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赫鲁晓夫传-9

作者:葛新生 字数:22346 更新:2023-10-11 16:37:08

他说:“你也许不得不进入那里去一决雌雄,”猪湾惨败之后,肯尼迪对老挝问题的考虑变得慎重了。他要求参谋长联 席会议把对老挝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重新论证一下。他要求每一个成员把自己对美军在什么地方干涉、谁会参加到美国一方、美国怎样对中国的大规模 反应作出反应,以及这一切结果将会如何等,写出详细书面材料交给他。结果,大多数的人认为,军事干涉是必要的;否则美国就会失去老挝, 会使泰国进入共产党的轨道,会危及东南亚条约组织;这样只要五六年就会失去整个东南亚,并带来一系列灾难。如果将美国军队派往泰国、南越和在 老挝这个狭长地带尚不能导致停火,就应对巴特寮阵地进行空袭并使用战术核武器。要是北越人和中国人进行干预,就对他们的国土进行轰炸。此时如 果苏联出面干涉,美国就应“作好准备,接受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但是,他们的分析认为,苏联“不大可能希望看到事态失去控制”。这些就是专家 们的判断——而在猪湾事件中肯尼迪就曾依赖过他们的判断。这回肯尼迪多了个心眼。他问,如果美国使用核弹,那么这场战争将到 什么地步才能收场,而那时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结果谁也答不上来。他又问,如果不使用核武器,那么面对中国的全面干涉,美国是否不得不退却 或投降?回答是肯定的。他还问参谋长们,如果美国在老挝投入更多的部队,那会不会削弱美国为了在柏林和别处采取行动而保留的兵力。回答又是肯定 的。如果老挝王都和行政首都都没有陷落,而停火的争吵只是为了决定在什么地方签署休战协定,那么这些冒险是否值得?没有人能作出确切的答复。 他问道,一旦卷入,美国怎样脱身和什么时候脱身呢?美国有没有必要无限期地与一个没有热情的、深色皮肤的民族纠缠在一起,使美国的部队、 而不是共产党的部队陷在那里?在同中国的一场对抗中——在其内陆邻国的山区和丛林之中——这是不是美国最好的赌注?派往越南和泰国的部队最终 是否将不得不保卫这些政权?首先,他问道,为什么老挝的军队不愿意为他们自己的自由而战呢?他在 5 月的国情咨文中说,“经验教育了我们,没有 一个国家具有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或支配其革命潮流的力量和智慧;扩大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并不总是增加我们的安全核武器不能防止颠覆活动; 一个自由的民族如果自己没有意志和能力,就无法保持其自由”他笼统地谈到全世界,但想到的却是老挝。不过,他仍然没有改变他的态度(一种他没有向任何人表示过的把恫吓 和真正的决心结合起来的态度),即如果不能用别的方法“拯救”老挝,美国将不得不进行干涉。他命令驻老挝的美国军事顾问穿上军服,还命令向泰 国增派一个分遣队,以此方式来警告赫鲁晓夫,让他不要把事情做过头而冒大国对抗和“升级”的危险。在同赫鲁晓夫的会谈中,肯尼迪告诉赫鲁晓夫,美国在老挝的政策并非 总是明确的,他要改变一下政策,因为那个国家不是战略要地。但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条约,美国仍然负有义务。必须找出一种解决办法,避免把大 国的威望牵连进去,以保证和核实停火,搞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从而以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实现停火。肯尼迪提议使缅甸和柬埔寨成为“中 立和独立”国家的榜样。起初,赫鲁晓夫似乎不太重视老挝,把它当做无足轻重的小事。他宁愿 比较笼统地谈论殖民地的“解放战争”以及有关中国、非洲和游击战争的各种其他问题。但肯尼迪耐心地坚持把话题引回到老挝这个专门问题上来。会 谈的第二天,他再度在双方减少承担的义务问题上劝说赫鲁晓夫。他说,老挝并不重要,美苏不应像目前这样卷进去。赫鲁晓夫表示同意,声明苏联在 远离它的边界的小国里,既没有承担义务,也没有既得利益。他承认停火应予核实,并保证推动老挝王国内的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他说,应该把腊斯克 和葛罗米柯关在一间房子里,叫他们找出一个解决办法来。这时,通常总是板着脸的葛罗米柯突然插嘴说,日内瓦的国联大厦是一 个有许多房间的大地方。肯尼迪接着话题说,他的政府不想增加美国承担的义务,而是想减少这 种义务。现在翻以往的旧账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双方对此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不是在维也纳要解决的问题。赫鲁晓夫说,那很好,但是肯尼迪不能 以所有这些义务都是在他就任前就已承担为托辞而推卸责任。苏联曾废除了它以前的历届政府所作的一切不合理的决定。例如,他否决了莫洛托夫有关 奥地利问题的决定,因而使签订一项和约成为可能。他继续说,在使用巧妙的办法、高谈“义务”、暗中却在使用海军陆战队进行威胁方面,西方人要 比东方人精明得多。但是物理学的定律表明,每一作用都会引起反作用。然而,他最终同意,双方都不值得为老挝进行一场战争,呼吁在老挝建立一个 双方都能接受的政府,并且应当遵守停火协定。在禁止核武器试验问题上,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赫鲁晓夫说,一年 中进行超过三次以上的现场勘查,就会被用来进行间谍活动,而且这正是五角大楼一直向往的。艾森豪威尔的开放天空计划就是这个阴谋的组成部分之 一。如果没有否决权,就不能放心地让联合国里的任何中立国家或其他第三方面去检查他们的行动。肯尼迪问道,他是否认为不可能物色到一个对两国来说都是严守中立的国家。赫鲁晓夫认为是的。肯尼迪接着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三驾马车(赫 鲁晓夫在联大会议上提出要以三头政治——三驾马车来领导联合国)所行使的否决权将使双方都不能断定对方是否在秘密进行核试验,这样,参议院是 绝不会批准这一条约的。赫鲁晓夫说,那么让我们全面裁军,苏联就会放弃三驾马车,并且赞同美国提出的任何管制办法,甚至连文件都不必看一看。 他认为,作为开端,任何其他措施几乎都比一项禁止核试验条约来得好些。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禁止制造核武器和建立军事基地等。肯尼迪回答说,裁军谈判迁延时日,得不出结果,而六七个其他国家却 在发展核武器,与此相比,苏联所说的对间谍活动的担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引用了中国的一句成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敦促赫鲁晓夫跨 出这第一步。赫鲁晓夫说,显然你非常了解中国人,但是他也十分了解他们。肯尼迪回击说,你可能会变得更了解他们。赫鲁晓夫最后说,我已经非常了 解他们了。最严峻的会谈是关于德国和柏林问题。 肯尼迪在会谈前对此作了研究,并在华盛顿同阿登纳、在巴黎同戴高乐进行了会谈。他愈益明确地认识到,西柏林是美国的荣誉和决心的试金石, 赫鲁晓夫必然会用它来考验西方国家的团结和抵御能力。由于艾奇逊指出维也纳会晤不是一次谈判的会议,所以肯尼迪不打算在 维也纳会谈时对柏林问题提出新的建议。但当第一天会谈结束时,赫鲁晓夫好像是随便地提到有必要于第二天讨论柏林问题。肯尼迪对此并不感到意 外。赫鲁晓夫说,主要问题是和约。如果美国拒绝签订和约,苏联还会照样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和约的签订。第二天,赫鲁晓夫还是用这种调子提出同一问题。 赫鲁晓夫说,正式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作早该进行了。只能共同或分别签订承认两个德国永远存在的条约。如果美国人和侵略成性、复仇心重 的西德人都表示冷淡,苏联将单独同东德签订和约。这样,战争状态将结束,由德国投降而产生的所有义务将告失效,其中包括占领权、柏林通道和走廊。 西柏林将作为“自由城市”维持下去,可是它同外界的联系将转交给“拥有主权的”东德人。肯尼迪回答说,他对赫鲁晓夫如此坦率表示欣赏。柏林不是老挝。它是 美国至为关切的一个问题。这关系到美国国家的安全。如果美国甘愿丧失在柏林的权利,那么我们同时也将失去他国对美国的信任。美国抛弃西柏林, 结果只能使自己孤立。肯尼迪的这一番话,显示出他把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看作有关西柏林权 利的问题,而且是有关苏美在改变力量对比上的直接对峙的问题。然而,赫鲁晓夫的态度也同样强硬。赫鲁晓夫说,他很抱歉,可是他不得不使肯尼迪 确信,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止苏联在年底签订和约。继续拖延下去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应当受到尊重。对其主权的任 何侵犯,都将被苏联视为是对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公开侵略行动,对方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如果东德的边界——陆地、空中或海上的边界线——遭到侵犯,就得加以保卫。如果美国在德国问题上挑起一场战争,那就 让它这样干吧。苏联也许应当立刻签订和约,并解决这一问题。肯尼迪问赫鲁晓夫,这样的和约是否会妨碍柏林通道?他得到的回答是 肯定的。于是肯尼迪再次强调,美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赫鲁晓夫问,美国为什么要呆在那里?艾森豪威尔总统曾承认过,德国 的局势是不正常的,可是他采取的政策是悬而不决,尽量拖延。现在轮到你肯尼迪先生,结果还是这样。艾森豪威尔是个共和党人,而你是民主党人, 但是就柏林问题而言,你们两人是半斤八两,两党的政策毫无二致。这个政策的目标是保卫垄断资本的利益及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完全不考虑 其他任何人的利益。肯尼迪回答说,不,咱们两人不是在谈论由美国前往莫斯科或由苏联去 纽约的问题。咱们是在谈论美国呆在柏林的问题,美国在那里已经呆了 15年。他坚定地说,他就任美国总统不是来接受完全违背美国利益的安排的。在此后的一次私下会谈中,两个人的口气越来越强硬。赫鲁晓夫坚持说, 他也不能回避他作为部长会议主席的责任,美国对这一问题所持的立场不是建立在合法权利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企图让苏联丢脸的基础上——对这一 点,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肯尼迪说,苏联人只签订和约还是把西方权利转交给东德,由他们废除 掉,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否定西方按条约取得的权利就是一种挑衅行动。赫鲁晓夫说,可以达成一项保全面子的临时协议来度过今后六个月,可 是苏联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在签订和约结束战争状态后,西方继续留驻在东德领土上就是非法的、挑衅性的,就是对东德边界的侵犯——而这些边界将 得到保护。我们要用武力来对付武力。美国应为此作好准备,苏联也将同样作好准备。如果美国希望战争,那也没关系。苏联除了接受挑战外,没有第 二条路可走。战争的灾难是共同负担的。在 12 月份签订和约的决定是坚定不移的,除非有一个六个月的临时协议。 肯尼迪看到谈话已无法再进行下去,便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将是一个严寒的冬季。” 在赫鲁晓夫看来,这个年轻人说这句话时既无奈又沮丧。他这时不禁感到难过,还有些心绪不宁。赫鲁晓夫认为自己并没有存心要与这个上任才五 个多月的新总统过不去。相反,他倒是希望两人能怀着另一种心情分手,因为两人还有一些共同点。他曾经说过,肯尼迪同他一样都害怕战争。虽然两 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肯尼迪害怕战争是担心战争会给国家带来贫困、灾难,而同苏联进行一场战争将是世界上空前可怕的战争。这将是美国第一次被迫 在本土作战。在这场核战争中,美国的经济力量将被彻底摧毁。而赫鲁晓夫害怕战争,是害怕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将化为灰烬。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苏联将首先毁灭,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他希望在冷战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击取得胜利,而尽量避免一切热战。赫鲁晓夫认为,会谈没有达成协议是两 人不同的阶级立场所致,尽管两人已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政治这玩意儿是绝无怜悯可言的,他说,但这并不妨碍他为肯尼迪感到难过。从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来讲,他为肯尼迪的失望心情感到难受。同时,他也为会谈没有改善两国间的关系而感到难过。由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双方的强硬态度,维也纳会谈使冷战更为加剧, 东西方关系又趋紧张。第 十 三 章在战争的边缘维也纳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一回到莫斯科,就下令公开发表他交给肯 尼迪总统的关于核试验和柏林问题的两件备忘录,并宣布暂停 120 万陆海军士兵的复员,征召预备役军人入伍,并将苏联的军费提高 1/3,使之高达123.96 亿卢布。他还以德国问题为主题发表了演说。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的军事学院毕业生的晚会上说:“我们将缔结和约,我们将向我们的武装部队发出命令:要使任何侵略者在其一旦向苏联或我们的朋友动手时得到应有 的回击。”肯尼迪也随着赫鲁晓夫逐步升级。他回到美国后,向全美发表了电视演 说。“倘若战争爆发,那一定是从莫斯科发动的,不是从柏林发动的。只有苏联政府才会把柏林边界问题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他要求国会批准 他给五角大楼追加 32.47 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和国民警卫队,购置新武器,扩大民防计划,并修整起用封存中的飞机和船舰,向西 欧增派军队,使驻欧军队总数达到 30 万人。同赫鲁晓夫一样,他也不断发表 演说。7 月 25 日,肯尼迪又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结束部分说:“在我竞选美 国总统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当时我不能体会,而且任何一个没有承担过这一重任的人都不能体会,这些担子会多么沉重,多 么持久。在这些日子里,我要求获得你们的帮助和忠告。如果你们认为我们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我要求你们提出建议。我知道,我们大家都爱 我们的国家,我们大家都在尽全力为祖国服务。在今后的几个月,在我履行总统职责的时候,我需要你们的善意,你们的支持,尤其是你们的祈祷。” 肯尼迪在演说中充满了忧郁,比拥有核能力时代的任何一名前任总统的演说更为忧郁,这种忧郁是赫鲁晓夫对他施加压力造成的。肯尼迪认为,赫 鲁晓夫利用了他在猪湾的失败,在赫鲁晓夫眼中,他是一个可以被吓住的人,是一个既无经验又无勇气的人。现在他必须改变赫鲁晓夫的这一看法,不能 让赫鲁晓夫得逞,否则今后的麻烦事会更多,他必须表现得强硬。他说:“西柏林现在已成为考验西方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已成为一个焦点。在那里, 我们所承担的庄严的义务目前正同苏联的野心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我们不能、也绝不允许共产党人逐步地或者用武力把我们赶出柏林。履行我们 对这个城市所作的保证对西德的士气和安全,对西欧的团结,以及对整个自由世界的信心,都是必要的。这个城市的安全程度同我们的一样, 因为我们不能把它的安全同我们自己的安全分开。我们将随时准备谈判,如果谈判有所帮助的话。但是我们还必须准备用武力进行抵抗,如果有 人对我们使用武力的话。只作一手准备是会失败的。有两手准备就能有助于自由与和平的事业总起来说,我们谋求和平,可是我们不会投降。这就 是这场危机的中心含义,也是政府政策的意图。在自由的人们的帮助下,这场危机是能够克服的。” 赫鲁晓夫获悉肯尼迪的演说后,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称肯尼迪的演说是一篇战争宣言。他对美国追加军事预算和向西柏林派遣增援部队极为恼 火。他把美国的这些行动称为军事上的歇斯底里。从信中可以看出,肯尼迪没有让步,西方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谈判建议使赫鲁晓夫感到愤怒。他自己的 威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要求稳定德国边界,并要求剔除柏林这根哽在“社会主义东德喉咙中的‘鱼刺’”,希望赫鲁晓夫能 遵守诺言,“击退”美国的压力。1961 年 8 月 3—5 日,华沙条约组织各国党的第一书记到莫斯科开会。 会议发表声明说,如果西方国家不愿意签计对德和约,华沙条约国决定单方面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缔结和约,并给予柏林“自由城市”的地位。8 月 3 日,苏联政府向美国、英国和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份照会,其中所 列的要求有如最后通碟:“有关与德国缔结和约以及根据这一和约对西柏林的现状做出规定的问题,必须在今年年底以前以某种方式予以解决。”8 月 7 日,赫鲁晓夫在苏联电视台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警告说,苏联 将大大增加驻扎在自己西部边界军队的数量,并且将征召预备役以使部队达 到战时建制。赫鲁晓夫的讲话在本已充满紧张气氛的西方国家引起慌乱。柏林处于动 荡之中。自维也纳会谈之后,从东柏林流入西柏林的德国人与日俱增,到 8 月中旬止差不多有5 万人越界。16 年来,从柏林逃往西德的人差不多有 350 万了。单在 12 日这一天,越界人数就有 4000 多,其中大部分是医生、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这一天,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对边界实行管制:关闭两 德之间的边界。对准许出入双方边界的人颁发特别通行证。边界管制的日期定于 8 月 13 日开始。“13”在西方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 的数字。赫鲁晓夫同乌布利希开玩笑说,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这可是个吉利的日子。8 月 13 日午夜,黑暗无人的柏林大街上突然警笛狂鸣,苏制 T-34 和 T-54 型坦克和载满东德军人的卡车沿东西柏林之间 40 公里的界线一字排开。 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卡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四小时后,日出之时,一堵墙的墙基 已经形成了。四天之后,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著名的“柏林墙”就完全建成。 墙高 3.6米,墙顶盘绕着铁丝网。柏林墙使东西柏林人的自由往来成为历史。柏林墙的建立是西方始料未及的。肯尼迪当时不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 过了四天才向莫斯科提出正式抗议。接着,9 月 1 日,赫鲁晓夫又使柏林危机进一步迫近爆发点。赫鲁晓夫下令恢复苏联的核试验。美国地震仪记录显 示出苏联核试验的强度。肯尼迪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呼吁赫鲁晓夫停止核试验。赫鲁晓夫对他们的呼吁置之不理。侦察设备记录到了第二次试验,接着 又是第三次试验。在其后的一个月里,苏联一共爆炸了 30 个较大的装置。试验结束时,苏联放射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已经超过了美、英、法三国之和。 赫鲁晓夫想以此显示,苏联的核武器装置和核武器生产能力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接着,赫鲁晓夫在苏共第 22 次代表大会上宣布,很快就要爆炸一枚 5000 万吨级的核弹——相当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扔在广岛的原子弹 的2500 倍,等于历史上所有战争用掉的全部烈性炸药的 5 倍。在第二次会议 上,他告诉代表们说,爆炸的结果“证明它比核技术专家们所估计的 5000万吨还要大”,但专家们并不会因这样一个计算错误而受到批评。赫鲁晓夫 的故作幽默,在会议上引起哄堂大笑。赫鲁晓夫对核武器情有独钟。他认为原子弹是他在国际斗争中制胜的法 宝,是他同西方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后盾。对赫鲁晓夫的这一着棋,肯尼迪也不示弱,他决定批准美国恢复核试验。 他说,鉴于苏联政府的行为,“我们现在必须采取即使谨慎的人也会感到必须采取的那些步骤”。这是柏林危机的顶点。接着,肯尼迪派副总统约翰逊前往西柏林视察,向西柏林的居民重申美 国对西柏林所承担的义务。陪同约翰逊一同前往的是克莱将军。这名克莱将军当时已经退休。肯尼迪之所以派他去,是因为他在战后曾是驻德国的美国 军事管制委员。1948 年,当苏联对西柏林实行陆上封锁时,克莱组织了对西柏林的大规模空运。肯尼迪是想用这个昔日西柏林人心目中的英雄来稳定民 心。赫鲁晓夫也如法炮制,起用了退休元帅科涅夫。科涅夫曾任驻德国苏联 占领区总司令,曾与克菜将军演过“对手戏”。不过,为了避免科涅夫误解,赫鲁晓夫告诉他一俟柏林局势恢复正常,就要把他调回莫斯科,去柏林的任 职只是暂时的。当舆论披露了科涅夫的任职后,紧张局势更加剧了。 柏林墙建成之后,东西柏林的通道只剩下一处。边界 100 米之内为隔离区,严禁任何人停留。卫戍部队还给巴黎、波恩和华盛顿发出照会,正式提 出禁止西德国家领导人乘飞机进入柏林。但法国、西德、美国态度强硬。9 月 8日,赫鲁晓夫又提出西德进入柏林的飞行应受监督,再次遭到西方的断 然拒绝。为了试探赫鲁晓夫的意图和显示美国的决心,肯尼迪增派 1500 名美国军 人,从西德乘坐 60 辆装甲车,沿着高速公路通过民主德国的检查站,开往西柏林。但是苏军并没有加以阻止。美国的这一行动证明,“柏林墙”并不影 响西方驻军出入西柏林。于是,肯尼迪容忍了这一事实。苏军和美军在柏林墙两边互相对峙,局势时紧时松。1961 年 10 月,苏联共产党第 22 次代表大会开幕时,形势又一度紧张起 来。科涅夫报告说,美国人正准备开进来,用步兵和推土机摧毁边界工事。赫鲁晓夫指示科涅夫把苏军坦克隐藏在公路两旁,等美国人越过边界后就起 动与他们对抗。科涅夫依照指示,将坦克隐蔽起来。当美国的吉普车、卡车、运输车和推土机进入 100 米无人区时,发觉它们已处于苏军坦克的射程之 内,于是停了下来。两军相持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代表大会的例会正在进行,科涅夫元帅来到主席团办公室,请 求叫出赫鲁晓夫,说有急事报告。科涅夫报告说,美国坦克的发动机已经高速运转了半个小时。科涅夫知道什么叫战争: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坦克手 的神经有多么紧张,当千百万人的生命决定于苏联和美国的坦克手的一时冲动或操作失误时,形势将多么难以控制。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就把人类推进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里只要一步不慎就可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科涅夫显得很激动,神经非常紧张。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说:“把我 们的坦克撤到毗邻的支路上,撤到美国人看不见的地方,但让发动机也高速运转,通过扩音器,加大坦克的轰鸣声。”科涅夫迟疑了一下说:“赫鲁晓 夫同志,他们会往前冲的!”“我认为不会,我肯定在 20 分钟之内,或者在他们接到命令的任何时间内,美国坦克也会开回去的。他们自己已陷入了困 境,只要我们的炮口还对着他们,他们是不能掉转坦克并且开回去的。我相信,他们正在找出路,那我们就给他们一条出路吧。当然,只要仇恨还没有 搅乱美国军人的理智,在我们撤走我们的坦克之后,他们也会照做的。”过了一会儿,科涅夫向赫鲁晓夫报告说,美国坦克掉头了,并且大约 20 分钟的时间便消失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化解了。柏林危机以赫鲁晓夫的退让而结束。10 月 10 日,赫鲁晓夫在苏共 22 大 的讲话中说:“我们将不坚持一定要在 1961 年 12 月 31日前缔结对德和约。” 在私下里,他更为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对访问莫斯科的比利时外交家保罗—昂利·斯巴克说:“我认识到,同我的愿望相反,西方国家不愿签订 和约我并不想使他们处于无法忍受的境地;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可能让人踩在脚下的。”他接着又说:“柏林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共产党国家 10 亿人民中间,200 万人算得了什么!”赫鲁晓夫在推迟签约期限的同时,还宣布取消了要美国、英国、法国撤 出西柏林的期限。1962 年 1 月,赫鲁晓夫派他的女婿、《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去美国, 同肯尼迪密谈。肯尼迪提出德国问题的解决可以再拖上 15 年。赫鲁晓夫对此表示同意,并进一步指出,西柏林问题也没有最后的期限,问题什么时候成 熟,就什么时候解决。赫鲁晓夫冻结了德国和柏林问题,使欧洲的紧张局势 暂时缓和下来。然而,好景不常。1962 年下半年,加勒比海又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这 是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两人之间的又一场较量,它将全世界推向了核毁灭的边 缘。1962 年 7 月,古巴副总理劳尔·卡斯特罗访问苏联。此后有关古巴的各 种说法就多了起来。据逃到美国的古巴难民说,从 7 月下旬开始,古巴港口活动明显繁忙, 从黑海开来的大批苏联货船陆续驶抵比那尔德里奥省北岸的深水港马里埃尔。船上所载货物不详,但却令人生疑。这些船吃水很浅,而特点是舱口非 常宽。同样奇怪的是,每条船上都有大批的苏联技术人员。到了 8 月底,在古巴的苏联人已经有 5000 多名。据在佛罗里达州奥帕洛 卡的中央情报局查询站受讯问的难民说,他们目睹成队的卡车拖着用防水帆布包裹着的长形管状物件。一个从古巴来到奥帕洛卡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 员,曾看到其尾部,并且画了一张简图。同一周内,卡斯特罗的私人飞机驾驶员在哈瓦那一家酒吧里夸口说,古巴现在已经有了装有核弹头的远程导 弹。参议员基廷警告美国政府说,苏联正在古巴岛上建造六个中远程导弹发 射场。美国政府认为基廷的警告是在煽动,是为入侵古巴、封锁古巴制造舆论。 自从猪湾事件之后,古巴一直是肯尼迪政府政治上最沉重的负担。1962年国会选举的迫近,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起来。从 1961 年起,肯尼迪政府就 强调要在拉丁美洲孤立古巴。1962 年 1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召开的美洲国 家组织会议将古巴排除在外,拒绝接纳古巴参加美洲国家组织,禁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向古巴出售武器,并且通过了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对西半球渗透 的决议。除粮食和药品外,美国禁止向古巴输出一切物资,禁止进口商和旅游者带进古巴制造的任何商品,并限止同古巴进行贸易的公司使用美国的港 口和船只。这些措施无疑阻碍和制约了古巴的经济发展。但古巴仍然屹立在加勒比海岸。反对派瞄准了肯尼迪政府的这一致命弱点。共和党参众两院竟选委员会宣称,古巴将成为“1962 年竞选运动的主要问题”。美国民意测验表明,人们正对共产党在该岛的影响日益感到沮丧。 参议员基廷的警告,在当时并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用来证实其真实性,他本人又拒绝透露情报来源。这使得中央情报局无法核实其可靠性。肯尼迪在一 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不能根据未经证实的传闻和报道或是某一个国会议员拒绝告诉我们他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东西,来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 题。要说服我们的盟国和我们并肩行动要使自由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冒风险,我们必须根据可靠的情报来行动。”在 8 月 29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 他仍然对西柏林问题感到关切,强调义务,反对再次入侵古巴,但是保证“最为密切地注视着古巴发生的一切”。从 8 月初起,白宫一系列会议和汇报的 主题都是苏联人员和装备进入古巴。美国海军舰只和飞机对驶往古巴的每一艘苏联船只都拍了照片。美军飞机每月两次对古巴全岛进行空中侦察飞行。 从 8 月 27 日起,每天都有关于古巴情报的专门报告。于 29 日拍摄、并于 8 月 31 日送交肯尼迪的照片,提供了第一批准确的 情报:防空用的地对空导弹(萨姆),保卫沿海地区的配备有导弹的鱼雷快艇和大量增加的军事人员。但是,这些照片都没有提供古巴拥有进攻性弹道 导弹的证据。肯尼迪再次指出,迄今还没有发现进攻性的地对地导弹或其他值得注意的具有进攻能力的武器的证据。不过,他不无担心地说:“如果确 实是有这类武器,那就会出现最严重的问题。”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康则不乐观。他认为,萨姆导弹基地很可能是 用来保护进攻性导弹发射场的,但他没有把他的看法告诉肯尼迪。除麦康之外,肯尼迪的情报人员和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都强调:苏联从来没有在其领 土之外部署过进攻性导弹,即便在华沙条约组织内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里也没有部署过;苏联完全有可能继续把对古巴的军事援助限于防御性武器;而 且他们显然认识到在古巴建立进攻性军事基地可能会导致美国的军事干涉。这种进攻能力同防御能力之间的区别,虽然并不总是可以分得很清楚,却被 所有有关人员看作是关键所在。在古巴出现不能用来袭击美国的苏联武器是令人不快的,但这同长期以来存在于古巴或别处的情况井没有多大差别,因 而还不足以成为美国作出军事反应的理由。然而,苏联继续装运物资到古巴以及莫斯科 9 月 11 日的声明,还是让肯 尼迪放心不下,他怀疑赫鲁晓夫有诈。9 月 6 日,肯尼迪收到赫鲁晓夫的一封私人信件。赫鲁晓夫在信中对美 国国会的选举表示关心,他说:“在美国国会选举以前,我们将不采取任何可能使国际形势复杂化或加剧我们两国之间紧张关系的步骤只要对方不 采取任何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包括对德和约和西柏林问题。”信中绝口不提古巴一字。当肯尼迪手下的人问多勃雷宁(苏驻美大使) 时,对方回答,他们在古巴没有做任何新的和特别的事情,所有措施肯定是防御性的,并没有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任何威胁。9 月 11 日,苏联政府发表的声明干脆宣称,它的核火箭威力如此之大, 以致不需要部署在任何其他国家内,包括古巴。“向古巴运去的武器和装备完全是为了进行防御”,并不能威胁到美国。赫鲁晓夫和米高扬通过苏联驻华盛顿官员格奥尔基·鲍尔科沙科夫转告 肯尼迪说,苏联不会在古巴部署任何射程能达到美国的导弹。肯尼迪之所以对苏联的声明产生不信任感,是担心赫鲁晓夫把他拖入与 古巴的另一场纠纷中,从而使卡斯特罗成为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中的一个不安定的因素,使美国无暇他顾,然后苏联人则对西柏林采取行动。肯尼迪并 不认为苏联就防御性导弹作出的保证比古巴难民关于存在进攻性导弹的传闻更可信,两者都有待证实。不过,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美国朝野和赫鲁 晓夫都应该明白,苏联对古巴的援助哪些项目是美国可以容忍的,哪些项目是不能容忍的。因此,肯尼迪认为有必要提醒赫鲁晓夫。他说:“如果任何 时候共产党在古巴的军事集结以任何方式危及或妨碍到我们的安全或者如果古巴有一天成为苏联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进攻性军事基地,那么, 美国将采取所有必须采取的行动来保卫它的盟国和它自身安全。”赫鲁晓夫看到肯尼迪的讲话后警告说,肯尼迪讲话中所提到的行动将意 味着战争的开始——一场核战争。猪湾事件之后,古已的命运以及苏联在这一个地区能否站住脚的问题一 直困扰着赫鲁晓夫。无论是在莫斯科处理国内事务,还是出国访问,他都对此念念不忘。1962 年 5 月他在保加利亚访问时,仍在考虑这一问题。他认为, 如果古巴卡斯特罗政权被美国颠覆,社会主义在拉美的影响将等于零。苏联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将随着古巴政权的丢失而消失殆尽。这一地区的国家会因 美国的强大而听从于美国的指挥。古巴是共产主义打进拉美的一个楔子,只要古巴能够保住政权,社会主义在拉美的影响就有星火燎原的可能。因此, 一定要有一个对付美国的实际办法,以遏制其对加勒比海的干涉。美国现在已经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苏联为什么不能在 美国的周围部署导弹?就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想出了在古巴部署核弹头导弹的主意。他认为, 在古巴设置导弹可以抑制美国对卡斯特罗政府采取轻率的军事行动。如果导弹装好后被美国人发现,那也没有关系。美国人会毁掉一些基地,但只要古 巴能留下 1/4,甚至 1/10 的导弹——即使只留下一两枚大的导弹——就仍旧能够击中纽约,那时纽约将成为废墟。其次,在古巴设置导弹,除了能保 护古巴外,还可以在核武器方面同美国取得“均势”。从保加利亚访问回国后,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每周例会上,提出了他 的想法。他说,猪湾事件失败后,美国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有消息说,美国政府决心组织一支训练更为有素和装备更为精良的雇佣军以入侵古巴。如 果幻想卡斯特罗能像第一次那样击败入侵者,那就太冒险、太幼稚了。美国的第二次进攻绝不会像第一次那样糟,他们会像中途岛登陆、釜山登陆、仁 川登陆那样,进行周密的计划,小小的古巴是无论如何对付不了的。这一次菲德尔就会被打垮,唯有苏联能够阻止这一灾难的发生。苏共中央主席团对赫鲁晓夫的提议讨论后认为:苏联向古巴提供导弹并 不违反国际法。古巴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有权利请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援助的范围和性质只是这两个国家间的问题。美国在日本、西德、以色 列、土耳其、意大利以及其他很多国家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时也没有征得苏联的许可。这些基地有些离苏联边界很近,配备有能发射核弹头的导弹设 施。这是对苏联的威胁和挑衅。虽然从苏联领土上发射的洲际导弹可以到达美国任何特定的目标,但是在未来的核战争中,胜利是以分钟而不是以小时 来计算的。苏联的导弹从苏联领土上点火发射,需要 20—25 分钟才能到达美国,而美国的导弹从土耳其发射,只需要五六分钟就能够到达苏联西部的政 治经济中心。在古巴安装地对地导弹,距美国海岸不到 150 公里,可以取得核威慑的均势。会议决定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和发射设备并提供伊尔-28 型喷气式轰炸 机。建造发射台和安装导弹的工作秘密而迅速地进行着。赫鲁晓夫和卡斯特 罗估计,这项工作在中央情报局探听出来之前就能够完成。赫鲁晓夫认为,届时,这些导弹可以摧毁纽约、芝加哥和其他大工业城市,华盛顿就更不在 话下了。10 月 9 日,肯尼迪批准了 U-2 型飞机对古巴西端领土的飞行。这次飞行 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苏联萨姆导弹部署的情况。之所以选择这一地区,是因为在 8 月 29 日首次发现的部署在那里的萨姆导弹有可能已可用于作战。由 于 9 月间的各次飞行侦察了古巴岛上没有侦察过的地区,因此,这次飞行的第二个目的是,再次侦察这一地区军事部署的情况,并核对从古巴内部窃得 的两份护航观测报告。这些报告比一般情报更准确地表明在那个地点已有一个中程弹道导弹发射场。由于气候不好,飞行推迟到 10 月 14 日进行。清晨,天空晴朗无云。两 名美军飞行员从南向北飞过了古巴西部的领空。他们事先被告知地面可能会有射击。可是古巴导弹基地的射手却没有任何反应。两名美国空军飞行员顺 顺当当地返回了基地。底片盒立即送往华盛顿,并很快冲洗出来。在五角大楼的分析中心,专家们开始研究每一张放大的照片。10 月 15 日下午,美国专家通过照片分析出,在古巴圣克里斯托瓦尔附 近已经修起一片梯形的场地,而这种场地迄今为止还只是在 U-2 飞机所拍摄的苏联的照片中看到过。场地的四角都有萨姆导弹发射场,保卫着一座发射 台。照片中看不到弹道导弹,然而专家们能够辨认出有导弹转运、装配和发 射装置。到晚上 8 点钟,分析人员对他们的发现已相当肯定。他们立即通知了中 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这些官员又转告了国防部和国防情报局的负责人,并到麦乔治·邦迪的家中去告诉了他。邦迪立即认识到这不是那些未经证实的 古巴流亡者的报告,也不是一件小事。然而,他决定第二天再向肯尼迪总统报告,为的是让总统好好睡上一觉。在国务院餐厅主持宴会的国务卿腊斯克当时正在与西德外交部长哈 德·施罗德交谈,他被叫出去听电话。打电话的是国务卿助理罗杰·希尔斯曼。腊斯克问道:“你个人认为是这么回事吗?”希尔斯曼答道:“现在还 只是一个初步分析。不过,根据从电话里了解到的情况来判断,好像是没有多大疑问。”腊斯克尽管心情烦乱,但自知不能露出形色,否则必然会引起 满城风雨。他准备第二天再处理这件事。10 月 16 日,专家们重新研究了圣克里斯托瓦尔的照片。早晨 7 点半,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看到了那些照片,邦迪是在 8 点钟看到的。肯尼迪正在浏览当天的报纸,邦迪向肯尼迪报告说:“总统先生,现在根据一些照 片可以判断,苏联人在古巴设置了进攻性导弹。”肯尼迪吩咐邦迪召集政府 要员 11 点45 分到内阁会议厅开会。参加这次会议以及随后召开的一系列续会的,除了肯尼迪兄弟外(约 翰·肯尼迪、罗伯特·肯尼迪),还有吉尔帕特里克、邦迪、麦克纳马拉、腊斯克、林登·约翰逊、麦科恩、马克斯韦尔、泰勒、中央情报局的马歇尔·卡 特将军、索伦森、乔治·鲍尔、财政部长狄龙、负责拉丁美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爱德华·马丁、大使波伦、卢埃林·汤普森、艾德莱·史蒂文森、亚历克西斯·约翰逊、约翰·麦克洛伊、罗伯特·洛维特和保罗·尼采。会后, 成立了由上述人员组成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情报分析专家给执行委员会送来的报告表明,再过 10 来天,圣克里斯托 瓦尔发射场便可供使用。而这一工程完成后,美国在遭到袭击时的报警时间将从 15 分钟缩短到只有两三分钟。执行委员会成 员们听到这个报告后的第一个感觉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与会者普遍认为,美国无论作出何种反应都可能使局势恶化,即便是这样,也总比听任赫鲁晓夫 这样无休止地干下去好。肯尼迪下令增加 U-2 飞机的飞行次数。执委会其他成员将研究可供选择 的途径,从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提出意见。美国国务院将探索争取拉丁美洲国家以及欧洲盟国支持的可能;国防部要研究各种可供选择的军事方案,以 及各方案的时间安排、部队军种和所需兵力。这时,执委会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导弹发射场进行一次空袭。罗伯特·肯尼迪给他哥哥 的一张字条上这样写道:“我现在才知道东条在策划偷袭珍珠港时是何种感 觉。”为了不至于引起社会上的骚乱和动荡,肯尼迪仍按原定计划前往康涅狄 格州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直到午夜才返回华盛顿。整个白天以及大半个晚上,执委会都在国务院七楼乔治·鲍尔的会议室里开会。U-2 飞机拍摄到的 新证据令人不寒而栗。苏联导弹专家们在日夜不停地工作。现在,从照片上已可以看到导弹。一周之内,16 个——也许是 32 个发射场就可供发射之用。 照片除了可以证实圣克里斯托瓦尔确有中程导弹(射程 1600 公里)发射场外,还发现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和哈瓦那之间的瓜纳哈伊地区以及古巴东部的 雷梅迪奥斯设有远中程导弹(3500 公里)发射场。远中程导弹的准备工作不久即将完成。按美国情报委员会的估计,苏联用这些导弹可以向美国(西至 蒙大拿州)的目标一次集中发射 40 枚核弹头。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在总统外出期间主持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委会的会 议。大多数人的意见依然赞成空袭,用他们的说法叫做“动一次外科手术”。白宫助理邦迪和艾奇逊是这种意见的坚持者。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虽然轰 炸和封锁都属战争行为,但封锁与轰炸相比还有不同,至少在最初阶段,可以避免流血。空袭会炸死几万名古巴人以及难以计数的苏联技术专家。炸死 苏联人,就意味着要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这一天,大家考虑了六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采敢观望态度,静待形 势的发展;二是派代表去见赫鲁晓夫,悄悄地解决;三是把苏联人拉到联合国安理会去解决;四是封锁;五是空袭;六是入侵古巴。对于第六个方案, 执委会成员认为可以暂时保留待以后考虑,因为这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是应急措施。不过,这一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据美国情报部门 18 日的估计,在古巴的进攻性导弹几乎等于苏联全部洲 际弹道导弹发射能力的一半。从对照片的分析可知,这些进攻性导弹对准一批特定的美国城市,一旦发射,数分钟之内 800 万美国人就会丧生。据情报 部门在执委会会议上所提出的最新报告,第一批导弹在 18 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做好发射准备。肯尼迪对艾奇逊说:“这个星期我得对得起我的薪水。”当 他与执委会的成员在一起讨论时,肖普将军说:“总统先生,您的处境可是相当不妙啊。”肯尼迪立即回答说:“你也一样。”会上,肯尼迪责成与会者严守秘密。他强调说,任何过早的泄密都可能 在美国准备采取行动之前加快苏联的行动。他说,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发表一项公开声明,还要向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介绍一下情况,但那是不久的将来, 当前还是要保密。那几天,肯尼迪完成了预先安排好的各项议程,尽管外界没有看出肯尼迪有何非常之举,然而其内心一直在思考古巴导弹问题,分析 苏联人之所以要采取这样激烈、危险、一反常态的做法的目的。在执委会上,各政要曾提出五种分析供肯尼迪参考。 第一种分析:冷战策略。赫鲁晓夫以实力来对美国的抵抗意志进行试探和考验。此举一旦成功,他就能从古巴用导弹扼住美国的喉咙,在西柏林问 题上和对美国的海外基地施加新的压力的问题上立足于比以前更重要的地位。列宁曾经说过,民族扩张如同向前刺出的刺刀,碰到硬的它就缩回去, 碰到软的它就刺进去。赫鲁晓夫在核武器上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虽然不太希望在战争中使用它,但用它来进行讹诈无疑是他的目的之一。第二种分析:在古巴设置导弹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圈套。如果美国真的 为此作出反应,比如说,向古巴发起攻击,那么盟国就会出现分裂,联合国就会出面干涉,拉美国家的反美情绪就会被激化,而当美国的部队和注意力 都集中到西半球时,赫鲁晓夫将以声东击西的手法在西柏林乘虚而入。另外,美国的过激行动正好让赫鲁晓夫作为证据向中国人证明,“美帝国主义”不 是“纸老虎”,而是一只张牙舞爪的真老虎。第三种分析:此举是为了保卫古巴。分析者认为,苏联在西半球有一个 卫星国,这对赫鲁晓夫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在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方面还是在与中国对抗方面,它都是一个重要的筹码,所以他不能听任古巴垮 掉。他将不借任何代价来帮助古巴防止外来入侵。卡斯特罗兄弟可以援引猪湾事件、美国国会的态度及逃往美国的古巴流亡者不断发表的入侵言论作为 依据,要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他们曾经只是指望苏联给予一个坚定的保证,没料到苏联会以运送导弹作为更今古巴人安心的保证。第四种分析: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根据。分析者认为,赫鲁晓夫很清楚 古巴问题在美国国内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试图利用这些导弹基地在一次最高级会议上或者在联合国中作为同肯尼迪谈判时讨价还价的根据,以这 些基地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迫使肯尼迪同意签订有关西柏林的协定,或从美国海外基地撤回驻扎在那里的美军。第五种分析:苏联旨在显示其导弹实力。苏联已不再能从其导弹明显占 优的谎言中捞到好处。在古巴部署中近程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可以使他们不用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研制生产洲际导弹和潜艇发射导弹,迅速地 大大增加以美国为目标的导弹总数。这些导弹能够越过美国的大多数导弹警报系统,在发射和到达目标这段时间里实际上使美国不可能发出战术警报。 这样,美国的核轰炸机在跑道上的 15 分钟地面待命就嫌时间太长了。肯尼迪在仔细比较这五种分析之后,认为第三种和第五种分析比较站得住脚,但理 由还不是很充分,第一种分析最合理。但是不管哪种分析,很清楚,如果苏联的行动得逞的话,那么它就会在整个冷战中“从物质方面和政治方面改变 美苏力量的均势”。苏联在保密与谎言的掩盖下所进行的工作,无疑是为了 在 11月时让肯尼迪和全世界面对一个威胁性的既成事实。这样,赫鲁晓夫就 可以在联合国发言并趾高气扬地要求召开一次关于柏林和其他问题的最高级 会议。肯尼迪早就应允要接见葛罗米柯。他认为现在正是一个机会。他和葛罗 米柯谈了两个多小时。会谈中,他不时将话题扯到导弹方面,但葛罗米柯始终不接茬。肯尼迪分析认为,葛罗米柯也许根本就不知道在古巴发生的事。 就在这时,腊斯克在执委会提出建议,应把 10 月 23 日作为采取行动的最后限期。他说,假若届时导弹发射台还在建造,就应使用武力予以摧毁。 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也坚决主张军事进攻。肯尼迪问,苏联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李梅保证说,不会有任何反应。肯尼迪表示怀疑:“他们也 跟我们一样,绝不会无所作为地了事。他们发表了那么多声明,现在绝不会听任咱们把他们的导弹搞掉。他们不在古巴采取行动,肯定也会在柏林下 手。”麦克纳马拉继续为他的封锁方案鼓吹。国务院的一名法律顾问借用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隔离侵略者的讲话”,建议把封锁称做“隔离”。与会 者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罗伯特·肯尼迪更是极力赞成。他说,大家对珍珠港事件记忆犹新,美国不能进行突然袭击,175 年以来,美国还从未这么做过,突然袭击是不符合美国精神的。18 日晚,执委会会议决定:实行封锁。美国司法部副部长卡曾巴赫奉命 为封锁古巴寻找法律上的根据。19 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大西洋司令部和加勒比海司令部于下午1 点 20 分进入戒备状态。五角大楼宣布,麦克纳马拉已要求三军参谋长在华 盛顿暂留六周,以便商谈“编制预算问题”。卡曾巴赫报告说,照他看来,在当前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封锁在法律上是说得过去的。肯尼迪决定在星 期一(10 月 22 日)傍晚通过电视向美国观众报告情况。这一天,执委会的会议开了一昼夜。会议上,大多数人明确表示赞成封 锁。会议最重要的进展是决定要求美洲国家组织对封锁表示赞同。为此,必 须在有投票权的20 个美洲国家之中获得 2/3 的多数票。苏联问题专家预言, 若能做到这一点,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苏联人很重视合法性。星期六下午,肯尼迪最后决定同意封锁。美国战术空军指挥部的司令官 报告说,大规模空中偷袭也未必能够消灭古巴的全部导弹发射场和核武器,这使他对封锁的决定不再有丝毫犹豫。有人建议肯尼迪告诉苏联人,如果他们从古巴撤除导弹,美国也将撤除 设在土耳其的导弹,并放弃美国在古巴岛上的关塔那摩军事基地。结果建议 者遭到了痛斥。为了做好细节安排和整理法律依据,越来越多的人参预了问题的讨论。 结果秘密开始被四处传播,最后走了样,整个美国社会开始躁动了。肯尼迪要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 10 月 23 日前不要对此问题进行报道。海军在加勒比海部署了 180 艘舰艇。B—52 轰炸机部队满载核弹在空中 飞行。星期六深夜,美国第一装甲师从得克萨斯开拔,前往佐治亚港口准备上船。另外五个师也处于戒备状态。肯尼迪的电视演说是在星期一傍晚 7 点钟开始的,所有的电视台和西班 牙语广播网都同时播送:同胞们:晚上好。本政府像以前保证得那样,对苏联在古巴岛上的军事 集结一直保持着极为严密的监视。在过去的一周里,有证据表明,在这个岛上正在修建一系列进攻性导弹发射场。修建这些基地的目的不可能是别的,正是 为了提供对西半球进行核打击的能力由于引入了这些大规模杀伤武器,古巴已迅速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己对美洲地区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构成 了巨大的威胁。多年以来, 苏联和美国都在小心谨慎地部署战略核武器,并确保在和平时期不使用核武器。美国公民已经习惯于在苏联境内和核潜艇上 所设置的苏联导弹的瞄准下过日常生活。但是共产党人在一个众所周知同美国和西半球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地区,违反苏美双方的约定,第一次将战略武器设 置在苏联领土以外。这是一种挑衅,如果它是要考验我们的勇气的话,我们的回答是绝不容许。我们的不可动摇的目标必然是,使这些导弹不致被用来攻击 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并使它们从西半球撤走或清除掉。我们不会过早地或不必要地冒全球性核战争的风险。在核战争中,甚至胜利的果实也是到嘴的 灰烬,然而到了必须面对这种风险的时候,我们也绝不畏缩。肯尼迪在讲话中还警告赫鲁晓夫,从古巴发射的任何导弹都将被认为是 苏联对美国的袭击,必将引起美国对苏联的全面回击。企图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演说结束后,肯尼迪收到国防部的一份秘密报告:为对古巴实施军事行 动,已准备好 2000 架次攻击的军用飞机,9 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伞兵以及25 万名增援部队。莫斯科在 13 个小时之后才作出了第一个反应。美国驻苏联大使接到一份 照会,照会指责美国的“海盗行为”,并否认设在古巴的导弹是用于攻击的目的。看来,赫鲁晓夫有些慌乱,正在拖延时间,以便找到良策。但是,他 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肯尼迪已经签署了封锁的公告,24 日早晨即将生效。在公告上,被列入禁止通过的项目包括进攻性导弹和轰炸机。海军巴经在加勒 比海上跟踪苏联潜艇。美国驻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几内亚和塞内加尔的大使报告说, 他们阻止苏联弹头空运进入古巴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驻在国的政府都同意不准苏联集团的飞机在飞往古巴的途中过境着陆。罗伯特·肯尼迪到苏联大使馆拜访了多勃雷宁大使。多勃雷宁大使把两 手一摊说,据他所知,在古巴没有导弹。10 月 24 日上午 10 点钟,封锁线已经展开。位于纠察线前哨的是 13 艘 驱逐舰,然后是两艘巡洋舰,每艘巡洋舰的侧翼又各有两艘巡洋舰——总共19 艘。朝它们驶来的是 25 条苏联商船。其中的“加加林”号和“科米尔斯” 号距离纠察线只有几公里。一艘苏联潜艇进入两条商船之间并排前进。为辅助 U—2 飞机的拍摄而进行的超低空飞行所拍回来的照片表明,古巴 地面上的工程仍在加速进行。8 个至 10 个导弹基地设在圣克里斯托瓦尔、雷梅迪臭斯、瓜纳哈伊和大萨瓜这几个城市附近。每个基地大约有 4 个发射架。 在古巴,至少有 30 枚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还有 20 架以上尚未拆箱的、能够向美国或拉丁美洲城市投掷核弹的伊尔—28 型轰炸机,在新拍摄的照片上, 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射台以及核弹仓库掩体。几天之内,有几座发射台就可以 使用。在联合国,吴丹秘书长给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发出了内容相同的信,敦促 双方在两三周内停止封锁和运送武器。肯尼迪的回答是,在苏联人同意拆除并运走导弹之前拒绝谈判。在莫斯科,美国实业家威廉·诺克斯被邀请到克 里姆林宫,他发现赫鲁晓夫精神萎靡,疲惫不堪。赫鲁晓夫托他给华盛顿带 个信。上午 10 点 32 分,20 条苏联商船在海上停了下来,其中的 6 条船,然后 是 12条船掉头了。腊斯克用胳膊肘轻轻碰了邦迪一下,轻声说:“咱们同他 们眼对眼瞪着,看来他们眨眼了。”危机仍在发展。在古巴,导弹发射场的修建工程仍在继续进行。伊尔—28 型轰炸机正在拆箱组装。 在联合国安理会,苏联代表佐林质问美国代表艾德莱·史蒂文森能拿出什么关于导弹的证据来。人们从电视转播中看到史蒂文森趾高气扬他说他拿 得出证据。他问佐林敢不敢否认古巴有导弹。“有还是没有?”他疾言厉色地问,“不要等翻译,有还是没有?”佐林避而不答。他说,他现在不是在 美国法庭上受审。史蒂文森说:“现在你是在世界舆论的法庭上受审。请你现在回答,究竟是有还是没有。”佐林不置可否:“到时候,你就会得到答 复的。”史蒂文森逼近一步说:“我准备等待你的答复,即使你要让我等到地狱封冰之时。我也准备就在这间屋子里把证据给你。”说着,他把蒙在相 框上的布一撩,一张导弹发射场的放大照片顿时露了出来。10 月 26 日早晨 7 点,美国驱逐舰“小约瑟·肯尼迪”号与苏联货船“马 卢克拉”号相遇。由美国水兵组成的一个武装检查组上船对它进行了检查。没有违禁品,立即放行。此事表明,苏联已通知所有过往船只接受检查。白 宫为此很高兴。但是在古巴,苏联人仍在拼命地干。几小时之内,第一批导弹将做好发 射准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警告说,这一情况如继续下去,总统就有“理由”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罗伯特·肯尼迪通知多勃雷宁大使,美国的克制力 最多超不过 48 小时。下午 6 点钟,赫鲁晓夫通过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与美国国务院间的电传 发出一封信件。赫鲁晓夫第一次承认在古巴有苏联导弹。他说,他不再往古已运送武器;只要肯尼迪答应不进攻古巴,可以把古巴境内的武器拆除、撤 离。晚上 10 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考虑这个建议。会上决定把它当做正式照会予以接受,并于次日予以答复。美国国务院的苏 联问题专家将留下来连夜研究对策。致赫鲁晓夫的回信还未草拟完毕,莫斯科广播电台就广播了赫鲁晓夫致 肯尼迪的第二封信。信中说,作为撤出古巴导弹的条件,美国必须撤除在土 耳其的导弹基地。第二封信与第一封信不仅内容不同,而且文风也不同,很像是由一个委 员会起草的。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报告说,驻纽约的苏联外交官正在准备 销毁文件。一架U-2 飞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估计是苏联人所为。因为几天 来在古巴进行的超低空飞行都曾遭受到古巴炮火的射击,但都安全返航,这 次 U-2飞机被击落,肯定是古巴启用了萨姆导弹。而导弹的控制权是在苏联 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普利耶夫手中。U-2 飞机事件预示着苏联下一步的行动将是发射进攻性导弹。情况更为紧急,战争一触即发。美国三军参谋长应邀参加了执委会的会 议。他们提议在 10 月 29 日发动空袭,紧接着就进攻古巴。执委会里除一人反对外,都认为舍此别无出路,反对的人就是肯尼迪。他说:“我所关心的 不是这第一步而是双方相继升级到第四步、第五步的时候——我怕我们那会儿已不能升到第六步,因为已经没人能去干了。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我 们正在走上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其实,苏联的态度也绝不是美国人所猜测的那样。苏联并未授权普利耶 夫启用地对空导弹,这完全是一次基地指挥官的应急行动。此前,卡斯特罗就不止一次地向普利耶夫和赫鲁晓夫指出,在古巴上空低飞的美国飞机对苏 联的导弹基地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他在 10 月 27 日这一天曾命令古巴的防空高炮部队向美机开火。但是,古巴的高射炮没有打下一架美机。不知谁下令 发射了一颗防空导弹,便酿成了千钧一发的局势。赫鲁晓夫知道此事后也十分着急,怕美国会有什么过激反应,因此除了指责卡斯特罗之外,还赶忙命 令苏联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只能听从莫斯科的指令,以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苏联国防部长也为此事感到后怕。因为在几周前,马利诺夫斯基曾考虑 过授权普利耶夫决定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即:如果美国入侵古巴以及苏联驻古最高军事长官同莫斯科的通讯线路中断、其他抵御侵略的手段无济于 事,普利耶夫可以决定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最终没有签发这一命令,如果签发了,后果不堪设想。就在 10 月 26 日,普利耶夫还致电莫斯科,要求把核 弹头运到导弹发射器的附近,并授权在美国入侵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幸亏赫鲁晓夫没有同意。美国安全委员会执委会正在进行紧张的讨论。罗伯特·肯尼迪想出了一 个办法。他提议不理睬第二封信,只就第一封信进行答复。晚上 8 点 5 分,肯尼迪向赫鲁晓夫发出复信,并向全世界宣布,他已经接受了苏联的条件。 同时,肯尼迪派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私下会晤。罗伯特·肯尼迪明确表示:美国不能在威胁面前作出从土耳其 撤走导弹的决定;但是,有尼迪早就急切地想把这些导弹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出:只要苏联撤出古巴的导弹,保全美国的面子,那么“两国可以恢复和 平关系”,并“在核武器控制方面取得进展”。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他在 28 日的回信中,一笔勾销了以撤除 土耳其的导弹为对等条件,表示将下令撤除苏联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就解除对古巴的封锁迅速达成协议。他要求双方要“谨慎、克制,不要把事件 搞到致命的地步”。肯尼迪随即发表声明,欢迎赫鲁晓夫的“具有政治家风度的决定”。肯尼迪要求苏联除撤走导弹和导弹发射架外,还必须撤走伊尔-28 轰炸机。 当天,卡斯特罗就美苏在古巴导弹问题上的协议发表声明,要求美国除解除对古巴的封锁外,还必须作出下列保证:1.停止经济封锁;2.停止一 切颠覆活动;3.停止从美国和波多黎各的基地上进行海盗式的攻击;4.停止侵犯古巴领海领空的行动;5.撤除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国海军基地,归还美 国占据的古巴领土。为了安慰卡斯特罗和早日促成协议的执行,米高扬受赫鲁晓夫之托,专 程从莫斯科去古巴做说服卡斯特罗的工作。当初也是赫鲁晓夫派人去哈瓦那,劝说卡斯特罗签署苏古关于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的秘密协议。这一 装一拆,卡斯特罗都是被动的,他感觉到自己被赫鲁晓夫放到一个旁观者的地位。他愤怒了,但已没有用。11 月 2 日,赫鲁晓夫同意在 30 天内撤走全 部伊尔-28轰炸机。美国也终止了海上封锁。至此,古巴导弹危机基本平息。 肯尼迪最后一封信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有关地面和外层空间核武器的扩散问题,并为争取禁止核试验做出巨大的努力。” 肯尼迪的最后一封回信,使原来一直陷于僵局的苏、美、英关于禁止核试验的谈判,突然有了转机。而这一转机又源于导弹危机。回过头来看,赫鲁晓夫引发的这场古巴导弹危机,其初衷绝不是单单为了保卫古巴的独立, 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改变苏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此外,他还想迫使美国采纳苏联对德和约的方案,使德国问题的解决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古巴导 弹危机表明,赫鲁晓夫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第 十 四 章解冻从第二次柏林危机到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核战争的临界点度过了 紧张的一年。对苏共第 22 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任务及在全国执行的情况,他都顾不上了解。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