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梅把手中的信,放到吴天放的书桌上,转身走到屋门口,她又站住,慢慢回过身: “天放,我希望今生今世不再见到你!至于我的那些信,我希望你还给我。如果你不愿意,那就随你的便吧!” 评梅已经迈出了门槛,吴天放又喊住了她。 “梅,”他恳切地喊道,“梅,你回来,我还给你,我还给你,你回来呀!” 评梅回去了。 吴天放并没有把信还给她,却递给她一本手抄的诗集,这是他们的唱和诗集,是他们最最情意绵绵的时候,表露心迹的一本你唱我和的诗集。吴天放想用这个勾起她对过去的怀恋之情。果然。评梅的心动了!这是记录他们爱情进程的诗集,那里面留下过他们多少欢爱,多少柔情啊! 在这一瞬间,评梅的心,蓦然产生了一种怜悯的恋感。那目光敏锐的青年,一下从评梅的神情中感觉到了,抓住了。他突然张开了双臂,期待评梅重新投入他的怀抱。可是,评梅随即把瞬间产生的怜悯感情收了回来。她顺手投出去的,是那本唱和诗集,——她把它投在身边熊熊的炉火里! 评梅凄然一笑,转身走了。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第六章第六章 北海冰场,宛如一面大镜,平平整整。落日的绯霞,反射出五颜六色耀眼的光亮。那数不清的雪亮冰刀,在夕阳的残照里,闪着银亮的光。 一双双,一行行,随着音乐声,滑成一个大圆圈。音乐时而激昂雄壮,时而婉转幽扬。少男少女们,如风旋电掣,如云飞雪舞,笑吟吟,醉晕晕,那么美妙,那么快乐:一个个,沉迷于烂漫的乐园。 大圆圈中间,有一个浑身绢素的少女,闪动着娇美的身姿,舞步轻盈,步履翩跹。一会儿像惊鸿掠影,一会儿仿佛燕子穿云;一会儿如骏马奔腾,一会儿似蛟龙邀游。 那是评梅! 冰场外的看客,几百双眼睛盯着她,随着她的舞步转动着双目。冰场上,正在滑冰的少男少女形成的那个圆圈,有如百鸟朝凤,不时地转颈一顾,那目光是羡慕,也是嫉妒。 十几天以来,评梅上完课,天天都要来北海冰场。自从她和吴天放决裂,她心灵的创伤的痛苦,悲哀和愁闷,除了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庐隐和小鹿而外,她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里,不让任何人知道,不让任何人看出来。——这样一个美丽高洁的姑娘,原来却包裹着一颗受伤的破碎的心;北京著名女作家原来爱情上受到了挫折:不,决不让他们知道,决不让他们快意于她的痛苦,决不让他们议论,讥笑,成为北京城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谈资! 评梅特意说说笑笑,特意快快活活,特意到人最多的北海冰场。她时时告诫自己:要人前欢乐,人后悲哀,有眼泪就转过身去偷偷地往肚子里流! 她来到冰场,是为了寻求欢乐,是想忘掉悲哀。可是欢乐总也不到她空虚的心幕上来,安慰她冷寂凄苦的心。她终于明白了,欢乐已与她无缘,悲哀与她永远难分。过去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再也寻找不回来了!她到冰场上来,不过是追求暂时的慰藉,瞬间的沉醉,刹那的刺激。 庐隐常笑她是把冰场当着密友,其实这个密友是最靠不住的。你一个冬季所寻求的快乐,在春神面前,冰场就会变成柔和的水。一湖春水,空留惆怅。所以,每当评梅约她去滑冰,她便说: “颦儿,我的快乐不在那儿!” 要不,她就这样说: “林黛玉,我的傻妹妹,你已经焚稿断痴情了,何必还为那种人装得人前欢笑,人后流泪呢!” 评梅第一次恋爱失败,她觉得自己这一生简直太没有什么收获了。游戏了这许多年,所尝受的原来只是虚伪的汕笑,面具般的浮情。宇宙间唯一真诚的爱,唯一能给她安慰的,只有母亲的爱,那是海枯石烂也水不倦怠永不转移的情。原先她只知一味的顽皮嘻笑,而今,才真正认识了人间的忧愁。 唉,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呢;何时才能抚平我往日的伤痕,告别我初恋的旧梦呵! 庐隐很忙,社会活动多。她和十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社会改良派,她还参加了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召开的文学研究会成立会,从此她便常常有些活动。她和评梅见了面,总是三言两语,风风火火,来去匆匆。 评梅心中的苦闷幽怨,就只有陆晶清小鹿一个人替她分解了。 小鹿比评梅小四五岁,生长在云南昆明,自幼生母自杀,失去母爱,父亲为她和小弟娶了继母。去年秋天,她带着家庭变故的悲痛来到北京,考取了女高师国文系。她非常赞赏评梅的诗文。评梅总以大姐的身份关怀她,体贴她,照顾她。她们的心灵相通,情同手足。评梅初恋受挫,小鹿除了听课,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她,为她分忧。 小鹿本是南方的“水鸭子”,可为了陪评梅,她也背着双冰鞋,随同评梅一块儿从东华门出来,来到北海冰场。 到了冰场,刚上去,便扑通扑通摔了几政,吓得她赶忙退回来,坐到冰场边的椅子上等评梅。评梅在冰场上,尽情地滑,尽情地舞,有如疯狂一般。 场外的小鹿,却暗暗地垂泪。因为她知道,梅姐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才这样疯狂地滑,疯狂地欢笑。小鹿心疼她的梅姐。 小鹿正在垂泪,身旁突然有人低声说道: “小鹿,你怎么哭呀?” 小鹿一怔,扭脸看见身后站着一个青年。 “你是谁?”小鹿楞楞怔怔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叫小鹿?” 那青年微微一笑,对她说,他是石评梅的同乡。 小鹿惊喜地叫道: “噢——,我知道了,你叫高君宇,北大英语系的学生。” “不,已经毕业好几年了,留校当教员。”高君宇往冰场中间指指,转换了话题,“请你把她叫出来,就说我找她有事。” 小鹿用下巴领儿朝冰场一指,娇嗔地噘着嘴,说: “人家玩得正在兴头儿上呢!” 高君宇意味深长地笑笑,看着她: “那,你哭什么呀?” 小鹿沉不住气了,脸儿一红,嗫嚅道: “好,好,我,我叫她去就是了。” 小鹿趔趔趄趄跑到冰场中间。高君宇远远地看见她跟评梅连说带比划,评梅往场外瞅了瞅,便钻出了人群,疾速往高君宇这边滑过来。快滑到高君宇跟前时,她飞似的来了个半转体,一个急煞车,十分洒脱,十分漂亮,稳稳地停在高君宇面前。满面春风,笑吟吟地说道: “高君,您是特地来找我的吗?” “是的。” “您没有忘记我,还来看我,真叫我高兴!”评梅坐到高君宇身边,“我……真的,我真高兴。” 高君字说:“哪能忘呢!” “谢谢!”看得出,评梅有些激动,她是出于真心地感谢,“谢谢,朋友!真的,我真的感谢你来看我,朋友!” 在她现在这样痛苦的心情下,恰巧她的同乡来看望她,她的确很激动而且感谢君宇。啊。上帝,他来的多么及时!况且,君宇稳健持重,思想深沉。和他在一起,你总会感觉到一种力量。 趁小鹿去更衣室的时候,君宇问评梅玩得好不好,评梅张开双臂,兴奋地说,她玩得开心极了,快活极了! 高君宇阴沉下脸来: “天天来滑冰吗?” “不,偶一为之。” 高君宇点着头,讪笑道: “从一月十八。到现在,十几天,一天不漏,也是偶一为之吗?” 评梅一楞,转过脸来看着他,能有好长一会儿工夫,又慢慢地垂下眼睛: “你怎么知道的?” “我天天都来欣赏你滑冰啊!” “那,为什么你今天才露面?” “朋友,我不愿意看着你这样继续消沉下去。” “消沉?”评梅有些愕然。 “是的,消沉!”高君宇毫不含混地说,“用在人前的欢乐,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痛苦,至少是软弱的表现。” 评梅愈发感到愕然。 “朋友,”君宇说,他的语调是诚恳的,他的心情也是诚恳的,“朋友,在极度的痛苦当中,逃到北海冰场上,寻求暂时的晕醉,一时的刺激,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评梅更加愕然。 这些天来,她自认为掩饰得十分巧妙,十分隐蔽。除了小鹿和庐隐这两个知心的朋友而外,没有一个人能识破她。可今天,高君宇,这个目光敏锐的人,却一语破的!而且,十分准确! 她真的有些惊愕了! “你真讨厌!”她白了他一眼,神情愤忿的。 高君宇一笑: “不,你是因为我的敏锐,而有些惊愕!” 评梅垂下了头,寂然半晌,才低声说: “唉!朋友,你为什么要来找我?你为什么要闯入我心灵的苦海里,自寻烦恼呢?” “我说过,我不愿意朋友沉沦在苦海里。” 评梅的两眼浮现出柔和的感激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高君宇看看小鹿从更衣室的方向远远地走过来,轻声地说: “别哭,小鹿来了。” 小鹿换好了鞋,跑过来。 评梅偷偷擦了一把泪水,从椅子上站起来,笑着让小鹿陪陪高君宇,她去换鞋。 待评梅换好鞋,穿着大衣,围着长长的围巾悒悒地走过来的时候,小鹿告诉她,说高君宇要请她们到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去喝酒,评梅不想去,可小鹿死活拖着她,无奈评梅只好奉陪。 三个人,从北池子北口,往南,出南口,往西,经过天安门,买了门票,进了中央公园。过了“公理战胜”牌坊,两旁古槐鹄立,松柏苍翠。紫色的古藤,缠绕在千年古柏上。若在花开的夏秋之交,这里,会比冬日更有清幽古雅的情趣。 “来今雨轩”,在内坛墙的东南角,大厅五间,四面出廊。小鹿刚来北京没有几个月,对什么都感觉新鲜。她仰脸观看“来今雨轩”几个字。怪!名胜古迹,这个轩那个亭,多是三个字的,这里却是四个字的。小鹿问评梅,评梅没理她。又问君宇,君宇告诉她:记得唐朝大诗人杜甫,一度被唐玄宗赏识,很有做官的希望。于是,人们便争先恐后和杜甫交往,一时间真是门庭若市。后来杜甫做官的消息沉寂了,人们就不再和他来往了。于是,又门前冷落了。杜甫当时闲居长安,贫病交加,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去看望他,他很有感慨,便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诗前有个小序,序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旧雨”,是指旧朋友;“今雨”,是指新朋友。1915年修建这个“来今雨轩”的时候,是有相识的新旧朋友都来欢聚一堂的意思。 评梅听了,默不作声。心想:他请我们到这来,大概也有这个含义吧?也许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我是杜甫,他就是那个姓魏的朋友啰?她不由得在心中冷笑了一下。 小鹿听罢,笑道: “高君,我是梅姐的‘旧雨’,那是没的说了。你哪?你是梅姐的‘旧雨’,还是‘今雨’?” 君宇说:“是‘今雨’,也是‘旧雨’。” 小鹿说:“所以,咱们必得到这来欢聚一下,才名副其实喽?” 高君宇笑笑: “你很聪明。” 说完,他看看评梅,评梅似乎并末注意听,也没看他一眼,仍旧沉闷不语。 进了餐厅里,高君宇点了些酒菜。这时,一个卖报人,背着装报纸的布袋,手里擎着一叠报纸走过来,放到他们面前,一声不吭,从布袋里再取出一叠擎着,自顾离去,到别的餐桌转去。那叠报纸里,除了北京出版的《京报》、《晨报》、《世界日报》等,还有上海的《申报》、《新闻报》,以及天津的《益世报》。 评梅仍旧抑郁不乐,从她怅惘茫然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她内心的苦闷和悲哀。她还是不说话,只把那叠报纸拿起来翻着,看着。 小鹿的嘴,闲不住。 “高兄!”工夫不大,“君”字变成了“兄”字,显然,这亲近多了,仿佛“旧雨”一般。 “高兄,看您这稳当劲儿,小时候一定挺老实的吧?”她说。 高君宇笑笑: “不,一点也不老实!只是有点傻。当地一些人,管我叫‘二尕汉’,也就是傻小子的意思。” 是的,高君宇小时候真的不老实。听了一些梁山泊英雄聚义,以及太平天国的故事,他曾经幻想自己能成为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曾经手持木制的大刀长矛,做义和团痛打洋鬼子的游戏。 “那么。”小鹿又问,“你家中有妻子吗?就是说,你结婚了吗?” 评梅挪动一下遮在脸上的报纸,可劲儿瞪了小鹿一眼。小鹿见了,撅着小巧好看的小嘴,说: “我问问嘛,问问都不行?”然后,转过脸儿,立刻笑嘻嘻地冲着高君宇,“暖,高兄,这事保密吗?要是不保密,你就说说好不好?” 高君宇坦坦荡荡,哈哈一笑: “这有什么可保密的?我,结婚了,家中有妻子。” “是父母包办吗?”小鹿又问。 君宇点点头,神色黯然。 小鹿把脸伸过去,双手拄着下巴,十分认真地发问道: “那,你们幸福吗?就是说,你们很相爱吗?” 评梅偷偷用劲儿踩了小鹿一脚,心想:他幸福不幸福,相爱不相爱,管我们什么事? 谁知小鹿挨了一脚,蝎蝎虎虎地叫唤起来: “哎哟哟,踩死我了!” 这一声叫唤不要紧,惹得临近几张餐桌上的食客,都扭过头来瞅他们。 评梅哭笑不得,白了小鹿一眼,然后,又用报纸遮住自己的脸,不声不响。小鹿说: “怕什么?我问问怕什么?” 她又转向高君宇: “高兄,你愿意毫无保留地讲讲吗?” 君宇苦笑一下,——不但要讲,还要毫无保留!本来是悲剧性的痛苦婚姻,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却紧逼不舍!…… 九年前,高君宇十八岁。在父亲高配天的一手包办下,强迫他与本县神峪沟村李存祥的女儿李寒心成婚。无论高君宇怎样抗议,高配天认定“父母之命不可违”,便更加强硬:高君宇必须与李寒心成婚!婚礼之日,高君宇大哭大闹,寻死寻活,死活不穿新郎官的那身长袍。而且大喊大叫:宁肯死,也绝不拜天地,绝不入洞房!气得高配天五脏欲裂,七窍生烟,昏厥倒地!邻里乡亲,说的说,劝的劝,高君宇想:父亲年迈,体弱多病,如果真把他气死了,家中难以支持,各方情理不容!算了,至多我这一辈子不言美满婚姻,没有幸福爱情也就是了。做个人牺牲吧!高君宇这个念头一经产生,不由得仰天一声长叹,泪如雨下,答应成婚。以后的事情,恍如在梦中,穿衣,拜堂,一切任人摆布。 这次婚礼,在高君宇少年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造成了他一生的不幸!婚礼当夜,高君宇刚刚迈进花烛洞房头一脚,便咕嘟咕嘟大口吐了三口血,从此一病不起,险些丧了命。后来,病情稍有好转,他借口换换环境,移地以求静养康复。高配天觉得儿子婚后身体极差,心情也极坏,便允许他移地静养治疗。 谁知,高君宇从此一去不回头。他到了太原,多次给父亲高配天去信,要求取消这桩婚姻,释放那个可怜的女子!父亲终究不答应。两年以后,民国五年(1916年)秋,高君宇从太原直接来到北京,考取了北京大学英语系。父亲高配天得知这信息,便从山西一路送君宇到了北京,父亲终究是疼爱儿子的。君宇向父亲表示,决心终生不认李寒心为妻,以此向封建礼教挑战。自己也不再另觅佳偶,不再求得美满。父亲拿他也无可奈何。 “五四”,是罗曼花盛开的时代,高君宇又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北京大学好几个女友追求他,他终因夙志在心,毫不为其所动。 小鹿听完,沉默了。过了好一阵子,她才说: “高兄,真对不起,我不该勾起你的痛苦。” 评梅在不知不觉之中,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她不知眼前这个稳重沉静的青年,也有如此不幸的遭遇,内心也有如此巨大的悲痛,她不禁从心底里涌起一阵同情的感慨。 这时,酒菜已经上来了。 那卖报人,不失时机地走过来。 高君宇忙把一个铜元放在报纸上。卖报人把那叠报纸,连同那枚铜元一起拿起来,仍旧一句话也不说,自顾走自己的。 小鹿把三只杯,满满地斟上了红艳艳的葡萄酒。 “高兄,”她很认真地难过起来,“我不该逼迫你说起过去,使你又陷在痛苦里。” “没什么!”高君宇宽容地笑笑,弦外有音地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陷在个人的痛苦里,那世界还成什么样子了?‘人生在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啊!” 评梅有非凡的记忆。听了高君宇说的最后一句话,她蓦然一惊,——这是鉴湖女侠秋瑾①说过的。高君宇这句话是说给我听的吧?这个人,深沉敏锐,气度慷慨,大度宽宏,总给人一种正气凛然的感觉。如果,吴天放的丰神气质也像他一样,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不幸和痛苦了吧? -------- ①秋瑾(1875一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女。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组织光复军反抗清政府,1907年失败被捕,7月15日于绍兴轩亭口就义。有《秋瑾集》行世。 可惜,这些令人敬重爱慕的丰神气质,却偏偏生在眼前这个青年的身上。而生在他身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叫我产生爱慕的感情。至多,是敬重而已。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对他不了解,还是因为他没有翩翩的风度,潇洒的仪表?也许。不过,我不会再对任何一个青年产生想了解他的愿望了:一次初恋的挫折,心灵的创伤,足够我痛苦一辈子的了! 唉,少女的初恋,人生第一次的爱呀!它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啊! 反正,我绝不再恋爱,绝不再结婚!今生今世抱独身主义!我可以和任何青年来往,但绝不再爱。如果谁想爱我,只能在我的“独身主义”利剑面前,陷在永远痛苦的深渊里! 不但是高君宇,不但是小鹿,就是石评梅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她和吴天放决裂以后,经过痛苦地思索,是在今天,是在此地,她下了“独身主义”的决心。她在心中默默地吟诵着,—— 心头的酸泪逆流着, 喉头的荆辣横梗着; 在人前—— 都化作了,轻浅的微笑!① -------- ①这是评梅1924年7月22日在山西平定山城写的《微笑》一诗,共十节,这里引用的是最后一节。这首诗最早发表在《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924年8月1日第2版上。署名评梅。 那天,他们很晚才从中央公园出来。 高君宇约请评梅星期天去陶然亭玩玩,说他有几个铁路上的工人朋友也去。 评梅默默地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第七章第七章 陶然亭。 北京城西南,永定河畔,黑窑厂南面,有一座宫殿式样的庙宇,这就是有名的“古刹慈悲禅林”,即慈悲庵。慈悲庵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东西南北诸殿各有三间。南殿为前殿,也是正式的山门。 山门内檐,垂挂着江藻手书的“陶然”两个鎏金大字木匾。清代康熙年间,充当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正殿西跨院内建了三间西厅,供他休息。他从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中,取其“陶然”二字,将此西厅命名为“陶然亭”。 这里,城南,没有市里的喧嚣却有城郊的沉静。且有荷花亭亭,芦荡环绕,泉声潺潺,新水浅绿,树木森森,景致幽绝。骚人墨客,商旅游人,借读的赶考举子,失意落魄的秀才,每每汇集于此,把酒赋诗,尽情陶然。 陶然亭畔便是荒野,从清末到民初,这里,新坟旧墓,遍地累累,片片芦苇,森森树木,杂草蔓延,蚊蝇滋生。真可谓四野萧条,八荒凄凉。 然而,荒野僻静,却易于隐蔽。陶然亭成了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好地方。 戊戌变法中的康有为①、梁启超②、谭嗣同②,辛亥革命前后的秋瑾、章太炎④,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1920年,二十七岁的毛泽东⑤,从长沙来到北京,1月18号和湖南辅社同人,就是在这里聚会的。同年8月,二十二岁的周恩来⑧,领导天津觉悟社,来到北京,和李大钊领导的少年中国学会等五个革命团体,也是在这里开会商讨中国革命前途的。这里,是李大创、高君宇、恽代英⑦、邓中夏等多次召集秘密会议,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 -------- ①康有为(1858一—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怡,字广厦,号长素。1895年联合六百举人举行公车上书,要求变法。1898年支持光绪帝发动百日维新。主张保皇,反对共和,攻击群众运动。1927年病故青岛。其思想对近代思想界有重要影响,著作甚丰。 ②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从学于康有为,随其师发动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1913年归国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反袁,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新文化运动时期,开白话文风气之先。1929年病逝北京。一生著作基本,有《饮冰室合集》行世。 ②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仕飞。清末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失败被捕。1898年9月28日与林旭等六人在北京莱市口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谭嗣同全集》行世。 ④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名炳麟,字校叔,号太炎。清末反清志士。后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后赞助抗日救亡运动。1936病逝苏州。著有《章氏丛书》等。 ⑤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谭人。曾任中共中央主席。 ⑥周恩来(1898—1976)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⑦恽代英(1895—1931)湖北武昌人,祖籍江苏武进。字子毅。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教官。中共五大中央委员。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被捕。次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南京监狱。 这天下午,石评梅来到陶然亭,老远就看见高君宇从慈悲庵梯形的高台上,疾步跑下来,迎接她。 “这个地方,好偏僻呀!”到了跟前,评梅不经意地说。 其实,她来过这里,岂止十次八次,不过,那都是纯粹为了来游玩的。 君宇笑道: “是的,是偏僻。” “你常来?” “常来。” “你也是来玩的吗?” “也玩。” 评梅转过脸看看高君宇,她的脸上,微微显出些疑惑的神色。君宇明白,她是在那个“也”字上发生了疑问的吧? 君宇陪着评梅走进底内,走进陶然亭侧旁的一个临湖配屋里。 这间临湖屋子的窗外,有一对男女青年依偎着,坐在窗台上,正在擦肩磨背,情意绵绵,窃窃私语。评梅瞥了一眼,推想这是两个不顾风刀雪剑躲到僻静的郊外,来谈情说爱的青年。大约,还要准备动手动脚一番吧! 屋里,早已经来了七八个人。除了其中一个穿得体面一些而外,其余都穿得并不好,一看就知道是些干苦力活的工人。 评梅跨进屋,停住了脚。高君宇忙也跨进屋里,指着那些人,对评梅说: “这些,都是我的朋友。” 他们听高君宇这么一说,都纷纷站起来。高君宇一一给评梅做了介绍。他先介绍那个穿得体面些的长方脸青年,说他叫邓中夏,北京大学的学生。其他那些,——史文彬,杨宝昆,王俊,葛树贵,陈励茂①……介绍一个,他们就给评梅鞠一躬,喊一声“石先生”。介绍完,高君宇说,他们都是长辛店的铁路工人,都是工人领袖。 -------- ①史文彬(1887—1942)山东音城人。字志卿。1921年任长辛店机车厂工人俱乐部委员长,同年加入共产党。1922年参与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任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1926年到广州率铁道大队参加北伐战争。中共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因反对王明被开除出党,回乡,1942年病逝。 葛树贵、杨宝昆、王俊、陈励茂等均为长辛店工人领袖,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批工人党员。 评梅听了一愣:领袖?他们? 面庞清瘦、文质彬彬的邓中夏,看出了评梅疑惑的神情,往后捋了捋自己那头浓密的黑发,笑道: “君宇说的不错。他们都是长辛店的工人领袖。前年一月,他们成立了——个‘劳动补习学校’,君宇和我,都去给他们讲过课。石女士,如果您愿意,他们也非常想请您去给他们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