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陈独秀传-17

作者:任建树 字数:21782 更新:2023-10-11 16:37:32

日本佐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那时,两人朝夕相处,志同道合,宣传革 新思想。后来,陈独秀在《存殁六首绝句》中,曾以“章子当年有令名”的诗句赞扬章士钊。但是,后来章士钊当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教育总 长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了。1926年北京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章士钊充当了段执政镇压学生运动的帮凶,对此,陈独秀十分气愤,于 是便给章士钊写了一封快信,说是我们从小一道革命,你现在怎么这样的糊涂,“我和你绝交”③。从此,两人一直处在敌对地位。但是他们俩对早年的友谊还是难以忘怀的。①②③汪原放:《回忆亚东 图书馆》第102页。段锡朋致胡适的信(1932年11月30日),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 院。《申报》1932年10月27日。 所以这次陈独秀被捕,二人都不计前嫌,章主动出来为陈辩护,陈则表示接受。后来,陈独秀在狱中生活三年,得到章多方面的照顾,二人又重建 友谊。这次他以全国著名大律师的身份毛遂自荐做陈独秀的辩护律师,来到南京时写了一首诗,仍对陈独秀的为人表示无限的钦佩。诗曰:王气只今收六代,世家无碍贯三孙。 廿载浪迹伤重到,此辈青流那足论?独有故人陈仲子,聊将糟李款牢门。1934年初冬,章士钊又应陈独秀狱中消愁之求,给陈写了一张屏条, 诗中表达的情感更加深沉,全诗如下:夜郎流客意何如?犹记枫林入梦初。夙鄙诸生争蜀、洛,那禁文网落潘、吴。议从刻木威奚在?煎到同根泣亦徒。 留取心魂依苦县,眼中台鹿会相呼。 三十年前楚两生,君时扪虱我谈兵。 伯先京口长轰洒,子谷香山苦嗜饧。昌寿里过梅福里,力山声杂博泉声。 红蕖聚散原如此,野马风尚目尽迎。(佛罗伊德画一囚室,其人目送窗尚间,日光一线,生平梦想事件均浮 动于中)独秀兄近自江宁函索拙书,因便为长句写寄。世乱日亟,衣冠涂炭,如独秀幽居著书,似犹得所。奉怀君子,不尽于言。士钊甲戌初冬①法庭斗争惊四座不服判决再抗辩1933年4月15、16、17日,国民党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三次审讯 陈独秀等人的案件。检察官起诉书以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央执行常务委员首 席,是一党之主脑”为由,说“其个人行动及发表之反动文件应负责任即以中共反对派名义刊行之反动传单、宣言书及其指挥之行动,亦应由其完 全负责”。然后列举了托派中央1932年2月10日的《政治决议案》、《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告民众书》、《为日本占领淞沪告全国民众》等文件, 及以陈独秀个人名义发表的《中国将往何处去?》、《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道》等文章,揭发陈独秀“一面藉口外交,竭力宣传共产主义,一面则 对于国民党政府冷讥热讽,肆意攻击,综其要旨推翻国民政府,由无产阶级专政”等等,指控陈独秀、彭述之等“组织以危害民国为目的之团体或 集会,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触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②。章士钊出庭辩护,说陈独秀主张以“法定之选民投票”取得政权,“何 得为罪?”“国家与主持国家之机关(政府)或人①②《陈案书状汇录》,亚东图书馆1933年版。以下所引陈案文件,除另注出处外,皆载此书。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172页。 物既截然不同范畴,因而攻击机关或人物之言论,遂断为危及国家,于逻辑无取,即于法理不当。”章还说陈独秀鼓吹的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不但 不冲突,“而且是一个好朋友”,指出陈曾与国民党“合作”,担任过国民党的职务(广东国民政府教育厅长);在《汪陈宣言》中苦口劝阻“主张打倒 国民党的人”;最后与中共分裂组织托派以反共等等,为陈独秀曲为巧辩,甚至认为“托洛茨基派与国民党取犄角之势以清共”。章士钊把陈独秀描绘成国民党的功臣、三民主义的信徒、鼓吹议会政治 的政客和反共的急先锋,真可谓为陈辩护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殊不知,从陈独秀和托派的观点来衡量,所有这些,都是陈独秀历史上的耻辱,不是光 荣;是败绩,不是功绩。而且,他们一贯自认,托派“反共”与国民党反共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反共”是为了“拯救共产党免于堕落”。其实,托派“反共”,在客观效果上,正是章士钊辩护词中所描写的, 托派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同盟军。陈独秀在章士钊辩护后,不仅不思反省,反而拍案而起,立即发表声明:“章律师之辩护,全系个人之意见,至本人之政治主张,应以本人文件为根 据。”当然,陈独秀的这种表现,也是可以理解的。陈独秀本人的文件就是《陈独秀自撰辩诉状》。对于应付这次审讯,陈 独秀作了认真的准备,早在2月20日就撰写好了《辩诉状》。这是一篇既辩护自己又攻击敌人的杰出的文件;自辩则义正辞严,攻敌则尖锐有力。他 在《辩诉状》中宣称:“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落后的中国,外困于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内困于军阀官僚。欲求民族解放、民主政治之成功,决非懦弱 的、妥协的上层剥削阶级全躯保妻子之徒,能实行以血购自由的大业惟有最受压迫、最革命的工农劳苦人民与全世界反帝国主义反军阀官僚的无产 阶级势力,联合一气,以革命怒潮,对外排除帝国主义之宰制,对内扫荡军阀官僚之压迫。然后中国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与统一、发展经济、提高一 般人民的生活,始可得而期。”陈独秀说,这就是他“五四”以后“组织中国共产党之原因”。他光明磊落地申明:“共产党之终极目的,自然是实现无 剥削、无阶级、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会。”在这里,他仍以共产党自居,并宣称为实现这一终极目的,“中国共产党目前的任务”是:“反 抗帝国主义以完成中国独立”,“反抗军阀官僚以实现国家统一”,“改善工农生活”,“实现彻底民主的国民立宪会议”。并表示他过去、现在及将来“所思所行,亦此物此志”;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一息尚存,挺身奋斗。接着,陈独秀从法理和历史事实上,阐述了何为“国”,何为“民国”; 又雄辩地论证了何为“危害民国”,何为“叛国”。他认为国家是“土地、人民、主权之总和”;卖国于外敌,毁坏民权之内政,才是“叛国”、“危害民 国”的实质。“若认为在野党反抗不忠于国家或侵害民权之政府党,而主张推翻其政 权,即属‘叛国’,则古今中外的革命政党,无不曾经‘叛国’”。孙中山等“曾推倒满清,推倒北洋政府,如谓推倒政府,就是危害国家”,那末孙中 山“岂非已叛国两次”!然后,他矛头一转,猛烈抨击国民党“对日本侵占国土,始终节节退让, 抵抗徒托空言,且制止人民抵抗,向帝国主义屈服,宁至全国沦亡,而予则主张由人民自己扩大其组织与武装,对帝国主义进行民族解放战争, 以解决东北问题,以完成国家独立,试问谁为‘叛国’?”“国民党政府,以党部代替议会,以训政代理民权,以特别法(如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及出 版法等)代替刑法,以军法逮捕审判枪杀普通人民,以刺刀削去了人民的自由权利,试问谁为‘危害民国’?”陈独秀慷慨激昂,义正辞严,把自 己变成了原告,把法庭当作战场,一下子使国民党对他的审判变成了他对国民党政府的揭发和控诉,证明犯有“危害民国”和“叛国”罪的不是他陈独 秀,而正是国民党政府自己。最后,陈独秀大声宣布:“今者国民党政府因予始终尽粹革命之故,而 加以逮捕,并令其检察官向法院控予以‘危害民国’及‘叛国’之罪,予不但绝对不能承认,而且政府之所控者,恰恰与予所思所行相反”;“若于强权 之外,复假所谓法律以入人罪,诬予以‘叛国’及‘危害民国’,则予一分钟呼吸未停,亦必高声抗议”。他要求法院“即应毫不犹疑的宣告予之无罪, 并判令政府赔偿予在拘押期间之经济上的健康上的损失”。从中世纪宗教法庭上的伽利略,到1933年9月德国纳粹法庭上的季 米特洛夫,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进步和革命的人士在反动派的法庭上,变被告为原告,审判反动当局的佳话。陈独秀这次法庭斗争,正好发生在季米 特洛夫莱比锡受审事件的同一年的前5个月,同样脍炙人口,轰动社会。他以不久前抒发过的“三军不可夺志”的气魄,傲然挺立在国民党的法庭上。虽然经过“托陈取消派”的侵蚀,仍以其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泼辣酣畅的 激扬文字,再现了“五四”时期的勇敢精神。他高举民主自由独立解放的大旗,痛斥国民党政府卖国腐败和专制独裁,在法庭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法庭 三次公开审讯时,旁听席之拥挤,一次甚于一次。20日那一天,有远自镇江、无锡、上海等地专程来南京的,“惟庭地不敷容纳,后至者多抱向隅”。“有立于坐次两旁者,有立于记者席之后者,亦有立于室外者”,总计有二 百多人。①陈独秀在法庭上“态度安闲,顾盼自若,有时且隽语哄堂”②。这次法庭斗争的唯一不足是蒙上了一层托派的阴影,本来其影响是完全 可以与莱比锡审判相比拟的。在回答法官提问时,陈独秀明确表示:对于红军,“照现在状况尚用不着红军。共党理论,先有农工为基础,待有政权, 才需要有军队”;与共产党关系,因“意见不同”,而被开除;“与皖湘闽赣等省共党不能合,是因政策不同”③。这样,他虽然多次在法庭上拒绝发表 象过去起草托派文件和文章时那样的诬蔑攻击中共和红军的言论,但是却表明了他取消中国工农红军,反对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的立场,并且在他和托派屡遭国民党法西斯摧残的现实面前,仍沉溺于所谓“国民会议”的迷梦中。这使他大声宣布的他要“鞠躬尽瘁”“挺身奋 斗”的共产党“终极目的”成为一个南辕北辙①②③《陈独秀开审记》,《国闻周报》第10卷第17期,1933年5月1日。《陈独秀案公开审判》,载《申报》1933年4月15日。《陈彭案辩论总结》,载《申报》1933年4月22日。 的笑柄。同时,也为章士钊辩护、社会名流营救①和法庭审判时进行反共宣传、诬蔑攻击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提供了炮弹。 这样,当时就出现了极其微妙复杂的情形:陈独秀转向托派的本意,自认为是为了“挽救”共产党,“复兴”中国革命,但却被社会各界各政党派 别完全“误解”。中共早已批判他成了帝国主义反动派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的工具,国民党反动政府今天明白表示要利用这个工具;那些老朋友,也 因其反共而为他辩护、奔走营救。他觉得即使混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他要扭转这种舆论,使社会理解他,然而谈何容易。一次,他特别致函汪原放, 要他与章士钊商量,把章的《辩护词》中以下一段文字删去②:“清共而后,独秀虽无自更与国民党提携奋斗,而以己为干部派摈除之故,地位适与国民 党最前线之敌人为敌,不期而化为缓冲之一团。即以共产党论,托洛斯基派多一人,即史丹林派少一人,史丹林派少一人,即江西红军少一人,如斯辗 转相辅为用,谓托洛斯基派与国民党取犄角之势以清共也,便无不可。即以此论功罪,其谓托洛斯基派有功于国民党也且不暇给,罪胡为乎来哉?”其 实,文字可以删去,又何以抹去已经造成的社会影响①②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159页。当时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八人署名快邮代电国民党中央 党部国民政府,营救陈独秀,也说:“念其反对暴动政策,斥红军为土匪,遂遭共党除名”云云。—— 在人们心中陈独秀反共的形象。他要别人改辩护词,别人则要他改 供词。他的老朋友、国民党元老柏烈武事后对他的儿子陈松年说:“你父亲老了还是那个脾气,想当英雄豪杰,好多朋友想在法庭上帮他的忙也帮不上, 给他改供词,他还要改正过来。”①就这样,陈独秀努力表现出刚直不阿,维护自己独立的政治立场,但别人都不理解他,这使他感到迷惑和痛苦。而且,他非但不能改变老朋友的看法,更不能改变国民党要利用他的企图。 秀反共上大肆渲染,大做文章,引用陈独秀在法庭上的声明和《关于所谓“红军”问题》一文中的文字,宣称:鉴于陈独秀“研究社会主义误入歧 途反对史丹林派(即中国共产党——引者)利用土匪溃兵领导乡村农民为武装暴动,时时加以抨击,审按情节,尚可矜原,自应量予减科”; 一面又诬蔑他“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并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乘日本之侵略,妄诋政府不抵抗,借反日救国名义,欲将建设中华民国之国民 党国民政府推翻”,将陈独秀、彭述之各处有期徒刑13年,褫夺公权15年。其他被捕者各判5年、2年半不等。陈独秀自然不服判决。他当场起立大声抗议:“我是叛国民党,不是叛 国。”然后,他提出上诉,并且接受教训,不再委托律师,自己在6月15日写了《上诉状》,驳斥所谓“政①陈松年:《回忆父亲陈独秀》。府即国家”之谬说,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独裁种种罪行,阐明工农苏维 埃政制乃“民主制之最后最高阶段”,“对待剥削阶级少数人以专政,以实现被剥削者大多数人民行使统治权之真正民主国家”;批驳法院的判罪是“莫 须有”;“侵害思想言论自由,阻抑民主政治实现”,“于理于法两具无当”①。诉是“牵引他国之政制,图卸罪责,其理由自不成立”②。 陈独秀与彭述之接读检察官的《上诉答辩书》后,立即提出《再抗辩书》,表示两点意见:(一)以辛亥革命推翻数千年之君主专制,改建民主共和, 其为效法欧美政制,和袁世凯以“中国特别国情”而复辟,毁坏民主共和之正反两例,阐明近世各国政制皆“择善而从”,驳斥所谓“一国有一国之政 制,未可强为比拟”之谬说。(二)再次以政党、国家、政府“三者界义各别”为理,驳斥所谓“危害民国与叛国”罪。③。6月30日,国民党政府最高法院终审判决陈独秀、彭述之以文字为叛 国之宣传,各处有期徒刑8年。陈独秀被判刑后,就被押解到南京第一模范监狱(又称“老虎桥模范监 狱”)执行。他一个人住一间牢房,其他人住普通牢房。为了收监陈独秀这个大人物,监狱申请了很大一笔款,特意把他住的牢房翻修一新。开始管制 较严,不准亲友探监,不准通信,不准读书看报。①②③《火花》第2卷第1号。《火花》,第2卷第1期,1933年12月5日出版。《法治周报》,第1卷第33期。 陈独秀被捕候审期间,曾胃病复发,一度不能进食;判刑入狱后,又完全失去自由,因此曾表示不堪牢狱生活,不如立处死刑。当时,他写给胡适 的信中说:“以弟老病之躯,即久徒亦等于大辟,因正式监狱乃终日禁闭斗室中,不像此时在看守所中尚有随时在室外散步及与看守者谈话之自由,狱 中购买药品和食物当然更不方便,所以我以为也许还是大辟爽快一点。”①所以判刑后,陈独秀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与监狱当局的“恶法”进行坚决 斗争,甚至绝食。他对典狱长说:“你们执行恶法,我拚老命也要抗议。”典狱长说:“恶法胜于无法。”他说:“恶法就要打倒!”最后,斗争胜利了,“三 不准”成了“三允许”,甚至“每日接见亲友,从不间断”②。为了满足他读书的要求,房里放了两个大书架。陈就通过亲朋,搞来大量书报,把两个 书架塞得满满的。他身体有病,允许著名中医黄钟先生从上海到狱中来给他治病,又安排同狱的濮德志、罗世藩轮流看护他。后来还允许他的第三个妻子潘兰珍每天到狱中照料他。从此,陈独秀在狱中过着“特殊的优待”生活。 潜心著述文字学遗作流传台湾岛五四时期,陈独秀及不少爱国学生被捕入狱。陈独秀曾①②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训令,训字第2750号,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陈独秀致胡适的信(1932年12月1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143页。 发表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 狱就入研究室,这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①陈独秀这次入狱,把研究室和监狱合 而为一,利用国民党提供的优待条件,把监狱当研究室,潜心读书研究,著书立说,以另一种方式,争取“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为人类创造“有 生命、有价值的文明”。入狱之初,他对被捕、审讯、判决不服,进行抗争,心烦意乱,只读点 书,无心写作。大约经过一年多的思索和准备,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朋友的建议, 拟订了一个庞大的著述计划,扬言“拟谋中国学术长足之进展”,自诩欲“制造中国五十年新政治学术之结晶,以谢国人”②。为此,他准备在二、三年 内,除了文字学著作外,着手写下列各书:《古代的中国》《现代中国》《道家概论》《孔子与儒家》《耶稣与基督教》《我的回忆录》陈独秀博学多艺, 对历史、哲学、文学、文字音韵学等①②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第223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每周评论》第25号。 都有精深造诣、独到见解,还通晓日语、英语、法语,懂得德语、拉丁语等多种外国语。但他从不傲才持物,固步自封;他深深懂得天才在于勤奋、 学无止境的道理。他紧紧围绕着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博览群书。根据当时他给胡适、汪原放的信,他在狱中所读的书,有以下几类: 政治理论:《列宁的组织论》、《伦理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上三书皆日文版);英文亚当斯密的《原富》、英文李嘉图的《经济与赋税之 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如《反杜林论》、《经济学批判》、《价值、价格及利润》。还有《卢森堡致考茨基书信》、托洛茨基的《中国革命问题》 及何礼著的几本主张共和政治的小册子。历史:《古代社会》(摩根著)、《殷虚书契》(罗振玉著)、《中亚细亚游 记》、《廿四史》、《廿五史》及日本出版的《史学杂志》、《满洲历史、地理》、《史林》、《第一国际史》及《中国革命史》等。 传记:《马克斯传》、《达尔文传》、《我的生平》(托洛茨基)等。文字学:《殷虚书契》、《汉晋木简汇编》、许慎《说文》等中国历代重要的文字音韵学著作、《英德字典》、《德语文法教程》、日本出版的蒙古语、西 藏语、缅甸语、暹罗语、朝鲜语、安南语、马来语、土耳其语小丛书以及几本甲骨文研究的著作等。其他:《不如归》(日本近代文学名著)、《玉函山房辑佚书》、《世界地理 新字典》、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等。陈独秀勤奋读书,潜心著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1937年提前 出狱,他的写作计划没有全部完成,而就其已完成或进行的项目来看,仍十分可观:《孔子与儒学》,后来发表了《孔子与中国》一文,内容与五四时期 绝对否定“孔家店”相比有所进步,对孔子采取了分析的态度,批评人们“绝对的或相当的崇拜孔子”,主张对孔子重新评价,指出:“在现代知识的评定 之下,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的说有”。他认为:“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对于“第 二价值”,他认为“在二千年后的今天,固然一文不值,并且在历史上造过无穷的罪恶,然而在孔子立教的当时,也有它相当的价值”,在维护封建社 会的统一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他尖锐地指出:“数十年的历史,每逢民主运动失败一次,反动潮流便高涨一次;同时孔子便被人高抬一次”。但是,“人 类社会之进步,虽不幸而有一时的曲折,甚至于一时的倒退,然而只要不是过于近视的人,便不能否认历史的大流,终于是沿着人权民主运动的总方向 前进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孔子的孔教不废,人权民主自然不能不是犯上 作乱的邪说;人权民主运动不高涨,束手束足、意气消沉、安分守己的奴才,那会有万众一心反抗强邻的朝气。”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只能够产生冯道、曾国藩、郑孝胥,而不能够 产生马拉、但顿、罗伯士比尔;“幸运的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倒霉的是全中国人民!”为此,他呼吁:“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的方 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①《我的回忆录》,就是《实庵自传》,因动手晚,狱中只写了少年时代的两章。 这两章发表后振动文坛,内容十分精采,可惜后来没有继续写下去。其实,写自传是陈独秀被捕后首先考虑的写作计划。当时托派朋友和胡 适都积极推动他写自传。托派希望他仿效托洛茨基写的《我的生平》、《俄国革命史》和他自己写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告全党同志书》(1929 年12月10日)那样,通过自传,总结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经验,同时写《中国大革命史》。狱外托派组织还答应向他提供材料。胡适则在1933年6 月27日写的《四十自述》序言中,大声呼吁蔡元培、陈独秀等都来写自传。他说:“我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 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我盼望他们都不要叫我失望。”陈独秀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出版。由于他的政治地位及他的拼音文字稿 一直未能出版,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另一个因素则是经济问题。除了他自己的各项开支之外,高君曼及其两个孩子(哲民和子美)的生活费,一 直由他负担。他的经济来源除了亲朋偶有接济之外,主要靠亚东图书馆的稿费和版税。高君曼每月从亚东领取30元。1931年她去世后,儿子陈哲 民在上海读书的学费和零用钱,也在亚东图书馆支取。所以陈独秀入狱后发现自己欠亚东的钱“实在不少”;汪①《东方杂志》第34卷第18—19 号。原放来探监时,陈表示“心里很难过”①。除了建议把《独秀文存》重 印出来,拿版税还债外,他打算先着手写自传,卖稿给亚东图书馆。但是,当时因《独秀文存》不能登报门售,亚东图书馆对接受陈独秀自传颇为犹豫。 于是陈的写作积极性也因此而一时受挫。1932年12月22日,他在给高语罕的信中说:“自传一时尚未能动手写,写时拟分三、四册陆续出版, 有稿当然交老友处(指汪孟邹——引者)印行。如老友不能即时印行,则只好给别家。自传和《文存》是一样的东西,倘《文存》不能登报门售,自传当然也没有印行可能。若写好不出版,置之以待将来,则我一个字也写不出 来。”后来,群益出版公司得讯,表示愿意接受,陈独秀又积极起来。1933年2月7日,他写信给高语罕说:“自传稍迟即可动手”,汪孟邹处不能出 版,“曹聚仁代表群益公司来索此稿(大约稿费每千字二十元,每月可付二百元)。曹为人尚诚实,惟不知该公司可靠否?望托人打听一下。”就在这封 信里,他表示急欲得到托洛茨基的《我的生平》、《不断革命论》、《西方革命史》、《法兰西革命》等书,说明他是真要动手写自传了。不过他还是希望亚 东出,3月14日给高语罕信中,他又说:“自传尚未动手,此时是否急于向人交涉出版?倘与长沙老友(即汪孟邹——引者)一谈,只要他肯即时付 印,别的条件都不重要。”但是,接着他因应付审判,不服上诉,又被驳回,情绪极坏,暂时取消 了写自传的念头,尤其是胡适约他写自传,强①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 第168页。调传记的“文学性”,更使他望而却步。不是他不会写文学传记,而是 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心情,使他提不起写文学作品的劲来。1933年10月13日,他致函汪原放时说:“自传尚未动手写我很懒于写东西,因为 现在的生活,令我只能读书,不能写文章,特别不能写带文学性的文章,生活中太没有文学趣味了!你可以告诉适之,他在他的《自述》中望我写 自传,一时恐怕不能如他的希望。”他又说:“我以前最喜欢看小说,现在见了小说头便要痛,只有自然科学、外国文、中国文字音韵学等类干燥无味的 东西,反而可以消遣。”就这样,一搁就是三年多,直到1937年7月上旬,《宇宙风》杂志 主编陶亢德托汪孟邹约陈独秀写自传时,陈才真正动起笔来。但他仍不愿全部写出来,只写到五四运动,内容亦以能出版为止。他在这年7月8日给陶 亢德的信中说:“许多朋友督促我写自传已久矣,只未能以全部出版,至今延未动手。前次尊函命写自传之一章,拟择其一节以应命;今尊函希望多写 一点,到五四运动止,则范围扩大矣。今拟正正经经写一本自传,从起首至五四前后,内容能够出版为止,先生以为然否?以材料是否缺乏或内容有无 窒碍,究竟能写至何时,能有若干字,此时尚难确定。”①结果,他奋笔疾书,仅到月底,就写了两章。第一章题为:“没有父亲的孩子”;第二章题为:“由选学妖孽到康梁派”(发表时改名为“江南乡试”)。内容叙述了作者少 年时期痛恶孔孟八股文,喜读《昭明文选》,参加县考府考和院试中①陶亢德:《关于〈实庵自传〉》,《古今》第8期。秀才及南京乡试的情形,控诉抨击了残害读书人的科举制度;生动地展 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与其特有的奋斗精神。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者自小就不畏强暴、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品性,和他思想启蒙时期“由选学妖 孽转变到康梁派”的过程。自传在取材和写法上,十分严谨,堪称典范:一开头就借用休谟的话说:“一个人写自己的生平时,如果说的太多了,总是免不了虚荣的,所以我的 自传要力求简短,人们或者认为我自己之擅写自己的生平,那正是一种虚荣;不过这篇叙述文字所包含的东西,除了关于我自己著作的记载而外,很少有 别的,我的一生也差不多是消耗在文字生涯中,至于我大部分著作之初次成功,也并不足为虚荣的对象。”接着,陈独秀写道:“几年以来,许多朋友极力劝我写自传,我迟疑不写者,并不是因为避免什么虚荣;现在开始写一点, 也不是因为什么虚荣;休谟的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文字生涯中,我的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至于我大部分政治生涯之失败,也并不足为虚荣 的对象。我现在写这本自传,关于我个人的事,打算照休谟的话‘力求简短’,主要的是把我一生所见所闻的政治及社会思想之变动,尽我所记忆的描写出 来也不滥抄不大有生气的政治经济材料,以夸张篇幅”。陈独秀又提到佛兰克林写自传时,喜欢搜集先人一切琐碎的遗事,为此 而长途跋涉,遍访亲戚故旧。陈说:“我现在不能够这样做,也不愿意这样做,只略略写出在幼年时代印象较深的几件事而已。”这里,无论与休谟或佛兰克林比,读者都可以看到陈独秀既善于吸收前 人之长,又善于自我创造的特长。《宇宙风》得此两章《实庵自传》欣喜无状,大登广告,称之为“传记 文学之瑰宝”,并在编辑后记中宣传说:“陈独秀先生除为本刊写自传(第五十期起登)外,还俯允经常撰文,可望每期都有。陈先生是文化导师,文坛 名宿,搁笔久矣,现蒙为本刊撰文,实不特本刊之幸也。”遗憾的是,这两章自传寄出后,陈独秀随即出狱,又冲进政治斗争的旋 涡,无暇再顾及自传的写作;同时他又不愿为“卖文糊口”而粗制滥造赶写自传,于是他不得不把自传搁下,专写政论文章。因为面对期望已久、方兴 未艾的全国抗战的爆发,他决不能袖手旁观。他那颗强烈的爱国心,总把民族兴亡、国家利益和人民苦难放在第一位。1937年11月3日,他在回答陶亢德催促续写自传的信中说:“日来忙 于演讲及各新出杂志之征文,各处演词又不能不自行写定,自传万不能即时续写,乞谅之。杂志登载长文,例多隔期一次,非必须每期连载,自传偶有 间断,不但现在势必如此,即将来亦不能免。佛兰克林自传,即分三个时期,隔多年始完成者,况弟之自传,即完成,最近的将来,亦未能全部发表,至 多只能写至北伐以前也。弟对于自传,在取材,结构,及行文,都十分慎重为之,不愿草率从事,万望先生勿以速成期之,使弟得从容为之,能在史学 上文学上成为稍稍有价值之著作。世人粗制滥造,往往日得数千言,弟不能亦不愿也。普通卖文糊口者, 无论兴之所至与否,必须按期得若干字,其文自然不足观。望先生万万勿以此办法责弟写自传,倘必如此,弟只有搁笔不写,只前二章了事而已。出版 家往往不顾著作者之兴趣,此市上坏书之所以充斥,可为长叹者也!”①从这封信看,陈独秀这时并未完全放弃续写自传的打算。翌年3月,亚东图书馆将其两章自传出单行本时,他还向汪孟邹表示打 算完成其自传的全部,并允许各章继出单行本。可是,接着陈独秀入川,又被文字学著作《小学识字教本》所吸引,虽 经汪孟邹几次催促,他认为写《小学识字教本》,比《自传》更为重要,候此书写好再考虑《自传》的续写问题。但《教本》未写完,他就去世了。这 样,陈独秀自传只以那两章“瑰宝”传之于世,凡读过此两章者,无不为其奇特的情节、绚烂的文彩、幽默的笔调所倾倒,同时又为作者早逝未完成全 部自传而惋惜。入狱之初,主要因为政治原因,出版问题不落实,不得不搁下自传的写 作后,陈独秀就把精力集中到非政治的纯学术领域中去,潜心进行文字学的研究和著述。这是他一生中从事文字学研究和著述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时期。他每次政治上受挫,就注重学术,并以此经验衡量别人。他曾为鲁迅从 政而中断了小说的创作而可惜,也曾为胡适从政而中断了文学革命而可惜。1932年12月1日,他致函胡适,说胡“著述之才远优于从政”,并赠 以“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句相勉励,望其从著不从政,重新焕发“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青春;他还建议胡可从推广拼音文字入手, 要其帮助早日出版他三年前著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他天真地认为自己既已被捕,商务印书馆“可以放心出版①转引自陶亢 德:《关于〈实庵自传〉》。了”,或者由崇拜他的学生傅孟真掌管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出 版。他认为此书可起“引龙出水”的作用,“引起国人批评和注意,坑人的中国文字,实是教育普及的大障碍”。他殷殷嘱告胡适:“新制拼音文字,实为当务之急,甚望先生能够拿出 当年提倡白话文的勇气,登高一呼”,掀起中国文字拼音的运动。①殊不知,此时的胡适已不是当年的胡适了。他既要从著,更要从政;而所从著者,对 陈独秀建议的曲高和寡、吃力不讨好的“拼音文字”,并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为陈独秀这个学力上比自己强而又难处的朋友和政敌再一次“抬轿子”。 胡适心中明白,虽然人们在提到“五四”文学革命时,常把他与陈独秀齐名,其实这对于他来说是溢美之言,真正的旗手是陈独秀,自己最多是“第二小 提琴”。而且那时,他是一个还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这次,他再也不愿承担 这样的角色了。有趣的是,胡适和陈的学生傅孟真、王森然等,也都为他把过多的精力 放在政治上而惋惜,认为他若专心于学术,“当代名家,实无其匹”。王森然在1934年得知陈独秀在狱中刻苦读书,潜心著述时评论说:“先生书无 不读,又精通日文、法文。故其学,求无不精;其文,理无不透;雄辩滔滔,长于言才。无论任何问题,研究之,均能深入;解决之,计划周详;苟能专 门致力于理论及学术,当代名家,实无其匹。其个性过强,凡事均以大无畏不顾一切之精神处理之。无论任何学说,必参己意以研究之,无迷信崇 拜之意。故每当大①《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144页。会讨论之际,其意见迭出,精详过人;常使满座震惊奇绝,或拍掌称快, 或呆目无言,诚为一代之骄子,当世之怪杰也。惜仍以指挥行动之时多,精心研究学术之时少,虽有专一、有恒、自信之美德,致不能完成其哲学理论 之中心。使先生终为政治家不能成为革命理论家,可胜惜哉”①。陈独秀没有成为革命的理论家,却成了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字学家。拼音 文字稿未能出版,并未打击他从事文字学研究的积极性,最后终于硕果累累,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音韵学方面:《中国古代有复声母说》:这是 一篇有独特见解的音韵学论文。陈独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语音后认为:“人类语言之起源,或由于惊呼感叹,或由于拟物之音,日渐演变孳乳,遂成语 言。惊呼感叹多演为韵及韵母,拟物之音多演为复声母。”论文对音韵学研究中传统的“叶韵”(即“押韵”)和“通转”之说表示 异义,提出以“复声母说”取代之。他认为,三百年来,中国音韵学者,知古韵读音不同今韵,无所谓叶韵,然仍为广韵韵目所拘,对许多字的读音不 能解释,并以一字一声为天经地义而无可疑,于一字具有数声不得其解,乃造为通转之说。他指出这些都是荒谬的,“正确之解释,惟依古音有复声母 之说,一字之音本有数声母;古代文字声母之音素与后代不同,无所谓通转,犹之古代文字韵母之音素与后代不同,无所谓叶韵。”作者最后强调:“笃守 成说者,或目复声母之说为怪诞不经,余则以为此说乃追求中国原始语音①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第223—224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新途径之一,其前途虽犹待芟夷开辟,而比之旧说语意含糊无发音学根据之任意通转,不失为踏实可寻之途径也。”①《连语类编》:此稿是为其“古 代有复声母说”提供证据的,汇编了古籍中遗留有复声母痕迹的连语(即转语、连绵词),“辟华语单音节之说”。陈独秀在自序中说,作“此书非徒以考古”,乃为推动中国拼音文字的 推广,“中国拼音文字之难行,单音及方言为二大障碍,古今语皆多复音之义明,拼音文字之障碍去其一矣”②。此稿在狱中时未出版,随作者转辗涉 徙到江津,因北大同学会资助其晚年生活费,1941年春取出此稿,书短序赠北大以报答,但因战时困难,仍未出版。《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此表把古音分成四类十系,将《说文》、《至 篇》、《广韵》、《集韵》所收之字,依类录入,见古音阴阳入三声之互相通转,其条理至为明晰。此表在狱中写了初稿,1941年初重订,作自序,油印25份,征求文字学家魏建功、陈钟凡、顾飒刚等(均是陈独秀的学生)意 见。魏等认为“此作开古音学界一新纪元”,但具体的学术观点,不能完全苟同。陈钟凡认为:“古韵非一成不变之物,周秦与汉魏,未必同符,隋唐 以后,变化益繁;欲范以定型,恐难苟合。”③他写信给陈独秀说:“今所谓古人阴阳互用之字,当古人互用时,其音值究为何如,似尚待精密之研讨, 遽难加以①②③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2年7月),未刊稿。陈独秀:《连语类编》手稿。《东方杂志》第34卷第20、21号。 断论。”①陈独秀表示,此乃一人之见,持反对意见者必不乏人,各方异议,拟汇齐将来作一后序总讨论,给予答复。但未见他回答,就去世了。《荀子韵表及考释》:考释荀子著作中一些古字的读音。②《屈宗韵表 及考释》:考释屈原著作中一些古字的读音。此稿狱中未完成,以后也未续成。本稿及上稿,都纠正了一些流误。《晋吕静韵集目》:此稿完成于狱中,但未见发表。《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此稿考证了广韵数字同韵异读的情况, 指出并补正了顾炎武、怀永、江有浩等人在广韵研究上的舛误和不足③。以上七种音韵学论著④,在陈独秀逝世后,由何之瑜汇编成第一本《陈 独秀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取名《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1949年3月,该书排出清样,大32开,共271页,约20万字。但因上 海解放,社会变迁,该书胎死腹中。不过这些手稿和清样,一直妥善保存至今,但不知何日能与读者见面。第二类,文字学方面:《干支为字母说》:这是一篇短篇学术论文。文章 认为①②③④还有一份陈独秀手制的《表》,何之瑜说“不知何用”,附印其 中。《东方杂志》第36卷第4号。《东方杂志》第34卷第2号。 陈钟凡致陈独秀的信(1941年12月11日)。“干支”“起源甚古,约在殷商之前。观《尔雅》所载干支之异名,概为复音字,其义绝不可解”。故陈独秀断定干支与汉字不同,乃外族传入 的“译音”;指出阴阳五行家对干支的解释是“逞臆妄说”;干支为星宿辰属之说,也不能完全说通,因此,论文认为:“干支之解释求之于义,不如求 之于音,故近人于支为字母之说,有所取焉。”①《实庵字说》:这是继1913年《字义类例》之后,又一部逐个解析汉字的文字学著作,在《东方杂 志》连载后,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人评价说:“《实庵字说》于金石甲骨文字,多所发明。”又说:“其书最大成就,即在将有关联谊之字,分别释例, 而所举间附以英语学名,于九经文字,鼎彝刻词,及音韵诸书,均有捃拾。此较孙诒让所著《名原》,仅录古文者有别。”②《识字初阶》:此稿在狱中 只完成初稿,晚年以主要精力修改补充重订,更名为《小学识字教本》,成为文字学巨著。其内容汇毕生文字音韵学研究之成果,致力于寻找汉字的规律,以解决 汉字难认、难记、难写的问题,是陈独秀竭力鼓吹汉字拼音的运动一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另觅蹊径之为。此稿分上下两编,上编解字根及半字根共544个字,共分十类:象数、象天、象地、象草木、象鸟兽鱼虫、象人身体、 象人动作,象宫室城郭、象服饰、象器用;下编是字根孳乳之字,目录上列了两章:(一)字根并合者共366字。(二)字根或①②梅:《实庵字说》,《新民报》(晚刊)1942年6月9日。 陈独秀:《干支为字母说》,手稿。 字根并合字之附加偏旁者。第一章又分甲、复体字;乙、合体字;丙、象声字。其中甲、丙两种在书稿中已完成,乙合体字写到“抛”字,未作注 释,乃成绝笔。因为1942年5月日就谢世了。因此,下编第二章只留下 了目录。即使如此,陈独秀临终前说过:“本书之体系业已完成,即上编亦可单 独问世。”①当时有人提议请他人代写,以完成书稿。陈独秀说:“学力太差者,不能写;学有深造者,皆有自己的见解,又不愿写也。”②于是,该书 稿就这样残留人间。稿中对每一字的解析十分精详,造诣颇深,例如:上下甲文、金文上、 下均作 B、B,毛公鼎上下二字合作 B。《说文》帝篆下亦云:“B,古文上字。”B 门篆下云:“B,古文下字。” 古文恒以—*蟮兀舷挛蘅上螅思右欢袒诘刂舷乱韵笾W纳献 鰾,下作B,或作 B,隶小变之作上下。陈独秀认为汉字的确存在着难认、难记、难写的问题,但只要找到汉字 的规律,也就不那么难了。因此,他一生探索汉字规律,每有政治活动的余暇,就孜孜以求。《字义类例》着重以“分析字义的渊源”,探寻字义产生、 发展的规律,但未能探寻到整个汉字的发展规律。《实庵字说》进一步解剖麻①②陈独秀致魏建功、台静农的信(1942年5月1日)。转自何之瑜:《独秀丛著总目》附注。 雀,从每个字的具体分析上,寻找一般的规律。最后在《小学识字教本》中,找到了汉字的整个发展规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文字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历代学者甚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派:一是以字形为主,如许慎的《说文》;二是以字音为主,如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三是音形结合起来,如近代有些文字学家。陈独秀对这三派,各取所长,形音义均作全面的研究,融以己意,独成一家。他的文字学著作最大的特色就是独创性。即使是初期的《字义类例》,不少地方也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 未发。尤其是《小学识字教本》中提出的“字根说”,虽然古已有之,但最终使之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科学系统的,“他却是第一人,这也是他最大的 创见”①。无疑的,陈独秀是吸取了前人的成果的。他在《教本》自序中说:“本书解字颇采黄生、顾炎武以来诸人之说。”但他却不是亦步亦趋,随声 附和,更不是拾人牙慧,而是经过长期系统深入地研究后,大胆地突破了传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体系。了一篇“自序”,寄给陈钟凡,征求意见。他在附信中说:“此书出,非 难者必多,书中解说亦难免无错误,而方法余以为无以易也。形、声、义合一,此中国文字之特征也。各大学文字学科,往往形、声、义三人分教,是 为大谬。欲通中国文字,必去六书之说,所谓指事,会意,形声,皆合体象①文天谷:《汉字并不难认、难记——陈独秀文字学研究评介》,《广西师范 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形,声皆有义,又托于形;形、声、义不可分也。吾书三千字,字 字形义并释,不取某声以了之,明知此事至难,然非此无由通识中国之文字也。”①陈钟凡评论这部书稿时说:“其以形声义一贯解释文字的方法可谓缜 密,是为文字学上有价值之著作。”②魏建功在读到《小学识字教本》稿时,“赞叹欢喜以为自古文字资料以来,文字学家趋末弃本,抱残守阙,两无裨 补之失,俄然扫空”③。书稿表明,陈独秀的独创性,绝非故逞臆说,以示特异,而是始终坚持 以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来从事文字的研究。不是一把眼光盯在一文一字上,而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视野, 从古代的生活,典章制度,文物习俗,自然科学成果等等方面的联系上来进行深入地探讨,博大乃至精深,从而得出不一般的结论。为了求得一字的真 义,陈独秀不仅广征博引,从大量的古籍中,从地下发掘出的实物中寻找根据,而且作了精确的考证。如对鬲、鼎、曾、复、持(另)、*J 等字的分析, 不仅引用了《周礼》、《左传》、《诗经》等十三四种古籍,而且考查了地下发掘出的螺、蚌、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实物,至于甲文、金文、篆、隶等更 不用说是一一经过研究的了。可见,这部书稿中凝聚着作者多么巨大的劳动。更可贵的是,陈独秀并非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着眼于实①②③魏建功为 陈独秀《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作的序,《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清样稿。 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2年夏7月手稿。 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2年夏7月手稿。用。因此,他的著作,不仅对古文字学研究,而且对文字改革、识字教 育以至整个文化教育,都有颇高的学术价值。自然,他的研究,也不无瑕疵之处。陈独秀研究文字学,都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的,参考资料绝不 能搜集得那么充分,尤其是狱中数年,自己上街买书、进图书馆查索的自由也没有,精神上又受着各种折磨,特别是晚年从事《小学识字教本》的撰述, 一直是在贫病交加中进行,以至没有写完就去世,还来不及从头到尾的修改,哪能没有不足之处呢!但是,直到1987年,文天谷教授还认为:“仅就 他三部著作(即《字义类例》、《实庵字说》、《小学识字教本》——引者)达到总的水平来说,恐怕目前还没有能超过的。”①最为可惜的是,陈独秀这 部文字学巨著《小学识字教本》的命运与他本人一样坎坷。1939年,国民党教育部所属国立编译馆得知陈独秀在从事文字学研究工作后,就约请他 编一部教师用的《中国文字说明》,并预支给他5000元稿费。陈独秀后来就先把能自成体系、单独问世的《小学识字教本》上编交给 编译馆,嘱先行出版。但是,为了书名问题,陈独秀与国民党教育部长陈立夫发生了争执。“小学”是“文字学”的古称,后来又广义为“语言文字学”。 陈独秀的这部著作,特点就是形、声、义合一,集一生音韵学、文字学研究之大成,因此无论从狭义或广义上说,称此稿为《小学识字教本》是最确切 不过的。但是,陈立夫显然怕引起读者误会是“小学生”用的识字课本,主张把“小学”二字改掉。陈①文天谷:《汉字并不难认、难记——陈独秀文 字学研究评介》。独秀坚决不肯,并表示“若教(育)部有意不令吾书出版,只有设法退 还稿费,别谋印行”①。结果,直到陈逝世,该书还未出版,预支的稿费,也按陈嘱,未动一分。后来为了缓和矛盾,编译馆将此稿油印了50册,分 赠学术界人士,从而使此稿流传各方,并在台湾出版。②此外,陈独秀在狱中还研究并准备撰写《古代的中国》(未成书)、《现代中国》(未成书)、《耶 稣与基督教》(未成书)和《道家概论》等。《道家概论》,只写了《老子考略》一文,此文对老子与道家、老子略历与著书以及历代学者对老子研究中 的流误,进行了辨伪和考证。他对《古代的中国》的研究,是为了研究古代思想、古代语言、古代文字服务的。据他的朋友回忆,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十分深入,很有见地。可惜没有留下文字。 身陷囹圄气若虹满纸悲愤《金粉泪》陈独秀在狱中还写了不少诗词,有的是应邀为他人题画写字,有的是自吟自赋。陈对我国古代诗词有很深的研 究,他本人喜欢写五言诗、七言诗和对联,不喜欢规矩严格的词;就是写五言、七言格律诗,有时对仗也不工整,“七绝”中还会①②1971年,台 北语文研究中心将此书正式出版,赵友培题签,梁实秋作序,形式堂皇,却不记作者是谁,也不登陈独秀写的序。近知湖南岳麓书社已将该书列入出版 计划。陈独秀致魏建功信(1941年9月19日)。 突然冒出一个八字句来。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诗如其人,这与他本人放荡不羁的性格相符。诗言志,就其狱中所写 而言,不管是送人的,还是自存的,所写内容都不是风花雪月,卖弄文采,也不是无病呻吟,顾影自怜,而是鲜明地表示他积极向上、坚持革命的志向,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风骨,同时也表现了他泼辣尖锐、生动幽默的文笔。 当时,绘画艺术大师刘海粟第一次旅欧回来,听说陈独秀入狱,就赶到南京探望。他与陈相识于“五四”运动中,对陈独秀高擎“打倒孔家店”的 旗帜,刘海粟十分敬佩,相见恨晚。陈对他在上海艺校不顾社会封建守旧势力的攻击,大胆指导学生画模特儿,搞画展,也给予高度的评价。1922 年等人营救的结果,实际上是刘海粟起了关键的作用。刘找到了当时上海滩上很有影响的头面人物李征五。李原系国民党的左派人物,性豪爽,重然诺, 思想开明。刘要他营救陈独秀,他当即一口答应,随后到法捕房,保释了陈。①这一段“刘海粟营救陈独秀”的历史,知者不多,刘过去也不愿多说。 这次,刘海粟到南京探监,见到阔别多年的陈独秀,又听到他法庭斗争的事迹,十分激动,快步上前,紧握陈的手,大声说:“你伟大”。陈也很兴奋,抢着说:“你伟大,敢于画模特儿,和封建势力斗争”,接着又 大声抗议说:“蒋介石要我反省,我反省什么!”就这样,虽在狱中,二人①谷苇:《刘海粟谈陈独秀》,《团结报》1983年11月5日。却似旁若无人,该笑风生起来。狱卒和同狱者见之,无不惊讶!相谈中, 陈的气概和风度,给刘海粟留下深刻印象。临别时,刘从皮包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和一瓶墨汁,请陈独秀即席挥毫,题字留念。陈独秀不假思索, 一挥而就,写下一副珍贵对联:身处艰难气若虹刘海粟至今还珍藏着这副对联,他认为:“这副对联,倒是真实地记录了陈独秀当时的坦荡的胸怀和昂 扬的情绪。”1935年,刘海粟上黄山,画了一幅《古松图》。关于此画的创作过 程,刘在画的题记中写道:“乙亥十一月游黄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拥火犹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余株,皆奇古。刘海粟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其一。”可见, 刘画此孤松时孤苦伶仃的心境。陈独秀见此图,触景生情,不觉也大发感慨,题诗曰:黄山孤山,不孤 无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此非调和折衷于孤与不孤之间也,题奉海粟先生独秀此诗幽默易懂,雅 俗共赏,富于哲理,隽永有味,突破了刘海粟所画所题的意境,表示了他虽身陷囹圄,并不感到孤独的心情。陈独秀在狱中,很多人向他求字,他写了不少。可惜,现在所见不多。 汪原放一次去探望他,也求他有空时写一张小屏,不久,他送汪两张条屏。一张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冉冉孤生竹》;一张是:“天才贡献于社会者甚 大,而社会每迫害天才。成功愈缓愈少者,天才愈大;此人类进步之所以为蚁行而非龙飞。”①显然,这条屏之意,也包含着他对自己所受迫害的抗议, 并对自己奋斗屡遭失败,毫不介意;“成功愈缓愈少者,天才愈大”,丝毫没有消极悲观的情绪。条屏末署:“独秀书于金陵”,与给《古松图》题诗一样,未署年月。他1934年写的脍炙人口的《金粉泪》五十六首,却署为“所谓民国二十三 年”。这组诗因其矛头猛烈攻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所以既不发表(不可能发 表),也不示人;直到1936或1937年,汪孟邹到狱中探望时,陈独秀才拿给他看。汪要求拿回去给侄辈和同事们看看。汪孟邹本是个胆子极小 的人,虽与陈独秀私交很好,在白色恐怖下,他不敢参加共产党及托陈派,有一段时间与陈来往都很害怕。可是,这次他却胆子大了起来,竟把这组“反 诗”携出监狱,之后又转辗秘藏,保存了下来。《金粉泪》是一组七言绝句,全诗感时伤事,倾吐了陈独秀胸中的感愤, 抒发了陈独秀抗日反蒋、忧国忧民的情思。《金粉泪》命题的意旨,是因南京旧时为“六朝金粉”的繁华古都,而 今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国民党的达官贵人们不顾国家民族的存亡,在六朝金粉之中,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在他们暴虐统治下的全国人民,却水深 火热,血泪和流。此①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189页。时,蒙冤服刑于南京监狱的陈独秀,对此感慨万千,愤然将这组诗命笔 为《金粉泪》。诗的内容都是根据作者读报和接待来访人员中所见所闻的事实,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广阔的范围内,针对国民党的政策,淋漓尽 致地揭露、讽刺、痛斥、控诉了国民党的罪恶统治,指出了他们必然灭亡的前途,无限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金粉泪》中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屈服退让、卖国求荣的诗 有:虏马临江却沉寂,天朝不战示怀柔。”(“飞机轰炸名城”指日机轰炸锦州。“天朝”指蒋家王朝)。“长城以外非吾土,万里黄河惨澹流;还有长江天堑在,贵人高枕永无 忧。”“苏马幽居蒋蔡逃,胡儿拍手汉号啕;儿皇忠悃应无失,毋事皇军汗马 劳。”(“苏马幽居”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将领苏炳文和马占山,被投闲置散。“蒋蔡逃”指主张反蒋抗日的“福建人民政府”将领蒋光鼐、蔡廷楷被赶跑 了。)“人心不古民德薄,中夏亡君世道忧;幸有安排谢邻国,首宜统一庆车 邮。”(“庆车邮”,讽刺国民党政府表面上不承认“伪满洲国”,实际上又指 使北平当局派代表和“伪满洲国”签订与关内通车通邮。)“两载匆匆忘四省,三民赫赫壮千秋;中华终有新生命,海底弘开纪念周。”(“三民”指三民主义。“海底”指1933年国民党代理行政院长宋子 文告热河将士书中说:“诸君打到哪里,子文跟到那里,诸君打到海里,子文跟到海里。)“关东少帅如兄弟,淮上勋臣师道尊;钦慕抒诚承雅教,何 郎软语最温存何应钦在天津宴客语。”(“关东少帅”指张学良,是蒋介石的把兄弟。“淮上勋臣”指段祺瑞, 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蒋为学生。)“虏民夺地数千里,使节依然笑语迎;无力复仇应抱恨,如何握手进香苹。”“健儿委弃在疆场,万姓流离半死伤;未战先逃恬不耻,回銮盛典大铺 张。”(“回銮”指蒋介石于“一·二八”战起第三天宣布迁都洛阳,《淞沪协 定》签字以后回到南京。)《金粉泪》大多数诗是揭露和讽刺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作者站在革命和进步的立场上,对曾经与自己一起进行过革命活动的国 民党要人复古、倒退的行为,竭尽嬉弄,泼墨最多,如:“清党倒党一手来,万般复古太平哉;当年北伐诚多事,笑倒蓝衫吴秀才杨永泰以拥蒋倒党取悦 于蒋。”(“吴秀才”即吴佩孚。杨永泰时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长。)“经正民 兴礼教尊,救亡端赖旧文明;投壶雅集孙联帅,不愧先知先觉人。”(“经正”、“礼教尊”、“旧文明”皆指当时“尊孔读经”的复古活动。“孙 联帅投壶”指孙传芳在当年北伐军挺进韶关时还在南京邀集社会名流搞投箭入壶的古礼,不知灭亡将至。)“抽水马桶少不了,洋房汽车没有不行;此外 摩登齐破坏,长袍骑射庆升平。”(“骑射”,1934年9月11日报载,张学良、何成捌,张群等发起“武汉骑射会”。)“木鞋踏破黄河北,救国三民有万能;革命维新皆反动, 祭陵保墓建中兴。”(“木鞋”指日本。“三民”即三民主义。“祭陵保墓”指国民党官僚戴 传贤等到陕西谒周陵(周文王陵)、茂陵(汉武帝墓),指责考古学家发掘古墓,他们以为祭陵保墓可以使中国中兴。)“四方烽火入边城,修庙扶乩更念经,国削民奴皆细事,首宜复古正人心。”“人以一正般般古,四裔夷酋自罢兵,中国圣人长训政,紫金山色万年 青。”“德赛自来同命运,圣功王道怎分开;忏除犯上无君罪,齐到金刚法会 来。”(“金刚法会”,当时报载戴传贤在北京雍和宫举行“时轮金刚法会”, 邀请班禅主坛念经。一些国民党要人和社会人士还在报上刊出大幅《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启事》,宣称定期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切望十方善信如期到 会恭候大法”。)“保墓贤人别有思,痛心考古播邪辞;三皇五帝推翻后,稻桶(道统)灰飞大圣悲。”(“稻桶(道统)”,“道统”即“稻桶”——饭碗。“保墓”,维护道统的 戴传贤之类“大圣”,是为了保自己的饭碗。)作者毕生追求民主政治,对蒋介石集中外独裁者之大成,推行特务统治,深恶痛绝,如:“世事由来似奕 棋,黄龙青白耍斯梯(Swastiksa);红袍不及蓝袍好,行酒青衣 古有之。”(“黄龙青白耍斯梯”指清朝黄龙旗,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德国纳粹标 徽。“红袍”指古时高官礼服。“蓝袍”指学纳粹组织的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青衣”指贱服。晋愍帝被匈奴军掳去,曾着青衣行酒。1933年中 日签订“塘沽协定”谈判时,日方曾要求制裁蓝衣社。随即,蓝衣社与中国军队及国民党组织一起,遵照“塘沽协定”,退出绥东、察北、冀东地区。)“庶人议政干刑典,民气消沉受品弹;莫道官家难说话,本来百姓做人难。”“民智民权是祸胎,防微只有倒车开;嬴家万世为皇帝,全仗愚民二字 来。”(“嬴家”指秦始皇。)“严刑重典事唐皇,炮烙凌迟亦大方;暴虐秦皇 绝千古,未闻博浪狙张良。”(“博浪狙张良”指张良曾遣人用铁锥狙击秦皇于博浪沙。 现代秦皇蒋介石的暴虐千古少有,却没有听到象张良这样的人去刺杀他。可见陈独秀对蒋介石这个独夫民贼之恨。)后来,在狱中听到“西安事 变”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的消息时,陈独秀象儿童过年那样高兴,托人打了一点酒,买了一点菜,对人说,我生平滴酒不喝,今天为了国仇家恨,我 要痛饮一杯。他先斟满一杯酒,高举齐眉说,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于是他把酒奠酹地上。 他斟了第二杯,呜咽起来说,延年啦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接着他老泪纵横,痛哭失声①。“关门闭户两争持,佝偻主人佯不知;幸有雄兵过百万,威加百姓不迟 疑开门闭户谓英美与日本之争持也。”(“关门”显系“开门”之误。帝国主义对华政策,英美主张门户开放, 日本主张闭门独占。佝偻主人国民党雄兵百万,不去抵抗日本侵略,只知残害百姓。)“感恩党国诚宽大,并未焚书只禁书;民国也兴文字狱,共和一命 早呜呼。”“嫌疑反动日惊心,拱默公卿致太平,干事委员资笑谑,女权不重重花 瓶男干事女干事干事干干事,大委员小委员委员委委员,彼中自嘲之词也。”(“嫌疑反动”指国民党诬革命为反动,略涉嫌疑,即遭迫害。“拱默” 即两手拱着默不吱声。)“法外有法党中党,继美沙俄黑白人;①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 囚捕无须烦警吏,杀人如草不闻声。”(“法外有法”指南京政府的法律外还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党 中党”指国民党中还有CC和蓝衣社这种特务组织。“黑白人”指沙皇时代的反动帮派组织“黑白党”。)闭户闭心兼闭口,莫伤亡国且偷生。”(“党先生”指国民党特务。)《金粉泪》几乎把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中 所有重要军政要员都揪出来示众,揭露他们高唱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实际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