,明察各自伪真。若有违背誓愿,管叫亡国碎身。誓毕,将誓词当众焚烧,纸灰洒于血酒中,连同器皿与祭品一起埋入土里。至此,会盟仪式始告结束。济尔哈朗返回阿敏驻扎的朝鲜王京,按和约就该即日撤军。阿敏发出军令,次日一早班师凯旋。是晚,全军大宴,硕托贪杯半醉。饭后,他踉跄着步履漫步进入朝鲜王宫。眼见得李棕来不及带走的奇珍异宝,令人眼花缭乱,不禁欲念顿生。这些好物件不要白不要,何不顺手牵羊捞上一把,他遂将一红珊瑚揣入怀中。看守的总兵刘兴祚拦阻:“贝勒爷,这可使不得,大元帅有令,任何人不得擅动,违令者斩哪!”硕托一个耳光将刘兴祚打得眼冒金星:“也不撒泡尿照照你的德行,什么屁大官职,也来管爷的闲事!”刘兴祚捂着发麻的脸腮不敢再吭气,只是呆呆地目睹硕托大肆捋掠。硕托装了满满一箱子珠宝走了,刘兴祚越想越窝囊。心说许你硕托放火,为何我不点灯,便也动手搜寻起来。待他装满私囊,满意地送回寝处,他属下的兵士也上行下效,趁火打劫,几十人齐动手,值钱的物件尽数遭劫。硕托将一箱珠宝扛回住房在室内把玩,德格类进房来恰好撞见:“贤侄,你这是从何得来?”“王叔,王宫中多得是,快去发笔外财吧!”“这,大元帅知晓,还不军法从事?”“朝鲜人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德格类思忖一下:“依我看,你将这箱珠宝送与二大贝勒,劝说他让将士们全都有点缴获,岂不更好。”硕托趁着酒劲:“去便去,说便说,我又怕者何来?”他扛起箱子走了。阿敏面对一箱珠宝,也禁不住眼里穿火。是啊,费尽力气,死伤上千人,才占领大半个朝鲜,就这样撤走,实在是太亏了。他没有斥责硕托,而是深思无语。硕托感到有门:“元帅,当年先汗在位时,凡有攻占,必悉数夺取人丁财物,我们不能便宜了朝鲜。”阿敏说出他的担心:“此事非同小可,出兵前汗王明令禁止抢掠焚淫,若纵兵充私囊,恐大汗降罪。”“这一切还不都是活的,你睁一眼闭一眼故作不知便了,将士所为,汗王又奈你何?”硕托一再怂恿。阿敏又找来济尔哈朗与阿济格商议,岂料这二人竟与硕托持相同观点。至此,阿敏心动,同意他们暗示部属今夜可就近劫掠一些财物,明日一早班师。犹如洪水暴发,隙口一开,便难以关闸。后金兵得到命令,即都疯狂地在全城大肆抢掠。一时间,朝鲜王京鸡飞狗跳,人哭鬼嚎,家家户户无不遭殃。非但财物被抄,更有女人遭辱,抗拒者即遭杀戮,触目可见鲜血死尸。拿不走的物件多被毁损,残瓷碎布遍陈街衢。阿敏发觉部下行为过分,急忙下令制止,可是局面已是失控,军令无人再听。直到过了三天,阿敏在斩杀了上百官兵之后,才算停止了这场抢掠。然而朝鲜国都已是经受了空前的浩劫,几成一片废墟。阿敏此时只有打掉牙肚里咽,有苦说不出,督促部队班师。三月天气,沈阳已是春意初现,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使人感到分外惬意。太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东门外迎接凯旋的大军,业已有两刻钟光景,整个欢迎队伍依然是秩序井然。范文程忍不住靠近太宗说:“大汗,据传阿敏纵兵抢掠,有违汗王训令,这机会不能错过,定当严惩才是。”太宗不动声色:“不消范章京叮嘱,本汗自有道理。”报马如飞来禀:“启奏大汗得知,大军已到东便桥,相距不过一里之遥。”太宗向范文程点一下头,范文程发出号令:“动乐。”在欢快的锣鼓声中,阿敏率领的征讨朝鲜大军得胜还朝。骑在马上的阿敏没想到太宗亲自出迎,给予这样高的礼遇,稍许悬着的心平稳地放下来。他近前下马便拜,太宗以手相搀,并携手步入大政殿。太宗入座后,阿敏同代善、莽古尔泰一起也在锦墩上就座,面对群臣共受朝拜。太宗用眼角扫了一下,脸上现出一丝不快,但旋即消失。他面对百官说道:“此番二大贝勒阿敏率军远征朝鲜,大获全胜,朕心甚慰,殊堪奖勉,着即奖给白银一万两,以彰其功。”阿敏得意地离座,对上一揖:“谢大汗恩赏。”岂料太宗话锋一转:“二大贝勒,朕闻班师前你曾下令全军在朝鲜王京抢掠三天,可有此事?”阿敏没想到太宗还会提及此事,一时间有些张口结舌:“是这样,此事虽有,但内中有所原因。”“讲来。”“是这样,”阿敏为减轻罪责,不得不抛出别人,“硕托贝勒言道,先皇每胜必掠,不能便宜了朝鲜人……”硕托迫不及待抢过话头:“末将有言不假,若非元帅同意,将士谁敢胡来?”“你!”阿敏怒视硕托,“你事到临头还想撇清不成?”“不要争论。”太宗早已心中有数,“本汗奖罚分明,阿敏纵兵焚掠,有损后金国形象,有违本汗军令,本当斩首以正国法。念其征战有功,故从轻发落,着即撤去殿前锦墩,归站朝班。”阿敏怔了一下,还是得说:“谢大汗龙恩。”虽然太宗说时语气和缓,但他与代善、莽古尔泰心中都明白,这是太宗向他们发起了夺权进攻。而范文程在一旁终于舒展开眉头,现出了微笑。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7节 浴血战宁锦(1)路边的青草焕发着勃勃生机,高大的钻天杨挺拔峭立直插蓝天。浑河水滔滔流向远方,滋润着两岸肥沃的田野。高粱、玉米刚刚钻出地垅,整齐茂密的禾苗,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翠绿的锦衣。关外的五月,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气候温和,万物欣欣向荣,是孕育收获的日子。清太宗皇太极抛却后宫佳丽,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开始了攻打宁锦征讨袁崇焕的进程。后金大军六日从沈阳出发,一路晓行夜宿,有时竟乘夜行军,于十一日下午兵临锦州城下。太宗下令四面合围,距城一里安营扎寨。锦州为宁远前线第一要塞,堪称宁远之门户。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后经成化、弘治年间多次加固重修,使之成为辽东、辽西之间的要冲及第一重镇。它的外围尚有大、小凌河及右屯等城堡拱卫,在后金大军到来前,悉数撤入到城中。锦州守军主帅为平辽总兵赵率教,监军为大内太监纪用,副将是左辅和朱梅。部下共有精兵三万,且粮草充裕,足够半年用度。锦州城原本就城高池深坚固难攻,在后金大军征讨朝鲜之际,明军又再次加固,刚刚完工,因此越发固若金汤。此次明军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将士们甚至期待后金来攻,其斗志分外高涨。十二日一早,太宗沿城四周察看地势,以便排兵布阵选取攻城方向。他发现西面与北面稍显薄弱,计划以西、北方为突破点。未及下令,却见西城头用箩筐吊坠下一个人来。德格类摘弓搭箭意欲射杀,太宗急加制止:“不要坏他性命,且看他出城所为何来。”那人通过吊桥,马古达纵马迎上:“来者通名。”“某乃大明副将左辅,奉主帅之命,特来拜见后金汗主,有要事面陈。”左辅沉稳干练,不失大将风度。太宗传谕将左辅带至汗王宝帐,开口询问:“左将军有话请讲。”“我家赵率教总兵,眼见贵军军威赫赫,十万之众,不想双方刀兵相见,以免兵民枉自死伤。”太宗也想不战而胜,对此积极回应:“赵将军有此想法甚好,贵方若能撤出锦州,我军保证贵军安全离开。”“待末将回城转达汗王之意,容我方回话。”“以一日为限,明晚此时如不答复,我军将发起攻击。”太宗命人将左辅礼送出营。赵率教派人来议和,实则是拖延战术,因为袁崇焕答应他三天之后将派来五千援兵。所以,次日下午他又令左辅来到后金大营。太宗又是亲自接见:“左将军,贵军何时撤出?”左辅虚以周旋:“汗王在上,我家总兵言道,恳请贵方同意将城中粮草辎重撤走。”太宗爽快应承:“可以,但不得迁延时日,明日必须行动。”明军的目的就是等待援兵,所以左辅又提出:“几万人马,谈何容易,至少也要准备几天,望大汗恩准。”太宗想了想:“好吧,即以后日为期,届时仍无行动,我军即发起进攻。”左辅回城交差,赵率教单等援军到来,里应外合,再与后金决战。可是,三天时间已过,援军仍无踪影。赵率教明白再去敷衍对方亦无用,所以也不再理睬后金的反应,只是加紧备战。约定时间早过,锦州城毫无撤军迹象,太宗显出焦躁。代善不无讽刺地说:“我们让明军给耍了。”“你!”太宗不满地瞪了一眼,究竟还是无话可说。范文程一开始就不相信明军会轻易放弃锦州,他适时进言:“汗王,限期已过,应当攻城了。”太宗面对群臣言道:“朕爱惜双方将士生命,原想不战而下。明军既不识好歹,我军当给其沉重打击。着代善领兵一万攻打北城,莽古尔泰领军一万五千攻打西城,务于天黑前拿下锦州。”军令一下,地动山摇,后金大军立刻排山倒海般向锦州发动了猛攻。赵率教、左辅和纪用、朱梅,分兵把口,各在北、西两面督军迎战。后金军拽拉车梯等攻城器具,冒死向城上冲击。城头上炮火、箭矢、滚木擂石交下如雨,强行爬上车梯的后金军纷纷坠落城下。自辰时起,直攻到午时,战斗未曾有过一刻间歇,后金军已死伤一千余人,锦州城依然屹立不动。范文程见太宗火气甚大,近前劝道:“锦州易守难攻,这样下去很难奏效,莫如权且收兵再思良策。”“我军纵横辽海,战无不胜,不信这小小锦州攻它不下。”太宗已然发狠,“不攻下锦州誓不罢休!”见太宗动怒,无人再敢劝谏。太宗拔出佩剑,就要在西面亲自攻城。莽古尔泰挡住太宗马头:“汗王,莫非轻视我不成,我莽古尔泰若拿不下锦州,甘愿提头来见。”“好,”太宗收剑入鞘,“三大贝勒,但愿你一战成功。”莽古尔泰等于在太宗面前立了军令状,他亲自挑选五百勇士组成敢死队,从木梯上越过护城河,不顾明军猛烈密集的炮火,冲到城下时,树起云梯强行登城。莽古尔泰在下执刀督战,尽管头上石落如雨,箭似飞蝗,攻城勇士死伤累累,却无一人敢后退一步。在激烈的搏杀中,五百敢死队死伤三百六十多人,终有一百二十多登上了西城城头。太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急令后续部队跟进。可是,明军城上的炮火更加密集了,红夷大炮发挥出超常的威力,后金跟进部队几乎全在炮火中丧生。而城头上,赵率教紧急将东城、南城的兵力调度过来,一刻钟内,攻上西城头的后金兵,休说扩大战果,终未能站住脚,由于后续兵力不能跟上,一百二十多员勇士,尽数被歼在城头。后金方面眼看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而明军方面却是化险为夷。攻防厮杀持续了一整天,从辰时已经到了戌时,天色已是渐渐暗下来,后金一方死伤已近两千余众,锦州城下遍地可见后金军的尸体。明军在城上掌起火把灯笼,拉出了挑灯夜战的架势。太宗在范文程再三劝说下,传令停止进攻,并后撤五里安营,以免明军乘胜出城劫寨。当晚,太宗派马古达连夜回沈阳搬取援兵。次日天明,后金骑兵试探着发起进攻,都被城上的强大火炮击退。连续三天进攻受阻,太宗还想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诱使明军投降。李永芳奉太宗之命,三次要入城谈判,都被赵率教拒之门外。试想,在明军连战皆胜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认输献城呢?李永芳第四次喊城,虽说仍未得入内,但赵率教总算在城头与之相见了。赵率教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李将军三番五次要与我相见,不知到底有何见教?”李永芳倒是颇有耐心:“赵将军,两日攻城虽说贵军小胜,然孤城困守终难长久,总有城破之日。不若早择明路,可免部下将士、全城百姓受战乱之苦。”赵率教冷笑几声:“城尽可以攻,但不可以游说。事实说明,后金攻势不过如此,我锦州军民奉陪到底。”“赵将军,一旦城破,悔之晚矣。”“李将军,请转告皇太极,袁崇焕大人不是无能小辈,我赵率教也要为国建功立业。努酋去年重创于宁远而亡,今日这锦州城就是皇太极的坟场,我要让他重蹈乃父的覆辙。”太宗闻报大怒,下令以四万兵力,四面同时攻打。激战一日,双方互有死伤,锦州仍然难破。自五月十五日起,后金大军连续攻打十四天,死伤已达万人,始终不能如愿。范文程见状劝道:“汗王,锦州久攻不下,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难道非指望一棵树吊死不成?”太宗受到启发:“章京是说我们先弃锦州于不顾,驱兵去打宁远?”“正是,”范文程进一步说,“沈阳增援来的两万人马留下围困锦州,十万大军移师宁远,如宁远攻陷,锦州则不攻自破。”“好,甚为有理。”太宗遂按范文程所说,率兵往攻宁远。巡抚袁崇焕几次派哨马探听锦州战况,都难以进入城中。只是远远望见战斗异常激烈,炮火熊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袁崇焕担心锦州万一有失,决定派祖大寿、尤世禄领精锐骑兵四千前往锦州增援。队伍方离宁远十里,即见大队后金人马向宁远杀来,二人商议一下,急速回兵宁远城下,并向袁崇焕报告。接到军情报告,袁崇焕不禁仰天大笑。杨太监不解地问道:“袁大人如此发笑所为何来?”“我笑那皇太极黔驴技穷矣。”袁崇焕意气风发地对周围的众将说,“十万敌军,围攻锦州城半月之久不能得手,皇太极无奈又来图我宁远,管叫他照样碰得头破血流。”祖大寿问:“大人,我们这支军马是继续往援锦州,还是撤回城中?”“俱皆非也。”袁崇焕见祖大寿现出迷惑神情,便解释道,“就在城外傍城墙屯扎,与城内呼应,以城为依托,配合城头击退后金军进攻,但切记不可距城两里开外与敌交战。”杨太监显出不满来:“袁大人,这是否显得我军太软弱怯战哪?我大军当主动出击痛歼敌人,也好早传捷报进京。”“杨公公有所不知,为战之道在审时度势,不逞一时之勇。”袁崇焕对这位监军越来越反感,没耐烦地回答,“后金军擅长野战奔突,而我军以炮火坚城固守为长,这浅显的道理,便三岁孩童也会明白。”言外之意是,杨太监你连小孩子也不如。杨太监脸色难看,没再言语。袁崇焕与众将登上宁远城东门,在敌楼下向远处眺望。守城将士做好了一切准备,祖大寿、尤世禄也在城外严阵以待。后金大军在相距宁远城二里处安营,太宗亲自到军前观敌略阵。他见明军紧靠城池,难以用马军冲击,便下令部队后退两里,以期明军来追。但祖大寿牢记袁崇焕将令,不离原地一步。太宗如是三番两次要引明军离开城脚,但明军始终坚守不动。太宗未免焦躁起来:“明军胆小如鼠,看来我军只有勇猛进击了。”范文程说出担心:“锦州城久攻不下,宁远城内外共守愈发难攻,还是调动明军离城会战为上。”“道理是对,但明军死不动窝,我军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不成?”太宗对范文程说话没好气,还是极为少见的。代善冷嘲热讽地:“汗王,这可不是怄气的事,也不是你能说了算的事,袁崇焕他不是我们,可以听你随便摆弄。”“什么!”太宗脸色大变。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8节 浴血战宁锦(2)范文程赶紧为之压火:“汗王息怒,大贝勒怎能如此说话?还是当齐心合力考虑攻占宁远之事。”阿敏其实还是站在代善的立场:“汗王,明军距城太近,难以用骑军冲击,此刻强攻不利。”莽古尔泰亦帮腔:“二大贝勒言之有理,我军还当耐心等待时机,请汗王三思再行。”按理说,他三人所说确有道理,只是太宗已是难以入耳,他完全被愤怒情绪控制了:“当年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反在此受炮伤,终成不治饮恨身亡,我辈正当为皇考雪耻。若以你等所论,倘袁崇焕一年坚守城池不出,我军便在此坐等一年不成?锦州未克来此,不打下宁远,何以面对国人,何以告慰皇考在天之灵,又何以扬我国威?”范文程等见太宗这样激动,都不免表态:“愿听汗王御旨,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太宗将腰中剑拔出,向宁远城一指:“攻城!”阿济格一马当先冲出,在太宗身边的将领也都随后跟进。由于太宗未具体指派哪支队伍,只是笼统地发出命令。稍远些的将士尚不知情,以至太宗身边的侍卫、护兵等不见大队人马上前,也都参与了进攻。诸贝勒这才反应过来,也来不及穿戴甲胄即都疾驰杀出。太宗嘴角现出了一丝笑意,显然他对部下奋勇争先的情景感到满意。城头上,袁崇焕立刻指挥明军发射大炮。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一齐轰鸣,火光闪闪,硝烟滚滚,响声震天,山摇地动。强大的炮火在进攻的后金军中不停地爆炸,后金军将士成片地倒下。但是有太宗亲自在后观战,并无一人退缩贪生。前面的死伤,后面的毫不犹豫地冒着炮火跟进。冲上前的后金将士已同城脚下的明军交手接战。满桂、祖大寿、尤世禄分别敌住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厮杀,满桂不敌代善,接战中且打且退,后金军中马古达连发两箭,俱都射中满桂,只是由于全身披挂,不致伤及生命。战斗不间歇地持续进行,明军除大将满桂身受重伤外,四千精兵业已损折大半。而后金方面,在明军炮火的轰击中,更是损失惨重。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都身受数创,而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则是在炮火下阵亡。范文程见宁远城外后金军尸体遍地皆是,觉得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尽管太宗脸色难看,他还是劝说道:“汗王,似此强攻实难奏效,为减少伤亡,莫如权且收兵再作商议。”太宗此刻心头怒火熊熊燃烧:“我发誓要一战拿下宁远,生擒袁贼崇焕,为先皇考祭灵。”“还望汗王保持清醒,更加理智。”“范章京,你若一味劝我收兵,就请免开尊口吧!”太宗明显是要封住所有人的嘴。太宗不说收兵,攻城之战自然在继续进行。战斗越来越惨烈,入夜后双方都挂起灯笼,举起火把,战事比日间愈为紧张。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死伤人数也在直线上升。到次日天明,红日高升,双方的激战已持续了整整十八个小时,守方明军因有城墙为屏障,死伤已达五千余人,而进攻的后金一方,死伤将领二十多,兵士伤亡已经超过一万。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恶战,至此双方均已人饥马乏,太宗明白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战攻下宁远了,极不情愿地下令停止进攻。经过此战,太宗变得沉默寡言,越加郁郁不乐。他开始反思自己,这次锦州、宁远攻坚,为何犯了赌气的错误。打仗与任何事物一样,都不能意气用事,更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他冷静地思考了一天一夜,内心中承认,面对袁崇焕这样精明的军事统帅,面对宁远、锦州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以野战为优势的后金,是很难取胜的。要想战胜明军,后金军当扬长避短,设法与敌野战交锋。于是,他下令部队轮番在城下叫阵,甚至使用激将法辱骂。上百名后金士兵,面对宁远城楼,齐声合喊,声如雷震:袁崇焕,真软蛋,躲在城里看不见。贪生怕死不出战,崇祯白给上方剑。但是,不管后金方面如何叫阵,袁崇焕置若罔闻稳如泰山,就是不派兵出城。太宗不想再攻城徒增伤亡,每日派一万马军环城巡行,使宁远与外界的一切断绝,入夜后,则是数千人高举火把,齐声呐喊,佯作攻城,使守城明军与城中百姓高度紧张不得安眠,摆出了与明军长期周旋的态势。这样,转眼到了六月四日,此次出征自五月六日离开沈阳,已长达一月之久,而十多万大军竟毫无进展。天气炎热,士兵中暑,时疫流行,每天都有七八人病死,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且沈阳又送来急报,明军皮岛总兵毛文龙,带领两万大军进入后金领土,正向赫图阿拉进发,扬言要捣毁女真人的老巢。范文程感到不能不提醒太宗了:“汗王,而今病疫流行,欲成暴发之势,部队士气低落,不宜再战,毛文龙又从背后来攻,不能掉以轻心,当回师沈阳,再图后举。”太宗对眼前的形势已是忧心如焚,范文程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想也只有面对现实了,顾不得自己汗王的脸面了:“朕也知此次出征只能无功而返了,徒叹奈何呀!”“汗王不必伤感,胜败本兵家常事,再说来日方长,”范文程尽量抚平太宗心灵的痛楚,“痛击袁崇焕指日可待。”太宗思索少许:“虽说撤军,也不能让袁崇焕太得意了,朕要给大明君臣留下一剂迷魂药。”“汗王的意思是?”范文程一时弄不清太宗的用意。太宗铺纸提笔,刷刷点点写成后交与范文程:“章京请看。”范文程从头看下:大明国巡抚袁崇焕大人阁下勋鉴:双方激战月余,虽说互有死伤,然宁远孤城久遭围困,城内粮乏薪缺,将士已难支撑,宁远已是危在旦夕。顷接大人来函,愿与我军议和,我军退回沈阳,贵方保证不发进攻之兵,而我方则保征不再来征宁锦。双方各守疆土,以保大人稳坐巡抚高位。惟愿袁大人一言九鼎,我方克日撤兵,更愿互通使者。范文程看罢,面带笑意:“汗王真是不比寻常,这是捅向袁崇焕的一把软刀子。”箭书射入城中,为祖大寿拾到,他打开看时便有些吃惊,不知袁崇焕已同后金方面书来信往,且有议和之词。他未敢张扬,即去袁崇焕宅邸,要先报与顶头上司,祖大寿此举无疑含有讨好之意。当他走进袁府客厅,便不觉一怔,没想到杨太监恰巧在座。祖大寿知道他二人向来不睦,此刻便觉尴尬。袁崇焕热情地问道:“祖将军登门,定然有所见教!”祖大寿觉得,这箭书之事不便当杨太监之面说明,便含糊其词:“这个,其实也没什么事,大人与杨公公正在交谈,末将就告退了。”杨太监不免酸叽叽地说:“看来是咱家碍事呀,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与二位让个方便。”他起身要走。“杨公公,您这是何必呢。”袁崇焕急忙拦住,他知道这个男不男女不女的人是皇帝的眼线,原本就多疑,决不能让杨太监认为自己同祖大寿有何密谋,就有点发烦地申斥祖大寿,“看你,有话就说嘛,杨公公又不是外人,用不着吞吞吐吐躲躲闪闪的。”祖大寿弄得左右为难:“这,确实无甚要紧之事。”他说着,不知不觉就将箭书移至背后。杨太监早已盯上祖大寿手持的物件,走上前半拿半夺弄过来:“是何宝贝物件,祖将军这样遮遮掩掩。”祖大寿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也不得不实说了:“不过是后金射来的一封箭书,意欲同我方讲和。”杨太监从头看下,先是呈现惊愕神色,继而脸上现出冷笑:“难怪祖将军要背着我,原来是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袁崇焕听杨太监说话很酸,也就露出不满:“杨公公有话何妨直言,不必这样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咱家怎敢,”杨太监依旧是酸言酸语,“事关袁大人,还是少说为佳。”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