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自序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该说的,都在书的正文里说了。这本书是在讲学录音的基础上整理的,用“说”字再贴切不过。《自序》交代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二、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太老师林庚先生曾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所谓“布衣感”,是指以百姓身份平交王侯。“布衣感”和“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三者共同构成林先生对盛唐文学的理解。林先生是在《诗人李白》一书里正式提出“李白的布衣感”这一命题的。该书1954年11月首次出版。据我猜测,林先生在那个年代拈出“李白的布衣感”,实际上是强调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李白的布衣感”这一论断,是20世纪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但我个人更倾向用“古惑仔精神”来概括李白。“古惑仔”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群的词汇。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许以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杀杀的小混混。但我以为,“古惑仔”是一种精神气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赞歌。青春自然会有骚动,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却如此动人,如此美丽。“古惑仔精神”在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诞而无畏”和“风华绝代”。李白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李白敢想人所不敢想,敢言人所不敢言,敢做人所不敢做。李白生猛而有想象力。 “狂人”的抗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者健康地复合到一起,就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中国文化里太缺少这样的精神。幸亏有李白。 我写这本书,是源于生命自身的需要。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是李白?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李白于我而言,昭示了生命的某种可能性,使我不至在铁屋中窒息。只要我还能想起李白,我就不至于彻底绝望。 现代生活,有太多的压力要我们妥协和屈服。社会上的习惯,往往扼杀不拘一格的天才。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丧失激情和想象力。古往今来,再没有比这个时代更需要“古惑仔精神”了。 我们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我们姿态太低,低到了尘埃里。尘埃里几时能开出青色的莲花来?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古惑仔”,而不是书生。 2007年的春天,我终于有了一个“意淫”李白的机会。北京读书人俱乐部的汤小明、邓景异两位先生怂恿我讲李白,并且支持讲义出版。讲的时候,我忘却了我不是李白,我如此激动,我无比幸福。 感谢李白。 感谢你们。 感谢喜欢《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所有人。 李白和他的粉丝(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为什么从“四川人李白”这个话题讲起?因为历史上第一个讲李白的人就这样讲。 关于李白的第一份材料,在他生前就有,很可能还是他亲自过目的一份材料,是谁帮他整理的呢?李白的铁杆粉丝——魏万。魏万后来改名魏炎,又改名魏颢。这个人曾经在王屋山下做过隐士,估计是想跟在李白后面做古惑仔,但是后来考取进士,身份不同了,于是连名字也改了。魏颢的“颢”字就很响亮。 魏颢写过一篇文章,叫《李翰林集序》。李白曾经做过翰林供奉,他给李白编的集子,就叫《李翰林集》,这个集子是什么时候编的呢?是在李白有生之年。李白还没有死,魏颢就替李白编了集子,而且写了一篇序。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极不寻常。李白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魏颢也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两个人太白行吟图宋梁楷有缘分。李白是魏颢的第一偶像,魏颢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当他还叫魏万的时候,曾狂追李白,就像现在的少男少女追星一样。魏颢自己花钱,从黄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现在我们说有一种人是“职业粉丝”,这个魏颢就是李白的职业粉丝,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魏颢想,我已经追到这儿来了,难道还不能见到你李白吗?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唐代的广陵,相当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李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魏颢就是在这里见到了从天台山寻仙回来的李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见到李白,魏颢激动得不行。一个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那种感情是难以言表的。 第一讲“四川人”李白00我们常常讲闻名不如见面。魏颢见了李白,印象特别好。他对李白有几句描述,我觉得在李白所有的“写真”中,是最准确、最细致到位的,有助于我们对李白的了解。他说李白: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李翰林集序》) 铁杆粉丝魏颢对李白的第一印象是:李白眼睛很亮,炯炯有神,开口说话的时候,像是一头猛虎。 粉丝对偶像的观察总是最仔细的。魏颢还注意到李白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平时是什么样子,出现在正式场合又是什么样子。魏颢说,有时候李白会戴上帽子,把腰带也系起来,出席正式场合,这时一个猛男顷刻间就变成了儒雅文人。 粉丝就是粉丝,写到这一步还嫌不够。魏颢接着讲李白曾在山东一带获得道教协会认证,做过注册道士。我们现在有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资格认证,唐代做道士,也是要持证上岗的,要通过道教协会的认证,才算正规道士。李白做道士,是在道教协会正式登记注册过的。做职业道士,穿着打扮也和常人不一样,魏颢说李白有一套青色的道士服,估计他曾经看到李白穿过。 00魏颢到底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对这些事情知道得非常多,非常细,其他人写李白,都没这么细。魏颢很明白地指出李白有三副面孔:第一是猛男,第二是儒雅文人,第三是道士。魏颢跟李白的关系,太不寻常了。 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狂人见狂人,英雄相惜。李白那时已经是超级偶像,而魏颢还是个小年轻。李白见到魏颢,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真不错!我看你将来大有出息。你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发达之后,千万不要忘了老夫李白,还有我女儿明月奴。”这话说得有意思。中国古人里,圣人或者天才都是非同寻常的。孔子把女儿嫁给了“劳改犯”公冶长;李白看到粉丝魏颢,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说:“你不要忘了老夫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 关于明月奴,我在这里稍微交代一下。李白到底有几个子女?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李白有一个女儿叫平阳,一个儿子叫伯禽,他在很多诗文里都提到过,没有任何问题。但李白是不是就只有这两个孩子呢?我看不一定。魏颢跟李白的交情自然不用说,李白还有一个亲戚叫李阳冰,他也替李白编过集子,作过序。这些人的材料是第一手的,是李白活着的时候就留下的,比《新唐书》、《旧唐书》还要可靠。因为《新唐书》、《旧唐书》是五代和宋人整理的,隔得远了。见过面和没见过面,跟当事人有无交往,记录下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魏颢的材料非常可靠。他在《李翰林集序》里提到明月奴,还有颇黎。唐代人的文章里,提到李白的子女,还有一个叫“天然”的。这样加起来不就五个了吗?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李白前后结了四次婚,只有两个孩子的话,那他的生育能力也太差了。 李白和他的粉丝(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跟魏颢说:“你不要忘了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当然,“女儿”这个定语,是我加上去的。李白原话里只说明月奴,并没有“女儿”二字。我为什么一口咬定是女儿呢?原因很简单,男的叫“明月奴”,不大合适吧?女孩子叫这个名字就非常好。明月奴,是个很浪漫的名字,给人明亮的感觉。 李白能跟魏颢说,不要忘了他,尤其不要忘了他的女儿,说明他们的感情很不一般。魏颢这小子果然有出息,虽然当时还是古惑仔,但后来考上了进士。李白不是进士,杜甫不是进士,但魏颢是进士。唐代的进士不容易考,好几年考一次,一次就取三五个人,录取概率在百分之一左右。魏颢能中进士,说明李白是有眼光的。 总之,魏颢和李白的关系极不寻常,魏颢讲李白,是有材料来源的。这个来源,是李白的口述历史。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讲到的李白生平的一些具体事情,一定是李白亲口告诉他的,当然有些事情可能是李白编出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魏颢的认识就是李白自己的认识。 四川五百年出一个天才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跟魏颢的关系既已交代,我们就来看看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李白是一个大文人。文人跟文人不一样,李杜齐名,那是后来的事。这两个人都还健在的时候,李白是看不上杜甫的,因为李白是当时第一流的大文人,杜甫无论辈分还是身价,都远不如他。在诗歌里,李白曾对孟浩然表示过敬仰,因为孟浩然比他年纪大,成名也早。李白跟王维同岁,两个人在唐代基本齐名,但是王维成名早,李白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他从来不提王维。 李白亲手把自己所有的诗文托付给魏颢,叫魏颢编成一个集子。作为一个粉丝,给当时排名第一的大文豪写序,该怎么写?这是需要动脑筋的。 魏颢怎么写的呢?别的都不说,先看他这篇文章如何开头: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 魏颢专从“四川人”身上做文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的灵气,在西南就止住了,是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然后讲四川的地理环境,上有剑门,下是横江,上下都挡住了,怎么都过不去。成都平原就在青城山和峨眉山的山旮旯里,这地方不容易出人,但万一出一个的话,那可就是天才了。 空口无凭,要有例证啊。你只说四川人是天才,那其他人怎么办呢?那人家安徽人不同意,人家山西人不同意,人家湖南人也不同意。你要拿出证据来的。魏颢毕竟是进士,有学问,况且他跟着李白混过,哪能没有凭据?魏颢就说了:我举例子给你看,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不都是四川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吗?单讲历史还不行,如果历史悠久,却后继无人,那也不行,那不就成了阿Q了吗?我祖上比你阔,有什么用呢?所以还要讲讲我们现在也有人物。于是,魏颢又说了,到了我们唐代,四川又出了陈子昂和李白。这些可都是中国历史上平均五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 魏颢的这段话,显然是第一次见李白时,李白口授于他的。当时,大偶像李白对这位铁杆粉丝说:“我为什么这样牛啊?因为我是四川人啊!你且听我慢慢讲来……”这番话给魏颢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于是,他在给《李翰林集》写序时,也就很自然地从“四川人”讲起。 李白的铁杆粉丝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四川对李白的影响太大了。由于地理环境闭塞,四川不容易出人,但如果出一个的话,那就是五百年一出的天才。 魏颢举的例子,都相隔不到五百年,而且有的还不是一流的人物。但无可否认,汉赋的标志性作家司马相如、唐诗的标志性作家李白,都是四川人。汉、唐两大盛世,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最牛的是汉赋和唐诗。司马相如和李白的天才地位,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举世公认的,连天子对他们都要动容,有时候还要奉承他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啊!陶渊明、杜甫当然也很伟大,但他们的名气和影响都是在身后。 唐以后,四川也出人。宋代排名第一的大文人苏东坡就是四川人。苏东坡诗里写过“我家江水初发源”(《游金山寺》),就说长江是从他的老家四川流出来的。近现代又出了一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四川这个地方非同寻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不能出人,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这个地方的水土决定的。 史上最牛的炒作案例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然在李白之前还有一个四川人,陈子昂,这个人也了不得。元好问写诗歌颂他:“论诗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给陈子昂铸一个铜像还不行,要铸一个金的。 陈子昂是四川人,他的背景比李白和司马相如好一点。陈子昂小时候是个恶少,也不是好东西,家里有钱,财大气粗。有“贝”字边的“财”,和没有“贝”字边的“才”,不一样。要是两个都多,那可了不得。陈子昂偏偏就是两个都多的恶少。 家里有钱,又有才华,因此陈子昂横行乡里,谁也不敢管。看见美女,就上去调戏,有人跟他抢,他就把人家打残废了。抓到县衙,前面抓进去,后面放出来。唐代有很多这样的“太子党”。但是陈子昂太自负,是比李白还自负的人,一开口就是三皇五帝,就是宇宙人生。这样的一个人,是不屑于做那样的事的。把人家打残废了,县衙把他抓进去,又放出来。这不成“高衙内”了吗?陈子昂不想做这样的人,他想建功立业,所以他跑到了首都长安。 陈子昂跑到长安做了“北漂一族”,可是长安米贵。你再牛,到长安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你又不是王维,能出得来吗?所以陈子昂也憋得非常难受。只好自己炒自己。 陈子昂的自我炒作,是一个最着名的案例。他是怎么炒作的呢?唐代长安,有身份的人很多,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唐代也有像现在潘家园一样的古玩市场,拍卖古玩。陈子昂就去逛“潘家园”市场,看见有人正在拍卖古琴。其实陈子昂对古琴一窍不通,但他脑子好,灵机一动,以天价拍下来一架古琴。当时也跟我们这个年代差不多,追星族特别多,八卦新闻也传得特别快,是一个极易产生偶像和粉丝的年代,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一夜成名了。当时的各种娱乐传播渠道,什么酒馆了,青楼了,甚至整个长安城都在说:四川来的一个“棒槌”,用天价拍了一架不值钱的古琴。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娱记”也来采访陈子昂。陈子昂说:“钱算什么?我多的就是钱!大家都来我这儿领钱。帮我把消息散发出去,说我陈子昂三天之后,要在长安最繁华的广场举行古琴音乐会,免票入场。”结果当天人山人海,而且都是有身份的人。陈子昂怎么说的呢?他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正告你们:我不是音乐家,我也不懂古玩,虽然我花天价拍下了这架古琴。”他一边说,一边挥起斧头,把琴给劈了。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说:“天啊,这是什么人啊?”陈子昂又发话了:“这算什么?跟我不朽的才华比起来,这根本就一文不值嘛。你们就知道‘鉴宝’,还有文化吗?现在一个天才就站在你们面前,有机会认识一个五百年一出的天才陈子昂,这是你们人生最大的荣幸啊!” 当时人们就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了,陈子昂想不出名都不行。其实陈子昂是冲着武则天来的,他知道武则天是个不按常规办事的人,而且武则天想做事。武则天跟李家实际上代表了两个集团的利益,她必定会再捧出一帮人来,因为李家的旧人她不爱用,她要重组自己的一班人马。陈子昂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是事先琢磨过的,所以能够一炮打响。 后来李白又将四川老乡司马相如、陈子昂的方法,故伎重演。我经常开玩笑说,要讲炒作、讲包装的话,最好的案例,要从文学上去找。 李白是不是老外?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一讲主要谈谈李白的家世之谜,及其对李白的影响。在讲“商人的儿子”李白之前,我们先对李白的身世做个带有一定探索性的考察。 李白是四川人,但他是5~25岁之间生活在四川。25岁的时候,李白离开四川,再也没有回去过。5岁之前李白在什么地方?他的出生地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系到李白到底是什么人。民国时期,曾经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李白是外国人。当时的大学者陈寅恪考证李白是胡人。 李白生平的资料,有三种是最可靠的。前两种,分别是魏颢和李阳冰给李白编集子时写的序。第三种是李白的墓志。我们研究古代作家的生平,墓志资料是极其重要的。墓志比史书更重要,因为史书往往是隔了一代的人写的。唐朝人不可能写《唐书》,得由五代或者宋人来写,但中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就不可能有第一手的资料。而墓志,往往由跟墓主本人或者墓主的后代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写。墓主的后代请人写墓志,自然会把先人的事迹告诉他。因此,除了跟墓主有直接交往的人写的材料之外,最可靠的就是墓志了。李白的墓志也是唐代人写的,作者叫范传正。李阳冰和魏颢掌握的材料,是李白直接告诉他们的。范传正的材料,是李白的后人告诉他的。从来源上看,都是最可靠的。这三篇文章内容出入不大,都说李白是陇西人。 “商人的儿子”李白 我们说某个唐代诗人是哪里的人,往往指的不是出生地,而是他的郡望,他的祖先、先人是哪个地方的。李白说自己是陇西人。“陇西”可了不得,潜台词是:我跟唐玄宗是亲戚。 李白说自己是什么人的后代呢?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一个割据政权——北凉。北凉有一个武昭王,姓李名暠。这个人既然姓李,李白就自称是他的九世孙。北凉武昭王恰好是李唐王室的祖先。李白这样一追溯,那他和唐玄宗岂不是成了亲戚? 李阳冰和范传正都明确指出,李白的先人是在隋代末年“被窜于碎叶”,也就是说他是因为犯罪被流放过去的。 陈寅恪考证李白是外国人,便是以李白生于碎叶城为根据。唐代的碎叶,就是从前苏联分出来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的托克马克市。从出生地来看,李白不就是老外吗?我们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说他是外国人,从情感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碎叶在唐代是个很着名的地方。郭沫若说碎叶城是唐高宗时期建的,那时候碎叶城才在唐政权的控制范围之内。在这以前,唐朝是不能把犯人流放到那里的。郭沫若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就算碎叶作为一个城,设置得比较晚,那个地方却是老早就有的。李白追溯先人的事情,完全可以用“碎叶”这个地名。况且,唐初的情况非常复杂。唐王朝和东突厥之间,长期争夺西北边疆一带的控制权。碎叶一带,有时候在唐的范围之内,有的时候就在别人手上。 此外,“唐初”不就是隋末吗?隋末是一个乱世,以前讲《瓦岗寨演义》,讲十八路反王,他们之间的恩怨特别多,互相砍来砍去。有一些人失败后,就跑到西北的突厥去了。《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了唐高祖武德年间,很多战败的军阀逃到了突厥,例如刘武周。《旧唐书·突厥传》还记载武德年间,窦建德送隋炀帝的萧后去突厥。大概那个时候,已经有不少人从中原跑到西域去了,有一些人就到了碎叶。 商人的儿子李白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为什么李白的父亲是商人呢? 这跟李白的先人在隋末“被窜于碎叶”有关。安西都护府正好是在着名的丝绸之路上,那一带的商业非常发达。 李白自己说祖上是“被窜于”西域的,说明他们家是罪人。罪人被流放到边疆去了,靠什么谋生?在仕途上肯定已经没有希望了;当地又是以游牧为主要谋生手段,中土之人不一定擅长。但他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做生意顺理成章。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就是做商人。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这个名字我们一听就知道,哪有自己给自己起名字叫“客”的?“客”就是客人,是土着对外来人的称呼。你说自己姓李,那你不叫“李客”,叫什么? 李白家经商。有一段时间,这个观点太流行了。1971年,郭沫若出了一本书——《李白和杜甫》,对李白和杜甫做了如下判断:李白代表了新兴的商人阶级,杜甫代表了没落的地主阶级。郭沫若除了说李白的先人是商人外,还说李白也是商人。他说李白做官的时间很短,可是他从来不缺钱,这钱是从哪儿来的?就是做生意挣来的。 郭沫若说,李白家是大资本家,李白的第一桶金是父亲给的,到晚年都是兄弟在养他。郭沫若还举了一个例子: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幕府,最后在寻阳,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被当做政治犯关进了监狱。在寻阳监狱的时候,李白写过一首题为《万愤词》的诗,里头有一句“兄九江兮弟三峡”。郭沫若据此大做文章,说李白有一个哥哥在九江,还有一个弟弟在三峡。长江上游和中游最重要的码头,被他的哥哥和弟弟垄断了做物流生意。他家里人不是商人,是什么? 林庚先生也讲李白是商人阶级。但他讲的不一样,他讲李白的“布衣感”。什么叫“布衣感”呢?就是以一个平头百姓的身份平交王侯,也就是杜甫写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要保证自己人格的独立,保证个人的精神魅力。什么人的人格最独立?当然是商人。商人比农民自由,也比官僚自由,所以林先生也说李白是商人出身。 林先生是我太老师。我对李白的理解,受林先生影响很大。直接得出李白是商人的结论,有些牵强,但是说李白出自商人之家没有关系。而且李白对商人的生活非常了解,他跟商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在他的诗里就描绘过商人的生活,他写过一篇很优美的《长干行》,里面就讲到做生意。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在李白的生平里,有件事非常可疑——他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李白自己说: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参加考试的?果真如此吗? 一个唐代的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你本来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顾;万一你不是这个出身,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进士。 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太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得苦大仇深,都跟考进士有关。像王维那样一考就中的,诗肯定写得雍容华贵。诗写得苦大仇深的,要么是没考上,要么起码是经过“八年抗战”才考上的。杜甫的诗为什么苦大仇深?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孟郊更惨,考得心态都扭曲了。为了考进士倾家荡产,把家具都典当了,“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多伤心啊!孟郊46岁终于考上进士了,心花怒放地写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前我是无名之辈,你们看不起我都是应该的,可现在我是新科进士,我要把长安所有的青楼逛遍,把所有的妓院头牌都叫过来陪我喝酒。 唐代考上进士之后,有两样最荣耀的事情:一个是慈恩塔上题名。白居易就写过“慈恩塔上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还有一个就是游街。放榜之后,所有的青楼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都是新科状元来游。孟郊能把大把的钱往这里头扔,我估计背后也有很多厂家赞助。当时的大族选女婿,都瞄着新科进士。因为一个人能在唐代考取进士,如果又能做翰林的话,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做宰相。 当时的背景就是这样,读书人必须走科举这条路。李白凭什么不走?当然他有自己的说法:我是天才,我懒得考进士。但这是托词,实际上李白有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在唐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组文章,叫《百道判》。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考进士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特聪明,他自己做模拟题,就编了100个案例,然后事先把答案做好。其中有一道“判”,讨论的是:商人的儿子能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白居易说可以,他希望政策能够开明一点。白居易专门做这样一道模拟题,说明按照唐朝的惯例,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唐代考进士,先要通过资格审查。审查的时候,要注明:一、“郡县乡里名籍”,就是要注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二、“父祖官名”,就是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祖父,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来考进士。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身世,恰好两条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你已经把我的资格都剥夺了,我还会奴颜婢膝地求你吗?天才李白绝不会这么干。他就说:你不让我考,我还看不起你进士考试呢!我不考科举,我就靠自我炒作,炒出大名来,让你皇帝老儿亲自把我请过去。这是李白的情结。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人家世对李白的性格的影响,有非常明显的三个表现:一、思乡观念淡薄。四川那么好,养育了李白,可是李白25岁从四川出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二、家庭观念淡薄。李白诗集里那么多文章,都是写给达官贵人,写给社会名流的。却没有一篇是写给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三、喜欢到处浪游。 李白的家庭观念,跟中国的传统观念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活得特别累。在儒家背景之下生活的中国人,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家庭的、国家的,最后都要由你来扛。就算本来跟你没什么关系的,你也会很自然地把它揽过来。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杜甫。苦大仇深的杜甫,养家不容易,到后来,连他的儿子都饿死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觉得整个国家的苦难,都应该由他来承担。其实他只在朝廷做了三年小官,这个苦难轮得到他来扛吗? 中西文化不同,西方文化重个体,中国传统文化轻个体。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特别适合传统中国。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你都必须担当。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活得非常累。他们的精神向哪个方面发展呢?比如杜甫,只能向苦难、沉重与深厚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缺少那种向外发散的,高大、飞扬的自由精神。只有很个别的例外,比如庄子,比如李白。庄子的老婆死了,他兴高采烈,鼓盆而歌。李白的父母老早就去世了,他也没有兄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身上的担子轻,所以他有自由。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他能自己减负。中国文化是需要减负的。李白和庄子,是中国文化里的两个偶然,跟正统文化不大一样,然而,极其光辉、璀璨。 我有时候觉得,李白之所以如此独特,就和他家庭观念淡薄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到小说和演义的时代,有两个着名的象征: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哪吒。他们身上有李白的精神。我认为,孙悟空和哪吒是对中国文化的暗喻,他们代表叛逆和自由。到了明代,毕竟思想解放有些苗头。那个时候的小说出了这两个形象,不是偶然的。 孙悟空是个什么人?我们看他的背景,他既无父又无母,是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我觉得孙悟空代表了作者的一种希望,他想:如果我也无父无母,我也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我也可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的精神就是绝对自由的。孙悟空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自由解脱的象征。但是一有牵绊,就不一样了。孙悟空后来也要报恩了。为什么呢?如来佛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是唐僧解放了他,他欠唐僧的。这就又回到了中国文化的母题。儒家文化的传统母题就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欠父母的。西方的基督教讲原罪,其实儒家也有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欠了一笔债,必须还。孙悟空遇到唐僧之后,完全不一样了。观音给孙悟空戴了一个紧箍咒,你再牛,唐僧给你念两句,你就不行了。我们读《西游记》的时候觉得非常奇怪,孙悟空没做唐僧的徒弟之前,本事特别大,谁都打不过他。做了唐僧的徒弟之后,好像没那么厉害了,经常都是和妖怪打个平手,还要请帮手。而且做事也拖泥带水了,打白骨精也打得不痛快。为什么呢?所有的负担、所有的牵绊都来了,都拉住你。你要往前跑,你想冲刺,可怎么冲?有绳子捆着你。中国文化是有紧箍咒、捆仙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象征小说。 中国文化,儒家是主流,但是还有一个支流——皈依前的孙悟空,还有庄子和李白,都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我非常喜欢这个支流。我总是哀叹为什么我不是李白。中国文化太累了,《诗经》里有八个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体》)我每次读到的时候,为之愀然不乐,甚至要为之落泪。现在讲《诗经》,我老讲两千五百年前风花雪月的故事,总想从“思无邪”的角度,尽量把它讲得轻松。可是《诗经》里也有厌世情绪,胡适老早就看出来了。为什么呢?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欠了那么多,万一又赶上乱世,家累那么重,国家危难当头,那他就必须担当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委屈,在别人面前就必须坚强。可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都是触摸不得的。当面对自己的时候,只能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孙悟空之外,还有一个哪吒。《西游记》里面,哪吒跟孙悟空关系不错。他也是在明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我看哪吒的故事,最感动的是“剔骨还肉”。因为他闯了祸,牵连到他父亲李靖。这在中国文化里是最不可原谅的。做子女的,怎么可以给父母带来忧患呢?不得已,他只能“剔骨还肉”,让龙王爷息怒,不去追究他父母的责任。等他在莲花中重生之后,哪吒才更加强大。哪吒重生之后,一度痛恨父亲,但是最后两人还是和好了。李靖是托塔天王,他的塔也是观音给的,专门用来镇压哪吒。你做儿子的,怎么可以不听老爹的话?曾子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你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能给父母带来一点儿忧患。中国有句古训——“侍父母几谏”,父母做错了,你要和颜悦色,想办法委婉地去劝说。他们不听,打你,你也不能怨恨,还要感恩戴德,还要再想别的办法去感化他们。这是中国文化。 反叛是极少数的。而且反叛的人容易遭迫害,下场都很悲惨。庄子是一个不得势的人;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孔融更惨,被砍了头。孔融不就是说了两句话吗?他说,如果父亲是个混蛋,我宁愿把饭给路上的乞丐吃也不给他。他还说,子女从母亲的子宫里生出来,不就是从容器里倒出一个东西来吗?什么父亲不父亲的,他不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性欲吗?凭什么要孝呢?孔融的话,乍一看太无人情。但是我觉得恰恰是这部分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真相,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另外一面,看到了中国文化对人性的扼杀。要讲人性解放的先驱,我想这些人才真正是吧。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剔骨还肉,藏在这两个俗文化故事背后的,是一个伟大的解放的象征。 出生在商人之家,家庭观念淡薄,造就了李白,而且是绝无仅有的李白。杜甫是可以重复的,是人力可及的,只是度的差别而已。但李白却是不能重复的。是唐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四川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商人世家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李白,这三个要素缺少一个,那就是想做李白也做不了了。 我们说李白人情方面太淡漠了,但这恰恰代表了另外的一种境界。杜甫代表的是人世的、人伦的境界。魏晋风流常讲“游方之内”和“游方之外”,杜甫代表的就是“游方之内”,是规矩之内的普通人的生活规则。李白是天才,天才的生活规则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拿普通人的生活规则去要求一个天才,这样做是不公平的。 时代对李白太不公平了,这一点杜甫看得最清楚。杜甫到晚年,虽然走上了跟李白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杜甫是李白的知音。他写李白,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所有的人都觉得李白该杀,这样一个无情无义、反复无常的人,留着他干什么呢?但是杜甫非常伟大,作为儒家的中坚力量,他说:我懂李白,李白是天才。一个天才容易吗?不只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就两个天才,一个庄子,一个李白。你还要去杀他? 李白代表的是宇宙境界,天的境界。他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藏云图明崔子忠来的。他不歌颂自己的父亲,不歌颂自己的母亲,不写自己的兄弟姐妹,跟老婆好像也没有什么感情。可是李白歌唱月亮,那是明亮的象征,那是人心更高的一种境界。 “商人的儿子”这一身份,给李白带来了绝无仅有的契机。使他能够走出儒家的规矩,去过一种可能性的生活。我们在当代中国,研究李白也好,研究儒家也好,研究道家也好,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而且是一种良性的、审美的、令人向往的、让人有幸福感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李白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李白的意义在哪里?李白家庭观念淡漠,乍一看,好像他是中国文化的罪人。但是我觉得李白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大功臣。有李白,有庄子,中国文化才不是真正的单调,才没有最后走到一潭死水。中国文化里总是有几颗流星,偶尔划过漫长的黑夜。庄子和李白,就是中国文化里最美丽的流星。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经济来源 “四川人”李白,“商人的儿子”李白,两种合力造就的是李白独有的生存策略。 在唐代,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建功立业?有三种途径。前两种是常规路线:如果你出身好,那太好办了,不需要努力,锦衣玉食都有了。如果你出身于贫寒人家,或者是破落地主,也没有关系,只要你家是良民,不做小生意,也没有犯过什么罪,你就可以通过考科举出来做官。 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把自己炒成文化名人,一步登天。这就是李白的路线。这种路线,只有李白一个人能走。这是非常规路线,是天才路线,是不可以重复的。盛唐那么多的大文人,跟李白名气差不太多的,杜甫、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他们都不走这种路线。 商人家世对李白的影响,在生存策略上,可以落实到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是生财之道,二是炒作方式。 20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李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00主流意见认为,李白家是经商的,他父亲买卖做得很大。郭沫若甚至说,李白的兄弟把长江上游和中游最重要的码头都垄断了做物流。这完全是戏说,一点儿根据都没有。 李白的生财之道,据我推测,第一是“吃软饭”,第二是“挣稿费”。 先说“吃软饭”。前文讲过,李白的第一偶像司马相如靠吃软饭分了当时全球首富卓王孙的一半家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白也学这手。李白跟人结婚,都是看准了再下手的。李白先后结了四次婚,第一个夫人姓许,最后一个夫人姓宗,都是前宰相家的孙女。谁家的爷爷做过宰相,李白就去做上门女婿。做过宰相,意味着家里有大笔遗产,还有人脉关系网。商人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眼睛贼亮贼亮的。 再说“挣稿费”。我认为李白的收入,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的“稿费”。当然,唐代社会不存在写一本书拿多少稿费、多少版税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材料能直接证明李白哪一次拿了多少润笔费,但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韩愈和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着名的文人,他们得的润笔费太多了。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但是对韩愈有一个负面说法,说他专写谀墓之文。因为中国古代,尤其是唐代,是很看重门第的,谁家的先人死了,子女有出息的,一定要给先人立碑,请大文人撰写墓志。中唐韩愈文章最好,所以有钱人都请韩愈写墓志。韩愈本来穷惯了,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那还不饱赚一笔? 韩愈靠阿谀奉承死人到底挣了多少润笔费,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但有材料证明白居易曾经一次性拿到六七十万钱的润笔费。白居易跟元稹是好朋友,元稹比白居易死得早。元稹死后,他的家人请白居易写了一篇墓志,送给白居易六七十万钱作为润笔费。白居易将这笔钱捐给了香山寺。 从中唐的情况来看,润笔费是一个惯例。韩愈不至于是历史上第一个挣润笔费的人吧?他跟李白隔的年代不太远,李白死后五六年,他就出生了。我认为早在韩愈、白居易以前,李白就在挣润笔费了。 李白的文章在当时非常有名,存下来的也还不少。他的文章,应用文居多,主要就两类:一类是替寺庙写的,一类是应地方官之邀写的。 李白以天才自居,凭什么给那么多的地方官和寺庙写文章?无非为了挣润笔费。要不然,他也用不着动手。李白跟道教关系密切,跟佛教关系一般。他的诗歌涉及佛教的很少,可是留下来的文章,有很多是专门为某个寺院写的,无非是因为寺庙可以给润笔费。 唐代的寺院往往非常有钱,所以寺院立一个碑,造一个像,碑记也要李白来写,这对双方都有好处:最杰出的文学家,笔底生花的李太白写的文章,放在那儿,寺院有面子;作为交换,李白的酬劳,肯定不菲。 李白为地方官僚歌功颂德的文章,基本是按一个模子写的。他歌颂各个级别的官僚,全部是行仁政,而且修养非常高,还懂道家的黄老之术,垂拱而治。他写过一篇《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在这篇文章里他夸韦刺史“干蛊有立,含章可贞”,这八个字来自《易经》。“干蛊有立”来自《易经》“蛊”卦的“干父之蛊”,是夸人家儿子有出息,父亲能做的事,儿子也都能做。“含章可贞”来自《易经》的“坤”卦,讲一个人内美,有才华但不轻易显露出来。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4)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文集里另有一篇题为《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的文章,这位武昌的韩县令,便是后来善写谀墓文的韩愈的父亲。李白在文中夸韩愈的父亲“含章可贞,干蛊有立”。刚刚送给甲的八字评语,现在又送给乙了,可见李白纯粹是在糊弄人。这些人都是李白的衣食父母,你是县令也好,是刺史也好,可是我李白是唐代第一大文豪,你要我给你写一篇拍马的文章,我能给你白写吗?润笔费不会低的。 唐代文人都喜欢漫游。李白跟杜甫都漫游,杜甫过得特别苦,李白却过得很滋润。为什么李白的日子始终过得很好,而且能够一掷千金?原因就在于他名气大。名气越大,润笔费就越高。李白靠名气吃饭,自然也就热衷于炒名声。 李白花销特别大,是一掷千金的古惑仔。他要供自己开销,就要不断写文章。所以无论他去哪里,只要地方官有需要,他就会去写。李白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身价炒得越来越高。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经济来源上也就有了保障,这真是一本万利,名利双收。 这里顺便再讲一下李白的花钱习惯。李白自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可不是说大话,他有恃无恐:我是大名人,到处都有人请我写文章,我怕什么?李白自夸年轻时候,看到有很多落魄公子,就周济他们,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这是个什么概念? 陈寅恪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元白诗中俸料钱》,讨论唐代官员的薪水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陈寅恪指出,唐代官员的薪水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很难研究。陈寅恪提供的材料,基本是元稹、白居易时期的,拿过来套在李白头上,未必合适。好在《唐会要》里提供了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月俸的详细数据。这个材料,《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也引用过。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的月俸,一品是三十千,八品是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是一千九百一十七。李白“散金三十余万”,是在他刚从四川出来游历扬州一带的时候,约在开元十四年。开元盛世,社会稳定,不至于货币贬值。青年李白一年花掉三十余万,相当于当时一品大官十个月的俸禄,相当于八品官十年的俸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说明李白家境不错。商人的儿子毕竟有钱。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李白当时什么都没有,也没做过高官,他周济落难公子三十余万不容易啊,花掉了商人老爹给他的第一桶金,还养成一掷千金的习惯。接下来的日子,他该怎么办呢?李白为了支付巨大的消费,就得不断地去写歌功颂德的文字。主要歌颂两种人,一是朝廷官员,二是佛教徒。他们都有钱有势,好办事。李白看得太准了。 这就是商人的儿子李白。怎样达成自己的目标?靠炒作!怎样炒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一鸣惊人!这是四川人的传统路线。商人的家世背景,四川人的传统,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李白独特的生存之道。 赤裸裸的自我炒作(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看到的是名声背后的效益。他看到自己“奇货可居”,于是进行自我包装。 四川人从来都有自我炒作的传统。由于四川不容易出人,所以一个人要想出来的话,除非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而且还要采取非常规的运作手段。四川人司马相如、陈子昂,都是采用非常规手段,自我炒作成功的好例子。这些前辈老乡是通过什么手段成功的,李白太清楚了,他自然是要效仿他们的。 李白怎样自我炒作呢?他在任何场合都说我是北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有高贵的血统。 给自己编造一个身世——这是传统中国自我炒作惯用的伎俩,中国文化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个普通人,如果成名了,他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份加以神化。秦汉之际,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陈胜让吴广带人去学狐狸叫,一直叫“陈胜王”。还买通厨师,先找一条鲤鱼,用帛书写好“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鱼肚子里面去,等大家把鱼剖开一看有“陈胜王”三个字,吴广就说老天都要陈胜做大王呢。陈胜、吴广失败了,司马迁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史记》里另外还有一个自我炒作成功的人就是刘邦。刘邦纯粹是一个流氓无产者,他的身世完全是自己编出来的。《史记》说刘邦本来叫刘季,“伯仲叔季”的“季”,是排行,说明刘邦本没有名字。《史记》还提到刘邦有一个哥哥叫刘仲,那不还是“伯仲叔季”的排行吗?哥哥叫刘二,自己叫刘四,没文化、没身份的人家的儿子才会这么叫。《史记》里还提到刘邦的老爹叫“刘太公”,刘邦的老妈叫“刘媪”,不就是刘老爷子、刘老太太吗?一听名字,就知道是贫下中农出身。 虽然陈胜说过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古人强调王侯将相是要有种的。陈胜、吴广为什么失败?就在于他们不立“六国之后”,只有立六国国君的后人为王,才能号召人心,当时就是这个文化背景。刘邦,一个什么也不是的流氓无产者,他凭什么做皇帝呢?刘邦没有办法,只好给自己老爹戴绿帽子,他说:我不是我爹的儿子。为什么呢?刘邦说:我们家很穷,在乡下种地。有一次我爹给我娘送饭,看到有一条龙趴在我老娘身上,回来就生了我。所以,我不是刘太公的儿子,我是龙的儿子。多么无耻呀!但是他不得已,龙子龙孙才能做皇帝。 还有一个故事:刘邦本是个亭长,有一天夜里带一群人去某个地方,前面的人忽然不肯走了,刘邦问为什么,回答说是前面有条白花花的大蛇。刘邦就去了,因为他喝了酒,并不觉得害怕,拿起宝剑砍过去,那条大白蛇就断成了两截。第二天早上他派人去看,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在那儿哭,大家问她为什么哭,老太婆说:“赤帝子杀我白帝子。”白蛇是白帝的儿子,现在赤帝的儿子把它杀了。正好大家知道头天刘邦杀了一条大白蛇,结果刘邦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人看做天上赤帝的儿子。当然《史记》叙述得非常神秘,让我们觉得刘邦好像多么伟大似的,但揭穿了,一钱不值。无非是刘邦花钱雇了一个老太太,另外给了手下几个人一点儿钱,他们都是刘邦雇的“托”。为了获得文化认同,刘邦非得给自己编造一个神奇的身世不可。 李白的动机、方法和刘邦一样:我是皇族的后裔,我当然比你们高贵许多。李白老强调自己是“谪仙人”,也是这个道理。李白说:我妈生我的时候梦见太白金星下凡,文化昆仑贺知章又钦点我是“谪仙人”,我不是神仙下凡,是什么?李白拜当时最着名的道士为师,还登记注册去做道士,都是用来证明自己是“谪仙人”。他恨不得跟人家说:你们都是凡人,只有我是神仙。现在的大唐——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代,终于迎来了我这样的天才,这是上天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恩赐,你们都应该对我顶礼膜拜。该给我钱就给我钱,该管我吃饭就管我吃饭。有“谪仙人”的名头,能写一手好文章,自然到处都有人请他写稿,给他润笔费。他自然也就敢说“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样的大话。 赤裸裸的自我炒作(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关于李白传奇身世的所有材料,都来自同一个渠道——李白口授。李白是自己的经纪人和新闻发言人,所有的消息,都是他自己发布的。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说对他有利,他就怎么说。他说自己是北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人,说自己是太白金星下凡,说贺知章称他“谪仙人”,无非都是自抬身价而已。 从《侠客行》讲起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有一篇着名的作品——《侠客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双骑图唐韦偃 这首诗写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离开长安,就直奔大梁城而去。大梁城,即现在的开封,是古代出侠士的地方。“燕赵悲歌”、“燕赵之士”的“赵”,就是指这个地方。 李白到了大梁城,发怀古之幽思,一个“赵客”形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这首诗可以分为两段: 从开头到“深藏身与名”是第一段。写一个穿戴粗犷的大侠,腰间的宝刀闪着寒光,银鞍白马,千里驰驱,如流星一般。他武艺高强,孤身杀入敌阵,砍瓜切菜一般,十步之内,挡者必死,横行千里,所向无敌。报仇之后,他掸掸衣服上的尘土,扬长而去,从此隐姓埋名。李白就崇拜这种闹市杀人之后又躲起来的逃窜犯。 第四讲古惑仔李白从“闲过信陵饮”到结尾是第二段。写赵国大侠跑到魏国去,和魏国的两位大侠朱亥、侯嬴喝酒。朱亥是个杀猪的,力气大,切一个猪蹄给他啃,一定错不了。侯嬴是看门的,老成一点,要劝他喝喝酒。接下来讲了朱亥、侯嬴的故事。朱亥是侯嬴举荐给信陵君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40万大军被秦军坑杀。秦军进逼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侯嬴献计帮助信陵君盗取了魏王的兵符,但魏将晋鄙产生怀疑,说:虽然虎符在这儿,但是我没有收到任何命令,我是不是应该派人去请示一下大王?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这时候屠夫朱亥起了关键作用,他抡起大铁锤,一锤过去,就把晋鄙的脑袋砸得稀巴烂。信陵君拿到兵权,解了邯郸之围。好一个屠夫朱亥,一锤就把一代名将的脑袋给砸扁了。李白就是崇拜这样的人,崇拜十步杀一人的武林高手,崇拜一锤砸了人家脑袋的人。 侯嬴和朱亥虽然身份低微,但都是历史上着名的侠客,他们是李白的偶像。《侠客行》透露了李白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挎剑好酒、胆色过人的侠客。 中国的侠客文化很发达。从《战国策》开始,就写了很多刺客。司马迁的《史记》里也有很多,《刺客列传》、《游侠列传》都是写这种人的。但侠客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争议的,班固就批评司马迁,怎么能给这些刺客、这些坏蛋立传呢? 韩非子有一篇着名的文章叫《五蠹》,里面就讲了这样一种坏人——侠客。侠客,往正面说是义士,往反面说就是古惑仔,就是流氓。 《五蠹》里说“侠以武犯禁”,就是说这些侠客仗着自己有点力气,四处横行。古惑仔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隐患,不利于社会治安,是官府不喜欢的人。侠客在民间的影响特别大,人们总是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侠客的专用修辞语。侠客对文人的诱惑力也很大,以至于有段时间中国的武侠文学空前繁荣,出现了金庸、古龙,而且还有不少武侠经典小说面世。 北大陈平原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千古文人侠客梦》,文人都有种侠客情节,李白也一样,但他不是一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是天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已将之付诸实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古惑仔,这又是他不同寻常的一个方面。 大古惑仔(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做一个古惑仔,做一名侠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艺高强。侠客没有武功,那还能叫侠客吗?还要不怕死、讲义气。那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一个好侠客呢?金庸写了那么多侠客,年轻人印象最深的是谁?当然是杨过,“西狂”杨过。所以说做古惑仔,做侠客还要够狂。这些条件,李白都具备。中国文人中,好像只有李白有这些条件,当然后来的辛弃疾也很了不起。因此唐之李太白,宋之辛弃疾,是中国文学里最激动人心的两位。他们不是一般的文人,是侠客文人。 我们先来看看李白的武艺。李白的铁杆粉丝魏颢写他“眸子迥然,哆如恶虎”(《李翰林集序》),一个猛男形象跃然纸上。李白对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描绘呢?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我在四川憋了很多年,四川是个好地方,但大丈夫志在四方,所以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我从四川出来什么都没带,就拿了一把宝剑。这不是剑客是什么?李白还吹嘘自己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我十五岁就喜欢剑术,是着名的剑客。可见,李白从读书时代开始,就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我刚把头发编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刚成年,还不懂世道的时候,所交往的人都是着名的古惑仔,都是豪侠英雄。这首诗写到后面,我们就知道古惑仔是干什么的了,“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就是李白的理想,在闹市拿刀砍人。当然他是行侠仗义,并借此扬名立万。 李白后来为什么去山东?可能有人会说,因为那里是儒家圣地,其实李白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在一首诗里讲得非常清楚,这首诗的题目叫《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要学习剑术,要提高我的武艺,要做更出色的剑客和杀手,所以我才来山东。 另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是个剑客呢?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是哥们儿;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有本小说叫《大唐双龙传》,其实要讲“大唐双龙”的话,李白和他师父才当之无愧。唐人笔记小说里夸赞裴将军剑舞高明,说几个人在一起喝酒,裴将军骑着马,拔出剑就舞,舞到高兴的时候把剑往天上一扔,骑着马狂奔,拿手一接,那剑就到鞘里了。裴将军的功夫,估计比《大唐游侠传》里的空空儿、精精儿,还要高许多。李白可能看过裴将军的表演,太崇拜他了,就写信求人家收自己做徒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诗文里,李白反反复复地提到自己是个剑客,作为唐代第一剑客裴将军的徒弟,他不是剑客,那谁才是呢? 李白除了有一个着名的剑客师父之外,还有一个杀手徒弟,有诗为证——《赠武十七谔》,他的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从这首诗的序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李白说:我徒弟武谔不善于说话,却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沉稳、凶悍。他是像要离要离是春秋时期的着名刺客,原来隐姓埋名,后来帮吴王阖闾刺杀了对头庆忌。一样的人,世间少有。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就来拜我为师,准备为国效力。我的儿子伯禽在山东,我没有办法去看他。可是我徒弟武谔说他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来。我在感激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武谔。 武谔是个杀手,不是诗人。他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李白是性情中人,没有名气的人他一般是看不上的,但他很自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心态,所以他会对自己的粉丝魏颢那么友好,会对投到自己门下的杀手武谔这么敬重。这是一首多么好的诗啊,比写给杜甫的诗好太多了。 大古惑仔(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做侠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讲义气。现代社会对古惑仔的了解比较多,古惑仔就是黑社会,讲究拜师父,收徒弟,李白也是。古惑仔一个人是不会有大成就的,需要拉帮结派,这就要求古惑仔们要讲义气。李白就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曾经花很多钱组织黑社会,这也是李白自供出来的。 李白酒隐安陆时,曾经去拜访安陆的裴长史,由于李白那时还很年轻,所以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只能吹嘘自己做过两件事: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此则白存交重义也。 我从四川出来,顺江而下,到了维扬(今扬州一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花了三十多万。怎么花的呢?只要有哪个公子哥儿落魄了,没钱吃饭了,我就管吃管住——这就是我李白的“轻财好施”,也是战国四公子养门客的办法。黑社会就是靠这个组织起来的,我管你吃、喝、住,没事就算了,到了我有难的时候,你要过来帮忙。这说明李白还是很有心计的,是有领袖气质的大古惑仔。 接着李白讲到一件事:我从四川出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小弟,叫吴指南。我们到了楚地洞庭湖一带,吴指南死了,我就像死了亲兄弟一样,大热天伏在他尸体上哭,泪流干了就流血。路人听了我的哭诉,都为之悲恸。猛虎来了要吃他,我就跟猛虎搏斗。因为我当时没多少钱,就在湖边草草地把他埋了。然后,我收起自己的哀伤,去了南京。过几年回来,发现吴指南尸体上“筋骨尚在”,我就一边哭,一边用刀把尸骨刮干净,再用布裹起来,背着步行到鄂城之东,将他重新安葬。 李白借这两件事,标榜自己轻财好施,存交重义。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水泊梁山的口号,是上海滩许文强的口号。这里有件事情没交代:吴指南怎么死的?我猜测,根据李白的行事风格,恐怕是两群古惑仔群殴致死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四川的一群古惑仔,跑到湖南横行霸道,那是没有好下场的。李白当然说自己功夫好高,笔记小说里甚至提到李白曾上山杀过老虎。李白没交代吴指南的死因,但我如此推测。为什么这样推测?并不是捕风捉影。 李白古惑仔生涯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在诗里经常提到斗鸡,斗鸡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一种游戏,相当于现在的赛马,是青年古惑仔们最好的消遣方式,年纪再大点,最好的消遣方式是炼丹。这两件事情李白都干过。参加斗鸡的都是些游手好闲的人,而且以长安城为最盛。 李白有首诗叫《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古惑仔都是有出息的,后来这个人做了江阳县令,李白要去打秋风,就和他攀当年的交情,说起从前一起做古惑仔的事情。这首诗透露了李白古惑仔生涯里最典型的一面,这里节选其中一部分诗句: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李白在诗里说,当时我们是斗鸡徒,而且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结果得罪了当地的黑社会。他们就纠集了一伙人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寡不敌众,眼看我小命不保, 幸亏兄弟你大发神威,杀开一条血路,把“公安”叫来,这才解了我的长安北门之围,没让我死在黑社会手里。 大古惑仔(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一段,对了解李白太重要了。李白不但组织过黑社会,而且组织里的弟兄都很讲义气。从这首诗来看,吴指南很可能是和李白组织了一群四川的古惑仔,到了湖南,碰到当地的流氓,两组人为了斗鸡,或者为了抢美女,发生火并,结果吴指南被打死了。 所以我们说李白的古惑仔生涯是身体力行的。武艺高强、不怕死、讲义气、狂傲,这些要素,李白都具备,他是个不同寻常的古惑仔。因为他喜欢狂,喜欢卖弄,因而让人觉得亲切,所以容易成为偶像。 可爱型古惑仔(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偶像里还有一个人也是古惑仔。但这个古惑仔,是文侠而非武侠。谁呢?汉代的东方朔。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东方朔这个人的行事风格极为独特。他身处汉代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喜欢附庸风雅,而且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但是国家那么大,皇帝又高高在上,人才能走到他面前的机会很渺茫。 东方朔不同,他擅长自吹自擂,说有天地以来就他最聪明。汉武帝听说后,觉得这个人很有趣,于是就召见他。东方朔非常聪明,他抓住了汉武帝的心理,进行自我炒作。他说:论外表,我长得比宋玉还帅;论才能,我20岁前背了二十几万字的书,后来又背了二十几万,博古通今。 东方朔在自荐上有个策略——说大人则渺之,即是想要游说大人物,就先要把他看低一点儿,这样才能引起注意。最简单的道理,我们找工作,交一份简历,介绍自己在哪儿读的书,得了几次奖学金。但是,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说,简历就毫无价值了。总得采取点儿非常规手段,才能让人觉得你与众不同。东方朔就懂怎样先声夺人,李白也懂。这是古惑仔可爱的一面。 李白年轻时候,通过什么方法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呢? 前面讲到过,他去找刺史李邕,还写了一首《上李邕》的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先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鸟一飞就是九万里,就算不飞了,停下来的时候,也能把太平洋的水振动起来。这是李白说自己的口气。这样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自己说:我死了不要紧,但中华民族可怎么办啊?肯定有人不买账的。下面讲了“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你李邕李大人也是这样的。但是我要劝你两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不要看不起年轻人啊。 李白二十来岁时,就开始做这样的事,到了哪个地方,就去结交当地的最高长官。可是他什么身份也没有,怎么结交呢?当然就是自己跑过去,拦轿自荐,或者通过其他手段。 在四川,李白的目的没有达成,然后就感叹“蜀道难”。从长江三峡出来,到了湖北安陆一代,他又去拜访了当时在湖北的几个名人,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韩朝宗。 李白的自荐信是怎样写的? 韩朝宗这个人极不一般,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推荐才做了官的。李白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当李白到了襄阳一带时,可能正赶上韩朝宗举办的酒会,李白也去了。韩朝宗敬酒,李白第一个站起来跟人家碰杯。韩朝宗是地方最高长官啊,他一看是个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就很生气。李白肯定是故意的,要不怎么引起韩大人的注意呢?接着,李白就向韩朝宗道歉,写了《与韩荆州书》,文章中说: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我李白听说天下人碰到一起,就说一句话:“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个马屁,可真是拍到人家心坎里去了。当代所有的人都说一句话,万户侯算什么呢?我只要认识韩荆州就行了。后来中国书信里有一个固定俗语——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就说“今日始得识荆”,“识荆”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时人是否这样说,我看未必,很有可能是李白编出来的。因为关于李白和其他人的事,从来都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并没有其他的消息来源。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 可爱型古惑仔(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韩大人您怎么能让人仰慕到这种地步,“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自问自答。后面把韩荆州比作周公:还不是因为您有周公一样的胸怀吗?李白继续拍马屁:“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只要您说句好话,这个人就身价百倍了,因此所有想出来的人都想跟您交朋友。“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您不要因为自己富贵而看不起我,“则三千宾中有毛遂”,现在毛遂就在您面前,看您怎么把握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个人才,而且现在就站在您面前,如果您不发掘我,就辱没了“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话了。 下面,李白又讲了一大堆自己的光荣历史: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所有人都说我是个人才,有文韬武略,又讲义气,而且有勃勃雄心。下面讲的话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从这些话中看出李白是多么的可爱和狡黠: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为!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于造化,学究于天人。 我这点事情敢不告诉您吗?为什么呢?因为您老人家德才兼备,感天动地。士为知己者死,我这样的人才,是不能让别人推荐的。这个机会,一定要给您韩荆州韩大人。 接着,李白就要用言词来打动韩荆州: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李白说,只要韩大人您给我个机会,您就知道我有多大本事了。天下知识分子的命运都在您手里,您也给我下个评语吧。我已经把自己有多了不起说了,把您有多重要也说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您好意思不置可否吗?您就吝啬那么点儿言词,不肯让我跟您喝杯酒,握握手,不肯说“李白是个好同志”,让我从此平步青云。 下面李白又开始旁征博引,举例子: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前人是怎么做的?做地方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举荐人才。一个地方官为什么能留名青史?就是因为他推荐过人才啊。而且被推荐的人,都做了官,也随着推荐者一起彪炳史册了。 然后,李白又从韩荆州做过的事情说起: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您做过的这些好事,您推荐过的人才,我都知道,所以我才不肯把推荐我这个天才的机会让给别人。谁举荐我,谁就会青史留名。韩荆州您是这么一个“伯乐式”的人物,我怎么能把这个机会留给别人呢?这个机会,注定就是您韩荆州的。 李白真是狂啊,他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是,就要跟地方最高长官碰杯。人家批评他了,他还不服气,说这是给人家认识天才、发现天才的机会。为了引起韩朝宗的注意,他还给人家写信。 最后的一句话很重要,揭示了李白当年做古惑仔的本质,“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完全是一副流氓的嘴脸——我是学剑的,如果您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处理不了,找我就行了。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明明是为了自己出头,明明是要求别人来推荐自己,却被他说成是给人家一个扬名的机会。这就是李白式的口吻。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韩荆州好像不喜欢古惑仔,李白花了这么多心思去找他,韩荆州最后还是没有推荐他。不过对李白来说也没关系,他是屡败屡战,这家买卖不成,另找一家就是了。这次不行,只能算你韩朝宗不识货,我总能找到推荐我的人。就这样,安州一带的地方长官几乎无一幸免地被他骚扰、干谒过。在韩荆州之前,李白就拜谒过安州都督马正会、安州长史李京之和裴长史。 可爱型古惑仔(3)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给安州裴长史写信,做法跟给韩朝宗的如出一辙,也是事先制造了一个偶然事件,在某个场合冲犯了这个安州的裴长史,可能是裴长史乘车驾出行的时候,李白也不回避,然后就把路给挡住了,这让裴长史很不高兴,于是,李白就向人家道歉,说:我李白做过很多光荣的事,但到现在还没有出人头地,我听闻您的大名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终于有机会走到您面前,而且写信给您讲这件事,希望您能推荐我。李白也太有意思了,给自己争取机会也不用都使同一着吧。后面李白还讲道: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安州裴长史书》) 意思是说,希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找机会再来看看我。这样的话,我李白也就豁出去了,好好为您效劳。如果您看不起我,不来看我,那我就跟您说拜拜,再也不见您。当年冯谖还可以倚门弹剑而歌。您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狂人李白,少年时期就想通过他的狂和古惑仔作风,获得机会。结果很遗憾,这些刺史、都督、长史对他都不太友好,对他的信件也置若罔闻,或许根本没有拆,就扔到一边去了。 这些是李白做古惑仔的基本表现。主要是从他的诗和文方面讲的,一方面他崇拜侠客,武艺高强,重义气;另一方面做事风格太古惑仔化。 杜甫眼中的李白(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诗歌的双子星座。杜甫眼中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李白具有偶像气质,杜甫也是他的粉丝。李白的名声和杜甫有很大关系,杜甫为他炒作,写诗歌颂他。 杜甫33岁的时候,认识了李白,当时李白44岁。这时的李白已经是大文人了,杜甫就和高适跟在他后面,做小跟班。 杜甫有首着名的诗写李白,我个人认为是李白的绝佳肖像画,比魏颢的还好。魏颢描绘的那个,形象虽好,但传神不够。我们来看杜甫的这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周作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小时候想做“破脚骨”,也就是古惑仔。这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古惑仔。周作人在文章中说他有个亲戚是黑社会,有一次,他的这位亲戚为了教训一个古惑仔,走过去拔了一把刀就插在自己的膝盖上,说:要么你给我滚蛋,要么你和我一样做。结果那个古惑仔吓得掉头就跑。周作人写得非常传神,他虽然是个很有涵养的人,但他也是崇拜古惑仔的。他说这就是古惑仔的精神,凭的就是一股气。 李白就有这样的气,所以杜甫崇拜他、认他做偶像不足为奇。毕竟年轻人都喜欢做古惑仔。李白从小学剑,拜过裴将军,而且炼过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写出了李白的精神,一种豪气冲天的气质。 这是李、杜结伴游历时,杜甫对李白的印象。杜甫为什么这样崇拜李白?因为李白给杜甫讲了很多他自己的故事,杜甫听得如痴如醉,以至于他的诗都带有李白的风骨了,这首《赠李白》就很像是李白自己写的。 还有一首着名的《饮中八仙歌》,也是杜甫写的,一共写了八大名士。中国文化历来都有“十景病”,什么都要凑成一个整数。李白在竹溪隐逸时有“竹溪六逸”,到长安之后又来了个“饮中八仙”。 古贤诗意图之饮中八仙明杜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首诗写的是八位着名的喝醉酒的文人。贺知章对李白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他说了“谪仙人”三个字,直接奠定了李白的地位,所以他是第一仙。接着有二仙汝阳王,三仙李适之,四仙崔宗之,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张旭,八仙焦遂。这时的李白,不是以杀手身份出现的,但风格依旧,还是个“诞而无畏”的古惑仔形象,具有一种狂妄的精神境界。 杜甫还有一首《遣怀》,是回忆录性质的诗。写他中年时期,在梁地跟李白在一起的事情: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杜甫眼中的李白(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头两句“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李白选择在梁地待了十年,是有典故的。汉代时,梁孝王曾经请司马相如去过那儿,而且梁地也是文人和侠客出没的地方,与李白的身份正相符。唐代大知识分子李白、杜甫、高适在那里相聚,因为那个地方对他们有强大的吸引力。唐代的大梁也是大城市,人口多,街道四通八达,是个热闹地方。一个人要成名就要到大城市去。从下面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和杜甫在干什么:“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他们在行侠仗义呢!杜甫和谁一起干这闹市杀人的事呢?“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杜甫太实诚了,把李白和高适都给供出来了。除了李白自己讲这些古惑仔的事情,杜甫还提供了这个旁证。“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李白和高适喝酒喝得很高兴,由我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第四讲古惑仔李白0这首诗应该是杜甫晚期的作品。因为他下文写到安史之乱,写到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而这时想起自己的青壮年时代,想起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到当时可以为了一点儿钱去杀人,可以对酒当歌……但现在报国无门,而且年纪老大,便流露出无限的悲怀和伤感。 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四十多岁的李白,已经不是青年人了,却还在做古惑仔。杜甫追随李白,也是因为崇拜李白的古惑仔精神,跟着李白一边学诗,一边学做古惑仔。而立之年的杜甫和不惑之年的李白碰到一起,就干“杀人红尘里”的勾当。 将古惑仔事业进行到底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古惑仔精神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做古惑仔。从长安出去游历,还是做古惑仔。李白另有一首诗叫《扶风豪士歌》,歌颂一位讲义气的豪士,这时的李白已经到了晚年,路过扶风时,碰到一个人和他喝酒,在交谈中,又再一次唤醒了他的古惑仔精神。 李白做古惑仔,是为了制造名声,这和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我们讲盛唐文学,总是说到两大题材:田园诗和边塞游侠诗。因为唐代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的话,只能走这两条道路。要么做隐士出名被皇帝知道,做隐士要写山水田园诗;还有就是唐代崇尚武勇,从唐太宗就积极开边,直到唐玄宗。唐代边塞诗里体现的都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迈气息,它强烈地呼唤着游侠精神。因为唐代战事频繁,知识分子要出人头地,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军,这就需要侠义精神。在唐代,很多重要的诗人都有从军经历,包括高适、岑参,也包括王维。王维曾经做过节度判官,像他这样温和的人,少年时期也要写游侠精神。 这都是由特殊时代背景决定的,那时崇尚暴力和侠义精神。李白看到了这些,所以他一边漫游、隐居,一边做古惑仔制造名声,引起时人关注,尤其是要引起唐玄宗的关注。 李白和他的女人们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曾经有朋友问我:什么样的女人才配得上李白?我说:要做李白的女人,要么是宰相人家的孙女,要么就是风华绝代的佳人。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无外乎两种,一种婚内关系,一种婚外关系。而李白则是婚内婚外兼而有之。 我们先讲李白和女人的婚内关系。对于一个有婚史的男人来说,讲他的男女关系,当然不能不讲婚内关系。况且李白和女人的婚内关系非常传奇。 李白到底有几个太太?李白的铁杆粉丝魏颢说李白有四个太太: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李翰林集序》) 魏颢和李白有过面对面的交往。他们两个见面是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这一年,李白54岁。这说明李白54岁之前,就结了四次婚。李白一生先后娶过四个太太,临死之前,和第四位太太还保持着合法夫妻关系。 这一段话里有两个问题,涉及文献学知识。可能有两个字是衍文。我们看,“白始娶于许”,娶了一个许氏夫人,“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名字只有一个——明月奴。为什么生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明明是两个人,却只有一个名字呢?说明“一女一男”四个字有问题。问题在哪儿?郭沫若说“一男”两个字是多出来的,也有学者认为“一女”两个字是多出来的。我同意郭沫若的看法,这“一男”恐怕是多出来的。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个字,恐怕也是错的。先说“始娶于许”,我们就注意到这个“许”,不是地名,而是姓氏。“终娶于宋”的这个“宋”字,应该是“宗”。“宗”字和“宋”字太像了。这在文献校勘学上,属于形近而误。 按我的意见来读魏颢的这段话,应该处理成这样: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女既嫁而卒”,理解起来也有问题。到底是女儿死在嫁人之后,还是夫人死在女儿嫁人之后?还是母女两个都死了?不大好判断。但最后是“终娶于宗”,绝无问题。 魏颢的这段文字材料应该是最可靠的。有些人认为“次合于鲁一妇人”不对,是多出来的,李白并没有这个三太太。可是一千年之后的人,你再怎么想,你再说这里面可能不对,都说服不了我。我相信魏颢的记载是可靠的。我可以把李白的诗文集里所有和太太有关的作品全找出来,证明李白有四次婚姻,而且分别在什么时间结婚,我们也可以大概判断出来。 神秘的相思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先来说说李白的相思。像李白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人,如果我们讲他和女人之间只有功利性,那岂不是让我们太失望了?可是李白写相思的作品少得可怜。 当我读到《相逢行》这首诗的时候,心花怒放。李白的这首乐府诗,写得非常香艳: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我们都知道李白喜欢五花马。“谒帝出银台”,是说他看完天子,离开皇宫后,遭遇了一场艳遇。“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谁家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还开着红色的“跑车”呢!“金鞭遥指点”,是美女在告诉他到哪个地方去。“疑从天上来”,体现了李白的个人喜好,他特别喜欢说“天上来”,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天上来的,看到美女也说人家是天上来的。“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是说他们一起玩乐,还有卡拉OK、歌舞表演。“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是形容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好像云中的月亮,李白最宝贵的东西是月亮,碰到一个心仪的美女,就把她也比作月亮。 但是这场艳遇太奇怪了。你看好不容易把门关上了,而且里面还有歌舞表演,多香艳啊。但写到后面,突然一转:“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很伤心,不知怎么回事,见了一次后就不能再见面了。“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你为什么一个人独守空房呢?“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是说如果我们俩在一起多好啊。“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春风”代表思春,“暮雨”暗示男女之事。李白是有想法的。“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是说现在我还身强体壮,你也青春美貌,为什么不能巫山云雨呢?“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李白最后还说:我们还是再找个机会,一起缠绵吧。 太明显了,这绝对不是写给老婆的,这不可能是夫妻关系。这个女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如果是个小妓女,李白很容易搞定她。莫非是有夫之妇?她丈夫是出门了,还是死了呢?难道是一个女道士?她家里怎么搞得跟豪华夜总会差不多呢?我们不好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就是这首诗里有刻骨铭心的相思。在李白所有的诗文中,写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感情,而且是出于恋情的,只有这一首。这是一种缠绵悱恻而又神秘的相思。 李白在作品中从来不避讳他和小妓女的关系,在他的某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和女道士,乃至良家妇女,也有很暧昧的关系。 李白的金陵情结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第一大偶像是谢安。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 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 昭阳是汉代的宫殿名,赵飞燕曾经住在里面。金陵,是六朝佳丽地。就像我们现在说美女都集中在北京的后海,还有上海的茂名南路、衡山路。李白带着漂亮的小妓女,像谢康乐那样悠哉悠哉。谢康乐,就是谢灵运,因为他不但是大诗人,而且喜欢到处旅游,所以是驴友李白的一个偶像。“世号为李东山”一句,说中要害了。世人给李白起了个外号,叫“李东山”。“东山”这个号怎么来的?东山就是谢安啊。 谢安是伟大的政治家,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但谢安最让李白艳羡的就在于他带了一群小妓女,跑到东山去隐居。李白一心想做第二个谢安,所以他选择了隐居,但光隐居不行,那只是半个谢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谢安呢?就是要一面隐居,一面整天和小妓女泡在一起。而且要跟哪个地方的小妓女泡在一起呢?要跟金陵这个地方的小妓女泡在一起,这样才是谢安。 金陵是跟李白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地方,也是李白诗里写得最多的一个地方。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李白的南京情结、李白与南京,可以做一篇非常完整的文章。李白何以对金陵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一是因为他有严重的南北朝情结。我们讲纵横家的时候也讲了,李白追随永王璘,就是想以南京为根据地建功立业。而且当他变成政治犯的时候,还代宋若思上表,让唐肃宗迁都金陵。另外一方面,就是李白想和谢安一样泡几个金陵小妓女。东山携妓图明郭诩李白从四川出来,很快就到了金陵,然后和金陵有了不解之缘。李白去过金陵很多次,他诗里写的女子,尤其是和他有过感情或性接触的女子,以金陵一带的为主。 李白有恋足癖(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有一组诗,题目叫《越女词》,共五首,我猜测这是李白初到金陵一带时写的。可能有人要说,“越”不就是浙江吗?别急,我们且将这五首绝句慢慢看来。 其一: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我认为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早期到金陵时写的,里面反映了两件事:一、李白吴、越不分;二、李白有恋足癖。 虽然李白是个天才,但他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弱智。诗的题目叫《越女词》,可是第一句就说“长干吴儿女”,“吴”是苏南,“越”是浙江,这说明李白吴、越不分。而且他在前面又加上“长干”二字。李白自己写过《长干行》,长干是地名,在金陵城的南边。现在去南京,还能找到这个地方,秦淮河再往南,出了中华门,有个地方叫长干里,还有长干桥。此外,吴的中心区域是苏州,而不是南京,但李白可不管这些。 李白对“长干吴儿女”的感觉是“眉目艳新月”。李白的月亮,除了给他自己用,给他自己的妹妹用,给他的偶像用,然后就是给美女用。新月一样明艳的女子,是李白对女人最好的赞美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女子,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脚。这又暴露了李白一个很奇怪的爱好——李白有恋足癖。这可不是我给他罗织罪名,是李白自己说的——“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李白跑到吴地一看,发现这个地方的女孩子都不穿袜子,她们的脚好白啊!李白看得呆住了,从此心里想的都是金陵女子。 这组诗的题目叫《越女词》,越女是很有名的。李白的小跟班杜甫写过一首诗叫《壮游》,其中有两句:“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从中能看出唐人对江南女子的看法。“越女天下白”,女人为什么要美白呢?白了就好看啊!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判断的。李白和杜甫看女人的角度不一样,杜甫看人家的脸,李白就死盯着人家的脚看。不穿袜子的脚,白如霜雪,李白就看呆了。可见,李白是有恋足癖的。 其二: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这些女子不但长得白,还很活泼——“好为荡舟剧”。现在到秦淮河上还是这样,还有许多小舟。吴姬操舟感觉非常好,明末的时候,“秦淮八艳”就乘着小舟在河上荡来荡去。唐代诗人中年纪稍微比李白大一点儿的,比如崔颢,写《长干曲》也是这样描述。李白初到江南,印象最深的就是江南的女孩都不穿袜子,脚特别白,水又暖,在水上划船,还把洁白的脚放在水里。这些女子的眼睛特别活,会勾人。李白后面就招认了,他怎么说?“卖眼掷春心”。“卖眼”这个词,用得多好啊!那个脚特别白的南京女孩子很会划船,更重要的是她的船和你的船擦边而过的时候,她会用眼波勾你一下。还不止如此,她还要“折花调行客”,主动调戏你。李白调戏女道士,他自己就觉得是极其幸福的事。可是更幸福、更让他难忘的,是他一到南京的时候,被那脚特别白,特别活泼,眼波又会勾人的女子主动调戏。这些恐怕是职业女郎。我们再想一想,李白一到南京,为什么三十多万那么快就都花完了?他自己说是组织黑社会花掉的,我估计一部分是花到青楼里去了。 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这女孩子不但会勾人,而且还很有技术含量。南方女子,她除了调戏你,还让你有种想搭又搭不上关系的感觉。就像李白《相逢行》诗里写的“相见不得亲”。见到李白了,人家就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了。李白在外面等她出来,但是她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其四: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东阳也是南方的一个地名。李白讲女孩子漂亮,主要就是脚白。“素舸郎”就是李白自己,自己划着船去找人家。因为长干那个地方大家都划着船,崔颢《长干曲》里写“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南京的女孩子特别会调人,故意把船划近了跟你搭腔,套磁,说看看咱们是不是老乡。李白是一个异乡人,更要被她们善意地揶揄和调戏了。李白初到江南,看见漂亮的女孩子,不穿袜子,脚很白。人家调戏他,他就跟踪。人家躲到荷花丛里去了,到半夜才出来。“相看月未堕”,明月之夜,跟脚特别白的女孩子在一起,好幸福啊。可是这样的女孩子你只能看却得不到的话,那可就要“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连肝肠都会愁断了。李白一到南京,就被金陵女子俘虏了。 李白有恋足癖(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读这首诗,整个的感觉就是惊呆了。江南的水也白、月也白,女人的脚,比雪还白。而且她们穿得那样艳丽,驾着小舟在水上荡来荡去。“新妆荡新波”的两个“新”字,用得很到位。李白来金陵之前,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完全是第一次见,有惊艳的感觉。 李白还有一首诗,叫《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李白到过南京之后,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就是金陵女子白如霜雪的一双脚。《浣纱石上女》就是写一个洗衣的女子。第一句说人家脸白,第二句说人家洗衣服的时候,穿的也跟时装模特似的。但李白印象最深的,还是“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他盯着人家看,不是看脸,而是看脚。“一双金齿屐”,好华贵的,这女孩子哪里是去洗衣服,分明是去T台走秀啊。“两足白如霜”,一双玉足就把李白给征服了。 因为受谢安的影响,李白本就有金陵情结,一去金陵,就被女子白如霜雪的脚给征服了。从此他就和南京女子结下不解之缘。南京的女孩子那么白,而且连袜子都不穿,还特别会调戏人,眼波勾人魂,李白完全沉醉在那儿了。 当李白遇见“酒托”(1)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李白的作品里还提到过一个叫金陵子的人。“金陵子”,就是金陵女子,她的身份恐怕不是良家妇女,而是青楼女子。李白有一首七言歌行《示金陵子》,写得非常好: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南京城的东边是玄武湖和紫金山,金陵子就住在附近。李白偷偷站在外面听人家弹琴,然后用一句非常漂亮的话来形容这个女子:“落花一片天上来。”李白要讲一个东西好,就说这东西是天上的。要么是月亮,要么就是“落花一片天上来”。我李白是谪仙人,你就是一瓣从天上飘下来的花。“楚歌吴语娇不成”,金陵子说的自然是吴侬软语。“似能未能最有情”,李白说吴侬软语的腔调我模仿不来,但是金陵子说话怎么那么有味道呢!再往后面,李白就原形毕露了。他泡妓女,也始终不忘身份。李白的身份就是“李东山”,就是当代谢安。“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我,当代谢安李太白到了南京,光隐居是不行的,我还需要找一个小妓女,手拉着手走出去,让人家看到,人家才会承认我是谢安。 金陵子带给李白两方面的满足,性爱的满足之外,还有一个自我认同的满足。有了金陵子,李白更加觉得自己是当代谢安了。是英雄,一定要有美女相伴的。当代谢安,怎么可以没有美女呢?最后两句暴露了李白的用心:我要把那么美丽的金陵子带出来,我要拉着她的手到处去走一走,让大家都来瞻仰,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当代谢安。 李白也确实这么做了。他写了一组诗给一个叫卢六的朋友,题目是《出妓金陵子呈卢六》,一共有四首。当然,这几首诗还是写他的谢安情结,从第一首就可以看出来: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局部)明沈周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诗的前两句说:谢安在东山隐居三十年,拉着小妓女很骄傲地走到地球人面前。后两句说:哥们儿,看看我的这位金陵子,你卢六说句良心话,她跟宋玉写的那个和楚王梦中相会的巫山神女比,谁更好?金陵子,想必美艳过人,风情万种。李白找金陵子,并把她带出来给人看,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夸耀。李白借这首诗对他的朋友卢六说:哥们儿,你看,金陵子归我了吧?我不是当代谢安,谁是呢?这就是李白的虚荣心。他还总是强调“小妓女”,这个“小”不是我加的,是李白自己加的。且看这组诗的第二首: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 人生不就是美酒佳人吗?我们身在南国,饮的是最好的美酒,而且有最美艳的金陵子陪我。如果这还不是人生的快乐,那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呢? 我们可以把李白和金陵小妓女的关系做一个剧情还原。如果把李白和金陵小妓女的诗歌都找出来,排个次序,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联系。 李白有首诗,题目是《陌上赠美人》。“陌上”就是路上,当然这不是普通的路,是像现在的北京后海或者上海茂名南路那样的酒吧街,李白和一个美女狭路相逢,电光火石,眉目传情: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第一句点出是在春天。第二句说美女乘着豪华车,车上还有帘子,她掀开帘子看到李白,感觉李白腰包很鼓,是自己的目标对象。第三句说美女掀开车帘子,对着李白一笑。第四句说美女指着远处的红楼说,那里就是我的家,欢迎你过去坐一坐。“遥指红楼是妾家”这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遥指青楼是妾家”,其实没有本质差别,这个红楼就是青楼,就是“夜总会”。去了“夜总会”,当然要花钱的,而且消费还很高。李白另有一首题为《对酒》的诗,交代得很清楚: 当李白遇见“酒托”(2)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我们把这两首诗排在一起,一剪接,就特别有意思。那女的不是告诉李白说:前面那个挂着很多红灯笼的青色的楼就是我家,你去那儿找我吧。李白就去了。去了之后,两个人就喝酒。喝的什么酒呢?葡萄酒,进口的,很贵。用什么杯子喝呢?金叵罗。这可不是谁都能消费得起的。这个女的,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酒托”。现在北京、上海的酒吧都有“酒托”,专门用色相勾引男人到酒吧喝最贵的酒。那个“酒托”小妓女长得怎么样呢?“吴姬十五细马驮。”“吴姬十五”,请注意她的年龄,15岁的南京小姑娘啊,刚刚长成。“细马驮”,说明她用的是细马香车,这女孩子的小“跑车”可是“宝马牌”的。“青黛画眉红锦靴”,李白有恋足癖,可到夜总会去了,看不到人家的脚,只看见人家穿了红色的靴子,用青黛色画的眉毛。“道字不正娇唱歌”,这句跟前头讲到的《示金陵子》大有关系。《示金陵子》里面不是讲“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吗?这个“酒托”,15岁的吴姬,只怕就是金陵子了。李白虽然是从四川出来的,但他在外面混了很多年,普通话讲的好,听吴侬软语不太习惯。况且人家女孩子年纪又小,又会故作娇羞。“道字不正娇唱歌”,她用吴侬软语唱上一曲,李白就醉倒了,不知那一夜喝了多少酒。酒喝完了干什么?这不是一般的“酒托”,喝完了就把李白留下来了。后面写了,“玳瑁筵中怀里醉”,李白喝醉了,这个15岁说吴侬软语的女孩子就到他怀里去了,然后就是“芙蓉帐底奈君何”,两个人干了什么,我就不说了。 几首诗放在一起,就是一幕情景剧:李白和金陵子怎么相见的?路上碰见的。金陵子掀起帘子说:去前头最豪华的那栋楼,我在那儿等你。李白就去了。去了之后,就喝最好的葡萄酒,用最好的酒器来喝,喝完之后还给李白唱歌。李白喝高了,她就钻到李白怀里去了,两个人就好上了。 金陵女子段七娘2007年07月18日 连载: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作者:檀作文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金陵子,并不是人的姓名,并不是姓“金”,名“陵子”,只是一个代号,表明她是金陵的女子。在所有的金陵女子中,李白只提到过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段七娘。如果要把李白的故事拍成电视剧,或者写《李白传奇》,就一定要有一章叫“金陵女子段七娘”。 李白有首诗叫《赠段七娘》: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