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唯志所欲。 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有的文章解释说这是左芬以啄木鸟为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态。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中说:“咏物诗说性情妙矣!却又以明达语与物理印证,唯杜工部诗独擅其美,不知原本实在此。”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不过这里顺便提一下,笔者由于水平有限,对汉诗一向不大懂得欣赏。汉诗中除了中学课本中选的曹操的诗篇和有些乐府民歌外,多数读来都觉得如同啃大骨头一样,啃不动嚼不烂的。另外,汉诗之所以让大家有陌生和隔膜感,除了时代久远有“代沟”(汉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和现代大不相同)外,艺术手法上也没有像唐诗一样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境界。 例如上面左芬的这首《啄木诗》,后面的“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这三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如果砍去,反而倒有余味不尽之感。这里当然不是菲薄左芬的才气,而是当时的文风就是这样,汉诗往往就是说得很直白,没有什么余味,不像唐诗那样艺术性极高。其实诗也是在发展的,有些人喜欢厚古薄今,常把前人说得如神仙一样,其实也不尽然。 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 公元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291年贾南风(傻子皇帝晋惠帝的皇后)控制了皇宫和朝政,活活饿死了太后杨芷(杨艳的妹妹,杨艳死时要求司马炎娶她),服侍杨芷的宫女也被统统饿死。贾南风操纵了傻子皇帝后为所欲为,秽乱宫禁,派心腹出宫物色美貌少年,载入宫中,玩够了便一一杀掉灭口。接着又害死了太子司马遹。这时宫里可谓天翻地覆,可想当时的左芬,更是被冷落到一边无人问津,就在这个时候,左芬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块她的墓碑,上面的碑文也很简略: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贵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左芬就这样凄凉地死去了。整个古代,像她这样一入深宫再也不得见天日的实在是太多了,像隋炀帝时有个叫“侯夫人”的美貌才女,进宫后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最后自缢而死,只留下几首诗。明朝宫女郭爱更是悲惨,入宫仅20天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她写了首《绝命辞》后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悲惨地死去了。这件事和《绝命辞》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录下来: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郭爱《绝命辞》其实正像黄宗羲痛斥的那样,“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皇帝和罪恶的封建制度才是这些才女们不幸的根源。如果左芬生活在现代,可能会成为一个出版很多畅销书的女作家,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学里的讲师教授什么的,虽然她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但也可能会有个美满的家庭,疼她爱她的老公。 唉,大家如果细读一下左芬的诗文,依然可以听得见像左芬这样的宫中怨女透过漫长的岁月,透出发黄的旧纸,从厚厚的宫门里发出的一声叹息。天上碧桃和露种——咏絮才女谢道韫 名门才女,绝代风华 “堪怜咏絮才”,《红楼梦》中的这句诗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咏絮之才”,成为后世人们形容才女的专用词。而此典故的由来,正是风华绝代,才惊四座的谢道韫。 什么叫做大家闺秀?什么叫做贵族名媛?什么才是高华不俗的天仙气质?如果你能够了解谢道韫,你才会明白这一切。所谓高贵至极的气质,并不是表现在对物质的奢华上。与王恺争豪斗富,敲珊瑚树玩的石崇之辈,无非是些穿锦着缎的愚猪而已,他们自以为风雅,其实再有钱,也是土老冒一个。我们来看一看,谢才女家世中的那些俊杰,那才叫满目华光,令人钦佩。 谢才女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枭雄桓温(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名言就出于他口)这样厉害的人物对谢奕也很欣赏,尊其为方外司马。《世说新语·简傲篇》载:“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桓温)每曰:‘我方外司马。’遂因酒,转无朝夕礼。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后至奕醉,温往主许避之。”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桓温和谢奕饮酒,谢奕喝醉了,大发酒疯,不顾上下尊卑的礼节,要强灌桓温酒,桓温受不了躲进内室,谢奕也追进去,桓温无法只好进了南康公主(桓温是南康公主的老公)的闺房,这才算避开他。可见谢奕是个潇洒不羁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出他和权倾一时的桓温之间的关系大不一般。 谢才女的叔父名气更大,是有名的谢安。淝水之战时,东晋迎战的只有八万多人,谢安就是总指挥。当时前秦大帝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五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南下侵晋,百万大军乌云一般地压向南方。苻坚狂妄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恐怕也并非全是大话。谢安却镇定自若,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淝水一战,杀得不可一世的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就此瓦解。这在历史上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南方汉人抵御北方胡人的诸多战例中不可多得的一次长志气的战例。所以后世狂放如李太白者,素有“天子呼来不上船”之傲,也对谢安崇拜的五体投地,李白一生最崇拜的就是谢安。 在谢道韫的(堂)兄弟中,更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所谓“谢家宝树”,正是指谢家人才济济的青年才俊。封是谢万的儿子谢韶的小名,曾任车骑司马。胡是谢朗的小名,曾官至东阳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苻坚大帝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当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谢川,也颇有文才,只是早夭。 这些是谢才女的娘家人,再看看谢才女夫家的名人:谢才女的公公是“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名气太大了,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谢才女的小叔是王献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之类的书法也是闻名于世,为历代书法家所景仰,而且《晋书》中称其“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他的容貌也是帅得惊动天子,以致于虽然王献之早已娶了表妹郗道茂,但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看上了他,硬是强迫王献之离了婚后和她成亲。王献之是个重情义的好男人,虽然不得不违心地娶了公主,但是一直觉得对不起郗道茂,病重将死时还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世说新语》)晋朝的公主之蛮横和唐朝有一拚,有的公主甚至惩罚自己的老公时,把老公剥光了衣服大冬天绑在树上,差点都要冻死。虽然没有听到过新安公主虐待王献之,但王献之年纪轻轻就死去了,看来也过得不开心。唉,原来不仅是“红颜美眉多薄命”,漂亮男生也危险啊。 谢道韫的另一个小叔是王徽之,也是个潇洒出尘的人物,很有名气。李白有诗:“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就是说他的故事。王徽之(字子猷)有天雪夜里看着月色很好,就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这时想起老朋友戴逵(此人也是个牛人,是个有名的雕塑家),虽然戴逵的家离得好远,但王徽之脾气说去就去,马上乘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过了一夜好不容易到了戴家门口,徽之却不进门,命船家掉头返回,旁人大奇,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时传为奇谈。他还对竹子爱得如痴如狂。有次他专程前往观赏一种名贵竹子,呆呆地看了一天,连主人的招呼也没听见,直到暮色渐浓,才恋恋不舍离去。走了一程,又觉余兴未尽,于是调转马头回来,见院门已关,他又透着门缝细细观赏。以后他游历四方,每次一住下,便立刻命人栽竹。朋友问他何必如此劳神费力,他仰天大笑,手指青竹说:“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哥们确实是个性情中人。据说谢才女的叔父谢安,开始本想将谢道韫许给王徽之,不知怎么后来改了主意,可能谢安是怕这位兄台要进洞房时也来个“乘兴而饮,尽兴而醉,何必入洞房”吧。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虽然也家学渊源,草隶皆工,并非庸俗之人,但和这些“人尖儿”比起来,就逊色了不少。据说谢才女婚后一直不大满意,有次回娘家时,和叔父谢安诉苦道:“不意天壤之中,竟有王郎!”也就是说天地间怎么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啊!其实谢才女也是有点过于挑剔了,如果让她看看朱淑真嫁的那种铜臭男人,或者其他猪狗一样的臭男人,恐怕她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谢才女虽然对男人有点洁癖般的挑剔,但是也由此可见她的高华气质。现在的好多美眉,常觉得自己喝喝朗姆酒,吃个哈根达斯,拿个LV的包,穿穿VERSACE手工刺绣的裙子,涂涂法国兰蔻口红就算是高贵的“小资”了。但和谢道韫的家世气度一比,恐怕还是要汗颜无地。 咏絮显奇才 当然,谢道韫为世人所仰慕,更重要的还是她本人就具有出众的才气。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安一家皆能诗,一日大雪,谢安首先吟咏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儿谢朗接着吟咏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时谢道韫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故事在当时就传为美谈,“咏絮”也成为形容才女的典故。但不少地方叙述这个故事时,对谢朗的诗句进行了百般嘲笑,有的说:“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有的更说:“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其实公正地看,谢才女这句确实好,但是谢朗所说的也不是差得一塌糊涂。谢家宝树之称不完全是广告词,撒盐一说,在雪下得比较小时其实也很形象,我们注意一下,有时候雪下的是那种小冰粒,倒很像盐。唐李贺也有诗云:“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不过一用盐字形容雪,气氛上就带了一种咸涩之味,而谢才女的“柳絮因风起”,却是轻舞飞扬,潇洒飘逸,在崇尚洒脱出尘的晋代,当然更受推崇一些。其实历来咏雪者不少,都不同程度的透露出个人的一些气质性格,像金朝国主完颜亮,虽然历史上说他荒淫无度,但这首咏雪的词写得霸悍无比,倒是很有气势: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颜亮《念奴娇》 平心而论,这词写得不错,但词中的“挣断真珠索,散乱珠箔,鳞甲飞落”之类的词却十分的狂野狰狞,谢才女恐怕是说不出口的。说起咏雪的诗句中透着美丽轻扬的意境,却只有谢道韫的这句最为出采。这也是谢才女大家闺秀的气质所决定的。 谢才女咏雪只有这一句,未免有些遗憾,我们找来一首谢才女的《泰山吟》,大家欣赏一下: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清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 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当然,朋友们可能觉得不如杜甫写泰山的诗更有韵味,我也有同感。但是我也说过,早期的诗词艺术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我们读来有隔膜感,而且平心而论,这些诗就是没有唐诗成就高。但这不仅仅是个人才气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就像唐朝的围棋国手顾师言什么的,如果来到今天,恐怕聂卫平围棋道场的小孩儿就能将他拿得一楞一楞的。 在历史上有好多人,文采好,但是口才不行,比如我们上篇说的左芬的哥哥左思,就是那样的人,写文章行,但是坐谈立议,却笨嘴笨舌。这在晋朝是吃不开的,晋朝人崇尚清谈,常常是找个话题就分成正反两方辩来辩去,好像现在电视上的大学生辩论一样。谢道韫在当时是个非常出色的辩手。《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中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这段说有次小叔王献之和人们辩论,处于下风,快理屈词穷了,谢才女听到后,不觉心痒难扰,就让丫头告诉王献之,她想替王献之辩下去。碍于男女之防,就弄个青绫的帐幕遮住谢才女,她在帐后接着王献之的话题继续来辩论。谢才女伶牙俐齿,舌灿莲花,说得这些须眉文士甘拜下风。谢才女如果生在今天,去参加什么“挑战主持人”之类的节目,那擂主恐怕不作第二人想了。 妙语退贼寇 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虽然并不如王家其他兄弟出色,但也是个人才,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我们知道晋朝虽然是个崇尚风流潇洒的时代,却也是个鲜血浸透,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的血腥时代。不信大家看看晋朝的那些名人,寿终正寝的不多,倒是多半为无头之鬼。不幸的是,谢才女的老公王凝之就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场横祸来自孙恩之乱,孙恩,当时以五斗米道煽动百姓作乱,四处攻州破府。《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上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而现在网上一般说他是邪教头目,唉,这历史颠倒过来又颠倒过去,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说才对。不过孙恩对于谢道韫才女一家来说,却是欠下了血海深仇。不单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为其所杀,还有其堂兄弟谢邈和谢冲(谢安之子),包括淝水之役中大战苻坚的谢琰(谢才女的堂兄),也死于孙恩之手。看来孙恩确实凶悍,有的文章见王凝之为孙恩所杀,就又嘲笑王凝之是草包窝囊废,其实也不尽然吧。 孙恩贼军(既然这厮和我们的谢才女是仇人,就把他当坏人称呼吧)冲进了会稽城,王凝之被砍掉了脑袋。谢道韫听到丈夫和儿子都被杀后,悲痛之余却极为镇定,率领家丁和其他家人,想突围出城。但不幸和贼兵遭遇,但谢道韫显示出将门虎女的风采,亲自抽刀砍杀了数名贼兵,虽然最终寡不敌众被贼兵所擒,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谢道韫并非林黛玉一般的弱不禁风的才女,而是文武双全,胆识过人的。 孙恩本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资治通鉴》卷第111中说:“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什七、八。醢诸县令以食其妻子,不肯食者,辄支解之。所过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刊木,堙井,相帅聚于会稽;妇人有婴儿不能去者,投于水中”。大意是说孙恩杀人时连婴孩都要杀,抢来的女人因为带着小孩子不方便随军,孙恩等就夺过孩子来扔到水里。又将各县的县令剁碎后煮了让其妻子儿女来吃,如果不吃就肢解处死,看来孙恩和日本鬼子差不多的狠毒残暴。 但就是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见到气质高华不俗的谢才女时,却怎么也提不起屠刀来。而且在贼兵要杀谢道韫年方数岁的小外孙刘涛时,谢道韫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意思是说,刘涛不是王家的人,如果你要杀他,就先杀我好了。史书上记载往往粗略,当时谢道韫说的肯定也不止这一句话,以谢道韫天下无双的辩才,肯定会有更精彩的妙语。大魔头孙恩居然被谢道韫说得回心转意,放了她和她的外孙。我们看金庸小说中写过,香香公主的惊鸿一瞥就可以令清兵回军双方的千军万马撤兵罢战,韦小宝的一番妙辞就可以使有杀徒断指之仇的桑结喇嘛和他化敌为友,常觉得是小说家言,未必可信。现在看史载谢道韫的这番传奇经历,才相信世间确实有人身具观音菩萨一样的高华气质,让任何人都油然而生钦敬之心;口具苏秦张仪之舌,能说得江河倒转,雾散云开。 神清散朗 林下之风 孙恩之乱不久平息,谢道韫此后一直在会稽寡居,当时的太守刘柳闻听到她的大名,就想去拜访。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谢道韫却不是那种迂腐僵化的凡俗女子,大大方方地坐在帐幕后迎接他。刘柳虽然是行政一把手,但也恭恭敬敬地“束脩整带造于别榻”。就是说备了礼物,穿了整齐的礼服,坐在远远的另外一张榻上(据说宋时才有椅这样的家具,当时的人都坐在榻榻米上),态度是相当恭敬。谢道韫娓娓而谈,听得刘太守如坐春风,等告辞出来后,他感慨道:“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意思是说,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出色的人物(当然啦,这是数千年罕见的大才女),光是领会她的语言气度(当然了,人家谢才女拉着幕布,没让他看容貌),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唉,遥想谢才女当年的风采,真是令人神往啊。谢才女对于这个刘太守的感觉也不坏,她说:“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但是,大家可不要误会,谢道韫和刘太守之间的这种感情是那种很纯洁的文友关系,可谓是光风霁月一般的胸怀,一点也没有男女淫欲之情在内。说到这里,却又暗自担心,只不定那天,来个猪头编剧无脑导演拍电视剧时,再据此给谢才女编排上一段无中生有的恋情,又得被他们气得狂吐鲜血。 《世说新语》中还说过一个故事,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家的张彤云才女嫁到顾家,张玄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张彤云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可能是个尼姑吧),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就问这个“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有魅力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结论是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其实济尼这人比较圆滑,两家都不得罪,但也确实说出了谢道韫和张彤云不同的特点,其实拥有闺房之秀的美女美少妇海了去了,可谓车载斗量,历朝历代都有。但身为女子,却“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者却实在千古罕见。 谢道韫不但胜张彤云多矣,她的气质也超出了其他朝代的才女。这也是和晋朝当时的风气有关的,我们知道,晋朝时的人,喜欢老庄,崇尚清谈,无拘无束,讲究个性的放纵和率真。多少乌衣子弟,裙展风流,服装上也是宽袍大袖,飘逸如仙。现在的小资、BOBO一族之类的,比起晋朝人所留下的那样惊世骇俗的典故简直太小儿科了。大家看金庸小说中奉行“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语)的东邪黄药师这样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本着晋朝嵇康、阮籍等狂放之士写的。人们常称道:“唐诗晋字汉文章”,晋朝的行书那是一绝,后人难以超越。晋人推崇潇洒飘逸的风格,而行书正是体现这一风格的最好形式,所以有人说王羲之的行书天下第一,既有个人才气的因素,也是晋朝时代风气的影响。同样,在那个风流清逸的年代,出现谢道韫这个气质如姑射仙人、胸怀如霁月光风的大才女,也是天时地利诸般因素所致,后世再也难得一见。 可惜谢道韫的诗文传世不多,除《泰山吟》外,还有一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虽然谢道韫的诗文传世很少,这两篇诗作也不是广为人知,众口相传。但是在千百年来人们的心中,这个冰雪一样高洁晶莹,柳絮一样轻舞飞扬的女子,早已成为才女的化身,让人无限神往。情丝织就回文锦——兰心蕙性苏若兰 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 南北朝时期,江南之灵秀被谢道韫这个咏絮才女一时占尽。此时的北方虽然正是五胡乱华,战火纷飞,但北方前秦国中,却也有一位兰心蕙性的才女,她的名字叫苏蕙,字若兰。可谓名如其人,兰花幽香淡雅,“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空谷佳人”、“花中君子”之美誉。纵观苏蕙之人,实在不虚此名。 苏蕙,是陕西武功人,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据传她是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远近乡人都惊叹于她过人的机智。她后来嫁给窦滔为妻,窦滔据说是个“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也就是说是个文武双全,大家都夸的帅哥,看来倒也大略能配得上苏蕙。《晋书·窦滔妻苏氏》中说得很简略:“……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说来这修史书的人也真懒得够呛,苏才女最为精采的回文璇玑图居然用了“文多不录”这四个字就略去了,该打! 从晋书里看,这个让苏蕙千古扬名的回文锦,是在她老公窦滔当时被符坚贬去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时,为表达思念之情所作。但事情并不完全像史书中说得这样简单,根据一代女皇武则天写的《织锦回文记》文中说:“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也就是说窦滔有个小老婆叫赵阳台,唱歌跳舞很拿手,窦滔一的心思都放在她身上了。苏蕙知道了,在气头上就打了赵二奶一回,于是姓窦的就生了气。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当时苏蕙正为赵二奶的事情生气,就赌气不去。结果却正中窦、赵二人下怀,离开了后过起了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早把苏蕙晾在一边,连个音信也不给。于是留给苏蕙的就只有空空的房子,漫漫的长夜。 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嫁夫随夫,丈夫就是自己的全部精神支柱。别说是在南北朝,就算是近代张爱玲的小说里也可以读到这样的心境: 她摇摇晃晃走到隔壁房里去。空房,一间又一间──清空的世界。她觉得她可以飞到天花板上去。她在空荡荡的地板上行走,就像是在洁无纤尘的天花板上。房间太空了,她不能不用灯光来装满它。光还是不够,明天她得记着换上几只较强的灯泡。 她走上楼梯去。空得好,她急需着绝对的静寂。她累得很,……她管得住她自己。但是……她管得住她自己不发疯么?楼上品字式的三间屋,楼下品字式的三间屋,全是堂堂地点着灯。新打了蜡的地板,照得雪亮。没有人影儿。一间又一间,呼喊着的空虚…… ——《倾城之恋》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女人们独守空房的心情,可能“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吧,没有体会过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当时的年代,没有手机短信,没有网络,只有默默地等待,无尽的期盼——“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种寂寞是一般人难以忍耐的,传说有个寡妇每晚寂寞难耐时,就将一百个铜钱洒落在地,熄灭灯烛,逐一摸起,等她死去,人们发现那一百个铜钱个个锃亮,她一生的青春与柔情都用在拭擦这些铜钱上了。但是苏蕙却不会像这个寡妇一样做这种没有用的功夫,她虽然也寂寞,也凄苦,可是她天资聪颖,她把千种柔情,万种思念,千滴泪、万般唤,千声诉、万古怨都织成这千丝万绪,织成这惊神泣鬼,不知多少人心迷神茫、赞叹崇敬的璇玑图。正所谓“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据说苏蕙的《璇玑图》织成后,她赶紧派人送至窦滔手中,窦滔读后,感其妙绝之余,倒也良心发现,把赵阳台送回关中老家,亲自备了车马,用隆重的礼节把苏蕙迎了回来。两人从此恩爱如初,白头到老。 当然也有故事说是苻坚贬窦滔为庶人,发配边疆沙州(今敦煌)服苦役,家产全被充公。苏蕙日夜思念丈夫,终日以泪洗面。于是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诗,用五彩丝线织在锦帕上,在秦州城沿街叫卖。后来锦帕传到苻坚手中,苻坚看了回文诗后很受感动,立即传旨赦免窦滔,官复秦州刺史。窦滔与苏蕙终于团圆了。这个情节倒和《晋书》说的差不多,而且把璇玑图和苻坚联系起来,更有传奇色彩。但是武则天的《织锦回文记》和朱淑贞的《璇玑图记》中都没有提到此说法,后人编杂剧时倒比较多地沿用这一说法,这个故事的情节当然比苏蕙和赵二奶争宠被冷落的情节更为动人一些,苏才女的形象也更“高大全”了,但却远离了事实。不过无论那种情况,都是苏蕙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动了心如钢铁的男人们。 千古奇观《璇玑图》 我们来看一下苏蕙这个冰雪聪明的才女所制作的这个千古奇观吧: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挑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兖衣想华饰容郎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此图正中间嵌了“璇玑图”三字,据说读法极多,诗文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选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小方块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如果从“伤”一字开始向右读则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贞,唐虞圣德怀智仁”。如果沿右边一直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唯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从第二行第14字“邵”字开始,读为这样一首四言诗: 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历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齐南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徵宫羽,同声相追。 三言诗也有(从第二行右面第二字“嗟”读):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难得的是苏蕙的回文诗不仅仅是能凑成句就可以的纯文字游戏,里面的诗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从璇玑图中心“玑”字向左第二字“苏”字开始读,向左读两句七言后,再折向下读,则为: 苏作兴感昭恨神,孽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诗就满是幽怨和不平,但又表达了自己“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再看这首五言诗(从第13行左起第21字开始读):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喻,吐露了自己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更令人叫绝的是,此诗居然倒读也行,而且也是文词通顺,甚至意境更佳。哪位朋友如对此图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一下小说《镜花缘》中的第四十一回,对于此图的解读有不少妙论。 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这个图犹如一个文字组成的天罡北斗阵,当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越研究越觉得妙味无穷,深不可测,不知消耗了多少饱学之士的精力。历代的奇才异士都对此称叹,并且越研究,发展其中暗藏的诗句越多。让我们了解一下几个有名人物的研究成果吧。 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这个《璇玑图》,特地写了篇《织锦回文记》,文中夸道:“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另一个大才女朱淑贞也做过研究,她在《璇玑图记》说“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到了明朝有个叫起宗道人的将《璇玑图》按颜色分列七图,再按图分诗读出3752首。明弘治年间康万民、康禹民兄弟专门撰写了《璇玑图诗读法》一书,从第三图内增设一图,又读出4206首,共计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另外据说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诗词39827首! 我们看光是解读此图,就消耗了这么多奇才异士的心血,而创制此图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说成是“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丝毫不为过。后人受其影响,也创作过一些回文诗之类的,但却远远不及苏蕙所作。据说后世苏东坡很喜欢写回文诗,比如像什么:“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如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戊边回雁寄情郎。”(倒读则为:情郎寄雁回边戊,蝶梦惊残落叶风。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虽然也很精妙,但比起苏蕙的璇玑图之博大精深,却是远远不及的。 正如《镜花缘》中所说:“苏氏以闺中弱质,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兴寄超远,此等奇巧,真为千古绝唱……”想想苏蕙在那样早的年代,以一人之力创造出如此奇妙的璇玑图,真是让人怀疑苏蕙是仙女下凡。据说苏蕙还有文词5000余言,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但好在璇玑图传了下来,这就足以使苏蕙芳名不泯了。绝妙无双的《璇玑图》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苏蕙也永远成为女子们的骄傲。日边红杏倚云栽——点斗魁星是婉儿 将持此秤量天下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女人们比较有地位的一个朝代。唐朝时的公主、贵妇很多,十分大胆开放,并且参与政事,权力很大。所以在唐传奇中,有很多“后土夫人”、“太阴夫人”之类的贵妇人包漂亮男生的故事,其实故事都是取材于生活的,正是唐代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才有了这些故事。 让我们来看一个一生始终接近于最高权力中心,曾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的美貌才女。 巍峨富丽的宫室中,奇珍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尽枯肠、搔短头发来吟诗作赋。他们可不是寻常的文人,他们或是有名的文臣,或是昭文阁的饱学之士,但在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还是不免有些紧张,有些人更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而怡然高坐,美艳高华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评判他们文章的最权威的“评委”。她,就是上官婉儿,后人称之为上官昭容。 这昭容,本是宫中的“职称”,据史料载:“宫中位号十有四品。昭仪、昭容、昭华、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跸、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而在上官婉儿那时候,还有个特殊情况,当时的女皇帝武则天当年就是昭仪,所以昭仪这个封号可能当时就暂时不用了,昭容可能已是宫中职位的极品。 上官婉儿家学渊博,是上官仪的孙女。这上官爷爷的诗虽然现在不是很有名,但在当时这上官仪毕竟也是一代文坛人物。上官仪被唐高宗李治召来,让他起草废掉武后的诏书,上官仪当然心里也是赞同此事的。估计武后的耳目极多,武后突然就及时出现了,脓包皇帝李治吓得魂不附体,就说全是上官仪的主意,上官仪当了冤大头,下狱被杀。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籍没入宫为奴,当时上官婉儿只是个小小婴儿。据《刘宾客佳话录》记载,说当年郑氏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 到了上官婉儿14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了一个美貌如花、才华出众的才女。上官婉儿这一年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据说当年高宗李治大宴群臣(想必武后肯定也在),一起作赏双头牡丹诗,上官婉儿有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应该说写得很不错。这里臭兰,其实是香味,大家可不要以为是臭味哦。语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后来上官婉儿少年气盛,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有人说和薛怀义烧明堂有关,但具体是何事不详),但武则天又加以宽恕。此后婉儿算是活明白了,可能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上官婉儿就此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则天欢心。更被武则天提拔为贴身秘书,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呵呵,这能够上达天听,接近至尊的角色往往不可小看呀,在一言九鼎的至尊面前,说上一句好话和说点坏话,那可天差地别。腐儒的经书里说什么“春秋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其实在吹牛,《春秋》那东西无所谓,后人足有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本领。而当时的婉儿在武则天面前的一字之褒和一字之贬,确实可当此说。 当然,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物,权柄也不会全由上官婉儿把持。说起来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面前地位还是很低的,有一次,武则天、婉儿及武则天的“男妃子”张昌宗、张易之一起饮宴。要说二张也是经过全国选美挑出来的超级男生,当然也是极品帅哥。武则天不是赞过“莲花似六郎”(六郎指张昌宗)嘛。婉儿也是个有情有欲的女儿身,不禁贪婪地多看了几眼,大有垂涎之意。武则天眼里可不揉砂子,瞧见婉儿的这种神情就当场大怒,拔下一枚玉簪就掷向婉儿,正中婉儿天目穴(呵呵,这里说的武侠化了,就是两眉中间),婉儿不敢怒不敢言,眉间落下了个伤疤,婉儿就剪了花瓣贴住,后来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有的宫妃眉间没有伤痕,也贴上个花。 日边红杏倚云栽 也许是压抑的太厉害,等到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大大地“性解放”了一番。她先是和唐中宗有了关系,又与武三思淫乱(当然,也有记载说武三思是武则天指配的)。说起来,上官婉儿的情形也很特殊,原来其身份就是宫中嫔妃,但当时武则天称帝,她不是男人,这嫔妃当得徒有虚名。中宗即位后,宫里的女人像婉儿等就照单全收了,而且上一任皇帝是他的老妈并非老爹,也不存在子占父妾的问题,这上官婉儿居然也乐得“身兼两职”。而且让人惊奇的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也和武三思不清不楚地淫乱。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当然也是个有名的“小太妹”,本来她嫁的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但安乐公主不喜欢他,倒泡上了他那堂弟——漂亮的小白脸武延秀。有记载甚至说安乐公主有时还把武延秀“孝敬”给她母亲韦后玩玩。 这时候,依靠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这些当时权力金字塔尖上的女人们,武家人自然是权势熏天,势力比武则天在位时恐怕也不逊色。但这时候,并非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他想武则天在世时,武家人欺负李家人也罢了,现在武后不在了,武家人还这样牛,这天下还是李家的吗?太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呵,于是就发动了兵变(要说也怪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变的示范效应,这唐朝时太子们兵变的次数极多),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等武家人,但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都没有在武家住,因而幸免。 李重俊来到宫前,扣打宫门,指名索取上官婉儿,要她的性命。这时候上官婉儿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斗争才能,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要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吓得痛哭流涕,跪在了地上拉着皇帝的脚哀求(其实越这样,越没有用,倒死得更快)。而婉儿镇定自若,对中宗和韦后说:“如此看来,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弑杀皇后和陛下,要让我们同死于他的刀下。”巧妙地将自己的命运和中宗韦后绑在一起。中宗韦后一听,想想自己和上官婉儿的关系也是亲密得如同一体,唇亡齿寒,再加上韦后这当后娘的一挑唆,于是中宗李显大怒,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又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而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中宗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中宗李显虽然是个糊涂蛋,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正牌皇帝,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叛乱的羽林军见皇帝亲自发话了,当场倒戈,太子等反而被杀,一时间玄武门下血流成河。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 经此一役,武氏算是被消灭了。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这三个女人的势力更大了,当然另一个有势力的女人是武后的女儿,也就是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这时候上官婉儿劝皇帝设置昭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士,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这也算是对文化事业的一种推动和贡献吧。于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就出现了,上官婉儿登上高高的彩楼,宣布规则: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的一篇进呈御览并谱曲,不中选者即发下楼,当场退稿。内侍拿过诗来刚念过诗题和开头两句,诗稿便纷纷飘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问(这两人是当时宫庭诗人中顶尖级的人物,但现在我们对其评价是远不及”王杨卢骆”等人的)两人的诗稿还没有给丢下来。沈佺期悄悄对宋之问说,咱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隔了好一会儿,楼上又飘下一张,原来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的诗则被呈给皇帝。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婉儿的评判让沈宋都心悦诚服。说来婉儿的眼光的确不错,应制诗这种弘扬主旋律的东西,还是人家宋之问那两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更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气势。 此后,上官婉儿在长安市区群贤坊的东南侧修建了一座异常豪华的住宅,由于上官婉儿和皇帝关系暧昧,中宗又派人扩建婉儿居所,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使婉儿的豪宅俨然如“行宫”一般豪华。当然安乐公主更不含糊,经常野蛮拆迁平民的居所,腾出地方来扩大自己的府第。更离谱的是,安乐公主她又盯上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中宗将昆明池给她。昆明池在唐朝的地位恐怕和现在的中南海差不多,是不能随便划归个人的。所以唐中宗愚者千策,终有一得,倒没有答应女儿的非份要求。但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昆明池。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 在这样骄奢之风下,上官婉儿还不算是太过份。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又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个“坏”多意指淫行而言),其实女人也一样。上官婉儿现在不但掌握天下文宗,而且参政议政上面也是举足轻重,可以说够得上是那句歌词了:“你站在万人中央,感受那无上的荣光。”这时候婉儿也已经四十多岁了,也是如狼似虎的年纪。于是婉儿也开始学武则天一样,弄个把男人来玩玩。上官婉儿看上的美男叫做崔湜,这崔湜倒也有几分才华,吟诗作赋也有一套。当然啦,以婉儿的品位,她挑的男人也不会太菜吧。我们来看看这个比婉儿小6岁的卖身男人的诗: 相和歌辞·婕妤怨 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陇上寒应晚,闺中织未成。管弦愁不意,梳洗懒无情。 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容颜离别尽,流恨满长城。 应该说还不错吧,对仗工整精巧,像“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等中间几联,写得就相当好。再看崔湜另一首: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呵呵,这“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几乎就是在写被上官婉儿“宠幸”的情景嘛,这席恐怕不止是酒席,而且是“枕席”吧。还有一首,说的更直白了:年光陌上发,香辇禁中游。草绿鸳鸯殿,花明翡翠楼。宝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 当然,皇恩的酬谢还是浩荡的,年纪轻轻的崔湜在很短时间里,从中书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高居相位了。不久,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因上官婉儿的缘故,不久就官复原职。 瓦罐不离井口破 因为崔湜,上官婉儿却和太平公主有了裂痕。因为太平公主同样喜欢美男人,看到了崔湜,竟夺人所爱,不时召崔湜入府陪她作乐。所以上官婉儿一怒之下,加入了韦后、安乐公主这一阵营。后世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婉儿也大略如此。 可韦后、安乐公主居然走了步险棋,也是臭棋,她们居然毒死了中宗。这里闲插几句:这事怎么想也有点蹊跷,虽然史书都这样记载,但韦后、安乐公主为何能同谋杀夫杀父,也太过骇人听闻。而且,韦后、安乐公主都死无对证,李隆基当了皇帝后,他说是韦后、安乐公主等毒杀了中宗,谁敢为其翻案?从中宗的表现看,中宗整个是一糊涂蛋,武则天在位时,就居然说出把天下让给他老婆韦家的混帐话(为此,武后废了他,大臣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实在是个再理想不过的傀儡了,再立其他傀儡还未必如他听话呢。从上面说过的太子李重俊造反时的情景可以看出,虽然中宗是傀儡,但关键时候他这个牌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再说中宗死时已五十四岁,这个年纪在现在当然还算是“英年早逝”,但在纵欲过度,普遍短命的帝王中也不算夭折了。像唐太宗李世民才五十岁就驾崩了,中宗的老爹李治也活了五十五岁而已,中宗的弟弟李旦(唐玄宗之父)也是这个岁数死的。所以未必杀死她们的李隆基所说的就都是事实,历史上常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胜者为王,败者为贼。 结果是,中宗死后,太平公主联合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明皇)杀入宫中,羽林将士们欣然从命,宫城的防卫不攻自破,韦后、安乐公主都被杀。婉儿在杀声震天之中,妆束整齐,命令宫女列队秉烛迎接李隆基。婉儿从容地出示先帝驾崩时的遗诏(假托的),申明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韦后她们的,但这次上官婉儿失败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认定了她是韦后一党,于是钢刀利剑无情地砍了下去。婉儿大约活了四十六岁。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倒也爱惜她的才华,让人收集她的诗作,全唐诗中还始终称她为上官昭容。当朝位极人臣的“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为婉儿的诗集作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对上官婉儿才华做了由衷的赞美,认为班媛(班昭)和左媪(左芬)都比不过她。 上官婉儿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据说这时候婉儿尚是十几岁的少女,当真是“少女情怀总是诗”,诗中那炽烈纯情的句子确实很妙。婉儿后来的诗句中虽然也有“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这样的好诗句,但应制诗太多了。虽然婉儿才思敏捷,经常能一下子替二张、唐中宗、韦后他们各做好几首诗,而且意味不同。但内容却多数是“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这类的场面话,无味得很。惜哉婉儿! 说来婉儿的才华过多地消耗在“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上了,好多优秀的文人一当了最高统治者秘书这一角色,才华就大大被扼杀了。婉儿在宫庭斗争中浪费了过多的才华,如果只是个普通女子,她恐怕要多写出几篇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大意是说如果柳宗元一生如意,出将入相,当了高官,但文章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这之间的得失只有后人评说了。这话用来说婉儿也挺适合,不过情况却相反,婉儿一生弄权,荣光一时无限,不亚于“为将相一时”,可能却因此少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但是,人各有志,也许有人觉得婉儿这样过才算没有白活,比那些穷愁苦吟的才女们过得精采多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吴兴宝贝李季兰 放纵大胆的吴兴宝贝 如今有“上海宝贝”卫慧之类的美女作家,大唐时也有。而且大唐的美女作家们比现在的卫慧、棉棉之类的更美女更作家。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李冶李季兰,就是这样的美女作家。 李季兰是浙江吴兴人,所以这里把她叫做“吴兴宝贝”,因为李季兰确实大胆放纵,这样叫她也不算冒犯吧。吴兴也就是湖州附近,这湖州附近可是文化璀璨纷呈、才子辈出的地方,吴中四士中的包融也是吴兴人,后世如赵孟頫、管道升夫妇、近代钱玄同、当代作家徐迟等都是吴兴人。 《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季兰自幼聪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看了后,虽然惊叹女儿的文才,却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居然春心萌动(“架却”谐音“嫁却”),性情不宁,于是向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不过这故事不大可信,要说骆宾王七岁咏鹅,我倒信。因为那什么“鹅鹅鹅”之类的话就像是小儿之语。而李季兰这两句实在不像六岁女童所写,六岁女童哪有这样的感受,也太早熟了吧,要是十六岁还差不多。这恐怕多半是后世文人们编出来附会的。就像过去编的什么真龙天子出生时异香满室,红光冲天之类的事情一样,因果关系其实是颠倒的,正是由于李季兰在旧时人的眼里是“失行妇人”,才有了这段附会的故事吧。 据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这“神情萧散”四字很传神呀,可以想像出李季兰的小资情调。 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这唐代的女道士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角色,好多女道士并不是守身如玉的出家人,倒是因为不是有夫之妇,可以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往来而无人可管,所以唐朝好多有身份的女子倒乐意当女道士。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九女儿玉真公主,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出宫以后,两位公主住进豪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不少男子拜倒在两位公主的石榴裙下,两位公主虽然似乎确实终生未婚,但绯闻却是层出不穷。这些尊贵美貌的女道士,其实是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但假如她们无心为人妻的话,就可以享受到更多、更自由的两性关系。上行而下效,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去做女道士的。李白曾经写过《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诗二首,这位女道士李腾空就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 还有骆宾王,也曾经代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至于到民间,女道士们的香艳传奇更是层出不穷。李季兰在这种情况下,以她的个性更是如一枝怒放的红杏,道观的矮篱如何羁绊得住。在李季兰留下的诗作里,留下了她和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如朱放、著名的茶艺研究家陆羽,还有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以及阎伯钧之类的官僚们来往的记录。有的作者就据此编出来好多香艳的故事,当然也不完全可信。李季兰有诗作相酬,并不一定就是发生了关系。但李季兰大胆开放,不亚于现在的美女作家们,也是无疑的。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唐才子传》) 这段意思是说刘长卿(有的地方错写为刘禹锡,这是不对的,刘禹锡12岁时,李季兰就死了)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当时患者没有手术治疗这样的途径,只好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之一)这个“託”字借作“托”字,“众”字借“重”字,得了疝气肾囊胀大沉重。而这个“鸟”字作为水浒中骂人用的“鸟”字来讲了。 呵呵,看来李宝贝好厉害,当众讲黄段子不脸红,可见不是吃素的。李季兰和陆羽相好,竟然连陆羽的好朋友和尚皎然也想勾搭,皎然这和尚却和唐僧有一比,不为其美色所诱,也没有像武松一样“恼将起来”,而是很礼貌地还了她这样一首诗,果然是高僧的气度: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知道当时李季兰看到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至亲至疏夫妻 即使放在现在,李季兰也是个放纵大胆同样会遭人非议的女人,但她的才情却实在是高于前辈的女诗人的。如果单论诗作,此前的才女恐怕都比不上她。李季兰有很多不错的诗,像这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很不错,意境高远潇洒,不让须眉。这首《得阎伯钧书》写得也极好,有首开温庭筠花间派诗风的意味: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李季兰的诗,前人多夸她这一首写得最好,《唐诗鉴赏词典》也选了这一首: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有个叫高仲武的在《中兴间气集》中说“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这是“五言之佳境”。但许多人可能却觉得也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据方家们解释:“远水浮仙棹”是暗用汉代博望侯张骞奉使乘槎探索河源的故事,“寒星伴使车”又是根据什么《后汉书》上的故事。还有最后这两句“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也是用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典故。但不懂以上典故的一般爱好者未免读来索然无味。诗中用典过多,也不见得就好。 所以李季兰的诗中这一首更让人觉得精彩: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四句平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其实全部是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呀,夫妻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亲时可以生死与共,反目成仇后却又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许正是李季兰对夫妻间的感情失望,才放浪情怀吧。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后来李季兰这位“美女作家”的大名越传越远,皇帝居然也知道了,要召见她。但可惜李季兰已经老了,怪不得张爱玲常说出名要趁早,李季兰老来得到皇帝的召见,不免有以下的遗憾: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已是华发衰容,不免遗恨终生。虽然皇帝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但想必李季兰还是心中余恨,因为毕竟年岁大了,落了个“俊媪”(漂亮老太太)的名声。 李季兰最后死得也很悲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叛将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烈士”般的人物叫段秀实的,居然不顾朱泚军权在握,生杀予夺。出于义愤,以一个文弱文人之躯夺过一块上朝时拿的象牙笏板,扑上前大骂道:“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你一起造反!”说着就用笏板猛砸朱泚脑袋,正中其额头,裂开好大一个口子。朱泚虽是个武将,也吓得不得不慌忙逃窜。当然醒过神来的朱泚爪牙自然砍杀了这位忠臣。事后连朱泚都不得不称段秀实为忠臣,据说唐德宗听闻段秀实死亡,深恨从前没有委用这位忠臣,“涕泣久之”。 但是李季兰却站错了队,给这位乱臣贼子朱泚献诗。这种行为在当时,就像抗日战争中当汪伪汉奸差不多的意思。难道是李季兰当时人老珠黄,穷困已极?也很有可能,因为像李季兰这样的女人晚景一般比较凄凉。像一代名妓赛金花,晚年也十分落魄,据说接受过韩复榘的资助,还写了首诗给老韩:“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看来确实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但即使如此,李季兰也不应该和这种乱臣贼子来往。当朱泚之乱被平后,李季兰也因此倒了大霉。唐德宗召李季兰而责怪她说,就算是被贼人所逼,为什么不学严巨川,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所谓扑杀,据说就是乱棍打死了。呜呼,李季兰也死得很惨呀。 李季兰的行止众说纷纷,有褒有贬。但李季兰作为一个出色的才女是当之无愧的。诗人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高仲武云夸她“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已下,罕有其伦。”陆昶《历朝名媛诗词》称其:“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确实,李季兰的诗句中警句妙句确实不少,很多让我们读了都是由衷地感到赏心悦目,像“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像“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像“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都是极妙的佳句,在唐才子众多的唐人诗集中,也有其不可掩没的异彩。 虽然既便是生活在现在,李宝贝的私生活依然会引来人们的种种非议,但无论如何,李季兰的才情和她另类不俗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几多佳话,唐朝的诗词宝库中也多了些许红袖馨香。此花无日不春风——扫眉才子是薛涛 此花无日不春风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杨万里这首《腊前月季》本是咏月季花的,但是如果用此诗来形容薛涛,也十分恰当。蜀地前前后后更替了十一位剑南节度使,每一位都对她十分敬重和青睐有加,蜀中才女薛涛正像月季一样始终管领春风。她虽身为官妓,但却以高洁的品格、出众的才华“香超”那些庸俗“桃李”,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敬仰。 和李季兰一样,薛涛也有个关于她的诗谶故事。据传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着庭中的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小薛涛来答,小薛涛答了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日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结果果真就是这样了。对于这个故事,还是觉得是后人附会的成份多,和刘邦斩白蛇,某某的妈梦吞星斗之类的事情差不多。 薛涛虽然不得已成为了官妓,但比起李季兰那种放浪无忌,不是妓女,胜似妓女的人,倒更多了一份庄重高贵。薛涛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最先赏识薛涛的是蜀中的名臣韦皋,韦皋当时任剑南节度使,开府成都,统辖军政,经略西南。并且屡败吐蕃等外敌,是位很有作为的政治人才。《鹿鼎记》上有一段,几个拍马屁的官员帮韦小宝认了个“祖宗”,就是认得这个韦皋,几人把韦皋也大拍特拍了一回。不过这韦皋确实也是唐朝后期政绩很不错的一个地方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当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拿过来一看,不禁大声称赞,觉得身为官妓的薛涛即兴赋诗,就写得很有气势,有愁旧怅古的深意,绝不象一般欢场女子的庸俗之作。一般欢场女子,就算有几分才情,比如像《红楼梦》中陪薛蟠等作乐的云儿那样,也不过只会说些什么“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这样的句子罢了。所以韦皋看过后又传给客人,众宾客也莫不叹服称绝。从此后,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薛涛成了帅府的常客,更被人们看成是蜀中重大交际场合上不可缺少的嘉宾。 随着对薛涛的了解越来越多,韦皋越来越觉得薛涛只当个“花瓶”似的角色实在是屈才,就让她参与原来由幕僚们做的案牍(官方文件)方面的处理工作,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女秘书的角色。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薛涛任校书郎的官职。 但是有人劝阻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其实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影响不好”,所以韦皋才没有申报。 不过薛涛虽然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薛涛却是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唐朝诗人王建有诗送薛涛: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对薛涛进行了由衷的赞美,也认可她是“校书郎”这一角色。 缠绵《十离诗》 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FANS们也越来越多,好多高官名士,公子才子都来招惹。薛涛也有点得意,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薛涛的字也是很有名的),赠与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成为后世传颂不已的“薛涛笺”。后来李商隐曾说过:“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后世韦庄有诗名《乞彩笺歌》,其中就有“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独不惜。薛涛昨夜梦中去,殷勤劝向君边觅”之句。 薛涛笺一时成为蜀中最有名的特产之一了。但是这时候韦皋吃起醋来了,把她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该醒悟到自己闹得有点过了,以后还得要在人家韦皋手下混日子,于是她在赶赴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总称“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 【十离诗·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十离诗·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十离诗·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十离诗·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十离诗·珠离掌】: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十离诗·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十离诗·鹰离鞲】: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十离诗·竹离亭】: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