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高阳慈禧全传-13

作者:高阳 字数:14579 更新:2023-10-11 16:18:33

他的声音很大,且以突出不意,把小皇帝吓得一哆嗦,越发往东太后怀里去躲。西太后一眼瞥见,更生警惕,如果不能垂帘听政,幼主在他们肘腋之下,唯有俯首听命而已。  这一转念间,她更坚决也更冷静了,拿起了道上谕看了看说:"好!那我问你,替皇帝添派师傅,这也错了吗?难道皇帝在书房里,只有一位师傅?"  提到这一点,东太后也有话可说了:"师傅是要添派,大行皇帝在日,就跟我提过,说还要找道德好、年纪长的大臣,派在上书房当差。"  "你们听见了没有?"西太后看着杜翰又说,"别人不知道,杜翰总该知道,当初先帝的师傅,除了你父亲以外,还有几位?"  "奴才知道。"肃顺很随便地接口,"大行皇帝跟母后皇太后说的话,跟奴才也说过,说过还不止一遍,不过那得等回了城再办。此刻是在行在,皇上也刚启蒙,李师傅一个人尽够了。"  "就算一个人够了,难道说都说不得一句?"  这是针对"亦毋庸议"那句话所提出的反驳,而肃顺居然点头承认:"对!说都说不得一句。凡此大政,奴臣几个受大行皇帝的付托,自然会分别缓急轻重,一样一样地办,非小臣所得妄议。而且董元醇也不是真有什么见解,无非闻风希旨,瞎巴结!"  这一番话说得西太后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厉声训斥:"你们八个太跋扈了!不但一手把持朝政,还想一手遮尽天下人耳目。你们眼里还有皇帝和太后吗?"  肃顺丝毫不让,抗声答道:"本来请太后看折子,就是多余的事!"  西太后既怒且惊,还怕是自己听错了,所以追问一句:  "什么?"  那里是听错了?肃顺用极大的声音又说:"顾命之臣,辅弼纳主,不能听命于太后,请太后看折子,原是多余的事!"  西太后气得发抖,东太后也是脸色发白,惊恐莫名,小皇帝更是两眼睁得极大,齿震有声。这副可怜相,看在西太后眼里,顿生无限悲痛,而从悲痛中又激生了责任感和勇气,于是态度更加强硬了。  "皇帝在这里,"西太后指着幼主说,"他还不会说话,你们自己看吧,六岁的孩子离不了娘!不是我们姐妹俩替他作主,谁替他作主?"说到这里,她把董元醇的原折和拟进的上谕往前面推了一下:"你们可听清楚了,我现在传皇帝的旨意,把这些折拿回去,照昨天所交代的话,重新写旨!"  争了半天,又绕回原来的地方!载垣和肃顺非常懊恼,互相对看了一下,是用眼色来商量如何处置,这时杜翰又感到自己该说话了,踏上一步,扬着脸说:"国事与家事不同。请太后收回成命!"  "收回成命?哼!"西太后冷笑道:"太后的话说了不算,皇帝可又太小,还不懂事。照这样子,你们爱怎么办怎么办!何必还要问我们姐妹俩?"  这几句话,语气比较平和,但驳得极有力量,顾命八臣一时都作不得声。最后是杜翰愤愤地说了一句:"太后如果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  "你要抗旨吗?"西太后厉声责问。  "臣不敢抗旨,可是请太后也别违反祖宗家法。"杜翰的声音也不轻。  当此开始,一句钉一句,各不相让,争辩的声音也一句高似一句,若大的殿廷似乎都震动了。太监宫女,无不惶然忧急。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就是大行皇帝在日,遇到丧师失地的军报递到,龙颜震怒,拍案大骂,也不致如此令人惊恐。  太监宫女都是这样,小皇帝更可想而知了。在他眼中,那八个人其势汹汹,似乎要动手打人似的。他想问一问,却容不得他开口,他想找着张文亮带他去躲起来,却又看不见张文亮的人影,而且被母后紧紧搂着,也不容他躲开。  于是他只有忍受着恐怖。尤其是见了肃顺的那张大白脸,不断想起别人为他所描摹的奸臣的恶相,所以只要肃顺一开口、一动脚,他先就打个寒噤。偏偏肃顺越争越起劲,忘其所以地一步一步走近御案,小皇帝的紧张恐怖终于到了极限,"哇"地一声哭出声来,同时把东太后的身上都尿湿了。  这一哭,两宫太后,顾命大臣无不大吃一惊。东太后心疼小皇帝,倍觉凄惶,但是,她为愤怒所激,脸上不肯露出软弱的神色,一面拍着小皇帝的背,一面大声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有话留着明儿再说。"  载垣、肃顺、端华和杜翰,都没有想到有此意外的局面,皇帝都吓得哭了,心中也不免惶恐抱歉,因此默无一言,跪安退出。  当然,没有一个人心情不是沉重的,回到军机直庐,大家也都懒得开口。好久,载垣才说了一句:"无趣得很!"  "明儿怎么样呢?"杜翰问说。  "不是说'留着明儿再说'吗?"端华大声说道,"明儿看吧!反正宁可不干这个差使,也不能丢面子。"  "四哥!"肃顺不悦,"你就是这个样,说话总是不在分寸上。这不是面子不面子的事,咱们遵祖制、受顾命,替国家办事,不能不据理力争。董元醇这个折子要驳不掉,马上就另换一班人到这儿来了,咱们倒不如趁早告假,回家抱孩子去!"  肃顺这一番话,等于提示了一个宗旨,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非照已送上去的旨稿交发不可,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不过肃顺对端华所说的话,细细推敲,也仍旧有着争面子的意味在内,或者说是为了保全威信。肃顺非常了解,自己树敌太多,必须掌握绝对的权力,维持全面的威信,才可以长保禄位和安全。如果不能"挟天子",不但不能"令诸侯",而且"诸侯"必会"清君侧。"因为有这样的警惕,他感到事态严重,必得对未来的情况,作个确切的估计,想好应付的步骤。  于是这天下午,等午睡起来,他派人把载垣和端华请了来,在水阁中秘密商议,摒绝婢仆,由他的两个宠妾,亲自伺候。  未谈正事以前,载垣就已想到要商量的是什么,所以提议把杜翰找来一起谈,"继园是一把好手,挺卖力的。"他说,"咱们诸事不必瞒他。"  "不!"肃顺使劲摇着头,"就咱们三个好了。"停了一下他又说,"有些事,只能咱们三个心里有数。"  这话中的深意,连粗鲁莽撞的端华都已听了出来,懔然改容,极注意地看着肃顺。  "这件事闹僵了!我刚才一个人细想了想,那一道'六行',措词也太硬了一点儿。"肃顺紧接着又说,"不过这也不必去说它了,现在咱们想办法对付明天吧!"  "就是'西边'一个人横行霸道。得想办法把她压一压。"  "不错!我原来就打算着分见两宫,咱们得把两宫分一分,一位是正宫,一位是西宫。"  "分得好!"端华这一刻的脑筋又清楚了:"咱们给它来个'尊东抑西'。教大家知道,谁是当家的正主儿!"  载垣也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策略,但那是往远看的长久之计,明天要对付的仍是两宫一体,看来还有一番大争辩,想到西太后的词锋,他有些气馁,"也不知她从那儿学来的?好一张利嘴!抽冷子给你来一句,真能堵得人心里发慌。"他摇摇头又说,"我看,还是得找继园,才能对付得了她。"  "何必跟她费唾沫?"端华大声说道,"这没有什么可争的!她说她要作主,就让她作主好了,看她有什么本事把谕旨发出去?"  这真是出语惊人了!能说出一句话,教人惊异深思,这在端华还是破题儿第一遭。  而他自己却还不知道,看着肃顺和载垣相视不语、目光闪烁的神情,困惑地问道:"怎么啦?我的话又那儿错了?"  "四叔!"载垣带些开玩笑的口气说,"倒看不出,你还真行。"说着便用假嗓子哼了句摇板:"一言惊醒梦中人……。"  肃顺的两个宠妾在后房听得奇怪,原是有机要大事商议,怎么忽然哼起戏来了呢?于是赶出来一看,都抿着嘴笑了。  "行了!"载垣大声说了这两个字,转脸问女主人:"你们家今儿有什么好吃的没有?"  "御膳房送了一桌菜,看样子还不坏。"  "喔,中秋到了,'秋风'起了!"载垣点点头说,"既然菜还不坏,就吃吧!"  第二天一早,宫门口格外热闹,车马纷纷,揖让从容,许多平日可以不上衙门的冷曹闲官,这一天都遇到了,未曾寒暄,往往先来一句讶异之词:"咦!阁下也来了!"然后相视一笑,会意于心,彼此都是来打听消息的。  但实际上只能说是等候消息。消息最灵通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内奏事处,位处深宫,等闲难到;一个是军机直庐,虽在二宫门口,但沿袭传统,关防特别严密,禁止逗留窥探。话虽如此,平日如有事打听,也还不妨借口接头公事,找出相熟的军机章京来,略谈几句,不过这一天却绝对不行。接了吴兆麟的班的曹毓瑛,估量到将有一场大风暴发生,不管是谁,要卷入这场是非的漩涡,后果会极严重,所以特别提示同僚,预作戒备,每个人都是静悄悄地处理着分内的事务,不乱走一步,不多说一句,气象森严,显示出山雨欲来的那种异样的平静。  他那一班人,除了郑锡瀛以外,其余的无不相知有素,默契甚深,一直能够保持极圆满的合作。因为如此,有人发现了焦祐瀛的那一份"痛驳"董元醇的草稿,随即便声色不动地秘密收藏,同时悄悄地告诉了曹毓瑛。他们有着相同的看法,董元醇的原折和焦祐瀛的旨稿,一定会"淹了",所以这一份草稿,便成了这一重公案中,留在军机处的唯一的档案,将来说不定会发生极大的作用。  第一步是料中了,从内奏事处"接折"回来,细加检点,前一天送上去的奏折和上谕都已发回,独缺"敬陈管见"一折和"痛驳"的旨稿。但是下一步的发展,却是曹毓瑛再也想不到的。  "琢翁!"许庚身到他身边,附耳低语:"'八位'大为负气,看样子是要'搁车'了!"  大车下闸不走,称为"搁车",这譬喻用在这里,不知作何解释?曹毓瑛便问了句:"怎么回事?"  "发回各件,八位连匣子都不打开,说是:"不定谁来看,且搁在那儿再说。"  "好狠!"曹毓瑛失声而道,望着许庚身半晌作声不得。  这确是极狠的一着,诏旨不经军机,便出不了宫门,这就象捏住一个人的脖子那样,简直是要致人于死地了。曹毓瑛和许庚身从这一刻起,便已确信,顾命八臣,断难免祸,因为这已构成叛逆的行为,是没有一个在上者所能容忍的。  他们也很明白,这一个空前严重的僵局,唯一的一个解消的机会,系于两宫召见,而顾命八臣有所让步,痛驳的上谕能够经过修改以后发出,这样虽已伤了和气,究还不算十分决裂。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个机会是越来越渺茫了。  于是,对面屋里的大老,也有些沉不住气了!穆荫比较持重,不希望有此僵局出现,不时踱到走廊上,望空沉思。直到日色正中,依旧没有"叫起"的消息,心里不免焦虑,这样子下去,是怎么个收场呢?  其时在深宫的两位太后,也正彷徨无主,五内如焚,想不出一条可走的路。她们从昨天下午开始,除了归寝的时间以外,一直都在一起,谈到载垣、端华、肃顺和杜翰的咆哮无礼,岂止犹有余悸,简直是越想越怕。东太后原来因为大行皇帝赏识肃顺,总多少还对他另眼相看,不管西太后如何批评他,她口头不说,心里每每不以为然,认为她是恶之欲其死的性情,说得太过分了些。但经此一场冲突,东太后对肃顺的观感,是完全改变了。  因为她有此态度上的大转变,西太后觉得正该一鼓作气,冲破难关,"反正已经破脸了!"她说,"倒不如就此办出个结果来。"  东太后没有作声。心里在想:如果能办出个结果来,自然最好,只是应该如何来办,她实在茫无所知,所以无从置喙。  "我想,明天还是要召见……。"  "不,不!"东太后急急打断她的话,"老跟他们吵架,也不成体统。而且……。"她赧然地摇摇头。  西太后知道她的意思,那种激烈争辩的场面,她已是望而生畏了。其实西太后自己也不免存有怯意,特别是因为东太后连在紧要关头上说一两句话的能耐都没有,靠自己一个人跟他们争,有时话说僵了,转不过圈来,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所以第二天召见之议,便就此打消了。  "我在想,还是得搁一搁,等事情冷了下来,比较好说话。"  对于东太后始终不改和平处置的本心,西太后深为不满,只不便公然驳她,微微冷笑着说:"咱们倒总是往宽的地方去想,无奈他们老是往狭的里头去逼。难道真要逼进宫来才罢?"  "逼宫"的戏,东太后是看过的,心中立刻浮起曹操和华歆的脸谱,同时也想到肃顺和杜翰这些人的样子,不由得就打了个寒噤。  "你看着吧!"西太后又说,"照这样下去,说不定他们就会把咱们那两方图章硬要了去。到那一天,咱们手里还有什么?"  "那不会吧?"东太后迟疑地说。  "不会?哼,你没有看见他们写的是'必经朕盖用图章,始行颁发。'皇帝何尝盖过那两方图章?瞪着眼撒谎都会,还有什么事不会?"  "那不给!"东太后极坚决地说:"不管他们说什么,图章决不能交出去。"  话越扯越远,谈到深夜,除却暂时搁置以外,别无善策。西太后一觉醒来,倚枕沉思,前前后后想了一遍,忽生灵感,觉得暂时搁置也好,趁这几天,要把顾命大臣凌逼孤儿寡妇,甚至把皇帝吓得大哭,遗溺在太后身上的惨状,宣扬出去,让大小臣工,纷纷议论,批评肃顺这一班人大失人臣之礼。有了这样一种形势,就可以把顾命八臣的气焰压了下去,那时再来处理"敬陈管见"一折,阻碍就会少得多。  主意是打定了,却不与东太后说破,她把昨天下午送进来,已经看过的奏折都发了下去,然后拿着董元醇的原折和焦祐瀛所拟的旨稿,到了东暖阁。  两宫见了礼,道了早安,西太后安闲地说道:"昨儿我又想了半夜,还是照姐姐的办法,暂时搁一搁吧!"一面说,一面把两通文件递了过去,"这些东西,你收着好了。"  这是谦礼的表示,东太后相当高兴,随命双喜把它收在文件匣里。然后又谈到顾命八大臣,她们一个一个评论过去,对于"六额驸",觉得他可怜,而杜翰则令人可恨,西太后说了句成语:"为虎作伥",东太后不懂它的意思,于是又为她解释,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消磨了。  屋里大大小小五座八音钟,又在叮叮当当地响了,西太后无意间默数了一下,失声轻喊:"啊呀,打九下了!内奏事处怎么回事呀?"  按常例:奏折发了下去,军机处应该在八点钟——辰正时分就把拟好的旨稿送上来核阅,偶尔晚一些,也不至于晚到一点钟之久,所以西太后随即派人到内奏事处去查问,立等回话。  派去的太监回来奏报,说内奏事处也在诧异,何以军机处没有任何文件送来?已经到宫门口去查问了,等有了结果,再来回奏。  正在她惊疑不定的时候,双喜来报,敬事房首领太监陈胜文求见,又说:"陈胜文说有极要紧的事回奏,请两位皇太后在小书房传见。"  小书房是西太后处理章奏的机要重地,一向不准太监宫女接近窥探,陈胜文作此要求,可知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话要说。两宫太后交换了一个眼色,自然准了陈胜文的请求。  在后殿花木深处的小书房里,陈胜文磕过了头,膝行数步,神色忧惶地轻声说道:"启奏两位皇太后,各衙门人心惶惶,怕要出乱子!"  一听这话,东太后先就吓出一身汗,"怎么啦?"她顿一顿足说:"出了什么事啊?"  "奴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说顾命八位要跟两位皇太后为难,把发下去的上谕、奏折,搁着不看。"  "啊!"这下是西太后吃惊了。  "那有这种事……。"  "不!"东太后还在怀疑,西太后把前后情况连在一起想了想,已深信其事,所以打断了她的话说:"陈胜文说得不错的。我……,"她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太阳穴上的青筋,隐隐跳动,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我没有想到,他们还有这一手。"  "这一手可是太绝了一点儿!"  "哼!现在你才信我的话吧?咱们朝宽里去想,他们偏往狭的里头去逼。"西太后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转脸吩咐陈胜文:  "很好!你再去打听,有消息告诉双喜好了。"  "是!"陈胜文又说:"两位皇太后得早早拿主意才好。"  "知道了!你下去吧!告诉他们,别满处去胡说八道。"  等陈胜文退了下去,两宫太后,相顾凄然,东太后欲言又止地好几次,终于痛心疾首地叹息:"大行皇帝驾崩,还不到一个月。唉!"  西太后不响,紧闭着嘴唇在思索着本朝的历史,可有类此的先例?应付的办法如何?想来想去,还只有康熙诛鳌拜的那一件事。但今昔异势,无拳无勇,在此时此地是一无可以作为的。  "如今怎么办呢?"东太后又说,只拿忧伤的眼神望着她。  她的思路被打断,茫然地问:"什么怎么办?"  "我是说存着我那儿的那个旨稿。"  "还存着!"  东太后一扬,"这不是办法吧?"她迟疑地表示不妥。  "除了跟他们耗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  东太后默然,有句话想说不敢说。  而西太后显然是负气了,"谁也别打算让我低头!"她大声地说,脸涨得通红,"我只有两个办法。"  肯说办法就好。东太后急忙接口:"有办法就快说出来商量。"  "咱们召见他们那一班人,倒要问问他们,这样子'是诚何心'?"  用他们旨稿上的话来质问,针锋相对,倍见犀利,是好词令,但是不过口头上徒然快意而已,东太后乱摇着手说:  "不好,不好!"  "那么就耗着,看谁耗得过谁?难道天下就没有公议了?"  东太后倒抽一口冷气,这些办法说了如同未说,但也知道她此时是在气头上,越说越气,不如等她稍微平静一下再谈。  于是她站起身来,抑制着自己的情绪说:"妹妹,我虽不中用,事情大小好歹也还看得出来。我何尝不生气,不过想到有句话,你我今天的身分倒用得着。"  东太后很少这样能够在语气中显出大道理来,西太后不由得注意了:"姐姐,你想到句什么话呀?"  "有道是'忍辱负重'。"  "那也要忍得下去才行啊。"  "正因为不容易忍,要能忍了下去,才更值钱。"东太后又说,"妹妹,你一向比我有决断,拿得起,放得下,我就靠你了。你慢慢儿想吧!"  说完东太后就走了,留下西太后一个人在小书房里独自筹划,想来想去,手里没有可调遣的力量,一下子制不了肃顺他们的死命,这口气在热河是无论如何出不成了!  东太后在烟波致爽殿,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越想越害怕,外面却又一次一次来密奏,因为八大臣的决意"搁车",人心非常不安,这也许是实情,也许是太监的张皇。她方寸已乱,无法细辨,只觉得有再跟西太后去谈一谈的必要。  正好西太后也出来了,两人相遇在素幔之下,同时开口,却又同时缩住了话,终于是东太后让西太后先说。  "我想把近支亲贵都找了来,咱们问问大家的意见,你看行不行?"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惜办不到。"东太后摇摇头说。  "何以呢?"  "肃顺他们说过,太后不宜召见外臣。"  "有这话?"西太后讶然地,"我怎么没有听说?"  "这是双喜不知从那儿听了来告诉我的。还有呐,六爷来了,杜翰就想拦着他,不叫他跟咱们见面,说叔嫂要避嫌疑。"  西太后越发诧异:"这话我更不知道了。"  "我怕你听了生气,没有告诉你。"  西太后投以表示心感的一瞥,把双眉皱成一结,哑然半晌,以近乎绝望无告的声音问道:"照这样子说,咱们不就是让他们给软禁了吗?"  东太后不作声,眼圈慢慢红了。  "这不是哭的事!"西太后只管自己走到廊上,望着西南天际,遥想御辇到京,群臣接驾的光景,不自觉地吐出一句话来:"到那一天,还容不得我说话?"  于是她走了回来,取出一个蜀锦小囊,默默地递到正在发愣的东太后的手里,小囊中装的是那方"同道堂"的图章,回到东暖阁,东太后亲自以抖颤的手,在痛驳垂帘之议的旨稿上钤了印,连同董元醇的原折一起发了下去。  端华的"掐脖子"的绝招,终于迫得两宫皇太后"投降"了!顾命八臣,大获全胜,喜不可言。但等"明发"一下,所引起的反应极其复杂,有的惊骇、有的叹息、有的沮丧、有的愤怒,但也有许多人体认到顾命大臣赞襄政务的权威,在打算着自己该走的路子。  不过这些反应或者存在心里,或者私下交谈,都不敢轻易表露。唯一的例外是醇王,看到"是诚何心"那句话,愤不可遏,声色俱厉地表示,且"走着瞧",余怒不息,还要再说时,让"老五太爷"喝住了。  就在这外驰内张的局面中,奉准到行在叩谒梓宫的胜保,仪从烜赫地到了热河。  胜保也是大行皇帝所特别赏识的一个人,却也是肃顺所忌惮的一个人。他姓苏完派尔佳氏,字克斋,隶属于镶白旗,原是举人出身,却由顺天府教授升迁为詹事府赞善,成了翰林。咸丰二年,由文转武,在安徽、河南很打了几个胜仗,赏花翎赏黄马褂、赏"巴图鲁"名号,凡是一个武官所能得到的荣宠,很快地都有了。  到咸丰三年七月,怀庆解围,胜保乘胜追击,由河南入山西,克复洪洞、平阳,被授为"钦差大臣",代替大学士讷尔经额督师,节制各路,特赐康熙朝的"神雀刀",等于尚方宝剑,二品的副将以下,贻误军情的,可以先斩后奏。这时胜保才三十岁,踌躇满志之余,刻了两方闲章,自鸣得急,一方的印文是"十五入泮宫,二十入词林,三十为大将",另一方配合他的姓和"克斋"的别号,想了双关的四个字:"我战则克",但山东人不以为然,不叫他胜保,叫他"败保"。  到了英法联军内犯,僧格林沁和胜保督师力保京畿,八里桥一仗,胜保负伤,仗虽打败,无论如何总是在打,而且胜保还颇有不服气的表示,这就跟士无斗志的城下之盟,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抚局"还不算太棘手,而胜保的"威望"也没有丧失多少。  就在办理"抚局"的那一段期间,胜保跟恭王拉上了关系,文祥与朱学勤定计,把他从前方找了回来,目的就是要他到热河来示威。肃顺最看不起他们自己满洲人,但对胜保却不敢小觑。当然,比起那些昏聩糊涂的八旗贵族来,胜保可以算得文武全才,令肃顺不能不另眼相看。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保以年羹尧自命,骄恣跋扈,根本就没有把载垣、端华、肃顺这一班人放在眼里,如果敷衍得不好,他是什么令人难堪的事都做得出来的。  因此,胜保一到热河,气派排场比恭王还大,随带五百亲兵,层层护卫,等于在天子脚下设置了钦差大臣的行辕。亲贵大臣,是肃顺一派的,自然要假以词色,是恭王那面的,更对他寄以莫大的期望,刻意交欢,异常尊敬。  一到的那天,照规矩不投行馆,先赴宫门,递折请安,然后由礼部及内务府官员带领,到澹泊敬诚殿叩谒梓宫,少不得有一场痛哭。等一回行馆,还来不及换衣服,就有贵客来访,一直应酬到深夜,还有一位最要紧的访客要接见。  这位访客就是曹毓瑛。他知道胜保的脾气,虽在深夜,却以公服拜谒,一见了面,以属下的身分行堂参的大礼。胜保学年羹尧的派头,对红顶子的武官,颐指气使,视为仆役,但对幕宾却特别客气,因此对曹毓瑛的大礼,避而不受,结果曹毓瑛给他请了个"双安",他还了一揖。接着请客人换了便衣,延入小客厅,置酒密谈。  当然是从行程谈起,胜保告诉曹毓瑛,他出京的时候,恭王还未回京,但在旅途相遇,曾作了长夜之谈。又说:"恭王特别关照,说到了行在,不妨听从老兄的指点。一介武夫,别无所长,只略读了几句书,还知道敬礼天下士而已!"说着,扶一扶他那副盖了半边脸的大墨镜,拈着八字胡髭,哈哈大笑。  曹毓瑛不敢因为他这副仿佛十分豪放的神态,便加轻慢,依然诚惶诚恐地答道:"胜大人言重了。倘蒙垂询,知无不言。"  "彼此,彼此。"胜保接着又说,"今儿我一到,就看到了那通痛斥董元醇的明发。肃六也太过分了。"  "是。"曹毓瑛答应着,同时在考虑,下面该说些什么。  不容他开口,胜保口风一变:"不过,董元醇也实在该痛斥!那种文字,也可以上达天听吗?"  一听这话,曹毓瑛便随口恭维了一句:"那自然不能跟胜大人的奏议相比。"  胜保的重要奏议,一向自己动手,曹毓瑛这句恭维,恰是投其所好,所以大为高兴,"垂帘之议,亦未尝不可行。"他大声地说,"只看什么人说这话,话说得如何?"  听他的口风,大有跃跃欲试的意味,但怕他也象董元醇那样,不理会时机如何,贸贸然陈奏,反又为两宫太后带来一个难题,所以曹毓瑛想了一下,这样回答:"此是国之大计,非中外物望所系的重臣,不宜建言,言亦无益,不过愚见以为,总要等回了城,才谈得到此。"  "嗯,嗯!"胜保点点头说,"这原是宜缓不宜急的事。倘非计出万全,不宜轻举妄动。"  "是!足见胜大人老成谋国,真是不负先帝特达之知。"  胜保微微一笑,表示谦谢,然后换了个话题,谈到顾命八大臣的一切作为。曹毓瑛也就把他的所见所闻,用平静的口气,谈了许多,胜保持杯倾听,不时轻击着大理石的桌面,显得颇为踌躇似地。  等他讲完,胜保说道:"顾命本为祖制,但弄成今日的局面,为先帝始料所不及。我辱蒙先帝见知,手诏奖许,晓得我'赤心为国',自然不能坐视。"说到这里,站起身来,踱了两步,取出一个碧绿的翡翠鼻烟壶,拈了一撮鼻烟,使劲吸着。  曹毓瑛没有说话,只视线始终缭绕在他左右,等候他作成重大的决定。  "此时还未可效鬻拳之所为。因为八臣的逆踰,到底未彰。  琢翁,"胜保问道,"你以为如何?"  鬻拳是春秋楚国的大夫,曾作兵谏,胜保用这个典故,表示他还不愿运用武力来改变政局,曹毓瑛虽不同意他所说的"逆踰未彰"的理由,但不用兵谏的宗旨,他是完全赞成的。  于是,他从容答道:"胜大人见得极是。此时若有举动,只恐惊了两宫,回城的日子有变化,反而不妙。再则虎豹在山,尽不妨谋定后动。否则……。"  曹毓瑛没有再说下去,胜保也不追问,他们已默喻到一重关碍,就此时来说,肃顺到底大权在握,逼得急了,可以消除胜保的兵权,岂非弄巧成拙?  "好在回城的日子也快了,眼前他们总还不至于明目张胆,有所图谋。"胜保停了一下,把那副大墨镜取了下来,瞪着眼又说:"有我在,谅他们也不敢有异心!"  曹毓瑛也觉得胜保此行,虽无举动,亦足以收镇慑之效,但回京以后,还要他出力支持,所以特别点了一句:"胜大人总要等两宫安然回城,才好离京回防。"  "自然,自然。"  这算是无形中有了一个结论了,曹毓瑛兴尽告辞。刚一到家,就有听差迎上来低声报告,说醇王有请,派来的人还等在门房里。  深夜相邀,而且坐候不去,可知必有极紧要的事商量,曹毓瑛也就不回进去了,原车折向醇王公馆。那里一见他下车,便有人上来请安。也不说什么,打着灯把他引入后苑,醇王已先在花厅里等着了。  "听说你在胜克斋那里?"醇王顾不得寒暄,开口就这样问。  "是,我刚从他那儿回来。"  "谈得怎么样?"醇王又说,"上头对他这一趟来,挺关心的。此公爱闹脾气,上头有点儿不放心,他不会有什么卤莽的举动吧?"  曹毓瑛先不回答他的话,问一句:"七王爷怎么知道'上头不放心'?可是七福晋带回来的话?"  "对了。内人是下午奏召进宫的。"醇王招一招手:"你来!"  说着,他自己一掀帘子,进了里屋,曹毓瑛自然跟了进去,抬头一看,大出意外,竟是七福晋在里面,慌不迭要退出去,却让醇王一把拉住了。  "不要紧!内人有两句话,要亲自跟你说。"  接着是七福晋微笑着问:"这位想必是曹大人了?"  曹毓瑛答应着,甩一甩衣袖,恭恭敬敬地自报名字,请了个安,站起来又说:"七福晋有话请吩咐!"  "倒不是我有话。"  "是上头有两句话,让她传给你。"醇王插进来说:"你站着听好了。"  "两位太后也知道曹大人当差多年,挺忠心,挺能干的,今儿我进宫,两位太后特别嘱咐我,说最好当面告诉曹大人,往后还要多费心,多出力,你的辛苦,上头自然知道。"  想不到是两宫太后命七福晋亲自传旨慰勉!曹毓瑛觉得感激与惶恐交并,除了连声应"是"以外,竟不知还该说些什么。  "七爷陪曹大人外面坐吧!"  听七福晋这一说,曹毓瑛方始醒悟,便又请了个安说:  "请七福晋得便回奏两宫太后,曹毓瑛不敢不尽心。"  "好,我一定替你回奏。"  果然,曹毓瑛是矢诚效命。这一夜与醇王密议,出尽全力。醇王传达了七福晋带回来的密命,说两宫同心,认为顾命八大臣已决不可再留。如何处置,以及在什么时候动手,两位太后都无成见,只有一个要求,这件事要办得稳妥周密。  就在这个要求之下,曹毓瑛为醇王开陈大势,细述各方面的部署进展,然后有条不紊地献议进行的步骤,同时也作了职务的分配。  "我呢?"醇王问道:"到那时候我干些什么?"  "我替七王爷留着一个漂亮差使。"说着,凑到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好,好!果然是漂亮差使!"醇王极高兴地笑着,笑停了又问:"你呢?这通密诏,当然非你不可。"  "不瞒七王爷说,那倒是当仁不让的事。"  "既然说定了,你就早一点儿动手吧!弄好了好交差。"  "不必忙!"曹毓瑛从容答道:"第一,我得细细推敲;第二,早送进去,万一泄漏了,大事全休,反倒不妙。"  "这话也是。那么什么时候送进去呢?"  "等启驾的前一天再送进去。"  醇王这时已对他十分倾倒,言听计从,所以越谈兴致越好,不知不觉到了曙色将露的时刻。曹毓瑛自然不必再睡,就在醇王那里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饭,略略休息一会,驱车直到宫门来上班。  等接了折,把每天照例的事务料理得告一段落,他的精神有些支持不住了。平时他的身体就不太好,饮食将息,时时当心,现在自觉身任艰巨,更要保重,所以把许庚身拉到一边,悄悄说了缘故,托他代为照料班务,但对别的人,只是托词肠胃不好,先行告退了。  等一回到家,吩咐门上,这一天任何客来都挡驾,然后宽衣上床。这一睡直到中午才起身,吃过午饭,喝着茶回想宵来与醇王所谈的种种,觉得应该立刻通知朱学勤,转告恭王。于是在书房里关起门来,写了一封极长的信。这封信当然重要,却并不太急,无须借重兵部的驿递,所以他亲自封缄完固,派了一名得力的听差,专递京城。  其时天色还早,精神也不错,便打算着把一回京马上就要用的那道上谕,拟好了它。先取焦祐瀛主稿痛驳董元醇的"明发",逐句推敲了一番,觉得"是诚何心"这四个字,恰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抓住了这个要点,全篇大意随即有了。军机章京拟旨,向来是下笔修辞,成了习惯,就是时间从容,也不肯枯坐细想,便取过一张纸来,提笔就写:  "谕王公百官等:上年海疆不靖,京师戒严,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方所致。载垣等复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致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嗣经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等,将各国应办事宜,妥为经理,都门内外,安谧如常。"  一口气写到这里,成一大段,自己念了一遍,觉得措词疏简粗糙,正合于事出无奈,怠迫传旨的语气。而"都门内外,安谧如常",归功于掌管"各国事务衙门"的恭王,亦恰如其分。心里得意,文思泉涌,但就在重新提笔濡墨的时候,听差在门外报告,说有客到了。  曹毓瑛大为不快,拉起官腔骂道:"混帐东西!不早就告诉你们了,一概档驾吗?"  "是许老爷。"  原来是许庚身。这没有挡驾的道理,倒错怪下人了。当时吩咐请在小客厅坐,一面踌躇了一会,终于把那通未写完的旨稿烧掉了才出来见客。  一会了面,许庚身就从靴页子里掏出一个封袋,双手递上,同时笑说:"节下的开销不愁了!"  曹毓瑛先不接,问了句:"什么玩意?"  "胜克斋送的,我作主替你收下了,不嫌我冒昧吧?"  接过来一看,上写"节敬"二字,具名是胜保。里面装一张京城里山西票号的银票:"凭票即兑库平足纹四百两正。"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