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张海迪-美丽的英语

作者:张海迪 字数:30824 更新:2023-10-11 17:07:20

前言  很多年前,我开始自学英语,读的第一本书是大学英语课本,虽然是第一册,但对我这个从没有进过学校的人来说,书里的内容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我的学习能力。那天,我捧着课本有点儿激动,也有点儿茫然,不知道怎么开始学习。一连几天,我每天都要一遍遍地翻看那本书,可里面的单词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只认识ABCDEFG……那都是我自学数学、几何、化学和物理时获取的种种符号。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记住单词,什么时候才能读课文,什么时候才能学完这本书呢?全是问号,一切都是未知的,又是充满新奇的。  几天后,我稳定了自己浮躁的心,开始沉静地读书,从A这个字母开始,一个一个地读。可我并不知道它们究竟读什么,就像走进一条黑暗的隧道,总是被无形的障碍挡住去路,看不到一点光亮。在最无奈的时候,我也曾灰心丧气地责问自己,你为什么要难为自己?你为什么要学英语?你不能放弃吗?可是,心底却有另一个倔强的声音给了我支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到底。  那些漫长的日子啊,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总是很固执地捧着那本书,终于记下了所有的单词,背下了所有的课文。此前,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我在那本书的最后一页画了一面飘舞的红旗——我想,要是学到那一页,我一定要大声欢呼,还要用英语说一句什么,也许我还会流下眼泪……  那是一个静静的夜晚,我伏在桌上,做完了最后一课练习。我看见了那面飘动的旗帜,我没有欢呼,也没有说什么。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愿望——我想要一本新书,我要学习第二册,还有第三册……  从此,我再也没有放弃英语学习,在抄了一本又一本单词,做了一本又一本练习之后,我很想印证自己的学习结果。在那个小县城里,我只能每晚听一会儿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时断时续的English 900, 或是用英语给朋友写信。那年秋天,我还给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先生写了一封英语信,我无法知道他是否收到了我的信,也无法知道,他怎么看待我所表达的愿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之树常青的美好情感。  这就是我的青年时代,那种对学习的无限渴望,总是让我热情万丈。不过,我的热情有时也显得幼稚可笑。有一次,妹妹给我买来一本广播英语教材,我真的欢呼起来,同时把那本书抛到空中,当它落下来的时候,却准确无误地掉到了脸盆里!我把书放在窗台上晒干了,可它变成了一张千层饼……  青春的岁月在每一天的努力中飘逝而去,我多么怀念那些美丽的春天和秋天,怀念那些花开花落的季节。真希望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周而复始,让我在学习的轨道上永远奔跑,那该是怎样的幸福啊!  今天,我写下这本书,让它回忆学习英语的日子,也把它作为一份礼物献给热爱英语的朋友,或许人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见我的学习轨迹,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在书中,我引用了一些过去的英文信件和日记,有些地方,特别是汉译英的错误我做了修正,但是第一封英语信没有修改,只做了注释,为的是保留那时的学习印记。我想,自学英语都有一个从错到对,由浅入深的过程。一些年过去,我发现在这些细细碎碎,不厌其烦的修改中英语终于有了进步。  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困惑,那些艰辛,当然,还有学习英语的快乐。                                海迪我的第一封英语信  有一次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英文书,书名是100 WORLD’S GREAT LETTERS (《名人书信一百封》),我觉得很有意思,就买下了。这是一百个什么样的人?又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信呢?一般来说,生活的信件都是心灵的展示,是真实情感的流淌,读了一个人的信也就读了这个人。当然,这些信必须是真实的,不做作的,最好是一气呵成的。我很喜欢英文原文书信,过去很长时间却很少读到,特别是我初学英语的那个年代,能读到的外国人物的信件几乎都是文学作品中的,而且是被译成中文的。  那时,我很希望有一本英文原版信件做摹本,我曾给朋友写过很多英文信,可我不知道信里有多少错误和表达不准确的地方。一个人学会用自己的母语写信可能是很容易的事,可是用另一种语言写出来,并且写得漂亮,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九岁独自在北京住医院时就会给我妈妈写信了,虽然我没有进过学校,可我还是自己学会了写信。尽管那些信还不能充分表达我的意愿,却也能把事情说明白了——中文是我的母语,我总觉得会说就一定会写。后来我看了Biography of Ernest M. Hemingway(《海明威传》),里面有一些书信,其中有一封海明威小时候给父亲写的信,那一年他也是九岁,他在信中写道:  ……  On Sat Mama and I went across the ford at the river. It is very much higher. I got six clams in the river and some were six feet tall.  Your loving son  Ernest M. Hemingway  从这封信的片段里可以看出,海明威是一个非常快乐和夸张的小男孩儿,尽管他的表达还不太准确,但是他毕竟会写信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又过了十年,海明威在给母亲的信里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这封信有点像写小说了。  Dear Mother:  I just got your letter today,I was beginning to wonder why I didnt hear from the folks but the trains have all been tied up in bad shape. It was 20 degrees below here too tho(though)not so much snow. In Kansas they had two or three feet in most of the country. No trains got thru (through) at all from the West to East. We were sure cut off for a while. The coal shortage is still pretty bad here. However we should cogitate for it will soon be spring. Now dry those tears Mother and cheer up.  (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刚刚收到你的信,在此之前,我正在奇怪,怎么没有你们的音讯呢。不过,火车全都歪七扭八地瘫在那里。这里的气温也是20度以下,但是雪下得不多。在堪萨斯大部分地方的雪该有两三英尺深了吧。没有火车能从西海岸一直开到东海岸。我们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能见面。这里缺煤的情况还是很严重。不过我们会精打细算,因为很快就是春天了。好啦,妈妈,现在擦干眼泪,快乐起来吧。)  还有一封他后来当记者时写的信也很有趣:  Dear Mother:  The box came tonight and we just opened it at the Pressroom. The cake sure was great. There were about four of the fellows here and we opened the box and ate the cake. It was a peach, I am going to take the rest of the grub home and Carl and I will finish it up. The fellows all agreed that Mother Hemingstein must be some cook. Your praises were sung in loud and stentorian tones. The cake sure fed a multitude of starving and broke newspapermen tonight.  (亲爱的妈妈:  今天晚上收到了邮包,我们刚才在印刷车间把它拆开了,蛋糕太棒了。这里有四个家伙,我们打开盒子吃了蛋糕,大家都很喜欢,我打算把剩下的拿回家,我要和卡尔把它吃光。这些家伙都说海明斯坦母亲一定是个出色的厨师。我们放开喉咙,高声为你唱赞歌。今天晚上,这个蛋糕真的让饥肠辘辘,身无分文的报人们吃了个饱。)  有一天晚上,我读着这本书,忽然想起第一次给朋友L&Y写的英文信,确切地说,它不是手写的,而是用铅字印出来的。我说的印,不是印刷,而是像盖图章一样,用一个个铅字在一张纸上按出来的。那是我充满学习热情的少女时代的创造。     那时候我在小县城里,喜欢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几乎每天都写。我学完几册英语教材后,就想给L&Y写信了。L&Y也在自学英语,她在一个大城市,我很羡慕她能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英语书。我不断在信里告诉L&Y我学习英语的进度,我曾说,Please wait for me. 总有一天我会用英语给你写信。在给L&Y写信时,我不时加进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比如,在信的开头我总是写Dear ……,最后总是要写Yours sincerely,或是Yours truly……我的信总是中英文夹杂。  L&Y给我的信都是用英文打字机打出来的,又整齐又干净。可是我没有英文打字机,拥有一台英文打字机只是我的愿望。有一次,我异想天开,很想创造一封看起来就像印刷出来的英语信。我想起在印刷厂工作的朋友F,他曾对我说过,他们车间里有一些废弃的铅字,都是磨损或是断裂了的。于是,我请F无论怎样都要帮我找来英文字母。F真的帮我找来了一小盒铅字,盒子虽小,那些铅块却沉甸甸的,有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还有各种标点符号。我觉得那一会儿自己就像一个探矿者找到了珍贵的矿藏一样高兴!  不过,F听说我要用一个个铅字印在纸上写信,就惊奇地把眼睛瞪得很大,他说,什么?你要这样写信吗?你一个一个地在纸上印,就像老牛拉破车,什么时候才能写一封信啊?还有你怎么才能把这些字印成一行呢?这字母太小了。那时候也许我在别人眼里显得很固执,我说,我要试一试,用尺子比着,就能印成一行。  那天晚上我开始写英文信了,我把大写字母排在一起,小写字母排在一起,这样会有些秩序,拿起来也会更方便,我把标点符号也排起来,用得最多的逗号句号放在最前面。当我印出信的开头,真的有点儿女孩子梦想成真的激动呢!  My dear L&Y,  How time flies! (其实How time flies是我背过的一篇英语课文,是一封信的开头)  我亲爱的L&Y:  时间过得多么快啊!  可我在写信的时候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我拿着铅字在纸上使劲儿摁,我必须用力按,因为底下还有蓝色的复写纸和另一张纸,不用力就印不清楚,为了怕纸张移动,我就用订书机把它们钉在一起。我用力按着,很执著,一个,两个,三个……不一会儿我的指尖就硌疼了,手指头也染黑了。我想起F说,铅字都是有毒的,接触多了就会中毒。我就赶快改造了我的“手工印刷术”,把一个个铅字上卷上牛皮纸,做成一支笔,长短像钢笔,这样手就不用接触铅字了。  时间真的fly得很慢,这封信我用了三个晚上才印好。当我揭开复写纸,下面的纸页上印着整齐而清晰的蓝色英文,那一行行字就像从真正的打字机里打出来的一样,捧在眼前,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的清香。在我看来那真是清香的,美丽的,这是我的创造。创造的就让人觉得是美丽的。L&Y很快就回信说,她没想到我能给她寄去那么漂亮的信,更没想到我给她写了英文信。  又过了好多年,L&Y要去美国定居了。临走前,她把一直保存的那封英文信送给了我。L&Y说,海迪,你是作家了,把这封信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吧。这里面有我们青年时代的追求和向往,现在想想多么让人留恋啊!  我展开那封信,L&Y坐在我身边,我一行行地读着,泪水就忍不住涌出来:  My dear L&Y,  How time flies!  I think you must be happy to get this letter, and you may be surprised! Because it is so different than the letters I have sent you before. Yes, it’s the first letter I wrote with the cast letters (应为letters). It is my (应为a) special technology I developed in a small hut in the small town. I think it would be just as (应为like) Bi Sheng’s creation (应为invention) of the movable type printi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is small town far from you it is where my interest is. Yes, it is also a creation. I hope to create not only the (应为a way of) printing, but also create a new life, a new life style and certainly new perspective of life……  (我亲爱的L&Y:  时间过得多么快啊!  我想,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很高兴,而且还会大吃一惊!因为它跟我以前寄给你的信太不一样了。是的,这封信我是用铅字写的。这是我在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屋里发明出来的特殊技术。我想,它就像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样。在这个离你这么遥远的小县城里,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是的,这也是一个创造。我期望我创造的不仅是一种印刷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对新生活的期望……)我是玛丽安娜  I’m Mariana  我是玛丽安娜  Who are you, please?  请问你是谁?  I’m Mariana.  我是玛丽安娜。  Mariana?  玛丽安娜?  Yes, I am Mariana.  是的,我是玛丽安娜。  You are Marianna, really?  你真是玛丽安娜吗?  Yes, I’m sure Marianna.  是的,我就是玛丽安娜。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强迫自己这么想,我想得非常执著。我必须竭力使自己相信——我就是玛丽安娜。可是在学习英语之前,我并不认识玛丽安娜,也不知道世界上有叫玛丽安娜的人。后来我能读一些简单的英语课文了,我就把玛丽安娜这个名字送给了自己。为什么要叫玛丽安娜而不是别的什么呢?比如玛格丽特(Margaret),弗兰西丝(Frances),克里斯蒂娜(Christina),伊丽莎白(Elizabeth),凯瑟琳(Catherine)或是维吉尼亚(Virginia),丽贝卡(Rebecca),这是因为玛丽安娜的出现完全是我的灵感,当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就要一掠而过的时候,我就觉得要选择的就是它了。  自从我把自己命名为玛丽安娜,我就开始每天用英文写日记了,给朋友写信也用英文。给自己制造一个虚拟的英文环境,这对英语自学者很重要。在翻译句子和文章的过程中,我试着习惯使用另一种语言,这是一个置换过程,是人脑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愿和意志,还有感觉和感受。这种活动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很难。即使对学习英语多年的人,要想明白晓畅地把自己的母语变成另一种语言也并非易事。想一想那种语言的发源地在距离你万里之遥的另外一个国度。除了距离,还有种族、历史、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甚至还有发音部位的不同,这一切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是无形的障碍,要想学会轻松自如地应用这种语言,更是一种挑战(challenge)。  我开始翻译句子的时候,头脑中总是不能摆脱汉语的影子。比如,我在练习本上写:  I went to a concert last night to hear the symphony orchestra.  我昨天晚上去一个音乐会听交响乐了。  She didn’t go abroad till s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她大学毕业后才出国呢。  If we make one more effort, we shall succeed.  只要再努一把力,我们就会成功。  我发现自己在潜意识里仍然使用汉语的习惯表达和翻译这些句子。  我知道我不是那个说英语的角色,我是海迪,我只是在学着使用另一种语言。我甚至在潜意识里拒绝那样的使用方法,有时候只把这些译成英语的句子看成一种语言表达的符号。我无法摆脱一种生命的本能,我生在说汉语的土地上,我生来就是说汉语的人,因此我必须说汉语,写汉语,不能说英语,写英语……我常常反反复复,无声地问自己:  Why should you study English?  你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Why should you be able to speak English?  你为什么要会说英语?  Why should you write in English?  你为什么要写英语?  Why should you…  你为什么……  我又一次次地回答自己:  Because English is a beautiful language.  因为英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  I must study English and I study it for one aim.  我必须学习英语,我是为一个目标而学习。  I should be able to speak, and to write.  我要会说,会写。  This is what I ’ve chosen.  这是我的选择。  我不断地说服自己服从自己的意愿——后来我常想,也许正是这种自我说服给了我动力和鼓舞,让我坚持学习。直到有一天,我捧起一本自己翻译的小说,它出版了。封面很漂亮,上面清晰地印着我的名字。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快乐,我原以为我的心底会发出欢呼,可是那里静悄悄的,如同一片寂静的绿色田野,清晨的田野,我看见自己从那里走来,穿一条咖啡色的长裙,外面是一件缀着白花边的围裙,白色的软边儿帽子遮着栗色的卷发,手里拎着盛满鲜红浆果的草篮子,远处的人们在叫我玛丽安娜……  是的,我是玛丽安娜!  在那些学习的日子里,我一直让自己扮演玛丽安娜这个角色,在我为自己编导的剧目中,我用英文为玛丽安娜做过很多描写,比如一段描述至今还保留在我的笔记本里:  Perhaps you have read Jane Eyre. My home village is near the place the story occurred. Here it was winter. The sky was gray and the weather was cold. All tree leaves fell early before and the fields seemed vast and solitary under the cover of white snow. Occasionally several sounds came from the distant bell, which reminded people the existence of the time. If you look in the distance, you will find there are no trails of life, even the wild rabbits had also disappeared. Only before a dozen days or more I saw a carriage driving across the solitary fields. I did not know where it was going, but it surely took messages there, no matter if they were good news or bad…  (也许你读过《简·爱》这本书,我的家离那里很近,这里此时正是冬天,天空灰暗,十分寒冷,树叶早就落光了,空旷的原野被白雪遮盖着,显得那样寂寥。远处偶尔会传来钟楼的几下钟鸣,让人想起时间的存在。向远处望去,四周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连野兔也不到这儿来了。只是在十几天以前,我看见一辆旧马车穿过荒凉的原野,马车去了哪里我不知道,但是它一定给那里的人们带去了消息,不论是好还是坏……)  后来,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玛丽安娜的描述越来越多,她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变化,从最初的一段描写扩展成一个事件,从一个事件又变成一篇小说,我对这样写小说乐此不疲,也为自己扮演的角色充满热情的期待。  我是玛丽安娜,是的,我就是她。  我的笔牵着我来到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一间小屋,我认识了我的邻居考曼先生和考曼太太,我慢慢地熟悉了他们的模佯,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姿态,还有他们说话的声音和表情。我在心里无数次地与他们交谈,也常把他们的故事写进我的English diary(日记)。我想这一切是我阅读中文版《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书信集》、《勃朗特姐妹研究》和《呼啸山庄》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对于学习外语的人很有价值——一个人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不断地补充与那种语言相关的各种知识是非常有益的。这样在阅读原文,或是进行翻译时就不会感到那个地方遥不可及,不会感到那些人物百倍陌生,也不会感到那种语言生涩难懂了。或许还会有一种顺畅的阅读快感,这是学习英语的美丽境界,是一种也许只能用心灵感悟,而不能用语言说清楚的快感。  是的,这时候,我是玛丽安娜,我就是她,这种虚拟的体验真是妙不可言。我吃着馒头,就想象它是bread,喝着大米粥就想象喝燕麦片粥oatmeal的感觉。在头脑中无限的想象空间里,一切情景都可以尽情假设,直到习惯使用这种语言。人们说习惯成自然。的确,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就是要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然到自然。这种悄然的过度我们平时可能并没有觉察,日积月累之后也许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有一天,你在与朋友交谈时,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流利地说英语了。  但是现在的情景更真实,它与我们没有距离,也许就是身边的人,也许就是家里的电视节目。我平时喜欢看CCTV英语频道的节目,每天几乎都要看English News,English Dialog,Culture Express。等等,我把它当作一种学习,一种休闲,一种娱乐,也当成一种学习英语的课程。有时候我在做家务时也开着电视,不管是新闻还是人物访谈,我都尽量注意听,有时间就认真看,看人们说英文,熟悉他们的口型、表情、动作,我想这就是最生动的英语!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听懂了很多内容,过去一些不容易辨别的短语连读也能听懂了,甚至自己说英文的时候也觉得流利了,这就是英语自我训练的结果。但是,这需要耐心,也许这种做法比一些所谓强化训练收效慢得多,可我觉得知识的积淀要靠长期的学习,而不是仅靠一段时间的突击能够完成的。  也许有人认为学习就像耕耘,是件沉重的事,可我却从泥土里找到了快乐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子在我的心底发芽,开放出美丽的花。于是,我得到了收获季节的喜悦。  这个夜晚,天气很闷热,当我就要结束这篇随想的时候,我去厨房给自己倒了一杯加冰的可乐,我一手小心地端着玻璃杯,一手慢慢地转着轮椅,当我经过客厅时,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天,English Channel会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呢?我决定先看一会儿电视。荧屏一闪,是一群大学生正在用英语向访华的布莱尔首相提问,这是个圆桌论坛,提问者的英文都很流利,那些问题有让首相感到轻松的,也有让他尴尬的。布莱尔很认真地回答,什么医疗保障,中英关系,英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是否说了谎……  有一会儿,我竟忘了自己在看电视,也想对布莱尔提问:  My question is: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literature, and have you read the book A Colder Eye that I’m reading now?巨石阵和金字塔Stonehenge and Pyramids  巨石阵和金字塔  人类是什么时候会说话的呢?我在学英语之前就想过这件事,我感到奇怪,更感到无尽的困惑。我想语言的诞生,或是语言的生成对于我们将永远是一个谜,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谜,随着时间的流逝千古之谜也许会越来越多。其实,人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谜的过程,可是有些谜或许永远就是谜。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创造的一些奇迹,今天我们在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条件下也很难做到,比如,太平洋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上的那些巨石人像是谁创造的?那是谁的雕像?比如,4000多年以前,英国威尔特郡巨石阵(Stonehenge)的那些大石头是怎么竖起来的?那些巨石究竟来自哪里?又是怎么运来的?还有中国三峡等地的古代悬棺(据说近年在东南亚一带的崖壁上也发现了悬棺),那时的人们是怎样把那么重的木棺安放到悬崖峭壁上的呢?再比如,埃及金字塔(Egyptian pyramids)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很多人一定都关注过2002年美国制造的机器人去钻探法老墓的实况转播。那天电视直播时,我的眼睛一直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突然发现千古之谜的一瞬间,当我有点儿激动,还有点恐惧地认为就要看到墓中一切的时候,那个小机器人却停了下来——又一面厚重的石墙挡在了它的眼前……  这就是人类,这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谜!我很想知道那时候的人们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交流,也想知道谁是世界上第一个翻译。当人们乘着独木舟踏上一块新的土地时,他们是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和另一个大陆,另一个种族的人们交流的呢?他们无疑是用语言表达一切的,友谊、爱情、欢乐、悲伤、愤怒、失望、震惊……那么多的单词是怎么生成的,人们又是怎么记忆的呢?学习一种语言,记忆是最重要的。  我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度只是机械地背单词,以为单词记得越多就学得越快,但我却不能真正理解那些字母。我不知道那些字母为什么联系在一起,还曾经有过疑问,英语26个字母的组合到底能有多少种变化呢?我甚至给一个在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朋友写信,请他用概率计算一下。  我习惯了自己语言中的方块字,觉得英语单词的组合真是不可思议,我曾很多次问自己,你能记住另一种语言成百上千的词汇吗?它和我所熟悉的汉字多么不同啊!比如,我要把中文的音乐会这个词,用英文记成concert,musicale,把电影记成cinema,film,cine,movie,movies,silver screen,把结婚记成marriage,make a match,matrimony,get splice,spousal,wedding等等。总之,就是要把熟悉的方块字的意思用另一种符号来记忆。一个成年人学习外语,要改变自己母语根深蒂固的记忆习惯是很困难的。  所以,一些自学英语的人就希望有一种诀窍,以为有了诀窍就能很快学会英语。我那时也曾想找诀窍,后来过了很多年,才发现学习的诀窍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它也许就是我们手中勤奋的笔,也许就是不懈思考的大脑——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靠坚定的自信,刻苦的自我训练完成的。在学习的路途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轻易跳过去,它不像计算机有一种忽略功能,可以跳过这个程序进入下一个程序,学习英语是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程序的。  很多年以前,我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开始学英语。那里不通火车,汽车也很少,乡间的小路上只有马车牛车和驴车,还有人们的自行车。那里的信息很闭塞,要买书,只能去一个很小的新华书店,可那里几乎找不到我想要的书和词典。我的第一本英语书是朋友寄给我的外国语学院的一年级教材。我每天都捧着那本英语书,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后来书角开始卷曲,破损,再后来封面掉了,装订线也开了,几个月过去,一本书就在我手里变得面目全非了。  那时,我每天都把所学的单词抄在本子上,就像小学生抄写语文课里的生词一样,每个单词都抄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就这样,我抄了几十个小本子。可我发现自己并不能顺畅地读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因为我不懂得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而只是一味地靠堆砌单词来理解文章。  还记得,那一年,朋友H寄给我一本又破又旧的英语书,是1939年出版的,书名叫《英语一月通》。H在信中说,海迪,你只要每天背下这本书里的一篇课文,记住里面的单词,一个月后就能学会英语了!我那时学习心切,没有老师,也没有方法,得到那本书真有点如获至宝的感觉。可是翻开书我却生出了疑惑,每一篇课文都很短,只有几句话,就像顺口溜,我读出了第一篇课文:  One two three,  I love coffee,  ……     还没等读完课文,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那天我给H写信说,我觉得学习英语不会有捷径,还是靠勤奋扎实的态度,坚持下去,像江河奔向大海,百折千回,永不停息,我还说,我有决心打持久战,并且还要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此,我每天都到一条大河的石桥上去读书。冬天的早晨从桥上向远处眺望,空旷的原野里只有袅袅的白雾随着轻风飘荡。我在那里一定显得很孤独。可我的内心并不孤独,因为我活在另一个世界里,我在那里朗读英语课文,就像一个电影导演,根据课文,给自己设计场景,设计人物和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这种方法记住课文和单词。比如,有风吹来,我就自问自答:  Do you feel the breeze’s caressing your face?  (你感到微风在抚摸你的脸颊吗?)  Yes, I feel very pleasant.  (是的,我觉得很惬意。)  要是天气非常寒冷,我就这样说:  Do you see that the river is frozen?  (你看见河里结冰了吗?)  Yes, the ice is so thick that I can walk on it.  (看见了,冰厚得我都可以在上面走呢。)  我每天都想出各种理由和我臆想中的人说话,比如我也许会说,  Would you mind my inviting you to go to cinema this evening?  (今晚我可以请你去看电影吗?)  No, thanks. I have a math exam tomorrow morning. I should brush up on it.  (不,谢谢。明天上午我有数学考试,我要复习功课。)  ……  今天人们学英语有了各种条件,不但有各种专业图书,还有能为人们提供一切学习便利的互联网,那里有图文并茂的课文,flash,还有模拟的、或是真人朗读的语音,也可以即时收看一些国家的英文媒体新闻,聆听很多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影视明星、知名人士的英文演讲……今天的英语工具书也让人眼花缭乱。书店里,各种英文词典摆满了书架,大到几公斤重的英语辞海,小到几十克重的袖珍小词典,还有各种专业词典、用法词典、俚语词典、惯用法词典等等。在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电子市场,还有各式各样的英语电子词典、快译通、记事本、掌上电脑。要是安装了英文学习软件,打开计算机,桌面上就会显示出英英、英汉、英汉-汉英双解词典的图标……  回想过去的学习情形,我觉得机械地背单词有两种弊端,一是容易忘记,二是只记了单词的一两个汉语意思,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对号入座,就会用词不当。因为英语和汉语一样,很多词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上下文中使用,就会有它特定的意义。比如下面这段对话:  Taxi driver: Here we are, sir. 12 dollars 60 cents, please.  (出租车司机:我们到了,先生。车费十二美元六十美分。)  Passenger: Here you are, the change is for you. Thanks.  (乘客:给你,零钱给你吧。谢谢。)  Taxi driver: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  (出租车司机:谢谢。您太客气了。)  在这个简短的对话里,Here we are 和Here you are,仅仅一个代词不同,它们的意思就不是一回事了。  再比如,see是一个很常用的单词,它的基本意思是“看见”,可是从下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它的意思却远远不止这一个:  Peter Rogers: Glad to see you again, Carl.  (彼得·罗杰斯:很高兴又见到你了,卡尔。)  Carl: Glad to see you, Peter. Come in, and meet our manager and see how to fix up your account.  (卡尔:很高兴见到你,彼得。进来吧,去见见我们的经理,看看怎么给你开账户。)     Manager: I’m very glad to meet you, Mr. Rogers. I imagine you need a deposit account and a Visa card account as well, won’t you?  (经理:很高兴认识您,罗杰斯先生。我想,您需要一个存款账户和一个万事达信用卡账户,是吗?)  Peter Rogers: Yes, I will. Thank you.  (彼得·罗杰斯:是的,谢谢您。)  Manager: Good. Well, all we need now are some specimen signatures and then you can have a card for the Visa card account and the deposit account pass book. See to that, Carl, won’t you?  (经理:好吧。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留一下您的签名样本,然后您就可以得到一张万事达信用卡和一个存折。卡尔,你去办理一下,好吗?)  Carl: Certainly, Mr. Manager.  (卡尔:当然,经理先生。)  Manager: And you’ll come and see me, Mr. Rogers, won’t you, if you need any help in financial matters?  (经理:罗杰斯先生,如果您在金融方面有什么要我做的,请来找我,好吗?)  Peter Rogers: With pleasure.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彼得·罗杰斯:我很高兴。非常感谢您。)  在这一段对话中,see 有几种不同的用法:  glad to see you 中的see 是“见面”;  and see how to 中的see意思是“了解一下”该如何办;  see to that 是指让卡尔“负责办理一下手续”;  come and see me 则是说“有事来找我”。  英语词汇有时很灵活。我记单词总是从阅读的课文和材料中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我想课文和材料提供了单词出现的背景和特定的情景,单词的词义是在这样特定的场合中形成的。上面的对话就说明了这一点。再比如:Let me try. 如果这句话是在一家服装店里说的,意思就是,让我试穿一下。要是在一台计算机前,就有可能是计算机的某个程序出了问题,说话者要试着处理。  有的专家主张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应该在总词汇量的5%左右,我想这一定是专家的经验之谈。因为生词多了,读起来磕磕巴巴,还要频繁地去翻词典,这样就会把本来很精彩的地方看得很累,渐渐地阅读的兴味也就越来越小了。所以,读一些看得懂的东西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认为读懂的就是简单的,凡事都是从易到难,这个过程是绕不过去的。比如读英文诗,一个初学者开始就读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十四行诗(Sonnets),一定会望而却步,也许还会把书塞到哪个角落里,甚至想最好永远忘记它。可要是先读彭斯(Burns),雪莱(Shelley),济慈(Keats),再读拜伦(Lord Byron),华兹华斯(Wordsworth)……然后再读莎士比亚,那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兴许还会把原来塞到不知什么地方的书又翻箱倒柜地找出来,实在找不到,说不定还要到书店去买一本呢。  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学习已经变得快捷和便利了,比如此刻,我用鼠标在屏幕上轻轻点了一下英汉词典的图标,桌面上立刻就弹出一个窗口,窗口里出现了一行行单词:  astronomy(天文学)  biology(生物学)  chemistry(化学)  ecology(生态学)  geometry(几何学)  linguistics(语言学)  physics(物理学)……  我点了一下astronomy,一大串与它相关的单词就像一朵朵小小的云在屏幕上缓缓飘过,同时一个很温厚的男中音读出了单词:  astronaut(太空人, 宇航员)  astronautics(太空航空学)  astronomer(天文学家)  astronomical(天文学的)  astrophotography(天体摄影术)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  我们怎么才能记住这么多、多得数不清的词汇呢?书店里的词典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新词在不断地创造出来,补充到词典里,在互联网上,不知什么时候又会跳出一个个更酷、更新的词……无论英语本身怎样变化,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者不放弃每一天的努力,就像古人建造巨石阵和金字塔一样。巨石阵和金字塔都是古人用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垒起来的,他们为此付出的不仅是无数的劳动、汗水和生命,还有他们独特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当我们目睹夏至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巨石阵的拱门,晚霞在金字塔上映射出神秘的光,我们或许会发出惊叹,或许还会发出疑问——今天,我们为生活奉献了多少智慧和力量呢?钢琴与词典  每当和朋友说起学习英语,说起当年记单词的困惑,我就想起一个会弹钢琴的女孩子,我看到过这个孩子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她是从五岁开始学习钢琴的,开始她弹奏汤普森(Thompson)、拜耳(Bayer)等练习曲,后来曲谱渐渐地变成车尔尼(Czerny)、巴赫(Bach)……现在我听见人们说学钢琴的事,就会觉得又听见那个孩子弹奏的那些枯燥的曲子。那真是枯燥的日子,每天晚上女孩子都要坐在那里不停地弹奏几个小时。春天到了,她又长高了,又是一个夏天来到了,那天是女孩子十八岁的生日,她说她要为我弹奏一首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我在钢琴边看着她灵活的双手在琴键上跳跃,看着她弹琴的优雅姿态,就想起她刚开始弹琴的那一天……多少个枯燥的日子过去,多少个单调的音符振动过她的耳膜,多少次触摸那一排黑键和白键,才有这么美妙的琴声从灵巧的手指下飞出……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学习英语单词也会有一个过程,就像反复弹奏一个个琴键,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然而只有反复弹奏和记忆才能熟练。我想任何一个人的技巧训练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保持足够的耐心,就像那个弹钢琴的女孩子。她一连几年,甚至十几年,总在弹奏外人看来是那么枯燥的练习曲,她如同在一个漫长的旅途上行走,每天都在重复的内容中生活,那条路就像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弹钢琴不经过苦练就绝对表现不出艺术感觉,更不会成为出色的钢琴家。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叫《钢琴师》(Pianist),电影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的一位犹太钢琴家为了逃脱纳粹的迫害四处躲藏的悲剧。那位钢琴家在极端严酷的境况里也仍然坚持练琴,没有钢琴,就靠想象活动手指,回忆弹琴的感觉,就这样钢琴家保留着弹奏的记忆,后来他和他的国家终于获得了自由。在一个音乐会上,钢琴家的演奏感动了波兰,也感动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音乐是一个一个音符串接起来的,语言则是一个一个单词联系起来的。可是学习外语只记住很多单词是不够的,还要与课文联系,与生活和想象联系,把握词汇的表现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识一位著名记者,他给我讲过他学习英语的经历,在上个世纪那个动乱的年代,他曾因为政治原因在监狱里关押了好几年,然而就在那种境况下,他却背下了一本有上万个词汇的英语小词典。可是后来到国外工作时,他发现自己并不能使用英语,因为他那时在监狱里只有一本英语小词典,而没有英语课本,他背下了成千上万的单词,却没有学过英语语法,更没有机会进行英语实践,他只好重新拿起英语课本。由此我相信,学习英语仅仅靠记忆单词是不够的,还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词典只是一个工具。  有的人学习英语总是急于求成,刚刚开始学英语,就先买一堆词典,以为会查词典就能使用英语了。我的朋友H那时就买了《新英汉词典》(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英汉大词典》(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Unabridged))、《汉英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Webster’s New Collegiate English Dictionary、《英语成语大词典》…… 其实,词典不在于多,而在于适用。我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常常用《简明英汉词典》,我觉得它查阅起来很方便,对单词的释义也很恰当。《简明英汉词典》里收词26000多个,对词的释义真的是简明扼要。比如:  ideal  作为形容词:  1.理想的;称心如意的;模范的  ideal weather (理想的天气)  an ideal place for holiday (过节日的理想场所)  2.观念上的;唯心论的;空想的  作为名词:  1. 理想  realize one’s ideals (实现理想)  2. 典型  Florence Nightingale is the ideal of many young nurses.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很多年轻护士的榜样。)  随着学习的深入,阅读的文章多了,文章的体裁丰富了,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生词量也会越来越大,还会碰到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有一次,我读一篇有关天文学的文章时,看到了corona这个词,词典的释义是“冠状物,王冠,光环”,我查找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这一条的解释是:  ring of light seen round the sun or moon, e.g. during an eclipse.  (围绕太阳或月亮的光环,例如,在日食的时候。)  我于是明白了,corona的意思是日冕。遇到这样的词,《简明英汉词典》就很难满足要求了,我就用中型以上的词典,比如《新英汉词典》,还有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这样的英英词典。《新英汉词典》出版比较早,经过修订和增补,现在仍然是我用得最多的词典之一,而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收词大约有十万条,对词的释义准确,并且还有插图,有易查易懂的特点。借助这样的词典,可以阅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和书籍。我觉得它对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很有帮助。  我还要说到《汉英词典》,现在国内的汉英词典越来越多,不过我还是喜欢经过修订的《汉英词典》,还有一本新近出版的《汉英双解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Chinese-English Edition])也很实用,能够满足英语爱好者的查阅需要。可是,要从词典里选出一个合适的词用到句子里去,却比查词典本身要难多了。因为在同一个汉语词汇的后面,常常有好几个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英语单词或词组。比如《汉英词典》里,在“看”这个字的后面,对应的英语单词和词组就有十几条:  1. see; look at; watch  2. read (silently)  3. think; consider  4. look upon; regard  5. see or consult (a doctor); treat  6. look after  7. call on; visit; see  8. depend on  9. mind; watch out  10. try and see (what will happen)  11. look (what you have done)  我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一次给朋友写信,我想把一句话译成英文:“既然这样,我看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可我却不知道这个“看”在这里应该怎么翻译,我去查词典,翻开词典却又不知道选择哪个好了。那会儿我觉得很茫然,在“看”这个条目下,除了我在课文里学过的see, look at, watch,还有:consider, judge, pay a visit, call on, treat, regard, look upon, look after, look out, think等,后来我想,这里的“我看”是一种建议,我就选择了suggest,把句子翻译成:  Since it is so, I suggest you should think it over.  要正确地选用词汇,只能靠平时多读多练,在阅读和训练中思考和记忆,同时还要注意英美语言的习惯用法。  学习英语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一列火车能有终点站,而语言的学习却没有终点站,因为每天都会出现新的词汇,新的用法。编纂词典的人恐怕是永远不能停歇呢。  对于一个新的单词,特别是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词,有时候需要查好几本词典,甚至还要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Concis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03年的春天,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世界很多地方流行,它就是非典型肺炎,WHO(世界卫生组织)说,这种病应该叫做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样一个新的词又诞生了,在现有的大词典里还查不到这个缩写,可是我相信,它很快会出现在新的词典里。  不久前,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说,最近科学家从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身上分离出了冠状病毒,它与造成SARS的冠状病毒有99%的同源性。我猜想果子狸也许是一种狐狸,就先查了《汉英词典》,这一个词条解释说,果子狸就是“花面狸”,英文是:  masked civet  gem-faced civet  啊,civet 是什么?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牛津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上说:  civet : (also civet cat) small spotted cat-like animal of Africa, Asia and Europe.  (狸:也称狸猫,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一种小型动物,像猫,身上有斑点。)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蓝登书屋学院词典》)这样解释:  any cat-like, carnivorous mammal of the subfamily Viverrinae that secrets a yellowish, unctuous substance with a strong musk-like odor.   (一种像猫一样的食肉哺乳动物,系灵猫的一个亚种,会分泌一种有浓烈麝香气味的黄色油脂状物质。)  图片上的说明是:Civet, Civettictis civetta (Total length 4 ft.; tail 11/2 ft) 。  最后我又查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才知道原来果子狸就是一种灵猫。  词典是学习语言的好助手,但是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地使用词典。开始是查询、记忆。当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不妨去了解一个词的来源、演变和它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以这样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英汉大词典》在每个词的释义后面就附加了这个词的来源,比如nation这个词,源自古法语natio,原意是birth, tribe,古法语又源自古拉丁语nasci (to be born)。这就证明它的原意和血缘有很大关系。从nation这个词,又衍生出很多词,比如:  national (国家的; 民族的)  nationally (全国性;举国一致)  nationalize (国有化)  nationalist (民族主义者)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  nationality (国籍;民族)  international(国际的)  transnational(跨国的;超国界的)  nationwide (全国性的)  native(本地人,本土的,本国的)  nativity (出生)  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语词典,我视它们如珍宝,可是有很多大辞典实在太沉重了,我甚至很难搬动,只能放在桌上翻阅。不过现在我有了非常轻便的词典,不用把它捧在手上,只要眼睛盯着计算机屏幕,轻轻点一下鼠标,要查找的单词就会出现在眼前。这种词典的英文名是OED Onli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牛津在线英语词典)——这是词典编纂史上的革命。网络词典可以做到光标跟随,即时显示,同时还能听到单词的发音,有的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读音,也有真人发音朗读的。还有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词典更是方便,无论我们到哪里都能很方便地查询。现在学习英语,计算机技术也来帮忙了。不过,我想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先进,人的主观努力还是第一位的。唱吧,唱一支歌  Sing, Sing a Song  唱吧,唱一支歌  我最早会唱的一支英文歌曲是Beautiful Dreamer (《美丽的梦神》),那是我自己看着歌本学会的。那时候,我的朋友N知道我在学习英语就送给我一本Foreign Popular Songs (《外国流行歌曲集》)。打开书,光那些歌名就已经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比如:  Old Folks at Home (《故乡的亲人》)  O Sing to Me the Scotch Songs (《唱支苏格兰老歌给我听》)  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金发的珍妮》)  When the Snow Is on the Ground (《当白雪覆盖在大地上》)  Stars of the Summer Night (《夏夜的星光》)  ……  我觉得听英文歌是加强英文修养的好办法,唱着喜欢的歌就记住了很多东西,比如,歌的名字,演唱者的名字,那支英文歌的内容和风格,还有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受。唱英文歌有一种语言模仿的快乐。我们总想唱得很像原唱者,这就要反反复复地听,一遍又一遍地唱。一旦学会了,就会发现,过去发音不准的词在学唱中居然都变得准确了。我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唱一些英文歌,时间长了,就好像养成了一种习惯,和讲英语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歌里的某个单词和句子或许就会脱口而出。所以说,学习英语想做一个好的speaker,就要先做一个好的listener。对此,我深信不疑。  学唱英文歌曲,也像学别的东西一样,重要的是对它感兴趣。我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听到英文歌曲的。那时候能找到的歌很少,只能偶尔从无线电广播里才能听到几首,比如:  Jingle Bells(《铃儿响叮当》)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Edelweiss(《雪绒花》)  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后来,英文歌曲越来越多了,我发现在唱英文歌曲的时候,有一种东西悄悄地进入了我心灵的不知什么地方,特别是每当唱起Auld Lang Syne这样的歌,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让我感动,也让我有点伤感。虽然我不能确切地知道那是什么,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  那时候我最喜欢唱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因为我喜欢那些勇敢骠悍,又不乏温情的牛仔。我想,哪个姑娘都会被这支歌打动吧?  ……  Come and sit by my side if you love me,  Do not hasten to bid me adieu,  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cowboy who loves you so true  ……    Red River Valley这支歌贴切地表达了cowboy对即将离别的爱人的眷恋,因为当她离去,在广阔的河谷草原上陪伴他的,就只有牛群、远方的落日和晚风吹拂牧草的沙沙声了……而在另一首cowboy歌曲Home on the Range(《草原上的家》)里,却处处闪耀着牛仔的乐观精神和粗犷奔放个性的光芒。  Oh, 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ffalo roam,  Where the antelope play,  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  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  那些终日骑在马背上的cowboy,他们生活是那样艰苦,却依然对自己脚下的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园充满着真切的热爱,他们以坚毅的品格创造着生活,创造着美国,也成为永不枯竭的艺术源泉。  我喜欢英语歌曲,毕竟唱歌比死记硬背课文和单词轻松多了,同时,唱歌还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音乐的理解,这也是唱英语歌曲的目的之一。虽然唱歌绝对不能代替学习课文,却也能作为学习的补充,它能够填补一个人对英语文化背景的某些空缺,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情感表达。我发现,其实在东西方之间,人们在用歌曲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竟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  上个世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更多的英文歌曲随着阵阵西风吹来,国内的歌手开始演唱英文歌曲,国外的著名歌唱家也到中国来演出,再后来,到处都能买到各种经典的和最流行的唱片了。那时候,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两位美国著名歌手,一个是John Denver(约翰·丹佛), 另一个是Karen Carpenters(卡伦·卡彭特)。  约翰·丹佛的歌声总是那么朴实和自信,仿佛他天生就是一个歌手,是从一块孕育歌声的土地上的一粒种子萌发而成的。他的歌带着泥土的醇厚和芳香,带着他熟悉的生活语言和生命印迹,他的歌声就像从雨后的土地上长出的青草,那么清新,又生机勃勃。他的歌,我最熟悉的一首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乡村之路,带我回家》)。  ……  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 hour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And drivin’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  That I should have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在美国这样一个人们紧张疲惫、无暇依恋故土的国家,这深沉的情感勾起了人们多少回忆啊,难怪很多年来约翰·丹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现代文明把人们与哺育他们的土地远远地分割开了,他们游荡、漂泊在摩天大楼和高速公路之间,只有灵魂还在故乡的田野和森林中徘徊……Alas,那些心灵无所寄托的人们,听一听约翰·丹佛的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卡彭特的演唱就像是心灵的诉说,她的歌纯净而真诚,听她的歌,我仿佛坐在辽阔的大海边,听着海水轻轻的涛声,那么广阔,那么深情……还记得第一次听卡彭特的那支Sing, Sing a Song,我的眼泪差一点就流下来。  Sing, sing a song  Sing out loud  Sing out strong  Sing of good things, not bad  Sing of happy, not sad  Sing, sing a song  Make it simple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long  Dont worry that its not good enough  For anyone else to hear  Just sing, sing a song  ……  唱吧,唱一支歌,高声唱,尽情唱,歌唱美好的一切,不愉快的不要唱,歌唱幸福,而不要悲伤……当我翻译这几句歌词的时候在想,歌声是为着生命而存在的,是为着生命的长久和幸福而存在的,你只要唱,唱一首歌……虽然卡彭特年轻的生命已经离去,她留给世界的歌声却会永存。只要静下心来,把卡彭特的碟片放进播放机,轻轻地按下PLAY键,一种纯净的美就会随着声波弥漫在空间里,我想,那就是卡彭特在告诉你:  Sing of good things, not bad  Sing of happy, not sad  ……  现在,我很少有时间唱英文歌了,但我依然喜欢听,有时还会从媒体或网络上获得一些最新的英语歌曲的信息,它们让我对英文歌曲的潮流保持着永远的激情。我有时在网上浏览,发现好听的歌我就下载,做到计算机的桌面上,开机后,轻轻点击鼠标,优美的音乐就回响在耳畔。不久前,有一首Goin Home,又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有几段歌词是这样的:  Cleaving through the buildings  Cutting through the streets  Slicing through the culture  Piling on the weeks  Its hard to get blood from a stone  But for you Ill give it a try  To provide your accommodation  And leave you satisfied  Youd think it was easy  To give your life away  To not have to live up to  The promises you made  Going home, Im going home  Going home  ……   这支歌一唱三叹,迂回吟咏,仿佛心灵经受情感激流的一次次冲刷……在这个一切都在急剧变化、震颤和动荡的世界上,心已经很难找到安宁的居所了。还有一首Rhyme & Reason中唱道:    ……  Though the cities start to crumble  And the towers fall around us  The sun is slowly fading  And it’s colder than the sea  ……  因此,going home,已经变成了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寄托的代名词,变成了永无止境的、永远不可企及的追求和向往……在当代音乐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和嘶哑的叫喊之中,也夹杂着抒情和浪漫,其中隐约透露出的,就是这种心灵复归的渴望,让人仿佛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找到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  我为很多英文歌曲而感动,而流泪,不知不觉中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沉醉,神游,在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历史的世界里寻找,探索,也在尽情地感受着它给我的精神美感。可是,隐约之中,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当立体声音响里播出的歌声在我的耳边渐渐消失,心灵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时,我又有一丝怅然和一点迷惘……我失去了什么?我在期待什么?我始终没有彻悟,并一直在等待。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A Test of Post-Modern Asians,文章里说,You pretended to be into modern pop music, but often find your head filled with traditional Asian folk songs from your mother’s time.  (你假装沉浸在现代流行音乐里,但脑海里却时常回响着母亲那个时代的亚洲民歌。)  啊,原来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我这样问自己,我让自己说实话。我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不,我想我不是这样,至少不全是这样,因为我真的喜欢pop music,blues等等,那些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现代音乐总是给生活增添激情,让人充满想象和活力……啊,不过,我也真的从心底深处怀念我母亲那个时代的一些歌曲,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条大河》、《半个月亮爬上来》、《五月的鲜花》……这可都是中国的,也是亚洲的,我为什么怀念这些歌曲呢?后来我想,也许这是因为我的黑头发和黑眼睛吧。怎样说英语  How to Speak English  怎样说英语  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书架早就不够用了,很多书只好横着挤到书架的空隙里,有的就堆在桌上,放在床头,还有的就堆在地上。前几天,我托朋友S在北京的家具店又订购了两个书架,Express公司很快就把书架送到了家里。书架安装起来,放到原来的一大排书架旁边,我先生把堆在一边的书一本一本地摆到新书架上。很多书长时间堆在那里,已经积上了灰尘,我就负责把书上的灰尘擦去。对我来说,每本书都像宝贝,侍弄着这些书,我有时候就像着了迷,看着看着竟忘了该干的活儿。我觉得,哪一本书都是有趣的。我先生过一会儿就要催促我,嗨,你还没有擦干净吗?我连忙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我问,怎么这么多书,我们什么时候买的啊?可是我们已经记不得了。忽然,有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睛,Working(by Studs Terkel),这是一本美国的Best Seller,它的中文译名是《美国人谈美国》,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名字。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书,那个时候,很多学英语的人都读过它,也是那时候人们了解美国的来源之一。我连忙把所有的整理任务交给我先生,自己转着轮椅,到阳台的一角翻开了书。  书的第一页,是一个名叫Terry Dickens 的十四岁美国男孩子讲述他当报童的经历。  Sunday morning at three — that’s when I get up. I stay up later so I’m tired. But the dark doesn’t bother me. I run into things sometimes, though. Somebody’s dog’ll come out and about give you a heart attack. There’s this one woman, she had two big German shepherds, great big old things, like three or four feet tall. One of’em won’t bite you…the other one, I didn’t know she has another one — when it bite me. This dog came around the bush. (Imitates barking.) When I turned round, he was at me. He bit me right there (indicating scar on leg). It was bleeding a little. I gave him a real dirty look.  (星期天早晨三点钟——我就是这个时候起床。我总是很晚才睡,所以我很累。不过天黑我不在乎,虽然有时候我会撞上什么东西。人家的狗会跑过来,吓你一大跳。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有两只很大的德国牧羊犬,都是大家伙,大概有三四英尺高。有一只不会咬你……可是另外一只,我不知道她还有另外一只——它咬了我以后我才知道。这只狗从灌木丛的后面出来。(模仿狗叫。)我拐过去的时候,它就扑上来。它咬了我这儿。(指着腿上的伤疤)流了一点血。我狠狠地瞪了它一眼。)  ……I walked up and delivered the paper. I was about ready to beat the thing’s head or kill it. Or something with it. I was so mad. I called up that woman and she said the dog had all its shots and “I don’t believe he bit you.” I said, “Lady, he bit me.” Her daughter started giving the third degree. “What color was the dog?” “How big was it?” “Are you sure it was our yard and our dog?” Then they saw the dogs weren’t in the pen.  (……我走过去送了报纸,我正要揍那家伙的头,或者把它杀了,或者给它点颜色瞧瞧,我都气疯了。我叫了那个女人,她说她的狗都打过预防针了,还说,“我不相信它会咬你。”我说,“女士,它真的咬了我。”可她的女儿又出来叫喊。“那狗是什么颜色的?”“它多大呀?”“你能肯定是我家的院子和我家的狗吗?”后来她们发现那狗不在狗窝里。)  啊,这是多么真实的英语口语!这是毫无做作的讲述(尽管有一点点语法上的不规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觉得,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好像就站在我的面前,给我讲述他的故事。他说,I ride the bike all over the place. I go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Cliff hasn’t got any hill. Mine’s all hills…  这个男孩子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去给订户送报,有时订户故意拖欠送报费,甚至还会被狗咬伤……他的话都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就像我们俗话说的,“竹筒倒豆子”(pour beans out of a bamboo tube without holding anything back),一股脑儿地倒出来,不需要遣词造句,更不用深思熟虑。口语就是这样,常常不怎么符合语法规范,但却生动、自然、真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经常听一些人感慨说,英语口语太难学,也有些人说,自己学了好几年英语,口语却总是不过关……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难学和不过关指的是什么,口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关”呢?有的人为了学好英语口语,还特意去上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班,花了钱,也花了时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从没有专门学过英语口语,开始自学时也没有条件,后来有了一些外国友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一直是尝试着说英语的,虽然有时也有一些表达和理解上的障碍,但我们依然能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电视电影、伊拉克战争、连体人分离手术……什么都可以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敢说,不怕说错,第一次说错,第二次才能说正确,第三次也许就会熟练了。  那一天,我的新书架整理好了,看着一排排英语书,我有些惊奇,啊,我竟然买过这么多英语口语教材!什么Living in England,A Course of Spoken English,Situational Dialogues,American Scenes,Americans as They Speak and Live……  随手翻了几本书,我发现它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鹦鹉学说话。难怪这么多人说过不了口语关呢。循着这样的口语学习模式,学起来当然是受局限的,因为生活本身这么复杂,而且是这样丰富多彩,我们有这么多需要表达的东西。可是,教科书给人们的,总是有限的几个题目:  At the Airport (在机场)  In the Hotel (在旅馆)  Asking the Way (问路)  In theBbank (在银行)  In the supermarket (在超市)  ……  这就像给一个初次出国旅行的人准备的一本应急手册,假如这位旅行者遇到的情况比手册上的稍稍复杂一点,情形可能就会有些尴尬……  我想,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这些“口语”和“会话”,而是学会叙述。  在Working这本书里,由45位来自美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叙述自己的工作经历,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幅全景式的扫描和写真,真实生动,又引人入胜,比如:  Stonemason Bates said, Stone’s my life. I daydream all the time…All my dreams, it seems like it’s got to have a piece of rock mixed in it.  (石匠贝茨说,石头就是我的生命。我总是在做白日梦……在我所有的梦里,好像每次都梦见有一块石头在里面。)  Farm worker Acuna 是一位墨西哥移民,比起其他很多美国本地的工人来说,他和他的家人总是受到种种歧视和剥削。他说,  I remember when we just go into California from Arizona to pick up the carrot harvest. It was very cold and very windy out in the fields. We just had a little old blanket for the four of us kids in the tent. We were freezing our tail off…  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not in itself a degrading job…But the growers don’t recognize us as persons. That’s the worst thing, the way they treat us. Like we have no brains. Now we see they have no brains. They have only a wallet in their head…  (我记得我们刚刚从亚利桑那到加利福尼亚去收胡萝卜。田野里很冷,风很大。在帐篷里,我们四个男孩子只有一条又小又旧的毯子。我们冻得要命……  在田野里劳动并不是下贱的事……可是农场主不把我们当人。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就好像我们是没脑子的。现在我们看清楚了,他们才没脑子。他们的脑袋里只有一个钱包……)  College professor Hunter said, I’m a college professor. As a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I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sensitive and awar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symbolic behavior, use of words, as well as nonverbal behavior. I try to ignite(原意是点燃,此处的意义为激发)symbols in your mind, so we can come to a point of agreement on language……  (大学教授亨特说,我是个大学教授。作为一个交际专家,我训练学生们,让他们了解人际交往,对象征性的行为,词语的使用,以及非语言的行为变得更敏感。我试图激发你心灵中的象征物,这样我们就能在语言上找到一个共同点……)  I’m high on the work because it is the way life is going to be — persuading people. We are communicating animals. We are persuadable animals. It’s not an unethical thing.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