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陈毅传-13

作者:陈毅传编写组 字数:22552 更新:2023-10-11 16:34:56

陈毅对中央这个指示极感亲切。事实上自从他来到延安以后,中央军委 仍要他和刘少奇继续负责指导华中新四军的斗争,有时还应邀参加军委的会议和工作。他在加强部队建设、军队整训、尤其是准备战略大反攻方面从不 吝惜耗费心血。他起草了许多函电,其中或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或以中央军委的名义,或以毛、刘、陈的名义,或以刘、陈的名义下发。1944 年 6 月间,他曾奉命和刘伯承、聂荣臻一起对毛泽东起草的一份《关 于整训部队的指示》提意见,接着毛泽东修改后,再次请他们提意见。毛泽东的来信说:“陈、刘、聂三同志: 此件根据你们意见已补充了,虽长三千字,但较充实些。唯其中民兵、干部、训练方法等项,具体办法是否恰当,请再一阅,提出意见,凡不大妥 者均请指明,以便修改。”这件中央指示,几经修改,于 1944 年 7 月 1 日颁布,成为中共建军史上 一个重要文献。当时为了使这一普遍性的指示更能适合华中新四军的特点,陈毅又受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委托,以毛、刘、陈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给 华中新四军的领导人张云逸、饶漱石和赖传珠,要求“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要“打破常规,采用 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练兵方法”。“练兵内容,着重提高战斗技术,着重把投弹、射击、刺杀、土工作业四大基本技术练好”。同时要加 强旅、团、营级干部的“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管理教育(带兵、练兵、养兵等军事行政事项)五大项的学习”。在战略布局的指导上,陈毅也下了大功夫,如 1944 年 6 月 23 日,他和 刘少奇仔细分析了华中、华南的斗争形势,给张云逸、饶漱石和新四军第五师的李先念、郑位三提出了准备发展河南的任务。指示说:“河南战役现暂 告一段落,敌寇一面作局部东退,似在诱胡宗南出关,寻求再度歼灭,一面则积极修复平汉路,图确实占领。但目前敌全盘战局重心在攻略粤汉路,长 沙陷落,衡阳亦将不守,敌由广、韶向北进行夹击亦计日可待。因此,使我五师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形增高,五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 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完成,使我华中、华北、陕北呵成一气,便解决了我党我军颠扑不破的战略地位。”要求五师“以待机姿势作各种发 展的准备。”这样的指示,概略地但也准确地体现了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 委的战略方针。1944 年下半年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以后,中共中央对于配合美军在中国 东南沿海登陆以打击日军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这种形势下,新四军向江南发展并控制海岸线的任务突出了。9 月 27 日,陈毅为中共中央起草 了一件《关于开展苏浙皖地区工作给华中局的指示》。指出“敌寇目前已进占衢县、丽水、温州等地,其目的在控制浙江海岸线以预防盟军登陆。我军 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因而提出了任务:巩固苏南现有 地区,并向太湖西、南岸发展,沿京杭国道入天目山,造成越过钱塘江与浙东打通联系的战略形势,浙东则向南延伸,向天台山进军直抵浙闽边,控制 海岸线。3 个月后的 12 月 26 日,陈毅便和刘少奇一起,对整个发展江南的问题, 提出了全盘部署的意见,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他们的战略思想及其准备大反攻的胆略与计谋。 陈毅和刘少奇认为,为了准备中国共产党在反攻时期能确实占领芜湖、南京、上海、杭州各大城市,目前必须大力着手采取各种方式发展江南苏、 浙、皖、闽、赣地区的工作,包括赣江以东、大海以西广大地区,南面应包括浙西天目山京赣路沿线及打通武夷山曾镜冰、龙跃两处,西面应加强黄山 山脉及赣东北地区,以便将来能确保在宁、沪、杭 3 大城市中的人民之完全胜利。关于西面争取平汉沿线和武汉及大别山的任务,中央准备以入赣部队 及新四军五师划为一个新的战略单位,但目前军部与五师的关系不变。为了争取江南及苏、浙、皖、闽、赣地区,新四军部队开始分批南下, 粟裕率 3 个团为第一批,叶飞准备率第二批,嗣后看情形可能再从二、三师派第三批去。派去的部队每团均留下三分之一的底子番号,在原地继续发展。 如反攻开始,新四军全军主力除防御李品仙的以外,均南渡长江去保证在江南发展,诸如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等任务,目前应从此种 战略的可能情况出发,一面能使新四军逐渐南调,一面能使现在江北的各地方兵团逐渐加强和提高,使之适合全部担任江北重大的配合任务的需要。新四军今后的工作都应兼顾大举南进和加强现地的双重任务。 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应预有准备,于将来适当时期率队进入江南去主持全局,而江北现地应于军部南移后能成立一个能独立工作的大单位,负责江 北工作。这个江北军区要能担负起华中战略后方的重大任务,如出干部、出兵、出军需品、出粮秣资财等,以保证前线动用无缺。因此,现在应开始考虑江北大军区的人选,将来这个单位仍是华中局下 面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单位,下面的各军区、专区、县区均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尽先任命与当地人民有联系的苏皖干部去担任领导工作;许多外地干 部,应大量调赴江南工作。在其它各地的地方工作方面,均应提拔当地干部,不仅作政权工作,而且就其可能去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陈毅和刘少奇这些意见,要求华中局、新四军的领导人张云逸、饶漱石、 赖传珠等详加考察,电告中央,再作执行的决定。但实际上一些符合变化中的情况的事项都实行了。当 1944—1945 年的岁序更新之时,华中前线传到延 安的第一个捷报便是粟裕率部南进,已飞渡长江,到达太湖西岸的长兴县仰峰岕同新四军第十六旅胜利会师,接着成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其后,新四军各部在中央军委的战略指导下积极作战:苏浙军区以两次 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浙西北广大地区;一师举行了三垛河伏击战,歼日、 伪军 1800余人;四师发动春季攻势,克泗阳县城及其周围据点 20 余处,歼 日、伪军 3000 余人;三师发动阜宁战役,攻克阜宁县城及其周围据点 22 处,歼日、伪军 2400 余人;二师、三师第七旅和独立旅及七师一部发起津浦路西 反顽战役,歼进犯顽军 3900 余人;这一切胜利和地方武装的作战胜利,热烈地迎接并庆贺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45 年 4 月 23 日在 延安的胜利开幕。第五节延安盛会1944 年 5 月,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作出一个重要决定, 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5 人组成主席团,以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书记处和政治局停止行使职 权。由于七中全会一直开到 1945 年 4 月,所以主席团工作了 11 个月之久。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刘少奇提出的以原政治局主席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 席的议案;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初步提出“七大”的6 项基本议程;决定由任弼时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些 决定,陈毅都是赞成的。为把“七大”开好,中央成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陈毅为委员之一。陈 毅的工作主要是起草《建军报告》。“六大”是在 1928 年 6 至 7 月间举行的,“七大”在 1945 年举行,两次大会之间经历 17 个年头。在这 17 年中,军事 方面的建树是极其辉煌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把这 17年的斗争经历和经验 写出来,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建军史。陈毅参加了许多地区的、专题的历史座谈会,查阅了大量档案及文献资料,结合他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 睹,完全证实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每一个阶段上,无论在统论纲领上,无论在细论条目功夫上,件件般般皆可发现毛泽东神工斧凿的痕迹。 当这支军队在胜利的时候,有毛泽东在一道为之决策,为之指示方向,如何力戒矜骄,如何发展胜利。当这支军队遭到空前失败的时候,仍然有毛泽东 在一道同生死共患难,靠他掌舵,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又重新进入康庄大道。共产党与军队和毛泽东之间,存在着血肉的联系。这些并非陈毅的最新发现,因为他从 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开始,便对 毛泽东其人及其思想行为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注意和研究了。他们共同实践、探索,多次讨论和论述,一直到在中央决定成立的三人委员会对红四军 经验的反复深入的研究中,陈毅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所代表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从而能有力地协助毛泽东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的制 订,形成了建党建军的最初纲领。然而不久以后,他们分开了。尤其是 1934 年 10月以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很长时间是音信杳无,直到陈毅下了山,才 通音信。陈毅得悉遵义会议以后党的领导机关的变化,以后更获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所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陈毅总是认真研究,坚决迅速地 贯彻,对于毛泽东的著作,总是爱不忍释。例如 1942 年夏天,他重读毛泽东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之后,写下了如下的心得:“关于正确思想方法问题,对待西欧新学术问题,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 问题,中国学术思想的改革问题,中国革命建国的理论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是几十年的新旧争论不决的问题。其实质是思想方法上的唯心论与唯物 论之争,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争论,其政治上阶级属性,是包括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确切反映。”陈毅把这些复杂 的思想斗争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保守封建传统的闭关主义,主张排斥欧化,拒绝任何些微的改革,这就是封建主义的代表。”第二种倾向 是“全盘承受欧化,出主人奴的买办资产阶级倾向,”换句话说是资产阶级的买办性在思想学术界的反映。第三种是“新旧调和维持现状的小资产阶级 的倾向,依违两可于新旧争论之间。”第四种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正确吸收外国经验,正确运用民族传统,正确联系理论实践,根据人民大众要求彻 底进行改革的革命类型,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后来居上的主张。”它从“五四”时代才开始正式走上政治文化舞台,而以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为最优秀 的代表。在“五四”时代毛泽东在湖南主办《湘江评论》时,即一面反对当时最时髦的洋八股和守旧的顽固派而主张实事求是彻底革命,而后在大革命 以前即提出马列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与党内舶来品教条主义对抗。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暴动辗转游击于湘赣粤闽四省之间,进行苏维埃与红 军建设,进行实地的中国社会的调查,主张以科学头脑、科学方法对待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主张世界革命思想一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有了更具体完整的创获,正确的思想体系开始创立。最后,是在抗战之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乃是一百年中国学术思想上及社会实践问题上, 其中新旧争论的最正确的解决。陈毅满怀激情地写道:“这是一本马列主义的新创获的著作,也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古典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 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光荣代表。”那时陈毅在华中敌后日、伪、顽的夹击中是那样孜孜以求地学习与研究 毛泽东思想,而现在,他是着重地研究与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了。陈毅指出:“中国在近六十年来的历史上,没有中国民族自己适用的军 事学。也没有出现过具备中国民族军事创造能力的军事家。”如果说有所谓的军事学,“那只是中国统治阶级的奴役人民的军事学。如果说中国有所谓 军事家,那就是大批出现了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反革命的军事家。”“从中国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之日起,于是使整个的中国军事史改换了新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分析中国政治经济条件,分析中国历史,估计军事上对战双方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准,提出整套建立革命新 军的方法。随着大革命与内战的实践,经过毛泽东同志的天才创造,遂有了伟大的光辉的成就,真正代表中华民族、代表中国人民的独立的革命军事学 乃得出现。毛泽东军事学派之出现一洗几十年军事界抄袭外国的耻辱,不能不算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快事。”这里所提出的毛泽东军事学派,以 后才改为“毛泽东军事思想”。陈毅解释说:“毛泽东军事学派是在反对新旧教条主义的斗争 中创立起来,其特点是实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国战争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它有别于一般军事学,也有别于一般革命军 事学。”“假如历来的军事学派一般是以研究相等的敌对军力的胜负问题,”“而毛泽东军事学派则在回答实力悬殊的军力胜负问题;假如历来军事家在 研究两个国家间的,或两个统治阶级间的战争胜负问题,而我们的军事学派则在回答被压迫人民去如何能战胜强大的统治者和侵略者问题。换句话说, 研究革命人民及其军队如何能以少胜多,以小敌大,以弱胜强,便是我们革命军事学派的本质。”在这里,陈毅已经把“我们”、“我们的军事学派”、“我们的革命军 事学派”作为“毛泽东军事学派”的代词了。陈毅进一步论述:“因此历来军事学派只就军事本身如技术武器战法等 问题着眼去加以研究。他们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条件,但从来不曾把它放在适当的角度上面。而我们的军事学派则不仅就军事本身去研究,我们是 把军事当成社会现象的总体一部分去加以研究。我们不孤立地去研究所谓纯粹的军事问题。我们承认军事受政治的支配,承认军事是推行政治的工具。更承认战端一开军事胜利又掉转头来成为决定政治胜负成败的唯一关键。这 样造成我们军事学派不仅善于使用军事力量,而且善于使用政治力量,更善于两者的密切配合。不仅善于指挥军队打仗,更善于指挥人民作战,更善于 使两者力量相加去完成共同的战争任务。不仅善于动员和使用我方的军民,而且善于使自己的动员侵入敌方营垒,瓦解敌军使敌方内溃。不仅善于作武 装斗争,而且善于使用各种非武装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这样“便把旧军事学的狭隘范围冲破,把军事学范围扩充放在革命政策的主要部门上加以 考察,提出了完整的中国革命军事政策这个军事政策包括对敌对友的综合研究,包括就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的诸关系的全盘考察,包括军队人民政 府党部的关系的正确决定,包括军队本身诸事项的确立,这便是中国革命军事学的重大特点。”陈毅以“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的武装斗争的优良传统”、“我党建军的目 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论创造军队”、“论内战”、“论抗战”、“论毛泽东军事学派”、“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 7 大部分,以洋洋 5.7 万余言草成了这个《建军报告》。但在 3 月份主席团召集会议讨论这个草稿的时候,也许某些部份触到了一些人的伤心处,因而有人潸然落泪,有人唏 嘘,毛泽东说:军事报告就讨论到这里吧,宣布散会。会后另组织人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陈毅的草稿虽然搁置了,但它是早期提出“毛泽东军事 学派”这个命题并作系统研究的成果,仍然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陈毅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某些精深的见解。中共“七大”代表从各地云集延安,华中和新四军代表团成立了。在 3 月 16 日的成立会上,公推陈毅与张鼎丞分任正、副主任。华中的名额是 112人,要同华中局商量确定,也还有不少事情要办。而陈毅,根据大会筹备会 的安排,将由他代表华中和新四军的党员在大会上发言,他起草了一个发言稿,交华中代表团讨论通过后,作为书面发言。另外,他又起草了一个讲稿,于 5 月 1 日下午在大会上发了言。他发言的次序是在周恩来、彭德怀之后。“七大”会期历时 50 天(4 月 23 日—6 月 11 日),陈毅是 15 位主席团 委员之一,后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7 月 30 日,陈毅电告饶、张:“华中干部百余名及新调南来工作者约 600 均准备于 8 月初东来,估计 10 月初可到军部,我亦定 8月初动身回来,请令 路西淮北四师注意打通陇海路北的联系工作,以便通行。”陈毅的家小还在 淮南,公务私情,陈毅已是归心似箭了。第九章 大战华东第一节胜利果实属于谁1945 年 8 月 25 日上午。延安东关机场。一架美国军用飞机,轰然腾空, 开始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美军飞机在中国从未一次载运过这么多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舱内挤挤挨挨坐着的,是陈毅以及刘伯承、邓小平、薄一 波、陈赓、林彪、肖劲光、滕代远等 20 名中共的高级干部。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远东和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鉴于苏联于8 月 8 日对日宣战,毛泽东主席亦于 8 月 9 日在延安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 战》的战斗号令。所有中国解放区的军民都行动起来,“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向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8 月 12 日,中共中央对华中的斗争作了新的部署。为具体落实中央的这一部署,陈毅又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对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五师地区的如下指示:在 江南方面,立即有计划分路发动进攻,占领吴兴、长兴、宜兴、溧阳、溧水、郎溪、广德、金坛、句容、高淳诸城镇,太湖西岸各地及浙西敌区各县;对 京沪沿线苏州、无锡、武进、镇江、丹阳等城,可相机占领,不可能时即不要去,能占领时亦不宜作久住之计,而主要的是去占领各该县的农村市镇。 在江北方面,应将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陇海以南、运河两岸这一整块地区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市,解放所有地区,打定长期巩固根据地的基础。军部在运河沿线,选择适当指挥位置。 中共中央为加强军事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于 8 月 23 日的扩大会议决定,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陈毅为 12 委员之 一。对于陈毅的工作,中共中央也作过审慎的研究。因为当时迅速从日伪手 中收复东北是全党的一项突出重要的任务,主持东北军事工作有两个人选:一是陈毅,一是林彪,中央考虑华中更需要陈毅,便由毛泽东主席和他谈话。 陈毅考虑到同饶漱石的关系问题,坦诚地说:回华中去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毛泽东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于是陈毅答应 下来了,并请中央放心。当他飞往太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了个电报给 华中局:“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 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飞机把他们送到晋东南黎城县长凝机场后,便飞返延安了。陈毅要从太 行赴华中,还有数百里跋涉,恰好一起从延安飞来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也要回军区,便由他组织护送。9 月下旬,到达濮阳。9 月 19 日,中共中央根据国民党军行动而提出的总战略方针——“向北 发展,向南防御”,决定从山东调兵数万,迅速开赴东北,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撤,一部进入山东。9 月 26 日,陈毅收到中共中央 9 月 23 日的来电,要 他不要去华中,“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的工作,以便罗率部去东北。陈毅穿一身粗布军装,由冀鲁豫军区安排,一程接一程地护送前行。当 他们时而骑牲口,时而步行,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时,他们的对手——国民党军将领们也正穿着美式呢料军服,乘着美式吉普,还有美国飞机、军舰, 同他夺路抢行。据报,国民党先头部队 9 个师已开进徐州,后续 10 个军的兵力也正在或准备向津浦线南段开进,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前进。10 月 3 日,陈毅一行终于东渡微山湖,抵达微山湖东岸的夏镇(现微山 县所在地)。来迎接他的人正是 1943 年送他西渡微山湖的鲁南军区独立支队副政委杨广立,这个支队已经编为第八师二十四团了,两人相见,倍感亲切。 陈毅说,他带有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要迅速赶到山东分局,要设法立即送他过铁路。陈毅向干部们传达了“七大”精神,当即起程。陈毅一行 在临城和沙沟之间过了津浦铁路。陈毅发现这条贯穿南北的钢铁大动脉还完 整通畅,而10 几万国民党军和日伪军正从徐州方面沿着它节节逼向北线,阻 遏他们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陈毅向杨广立交代,立即组织部队、民兵破路,一天都不能等,埋地雷,翻车厢,扒铁轨、挖枕木、割电线、砍电杆, 发动沿线群众一起干,谁搞的就归谁扛回家,破坏桥梁、路基成功的,还可张榜由公家定价奖赏。过了铁路,第二天上午就赶到峄县(今峄城)。在第八师师部传达了中 央指示和“七大”精神后,当晚便乘吉普车赶到山东军区所在地临沂,和在那里迎候的罗荣桓亲切会合。罗荣桓移交工作以后,就要迅速带部队到东北去了。罗荣桓走后,陈毅 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首先,山东主力部队将以绝大多数开赴东北,包括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一、 二、三、七师全部,第五、六师的主力,18 个警备团和基干团,部份军政干 部共约 6万人,只留下第四、第八两个师。与此同时新四军三师约 3 万余人, 也由黄克诚师长率领北调出关。陈毅所能指挥使用的山东野战部队,实际只 有 5万,加上警备旅和区县武装,以及华中方向新四军 9 个旅,整个华东总 兵力也才 40 万人。兵力不强这是第一难。第二难,是华东局面复杂,敌情严重。蒋介石还都南京,苏鲁解放区将 成为直接威胁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大患”,成为蒋介石调兵北运的“大障”,必先除之而后快。而陈毅所辖部队,力量相当分散,有刚从华中调来山东的, 有刚从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部队的,有在某一地区活动发展多年不愿远离“老家”的也有干部过去对陈毅并不熟悉而个性很强,不那么“听招呼”的 要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方面的力量归统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中协调的,可以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大兵团,来对付装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决 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与罗荣桓司令的工作交接,在一片紧张和匆忙的气氛中进行。陈毅为此 在临沂停留了 10 多天。这期间,津浦路线上的敌情日益紧迫。可以说从延安到临沂,从最高统帅部直到鲁中南各级指挥员,此刻都意识到全局最关重要 的目标,正是在津浦铁路线上。津浦路的蒋军行动很快:9 月 30 日,徐州的国民党第十二军、骑二军及 伪军吴化文部开始北进,10 月 1 日抵临城(今薛城),3 日在山东第八师及警备八旅尚未赶到的情况下进占了滕县。6 日到达充州。9 日,与山东第 4 师先头一部遭遇后,蒋军主力取道铁路以西继续北进,11 日,其先头部队利用山东军区部队主力尚未调转、破路不够彻底之机,已进抵济南,后续部队 正准备源源跟上。照此下去,只要 20 天,国民党大批主力就能顺利通过津浦线到达平津地区。据此,军委指示陈、罗、黎(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黎玉) 等人:“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为有力实施这一作战意图,决定成立津浦前线指挥所,由陈毅亲往前线 实施统一指挥。 10 月 15 日,也即由延安抵达山东的第 12 天,陈毅偕黎玉等人率前线指挥所进驻邹县香城,组织抗战胜利以来第一个集中大兵团作战 的战役。陈毅在香城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七大”精神,并作反内 战的动员。他以简明通俗的语句表达了自卫作战的理由和决心:“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谁敢来摘果,把枪缴下来!”当时兵力的部署安排是这样的:自北向南,以渤海军区武装控制并破袭 济南以北铁路,使到达济南的国民党 2 个军不能继续北进;以山东第三、第四师及鲁中警备三旅进攻泰安、兖州之间日伪军;以山东八师及鲁南警备八 旅进攻邹县至临城间日伪军;以鲁南警备九旅进迫徐州、临城、枣庄以钳制敌人。总之,在济南至徐州沿线,共集中了 20 个团的主力。指挥所根据当面 敌人情况,决定采取轮番使用兵力的战法,使部队在长途行军后的连续作战中,仍能保持有力的突击力量。10 月 18 日,山东军区第八师主力首先发起战斗,以奔袭手段从邹县东、 西门连续爆破成功,全歼守城伪军 2500 余和日军 200余人。接着又迫使邹县 南侧日军 300 人投降,控制了邹县以南 80 余里铁路,山东第三、第四师则攻 克大汶口,控制了南北铁路 20余里。至此,国民党徐济间交通再度被切断。10 月下旬,国民党徐州绥署以第十九集团军率第九十七军及骑八师进至 临城,另以第五路军吴化文部在日军掩护下自膝县向北,以伪山东特务旅自兖州向南,企图南北对进,首先打通兖州、膝县间交通。此时的陈毅,手中兵力未集齐,而山东主力第三、第四两师又很快要渡 海北上,他分析当面敌情:敌主力也尚未到达,而吴化文第五路军脱离工事完全处于运动之中,攻歼较有把握。因此,指挥部决心以山东主力第八师, 加上新四军刚入鲁的部队第九旅、第五旅,以伏击手段歼灭吴化文部。11 月 3 日午后 1 时,当吴化文部以日军打头阵,运动至伏击圈内时,各 路伏兵按预定计划分路出击,仅经两小时激战,即将敌大部歼灭,吴化文单人匹马逃走。此役俘敌军、师长以下 4000 余人,控制铁路 100 余里。捷报声中,阔别一年多的张茜从淮阴、临沂来到香城。陈毅去看望新四 军二纵司令员罗炳辉时,和张茜并马前往,一路欢声。 11 日,中共中央给陈毅发来电报说:“庆祝你们歼灭吴化文胜利!准备战胜必然要来的大举进 攻,集中部队向铁路南北扩展。”当日,警备八旅又歼灭从两下店北犯的日 伪军。当夜,山东八师主力奉陈毅命令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进迫临城,其二十 三团向临城以西的柏山守敌发起了进攻。一营三连班长陈金合在临城援敌眼看逼近,敌堡未攻克,守敌将无法全歼的紧急情况下,毅然摘下帽子摔给连 长作为诀别,冲到敌碉堡前拉响了一枚特大型快速手雷,瞬间火光冲天,敌堡摧毁。陈金合却已粉身碎骨,以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陈毅听到消息,深为感动,给以极高的评价说:“陈金合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一个学习陈金合的热潮很快形成。为进一步扩大对津浦线的占领,指挥部又决定以原有主力加上刚由淮南 北进的新四军四旅、十九旅,分别先后攻克了临城外围的沙沟、官庄等据点,使敌人缩踞在临城固守。临城工事坚固,且有炮兵、航空兵支援。陈毅据此 情况决定包围临城突然撤兵,以第八师攻滕县,以第九旅攻小窑、陶庄。八师的滕县攻坚战打得十分出色。先打外围,全歼蒋军新二师,俘师长 以下 2000 余人,缴获山炮 2 门。滕县城内守军共约 9000 人。战斗于 18日黄 昏发起,刚成立 12 天的山炮连首战以 17 发炮弹便命中 15 发,有效压制了敌 火力。突击部队连续爆破,冲入城内。经两夜一日激战,仅以400 人伤亡, 歼灭了数量上与己相等,而火力优于已方的敌军,共俘旅长以下 7600 人,击 毙师长以下 1000 余人,缴 6门山炮及其它弹药物资甚多,获得全胜。然而在 战斗中,亲临阵前观察敌情地形的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却不幸中弹牺牲。其后,陈毅和黎玉到八师视察,沉痛地参加了在城西举行的追悼会。 与此同时,第 9 旅也胜利攻克了小窑、陶庄两地。津浦前线作战胜利,使陈毅所部控制了津浦路共 260 里长和临枣路 40 里长的铁路线,歼灭了大量蒋、日、伪军,使国民党迅速打通津浦路的企图终告失败,同时,也改善了山东部队的作战阵地及装备,掩护了主力的调配 集中。在这一时期,华中野战军也完成了北调、集中和整编任务,并攻克了盐城、高邮等地,改善了作战条件,也锻炼提高了部队。总结回顾这一时期 作战经验,陈毅深深感到“解决从游击战转到运动战的许多实际问题,强调兵种协同、步炮、攻守协同十分重要。”据此,他抽调部队进行临时整训, 指示团以上干部学习毛泽东所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同时要新四军部队认真组织学习八路军部队的爆破攻坚技术。这些都显示了陈毅在从分 散游击战转向大兵团运动战的初期,对部队的适应与转换能力的提高,已给予极大的重视。这是自红军诞生以来,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历史性大转变。而 在取得初步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和弱点,如何克服它们,将是今后一时期陈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946 年 1 月 7 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并 以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陈毅任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张云逸为军区副司令员、黎玉为军区副政委兼野战军政委。同时明令规定,以粟裕为 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的华中野战军,在战略行动上归陈毅指挥。从当时全国战场看,国民党军在津浦线受阻、被歼的同时,又在上党、 邯郸两战役中丧师 6.5 万人,这更加暴露出其战争准备尚未就绪的弱点,加之国内“反内战,要民主”的呼声高涨,国际舆论也有压力,因此蒋介石请 出了美国人,出面“调停”国共争端,解救自己的不利处境。至此,国民党方面不得不在关内暂停军事上的冒险进攻,和中国共产党签订了停战协定。 双方共同宣布,于 1946 年 1 月 13 日实施全面停战。然而,谁能相信这就是永久的和平呢?陈毅司令员告诫部属:和平谈判 是高级领导人的事,你们部队的责任就是准备打仗。第二节从和谈走向战争1 月 28 日,一架飞机飞至临沂上空,投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一道军 令,要求仍交火的国、共双方停止冲突脱离接触。陈毅研究后亲拟回电,表示遵照执行,但“我地区被我包围之敌伪城市仍应由我受降,此乃我敌后抗 战八年应得权利”。2 月 2 日,济南执行小组美方雷克上校又飞来临沂,与陈毅会晤两天。陈毅首先揭露国民党进攻事实,而后又作某些克制让步;据 事实讲道理纵横天下申明自己的立场主张,又不失幽默风趣;终与雷克达成几项口头协定。在回去的飞机上,雷克对同行人说:“象陈毅将军这样有才 能的中国军事将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以后,雷克上校以及徐州执行小组美方代表哈里斯上校及驻青岛美军司令克莱门将军等,数次去临沂拜访 陈毅。克莱门在谈话中劝共产党妥协以占政府一席位置,因为顾祝同在徐州 就有 30万军队,共产党无力对抗。陈毅回答:他只要用 5 万兵力就能进占我 这个临沂,但 10 个师进来容易,如果要出去 1 个师也难出去。”美国西点军校出身的克莱门将军瞠目以对,陈毅侃侃而谈,从军事辩证法,美国独立战 争直谈到解放区的煎饼大葱,充分利用此机会分析形势,阐明真相。给克莱门印象极深。通过各种接触,陈毅在美军军官及许多民主人士中,争取了大 量同情者。3 月 1 日春寒料峭,陈毅接中央指示,登上一架专门来临沂接他的飞机, 到达济南,在这里迎接了从北平来济南视察的“军事三人小组”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军调济南执行小组向三代表汇报山东各地国、共冲突的调处 情况后,周恩来有凭有据地讲了国方将伪军加委使之摇身变为国军的问题,还揭露国方急于恢复交通实质是利用其运兵向解放区进攻的真相,态度严肃 而又克制,发言有理有节。而陈毅在济南则与王耀武、何思源等国民党军政官员作了些个别接触。他与王耀武来去常常同乘一辆卧车,言谈之中,王耀 武向陈毅称赞说,你们共产党有三大长处——善学习研究学问;与人民关系好;能作战。他并且表示国内战乱已多年,自己作为军人,也是愿和平不愿 打的。陈毅听后心里自然明白,王耀武的话里有些真情,有些苦衷,但也有 故作姿态之处。当日下午,陈毅又随张、周、马歇尔 3 人飞抵徐州。在这里,主 要是谈判苏北淮阴地区国共两方粟裕部与顾祝同部摩擦的问题。第二天上午与马歇尔的会谈,周恩来特介绍 陈毅代表自己出面。面对这位声势煊赫的美国五星上将,陈毅身着新四军自制的棉布军装,神态从容自信,不卑不亢。他列举事实,申述理由,正式提 出,有必要向新四军所在的苏中地区增派一个新的小组去实地考察,以制止当地国民党军队的挑衅进攻等问题。又坦率指出:此次在徐州举行的宴会中, 共方代表人员的席位被有意压低了,陈毅对此种轻慢无礼的态度表示遗憾。马歇尔听罢,同意考虑向苏中增派三人小组的事,又召进美方一位上校,询 问昨日宴会的座席安排问题。上校答,是徐州国民党方面安排的。马歇尔倒也坦率,立即为此事向陈毅表示了歉意。顾祝同开始时是对共方代表极倨傲 的,经陈毅这番堂堂正正的交涉,美国人又说了话,他态度上便也有些改变。后来与陈毅谈话中,还表示赞同陈毅所说的“和平巨流不可阻挡”的观点。 在谈判斗争中,陈毅既善于做对方个人的争取工作,又总是清醒地正视对方的总的政策,既交了朋友,又坚持原则。在这一停战阶段中,陈毅明确地认识到,是和是战,最终不是取决于共 产党,而是取决于国民党。因此,陈毅一方面参与和指导华东地区停战谈判斗争,另一方面又始终抓紧着部队整编、练兵,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改运动等项工作。对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到来,部队上上下下有许多混乱思想,对战争在短期内再度爆发的可能性普遍估计不足,所以从 2 月 份起布置和开展了“百日军政大练兵运动”。5 月 1 日,又在“百日练兵”的基础上,颁发了以军事训练为主的第二期练兵指示,进一步提高战术、技 术水平。以后,国民党的战争企图逐步暴露,对解放区蚕食活动日益加紧。陈毅及华东党政军领导人,乃进一步加强战备动员,批判和平麻痹及各种享 乐腐化思想和个人主义打算,加强和扩组野战部队,并要求地方加紧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军队要积极拥护与支持土改。这样,使情况有所改观。与此同时,国民党逐步调齐了兵马。首先是将其远离前线的部分主力秘 密运送到解放区边缘的战略要地来。就华东地区来说,1 月份停战令生效时,国民党全部兵力是 17 个正规军 47 个师,但到 6 月份,又秘密增调 7 个军 19 个师,在华东解放区及其周围布下的兵力达 23 个军 66个师,约 52 万人之众。 其南线军队进行了整编:以从 100 万日军手中接收的以及美国援助的武器加强了装备;进一步加强和改编伪军,组织大批“还乡团”;其间向山东、苏 皖解放区的蚕食进攻已达 977 次,侵占解放区城镇村庄 400 余座。总之,进攻部署已接近完成,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面对这种情势,共产党军队显然不能作无止境忍让而不反击。但向何处 反击能在政治军事上取得有理有利地位?陈毅颇费思量。在中央军委具体筹划下,他组织山野部队,抓住国民党向华中四分区(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开 始动手的时机,在山东选定人心痛恨的伪军为作战对象,发起了讨逆战役。6 月 7 日晚,山野各主力兵团奉令同时分别向德州、泰安、大汶口、枣 庄、周村及胶济路东段的高密、胶县、即墨等据点的伪军发起了突击。到 16日,预定攻击的据点除大汶口外,全部夺取。被派到德州指挥伪军的国民党 中将司令王继祥以及各据点 3 万余伪军被俘获,同时毙伤伪军 3500 余人。这些“钉子”一拔,就拆除了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跳板,同时也策应了中 原、苏皖解放区的斗争。由于打的是伪军,“师出有名”,国民党无话可说,政治上首先赢了一着。继而战役取得全胜后,又“适可而止”。立即收兵转 入整训,使紧张局势及时得到缓和。这是一个将军事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运用得极为成功的范例。6 月 26 日,蒋介石在完成了各项战争准备之后,彻底撕下和平面具,下 令包围中原 5 万解放军半年之久的 25 个师“吃掉”该部。以此为标志,延续5 个多月的停战局面终告结束,全国大规模内战就此展开。蒋介石自恃有优 势兵力和装备,有美国经援和军援,扬言要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消灭共产党。蒋介石对华东的如意算盘,是实行由南向北的逐步压缩,先将解放军华中主 力赶过陇海路北,再会同胶济线南下的国民党军将其聚歼于鲁中地区,以解除其宁沪杭中心地带的“心腹之患”。战云滚滚,大军压境。中央军委 6 月 22 日来电指示作战方针:“山东区 以徐州为主要作战方向,主要着重调动徐州之敌于野战之中歼灭之。”这一计划核心是着重向南,首先给予向华中解放区进攻的敌人以有力打击。然后 华中、山东主力分由淮河南、北进击津浦线,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造成对徐州合围形势,以调动敌方在运动中予以歼灭。这样,就可以甩开向北的蒋军而插到国民党区域取得人力物力,取得战局上的主动。陈毅次日即复龟中央, 完全同意这一南下作战方针,并对山东野战军作了部署。但苏中方向的粟裕、谭震林向中央和陈毅力陈在苏中内线歼敌的有利条 件和兵出淮南的不利条件,不主张一开始便将苏中主力调去淮南、淮北。就指挥关系而言,粟、谭所率的华中野战军在战略行动上归陈毅指挥,但它归 华中分局领导属华中军区建制。因此在指挥关系的协调上,陈毅也颇费思量。6 月 27 日,陈毅一面向中央作了报告,一面向粟、谭发电,望能从华中 野战军抽 16 个团兵力投入淮南作战,但接到粟裕回电,“建议只抽 8 至 11个团去淮南参战,主力仍留苏中作战。”并列举数条理由表明主力暂缓西调 先在苏中打几仗的必要性。为了深入研究问题,陈毅于第二天(28 日)亲自到陇海线上的新安镇附近,与华中局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会面商讨。经反 复商询斟酌,中共中央终于复示允许华中野战军暂缓西调。7 月 4 日,中央军委根据政治局势及敌情变化进一步明确指示:“胶济、徐州、豫北、豫东、 苏北之顽可能同时向我进攻,果如此,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到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7 月初,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在出征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而大敌当前, 只能将悲痛化为力量,陈毅将罗副军长的追悼会变成了一次激励士气的誓师会。他在致词中说:“革命的自卫战争必定胜利!我们每个人要抱定决心: 打了胜仗开庆功会,打了败仗开批判会,打死了开追悼会!”这三句表达了必胜决心的壮语,很快在部队指战员中流传。7 月中旬,蒋军向淮北、淮南、苏中、鲁南解放区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其中以淮北为主要方向。5 个整编师 12 个旅的兵力,自徐州以南分 3 路向东推进。陈毅决心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中路和右路兵团,而以主力歼灭位置最突 出的左路兵团(整编第二十八、五十七师各两个旅)。然而,正当山野部队向其左路兵团接近时,其中路整编第六十九师之第六十旅、九十二旅进到了 朝阳集、渔沟地区与左路兵团取齐,继而六十旅向左路靠拢而九十二旅显得突出孤立了。他令二纵、九纵、二十旅共计 13 个团的兵力,攻歼朝阳集、渔 沟地区的敌九十二旅,并在运动中攻歼向南增援的六十旅。朝阳集战斗从 7 月 27 日凌晨开始,前后经历两昼夜,歼灭了蒋军九十二 旅全部,六十旅一部,共 5000 余人,至此蒋军东进的中路兵团基本被击退了。这一仗在指挥部署上依据了中央军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 战原则,因而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取得了山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使华中全军受到很大鼓舞。陈毅同样受到很大鼓舞,因 而作七律诗一首以示庆祝。当此捷报于 7 月 30 日传到山东临沂刘家庄时,张茜又生了一个男孩,可谓“双喜临门”。以后为孩子命名“小鲁”。与此同时,华中主力在苏中地区也面临着 4 倍于己之敌的进攻。7 月 13 日至 15 日,粟裕以先发制人手段集中 15 个团兵力,首先攻击了宣家堡、泰兴,歼敌 3000 余人,打响了头一炮。继而在如皋东南歼敌万余。以后连续作 战,七战七捷。然而在淮南方向,敌自中旬起以精锐兵团“五大主力”中的两个:第五军、整编七十四师,以及第七军一部,分路向津浦路东地区进攻; 路东各部实施反突击,未能得手而一再后退,到月底撤离该区,整个淮南解 放区失陷。回顾从和平转入战争的第一个月作战,陈毅所部虽有苏中及朝阳集的胜 利,但也显露出某些不能适应全面内战与新阶段大兵团正规作战的弱点与问题,陈毅没有理由对未来战局作过于乐观的估计。第三节艰苦备至的转折大雨倾盆,连日不停,部队冒雨涉水,步履艰难。陈毅于 7 月 25 日率山野指挥部南越陇海路到达淮北。一副异常的景象摆 在面前,正如他在给华东局和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所说:“到处一片汪洋,每夜部队只能走 20 里至 30 里,榴弹遭水湿即不能用,部队特别疲劳,病员增 多,敌驻扎之村落即沟深水满,不好突击。”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怎么办呢?陈毅表示:“现华中全境,苏中敌气已颓,淮南、淮北敌气正旺,我决心在 淮北打一、二次好仗”,以“改变局势”。但到月底,敌情发生变化,沿陇海线两侧继续进攻的蒋军主力已增加到 15 个团,而陈毅手头的 21 个团的兵 力对他们“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便打算“以主力向灵(壁)、泗(县)找桂顽求战,拟先消灭其两个团即转而进击津浦路宿蚌段。”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有许多意见认为在水大、部队疲困条件下攻城,打 桂系均不妥。而参谋长则坚决主张歼泗县桂系两个团。在此激烈争议而需要司令员拍板的时候,陈毅不顾“沟深水满,不好突击”的情况,误信军分区 领导干部所说“泗城外壕水深不过膝”的虚言,没有采纳参谋处大多数人的意见,而支持了参谋长的意见。接着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也来电建议 应打蒋军不打桂系,陈毅与参谋长也回绝了,表明自己在事前已经作过慎重考虑,其理由是:“蒋军计 8 个整旅紧靠在一起,离徐州不到 40 里,彼此间 隔不到 10 里、20里不等,增援多而快,只能击溃不能歼灭。此次(在朝阳 集)打九十二旅,我 9 个团打两天两夜始结束战斗,故无法下决心去打北线蒋军,但蒋军再向东进,则有打的机会。现桂系 4 个团,分布在灵壁、泗县、 五河 3 处,其增援均在七八十里以外,打定可能全歼,历来打桂系均用相等兵力,故奏效不大,此次改变是能奏效的。已定 5 日夜攻泗城不再变。”于 是报告中央军委:“当前之敌一为桂系,一为蒋五军,一为薛岳部九十九旅、六十旅,均系硬货。”“我决心消灭桂系在泗县之两个团,并调动其援队, 逐次消灭其二三个团。”8 月 3 日,军委复示:“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 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军委复示的基本精神似在于慎重而反对急躁。对于泗县的攻击,陈毅并未改变决心。从当时志在必得的 情况来看,对于攻击失利的可能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守泗县的敌军为桂系第七军的一七二师,兵员老,当兵时间平均在 7 年 以上;善守,是他们的特点。这次山野主力 19 个团南下攻它,以多胜少,应当是有把握的,然而当时正值暴雨季节,本来河多沟深的泗县地区一片泽国。 部队在齐胸的积水中艰难行进,炮车无法跟上,弹药大多受潮失效,部队相当疲劳,并且由于部署变更仓促,既未能组织各方面攻击部队之间的协同动 作,致使担任主攻的八师负担过重,又未能进行周详的战术侦察,因此担任攻城突击任务的八师感觉把握不大。然而陈毅考虑战机不可失,要赶在敌七 军部署调整未完与五军未到淮北之前干掉一七二师主力。8 月 7 日午夜时分,八师以 5 个营兵力发起攻城,连续爆破勇猛冲击, 不到 10 分钟即突破大北门和西北门攻入城内。但继而守军组织顽强反扑,攻击部队准备不足,未能及时发展打通两突破口联系,又无有力预备队和炮火 支援。天亮后,守军以猛烈炮火卡断城内外联系,先对突入西北门的两营疯狂连续冲击,八师部队无工事依托,伤亡甚重,阵地失去,伤亡和溺水者甚多。敌又集中炮火、飞机、步兵打击攻入大北门的两个营,该两营反复拼杀 顽强守住。是夜八师投入预备队 3 个营接替,仍因力量不足难以发展,形成对峙局面。同时九纵在城东的攻击未奏效,二纵因河水阻隔既不能攻西门又 无法增援大北门。陈毅于深夜 2 时接到八师报告,甚焦虑,派参谋长赶去师里处置,同时发电询问具体战况。9 日,五河敌人来援,被第七师击退,而更多敌人正准备向淮北运动。 城内八师战士与敌拼杀竟日,血流遍地,河水为之染红,但战斗仍在僵持消 耗状态。8 月9 日夜,指挥部下令八师停止攻击,全部主力撤至睢宁以西地 区休整待机。曾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的八师,从未打过这样的“窝囊仗”! 虽歼灭敌人 3000 余,但八师亦付出 2000 余人伤亡代价,而说到底城未攻下,使山野西击津浦线的计划受挫,八师士气受挫。悲愤、消沉、牢骚埋怨的话 很多。战士说:“上级老说要集中兵力,临到打起来却要敌人两个打我们一个!”此话确实有理。此次参战总兵力共 22 个团,但用于攻城的部队仅 6 个团,而这 6 个团在攻城时还分去将近一半力量打外围据点,因此战役上的优势变为战术上的劣势。这是一个值得作战指挥者深刻记取的教训。然而, 这种消极埋怨的情绪如果蔓延发展下去,将对下一步作战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陈毅得知后于 10 月 4 日给八师领导写了一封信中说:“3 月来未打好, 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他 坦诚自责,肯定八师“始终是很好的头等兵团,纪律为各军之冠”,同时也作自我分析说:“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从来不抱怨部属,不抱怨同事, 不推拒责任,因而不丧失信心,我从来不向敌人低头,但对自己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评很愿意低头;胜利时如此,不利时也如此,即失败时亦如此。” 信中同时也分析了有利的局势,指出胜利的前途。八师领导读到这样的一封信,受到极大感动与鼓舞。他们动员上上下下,认真总结了泗县失利的教训。 在城市攻坚的组织指挥、战术技术、协同配合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后来由第八师扩建的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成为第一等的城市攻坚部队,在洛阳、 开封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通过总结,陈毅与指挥部人员也得到提高。在陈毅主持的总结检讨会上, 各纵队(师)的领导干部及参谋人员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如参谋主任王德反映:津浦前线作战,每次战前都开会充分研究,布置好协同配合;此次作 战事前未召集各纵(师)首长开会,未进行具体组织准备,造成总的部署有兵用不上,主攻部队兵力分散无预备队。陈毅对大家中肯的意见坦诚同意。 陈毅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对大家起了表率的作用,对司令部参谋人员 激励尤大。泗县战斗后蒋军乘势推进淮北,又于 9 月上旬,开始准备向淮阴、临沂 两个方向进攻,造成了陈毅一方进一步的被动。淮北失利的同时,华中的粟、谭主力却在一个半月中七战七捷,歼灭了 国民党 6 个整旅共 5 万多人,严重挫折了敌人锐气,振奋了解放区民心士气,并成为中共中央得出“蒋军必败”判断的实践根据之一。他看来,战争初期 各地主力在熟悉地区的内线先寻机歼灭分路进攻的敌人是正确的,过早集中成大兵团未必妥当。但当敌军逐渐深入,战斗规模逐渐增大时,陈毅又深感 两支野战军在几个战略方向上分别应敌,难于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以致不能聚歼大敌的焦虑苦恼。9 月初,中央考虑到敌人在控制陇海线之后,山东与华 中的联系将被切断,拟派徐向前来山东负责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而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员,他当然明 白中央这一考虑的全部含义,故在第二天起连电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主持。 但是等了 20多天,徐向前没有来。而陈毅对战局的焦虑有增无减。当时,蒋 介石限令 15 天之内攻下苏北各重镇将新四军赶出华中,将重兵隐蔽指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陈毅急调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五旅、第十三旅北上, 在淮阴以西的运河南岸阻敌,不料敌主力突然南移直扑淮阴,以桂系 7 军纠缠山野主力,同时以其主力突破华野九纵防御而逼近淮阴城郊。南线华野主 力奉命放弃攻海安,驰援淮阴一时难以赶到。国民党重兵自 9 月 10 日起以飞机炮火配合向淮阴发起猛烈攻击,遭到顽强抵抗,激战至 17 日,敌出动数十 架次飞机狂轰滥炸,地面冲击 5 次均被击退,但战况愈见危急。陈毅当日给粟裕电报中甚至有“五内如焚,力图挽救”之词,可见其焦灼之甚。然而至19 日拂晓,蒋军头等主力七十四师乘淮阴守军正在调整部署的空隙,以 1 营 兵力轻装从五旅、九纵接合部偷袭入淮阴南门,撕开缺口,敌内外夹击涌入城内,淮阴失守。 22 日,淮安也被敌占。此役,新四军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撤出华中战略要点淮阴,使作战回旋 余地更小,交通、财政上困难增重,群众也加深了动摇心理,使整个华中的局势愈趋严重。然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终于北调,实现了陈毅久存未果的 愿望,使华中、山东两大主力合并,形成强大作战力量。正如陈毅于淮阴危急之际发给粟、谭、张、邓的电报中所说:“今后力求会师改变局面。”纵观战争爆发初期 7、8、9 三个月作战情况,面对以优势兵力大举进攻 的敌军,华东全军虽退出了某些城镇、地区,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消耗仗,但同时也取得了歼敌 8 万的巨大胜利。更重要的是部队在作战中得到极大锻 炼,改善了装备,逐步实现了野战兵团的集中统一,逐步完成艰难的战略转变,准备更大规模的歼敌作战。9 月 23 日,中央军委更明确指示:“山野、 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在此之后的 10、11 两个月中,华东战区敌我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更大 规模的作战准备条件。蒋军采取“避实就虚”方针,在各方向轮番进攻,乘隙攻占了涟水等城市。解放军多次向敌出击或实施反突击,共歼敌 2 万余人。 特别是 10 月中进行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歼蒋军七十四师等部 8000人以上, 有效地掩护了华中后方向山东转移,使华野部队及时穿上棉衣、补足了弹药, 为下一步集中主要力量歼灭敌人作了准备。这阶段,两大野战军会合,虽分布在盐城至临沂南北 300 余公里战线上,指挥部需兼顾各方而不能作更高度 的集中,但陈毅与华野粟、谭之间仍保持了密切协同、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正如中央电报所说:“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从 10 月底至 11 月初,陈毅在涟水西北的陈师庵等地先后召开了多次干 部会议,针对当前的战局和两支野战军统一作战指挥的意义作了透彻的讲 解,总结了3 个月来的作战经验,号召全军干部战士进一步学习中央军委和 毛泽东主席所制定的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树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团结一致,积极完成作战和建军任务。这些会议,对于 提高华东全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认清当时的形势,领会中央军委制订的战略方针,正确理解保存地方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增进军内外的团结等,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第四节宿北、鲁南大捷11 月 15 日,南京城吹吹打打,演出一幕“国民代表大会”开场的闹剧。 这表明国民党蒋介石已完全背叛了人民民主而实行独裁专制,彻底撕毁了“政协决议”和 1 月 13 日的停战令,长达一年之久的和平谈判破裂了,失败了。 于是,毛泽东于 11 月 21日在延安枣园邀集刘少奇和刚从南京返回延安才两 天的周恩来会商,一同对比分析了此时与抗战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力量的变化,认为一年的谈判教育了全国广大人民,使他们看清了国民党蒋介石是发 动内战的罪魁祸首,从而使共产党赢得了人心。结合着战场上的胜利:“蒋军必败”的论断,于是定下决心:争取 3 至 5 年打倒蒋介石(暂不对外公布)。 这就赋予解放战争以阶级决战的伟大意义。中共中央随即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传达。毛泽东提出的宏伟纲领是 1 年内线,2 年外线,3 到 5 年打到南 方去。但是,要打倒蒋介石,必须首先取决于军事上的胜利,取决于打大歼灭战,整旅整师地消灭国民党正规军中的中央嫡系。陈毅日夜筹划大歼灭战。 他判断,国民党开伪“国大”,必有军事行动相配合。事情果然如此。此时蒋军在华东的兵力已增至 25 个整编师(军)68 个旅,国民党统帅部便在“国 大”开幕 4 天之后,拟定了一个重兵 4路大规模进攻苏北、鲁南的作战计划: 以第一绥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整编第六十五师、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等 5 个旅兵力由东台向盐城、阜宁方向进攻;以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整编第 七十四师、二十八师共 5 个旅兵力由淮阴攻涟水;以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整编第十一师、六十九师共 6 个半旅兵力由宿迁进攻沭阳和新安镇;以 第三绥区司令官兼整编第三十三军军长冯治安和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指挥整编第五十九、七十七、二十六、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 9 个旅兵 力由台儿庄、枣庄地区进攻临沂、郯城。他们判断,山野、华野主力分置南、北两翼而中间空虚,因此特别加强了由宿迁出动的这一路,作为重点。4 路 进攻统于 12 月中旬发起。陈毅在 12 月 6 日就得到情报,初步判明了敌进攻意图之后,拟了 4 种作 战对策的电报,向中共中央请示,并提出自己意见以歼击进攻沭阳的这一路为最好。第二天他又电告粟、谭:并要粟裕北来会面,共同商议作战部署。 其时,粟裕已在盐城以南之伍佑指挥华中主力追击向南溃逃之敌八十三师的战斗中获胜,遂遵命北来。12 日,陈毅便同粟裕、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 等华中领导人周密研究了敌军动态。他们进一步判断:4 路中,宿迁一路最强而我防御最弱,故这一路可能较它路大胆突进,造成我主力南北对进歼灭 它的机会。由宿迁进攻新安镇的整编第六十九师又分左、右两纵队,陈、粟决心首先集中主要兵力割裂、围歼敌左路纵队的预三旅、四十一旅,尔后乘 胜歼敌右路纵队六十旅。以一部袭扰、阻击由宿迁进攻沭阳的整编第十一师。全战役预定7至10天结束。这是一盘妙棋。其基本精神,是在于以解放军主力打击敌较薄弱的翼侧, 逼敌回缩,乘敌混乱之际割裂其左路予以歼灭,然后再调头打它的右路,这就保证自身在兵力优势不大(1.9 比 1)的情况下,能以较多兵力在连续战斗 中各个击破。这是解放战争中陈、粟第一次共同指挥大型战役,一个能压阵作主,一个善运筹布兵,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而山东、华中两野战军 指战员也久已憋足了劲要打个好仗,情绪高涨“嗷嗷叫”。12 月 15 日,中央军委来电,认为陈、粟“决心部署甚好”。陈、粟即 令一纵、八师、七师及九纵一部,分别对晓店子至嶂山镇一线发起猛烈进攻。 当夜 9时,八师开始向敌人线形布势的腰部制高点——峰山发起了勇猛冲 击。守敌凭借山顶工事顽强抵抗,八师攻击经夜,3 次突击均告失利。眼看天将拂晓,在这关键时刻,二十三团营教导员张明下了最后决心,亲自组织 带领突击队第 4 次冲击,终于占领了有关全局的战场制高点峰山,使敌阵脚大乱。与此同时,一纵自八师右侧向井儿头敌十一师攻击,其先头第三旅两 个团曾一度攻到十一师师部驻地曹家集以西,歼灭一个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并打到曹家集土围,距其师部仅二三百米的地方,使其师部一时混乱不 堪,无法增援六十九师。16 日天亮后,敌发现其左纵队处境不利,乃拼死攻夺峰山,激战一天。下午 5 时陈毅接到战报,“敌猛攻竟日不逞,并被歼一 部。”当晚,乃令一纵主力分两路勇猛东插,将宿沭公路上的十一师、晓店子地区的预三旅、罗庄地区的六十旅割断为 3 截。十一师拼力向预三旅靠拢 援救,后者也想冲出包围,但被击退。17 日晚,八师对晓店子守敌发起了猛烈冲击,发挥攻坚特长,迅速突入并激战至深夜 12 时,终于将预三旅全数歼 灭。同时,一纵、七师也各歼六十旅一部,敌旅长率 2000 人第二天从李圩突围,也终未逃脱覆没命运,为七师、一纵全歼。一直守在指挥所电话机旁边的陈毅、粟裕,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踞守人和 圩的敌六十九师师部,18 日拂晓九纵及九旅一部发起第一次总攻,未能奏效。陈、粟命令:应不顾任何牺牲在今夜 12 时前将该敌解决。 10 时半再 次发起总攻,迅速突入,整编六十九师中将师长戴之奇率残部踞守东北角顽抗,至凌晨 4 时,终被消灭。19 日上午,敌四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从苗庄突 围,又遭歼灭。至此,持续了 4 昼夜的宿北战役胜利结束,敌六十九师三个半旅及工兵第五团等部 2.1 万余人为解放军全部歼灭。宿北奏捷,中央军委于 18 日和 20 日两次电贺,“庆祝宿沭前线歼敌 2 万以上的大胜利,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陈毅较系统地将宿北战役及以后的主要工作向中央作出报告。陈毅写道:“宿北战斗,戴之奇三青团中委自杀,临死呼口号‘国民党 万岁’,黄保德六十旅旅长亦自杀,魏人鉴、黄继陶突围时被击毙,师参谋长下落不明,副师长饶少伟、副参谋长秉伊均俘。六十九师全部东进计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