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和项王在名义上同为诸侯国,之所以自甘为臣属国,在于大王以楚国强势,可以依赖之。但项王北伐齐国时,亲冒矢石之险而挂帅远征,大王本应率九江国所有兵力为楚王打前锋,这才是臣属之道呀!但大王却只派出了4千人马协助,一个臣属之国怎能如此轻忽呢?”英布仍冷静地盯着随何。随何见英布有接纳之意,更大胆表示:“当汉王攻入彭城之时,项王仍在齐境,大王理应立刻率九江国之军团火速渡过淮水,和汉军决战,以解彭城之围。但大王手下一万多亲卫军团却按兵不动,垂拱无为地坐壁上观,这难道也是臣属之国应有行为吗?”随何单刀直入地批评,英布却似乎仍无怒意,让随何更有说服他的把握了。“大王以虚有的臣属地位而欲托国于项王,臣颇为大王担心啊!”英布:“依你们的立场而言,对我可有什么帮助吗?”随何:“大王所以不肯背叛楚国的主要原因,在于您认为楚国是强国,势弱的汉王恐无力和楚王对抗吧!“其实,大王您错了。楚军作战力虽强,但却有着不义的罪名。因为项王背叛了当时的盟约,又杀害了天下共主的义帝,他是无法让天下诸侯心说诚服的。“汉王虽败于彭城,但仍整编了诸侯归附的军队,坚守住成皋和荥阳两军事要塞,既有蜀汉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又有深沟高垒的防御工事,各军团已各就其岗位不让敌人轻越雷池一步。“反观楚国深入敌境八九百里,其间彭越老将军时常袭击其补给,是以粮食供应困难重重,全靠老弱残兵来掌控运输,充分显示项王在人力上已有不及之势。“如果汉军坚守不动,则楚军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其力量是不会维持太久的。“况且,万一楚国拥有太大优势,诸侯必然深感不安,将会不约而同的救援汉军。所以楚国愈表现得强盛,愈会让天下诸侯发兵抗拒他的。“因此长期而言,楚国必不如汉,也必会为汉军所败,这种趋势是相当明显可见的啊!“如今大王不与万全的汉国打交道,却托付己身于日愈危急的楚国,这是臣最无法了解的地方!“当然臣并不是认为九江国可以灭亡楚国,而是大王若发兵攻楚,项羽必立刻返回彭城自守,这样一来只要有数个月的时间,汉王就可以完全取得天下。“如果大王能够提剑举兵协助汉王,汉王也必会封爵裂土予大王,何况九江之地本来便是大王所有的啊!”直性子的英布对随何的直言非常感动,当场表示:“寡人愿依照先生的建议。”强势行动,逼反九江王然而,随何深知英布心虽动而意未定,因此决定采取更激烈手段以达成目的。这时候项羽又派使者到九江来催逼英布共同出兵荥阳,以配合全力攻击刘邦的军事行动。英布不得已,只好和使者召开会议,讨论出兵事宜随何探听到此消息,立刻率领20人使节团赶往开会地点。楚使者正在传布项羽指令,责备英布为何迟迟未能发军配合。随何直入会场,坐在楚使者之上位,大声表示:“九江王已加入汉军阵营,当然不可能再发兵协助楚军了!”英布当场愕然,不知如何应变。项羽使节团大怒,立刻起身离开会场。随何随即向英布表示:“事情已决定了,请立刻杀掉楚军使者,莫让他回去泄露军机,并且请求汉王助您对抗楚军。”事情已无法延迟和挽回,即使杀了随何也很难解开项羽的怀疑,因此英布只好决心依计划而行。于是他下令杀害楚国使节团,正式起兵加入汉军阵营,准备和楚军作战。随何在达成任务后,也立刻启程返回荥阳述职。楚军击破九江军,英布投奔刘邦项羽在获知九江王英布造反后,非常愤怒,但由于自己即将攻打荥阳,无法分身,乃派出楚军团长老项声联同楚军嫡系军团中首席猛将龙且,率军攻打九江。龙且的勇猛不亚于英布,而且统率大军的经验丰富,一向是项羽最倚重的将领,也是楚军团中少数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龙且的特遣部队有5万,比起六地的1万多英布部队,在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英布也迅速向各地集结兵力,但九江一直是楚国统辖地区,各地长老和将领对英布叛楚深不以为然,所以大多未能立即响应,有些甚至公开倒向龙且的军团。由于手中掌握的只有1万多直属部队,英布知道自己无法坚守六地,所以立刻派遣使者到荥阳,准备率军投奔刘邦。刘邦在随何的建议下,立即派遣军队去迎接英布到荥阳来。英布虽亲自率军迎战龙且,但敌众我寡,数个月后,楚军已兵临六地城下。英布只好率直属部队突围而出,直奔荥阳,其妻子及家人在仓皇中均未能及时撤出。随何也遵守约定,亲自冒险来援救英布,在楚军的搜捕和追赶下,他们由小路退回汉军阵营。12月中,英布到达汉营,刘邦此时正在洗脚,一听说英布到,不假思索便立刻召见他,这也是刘邦一向大而化之、不讲繁文缛节的作风。但出身低微的英布,成名以后对于别人尊重自己与否最为敏感,他无法想像刘邦会在这种不正式的场合接见像他这么重要的诸侯,而且还在洗着那只“臭脚”。“士可杀不可辱”,英布对刘邦轻率的亲和作风极为不满,又想到自己已山穷水尽、虎落平阳,不禁掉下了“英雄泪”。于是他决心自杀,以明“不受欺侮”之志气。随何素来深知刘邦的作风,对此倒是一点也不惊慌。于是他带着英布告别了刘邦,住进为英布特别准备的行馆。到达行馆一看,又让英布大为吃惊,因为所有的御帐。饮食,仆人,完全都和刘邦自己享有的一模一样。显然刘邦对待自己完全平等,并不以臣属礼节相待,刚才轻率的接见,正表示刘邦视自己如同亲兄弟一般,所以彻底免除了俗世之礼。英布思及此处,又再度感动得“英雄泪”直淌而下。随何知道英布已然心服,乃说动他派使者进入九江,招募反项羽人马以共襄大事。这时,项羽已派个性温和的项伯代替龙且处理九江国安抚事宜。项伯尽量缩小打击范围,除将英布妻子家人全部斩杀外,其余人等尽皆赦免,九江国因此很快又安定了下来。但英布使者到达后,仍集结了与之关系较密切的友人。幸臣数千人,刘邦更拨出数万兵力,由英布率领而驻守于成皋。英布亲人全部被杀,和英布有姻亲关系的衡山王吴芮也大为不安,九江国虽暂时恢复平静,但江南地区和项羽政权间的关系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恢复封建政策的正反思辩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刘邦傻眼了,问道:“为什么呢?”张良说:“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这下把刘邦听得目瞪口呆,饭也吃不下了,赌气般地表示:“又是这个竖儒,专出馊主意,几乎败我大事也!”立刻下令取消郦食其的任务。离间计撼动项羽班底但楚军迫境的压力仍愈来愈强,张良也提不出什么有力的解决办法。面对刘邦的烦恼,张良经常只平静地表示:“再忍耐一会儿吧!”“会发生的就是会发生,不会发生的便不会发生,撑下去,看着办吧!”但对荥阳的态势.刘邦是愈来愈担心,他想着:“总得做点事吧!”郦食其、张良都提不出积极建议,刘邦只好找陈平商议。刘邦问陈平:“天下纷纷,到底什么时候才安定得下来呢?”陈平自然了解刘邦的意思是在问如何才能赢得对项羽的抗争。由于在项羽阵营里曾待过一段时间,陈平对项羽阵营的情形倒有相当深的了解。陈平于是透露他日思夜想的计策:“项王真正可以倚为班底的骨鲠大臣不多,不过是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等数人耳。“大王如果能捐出数万斤金,以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之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猜忌,便可彻底摧毁项王的力量。“项王之为人一向耳根软,心意不坚,容易听信谗言,如此一来其内部将自相残杀,我们可乘乱而举兵攻之,楚国必破矣!”刘邦颇认同陈平的策略,当场便赠送4万斤金给陈平,任由他自己使用规划,不必向刘邦作报告。像陈平这种外表够帅、心思够密、计策够毒的人,的确才是最优异的情报组织头子。间谍行事,必须完全秘密,因此也只有像刘邦这样相信陈平的做法,才能让情报组织完全发挥其功能。楚汉相争情势逆转的关键.便在这个策略上。【陈文德说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柔能克刚,以天下至柔的道理,方能驾驭天下至坚的东西。道体至柔,至柔至于无有,此无有则无所不入,因而“道”是无微不入、无所不至的。老子因而确信地表示,吾是以知无为而无所不为,这对天下是最有益的。此即所谓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而天下人真正懂得这种道理的少之又少。老子学说中所谓的顺其自然,绝非放任或大胆妄为,反而是要更小心审慎地体察自然之道。凡是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的循环,阴阳五行的变化,阴阳晴雨的交错,生物成长中的质变和蜕变,食物链中的相生相克,都须仔细觉察自然变化和人事变化间的关系。道乃天下之至柔,顺乎此自然之道者,可以克服天下任何至坚的力量。随何说服英布时,体察了英布和项羽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其心态的可能变化,最后更以“致命一击”强力逼迫英布作反叛的选择。刘邦用人的习惯可能没有任何华丽的技巧,更没有虚伪的繁文缛节,甚至有点粗糙而不修边幅。在洗脚时接见英布,吃饭时约谈张良,虽然会让人有“无礼”的伤害,但刘邦却深切了解人心,因此他给大家真正的实利,以及和自己没有差别的待遇。由于他大而化之的个性,使一切显得自然而不造作,更使英布和韩信这种血性男子完全感动。刘邦的领导和指挥作战能力虽然不如项羽,但他能深深体察自然人性的作风,却使英布和韩信更为诚服。张良对分封诸侯事件的分析,不但深入各阶层人性互动和自我条件变化的道理,也解开了刘邦和郦食其过分讲求世俗道理之盲点。陈平的离间之计,更紧紧抓住项羽的弱点,加上刘邦对间谍工作闭着眼睛完全相信的豪气,都正好切入了人性中不为外人道的特色。这些人世间至微、至小、至卑、至贱的小地方,却是输赢胜负的转折关键。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其是之谓乎?刘邦大传--第三章 弃守和反攻第三章 弃守和反攻陈平故意组成2000名妇孺队,从东门逃出。项羽判断刘邦藏于其中,立刻下令包围攻击之。果然见到刘邦坐在汉王的座车上迎面而出,并大声表示:“荥阳粮食已尽,汉王向楚军投降。”和谈中制造机会虽然中原变局和江南动荡的情势使项羽陷入不利,但荥阳战场上的优势却让项羽有个盲点,认为只要攻破荥阳,刘邦的势力便会被彻底摧毁。项羽在4月中旬便亲临荥阳战场,准备全力猛攻。“攻下荥阳,我们便可获得全面胜利!”刘邦也几乎尽其所能地防守荥阳,他将大多数兵力部署在荥阳及前哨站的成皋间,以此一犄角阵式来阻挡楚军的猛烈进击。但老经验的范增很快就发现汉营防守阵线上的弱点。在荥阳东北方的黄河边,有个名叫敖仓的城市。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关中各地运送粮食的库存站,因为当地有个非常大的谷仓,所以城市便命名为敖仓。萧何从关中转运来的汉军粮食都囤积在此处。但这里只是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土丘,四方虽有足够的防御工事,但它和荥阳、成皋间却是个台地,没有可以驻军防守的屏障。为了粮运的安全,刘邦仍采用一般的市道设施,用土墙来作保护,以防范敌人的突击抢粮食。但对于强势的敌军而言,这种两道的作用十分有限,反而很容易被切断,所以必须在外围部署机动性较大的骑兵部队,以护卫南道本身的安全。巨鹿大战时,秦军的失败便在苏角保护两道的策略错误,以致被英布和项羽南北夹击攻破。因此前道的优点也经常成为致命的缺点。就在范增的策划下,项羽故技重施,猛烈地攻击汉军在敖仓和荥阳间的市道。负责保护市道的是汉军阵营中机动力最强的灌婴骑兵部队。灌婴个性强悍又负责,他亲自指挥骑兵队作24小时的快速巡逻,并且全员整天待命,一有情况便火速驰援。情况虽危急,但陈平的反间计却及时发挥了一点效果。楚军中传出不少谣言,说楚将钟离眛虽然立功甚多,但项羽始终未让他袭地封王,以致他已为刘邦收买而随时可能叛楚降汉。项羽大为紧张,设法紧缩钟离眛的兵权,使楚军的攻击动力减弱不少。陈平认为项羽已有内部困扰,便建议刘邦主动向项羽要求和谈。虽然范增极力反对,但项羽一方面心虚,一方面也想暂时休息以重行整顿,便答应刘邦的休兵之议。双方于是约定以荥阳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并择日洽商撤军事宜。灌婴也乘机修补市道,作好运粮之准备。范增接获情报后大怒,坚决主张急速进攻荥阳,但项羽以内部整顿尚不稳定为由而拒绝之,双方在意见上起了严重冲突。陈平反间,项羽中计其实,和谈也是陈平的另外一条毒计。他这一次的目标是项羽的左右手亚父范增。陈平教刘邦派出使者去向范增要求洽商和谈及撤军细节,范增自然无法接受,但他带着使者去找项羽,并且表示自己不接受私下交往。使者依照陈平交代,要求项羽派使者到汉营,以强烈表达自己在和谈上的优势立场。项羽和范增不疑有他,便正式派使者到汉营进行强硬交涉。负责接待楚国使者的便是陈平。陈平故意放出风声说汉营派使者到范增处,而楚国的使者也是范增派来的,他并要求接待人员以最亲切和隆重的礼节接待范增的人员。接待人员于是摆出招待最显要贵宾时的太牢具,气派非凡。陈平穿着礼服接见楚国使者,并不断亲切又郑重地向范增请安,言谈中不断透露自己确认对方是范增使者,还有意无意地轻忽项羽。楚使者立刻表明他们是项王的正式代表。想不到陈平故意惊讶地表示:“哦,你们不是亚父的使者,而是项王的使者吗?”陈平立刻火速离开现场,令接待人员撤下太牢具,然后派出自己的副官去接待使者,并进之以最简单的菜肴。使者深感受辱,自然暗中详细地向项羽回报这件事情。项羽自然非常不高兴,但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向范增求证,只好自己在心中生闷气,在行动上自然也显现出对范增的疏远。范增见使者的和谈似乎没有进展,于是要求项羽对刘邦采取行动。但项羽心中有鬼,对范增的积极态度乃抱不置可否的冷淡态度。敏感的范增很快就察觉项羽态度有异,不过他无法想像项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前些日子的钟离眛事件,已使范增对项羽的猜忌心感到非常地愤怒和不满。当他知道项羽也对自己产生怀疑时,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老人家气得全身发抖,心想自己这么大年纪,竭尽心力,拚死拚活,为的到底是什么?不过是对楚国的一点使命感而已。然而从项梁到项羽,从巨鹿大战到荥阳攻防,他的辛苦又得到了什么报酬?项羽到底太年轻了。惊人的作战天才和领导魁力,使他二十八岁即成为全国性的军政领袖,但是自负和任性,也使项羽无法感受人性间的黑暗面。由此看来,他和范增间的代沟实在太大了。基于相同的贵族背景,项羽仍视范增为前辈而给予应有的尊重,甚至尊其为亚父。而范增表面上似乎位高权重,其实项羽一点也无法和他沟通,也无法了解老人家的心意和想法。伤心之余,范增决定辞职。他对项羽表示:“天下事大致已底定,君王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我的年纪太大了,请准许我退休回乡吧!”项羽其实也不想范增离开,但他不知道怎样来留住范增;何况项羽也认为范增倚老卖老,太不尊重他了。因此,项羽并没有挽留范增,他批准了范增的辞职。这时,项羽的心中感到非常悲愤,他认为大家都不了解他,大家都在背叛他。范增并不想离开,但现在又不得不离开。[整理制作,并提供下载]他只带一个仆役,准备先到彭城将自己的东西整理一番,再返回故乡筑屋隐居。但心中的怨恨、痛苦和不满,使他心火上升,宿疾背疽(痈疮)恶化,尚未到达彭城便死于半途中。史料上并没有记载,项羽对范增的恶耗反应如何。项羽这个人的个性强悍,自我意识浓厚,但其贵族出身却使他对人彬彬有礼且重视士兵的感觉,反而不喜欢虚伪好斗的将领和臣属。因此他宁可将自己的感情投诸士兵,也不愿和臣属们有任何情谊。项羽虽颇富领导魅力,但其实他是非常孤单的。金蝉脱壳,荥阳弃守范增去世后,项羽将一肚子闷气出向刘邦身上;不但拒绝进一步和谈,还每天自率前锋部队突击敖仓到荥阳的甬道。灌婴虽全力反扑,但损伤十分惨重,运粮的工作于是逐渐陷入瘫痪状态。荥阳守军过分众多,若缺乏粮食,士卒们立刻会溃不成军。张良主张放弃荥阳,退入关中后再谋重举大业之事。但如此众多军团一起撤退,是件非常危险的工作,若项羽乘机追击,汉军可能会再重演彭城大战时的溃散情形。陈平乃建议刘邦先撤退,并且让项羽知道此事,便可减轻荥阳的压力,亦能借此机会重行部署大军,以调整兵力过分集中荥阳所造成的粮食严重匮乏。但如何让项羽知道刘邦已经撤军,又不致有被追击的危险?在刘邦的将领中,有一个长得很像刘邦——高大雄伟,一副美髯须——他的名字叫作纪信。刘邦没有权力叫纪信作替死鬼。张良的道学修养使他不想随便牺牲任何人。陈平则没有这个包袱,于是他直接找纪信商量,要求纪信牺牲自己,以拯救刘邦及荥阳守军。纪信很慷慨地答应作刘邦的“影武者”。他亲自来到刘邦帐营,对刘邦说:“事急矣!请让我假扮您欺诳楚军吧!大王可伺机脱离这里!”当夜陈平故意组成二千名妇孺队,企图从东门逃出。项羽判断刘邦会藏于其中,立刻下令由四面八方包围攻击之。果然见到刘邦坐在汉王的座车上迎面而出,并且大声表示:“荥阳粮食已尽,汉王向楚军投降。”楚军大呼万岁,全集结到东门外,争相观赏刘邦的投降。由于纪信的长相极像刘邦,加上他又穿着汉王的装扮,因此楚国将领不疑有他,便进行搜身和软禁,等待项羽前来接受投降。这样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使汉军有足够的空档由西门火速撤走。为安全计,首先由真正的刘邦领数十骑火速撤向成皋,准备进入关中休养生息。接着大部分荥阳守军分批向成皋撤退,并准备和英布的守军会合。荥阳城中仅留下韩王信、魏王豹、刘邦同乡的大将周苛和枞公等人,率领部分军团准备坚守。项羽闻报也火速赶往前线,并在荥阳城外的临时阵地准备接待刘邦。看到纪信着汉王服饰出现在眼前时,项羽知道受骗了。他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