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回建朝大元,雄姿勃勃立东方志向高远,结束分裂成一统第十四章势不可挡,灭宋统一——忽必烈消灭了阿里不哥和李璮,又经过建朝改制,局势稳定,生产发展,财政收入大增,具备了灭宋统一的条件。雄心勃勃的忽必烈,以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命年轻的伯颜统兵大举伐宋。南宋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到了极点。虽有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陆秀夫等忠勇良将拼死抵抗,涌现出无数感人故事,但仍难逃灭亡命运。因为全国人民渴望统一,期盼安定和平,已经厌恶了战争和分裂。忽必烈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宋灭元兴是历史必然选择——第46回剑指青山山欲裂伐南宋大举兴兵第47回势如潮水不可挡,直逼临安李庭芝浴血抵抗,苍天垂泪第48回奸者自奸,国将亡仍不思悔慷慨请缨,原是为金蝉脱壳第49回困宋漫漫十六载,忠贞不渝堪与苏武相媲美,郝经荣归第50回万人唾骂,贾似道成过街鼠茅厕毙命,死得其所臭味同第51回位卑未敢忘忧国,忠心可鉴文天祥赣州募兵,书生勤王第52回爱惜人才,伯颜扣留文天祥不弃旧主,文丞相元营逃归第53回兵不血刃,元军攻占宋皇都举世惊叹,一代繁华竟如故第54回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海,忠勇悲怆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光耀青史第55回担头不带江南物,坦坦荡荡只插梅花三两枝,潇潇洒洒第十五章疆域最辽阔的封建帝国——忽必烈灭掉宋朝以后,结束自唐朝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幅员最辽阔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当代疆域的基础,使人民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第56回结束分裂华夏一统丰功不可磨灭开明睿智“规模弘远”堪称一代英主第十六章阿合马之奸——忽必烈统一中国以后,妄自尊大和贪图享乐恶性膨胀。阿合马为满足其穷兵黩武和奢华生活的需要,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权力越来越大。欺君罔上,谋废太子,残害大臣……无所不用其极……——第57回袖珍美人曼妙盘上舞有恃无恐骗立功德碑第58回乱朝政,铸冤狱,侮辱勋臣笞其面,斥其奸,衔恨在心第59回乱宫闱密谋废太子赤星子违心害忠良第60回救命恩人原是嗜血恶鬼取忠舍义愚仆鞭下献身第十七章忽必烈文天祥赵孟頫叶李——爱才和黩武是把双刃剑,爱才说明忽必烈是开明之君,文天祥从兵败被俘到被杀,历时长达四年之久,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说明文天祥坚贞不屈,同时说明忽必烈爱才之甚。文天祥被杀后,他特派专使去江南求贤,处于全国地位最低四等的南人,如赵孟頫、叶李……都得到重用——第61回穿僧衣,着芒鞋,开国勋臣乘鹤去订典章,建大都,一世英明青史存第62回一臣不事二主,文天祥拒不归降羁押四年不杀,忽必烈爱才心诚第63回征讨海都,太子被劫做人质维护统一,忽必烈决不让步第64回帝王自有山海之量遣专使江南求贤才第十八章穷兵黩武——忽必烈自以为国力强盛,权欲膨胀,穷兵黩武,连连对外发动战争。长途征战,败多胜少,劳民伤财,加重百姓负担,各地起义不断。但他并未接受教训……——第65回对外征战不断败多胜少劳民伤财斥巨资造战船贪官蛀虫中饱私囊第十九章醒悟的代价——阿合马利用忽必烈的信任,把持朝政,与南必、叶李勾结在一起。为了打击丞相安童和太子真金,居然钩考朝廷首脑机关中书省,大兴冤狱。言官们为了不让南必干政,上书请求忽必烈退位,把皇位传给真金。不料却惹出大祸……——第66回变本加厉,阿合马钩考中书省反贾英雄,卖身投靠祸国大奸第67回赵孟頫巧施曲线谏君计好彻里位卑忠心惊世人第68回报君恩,义士锤击阿合马劝退位,御史激怒忽必烈第69回龙颜震怒,活活吓死皇太子真相大白,悔煞痛煞年迈人第二十章维护统一,暮年亲征——在忽必烈的众多皇子中,虽然真金的想法有时候与他不和,但他最喜欢真金,认为真金最有出息,是他的皇位继承人,真金的死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在这时,势力强大的宗王乃颜乘机造反,宣布脱离大元,并与海都联合,进军和林,威胁大都,形势岌岌可危……——第70回筑运河,文武百官齐上阵,亘古少有乃颜叛,趁火打劫用心狠,雪上加霜第71回乃颜谋叛,分疆裂土,激怒大元皇帝年愈古稀,御驾亲征,历代帝王仅有第72回碧水白帆留见证滔滔运河惠后人尾声垂暮年万事洞悉恨已晚立储君用忠良稳固帝基——忽必烈走完他一生途程,于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在大都皇宫紫檀殿病逝,享年八十岁。他虽然有“保守、嗜利、黩武”(晚年尤甚)消极因素,采用汉法和改革旧制的工作也有局限性。但综观其一生,总的是适应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他使长期分裂的祖国得到统一,奠定了我国当代疆域的基础,人民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推行了一定的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等等。总之,忽必烈作为封建帝王,是应该得到肯定的——http://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引 子引子紫檀殿里的煌煌灯烛,即将燃尽熄灭——结束了自唐朝中后期以来三百余年分裂混战局面,使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建立了大元帝国的忽必烈,即将走完他生命的最后途程,昏厥在紫檀殿。弥留之际,他最感激和怀念两个人……——已是八旬老人的忽必烈,昏厥在大都皇城内的紫檀殿。时间是元朝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癸酉日申时。要是在平时,这时候太阳才刚刚落山,屋子里还是明亮的。可是今天,因为天空密布着浓重而低沉的阴云,不但把太阳遮了个严严实实,屋里黑黢黢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且,似铅的云彩压得人喘不过气,憋闷得烦躁难受。紫檀殿里燃着巨大的纱灯和蜡烛,灯捻和蜡烛上结满灯花和蜡泪,噗噗喷吐着浓浊的烟气,弥漫在屋子里,发出呛人的气味。忽必烈处在弥留状态,时尔昏迷时尔清醒。他再次昏厥过去以后,突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强烈的光线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他觉得自己象是飘荡在空中,象雄鹰一样无拘无束地翱翔。又象是漂浮在水里,象鱼儿一样轻松自在地游来游去。他的一生是在紧张和没完没了的奔波劳碌中度过的,没有一刻轻松和闲息。现在的舒适和轻松,使他感觉美极了,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惬意、开心和满足。他舒心地笑了。突然,一个巨大的阴影遮住了亮光,眼前变得一片黑暗。他挣扎着想站起身来,但身体变得象铅一样沉重,动弹不得。他心里非常着急,大声呼喊,但是喊不出声来。就在这时,阴影被煌煌的烛光驱散。忽必烈看着熠熠闪烁的烛光,高兴极了,脸上重新浮起微笑。这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成吉思汗从煌煌颤抖的烛光中微笑着向他走来!“哦!?成吉思汗!”忽必烈见到了他最敬仰和宠慕的皇爷爷,心中无比高兴和激动,双手颤抖着迎过去:“皇爷爷!皇爷爷!”就在他要拽住吉思汗的一刹那间,成吉思汗突然变成了他的额娘唆鲁禾托尼!他发现,额娘还象当年那样年轻、漂亮、贤淑、端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微笑。使人看了这种笑心里就暖洋洋的。额娘离开他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他有多少话要对额娘讲啊!他觉得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孩子,多想躺在额娘怀里,让额娘抱一抱,放松放松自己呀!他太疲惫了,只有额娘怀里是最安全,最不需要防范的地方。当忽必烈孩提般地喊着:“额娘!您终于来了!孩儿好想您啊!”迎向唆鲁禾托尼时,唆鲁禾托尼象断了线的风筝急速向后退去,忽必烈用力追赶也追赶不上。忽必烈焦急地大声对着唆鲁禾托尼说:“额娘!我是忽必烈啊!您为什么不理我?”忽必烈不顾一切地向唆鲁禾托尼追去。突然,脚下一空,身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唆鲁禾托尼不见了,眼前恍恍惚惚闪烁着摇曳不定的灯烛,屋里弥漫着腾腾的烟气。忽必烈发现自己的上半身跌到了御榻下,他用微弱的眼神向睇按内寻找,哪里还有成吉思汗和唆鲁禾托尼的影子。但忽必烈相信,自己真的见到了他们,他们真的来看自己了!是啊,在忽必烈的一生中,最思念和感激两个人,就是成吉思汗和唆鲁禾托尼。是成吉思汗的血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雄鹰般的威猛,和弯弓射大雕的本领!而额娘唆鲁禾托尼给他的,却远远超过了这些。成吉思汗征服了世界,但是他并没有拥有世界,他只是一股强劲的飓风,除了给人留下创伤以外,什么也没留下。而忽必烈不但得到了整个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局面,统一了茫茫华夏。而且坐稳了江山,把朝政治理得还不错。所有这一切,都是他额娘唆鲁禾托尼的功劳。唆鲁禾托尼虽为女流,却知书识礼,很有远见。就是这个女人,让忽必烈认识了刘秉忠、郝经、姚枢……这些中原儒生才子、贤臣良吏,使忽必烈学到了中原文化,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道和谋略!如果没有额娘唆鲁禾托尼,忽必烈很可能至今还是个只知打打杀杀的卤莽武士。忽必烈怎能不感激和怀念她呢?恍恍惚惚的忽必烈,仿佛又回到了在潜邸当王爷的青年时代。当时,他的兄长蒙哥刚当大汗,他也只有三十多岁。http://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第十三章 登极称帝 建立元朝[43回]——忽必烈接受刘整建议,派兵攻打襄阳,受到南宋军民顽强抵抗,围困五年方攻下……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等人建议,放弃汗国称号,建立封建王朝,国号“大元”,以示正统。国号前加“大”字,以前各朝皆无,可见忽必烈雄心之大……——第43回心相通,识破离间计围襄阳,五年未攻下忽必烈满腹疑惑,问永宁府尹:“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样得到的?”众大臣也说:“是啊,这些都是宋朝的东西,怎么到了你手里?”永宁府尹说:“南宋派一个叫无尘的僧人,带着这些东西潜入永宁,趁天黑偷偷找到刘整的住处,恰巧那天刘整外出未归,所以没有联络上。地方巡夜官兵见他形迹可疑,便捉去盘问,从他的包裹里发现了这些东西。他不得不承认是宋朝派来与刘整联络。巡夜官兵知道事情严重,立刻报告给本府。我一见,天呐!吓得差点儿背过气去!这事情太大啦!我不敢耽误,日夜兼程赶来向朝廷报告。”“那和尚现在何处?”忽必烈急问。“关在府衙大牢,派有专人看管。”“这事除了巡夜的官兵,可还有其他人知道?”“没有,我知道事情重大,没有再告诉第二个人。我已嘱咐巡夜官兵,不许对任何人讲,如果泄露出去,一定严惩不贷。”“好,你做得对。”忽必烈夸赞永宁府尹做得对,叫他去驿馆歇息,有事随传随到。这件事来得太意外太突然了,忽必烈被搞懵了,一时惶遽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刘整的归降是假的,是放长线钓大鱼,他的城府也太深了。可是,金印、牙符、敕封文书都是真的,这又作何解释呢?或许这是宋朝的一厢情愿,也许是施的离间计,刘整根本就不知道。但是,忽必烈的这一想法,立即遭到包括真金在内的许多人反对。真金说:“阿玛,刘整弃宋来归,就有很多让人不能理解之处,如今果然真相大白,原来是为了掌握我朝兵权。太可怕啦!幸亏被永宁府尹发现,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塔察尔、合必赤等武将,担心的是前方将士,对忽必烈说:“大汗,刘整秘密通宋,已是铁证。趁他尚未觉察,赶快将其逮捕,否则,阿术和前线将士性命堪忧哇!”多数大臣觉得事态严重,纷纷敦请忽必烈快下决心,免得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一向沉稳的穆哥也慌了神儿,对忽必烈说:“汗兄,这事关系到朝廷安危,前线将士生死存亡。不能有半点儿闪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阿合马附和道:“大汗,穆哥王爷说得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大家谁敢保证,刘整就不是第二个李璮呢?”“啊?”忽必烈听阿合马说到李璮,心中怵然一凛,不由吸了一口凉气。凭直觉,忽必烈不相信刘整会背叛他。但是,理智告诉他,人心隔肚皮,当年李璮表现得不是比刘整对自己更忠诚吗?而这忠诚里包藏着的却是更大更可怕的祸心。谁能跟刘整打保票呢?不能,谁也不能!怎么办?把他抓起来?不妥,不妥。如果刘整对自己并无二心,而是宋朝施的离间计,那……我朝的损失可就太大喽。而这却是完全可能的。刘整曾是南宋大将,他的智慧谋略南宋的将领们是知道的,归顺我朝后一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使宋军受到很大损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设计陷害将其除掉,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怎么办?忽必烈一时拿不定主意。刘整手中握有重兵,又处在敌我对峙的前线,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不过,现在的忽必烈已经不是从前了,经过思索权衡,立即做出决断,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说:“诸位不要争了,朕已做出决定。”“大汗打算如何处置?”忽必烈胸有成竹,说:“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刘整背叛我朝,暗通南宋。另一种是刘整对我朝忠贞不二,是南宋陷害他设的奸计。”有人小声说:“这不等于没说吗?”那人的话忽必烈听见了,断然否认,说:“不,不是白说。朕有朕的对策。它不是两种可能吗?朕让去查的钦差也带上两道谕旨,查清是哪种情况,就宣读哪道圣旨。这样既放不掉坏人,又冤枉不了好人,两全其美。嘿嘿,这就叫什么……喔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忽必烈任命穆哥和姚枢为钦差大臣,立即赶往永宁府彻查此事。忽必烈对穆哥和姚枢说:“我给你们两道谕旨,一道是对刘整就地正法,另一道是对刘整表彰嘉奖。到底使用哪道,由你们根据调查情况决定。”“是,臣立刻动身。”姚枢、穆哥接旨。永宁府尹到京城了,是极为隐秘的。但还是被刘整的心腹副将知道了。他觉得事情严重,立即报告给了刘整。他还告诉刘整,那天确实有个和尚来找过他,言辞闪烁,神态鬼祟。问他是谁,找刘整有什么事,他都不说,只神秘兮兮地说是从南边来的。他装出的样子是怕人知道,而实际上是怕人不知道,分明是别有用心,暗藏杀机。刘整听了副将的禀报,立刻猜出了内中的玄机,预感到事态的严重,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副将:“看来,我从前那位最要好兄弟,是要置我于死地啊!”副将低声问:“您是说……李庭芝李将军?”刘整长叹了一口气:“不是他谁能做出这样的大动作?金印、敕命都得是真的,不然是骗不了人的。只有他,才能弄到这些呀。”副将愤愤地说:“这一招也太狠啦!两国交战,不可能去调查核实,您就是跳进黄河也洗刷不清啊!没想到李庭芝如此绝情。”刘整摇摇头,叹息道:“各为其主,也不能怪他。”副将依然愤愤不平,说:“还不怪他?您都要叫他害死了。您想啊,您手下拥有重兵,放谁也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元帅,您得早拿主意,不能坐以待毙!”刘整脸色忧郁,缓缓地摇着头,说:“可是,直觉告诉我,皇上不会相信。”“哎呀!您这是一厢情愿。”偏将急了,说,“忽必烈再傻,也不会冒第二次险。查处您的钦差大臣已经到了,您还说忽必烈不相信,您凭什么这么说呀?”刘整说:“凭直觉,冥冥之中说不明白的一种感觉。”副将对刘整的态度大惑不解,心中暗想,如此性命攸关的事,怎么能凭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呢?刘整看出了副将的疑心,说:“我相信我的感觉。”副将说:“元帅,您太自信了吧?”刘整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上司,我相信我的判断。”副将最了解刘整的脾气,他认准的事,谁也无法改变。为防万一,只好暗中做好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不测。穆哥和姚枢二位钦差到来以后,副将秘密派人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前来报告。可是,几天过去了,两位钦差既没有调动府兵来捉拿刘整,也没有对元帅府进行监视,只是去过几次知府大牢。表面看来,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越是如此,副将越惴惴不安。因为他知道,这种反常的平静,正说明其后会有大动作。副将认为的大动作终于到来了。这天,穆哥和姚枢用钦差金牌,调刘整去府衙问话。副将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忽必烈肯定是要向刘整下手。不然,有什么事不能来元帅府谈,为什么非要去府衙?分明是将刘整调出大营,趁机发难吗?副将要带足够的亲兵随行护卫,被刘整拒绝。刘整说:“去见钦差,岂可像对待敌人一样兵戎相见?这样,没有二心也便有了二心,不可!”“可是……”刘整知道他为自己的安危担心,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不用担心,我估计不会出什么事。退一步讲,就是出事,我也不能带一兵一卒。”副将无奈,只好挑选几名剽悍骁勇的武士做刘整的贴身侍卫,命令他们外穿军服,内穿铠甲,身藏利刃,一旦情况有变,拼死保护刘整逃出。刘整带着副将和几个贴身侍卫来到永宁府大堂,定睛一看,不由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只见钦差穆哥正襟危坐在公案正中,神情威严而冷峻。两旁禁卫亲兵持枪荷戟,横眉立目,虎视眈眈,面露杀机,气氛紧张,一触即发。副将预感到事情不妙,暗暗向随行侍卫递了个眼色,提醒注意防范。侍卫会意,点了点头,用手握住暗藏的武器。刘整走进大堂,向穆哥施大礼参拜:“末将刘整参见钦差大人。”穆哥没有理会刘整,神情凛然地喝问:“刘整,你可知罪?”“这……”刘整不由一怔,他万没想到,穆哥居然连一句官场客套也没有,直接开门见山兴师问罪。刘整开始怀疑自己原先的判断,莫非忽必烈真的相信了宋朝奸计?刘整迟疑片刻,平定地说:“末将不知身犯何罪?”穆哥大怒,一拍桌案,厉声喝道,“你自以为做得巧妙,哼哼,可知圣上明察秋毫,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招了吧!”“刘整对圣上从无二心,苍天可鉴!”刘整竭力辩解。“谁听你胡说!拿下!”穆哥不容他解释,下令擒拿刘整。如狼似虎的禁卫亲兵一拥而上,要捆绑刘整。“哪个敢动!”副将大吼一声,亮出袖中暗器。随行侍卫“唰!”地脱下外面的军服,露出里面的铠甲,抽出暗藏利器,与副将一起护住刘整!双方兵器相向,怒目而视,一场厮杀瞬间就要爆发。就在这时,刘整大声喝止住副将:“住手!”副将急得直跺脚:“元——帅!咱不能这么不明不白地叫他们杀了!杀出去才有向朝廷解释的机会!”刘整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解释的必要,朝廷相信你,解释多此一举。朝廷不相信你,解释也没有用。”穆哥阴沉着脸,问:“那依你之见,大汗是相信你呢,还是不相信你?”“相信。”刘整回答得很肯定。穆哥冷笑一声,用一种挑衅和嘲弄的口气说:“既然大汗相信你,那他为什么下旨对你就地正法?”刘整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慌乱,说:“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还有一道不杀我的圣旨。”“哈哈哈哈!”刘整的话音刚落,内厅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刘整怔了一下,回头一看,见姚枢大笑着从内厅走出来。姚枢问刘整:“你说还有一道不杀你是圣旨,你有什么根据?未免太自信了吧?你想想,两军对峙,任何轻信都会导致全军覆没,大汗会轻易相信你?”“我相信他会!”“你真的相信大汗不杀你?”“相信。”“你有什么根据?”刘整说:“当年,大汗不带护卫独自一人去我的府邸,犹如去闯虎穴狼窝。为了取信于我,脱去铠甲,解下佩剑,置生死于度外。我当时杀他易如探囊取物,何必等到今日?从那时起,君心臣心已经相通,几件可笑的所谓确凿证据,怎能蒙骗得了这样有胆有识的明君?”穆哥说:“照你的意思,这道杀你的圣旨是假的?”“不,是真的。”刘整回答得很肯定,“大汉拗不过对末将不信任王公大臣,不得不做做样子。这正是大汗的高明!”姚枢极度兴奋,感慨大呼:“明君贤臣!明君贤臣呐!隔千里之遥,居然想在了一处!我来前的头天晚上,大汗单独对我说,刘整不会背叛他,这道杀他的圣旨,肯定用不上,是为了堵那帮顽固大臣的嘴而已。没想到刘元帅与圣上想的如此一样!心有灵犀!这才是心有灵犀啊!”姚枢拉着刘整的手,说:“我和穆哥王爷已经审问了无忧和尚,他全招供了,果然是李庭芝使的离间之计,与大汗所料完全一致。”副将大怒,骂道:“好个秃驴,我去把他宰了!”“回来。”刘整唤回副将,说,“留着让李庭芝宰他吧。”穆哥和姚枢回京前,刘整和阿术设宴欢送。姚枢告诉阿术和刘整,最近,国都就要从开平迁往燕京,正式建立朝代,登极作皇上,废止大汗称号。大汗最关心的就是襄阳战事,久攻不下,已有将近五年时间。希望阿术刘整能早日攻下襄阳,以此祝贺陛下登极。阿术说:“请二位钦差转呈圣上,刘元帅谋划的攻取襄阳之策,已臻成熟,相信不久便可攻下!”穆哥说:“太好了,本王一定禀告大汗。”刘整说:“名不正而言不顺,早就应该建立朝代了。圣上登基是天大的喜事,臣要用攻占襄阳作为献给皇上的贺礼!”襄阳久攻而部下,他们能做到吗?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第十三章 登极称帝 建立元朝[44回]第44回建立元朝,雄心勃勃志高远攻陷襄阳,激起灭宋统一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的一天凌晨,曦光初露,庄严肃穆的钟声在大都上空鸣响,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忽必烈要举行神圣的登极大典,正式宣布称帝,建国号为“大元”。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在国号前加“大”字,忽必烈是第一人。忽必烈志在统一中国,国都从开平迁到燕京。燕京新城比开平大许多倍,街宽路平,房舍严整,很有气势。尤其皇城大内,更是殿阁崔嵬,气势宏伟,辉煌壮丽。特别是正殿,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金銮殿,红砖黄瓦,翘角飞檐,流金溢彩,巍峨高大,直插云天。忽必烈坐在殿中,高高在上,宛若置身云中,俯身下视,万般皆小,真正体味到了当皇帝的至尊和威严。忽必烈惊叹不已,欣喜万分。子聪说:“皇都嘛,泱泱华夏的皇都,就是要有气魄!”“对,说得对。”忽必烈雄心勃勃,“咱们中国历史悠久,历来有上邦大国气派!秦、汉、唐、宋,哪朝不是疆域辽阔,强大富庶?燕京这个名字不好,太小气,没气魄,不足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恢弘气势,改叫大都吧。”众人点头称赞:“好,改得好。大都!有气派!”开平是忽必烈的发祥地,大本营,没有开平就没有忽必烈的今天,是至高无上的吉地,特把开平改名上都。当初,忽必烈没有想到要建立朝代和年号,是子聪、姚枢等人的主意,没有朝代年号,便不是华夏正统。子聪对忽必烈说:“没有朝代国号,便会让人误解不是正统,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不利于国家治理。应尽早确立朝代国号。”忽必烈却说:“我们有国号呀,不是叫蒙古吗?”姚枢摇摇头说:“蒙古是民族名,不是国号。民族和国号是不是一回事。就如同宋朝皇帝是汉人、辽朝皇帝是契丹人、魏朝皇帝是鲜卑人,他们的国号却不叫汉、契丹、鲜卑,而叫宋、辽、魏。”子聪说:“汉人也好,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好,都是华夏子民。您要当的不是蒙古一族的皇帝,而是全中国普天下的皇帝,承绪的是中国的正统。这样,中原百姓才会视您为他们的合法君王,对您会更归心,更拥戴!”忽必烈顿悟,连连点头,说:“对!对!言之有理!那咱们叫什么朝什么国号好呢?”子聪说:“我与几位大臣商量过,觉得国号叫‘大元’比较好。”“大元?”忽必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眨眨眼,问,“有何讲究?”子聪说:“‘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意思是天地间之最大,也有第一的意思,如元旦、元春。我朝疆域辽阔,远胜秦汉隋唐,前所未有,堪称第一。”姚枢进一步解释:“元为万物之本,万物之始。以元为名,喻示我朝欣欣向荣,兴旺发达,千秋永固,长盛不衰。”忽必烈大喜:“好!太好了!从现在起,我朝正式更名为大元,朕就是大元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