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温情毛泽东-3

作者:陈晋 字数:34010 更新:2023-10-11 16:40:33

第七部分访问 曾文 下于是,组织上决定先派几个人去摸一摸情况。第一批派去的人跟他汇报说,不能游。主席生气地问,你们下水没下水呀?回答说没有下水。“没下水你怎么知道不能游?”没办法,再派第二批人去。张耀祠、孙勇和我坐飞机到了武汉。下飞机,我们直奔长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知道主席非要游长江,已经组织了一班人在长江试水。他以为我们跟他们比赛呢,他们就顺江而下,很快离开了武汉水域。我们不能这样做啊,我们按原计划,仿照主席游泳的方法,又是仰着躺一下,又是慢慢游一下,很小心地测试这样游行不行。过桥墩的时候,我们当时不太了解水情。因为江水遇到桥墩的阻截之后,形成了一个旋流。我们到了那里,遇上了一些困难,我往这边转,江水打过来,我就得喝水,我又转过去,江水仍然打得我喝水,游起来非常困难,我心里有点慌,但我们就自己鼓励自己,这是给主席试水,一定要坚持住,千万不能出事。还好,这次只是遇到了险情,并没有什么不幸发生。第二次,我们又去汉江试水,重点在汉江汇入长江那一段,水流湍急不说,江水的流向也极难掌握。脚底下就像转椅似的,很难控制,反正是哪里危险,我们就到哪里去试,因为保卫主席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主席安全了,我们就放心了。试过之后,我们就清楚了哪个地方能游,哪个地方不能游。虽然遭遇两次险情,但经过重新调查以后,证明长江是可以游的。由此,毛泽东的心愿实现了。主席不但自己游,还鼓励大家下来游,叫大夫、卫士:“你下来!”他冲罗瑞卿说:“你不会游泳,就不知道游泳的好处。”机要员、秘书等一些女孩子下来以后,主席鼓励她们说,江水淹不死你,只能淹个半死。虽然这么说,但主席还是关照说,你们要好好照顾她们。游了有两个多小时,到了长江中间,水温比较低了嘛。有些人就到船上休息,上来以后浑身打哆嗦,拿杯子喝水,水都要洒出来。可主席年龄那么大,却不怕冷。五月份的时候,江水确实很凉。船上的人都向主席招手,主席,你上来吧。主席说,还没到岸边,怎么能上去呢?主席边游边说,你们不是说长江不能游吗?你看我不游得很好吗?总之,游起来相当轻松。他有时候就躺在水面不动了,让水漂着他。看起来,我们围成的保卫主席的圈子只能是摆设了。曾文陪同毛泽东游过许多大江大河,他发现风浪越大,毛泽东就越高兴。有一次,在北戴河风浪特别大。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风浪,真是白浪滔天。可主席非要游泳,当时在北戴河的中央领导,包括总理在内,都不同意他游。你越是不同意,他越是要游。主席要游,我们就得先下去。我们就推船下海,可是船怎么也推不下去。刚推下去一点,一个浪头打来,船就到了岸上。主席可不管那么多,我们只好弃船而下,用我们的身体多少为主席挡些风浪。但有时候,实在顶不住,哗地一声,浪头就把我打到主席身边。主席反而把我抱起来,问我怎么样?我说没事。主席就高兴地指着高高的浪头让我看,我一回头,巨浪鼓动着,把我像小舢板一样,推上浪尖。主席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到了浪的下面。等他冒出来,浪头就已经过去了。他就是这样,很有诗意地与大风大浪搏斗。他以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只要你掌握了风浪的规律,浪来了你根本不用怕。浪来了,你扎个猛子头一低,浪过去了你就起来了。实际上,主席并不是蛮干,他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他就是特别喜欢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身体和意志,任何风浪都阻挡不了他。毛泽东很尊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连称呼一类的细节都特别注意。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广东同志有好几个,就我和李连庆岁数最小,他年纪还比我小呢,可李连庆的个子比我高。江青就叫我小广东,大多数工作人员就叫开了。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现在见了我,还叫我小广东,可主席从来不叫我小广东,都是叫我名字曾文。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曾文除了工作、生活、学习之外,毛泽东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任务。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像对他的孩子一样,从各方面给予关心。1956年,我刚刚二十岁,他就问我,有没有对象?我说没有。他说,你在我这里工作,可以在农村找个对象,你们可以相互鼓励。你在这里好好工作,她在那里努力生产。我搞调查回来以后,看到我他就问,你的对象找着了没有?我说还没有。主席就说,你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啊。再后来,我每次从家里回来他都问这个问题,我说,来来回回只有七天的时间,光在路上就要花三四天,除去了解情况的时间,哪有空去找对象。主席就说,以后多给你一些时间吧。他不只是问一问,他还动员护士长吴旭君帮我介绍对象。吴旭君说,他是军官,要求高。其实哪是要求高,是因为在中南海工作,不仅接触的人有限,而且以前的朋友也都断了联系。到了1960年,我还没有对象。他说,我要给你布置一个新任务,那就是找对象。1961年,主席最后一次问我,我回答说找到了,他挺吃惊的,问我在哪找的?我说在北京。他说是哪个单位的?我说是科技大学的。他说是干什么的呀?我说是科技大学的老师。主席说,你本事不小啊,还找个大学老师呢。主席就拍手叫好,说好好好啊,和知识分子相结合好啊。主席挺高兴的,他说你替我向她问好。1964年6月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曾文调离了警卫一中队,到军委办公厅,给一个首长当秘书。为了不打扰毛泽东的工作,曾文临别时没有去向他当面道别,可是这十一年的经历,曾文终生难忘。每当毛泽东的生日和祭日,曾文都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毛泽东。第七部分访问 张木奇 上1948年3月,张木奇在河北曲阳老家参军,入伍到了石家庄的华北步军兵团。1949年,中共中央从华北部队抽调了三十六名战士到中央警卫团警卫连工作。张木奇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一年他只有十六岁。进了中南海之后,他问排长能不能到春藕斋去看毛泽东跳舞?我记得是1949年8月24日,那个时候,我虽然能看见主席,可总是隔得较远,看不清楚。那天晚上,我听到舞曲响起来,就问我们排长杜福同志:“排长,能不能让我看看主席跳舞?”他回答说:“小声点,别惊动别人,我再给你看看去。”然后,他跑出去一趟,回来就叫我去了:“小鬼,慢一点,慢一点。”我就去了,高兴得不得了。去了以后,排长已经通过现场值班的同志把帘子拉开了一道缝,我就在那看。哎哟,这就是主席呀,和一个女伴舞着就过来了。那个女同志梳着两条长辫子,穿的是列宁装,主席穿的是黄呢子中山装。主席一面跳,还不断地跟舞伴说两句。主席跳的那个舞步很稳重,那个形象呀,很魁梧,很大方,那个面孔又很慈祥。我没参军,还在老家村子里的时候,就是1943年前后的春天,有一次我跟我爹、我弟弟,我们推碾子,压苞米,也叫棒子,碾那个玉米面。那时候,我就想着毛主席,在那些书本上和报刊上不是有一些主席的头像嘛,我就是在脑子里有那么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在碾房的后墙上画了一个主席的像。画了以后,当时我还很满意的,眼睛很大,很明亮。嘴唇呢,画得也很厚道。老百姓就讲究嘛,厚嘴唇的人就是比较厚道的,当时,我觉得画得还是很像的,符合自己心里想象的那个毛主席。可这时候一对比,毛主席那么生动,红光满面的,个儿又那么高,有一米八吧,那么魁梧,唉呀,我的那个感受,真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回去以后,我真的就睡不着了。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那个时候,毛泽东住在玉泉山,开会就下山去中南海的居仁堂,开完会再回来。张木奇那时是连里的一名通讯员,每天都要到山上去打泉水。一天下午,张木奇第一次直接面对毛泽东。主席开完会,回到玉泉山,和江青、警卫科长李树槐、卫士孙勇几个人正沿着鹅卵石山道向主峰玉泉塔攀登。我在山腰,拿着水壶,打天下第一泉的泉水。我看到主席,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他的上额很光滑,有一种反光。他身材那么魁梧,穿着白衬衣。主席一见了我以后,马上就向我走来了。可我光顾着激动了,只是直直地站着,不知道说什么,我才十七岁嘛。主席问我:“小鬼呀,你要去做什么?”说着,就走到我跟前,跟我握手了。我愣头愣脑地上去,两只手就把主席的手给握住了,他那个手特别大,很软乎的。“叫什么名字啊?”又问我,当时我都没反应过来,李树槐同志,他是警卫科长,就说:“小张,主席问你了,叫什么名字?”我这才说,俺叫张木奇。“哦,张木奇,哪几个字?写一写。”我就站着,主席把左手伸到了我跟前,让我写在他的手心里边,我的手当时也可能有点颤抖。我写一个,主席就说:“弓长张,树木的木。”我又看看主席,写那个奇字的时候,他说这个不是奇怪的奇吗?我赶快点头认可,就说是这几个字。这个时候,主席就问,你今年多大岁数?我说,俺今年十七岁了。“十七岁嘛,还是个娃娃,你讨没讨老婆?”我对讨老婆这个说法不是很清楚,我们家乡河北曲阳说娶媳妇。李树槐同志马上就给我解释:“主席问你结婚了没有?”一问到结婚这个题目,我年龄还小嘛,就感到很害羞,低着脑袋跟主席说:“俺还没有娶媳妇呢。”一听我用曲阳的乡土乡音说没娶媳妇,主席、江青和孙勇,还有李树槐同志,他们都乐了。他们一乐,我也就不那么紧张了,也乐了。然后,主席就继续问我,家里都有什么人哪?我就说,家里有俺爹、俺娘,还有俺兄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我说的时候,主席就捏着手指头给我数,我说一个,他就伸一个指头,他说加上你这个解放军,就是一个四口之家了。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他说的意思了。江青还插进来问了一句,看你挺老实、挺聪明的,是个机灵鬼,哪个地方的人呢?我说河北曲阳。主席又说,曲阳,我们从那里走过嘛。我估计是从西柏坡进北京的时候路过,但我没敢问。主席好像意犹未尽,问我:“你现在干什么去呀?”我说给连里打泉水,他点点头,再次和我握手,还拍拍我的脑袋,笑着说:“好啦,再见!”我忙说再见再见,心情已经放松下来了。1951年元月上旬,中南海成立了主席的内卫班,实际上就是一个警卫排,总共二十个人左右。可随着当时的需要,这个警卫排很快就撤销了。我们警卫连的一班加上警卫班的几个同志,十二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内卫班。……毛泽东一直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他都有哪些考虑呢?建国初期,各方面都需要合格的干部,而我们中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文化水平高的人不太多。我们作为毛主席身边的警卫人员,原来在西柏坡的一些同志,在进北平以前,主席就把他们送去学习文化,进行深造。到了北京以后,在没有成立干部大队一中队以前,主席晚上跟我出来散步的时候,就几次问我上没上过学,认多少字。他知道我家里穷,没钱上学以后,就说你们都应该学习学习。这些话他并不是随便说说,他是真着急。他就想怎么办呢,应该搞一个学校,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主席让我们学文化,还考虑到国家那么大,事情那么多,必须有可靠的又懂文化的人反映各方面的情况。他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派你下去,你没有文化怎么能开展工作呢?很快,在主席的主持下,就成立起了一个干部队。全国除了新疆和西藏之外,每一个省区,还包括沈阳、上海、重庆、武汉、西安、广州等几大城市,一个城市调来一个人成立了一个干部大队的移动队。这些同志来了之后,第一个是担负警卫工作;第二个是要学习文化,边工作边学习;第三个任务就是回家做调查。主席由此掌握全国的基本情况。主席在1954年的5月14日下午,在中南海的颐年堂的院子里接待移动队的同志。当时,移动队还没有完全调齐,有的同志还没来。主席专门进行了布置,调查农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干部的反应,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应等等,即正面的调查;如果遇到一些负面的东西,也要调查,特别是反映党的干部工作,政策方针方面的东西,要搞清楚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第七部分访问 张木奇 中在我们成立这个移动队之后,接着就成立了一个文化学校。主席说我兼任你们的名誉校长,另外再请一位教导主任和几位教员,也就是老师,给你们讲课。让你们学习几年之后,取得一些文化知识,打下一些基础。你们不可能在我身边工作一辈子,将来离开我,也好为党工作。在汪东兴的具体操作下,文化学校很快就成立起来了。第一批的学习用品,练习本、铅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主席用他的稿费给大家买的。学校成立以后,总政批了,有关学习的开支就有了着落。文化学校办起来了,我们要跟主席外出怎么办呢?这个情况主席也考虑到了,他说,现在全国的治安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你们学习文化,跟我外出的同志就要耽误学习。这样好了,我每年四至六次外出,每一次你们给我四至五个人就行了。这样你们三十几个人可以每年只跟我出来一次,要不然老是你们几个人跟着我出来,你们的学习会受影响。我记得是1957年的3月20日,我们跟主席住在南京西康路三十四号,国民党时期的一个美国大使,叫司徒雷登,住的一个别墅。那一天,太阳刚出来,主席就起来了。我正在值班,就陪着他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散步。主席问我,南京好,还是北京好啊。我说南京鸟语花香的,南京比较好,北京老刮大风,尘土飞扬的,难受。主席就说,哦,对嘛,对嘛。又问我们,你们学习的东西带没带来,我说课本、作业本都带来了。这次领导强调外出不要跟家里的(学习)进度差距太大了,外出也要把学习抓好。除了工作期间,陈守信老师就给我们讲课。这样,我们回去以后,就能够跟家里的学习进度基本持平了。主席听了之后,很感满意,哦,这就好,这就好。除了身教,主席也不忘言教。我们住在广州一个小岛上的时候,主席问我们,涨潮、退潮是怎么形成的呀?我说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吸引作用吧,他说应该加一个力字嘛,吸引力。老鹰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这就牵扯到空气流动问题。另外,在北京,主席有的时候问我们一些这个花那个草的等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主席有的时候还会为我们改错别字。比如,我们打的一些报告中间,调查农业合作社的报告中间,如果有错别字,主席就会给你改过来。主席看了我们的探家报告,有些情况不太清楚,来叫我们当面再聊一聊。这样,我们对于应该调查哪些东西,主席需要哪些材料,他最关注哪些问题,就会心里有数。主席不仅关注我们的理论学习,而且指导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1954年3月中旬,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完宪法以后,就回到了北京。稍事休息,就从北京坐专列往北戴河去。中途在天津、唐山、秦皇岛看了几家工厂之后,毛泽东在北戴河专门去看了日出。我记得是4月23日晚上,我们离开了专列,就到了北戴河海滨,住在原来张学良他们住的房子里。主席睡完觉起来,已经是第二天十二点半了。汪东兴同志从主席那里出来,我正在门口值班。他说张木奇呀,明天早晨三点四十,叫我起床,他也没说干什么去。第二天早晨三点四十分,我就把汪东兴给叫起来了,主席他们都起来了,说要爬山看日出,到联峰山上去看日出。我在前边引路,到了半山腰上,遇到了海军海防部队的哨兵。我们不知道,因为是突然决定的嘛。哨兵看来了一群人,还打着手电筒,打手电给主席照路嘛。这时候,两个哨兵过来了,拿着枪说,干什么的,站住。我就赶紧跑上去,说同志同志,请注意,我是公安局的,下边几位领导同志,他们要上山看日出。他们看到后边的人都跟上来了,就把枪赶快收起来了。上山的时候,我们还给主席背了开水瓶、行军床,还带了个毡子,方便他老人家累的时候临时休息。再说看日出的时候,站累了还可以坐在行军床上看。上去后,我们就选了一个看日出比较好的位置,联峰山东边一个相对平一点的那么一个地段,先让主席坐在行军床上休息。给主席倒了一杯开水,这时候东方的鱼肚白都已经过去了。正是快要出太阳的前夕,这时候主席喝着水,跟大家聊着天,兴致很高。正在聊的过程中,慢慢的东方海平面上,比我们刚才上来的时候更白了一点儿。上边还多少覆着一点红云彩,一片云彩丝贴着海面上边一点儿。不一会儿,好像是早起四点二十五分左右吧,太阳就出来了。慢慢有了红牙牙儿,主席就用望远镜对着它看。我记得好像有三四分钟的样子,太阳才完全出来了。出来以后,主席就把那个望远镜心满意足地交给大家,让大家轮流着都看看。事后,我想过主席为什么去看日出。根据当时形势的背景,宪法起草完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快要开了,看日出的举动有特殊的意义。人民唱东方红太阳升,在毛主席眼里,我们的祖国就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跟着主席一块看了海上日出,虽然感受颇深,但其中的真正含义却很难表达。……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毛泽东都很恭敬,这里面有例外吗?有一次,我看到老理发师王惠在院子里给主席理发。好嘛,主席还有几分钟就要接见外宾了,他当然希望老王能快点儿,也就是随便把胡子刮一刮。但是,老王想主席这是接见外宾哪,我理不好的话,好家伙,要是在外宾面前丢了面子,我就不好交账了啊。老王就用肥皂什么的,给主席抹了抹,还没有下刀呢,主席就说:“老王啊,快一点。”老王没吭声,拿刀子晃来荡去,这儿照照,那儿看看,才开始理,理了好长时间并没有理多少。主席呢,着急得直看表:“老王,快一点嘛,时间快到了嘛!”这时候,老王才用保定话说了:“你着么急呀你,你着么急呀?我不给你理好的话,你那样去接待外宾,那就是什么样子了,那不好了嘛,那就!”主席也不好说重了,老王依旧慢悠悠、慢悠悠地理。主席呢,想催他,又感觉催多了,老王反感。两人这时候的情绪非常逗,我们在一边也不敢插言,就像是看热闹。这时候呢,主席的表情很焦急,老王还是不紧不慢,就这么理完了。主席想走了,老王又发话了:“别动,别动,还没给你擦擦呢!”他把毛巾洗了洗,认真给主席擦完,才允许主席走了。第七部分访问 张木奇 下1957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非常闷热。张木奇听卫士李连成说,正在办公的毛泽东浑身是汗,就让李连成劝他游游泳。我记得很清楚是1957年7月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那儿住着。这个游泳池是个室外游泳池,是傅作义将军以前在中南海建的。以后,主席用自己的稿费建了一个室内游泳池,就在原来那个游泳池的南边。这天下午四点半左右,主席正在室内游泳池的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天气特别热,闷热闷热的。我们在游泳池值班,一个是我,一个是李连成,小李在主席身边服务,我就负责警卫安全。当时,小李一直皱着眉头,很犯愁的样子。我说小李你怎么了,(小李说)哎呀,你看咱们一身汗,主席也一身汗。他是担心主席的身体。我说这不是有游泳池嘛,待会儿请主席下来洗个澡嘛,那不是更好吗?小李就回去请主席去了,主席呀,这么热的天你还在办公,浑身都是汗。主席没吭声,仍低头看文件。李连成就说,咱们是不是出来游游泳啊,缓解缓解这个热劲。主席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文件,痛快地答应了。当时就我们三个,一个女同志都没有,主席披着一个睡衣就出来了。小李跟着他,我在前边快走几步,先下去了。主席站在那问我,最近家里来没来信哪?我说最近还没来信呢。以前的信里说没说下雨的事呀?我说,最近好像没怎么下雨呀,人民日报说三百来天华北地区没有落一场雨了。主席马上就反问我了,那天不是下了一次雨吗?他这么一问,我忙说对对对,但是那次雨量太小了,根本不顶事。哦,主席抬头看看天说,雨终是要下的嘛,现在不下,等几天可能要下。今年不下,明年一定要下。主席这么说着,就从扶梯上慢慢地下来了,我扶着他,为什么呢,怕蹬空,尽管他泳游得好,但是毕竟岁数大了,一旦出了事,我们都有责任。我值完班回宿舍休息,就听到一阵子雷声,接着瓢泼大雨就下来了。我说,哎,毛主席真灵啊。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后来,张木奇发现除游泳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大乐趣。一天晚上,主席去怀仁堂开会要回来了,我到后门那儿去接他。主席下车以后,罗光禄就抱着给主席的文件回机要室去了。主席,李银桥和王鹤滨还加上我,四个人,就在后门那个地方。那时,雪已经下得很厚了,主席高兴得很,说:“好,很忙嘛,需要散散步放松嘛,还有雪嘛。”十分钟,主席让李银桥看着表,要散十分钟的步。主席就在雪地上散步,踩得那个雪,“嘎吱、嘎吱”响。散了一会儿,李银桥说七分了,主席又走了一阵,问了一句:“现在几分了?”“九分多了。”又走了一下,他也估计到时候了,李银桥说话了:“到了,到了。”“到了好嘛。”寂静中的“嘎吱”声让主席高兴得不得了。毛泽东喜欢在雪地上散步,所以下雪之后,他不希望把院子里的雪扫掉,张木奇他们就想怎样才能既保留住雪,又不影响毛泽东走路呢?主席不让把雪扫掉,我们就在院子中间扫出一个大十字形的路。另外,再扫一条往外走的路。就这么着把别的雪都保存起来,主席他高兴了,他爱雪呀,有的时候在我们扫的路上走,有的时候就在雪地上走。雪能激发他的激情,主席办公累了,在雪地上散散步呢,马上就能恢复精神,身体的疲劳很快被赶走了。60年代初,张木奇离开毛泽东。如果张木奇可以重新选择,他的回答是什么呢?我能在主席身边工作感到既幸运又幸福,尽管那时候工作很紧张,纪律也很严,也不能说没有付出一点代价,但是我感觉这是值得的,而且这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以后再有这么个机遇让我选择的话,我还是这么选择,为毛主席服务。这是我一生的心愿。第八部分访问 张仙朋 上1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出访苏联,经过沈阳的时候,毛泽东在文化宾馆做了短暂的停留。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张仙朋正在文化宾馆当招待员,他见到了毛泽东……我记得是在1949年底,12月份,当时我在沈阳文化宾馆当招待员。文化宾馆就是后来的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了,当时叫文化宾馆。有一天,领导布置我们任务,说是有重要的接待任务,让我们赶紧做好准备。来人被安排住在我负责服务的101、102房间,那是全楼最好的房间。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接待谁,但是可以知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搞完卫生以后,客人来了。我上楼一看,啊!是毛主席来了!我又惊奇又兴奋,我接待的是毛主席!毛主席先到我负责服务的那个大厅里的沙发上坐下了。当时一块来的有很多人,东北人民政府的领导都来陪同了。我亲手第一次给毛主席送了一杯茶水,我说:“主席请喝茶。”主席接过了杯子,看看我,笑了笑,说:“谢谢。”这次主席在沈阳呆的时间很短,只半天,吃了顿饭,稍微休息了一下就走了。过了两三个月以后,毛泽东从苏联回来的时候路过沈阳,又住在文化宾馆里。就是这一次,带来了张仙朋工作上的变化。1950年2月底3月初吧,这次主席一行住了三天。我们原来给主席准备的是101房间,给总理准备的是102房间。后来,可能是因为习惯的原因,主席住了102,总理住了101。我记得,主席的贴身卫士李家骥同志让我给主席准备洗澡水,我放洗澡水的时候,主席走进卫生间,对我说,水温不要太热了,和人的体温差不多就行了。我说,好好好。放完洗澡水以后,我从卫生间出来,主席招呼我,哎哎,小孩子。我走过去,主席就问我,你多大了,今年几岁了,哪个地方人,读过几年书?我说,我今年十六岁,山东人,小学没毕业。主席看看我,又问我, 你在这儿工作累不累呀,给你们发多少零花钱?我说,工作不累,我们都是供给制,会抽烟的发一包烟,不会抽烟的发一块钱。当时,我们用的是东北币,不是后来的人民币,相当于人民币几毛钱吧。这次主席在沈阳住了三天。三天里,都是我们服务的。当时,跟随主席的有汪东兴同志,有机要秘书叶子龙同志,他们很喜欢我。汪东兴同志就问我,小张啊,你愿不愿意到北京去工作?我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其实我是想去。汪东兴说,我到北京去以后想办法把你们调去。我听了很高兴。过了有半年时间吧,组织部就下调令。当时要六个同志,后来经过组织上审查,要了三个。我一个,再加上李连成、孙益亭。我到东北人民政府组织部转党团组织关系的时候,有几个同志见到我们很惊喜,说你们真幸福啊,这么年轻就到北京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我们到北京后,并没有马上到主席身边工作,我和孙益亭先在警卫处负责搞搞服务性的工作,李连成在叶子龙身边工作,主要就是熟悉情况。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毛泽东打乒乓球的情景,那个和毛泽东打乒乓球的人是谁呢?在中南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和主席身边的卫士都很熟悉了。当时,我们都住在一个大院里,有一次我到主席住的地方和他们打乒乓球。正打着呢,主席和江青吃完饭从食堂里出来散步,就走到打乒乓球那屋去了。我们看到主席进来,都欢迎主席来打乒乓球。主席很高兴,就和我打了一会儿乒乓球。这是我第一次和主席打乒乓球。这时候,我还没到主席身边工作。详细情况我倒记不大清楚了,但打得很高兴。到1951年3月份,我到主席身边工作以后,在游泳池和主席又打过一次。有一张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嘛,那边就是我。主席横握拍,有时候他猛抽一拍,球却没抽到桌子上,但是他很高兴。1951年3月,张仙朋被调到了毛泽东的身边。在主席身边熟悉情况以后,我就正式到主席身边工作了。记得主席在石家庄,我跟江青晚上从北京坐火车去的。卫士长李银桥带我去客厅见主席,告诉他说这是小张。主席跟我握了握手,他说欢迎你,欢迎你到我这里工作。接着就讲,到我这里工作可苦哇,有时候要跟着我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我说,主席,我不怕苦。主席看着我笑了笑,我就开始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张仙朋发现不怕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毛泽东的湖南话,让张仙朋他们闹了不少笑话。第八部分访问 张仙朋 上2主席是湖南人,他讲的话,我这个东北人不大听得懂。刚去之前,老同志都跟我说,主席讲话你得注意听,别净听错话,出洋相。即使这样,仍出了不少洋相。主席要叫警卫,我们却把政委也给请去了。老同志讲过发生在延安的一个笑话,主席说要打牌,卫士说主席要打靶。主席从来没打过靶,怎么打靶呢?原来主席说要打牌。还有一次,主席说把鞋子拿来,结果工作人员把箱子拿来了。就拿了两个一大一小装东西的箱子,让主席挑。结果,弄得大家都笑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刚到主席身边,一听主席说话,我就有些紧张。有一天晚上吃饭,主席、江青和孩子们一块吃饭。主席一边吃饭一边看文件,我进去以后,主席仍低着头看文件,也没看我,就说搞个蜡烛。我听着是搞个辣子,这时候李讷说,爸爸这个菜有辣子,就把那个菜放在主席跟前了。主席就说吃个小辣子,我就赶紧跑到伙房去,我说快快快,师傅,主席要吃辣子。大师傅就赶紧洗小青辣椒,用油过了过,放点盐,我就把小盘辣椒给主席拿去了。我放到主席桌前一看,哎,主席前面怎么点着一根蜡烛。主席正在烛光下看文件,我就想,哦,我听错话了。主席是说搞个蜡烛,因为光线暗看不清,我却听成搞个辣子了。我虽然不好意思,但还是把这盘辣椒放在主席跟前了。主席可能是了解我的心情,他怕我心里难受,就有意识地夹了一个辣椒吃了。这时候,我的心里就比较舒服了。再一个就是抗美援朝的时候,主席工作很累,有时候睡不好觉。有一次,天都亮了,主席说要吃东西。那时候,主席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吃麦片,算是夜宵。主席喜欢麦片煮的时间长一些,就是成糊状的那种。那一次,麦片煮好了,主席却睡着了。正巧,江青起床了,江青知道有麦片粥,就要去当早餐吃了。过了一会儿,主席醒了要吃麦片,可麦片却没有了。主席以为值班人员没做,就很生气,发了一通火,批评我们这些值班的同志。李银桥知道了就说,我们要开会了,主席批评我们了,我们要好好检讨检讨。当时,我们几个同志比较紧张,特别是我刚来,就更紧张。会刚要开,主席就把李银桥叫去了。李银桥回来后说,不用开了,主席说了,不怨你们,你们没责任,不用检讨了。我想一定是有人将江青吃麦片粥的情况报告了主席。虽然我们没有检讨,也说没有责任,但是到主席那里去,心情仍不免紧张。我记得有一次,我由于紧张把话又听错了。主席从办公室出来,到卧室要睡觉。他打铃叫我去,主席讲,你到办公室搞个刀子来。我连忙说好好好,却不好向主席确认一下是不是要刀子,因为主席已经躺在床上看文件了。我就到办公室找刀子。主席办公桌上有剪刀,却没有刀子。主席从来不用刀子,通常是用剪刀剪文件。我却听成了刀子,只知道急着找刀子,却没想一想主席为什么急着要刀子?找了半天没找到,我就有些紧张。不行,我得问问主席。我说,主席呀,你要个什么刀子?主席说,就是办公室桌子上的刀子,你找一个大的来。叫我找个大的拿来,我也不好再问,却更糊涂了。我就赶紧出来,嘀咕说什么刀子呀,小的都没有,还要什么大的。我找了半天,不行,我也不敢再问主席了。我就到了李银桥房间里,李银桥睡着了,都半夜一两点钟了。没办法,我就把李银桥叫醒了。我说,李卫士长,主席要刀子,不仅要刀子,还要大刀子,他说在办公室放着,我找遍了,哪有刀子呀!主席要睡觉了,用不着刀子呀!他说,哦,主席是不是要桃子?今天有人给主席送桃子,我给主席洗了几个放在办公室,主席一直没有吃。我说,对呀,主席原来是要桃子。我飞快地跑到办公室,挑了一个很大的桃子,用盘子送到主席的卧室。我说主席,是不是要这个?主席说,哎,就要它。我觉得很过意不去,主席呢,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我觉得,主席对我们青年人的一些过错很体谅,也很宽容。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养成了晚上办公、白天睡觉的习惯。一时不能适应的张仙朋,难免出了几次小小的问题。有一次,主席正在办公室办公。我就趁这个机会,到房间里给主席搞搞卫生。我带上笤帚,拿着撮子(簸箕),一面哼着小调,一面到主席卧室去。我开门一看,主席却躺到床上,我吓得撒腿就往外跑。主席喊,哎哎哎!我头也没敢回,撒腿就跑了。心想这下可糟了,我把主席吵醒了。打扰主席的睡眠可是个大事。过了一两天,又轮到我值班。主席就问我,小张,你看我是个老虎吗?我说不是。那我是不是个鬼呀?我说更不是。我不是老虎也不是鬼,你为什么怕我呀?我这个人哪,一不打人,二不骂人,我批评你们批评错了,我还向你们认错呢。以后不用怕我,你要再怕我,我就不高兴了。主席这么一讲,我的心里既觉得很难受,又觉得很温暖,心情很矛盾。还有一次,主席正准备休息。值班室门口有一个水龙头,我们起床以后,都到那个水龙头处洗脸。我喜欢一边洗脸一边哼唱,我正在哼评剧《小二黑结婚》的那个调子,李银桥就从主席房间出来了。李银桥严肃地说,小张啊,你瞎哼哼什么?我说怎么了?他说,主席都听到了。我问,主席生气了?他说,那倒没有,主席问是谁在唱啊,我说是小张 。主席就说,他唱得不好听嘛。我说,那我去告诉他不要唱了,主席说,哎,别,让他唱,让他唱,人家高兴嘛。李银桥说着就笑了,我说主席没生我的气吧?李银桥说,没生。我觉得,主席对我们年轻人是非常关心的。我的青年时代应该说是在毛主席身边度过的。我十六岁到北京,二十九岁离开。十几年时间里,主席一直把我们这些人,他身边的卫士、警卫,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当作自家的孩子。他跟我们讲,你们既是我的同事、朋友,也是我的孩子。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因为我的孩子有的时候一个礼拜见一次面,吃一顿饭,而你们呢,天天见面。从感情上,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所以,不论从工作上还是学习上,主席都特别关心。……有一天,张仙朋得了感冒,因为怕传染毛泽东,没去上班,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的回信却让张仙朋哭了。我给主席写了封信说,主席,我感冒了,很想主席。主席接信的第二天,那是1961年的12月24日。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过两天(26日)就是主席的生日嘛。主席信上写:小张啊,你好些了吗?过几天上班不迟,要好好静养。最后一句是:你到我的厨房吃饭吧。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不大好,全国都很困难,主席的意思是叫我到他那屋吃饭。我看到信以后很感动,正好我的烧也退了,我就去看主席。因为是冬天,回来后,感冒复发,发高烧。几天看不到主席,我就又给主席写了封信。主席又给我来了封信。信上写:小张啊,好孩子,怎么又病了,可能是过滤性病毒引起的,应当服四环素,嘱咐大夫为你配药。我收到这封信,一面看信一面流泪。主席对我们确实是特别关心。第八部分访问 张仙朋 下1到毛泽东身边后,张仙朋开始迷上了写诗。当大诗人毛泽东在写诗或者读诗的时候,小诗人张仙朋就经常陪伴在左右。我在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比较喜欢写诗,江青还把我写的两首诗转给一位诗人,让人家给我修改。有一次主席召开中央会议,刘少奇同志、周总理都去了,高岗也去了,我给他们送茶水的时候,主席跟他们讲,这是我的小诗人。我很不好意思,但高岗很高兴,因为我是从沈阳来的嘛,从东北来的嘛,他感觉很有面子,所以就很高兴。1957年,主席到苏联访问,我和李银桥同志跟随主席到了苏联。到了苏联,我就开始尝试着用诗的形式写日记。有一天,主席问我最近都写什么?我就把我的日记诗拿给主席看了。有两首诗是回忆我童年时代的。我童年时在大连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学习和生活都很艰难。我写的是:忆起当年尝辛苦,手握杆枝泪寸土……念到第二句的时候,我看主席的表情很沉重。主席说,你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我说是我写的,主席很高兴,就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了几首古诗。他还给我做了解释,那次谈了很长时间。我说,主席你该睡觉了吧?!主席看到我写的一首心愿:当明月刚入晨霞,毛主席方才睡下,但愿他梦中无扰,醒后精神焕发。这也是一首日记诗。主席说,好!既然是你的心愿,我马上睡觉。主席有时候看完文件,要休息的时候,自己就朗诵诗。有时候朗诵自己写的,还没发表的。先朗诵着看一看,需要改的地方可能要改一改。再不就朗诵一些古诗、古词、古曲,有时候叫我:“你拿一张纸,拿笔来。”主席一面朗诵,一面让我记。他朗诵一句,我写一句,朗诵一句,写一句。朗诵的时候,他那个湖南口音我听不懂,我听不懂的话,主席就把纸拿过来,他写上,写上几句,完了,给我,他再朗诵,我再写。所以,我保留的东西里边有主席的笔迹,也有我的笔迹。……毛泽东主要的休息方式是散步,在这个时候总会和陪伴他的人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有一天我和主席在院子里散步,走着走着,主席突然停下了,就看着我,说:“小张,张仙朋,哎,你这个名字挺有意思。”当时我愣了一下,主席什么意思?主席说:“我问你,小张,我们住在天上,还是住在地下?”我说,我们住地下。他说不对,如果别的星球也有人的话,我们不是也住在天上吗?后来,又问我:“你说我们住在天上,我们是不是神仙?”我说:“我们不是神仙。”他说:“别的星球上有人,我们也在星球上,我们不是也是神仙?别的星球上就是神仙,那么在天上是神仙,我们住在天上,我们不也是神仙吗?”我笑了:“那好,主席是神仙。我是主席的朋友,张仙朋嘛。”主席哈哈大笑。可是,有时候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就让张仙朋觉得不那么轻松了。我记得有一次在庐山嘛,主席跟我讲,也是他睡不着觉了,有很多心事,就开始和我聊天。主席说:“我有三大志愿呀。第一呢,是要搞调查研究,到基层搞调查研究,搞上一年工业,搞上一年农业,商业我搞上半年,我要多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这样呢,我也给全国的干部做个榜样吧,这是一大志愿;第二大志愿呢,他说,我想骑马视察黄河长江两岸,我对地质方面呢,还不大熟悉,地质方面的知识太缺乏,所以要请一位地质学家,再请上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块儿视察;第三呢,我要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都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来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听主席这么说,我心里挺沉重的。后来因为事情太多,主席的这三大志愿并没有完全实现。第八部分访问 张仙朋 下2过了一会儿,主席说:“我这个人呢,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呢占百分之三十,我已经很满足了。”接着,主席叹口气说,我这个人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不隐瞒我自己的观点,我不是圣人。我就是这么个人。他还说要写一部像《红楼梦》那样的书,把他自己写进去,也把我们写进去。我说主席呀,你千万不要把我写进去。……1963年,张仙朋二十九岁,已经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三个年头。这年的二月份,组织上决定让他到地方上工作,和妻子商量后,张仙朋选择去兰州。可回了一趟老家,张仙朋却变卦了……大概是1961年,一些老同志就开始下放劳动锻炼。为了我们这些同志在政治上能够更坚定,经得住党的考验,主席决定身边的工作人员分期分批下去劳动锻炼。主席还说他自己也要加强锻炼。一些老同志走了之后,主席就问我,他们走了,李银桥也走了,谁负责呀?我说,大事情汪东兴管,小事情还不知道。主席说,你能不能管起来?我说,主席,我不行。主席说,我看你行,他们能管,你不能管?我笑了,我说,我不行。但是过了几天,汪东兴宣布说,让我代理李银桥的工作。那是1961年初,等到1961年9月份,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正式下发文件,任命我为第一卫士组副卫士长。1962年,第一批下放人员还没有回来,我们第二批又要下放了。主席讲了好几次,今天讲,下放你得去。明天又讲,你不要去了。后来又讲,你还是去吧。就这样反反复复,主席最后下了决心,让我也下放锻炼。我们当时去五个同志:我、主席副卫士长孙勇、机要秘书王光禄、警卫团的陈长江、理发员钱水桃。主席讲,你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有病要在当地看,当地看不了到县里看,县里看不了到省里看,实在不行了,赶紧给我来信,我就把你们调到北京来看。病好了以后,还得去。我们下放那一年相当艰苦。不仅是生活艰苦,而且劳动量特别大。我们过去没劳动过,感觉很不适应,好在最后还是顶下来了。我下放回来以后,1963年吧,主席决定我到地方去工作,离开北京。一开始,主席问,你要到哪个地方工作?我和我爱人李淑琴商量,因为她是西北军区的,军区司令部在兰州。她的意思是到兰州去。我就告诉主席,我们想到兰州去。主席说,那好啊,那个地方艰苦。我说,那好,哪个地方艰苦我就到哪去。在没去以前,我和我爱人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我父母。我把这个情况和我父母讲了,我说我要下放了,要到地方工作了。我父亲一听这个就不高兴了,说你走这么远,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儿,赶上我有病了叫你回来,你都不能及时回来,不能去。我说,组织上已经决定了。我父亲仍然说不行,我得上北京找你们领导去。回北京后,我就跟主席讲,我父母不同意我去,因为太远了。我父亲还说要到北京来找领导。主席说,那怎么办?我说这样吧,我回我的老家山东。主席说那也好,打回老家去喽。我把这个情况告诉汪东兴,汪东兴就跟山东省公安厅的张国富厅长谈了。汪东兴同志当时跟主席在外地视察,就给我来了封信,告诉我,说已经安排好了,到山东青岛工作。临走的时候,我和我爱人去看主席,主席握了我们的手说,你们都大了,翅膀硬了,应该出去飞了,到地方要好好工作。主席一面说一面流泪,我们也都哭了。我1963年离开,1964年,出差到公安部,我当时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到公安部去汇报案子。汪东兴同志正在住院,我赶去看他,并向他请示。我说,我要去看主席。汪东兴同志说,可以,我同意,但是我要打电话给主席的机要秘书徐业夫,问问主席让不让你去。徐秘书回电话说,主席刚起床,让你马上来。我就急忙赶到中南海。主席一见我挺高兴的,他问我,你在哪里工作?我说我在青岛公安局搞政保。主席一听政保还不习惯,主席说什么是政保工作,我说政保工作就是抓特务的。他说,哦,好抓吗?我说不大好抓。我说,主席你以前到青岛去过,你什么时候再到青岛去?主席说,上次到青岛去,青岛那个地方不错,但是正赶上连雨天,天天下雨,去了就感冒了,另外青岛市比较小,活动范围也小。以后,我到青岛去就找你。说完,他就从床上拿起《辞海》,这个《辞海》主席是走哪都要带着的。主席翻到最后一页,说你把你的地址给我写上,我就写了,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一处,张仙朋。主席说,好,我到山东青岛去找你。完了以后,我说好了,主席你休息吧,我得走了。主席说,你看看,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呀?主席就打电铃,把卫士周福明叫去了,说你到伙房去看看,给张仙朋,小张,弄点面包哇,什么点心啊。周福明就带我去了,结果回来以后,小周说没有面包,没有点心了,就带了七八个大鸭梨。主席又把他的房间里柜子上的饼干筒拿下来,一看饼干筒里的饼干也不多,就把连饼干带饼干渣子,一大包,说你给我包起来 ,带回去给孩子吃。我就带着主席给的饼干和大鸭梨离开了。回去以后,我就把梨送给同志们吃了。我们科的同志都非常高兴。1963年再次去的时候,主席一见面就问我,你知道我们的原子弹炸了没有?当时,我去公安部汇报的案子,就是有关原子弹的。结果,火车还没到北京呢,火车上就广播了,说原子弹爆炸了,那么原子弹爆炸就不保密了,我这个案子也不用汇报了。我回答,我在火车上听到广播了。另外赫鲁晓夫下台了,你知道吗?真巧,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赫鲁晓夫也下台了,主席很兴奋。1965年,我们又到北京去看主席,这次有小田,田云玉和他的夫人小胡,我们一起去的。1965年以后,我再也没去看过主席,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5年那次,是最后一次见主席。本来要照相的 ,结果打电话找侯波同志,没有找到,就这样离开主席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主席。如今,我时常拿出日记本,回味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的情景。不管怎么样,我在主席身边度过了我的青年时代,很宝贵的那段时光都是在主席身边度过的。我感到很幸福,虽然我没捞着什么好处,虽然主席要求我们很严格,但我很知足。第八部分访问 张耀祠 上张耀祠是新中国第一任中央警卫团团长,“文化大革命”前,中央警卫团叫8341部队,那么, 8341部队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呢?8341部队是在1953年5月开始筹建的。原来这个部队是延安中央警备团的第一支,那个时候属于中央警卫师一团。成立的时候,我们主要以这个团为基础,不合适的就调离了,合适的就留下了,不够的再从外面补充,从各个地方抽调了一些干部。当时成立的时候,大概就是一千人的建制吧。不到两年,担负的任务加大之后,人员有所增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这个部队的任务逐步增加,大会堂的警卫,钓鱼台国宾馆的警卫,加上天安门,后来又加上北戴河,以及林彪的警卫。8341只是我们这支部队的一个代号,并不是正规的番号,番号还是中央警卫团。这个代号是根据总参的编制,按照序列的排列给的代号。这个团原来有一个代号,就是中央警卫师里头团建制的代号,代号也不是8341。8341这个代号是重新给的,由总参谋部给的。那个时候,我们的部队归总参谋部管,属于总参谋部的编制。这个团名义上叫团,实际上的编制是师的编制,待遇也是按照师的级别给的。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毛主席曾找过一个老道,老道写了“八三四一”四个字,主席不解,就顺便给了中央警卫团当代号用。这当然是谣传,没有那回事。主席活了八十三年,当我们党的领导人在位是四十一年,放在一起就是8341。可83、41,这两个数目字,分开说是符合事实,合起来说只是巧合,并不符合8341部队的编号这个事实。实际的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很简单,没有那么神秘。主席逝世以后,人们要那么猜测,主要是不了解事实,我在这里愿意澄清一下。8341部队刚建制的时候,它的任务主要是保卫中央五大书记的安全。那个时候,中央警卫师的任务范围很广,力量不那么集中,所以中央决定,单独成立一个团,专门负责中央五大书记的安全,那时候称呼书记,实际上就是五大常委。这样一来,任务就有了一个明确分工。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成立这个团,把警卫的目标集中了,对安全保卫比较有保证,安全的系数就大一些。另外,机关很多事需要部队的帮助。比如说,机关的编制没那么多人,首长住处的卫生打扫也要部队来做。那些玻璃、门窗的卫生都要我们去打扫。有了这个部队,他们就方便多了,机关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张耀祠第一次见主席是在1933年,他的第一班岗就是为毛主席站的。1933年,我是十七岁参军的。参军后,就到了毛主席这个警卫连。这个警卫连是苏维埃共和国的临时中央政府,从部队选拔出的,当时是在江西的于都县。我到了这个连以后,一边执勤,一边训练。第一班站岗,班长分配我在毛主席门口。毛主席的门口有一棵大树,现在还在,大前年去那里,我还去看了看。当时,我背了一支枪,站在主席门口,心里很高兴。在毛主席的门口站第一班哨,这对我太有意义了。…………建国之后,张耀祠跟着毛泽东跑了不少地方。毛泽东爱游泳,有江河的地方,他都要试一试,比如长江、珠江、湘江,他都游过。主席游长江,我就陪他去了两次。一次是1956年5月31日游长江。这次游长江,他是先从广州坐飞机到了长沙,先游了湘江。第二天,再坐飞机到武汉,随他去的有罗瑞卿,还有杨尚昆,汪东兴也在。到了武汉,下午就游。这一次游泳,我下去了,还带了一个游泳圈,怕自己沉下去。游之前,我先去准备船,除了一条大船,还有三条小船,小船划起来方便。主席看了这些东西说不要,小划子足够了。那次的水好凉呀,凉得肚子好难受。我游了一个钟头就上来了,坐到船上,胃受不了。其他来的同志一直跟着他游。我们一中队培养了一批会游泳的人,水性很好,就是要保护他。通常情况下,游泳技术比较好的都靠近他,万一有情况能及时处理呀。不光是能救人,还要能保护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你下去不管事。那是在江里头,你不走它冲着你走。你要能稳住,你稳不住不行,我下去都稳不住。游泳是毛泽东非常爱好的运动,爬山也是。1954年二三月,毛主席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都是下午爬山,晚上工作。后来,主席多次去杭州,杭州近郊大大小小三十多座山,主席都爬过了。要爬哪座山,什么时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临走的时候才告诉你,不早告诉你。他反感兴师动众,提前清场警卫。我们只好跟着他走,一说好了方向,我们马上就赶过去。就像打冲锋,部队肯定走在前面,在前面搜索。有的山还有树木,还有草,你得检查一下树林里、草地里有人没有。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他走的路线要检查,要去山顶,我们都跑到上面先去检查。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也很繁重,责任也很重大,丝毫不能马虎。爬山时,不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毛泽东从不走回头路。这就是主席的特点,他爬山从不走回头路。不管路好走不好走,他都不会回头。他非要走另外一条路,如果从这边爬,必定从那边下山,绝对不再从原路走。他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他经常拿这个做比喻。这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这么做也给我们后人一个榜样,也是教育我们。你像游长江,毛主席没去游之前,根本没有人去游过。要是他不去游,恐怕现在也没有人去游长江,现在游长江的人就多了。主席的这种性格使他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为所动,始终挺立潮头。1970年庐山会议的时候,张耀祠是跟主席一起上的庐山。那时候,我一直跟着主席。主席开常委会,开大会,我都参加了,是列席的。庐山会议的问题,主要出在林彪和陈伯达两个人身上。他们结成一伙,还有那几位大将,黄、吴、李、邱那几个人,使劲地抱在一起。1970年8月8日,主席还在武汉。9日,主席上山要开全会,要修改宪法。在山下开预备会时,主席明确说不设国家主席,也不当主席,大家都同意了。可到了庐山以后,林彪他们就变卦了。当时主席很不高兴,除了开会,他还找别人谈话,并写了“我的一点建议”。8月30日、31日,“我的一点建议”发给每一个代表,这样就把盖子给揭开了。公开点了陈伯达,并没点林彪的名。主席说,林彪还要保。但林彪不觉悟,还是坚持他那个观点,要设国家主席。这个会议最后就是这么草草结束了。第八部分访问 张耀祠 中毛泽东当时住在庐山的庐林一号。庐林一号是一个开会的地方,可以开小会或中型的会。当然主席可以住在那里,其他人一般不住。主席每天晚上都到那里办公,一般是下午四点多钟去,我们就每天跟着他转。下午四点多钟去办公,晚上基本上是一两点才会结束。庐山的8月,雾大雨多,晚上的路根本看不见,黑黢黢的。左边是很深的隘沟,路也不宽,所以车也开不快了。主席告诉我,你多找电筒当路灯,我们试了一下,根本不行。雾浓得电筒光根本照不透,光亮就局限在眼前的地方。没有办法我们就派了两个人,两个干部,一边提一个马灯,走在前面。你不采取这个办法根本就没法走,看不见路哇。有一个成语“伸手不见五指”,庐山上就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里的雾有多大,没去过的人都想象不到。我在那儿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就不愿意去了。 庐山确实是避暑胜地,就是在夏天晚上还盖棉被,我就受不了这个。“文化大革命”后期,每年的八九月份,毛泽东常常要到南方去,一般在国庆节之前回到北京。1971年去南方,毛泽东提前回京,林彪仓皇出逃。因此,这一次去南方就有了一些特殊意味。1971年南巡,主要是要解决庐山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黄、吴、叶、李、邱的检查他们压着没有传达,林彪又拒绝检查。主席去南方到各省市要找那些党政军领导同志打招呼,给重灾区的一些人打个预防针。所以,主席这个时候走到哪里都要讲庐山的问题,讲党的历次路线斗争问题。庐山会议点了陈伯达的名,去南方点了林彪的名。主席这次去南方的第一站选在武汉,在武汉前前后后住了十来天。8月16日,刚到武汉,就召来武汉军区政委刘丰谈话。第二天,河南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刘建勋,刘丰也来了。8月25日,主席又召来了已从湖南调到国务院的华国锋。这几次谈话,汪东兴都在。在长沙,被召来谈话的先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丁盛、刘兴元等人,主席要求广州军区将谈话精神传达到师以上干部,这一点明显与其他人的谈话不同。后来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等又来到了长沙。广州军区传达以后,军区空军参谋长顾同舟把详细情况报告了黄永胜、邱会作和叶群。这么一来,叶群告诉林彪别人要动手了,林彪就恐慌起来。9月12日中午,主席到了北京的丰台。在天津的时候,主席就让我打电话通知李德生、纪登奎、吴德、吴忠到丰台车站等候。我当时还有一个疑问,主席怎么不到大会堂118室去谈呢?那几年,他一直习惯到118。我当时并不知道主席谈话的内容,因而,猜测这里头可能有什么问题。主席在丰台那里,部署要军队改组,部署调动一些部队,他也是防万一。让北京军区在南口增加了一个师,这是我后来听说的。主席从北京站回到中南海游泳池的时间,我记得是下午四点,我当时还看了表。9月12日晚上,各方面的情况相当紧张,张耀祠一直在中南海的游泳池。这一天下午,林立衡报来了林立果他们在北京西郊机场策划逃跑,要派飞机轰炸中南海,暗杀毛主席等情况,并报告说林立果和叶群要挟持首长逃跑。那个时候,她还不了解真相,说是挟持。她打电话到警卫团,说我要找团领导报告,接电话的是二大队长姜作寿。姜作寿就说我们的副团长张耀祠在这里,我就接了电话。情况传给我之后,我就告诉了汪东兴,汪东兴马上打电话告诉总理。总理这个时候也紧张了,他就想办法要空军的总机。当时的气氛很紧张,但有关安全的问题,我们都已经部署好了,早有部署,进入一级战备。中南海这边有汪东兴,钓鱼台那边有邬吉成。地面是不容易冲进来,就是怕飞机,所以我们劝主席离开中南海,到了大会堂的118那边。后来,主席在大会堂住了半个多月。那么,周恩来是在什么时候将林彪逃跑的消息告诉毛泽东的呢?总理就是在林彪坐的三叉机起飞以后,报告给主席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也做不了主了,就报告了主席。总理到游泳池报告了主席。总理说林彪逃跑了,飞机还在射程之内,要不要打?主席当时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要他去吧,就让他去。不久,传来北京沙河机场有一架飞机往北走了,那是直升机。机场值班室打电话报告总理,总理接完回来,就问主席怎么办?主席问又是哪一个,总理说那是周宇驰,驾了一架直升机跑了。主席说把他劫回来,他不听就打下来,这个不留情了。到最后还是给他拦回来了。……林彪出事以后,毛泽东的身体就感觉不好了,他让张耀祠跟江青谈了谈他的病情。林彪这件事对主席的刺激很大,主席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他得了肺心病、气管炎,说话口齿不清了,眼睛也不好,看不清楚了,写字都重叠。说话有的人听不懂,张玉凤还听得懂。外交部那两个翻译小姐也听得懂。他写的字由于重叠,我们就得猜,认不出来。我还存了几份主席写的东西,他一个字一个字都重叠起来了,分不清是什么字。主席那个时候就提出来,叫我和医生对江青说一说他的病情。我们两个就去了。我们两个到了钓鱼台,江青有好长时间一直住在钓鱼台。医生先向江青介绍主席的病情,说主席得了肺心病,主要是由支气管炎发展引起来的。现在不能睡觉,每天只能坐在沙发上,困了的时候靠一靠,不能躺在床上睡。可江青不同意医生的意见,她说不可能。主席的体质好,不可能病得这么厉害,她一直坚持这一条。医生怎么讲她也不听,所以我当时就讲,我说江青同志,主席现在年纪大了,不像以前了,以前有一点病,他可以抵抗,不吃药,不打针可以,现在不行了。我说,比如说主席心脏不好,老咳嗽,咳嗽就震动心脏,就影响心脏。就像一个人跑步,你跑一两个小时还可以,你要跑一天,能行吗?我打了这个比方给她。以后她就转过弯了,就不说医生的判断错误了。她说以后有什么情况你就报告我。…………1974年,人称“铁蝴蝶”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来华访问,为其丈夫访华做准备。那时,毛泽东不在北京。在知道毛泽东不能会见她时,她拿出手帕擦眼睛,并伴有轻微的抽泣声。毛泽东得知后,改变了自己的初衷。第八部分访问 张耀祠 下马科斯的夫人有两次提出要见主席,开始主席都没有答应。主席没有答应,外交部很为难,就把她送到外地参观,送到哪里?送到西安,到西安参观。之前,李先念副总理接见了她。她提出想见毛主席,李副总理说,并非毛主席不愿意见她,而是确实不在北京,请她谅解。据说,伊梅尔达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取出一方手帕,开始擦眼睛,并伴有轻微的抽泣声。一时间,李副总理不知如何是好。伊梅尔达又把她抹眼泪的手帕轻轻地抛到茶几的李副总理一边,不说话,也不告辞。最后,李副总理说,我会把你的要求告诉主席,看看有没有可能。当时,主席患眼疾正住在武汉,还是答应接见她。飞机把她送到武汉。到了武汉,马科斯那个夫人也是够大方的,见面先亲了主席。后来接见完了,她从国内运了一些芒果到武汉。菲律宾的芒果好吃,个儿大,但主席不吃。主席不吃,又不能老放着,我就跟张玉凤讲,那些芒果能不能给北京的那些战士送些去。张玉凤给主席讲了,他说不用送了,分给这边的大师傅,你们工作人员、部队,给他们吃吧。1976年10月6日下午四点钟左右,汪东兴布置张耀祠去抓江青。确切说是10月6日下午的三点,汪东兴叫我,还有一个警卫局副局长武建华,就我们两个去的。我们去了以后,汪东兴就讲,现在中央准备粉碎“四人帮”,要一网打尽。他说叫你们两个来,你们就负责抓这个江青,还有个毛远新。他就讲了一下方法,他说你去了以后就跟江青说,中央决定把你们隔离审查,要离开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不要打电话,把你的钥匙交出来,中央办公厅派人来接管,对江青就讲这个。他说另外再把毛远新也办一下,毛远新是保护审查,换一间房子,不要住原来那个,还是这么一个地方,旁边还有房子。他说他由李连庆负责,负责他的安全,负责他的住宿。毛远新写的材料,向中央报告的材料由李连庆转送。汪东兴就交代了这一些。当时,我去了以后就宣布这个原则。毛远新当时就有一股子气,他说主席刚逝世你们就,你们就……他讲了一个就字就完了,就不说了。对毛远新就是这个简单的处理,就是隔离保护审查。抓江青的时候,去的时候我就给江青宣布,开始我还加了一句,加了一句什么呢? 加了一句,江青你现在还在那里破坏中央,搞阴谋诡计,破坏中央的活动。我讲完以后,江青就慢腾腾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钥匙装在信封里头,写上国锋同志亲启,她把信封的两头用密笺封好,就交给我,这样她的手续算是交代完了。文件我们没有清查,她也没带走。然后武建华同志就把她带走了,上了车,走了。“四人帮”他们几个人不是关在一起,是分开的。张耀祠一直跟着主席,他也许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感受。主席很念旧,喜欢用熟悉的人。主席喜欢我,我也喜欢主席,我现在晚上做梦经常梦见主席。我怎么也忘不了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不可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两句话,一句话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大家都知道。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中国有前十四年、后十四年。前十四年从1921年到1935年这一段,这是前十四年,后十四年就是从1935年的1月到1949年10月,这一段也是十四年。前十四年我们经过多少曲折,我们党损失多大啊,换了多少位总书记,都没有干出什么名堂。这就说明这个路线不正确,领导人不正确。毛主席打仗是用兵如神,你要消灭我,你还没那个本事,但我要消灭你,我就能做到。像三大战役,就是这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也很赞成小平同志讲的这两句话。有的人现在还不服气,可我服气。我跟着毛主席,虽然不是天天跟着,可我是从江西一直跟着主席走出来的。因此,谁也不能否认我的认识更真切、更有说服力。第九部分访问 章含之 上章含之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么,毛泽东给一个孩子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记得那是1950年,我是1949年从上海到的北京嘛。1950年时,我才十五岁。我记得是在国庆节,那时候的国庆节好像庆祝的范围比较小。我父亲章士钊就被邀请去中南海,我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都可以带孩子去。我父亲就把我带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我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了,反正就是国庆招待会,地点在怀仁堂。毛主席主持了这个招待会,在我的印象里,他那个时候年纪还很轻。当时,我一个孩子也搞不大清楚伟大领袖什么的,我只是觉得他是个大人物。那时候,毛主席不是又高又大嘛,我那时候的个子也没现在这么高。所以,我感觉就是这个大人物的个子特别大。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毛主席这个人特别慈祥。他微笑着问我,你原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的北京?那时候,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拘束,就觉得这个大人物挺和蔼的。说了几句,他就说,你们小孩子不要跟我们大人在一起了。然后,他就把江青叫过来,说你把这些孩子都带到花园里去玩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那么,再次见到毛泽东是在什么时候呢?我那时候在外语学院教书,距离第一次见主席,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家里一个电话,叫我赶快回来,说我父亲要去出席主席七十寿辰的一个家宴。要请几个湖南老乡,要带我去。那个时候我对毛主席已经不是十五岁时的感觉了,就觉得诚惶诚恐。我跟父亲去了,感觉是一个非常轻松的场合。基本上就是他家里人,孩子也挺多的。他的孩子也在,每个老乡都带了一个孩子去,所以就很有家庭气氛。我去了以后,先是在颐年堂。大家先是聊天,聊天也没有我们的份。其实,在我的印象中,我那天觉得蛮别扭的。吃饭以前,我父亲跟这几个老乡,一个是叶恭绰,还有一个程潜,还有王季范,这些都是主席的老乡,王季范还是他的表哥。他们有说有笑的,因为他们都是湖南人。这些孩子之间好像也特别熟,其实我成长的过程,从来没有跟父亲这些朋友的孩子在一起长大。既不属于我父亲民主人士的圈子,又不属于共产党高级干部的这个圈子,我完全是在学校里走自己的一条路。所以,遇到这种场合,我往往是非常孤立的,因为民主人士的孩子我不熟,高干的孩子我也不熟。我当时记得,大人们在一块说话,孩子们也好像经常在一起似的,我就一个人在旁边,好像被晾在一边了。当时,可能是主席注意到这一点,他观察挺敏锐的。他可能看我老在一个地方呆着,大人这边我也插不进去嘴,小孩子那边也插不进去嘴。主席就突然回过头来,问我,听说你现在已经当老师了?就找些话跟我说说,可能担心我受冷落。我说是。他说,你教英文呢?我说我教英文,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然后,主席就说,哎呀,过得真快呀,你都已经教书了,你也来教教我英文吧。我当时感觉他完全是在说笑话,就是找一个话题跟我说说话,关心我。我说我哪敢教主席呀!主席说,哎,英文你是可以教我的。这话就说过去了,后来大家就吃饭。没有呆多久,我就回来了。没想到,我以为说说而已的话变成真的了。就这样,章含之更近距离地接触了毛泽东。也就是一个星期之后,主席那边的电话打到学校去了。我知道消息也很紧张,学校办公室传达说,主席来电话说,已经跟你说好了,让你帮他学学英文,你明天就去吧。我记得是星期六,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只休星期天。星期六下午,我回到家里,就告诉我父亲了。我问父亲,怎么办?主席打电话打到学校办公室去了。我父亲倒是挺高兴的,他说你有这个机会,跟主席能够学点东西。第二天我就去见主席,父亲还让我带了一本书给他,那本书叫《智囊》。平时,他们两个人经常交换书看,上次吃饭的时候,他提到想看这本书,我父亲就让我把这本书带过去。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下午,我去的时候,是主席的秘书林克接待我的,他说了主席想学点英文,然后就把教材也给我了,主席自个儿选的教材。当时,我还背了一堆教材去,想让主席选一选。主席选的教材是反苏反修的九评,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近毛主席。毛泽东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学英语呢?这是一个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当时,我还年轻,我也搞不懂,毛主席为什么要学英文。拿九评的文章学英文,从教学上来说,是不适宜的。而且,他的英文水平我也不敢测呀。我也不敢说,主席你要学英文我先考考你。主席没有要我的教材,也没有要我拿出一个教学计划来。我也只好就稀里糊涂的,他拿给我什么我就给他讲什么。我觉得,毛主席对书面的东西能看懂一点点。但是,说英语基本不行,大概会一点词汇。我当时想学英文就是学英文。实际上,学英文有几种目的,我看主席当时是生活里要找一些消遣,换一换脑筋。多少年过去,我回想他的生活也蛮单调的。我现在想,我们常人可以看电影,逛百货公司、逛公园,他不行,公园就是中南海,接触的人也就是有数的十几二十个人。如果把我们放在那么一个环境里,我们也会觉得比较沉闷吧。从目前我们所知的材料来看,那段时间,毛主席在思考很多问题。正是在“大跃进”之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前夕,那个时期似乎是主席政治生涯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因为主席思考的比较多,所以我觉得主席并不是太忙。每个星期和我一起学英文,每次花费两三个钟头。实际上,跟我聊聊天,吃吃饭,差不多半个晚上就过去了。一般从下午四点钟开始,到七八点钟才结束。我觉得,他并不想把英文学到什么程度,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转换脑筋的办法。另外,他可以不看到他经常见到的人,我就是这种感觉。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叫我章老师了,这个章老师的头衔,可能要跟我一辈子了。因为主席叫我章老师以后,别人就跟着叫我章老师了。我到了外交部工作以后,倒是没人叫我章老师了。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调到国务院农研中心工作。我记得,农研中心在京西宾馆开农村会议。我在电梯里碰到了纪登奎同志, 他和我打招呼说,哎哟,章老师来了。电梯里的人就很奇怪,纪登奎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叫我章老师。我初来乍到,电梯里的人就很疑惑地看着我。纪登奎同志说,你们不知道吧,她教过毛主席英文,主席管她叫老师,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叫她章老师。和毛泽东在一起的时候,章含之第一次吃了肥肉。冬天的时候,主席喜欢吃火锅,他喜欢把挺肥的猪肉,在里头煮一煮,然后,夹起来蘸着佐料吃。佐料里头有辣椒什么的。主席把肥肉夹给我,我不好意思不吃。这是我第一次吃这么肥的肉,跟吞什么似的,囫囵吞下去,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其实,上海人也是挺喜欢吃红烧肉的,红烧肉必须要带点肥的才好吃。只是,主席喜欢吃的那个肉,肥的太多了点儿。并且不是红烧,而是白煮的,我有些不习惯。不过,我跟着主席吃了这个肉以后,觉得肥肉也蛮好吃的。第九部分访问 章含之 下1964年春节的时候,主席提出我们一起去南方过年,一路上互为老师,可惜……1964年的春节之前,主席说春节完了以后,他带我坐火车到南方去。他说,你教我读英文,我教你读历史。你就带一部《史记》。这事对我来说,真是很有吸引力。我年轻的时候,老造家里的反,跟我父亲什么也没学到。如果有机会跟毛主席学学历史,无疑是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主席认真地说,你不要拿你父亲的书,你父亲的书都是值得收藏的好版本,你就去书店去买一部《史记》。我到书店把书买了,就等着什么时候动身了。可到了年初二那一天,他叫秘书来电话,就说去不成了。后来,他又叫我去,他当面跟我说,现在党内的事情比较忙,我们走不了了。这事不能成行,我感觉特别遗憾,但也没有办法。章含之的教课任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束的呢?这之后,主席学英文这事,就不像以前那么正规了,但我断断续续的还到他那里去。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的展开,主席又忙碌起来。当时,学校也要搞“四清”。我就问主席,你看我去不去搞“四清”?我要去的话,你的英文就得暂停一段时间了。如果你希望接着学,我就给学校请个假就不去“四清”了。当时,主席说,不行,你得去,回来告诉我你学到了什么。所以,我就去了“小四清”。不是“大四清”,“大四清”一去要一年,我当时去了三个月。搞“四清”回来以后,我又陆陆续续地去主席处几次。一见面,主席就问我,去“四清”,你学到什么?当时,我虽然年轻,但是对见到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疑惑。因为搞不清楚,所以我也没说。因为我们下去“四清”以后,有些农民干部自杀什么的,使得我的脑子比较混乱,我就没敢跟主席说我有什么看法,只是说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能时间太短了。再往后,大概到这年夏天,1964年的6月份的时候,我看到主席的时候,主席就说,我们的英文课恐怕就要停了。当时,他跟我说党内出了一些事情,我要忙了。我二十八九岁的年纪,对主席说的事情懵懵懂懂的。我说,那主席什么时候有空了,需要学英文再通知我。这大概是我在“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一次见到他。然后,这一年接下来就是北戴河会议,我记得,主席说不能学了之后不久,我们学校就放暑假了。我在报纸上看到北戴河会议的决议,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类的话。 后来,我就想大概主席说的忙就是要抓阶级斗争了,连话剧什么的都开始涉及阶级斗争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就开始了。后来我想这就是说党内出事了。主席开始忙了,北戴河会议的决议就是这样的。我的英文课也到此为止了。……毛泽东的一番话,改善了章含之与父亲章士钊的关系。1963年的时候,有一次,我上完英文课,主席问我,你跟我说说,你对行老怎么看,就是我父亲,他的号为行严,好多人就尊称他为行老,主席也这么称呼。我说,我们代表两个阶级,我代表共产党员,他代表剥削阶级,我跟他划清界限了。主席说,哦,你倒挺痛快的。你是共产党员,你什么时候入党的?我说1957年。主席就说,你是共产党的老党员哪!我当即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就说主席,我哪敢说我是老党员哪?你们老一辈的革命家都没有这样说。然后,主席说,我跟你说,你参加了共产党,挖了你父亲的墙脚,这一点呢,我欢迎,但是你说,你要跟他划清界限,我倒要问你,你划清什么界限哪?我就说,哎,他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他镇压过学生运动。他跟鲁迅吵架,鲁迅骂他落水狗。主席说,就这些呀,他就代表剥削阶级啦。后来,主席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他说,看人要看全面,你不能从一件事两件事看一个人。你说你父亲当时是这个那个的,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完全是。他说,我还问问你,你还知道你父亲还有其他的事情吗?比如说我拿出一件,你父亲的苏报案的事情你清不清楚?我当时就糊涂了,我哪知道这段历史呀。我说什么苏报案哪?主席说你看你,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知道。你父亲当时是反清的战士,他跟孙中山,跟黄兴,跟蔡锷,这些人都是特别好的战友,当时的苏报案里头你父亲是主编,被捕入狱,以后好像是蔡锷他们把他营救出来,流亡日本,你知道这段历史吗?我说我不知道。主席说,你都不知道一个人的历史,你就批判他,这个不公平。他说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革命者,我一开始的时候是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所以,看人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行老也是这样。他说,行老一生做了很多事情,他开始的一段是非常坚决地反清的,后来帮了共产党很多忙,这些你知道不知道?他还说,在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谈不下去了。当时就广泛听取了党外的意见,这时候我找了你父亲。他当时在我手心里头写了一个字,就是走。我问你父亲怎么解,你父亲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说马上回延安,老蒋是不会诚心诚意和你谈判的。老蒋是想拖延时间。如果打起来,你就是他的人质,你就回不去延安。所以,我们就撤回延安了。主席说,你知道当时行老的这个意见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他是我们共产党的好朋友,你倒好,你是他女儿,你跟他划清界限,我们要做他的工作,你在家里头造他的反。主席跟我谈完以后,我真的思想斗争蛮激烈的,我觉得无地自容。就是说,对自己家里的事情,我都不了解,一味地斗了十几年,也不回家。听了主席的一席话,我忽然觉得我一下子成熟了很多,和家庭的关系自然缓和了。毛泽东的性格决定了,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主席是一个特别有趣味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特别不拘小节的人,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只有他这种性格才能作出这么大的事业。一次,尼泊尔国王夫妇来访。会见时,国王来了,王后没来。他就有点失望,因为我们跟他讲过这个王后什么的。他就问王后怎么没来?我们说因为今天是见主席嘛,所以就安排国王来了,没有安排王后来。主席说不行,把王后也请来。在国王已经到场的情况下,再去请王后是非常不合外交规矩的,而且所有的人都等在那照相了。主席突然提出来要见王后,只好派车急忙去接。王后正在友谊商店买东西,她提出要先回钓鱼台换衣服。所有人都等着王后,真是尴尬的一件事,国王一时不知所措,可是主席倒没觉得什么,仍处之泰然。王后好不容易赶来了,主席高兴地和王后握手。王后当时戴了一个特别大的珍珠戒指,一握手可能硌着主席了。主席就看着人家的手,仔细观察这个戒指。我想,当时他的表情就是他根本忘了这是戴在人家手上的一个东西。他挺好玩的,还问什么东西这么大呀?我们大家在旁边就想笑,毛主席根本就无所谓,我觉得他当时就是注意这个东西,真的感到奇怪。王后当然很窘了,国王在旁边也有点窘。后来,他看了半天,看清楚了,就把王后的手放回去了。我觉得这些地方,主席就是特别可爱,自己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第九部分访问 周福明 上1959年12月26日,杭州时美理发厅的青年理发员周福明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去给一个特殊人物理发。说起杭州的汪庄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南屏晚钟这个杭州著名景点,大家可能会熟悉一些。南屏晚钟对面就是汪庄招待所,像刘庄招待所一样,汪庄也接待过许多中央领导人。我就在那里的游泳池给毛主席理发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主席。为主席理发之前,一个同志就问我,说你知道晚上给谁理发吗?我说,给谁理发?不是到杭州饭店给外宾理发吗?具体给谁理,王厅长也没说嘛。我不知道给谁理。他笑了,看起来,你是真不知道。今天晚上是给毛主席理发。我听了大吃一惊,因为我上午刚刚给几个首长理了发。我虽然叫不上名字,但我知道是领导,并没听说主席来杭州,怎么会是毛主席到我们杭州来了,是不可能的。吃惊之余,我冷静下来,我说,你是不是骗我?他说,不是,真是毛主席,你马上就会知道,我说的是真的了。他加重语气说,你马上能见到毛主席了。我根据领导事先的安排,就先去了游泳池。游泳池里面呢,用一个屏风隔出了空间,屏风后面放了一张床,还有一个小桌子,都是很普通的物件。就是临时为主席准备了一处换衣服的地方,我就准备好理发工具。主席的卫士封耀松同志还帮我准备了热水什么的。我呆了一会儿,感觉那个地方很热呀,浑身冒汗。这时候呢,主席从对面一个门那儿走了过来。他穿着个睡衣,就是那种普通的棉睡衣。过来以后呢,大老远的,大概离我有一米多将近两米,主席就伸过手来。毛主席身材很魁梧,神采奕奕,在我面前就像一座山,他那个巨手一伸,我急忙过去握手。在我见主席之前,我曾问过其他同志,我要是见到主席怎么称呼好呢?是叫爷爷好呢,还是叫什么?我怕自己在主席面前出洋相,就向别人请教。问谁好呢?当然要问主席身边的人了。我就先问了封耀松同志,封耀松说,你是去为主席理发,那是工作,叫毛主席就行了。我握着主席的手,就像通电一样,心脏跳得更加快了。我声音颤抖着说,毛主席好。打过招呼,主席就坐在了那个椅子上。他手这么一扶,并不急着理发,先坐下来聊天。他跟我聊天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我的紧张感。主席问我,你是哪里人呢?实际上,我的基本情况,他早就了解了。我没给主席理发以前,有关方面搞了一个材料,都送给老人家看了。我说我叫周福明,他说哪三个字啊,我说周总理的那个周,幸福的福,光明的明。主席说,你这个名字很好啊,既有幸福,又有光明前途。接着,主席又问我结婚了没有,家里还有什么人,父母亲在哪里,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等等。我回答说,我刚刚结婚不到一年时间,我的父母都在农村。主席说,噢,那好。交谈了这么几句,我的心情轻松多了。我们就开始理发。理发是我的工作嘛,我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心无旁骛。也可能是我和老人家有缘分,理发很顺利。可到刮胡子的时候,主席嘴里总憋着一口气。如果是给自己刮胡子,憋着气刮起来是容易一些。可理发师给你刮胡子,你憋着气,刮起来就很费劲。另外,主席下巴上不是有一颗痣嘛,他一憋气,那个痣就更突出了,使不好劲很容易出问题。我一看这样呢,我就说主席您千万不要憋着气,您随意,我刮到什么地方,剃刀自然会到那个位置,你放心好了。此后,毛泽东只要到杭州,就会让周福明来给他理发。毛泽东提出要周福明到自己身边去,周福明怎么回答呢?我接触主席以后,主席觉得我这个人还合得来。主席再次到杭州的时候,他就提出来,小周啊,你愿不愿意到我身边去工作?我十分高兴,当场就一口答应下来。主席却说,你还得跟你夫人商量一下,到我身边工作可不轻松啊,不可能像你现在这样。到我那里工作不可能老让你回家,如果我到杭州来,一个礼拜放你一天假,你回家看一看,是可以的,其他时间就不能回家了。主席的意思是说,我不去北京,身上没有任务,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到了他身边,就不能那么宽松了,有纪律约束了。我说,那好,这个事情我同意,我夫人的事情我能做主。主席说,这样可不行,你还没商量,是耍男子汉大丈夫那种作风。哪有这个道理,一定要和人家商量。如果她同意,我再带你走。我说主席,我回去一定商量。你想嘛,这是好事,我爱人怎么会不同意。这样呢,主席就把我带到北京去了。1960年的10月份,我就上北京来了。……毕竟理发不是经常性的工作,所以从1962年起,甚得毛泽东喜爱的周福明开始兼做毛泽东的内勤。内勤都做些什么工作呢?我经常要做的事有两件:一是给毛泽东擦澡,二是陪毛泽东吃饭。擦澡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拿湿毛巾在身上擦。除了游泳,这是毛主席的习惯,他不喜欢泡澡堂子,也不喜欢淋浴,最喜欢用毛巾擦澡。现在说呢,如果城里人都把淋浴改为擦澡,不知道要节约多少水哪。再一个呢,就是陪主席吃饭。我到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吃饭。这个时候,他就要身边工作的同志一起吃。听老同志说,以前主席是和江青一起吃饭的,可后来两人根本吃不到一块去,就分开了。这样,我们工作人员不但要老人家吃得好,还要老人家吃得高兴。一般呢,主席的菜都是双份。比如说做狮子头,都是做两个一样的。他老人家一动筷子,你得赶快去吃。要不然他就会为你夹菜,要主席夹菜我心里当然过意不去。要不然他就会问你了,这菜是不是不对你的胃口啊?他要跟我这么说,我心里感觉比主席给夹菜还要不舒服。主席吃得都蛮高兴,你不对胃口,什么意思?如果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就要赶快动筷子。说起来,陪着吃饭好像是既惬意又轻松的事。可有一次晚饭,却出现了惊险的一幕,让我紧张得不行。毛主席晚上吃东西,总喜欢吃些带骨头的东西。他习惯了,别人想随便改变,那是不行的。有一次是吃炖小鸡,就是那种小乳鸡呀。就是很小的那种,也就半斤来重。鸡腿上的一小块骨头,一下子弄到上颚里面去了。当时,主席已经吃了安眠药,如果在平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吃完了,主席也不说,他就拿着筷子在那儿捅。我想可能有什么东西硌着他了,因为那和往常吃饭的情况不一样。我说,主席你张开嘴,我给你看一看。我一看呢,他用舌头在舔哪,在上颚上横着这么一小块骨头。我急忙用手拿出来,主席已处于迷糊状态,我知道也说不清。好在那骨头很小也不尖利,它并没有弄伤主席,我就把那块小骨头包起来了。第二天起床以后,我报告了汪东兴,也报告了我们的医生。然后,我就把骨头拿给老人家看。我说主席呀,您,您年龄高了。他不紧不慢地说,你想说什么呀。我说,您以后再吃带骨头的东西,我们把骨头给你剔了行不行啊?他说骨头都剔净了,吃着还能有什么味道。那肉没骨头,吃着都不香嘛。我说晚上你要吃鸡的话,我们先把骨头剔了,您再吃。您看这个骨头昨天就卡在了你嘴里。主席看了一眼说,是吗?我说,这个是我从您嘴里取出来的。主席并不是那么固执的人,我给他商量,您同意不同意?他点点头同意了。周福明做事不仅干脆利落,而且凡事爱动脑筋,搞了很多发明创造,毛泽东对他十分满意。毛泽东曾经风趣地对周福明说过咱们俩分不开。第九部分访问 周福明 下就说抽烟用的那个小盒子吧。在别人眼中看起来,这个东西好像不太起眼,可在毛主席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年夏天,主席不是上北戴河,就是上庐山。这两个地方夏天都非常潮湿,甚至潮得连个烟都吸不动。主席吸那个烟哪,是圆筒包装的,一筒装五十支。也不像现在都是有过滤嘴的,他吸的烟没有过滤嘴。那个圆筒打开以后,吸了潮气就软得很,好不容易点着,可根本就吸不动。尤其是主席吸烟,他喜欢拿在手上看文件。这样一来,等他想起来,烟早灭了。我就想着,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下去太影响主席思考了。偶尔有一次机会,主席床头灯的灯罩角度不对,影响主席看书,我就去把灯罩调整一下。忽然,我的手指头被烫了一下。这好像触发了我的一种感觉,可能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灵感吧。我回去就琢磨,我想主席这个烟,烤一下就能解决问题了。可怎么做呢?我就找我们那儿的工作人员帮着做了一个小木盒子,又找了电工,在盒子里头装上两个灯泡,一插上电,五分钟不到就能驱走潮气,这个烟烤出来就特别好抽。主席点着烟很高兴,他说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给我想这个事,你一下给我解决了。冬天,那个烟放在暖气房里,北方冬季非常干燥。打开包装的纸烟,进了热气以后,就变得很干燥。干到主席用手一捻,直掉烟末子。主席有个习惯,喜欢在抽烟之前,把这个烟哪,拿出来看看,放到手里捻一捻。这么一捻,两头不仅往下掉烟末子,而且抽这个烟还呛人。我看到这个情况以后呢,就给他弄那个油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个油菜,它有这么一个长杆儿,我把那个烟拽几根出来,把它塞到里头,那个烟就变软了,就绝对不会掉烟丝,也不会呛人。主席通常坐在床沿上吃饭,原来用的是一个80公分的小藤桌。可主席的那个床,比我们平常睡的床都要高出10公分。因为主席床上放着大量书籍,不垫的话,主席一翻身,书就全倒在身上了。工作人员就特意把床的外面垫高,靠墙的一面不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斜坡,书就往低处去了。书的问题解决了,可床高起来了,主席坐上去,脚却悬在半空,因为这个藤桌没地方搁脚。不光如此,腹部还要窝在桌沿那儿。主席年纪大了,身体胖了,腹部自然也胖了,窝着太难受了。我陪主席吃饭的时候,是面对面坐着的。我看主席的双脚老是在那儿动来动去,没着没落很难受,时间长了有可能引起浮肿。为了让主席坐得更舒适一些,我就打算重新设计一张饭桌。我趁主席比较高兴的时候,对他说,主席,我给你量一量,给你做一个小桌行不行,就是一个吃饭的桌子。主席说,你还会做桌子?我说我不会,你坐好,我给你量完了以后,我叫木工师傅给你做。当时,我怕师傅做不好,专门做了一个小模型,按我量好的尺寸去做就行了。那个小桌是三面有横的支撑,放在主席的那边没有横支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主席庞大的身躯。同时,根据主席放脚的高度,又做了个放脚的踏板。那个踏板有一个十几度的斜坡,离主席最近的地方最低,往外慢慢升高。这个桌子非常实用,主席如果坐到床边吃饭,饭没来之前,他的脚就可以放在上头休息或者活动。用主席的话说,就是叫擂鼓,这下也有地方可踹了。对于用惯了的东西,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别人是不能随便更换的。主席的床上这儿打一块补丁,那儿打一个补丁,个别地方棉花都露出来了。有一次周总理来主席这儿开政治局会议,总理这个人心特别细。开完会,他跟我说,小周啊,你看主席那个床,连棉花都露出来了。是不是主席不在家的时候,你们给主席重新绷一绷啊?我当时看主席挺高兴的,就把总理的想法跟主席说了。我记得是在吃饭之前,我说主席您那个床破了,是不是您不在家的时候,我们给你绷一绷?因为这事,必须要请示老人家同意才能弄。不同意,决不能弄。我想得挺简单,就是弄一块布,新布一包既美观又经济。主席不说话,看了我一眼,我马上晓得这个事情坏了,就是说主席肯定不同意这么做。后来,我找到在一起工作的崔录增,他为主席搞卫生。我事先跟他说好,我说主席的这个床破了,我们得想办法给他补一下,找一块差不多的布,我们自己就可以搞了。在主席出去的时候,比如主席去颐年堂开会的时候,我们在这边就可以打补丁。我们做完了以后,他老人家一看,再看不到棉花露在外面了。他说,你看既不花钱,又解决了实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晚年的毛泽东身患多种疾病,身上很多部位经常会疼痛难忍。面对病魔,毛泽东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吗?人们通常看到的大多是毛主席高大魁梧的形象,一直到晚年,公开的照片也多是英雄形象。我们在主席身边,知道他晚年身体上有多种疾病。但对于种种肉体上的痛苦,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惧怕,我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见过这种超常的忍耐力。一开始,我们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不适,也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主席可能是呼吸上有了问题,导致缺氧,嘴唇发紫,手也都发紫呀。我们一看心里害怕得不行,可他不说,什么也不说。这在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主席有着怎样顽强的毅力。主席病情好转的时候,大夫就跟他说,主席,你的病都是常见病,你的身体素质好,你的寿命长着呢。主席说,你们哪,不比过去那个御医高明多少。意思是说,我心里清楚得很,我自己的身体怎么样,我能不知道吗?大夫们多数说的都是奉承话,主席长寿啊,身体怎么好啊之类。主席虽然内心很清楚,但他从来不说出来,或者给医生提一些什么要求,比如我哪里疼啊,你们医生去研究吧。即使痛苦得头上冒汗,他也不会像一般病人那样哼哼啊,或者大声喊出来。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他说,叫喊哪能减轻痛苦嘛,只不过是病人在发泄,没有想到这么做的结果,反而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别人。主席面对病魔从始至终都是那么勇敢,他从来不说我这个病怎么办哪,你们大夫必须怎么怎么。1976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走完了他的一生。三个小时后,周福明给毛泽东理了最后一次发。我给主席理了那么多年发,就是开头和最后困难。为什么说开头难呢?那是因为不了解主席,比如他习惯理发的时候看书、看文件,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就很困难。最后一次理发也非常非常困难,并且非常非常痛苦的。说实话,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一般去世的人,都是由殡仪馆的人来化妆、理发。我是看主席病重,三个多月没有理发了,满脸病容一头乱发,心里特别难受,感觉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此前,护士们把主席耳朵两边过长的头发都剪掉了,头发遮住耳朵太难看了。我当时请示汪东兴,汪东兴说,这个发还是由你给主席理。那个时候主席病重,我也不敢自作主张,万一出什么事,那可不是小事。主席心脏不好嘛,即使弄出一点事就了不得,所以我就没敢弄。这时候呢,主席是躺在那儿,胡子也很长了。躺着理跟过去坐在那儿又不一样了,怎么理,跪在地下?最后,我就平行,跟老人家躺着一个姿势,先把两边理好,再把后头稍微动一下理掉。刮胡子好说,理后面就特别难。我一边理一边流泪。总理是1月份,1月8日吧,去世了。朱总司令7月份也去世了,我的眼泪都快流光了。主席病得那么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我们都不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甚至有一种惧怕,一种手足无措的惧怕。当9月9日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当主席真的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和全国的老百姓一样,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尤其是我们长期在主席身边,不可想象也不愿意相信,老人家怎么也会走了呢?那么多大夫在身边都无法解救,所以这一次给主席理发,心里的那种难受无法用语言形容。理完了,我就给老人家穿准备好的衣服,这些事先还是有准备的。内衣给主席换上新的,外衣仍然尊重主席的习惯,是旧的。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主席服务,留在心头的都是痛苦。主席逝世这么多年了,我一直不愿意离开主席生活过的地方,我仍像以前一样精心看护着毛主席的故居。只要我身体还行,我就会一直看护下去。我的生命和感情,这一辈子是离不开他老人家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