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敌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不但敢于正视它,而且坚决贯彻上级指 示,勇于扭转它,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指挥员的风度。聂荣臻正是这样。他临危不乱,一方面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请求帮助,一方面沉着地指挥军区 部队调整部署,部分部队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主力部队则跳出合围圈,在敌供应线侧翼打敌运输队及掩护部队,大量破坏道路、桥梁。有时候,在 战斗最关键、最惨烈的时候,聂荣臻不得不向自己的爱将们下达死命令。在阜平东西庄大战中,敌人来势极猛,一分区、三分区主力及冀中独立旅一部 共 10 个团与敌人血战。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候,聂荣臻甚至与团长们直接通了电话。一次,他给三团团长纪亭榭打电话说:“纪亭榭!我告诉你,几十万 边区票子还没运出去,你一定要顶住!我给你下个死命令——你一定要做到人在阵地在。听清了吗!”纪亭榭义无反顾:“好!我和我们三团全体人员 一定按司令员命令做到人在阵地在!”这是一次硬仗。八路军参战部队共消灭日军 1000 多人,但这是以自己伤亡 400 多人、中毒 700 多人的沉重代价换来的。针对日军施放催泪性毒气弹的残暴行径,聂荣臻立即总结中毒部队的 防毒经验,以急电传达至各个部队。战后,聂荣臻嘉奖了各参战团队。他亲自打电话表扬三团打得好,并派邓拓前去慰问三团。10 月下旬,整个战局果如中央所料,起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山地的日军 十分疲惫,八路军却愈战愈勇。聂荣臻令各分区集结主力,予敌以狠狠打击。在一二○师三五八旅、三五九旅配合下,军区部队在各地主动出击,重创日 军。其中在高洪口战斗中,军区部队与三五八旅配合,歼灭了日军蚋野大队 长以下 500余人。至 11 月 7 日,历时 48 天的反敌多路围攻的战斗胜利结束, 日军被毙伤 5200 多名,其“北围五台”的幻梦彻底破灭,最后不得不狼狈逃窜。作为“北围五台”计划的组成部分,从 11 月起,日伪军先后以 2 万多兵 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 5 次围攻。冀中军民在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的一二○师主力部队强有力的支持下,歼灭了大量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计划, 迫使日伪军转入以保守城镇据点为目的的防御状态。贺龙率一二○师主力进入冀中后,还收编和改造了大量杂色武装,对巩固和加强冀中根据地起了重 要作用。聂荣臻为此十分欣慰。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在反围攻的炮火中,安全地转移到了平山县蛟潭庄 一带。反围攻胜利以后,聂荣臻根据历次作战情况,总结出了游击战的五条重 要经验。他说:处在敌人远后方被包围的部队,要取得胜利,必须发现和制造敌人的弱点。一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敌人的弱点是能够找到的,然后用 游击战术去打击它。第一,敌人作战离不开交通线,一旦离开,运输联络就十分困难。特别 是深入山地之后,辎重过多,行动滞笨。此次进攻五台,就用了近 1000 匹牲口,每日行军不过 10 余里,便于袭击。这次除五台外,在定县、曲阳间,党 城、王快间,晋察冀部队沿交通线各歼敌 300 余,缴获很多。第二,敌人占据某一据点之后,如果后方交通线被切断或破坏,据点中 的敌人立即孤立,非败退即被消灭。此次收复阜平、王快,就都是敌人因交通线被破坏而不得不弃城逃窜。第三,敌人因地形不熟。害怕夜间战斗。八路军组织夜袭,一般都能成 功。第四,在山地,敌机械化武器大多失去作用,大部队在山沟里无法展开, 小部队不敢轻易深入。八路军在山地却可以经常举行袭击或伏击。第五,敌人在受到严重损失后,为维护其所谓“皇军的威严”,事后总 要行报复性进攻,已成规律。八路军可据此伏击歼敌。这次反围攻的胜利,意味着晋察冀边区已成为敌后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了。第三十一章抗日模范根据地(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 壮大,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高度重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 1938 年 10 月 5 日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 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 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充分肯定了晋察冀边区各方面的斗争成就,这是晋察冀被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最早由来。早在 1938 年 3 月 29 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演讲中,就称赞过晋察冀 所取得的成就:“如李白所说,‘大块假我以文章’,岂只大块地方可以做文章吗?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现在五台山造成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平 汉、平绥之间大唱其戏。一边喊:‘打倒王克敏’①,一边喊:‘活捉聂荣臻’,打了好多回合,日本人打不过,便烧了老百姓好多房子。也好,烧了房子他 自己也不能去,老百姓又好去当游击队。于是男女老少,全体动员,自卫军、少先队,又办学校,训练干部。几十个县城没有官了,于是建立抗日政府, 且向热河打去我们要在各地建立五台山,人山,各种根据地。”11 月,聂荣臻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系统的 报告。毛泽东看后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补充后的报告 共 10万余字。1939 年 3 月 18 日,毛泽东接到补充报告后,复信聂荣臻:“荣 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我与王主任①各作一序),照 片正传观各同志。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等单位,说“这本书对外对内意义甚大”。毛泽东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定为《抗 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并在序言中指出: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聂荣臻同志的这个小册子,有凭有据 地述说了该区一年半如何实行三民主义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不但足以击破汉奸及其应声虫们的胡说,而且足以为各地如何实行三民主义,如何 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谓予不信,视此小册。朱德和王稼祥也写了序言。朱德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创造、巩固与发展, 对于我国的抗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给全国军民以坚持敌后抗战之信心与模范的榜样;同时它给日寇以无穷的打击与深痛的隐忧;再有, 它给汉奸伪组织予以无情的扑灭与摧毁,使丧心病狂之败类不无顾忌,使敌后伪政权难以组成,及无法巩固其统治;还有,它也给全世界先进人士以正 确的启示,在国际人士面前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因而增强了我国之外援。凡此种种,它起着在今天配合全国军民之英勇战斗,去停止敌之进攻; 在将来配合全国主力之出击,成为反攻敌人之最前线的有力阵地之伟大作 用。从毛泽东和朱德的序言中不难看出,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对聂荣臻开辟晋 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但是,聂荣臻的头脑十分清醒,他认① 王克敏,大汉奸,当时在北平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员会委员长。①王主任:即王稼祥,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人的这些话,并不等于说边区的工作就没有缺点了, 已经尽善尽美了,相反,还必须加强一系列的工作,才能使晋察冀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经得起更为残酷的考验。由聂荣臻署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 1939 年 5 月在 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晋察冀被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不是偶然的。从聂荣臻率领 3000 人的武装 留在五台山起,中共中央就在密切地注视着他们的行动,看他们在华北日军的腹心地区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坚持下去。如果能够坚持下去,那就 证明八路军其他部队也能够这样做。这就可以使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成为现实。如关于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充分发动和组 织群众,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不断壮大革命群众和人民军队的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抗战胜利后的革命斗争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晋察冀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在敌后站住了脚,而且全面地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共中央有关抗日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动了群众,使八路军的军事斗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不断 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晋察冀边区在彭真、聂荣臻、宋劭文等人的领导下,从一开始就很重视 根据地的全面建设。除大力加强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党的建设。聂荣臻和彭真都认为,要建设好根据地,首先必须要加强党 的各级领导。这是根据地得以巩固扩大的根本保证。在 1938 年 4 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聂荣臻要求无论是地方党组织还是部队党组织, 都要真正起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和教育群众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起来坚持抗日斗争。此后,中共晋察冀分 局对下属各级组织,主要是基层组织进行了整顿。基础好的党组织,着重加强教育,提高党员觉悟。党员数量少的地区和单位,大力吸收抗日活动中的 先进分子入党。在北方分局领导下,除了成立党校,还大量举办了各级党组织的训练班,轮训党的干部。在党员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把表现不 好或不起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党。这就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了党的质量,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大为增强。平、津两市中共党的工作,抗战开 始后一度比较沉寂。1942 年晋察冀分局成立了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刘仁任书记。随后党的工作逐步恢复,从秘密宣传、提高人民抗日觉悟,到提供情报、 输送知识分子及各类人才、购买紧缺物资等多方面,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主要是由北方 分局书记彭真领导的。但聂荣臻在这方面也尽了心力。到 1941 年 1 月,彭真奉命去延安,由聂荣臻任北方分局代理书记。1942 年 7 月 1 日,为纪念中国 共产党成立 21周年和贯彻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聂荣臻在《晋察冀日报》上 发表了《全面开展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的文章,并在军区和分局、北岳区党委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关于加强党性锻炼的长篇报告。7 月 4 日,毛 泽东致电聂荣臻,指出:“你七月一日的文章已全部收齐看到,即付解放日报发表。此文号召整风学习,纠正整风中的偏向,并指出边区学习的特点, 对整风开展有很大作用。但有一点请你注意者,不要把三风分为某些是下级多些,某些是上级多些。”此次整风“主要与首先的对象是高中两级干部, 特别是高级干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聂荣臻抓紧了对中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使党风有了好转,这对加强党的领导,克服 1942 年面临的严重困难及 以后的斗争起了良好作用。为了建立既是抗日又是民主的根据地,边区广泛地开展了民主政治运 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了基层政权。聂荣臻经常与宋劭文等研究,确定改造原来的旧政权首先要发动群众。群众发动起来后, 用各种办法检举基层政权中的不良分子,把压迫人民或不为人民办事的人都清除出去,然后选举能代表基本群众利益的人出来掌握政权。各地还实行各 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代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农民群众文盲多,投票选举颇为不便,他们就创造了在当时是极为民主的“豆选” 办法。就是候选人每人背后放一只碗,选民想选谁就往谁的碗里放颗豆子,最后以豆子的多少来确定选举结果。每当聂荣臻与别人谈起这些时,总是极 为兴奋,直到晚年他对此还津津乐道。这样选出的代表或干部,大多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是晋察冀 人民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党和政府领导群众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并将这个运 动普及到边区各地。1938 年 2 月 9 日,边区政府即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一律照原租额减收百分之二十五; 债主之利息收入,一律不准超过一分(即百分之十)。此外,额外附加一律废除,高利贷一律禁止。1939 年 1 月,聂荣臻在中共晋察冀分局第二次代表 大会上做报告时又强调,要保障人民已得的利益,各地必须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他明确指出,要从政治上压倒和在经济上削弱封建势力,这是根本 措施。由于党、政府和农会在群众中的工作日益深入,基本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减租减息形成了广泛的自觉性的群众斗争。他们大量 揭露了顽固不化的地主分子、汉奸特务分子,和违背统一战线及政府政策、法令的违法犯罪分子。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大大减轻了封建剥削对贫苦农 民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有了新的生机,从而对发动群众起了关键作用。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政策界限不清的做法。聂荣臻 发现后及时向干部们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一下把地主、富农的财产全没收,不是很痛快吗?但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 的忙,会把地主、富农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又将形成中央苏区时‘赤白对立’的现象,危及到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只要地主、 富农执行政府规定的政策,就团结他们一道抗日。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的举例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很快被广大干 部群众接受。至于减租减息的具体做法,聂荣臻常说:“宋劭文同志做了大量工作,他有细致的计算办法,能得到农民和地主的普遍接受。”晋察冀边 区减租减息政策的正确贯彻,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抗日积极性大为提高。人们常常称赞晋察冀的群众发动得好,发功得成功。其实,奥 秘就在于两项工作做得好:一是减租减息,使贫苦农民从经济上得到利益: 一 是 实 行民 主 , 使 他 们 在 政 治 上 得 到 自 由 。 {ewc MVIMAGE,MVIMAGE,!12300580_0239_1.bmp}晋察冀孤悬敌后,几乎得不到任 何物资接济,因此聂荣臻非常重视组织军民生产。在他的倡导下,边区政府一开始就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方法,开垦荒 地,多打粮食,支持抗日,改善生活。到 1939 年,又颁发了《奖励生产事业条例》和《垦修滩荒办法》,号召平原地区少种棉花,以防被敌人掠夺利用,要求各地多种粮食,发展手工业,尽量自织土布,以满足军需民用。有的地 方还号召一人养只鸡,一户养头猪。早在 1938 年初,边区便开始组织合作经济,建立各种合作社,群众自愿集资合股,实行民主管理。当时,合作社主 要经营消费品和组织运输。1939 年春,边区政府颁布了《合作社暂行规程》,使合作社经济进一步健全发展。群众性的互助合作经济,便利了农民的生产 和交换,减少了奸商和高利贷的盘剥,而且有利于进行有组织的对敌经济斗 争。晋察冀边区还逐步加强了财政建设,健全了财政制度,保障了军需民用。 根据地的军政费用,主要来源于“合理负担”、田赋和税收。聂荣臻说:由于我们的部队和干部,大多来自劳动人民,从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一开始 他们就提出,抗战的财政都要由有钱的地主、富农或工商业主负担。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所以,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 提出了合理负担的办法。怎么个合理法,都是宋劭文领导边区政府摸索研究出来的。他懂经济,又很钻研,工作很细,提出的办法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 拥护和支持。晋察冀合理负担的办法,开始时不分贫富,按每户全部收入折米计算, 农户平均每人收入小米一石四斗以下的免征救国公粮,一石五斗至二石的征 收3%;二石一斗至三石者征收 5%;以后每加一石增 1%,直增到 20%为止。 经营工商业的,按同样的比例缴纳现金或实物。后来,觉得免征点稍高,负担面窄了些,对统一战线不利,便降低了免征点,使负担面扩大到边区总户 数的 60%左右。“救国公粮”由村政府征收、支付和保管。这样,村村有粮站、村村有仓库,可以到处取给,不误需用,还节省运输,减少了损失。部 队、政府机关用粮,由政府按月按定量发给粮票,保障了供给。采取这些措施以后,边区财政逐步走上轨道。聂荣臻曾不无目豪地说:自古以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我们在抗日战争时就不存在“粮草 先行”的问题,部队基本上是走到哪里,便可以就地取得“粮草”供应。晋察冀在发动群众进行政治、经济等各项斗争中,还大力加强了对群众 组织的领导。根据地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儿童,都广泛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抗日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会吸收和依靠贫雇农,并以贫雇农 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团结广大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日战争,这是八路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边区青年在各条战线上是最活跃的力量,是党和军队 的重要后备军。中共各级组织特别注意了对“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领导,通过这个半武装性的群众组织,使广大青年在对敌斗争和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有 力的作用。聂荣臻说:抗战时晋察冀的群众组织得很好,社会秩序井然,真可以说是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只要在边区,我们走到哪 里都非常安全。事实也确实如此。聂荣臻经常到各军分区检查工作,或到北方分局开会,有的相距百里以上,他都是只带一名警卫员,一人一匹马,说 走就走。有时在老乡家吃饭或过宿,都受到热情接待,安全得很。聂荣臻还十分重视边区人民的政治文化教育,他支持宋劭文和主管文化 教育的边区政府委员娄凝先等,普遍发展了小学、中学和冬学、夜校,衬村办有“扫盲班”,帮助不识字的农民学文化。文化教育活动,不仅遍及边区 各地,还发展到一些游击区和敌占区。到 1939 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北岳区和冀中区共办有 7000 多所小学,7 所联合中学,中小学生达三四十万人,晋 察冀还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和抗战建国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各类干部。边区军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建设边区、保卫边区产生了积极影 响。1940 年 8 月,在彭真主持和聂荣臻的参与下,对晋察冀推行的各项方针 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因为纲领恰恰是 20 条,所以称为《双十纲领》。这个 纲领被延安《新中华报》称为“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是最适合目前抗日需要的”。纲领受到晋察冀各阶级、各阶层的热 烈欢迎。它使边区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使根据地日趋巩固,对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根据地火热的斗争生活,给了当时任抗大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的傅崇碧 以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1938 年秋天,我从抗大来到了晋察冀边区。我们首先到了蛟潭庄、城南 庄等地。以后又到了根据地其它地区,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到了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形势。我们每到一处,都强烈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 是那么的拥护,对日本侵略者是那么的仇恨。我们看到有许多老人和儿童在村里站岗放哨,组织得非常好。边区的人民群众真正是被发动起来了。我们 到这里后还碰上了赶集市,这是我们来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赶集的人成千上万,熙熙攘攘很是热闹。集市上吃的、穿的、日用的,什么东西都有。可以 看出,根据地的生产是抓得很不错的。更令人惊叹的是当地群众对敌人竟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完全像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中。只要敌人或 敌机一来,放哨的人就会敲钟。听到钟声,人们就极有秩序地分散、隐蔽起来。对于我们初到晋察冀的人来说,那里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来到 晋察冀边区不久,就参加了陈庄战斗。这次战斗虽然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有许多村庄都被敌人烧光了。我看到老百姓一不害怕、二不悲观,很快就 在废墟上建起了自己的房屋。晋察冀边区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搞得非常活跃。我记得 1939 年冬,贺 龙率一二○师要回晋绥去,军区为他们组织了演出、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文工团、体工队、各军分区的领导人及军区的干部们都参加了各项活动。快 过年时,乡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跳秧歌舞、踩高跷和唱戏的人们。在敌后根据地文化生活开展得这么好,的确是不多见的。在晋察冀边区,报纸从来没 有间断过,我们天天都有报纸看。敌人来“扫荡”时,印刷机用牲口驮着走,走到哪里在哪里印报,然后再通过民兵把报纸分送出去。根据地对培养干部 非常重视。部队连以上干部都要在抗大二分校进行训练,民兵队长都必须在学校接受半年时间的训练,学习怎样埋地雷,怎样打游击战等。边区还办了 党校,专门学习党的政策、法纪等。对这一点聂司令员抓得很紧,他经常到学校或教导团讲话,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在根据地,军民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当地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很高,信心很足。那时,军工厂做地雷缺铁,群众知道了就把庙里的大铁钟拿来烧化了做地雷。在老百姓家的门窗上,到处可 见挂着的手榴弹、地雷,敌人害怕极了。再有就是群众家家户户挖地道,和敌人展开地道战。军民关系很密切,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共同抗日,那种 军民团结打击敌人的气氛是令人难忘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光辉成就,特别是在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 鲜明的对照。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苛捐杂税愈益繁重,人民不堪重负。国民党军队依靠“抓壮丁”的办法,把老百姓绳捆索绑地驱上前线。因此,从大后方来到敌后根据地,如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 对晋察冀尤其赞美不已。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在晋察冀做了 6 个多月的考察,在 15 个县、 500 多个村庄进行了调查访问,后来写了一本影响颇大的书:《华北敌后——晋察冀》。他在书中热情地呼喊道:“抗 日民主之花开遍了华北!”“华北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他称晋察冀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模范的抗日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晋察冀边区,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象征着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它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头的深处,激荡着每一个爱国者,每一个有志 气的中国人,特别是鼓舞着年轻一代的希望和向往。”最后,他大声赞美道:“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型!”第三十二章抗日模范根据地(二)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也有蓬勃的发展。由于聂荣臻的一贯重 视和大力支持,晋察冀建立了一支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而又人数众多的文化工作队伍。他们与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打击敌人、鼓舞人民的 战斗作用。说到文化工作,聂荣臻从红军时期起就十分重视。1933 年在中央苏区, 他曾参加《庐山之雪》、《杀上庐山》等话剧的演出。他还利用战斗间歇,亲自编写了反映南昌起义的四幕话剧《南昌起义》。①抗战初期,聂荣臻对平型关战斗中沙飞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照片赞不绝 口。当这位上海来的摄影记者向他提出,希望留在一一五师工作,聂荣臻满口答应。以后他亲自批准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设立新闻摄影科,任命沙飞为 科长。1939 年元旦,军区在蛟潭庄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轰动了整个山村,部队的干部战士看,附近村子的老乡也来看,热闹非凡。聂荣臻尽管事前已 经过目,也挤在人群里再次欣赏。聂荣臻自己就是个摄影爱好者。1936 年, 他曾用任弼时送给他的照相机,在西安附近拍了不少照片。现在,他对沙飞、罗光达说:照片形象鲜明,真实生动,战士和老乡们容易看懂,不识字的人 也能看懂,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工具,要是能放大,群众看得更清楚,那就更好了。他还规定,今后军区的重要活动,都要通知摄影记者参加。后来 看到沙飞等用自制的土放大机放大的照片时,聂荣臻高兴地说:共产党、八路军做什么事都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太好到比较好的过程。①对此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沙飞、罗光达极为感动。1942 年 7 月,《晋察冀画报》创刊。7 月 7 日聂荣臻为创刊号题词: 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的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地坚决英勇保 卫看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这本创刊号,根据聂荣臻的指示,用铜板纸印刷, 文字说明用中英文对照,画面用简单的彩色套印,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更为可贵的是,众多的新闻摄影工作 者,用生命和血汗的代价,深入前线、深入群众,拍下了数以千计珍贵的历史镜头,成为晋察冀军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最形象生动的历史见证。所有这一 切,都是和聂荣臻的支持分不开的,因为他把摄影工作也看作是对敌斗争的 一种锐利武器。在聂荣臻的关怀下, 1937 年 12 月 11 日,《抗敌报》和“抗敌剧社” 在同一天成立。此后,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联大文艺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八路军前线记者团等文艺、新闻团体来到边区,以及边区自 行成立的各种文艺单位,都受到他的热情支持和欢迎,大批从事文化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他的关怀和爱护。《抗敌报》最初是油印的,以后逐步发展成石印、铅印的报纸。印数也①潘振武:《战歌春秋》,解放军出版社 198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56 页。① 1984 年《中国摄影》双月刊,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1989 年 9 月第 5 期,罗光达回 忆文章。由开始时的几百、几千份,发展到几万份。1940 年 11 月 7 日,《抗敌报》 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日的方针政策,准确、迅速、及时地报道边区军民火热的斗争生活,成为深受大众喜爱而又 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为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聂荣臻格外喜欢这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也格外喜欢辛勤办报的邓拓和那些年 轻有为的编辑、印刷工人及发行人员。他说:“邓拓办报是有功的。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 的邓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领导的《晋察冀日报》社,在反‘扫荡’期间,经常是一面打游击,一面工作。整个报社精干得很,就是那么几头骡 子,驮着轻便的印刷器材,编辑记者们背着轻便电台。邓拓带领大家,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与敌周旋。”因此,他送给邓拓一匹好马。报社凡有重要 社论赶着发表,起草后哪怕是深更半夜,邓拓也要单身匹马赶到司令部来,请聂荣臻审阅。《抗敌报》以及《救国报》、《抗敌三日刊》等陆续印发到 边区各地,敌人却始终找不到这些“游击报社”的踪影。边区还办有理论刊物《新长城》,综合性的文化杂志《学习半月刊》, 文学艺术刊物《诗建设》、《山》、《鼓》、《文艺通讯》等等。它们像一支支犀利的投枪和匕首,刺向敌伪的反动宣传和腐朽的文化, 也刺向反抗战、反团结、反进步的扒手们。聂荣臻等边区党政军领导人,成了广大文化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抗敌剧社”在阜平成立时,最初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是 杨克武,演出一些红军舞蹈,抗战歌曲等比较简单的节目,以配合作战和发动群众等中心任务。后来从城市来了一批知识分子,刘佳、胡可、杜烽等, 演出的节目就丰富一些了。1939 年初开始有了女演员胡朋、陈剑戈、陈群等,演出的水平更进了一步,可以演出多幕话剧了。“我们的革命根据地不仅在政治上是最光明的地方,在文化上也应该是 最先进的地方。”聂荣臻常对政治部主任舒同和宣传部长潘自力说,“我们要有力地抵制敌伪腐朽文化,使扼杀进步文化的国民党统治区相形见绌。咱 们边区汇集了众多有志有为的文化战士,尤其是平津地区来的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也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斗争 中锻炼成长”。对于文艺节目的演出,聂荣臻尤为重视。“抗敌剧社”演出的《松花江 上》、《张家店》、《美人计》、《顺民》、《林中口哨》及舒同主任亲自编写的《警觉》等戏剧,演出水平虽然不很高,但聂荣臻一有空就去看,看 后有时还要作指示。总部学兵队戏剧组带来的戏剧《顺民》,是崔嵬在大后方写的,某些情节不大符合敌后斗争的实际与需要,聂荣臻认真地提出了商 榷意见:“剧中的老大爷遭日本兵毒打,儿媳妇被强奸,猛醒后放火烧掉自家的房屋去抗日——这个抗日愿望很好,但是房子却烧得不对头喽!敌后要 建立我们的根据地,有时敌人‘扫荡’,我们号召群众坚壁清野,为的是不给敌人留下粮食和物品,迫使敌人不得不退出根据地。至于房子,还得留下, 敌人走了,我们回来还得住呀,老百姓也是不赞成‘焦土抗战’的嘛。所以说,艺术要符合斗争需要”有时候,他看到一个好戏,总是高兴得连声 说:“演得好,演得好!你们应该下到分区去巡回演出,让下面的同志也一饱眼福,既受教育,又得到娱乐。”1941 年 1 月 26 日除夕之夜,聂荣臻工作到下半夜两三点。大年初一早上,天刚亮,他就被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来拜年的小兵们给叫醒了,起床一 看,只见剧社的宣海池、田华、华江等一群长得十分可爱的 10 岁左右的小孩,穿着聂荣臻批准发放的干部军服、吊兜儿马裤,显出俊秀模样,正舞着霸王 鞭,唱着歌儿向他拜年。聂荣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同志们给我拜年”“聂司令员,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宣海池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脆 生生地嚷了起来。聂荣臻哈哈笑了,向正围观的管理科人员说:“好啊,快 给他们煮饺子呀!”能在司令员身边吃到一顿平时极难吃到的饺子,对这些文艺小兵来说, 简直是最高的奖赏和享受。孩子们高兴得就像小喜鹊一样,吱吱喳喳地叫了起来。他们吃饺子的时候,聂荣臻在一边端详着,叉腰欣赏着孩子们那种可 爱的吃相,流露出满心的喜悦。他拿起电话告诉政治部:“小鬼队拜年,要好好招待!”结果,小兵们转了一大圈拜完年,吃饱喝足之外,衣袋里还胀 鼓鼓地塞满了花生和红枣,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带回去分给比他们年长的 队员们。聂荣臻对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总是给予厚爱的,无怪乎人们常说抗敌剧社 的文艺兵是“军区之骄子”了。抗敌剧社和华北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合演出苏联话剧《母亲》,他观看后接见了剧组,称赞他们演了一出有 很大教育意义的戏剧,并说武装斗争与文化建设是不能对立的,文化加军事加政治就等于革命军队的战斗力。①会餐的时候,他特地向导演崔嵬、丁里、 胡苏、汪洋、饰演主角的胡朋以及所有的演职员敬酒,表示感谢,并检讨说对大家关心不够,使文艺工作者们深受感动。聂荣臻关心文艺工作者,还表现在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上。考虑到剧社社 员要演出,下部队时要做政治鼓动工作,所以他批准文艺工作者穿干部服,留头发,不必像普通战士那样一律剃光头。但是不允许他们生活散漫,作风 疲塌。有时看到个别的剧社人员衣冠不整,军容风纪不好,他会叫住这种人,严肃地说:“你们剧社是培养政治工作干部的地方,各方面都要作出好榜样 嘛。”聂荣臻非常爱惜文艺骨干。他对抗敌剧社的人才保留作了几条严格的规 定:第一,剧社里凡是有文艺才华,做出过贡献的人员要调出去,都得经过他批准。第二,剧社的女演员太少,即使是符合婚姻恋爱条件的老红军团职 干部,也不许到那儿找对象。培养一个女演员不容易,都找跑了,生儿育女改行去了,她的艺术生命终止了不说,剧社还怎么演出?剧社内部目前也不 允许互相谈恋爱,何时开禁,以后视情况再定。第三,创作和演出的节目一般由剧社自己定,顶多宣传部审查一下就行,他不去干涉,叫别人也不要一 味指责。正是因为有了聂荣臻的几条规定,才使抗敌剧社保持稳定,涌现出了一 大批当时和后来都闻名于全军乃至全国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进城后,聂荣臻曾欣慰地对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汪洋说:“那时我就想到要保留 你们这些艺术人才了。现在看来,都留下来了。”汪洋感慨地点了点头,眼前又浮现出在晋察冀时那难忘的一幕:军区政治部调汪洋到冀东工作,忘了 向聂荣臻报告,聂荣臻发觉后命令立即追回。宣传部长潘自力急得连警卫员① 1941 年 1 月 22 日《晋察冀日报》。都来不及带,骑着快马,满头大汗地追上了走到半路的汪洋,心急火燎地喊 着:“聂司令员不同意你调走,赶快回去换人!”1941 年 7 月 5 日的边区第二届艺术节大会上,聂荣臻再次指出:各艺术 团体在文艺运动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军的传统是“把艺术当作政治工作的武器”,“需要战斗力就一定需要文化”①,军队要用这个武器来提高战 斗力。艺术要大众化,也要提高,不要因有某些缺点而否定一切。艺术工作 是需要经过10 年、 20 年长期努力才能有成就的,有些艺术工作者不安心 艺术工作是不对的。不难想象,聂荣臻对文艺工作的这些指示,对边区各文艺团体所起的鼓 舞和教育作用是多么巨大。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依据边区无比丰富的斗争生活,创造出了大量的戏剧、音乐、诗歌、文学、美术作品,又极大地鼓舞了 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1942 年,晋察冀边区的斗争进入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这年的 1 月 15 日,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出席了晋察冀分局高干会议。会议期间,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等人向聂荣臻提出,大家从战斗的第一线到分局和军区来开 会,希望能看到一些水平较高的演出,譬如曹禺的话剧《日出》,请聂荣臻问问抗敌剧社,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聂荣臻马上把剧社社长汪洋和指导 员刘肖芜找来,转达了这一意见,并说:“我们大多数同志都是农民出身,只了解地主,不了解资本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情况更不熟悉,看一 看《日出》这个戏有好处。”刘肖芜问:“司令员给几天做准备?”“3 天。”聂荣臻平静地回答。“天哪!”汪洋和刘肖芜全都楞住了,这是个大戏,而且连剧本都还没 有,更不用说排练、服装、布景、道具了。坐在聂荣臻身旁的吕正操鼓励说:“没关系,你们就是拿着剧本在台上念,我们也看!” 既然聂司令员说了话,那么,这无疑是一场需要打赢的战斗。汪洋和刘肖芜返回剧社,连夜进行紧急动员,并从联大的沙可夫那儿找来了剧本。就 这样,他们三天三夜不睡觉,只在排练的间隙才打个盹儿,硬是把戏给排出来了。于是,奇迹出现了——抗敌剧社仅用 3 天时间,就把大型话剧《日出》 搬上舞台,献给了边区的领导者们和全体军民。雪花飘飘,天寒地冻。搭在雪地里的帐篷舞台,四周挖着一条燃着炭火 的土沟,以便为穿着单薄衣服和旗袍的演员驱寒。聂荣臻兴致勃勃地坐在台下,边烤火边朝准备演出的演员们喊道:“加炭火呀!喝酒哇!”1940 年就 任政治部代主任的朱良才赶紧给演员们发酒,好让每个人呷上几口酒,脱去披着的棉衣上台。虽然演出服装是麻袋布和纱布所做,剧中的沙发是驴驮子 翻过来塞上背包改装的,布景也是土法上马搞出来的,但是演出却很成功。3个多小时的演出,使身处敌后的人们大开眼界,热烈的掌声在冬夜的原野里 经久不息。演出结束之后,聂荣臻特地走上台向演员们表示感谢,还称赞饰演“小东西”的年轻女演员方碧演得好。方碧幸福地望着慈父般的司令员, 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甜甜地笑了。聂荣臻没有想到,这竟是这位既会演戏又能写剧本的年轻女战士留给他 的最后一个微笑。方碧是两个月后与剧社的战友们深入到游击区和敌占区宣① 1941 年 7 月 16 日《晋察冀日报》。传演出,在山西崞县神岗头遇敌牺牲的。当时,负伤的还有杜烽和演《母亲》 的主角胡朋等五六个人。才华横溢的编剧崔品之被俘,后来宁死不屈,也牺牲了。方碧生前喜爱梨花,她牺牲的时候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战友们含泪 把她埋在神岗头的梨树下,并在灵寿与平山交界处的两界峰为她召开了追悼会。消息传到军区,聂荣臻痛惜不已,特地发出唁电,以示哀悼。他还指示 说:“赶快把负伤的同志送回来治疗。被俘的同志,我们再困难,也要用金子设法把他们换回来!”实际上被俘的文艺工作者大多宁死不屈,几乎没有 生还的。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文 艺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斗争事业服务,深人生活,深入斗争实践,为创造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而努力。这一讲话,在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中引起 了巨大反响。两个多月以后,晋察冀军区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8 月 6 日,聂荣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根据毛主席的“讲话”精神,结合晋察冀的斗 争实际情况,指出:我军从红军时期起,就重视文艺工作,即使在艰苦的长征当中,仍然在战斗间歇,组织大家唱歌跳舞。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 焘曾污蔑这样做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可后来他却成了叛徒。八路军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蓬蓬勃勃地开展文艺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 斗志,使革命文艺成为强有力的武器,这是值得我们夸耀与骄傲的。尽管我们在军事装备上低劣,比不上强大的敌人和其他军队。但在文化武器这个方 面,我们的“装备”是并不落后的,这是我们的优点和特点。聂荣臻说到这里,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十分激动,报以热烈的掌声。聂荣臻接着说,希望大家认识文艺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安心 和热爱文艺工作,力争成为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文学家。最后他鼓励文艺工作者们说:“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 产生在堡垒附近。”①晋察冀的文艺工作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确实做到了以革命文化这个锐利的武器,打击敌人,团 结、教育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少人为此负伤流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第三十三章外国人眼中的神秘国土八路军挺进敌后,以劣势装备,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居然取得了像平型 关战斗那样的胜利,而且这种胜利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这引起了许多外国人的浓厚兴趣,想弄清其中的奥秘。 40 岁出头的美国情报军官、海军陆战 队上尉埃文斯·卡尔逊就是其中的一个。卡尔逊是在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鼓动下决定前往晋察冀 的。卡尔逊于 1937 年 12 月中旬,来到当时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八路军总部。 他在会见朱德时提出,要求到五台山地区去参观访问。朱德回答说:五台山区已经完全被日本人包围,他们正在沿着五台山区周围的 4 条铁路线,以两 万多兵力分八路围攻聂荣臻所部,去那里很危险。卡尔逊说:“然而,这恰恰是我要求去的原因,因为我想看看八路军是如何作战的。到五台去必须至 少两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就增加了看到作战行动的可能性。”朱德理解一个军人想看到作战行动的要求,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后来经毛泽东同意,1937 年 12 月 26 日,卡尔逊由著名作家、此行作为他的翻译的周立波陪同, 跟随一支 40多人的护送部队从山西洪洞县出发了。一路上经过安泽、沁县、 武乡、和顺、东冶头等地,从娘子关附近越过正太路,进入晋察冀边区。1938 年 1 月 29 日傍晚,卡尔逊进入阜平。聂荣臻和军政学校的学员前 来迎接。大家都想看看第一个来到的外国人,老乡们也来了不少。卡尔逊说:“打仗以来,还没有外国人进入过这一地区,人民很愿意展示他们的成就。 一批穿黑长袍的商人在我们经过时向我们行礼,脸上洋溢着善意。紧挨着他们的是穿着棉裤和胸前开口的黑色短棉衣的农民。他们怀着不加掩饰的好奇 心观看这个有一副红面孔、穿一双粗陋的鞋子的洋鬼子。妇女协会的人举着 写 有‘ 欢迎 美 国 朋 友 ’ 的 三 角 小 纸 旗 。 ” {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56_1.bmp}当天晚上,聂荣臻请卡尔逊吃饭。卡尔逊说:“当晚在晚餐时,我会见 了边区政府的官员,有机会审度这些远在日本人背后维护中国主权的人们。聂虽然不承认,但他是这一切的首脑和推动力。他长相不那么引人,但眼睛 充满了智慧,嘴上的线条显现坚强的决心。他曾在法国学习过三年,像许多法国官员那样把军帽戴得稍歪一点。”周立波则是这样描写当时的聂荣臻的: 在工作这样开展的愉快的环境之下,聂荣臻同志显得比以前年轻,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三十九岁的模样 他斯文稳重,但他款侍客人的早餐,却带着军队的简单和粗豪的样式,也有点四川菜肴的口味。他是四川人。这位长征过来的将领,现在成了边区 青年信赖的一个对象。他每次演说的前后和中间,群众常常报以热烈的鼓掌。随着边区的日益扩大与巩固,这位精明能干的南方人,就日益博得北方军民 热烈的敬爱,而他也更加谨慎,更加尽力于边区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①在一个朔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夜晚,聂荣臻在他那间挂满作战地图,生 着火炉的办公室里,用阜平特产的糖果、梨、枣、花生和他自己特有的微笑,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宾客。聂荣臻亲自提着马灯,站在凳上或炕上,指着墙① 《周立波文集》(4),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 年 8 月第 1 版,第 76 页。上的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用洪亮的声音向卡尔逊讲述晋察冀的 敌我态势。图上插着许多红色和白色的三角形小纸旗。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每一面小白旗的周围,几乎都被许多小红旗包围着。卡尔逊是位训练有素的 军官,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聂荣臻接着讲述他作战的三重任务:防止敌人占领这一地区,骚扰敌人的交通线;逐步把影响和控制扩大到邻近的还没 有建立起抗日政权的地区。聂荣臻继续对卡尔逊说:“敌人在华北的兵力非常空虚,如果我们的武器装备好一点,把敌人赶出河北去并不是难事。”卡尔逊说:“我正要问你,枪械和弹药怎样补充的呢?”“很困难。我们正在收集国民党撤走时抛弃的枪支。河北农民大抵有枪, 那是抗日战争前为抵御盗匪而自卫用的。最近,因为不堪敌人的压迫,农民纷纷拿出自己的武器,组织游击队,但供不应求。我们这个区域有 1000 多万 人口,兵员补充不成问题,困难的就是枪支弹药。”“能够从敌人那里缴获来补充吗?”“缴获了一些,但不十分多。敌人因为不懂中国话,怕做俘虏,不肯缴 枪,有时宁可人枪俱毁。现在不同一点了,我们的部队学了几句日语口号,使敌人知道我们不杀俘虏,他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顽抗了。”“最近高阳有个日军分队长投降过来了。”在座的司令部一位参谋补充 说。“是的,最近在高阳有个日军分队长自动投降过来了。问他为什么过来? 他说他觉悟了,打中国人民是错误的。”“你们相信他的话吗?”“我们考虑过,如果他是个坏蛋,他到了我们这里是决不能活动的,因 为中国人民都痛恨日本侵略军。据这个日本人说,他们那里自战争开始以来 已经征兵 11次了,华北的日军都很疲倦,而且都想家。”“日军正在大量组织汉奸部队,用中国人来打中国人。对此,阁下怎么 看?”“华北的汉奸也很恐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个汉奸组织已经成立 很久,但能组织起来的正规伪军很少。华北的‘顺民’实在少。最近日军正在搜罗大烟鬼、地痞流氓充当伪军。又在极力收编土匪。由这些人组织起来 的军队,你想我们会害怕吗?”卡尔逊频频点头。他说:“来这里经过贵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时,我曾分 析过,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人还没有遭受过大的失败。这次可是不同了,它正在遭受从来没有的危机。‘卢沟桥事件’爆发时,日军在满洲有 30 万,在 华北是 20 万,上海只有 5 万,它是想用阴谋手段,使中国不战而降。但几个月来没有达到目的,只好在满洲、华北增兵至 100 万,而且正在动员第二个100 万。开始时他们用于中国的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但当山西的战事久拖 不决,而且攻陷南京,中国仍继续抗战时,他们就不得不动员那些留着以防范更强大的敌人的第一级兵了。”“日军的兵还分为几级?”聂荣臻问。“是的。据我了解,第一级兵是 30 岁以下的青年人,第二级是 35 岁左 右的,第三级是 35 岁至 45 岁的人。”“与中国比,日本虽强但人口少,兵力不足是它侵略中国的最大弱点。”“是这样。请问聂将军,要是日本派 10 万精兵来攻打你们,你可以支持 吗?”“我们可以保持华北。不但是我这样认为,而且我们的每个战士和游击 队员都这样认为,都有很高的信心。因为在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下,我们每天都有小的胜利。事实告诉人们,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他派 10 万兵力来进 攻我们,我们也有击退他的办法。不但要击退,还要扩大我们的区域。敌人不是几次要想占领紫荆关,以扼住我们向东北方向发展的道路吗!但直到现 在,紫荆关仍在我们手里。”聂荣臻接着说:“现在天气太冷,我们衣着单薄的部队难以到察哈尔北部去活动。涞源以北,是恒山山脉的大雪山,气候 奇冷,我们在那一边活动的部队,许多人冻坏了脚。等到春天天气转暖,我们在察哈尔的活动会有大的开展。到了青纱帐起的时候,我们要在整个华北 燃起激烈的抗日的火焰。”“什么叫青纱帐?”“到了夏天,田野里的庄稼长高了,就可以掩护我们军队的行动。这就 叫青纱帐。”周立波不待聂荣臻开口,就直接用英语回答了卡尔逊的提问。聂荣臻点点头。卡尔逊赞许地点头微笑着。话题又转到了后勤供应和军官补充等问题上。聂荣臻说:“我正在考虑 军区要办军工厂,自己解决武器弹药问题。生产一些子弹、手榴弹、地雷、步枪、手枪等,技术上并不太复杂。设备、人才、原材料相信都会慢慢解决 的。”“至于军官,我们这里叫干部,来源确实是个大问题,部队在不断发展,最难办的是缺干部,到处来向我要,我向哪里要?这次从延安来了些干 部,一路上的困难,你们是经历过的。不过,军区最近刚成立了一所军政学校,干部也自己培养,还可以从优秀士兵中选拔。”说到这里,聂荣臻显得 非常兴奋。周立波后来写道:在许多新的设施中,他最得意的,是创建军政学校。“想不到在这里还会办学校。”他这样地说。他是个很持重的人,说这 句话时,却快活得像个孩子一样,跳跃起来。对于军事家,这的确是一种巨大的快事。他学到的一切,他们在十年艰苦斗争中经过的一切,通过这学校, 可以传给华北许多爱国的青年与志士,使他们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尽最大的心力。“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在是以天下为心的英雄的乐事。“而那时候”,旁边有人插嘴说,“我们觉得一切都没有把握,聂司令的组 织能力真不小,不久,一切都有了头绪”。接着聂荣臻又向卡尔逊介绍了边区临时政府、各种抗日救国的群众组 织、边区法院、边区邮局、军区办的《抗敌报》、“抗敌剧社”,以及还准备成立的“边区银行”、发行边区货币等等设想。说这些的时候,聂荣臻如 数家珍。整个晚上的谈话,聂荣臻的精辟分析,极富感染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卡尔逊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周立波的翻译,不时“OK、OK”地边说边笑 边翘大拇指卡尔逊后来说,“这些计划如果实现,势必使侵略者头疼。我怀疑这些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行。6 个月之后我再次访问聂时,亲眼看到 这些计划并非纸上谈兵。”夜很深很深了,谈兴正浓的双方都不得不把话题停住。聂荣臻叫警卫员 提着马灯送客人回住所休息。第二天,聂荣臻和宋劭文陪同卡尔逊先到军政学校参观,在校长孙毅陪 同下检阅了学员队伍,然后上五台山观光,令卡尔逊大开眼界。他们下山抵达活佛住的镇海寺时,天色已晚。聂荣臻回忆说:“他在活佛住的地方住了 一晚,吃了一顿饭,招待很好。哎呀,你别看那地方,好多都是洋式的,用的东西都是从上海搬来的。”卡尔逊则说:“我们对这里的豪华表示公开的 惊讶时,聂和宋(劭文)出声地笑了。在我们到达以前,他们小心地向我们保密,我们的反应使他们像两个孩子似地开心。那夜,我们睡在铺着上等席 子的炕上,盖着凫绒毛的被子和整洁的被单。外边,微风吹过松树林沙沙作响。这可能是战争吗?”卡尔逊来到阜平后的第三天,春节到了。他不但会见了聂荣臻,参观了 设在寺庙里的军政学校等单位,还过了一个既有中国民间特色又有抗日根据地特点的新年,大有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之感。他恋恋不舍地告别聂荣臻, 告别阜平,西行过五台,穿过同蒲路,寻访贺龙的部队去了。在晋察冀,卡尔逊了解到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种种罪行,还看到 了自卫队员积极主动地配合八路军作战,儿童团员查路条,农民冒着生命危险送鸡毛信,通报敌情等等许多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最令他感动的是, 八路军顽强抗战的精神。他对周立波说:“我到五台来,看到了八路军和游击队员的一个特点。无论他们的衣服怎样褴褛,脸色怎样苍白,他们的枪总 擦得很亮。这个证明了他们常常使用枪,而且爱惜枪。”卡尔逊在晋察冀的所见所闻,给他上了很生动的一课,他带着心满意足的心情结束了这次不平 凡的历程。1938 年 7 月,卡尔逊又来了。这回陪同他来的是毛泽东亲自指派的刘白 羽、汪洋和戏剧家欧阳山尊等人。“他来了两次。这是个有心人哪。”聂荣臻说,“头一次他是怀疑,所以他回去,第二次又来了,看看我们究竟站得 住脚站不住脚。他看到我们搞了这么长时间,没有遇到什么严重情况。我又跟他谈到怎么打仗,战斗经过的情况啊,他感兴趣。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也参加过,就守在壕沟里头打枪,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一点味道都没有,你们这个好,一方面打,一方面考虑问题、分析情况,这样好,这倒有味道”。 聂荣臻和彭真、宋劭文一起来到卡尔逊的下榻之处看望他并与其谈话。卡尔逊写道: 傍晚,聂来谈。他,也显出了过去五个月的活动的艰辛。他瘦削的脸更瘦了,眼睛蒙上了忧伤。肩负着人民生存的重任,是会使有感情的人有这种 改变的。不过,他甚至比我一月份在阜平见到他时更有信心了,这期间有了许多成就。日本人洗劫并烧毁了阜平,但他们几次要进入五台高原的企图被 粉碎了。临时政府的控制力量已经延伸到河北省的中部,一支远征军实际上已到了北平的北边和东边地区,在那儿日本人的统治据认为是强有力的。在建立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秩序以增进人民的福利,增强他们抵御 侵略的力量方面的发展是很杰出的。这个被隔离的区域已经成为新中国的试管虽然聂不认为是他的功绩,但他的思想、精神和动力是这个政策的核 心。把晋察冀十分贴切地称为“新中国的试管”的卡尔逊还注意到,聂荣臻 在阜平就计划筹建的边区银行和一个枪械修理所都已经建起来了。边区银行建立后,在货币斗争中打了个漂亮的胜仗,把各种伪钞统统挤出边区。至于 一个枪械修理所制造的手榴弹,卡尔逊说,“是土豆捣碎机型的,似乎在中国军队里是标准的,同德国或捷克斯洛伐克的制品同样有效力”。步枪呢,“又重又笨拙”,但是“有效射程是 150 米,对山区的游击队来说是足够了”, 卡尔逊这样说。卡尔逊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是位有经验、有正义感的职业军官,他对晋察冀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聂荣臻开创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游击战争只有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正义战争中才能成功的伟大真理。第三十四章国际友人在晋察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长壮大,引起了国际友人 的极大关注。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他是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作为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医疗队队长来到延 安。“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 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1938 年 3 月底,毛泽东在延安对要求前往晋察冀的白求恩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 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1933 年 6 月 17 日,白求恩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驻地金刚库。 对白求恩的到来,聂荣臻特别高兴和重视。他亲自将白求恩迎进司令部,安排他住在离自己的卧室很近的一间屋子里,同时交代副官长刘显宜:每顿 饭都让伙房给白求恩另外炒菜。聂荣臻与白求恩热烈地交谈。他先是通过翻译董越千与白求恩谈话,后 来有时干脆用英语,甚至用法语直接与白求恩对话。聂荣臻聘请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白求恩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但却谢绝了对他生活上的特殊照顾。1940 年 2 月,聂荣臻在八路军总部汇报军区工作时,专门提到了白求恩:“他 爱护伤员,真是无微不至。在生活上他和我们一样,他放弃了每月 600元美 金的薪水,我们发给他的钱也都用在伤病员身上了。我们给他找一个会烤 面包的厨师,他还和我吵了一次架。他说自己是一个八路军战士,要与八路军过同样的生活。”①白求恩在晋察冀工作是极为高兴的,他给友人写信说: 我被作为一个“国王式”的同志优待,充满了一切可能的热情和礼貌。我真幸运,能生活和工作在对共产主义理想言行一致的人们中间。 关于聂荣臻与白求恩交往中的一些生活细节,纪亭榭的回忆中有这么几段既生动又感人的描述: 我在二道河战斗中负了伤,聂司令要我在司令部养伤,伙食上也交待副官长给我特殊照顾。他和白求恩同我一起吃饭,让白求恩吃大米、白面,有 时煎个鸡蛋或炖碗肉,叫我也跟着吃,他自己却吃小米饭,配咸菜。白求恩和我问他,他说他爱吃小米、咸菜。那咸菜是他自己掏钱买的——当时他的 津贴费虽说是五块钱,实际上因为经费困难常常只发一块钱,就是这样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