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开始用白话文写作。胡适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六、七两月增易卜生专号,戏曲改良专号。李大钊作《庶民之胜利》,周作人作《人间之文学》,沈尹默、刘半农试作新诗。苏曼殊病逝。〉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十二月,李大钊、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创刊。《晨报》在北京创刊。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 五月,广东军政府改组,孙文北归上海。十一月,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胜利。德国革命,推翻帝制。)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 三十九岁。 他买了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住宅,和其弟作人一同移人。他曾回到绍兴,迎其母同往北京久住。 《孔乙己》和《药》,都是这一年的作品。《孔乙己》乃是鲁迅所最喜欢的一篇,其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他对于苦人是同情,对于社会是不满,"他本蕴蓄着极丰富的情感。不满,往往刻划得近于 谴责;同情,又往往描写得易流于推崇。那篇《药》,也是一面描写社会,一面描写个人,我们读完以后,觉得社会所犯的是弥天大罪,个人所得的却是无限同情。 他在随感录《四十》,引了一首以"爱情"为题的诗,说是对他有益处。他说:"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及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然而无爱情结婚的恶结果,却连续不断的进行。" 这也近于他的独白。 他译了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他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在《新青年》刊出。文中对于家庭改 革及子女解放,提出意见。他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①这是一件极 伟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蔡元培和林纾往来通信,论及文言白话,与思想革命问题。胡适与李大 钊,讨论"问题与主义"问题。杜威来华讲学,胡适往各地演讲,胡氏的《中国 哲学史大纲》上册出版。《新青年》刊载胡氏的《实验主义》,并于五月间刊《马 克思主义研究特辑》。吴虞作《吃人与礼教》。〉 傅斯年、罗家伦主编《新潮》创刊。《国民》、《少年中国》先后创刊。全国 报纸试用口语文。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收集各地歌谣。周作人往日本访问新村。) 二月,南北政府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无结果而散。〉(五月,我国代表在巴黎和会要求日本归还山东;列强分割权利,各逞利图,不敢制裁日本。北京各大学青年,号召民众抗日反帝,罢课、罢工、罢巿, 全国响应,这便是有名的五四运动。六月,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这是中国社 会运动之始。〉 十一月,中国国民党改组。) 一九二 0年(民国九年,庚申) 四十岁。 他仍在北京,兼任北京大学讲师,主讲《中国小说史略》。那年冬,他兼任 北京髙等师范学校讲师。 这一年,他所写的小说,有《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和《风波》(后来都收在《呐喊》那一小说集中)。《一件小事》只能算是一篇杂文。《明 天》是一篇阴暗的小说,写寡妇单四嫂子带着她的三岁孤儿宝儿,靠了纺棉纱赚钱度日。宝儿忽然生了重病,求神许愿,吃单方,看医生,都没有用,终于死了。《头发的故事》也是自叙体的,不过作者并不直接自叙,乃是借了别一人 的口来说述这一故事的。他所借的这人(前辈^先生),正是他的乡先辈夏穗卿先生(夏曾佑先生,曾著《中国古代史》,颇有新见识,民初,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他是鲁迅的上司,也是他所敬佩的前辈先生之一人。夏氏,原是新党激进人士,到了民初,看了袁世凯的政治便十分灰心,长日饮酒以自遣)。《明天》这篇小说,和《药》一样,也是写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最原始, 又是最普遍的,该没有什么病根了。作者也暴露了一种病根,就是由于她们的愚昧,盲目的爱,流露为自私的行为。《风波》和《头发的故事》一样,都是用发辫作题材的。辫子是改革的象征,一般人对改革都抱着对辫子的同样态度,决不肯自己改变分毫的。这正是我国人心理上最重要病根。一看似重要而实际上无关重要的辫子问题,尚且不容易剪除,还能轻易谈到其他的改革吗?鲁迅所提到的"老调子唱完了吗"的警句,也就是这两篇小说的注解。 这一年,《新青年》社内部意见有了分歧。陈独秀以上海环境恶劣,准备到广州去建立社会革命据点,行前把《新青年》编务交给陈望道,并致信北京同人,说到《新青年》的态度问题。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弟近亦不以为然。陈君亦主张稍改内容,以后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如此办法,非北京同仁多做文章不可。"胡适接了此信,提出三办法,"〇以《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另创一哲学文学的杂志。@移北京编刊,由北京同人发表一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暂时停办。"向北京同人征求意见。鲁迅的回信是:"我的意见以为三个都可以。但如北京同人一定要办,便可以用上两办法,而第二个办法更为顺当。至于发表宣言,说明不谈政治,我却以为不必。这固然小半在'不愿示人以弱,,其实则凡《新青 附 年》同仁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此后只要学术思想艺文的气息浓厚起来,就好了。" (此信今存北京大学,尚未收入《鲁迅全集》。〉 八月,苏联派尤林(^。!!^!!)来华,并发表宣言,声明放弃帝俄在华的一切利益。孙中山往广东,组织军政府行大元帅职权。(罗素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同学。) 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孙伏园、许地山、叶绍钧、王统照、蒋百里、瞿世英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胡适:《尝试集》刊行。〉 国际联盟会成立。日本成立社会主义同盟。) (厨川白村散文集《出了象牙之塔》刊行。〉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 四十一岁,他仍在北京。 一月,《故乡X小说)完稿。二、三月重校《嵇康集》。这一年的小说,以《阿0正传》为最主要,其他如《端午节》、《白光》、《社戏》,都是很成熟的作品。 《阿0正传》,当时是在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刊上以巴人的笔名发表的。民国十年以前,北京各报都还没有副刊。《晨报》,也只在第五版登载些杂感小品,比较有点新气象。大约那年秋冬之交,《晨报》社长蒲伯英提议增加附张,称之曰副镌,由孙伏园管编辑的事。蒲氏又出主意,星期日那一张副刊要特别编得多样出色,读起来轻松些。他自己动手写散文随笔,鲁迅便应邀写小说,那便是《阿0正传》。这小说有几种特点:一为星期特刊而写,笔 调比平常轻松,却也特别深刻。〇因为要与新青年的小说作者有区别,署名"巴人"。一时读者多误会是蒲伯英所写的,但他虽是四川人,与"巴人"拉得上,其实文笔是全不相同的。〇小说里地点不用鲁镇改称未庄,那里也出现酒店,并无名字,不叫作"咸亨"。正传共分九节,每星期登载一节,计九星期。《阿0正传》是一篇典型的现实的讽刺小说,阿0是"乏"的中国人的结晶,所以《阿0正传》的诙谐,即使最初使你笑,但立刻使我们失却了笑的勇气,转而为惴惴的不自安了。周作人说:"用幽默的笔法写阴惨的事迹,这是果戈理 鲁 迅年谱 与显克微支之得意的事,《阿0正传》的成功,其原因亦在于此。 《故乡》那篇小说,原是鲁迅纪念自己的故乡〖绍兴)而作,其实那故乡没 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 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一辈的有他们的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白 光》是一篇真是讲狂人的小说,这与《狂人日记》不同,在它里边,并没有反对 礼教吃人的意义,只是实实在在的写陈士成这个狂人的一件事而已。从这一件事,反映知识分子的没落。 四月,广东成立政府,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周口店发掘北京人原人。爱罗先珂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讲师。) (一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小说月报》改组,由茅盾、郑振铎先后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的园地。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在日本东京组织创造社。胡适先后发表《水浒传考证》、《红楼梦考证》,形成国故整理运动。〉 〔郭沫若《女神》、谢冰心《超人》、许地山《命命鸟》,先后出版。) ! (严复,几道,逝世。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四十二岁,仍在北京。 那一时期,五四运动所激起的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正在落潮中;反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学衡派,以吴宓、胡先骑诸人为领导,开始批判新文化。鲁迅曾迎头加了痛击,说:"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诸公格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 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 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衡,了一顿,仅仅'衡, 传 出了自已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①学衡派的中国文学 修养很差,还值不得新青年派的迎击的 当时,鲁迅有一封写给钱玄同的信,可以让我们看到他那一时期的人生 观与社会观。信中说:"我看《新青年》的内容,大略不外两类:一是觉得空气 闭塞污浊,吸这空气的人,将要完结了 ,使不免皱一皱眉说一声4唉!,希望同感的人,因此都注意,开辟一条活路。假如有人说这脸色声音,没有妓女的眉 头一般好看,唱小调好听,那是极确的真话,我们不必和他分辩,说是皱眉叹气,更为好看。和他分辩,我们就错了。 一是觉得历来所走的路,万分危险, 而且将到尽头,于是凭着良心,切实寻觅,看见别一条平坦有希望的路,便大 叫一声,说:'这边走好"希望同感的人,因此转身脱了危险容易进步,假如有 人偏向别处走,再劝一番,固无不可,但若仍旧不信,便不必拼命去拉,各走自 己的路。因为拉得打架,不独于他无益,连自己和同感的人,也都耽搁了工 夫。耶稣说,见车要翻了,扶他一下。尼釆说,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我自 然是赞成耶稣的话,但以为倘若不愿你扶,便不必硬扶,听他罢了。此后能够 不翻,固然很好,倘若终于翻倒,然后再来切切实实的帮他抬。老兄,硬扶比 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这一态 度,可以代表鲁迅自始至终的处世态度。所以,《新青年》社终于分裂了,他也 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而巳。 爱罗先珂从上海往北京,和鲁迅他们同住。鲁迅译刊他的《桃色的云》。他又写了一篇《鸭的喜剧》,表示对爱氏的怀念。 他又校订了《嵇康集》。 这一年的小说,有《端午节》和《社戏》。周作人说:"《端午节》,颇多有自 叙的成分,情节可能都是小说化,但有许多意思是他自己的。在《社戏》中,写 出他看戏的两种经验,前部四分之一是说看京戏的不愉快,后部四分之三是 说看地方戏的愉快。看戏之外也还有摇船和吃豆。 他写了一篇《不周山》,这是历史小说,后来收入《故事新编》。 二月,孙中山宣言北伐,以陈炯明叛变受阻,政府解体,孙氏北归上海。朱德从上海晤孙中山、陈独秀,赴欧洲考察。〉(五月,广东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工大会。〉 〔创造社主编之《创造》季刊创刊。歌谣研究会编刊《歌谣周刊》出版,刘半农主编,周作人、顾颉刚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向导》共产党机关报创刊。〉(吴宓主编《学衡》创刊。〉 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粱启超曾作批评。郁达夫《沉沦》、 叶绍钧《隔膜》出版。〉 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废除中日秘密协定。(曰本文学家森鸥外死。) 一九二三年I:民国十二年,癸玄) 四十三岁。 他仍在北京,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六月,《现代日本小说集》出版(由周作人署名)。 七月,他和长弟作人不和谐,八月,移出八道湾十一号,迁往砖塔胡同六十一号。许寿裳氏关于这件事,曾用惋惜的口吻说:"鲁迅爱住北京,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于不得巳而经营的。一九一九年,他把绍兴老屋卖掉,就在北京购得八道湾十一号的大宅;这宅子不但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鲁迅说,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他那时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有同自己的孩子,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教育,很想为侄儿们造出一个最适宜于发育的环境。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去麻烦两弟。"许氏对作人及羽太信子都有微词,说:"作人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他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继又搬往砖塔胡同了。 那年秋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出版。初版包括小说十五篇,都是 一九一八一一九二 二年间作品,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一九二六年十月间,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刊行第三版,到了 一九三〇年一月间,他抽去其中的《不周山》, 便是后来流行的版子了)。他在自序中,略述他自己幼年时期的遭遇,以及逐渐在他意识中成熟的中国社会的影子。他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 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非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①这就是他所要参加《新青年》阵线的主因。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巳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 ①《鲁迅全集》第1卷,第417、419页 圍、""^ -、"國國國"I"國「人「'人國」1、1,國I、1!、11,"?―國?國國1—1國國圍國"^^國一^1^「1,、、國1 ^^"^"^^/-^'、圍、—國—"國 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①他的小说,可是建立了中国新文艺的纪程碑,但他的目的在剖解中国社会的病态,促进社会的进步,依然是他当初要创办《新生》,以文艺来唤醒群氓的本意。他的小说是 写实的 是年冬,他买了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的房子,也就是今曰 北京鲁迅纪念馆的所在 二月,他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演:《娜拉走后怎样》,他提出了凸出的意见,他说:"然而娜拉既然醒来,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 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要求经济权 、! 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 更烦难。"他的话是深刻的!他还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②这是他的社会观。 一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谈判,发表联合宣言,一面申述中国民族革命计划,一面保证苏联不以共产主义强行于中国。二月间,孙氏往广东复任大元帅。六月,国民党与共产党决定合作方针。苏联派鲍罗庭任囯民党政治顾问。十一月,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 十月,曹锟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新职。是年春,全国各地学生运动、民众运动先后发生;抗日及排日货运动,激烈而普遍。二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五月间,创造社主编的《创造周报》创刊。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教育部设立国语辞典编纂所。陶行知、晏阳初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 鲁 年 羞 附 〔日本大地震,日本社会革命领袖大杉荣被惨杀。) 曰本《文艺春秋》创刊,有岛武郎殉情自杀,厨川白村也于地震中去世。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四十四岁,他仍在北京。 一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演讲,题为《未有天才之前》。他在这一回演讲中,指出:"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 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中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他批评当时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 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他指出:"整理国故"、"崇拜创作"和恶意的批评,都是有害于天才的发展的。他说:"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 似乎大家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 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① 二月,他写了《祝福》〈祥林嫂八《在酒楼上》,后来收入《彷徨》中的几篇小说。这小说中,有着他那份"淡淡的哀愁"的气氛,在写作技术上,可以说是到达圆熟的峰顶。《祝福》所写的是封建道德和迷信的压迫下的妇女的悲苦,这种悲苦,全国都是一样,但在鲁迅的笔下,到底还是南方水乡的背景。在《酒楼上》,写吕纬甫这样知识分子的心怀。这个人的性格,似乎有点像范爱农,却也存着著者自己的成分(编者以为这篇小说,最富"鲁迅"的 飞〉。 五月,他们移入西三条胡同新寓。这一新寓由他自己设计,建成北屋三 间,南屋三间,东西各两间,组成一个小的四合院。院内,他种了三株丁香树。 北屋的中间,后面接出一间房子去,那就是他所说的"老虎尾巴",乃是他的工 作室(此屋的东间是鲁太夫人的房,西间则是朱夫人的房〉。北屋后面小园内,种着一株刺梅,在后园里还可以看到墙外的树木。他在《秋夜》中所写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是 这么一种情景(编者最近曾去看了 一回,那两株枣树,原已砍去了,而今又补 种出来了)。我们知道,他的《彷徨》各篇,及许多译著,都在那儿写成的。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完稿,历年校正的《嵇康集》,也已完成,并作序文。他在《中国小说史略》序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见之于外国人 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 故于小说仍不详。"①他这部小说史,也是开山的工作,首先,搜辑古逸,考证史料,其断制之严谨,条理之明畅,自是过人一等。全书二十八篇,前六篇条 秩源流,工夫最精富。后七篇,叙介近代小说的流派,评断至为公允。论者谓 足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比美 七月,他曾应西北大学及陕西教育厅之请,前往西安讲学〈同行者有王桐 龄、李济、夏元璟、孙伏园、胡小石、蒋廷黻等教授)。他们从北京乘火车到河南陕州,由陕州改乘黄河民船至潼关,计水程约八十里,一共走了四天。潼关以西,又走旱道,直到七月十日,才到西安〈他们七月七日出发,途中八日)。他的 讲题是:《中,小说的历史变迁》。共分六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二)六朝 时之志怪与志人;(三)唐之传奇文;(四)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五)明小说 之两大主潮;(六)清小说四派反其末流。后来在讲武堂,对讲武堂学生及一部分下级军官士兵讲的,也是小说史(小说史讲法,本来可浅可深,可严正亦可通 俗)。讲演之暇,他便和孙伏园等到各处游动,他们看大小雁塔;看曲江;看桥;看碑林,看各家古董铺。在昭陵上,他看见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 使他想起唐人魄力的闳放雄大,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对于外来事物, 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他在西安的这些日子里,总穿了一条黑布裤一件白小褂, 上街的时候,再穿件白小纺大褂,头发不常剪,面带黑黄色。他没有到满约定的曰期,便提前离开西安回去了,大约是七月尾。他们的回程,从西安到潼关那一 段改走渭河水道,由草滩下船,东行二百五十里,费时四天半。抵潼关,再取道 黄河达陕州,才登陇海车东返,从洛阳郑州返北京 附 鲁 迅 他本有写杨贵妃剧本的打算(原计划是三幕,每一幕用一词牌为名,第三幕是"雨淋铃"〉。也想到西安去,体味一下实地的风光。但是他到西安游历 访古以后,对孙伏园说:"我不但甚么印象也没有得到,反而把我原有的一点印象也打破了。"就因为这样,他始终没有把他的历史剧写出来。 十月,他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X其明年三月出版〕。孙伏园为了北 京《晨报》某主编,从附刊抽去了鲁迅那首《我的失恋》(讽刺诗〉,引起了小小的争执,便辞职了。孙氏提议自办刊物,鲁迅支持他,这便产了《语丝》周刊。 十一月,《语丝》周刊出版,这是一种同仁刊物,他们本没有一定的目标, 意见态度也各不相同。外界人士,都认为周氏兄弟乃是这一刊物的领导人。不过,鲁迅写稿很多,很努力;《野草》那一串散文诗,都在这上面刊过,他也写了许多批评现实的杂感文。 ―月,国民党在广东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联苏容共政策。五月,中苏建立新邦交。六月,黄埔军官学校开学,由蒋介石任校长。九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十一月,曹锟退位。十二月,孙中山北上入京。〉 十月,林纾逝世。〉 〔十二月,陈源、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四十五岁,他仍在北京。 二月,译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迄十二月译完,作跋。翌年出版。他 在跋中说:"造化所赋与于人类的不调和实在还太多。这不独在肉体上而已, 人能有高远美妙的理想,而人间世不能有副其万一的现实,和经历相伴,那冲突便日见其了然,所以在勇于思索的人们,五十年的中寿就恨过久,于是有急转,有苦闷,有彷徨;然而也许不过是走向十字街头,以自送他的余年归尽。……假使著者(厨川白村)不为地震所害,则在塔外的几多道路中,总当选定其一,直前勇往的罢,可惜现在是无从揣测了 。但从这本书,尤其是最紧要的前三篇看来,却确已现了战士身而出世,于本国的微温,中道,妥协,虚 假,小气,自大,保守等世态,一一加以辛辣的攻击和无所假借的批评。就是从我们外国人的眼睛看,也往往觉得有'快刀斩乱麻,似的爽利,至于禁不住 称快。"①这也正是说明了他自己的社会观。 同月,他应《京报副刊》对于《青年必读书的征求》,作如次的答案:"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他还加了如次的附注:"我看中国书时,总觉 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一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人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一一或者竟不一一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 现在的靑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箅什么大不 了的事。"①这番话,引起了一番剧烈的辩论。有人以为他"读得中国书非常 的多,如今偏不让人家读,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确是读过一点中国书, 伹没有'非常的多7,也并不'偏不让人家读'。有谁要读,当然随便。只是倘 问我的意思就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② 三月,他辞去了世界语专门学校教职。 四月,许广平开始和他通信。在鲁迅生命史上,她闯入了他的感情世界, 也可说是极重要的一页。她和鲁迅相识,始于一九二三年,那时,鲁迅在女师大兼任教课,她是他的学生。不过她到鲁迅寓中去访问,成为"老虎尾巴"的常客,逐渐发生了爱情,则从这一年开始的(鲁迅自言:朱夫人乃是他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的。他们夫妇之间,没有什么情感可言、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母亲姓宋,她因为景仰母亲又自说曰景宋。她在幼年时,即受革命思想的陶冶,她自幼是一个刚率的人。由于五四潮流的激荡, 一九二三年,投考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来,扩充为女子师范大学)。女师大的风潮,学生想在黑暗中寻求指引,于是她遂向鲁迅通信请教了。她给鲁迅写信,开始于本年三月十一日的第一信。这信中,她提到了女师大事件。鲁迅当日写了回信,说明:"学风如何,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 的。"并教以壕堑战的战法。自那以后,他俩间书札往来,内容不只限于女师大风潮,在一般人生态度、社会问题上,她不断向鲁迅有所申诉或求教。鲁迅 这时正想纠集一般思想进步,热心做事的青年们来对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而她也正愿作一个誓死不二的马前卒。由于这个基本见解的投契,他们的通信,便渐渐增多了。通信之外,她也常到鲁迅的家中去(她第 一次访鲁迅的家,是这一年的四月十二日)。她每次去,总看见鲁迅很忙。她 鲁 迅评传 便从旁帮助一二,替他校对什么,或者代抄点《坟》之类的材料。她在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大多都从鲁迅修改过。她从鲁迅的自奉的俭省,衣着食用的 简朴,接待客人的坦直以及工作的勤奋上,更看出了他的伟大精神,她从心里,深沉而细微地体会到鲁迅的孤独凄凉,而予以深切的关怀。他俩的情谊, 可说是从那时已经开始了。 他开始编集《莽原》半月刊(;十一月间,先在《京报》上附刊了"周刊",其明年一月,独立刊行半月刊,由未名社发行〉,他又曾编辑《国民新报》副刊的 稿件。 五月,他写了许多杂感文,和《现代评论》派展开论战,也写了《野草》那一 型散文诗,刊在《语丝》周刊上。 八月,章士钊任教育总长,下令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是,这一年舂间,女师大激起了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事件。杨校长便不到校,后来又将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除名。并且引了警察及打手蜂拥入校,学生们不服。这一闹僵了的学潮,又由于章士钊出任教育总长,乃有非法解散学校的事,又由司长刘百昭雇用了流氓女丐殴拽学生们出校。女师大的教职员们,本来觉得章、杨二人的措置是不合理的,复痛惜学生们的无端失学,遂有校务维持会的 组织。鲁迅原是女师大的讲师,也就是该会的委员之一。章士釗大为不快, 乃倒填日期,将鲁迅的金事职免去了 (他的友人许寿裳、齐寿山发表宣言,指 斥章士钊的过错,也被免职了 :)。女师大被解散后,便在宗帽胡同自赁校舍, 重新开学,教员们全体义务授课,师生们共同克苦支持,如是者三月,女师大 就复校了 (那时政局也有了变化了 〕。 十月,写《孤独者》、《伤逝》那几篇短篇小说。 十一月,杂感集《热风》出版。他在自序中说:"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 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了 ,更谈不到中国的病症究竟如何。然而, 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 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①他的杂文的本质就是这样的。 年终,他和李霁野、台静农、韦素园等青年文艺作者,组织未名社,刊行了 文学创作及翻译作品,称为《未名丛书》及《乌合丛书》(鲁迅自行校阅,并 作序跋) 〈三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七月,国民政府在广东成立。蒋介石于国民党左右派的若干苦迭打^中,掌握了政府的权力。十二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举行西山会议。〉 五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举行第二次全国劳工大会。毛泽东氏领导湖南农民运动。中日邦交益趋恶化,各地先后发生排货运动。上海由于内外 语研究会主编《国语》 五卅惨案,上海全巿罢工、罢课、罢巿,经 绵纱厂事件,引起了南京路惨案一一月之久。〉 〈七月,章士钊主编之《甲寅》周刊在北京复刊周刊创刊。教育部设立国立编译馆。) 〈十一月,莫斯科设立孙逸仙大学,开学。〉 许地山即落华生的小品集《缀网劳蛛》出版。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成立,芥川龙之介著《支那游记》出版。〉 八、南 下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四十六岁 上半年,他仍在北京。其时北方的政治空气,已经十分恶劣了,也可说是 附景 北洋派军人的没落期 一月,《莽原》半月刊第一期出版。同月,他已恢复了教育部佥事职务 女师大也巳复校,由易培基任校长,校务维持会解散 他的回忆录《朝花夕拾》,在《莽原》半月刊连载,《野草》的散文诗,先后仍 鲁 迅年 在《语丝》刊载 三月十八日,北京发生了最黑暗最凶残事件。段祺瑞执政府下令卫兵在务院门前包围屠杀了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的市民和学生,死伤至三百余 叩4'&&,出自法文,意为政变 國^-^-^匕+^!".^!"^「國—「、1國」.―:1^1^「,:「,人國圍―國-、一圍,、醒",",^^ , 人之多;政府并下令诬之曰暴徒。女师大学生当场遇害者二人:刘和珍和杨德祥,受伤者六七人。鲁迅关于这件事写过这么沉痛的话:"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话,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话,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 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鲁迅还写了 一篇《纪念刘和珍君》的文字,书写愤 情,结尾上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 将更奋然而前行。"①)惨案发生以后,便有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令,接着 又有通缉 ,鲁迅和许寿裳都在其列。他 们闻讯避居法国医院中,一间破旧什物的堆积房中,十人聚居,夜晚同在水门汀地面上睡觉,白天用面包和罐头食品充饥(那时,避居者常常回家半天或一夜的,直到邵飘萍被捕遇害,他们才比较定住在避难所。那时,段执政已经下 台了。不过,鲁迅还不时回家写文章,所谓"在东壁下"就是那一时期写稿的 地点) 他的第二种短篇小说集《彷徨》出版了。他在扉页上,引用了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题了一首诗:"寂寞新文 宛,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就是他所说的"淡淡的哀 愁"。许寿裳说:"《彷徨》的作风,已经和《呐喊》的时代不一样,他的思路和技术,都更有了进步,但是寂寞之感也跟着增加,因之他所说的装点欢容, 已经渺不可得了 ,? 那时,他在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中说:"我其实那里会'立地成佛、许多 烟卷,不过是麻醉药,烟雾中也没有看见过极乐世界 记得有一篇小说 里攻击牧师,说有 水 乡下女人,向牧师沥诉困苦的半生,请他救助,牧师听 鲁 ―、 评 传 毕,答道:'忍受罢,上帝使你在生前受苦,死后定当赐福的。,其实古今圣贤以及哲人学者之所说,何尝能比这高明些。他们之所谓'将来,,不就是牧师之 所谓'死后'么?""我想,苦痛是总与人生联带的,但也有离幵的时候,就是当 睡之际。醒的时候,要免去若干苦痛,中国的老法子,是^骄傲,与^玩世不 恭,,我觉得我自已就有这毛病,不大好。"①懂得这两段话的意义,我们就可 以了解《彷徨》的意境了。 六月,他的杂文集《华盖集》出版。八月,他的《小说旧闻纱》也出版了(这 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集)。 这一年的八月,鲁迅离开了北京。他行前,曾参加了女师大的毁校周年 纪念,也曾讲演过。他说:"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 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中国的文明,就是这样破坏了又 修补,修补了又破坏的疲乏伤残可怜的东西。但是很有人夸耀它,甚至于连破坏者也夸耀它。""我们总是中国人,我们总要遇见中国事,但我们不是中国 式的破坏者,所以我们是过着受破坏了又修补,受破坏又修补的生活。我们 的许多寿命白费了,我们所可以自慰的,想来想去,也还是所谓对于将来的 希望。"② 八月底,他和许广平一同到了上海。他应了厦门大学之后,任文学院国学系教授,担任中国文学史及中国小说史课程(那时,林语堂任厦门大学文学系主任〉。到上海以后,他乘船往厦门,许广平往广州,小别了一段时期(鲁迅到上海时,曾写信给李小峰,叙说途中的观感。他们是从一个北洋派军阀的世界转到另一个北洋派军阀的天地来。不过,在他的眼中,江南还是七年前的江南,只是在沪宁车中,"才遇见满口英语的学生,才听到'无线电,、、海底电'这类话。也是在这车上,才看见弱不胜衣的少爷,绸衫尖头鞋,口嗑南瓜子,手里是一张《消闲录》之类的小报,而且永远看不完。这一类人似乎江浙 特别多,恐怕投壶的曰子正长久哩!"③)(其时,孙传芳大帅正在行投壶# 盛典;)。 这是一个社会政治转变时期。一月,国民党举行二中全会,左派占优势。三月,广州发生中山舰事件,国共矛盾表面化。七月,蒋介石就任国民革 ①《鲁迅全集》第11卷,第14页。 ②③《鲁迅全集》第3卷,第359、363页。 投壶:古代宴会时的一种娱乐。宾主依次投矢壶中,负者饮酒。《礼记,投壶》孔颖达注引郑玄的话以为投壶是"主人与客宴饮讲论才艺之礼"。孙传芳盘据东南五省时,章太炎任孙组织的婚丧祭制会长,曾主张恢复"投壶"古礼。但该年八月六日,孙传芳在南京举行投壶仪式时,曾请章太炎主持,章却未去。命军总司令职,国民政府下令北伐,向湖南进发。北方的政局,陷于北洋派的 分裂混乱情势,冯玉祥军一度占了北京,又为张作霖、吴佩孚所代表的奉直军 队所攻迫。张、吴之间也貌合神离,对北京政权,作远势控制。北京教育文化 界人士 ,纷纷南下。〉 三月,创造社出版《创造》月刊,郁达夫主编,提出"文学革命与革命文 学"的新论题。郭沫若、成仿吾等南下,投入国民革命军,任政治部工作。郭 氏发表《革命与文学》。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一册出版。〉 张謇逝世。〉 九月,他到了厦门(九月一曰,他们从上海上船,四日午后一时到了厦 门,一路无风,船很平稳。他们到了厦门,当晚即移入厦门大学〕,他对厦门大学的第一印象,是:"此地背山面海,风景佳绝,白天虽暧一一约八十七八 度~~夜却凉。四面无人家,离巿面约有十里,要静养倒好的。普通的东西,亦不易买。听差懶极,不会做事也不肯做事;邮政也懒极,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都不办事。"①他在厦门的生活,在他和许广平的通讯集〈《两地书》)中可以详细看到。他还有几封写给朋友的信,说得比较简括,可以使我们了解他的心境。他说:"我到此快要一个月了,懒在一所三层楼上,对于各处都不大写信。这楼就在海边,日夜被海风呼呼地吹着。海滨很有些贝壳,检了几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四围的人家不多,我所知道的最近的 店铺,只有一家,卖点罐头食物和糕饼,掌柜的是一个女人,看年纪大概可以比我长一辈。风景一看倒不坏,有山有水。我初到时,一个同事便告诉 我:山光海气,是春秋早暮都不同。还指给我石头看:这块像老虎,那块像癞虾蟆,那一块又像什么什么……。我忘记了,其实也不大相像。我对于自 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的遗迹。离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一想到除了台湾,这厦门乃是满人人关以后我们中国最后亡的地方,委实觉得可悲可喜。……周围很静;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②那一时期,他是寂寞的。他写给李小峰 ,^?^"^、、、;國、、、、」| "? 5^111 1*1.0:1,國II? 、|國匕|國國10國」國 附景一鲁迅年 的一封信中说:"我最初的主意,倒的确想在这里住两年,除教书之外,还希 望将先前所集成的《汉画像考》和《古小说钩沉》印出。这两种书自己印不起,也不敢请你印。……及至到了这里,看看情形,便将印《汉画像考》的希望取消,并且自己缩短年限为一年。其实已经可以走了,但看着语堂的勤勉和为故乡做事的热心,我不好说出口。后来预箅不箅数了……我便将印《古小说钩沉》的意思也取消,并且自己再缩短年限为半年。语堂是除办事 教书之外,还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尽神疲,真是冤枉之至。"①那儿的环境便是如此。 他在厦门大学担任文科国学系的功课,本来拟开三门:一门中国文学史, 一门中国小说史,还有一门是声韵文字训诂研究。后一门功课,因为太专门, 没人选修,没有开。中国文学史的讲义,他耐着性子编起来,那便是后来刊行的《汉文学史纲要》(讲义十章,他是拿文学史上某一时代的代表作品或代表人物来作为研究讨论的中心,然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题目,旁稽博引,详加分析的〉。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中,有过这么一段话:"我新近想到了 一句话,可以 形容这学校的,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然而虽是这样的地 方,人物却各式俱有,正如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②他对厦门大学的观感便是如此的。 那一时期,他编好了《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华盖集续编》'、《坟》这几 种随笔散文集。他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这几天我想编我今年的杂感 了。……我愿意我的东西躺在小摊上,被愿看的买去,却不愿意受正人君子 赏识。世上爱牡丹的或者是最多,但也有喜欢曼陀罗花或无名小草的。"③他在《华盖集续编》小引中说:"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 真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你要那样, ①②③ 《鲁迅全集》第3卷,第394页。《鲁迅全集》第11卷,第170页。《鲁迅全集》第3卷,第370页。 !^?. 0 ^ ^國、.1 : 1、」、、、 鲁迅评传 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大举。名副其实4杂感,而已。"①这是他对于杂感文的说明。 他在《坟》的后记中,有一段话,说得最深刻而沉痛。他说:"偏爱我的作品的读者,有时批评说,我的文字是说真话的。这其实是过誉,那原因就因为他偏爱。我自然不想太欺骗人,但未尝将心里的话照样说尽,大约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我有时也想就此驱除旁人,到那时还不唾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也是我的朋友,这才真是我的朋友。倘使并这个也没有,则就是我一个人也行。但现在我并不。因为我还没有这样勇敢,那原因就是我还想生活,在这社会里。……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 不明白应当怎么走。中国大概很有些青年的'前辈,和'导师7罢,但那不是 我,我也不相信他们。"② 这一年的冬间,狂飚社在上海成立,其主要分子,如高长虹、向培良、尚铖、朋其等,过去都是北京莽原社的社员。鲁迅南来之后,就是为了向培良的 稿子问题,这团体内部就发生了裂痕;于是高长虹等便在上海成立了狂飚社, 不独对在北京的韦素园加以攻击,而且对鲁迅翻了脸,称之为"青年的绊脚 石""世故老人""戴着纸糊帽子的思想界的权威者"。鲁迅真的发怒了,也曾 写了《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刊在《语丝》上。后来,他才知道高长虹所以骂他,关于向培良的稿件,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的原由,真实的原由,却是 为了一个女性(指许广平而言),他就写了 一篇历史小说《奔月》,刊在《莽原》上〈《奔月》,见《故事新编》。那一时期,鲁迅的"淡淡的哀愁",也可说是多方 面的。 他曾写了一篇《阿0正传的成因》,乃是由于西谛(郑振铎)那篇《谈〈呐 喊〉》所引起的。开头有一段带着感慨意味的述怀文字,颇有意味。他说:"我常常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听的人往往误解为谦逊,其实 、 》》》眷 是真情。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也没有什么文章要做,但有一种自害的脾气,是有时不免呐喊几声,想给人们去添点热闹。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李家要我挨一转磨也可以的;赵家要我在他店前站一刻,在我背上贴出广告道:敝店备有肥牛,出售上等消毒滋养牛乳。我虽然深知道自己是怎样瘦,又是公的,并没有 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倘若用得我太苦,是不行的,我还要自己觅草吃,要喘气的工夫;要专指我为某家的牛,将我关在他的牛牢内,也不行的,我有时也许还要给别家挨几转磨。如果连肉都要出卖,那自然更不行,理由自明,无须细说。倘遇到上述的三不行,我就跑,或者索性躺在荒山里。即使因此忽而从深刻变为浅薄,从战士化为畜生,吓我以康有为,比我以梁启超,也都满不在乎,还是我跑我的,我躺我的,决不出来再上当,因为我于'世故'实在是太深了 。"这是他的人生观①。 这一年,可说是中国社会政治变动最大的一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 所向无敌。九月间,便攻占了汉口汉阳,围攻武昌了。鲁迅和许广平的通讯 中,不时也提到这些军事进展的消息。他处在夏门,恰在东路军的推进线上。当革命军和孙传芳的联军争战于江西境内,东路军便突破了福建防线向浙江 推进了。他的老友陈仪,浙江军事将领之一,原在孙联帅那一边担任军职,这时,便从徐州回师起义,参加了革命阵线了。〕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四十七岁。 一月,他从厦门前往广州,二月,到了广州,任职国立中山大学。他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邀许寿裳氏来任教授。他住在中山大学最中央而最高最大的一间屋,通称大钟楼。这间大钟楼是大而无当的,夜间有十几匹头大如猫的老鼠赛跑,清早有懒不做事的工友们在门外高唱。晚餐后,鲁迅 那一角,每有来客络绎不绝,大抵至十一时才散。客散以后,鲁迅才开始写作,有时至于彻夜通宵。《铸剑》等篇,便是在那环境中写成的。后来,他们搬 出学校,租了白云褛的一组,他和许寿裳、许广平同居。地甚清静,远望青山,前临小港,他们初以为课余可以有读书的环境了。哪知感触之来,令人窒息,所谓"抱着梦幻而来,一遇了实际,便被从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 一些索漠"。 鲁迅在离开厦门前,就和许广平谈到自己的处世问题。他说:"离开此地之后,我必须改变我的农奴生活;为社会方面,则我想除教书外,仍然继续作 文艺运动,或其他更好的工作。"①"我觉得教书和创作,是不能并立的,近来郭沫若郁达夫之不大有文章发表,其故盖亦由于此。所以我此后的路还当选择:研究而教书呢,还是仍作游民而创作?倘须兼顾,即两皆没有好成绩。或者研究一两年,将文学史编好,此后教书无须预备,则有余暇,再从事于创作之类也可以。"② 他因为职务关系,开学期近,在校忙于开会议,举行补考,核算分数,和他 们辩论种种问题,日不暇给。 二月,鲁迅曾往香港,在青年会讲演了一回。为了他的讲演,主持其事的人,受了许多困难;先是颇遭干涉,中途又有反对者派人索取人场券,收藏起来,使别人不能去听;后来又不许将讲稿登报,经交涉的结果,是削去和改窜了许多。他的讲题,是《无声的中国》。(他说:"我的讲演,真是老生常谈,而且还是七八年前的常谈。"〕他说:"其实,文言和白话的优劣的讨论,本该早已过去了,但中国是总不肯早早解决的,现在还有许多无谓的议论。……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青年们是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 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和世界的人同迅 在世界上生活。……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评 掉古文而生存。"③他对香港的印象是这样:"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 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 三月,他的杂文集《坟》出版。黄花节(三月十九日〕他在岭南大学讲演, 、 、 、 ~ ^ , 、 锁、 附录一鲁迅年谱 、」』^!-!-!-!-!^. .11. 「國。 II -1- 國—,國—,.1. .111. .1. ~ ; 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他在黄埔军官学校讲演,也是这个题目。他说:"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文学,大抵是对于种种社会状态,觉得不平,觉得痛 苦,就叫苦,鸣不平,在世界文学中关于这类的文学颇不少。……到了大革命的时代,文学没有了 ,没有声音了 ,因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鼓荡,大家由呼喊 而转人行动,大家忙着革命,没有闲空谈文学。还有一层,是那时民生凋敝, 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等到大革命成功后, 社会的状态缓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这时候就又产生文学了。这时候底的文学有二: 一种文学是赞扬革命称颂革命的。……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不过中国没有这两种文学一一对旧制度挽歌,对新制度讴歌;因为中国革命还没有成功,正是青黄不接,忙于革命的时候。……不过,旧文学仍然很多,报纸上的文章,几乎全是 旧式。我想,这足见中国革命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的改变,对于守旧的人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旧人仍能超然物外。"① 四月,他的散文诗《野草》编成,七月出版。(他预言:"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是月十五日,清党事起,中山大学学生被捕者不少。他出席各主任紧急会议,他要求校方营救被捕学生,无结果。他即向校方提出辞职书,校方再三挽留。他辞意坚决。六月,他因事竟辞去中大职务了。 辞职以后,他仍留广州,潜心写作。 鲁迅在香港的讲演,还有一回以《老调子已经唱完》为题更是深刻的讽刺。他说:"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没有唱完。这是什么缘故呢? 有人说,我们中国是有一种'特别国情'。……倘使这话是真的,那么,据我看来,这所以特别的原因,大概有两样。第一,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也还是4仍旧贯,的老调子。第二, 是个人的老调子还未唱完,国家却已灭亡了好几次了。何以呢?我想,凡有老旧的调子,一到有一个时候,是都应该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觉悟的人,到 鲁迅评传 —^^^^^^^^!-!^^^^!^—^!-^^^^^^!!^^-!""^!^^^!^!"!""—~~II-11^^^^^'"'!―.1 ~ '! ^ 1 1~ ~ I ~ II 1. I~11 '!…-,一'…一一?」一 」、卜":匕。、圍—、圍。圍圍圍 一个时候,自然知道老调子不该再唱,将它抛弃。但是,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 人们,却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翻四覆的唱不完。 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①他明白地指出: 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②"那么,怎 么好呢?我想,唯一的方法,首先是拋弃了老调子。旧文章,旧思想,都已经 和现社会毫无关系了 ,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所坐的是牛车。现在我们 还坐牛车么?从前尧舜的时候,吃东西用泥碗,现在我们所用的是甚么?所 以,生在现今的时代,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了。"③对香港人士说过这 样的话,可说是对症用药的。 他在广州的索漠之感,我们可以从他被血吓得目瞪口呆,只能吞吞吐 吐地说话的文学夹缝中理会得。广州的青年也曾怀着热诚,希望他对于 广州的缺点加以激烈的攻击的。他终于说还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 经革命,觉得无甚可以攻击之处,轻轻地推却了。他知道青年们听了他 的话是失望的,但他说:"其实呢,我的话一半是真的。我何尝不想了解 广州,批评广州呢,无奈慨自被供在大钟楼上以来,工友以我为教授,学 生以我为先生,广州人以我为?卜江佬,,孤孑特立,无特考查。而最大的 阻碍则是言语。""至于我说无甚可以攻击之处的话,那又的确是虚言。 其实是,那时我于广州无爱憎,因而也就无欣戚,无褒贬。……我觉得广 州究竟是中国的一部分,虽然奇异的花果,特别的语言,可以淆乱游子的 耳目,但实际是和我所走过的别处都差不多的。倘说中国是一幅画出来 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在所用的颜色。黄 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淡黑和淡绿,厦门是淡红和灰 色,广州是深绿和深红。我那时觉得似乎其实未曾游行,所以也没有特别的骂詈之辞,要专一倾注在素馨和香蕉上的。"④这便是他的广州印 象观。 ①②《鲁迅全集》第7卷,第308、312页。 《鲁迅全集》第7卷,第313页。 《鲁迅全集》第4卷,第32、33页。 在那环境之下,他的说话作文都不容易的。有一回,他在一处演讲,他说广州的人民并无力量,所以这里可以做"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当这几句话译成广东话时,巳经被删掉了。又有一回他给一处做文章,他说青天白日旗插远去,信徒一定加多。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不知道是佛教的弘通,还是佛教的败坏?这文字,终于没有印出,不知所往了。这是一个革命变质的时期,也是最难于应付的时代。他的精神上是非常苦闷的。 那年九月间,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请鲁迅作公开演讲,他的讲题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可以说是和现实世界最不相干的题 目,也可以说是最切合现实社会的讲题。鲁迅一生熟魏晋文章,整理《嵇康 集》,有过许多次校订稿。他最了解魏晋文人的心怀,也最欣赏他们的诗 文,说来那么生动有趣,乱世文人是不容易做的,他指出阮籍、嵇康那些饮 酒服药的人居心之苦。他说:"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 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 受了很大的冤枉。则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 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 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 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事奉,如曹 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 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 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 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 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 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阀,在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 ,是 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 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像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 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 鲁迅评传 作宝贝看待的。"①这便是他在旧瓶中所掺入的新酒。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迅速成功〔国民政府移往南京,定南京为首都〕,和国共两党的分裂(四月三十一日蒋介石下命清党),对于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 不仅精神上受了最严重的打击,多少参加革命工作的青年,在混乱的党争过程中被屠杀。鲁迅在《而巳集》的题词中说: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 ,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 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②。 此中,泛滥着他的愤激之情。北洋派的北京政府是黑暗的,国民革命的国民政府也是暗无天日的。他看了革命后方的恶劣空气,不能久居下去,便离开广州,回到上海了 ,和许广平开始过同居生活了。十月八日,他俩移住上海东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自此以后,他在精神上有了最亲切的伴侣,在工作上,有了最适合的助手;家庭的空气,不再像北京那样的寂寞,也不再感到孤独了。 那几年,他所出版的杂感集,如《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其中论题,多少都牵及和现代评论派的争论。《现代评论》〈周刊)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们所创办的,又和北京《晨报》有点关系。鲁迅笔下所一直攻击的陈源〔西滢)徐志摩,便是现代评论派的主角之一。在现代评论派心目中,周氏兄弟则是语丝派的主角(社会人士的看法也是如此:)。依笔者的看法,现代的评论派比之语丝派,更多一点书生气味,却也更多一点官僚气味。《语丝》派和《莽原》派,分子也年轻得多,比较有朝气,每与在朝的执政者处于 对立地位。后来,《现代评论》派纷纷南下,进人国民政府,参加执政的集团, ①《鲁迅全集》第3卷,第513页。@《鲁迅全集》第3卷,第407页。 附录一鲁迅年谗 !/^^!^^^!國,.國卜國、—國卜」,??」.^!-!!!^..!. 國一"國.1- .1. .1圍」.1-1-1 ^!、、—」"":"^.!"".!"圍 也就不再和鲁迅争论下去了。(林语堂当时曾说:"温文尔雅,《语丝》也,激昂慷慨,《猛进》也,穿大棉鞋与带厚眼镜者,《现代评论》也。《现代评论》的朋友们不必固谦,因为穿大棉鞋与带厚眼镜者,学者之象征也。以《现代评论》与《语丝》比,当然是个学者无疑,且不失其绅士身份者也。"〉鲁迅在答复有恒先生的信中说:"倘若再和陈源教授之流幵玩笑罢,那是容易的,我昨天就写了一点。然而无聊,我觉得他们不成什么问题。他们其实至多也不过吃半只虾或呷几口醉虾的醋。况且听说他们已经别离了最佩服的'孤桐先生',而到青天白日旗下来革命了。我想,只要青天白日旗插远去,恐怕'孤桐先生,也会来革命的。不成问题了,都革命了,浩浩荡荡。"①他又碰上了辛亥革命那样 的盘辫子型革命的幻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