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聂荣臻传

作者:北京军区《聂荣臻传》编写组/ 魏巍 字数:18321 更新:2023-10-11 17:09:44

总序在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上,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 代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变,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震荡之深刻,促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史,是一部地覆天翻的历史转折的 壮丽史诗。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以此为界石,大致可以说,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从旧民主主义进到新民主主义,是为争取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奋斗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以武装斗 争为主要手段,为谋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本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则是为建设人民共和国而 奋斗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为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时代赋予的宏伟的历史使命,落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肩上。无论是民主主 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自然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事业,都是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宏图大业。也 正是在这种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才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群众需求、体现群众意志、凝聚群众智慧的杰出代表。如同历史上一切重大变革 的时代一样,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正是历史伟人们坚苦卓绝的奋斗历 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最充分地体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一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 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围。这套传记丛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 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 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传 记,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 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最 卓越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必然会具有 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 们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 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必将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好教材。 现在,中国人民正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宏伟设计,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在本世纪达 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奋斗。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 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一年五月聂荣臻传青春篇(1899─1936)第一章少年立志,报国图强1919 年 11 月下旬川江边的一个清晨。一艘小火轮“呜”的一声长鸣, 离开了重庆码头,劈开混浊的江水,朝着下游驶去。甲板上站着年方二十的 聂荣臻。他久久地手扶栏杆,望着绿树与楼群相互掩映的山城。家乡慢慢地向后 移动,熟悉的景物在薄雾中逐渐消失。他伫立凝思,心情激越,多少思绪和往事,就像流水涌向心头。1899 年 12 月 29 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 石院子原属于一家王姓大地主,是一座九重堂的住宅,建筑式样古朴大方。院子周围环绕着良田沃土,院墙内外长满了翠竹,两侧各有一口波光粼 粼的大堰塘。聂氏祖辈由江西迁徙贵州,再折转到四川江津。此时,王姓地主已经破落,石院子九重堂仅余三重,聂家买下后安居下来。经过几代繁衍, 聂氏成为江津境内一个比较富有的大家族。但到聂荣臻出世时,家境已经衰败了。石院子年久失修,更显得破败,只有竹丛仍生机盎然,织成绿色的帷 幔,人们几乎踏迸院门时才能看到绿荫中的房屋。祖上的家产传到聂荣臻的父亲聂仕先时,只剩 10 来亩土地。聂仕先将这 些土地小部分出租,大部分自己耕种,以此维持全家的生计。聂仕先为人持重,沉默寡言。其妻唐雨衫,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聂荣臻出生快 满月时,夫妻俩商量着给儿子取个吉祥的名字。聂仕先读过几年私塾,便翻开《随身宝》,指着该书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边念边对妻子说:“这是句吉利话。按家谱排列,我们儿子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 字‘福骈’,小名‘双全’,你觉得如何?”妻子满意地笑了。聂荣臻两岁时,母亲又生下妹妹聂荣昌。 孩子吉祥的名字,并没有给聂家带来好运。由于家族纠纷,聂仕先只得将自有的土地卖掉,靠租种地主的土地谋生。1909 年,地主收回了耕地,日 子更加艰难,只得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小染坊谋生。聂仕先夫妇心地善良,对劳苦乡亲充满同情。聂荣臻在父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为人厚道,同情劳动人民, 常常主动干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8 岁时,到外祖父唐雨初家上了 3 年私塾。在这里他受到了启蒙教育。聂荣臻的三舅唐海潭在重庆法政学堂读书, 思想活跃,知道外界的消息也多,常与同学在家里议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影响。1911 年,因外祖母去世,外祖父在家守丧,私塾停办,聂荣臻转到沙土 堡孔德三塾馆就读。辛亥革命后对新学的向往,使他于 1913 年转到吴滩插旗寺小学。不久,又转到离家 15 公里的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住读。陈食高等小学开设了多门学科,教师大多受过新学教育。聂荣臻来到这 里,倍感新鲜。他十分珍惜时光,如饥似渴地学习,除学好必修的各科之外,还广读博览,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学期,他在课桌上刻下了“三更 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晚间,常听到他的琅琅读书声。别人已进入梦乡,他仍坐在小油灯下。一个夜晚,国 文教师刘继修来到他的小油灯下,看见他正在阅读有关太平天国的书籍,便说:“作为青年学生,博览群书、知道古今,大有裨益,如此甚好。”一个 晴朗的清晨,校长赵学仕看到他在走廊上边走边背诵屈原的《国殇》,连连点头称道:“好,好,屈原先辈的诗文应当熟读。”聂荣臻以顽强的毅力, 在这所小学苦读两年半, 1917 年春转到江津县九如镇立高等小学,同年夏毕业于该校。3 年的高等小学学习,聂荣臻各门学科都取得优异成绩。在陈食高等小学流传着一个“打菩萨扩校舍”的故事。这则故事里,记 述了少年聂荣臻的斗争精神。陈食小学设在名叫“三官殿”的庙堂里,庙堂四壁排列着许多神像。庙 小学生多,师生纷纷要求去掉泥塑神像,扩大校舍。校长也曾向庙堂会首们多次交涉,但均遭拒绝。这年夏天,新来了一位杨老师,家离得很远,学校 又无空房可住。荣臻和几个同学商量,把庙堂耳房腾出一间来给杨老师住。当夜,他们把房里的菩萨悄悄打碎、搬走,在门口贴了一张字条:“玉皇圣 谕:天地水三官,即日当乔迁。”次日清晨,全校皆惊,一时纷纷议论。有的说:“菩萨升天了。”有的说:“菩萨搬家了。”师生们心照不宣:“既 然是玉帝旨意,就应帮助三官殿菩萨搬家。”于是,把影响教学的菩萨全都打掉搬除。庙堂会首们恼羞成怒,要求地方官清查。可是,始终没有查出结 果,最后由校长出面,买了香烛作祭,送菩萨“升天”,不了了之。这样一来,不仅杨老师有了宿舍,教师们也有了办公室,又增加了教室,校舍宽敞 多了,师生们都很高兴。几十年过去了,聂荣臻当年打菩萨的故事还在当地 流传。1917 年夏,聂荣臻考入江津中学。 江津中学,是当时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它创办于 1906 年 4 月,是在维新思想影响下,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制度而创办的一所四年制中学。校址坐落 在县城内黄荆街,校舍土木结构,全是平房,校门坐南向北,成口字形。学校门前栽着两棵巴蜀稀有的榆树,校园内桑、柳、梧桐成荫。当时学校的设 备和教师,在四川可算是一流的。聂荣臻十分珍惜在江津中学的学习良机,学习非常用功。他认真地吮吸 着文化科学知识。在他所读过的书上,常有各种心得批注,蝇头小楷,端端正正。对知识, 他务求弄懂,不争分数高低,各种作业,一丝不苟,作图清晰,字迹工整。他记忆力强,但不死记硬背,反复思考,直至彻底弄懂为止。学校保存下来 的操行考查簿上,记载着关于他的操行评语:①容仪——衣服朴素; 动作——活泼,上课专心; 言语——不欺,温和; 品质——天性温和; 智力——记忆力强; 感情——进取; 意志——坚固。他面壁而读的精神,在学校里颇受人称道。一次,教室里已空无一人, 他仍面对墙壁高声朗读,国文教师杜文运看到后说:“荣臻,你也该休息一会儿啦!你每天都如此吗?”“是的,老师。”“为啥呢?”① 《聂荣臻青少年时代》,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年 10 月第 1 版,第 196 页。“老师,学生以为学问就如一堵厚厚的墙壁,不下功大就不能凿穿它。”“如此有志气!” 杜老师把刚刚批阅完的一篇作文《评内忧外患》还给他,说:“荣臻,你这篇文章写得好!道出了我们中国国弱民穷的根源,切中时弊,有说服力。 文章思想新,有见地,文笔酣畅,辞意通达,我给你打了个满分。我要把它贴在中堂,让同学们看一看!荣臻啊,你从哪儿学到这么多新名词、新道理 呀?”聂荣臻指了指放在木凳上的几本书。杜老师翻了翻,见是《天演论》、《物种起源》,还有《新青年》月刊等,慈祥地笑了。 江津中学管理极严,学生全部住校,平时不准走出校门,更不准上街。自修室每间 6 至 8 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聂荣臻潜心攻读,博览群书。家庭 经济困难,他省吃俭用,但不吝惜金钱购书。在他离开学校以后,学校还收到他从上海商务印书馆预订的一套《百科小丛书》。为了这套书,他花了一 石谷子的钱。聂荣臻发奋读书,寻找着救国之路。他面对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联系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振兴,明治维新为日本带来的崛起,思索着如何使贫穷落后的祖国繁荣昌盛。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强大的政治冲击波震荡着中国。聂荣臻从《新 青年》等杂志上,接触到新的思想,他积极加入了进步学生的行列。1918 年端午节,他约了七八个同窗好友到油溪,租了只小船,畅游浩瀚 长江,观赏龙舟竞渡。船到江心,收住桨片,小船随波飘荡。此时,只见长空茫茫,江水滔滔,少年聂荣臻缅怀屈原,追念先辈改革法度的壮志,不禁 热血沸腾,遂以酒酹江,吟诵起《离骚》中的诗句: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他们一面在舟中小饮,一面议论时政。酒酣时,聂荣臻辞情激烈地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诸君将来再聚时, 要有所成就方不负我们同窗之谊。”1919 年 1 月 18 日,召开了有 27 个国家参加的巴黎和会。这是英、美、 法、日等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这次会议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消 息传到中国,举国震惊;传到江津,同学们气愤至极,在校园集会,高呼口号,强烈抗议。“五·四”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这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影响了中国一 代激进的青年,也影响了聂荣臻。聂荣臻和同学们一起,游行集会,撒传单,贴标语。江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响起“外抗强权,内惩国贼”、“坚决抵 制日货!不买仇货!不用仇货!”的口号声。抵制日货,是聂荣臻在中学时代经历的最大的行动。江津县城地处长江 边上,商业比较发达,商店里摆的几乎全是日本货,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感。江津中学和江津甲种农业学校的学生代表联合起来,积极开展抵制日货 的行动。他们动员一些商店老板,不要贩卖日货。“乾坤泰”、“鸣盛和”等大商店不理睬学生们的要求,一些小商贩也跟着观望。于是,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怒。学联代表组成小组,分别对那几家大商店进行搜查,将查出的日 货逐一登记,封存于“文昌宫”,准备焚烧。学联还派出代表,沿江巡逻,凡装有日货的船只不准靠岸。几家大商店听说学生们要焚烧日货,着了慌, 采取各种手段反抗,勾结江津军政首脑,妄图凭借武力压服学生。县长聂述文、驻军团长王天培召开学商两界代表会,江津中学的代表就有聂荣臻。王 天培在会场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企图压服学生。商人们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学生代表据理陈辞,寸步不让,坚决要求焚烧日货。双方相持不下。6 月末,《凡尔赛和约》正式签字。消息传来,更激怒了江津学生,他 们立即集会,要上街游行。校长和学监百般阻挠,关上校门,不准学生上街。在这关头,聂荣臻和傅汝霖等进步学生鼓励同学们:“不要怕!冲出去!” 学生们打开校门, 200 多人冲了出来,编成 4 路纵队,和甲种农业学校等校的同学们一起,汇成声势浩大的队伍。学联派出代表,手执小旗,沿街维 持秩序。越来越多的群众参加进游行队伍,轰动了整个江津城。游行队伍到达“文昌宫”,把封存的日货全部搬出,直抵东门江边,搭起高台,学生和 群众围站四周,两校学生的代表登台主持大会,聂荣臻等人在会上发表了激烈的讲演,激起听众强烈的爱国热情,人人义愤填膺,就势把日货全部焚毁。 大多数商人,通过抵制日货的运动受到了教育。但少数大商店老板极为仇视。他们贿赂军警,对学生进行镇压。就在焚烧日货的第二天,团长王天 培带着武装士兵来到江津中学。学校在王天培授意下,首先开除傅汝霖,对其余的学生代表,则准备在学期结束时开除或勒令退学。 不久暑假到来,聂荣臻与江洋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一起,草拟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同学们回家后广泛宣传,唤起民众,抵制日货,共赴国难。7 月,聂荣臻回到家乡,与唐家修、叶楚才等人结伴,到吴滩、石门等 地宣传。他大多利用赶集时机,站在高处演说。他演说时的爱国热忱,常获得在场听众的热烈鼓掌。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得知反动势力将对进步学生进行镇压。激进的学生 已经不能再继续读书,究竟何去何从,已经成为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时,聂荣臻想的是去法国勤工俭学。当时,四川的勤工俭学运动正在迅猛发展,青年学生积极向西方寻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从“五·四”运动到 1921 年底,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达492 人,为全国之最。在四川,又数江津去的人最多,共去了 40 多人。 聂荣臻与钟汝梅等同学先到重庆打听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手续、路费等具体问题,然后返回家中,进行出国前的准备。 他先到舅父家,争取支持。舅父唐富华愿意协助。可是,回到家里,父母却舍不得儿子远离家乡,担心发生意外,表示不同意。聂荣臻向父母申明 改变现状的意志和可能被捕的危险,坚决表示:“我生死都要去!”经过舅父的协助说服,父母终于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在舅父的帮助下,筹足了 300 银元的路费,准备就绪了。中秋佳节,家人团聚,备酒壮行。 农历重阳节后的一天清晨,聂荣臻拜别父母和舅父,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告别了家乡。 儿子离家的这一天,母亲把一坛醇酒埋在地下,准备用这坛酒为儿子学成返里接风。可是,这一坛子酒,老人家一直未能取出来。聂荣臻的母亲和 父亲在 30 年代就先后与世长辞了。聂荣臻一别故乡,再也没有踏进石院子翠竹掩映的家门。直到 1955 年 5 月,他去四川视察军工厂时,才顺便回到江津 县城。小火轮在波涛翻滚的长江上行驶着。大江的风光很快扫去了他心头的压 抑。船过万县,他和同学们瞭望白帝城,仰观巫山十二峰,饱览了三峡的风 光。祖国壮丽的山河,神奇优美的传说,使他们心旷神怡。一位同学面对壮景吟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辈此去异国他乡,不 知何时能归?”聂荣臻接口说道:“立志报国,那管他日久天长。”船到汉口,靠码头暂息,几个同学相约下船去看看火车是什么样子。在 四川,为修铁路酝酿了多年,还发生了保路运动,但从未见过铁路,更不要说火车了。他们赶到火车站,不凑巧,站上没有火车。有人说,趴在铁轨上 可以听到远方火车行驶的声音。聂荣臻于是趴下,把耳朵贴在冰凉的铁轨上,只听得“嗡嗡”的响声。大家离开火车站,很是兴奋,议论着从法国回来一 定要在四川修条铁路,让自己的火车在巴蜀的大地上奔驰。到上海后,他们停留了 10 来天时间。 上海,当时被称为“十里洋场”,是“冒险家的乐园”。在这里,聂荣臻看到了国中之国的租界,看到了外国人享有的特权,看到了外国佬和有钱 人寻欢作乐的赌场、舞厅、夜总会、鸦片烟馆。这些更坚定了他富国强兵之志,更感到出国求学的道路走对了。第二章留学欧洲勤工俭学运动,是由一些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教育界人士发起的。早在1912 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北京组织了“留法俭学 会”,鼓励人们以低廉的费用赴法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提出“辅世界文明于国内”的口号,以改良中国社会。1917 年初,蔡元培、吴玉章等 人从巴黎回国,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进一步推动了勤工俭学运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勤工俭学运动达到了高潮。一批批爱国青年学 生涌到法国。其中大多数学生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后办工业,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灾 难深重的局面。1919 年 12 月 9 日,聂荣臻和同伴们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从上 海杨树浦码头启程,穿越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前往法国。在地中海遇到了大风暴,持续两天两夜,海天苍茫, 乌云翻滚,邮轮在巨浪中颠簸,一片哇哇的呕吐声。海水呼啸着从甲板上滚过,乘客们个个都背上了救生圈。水手们说,地中海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期布下的水雷。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了。万里远行,聂荣臻经受了精神和体力上的磨练。 1920年 1月14日抵达马赛港。 {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014_1.bmp} 华法教育会派李璜接船。李璜带着学生们到了巴黎,很快开始分配。聂荣臻被分到蒙塔尔纪中学学习法文。在这里,他认识了蔡和森、蔡畅、向警 予、陈毅等人。陈毅是 1919 年 10 月到法国的,为人热情奔放,初次见面就给聂荣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久,因蒙培尔纪中国学生太多,聂荣臻被转 到法国北方的德洛,继续补习法文。生活在法国学生群里,逼着他必须很快掌握法语。他买了个小镜子,随身携带,经常面对小镜,读法文、讲法语、 观察自己的发音口形。不到半年,法语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开始学习数理化。当年秋,进了胡乃尔中学。这年底,积蓄将尽,他便去工厂做工,挣了 钱再学习。当时法国缺少劳动力,找工作比较容易。报纸上每天都有招工的广告, 只要去封信,得到回信后,经过考试合格即可去做工。聂荣臻先后在法国蒙塔尔纪橡胶厂、施耐得尔钢铁厂、雷诺汽车厂、巴黎西门子公司多米松分厂 等工厂,当过汽车轮胎检验工、钳工、车工、炼焦工等。无论读书还是做工,他都是在附近租间房子,几个人挤在一起,自己做饭,条件艰苦。1921 年,聂荣臻的生活出现了大的转折,现实斗争使他毅然投入到 3 次 学生运动中去。第一次是“二八”运动。1920 年以前,勤工俭学生部能从中国驻法公使馆领取救济金,那时找工 作比较容易,生活也好维持。到 1921 年,法国经济不景气,大批工厂开工不足或接二连三倒闭,许多学生找不到工作,生活难以维持。而国内主管此事 的华法教育会以经济拮据为由,在 1921 年 1 月中旬宣布与勤工俭学生断绝经济关系。1700 多名学生的求学和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只好派代表到驻法公使 馆交涉解决。公使陈篆答应向国内请示。不久,北洋政府回电驻法公使馆,拒绝学生要求,并威胁要把无工可做的学生“遣送回国”。这就引起了学生 们的极大愤慨。在蒙塔尔纪的勤工俭学生到了巴黎,会同巴黎的勤工俭学生,向北洋政府驻法公使提出争“生存权”和“求学权”的要求。聂荣臻闻讯, 由胡乃尔赶到巴黎。2 月 28 日,他随 400 多名学生涌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遭到了法国警察的镇压。这次斗争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迫使公使馆和 华法教育会做了一定的让步——答应延长 3 个月的救济金,并继续为没有工作的学生找工作。聂荣臻与其他勤工俭学生一样,在斗争后获得了 69 法郎的 救济金。第二次是同年 6 月和 8 月的“拒款运动”。1921 年 6 月,北洋政府派专使朱启铃到巴黎,同法国政府密谈,借款 3 亿法郎,用以购买军火,并以中国某些地区的筑路权、采矿权、税收作抵压。消息传出之后,勤工俭学生首先起来反对这丧权辱国的行径,在法国的中国 人也被激怒了。6 月 30 日,旅法各界召开第一次“拒款大会”,还冲进中国驻法公使馆进行抗议,吓得朱启铃等人逃出巴黎。7 月 25 日,中法借款条约 秘密草签,借款从 3 亿法郎增加到 5 亿。得知消息,学生们更为激愤。8月13 日,勤工俭学生召开“第二次拒款大会”,要求陈篆当众宣布在法国不得 有卖国借款的行为,并须以宣言通告法国外交部及各报。陈篆面对学生的激愤情绪,不敢露面,指派公使馆秘书王曾思出面应付学生,王对学生的爱国 行为进行谩骂。学生们怒不可遏,痛打了他。这一斗争发生时,聂荣臻在克鲁邹(又名施奈得尔)钢铁厂做工,他专 程赶到巴黎投入了示威游行和各种抗议活动。声势浩大的“拒款运动”,终于迫使中国驻法公使馆没敢在借款条约上 签字。接着便是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这一斗争与拒款斗争是交错在一起 的。1921 年夏,北洋政府驻法代表以照顾勤工俭学生为名,向法国政府索取 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里昂筹办了里昂中法大学,并得到广东地方政府许多捐款。但校方拒绝从勤工俭学生中招生,而从国内招收了一批家境富有的 学生。这个消息,激起勤工俭学生新的不满和愤怒。蔡和森、赵世炎等人在巴黎组织了“勤工俭学生联合委员会”,从各地学生中抽调 125 人,组成“先 发队”,于 9 月 20 日分赴里昂, 21日占领了里昂中法大学。“先发队” 事先把要求入“里大”求学的事情通知公使馆,陈箓当即表示赞助,拨款 2000法郎,作为学生赴里昂的费用。但这是他的阴谋,公使馆暗下里与警察当局 串通好,“先发队”进占“里大”后即被没收了护照,第二天押进芒特吕克 炮台的兵营。在进占“里大”的斗争中,聂荣臻担任联络工作。为了动员更多的同学 参加斗争,他比“先发队”晚两天到达里昂,这时,“先发队”学生已被押 进兵营。聂荣臻急于同被押同学取得联系,他找到公使馆副总领事李骏,要求他 允许探望被押学友。经过斗争,李骏给他开了一张探视证明。聂荣臻利用这张证明,多次出入于兵营,并让被押的学生,拿着那张证明离开兵营,而他 自己则利用护照,坦然大步走出。这样,他共救出 3 人,其中一位是赵世炎。10 月 13 日,里昂市长到兵营宣布:“奉政府命令,将勤工俭学生全部 遣送回国。”当夜, 104 名学生被强迫遣送回国。迸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宣告失败。半年多时间里,聂荣臻参加了 3 次大的斗争。他看到了学友们为国家民族利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受了极大的痛苦。在斗争中,他思索着:祖国 的前途何在?出路何在?进占“里大”斗争的失败,对勤工俭学生冲击很大,有些人相继申请回 国。而聂荣臻则在 1921 年 12 月 8 日的家信中宣告:“学不成,死不归”。他于 1921 年 11 月底离开法国,前往比利时,进入沙洛瓦劳动大学补习班。 沙洛瓦大学没有工程、机械、化学等课程。他于 1922年暑期考入该校化学工 程系。沙洛瓦大学校园宽阔,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又有学生 宿舍,再不用为住房而忧虑了。但聂荣臻却不能潜心读书。因为他正在经历 着世界观的转变。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西欧各国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活动出现了热潮。在中国国内,一批先进人物也积极传播马列主义,促成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际国内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各派代表人物也纷纷登场,竭力宣传各自的观点和主张。这就形成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各种观点相互争鸣的纷纭局面。而这时的法国,马 克思主义十分流行,出版的书籍和刊物很多。除了马克思主义以外,还有各种思潮,相互展开着激烈的争论。1000 多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差不多都被卷进 去了。他们不是拥护这个党派,就是拥护那个党派,像国家主义派、无政府主义派,社会民主党、国民党,还有共产党。留学生们一面做工、学习,一 面参加各种活动。在各种思潮冲击面前,特别是 1921 年亲身经历了 3 次学生爱国运动,聂 荣臻对“实业救国”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他反复思索究竟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出国以来,他遇到的问题很多,思想经常处在矛盾中,觉得一切都 同原来的设想不一样。他就怀着这种矛盾的思绪,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 ABC》 等著作,还经常阅读从国内传到欧洲的《向导》等刊物。《向导》把传播马列主义同分析研究中国问题结合了起来,对聂荣臻启发很大。经过反复的学 习思考,终于他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多年来目睹封建社会的腐败,军阀统治的残暴,帝国主义给殖民地和附属国造成的贫穷落后等等大量感性认识, 上升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识。他感到,出国勤工俭学时所抱的那种“实业救国”的愿望,是非常不现实的。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工业系统几乎都被帝 国主义和它们的走狗所控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要发展民族工业,不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权,只能是一种幻想,科学技术学得再好,即使是 成为工程师,回国以后又有什么用呢?从亲身经历的斗争实践中,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中,聂荣臻终于认识 到,要想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1922 年 6 月 3 日他给父母亲的信中,有这样一段 话: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夏起,兵自增,而匪复 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尸位饱囊之政 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 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 安乐也。此男之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019_1.bmp}这封信中所体现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成为聂荣臻世界观转变的起点,由“实业救国论”者变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革命论者。1922 年 6 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8 月,由刘伯坚和熊味 耕介绍,聂荣臻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①,开始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1923 年 2 月 17 日至 20 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 会,聂荣臻出席了这次大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主要讨论接受国内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和团员学习马列主义的问题。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聂荣臻 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经过 4 天讨论,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选出5 人为新的执行委员,周恩来为书记。 入团以后,聂荣臻和刘伯坚一起,负责团的旅比利时支部工作。他既要学习专业,又做革命工作,十分忙碌。专业学习时断时续,以致他的学生登 记表上校方注明:不怎么上课。入团后他决心放弃沙洛瓦劳动大学的专业学习,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至此,做一个工程师的想法完全放弃了,他开始 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23 年春,他由赵世炎和刘伯坚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时,旅欧 学生中团员发展很快,人数很多,但党员很少,在比利时只有 3 个党员:刘伯坚、熊味耕和聂荣臻。1923 年暑假,聂荣臻到巴黎,担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 和团的训练部副主任,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和节假日从事团的活动。从此,他与李富春、邓小平等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 克思主义,对团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斗争,以斗争来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中的影响,争取了 大批有志青年转到社会主义方面来。根据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旅欧 80 余名 党团员均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1924 年 1月,成立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 聂荣臻被选为处长。在这段时间里,他继续攻读马列主义,迸了法国共产党机关报《人道报》 办的夜校,和法国工人及法国共产党员一起学习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 程。1924 年 7 月 13 日至 15 日,聂荣臻参加了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五 次代表大会。大会改选了执行委员会,并选送一批干部回国。选送回国的干部中就有聂荣臻。这样,他于同年 9 月 22 日离开了法国。1924 年秋天,聂荣臻经德国去莫斯科。他在柏林住了一周。当时,德国 工人运动高涨。小住中间,他还和德国工人一起上街游行,高呼口号。德国工人的组织纪律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后,他乘船取道波罗的海,经 列宁格勒到莫斯科, 10 月份,奉命进东方大学学习。莫斯科东方大学是培养东方各被压迫民族革命者的学校。课程有十月革① 《旅法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 年 9 月 23 日给团中央的报告》,原件存中央档案 馆。命史、俄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以及政治经济学等。3 个 月后,于 1925 年 2 月,聂荣臻被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学员全是从东方大学抽调的,和聂荣臻在一个班的有叶挺、熊雄、王一飞、范易、 颜昌颐等共二三十人,王一飞担任翻译,聂荣臻担任中国班党支部书记①。{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021_1.bmp}这个学校在莫斯科郊外,中国班对外是秘密的。学员着红军服装,进行 严格的军事训练,野营、演习、住帐篷、夜间站岗放哨,教员都是苏军的高 级干部。在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5 个月。时间虽不长,但却为聂荣臻日后的戎马 生涯打下了基础。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国内急需干部,一年前成立的黄埔军校也 需要加强。聂荣臻和中国班的同学们,根据共产国际决定,一起回国。他们8 月上旬离开莫斯科,乘火车历时两个星期来到海参崴,从海参崴上船,驶 向日夜思念的祖国。聂荣臻在国外共度过了 5 年多时间,如今已经 26 岁。5 年前,他怀着一 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远渡重洋,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现在,他已经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踏上归途。① 《聂荣臻给陈乔年的信》,1925 年 6 月 30 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第三章在黄埔军校这一批回国的共产党员全是学军事的,由王一飞带队,共 20 多人,有叶 挺、熊雄、颜昌颐、张善铭、杨善集、范易、李林、纪德福等人,一律学生打扮。船经日本长崎,他们看到一张日本报纸上披露:有一批在苏联学习的 中国学生最近回国。大家不免有些紧张,都准备好了下船遇到盘诘时的对策。1925 年 9 月上旬,他们到达上海。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上海。通 过海关时,海关人员看看护照,简单地翻了一下行李,就放行了。聂荣臻松了一口气,把护照收起来。这张护照,聂荣臻十分珍惜,因为 他每到一个国家,上面就有该国政府的签证,这些密密麻麻的签字,烙印着 他 5年的足迹。回国以后,他一直将这张护照珍存在身边。到了上海,聂荣臻等人由王若飞带领,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陈独秀说,你们一部分到南方,一部分到北方。到南方的主要是去加强黄埔军校的工作。至于黄埔的工作怎么做,他没有说。陈独秀认为,国民革命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国民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了就是好事情。这等于说,共产党是帮国民党的忙。这就是聂荣臻第一次见到陈独秀所留下的印象。谈话后,聂荣臻即离开上海,于 9 月中旬到广东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 孙中山接受苏联顾问的建议,为建立一支革命武装而创办的。为了创办这所学校,苏联政府资助了 200 万银元现款作开办费,派了一批军事干部担任军 事教育工作,并运来 8000 支步枪和 400万发子弹。聂荣臻分配到政治部任秘 书①,协助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 官。当时,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部长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但不 久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参加第二次东征。继任政治部主任的是邵力子,副主任是中共党员、黄埔军校中共党 团领导小组负责人鲁易。聂荣臻刚到黄埔时,广州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戴 季陶等人积极反共,廖仲恺刚被暗杀。左派有识之士都主张反击,而陈独秀却一味退让妥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叮嘱聂荣臻:在工作中要利用 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党团活动,扩大党的影响。还说,蒋介石要限制我们,我们要教育党团员,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进步青年,以反对他的限制。聂荣 臻遵照周恩来指示,全身心地投入黄埔军校的工作。聂荣臻在政治部管党的工作,是黄埔军校党团领导小组的成员。全校党 团员的人数已经相当多,设立了几个支部和小组,然而只有少数人的身份是公开的,大部分还是秘密党员。经常的、大量的工作是在军官和学生中进行 党的宣传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团员,做党团员的思想工作。他每周自黄埔搭船去广州一次,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情况、接受指示,有时候听苏 联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委员、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的毛泽东等人做的形势报告。聂荣臻将报告精神带回黄埔后在党内传达学 习。他负责安排政治教育,自己编教材,讲社会发展史,讲帝国主义论。专 职教员有著名的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等人。除此之外,还约请① 《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2 月第 1 版,第 510 页。社会名流前来讲课。 政治部成立了由黄柏龄为委员长的“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出版《革命军》、《黄埔潮》等刊物,聂荣臻担任该委员会的政治编辑主任。1925 年 10 月 24 日,他在《黄埔潮》上发表名为《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 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一切军队要在战争中取胜,“必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一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 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 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徒以机械的命令是靠不住的,尤其以十余元钱更不能买他的生命的。”①然后,他在文章中 又以东征军和苏联红军为例,详尽地论述了知道为劳动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能够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反革命军队的道理。这说明聂荣臻当时 已经较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军队中政治工作具有的重大意义。作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在东征回来以后,有时到学校看看。他对黄 埔控制很紧,采取用钱收买等手段笼络下级。在他看来,聂荣臻等搞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是专门挖他墙脚的,早就怀恨在心。1926 年 3 月 20 日,聂 荣臻经历了“中山舰事件”。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两次东征,蒋介石已经军权在握。他 的起家本钱就是黄埔军校。在一段时间内,他表面上同共产党合作,实际上提防和限制共产党。随着实力的增长,他的反共面目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1926 年 1 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在国共两党左派力量的倡议 下,仍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的退让政策,在新选出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形成右派势力大、左 派势力孤立的局面。3 月 20 日,蒋介石散布谣言,说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共产党要把他赶走,以此为借口,逮捕了代理海军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 下令黄埔戒严,监视各师党代表,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解除省港工人纠蔡队的武装,提出: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不退出的要交名单。那天是个星期天,聂荣臻从黄埔乘船去广州。快到广州时,忽听中山舰 上有人喊,叫把船靠拢。船一靠拢,就叫人们都上舰。他到舰上一看全是共产党员,大家都不讲话,便知道出事了。经过暂时的软禁,没有审讯,当天 下午就放了。他急忙到区党委了解情况,区党委的人所剩无几,已经疏散了。他得知周恩来也被一度软禁。中山舰事件的突然发生,激起了共产党人和一 切进步人士的极大愤慨。怎么办?周恩来和正在广州的毛泽东等人都主张反击。 周恩来、陈延年、聂荣臻、黄锦辉等人常在一起议论。周恩来作了分析:国民革命军 6 个军中,只有第一军是直属蒋介石指挥的,而在第一军政工人 员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下级军官中党员也不少,同情左派的力量就更大了,在第一军中党的影响很大,完全有可能反击蒋介石。聂荣臻完全同意周恩来 的分析。但参加议论者又都觉得:把蒋介石搞下台,其他几个军长同样是军阀,谁来领导(当时各军的军长为:第一军蒋介石,第二军谭延闿,第三军 朱培德,第四军李济深,第五军李福林,第六军程潜)。显然事情很难办,只好等着中共中央决定。①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2 年 7 月第 1 版,第 1 页。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接受了蒋介石的条件。 中山舰事件的结果是: 250 多名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黄埔军校,有 39 人经不起考验退出了共产党。聂荣臻被免去了黄埔军校的 职务。周恩来也被免去第一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职务。陈延年十分气愤,骂他的父亲陈独秀是“老糊涂”、“混蛋”。这是陈独秀对蒋介石的一次大 让步,是其右倾机会主义的大暴露。通过中山舰事件,聂荣臻看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日后始终保持着对他的警惕。聂荣臻到黄埔时,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第二期学员东征去了,第三期 学员刚入学。1926 年春,第四期学员入学。黄埔军校学制半年,是短训性的,造就了大批的军事人才。不但在国民党军队中有,而且在共产党军队里也有 不少。聂荣臻在那里工作了 6 个多月时间,给学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47 年10 月,清风店战役胜利结束后,被俘虏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就自称 是聂的学生,要求见见老师。第四章参加北伐战争聂荣臻离开黄埔军校,到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区委军委设在广州万 福路南华银行二楼。这是一座铺着木地板的旧楼房,过道很窄,光线暗淡,人走动时楼板的响声很大。中间是一个大厅,入门右边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把 椅子,是周恩来办公用的。左边有两张桌子,是聂荣臻和黄锦辉的办公桌。西边屋是周恩来和其夫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邓颖超的住处。东边的屋子是 聂荣臻和黄锦辉的住处。这便是军委的机关了。当时,军委的任务是为北伐战争进行准备。北伐是孙中山的主张,以打 倒割据北方的封建军阀为目标。中国共产党予以积极支持。广东区委军委直接领导着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六军以及黄埔 军校本部和入伍生部的党的工作。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聂荣臻和黄锦辉同这些单位联系,派遣干部,部署工作,向共产党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积极 为北伐进行准备。聂荣臻认为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推进国民革命。他对北伐 充满了热情。1926 年 5 月 1 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率所部作为北伐先 遣队,从广东省的肇庆、新会出发,开赴湖南前线。7 月 9 日,各路大军誓师北伐,首先讨伐占据湖南、湖北、河南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北伐战争开 始了。广东区委军委决定聂荣臻任军委特派员。任务是向带兵的共产党员传达 中共中央和军委的指示,把下面的情况向上反映,帮助北伐军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沟通军队和各地中共组织的联系,派遣共产党员到北伐军中工作。 他很快离开广州,坐船到上海。在上海向中共中央军委汇报了情况,转赴武汉,再坐船到长沙。当时长沙已经被北伐军攻克了。聂荣臻在长沙组建了军委联络点。不久,叶挺率部自长沙出发,作为主 要的突击力量与其他北伐军一起,经激战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包围了武昌。得知消息,聂荣臻随即转往武昌前线。坐在火车上,他看到还没有打扫的战 场,到处都是北伐军烈士和北洋军阀部队官兵的尸体,可见当时北伐军作战的英勇和战斗的惨烈。聂荣臻对叶挺和叶挺独立团的同志满怀深深的敬意。聂荣臻到武昌前线后住在叶挺独立团团部。10 月 10 日,北伐军攻克武昌。硝烟未散,聂荣臻奋不顾身,从城门下 的沙包缝里挤进了城,找到中共湖北省军委,在武昌中和里设下机关。他把这条巷子全号了下来,和湖北省军委一起办公。聂荣臻任湖北省委委员、省 军委书记。不久,张国焘到武昌,任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在汉口,北伐军各军也都汇集于武汉三镇。聂荣臻这段时间工作十分繁重。为了 推动北伐,他频繁地来往于武汉三镇之间,了解情况,传达中央指示,派遣干部。各军都需要干部,特别是七军、八军,过去没有派过干部,现在全部 派了。派遣工作从派遣干部发展到派遣士兵。对张发奎的部队,分去大批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林彪就是这时经过聂荣臻分配到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 去的。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中共中央机关搬到汉口。聂荣臻向陈独秀汇报了军 队工作的情况。陈对军事工作兴趣不大,在听完聂荣臻关于中共组织在军队里的发展情况后,只说“那好”,就扯一些其他的问题。军事、军队在陈独 秀的脑子里是没有位置的。将来要不要把军队的领导权夺过来?共产党要不要搞自己的武装?陈独秀都没有讲。而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面临着国共分 裂,面临着被国民党屠杀的危险。因此,聂荣臻深感忧虑。1927 年 3 月 21 日,为了迎接白崇禧部进攻上海,中国共产党决定由陈 独秀、周恩来等人领导发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解放了上海。3 月 26 日,蒋介石赶到上海,要求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后 来又要求把纠察队改归他指挥调动。上海总工会加以拒绝。4 月 11 日夜到12 日凌晨,工人纠察队被缴械,蒋介石随即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开始大屠杀。13 日上午, 20 万群众集会游行,又遭到镇压。国民党开始了疯狂的搜捕和 屠杀,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这就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变后,中共中央派聂荣臻到上海了解情况和负责处理工人纠察队方面 的善后问题。聂荣臻怀着焦急的心情立即动身。为了安全,他乘轮船到南京,与一批苏联顾问同赴上海。在上海他找到周恩来、赵世炎,了解了中共组织和群众受损失的情况, 研究了下一步整顿组织的方案。会后,聂荣臻心潮难平,更加痛恨蒋介石的阴险毒辣。他积极协助周恩来对工人纠察队进行了善后处理,把大批纠察队 员转入地下。不久,中共中央要召开“五大”,周、聂二人是“五大”代表,便赶往武汉开会。在夜色的掩护下,聂荣臻和周恩来由交通员悄悄地带到虹口码头,搭上 英国轮船。船过芜湖时,敌人盘查很紧,气氛十分紧张,到了九江才松了一口气,赶到武汉时已是 5 月下旬,“五大”已经开完了。这时,武汉的政治局势也在迅速恶化。“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内部对“东征讨蒋”的问题曾有过一场争论, 苏联顾问鲍罗廷和陈独秀都反对东征,主张进行第二次北伐。国民党的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等人也力主北伐。4 月 19 日武汉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誓 师大会。北伐军在河南取得了重大胜利。第二次北伐,给了蒋介石巩固在宁、沪等地的统治以极好的机会,终于,武汉政府管辖的地区同外地联系被切断。 至 5 月中旬,危机已经表面化。先后发生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四独立师师长夏斗寅公开叛变:国民党独立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屠杀革命群众;第一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朱培德在江西宣布“礼送”共产党员出境;汪精卫从郑州同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会谈后 返回武汉,宣布唐生智部回师武汉;冯玉祥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后,宣布驱逐共产党员出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率部从河南回武汉,发布反共训 令,汪精卫公开煽动“分共”,武汉形势日益危急。周恩来、聂荣臻等共产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