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哈佛情商课-4

作者:西武 字数:23729 更新:2023-10-08 21:19:44

2.你随身带着安全别针或一条绳子,以防万一衣服或别的东西裂开了吗?3.你跟人打过赌吗?4.你曾梦想过买了中奖彩券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吗?5.出门的时候,你经常带着一把伞吗?6.你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买保险吗?7.度假时,你曾经没预订旅馆就出门了吗?8.你觉得大部分的人都很诚实吗?9.度假时,把家门钥匙托朋友或邻居保管,你会将贵重物品事先锁起来吗?10.对于新的计划,你总是非常热衷吗?11.当朋友表示一定奉还时,你会答应借钱给他她们吗?12.大家计划去野餐或烤肉时,如果下雨,你仍会照原定计划准备吗?13.在一般情况下,你信任别人吗?14.如果有重要的约会,你会提早出门,以防塞车、抛锚或别的状况发生吗?15.如果医生叫你做一次身体检查,你会怀疑自己可能有病吗?16.每天早晨起床时,你会期待又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吗?17.收到意外的来函或包裹时,你会特别开心吗?18.你会随心所欲地花钱,等花完以后再发愁吗?19.上飞机前,你会买旅行保险吗?20.你对未来的十二个月充满希望吗?计分方法说 明总分0~7分,说明你是个标准的悲观者,看人生总是看到不好的那一面。身为悲观者,唯一的好处是,由于你从来不往好处想,所以你很少失望过。然而,以悲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却有太多的不利;你随时会担心失败,因此宁愿不去尝试新的事物,尤其当遇到困难时,你的悲观会让你觉得人生更灰暗、更无法接受。悲观会使人产生沮丧、困惑、恐惧、气愤和挫折的心理。解决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是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件事或每一个人,即使你偶尔仍会感到失望,但逐渐地,你会对人生增加信心,胜过原来消极态度带给你的影响。总分8~14分,说明你对人生的态度比较正常。不过,你仍然可以更进一步,只要你学会怎样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应付人生中无法避免的起伏情况。总分15~20分,说明你是个标准的乐观主义者。你看人生总是看到好的那一面,将失望和困难摆到旁边去。乐观,使人活得更有劲,不过,要记住,有时候过分乐观,也会造成你对事情掉以轻心,结果反而误事。第10章:用情商提高洞察力更新时间2012-10-19 字数:45397一个好的听众不仅在任何场合都受欢迎,他还能接触到想知道的事情。——威尔逊米兹纳 美国作家学会换位思考掌握他人的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高度艺术,只有自身心平气和才可能掌握别人的情感,左右他人的情感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艺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具备两项技巧:自我掌握与移情也叫同理心或同情心。移情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是一种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在内心亲自体验到这些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发生冲突或误解的时候,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我们在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许多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大家就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在对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评价,并加以接受时,移情起着主要作用。移情要以自觉为基础,一个人愈能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愈能准确阅读别人的感受。这就是说,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设想如果自己处于那个位置,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的感受。先做好自己的主人,才能做好别人的主人。当他人直接对某人表情达意时,情感表达障碍型的人常常会感到困惑不已,他们无法对他人的情绪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评价,这不但在情商上是一大缺陷,更可说是人性方面可悲的缺憾。因为融洽的关系是人们相互关怀的基础,而融洽的关系又源于敏锐的感受与同情心。移情同情心的能力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缺少这种能力可能导致极可怕的后果,心理变态的罪犯、强暴者、虐待儿童者都是明显的例子。这种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使人们之间能相互理解,使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也很难有成功的人际关系,甚至给人傲慢、可厌或迟钝的感觉。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与人接触时常可居主导地位,容易打动别人,能享有丰富的亲密关系,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同时又可让人觉得自在。通常来说,人们不仅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而且能觉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准确的识别和评价。正像情商的其他元素一样,同情心的敏感度,与智力测验或学校考试没什么关系。就连出生的婴儿都具备这种能力。9个月大的小孩每次看到其他小孩跌倒,眼眶便浮起泪水,然后爬到母亲怀里寻求慰藉,仿佛跌倒的人是他。15个月大的麦可看到朋友保罗在哭,会拿出自己的玩具熊安慰他,如果保罗仍哭个不休,麦可还会拿抱枕给他。这些情形,是孩子的母亲协助专家做研究时观察记录下来的,该研究显示同情心的形成可溯及婴儿时期。事实上,婴儿自出生日起,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便会感到难过,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同情心表现的最早征兆。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婴儿还未完全明白人我之分时,便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几个月大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啼哭也会跟着哭,仿佛感同身受似的。约周岁时孩子开始明白别人的痛苦是别人的,但自己仍会感到不知所措。纽约大学的马丁霍夫曼做过相关研究,他注意到,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带他妈妈去安慰一个哭泣的小朋友,而事实上,小朋友自己的妈妈就在身旁。其他同龄孩子也表现出同样的困惑,他们会模仿别人的痛苦。看到其他孩子手受伤时,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可能会把手伸进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会痛。或者看到母亲哭泣时,孩子也可能会擦拭自己的眼睛,虽然他并未流泪。到三岁半时小孩不再做行为模仿,不但能区别他人与自己的痛苦,而且能安慰别人。下面是一个母亲的记录:邻居的一个小孩在哭……珍妮走过去拿饼干给他吃,一路跟着他走,甚至自己也开始发出哭音。接着她想要抚摸他的头,但是他躲开了……他渐渐不哭了,但珍妮似乎仍很关切,仍不断拿玩具给他,拍他的头和肩。一项针对儿童所做的测验发现,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在学校较受欢迎,情感也较稳定,在校表现较佳。虽然其智力并不比别的孩子高。显然同情心有助于学习,有助于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移情的能力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却会因人们对情感的淡漠逐渐丧失这种能力。这里面既有逃避痛苦的原因,也不排除人们受自私的意念所左右。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感情往往使人看问题不能客观,带有情绪,而一带有情绪,就会使你忽略了对方的想法,导致沟通的失败。像锁匠那样思索你见过熟练锁匠干活吗?简直就跟玩魔术一样。他摆弄一把锁,能听到一些你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感觉到一些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不一会儿,他就了解了锁的整个结构,并且把它修好。一个优秀的高情商的交流者也是这样工作的。他可以了解任何人的内心组合也称为策略——可以像锁匠那样考虑、思索,从而探索出别人的内心结构。了解别人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要知道,人们会通过不同方式将你想知道的有关他们策略的一切信号都传达给你,有时是通过语言传达的,有时是通过行动传达的,有时甚至是通过眼神传达的。你可以学会巧妙地去阅读一个人,就像你学会读一本书、一本地图一样。记住,策略只不过是产生特殊结果的一种特殊想象组合。你需要做的,就是促使人们去感受他们的策略,同时仔细观察他们的特殊反应。那些主要利用视觉系统的人倾向于以图像看世界。他们通过大脑中的视觉部分,获得他们最大的感觉力。那些视感强的人,因为他们力图跟上大脑中的图像变化,所以常常说话较快。他们只是想要把大脑中的图像描述出来,常常不太注意表达方式。他们常常用视觉语言来表达,向人们描述这些东西看上去怎么样,呈什么样的形状,是明还是暗,等等。而那些听感强的人则不同,他们说话慢一些,声音也较洪亮,较有节奏,较有分寸。因为字词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们对说什么非常慎重。他们常常用听觉语言来表达,如:“这听起来正合我意”、“我能听见你说的”或“听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等等。那些触感强的人说话更慢。他们主要是对触觉作出反应,他们语调深沉,说话像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常常用触觉语言来表达意思。他们总是“抓”某东西的“具体形态”,比如:东西很“沉”,他们需要“摸一摸”那东西。他们总是这样说:“我找到了答案,但我还没有抓住它。”每个人都有这三种系统,但大多数人都是其中一种系统占支配地位。在了解别人的策略,了解他们作决定的方式时,需要先知道他们的主要感觉系统,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表达你的信息。只要通过观察和听别人说话,你就能立即意识到他们主要使用的是哪种感觉系统。留心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只要留心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立即明白在特殊的情况下,他使用的是哪一种感觉系统。不妨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你12岁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是什么颜色的?花几分钟时间想一想。回答这个问题时,90%的人都会把头抬起来偏向左边,这就是惯用右手的人甚至某些左撇子回忆视觉图像的方式。再考虑下一个问题:要是给米老鼠加根胡子会怎么样呢?花几分钟描述一下。这一次,你的眼睛也许往上抬,并移向右边,这里通常是人们的眼睛构成图像的地方。因此,只要看看人们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们正在使用的感觉系统。通过他们的眼睛,你也能了解他们的策略。人的生理状况的其他方面也为人们了解他人的策略提供了线索如果有人呼吸幅度大,那他就是在进行视觉思考;人的声音也含有深意,视感强的人说话快而急,有鼻音,声调起伏大;而说话慢、声调深沉的人则通常触感强;声调平稳,吐词清楚则是听觉强的人的特点。甚至从人的皮肤颜色的变化也能了解别人的策略。因此,哪怕是很有限的交流,你也能清楚地、准确无误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学会了解别人策略的最好方式不是观察,而是实践。因此,你要尽可能地在其他人身上做这些练习。寻找水面之下的“冰山”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言语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它反映了一个人各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和情绪。也就是说,人们可用言辞来表现自我的真相,也能从对方的言语或措辞分析中,探测一个人的真相。人无意识中的言语或措辞特征,比说话内容更能暗示他们关于对方的情况,这也表示对方的措辞会比对方的雄辩理论,更能指出对方的深层情绪。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说话语调和特殊的措辞,所以,人们都会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特别的言语与措辞,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说话语调和节奏,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出身和来历。但是,人们通过说话语调和特殊措辞所反映出的内心情感就如同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只占总体积的10%,人情绪的90%是肉眼看不到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呢?异于寻常的说话方式可以暴露人的心理秘密说话的快慢是由一个人的气质或性格决定的,所以,当有些人的说话方式突然异于寻常时,我们多加观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心理秘密。如果某人平时能言善辩,可是在一些场合下,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或者某人平时说话不得要领,东拉西扯,属于木讷型的那一种,但是,现在突然滔滔不绝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这时候,他们一定是事出有因。一位评论家说:“如果男人带着浮躁的心理回到家里,大体上都会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假如说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而这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打扑克,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老婆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要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干不完的活儿等等之类的话。他的说话语调也一定会比平常快,因为他迫切希望借着自己快速的话语,让自己内心潜伏的不安得到解除。遇到男人这样时,做老婆的一定要慎重,什么事一旦有了开头,就会有下次,不可掉以轻心。一般说来,如果某人对于他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他们的说话速度就会变得很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如果某人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其说话的速度自然会加快,这是人之常情。倘若碰到慎重与精明的人,马上就可以看穿说话者的内心情绪。说话的音调里也经常深藏玄机当一个人怀着浮躁的心情与人交谈时,他的音调就会突然高扬起来。比如上述的那位“加班”的男人,当他回到家时,他说话的语调一定很快,而且慷慨激昂,好像今天的“加班”的确让他很反感——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正如日本作曲家神津善行氏所说:“反驳对方的意见时,一般人都会用激扬的音调表现出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表示他想压倒对方。”说话音调高昂,本是幼儿时期的现象,也是表现任性的一种形态。一般说来,一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说话的音调反而会降低。这种变化行为表明,人类的精神构造在不断地成长,内心里有一种抑制任性的情绪在活动。当成人说话的音调突然变得高昂时,显然他回到幼儿期的境界去了。这表示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的话他听不进去了。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来说,他们在说话时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说话的节奏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谈话方式中,除了含有声音的感性和腔调之外,说话的节奏也是相当重要的。凡是自信心很旺盛的人,一定具有决断性的说话节奏,反之,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他们说话的声调里必然缺乏决断性的节奏。有一种人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段落,也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岂知在说话者的内心里,却潜伏着一种唯恐话题即将说完的恐惧与不安。如果碰见这种人,他一定怀有想要说个没完的高压态度或欲望。相反的,有些人却想尽早道出最后结论来,这是唯恐被人提出反驳意见的最好证明,他似乎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提出结论的话,情况必然会相当严重。很多人喜欢在句尾加入某种暧昧不明的语气,其实,在一般的语言构造中,句尾都能道出结论来,倘若含有含糊不清的意思,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文句了。凡是喜欢采用这种说话方式的人,乃是有意逃避自己的言论责任的表现。此外,也有人喜欢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或者说“真是一言难尽”。其实,喜欢说此类话的人,跟上述的人怀有同样的意思,许多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的人,就很喜欢套用这一类的限定句子。察言是很有学问的一门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多加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对方的内心世界。由话题知心理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她们最大的关心对象。有时也谈论丈夫或孩子,那是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形象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由措辞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通过分析某人的措辞习惯,我们常常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常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常用复数的人,多为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人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写文章。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有自我扩大欲,反过来探寻这一点,就能窥见其人的内心深处。例如,对说话者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多会感到困惑,其实,这种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了解对方的深层心理。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盯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会散乱,身体也可能不停地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可以以一个很平常的话题开始你们的谈话,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在高兴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弗洛伊德的倾听艺术倾听者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们的弱点,愿意倾听人们诉说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想要他人喜欢内在的你,那么你就去做个倾听者,千万不要逃避。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林克莱特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请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然而,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到底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脸上那股浓浓的悲悯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林克莱特。林克莱特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坚定的回答透露出了一个孩子真挚的同情心:“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当孩子不顾别人,自己挂上降落伞跳下去时,谁“听”出了这个孩子的同情心呢?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人们都喜欢倾听者,尤其是有同情心的倾听者,他们就像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一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感觉他们相当可靠、值得信赖和十分忠诚。倾听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会支持和帮助他人。倾听者喜欢进入他人的心灵和头脑,他们乐于分享他人深层次的感受。人们之所以倾向于向倾听者打开心扉,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关怀,而且真诚的倾听者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当他人受到伤害时,倾听者也同样有受伤的感觉,就如同他自己经历过一样,当他人心痛的时候,他们的心也真的痛了起来。为了帮助他人克服这种伤害,他们总是和他人更接近,所以他们愿意听更多人诉说,这有助于保持情绪沟通的车轮不停运转。倾听者是最充满人性的人,并且极度忠诚。如果他们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会更加努力。愿意倾听所有的声音,而不论其身份,他们对任何人都有同情心,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芭芭拉沃尔特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采访领域中,之所以会获得长时间的成功,就在于她在被访者面前都扮演成一个倾听者。作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沃尔特斯拥有了好莱坞明星都没有的魅力,赢得了更多人的心。从某个你感觉非常亲近的人,或者是与你有信任关系的人开始,不论他是一个家庭成员还是一个朋友,与他在一起度过一些不受干扰的时间,并且听他讲述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篇章。在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情绪可能会让你哭或笑。当你越来越多地尝试这一过程时,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讨人喜欢的倾听者的特质。当这种特质增强时,你会擅长于对情绪的掌控,更能够运用你对他人的感觉去判断他人。一个穷人来到一位百万富翁的家里,向他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他讲得那么真切动人,百万富翁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感动。他对仆人说:“约翰,快把这个穷汉赶出去,他使我的心都碎了。”这位自以为在倾听的百万富翁,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作为一个倾听者,并不意味着软弱和顺从,相反地,他需要大量的内在力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一个喜欢聚会的倾听者,他拥有广泛的支持者。一旦坐在办公室里,克林顿从不停止倾听,而是带着“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别人。艾略特是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地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艾略特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他专心地听着,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弗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改变。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到底以何种方式聆听,才最有利于了解对方,并与对方达成沟通,建立感情呢?心理学家建议用“同理心式倾听”。同理心式倾听,就是用心聆听另一个人的思维与心声,这是设身处地,尝试以他人的双眼来探究世界的倾听方式。在所有的倾听方式中,这是唯一能够真正深入他人心理的方式,也是高情商的表现。倾听者在倾听时,往往会设身处地为倾诉者着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许多倾听者被对方的情绪所驱使,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别人的问题。假定,你的朋友同夫人发生了争吵,并且对你讲述了这一切,你自然会对此作出反应。你可能会这样安慰他:——我要是处在你的位置,我也不能忍受这一切。——真是难以置信,我没有想到,你夫人居然会这样。——这次又跟上一次的情况一样,你们总是争论这种事情。——对此,你必须总结你自己的结论。——不要想不开,这一切不久就会恢复正常。其实,你的这些反应,没有一种是你朋友所期待的,也没有一种建议能够对他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些话听了甚至会使他感到更加生气,而其他则多半是一些废话。作为倾听者,你可能没有觉察到,你这根本就不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你的反应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更多地是在表现自己,而不是在关心他。一个倾听者应该清楚,你所表达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决别人的问题。你唯一能对别人做的,就是表现出能够理解和体谅,并用心去倾听他的讲活。在倾听时,你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交流和引导,让对方在倾诉过程中,对于所面对的问题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鼓励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可以在谈话中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引导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你所听到的例如:“你认为……”一方面,你可以借此向他表示,你用心倾听了他讲的话;另一方面,你也给他一个机会,使他能够对他再次听到的他自己所说过的话,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从你的角度,评价对方的感情状态在谈话的过程中,你应该适当地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你的角度评价对方的感情状态。例如,“你这样生气,对……”你所说的,可能正是对方自己并未意识到的事情,这样,你就有可能说中了问题的重点,同时也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倾听别人的倾诉,是识别他人内心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实现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倾听,人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投入到谈话中。在倾听时,以下这些原则都是值得重视的:——自始至终目光应该注视着说话者。——全神贯注于对方身上。——显示出你的兴趣。——不要让别人分散你的注意力。——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动作,比如浏览报纸。——投入你全部的时间。——当别人不能马上将一件事带入重点时,你也是有责任的。——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尝试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处境之中。——通过你的身体语言,向他传递你要传递的信号。例如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你对他的赞同和兴趣。——当然,你不应该在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只知道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只知道一个劲地点头。——你当然也可以在倾听别人的时候喝一杯咖啡。以上这些所谓的原则,只是一些可以用来参照的依据,而不是必须的行为准则。因为每一种谈话的方式,都要求倾听者作出不同的倾听行为。进行适当的提问了解别人策略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提一些恰当的问题。对方往往会以你的提问方式,决定如何向你显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所以,注意提问的方式,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对方。奥斯卡维尔德曾经说过:“绝对不要冒失地提问。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问题。”人们常常倾向于,想了解别人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提出一些问题。但是有的时候,这种问题并不是对方所需要的。如果你完全出于好奇心,或是出于喜爱耸人听闻的事情的心理,你提出的问题会使别人感觉好像自己在被人寻根摸底,被人利用,甚至可能感觉自己受到伤害。因此他也根本不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当然也不会对这种问题作出详细的回答,你想了解他的目的也会落空。当你粗鲁和冒失地向他人提问时,对方会觉得自己的私人领域受到侵犯,精神上受到伤害或者侮辱;而检查性的提问则使别人感觉自己被人检查,感觉自己被逼入某种困境,因而会拒绝交流;诱逼性地提问很有可能引导别人作出回答,但这种问题对双方而言都没有什么成效,因为你根本得不到真诚的回答;追根究底的提问,目的是要打听清楚关于某个人的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会导致别人过早地处于防守地位,不利于交流。这些都是人们在消极情况下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别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别人只会早早地失去继续交流下去的动力。这种情况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流,你也难以得到了解对方的详细信息。那么,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呢?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清楚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图如果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简短精确的回答,那么你就应该使用所谓的“封闭性提问”或者是“选择性提问”。例如:“你现在想要冰激凌吗?”对于这样的问题,任何方式任何人给出的答案最有可能为“是”或者“不是”。但是如果你希望双方能够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交流,那么这一类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的提问方式,难免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你希望从交谈对象那里得到一些更加确切的回答,但同时又不想给对方造成太大的压力,那么可以选择“半开放式的提问”或者说是“关联提问”。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你事先并不会给出或者暗示任何可供对方选择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的回答是比较自由的,他可以讲得多一些,也可以讲得少一点,可以相对详细一点,也可以只是表面上的介绍一下。例如:“你为什么不喜欢这部电影?”“你为什么非得现在开始休假呢?”如果你并不希望给予对方任何的思路或者暗示,也不想太多地表露出自己的意图,而只是希望给予对方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那么你可以使用“完全开放式提问”。例如:“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如果你希望通过自己的提问方式,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为他考虑,是在设身处地为他着想,那么你可以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提问方式”。例如:“这两天我觉得你有一点无精打采,我想,可能是你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你觉得如果把我们的约会稍稍往后面推迟一点点,对你来说会不会要好一些呢?”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你不仅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而且同时你也给对方留下了一种印象:你能够体察到他身上的问题,你对于他的状况很关心。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些一眼看去完全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问题,你经过仔细的审视与思考以后,往往可以发现它们会对对方产生不同的效果,更有助于你了解对方。不妨将自己置于下面的场景中,好好感觉下面这些简单的问题:——咖啡?——要不要喝一杯咖啡让自己清醒一下?——要不要喝一杯咖啡?——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喝一杯咖啡吗?——现在你不想来一杯咖啡吗?——你觉得现在喝一杯咖啡对你会不会有好处呢?——你给我一种印象,好像你现在需要喝一些东西,来杯咖啡怎么样?提问题要客观,切忌用自己的观点来解说从别人身上看到的现象想准确地了解别人的心理,请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解说从别人身上看到的现象,你只需要提出你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如果你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对别人的状况做出判断,通常出于礼貌,他将不得不向你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很可能不是你想了解的实情。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到他的治疗医师那里进行治疗,医生说:“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问题吗?”该男子提到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负担过重的问题。他向他的治疗医师非常详细地解释:他要做的事怎样怎样多,每天他要完成多少工作,他每天要处理多少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他根本没有留给自己的时间。他的治疗医师耐心地倾听着,当这个男人终于说完了之后,他问这个男人:“你对我说,每天你都要忍受很重的负担。可是为什么你还这么自豪地对我讲述这一切?为什么你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脸上始终洋溢着高兴的表情?”通过提问和观察,医生很快就意识到,在生活中追赶该男子的并不是这些工作,虽然他的工作的确很多,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根据他的自我价值观念,他需要这么多的工作来维持这种大人物的感觉。他很自豪,他是如此重要,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他去做,有那么多的人需要他的帮助。医生并没有给该男子一个结论性的回答,他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最后,该男子越发详细地告诉医生他的许多症状,医生给了他一个准确的治疗方案。不只是医生,对每一个希望了解别人的人来说,有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你只要提出你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而不要根据你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出解决别人的问题的办法。比如你应该这样说:——“你今天脸色苍白”,而不是“今天你看上去好像很累或者是病了”。——“你今天根本不能安静地坐下来”,而不是“你今天非常激动,烦躁不安”。——“你今天一点儿也不健谈”,而不是“你今天怎么又发脾气了”。——“你今天穿得很时髦,很漂亮”,而不是“你今天是不是与你的男朋友有一个约会啊”。为什么前一种表达方式比后一种表达方式要好一些?非常简单,你能从别人身上观察到的表现,可能对应很多的事实。比如说某人脸色苍白,可能是因为疲劳,也可能是由于生病,或者他把自己化妆成脸色苍白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由他自己对你说——如果他真的愿意说的话。如果你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对别人的状况做出判断,在你非常疲劳或是生病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脸色苍白,那么你的判断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压力,使他不得不作出一些不必要的解释和辩解。即使他不想对此说些什么的时候,通常他也不能粗暴地回答:“让我自己待会儿。”通常出于礼貌,他将不得不向你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很可能不是你想了解的实情。你看,在提问某些问题时,相互之间只有很细小的差别,所表达的意思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对方可以通过你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的提问,了解你的意图或者愿望,因而对方对你的感觉可能也会随之而有所不同,他们往往会以你的提问方式,决定如何向你显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教你破解身体语言文字并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自身体的语言才是人类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要想了解语言之外的情绪表现,就要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息,比如姿态、动作、表情、服饰、语调等,来识别这些非语言的情绪,来理解他人的真意,以便成功地与人交流。经验丰富的家长,很容易就可以察觉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说谎,当孩子费尽心机编造故事情节时,他的身体和眼神早已经出卖了他。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别人向你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和相应的论据,你对于他的话还是无法感到满意和信服。某人向你吐了一大堆的苦水,试图使你相信,他现在的境遇有多么辛酸和令人悲伤——但是你还是不能相信他所说的情况。某人特意在你的面前炫耀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好——但是你并不相信他。某人大声地表示,自己对于你赠送的礼物是如何喜欢,如何满意——但是你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另一种意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别人已经向你阐述了这么多的理由,为什么你还是不相信他呢?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向外界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你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察觉到他在说谎。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有80%是通过身体语言而非文字来完成的。因此,准确地理解身体语言十分重要。熟悉和了解身体的语言,可以使你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在人际交流中,一方面,你要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别人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并且作出回应。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在判断他人情绪时的失误和教训进行分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手语的秘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手语:——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离不了干系。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加强、恐惧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抚摸、抓、捏等。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了出来。——摊开双手,是许多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态,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呢”的姿态。而耸肩的姿态也随着张手和手掌朝上而来,演员常常用到这个姿势,以此来显示这个角色的开放个性。——与开放接纳的姿势相对的,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隐藏个人情绪、对抗侵侮的姿态。一个裁判做了一个判决,某队的球队教练对该判决提出抗议,忽而双手乱挥,忽而双手深插口袋中,甚至握拳相向。而裁判眼瞪着球队教练,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势。——在谈生意时,在你说明了来意或观点之后,对方却不置可否,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应允。按照戴尔玛的经验,这时候就要注意对方手部的微小动作。手部放松,手掌张开,将手摊开放在桌子上,清除桌上的障碍物,抚摸下巴。以上都可以看作是表示肯定情绪的手部动作。如果对方的内心情绪是否定意义的,虽然表面上他似乎也会装出感兴趣的神色,但其手部动作却会泄露内心秘密。当对方出现下列手部动作时,很可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是“我不高兴”、“我不想听你说话”、“我不会答应”等。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两手拇指相向;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两手撑住下巴;用手指连续敲桌子。以上都可以看作是表示否定情绪的手部动作。——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面情绪。他们把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女人尤其擅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有人一面打电话,一面用手敲打电话台,这也是因为他的思考或意识流动得很激烈,情绪在手足中自然流露出来。人们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讲时,倘若心情激昂,或在兴高采烈之际,也会很自然地手足活动起来,或者抚弄麦克风的架柱。所以说,内心里激荡的思考活动、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都会趁着心情激荡的时候,透过手的活动显露出来。握手也藏有深层的心理术。一般常说,握手的力气大小同性格有关。比如握手有力者多是富于主动性并充满自信的人,握手无力者则缺乏魄力,性格软弱。另外,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握手的人,表明他喜欢显示自己。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微妙心理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根据手的湿润程度进行判断。在人的身体中,常伴随着恐怖和惊讶之类的感情变化,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的自律神经就会活动起来,引起呼吸的紊乱,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或者汗腺的兴奋精神性的出汗。如果握对方的手,感觉到对方的手掌渗着汗,就可以认为对方心情紧张,失去了内心平衡。曾经在警察局活跃一时的科学搜查老手,就曾经劝警官们试用一下询问握手法,就是在询问嫌疑犯时轻轻地握握手。开始询问时先握一下手,然后,每当触及到核心问题时,边说着“让我们慢慢谈好吗”之类的话,边握对方的手。假如嫌疑犯开始手掌是干的,在谈话过程中出起汗来,就可以推测出此人正是罪犯。众所周知的测谎器,就是依靠记录汗腺的兴奋情况,对受测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其原理和询问握手法没有什么不同。足语的秘密比起手部动作来,腿部和足部动作显然要少些,它们的表现因此要比手单纯得多,而且当一个人感情激昂时,足部动作反而会更贫乏。所以通过足部动作透露的情绪信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然而,正因为人们总是忘记了去注意自己的脚,它所提供的信息也就更有价值,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内心。当你看到某人两只脚踝相互交叠,你就应注意此人是不是正在克制自己。因为人们在克制强烈情绪时,会情不自禁地脚踝紧紧交叠,在交易场上或其他社交场合中,当一个人处在紧张、惶恐的情况时,往往会做出这种姿态。有人开玩笑说,这种姿势就像“急着上厕所而又不能去的样子”。谈判时,当对方身体坐在椅子前端,脚尖踮起,呈现一种殷切的姿态,这就是愿意合作,产生了积极情绪的表示。这时善加利用,双方就可能达成互惠的协议。有位商人在谈生意时发现对方露出不快的神色,似乎不愿意继续和他谈下去。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他仍然委婉地说:“我诚心诚意地要做成这笔交易,我已经把底牌都摊开给你们看了。”他满以为如此态度诚恳,对方就会答应他,殊不知对方更加强硬了。因为对方已发现了他口是心非,难以信任,最后大家不欢而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料不到的结局呢?原来是他的腿泄露了他内心的真正感受。在说话时,他身体挺直,两腿交叉跷起,这一姿势表示怀疑与防范,与他所说的“诚心诚意”正好相反,对方当然不愿意与他签订这项协议了。所以,在谈判推销商品或个人交往中,要注意那些“架二郎腿”的人,而对那些坐在椅子上跷起一只脚,跨在椅臂上的人更要引起警惕,因为这种人往往缺乏合作的诚意,对别人的需求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对你带有一定的敌意。人们能够自信地站立、害羞地站立、忐忑不安地站立吗?当然可以。自信地站立,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双脚同时稳定地支撑着自己的整个身体,双腿伸直,但是腿部肌肉是放松的,膝盖并不像点名集队时那样不自然地绷直。双脚的位置并非完全平行,而是脚尖略微朝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不会频繁地走动,站立的姿势总体上讲是平静和自信的。害羞、忐忑不安的站立姿势,这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身体的重心转移到某一个支撑脚,而伸出另一只脚。他的脚尖可能会略微的朝向内侧。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不会站着不动,而是会不停地走来走去,不断地试图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这样的姿势显得不稳定和不自信。走路的姿势和脚步的幅度,也会折射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比如,一个人两手插在口袋中,拖着脚步,很少抬头注意自己正在往何处走,他往往是心情沮丧的人。而一个身体前倾,步伐很大的人则很可能正着急赶时间。相反,抱着双臂、迈着八字步缓慢行走的人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他那悠闲的心境。第11章:教你破解身体语言更新时间2012-10-19 字数:43958舌头的秘密语言舌头的吞吐之间,其实是大有学问的。舌头尽管是身体内的一个器官,但因为它可以被露在外面,因而它成了身体语言里的媒介之一:可以用来表达及发现恐惧、欲望、拒绝,以及侵犯他人的信息。而所有的这些,都可追究到婴儿被喂食的本能反应。例如,有许多敏感、脆弱,带点神经质的人,经常有“咬东西”的动作,追根溯源,即是婴儿饥饿时紧咬母亲乳头才觉得心安这种原始本能的再现。因此,“咬东西”是一种“口腔安慰”Oral-comfort里的“自我安慰”Self-comfort。它是婴儿时期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而形成的习惯性焦虑所造成的。婴儿时的吮手指,小时候的咬指甲,长大后的咬圆珠笔、咬香烟雪茄,咬的东西虽不同,但内在那种意识深处的焦虑不安则是一样的。在舌头的动作里,最值得讨论的,乃是用舌头表达“拒绝”的各种动作。例如,当人们受到巨大的惊吓,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经常还会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这些动作所代表的符号意义以前一直费人猜疑,但到了现在,大家已同意,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双手平举,手心向外,是一种想要把可怕推开的动作,而舌头被长长地吐出来,也和婴儿用舌头顶开他不要的食物一样,是在表达拒绝,只是这种拒绝的程度更大了一些。由于上述这一动作是人们被吓到时的身体语言,于是,当人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用这种动作来侵犯别人。这就是“侵犯式的吐舌头”,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这种动作之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但它的根本仍是“拒绝”,以及转化成的“轻蔑”。当人们碰到某种小紧张、小惊吓、小尴尬时,也会吐舌头。但这种吐舌头动作不会太久,吐一下就很快缩了回去。这种形态的吐舌头,在世界各国的幼儿园学童身上非常容易看到,其所表达的乃是程度最轻微的拒绝,但并不带有任何侵犯性的意义。尽管幼儿园老师会在幼童伸舌头后加以制止,但这种动作还是存续了下来,成为了一种“扮可爱”的表现。除了上述伸舌头、吐舌头之外,舌头还有一种无论老幼、不分男女都会做的动作,那就是当人们专心在做一件事情,如专心地解一道数学难题、专心地玩电子游戏或心无旁鹜地读一本书时,他们通常会把舌头露出一点,用双唇紧紧地抿住,一动也不动。这种“露舌头”的动作,以前很让人费解,但到了近代,由于对人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它的道理才被解开。这样的露舌头,其实也是一种本能性的、下意识的拒绝信号,它具有“别打扰我”、“别烦我”的意思。它也是与婴儿用舌头顶开不想要的食物相同,即用舌头来表示拒绝。你的表情“出卖”了你脸部表情在反映一个人的情绪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弛,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从表情窥探他人的内心秘密好像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美国心理学者奥古斯特G.伯伊亚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几个人用表情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漠不关心、幸福、悲哀这六种感情,并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让人们猜哪种表情表现哪种感情。结果平均每人只有两种判断是正确的,当表现者做出的是愤怒的表情时,看的人却认为是悲哀的表情。更难办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活动,人们并不直接表露感情。你看到的表情不一定是他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满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样一来,像是被从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当然,这并非想否定“表情是反映人内心的一面镜子”。因为在很多时候,人们纵使情绪很激动,但却会伪装成毫无表情,或者故意装出某种相反的表情,所以如何去探测对方的表情底下所隐藏的真实情绪,对探测者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对方的真实情感。在以表情突破对方心理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人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都一副无表情的面孔。碰到这样的人,许多人都感到十分头痛。其实,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因为内心的活动,倘若不呈现在脸部的筋肉上,那就显得很不自然,越是没有表情的时候,越可能使感情更为冲动。例如,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却又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事实上,不管如何压抑那股愤怒的感情,内心的不满依然很强烈,如果仔细观察他的面孔,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人们经常把这种木然的面孔称为“死人”似的面孔,也就是说他像死人一样面无表情,神色漠然。这种“死人”似的面孔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的表现。此外,虽然这类人努力使自己喜怒不形于色,但倘若内心情绪强度增加的话,他们的眼睛往往就会马上瞪得很大,鼻孔会显皱纹,或在脸上出现抽筋现象。所以,如果看见对方脸上忽然抽筋,那就表示在他的深层意识里,正陷入激烈的情绪冲突中。如果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去指责他,或者当场给他难堪。当看到部属脸色苍白、脸部抽筋时,主管最好这样说:“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如果你有什么不快,不妨说出来听听。”以设法安抚部属正在竭力压抑的情绪。死板的面孔或抽筋的表情,至少可以暗示上下级关系正陷入低潮,这时最好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以消除误解,改善双方的关系。毫无表情,有时候也可能代表着好意或者爱意。尤其是女性,倘若太露骨地表现自己的爱意,似乎为常情所不许,于是便常常表露出相反的表情,装着一副对对方毫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这种表面上的漠不关心,骨子里却是十分关心在意的。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通常人们说脸上在笑、心里在哭的正是这种类型。纵然满怀敌意,但表面上却要装出谈笑风生,行动也落落大方。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觉得如果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想法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无异于违反社会的规则,甚至会引起众叛亲离的现象,或者成为大众指责的罪魁,恐怕受到社会的制裁,不得已而为之。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夫妻吵架。丈夫小A和妻子小B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离。可是,随着生活的日渐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就常常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吵架了。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满,就互相争吵,各不相让,但吵过后,两人坚持不了几个小时又和好了。后来,随着吵架次数的增加,这好像成了家常便饭,小A和小B谁也不愿再理睬对方,他们经历了一个冷漠的阶段。但这也不是办法,小A和小B还要面对家人和朋友,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们逐渐过渡到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彼此显得关系还不错、很恩爱,而一旦只有他俩独处时,家里则静悄悄的,互不打扰。渐渐地,没人在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但这并不是尽弃前嫌,只是有时候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而已。当彼此间的不可调和发展到极端时,不快乐的表情反而逐渐消失,他们的脸上反而呈现出一种微笑,态度上也显得卑屈而又亲切。怪不得一位经常办理离婚案的法官说,当夫妇间任何一方表现出这种态度时,就表明夫妻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由此可见,观色常会产生误差。满天乌云不见得就会下雨,笑着的人未必就是高兴。很多时候,人们苦水往肚里咽着,脸上却是一副甜甜的样子。反之,脸拉沉下来时,说不定心里在笑呢。由眼神识人心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说白了,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为“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他的内心状况。眼睛看人的方法由来已久。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其修养功夫如何深远。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人的个性还是简单的,而看人的表情则不那么容易。性为内、情为外,性为体、情为用,性受外来的刺激,发而为情。刺激不同,情就不同。情所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假装的。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多问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本能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当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点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易接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应该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你见他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述,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快乐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你见他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高明的结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就座位看心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坐什么座位,怎样坐,都反映了人的深层心理。首先,坐什么位置,直接反映社会、集团传统的上席下席或优势、劣势的意识,就是现在,拘泥于形式的聚会或老年人多的聚会上,谁坐什么位置就使主持者头痛,在会议参加者之间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相互推让或争执。其次,所有的人都有在自己身体的周围保持自己专用空间的心理,如果被侵犯就会不悦,并产生不安。这个空间被称为“身体范围”。通常,人是互不侵犯这种范围的。不难看出,对一个人坐的位置、坐姿进行标记、分析,简直就可以画出一张人心的“地形图”来。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座位的物理距离代表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的大小,可以表示主观上想侵犯对方身体领域的程度,从而能判断出他的一些心理想法,知道他想干什么。例如:一对以身相许卿卿我我的情侣,即使在很宽阔的沙发里,他们必然也会靠近对方的身边坐下,这当然并不是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是反映了他们如胶似漆的心态。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你身边的一对情侣,如果你不想让人烦,你就识趣点儿,给别人留一点空间,走开。又如在大学的教室里,如果有人想积极参与讨论,这些学生大多数会坐在教室前面的位置上,反之,有些学生不常来上课,占用上课的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一定会坐在后头,对于本科目不感兴趣的人,也会选择坐在后面。座位的方向意味深长座位的方向有两方面:一个是坐在对方的正对面或旁边,另一个是坐在背向房间的入口与里面的某处位置。坐在正对面或旁边,其表现的心理状态就不同。面对面坐着有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其他障碍物隔着会感觉比较舒服。面对面的坐姿,双方都处于可以观察对方的最佳位置上,很容易产生视线冲突,产生一种对峙的感觉。而坐在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在男女关系方面也一样。中间放着一张桌子,两人面对面地坐着谈话,这也许是相当亲热的镜头了,不过,这种坐式说明他们彼此间的深度还不够,表现出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相互理解的意愿。反之,并肩而坐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比面对面而坐的男女少说些话,因为他们彼此早已相互了解,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早已以身相许也是很可能的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坐的方向来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样你若想采取什么行动就有了对策。看到一对男女相拥而坐,你就别再有夺人之爱的非分念头了,只有祝福他们有情人早成眷属,他们还会对你产生好感。若是看到一对男女相对而坐,则表明他们还尚待进一步沟通,你若有意于其中一方,也许还有希望。以深坐与浅坐的坐姿来识破对方的心理对于人类来说,立姿是最适合活动的一般状态,因此,人们在坐的时候会以立刻可以站起为前提。在椅子上采取浅坐,即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也有人是因为紧张只敢浅坐在椅子上,常常处于将要采取行动的紧急状态里。人一旦松懈下来时,就会坐稳在椅子上,同时伸出脚,很悠闲,表示不会立刻站起。这可以从狮子和马身上验证这种观点:狮子很凶猛、强大,所以它可以整天睡觉,似乎这代表着一种自信。狮子喜欢捕食马,所以马类就整天很神经质地站着,但仍然逃不了厄运。因此深坐的人在精神上占有优势,至少他希望自己居高临下。而浅坐的人,坐在位置上常感不安,显示出一种屈居劣势的状态。浅坐的人,无意识中会表现出一种服从对方的心理来,在这种人面前,你千万不要显得自己太强大、傲慢,因为他们内心会有反抗。相反,你若表现得对他友好或关心,他一定会在心里喜欢你,愿意与你接近,这为拓展以后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如果很多人都愿意与你接近,这就给你造成了一种优势,起码在人际关系上你已经胜了,你的工作、学习就很容易走向成功,离得到别人乃至上司的赞赏就不远了。由人类的坐姿而表现出来的深层心理现象有些人一坐下来就会跷起二郎腿,据说这种人深沉、不服输。不过,这是男人的情况,女性则就稍有不同了。女人大胆地跷起二郎腿,表现了她对自己的容貌或衣着服饰相当自信。这样的坐姿,很有把握吸引男人的注意,同时也显示出了她极欲表现自己的欲望。这类女人的自尊心很强,热衷于做老板,她一面很轻松地跟男人来往,一面也不轻易倾心于某个男人。从穿戴辨性格人本来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了隐藏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才穿上衣服。其实,人类不曾想到,正是穿上了自己喜爱的衣服,包括颜色、质料,反而把自己毫无掩饰地呈现出来了。因为每个人所选购的衣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衣着华丽者自我显示欲强,爱出风头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人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服饰,这种人大体上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并且这种人对于金钱的欲望也特别迫切。当你看到这类身着华服的人,或同事中有这样的人时,你就能洞察到他她的这种心理,多夸奖他她的服饰,满足其膨胀的显示欲是一个好办法,这种人就不会轻易与你为敌。衣着朴素者缺乏自信,喜欢争执有一种人穿着朴素,不爱穿华美的衣服,这种人大多缺乏主体性格,对自己缺乏信心。希望对别人施予威严,想要弥补自己自卑的感觉。遇到这种人,就别与他们争执不休,因为越是自卑的人,越想掩饰自己的自卑,越会与人喋喋不休地争吵,以期保存剩下的一点点面子,这反而不利于和他人维系关系。这时候,你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他她的观点,他她反而会感到你的宽容大度,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喜欢时髦服装者有孤独感,情绪常波动有一种人,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嗜好,甚至说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他们只以流行为嗜好,向流行看齐。这种人在心底里常有一种孤独感,情绪也经常不安。不理时尚者常以自我为中心,标新立异有一种人对于流行的状况毫不关心,这种人的个性可以说十分强硬,但也有一些人是不敢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而一味地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这种人认为,如果跟别人同调,岂不是等于失去了自我?这种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弄得大家索然无味。对时尚不冷不热者处事中庸,情绪稳定有一种人对流行既不狂热,又不会置之不理,改变穿衣也是渐渐实行。这种人处事中庸,情绪稳定,一般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他们多有理性,不过于顺从欲望,也不盲从大众时尚,而且保持中间立场,适度地逐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来应用。这一类人能够很适度地尊重自己的主张,比较可靠,值得结交。突变服装嗜好的人想改变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某公司职员小张,到目前为止一直穿戴固定式样与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改成了潇洒的夹克、鲜艳的长裤,带着完全不同颜色的领带来公司上班。从表象或精神方面说,小张的内心必然受到了某种刺激,使他在想法上发生若干变化,所以,在他们的深层心理里,通常怀有某种新的意思。同事们则好奇地猜测:“他今天有什么事吗?”“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对于这种突然改变自己服装嗜好的人,你若想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应当显得不当一回事儿,或者赞美他穿什么都很不错,相信他的心灵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你的承认的态度比别人的质疑的态度要强,你会赢得他的回报——赞美。“衣服是第二皮肤”,服装能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虽然穿戴者不愿让人从穿着上看出他的职业和经济能力,而是想充分发挥个性。但实际上来说,人的内心更直接地表现在穿着上。这样,对研究内心分析法的人来说,反而更有用武之地。测试四:你的观察力如何仔细阅读下列问题,选出最适合你的选项。1.进入某个单位时,你:A.注意桌椅的摆放B.注意用具的准确位置C.观察墙上挂着什么2.与人相遇时,你:A.只看他的脸B.悄悄地从头到脚打量他一番C.只注意他脸上的个别部位3.你从自己看过的风景中记住了:A.色调B.天空C.当时浮现在你心里的感受4.早晨醒来后,你:A.马上就想起应该做什么B.想起梦见了什么C.思考昨天都发生了什么事5.当你坐上公共汽车时,你:A.谁也不看B.看看谁站在旁边C.与离你最近的人搭话6.在大街上,你:A.观察来往的车辆B.观察房的正面C.观察行人7.当你看橱窗时,你:A.只关心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B.也要看看此时不需要的东西 C.注意观察每一件东西8.如果你在家里需要找什么东西,你:A.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东西可能放的地方B.到处寻找C.请别人帮忙找9.看到你的亲戚、朋友过去的照片,你:A.激动B.觉得可笑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