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麦克阿瑟亲历记-7

作者:张勇 字数:21491 更新:2023-10-11 16:36:12

了,他还以为咬上敌人的大鱼了呢。自 8 时 15 分起,哈尔西对小泽总共发动了 6 次空中攻击。8 时 20 分, 随着一声声惊天动地的爆炸,2条鱼雷和数枚炸弹击中“瑞鹤号”航母;9 时 30 分,“千岁号”轻型航母中弹;2 艘轻巡洋舰也失去了作用,美机第三 次攻击时,“瑞鹤号”又被命中了 3枚鱼雷,“瑞凤号”也被了颗炸弹击中 正当哈尔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诱饵”的时候,上午 9 时左右,他终于收到了金凯德的求救电报。这时他的直接上司尼米兹也在麦克阿瑟的要求 下,发来急电,命令他火速南下,救援莱待湾。于是他只好不情愿地率领一支战列舰编队兼程南下了。另外 3 艘快速航母编队紧随其后。 这时,金凯德已渐渐招架不住了。护航航空母舰的弹药逐渐减少,一些母舰上的鱼雷已经用完,鱼雷飞机只能在敌人舰队上空装模作样地飞旋着。 第 7 舰队的损失惨重。两个半小时的连续战斗,胜利似乎已操在了粟田的手 里。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粟田突然停止了作战,他命令 部队停火重新在北面集结。他显然不知道战斗的真实情况,海面上美军施放的大量烟幕弹和瓢泼的大雨妨碍了他对情况的掌握,此外他的舰队也遭到了 很大的损失。11 时 20 分,粟田整队完毕,继续挥戈直趋菜特湾。此时,形势对日本 人大有利了:第 7 舰队已支离破碎,不堪一击,哈尔西还远在 300 多海里之外,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要他再往前继续进几十海里就可以看到莱特湾里柬 手待毙的美军运输舰船了。眼看“捷一号作战”成功在望了! 然而,当粟田继续南行一个小时后,一件海军史上重大的事件发生了!粟田好像猛然醒悟了似的,突然决定停止向莱特湾突击,下达了“全舰队北 返!”的命令。后来,粟田舰队在北返途中,又遭到回援的哈尔西编队舰载 机的攻击。晚上21 时 30 分,他仅比哈尔西早 3 个小时抵达圣贝纳迪诺海峡 入口,于是仓皇穿越海峡向西逃走了。粟田为什么要放弃突入莱特湾的作战计划,使唾手可得的战果付之东流 呢?历来众说纷坛,已成为战史之谜,分析各方面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他认为美军已在莱特岛上建起了空军基地,莱特湾可能会成为他全军覆灭的死亡大陷阱,因而不愿再冒险进湾。 二是他不知道小泽已成功地吸引了哈尔西舰队,一直误认为等待在莱特湾人口处的是哈尔西强大的第 3 舰队,他认为他已经残破了的舰队难以突破 第 3 舰队的拦截。三是他深感自己孤军奋战,缺乏友军配合,舰队有遭敌全歼的危险。 最后,从个人情况看,粟田从舰队出发以来已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23日凌晨旗舰被击沉; 24 日美军飞机一整天的狂轰滥炸;巨舰“武藏号”的 沉没;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恐怖之夜;刚刚经过的 25 日上午暴雨中的一场大混战这一切已使他紧张疲劳过度,达到难以忍受的地步,用他自己后来供 认的话说“身体和大脑都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妨碍了他的正确判断。不管怎么说,粟田放弃了近在咫尺的胜利。 当麦克阿瑟接到中央纵队从菜特湾入口处退回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他正在塔克洛班附近的一处岸滩上密切注视着海战的发展。24 日晚,由于海上局势越来越严峻,金凯德手下的力量有限,他不得不调用“纳什维尔号”参加苏里高海峡的战斗。麦克阿瑟起初表示要随旗舰一同前 往,他说:“我一生都在阅读与研究海战问题,它的魅力能激起我无限的向往。”然而,金凯德将军坚定他说:“只要总司令还在舰上,我就不动用‘纳 什维尔号’”。最后,麦克阿瑟只得屈服,把司令部转移到岸上。海上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麦克阿瑟焦虑万分,尽管他不能亲临海 战现场,但从遥远的东方不断传来的隆隆炮声使他焦虑万分。看到不时有己方舰载机栽入附近海湾,他在内心默默地祈祷着。危险终于解除了!“上帝啊!你保佑了我!”麦克阿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立即登上 附近一艘运输船“瓦沙奇号”,他要亲眼看一眼海战的现场,看一眼挽救了 整个战役的他的第7 舰队的全体官兵。海面上到处都是冒烟的战舰,有的正在下沉。救援船只不停地穿梭着, 有的在把战伤的舰艇往岸边拖,有的在打捞落水的海军官兵。这时,天空已经放晴,太阳透过云层射下一道道耀眼的光。突然,天空出现了几架“零”式战斗机。“神风敢死队”到来了!起初,美舰并没有注意这孤零零的几架敌机,舰载机紧急起飞试图把它 们打掉。“零”式飞机首先爬升到 10000 英尺的上空,然后就向美舰俯冲下 来。一架“零”式飞机边扫着机枪边向“基思湾号”的舰桥冲下来,观看者 原以为驾驶员会把飞机拉起来,不料它却朝左舷的狭窄通道直冲下来,一声 爆炸,飞机从舰旁50 米处栽入大海,激起了百米的水柱。另外两架咆哮着对准“范肖湾号”飞来,显然也是要撞它,只是最后一 刹那被高射火力击中,在空中爆炸了;有一架敌机看错了目标,掠过一艘航母后,在远处的海面上爆炸了;但是,最后一架“零”式飞机却稳稳地一头 栽在“圣路易斯号”的甲板上,这艘在上午顶住了日本战列购上大口径火炮射击的小型航空母舰,现在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不到半个小时便沉入了海 底。麦克阿瑟在“瓦沙奇号”惊奇地看到了这一切,他在嘴里咕哝着“罪孽, 罪孽!”当金凯德得知总司令也在这里观看敌机自杀性攻击时,他大吃一惊,立刻命令“瓦沙奇号”舰长迅速驶回。莱特湾大海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激战结果:日军损失轻、重航空母舰 4 艘、战列舰 3 艘、轻重巡洋舰 10 艘、伤亡 7400 余人;美军损失轻型航 空母舰 1 艘、护卫航空母舰 2 艘、巡洋舰 2 艘、驱逐舰3 艘、飞机 100 余架、 人员伤亡 2800 余人。从此,菲律宾的制主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麦克阿瑟手里了,显赫一时的日本帝国海军从此走向崩溃,濒临覆灭。这也是世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它创造了几项世界纪录: 时间长——从 10 月 23 日至 25 日,整整 3 个昼夜;海域广——东西 600 海里、南北 2000 海里; 规模大——双方总计参战的作战舰艇达 293 艘、飞机 1996 架;战役多——全部战役由巴拉望潜艇偷袭战、锡布延海海战、吕宋以东海面海战、苏里高海峡夜战、恩加诺角海战和最后的莱特湾入口大混战组成, 各次海战既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又密切相关。战后,麦克阿瑟喜不自禁,立刻给尼米兹发去一封报喜电报,告诉他日 本“联合舰队”主力已损失殆尽,并感谢他领导下的第 3 舰队官兵在这次海战中提供的“友好合作”。其实,当时他还没有完全搞清整个海战的细节,他还不清楚由于哈尔西 的判断失误几乎葬送了他的整个莱特战役。后来,当各方面细节都查清后,他才真正明白当时他处的危险境地,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现在,不管怎么说,麦克阿瑟背上悬着的刀折断了,他可以放心地往前 冲了!日本“联合溯队”在莱特湾的惨败,使得大本营如意计划“捷一号作战” 的一条脚折断了。但是它还有另一条腿——这就是山下奉文指挥的 27 万陆军,他们奉命要坚决在菲律宾群岛上拖住麦克阿瑟。山下是一位凶残而又有头脑的将军。他知道如果麦克阿瑟在莱特立住了 脚,他就会腾出手来像摘取树上的果子一样,一个一个地把整个菲律宾群岛收回他的“布袋”,那时他的 14 军只能在各个孤立的岛屿上作垂死挣扎了。 绝不能让麦克阿瑟在莱特站稳脚跟!10 月 23 日,就在粟田率领庞大的帝国舰队雄心勃勃地向莱特湾进击的时候,山下从吕宋岛守军中抽出精锐的第 1 师团和第 26 师团,增援莱特岛。 他计划第 1 师团在莱特西岸的奥莫克登陆,第 26师团在北部港口卡里加拉上 岸,这两支部队将汇合成一股,10 天内夺回塔克洛班。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我们要登上舞台中心了,我们要向在巴丹那样击败麦克阿瑟,不 过这次我们还要活捉他!”但是,山下的好梦不长,很快传来消息:粟田舰队失败!这时,由于运 输舰船极少,山下很难把他的两个师团一次都运上莱特岛,只能分批逐次运送,而且运输舰船在途中还不断遭到美军飞机的袭击,因而运上莱特岛的兵 力很少,这使山下改变了决心。他命令上岛的增援部队与溃退下来的第 16师团残部在莱特岛北部俯瞰卡里加拉湾的高地上掘壕据守,组成所谓“山下 防线”,先堵住美军,然后再伺机反扑。麦克阿瑟消除来自背后海上的威胁后,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正面的守军, 直到 10 月底,突击部队进展都比较顺利。但是,进入 11 月份以后,前进越来越困难了。11 月 6 日上午,麦克阿瑟随身带几个参谋来到了第 24 师的正面上。该 师被阻在一个地图上没有名称的山岭下已一个星期了。这个山岭挡住了美军的前进道路,不夺占该山岭,就无法深入莱特北部山区,更重要的是日军可 以凭借这个山岭的掩护从奥莫克港源源不断地运来援兵和补给。因而这个山岭就成了美日双方争夺莱特岛的关键。麦克阿瑟在山坡下临时搭设起的帐篷里找到了 24 师师长赛伯特将军。当 时天上正下着没完没了的雨,帐篷内的积水已到了膝盖下。一个士兵正在用钢盔往外舀水,赛伯特坐在用弹药箱支起的桌子上察看地图,嘴里嚼着口香 糖。见到总司令来到了自己的指挥所,赛伯特一下子跳了起来,连忙向麦克 阿瑟敬礼,嘴里咕哝了一句“这个鬼天气!”“嗬!你倒很轻松。我问你,你为什么在这里停止了一个礼拜?”“报告将军,敌人的工事太坚固了,天气也”“我不管这么多,我要你在一个礼拜内必须到达山那边,夺取奥莫克港, 否则你就回家养老吧!明白吗,先生?”麦克阿瑟发火的样子很可怕,背着双手,眼睛紧紧盯着赛伯特,像凶神一样。在部属面前,他还很少这样发过 火,这次他真急了。按计划他必须在月底前拿下来特岛,准备进攻吕宋,现在该岛的三分之二还在敌人手中。“是,是!”看到总司令发火的样子,赛伯特不敢马虎了。 麦克阿瑟离开后,赛伯特立刻把各团长们召集到他的帐篷里。他先是发了一通火,然后宣布解除 106 团团长职务,由他的情报官威廉·维尔贝克上 校接替。在麦克阿瑟尚未解除他的职务之前,他先拿部属开刀了。维尔贝克很快就证明自己是一个比一般实战部队指挥官更具进攻性的参 谋军官。他一上任就派一个连从侧面进攻山岭。但是敌人早有戒备,翼侧攻击也被击退了。维尔贝克并不气馁,他又令:营带上 L 连于次日早晨大举进 攻。11 月 8 日拂晓,天空灰蒙蒙的。接着,天空很快黑了下来。台风带着雨 点席卷了整个山岭。棕榈树被吹得像弯弓,有些被拦腰折断,有些被连根拔起。山上一人多高的茅草被大风一吹像怒涛汹涌的大海。即使如此,维尔贝克还是按原定时间发起了进攻。首先是重炮齐轰,大炮和风雨雷电竞相怒吼。106 团的步兵在暴雨中向山上冲去,不时有人从泥 泞的山坡上滚下来,搞不清是被击中了,还是滑倒的。中午前后,台风终于过去,大雨也停了。但是山岭上的战斗更激烈了。 美军已冲上山岭,但是日军的机枪从一个个碉堡里、山洞中吐出长长的火舌。冲上山顶的美军一排排地倒下了。这时,有几辆美军坦克沿着盘山而上的 2 号公路开上了山岭。打头的坦 克拐了一个弯,溅起阵阵泥浆。轰隆一声!坦克炮吐出了一发炮弹。 50 米外的一个日军碉堡随即就飞上了天。两名日本兵扛着炸药包跃出掩体朝美军坦克滚去。掩体内的日军瞪大眼 睛看着他们,如同在圆形剧场里看戏一样,观看着这出表演。美军坦克仍在向前行驶着,炮塔上的机枪朝掩体扫来。日军赶紧趴了下 去。这时,两名日本兵已滚到坦克前方的沟里,泥水已糊满他们的全身,使人分不出哪是头哪是脚。就在坦克履带压到他们头顶的瞬间,他们同时拉着 了炸药包上的导火索。“轰!轰!”两声沉闷的爆炸,坦克抖动了一下,履带从诱导轮上脱落 了下来,后面跟上来的坦克见状赶紧掉转头,绕过公路转弯处向后退去。掩体内的日本兵“呼”地一下子跃出掩体,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朝山头上 剩下的美军扑来。美军士兵一下子傻了限,他们哪里见过这个阵势?把手中的卡宾枪一丢,抱头就往山下滚去就这样山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反复复几十次。到 11 月底,山岭仍 然控制在日军手中。倒在山脚下的美军尸体有几千具。日后,美军就给这道山岭起了个名字——断头岭。 麦克阿瑟一直注视着“断头岭”上的争夺,到 11 月 20 日,他看到赛伯特仍毫无进展时,不得不把他留着准备攻打吕宋战役的第 1 骑兵师调上增援 第 24 师。但还是没能拿下这令人心寒的“断头岭”。这时天气似乎也在故意找麦克阿瑟的麻烦。菲律宾群岛的季风雨几乎连 续下了 45 天,雨量达 35 英寸深,相当于正常降雨量的两倍,整个莱特岛上变成了一片无边的泥沼。重要的道路无法畅通,前进中的部队无法得到足够 的后勤保障。通信线路也时常遭到破坏,部队之间的联系难以维持。这一切都使得麦克阿瑟陷于严重的混乱之中,他一连数天奔波在前线与 设在塔克洛班的司令部之间。有时仅带几个随行人员踏着没膝深的泥水到前线部队视察,了解部队的供应情况,察看机场的施工;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主 持军事会议,讨论重要的军事问题。总司令的勇敢与镇静给他手下的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后来谈到,他在敌人不停的爆炸声中,眼睛一眨不眨 地主持会议,给参谋人员下达指示,好几次都险些送了命。对于麦克阿瑟来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空中力量支援地面战 斗,也不能有效地切断敌人对莱特岛上守军的增援。金凯德的舰体单薄的小型航空母舰由于承受不了敌机的轰炸,都已撤离莱特湾,哈尔西的飞机驾驶 员个个精疲力竭,补给也所剩不多。哈尔西徘徊数日,被迫返回乌里西加油补充。严重的季风雨和不利的地形耽误了在莱特建造机场的努力。塔尔洛班 简易的机场挤满了从新几内亚调来的战斗机。日本人当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断地对其实施轰炸,仅仅在一次空袭中就有 27 架飞机被炸毁,弹药库 和油箱几乎每晚都遭到毁坏。麦克阿瑟写道:“除了科里吉多曾经遭到猛烈的空中轰炸外,盟军驻地从来没有受到日本这样猛烈、持久、有效的空袭。”与此相对的是,山下这时已从台湾和日本本土调来了大量的飞机,加强 了他在吕宋岛的各个空军基地。空军力量的加强,使得日军能够更加猛烈地攻击美军在莱特湾的运输舰船和岸上的美军,同时也可有效地掩护对莱特岛 的海上增援。山下手中的运输舰船虽然少得可怜,但他连续派出这些运输舰船,每天运送一些日本兵上岛。这样到 11 月底,原定增援莱特的第 1 师团和 第 26 师团大部分都上了岛,他们与 16师团的残余部队合在一起已有了五六 万人。随着战场局势的转换,山下匆忙制定了一个狠毒的计划一 WA 行动,企图 集中莱特岛上的主要兵力对美军机场进行一次突击。他知道,这些新建立的机场不但威胁着整个菲律宾,而且威胁着日本本土与南方的爪哇、马来亚、 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之间的运输线。只要能摧毁这些机场,美军就难以发起吕宋岛战役,在莱特岛上的美军也就好对付了。按照这个计划,第 26 师团将担任“WA 行动”的主攻任务。该师团除分 出一个大队去保卫奥莫克外,其余部队从利蒙南边越过“断头岭”,然后与16 师团的残部汇合,于 12 月 6 日凌晨进攻布劳安附近的三个美军机场。布 劳安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村子,在杜拉格以西 10英里。在此之前来自吕宋 岛的一个伞兵连队首先在机场上空降,夺取机场。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 划。然而,这次是天气帮了麦克阿瑟的忙。由于天气恶劣,暴雨成灾,第 26 师团的官兵发现根本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布劳安;接着,由于狂风暴雨,使得吕宋的伞兵无法起飞。山下不得不下令推迟一天行动。而第 16 师团的残部 始终未收到这道命令。这就使得整个计划变成了一场互不协调的行动。12 月 6 日拂晓,第 16 师团的残部按计划开始进攻布劳安以北约 1 英里 的机场。此时,他们只有 300人,他们的微弱力量还由于士兵开小差进一步 减弱。但是,机场的防卫几乎没有,当这些精疲力竭的日本兵冲进停机坪时,只看到一群露营的美国工兵。这些工兵甚至连枪还没打过,当他们睁开疲倦 的双眼时,看到一把把明亮的刺刀向他们刺来,没有被刺死的美国兵拔腿就跑。就这样袭击者很快占领了机场的大部分,只有 5 个进入伙房抢吃食物的 日本兵被一个炊事兵杀死。附近的美军很快赶到了,他们把这群穿着碎布片的日本兵赶到了北面的 树林里。原计划空降的 700 名伞兵,此时还在吕宋岛上,等待着天气的好转。下 午三四点钟,第一批机群的 26 架运输机载运 350 多名伞兵终于升空了。运输机闯进了密集的美军高射炮火网,四架被击毁,其余降到 750 英尺 的高度,伞兵开始跳伞。他们原定在北机场集中,但由于天黑,只有 60 名伞兵到达了目标地点。主力则到了布劳安以东 1.5 英里的圣巴勃罗的简易机场 上。他们一面冲锋,一面疯狂地用英语高喊:“喂,你们的机枪哪里去了?”“投降吧!什么都抗不注!”机场上的守军面对这些从天而降的伞兵一个个 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焚烧停着的飞机以及油库和弹药库。这时,日本兵发现他们搞错了目标,这里只停有少量飞机,显然不是布 劳安机场。于是,他们才杀向西北,与早到那里的 60 名伞兵以及躲在树林内 的 16师团残余汇合。这时汇集在布劳安机场附近的日军已有 500 人左右,他 们重新作了部署,于第二天上午对机场发动了再次攻击, 10 时前后占领了整个机场。然而,准备担负接应任务的第 26 师团好不容易才接近布劳安,又被美军 第 11 空降师截住并击退了,预计第二批到达的伞兵也来不成了,恶劣的天气笼罩着莱特上空。就这样,这支占领布劳安机场的少量日军在孤立无援的情 况下,顽强坚持了三天,顶住美军四个营的进攻,最终由于寡不敌众,几乎全部战死在机场上。有经验的指挥官在战局陷于僵持状态时,总是尽力寻求一种出敌意料的 行动,一举打破僵局。在这一点上,麦克阿瑟与山下将军几乎想到一块了。几乎就在山下计划他的 WA 行动的同时,麦克阿瑟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 划:突然在奥莫克发起一个两栖作战。这样既可切断日军与这个供应基地的联系,又可在“山下防线”的后背插进一刀,使敌陷于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 这也是一个大胆而绝妙的想法!其实,麦克阿瑟早就认识到,只有通过切断敌人的后方补给线才能取得 决定性的有利条件。只是当时条件还不具备进行这样的两栖作战。主要是缺乏确保护航安全的战斗机的掩护,海军增援部队没有足够的能维持两栖作战 的登陆艇和再补给舰艇。到 12 月初,这些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麦克阿瑟请求尼米兹从所罗门群 岛和帛琉派来了几个中队的技术高超的陆战队飞机。增援的三个师:第 32、 第 77和第 11 空降师,也于 11 月末赶到。于是麦克阿瑟果断地实施了这次具 有决定意义的两栖作战。12 月 6 日,也就是在日军第 16 师团数百名“叫化子兵”袭击布劳安机 场时,新调来的第 77 师在安德鲁·D·布鲁斯少将的指挥下从菲律宾东海岸绕过莱特岛南端,于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3 周年的纪念日,在离奥 莫克南面 3.5 英里处的德波西托登陆。由于这次行动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所以 77 师在滩头上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等到日军清醒过来后,他们立 即组织起附近所有能参加战斗的后勤兵,拼凑了一支杂牌军向滩头扑来。这些杂牌军虽然缺乏训练,但是打起仗来却十分勇敢。他们希望把美军登陆部 队赶下海,以便争取时间,等待第 26 师团回援。双方都清楚这是莱特战役的关键性一搏,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艰难。日 军冲锋队光着上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密密麻麻地向滩头阵地冲来。在美军密集的机枪人力扫射下,一排排日军倒下了,后面的日军哇哇喊叫着继续向 前冲。打红了眼的美军使用火焰喷射器向毫无掩护的日军喷火,一条条火龙在日军中燃烧,阵地上充满了火药味和尸体烧焦的气味。由于缺乏足够的重 火力和空中火力掩护,美军的伤亡也十分惨重,战至下午 4 时左右, 77 师终于顶住了日军像潮水一样的数次冲锋,守住了滩头阵地。山下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他不能这样轻意地交出奥莫克。他下令尚 未到达布劳安攻击位置的第 26 师团迅速向后转,解救奥莫克,同时命令原准备第二批空降到布劳安机场的 400 多名伞兵空降到奥莫克,新的增援部队也 从海上出发了。但是这一切都晚矣!第 26 师团已被美军第 11 空降师拖住。400 名伞兵 于 12 月 8 日黎明时分,空降到奥莫克北面几乎 5英里的丛林中。他们的兵力 太少了,与布鲁斯的第 77 师相比,只是杯水车薪。12 月 9 日上午,美军突破了奥莫克的防线,攻入市区。这时奥莫克只留 下了满地冒烟的瓦砾和仍在燃烧的建筑物。日军第 26 师团留在这里守卫这个港口的一个大队几乎全部战死了。布鲁斯立即将他的成功报告给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听到这一喜讯,欣喜 若狂,他迫不及待地对呆在司令部里等待最新消息的记者们宣布道:“我们己在‘山下防线,的背后插上一刀,敌人已成为瓮中之鳖,我们 的胜利不久就会到来!”这时,从海路增援奥莫克的日军正在兼程赶来。 12 月 10 日早晨,载 有日军 3000 名援兵以及 900 吨弹药和物资的一支舰队在 30架战斗机的掩护 下接近莱特的西海岸,美军海军陆战队的“海盗式”飞机立即扑了上去。3 艘运兵船被炸沉,海面上浮满了落水的日本兵。“海盗式”飞机接着一阵掠海扫射,海面被日本兵的鲜血染红了。没有被打死的落水者,大部分也在惊 慌中淹死了。另一支增援舰队没有被美军飞机发现,他们于 10 日夜间接近奥莫克港。 就在这时,美军停在港内的一艘驱逐舰发现了目标,它立即向敌舰开火,一艘运送弹药的运输船被击沉了。其余运兵船继续前进,当他们接近码头企图 让部队下船时,岸上打来的炮弹几乎覆盖了这一水域。“别打,别打!”日本兵惊慌的喊叫着,他们不知道该市已落入美军手 中,很快这支增援部队连同随他们一道运来的数十辆水陆坦克和 20 多门迫击炮一起都葬身大海了。至此,山下挽救奥莫克的企图彻底失败了,麦克阿瑟牢牢控制住了奥莫 克,实现了他在“山下防线”背后插进一刀的企图。这是莱特战役的一个重 大转折!在同一时间、同一态势下,两位敌对将领采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段来 对付对方,一方成功了,另一方失败了。山下的失败正好为麦克阿瑟的成功提供了条件,因为他在关键的时节把 26 师团调开,使得对手轻意地扼住了自 己的喉咙。这是天意吗?在尔后的几天里,麦克阿瑟指挥第 77 师继续向“山下防线”后背攻击, 同时指挥正面攻击的部队加强进攻力量。 12 月 21 日,第 77 师的先头与24 师的部队在“断头岭”上胜利会合了。至此,“山下防线”被切割成若干断。山下在莱特岛的防御终于崩溃了!12 月 26 日,麦克阿瑟向记者宣布:“除了少数地方要肃清残敌外,莱 特战役可以说是结束了。山下大将遭到了日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在尔后的几个月里,那些被分割在“山下防线”上的的日军小分队为了 捍卫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拒绝投降,分成无数个自杀小组潜入菜特北部的重山峻岭中,与担负清剿任务的美军第 8 集团军进行了一场无谓 的殊死搏斗。他们在没有任何食物和弹药补给的情况下顽强坚守每一个高地,直到战至最后一个人。很多人都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切腹自杀,成了日 本军国主义的可怜陪葬品。还有很多人被饿死、病死。直到次年 4 月,第 8集团军在付出了 1000 多美军士兵伤亡情况下,才最终基本肃清了残敌。关于莱特战役各方面的统计数字不尽一致。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在莱特战役中的失败是惨重的。他们拒绝投降,直到最后一兵。 他们的死亡人数达 80557 人,仅有798 人被俘。我方 3320 人死亡, 12000 人受伤。日本第 16 师团全军覆 没。这个师曾导演过臭名远扬的巴丹的‘死亡行军’。”有的战史学家指出,美军伤亡总数在 30000 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后来清 剿中伤亡的数字。不管怎么说麦克阿瑟成功了,他发誓打回菲律宾的诺言已实现了一半。 菲律宾政府授予他勇敢勋章,相当于美国的荣誉勋章。马歇尔将军发来贺电:“祝贺你们的战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碰巧的是,就在莱特战役结束时,麦克阿瑟的军服上又添了一颗星。美国国会为了鼓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中作出贡献的统帅,创立了一种新的 特级军衔——五星将军。麦克阿瑟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一道被提升为陆军五星上将;同时,莱希、厄内斯特·金、尼米兹被提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圣诞节的第二天,在麦克阿瑟的司令部里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参谋人员把新领章钉在将军的衣领土。这位 63 岁的五星上将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地举起了斟满红葡萄酒的玻璃杯,与前来道贺的菲律宾总统满满地干了一杯。 将军此时没有忘记他的部属,他知道是他们把他送回莱特的,是他们在他的军服上缀上五颗闪闪发光的星。在这热烈的庆祝会上,他对着麦克风宣 布了嘉奖令:“作为这次作战的总指挥,我对所有的指战员,对他们在最困难、最危 险和最复杂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决心,刚毅和勇气,表示敬佩和感谢!”日本帝国大本营精心策划的“捷一号作战”最终成了“报 205 丧”,它敲响了日本帝国的丧钟。日本天皇后来对麦克阿瑟说:“山下防线失陷后,日本政府已知道大势已去,我们只是设法在不触动 国内暴动的情况下求取和平。”第十一章杀向马尼拉△夺取进攻吕宋的最后“踏脚石”△麦克阿瑟:并非都是一去不复返△麦克阿瑟: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麦克阿瑟:马尼拉正向我招手 麦克阿瑟从科里吉多逃往澳大利亚以来,如果说有什么最使他伤痛的话,那么就是那些留在巴丹的老兵了。这些年来,只要一提到“巴丹老兵”, 他的心就像针刺一样,他从内心深处感到有愧于这些跟随自己战斗多年的老兵,尤其是他听说有关“死亡行军”的情况后,内心的不安更甚了。后来, 菲律宾游击队不断报告说,那些经历了“死亡行军”幸存下来的战俘们,在战俘营里的处境仍然如旧。他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为了维持生命,不得不 吃猫吃狗,吃小老鼠和垃圾。一个个骨瘦如柴,平均体重减轻了 55 磅。仅在卡巴纳端战俘营里的 6500 名战俘中,第一年就有 2644 人死于疟疾、痢疾、 白喉和其他疾病。近来有消息报告说,由于美军在莱特的登陆,山下正准备把关在吕宋岛 各集中营里的战俘运回日本本土,一来可以让这些战俘充当苦力;二来一旦将来盟军对日本本土作战,这些战俘可以作为人质,迫使盟军有所顾忌。得 知这一情况后,麦克阿瑟更加心急如焚,他恨不得一步跨到马尼拉,解救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可怜的人们。那么,这些战俘们现在的情况怎样了呢? 牙科医生、曾参加过已丹战役的罗伊·博丁少校用写日记的形式秘密记下了麦克阿瑟登陆莱特前一天的情况。10 月 29 日,博了写道:“(麦克阿瑟)登陆的消息加上轰炸,使我们产生希望,觉得日本人不 会有能力把我们运出这里。每天,日本人都散布谣言说我们二三天内就要出发,但总是推迟。我们希望并不断祈祷他们办不到。真是提心吊胆!”但是,博丁的希望并没有实现。 12 月 12 日,就在麦克阿瑟已打破了 菜特岛上僵局的时候,所有战俘都马马虎虎地作了体格检查。伙食有所改善,发了肥皂和手纸——确实表明要出发了。“如果麦克阿瑟果真就近在飓尺, 都叫我们离开这里,我们真要疯了”。博丁写道。次日上午,博了与另外 1618 名战俘,排着长队沿着奎松大街走出有城墙 的市区。马尼拉市民站在两侧人行道上观看这个令人哀痛的行列。许多人偷偷地用食指和中指做出“V”字形状。卢内塔公园里已布满了仓促搭起来的营 房。大街上所见的日本兵脸上也没了昔日的骄横,一个个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队伍来到码头时,他看见了被美机新近轰炸过的痕迹,在海湾内起码有40 艘废船。战俘们在七号码头登上 15000 吨的“鸭绿丸”,这是日本在战争爆发前 夕为发展旅游事业而建造的一艘豪华客轮。海军陆战队中校柯蒂斯·比彻想 起自己1929 年在中国服役完毕回国路过的就是这艘客轮,前舱上次航行中这 个舱装的是马匹。不到几分钟,舱里空气就呆滞不通,又闷又热,穿的衬衣已被汗水湿透了。博丁的那批人——300 名陆海军医务人员和平民——挤在中舱,关在三 层甲板底下。天黑后,上边送下八桶米饭和几盘鱼。客轮开动了。它绕过巴丹、驶入苏比克湾,然后向北。密密集集地挤在前舱的 700 人的状况本来已经无法忍受。只有一个小小 的舱口通风。供他们大小便的桶只有几个。桶很快就满了,溢到甲板上。黑暗中,突然有人惊叫一声:“啊,我的天哪!”原来有人在他的水壶里撤了 尿,他把它喝了。叹息和呻吟声被一声惨叫压倒,接着又是一声。比彻注意到叫声就发生在身旁,他旁边的人开始胡言乱语了。借着舱口射进来的星光, 他可以看到身旁那人渐渐失去知觉。他口吐白味,舌头不停地舐嘴唇,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好像是看不见东西。一会儿,他的身体挺直,死了。后舱的 600 名战俘也在同样的惨境中。他们吃的是数量极少的米饭和 鱼,但没有水喝。他们走过酷热的大街时,把水壶喝空了,没有考虑留一点。他们都用饭盒当扇子,但无济于事。在热得像火炉一般的船舱里,他们剥光 衣服。他们在黑暗中嚷嚷要水喝,但哨兵们置之不理。他们自己也是在同样的船舱里来到菲律宾的。战俘们的嚷叫逐渐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殆尽。有人 忍受不了窒息的痛苦,摇摇晃晃默默无声地倒了下去。其他人则张大着嘴呼吸,疯狂地东搔西抓,然后倒毙在地。有 10 多个人,口渴得发了疯,狂暴地 割砍同伴的喉咙或手腕,吸吮他们的血。惊恐使船舱变成了疯人院。另一个曾经参加过巴丹战役的少校弗吉尔·麦科勒姆后来说,“这是最可怕的经历, 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中没有先例的”。当晨曦透过舱口射进来时,已有 80 具尸体直挺挺地躺在那里——有的是憋死的,有的则是杀害的。突然,上面传来了一阵喊叫声。接着响起了高射炮射击声。玻璃碎片雨 点般地从舱口掉下来。炸弹连续地在船上落下,机枪子弹嗒嗒地打在甲板上。后舱的战俘生怕被关在舱内出不来,拼命地抓住梯子。哨兵们朝他们打了几 枪,才把他们赶下去。就这样,轰炸机每隔半小时来轰炸一次。约在凌晨 4 时,一个翻浑对中舱的战俘宣布,他们将在黎明时上岸,可 以带上裤子、衬衣和饭盒。战俘们把尽可能多的东西塞进口袋,在黑暗中伸手从背包中把最宝贵的东西掏出来。博丁把妻子的念珠和自己的念珠一起套 在脖子上,把鞋搭在肩上。在最后一刻,他想起了自己的笔记本,便把它胡乱塞在衬衣里。最可惜的是,他把牙科器械丢掉了。在巴丹的历次战斗中, 在“死亡行军”中和在几个战俘营中,他都一直带着这些器械。天亮后不久,首批 25 人,包括 5 名伤员,开始爬上梯子。几分钟后,翻 译又来叫另一批 25 人。正当他们爬上梯子时,翻译疯狂地挥手让他们回去:“飞机!很多飞机!” 一枚炸弹命中“鸭绿丸”的尾部,弹片射进后舱。船面结构塌了下来,堵住舱口的通道。把叫喊着的人压在底下。火焰席卷全船。有 100 多个关在 里面的人被炸死, 150 人濒临死亡。甲板上,死于轰炸和机枪扫射的日本兵装在草编的米袋里,五个一摞排 成一排。比彻跳过栏杆。清凉的水使他精神焕发。于是他朝岸上游去。在蜷缩了两天两夜后,这一动不禁使他拉了一裤子屎。一个哨兵朝博丁一群人喊到:“通通滚回去,快点!”到甲板上时,博 丁在船上舷侧看四分之一英里外的海滩——奥隆阿波。数以百计已经在水里的日本人和美国人挣扎着向岸上游去。有些人向那些仍站在船舷边迟疑不决 的人喊道,船快沉了。博丁把一块 4 英尺见方的木块抛入水中,跟着便跳了下去。游到半路时, 他回头一看,只见那艘豪华的客轮已成了一堆废铁。4 架美机低飞过来,其中一架下冲,似乎要扫射,但水里的人拼命地挥手,那架飞机翅膀一晃飞了 开去。博丁决定游回去帮助别人。他看见一条悬晃着的绳梯,一时冲动,开始攀登上去取留在甲板上的衣服。他把衬衣,一顶破旧的菲律宾式帽子和一 双鞋捆在一起,拴上一个 3 英寸的弹壳,扔进海里,自己又跳了下去。1300 名活下来的战俘被赶进一个四周筑有篱笆的网球场,战俘们都在烈 日下蹲在水泥地上。尽管已有两艘战俘船被炸沉,但山下仍一意孤行,坚持要把菲律宾的战 俘运回日本本上,于是博丁医生以及其他“鸭绿丸”上死里逃生的战俘们在臭隆阿波停了几天后,再次出海前往日本。他们在圣诞节后分两批离开仁牙 因湾,一批 1000 人乘货轮“江之浦丸”,另一批 236 人,包括博丁在内,乘较小的“巴西丸”。他们首先到达台湾的高雄港,这是前往日本的第一站,途中已有 16 人死 于拥挤不堪的船舱内。在这里,两船运载战俘的船接连多日停泊在港内。天气渐渐冷下来。战俘们从下沉的“鸭绿丸”游泳逃走时穿的是破烂的夏季军 装或者上岸时因赤身裸体而日本人发给的薄布衣裤,此时已不能御寒。经过一星期似乎是永无尽头的苦难折磨后,“巴西丸”上的战俘又被转移到“江 之浦丸”上。博丁同另外 700 多人一起在后舱。这个舱宽 10 英尺,长 90 英尺,舱一 侧的半中间伸出一个舱尾阳台,伤病员就隔离在这里。大小便滴滴嗒嗒从阳台上掉到下边的人身上。食物很少,水几乎没有,死亡率上升到一天 10 多人。10 月 9 日,即麦克阿瑟将军在锡布延湾登陆的那天,战俘们听见美轰炸 机低空掠过的吼声。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使船身为之一震。弹片飞进船舱,博丁觉得眼前金星乱舞。他的左臂发烫,他知道自己中了弹片。他尽可能向 下蹲。被炸死的至少有 15 人,数十人受了伤。在前舱,弹片呼啸着飞进来时,比彻正用匙子往嘴里送饭,弹片打进附 近的货舱支柱,沉重的木头舱盖和纲梁坍塌压在俘虏上面。舱壁上奇迹般地出现许多小孔,像“筛子”似的,比彻头昏眼花,自己摇晃了一下,不觉得 有什么。他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一个人刚受伤的一刹那是不觉得痛的。然而,他怎么能不中弹呢?到处都是死人,光在一个角落里就一大 堆,横七竖八,鲜血淋漓。这场屠杀的景象是无法形容的。舱内 500 人中半数以上被炸死。受伤惨 叫的人既没有药,也没有绷带包扎。他们请求帮助,但甲板上没人回答。在黑暗中,幸存者一片惊恐,歇斯底里发作。又有一条钢梁压下来,八个军官 中三人立即被压死。接连两天,缺水少食,没有药物。战俘们生活在谁也永远不会忘记的地 狱中。在一堆堆尸体中间,在黑暗恶臭难闻的船舱内,一个个幽灵般的人影在茫然地绊徊,简直同但丁的《地狱篇》所描写的一样。常可看到有人坐在 死尸上吃着少得可怜的食物的情景。一小队日本医务人员终于下了船舱。他们只治疗轻伤员,对重伤的人根本不予理睬,“他像苍蝇一般死去”。尸体 被抬走,约有 500 具,用驳船送到岸上火化。船渐渐向北驶去,冬季的寒冷使他们更为凄惨。为了保暖,他们设法像 匙子似的一个挨一个躺在草垫底下,“紧紧地相互抱着,求得热量活命”。当这个姿势时间大长使大家腿背发麻时,有人就会喊“翻身!”,于是大家 同时翻身向另一侧躺。有时旁边那人不翻身——他已呜呼哀哉了。雪花从敝开的舱口飘进来,好几十个经历于负伤、泻痢和饥饿而幸存的 人却被活活冻死了。有时,俘虏们可从哨兵那里购买到生命,譬如一个西点军校的戒指纪念品能换来一条空的米袋当毯子用。早晨,哨兵一喊“把死人 抬出来!”就经常有三四十具尸体抬出去。死者的样子全部相似,都是惨不忍睹的人体模型,吡牙裂嘴,肋骨突出,双眼深陷,四肢像细麻杆。战俘们由于活命的原始欲望,把身体过于虚弱或病重人的身上的草垫子 抢走;为了一点食物残屑,他们会像狗那样打架争夺。1 月 29 日晚间,战俘船终于在日本九州岛的门司靠岸。战俘们首先进行 了体检——在肚门里塞一根温度计就完事。黎明时,战俘们在雨雪交加的刺骨寒风中列队站在甲板上领新的衣服——鞋子、毛裤、棉袄、袜子和长长的 棉布内衣。站在队列头上的领到了全套,却也付出了代价。他们被迫在寒风中剥光衣服,站在漫过脚面的冰水中,笨拙地穿衣裳。哨兵们又用棍子揍他 们,叫他们快点。站在接近队尾的博丁什么也没有领到,而且他的鞋子也被没收了。当他 搀扶着一个虚弱的同僚下船时,两人都被喷了一头“来苏”水消毒。他们在湿漉漉的大雪中行进到码头附近的一间没有生火的空仓库,在那里博丁用餐 刀换来一双旧鞋子,从窗外的一个桶里装了一壶冷冷的水。他还领到了两年半来第一次像样的饭菜:一碗蒸饭、几匙咸鱼、一只大螃蟹、几片咸萝卜、 一块辣味的东西,以及吃起来像菠萝的水果。至此,从马尼拉登上“鸭绿丸”的 1619 人,现在只剩下 450 人了,其中 至少还有 100 人不久就会死亡。这就是伴随着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步步推进而发生的“死亡航行”,是 继巴丹的“死亡行军”之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犯下的又一残绝人寰的罪行。日后在东京审判山下时,麦克阿瑟才得知这一事件。他当时在复审书上写道:“不惩处这一事件的罪魁,就是对死难战俘的一种犯罪!” 如果没有莱特岛上的僵持,或许博丁他们就不必经历那场“死亡航行”的幼难了。由于受阻于“山下防线”完全出乎麦克阿瑟的预料,因而他不得 不决定推迟原定于 12 月 20 日对吕宋岛的进攻。直到 12 月 12 日,也就是第 77 师在奥莫克登陆成功后的第五天,麦克阿 瑟感到莱特岛上的战斗已胜券在握了,于是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吕宋岛 上。在正式发起对吕宋岛的进攻之前,麦克阿瑟还得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 即建立一个最后的踏脚石。由于莱特岛距离吕宋岛的北端尚有 300 多英里,已经超出了停在莱特岛上刚刚修复的几个简易机场上战斗机的活动半径。所 以必须在莱特岛与吕宋岛中间有一块踏脚石,以便把战斗机转移到这里,为进攻吕宋岛提供空中掩护。在莱特岛上受够的苦头,使麦克阿瑟又回到了他 过去的战术思想上来了,即决不越出自己的空中掩护范围行动。位于菜特和吕宋之间的民都洛岛被选为这个踏脚石,因为该岛上现有几 个简易机场,经过加修可以作为进攻吕宋岛的空军基地使用。而且,根据菲律宾游击队提供的情报,岛上的守军不多。麦克阿瑟把进攻民都洛的任务委派给了威廉·C·邓克尔准将指挥的一个 特遣舰队,自己则忙于制订进攻吕宋岛的具体计划和督促克鲁格的地面部队尽快拿下“山下”防线。12 月 12 日,邓克尔率领他的特遣舰队越过苏里高海峡向民都洛进发了。这支特遣舰队由 6 艘小型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3 艘重巡洋舰和 8 艘驱逐舰 组成,进攻部队、勤务部队和航空兵共 3 万余人,分乘 135艘舰船、 23 艘 鱼雷快艇和其他各式各样的勤务舰船准备登陆。由于兵力不够,麦克阿瑟的 旗舰“纳升维尔号”也随队行动。哈尔西海军上将带领他庞大的第3 舰队同 时离开乌里西,准备猛攻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以保障民都洛登陆成功,并 为尔后进攻吕宋创造条件。日本人又一次错误地判断了麦克阿瑟的目的地,他们以为他的目标是帕 奈或内格罗斯海滩。12 月 13 日晨,当邓克尔的舰队在选定的滩头停泊以后,他们才知道这回轮到民都洛了。登陆部队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地建立 了滩头阵地,民都洛岛上仅有的 500 个守军自知无力夺回滩头,他们像荷兰底亚和艾塔佩的日军一样,惊恐地逃到山里,准备在美军的清剿中效忠天皇。 登陆成功后,美军工兵立即投入紧张的机场抢修工作。这里的上质坚实而干硬,是修建机场的理想之地。当日晚上,麦克阿瑟接到报告,已有两个 机场可以投入使用了。五天后,麦克阿瑟就开始把战斗机转移到了民都洛,随着机场设施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后,又转来了更多的飞机。这与菜特岛的情 况截然不同。现在,麦克阿瑟可以使用自己的攻击机攻击吕宋岛上的任何目标了,形势对麦克阿瑟十分有利。他说,“我已掌握了通向吕宋岛大门的钥匙。” 尽管民都洛岛上登陆部队未遭到多大损失就完成了登陆任务,但保障登陆的特混舰队都遭到了不少的损失。一连几天,吕宋岛上的日军空军基地连 续出动“神凤敢死队”攻击停在滩头外的舰队。舰队密集的防空火网击毁了不少自杀飞机,从莱特岛上飞来的战斗机也击落了许多。但是,还是有不少“神风队”的飞机突破了防空火力,它们击毁了两艘登陆舰,撞伤了一艘驱 逐舰,还破坏了大量的登陆物资。麦克阿瑟的旗舰“纳什维尔号”也受了重伤,不得不返回菜特湾抢修。因此,在后来的仁牙因登陆中,麦克阿瑟只好 把“博伊西号”轻巡洋舰作为自己的旗舰。在民都洛登陆战的同时,哈尔西的第 3 舰队于 12 月 14 日至 16 日对吕 宋岛的日军机场进行了猛烈的空中打击。他们一共出动了 1671架次舰载机, 使吕宋岛上所有的日军空军基地都遭到了沉重打击。据哈尔西报告,共摧毁 日军飞机 270 架,其中大约有 208架被摧毁在地面上。这种灾难性的打击无 疑有力地支援了民都洛的登陆作战,对以后的昌宋岛登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麦克阿瑟后来高度赞扬了哈尔西对他的帮助。日本军队并不愿意轻意地让出民都洛这一重要的小岛。圣诞节前夜,一 支由一艘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从越南的金兰湾出发,准备进攻民都洛的美军,拔去这颗“钉子”。这支舰队巧妙地避开了大 量美国潜艇的追逐,在台风引起的恶劣天气掩护下,迅速通过南中国海。当舰队接近民都洛时,一架美国海军飞机发现了他们。这时,金凯德将军由于 准备吕宋岛登陆战役的急需,已撤回了由小型航母和战列舰组成的支援舰队主力,民都洛登陆舰艇几乎已失去保护,接到报告后,麦克阿瑟担心民都洛 会成为莱特湾第二,他要金凯德迅速派出 4 艘航母和 8 艘驱逐舰前往救援。不过,麦克阿瑟的担心多余了。这时,民都洛的两个简易机场上已停有100 多架飞机。当日本舰队接近民都洛时,飞机成群地升空。日本军舰只在 远离登陆舰艇的海面上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无效轰击,便被美国飞机赶跑了。日军对民都洛的海上威胁就这样结束了。麦克阿瑟也因此稳稳地踏上了这块“踏脚石”。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的吕宋岛登陆计划也已考虑成熟。这一重新夺取吕宋岛的最后计划与三年前日军攻占该岛的计划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登陆 点选在吕宋岛西海岸的仁牙因湾,登陆后迅速沿吕宋岛西部宽阔的平原地带向马尼拉实施包抄攻击,切断敌人与日本本土的联系;另以一部兵力在苏比 克湾西北的海岸和马尼拉湾甫面的纳苏格布海岸登陆,以封锁巴丹半岛和科里吉多岛,防止日军像当年自己一样从那里溜走。有条件时,也可从马尼拉 的后方或翼侧以闪电攻势夺取马尼拉。在战役协同上,麦克阿瑟计划由次要方向上首先在南部沿岸进行一些试 探性攻击,希望把岛上的大部分日军吸引到南部来;然后,出其不意地在西部登陆,快速突进;等敌人被迫退回西部加强防守时,南部次要方向再展开 真正的登陆。两支军队登陆后,就像一把钳子,紧紧地“钳”住这支失去支援的敌人,最后把它消灭。麦克阿瑟写道:“没有比这更完美的计划了。” 为了实现这一“完美”的计划,战役发起前,麦克阿瑟运用了一系列欺骗措施。 美国轰炸机不停地攻击吕宋南部的目标,其他的飞机执行对巴丹到塔亚巴斯地区的摄影和侦察任务;运输机在同一区域上空装模作样地飞来飞去, 冒充空降部队的进攻;鱼雷快艇在吕宋岛的南方和西南方,最北端达到马尼拉湾的沿海加强巡逻;扫雷舰扫清了巴拉干、巴丹和塔亚巴斯等海湾的水雷; 登陆舰和商船向这些地区的海滩靠拢,当敌人向它们开火时才在黑暗的掩护下溜走;在吕宋南部的菲律宾游击队员们加紧活动,进行虚张声势的军事行 动。这一切欺骗行动都试图把山下的注意力转向吕宋岛的南部。麦克阿瑟认 为他的欺骗是成功的。他写道:“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日本人受骗了。他们的部队向南移动,期待着那里的进攻。实际上,直到我们在仁牙因登陆后, 山下将军才把他的重心移向北部,在巴克奥设立了新的司令部。”但是,一些战史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日军最高指挥部已准确 地预料到了麦克阿瑟的主要突击方向,甚至连发起进攻的日期都预料到了。山下将军本来完全可以组织有效的滩头防御。但是他认为“决战”已经在莱 特岛上打完了。驻扎在吕宋的日军只是一些“拖泥带水”之师,他们没有空中支援,也缺乏必需的粮袜、弹药、医药、汽油,甚至还缺乏大炮。山下已 无心在滩头打一场决一雌雄的硬仗。他认为这是无谓的,他目前的基本任务是“静电干扰”。只要缠住麦克阿瑟,尽量拖延不可避免的对日本本上的进 攻,就算完成任务了。为此,他曾考虑过像麦克阿瑟当年那样固守巴丹半岛,但又否定了这个计划。巴丹太小,容不下 27 万日军。他因此采取了某些军事 分析家认为 1941 年麦克阿瑟就应该采取的战略。他把自己的部队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撤到三个分开的山脉组成多面防御阵地:一处设在卡拉巴略山脉的 东北;一处在控制克拉克机场的三描礼士山脉;第三处是马尼拉以东的马德里山脉。马尼拉本身则不准备设防。不管怎么说,到麦克阿瑟发起登陆战役时,吕宋岛北部的防守力量确实 十分空虚。到 1945 年的 1 月 4 日前,进攻吕宋岛的主力部队已在各个港口集结完 毕。准备在仁牙因湾实施主要登陆作战的地面部队是克鲁格上将指挥的第 6集团军,包括英尼斯·P·斯威夫特准将的第 1 军和奥斯卡·w·格里斯沃尔德中将的第 14 军,另外还有一支强大的后备军。保障两栖作战的海军仍然是 金凯德上将指挥的第 7 舰队,此外还有澳大利亚舰队也参加保障。哈尔西上将的第 3 舰队仍将提供力所能及的空中援助。空军部队由空军第 5 军和第 13 军组成,归肯尼上将统一指挥。在南面担任辅助登陆作战任务的是艾奇伯格上将指挥的第 8 集团军。按协同计划,他们将于晚些时候实施登陆。这是太 平洋战争中迄今为止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总共有陆军 28 万人,海军舰 艇在1000 艘以上。在离开菜特岛之前,麦克阿瑟像往常一样,又搞了一次鼓舞士气的活动, 他亲自把一枚荣誉勋章挂在了肯尼手下的一名王牌飞行员——理查德·博奈少校的胸前,他在前一段空战中共击落 40 架日军飞机。在仪式上,麦克阿瑟面对准备参加登陆作战的数万名官兵发表了热情洋 溢的讲话:“在军人的所有品质中,最使人钦佩的是勇气。它是所有的军事冒险取 得成功的基础。是你,控制了新几内亚到菲律宾的上空。现在,我把你引入最勇敢的行列之中,让你戴上美利坚合众国国会的最高荣誉勋章。我亲爱的 孩子,愿仁总的上帝继续保护你,这是你的老总指挥对你的祝愿。”一切准备就绪后,1 月 4 日,麦克阿瑟登上了他的新旗舰“博伊西号” 轻巡洋舰,率领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舰队穿过菲律宾西海岸深蓝色的海域,无线电处在静默中,一切都按照 预定的计划运转着。这时麦克阿瑟的脑海里又呈现出了一幕幕的联想。他写 道:“周围只有发动机有节奏的跳动声和海浪拍击舰体的声音,气氛平静而 又紧张,指挥员和士兵们一样正严阵以待。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个漆黑的夜晚,怀着一定要重返的决心,我穿过同样波涛翻腾的海域。在赌场上, 赌棍之间有一句格言:一去不复返。但是,当我给自己常用的烟斗加烟丝时,心里感到一阵温暖。我想,这些小赌棍有时也可能是错误的,并非都是一去 不复返!”整个航行并不总是这样平静。1 月 5 日下午,突然有敌人几艘小型潜艇 闯进了舰队的队形。喇叭里传来了“博伊西号”舰长“各就各位”的口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敌人好像已经知道“博伊西”是旗舰似的,有一艘外型酷似水淋淋的黑 鲸似的小型潜艇闯过层层拦阻,接近了“博伊西”,突然露出水面发射了一条鱼雷。鱼雷拖着凶恶的尾波穿过海水,直冲“博伊西”扑来。巡洋舰左右 摇摆着,力图避开那道致命的白色水纹。最后,鱼雷擦着“博伊西”号的右舷穿了过去,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艘潜艇早被护航驱逐舰的猛烈 炮火击中,海面上冒出一串串水泡。它已葬身海底了!在这场小冲突中,麦克阿瑟一直在靠近后甲板的一个炮位上观看敌人的 鱼雷攻击,一个部属后来回忆道:“他仍镇定自若地抽着玉米棒芯烟斗。”日本人现在已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1 月 7 日和 8 日两天,“神风敢 死队”连续出动攻击。舰队严密的防空火网和强大的战斗机击毁了大部分自杀飞机,但也有几艘舰船被毁坏。总的来说,敌机给舰队造成的损失不大。 不过在 1 月 8 日这天的攻击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赫伯特·拉姆斯登中将不幸遇难。他是作为视察员陪同英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布 鲁斯·弗雷泽爵士随同舰队一道行动的。当时,拉姆斯登正站在“新墨西哥号”战列舰的桥楼右舷上,一架自杀飞机边扫射边向“新墨西哥号”俯冲下 来。将军往桥楼左舷扶梯跑去,这时,飞机一头撞在甲板上。就这样,这位英国全盛时期的国魂被炸死在扶梯日上。麦克阿瑟下令为他举行了海葬,全 部舰艇呜笛三声为他致哀。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是乏味的。晚上麦克阿瑟从甲板上回到舱里,随手拧 开了收音机。里面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娇滴滴的声音:“美国大兵们,我是孤儿安妮,你们喜爱的敌人。我给你们准备好了一 些好唱片,是刚从美国来的。你们趁能欣赏的时候尽情欣赏吧!我知道你们明天就要在吕宋登陆了在那里我们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坟墓。所以,当 你们还活在人世的时候,让我们一块来听听。”“啪”地一声,麦克阿瑟关上了收音机,嘴里骂了一句:“臭婊子!, 总有一天要收拾你!”这就是战争期间,东京为对美国士兵实施心战宣传而雇佣的著名女广播 员“东京玖瑰”。她是一个日本血统的美国姑娘,毕业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战争爆发时,她正在日本探望她生病的叔母,于是便留在东京成了 法西斯的帮凶。“东京玖瑰”是美国士兵对她的戏称,她开始当广播员时自称“安”(ANN),是英语中“广播员”(ANNOUNCER)的简称,在战后的东 京审判中,她果然被作为丙级战犯接受了严厉的审判。舰舱里十分闷热,麦克阿瑟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毫无困意,于是又披衣 走上甲板。这时舰队已驶近吕宋岛西海岸,远处那灯火辉煌的城市大概就是马尼拉吧,那么近处那个模糊的黑影就是科里吉多了,还有巴丹啊,回来了,又回来了!多么熟悉的海岸啊! 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麦克阿瑟的脑海里:马尼拉豪华的舞厅、棒球场上的奔跑、市民们的狂欢,还有琼、阿珠、阿瑟1945 年 1 月 9 日凌晨,麦克阿瑟率领的庞大舰队抵达仁牙因湾海岸外。 三年前,本间将军率领的日本运输船大致就在这相同的地方抛下锚。现在,仅仅三年时间,形势已经翻了个儿。首先由舰队的大口径火炮和舰载机对滩头来了一阵狂轰滥炸。沙滩上炸 起的沙土有几十米高,攻击机尖厉的呼啸声把人的耳膜都震痛了。上午 9 时 30 分,登陆开始了,在各种喧闹声中,登陆部队乘 2500 多艘 登陆艇向海滩上冲去。这种景象极为壮观,视野之内,到处是舰船。除了舰船还有各种新式登陆工具:水陆坦克、水陆汽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这些 新式登陆工具能把登陆部队直接送上岸,还能直接参加抢滩战斗。事实上,这种壮观的登陆场面只能算是一种武力的炫耀。那天上午的登 陆与几个月前的莱特岛登陆大不一样,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日军已远远地躲在了三个山脉的多面防御阵地里。当然麦克阿瑟并不这样认为,他一直坚 持说这是由于他成功地运用欺骗手段的结果。数架零式战斗机哀呜式地朝海岸冲来。美军早已做好了对付它们的充分 准备,滩头上的高炮人力几乎组成了一堵牢固的火墙,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也像猛虎一样扑了过去。很快这些飞机就冒着黑烟,一架架栽到大海里或 沙滩上了。整个上午麦克阿瑟一直站在“博伊西号”的舰桥上观看这一壮观的场面。“这使我热血沸腾,也感到无限欣慰。”他是这样记述的。大约 5 个小时后,这位总司令又呆不住了。他带上几个参谋人员跳上一条登陆艇朝滩头开来。这时海军修建大队已抢修好了一条通到水泥面凸堤码 头,供要员们使用。但麦克阿瑟摒弃了这一方便,像上次莱特战役中一样在浅水里涉水上岸。上次他那张涉水上岸的新闻照片在国内发表后,引起了全 世界的注意,一时间颂扬声不断。也许他还想得到一次宣扬。当然,对于一 位 60多岁的老将军来说,他的行动确实是感人的。登陆之前,奥斯敏纳总统准备了一份印成传单的通告,现在,美国的飞 机正把传单撒遍整个菲律宾。上面写道:“经过一系列辉煌的战斗,麦克阿瑟将军的解放部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已 经成功地摧毁了守卫莱特的敌军,牢牢地控制了民都洛。此刻,他已屹立在吕宋的土地上,在我们首都的门槛上向敌军挑战。这就符合了我们祈祷者好 几个月以来的愿望。”吕宋岛的游击队也密切地配合了美军的登陆行动。登陆战斗发起前,他 们就用割断电话线及其他方式破坏日本人的通讯。他们炸毁桥梁和堑壕,狙击运往前线的补给品,击溃巡逻队,炸毁军火库等。他们发亮的枪口已经打 得火红。麦克阿瑟后来对吕宋岛游击队的评价是:“实际上起到了先遣部队 的作用”。第一天的登陆战斗进展的十分顺利,到傍晚时,5 万多名美国部队和装 备安全上岸,并连续起来组成了一个 17 英里宽、4 英里深的延伸滩头堡。麦克阿瑟十分满意,他对外发表了一份公报:“解放菲律宾和控制西南太平洋 的决定性战役已经到来”。但是,接下来几天的进展就不能令麦克阿瑟满意了。从仁牙因向南,是 吕宋岛的中央平原,它是由吕宋岛东西部边界的高山冲刷下来的淤泥堆积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