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世界新CEO潘基文

作者:廖生 字数:41999 更新:2023-10-11 16:42:10

风云人物系列:世界新CEO潘基文 作者:廖生  第一部分  英语神童的梦想(1)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在韩国忠清北道的阴城,小学一年级时搬到了忠州。潘基文的父亲从事仓库经营,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潘基文是家里四男二女中的长子。在他童年时,美丽的朝鲜半岛经历了一系列剧烈动荡。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朝鲜半岛挣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但分裂也随之而来。这年9月7日,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布告:“本人据授予美太平洋陆军总司令的最高权限,对朝鲜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地区以及该地区居民实行军政。”  于是,一条纬线将朝鲜半岛分割成了南北两个不同世界。  1948年,南部单独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宣布成立。北方立刻作出反应,9月9日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作为出生在南方的潘基文,自然成为了韩国的子民。  在潘基文6岁时,一声枪响打破了朝鲜半岛三八线上空的宁静,朝鲜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的硝烟在三年后才徐徐散去。战争带来了一片废墟,当时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60美元,被列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潘基文从事仓储业的父亲潘明焕在这艰难时日里,苦力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韩国有句俗语:“卖掉黄牛去上学。”潘明焕也深信教育是子女们的最好出路,因此,他节衣缩食,把几个孩子陆续送入了学校。  而孩子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特别是作为老大的潘基文,更是刻苦学习。  整个学生时代,他是典型的好学生,惟一的爱好就是学习。韩升寿是潘基文的小学同学,他说,潘基文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的孩子。“他经常和朋友们比谁解题快,或者记忆力更好。”  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庆希回忆说:“家里六个孩子中,哥哥是四男二女中的长子,由于哥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以至于我们这些弟妹在学生时代,常被人以‘潘基文的弟弟或妹妹’称呼。”  在忠州,小小年纪的潘基文赢得了一个美誉:“忠州英语神童”。  中学时,英文老师要求学生把当天所学抄写十次。潘基文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干脆全背下来。高一时,潘基文家附近建设忠州肥料厂,来了许多美国工程师家庭,潘基文就跟他们学习英文。潘基文的同乡、现在的庆熙大学教授安英寿回忆说:“潘基文特别勤奋。美国人推荐的英文材料,不管是什么,他都统统背下来,像疯子一样。”潘基文还曾经给班里同学们编写过英文教材。  努力学习为潘基文赢来了一个出外见世面的机会。1962年,美国红十字会举办“外国学生访美活动”,给了韩国4个名额。当时正在念高二的潘基文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弟弟潘基相回忆说:“当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忠州市。”  在学校“为了去美国”不要剪短发的指示下,潘基文留起了长发。  在启程赴美前,乡亲们为潘基文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还特别安排一群女学生制作了“福袋”,让潘基文交给美国人。当时,将福袋送给潘基文的是忠州女高的学生会会长柳淳泽。“福袋”也给潘基文带来了爱情。后来,潘基文和柳淳泽开始恋爱。1971年,他们在韩国首尔用10万韩元布置了一间新房,开始了新婚生活。婚后,两人生下二女一男。二女儿潘贤熙现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职员在肯尼亚工作。  1962年夏天,潘基文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访问了旧金山、华盛顿等地,并在白宫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接见。18岁的韩国青年潘基文挤在人群中,勉强露出大半个脸,仰望着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笑容中露出几分开心、几分羞涩。  从美国回来后,潘基文经常看着与肯尼迪拍摄的照片,激励自己。正是这次美国之行,这次与肯尼迪总统的见面,使潘基文产生了一个梦想:将来做一名外交家,跻身于世界政治的大舞台。  潘基文作为青年学生应美国红十字会邀请访美时,曾在佩特逊女士家里住了4天,受到许多关照,潘基文对此念念不忘。回国后,他直到大学毕业当了外交官,还经常写信问候佩特逊女士。2005年8月,潘基文邀请佩特逊女士访韩,在首尔世宗路外交通商部会客厅,他与满头银发的佩特逊女士久别重逢,畅叙友情。佩特逊女士已经88岁高龄,住在美国旧金山,看到当年的高中生今日的成就,她感慨万千。潘基文再次对老人43年前给予自己的关照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晋升太快,很抱歉”(1)  按照韩国的《 兵役法 》,韩国高中毕业后的男性公民,满18岁以后、29岁之前,经身体检查无碍者,均需到部队服兵役2年时间。  在韩国服兵役是很苦的,训练严酷,极少假期,而且军队中还有老兵和长官欺侮新兵的现象,因此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服兵役。但许多韩国男孩子也不会拒绝去当兵,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女人也会喜欢这样的男人。  像许多热血男儿一样,高中毕业后,潘基文应征入伍,在军队摔爬滚打的古希腊斯巴达式的严苛训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这段时间大致在1965年前后。  尔后,潘基文进入首尔(当时叫汉城)国立大学外交系学习。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潘基文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潘基文的大学同学、现首尔大学教授安成旭说,潘基文从学生时代做家教起,就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因为“他为人谦虚有信义”。  1970年,潘基文从首尔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外交通商部高级  公务员考试。在众多考生中,他的成绩仅次于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潘基文后来告诉家人:“一辈子只拿第一的我,这回第一次拿了第二。”  外交官实习期结束,考核时他又拿回了第一,因此被分配到韩国驻美大使馆。但潘基文表示希望到印度总领事馆工作,因为当时家道中落,经济问题是潘基文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他的弟弟潘基相对哥哥当年的选择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去美国就很难存钱,而到发展中国家,只要节约花钱就可以补贴家用。”  二十多岁的年轻外交官登上了飞往印度的飞机,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  人常说,贵人相助。潘基文在印度,遇到了助他事业成功的贵人卢信永。  1972年,卢信永任韩国驻印度总领事,负责韩印建交谈判。这位资深外交官很快就看中了新人潘基文,欣赏他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敏捷判断力和沉稳。两年后,卢信永公开表示:“大使馆的事情,只要有潘基文都能解决。”  1978~1980年,潘基文任韩国驻纽约联合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1980~1983年升任韩国外交部联合国司司长。  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  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  归国后,他被已是国务总理的卢信永推荐到总理府工作。卢信永破格任命潘基文为总理礼宾秘书,又于1987年将潘基文提拔为理事官。  与卢信永的缘分为潘基文的公职生涯开启了许多扇门。他走得很快。当时,潘基文利用一周时间给自己的同事、前辈等120余人写信,内容是: “我晋升太快,很抱歉。”  在出现朝鲜核问题的1994年,他出任驻美国大使馆的政务公使,亲临与美国磋商朝核问题的“最前线”。  1996~1998年,他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  2000年,潘基文被提拔为韩国外交通商部副部长。同期被任命为部长的李廷斌当时对记者说:“我真是有福气,竟然能带领潘基文副部长……以后行使部长职务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接下来,潘基文的官运大不如前。金大中总统在任期间(1998~2003),潘基文在事业上一度并不顺利。1998年他被外派奥地利任大使,到2000年才被任命为外交部次官。2001年,潘基文遭遇了外交生涯中的最大难关。当年2月,俄总统普京访韩时,因韩国外交通商部工作组的失误,在韩俄首脑会谈协议文中包括了“双方同意维护反弹道导弹(ABM)条约”等内容,但当时布什政府正图谋废除这一条约。  此事在韩美间引起巨大风波。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说:“因为这个问题,我不知向美国方面道歉了多少次。”随即李廷斌和潘基文先后去职。当时,潘基文想不通:“我没有一个小时用在自己的事情上……”这样“不名誉”的下台让他一度说出“想死”。  潘基文对这个重大挫折非常难过,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他的朋友、庆熙大学教授安荣洙调侃失去了专车的“失业者”潘基文说:“以后没有人开车接送,就坐地铁吧。”还给他买了月票。  多年后,潘基文回想起这段经历心情还很沉重。他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完全没有工作可做。”  幸运的是,仅仅过了4个月,潘基文就走出了事业的低谷,前外交通商部长官韩升洙在自己当选联合国大会主席后,将潘基文任命为联大主席秘书室室长兼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担任这个职位,对于曾任外交部次官的潘基文而言似乎是降职了,但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无疑有很大帮助。  潘基文自己也说:“用我们的话说,我是‘因祸得福’。假如我被任命为某个地方的大使,我就不会有机会当选为秘书长了。”  2003年2月起,他担任卢武铉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成为卢武铉的“左膀右臂”。  就在潘基文一步步接近权力中心的时候,“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瓦台(韩国总统府)和外交部的一场风波平地而起,将一个机遇推送到潘基文面前。  2004年年初的一天,韩国总统府官员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揭发韩国外交部长官、次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肆意攻击总统卢武铉的外交政策。揭发信说,外交部高级官员指责总统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统外交政策顾问一手遮天,把外交部排挤到一边,削弱了外交部长官的权威。  另外,这些外交官在私下公然呼应反对党领导人攻击卢武铉的言论,并为之大声叫好。他们又进一步说:“议员选举即将到来,大国家党有望获得胜利,那时卢武铉就没有什么权力了。如果能管管科技部和海洋部,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这件事招致卢武铉龙颜大怒,下令进行调查,向外交部开刀。  韩国总统发言人尹太瀛1月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一些外交部官员公然发表错误的、令人不能容忍的言论,并且向媒体泄漏外交机密。我们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瓦台和外交部的矛盾由来已久。有人指出:“简而言之,这是鹰派与鸽派之争。与美国鹰派在白宫、鸽派在国务院不同,韩国鹰派在外交部,鸽派在总统府。”  由于历史原因,韩国一些老牌政府官员一直都有非常深重的亲美思想,但是由于韩国民间对于美国颇有微辞,因此卢武铉在竞选总统时就放出“我就是不在青瓦台给美国人磕头”的豪言。也正是因为卢武铉独立于美国的思想,因此豪言一出,卢武铉犹如黑马一般,深得选民的青睐,从众多大热门人选中胜出,入住青瓦台。在上台最初,卢武铉一再强调韩国外交独立的思想,但是在许多问题上以尹永宽为首的外交部的亲美作风始终让卢武铉在民众面前颇为尴尬。  在过去50多年中,韩国和美国互相把对方当做“铁杆”盟友,不过,随着韩国国力的提高,国内对韩美关系的现状开始不满,韩美关系出现裂痕。  早在2002年,韩国两名女中学生被美军装甲车压死,美国军事法庭却判两名肇事军人无罪。韩国各界极为愤慨,举行了韩国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连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人数最多时达30万,要求“修改《 驻韩美军地位协定 》”、“美国撤军”、“美8军司令部必须迁出汉城”的呼声不断。  在朝鲜问题上,布什政府从其全球及地区战略出发,在上台之初,就改变克林顿政府的“接触”政策,咄咄逼人地把朝鲜归入“邪恶轴心”,大肆渲染朝鲜出口导弹,声称朝鲜正在研发核武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加大对朝鲜的压力。  对此,韩国政府大为不满,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的强硬政策,认为这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危害韩国的国家安全。卢武铉认为,在朝鲜核问题上,即使美国对朝鲜采取局部性的军事行动,朝鲜也会对韩国进行报复性攻击,届时一场全面战争将会爆发,因此必须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在  伊拉克问题上,当美国要求韩国向伊拉克派兵的时候,卢武铉回答说,这一问题将和朝鲜核问题的进展挂钩,要求美国缓和对朝鲜的压力,推进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他还否决了外交部和国防部多派兵的意见,只同意向伊拉克派遣3000人的部队,并且以非战斗人员为主,这与美国要求韩国派遣5000人的战斗部队、担负维护治安任务的要求相去甚远。  在这些问题上,外交部长尹永宽和总统卢武铉存在比较严重的分歧,虽然尹永宽尊重卢武铉的思想,但是他也在私下或者公开场合指出这种外交思想“完全不现实”,他认为无论从韩国的历史还是现状,都不可能突然之间转变外交作风,一夜之间完全脱离美国,走独立自主的路线。而正是这种否定独立路线的亲美思想,最终成为卢武铉与尹永宽在政治上的引爆点。  韩国青瓦台总统府人事首席秘书郑灿龙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外交部中有一些高级官员从来就没能贯彻粉碎老一套的外交思想,对于卢武铉提出的独立外交思想始终有所保留,因此在具体的外交事务处理中仍旧沿袭以往的思想,这种不和谐的政治音符使得政府在外交事务处理中遇到一些人为的障碍,更严重的是这种外交上的分歧直接使得国家利益、韩国民众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韩国总统府对外交部进行调查的消息传出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立即召集高级官员紧急开会,他神情凝重地说:“现在气氛相当紧张。(总统发言人)用‘调查’一词是不幸的,我们不是罪犯。”  被调查的有7~8名外交部高级官员,主要是负责美国事务的官员和外交部长官的亲信,其中,外交部北美局局长魏星洛是这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他们都被韩国情报机关传讯。  迫于这种情势,尹永宽在1月15日引咎辞职。  在接受尹永宽的辞呈后,卢武铉明确表示:“外交部将有较大的洗牌动作,任何影响贯彻独立思想的人都要受到限制。”  卢武铉表示:“我之所以获选总统,就是主张独立的思想。我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作为总统来说,当尊重他人思想却成为执行自己思想的最大障碍时,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立刻扫除这种障碍,否则我对不起信任我的韩国选民。”  韩国总统府随即在1月16日举行会议,研究确定新外长人选。在会上,韩国总统府官员认为,新外长人选应该吸取前任下台的教训,全力支持卢武铉政府的“自主”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原则,而不再看美国脸色行事。同时,鉴于韩国国内国际局势,新外长还应该精通外交部情况、能够稳定外交部目前人心浮动的局面。  与会人士集中谈论了将总统外交顾问潘基文或韩国驻联合国大使金三勋提升为外交长官的问题,有人还推荐产业研究院院长韩德洙。最后,经过卢武铉的首肯,选定了潘基文。韩国总统府认为,潘基文“能力出色,能够通过对外交通商部的改革和激励,加强和巩固政府的外交政策”。  韩国舆论也普遍欢迎潘基文的到任,他们认为,潘基文不但能够弥合外交通商部和青瓦台之间的裂痕,同时还能维持美韩同盟关系。韩国外交和国家安  全研究所的一名教授指出:“他既不是独立派,也不是联盟派。他对美韩关系的把握最让人放心。”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名高官也认为,潘基文是解决“美韩联盟”危机的最好人选,因为他理解韩国外交在此方面的困境。  《 日本经济新闻 》报道说,在朝核问题和向伊拉克派兵等重要课题堆积如山的情况下,卢武铉起用外交通商部出身的青瓦台外交政策顾问潘基文,意在迅速恢复外交能力。  而对于潘基文的任职,驻首尔的外交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潘基文被任命为外交通商部长官的当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亲自致电祝贺:“包括我在内,许多美国人都对您很熟悉,并对您的就任感到高兴。”  潘基文喜欢的运动是登山,而在仕途上他也是一步步攀登上去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踏实。其间有坎坷,有风雨,但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登上了他外交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巅峰。  就这样,潘基文在六十岁“耳顺之年”,成为韩国外交的掌门人。这似乎来得晚了点,但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作为一个经历过多年外交风云的成熟的外交家,潘基文正可以一展身手。  “金善日事件”(1)  中国有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潘基文的命运也充满着这种玄机。2001年,在仕途上青云直上时,潘基文遭遇命运打击,差点“死去”。而这次在就任外长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事件差点儿断送了新任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的仕途前程。  这就是“金善日事件”。  34岁的金善日是一名韩国公民,高中毕业后始终在大学读书。他一共读了4所大学,所攻读的专业分别是阿拉伯语、英语、神学和神教学。金善日的父母说儿子的梦想是成为“在阿拉伯服务的传教士”。  金善日在就读外国语大学的第二学期获得了只发给学习成绩排在前10%的学生的奖学金。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讲师黄义甲说:“由于金善日经常问学习阿拉伯语的好方法以及想学阿拉伯语应该去哪些国家,所以我推荐了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但最后,他为了筹集同步翻译研究生院学费而选择了  伊拉克之行。  金善日作为翻译随佳纳贸易公司在2003年6月到了伊拉克,这家小公司在伊拉克拥有11名韩国职员,主要经营美军基地的洗衣店和商店。  在伊拉克时,金善日住的是地下室,生活比较艰苦。他和家人只通过三次电话。金善日的母亲申英子说,在4月最后一次通话中儿子说要我不要替他担心,他过得很好。我问他危险吗,他说不危险。2004年9月是金善日父亲的七十大寿,他本打算回国祝寿。但没想到的是,当金善日从距巴格达200公里左右的美军基地出发、经过费卢杰时,与一名伊拉克人一起被武装分子绑架了。  韩国时间21日凌晨4点左右,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金善日被绑架录像带。绑架分子要求韩国政府在24小时内撤出驻扎在伊南部的军队,并答应不再向伊增派部队,否则将杀害人质。  消息传来,金善日的母亲哭断了肠,她哭诉道:“无论如何,国家应该救出他,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何况无论一个还是两个,首先要救人一命啊!”  韩国政府紧急启动了营救工作。韩国外交部次官崔英镇于21日上午11时召见埃及、沙特等中东地区12个国家驻韩国大使,请求给予帮助。  韩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也展开了营救交涉。  潘基文这时为参加亚洲合作对话(ACD),正在中国青岛进行访问。他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进行协商,而且还接见了中东地区外交部长,请求合作。据悉,潘基文还向川口顺子请教了4月份成功营救在伊被绑架的日本人的协商经验。  在青岛接受 《 联合新闻 》 记者采访时,潘基文说,现在正在动员伊境内有影响力的神职人员、政府人士、部落酋长和美军行政当局等一切可能力量,致力于掌握金善日的关押地点,并谋求与绑匪进行接触。他还表示:“今天半岛电视台将从东京到汉城来,正在研究回国后我亲自通过该电视台表明政府态度,并呼吁释放金善日。”潘基文也不无担忧地说,不知何时能与武装团体接触,他们说的时限似乎已过,这些有可能很快得以确认。  与此同时,以外交通商部本部大使张在龙为首,包括国防部作战次长等6名官员在内的韩国政府协商团前往约旦,专程就释放人质问题与有关方面谈判。韩国媒体报道,韩驻伊使馆方面已得到驻伊美军、伊拉克外交部以及一些宗教组织的帮助,开始与有关方面斡旋。  而在韩国国内,反对向伊拉克派兵的人们也在首尔市中心举行反对派兵烛光集会。  时间到了22日凌晨4点左右,绑架分子提出的24小时期限已到。形势变得十分危急。  22日上午10点,韩国政府协商代表团抵达约旦,开始与韩国驻伊使馆一起同有关方面进行斡旋。当天晚些时候,韩国驻卡塔尔大使、驻伊军队负责人以及执政的开放  国民党两名议员相继通过半岛电视台,直接向当地观众解释韩国向伊拉克派兵的立场,并呼吁绑架者释放金善日。半岛电视台还播出了韩国KBS电视台制作的介绍韩国驻伊军队的专题片。  22日下午,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返回首尔。当天晚些时候,他在首尔接受了半岛电视台的采访。他敦促立即安全释放金善日,并强调韩国人民一直是伊拉克人民的好朋友。就在潘基文接受采访前,阿拉伯卫星电视台报道称,扣留韩国人质的绑架者延长了最后通牒时限。  但是到了22日晚10时20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在从巴格达到费卢杰方向、距巴格达35公里的地区发现了一具被推定为东方人的尸体。  23日零时45分,韩国驻伊大使馆通过电子邮件收到照片,证实死者是金善日。  23日9时30分,韩国总统卢武铉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民众道歉,但同时重申,韩国不会改变向伊拉克派兵的计划。  卢武铉在简短的电视讲话中说:“虽然所有的韩国人和政府都希望并祈祷金善日先生的安全归来,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对此我感到十分难过和深深的遗憾。”  卢武铉谴责恐怖主义是“对人类的犯罪”,并称韩国政府决心同国际社会一道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卢武铉重申,韩国计划向伊拉克派兵不是对伊拉克人或其他阿拉伯人有敌意,而是为了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恢复那里的秩序。  金善日被绑架分子杀害,韩国举国震惊。悲痛之余,人们开始追究有关方面救人不力的责任。  金善日被害后,韩国舆论首先对他在伊拉克何时遭绑架提出了质疑。在21日半岛电视台播放恐怖分子威胁要杀害金善日的录像前,韩国外交通商部对金善日遭绑架一无所知。事后,据金善日所属的驻伊佳纳贸易公司社长金千浩称,金善日于6月17日前后失踪。其实,金千浩试图自己组织营救,隐瞒了金善日早在5月31日便失踪的真相。金千浩的行动使韩国外交通商部等机构失去了了解情况和营救金善日的第一次机会。  关键问题在于另一次可能使金善日获救的机会。美联社6月24日报道说,该社曾获得一盘金善日被武装分子绑架的录像带,并于6月3日由该社首尔分社记者打电话给韩国外交通商部求证。但韩国有关人员接电话后既未核对事实,也未向上级报告。  韩国公众对这一爆炸性新闻感到异常震惊,对韩国外交通商部的质疑和斥责之声一时不绝于耳。韩国舆论认为,外交通商部不仅没有掌握失踪达20天之久的金善日的情况,而且与一次营救金善日的绝佳良机失之交臂。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韩国总统卢武铉24日破例要求监察院调查外交通商部在处理金善日被绑架问题时是否失职。监察院随后还将调查对象扩大到国防部、国家情报院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后三个部门同样因对金善日遭绑架茫然不知而遭到公众指责。国家情报院误将绑架金善日和绑架日本人质视为同一组织所为,当金善日已被杀害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仍向卢武铉报告他有希望获释。26日,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和在野的大国家党达成协议,决定动用国会的国政调查权,对营救金善日的时机被错过一事进行调查,以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刚刚上任才半年的潘基文面临巨大压力。他理解舆论和人们的心情,也对未能挽救同胞的生命感到内疚。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处理好善后事宜,至于自己的仕途命运,那就看总统和国民的最后决定了。  6月26日,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斩首的韩国人质金善日的遗体由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从阿联酋的迪拜运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潘基文神色凝重,与遇难者的姐姐一道在机场等候。当金善日的棺木被手持突击步枪、身着白色制服的韩国警察荣誉卫队护送出来时,潘基文心情沉重地向遇难者默哀。在仁川机场举行悼念仪式后,金善日的遗体由军用飞机运至釜山,被安置在釜山医院殡仪馆。  国会也从7月30日开始举行历时四天的听证会,调查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作为,包括潘基文在内的外交、国防、安保等众多政府要员纷纷到会接受质询。国会方面在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不管调查结果如何,政府都没有理由逃脱保护在境外的韩国国民的责任。报告还对政府在营救金善日过程中的作为表示遗憾。有舆论认为,这份报告无疑给韩国政府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使政府不得不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韩国政府也发表声明,劝诫国民不要去伊拉克等地旅行,并要求所有在危险地区的韩国人尽快归国或者撤到安全的邻近国家。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和国防部长官尹光雄在8月份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这在韩国是相当不同寻常的。两位长官在联名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目前任何人在伊拉克都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因此韩国政府劝诫国民不要赴伊旅行。如果韩国国民一定要去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国家,就应积极配合韩国政府有关方面的管理,防止再次发生不幸事件。声明同时重申韩国政府准备继续向伊拉克派兵,帮助伊拉克重建。  另外,针对  伊拉克持续恶化的治安状况,韩国外交部举行了由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主持的局势讨论会。外交通商部称,类似的讨论会今后将每周举行3次。  金善日事件最终没有导致潘基文丢掉乌纱帽。潘基文在这一事件中显示了出色的危机处理能力。他处变不惊,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后事,安抚遇害者家属,另一方面对外表示将重整外交部,最后,设立了一个24小时的求助热线,海外的韩国人可以通过它随时随地寻求到帮助。潘基文也巧妙地与媒体沟通。公众的愤怒终于得以平息,而潘基文也赢回了公众的尊重。  这次事件还连带了一幅画的命运。金善日事件发生后,韩国外交通商部一再受到各方谴责,结果该部办公楼一层的一幅骏马图成了“替罪羊”。  这幅骏马图从建立外交部大厦开始就挂在墙上,名叫《 跳跃 》,长12米,宽2.5米,描画了20多匹马向不同的方向奔跑的场面。据在外交部流传的传言,画中的马给人一种惊慌不知所措的印象,这令人联想起因金善日事件受到谴责的外交部的现状。  有关骏马图的传言惊动了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虽然是闲话,但外交部像最近这样如此长时间地受到国民谴责,还是我35年公职生涯以来的头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出现了挂在一层的画有问题的传言,这令我们头疼不已。”潘基文表示:“由于马奔跑的方向各自不同,外交部似乎找不到方向,应该用秩序井然的画代替这幅画。”据说,韩国外交通商部曾考虑撤掉该画,但因该画是行政自治部的财产,所以未能随意处置。  后来,外交通商部在此画前布置展示了《 朝英修好通商条约 》、《 海牙世界和平会谈三密使 》、 《 停战协议书 》等13件主要历史资料的座台,以压倒这一骏马图的“不良”气势。  韩国有记者给潘基文取了一个绰号叫“泥鳅”,说他善于逃避问题。而美国《 时代 》 周刊则称潘基文为“特富龙式的外交官”,是说他像特富龙不粘锅一样,无论有什么麻烦,他都能脱身得干干净净。潘基文此番化险为夷的大逆转,可以说是一次潘基文式的招牌演出,是一次有标志性意义的表现,正如有媒体所说,它告诉人们:潘基文很温和,但也很有效。  外交官的楷模(1)  2005年2月16日上午,在首尔世宗路外交部大楼3楼的国际会议厅,担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已经一年的潘基文召开了“2005年度驻外使领馆负责人会议”。在这次会上,潘基文提出了三个外交政策目标,这就是“国民外交”、“和平外交”及“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外交”。  他说:“国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外交上不可或缺,过去认为外交只是外交官的事,但是现在如果脱离国民的理解去搞外交,将无法获得国民的信赖。要把外交部作为重要的为民服务部门看待,并扩大便民利民服务。”  潘基文接着表示:“今年也要改革外交部,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国民认为外交部既保守又安于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印象,需要主动进行改革,改变旧的不合理惯例和惰性,保持较高的道德和伦理水平,在行政管理中做到公私分明。”潘基文的讲话显示了他励精图治的决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30多年职业外交生涯中,潘基文几乎担任过了韩国所有最重要的外交职位,在2004年成为韩国外长之前,他的职业履历中包括了在新德里、华盛顿、联合国和维也纳的外交经历。多年在海外工作,让他在国际上交游广泛,由此建立起来的人脉和声誉为他累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同时,也使他得以避免受国内已经“中毒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他永远在微笑,没人看过他发怒和失态。韩国反对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他从不得罪人,很善于交朋友。”  与此同时,他也在任外长期间表现了强硬的一面。他改革了外交通商部,革除了晋升机制中的按资排辈,引入一批精英外交官。他的一个助手就称他是“外柔内刚”。他被奉为韩国外交界后辈学习的典范。同僚对潘基文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潘基文外貌温文尔雅,待人亲切诚恳,同时,他头脑敏捷,观察细致,总是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摆脱媒体和对手为他设置的陷阱。  担任外交官以后,由于为人诚实细致,潘基文一直受到各级上司的赏识。他在外交通商部有个“主事”的绰号。主事是古代新罗时期的官职,潘基文得到这一绰号,是因为不管把多么琐碎的业务交给他,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当。前任韩国总统助理及国会成员姜尚敏说: “潘基文绝不会把事情弄糟,他身上出什么问题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潘基文是个埋头做事的职业外交官。在他看来,努力完成交给的任务是第一原则,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就不会吃亏,也不会遇到误会,更不会被人怨恨。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潘基文的这一工作哲学。2006年9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向位于华盛顿DC公园的朝鲜战争参战纪念碑献花,他们乘车到达现场。即将抵达活动现场时,尾随总统座车的4辆陪同人员的专车却拐进了另一个莫名其妙的地点,其中就包括潘基文。为了在指定时间内赶到现场,潘基文便和其他陪同人员一道,身着正装跑步前往朝鲜战争参战纪念碑的仪式地点。这一段跑步距离约为200米。就美国司机带路失误一事,美国白宫警卫室事后向韩国方面表示了道歉。  潘基文能够在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三届政权中担任外交要职,受到朝野两党器重,这也证明他具有超人的“政治均衡感”。  潘基文在韩国国务院深受爱戴,同时在他的管理下,韩国的贸易事务卓有成效,正是依靠出口贸易,韩国才在  二战后的废墟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强国之一。  对于自己热爱的外交事业,潘基文投入的精力相当大。一名韩国外交官曾说,虽然身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却是这个机构中工作最辛苦的人。潘基文工作细致,一直坚持亲自回复每个电话,亲自在每年发送的  贺卡上签名。他工作勤奋,他的工作计划是以每五分钟为单位的,而且一旦确定,必定完成。其助手每天早上5时半便要到达其官邸候命。他曾说,“要努力学习上司的长处,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而他也真的如同他曾经的上司卢信永一般,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条理。由于经常很早上班,他甚至亲自给下属开门,以表示体恤他们的辛苦:“因为我早上班,他们自然也得早上班。”  在外交领域36年的历练也为潘基文带来较高声望。前总统顾问张成旻说,潘基文精通英语、法语,并且熟悉德语和日语,言谈温和、举止谦逊的风格使他在外交通商部非常受欢迎,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到问题。张成旻这样形容潘基文:“你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讨厌他的人。”  在工作上,潘基文一丝不苟,下属向他汇报工作时,如果有含糊其词或者错误的地方,潘基文都会立即指出,但绝不严辞呵责,而是用和缓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虽然潘基文对工作要求很高,但与他相处的官员都没有怨言,潘基文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潘基文精力充沛,经常工作到凌晨,周末也不休息,而且中午不睡午觉。曾经有记者问他,平时没有时间运动的他是如何保持健康的,潘基文说,工作就是锻炼,合理安排工作,一样对身体健康有利。  对于事业的太多投入也使潘基文难以同时顾及家庭。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始终把事业置于个人事务之上。2005年5月24日,他为女儿举行婚礼,只有寥寥几位熟人到场,除少数高级官员的祝贺花环,婚礼现场完全见不到高官家庭婚丧嫁娶常见的“客人排队”现象,这在十分看重上下级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韩国极其罕见。  他还郑重贴上了“不收红包”的条幅。有人开玩笑说:“潘外长平时参加别人的红白喜事,都给红包,自己却不要,岂不是损失很大 ?”  婚礼选定的场所同时还在举行“政府革新世界论坛开幕式”。把结婚典礼的场所选在这里,是潘基文的主意,因为这可以让他只要在不同楼层穿梭,就能既参加会议,同时尽为人父的义务。他婚礼前一个小时才赶到,作为女方家长迎接宾客。  “我对自己的家人感到很抱歉,但首先干好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即使我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有1个儿子、2个女儿的潘基文在一所韩国高中演讲时说,“外交官在海外享有不少特权及豁免权,因此也有无穷的职责。”  而他的妻子柳淳泽也非常体谅和支持丈夫。柳淳泽出生于一个非常传统的韩国家庭。结婚之前,柳淳泽的母亲经常告诉她:“一个大男人在太阳下山之前就回到家里,只有两种情况:没有职业或者生病了。所以你丈夫晚归时,千万不要唠叨。”母亲的这段话深深地影响了柳淳泽。  潘基文进入韩国外交通商部后,经常早上5点半就要到官邸候命,晚上因为忙于应酬,回家时也经常是深更半夜,根本没时间照顾家人。不过,温柔贤惠的柳淳泽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而是默默地照顾着整个家庭。由于工作需要,潘基文经常出国访问,柳淳泽陪同出访时,一般都静静站在丈夫身后,她并没有太多动作,然而却没有人能忽视她的存在。  柳淳泽的厨艺水平不错,她经常亲自下厨,为丈夫和朋友们做拿手菜,借此增进感情。2006年5月,安南访问韩国时特别到潘基文家做客,想亲自考察一下接班人。为了营造温馨气氛,女主人柳淳泽亲自下厨,打造了一桌丰盛的晚宴,让安南夫妇赞不绝口。  潘基文曾多次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他才能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  美国专栏作家汤姆·普雷特如此形容潘基文: “这个职业外交官准备充分,非常熟悉业务,比韩国外交部的任何人都更努力工作。他目标明确,通多国语言,包括英语。从新加坡到东京,从非洲到拉美,他都深受外交同行喜爱,和中国、美国的高级外交官员相处融洽。美国国务卿赖斯多次表示,她喜欢和潘基文待在一起。并非所有亚洲外交官都能入她的眼。此外,他是个好人。”  潘基文在他人眼中是天生的外交官。他谈吐温文,总有办法避免跟人家结怨。韩国官员通常都难免跟议员争论得面红耳赤,惟潘基文甚少涉及骂战。然而潘基文虽然以温和著称,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却也毫不妥协地坚持立场,事实上他既要处理贸易谈判,也要处理朝鲜核危机等棘手问题,绝非个性软弱者能胜任,尤其是在处理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上,潘基文领导下的韩国外交政策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韩国媒体评论说,在潘基文任内,韩国多次拒绝美国公开谴责朝鲜人权记录的要求,并在美国态度有所保留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和外交合作关系。  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曾谈到90年代中,他同潘基文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共事的情况,认为潘基文是一个既灵活又坚定、处事温和、公正的外交家,而且还带有一点人情味。  王嵎生回忆说,1994年,APEC领导人茂物会议制定了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间表,要求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完成任务。1995年,APEC制定“大阪行动议程”时,成员间最大的分歧是,这两个时间表是否具有“约束性”和“全面性”,是否允许必要的“灵活性”。美加澳等发达成员坚持前者;中日韩等成员由于农产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则坚持后者。大阪领导人会议前夕,日本考虑到东道主地位,态度暧昧,退居幕后。但韩国态度坚决。  潘基文私下告诉王嵎生,在农产品问题上,韩国由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没能顶住,让步太多,损害了国家重要利益,造成国内动乱,总理被迫辞职。这次金泳三总统亲自指示,必须坚持保有“灵活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潘基文还说,必要的“灵活性”是APEC自主自愿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妥协,并希望中国鼎力相助。当时中国同韩国的处境和立场十分相似,因此中方自然完全赞成他的主张。  中韩两位APEC高官约定,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施加影响。  由于潘基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向美加澳等成员晓以利害,并在施加适度压力的同时,做出一些技术性的妥协,最后终于达成各方基本上都可接受的案文。序言中写明,所有成员都要按期全面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同时又在具体条文中规定,在处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引起的问题时,允许有“灵活性”。  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是潘基文外交经验与智慧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既坚定又灵活,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照顾了发达成员的立场。  由于办事得力,争取“灵活性”有功,潘基文不久便荣升总统府典礼官,成为金泳三总统身边的得力助手。  王嵎生说,潘基文有时也很  幽默。在他访问韩国期间,他祝潘基文荣升要职,潘基文却开玩笑说,现在“更辛苦了”:每天早晨上班时,见到部长,他都得点头鞠躬,弄得脖子都酸了;不过也有点“回报”和安慰,过后部长们要想见总统,或者要急送文件,不得不亲自到他的办公室来,向他点头鞠躬。  在幽默中潘基文透露了他的实际身份和地位。潘基文有时候也会流露出自己平民化的一面。2005年在老挝出席东盟会议后,很多外交官员立即归国,他却抽空在首都万象漫步,到小摊上买新鲜果汁,与当地百姓闲谈。  现任中韩友协副会长的张庭延在1992~1998年,曾出任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大约十年前,我在汉城任职时,第一次见到潘基文。当时他才从韩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职务上调回,出任韩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我约见他,是受命就一个棘手的问题与他交换意见。  “那几年,每年上半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例会时,美国都要带头提出‘涉华’提案,指责中国不尊重人权,并企图在会上通过。中国当然不能接受,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提出反提案,与之针锋相对。于是中美双方为此大力展开拉票活动,力争一旦进行表决,能使本方提案获得通过。当然,那几年,为了避免更尖锐的对抗,中国每次都采取灵活的做法,在诉诸表决之前提出不表决动议并获得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打消了美国的企图。  “我当时约见潘基文,正是中国处于拉票活动期间,目的是说明中国人权问题的状况,争取韩方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我也知道,此事涉及对于韩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韩美关系,而中韩建交时间又不长,韩国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十分费斟酌。但是,我还是要努力做对方的工作。  “潘基文在他的办公室会见了我。屋内一边是他的办公桌,另一边是围成圆形的沙发,用于招待客人。潘基文面带微笑,在门口迎接我。他高高的个子,淳朴的面庞,不像久经沙场的外交官,倒像一名儒雅的学者。落座寒暄后直入主题,我说明了来意,介绍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表示希望得到韩国的理解和支持。潘基文说话不紧不慢,首先表示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正在加强,双边关系发展很好,在国际事务中也有很好的配合与合作,他对此感到高兴。接着他谈到韩国和美国的关系,说这种关系是历史上形成的,目前发展良好,对韩国来说也十分重要。对我所提出的问题,他说韩国处理时不会不考虑上述这些情况的,至于怎么做,韩方还需要研究,届时也希望得到中国的理解。潘基文说话用词婉转,好像在与人商量问题,但也听得出他表达了韩国的立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潘基文,会见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在表决之前,仍提出了对中美双方提案不表决的动议,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使得美国带头提出的‘涉华’提案流产。在表决中,一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对中国的动议投了反对票,但韩国投了弃权票。那之后的几年中,韩国一直维持这一立场。根据潘基文当时在韩国外交部的地位,此事或许不是他最后拍板,但他的言谈仍令人难忘。细想之,外交就是周旋于各方之间,巧妙地寻求平衡,韩国的做法不无道理,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的某种支持。”  2005年,潘基文到北京访问,在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安排下,潘基文与张庭延在午宴上重逢。他高兴地拉着张庭延的手说,他很想见到张先生,感谢李肇星外长了解他的心愿。可惜的是,那次他日程很紧,不巧张庭延也有事,没能更多地交谈。  张庭延对潘基文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外柔内刚,有亲和力。  还有一件趣事,很能说明潘基文的外交风格。2005年11月中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开完会合个影是国际会议的惯例,也是为了给主办国留下一个纪念。但15日晚上的外交和贸易部长会议后,一些部长不辞而别,未能在合照上留下靓影,其中也包括美国国务卿赖斯。  这可急坏了主办国。于是,在16日各国部长全体会议上,韩国外长潘基文特意提出再照一张“部长全家福”,并提醒大家:开会固然重要,可也别忘了照相。他说:“你们知道,会议终结束,但照片永流传。”  在他的热情张罗下,这张“永流传”的“全家福”照片终于定格,留下了与会各国部长们的身影,也留下了潘基文标志性的儒雅的笑容。  第二部分  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1)  潘基文给人的印象是儒雅、温和。他在联合国工作时,其彬彬有礼的绅士作派给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留下很深印象,在联合国内,无论是遇到比他官职高的人,还是没有官职的普通人,他都会按照韩国传统礼节鞠躬问好,因此还得了一个“鞠躬先生”的雅号。  在担任韩国外交部长以后,他也没有改变亲切和蔼的作风,进出外交通商部时,经常习惯性地替别人推门关门。由于潘基文总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西方媒体称他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  但这并不意味着潘基文只是个好好先生,在涉及到韩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问题上,他决不会妥协。他的绵里藏针、柔中带刚的风格,与前几任外长有着不同的鲜明特色。有人形容他为“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  这一特点在他处理韩日关系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日本1910~1945年间占领朝鲜半岛以来,韩日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位人文科学副教授说:“人们常说,日本与韩国的( 地理 )位置是这么近,然而心理上的距离却是那样远。”  1965年,韩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在正常发展的同时,也时有摩擦。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名流在电视上谈论韩国的事物,随着韩国戏剧在日本的流行,随着韩日共同举办  世界杯比赛,两国关系似乎越来越热。  2004年,就在潘基文担任外交通商部长官这年的7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韩国,同韩国总统卢武铉就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日朝邦交正常化等问题进行了会谈。  小泉表示,有关2005年3~9月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2005年日本世博会(爱知世博)期间,韩国游客无须办理护照以及此后给予永久性免签证的优惠政策一事也进入了讨论阶段。  此外,双方还就实现日韩两国首脑间“更加频繁的互访”作出确认,小泉还发出邀请,希望卢总统年内再次访日参加下轮首脑会谈。双方同时确认的还包括为实现2005年内签订 《 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FTA ) 》 而加紧谈判。  小泉回到日本以后,在首相官邸接待了韩国观光大使、目前正当红的韩国女演员崔智友(《 冬日恋情 》女主角),并笑容满面地与之握手。  韩剧《 冬日恋情 》 讲述了一对男女久别重逢后旧情复燃的故事。这部韩剧在日本多次热播,剧中的男女主角特别是男主角裴勇俊更是成为令许多日本妇女心驰神往的偶像,她们都希望自己的恋人也能像这位韩国影星一样感性而体贴。许多沉迷于剧情的观众们甚至在外表上都模仿裴勇俊,他们纷纷抢购模仿裴勇俊蓬松发型的假发。而这种假发价格不菲,每个售价为65英镑。  小泉也自称是 《 冬 》 剧的“粉丝”,他还举出 《冬》 剧里的细节以证明自己是 《 冬 》 剧通。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韩日友好的春天的来临。然而,接下来却是一场场“倒春寒”。  2005年是日韩建交40周年和“日韩友好年”,潘基文对这一年韩日关系的发展充满期待。但就在这一年,日本又挑起了一系列事端,激起韩国人强烈抗议,两国关系迅速恶化,韩国人的反日情绪出现了“井喷”。  先是2005年3月16日,日本岛根县议会表决通过了“竹岛日”( 韩国称之为“独岛”)的条例提案,正式把2月22日定为“竹岛日”。这一举动激起韩国人的极大愤怒。韩国媒体一致认为此举是向韩国公开宣战,韩国政府也表示将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  独岛 (日本称竹岛) 是一个位于日本海 (韩国称之为东海) 中央的火山岛,位于北纬37度9分30秒、东经131度55分,由东、西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230967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一个体育馆的5倍。东、西两岛之间有一条150米宽、330米长的水道相隔。两岛四周悬崖峭壁,航船难以停泊,只有东岛南部比较平坦;西岛呈锥体状,海拔174米,而东岛要比西岛更低一些,海拔高度为99.4米。  在地质成因上,独岛和郁陵岛一样由460万~200万年前熔岩喷发而形成,独岛上现在还可以看到3个火山口。由于湿润的气候条件和长期风化的作用,这里的火山岩土壤上生长有属于31科75种草本植物,近期又发现蒲公英、野玫瑰等品种。每年夏秋两季,色彩斑斓的山花在独岛争奇斗艳。由于这里终年大风不断,且缺少淡水供应,原本是个无人居住的岛屿,过去一直是大群海驴的栖息之地。但独岛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会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海底还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油气田。  独岛距韩国郁陵岛只有92公里 ( 49海里 ),故在朗朗晴空的日子里,站在郁陵岛的山巅圣人峰上可以依稀望见独岛;而独岛距离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有161公里 ( 86海里 ) 之遥。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独岛同时位于日韩两国的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内,如果按照中线原则,那么独岛则位于韩国一侧。  1952年1月18日,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海洋主权宣言”,声明韩国对所属海洋实施主权,其中包括对于独岛的领土权。由于日韩两国都对独岛主张领土权,双方都派遣了调查团前往独岛海域,为此两国舰船还发生了炮击等冲突事件,但由于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加强了对于东北亚的军事部署,同为美国盟友的日韩两国也就暂时搁置了独岛问题。  1978年4月30日,韩国对本国领土之外12海里海域实施领海权,从此在独岛12海里之内禁止日本渔船进入。日本方面指责韩国政府在独岛上设置灯塔、观察站和兵站,并常驻警备人员。  韩国方面说,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早在新罗王朝( 公元6世纪 ) 就有独岛的记录。公元512年,新罗王国智证王派遣了以夷斯夫将军为首的探险队驾驶航船开赴于山国,尔后该岛处于新罗所属国“于山国”的管辖之下,朝鲜渔民也曾驾舟至此岛。在古代,独岛曾被称为三峰岛,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因岛上岩石形状像海狮,故又被称作“海狮岛”。朝鲜王朝成宗皇帝时 ( 1471~1481 ),独岛被称为于山岛,属于郁陵岛群管辖。1667年日本在《 隐州视厅合记 》 中也承认独岛是韩国的领土,1896年日本外务省编辑的《 朝鲜国交始末内深书 》 中明确标明独岛是朝鲜所属领土。1900年朝鲜末代国君高宗颁布第41号法令,宣布郁陵岛等归江原道三陟县管辖。当时三陟县将独岛命名为“石岛”,后来又改名为“独岛”。  而日本则声称是他们发现了“竹岛”。日本人最早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独岛(竹岛)已经不可考证,日本有关文书的记载最早是在1618年,当时江户幕府渔民大谷甚吉在海上作业时,不幸遭遇暴风雨,被迫漂泊至无人岛——郁陵岛。他以为发现了一个新岛屿,回国后,于1616年与同乡村川向当时江户幕府提出航渡被称为“松岛”的郁陵岛权利的许可请求。尔后,大谷和村川两家先后至郁陵岛猎捕海驴、捕捞鲍鱼,当时无人居住的独岛成为日本渔船的暂时性停泊地,被渔民称为“竹岛”,这样持续了七八十年。  到1692年,村川的后代去郁陵岛捕捞,与朝鲜渔民相遇,由此便引发了双方对该岛归属的外交纠纷。后来由于朝鲜对日本渔船进入朝鲜海域表示抗议,幕府命令本国渔船收缩活动范围,从郁陵岛撤出,但还是在“竹岛”出没。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军事扩张道路,1883年日本强迫朝鲜开放郁陵岛,并把独岛作为中转港。1905年,日本政府正式把独岛当做自己领土,命名为“竹岛”,划归岛根县管理。1905年2月22日,岛根县曾以一张县告示把“竹岛” ( 独岛 ) 编入所辖领土,如今岛根县正是借着该公告发布100年的机会制定了“竹岛日”。  岛根县议会表决时,不少韩国抗议者举行示威抗议。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抗议者焚烧了一面日本国旗,并点燃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画像。一名抗议者跳入火中,看起来想要自焚,所幸被警察及时制止。抗议者高呼反日口号并号召民众抵制日货。  得知岛根县议会通过条例后,身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潘基文当即表示:“我们明确声明,岛根县这种令人遗憾的举动不会对独岛地位有任何影响。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地理上,独岛都是韩国固有领土。”  他还表示,对日本任何破坏韩国对独岛拥有主权的行为,韩国都将予以“坚决回应”。潘基文说,韩国将采取对策“继续巩固对独岛的有效控制”。  “竹岛日”问题出现后,潘基文宣布推迟原定本月对日本的访问,称领土问题比韩日关系重要得多。  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温文尔雅的潘基文显示了他韩国男子汉的血性和刚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明年使用的中学教科书审定结果,认定由右翼组织“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编、扶桑社发行的“历史”和“公民”教科书合格。  长期批判过去的历史教科书是“自虐”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2000年送审自己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并获得通过。对于他们2005年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书中在近现代史中的很多观点是片面的,过于武断和绝对化,必须进行纠正。  但是,这本教科书虽然经过了120多处修改,但其否认历史史实、美化侵略的基调并没有得到改变。其中,“公民”教科书中在注明“竹岛(韩国称独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的基础上,将其修改为“韩国非法占据”。  此事又一次激起韩国民众的抗议声浪。他们在日本驻韩使馆前示威,抗议日本声称对独岛拥有主权、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日本侵略史。甚至有一名韩国退伍老兵欲在日本使馆前自杀抗议。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也拍案而起。他就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审定结果表示,如果日本不纠正其歪曲历史的行为,不正视现实,韩国将很难为东北亚的未来与其进行合作。  在参加亚洲合作对话(ACD)第四次外长会议之前,潘基文在仁川国际机场向记者表示:“我能够看到日本为客观记述部分历史事实而努力的迹象,但总体上教科书没有反映出历史真相。我对此表示遗憾。”  他还表示:“韩国今后将继续要求日本对教科书进行改正,直至得到彻底纠正。应该向下一代传授真实的历史。独岛问题不是韩日纠纷,而是毋庸置疑的韩国领土。因此,日本政府也应正视现实。”  此后,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在参议院文教科学委员会上表示,应该在日本 《 学习指导重点 》 中明确记录竹岛 ( 韩国称独岛) 等列岛为日本领土。《 学习指导重点 》由文部省制定,相当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撰标准。  对日本这名大臣的“独岛讲话”,潘基文随即表示“深感遗憾”。  潘基文强调说:“这种讲话源于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韩国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潘基文在外交通商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韩日关系上,韩国政府一直希望结束历史问题反复引起矛盾摩擦的恶性循环,并着眼于未来提出不把历史问题当做外交争论焦点,期待日本能够自行解决历史问题,但部分日本政界人士肆意歪曲历史的言行不断、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竹岛之日”等激起了韩国国民的愤怒。  潘基文说,韩国政府认为,抛开独岛和历史问题不谈,是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的,因此韩国国家安全会议和韩国总统本人已经就韩日关系表明了立场,日本应该接受韩国政府和国民的认识和姿态,以行动来表明为建设真正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而对过去进行彻底反省。韩国政府对中山成彬作为审定历史教科书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是否对历史进行反省以及是否顾及到韩日关系的未来持怀疑态度。  潘基文同时表示,韩国政府将按原计划推进同日本的政治外交交往,向日本说明韩国的立场并敦促日方以诚相待。  时间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为祭祀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人修建的,里面供奉有战犯,也有其他的战死者。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小泉纯一郎上台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小泉2001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承诺每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然而,出于对中、韩等邻国的顾虑,他在同年提前于8月13日首次参拜靖国神社。其第二次参拜是在2002年,于靖国神社举行春季例行祭典的前一天,即4月21日进行参拜。小泉对靖国神社的第三次参拜,是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小泉又第四次参拜。小泉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激起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小泉一意孤行,在2005年10月17日再次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是这位日本首相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的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韩国的强烈抗议。  正在日本访问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在东京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会谈时,严厉谴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表示在目前的气氛下难以确定韩国总统卢武铉预定于2005年12月对日本的访问能否成行。  会谈一开始,町村外相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坦率地交换意见。对此,潘基文说,他是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来参加这次会谈的,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使韩国国民非常失望。潘基文还指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对韩国国民感情的践踏,如果有正确的历史认识,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可想像的,参拜靖国神社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此前,在9月份参加联合国首脑会议时,潘基文曾会见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敦促日本考虑另外修建中立的追悼设施,以取代靖国神社。町村信孝对此表示,对日本而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内问题,日方需要考虑日本民众的意见慎重决定。  据日本时事社报道,在发生小泉拜“鬼”事件后,潘基文一度表示要取消这次访问,但后来考虑到在靖国神社和历史问题上,韩国必须直接向日本政府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最终还是按计划于10月27日抵达日本访问。  围绕历史教科书、独岛(日方称竹岛)领土归属、小泉首相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韩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降到冰点,两国正常交流越来越窄。11月下旬在韩国釜山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作为东道主,卢武铉总统勉为其难会见了小泉首相。韩国官员把这次会见称为“礼仪性外交活动”。会见中,小泉竭力为参拜靖国神社辩解,但显然没有得到韩国总统的认同。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随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在12月的亚洲领导人峰会上,韩国不会考虑与日本举行首脑会谈;但潘基文表示,他愿意会一会新上任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目的是向那位不断大放厥词的外相提出抗议。  潘基文说,12月中旬将在  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首届东亚峰会,“我考虑利用这种‘自然’安排的机会,就麻生外相的历史观与之交换意见,并向他转达我国政府的立场”。  潘基文说:“我打算告诉他,作为外交大臣,应该采取一种更谨慎的态度,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担任日本外相之前,麻生太郎并不出众,人气也平平,还屡屡失言得罪同僚甚至首相。但是,鹰派作风和强硬言论令他赢得了小泉的信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任命麻生出任外相时,韩国媒体就一片哗然,认为麻生就任外相,将给日韩和日中关系的改善增添许多麻烦。果然,麻生上任以来,不断发表刺激邻国感情的言论。11月26日,麻生在回答关于小泉参拜的问题时,不耐烦地表示,“世界上只有中国与韩国揪住靖国神社话题不放”。21日,麻生更是大放厥词,公然声称靖国神社内的军国主义象征“游就馆”代表日本历史真实,没有美化战争的痕迹。这些言行引起  中韩两国的强烈反弹,令人质疑身为日本外相的麻生是否有基本的外交常识。刚刚卸任的前外相町村信孝说:“我为了日本的外交,在任一年多从没参拜过靖国神社。”但麻生日前被问及是否会在任期内参拜时,他以小泉的“经典名言”——“我会作出适当的判断”来作答。一直以来,麻生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4月,他成为靖国神社春祭期间前往参拜的惟一内阁成员。  对于韩国人来说,麻生更是一个“反面角色”。两年前,身为内阁阁僚的麻生放言说,日本殖民时期韩国人自愿把姓名改成日本名字。29日,麻生家族被控曾在殖民时期强制征用了上万名朝鲜人采矿,韩国方面当天要求日本有关机构找出记录麻生家族这一不光彩历史的资料。  韩国追查麻生家族,在日本反响很大。不仅《 朝日新闻 》、 《日本经济新闻 》等主流媒体加以报道,《 神户新闻 》 等多家地方媒体也作了报道。很多媒体不无讽刺地说:“韩国批判麻生外相的声音高涨。本来应该成为调解人的外相却成了引起摩擦的‘种子’。”  韩日之间的外交斗争持续到2006年。日本获悉韩国政府计划把独岛附近的海底山脉命名为“沈兴泽海底山”,被列入韩国冠名计划的共有18处海底地形,其中包括日韩存在争议的海域。日本据此认为:“韩国计划将竹岛附近海底地形全部以韩国名称命名。”为了阻止韩国的冠名计划,4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要在竹岛海域展开海洋勘测。日本海上保安厅两艘勘测船4月18日晚从东京出发,此事随即在韩国朝野激起强烈反应。4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已将18艘舰艇部署到独岛附近,并将采取“一切手段”制止日本的勘测行动;而20日日本则宣布将调派23艘军舰在附近海域进行军演,其中还包括“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这一时间恰恰与日本保安厅海洋勘测船预计进行所谓“水路测量”的时间完全相同。对此,日本媒体公开表示,日本实施大规模海上军事训练与韩日独岛之争不无关联,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示威性训练”。  韩国政府在此次测量危机中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立场,拿韩国总统卢武铉的话说,就是“尽管我们多年来一直按照平静外交的方针作出有分寸的反应,但日本却变本加厉,采取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立场,因此,我们可能已经到了该决定是否继续这种反应方式的时候了”。  对两国间愈演愈烈的危机,韩国官员说,部署在独岛附近海域的18艘韩国海洋警察厅警备舰艇将举行为期一天的大规模海上演习,演练对付日本测量船的各种手段。  韩海洋警察厅官员说,参加演习的还有五六架直升机和搭乘舰艇的数十名特种兵。训练核心是检验根据日本测量船不同“挑衅程度”而采取的不同级别应对方案。比如,韩国舰艇将首先通过扩音喇叭向日本测量船发出口头警告,劝说其离开韩国专属经济区。如果对方置之不理,韩国舰艇将靠近日本测量船,逼迫其离开。在此过程中,韩国直升机将盘旋在日本测量船上空,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在设想中最糟糕的情况下,韩国舰艇将不得不扣押日本测量船,甚至会有船只在双方的碰撞中沉没。  在这场“测量危机”中,配合军事行动,潘基文也表现出了强硬的外交立场。潘基文20日紧急召见日本驻韩国大使大岛正太郎,要求日本立即取消在韩日两国有争议的独岛附近海域的海洋勘测计划。  潘基文在外交通商部召见大岛正太郎时表示,独岛附近海域是韩国的专属经济区,韩国政府将日本政府派船进入该区域测量航道的计划视为对韩国主权的公然挑衅。这是日本政府14日宣布勘测独岛附近海域计划后,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二次召见日本驻韩国大使。  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称:“目前,显然存在发生身体冲突的可能,两国是否发生冲突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日本一方。”  鉴于韩日关系紧张,为防止民众采取反日暴力行动,韩国政府派出大批防暴警察驻守在首尔市的日本大使馆外。但即便如此,在使馆外还是发生了示威抗议,甚至有人切腹表示对日本勘测行动的不满。  面对韩国的强硬态度,日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4月21日开始,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日韩副外长级会谈持续了两天。双方断断续续共进行了16个多小时的谈判。  与此同时,日本测量船一直在日本西南沿海鸟取县境港附近海域待命。日本海上保安厅有关人士透露说,面对谈判僵局,日本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强行勘测的主张。强硬派认为,如果韩国缉拿日本测量船,“韩方将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4月22日中午过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通过电话向日本谈判代表、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发出指示:“如果达不成协议可以退席回国。”谷内随即向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一次官柳明桓发出最后通告:“如果不能达成共识,日本将不得不着手勘测。”  此后,柳明桓表示“谈判破裂在所难免”,便快步离开会场。这时,日方代表追了上去,递交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本单方面确认韩国将不会在6月提交冠名议案,韩方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在必要时候适当地提出议案”。至此,双方终于达成妥协。4月23日,日本测量船撤回东京。  这一场“测量危机”以日本的妥协暂告一段落。  到了7月份,韩国和日本再次因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争端而陷入紧张态势。7月2日晚,韩国国立海洋调查院20多位调查人员登上一艘名为“海洋2000”的调查船,在夜色中从釜山港起程出海,驶向韩日两国有主权争议的独岛附近海域,正式开始了海流调查行程。  据韩国政府人士介绍,排水量为2533吨的“海洋2000”号将沿朝鲜半岛东海岸北上,从3日至17日将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区包括独岛附近海域开展海流、水温和盐分分布等调查工作。韩国政府声明,此次海流调查是在韩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正当的科学考察。  此事触动了日本的敏感神经。日本外相麻生太郎3日就韩方对包括独岛(日本称为竹岛) 海域在内的东海海域进行海流调查一事给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打电话。他在电话中敦促韩方不要在双方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重叠的独岛周边海域进行海流调查。潘基文对此说“比较困难”,用一个软钉子拒绝了日方要求。  围绕独岛(日本称为竹岛 ) 的韩日较量还将继续下去。而以潘基文为代表的韩国外交,显然不再恪守“平静外交”,而是采取了转守为攻的积极策略。  2006年5月3日,潘基文在首尔谢拉顿华克山庄酒店出席“2006民主和平统一咨询会美洲会议”时,就韩日关系近来因日本在独岛问题上挑衅韩国而出现矛盾表示,日本面对过去的时候,口头上是巨人,行动上是矮子,所以从韩国解放到今天还反复出现类似事件。  他说,韩日之间不幸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对于韩日两国乃至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都是不幸的。  潘基文强调说,日本应立即放弃使其在历史问题上的道歉变成空谈的言行。韩国政府敦促日本方面停止在独岛主权问题上的挑衅,并且希望日方认识到,只有向年轻人传授正确的历史,在坦诚直面历史的基础上,韩日才能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  在维护韩国利益上,潘基文这个“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没有手软。对于日本,潘基文大声地说出了“不”,这让人们见识了这位外交官柔中带刚的一面。法新社评论说,潘基文在处理韩日紧张关系时的巧妙外交同样受到广泛称赞。  朝核问题的斡旋者(1)  美国 《 时代 》 周刊曾将朝核问题评价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精彩的一幕地缘政治好戏”。  潘基文在出任外长前后的十几年中,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这幕重头戏中担任调停和斡旋。  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朝核问题的由来。  在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就屡次威胁要对朝鲜使用核打击。停战后,美军驻留韩国,并于1958年1月开始在韩国部署多种核武器,到1967年达到最大规模时大约有8类950个核弹头。  朝鲜战争以及战后美国核打击的现实威胁,促使朝鲜金日成主席启动了核计划。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炉,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1979年,朝鲜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动工建设实验用核反应堆;1986年,朝鲜在宁边附近新建的一个20兆瓦热反应堆开始运行——这是朝鲜核计划的里程碑。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以便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获得技术援助。但朝鲜一直拒绝履行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的义务。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怀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开始强烈要求进行核查,朝鲜核危机初步呈现。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 《 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1992年1月30日,朝鲜在维也纳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全面保障监督协定。2月19日,朝韩两国总理在朝鲜北南第六次会谈中,分别宣读了由金日成主席和卢泰愚总统批准的 《 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 》及《 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4 月9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九届三次会议批准了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5月25日,一个由7名成员组成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团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为期两周的核调查。  1993年3月12日,因美国和韩国继续进行“协作精神”联合演习,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检查朝鲜军事设施,朝鲜宣布3个月后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6月2~11日,朝美第一次正式会谈在纽约举行。双方在4轮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宣布暂不退出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1994年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经过3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在日内瓦签署了 《 朝美核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此外,朝鲜还同意将来接受对其所有核设施的检查。按协议规定,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但到2002年10月,也就是金日成之子金正日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5周年的时候,朝美矛盾急转直下。平壤指责美国援建的两座轻水反应堆基本工程仅完成了24%左右,而且自国务卿奥尔布赖特2000年10月访朝之后,华盛顿的对朝政策再无积极的表示,布什总统还曾在2002年初国情咨文中把朝鲜和伊朗、伊拉克一并列入“邪恶轴心”。2002年10月3~5日,美国负责东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回国之后,他向政府汇报说,朝鲜向他承认了没有停止发展核计划。不过关于凯利的说法双方一直各执一词。11月14日,美国正式宣布,由于朝鲜没有履行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决定从12月份开始中止对朝供应重油,并希望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的成员国也停止向朝鲜供应重油。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朝鲜核问题由此再次凸显。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2003年4月23~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中国外长李肇星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7月12日,在朝韩第十一次部长级会谈中,韩方提出了举行“扩大多边会谈”的建议。  8月1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说,朝鲜已向美国提出就解决核问题直接举行由中、朝、美、韩、日、俄  参加的  六方会谈,并在此框架内举行朝美双边会谈的方案。同日,布什在白宫对记者说,朝鲜同意举行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是“一个积极的事态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当天也对六方会谈表示欢迎。  同年8月27~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这以后,又陆续进行了四次六方会谈。  早在90年代,潘基文就积极参与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工作。1991年韩国和朝鲜签订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当时他的父亲去世,但他还是坚持谈判。后来据媒体报道说,他的这个做法打动了朝鲜的代表,而且确实在无核化的谈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潘基文作为驻美公使期间,美朝因为第一次核危机闹得差点打起来,据报道,潘基文在说服美国同意达成核框架协议方面作了许多幕后工作。  在担任卢武铉的外交顾问和担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后,潘基文更是积极推进六方会谈。他穿梭于中国、美国等国家之间,通过多种渠道与朝鲜接触,促使朝鲜坐到谈判桌前。  潘基文多次表示,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韩国在和朝鲜谈判时将保持坚定和耐心。韩国将在六方会谈中采取更灵活的态度,并将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换取朝鲜放弃核项目。  六方会谈的进展并不顺利,在第三次会谈后,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原定于2004年9月举行的第四次会谈搁浅。为了重启六方会谈,潘基文积极施展他的智慧和外交能力。  潘基文指出,美国与朝鲜之间的互不信任正损害各方为重启朝核六方会谈所做出的努力。潘基文还指出,没有必要过分关注美朝双方日益激化的“口水仗”,“ 重要的是关注六方会谈中各国的立场,而不是对这些措辞本身过分紧张”。  潘基文一方面告诫朝鲜,“核武器最终无法保障朝鲜安全,只会造成并加深朝鲜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孤立。朝鲜应该认识到,拥有核武器并与国际社会保持着正常关系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他也敦促美国避免挑衅朝鲜。他说,美国高官将朝鲜称为“暴政前哨”,这不利于当前的朝韩和解气氛,并对此表示遗憾。他强调,希望相关国家认真配合,不要做出可能会刺激朝鲜的言行。他说:“我公开提出,朝鲜不应当受到挑衅。积极气氛正在发展之际,这么做不必要。我向赖斯国务卿解释说,美国和其他对话伙伴行为需慎重。她表示理解。”同时,潘基文也敦促朝鲜回到谈判桌前来。“关于朝鲜要求美国政府就赖斯‘暴政前哨’的指责进行道歉问题,赖斯已经作出了很多关于朝鲜主权、美朝在会谈框架内进行双边对话等具有外交意义的讲话。现在,朝鲜应该正确理解这些发言的涵义,回到谈判桌前。”  为了将朝鲜拉回六方会谈中,2005年7月,韩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作“新马歇尔计划”的“重大提案”——直供电方案。  朝核问题因电力而起,朝鲜生存确实亟需电力供应。新华社首尔分社首席记者张锦芳说:“韩国此次拟向朝鲜提供的电力,正好是现已停工的援朝轻水反应堆的装机容量。韩国愿向朝鲜提供电力,可被视作停建轻水反应堆的补偿,将为推动解决朝核问题增加筹码。”  一家媒体评论说,对韩国来说,最迫切的还不是核问题,而是朝鲜政权的稳定,即使不发生战争,如果外界逼压太甚引起朝鲜社会动荡,其产生的难民和经济问题也将给韩国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的战争准备及其对朝鲜毫不妥协的态度,让韩国人心惊胆战,认为这可能导致朝鲜铤而走险,危及韩国的利益和整个民族的未来。韩国此时提出“重大提案”,就是希望以“胡萝卜”而不是“大棒”让朝鲜放弃核计划。  根据韩国方案,如果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韩国将直接向朝鲜提供电力,所需一切送配电设施也全部由韩国承担;一旦朝鲜着手冻结核计划,将立即恢复对朝鲜的重油供应,韩、美、日、中、俄五国将负担所需费用。  这家媒体说,一般地讲,六方会谈中,一边是美日韩组成的南三角,一边是中俄朝组成的北三角。这种基于大致接近的意识形态的战略同盟关系,自1945年朝韩分裂以来一直存在,也是冷战尚未完全消除的印记。韩国对朝鲜的“接触政策”和“和平杠杆”角色,淡化了它作为南三角一员的角色。积极发出独立声音的韩国,确实在朝核问题上起着独特“平衡者”的作用。  潘基文曾讲过,朝韩和解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这一韩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正体现了他“自行车”理论的思想。人们也不难想像潘基文在此中付出的智慧。  一度非常强硬的美国也逐渐缓和下来,至少在言辞上以“金先生”代替了“暴君”称呼。当韩国统一部长郑东泳2005年6月在平壤与金正日会面时,郑东泳请金正日谈谈对布什的看法,金正日说:“是否应当称他为布什总统‘阁下’呢?”金正日如此称布什,就是起因于布什先后两次在外交场合称金正日为“先生”。  接下来,金正日说:“我没有理由将布什总统阁下想得那么坏。我现在还记得普京将布什称为‘喜欢与之对话的男子汉’,小泉纯一郎也有同样的说法。从克林顿时期起,我就(对美国)存有好感,希望友好相处。看重对话伙伴是好事。”金正日明确表示:“如果(朝鲜)与美国建交,两国成为友好国家,朝鲜愿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  朝核问题,这一东北亚最大的外交难题,在经历了一年多“悬崖较量”后,终于出现“七月转折”。第四轮六方会谈于2005年7月在北京举行。经过两个阶段共20天的艰苦谈判,会谈于8月19日结束。各方一致同意通过了六方会谈启动以来的首份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此外,共同声明还就朝美、朝日关系正常化,对朝经济合作和能源援助以及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问开始上班的第一天,首尔像往常一样热闹、繁忙。  就在10时35分,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探测到从朝鲜咸镜北道花台郡一带传来的里氏3.58~3.7级地震波。5分钟后,韩国安保政策室长宋旻淳一脸紧张,他向总统转达了刚刚来自驻华大使金夏中的一个消息——“中国政府接到朝鲜即将进行核试验的通报”。  “核”袭青瓦台!原本平常的一天,就在这一刻被突然改变了。  外长潘基文与美国国务卿赖斯通过电话紧张地交换意见。随后,潘基文让下属取消了原定的与外国记者的午餐会。  11点29分,韩国联合通讯社经授权发布了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这条消息也引发了新闻的连锁反应。仅仅几分钟后,CNN(美国有线新闻网)即中断正常播出的节目,转而引用韩联社的报道连篇累牍地向世界传送朝鲜核试验的消息。美联社、路透社、共同题做出了承诺。  2005年11月9~11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举行。各方在会议通过的《 主席声明 》 中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然而,就在事情看似顺利发展的时候,美国以朝鲜涉嫌“伪造美元”等为由,宣布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美国这一做法激怒了朝鲜,朝鲜威胁称,如果美国不取消对朝鲜经济制裁,朝鲜将不会重返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再度陷入僵局。  2006年7月5日,朝鲜试射了多枚导弹。联合国安理会15日通过第1695号决议,要求朝方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朝鲜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将不受这一决议的任何约束。  时间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一件让韩国、让世界瞠目的事情。  10月9日上午,世宗文化会馆内,太极旗飘成一片。这一天是4800万韩国人引以为豪的“韩文日”,据说560年前的这一天,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创造了韩文。这一天也是韩国人度过中秋长假社、塔斯社等世界各大媒体的快讯也相继发出。而这条消息的来源地——朝鲜,则在18分钟后宣布:朝鲜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让世界震惊,一直在为朝鲜半岛无核化而努力奔走斡旋的潘基文也不啻挨了一记闷棍。10月9日这天,正是他被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推荐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惟一候选人的日子,是一个应该高兴的日子,但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让他感到“心情沉重”。  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14日下午一致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重的关切”,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  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金融等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制裁决议后,围绕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斡旋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已经被推举为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也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化解这一危机。潘基文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建议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能够访问平壤,通过对话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他说:“如果可能的话,这将是非常好的机会,美国已经多次表示,如果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他们准备和朝鲜进行对话……我也希望朝鲜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讨论各方关心的话题。”  在联合国通过制裁朝鲜核试验案两周之后,由于中国的大力调停和多方努力,朝鲜于11月1日同意重返六方会谈。重开六方会谈的前景似乎在一夜之间柳暗花明。  朝核问题与潘基文的外交生涯几乎是如影随形,为实现南北和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潘基文可说是殚精竭虑。潘基文直言不讳地说:“在朝鲜核问题上,我们遭遇了极大的挫折。尽管现在遇到了障碍,但我们仍希望朝鲜能重返六方会谈。我们已经准备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保证,我有信心让朝鲜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潘基文还打算鼓励朝鲜参与外交谈判,而不是采取“消息行动”。他说,安南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大量贡献,任命过一名朝鲜问题特使,不幸的是在过去10年间,他一直未能前往朝鲜访问。  潘基文曾经表示,作为韩国人,他在处理朝核问题上有优势。他生在朝鲜半岛,对于北边的朝鲜有感情上的纽带,对朝鲜半岛内部关系包括对朝鲜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也比较有经验,“我想作为秘书长我会站在更好的角度来处理这一问题 ”。  潘基文已经表示,虽然安理会通过了对朝制裁决议,但是如果金正日委员长发出邀请,他将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访问朝鲜。他还表示,他在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准备任命专门负责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联合国特使。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会见韩国统一部长金东泳时曾说,下回大家有机会再聚,一起喝“炸弹酒”。所谓“炸弹酒”,是指一种用装有威士忌酒的小杯放到装有啤酒的大杯中,两酒交融,气泡飘升似炸弹而得名。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潘基文受到金正日邀请访问平壤,当“炸弹酒”觥筹交错之际,大概也就是朝鲜半岛春风拂煦之时。  角逐联合国秘书长(1)  时间倒退到1956年,当冷战在全世界蔓延之时,潘基文12岁。有一天他被挑选作为小学的代表,朗诵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是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信中希望他能帮助一些遥远的欧洲国家争取自由和民主。  潘基文那时几乎不懂这条消息的深层含义,但是他从此知道了世界上有个联合国,而且知道了联合国会在人们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潘基文曾告诉路透社记者,他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梦想成为外交官,但从没敢想像自己能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就在他后来到联合国工作了很长时间后,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当这个“世界总统”。  但历史却把这个机遇给了他。  随着安南任期即将结束,联合国开始酝酿下一届秘书长的人选。  根据 《 联合国宪章 》 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他履行行政长官的职务以及“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其他联合国组织赋予他(她)的其他职责”。宪章还规定秘书长有权“把自己认为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事宜提交安理会,以便引起注意”。联合国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期满之后可以连任。自联合国建立至今,共产生7任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来自加纳,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任职从1997年到2006年年底。  早在1945年8月,美国国务院提出,未来的秘书长应是一位在外交界被公认为有威望、有能力并具有在外事机构工作经验的人,年龄在45岁至55岁之间,熟练掌握法语和英语。随后,美国在一份备忘录中又提出,秘书长不应是“五大国”即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国民,他应靠个人的杰出资格当选。同年9月间,参与起草《宪章》的美国参议员艾德赖·斯蒂芬森向国务卿爱德华·斯退丁纽斯建议,美国应主张由中小国家的国民担任秘书长之职。这些意见后来被联合国各会员国所接受,除了年龄一条外,其他都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近些年来,有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前联合国高官和专家学者就秘书长候选人的资格和挑选标准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建议。例如,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根据他担任十年秘书长的经验提出了8条标准,加拿大驻联合国代表团在今年2月提出了4条标准,联合国大学副校长拉米西·塔库尔提出了6条标准,还有一个名叫世界联邦主义运动——全球政策研究所的非政府组织也提出了7条标准。对这些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后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几条是基本相同的,即(1) 必须忠于按《 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办事;(2) 具备很高的外交技能和领导管理能力;(3) 具有在联合国系统内工作的广泛经验;(4) 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并善于与冲突(分歧)各方对话并取得各方信任。  但除了上述这些基本上属于素养和技能性的共同标准外,他们各自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要求。例如,德奎利亚尔认为,秘书长首先必须是一位能够体现 《 联合国宪章 》 的道德权威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愿意欣然忍受世界上强势人物或弱小人物的怪癖的有耐心的人。塔库尔则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必须不能疏远那些控制安理会的国家,特别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尤其是美国;其次,他必须确保能够获得那些控制财源和人力资源的国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联合国就会基本上无法运作。  曾任联合国  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执行主席的汉斯·布列克斯撰文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民希望的秘书长是在全球动乱中能够寻求弥合分歧、同时也敢于站出来维护法治而不受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束缚的人。但是,华盛顿只要一位秘书(secretary),而不是什么‘长官或将军’(general),它们不缺长官或将军(general)。”(注:秘书长一词在英文里由secretary和general两词组合而成,而general一词既有“长官”之意,又有“将军”之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布赖恩·厄克特根据他在联合国工作40年的经历作出了如下结论:“多数工业化国家(即发达国家) 倾向于希望联合国是现状的维护者,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它是政治变革的代理机构,五个常任理事国则通常不希望秘书长有太多的政治独立性。”  不管人们对联合国秘书长的任职资格有多少说法,但联合国需要一位当家人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英国《 独立报 》为联合国戏拟了一则招聘启事——“联合国正在招聘一名超级俱乐部总经理,要求应聘者最好有当CEO、啦啦队长、销售员、牧师和催债人的经历,并且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伊朗前总统哈塔米,都被媒体看作是秘书长职位的竞争者。2月14日,竞争者里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  潘基文向媒体表示:“韩国政府已经提名我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恭敬地接受这一提名。如果我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我想我会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中扮演积极角色,使之早日和平解决。”  就在韩国推举潘基文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的前后,其他国家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印度推出了沙希·塔鲁尔。塔鲁尔1956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在印度和美国分别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从1978年到联合国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印度国籍。塔鲁尔目前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务,负责联合国传播和公共咨询方面的工作。他还是一名用英文写作的、小有名气的作家,已经出版了8本小说。  印度舆论认为,塔鲁尔最大的优势是他在联合国工作了28年,而且在难民署、维和署等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都工作过,对联合国的事务没有比他更熟悉的人,如果当选,他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其次,世界各国支持塔鲁尔的不少,因此塔鲁尔当选的可能性较大。  而塔鲁尔本人则认为,从经济、安全等各方面来看,亚洲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也有利于全球安全与稳定。  泰国则力挺泰国现任副总理素拉革·沙提拉泰。  48岁的素拉革是土生土长的曼谷人,毕业于泰国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此后,他转入美国  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及法律政治专业,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哈佛毕业的博士。素拉革在母校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任教,一教便是十多年。199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38岁的素拉革被时任泰国总理班汉相中,被一举提拔为  财政部长,成为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长。2001年,现任政府他信总理再次相中素拉革的年轻有为并任命他为外交部长,2005年3月素拉革又出任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  素拉革本人在竞选秘书长一事上向来表现积极。年轻、精力充沛以及在处理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有经验是他的优势。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扎伊德·侯赛因是另一位宣布参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穆斯林候选人。现年42岁的扎伊德在1994年2月~1996年2月期间参加过联合国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维和任务,自2000年8月开始担任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布的扎伊德简历称,扎伊德在过去的10年里处理了大量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的问题,因而在联合国维和事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扎伊德曾经参与组建了国际刑事法庭,并于2002年9月当选为该法庭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扎伊德在宣布参加竞选时表示,应当对联合国进行“真正的革新,使之成为21世纪推动变革和进步的催化剂”。  斯里兰卡总统顾问贾扬塔·达纳帕拉也加入到候选人的角逐中。达纳帕拉出生于1938年12月30日,先在佩勒代尼耶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后来还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读中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获得硕士学位。  达纳帕拉于1965年进入斯里兰卡外交部。从1965年到1983年,他先后在斯里兰卡驻英国、中国、美国、印度大使馆从事外交工作。1984年,达纳帕拉被任命为斯里兰卡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和维也纳机构的代表。1987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达纳帕拉为联合国裁军研究所主任。1996年,达纳帕拉曾被认为是接替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候选人。1998年2月1日起,他担任联合国秘书处负责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目前是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的资深顾问。除母语僧伽罗语外,这位说话轻声细语、为人  幽默的职业外交官还会说英语、法语和中文。  就在候选人纷纷亮相时,一位“东欧铁娘子”又在半路杀出。她就是由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正式提名的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  维基耶-弗赖贝加是拉脱维亚乃至中东欧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如果她最终如愿当选,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秘书长。  维基耶-弗赖贝加的故事就像一个迪斯尼童话——一个小女孩逃离陷于战乱的祖国,数十年之后返回祖国,成为总统。  维基耶-弗赖贝加1938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未结束就随父母离开拉脱维亚。1991年苏联解体,拉脱维亚宣布独立。那时维基耶-弗赖贝加已成为蒙特利尔大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1997年,维基耶-弗赖贝加一退休就搭乘飞机,飞回祖国拉脱维亚,担任拉脱维亚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她正式回国永久定居,并成为总统选举中的一匹“黑马”,于1999年成为拉脱维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2003年,她再次当选。  拉脱维亚民众普遍认为,维基耶-弗赖贝加的强项在外交。她是这个国家的公关大使,而且语言能力出众。除母语拉脱维亚语之外,她还能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而潘基文则是韩国力推的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潘基文之前,由于前韩国驻美大使洪锡炫表示出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意愿,因此他人不作此想。2005年开始,韩国为角逐联合国秘书长物色人选,起初内定的人选是韩国《 中央日报 》 的会长 ( 董事长 ) 洪锡铉。  洪锡铉出身世家,是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姐夫,除掌管韩国三大报业集团之一的中央日报集团,还兼任世界报业协会主席。他风度翩翩,外交能力强,人脉广泛,韩国政府为此特地安排洪锡铉担任驻美大使。  但洪锡铉在担任大使期间,国内爆出他此前曾涉嫌政治献金丑闻,迫使他于2005年7月辞去大使职务。韩国政府不得不另觅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最终选中了潘基文。2005年7月,洪锡炫被卷入“三星案”后,潘基文才临时受命。此前,韩国外交部人士透露:“潘外长并未表示要参选秘书长。”面对突来的任务,潘基文淡然地表示:“我将以谦虚的心态对待被推荐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  韩国朝野各党就潘基文外长宣布参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致表示“这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表现出超党派支持。朝野认为,如果韩国人能首次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不仅能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且有利于解决朝核问题等朝鲜半岛和平问题。  而潘基文也开始了他的竞选活动。2月14日,潘基文在宣布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后表示,如果当选秘书长,他将为尽快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在5月底前往联合国总部为竞选拉票期间,他发表题为《 如何恢复联合国活力 》的演讲,就  联合国改革发表看法,认为目前联合国各成员国之间在推进联合国改革方面存在明显的政治分歧。他希望能作为“协调者”,以他的政治经验来弥合分歧。  潘基文说:“(联合国)改革势头必须保持,但改革方向应该更加灵活。秘书长需要更大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但秘书长也应该被赋予更大的责任。”  潘基文认为,联合国在管理上,应该突出秘书长在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地位,具体事务应通过秘书处下达执行。作为秘书长,最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各国的政治愿望。  潘基文指出,鉴于现状,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应推动联合国“解决现有日程上的成百个问题”,而不是“寻找要征服的新战场”。  他认为,恐怖主义是当前世界安全的“最大挑战”,联合国应重点打击恐怖主义,致力于解决和平、发展、人权和安全问题。  按照要求,秘书长应该会说英语和法语。英语对潘基文不在话下,但法语有些小问题。潘基文说:“我年轻时当外交官,法语讲得非常好,但现在不那么流畅了。”为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恶补法语,在百忙之中每周要强化学习法语四个小时。按照法国媒体的说法,潘基文法语水平虽然依然“hesitant”(“犹豫地”),但是精神可嘉。  尽管潘基文在为争得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而努力游说和学习,但舆论并不看好他。迟至2006年2月,潘基文才正式宣布角逐秘书长职位,比很多对手慢了几拍。而在此后8个月的所有演说中,潘氏虽然把焦点放在联合国的改革之上,但却刻意避开了任何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这种毫无声势和特色的“表演”,根本就不能引起媒体和外交官们的重视。  潘基文为人谦逊,言辞温和,举止低调,毫无个性锋芒。这使得那些惯看世事风云的西方舆论,乃至久经政治沙场的国际政客们,都对他不予看好,甚至予以轻视。很多西方舆论认为这样一位举止谦卑、言辞轻柔的人物,一定没有能力和魄力领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机构。  潘基文的竞选还面临着其他障碍。  本来,按照各大洲轮流当选的惯例,本次联合国秘书长理应由亚洲选出,然而美国政府却“耐人寻味地”提出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的选择首先要看“能力和资历,不能拘泥于地域性”,美国实际上是不同意下任秘书长从亚洲产生,想打破在秘书长选择上不成文的地区轮换惯例。美国中意的人选是来自东欧的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以及来自北欧的候选人。但这个意见提出后遭到了联合国其他成员国代表一致的反对。联合国内部的地区划分中,从来没有把东欧、北欧抑或中欧单独列出来;讨论国际事务时,这些地区都统一在欧洲部分,所以这个提法很荒谬。  当时,英国和美国一样,要求秘书长的选择不拘于亚洲范围,法国没有表态,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明确支持亚洲国家的候选人,这得到非洲53个国家的支持,接着很多拉美国家也支持亚洲,后来不结盟国家也表态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开始考虑是否要坚持原来的立场。这也导致了美国的表态来得很晚。到9月份,潘基文和卢武铉到美国访问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布什对韩国所有的来宾都讲“你好”,惟独见了潘基文说“祝你好运”。这其实就是在暗示,美国也表示赞成。  但在亚洲产生新任秘书长基本成定局时,美国仍然在背后搞名堂。美国推出了拉脱维亚的女总统弗赖贝加。而安南当时也推波助澜,安南访问非洲和欧洲时,在回答他对联合国新秘书长人选的态度时,他首次表示他的接班人应当是一位女性,理由是联合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位女秘书长。尽管他作为即将缷任的秘书长说这种话是不合适的。  一切,似乎都对潘基文角逐联合国秘书长不利。但后来的情况,却让那些不看好潘基文的人大跌眼镜。潘基文在竞选秘书长的路上,一路顺风顺水!  按照 《 联合国宪章 》 第97条规定:“秘书长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之。”这就是说,秘书长的产生在程序上分两步:首先是安理会的推荐,然后大会任命。秘书长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得到安理会和大会两者的支持才能当选。  除上述《 宪章 》 原则性的规定外,还有联合国大会1946年1月24日通过的第11号决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有:  (1)大会应以秘密会议方式讨论(秘书长)提名与任命问题,安理会应尽可能向大会推荐一名候选人,以避免在会上就提名问题进行辩论;  (2)无论安理会或大会投票均应采用秘密投票;  (3)确定首任秘书长任期为5年,期满时可连任5年。关于以后各届秘书长的任期,由大会和安理会根据未来秘书长之经历决定;  (4)根据《 宪章 》 第18条和第27条的规定,秘书长应由安理会7个理事国之可决票(自1965年安理会理事国增加到15个后,可决票数也相应改为9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提名,经大会以到会及投票的会员国多数表决任命之,除非大会自行决定需要三分之二多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关于遴选秘书长的许多具体细节是上述文件无法规定的,只是在实践中根据上述文件和各方之间的谅解,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例如,安理会在推举秘书长时不但以秘密方式进行,而且由主席当场开票,确定人选后,紧接着就通过向大会推荐人选及其任期的决议,大会一般根据安理会的推荐通过有关决议。但是,如有两个以上候选人,安理会一般应先进行所谓“摸底投票”,获9票以上且无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得票多者才获正式候选人资格。  所谓“摸底投票”,就是在有两个以上候选人的情况下,为考虑安理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候选人的处境,安理会不会贸然举行正式投票。安理会成员首先要了解各个候选人可能获得的支持率和有无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只有把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判定候选人当选的可能性。有时这种非正式的投票需要不止一次地举行。1981年秘书长换届任命时有两位参选人,一位是已担任了两任秘书长的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他想谋求再次连任;另一位是时任坦桑尼亚外长的萨利姆。美国支持前者,中国支持后者,中美分别对对方支持的人选各自投了16次否决票,这种就是“摸底投票”。这种投票虽然不是正式投票,没有法律效力,但对于安理会了解各方意图以进行决策是关键性的,并对正式投票具有决定性影响。  2006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首次对竞争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们进行摸底投票。9月中旬和下旬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摸底投票。  在这三轮意向投票中,潘基文始终领先。  第一轮: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  第二轮:14票赞成、1票反对。  第三轮:13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  三轮得票均超过了确保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必需的9张赞成票。  在连续赢得三轮非意向性投票后,潘基文成为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接班人似乎大局已定。因此韩国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普遍对潘基文感到乐观。  但也有让韩国人担心之处,韩国媒体注意到,从第一轮预选开始,在投给潘基文的15张选票中,始终有一张反对票。按联合国章程,只要5大常任理事国中有一个国家投反对票,候选人就失去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资格。前三轮投票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使用同样的白色选票,因此,韩国媒体很难确定,那张始终伴随潘基文的反对票到底来自哪里。  从第三轮投票来看,其他几位候选人也有可能后来居上。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尔获得了8票赞成、3票反对和4票弃权;9月16日刚刚宣布参加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拉脱维亚总统弗赖贝加是这次预选中的一匹“黑马”,她以7票赞成、6票反对、2票弃权的成绩在7名候选人中位列第三,引起了关注。  毕竟这还只是意向性的“摸底投票”,究竟最后花落谁家还不能据此作出结论。  就在潘基文一路凯歌的时候,英国《 泰晤士报 》却向潘基文兜头泼出一盆脏水,该报在9月29日抛出大篇幅报道——“百万美元和珍贵钢琴将韩国人送上联合国头把交椅”。  文章说,为使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成功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韩国政府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报道指出,据该报调查表明,韩国政府所提出的诱人条件包括:向非洲国家额外投资百万英镑,向欧洲某些国家提供优惠条件,以促成双方达成贸易协定。甚至韩国政府还送给秘鲁一架珍贵的三角钢琴。  报道甚至将韩国政府自2006年2月以来的“慷慨之举”归纳出一个详细列表。  该报举出的事例有:今年2月韩国把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预算增至原来的3倍(1亿美元);今年7月向冈 比亚非洲联盟首脑会谈支援数万英镑;今年5月向安理会理事国——坦桑尼亚支援1800万美元的教育项目经费。另外,该报还提及韩国在1991~2003年向坦桑尼亚支援的总金额只有470万美元。  对此,韩国外交部反驳说,该报道不属实。政府负责人称:“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是在潘基文长官决定参选数年前确定的,因此将这些与选举运动挂钩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主张。”同时还说:“包括潘基文长官在内的7名候选人在维持现职的情况下,广泛接触一般成员国是联合国要求的。”  潘基文则表示:“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他说:“这种批评要么纯粹是误解,要么就是对我不信任。在所有候选人所在国中,只有韩国是经合组织成员。我们的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而且还是一个援助国。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韩国援助的最少,而且面临着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援助的压力。其实在我正式宣布竞选之前,韩国就已决定扩大援助规模,而且我们的援助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国家。”他坦然地说:“作为当选热门人物,我知道我将成为非常严密的被核查目标,并应该树立起正直的形象。”  不管外人如何说三道四,潘基文自己始终充满信心。潘基文在接受韩通社的专访时表示:“从得到9票以上(赞成票)的候选人只有一个来看,我将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结果。”对于那张神秘的反对票,潘基文则表示:“我把反对票理解为‘不鼓励’。在正式投票前还会经历各种复杂的程序,因此 ( 反对票问题 ) 还是能解决的。”  安理会接下来将举行第四轮意向性投票,届时5大常任理事国将使用蓝色选票,以有别于非常任理事国的白色选票。韩国媒体认为,只要确保第四轮的“蓝票”中没有反对票,潘基文通往联合国秘书长宝座的道路就将畅通无阻。  10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新任秘书长人选进行了第四轮意向性投票,结果潘基文获取了14张支持票和一张弃权票,而且5个常任理事国都投了支持票。其他5位候选人得到的支持度与潘基文相比差距明显。来自印度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尔排名第二,获得了10票支持和2票弃权,而在其所得的3张反对票中还有1张来自常任理事国。拉脱维亚总统维基耶-弗赖贝加、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阿富汗前  财政部长加尼以及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扎伊德分别排名第三到第六位。来自斯里兰卡的候选人达纳帕拉则早在9月29日就已宣布退出竞选。  得知投票结果后,塔鲁尔立即宣布将就此退出竞选。他没有解释退出竞选的原因,但公开表示支持潘基文,说自己“强烈支持”潘基文当选。他说:“很显然,他 ( 潘基文 ) 将成为我们的下届秘书长。”  随后在4日和5日,其他四名候选人也相继宣布退出竞选。韩国媒体据此认为,如果9日进行的安理会正式投票不出意外,潘基文将作为惟一的候选人顺利当选。一些西方媒体也认为,潘基文已非正式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在讨论朝鲜核试验制裁问题之前举行非公开会议,一致通过正式推荐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惟一候选人的决议。在这一提名做出后,联大主席即致电正在韩国首都首尔的潘基文。潘基文也随即举行新闻发布会。他首先对这一提名表示感谢。他说,假如他被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将“贡献所能贡献的一切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朝核问题”。  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本届联大主席、巴林外交官阿勒哈利法女士主持了当天的任命仪式。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贤三首先向联大报告了安理会本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名潘基文担任秘书长的决议。在各国代表团对提名进行了礼节性的考虑后,会议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了对潘基文的任命决议。这也是联合国最近35年来以这种方式任命的第五位秘书长。  掌声渐歇,本届联大主席阿勒哈利法女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大5个地区组的主席以及77国集团、欧盟和东道国美国的代表等先后致辞,向潘基文表示祝贺、支持和期待。  安南对潘基文说:“我很高兴,你以一种快速、有序的方式当选下任秘书长。”安南还称赞潘基文是个“真正拥有全局头脑”和“杰出资质”的人,希望他在正式继任后“充分利用联合国中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为世界做出贡献。  安南提及了第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挪威人赖伊离任前对继任者、 瑞典人哈马舍尔德说过的话。50多年前,赖伊在祝贺哈马舍尔德当选时曾说:“你将接任的是这个地球上任务最难完成的工作。”安南说:“那句话也许是事实,但我想加一句:‘这个工作也是地球上最好的工作。’”  满面笑容的潘基文在身着民族服装的妻子柳淳泽陪同下,接受了祝贺。  随后,潘基文发表讲话,他表示一定将努力工作,全面推动联合国各项事业及联合国自身的改革。潘基文说,“言而有信”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也希望以此与所有联合国事业的参与者共勉。而在谈到如何衡量联合国工作时,潘基文给出了“少说多做”的原则。他说,联合国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我们承诺了多少”,而在于“我们提供了多少帮助”。  在联合国秘书长当选演讲中,潘基文用英语和法语讲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他12岁时的那段经历。他说,成为联合国秘书长,对他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梦。“如今,我已经实现梦想。”潘基文说。  随着潘基文的竞选胜出,来自国际社会的祝贺接踵而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谈话说,中国祝贺潘基文先生当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亚洲人在时隔35年后再次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实现了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荣誉。刘建超说,我们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任期内,联合国将继续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发表声明,热烈祝贺潘基文当选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并相信潘基文将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成功地领导联合国。芬兰总统哈洛宁代表芬兰致电潘基文,表示相信潘基文“将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经验领导联合国,并对联合国进行改革”。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