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吴三桂-41

作者:三月夫 字数:16802 更新:2023-10-11 16:20:45

时间一长,四个人就明显地显出了败迹,动作都相继慢了下来。众护卫却越战越勇,尽管不时有人伤之,但围的人却是越聚越多。四个人早已浑身是血,身上都是多处受伤,但他们仍不愿甘休。这时,魏东亭看出了对方已难以支撑多久,于是,大喊一声:“抓活的!”这一喊,众侍卫的攻势就慢了下来,都怕失手伤了他们。四个人趁这一间歇,互相对视了一下,随机探手入怀,掏了一件东西塞进了嘴里。然后挥剑拼命向外冲去。但那是徒然!几乎就在同时,四个人先后相继倒在地上,有的被砍下了一条胳膊,有的被劈了一条腿,有的胸脯中剑,有的被刺中了肩膀和屁股。众侍卫迅速把他们捆绑了起来。这时,康熙在众护卫的簇拥下,早站在了檐下,看到刺客被擒,禁不住微微一笑。魏东亭令侍卫们把四人五花大绑地扔在了康熙面前的台阶。康熙命令把他们脸上的黑布扯下来,魏东亭等高手看了半天却不认识。就在这一瞬间,四个脸上忽然扭曲变形,难看得很,身上也一阵阵抽搐,很快,四人双眼一闭.脑袋一歪“扑嗵”、“扑嗵”一连四声,四人倒地不动了。魏东亭上前一一看过,都已死了。众人一看,也都傻眼了。康熙也是一愣,随即一笑,道:“看来,这四人来刺杀朕,是受什么人指使的。但他们提前已做好了要死的准备,这真是死无对证!妙!妙!妙!魏东亭,这事就到这儿吧,把他们找个地方埋了,另外,派人再好好搜查一下宫中,看是否还有别的刺客,你陪朕往太皇太后那儿看看”。吴三桂的这次谋划,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失败了。刺杀岳乐的那批人,结局也一样。吴三桂听到两处失败的消息,顿感前途暗淡。但他心里却仍存着侥幸衡山谶语衡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因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历来的军事重镇。衡州位于广东、广西、贵州之间,是沟通三省的要道,是进入广东、广西、贵州的咽喉之地,同时,也成为扼守三省的天然屏障,是南下、北上的门户。衡州城由于它的重要性,城墙经历代的加筑,修建是非常坚固,外套条石,内填青块和石灰,显得浑厚,凝重,宛如一名刀枪不入的铁将军。这座州城不但城墙高厚,而且依山而立,四面青山耸立,绿水环绕,景色忧美。城的前面,是四通八达的官道。衡州城周围美丽的风光,自然美景,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游人行道;同时它的关隘地位,使之附近又驻扎很多军队。通向四方的道路又为商贾提供了经商的机会。所以,衡州城商人云集,店铺林立,一片繁华景像。然而,自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开始,吴三桂大军进击湖南以来,衡州的局面就此衰落、凋敝了下来。首先是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大大减少了。紧接着南来北往的商贩也都因少主顾而迁移他方。同时,弥漫的血腥气息和烽火硝烟,使得北方的商人骑队、驮队不敢涉足此地。只剩下附近的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四省的零星商贩们胆战心惊地留下来,做点用以维持生计的小生意,开个小茶馆,抑或开个小饭店,以供北往南去的人们打打尖,喝点水,在这休息片刻。吴三桂为了多敛聚些财物,屡次下令在衡州所属的府、行恢复通商往来。无商不富,不富就没有钱,没有钱也就没充军的粮饷。吴三桂看着这种景像,心痛又着急。吴三桂的着急、命令都没有用,这里依然是不住地衰败下去,到了凋零之至的地步。时而来到这里的为数很少的几个人,大都怀着凭吊的心理,来观赏一下衡州古城的衰败,寻找那种“彼黍离离,行路糜糜”的感觉和心情。没有了人,没有了商业,必然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沉默和萧条的结果。没有了人口的流动,商业的催发,这座城市也就没有了生气。衡州最好不过的一点是:没有打过攻防战!没有像萍乡、醴陵那样被血和火洗劫,一切都被摧毁。萧条虽然是很萧条,但旧日的面貌还依然存在着。衡州依旧矗立在那里,尽管是有些无精打采。现在,衡州又喧闹起来。但是,不是行人和商贾,他们全是兵。吴三桂从长沙,从岳麓山退守到了这里。吴三桂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周王吴三桂的王宫就设在衡州知府官城和衙门里。只不过经过了一番的改造和修整。这里算得上是衡州最好的建筑了,但是依然很窄小,窄小得令人气闷。虽说以前衡州多大商贾,但是他们只是把这里作为敛财聚宝的地方。在这里捞取大笔大笔的财富,可是他们没一个把这个地方当作老死之地。他们的头脑都很清醒,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永久的住下去。因此,他们都把家,把富丽堂皇的庄园安放在一处比较稳妥的地方,安放在一个既可以退,又可以进,适合保存生命和财宝的地方。这里是工场、作坊和店铺,不是家!因此,朝廷的衙门和知府的官邸成为衡州最好的建筑物,“气气派派”地挺立在那里。如今的吴三桂也顾不得那许多,反正是临时的,于是便将就地住下了。吴三桂由岳麓山退守到衡山,不仅是要在此指挥打仗,控制湖南的战局;同时,他也要完成心中的一个秘密。湖南战场的失利,是吴三桂戎马生涯之中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几十年来败得最为惨痛的一次。吴三桂的军事洞察能力极强,对战场上的诸如毛发般微小的变化都有极其敏感的直觉,当其他将领还没有能够看出来的时候,吴三桂却是已经了然于心了。这是他几十年的战斗生活的磨砺所赐予他的最大,也是最好的东西。吴三桂完全可以凭借着它步步荣升,官运亨通,它在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的狭小空间给了吴三桂一个能够游刃有余,能够充分想像的余地,吴三桂拥有了它。现在,它又在暗示吴三桂。在衡山军帐中的吴三桂已经看到了,感到了它的存在,而且是那样明显。吴三桂看到了清朝军兵那铺天盖地而来的逼人气势,蒙古的良马和骁勇善战的骑兵源源开到了湖南,各地的绿营旗兵源源开到了湖南,反王反将已经扫平之地的军马也源源开到湖南,甚至于留守盛京的一万精兵也全数开来……粮食,辎重,红衣大炮,旗甲衣物,也都纷纷运来,康熙是绝不会让吴三桂松一口气了。岳乐也绝不会让他吴三桂松一口气了。难道我吴三桂就这样完了?不,他不相信,在以前,假如面对这样的趋势或许吴三桂还有可能可以和康熙,和岳乐一搏,这时候,吴三桂作出了完全不同以前的判断。因为,吴三桂太相信那个隐藏在心底的力量了。这个力量是在吴三桂的心底从来没有和人说起过的大梦,“大梦”,使他认为自己不会就此而终,这个梦,就是少年时代那位著名的阴阳家看了他的相貌,测了他家的祖坟以后的“贵不可言”的神秘惊叹了!“贵不可言”是中国古代占卜,阴阳,测字,拆字,星相大师们的特殊的专用语言,贵不可言对某人来说,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历程之中有极大的富贵,大得以致无法说出。同时,贵不可言还包含着不能说的富贵。什么富贵大得说不出来或者不能直接说呢?在那时就是天子之贵,帝王之贵!在封建帝王专制的社会,谁敢说:“你有天子之贵,帝王之相?那可是会招来杀身之祸或者灭门之灾的!“贵不可言”——听了让人心跳!对吴三桂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功业在战争之中一天比一天宏伟,他曾是三大藩王之首,成为手遮半天、雄霸一方的平西王爷,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样的荣耀是无人可比的,也能说是“贵不可言”了。但是吴三桂知道,那绝不是“贵不可言”的全部涵意,即使是包括了他的建国称王,做了大周王,也不是“贵不可言”的全部的真正涵意。称王只能是偏居一方,而不可能有正宗的祖宗牌位。吴三桂阅读了很多书籍,他研究了古往今来的战争。战场上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是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争皇帝这个位置?就是康熙和我吴三桂拼死拼活,所为何来?不还是为了当皇帝?凭什么皇帝偏你做得,我就做不得?吴三桂越想越气,越想越明白。自从秦始皇立下了皇帝的名号,这个宝座与它所凝聚的包罗天地人间万像的权力荣誉财富奢侈,便成为一个炫目的光环,谁都想得到它!为了得到它而不惜欺世盗名,不惜巨额资财,不惜倾国倾城的女人,老百姓。然而,正是因为皇帝天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有很多很多人想得到这个称号,这个地位。但是,掌天下的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能够得到它的人毕竟是茫茫苍苍,生寰人海中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必须有上天的冥冥指导,通过某种或战或承袭的方式磨砺其心志后被派到皇帝的位子上。皇帝是冥冥不可知的造物主派下来的,是由造物主一手策划的,所以上天给了他机会,给了他登上那个宝座的命运,让他承担统治四海的重任,让他享受五湖的贡奉!吴三桂来到衡州,并把军营大帐设在衡山之上,就是为了便利能和上天对几句话,就是为了向上天祈求那个神秘的征兆,以完成自己心中深藏了几十年而依然蓬勃兴旺,生机长存的梦。衡山是座神秘的山,它幽谷渺渺,叠障翠峦,白云飘飘。衡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更因其中隐居着神秘的人物,他们今这座山充满了神奇,充满了仙境般不可理喻的神秘生气。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无论从其哪一方面来说,它都不能占据优势,而这种深含不外显的神秘色彩却是其他名山所无法企及的。正是如此,衡山才兴盛起来,在弯弯蜒蜒,曲折向上的山路上,走着来自大江南北,各州各县的怀着极大虔城的信男信女,他们将用自己的香火,点燃自己的希望,他们将用自己的血汗熔铸来世的金身。冉冉的香火,把衡山烧得越来越神秘。吴三桂知道,这座神秘的衡山中正隐僻着一位世外高人——一位神秘的道士。关于这个道士的传说和衡山的传说一样的神秘。据说他是刘伯温的后代,有通天测地之能,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性,来无影去无踪,因此绝少有人能看到他。道士身无定所,飘乎于天上,人间,他把自己的身躯溶入了天地、江湖、林峰,因此就绝无人知晓道士的居住之地。吴三桂熟悉刘伯温,也熟悉刘伯温的各种奇妙的传说。对此,吴三桂深信不疑。由此,他又推演出刘伯温的后裔肯定也是一位高人,和他的先祖一样!令人惊讶的是,像这位道士这样的人物,吴三桂居然让他的手下找到了他的踪迹。当吴三桂的这帮精明的神探们向他报告时,吴三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三桂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初让手下探寻的高人,居然是刘伯温这位他最崇拜的人的后代,而且这个后代的传说,并不亚于他的祖先刘伯温!吴三桂兴高采烈地重赏了自己的手下。他心中慨叹道:“我吴三桂还是有命啊!”吴三桂当即决定,今夜就前去拜访,请求他给自己指点迷津。他不能错过眼前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月已经升起来了,大如金色圆盘挂在树梢上。月清风高,在通向深深山坳的羊肠小路上,走着一个人,人影被月光长长的投射到地上,投射在蔓长的杂草上,秃秃兀兀的,山风吹起他的衣袂,迎着风摇摆。他就是夜访高人的吴三桂。吴三桂坚决地辞退了好意相随的亲信护卫,身穿便服,一人来访。天机是不可泄露的,多一人就多了一份干扰!吴三桂来到祝融峰的一块平台山地。这就是他此行目的地。他举目观望,一座似庙非庙,似观非观,似祠堂又像瓦屋的房子座落在上面。从窗户口映出的灯光在山中显得分外明亮。高人住得算不得偏僻,而问题是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这是隐居的真意所在,隐居不在于地域的偏僻,而在于人不知其为何人。吴三桂心中隐隐一动,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官,小隐隐于旷,何谓大,何谓小?这位高人是术隐了,不能称大隐,也不能称小隐,术隐者必隐于野,不能在朝在官,否则与其心志相违背,术隐的关键,是看术士本人的道行高低而不同。吴三桂走到院落近前,只见它以荆棘为栅,不高不矮,恰好齐腰。栅上攀附着貌似葫芦的植物,但却不是。小小的院门用粗些的树枝勒拽而成,院落不大,但很整洁。一大石,二小石踞在窗前不远。二小石并非相对放于大石两侧,而是相肩相列。吴三桂见此,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越发激起他对这位高人的崇敬这情。吴三桂又向院中张望,希望再能找到点其他别的东西以增强自己对高人的进一步了解、认识,但是,他没有找到。“也许,其他的东西都在别的另一处地方吧?”吴三桂这样想。吴三桂不再多想,轻轻地叩击那小院的木门。“门未尝关上。请君自入。”声音从草堂里传来,不大但清晰入耳。吴三桂推开小门,走了进去。只见从屋里走出一位青布长衫的道人,须发皆白,朦胧月下,身影修长。那道人背负双手,迎门而立,一言不发。吴三桂深深鞠了一躬,也没有说一句话。只听那道人说:“你既知我,也是天意,明公请坐。”吴三桂就坐到了他所看到的石块上。“流水已逝,日月如梭,安忍磋砣?”道人轻轻一叹说道。吴三桂道:“高人当知玄天之机,请为我指点。”说完,已起身的吴三桂又深深一躬,肃手站立。道人仍旧背袖双手,面向吴三桂,缓缓说道:“公当有人间至贵,应于衡州,然一生杀戮太重,好自为之。”吴三桂听之,内心一喜:“所言至贵,当有几许?”道人长叹一声,念道:“墨折三截,犬冲于乾,日落其半,身没于烟。慎之慎之。”“能否请高人拆解……”道人已回身向屋中而去,声音飘向身后:“音尽于此,心尽于此,意尽于此,明公莫要再问。”吴三桂见道士已转身而去,于是默默起身,走出小门。吴三桂走向回营的原路,他边走边在心中念着:“墨折三截——犬冲于乾——日落其半——身没于烟……这当作如何解释?”虽然,这四句谶语迷朦难解,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他有至贵应于衡州!他的大梦可以在衡州实现了!吴三桂想到这里,心中一阵的发热,仰面看着皎洁的月亮,默默地在心中感谢上天对他吴三桂恩典。呈三桂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有冲动的感觉。惟有这帝王大业、大梦,独独地支撑着他的激情,一想到它,吴三桂就心中发热。他的欲念已尽,尤其是圆圆皈依佛门且踪迹难觅之后,他一生对女人尤其是美丽女人的渴望和追求丧失了,冷漠了,他原以为八面观音那种人妖俱全的刺激可以使他快乐。现在却也是不行了,无论是八面观音使用何种方式勾引、刺激他。都提不起他的兴趣,他以前所具有的雄心不复存在,即便是有,那也是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是的,圆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情海,然而他却没有在这海洋中漂浮到彼岸。也不知是谁离开了谁,他们就那样分开了,而且分开得是那样利索,那样彻底……八面观音是条母狗,是个人妖,她永远走不进他心中那片迷雾中来。圆圆却能走进来,她在那片迷雾里唤醒他,抚慰他,希图驱除它。但是,圆圆却没有做到,没能实现她的愿望,于是失望地走了……呈三桂想起了圆圆,在他明确要当皇帝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圆圆!想圆圆,使他兴奋,使他悲哀,使他……使他最大震动的是遗憾。他最为遗憾的是竟不能为圆圆亲手戴上那顶皇后的桂冠——那是他结识圆圆后隐藏在心头的一个秘密的梦!圆圆不理解他的这个梦,她不想拥有这个梦,她看破了红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这个梦。而他吴三桂却没有,为了那个梦,还有圆圆的桂冠,为了那个梦,他背叛了三次——啊,“墨折三截”在这儿!它终于在吴三桂的头脑中复印了完整的影像:叛明——叛闯——叛清!吴三桂豁然开朗。这谶语既是指责这段旧事,他也不愿去多想了。他被多少人骂过,何必为此多想?就是上天也责怪他,但不也还给他以天下至贵之命吗?让他在衡州完成上天给他的这个至贵的命运吗?……吴三桂回到了山上的军帐,神情高昂而又明朗。他终于得到了平定躁动不安的一颗定心丸,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毫无顾忌地圆帝国之梦了。吴三桂一回到军帐,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立即传召谋士李芳华。同时下令召见遇事考虑周详的胡国柱。老态龙钟的李芳华在随从的搀扶下来了;女婿胡国柱风风火火地来了。他们不知道吴三桂这样着急的传召是想干什么?这里还没有听说发生紧急的大事。但是,是吴三桂的命令,二人还是匆匆忙忙地赶来。二人来到大帐时,吴三桂已经命人在帐中燃起了许多红色的蜡烛,烛光照耀下的帐篷如同白昼。李芳华,胡国柱看这架式,再看看吴三桂笑眯眯的眼神,合不拢嘴的脸,就知道肯定是有天大的喜事发生。吴三桂招呼他们来,就是为了告诉他们。吴三桂见二人进来,忙着叫他们坐下,又回避了近前的护兵、随从。吴三桂将进山夜访高人的事情经过讲述了一遍,又将道人告诉他的四句谶语说了出来……李芳华、胡国柱听完吴三桂的诉说所表现出来的高兴、激动情状不亚于吴三桂。他们跟随明主出生入死打天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盼望着明主早日能登九五,自己成为开国的功臣,一代的良将,留名青史?他们自知不是张良和范蠡式的良将谋臣,于是也就不想成名功退,泛舟五湖。吴三桂、李芳华、胡国柱三人在烛下仔细地研究了四句谶语中所蕴含的神秘大道。但是半天过去了,除了第一句“墨折三截”可以说得通,讲得明晰,对其他三句仍旧是无法拆解开。“天道……深远……何必猜测,”李芳华气喘不迭,“天间自会明示,重要的是……咳,咳,咳……”一阵咳嗽截断了李芳华的话。这阵咳嗽憋得李芳华脸红脖子粗,自是半天喘不过气来。吴三桂用爱怜的目光看着这位老谋臣,见大谋臣如今只剩下李芳华一人了,而且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方献廷死了,汪士荣死了,刘玄初死了,胡守亮也死了。现在的吴三桂多么想和这些谋士们共同分享来之不易的快乐啊!可是不行了,他们都去了,命里注定他们没有这个福份!胡国柱见状,连忙上前为李芳华捣背捶胸,把他从剧烈的咳嗽中挽救出来。李芳华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最重要的是……是筹划……大——典!”“对!筹划登基大典——父王,此事可由儿臣负责筹划!”胡国柱作为女婿和智勇大将,为吴三桂争天下竭心尽力。“啊,”好!”吴三桂用手一拍桌子,兴奋地却又十分爽快地说,“此事就交由国柱筹划!李先生,请你尽力辅之,如何?”吴三桂笑着望着二人。“谨遵王命!”胡国柱回答。李芳华满面红光地不住点头:“天子登基,这不世之鸿运将扭转战局了。”吴三桂点点头,他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吴三桂称帝之事,就这样在这红烛满堂,群情激动的情况下预定下来。四更时分,吴三桂回到他的衡州城中的“王宫”。他心中高兴,想抱着八面观音尽情地享乐一翻,颤狂一翻。在吴三桂的体内,流动着轶失已久的雄性的力量。吴三桂径直地走向八面观音的寝室,一把撩开了寝宫的红色帷帐。眼前的景像一下子使他呆愣在当地:床上有女人,有狗,有蛇,还有一个光着身子的男人……八面观音怯怯地看着他,却没起身,搂着那条黑狗,摸着那个男人向他又媚又怕地笑着……那个男人却如同一个昏迷的病人一般,浑然不觉有人进来,正用大眼睛盯着他——稍顷,吴三桂从呆愣中缓过来,哈哈大笑:“你这只母狗,名堂还真多!”——吴三桂久经战阵,尤其是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追杀南明时,什么样的蛇都见过,都不怕。现在反倒看见那条蛇在床上游动,在女人身上游动,觉得稀有的刺激,体内又萌发了冲动……他想到他将贵为天子,将有无尽的享受,将有无数的女人,这点花样不应算什么……那个领军护卫痴迷迷睁开两眼,回头发现吴三桂站在当室,吓得一激凌跪倒在地,口不能言……领军护卫自从在长沙王宫中晕倒两次之后,就发觉自己变了一个人,对于八面观音发出的或高或低,或婉转或爽直的呻吟和喘气不再是警觉,欲探究竟,而是迷恋,继而是沉迷。他一听到八面观音的呻吟之声,眼前就立即浮现出八面观音在床上翻滚的动作和丰富多彩的姿式,他就想长久的凝视八面观音的种种勾魂的情态。他确信,这是一个迷人的宝物。八面观音的声音一响起,领卫护军就会身不由己的穿堂入室,中了邪似的来到这间充满性欲的房间,随着八面观音的种种暗示,放下长刀,脱下外套,脱去……再经八面观音的暗示来到床边,躺下身来……他无力把自己救出这人兽同本的自然世界。吴三桂看着跪伏在地的领军护卫,反倒笑了……他提着马鞭,看了他们一眼……只有那条毛色细亮的黑犬,眼睛亮汪汪地一直瞅着吴三桂,不时发出细而低沉的“呜呜”声……称帝殡天小小的衡州一片紧张忙乱。最忙的要算胡国柱了。胡国柱已经向吴三桂许诺,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皇帝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胡国柱真的表现出他惊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但是,要在一个月之内筹划好皇帝的登基大典,谈何容易。不要说是在衡州,就是在京都北京,一个正式的典礼也要准备个两三个月,更何况是皇帝登基这样的大事!这里是衡州,是个小小的州城,要什么没有什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准备,说要达到天子的排场,是要多么艰难啊。胡国柱不怕。他要创造一个人间奇迹,要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像样的皇阙宫廷。胡国柱调动起从未有过的激情,夜以继日地忙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胡国柱头脑清醒,成竹在胸。首先,他派出数名阴阳先生在衡州附近勘测地形,寻找龙脉;同时派人到周围几个州县搜罗民工、工匠。很快,分派下去的人回来报告,事情已办妥。于是胡国柱下令,在勘测好的龙兴风水的城外平坦之地,修建一座简易的大宫殿群。被搜罗来的二千民工,五百工匠一起上马,整个工地一派繁忙喧腾的景像。胡国柱很满意,连吴三桂看了都不由得点头。胡国柱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修建正殿,旁殿,及其附属建筑。又在正殿前边的空地上,平整出一块大大的空场地。场地以宫殿为正北轴心,东西两侧各建了几十排瓦房,共计九千五百间,取九五之数,作为朝房。以备各官员的办公行署。皇帝登基是相当讲究的,就拿宫殿来说,依循古制要用明黄色大瓦夏顶,以正黄天,现在胡国柱根本来不及烧制这特种黄瓦。大家都没办法,但是,这也难不倒胡国柱,他派人到各地购买,紧急加工了大量的黄漆,将一大片朝房和宫殿都漆成了黄色瓦面。乍一看,倒也是黄呼呼一片,太阳一照,还亮亮的,人们都为胡国柱的聪明才智而欢呼雀跃。胡国柱又在衡山主峰上修了一座祭天坛,以作皇帝行祭天之礼。又赶制了王、公、侯、伯等各种爵位的官服仪仗,皇后嫔妃的冠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一件事难倒了胡国柱。皇帝登基要有钟鼓,要有乐器,要有舞女……这些准备却不能随便召人。虽说东西云南平西王府里都有,但是又来不及运来。胡国柱便去请示吴三桂。吴三桂很同情胡国柱难处,把手一挥:“一切从简!”胡国柱得了圣谕,乐颤颤地把云南所带来的“宫娥才女”,丫环仆人都派上用场,抓紧时间赶排了乐队、舞队、仪仗队,队伍声势虽然不大,但是的确很有特色。李芳华这时也没闲着,他忙着和一批文士拟定封赏诏书,制定朝拜礼仪班次,划定朝房的分配,议定国号,年号等名称。最重要的是,还要为皇帝举行一次会试,以示招揽贤才之心。兵荒马乱,何处来举子应试?只好六百里加急快马,一路告示,贴到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北。上书:……只要有真才实才,条件不限,功名不限,能为皇上效忠之人,皆可来衡州应试……等语。见此告示,一些人着实地狂喜,一批人无动于衷,一批人嗤之以鼻……好不容易,来了不到百名,准备为皇上效忠的秀才、举人。经过一个月令人窒息的忙乱,筹划终于赶在二月底就绪。一六七八年(康熙17年)三月初一日。吴三桂称帝的典礼在衡州正式举行。这一天,衡州的城里城外到外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家家户户门口挑起了红红的各式灯笼,门框上贴着喜庆的对子。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街上行走的人都穿着簇新的衣服,相互点头示意。城里的人纷纷拥向城外,观看今生今世第一位在这里——小小的衡州城称帝的皇帝的登基大典。他们的美好愿望被号令整齐鲜明的军队泼了一飘冷水。他们都被拦截在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没有让他们走向前瞻仰一下“真龙天子”的容颜。他们有些便忿忿不平,然而看到闪着寒光的兵器,便退缩了,只好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伸长脖子,踮高脚跟,眼巴巴的向宫殿的方向眺望。在他们眼里,闪着黄光的宫殿群落真是太庞大了。比他们衡州城的任何一座建筑都大。但是和依山而立的衡州城比起来,却显得单薄显得小气得滑稽。三十六声炮响过之后,嘹亮的嗽叭吹奏起来。嘟、嘟、嘟、呜——呜——呜,低沉,浑厚。蔚为壮观的御林军威风凛凛,在宫外整齐列队,一直排到大殿外门。他们比前来朝贺的人多得多。也威武雄壮得多。钟鼓齐鸣。裙袂飘飘。吴三桂穿着龙袍,戴着龙冠,登上了特制的龙椅,接受百官的朝贺。等候在殿外的众官员和御林军等众,齐刷刷跪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是三叩九拜,匍伏在地上,头也不抬地等待着皇帝恩准,再起身站起。在远处观看的人群中,很多人都伸了伸舌头,心想:“我的妈,当大臣、当皇帝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真是不容易。”司礼大臣开始宣读称帝告示下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号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钦此”诏书宣读完毕,接下来是大封百官,立张氏为皇后。大周的爵位班次是:首为国公,封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三十二国公;次为郡公,封李芳华等四十三人为郡公;再次为侯,封韩大任,郑蛟麒等六十八将为侯;后为伯,封伯爵遍及诸将,共计一百五十人。宣布太子之位暂时空缺。等封完官之后,吴三桂出宫,率百官登衡山祭天。在晴朗的天底下,吴三桂率领文武百官向衡山进发。蜿蜒盘旋的山路已经被拓宽,并且粗粗地得到平整,垫上了薄薄的一层新土。吴三桂在伞盖下,一步步地向上迈着虔诚的脚步,他正在向上天靠拢,即将接受上天的抚慰。长年的戎马生活,使吴三桂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前一时期的疾病,在调养下渐趋康复。何况他近段时间心情比较好!他健步向上攀登,这段山路对他并不难。但是可苦了他身后的一群文臣,有时竟让吴三桂放慢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人。吴三桂不愿意在这个祭天时刻触动了上天!祭坛修建在接近峰顶的山腰平台上。祭坛是用石块垒就,成梯形状,后面两侧各有台阶至坛顶,祭坛上幡旗招展。吴三桂望了望天,望了望衡山顶峰,望了望祭坛,开始向祭坛走去。当他缓步向祭坛走去时,心神不宁。不知为什么,他今日的此时此刻,竟没有一点昂奋的心情。一个月来的兴奋等待,竟然平静得没有一丝喜悦,反倒有一种惶惶不安,预感自己好像要不舒泰。山色风光也没有一点明朗。刚才上山前的晴好天气已经变得灰朦朦,一点风息都没有。吴三桂忐忑不安地走上了祭坛。祭案上的猪、牛、羊三牲扎着红绫置于坛中。祭案上已摆好一爵祭天御酒。司天监大臣递上祭天诏书,诏书在吴三桂手中慢慢展开:“伏惟上苍……”吴三桂刚刚念完一句,突然山间狂风大作,一股黄沙尘土刮来,祭坛上空灰蒙蒙一片。吴三桂一惊,手一松,祭天诏书被狂风吹得飘上了天……吴三桂的手直直地伸向天空,手作欲抓状,嘴巴张得大大的,二目圆睁,呆呆在望着烟尘来处。尘从天降……司天监大惊,大叫一声:“陛下休慌,祭酒……”吴三桂从呆愣中恢复过来,急忙端起那碗御酒……突然,又是一声炸雷!电光一闪,暴雨唰唰而下……跟随吴三桂登山祭天的文武大臣们根本没有预料到天子祭天竟会发生如此事情,想必是上天震怒了。他们脸色苍白,两股战战,站在风雨飘摇的山顶……吴三桂也顾不得许多,双手紧紧地端着碗,高高举过头顶,稍作停留,随后又捧碗置于胸前,正欲洒洒于地,完成这最后的仪式……又是一道闪光掠过头顶——只见一道黑影,在闪电中从祭坛的后面凌空向吴三桂扑来……——一刹那,吴三桂看见了它是那条毛色细亮的黑犬,那亮汪汪的眼睛,吴三桂不能忘记;他心中又闪过在八面观音身上蠕动的那条大蛇……黑犬一扑闪,吴三桂手中的酒爵砰然落地,吴三桂眼前一黑,头脑里闪过一道亮带,随后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亮带分明是“犬冲于乾”。当大周臣子们将吴三桂抬回皇宫时,人们惊惶失措,嫔妃们饮泣成一片……依然是狂风怒号,暴雨撒泼。“皇宫”上的黄漆已被雨水冲刷下来,宫中到处流敞着黄色的浊流。狂风撕扯着皇宫里的纱帘、帷幕,像一道道彩幡迎风飘舞。“啊……”在大风大雨中,人们听到一声女人惨烈的叫喊!叫喊在风雨中传出很远。一名身着凤冠霞帔的女人从宫中冲出,白发飘飞,她在雨地里仰天大笑:“皇后——哈哈——我是皇后啦——圆圆妹——你知道吧,我做了皇后啦……”宫女们想拉她回去,却被她一甩袖子甩倒在风雨里,她仍向雨中冲去,身后回响着“哈哈——哈哈——”的笑声……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肆虐,终于平息下来。整个皇宫都在这场灾难中颓败了下来。以前崭新的建筑破落肃杀,流露出生机殆尽的老气横秋,像一个衰老的老人,在大病过后劫后余生地无奈喘息。像朝气蓬勃的妙龄少女昙花一般地凋谢了。皇宫中笼罩上了浓重的阴云。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人都滞留在宫中,心急如焚。李芳华,这位吴三桂的最后一位军师已经在这次暴雨中撤手西归。临终前,他张大了嘴,一改往日的气喘吁吁,清脆而响亮的叫了一声:“天啊!”喊声激越稚嫩像十岁的顽童。莲儿形容枯槁,早已哭成了泪人。这已是她的第二次忧心忡忡。她没能当上皇后,因为她没能为吴三桂生下一男半女。她也不想去争,表面内心都平静得像坛水,她只为吴三桂登基做天子而兴奋,并不为皇后的那顶桂冠而兴奋,她活着,全是为了吴三桂。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吴三桂的生命是她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她永远属于吴三桂。莲儿固守在吴三桂的病榻前,谁劝都没能让她离去,她不吃饭,也不睡觉,只是痴痴地等待吴三桂醒来。吴三桂从昏迷中醒来了,第一句话就是:“快……宣庄麒入京……继位……”说罢,他头一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任凭众人山呼海啸般叫喊,任凭众妃于秋风呜咽般哭泣。吴三桂躺在宫中,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动……丧失了正常人的应具有的一切功能,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眼睛睁得大大的,他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威风和凛然不可侵犯。他躺在床上,像一位温柔和蔼的老人,幸福地含着笑,眼睛里活跃着祥和的目光。他望着周围茫然不知所措的将军们,望着哭作一团的嫔妃们,无动于衷,仍旧一味地用和蔼的眼神看着他们,嘴角依旧挂着令人陶醉,令人亲近的笑!好像是在安慰他们。吴三桂的内心恰恰和他平静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照。酸、甜、苦、辣、成各种滋味在他心头此起彼伏,倒海排山一样地翻腾,一幅幅画面在他脑海里闪现,有的快似闪光,一晃而过;有的缓似溪水,缠缠绵绵;有的轻似浮云,飘飘荡荡;有的重如铁锤,呼呼作响……他想到了幼小的他在母亲怀里撒娇嬉闹,想到了家里后院那棵参天古柏上的巨大鸟巢,他想到了那个充满神秘和会嘀哒作响的馏金小时钟,看到了自己那双充满渴求,充满幻想,充满狡诈的黑溜溜的眸子……它们一道道地闪过,吴三桂好像回到了自己关外辽东的家。一下子,吴三桂就长大了起来,他看见一匹火红烈马向他飞驰而来,在他身边“嘎”然止步,用脖一下一下地蹭着他的肩头,多好的一匹马呀,他拍拍马的前额,火红烈马“咴咴”地叫着,又箭一般地跑开了,他看到了威严的总兵府。他眼前闪过圆圆的影子,火红的春衫,掩不住勃发的激情,瀑布般的秀发飘逸在脑后。这里是田府,有心迷的圆圆的舞姿,有甜甜的圆圆的歌喉;这里是京城的吴府,有粉纱灯笼装点的红媚媚的寝居,有温香满怀的玉体,有气出如兰的气息;有阳光四射的春季,……有奔腾汹涌的江海,……也有汨汨轻荡的溪流……圆圆走了,带着迷恋,带着留恋不情愿地走了。李自成蓦然杀来,冲进北京城。清军大辫子杀来,越过城门洞,火红烈马汗涔涔追逐着野兔。一座雍容气派的王府出现了,大门旁两只怒目而视着大石狮子看守着大门额匾——平西王府,巨大铆钉的朱红大门分开两侧,怎么还有只黑犬伏在门楼上?皇太极笑吟吟地向他走来,康熙帝气冲冲向他挥舞着宝剑,明朝小皇帝战战兢兢向他走过来。他们都大叫:“跪下……”夜色笼罩时,吴三桂依然躺在床榻上。木然微笑,口不能言……进进出出的王公大臣,嫔妃宫女也都面露哀伤,慌慌乱乱的,想着找点事做,以填补内心不定的情绪,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做什么。他们来来往往,走走停停,站在某一个地方想一想,然后离开。他们心中条理的顺序被各种骤然来到的奇异事故扰乱得已不成样子,他们心中的中心已经发生了倾斜,有的开始失去了中心。他们有的木讷,有的疯狂,都在心惊胆战等待着将来发生的事情。突然,人们闻到一股浓烈的异味,人们把寻找的目光停在了吴三桂身上。这是一股浓烈的臭味,人们都感到一阵阵的恶心,想要呕吐,想要奔出房间,呼吸一口室外的空气。然而,他们不能啊,因为异味是从他们的皇帝身上发出来的……浓烈得让人翻胃的臭味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人们已经经受不住,纷纷的干呕起来。突然,又一种异样的声音传了出来,像一声问雷在皇宫的梁上响声……守在旁边的宫女连忙撩起吴三桂的龙袍,却见他身下泻痢,如箭射泉涌,不能禁止,她们都大惊失色地跑开,找东西好为皇帝净身。其他的人,随着这“雷”响,更加慌乱,更加不安起来。人们纷纷跪倒在大宫殿前仰天祈祷,仰仗上天能够可怜可怜他们的皇帝,希冀着上天重新给人们一个秩序,给皇宫一个秩序,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一切所采取的措失都是徒劳的。吴三桂的泻痢泻去了他身上所有的水份。一个时辰内,吴三桂竟然变成了一个枯瘦的老人,白发委地,皮肤松弛,皮肤包裹着的骨头历历可见。头上的皇冠早已掉在了床边,在昏弱的灯光下显得黯然失色。吴三桂的嘴角仍旧笑着,但是由于面颊凹陷,使笑看起来也很凄惨。在这凄惨的笑里,隐含着发自内心的满足……三更时分,吴三桂耗尽了生命中的灯油,在一阵狂风的吹拂下,熄灭了。他合上了圆睁的虎目,却终不能说一句话。吴三桂就这样在凄凉的夜风中死去了。带走了他所有的爱和恨。皇宫里哭成了一片。没有人劝阻得了这种哀痛。当臣子们忙乱着准备敛尸以待皇子前来发丧时,吴三桂的尸体却不见了!遍觅宫中与大山,无一片形迹……人们纷纷传说,吴三桂是身没于烟了。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然而,当他悄没声息地消隐之时,他那曾为之冲冠一怒的红颜知己又在哪里??”尾声春风又绿了川原,又是清明时节。峨嵋圣山。在三圣庵外面不远的一个小坡上,一株老杏树,曾经繁茂得有如一抹淡然色的云,此刻却在春风中零落了,花飞满天,片片飞花扑打着坡下的青冢,也扑打着几株桂树下的瘦弱的蓝衣道姑。她跪在两座并列的坟前,像落花一样的惨白,憔悴。可是谁还能认得出这个目光痴呆,神情木然的老尼姑,就是当年随平西大将军吴三桂东征西杀的爱妾陈圆圆呢?十几年了,十几年来的一肚苦水,她又能向谁诉说?在她的面前有两座不大的小坟,杂草早已长满了坟丘,只是每一个坟丘上面又多了几把饱含泥土芬芳的新土。——在这坟前立着两块石碑,一块上面端正的刻着:“爱夫三郎之墓”六个字。是圆圆知道吴三桂的死讯了吗?没有,但从十几年前,她年青时心目中的那个英雄的三郎就早已不在了,就早已在她的心目中死去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一旁并列的石碑上却赫然刻着“爱妾圆圆之墓”。此刻跪在坟前的圆圆深知,自己也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王妃陈圆圆了,而只不过是一山林草姑而矣!她的心,早已随吴三桂远去了……圆圆拖着沉重的病体,勉强从地上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土坡,离开了那两座整齐的青冢……就这样,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秋深了。太阳黯淡了。大自然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山顶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哭。树林深处,一只孤单的鸟怯生生的叫着,它似乎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纱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小小的三圣庵在云雾的笼罩下,更显得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在庵内后院的厢房里,圆圆半躺在床榻上,蓬松的苍发只松松地挽了一下,从玄色的大引枕上直垂下来。在她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一层又一层,但她仍仿佛不胜其寒似地瑟瑟发抖。苍白的面孔虽毫无血色,脸上却仍带着几丝微笑。在她床前站着两个道站,一个手端刚刚煎好的药,另一个静静地低头不语。她们正是随圆圆一起出家的小英和小倩。忽然,她忽闪着并不明亮的眼睛,气息微弱地说:“冷雪,冷霜,来,靠我近点,好说话。”小英听着这声音,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不禁打了个寒颤,连忙凑到圆圆的身边,温声说道:“大师到底怎么样?好歹也体恤着点自己,来,先把药喝了吧。”说着,不知不觉地眼眶发潮。小倩在一旁也默默地垂下眼泪。“好妹妹,”圆圆拉住小英和小倩的手,眼睛望着窗外的残阳说道:“大限到了,怕是捱不了几日了……”小倩擦了擦眼泪,替她掩了掩被角,道:“别这样说,您一定会好的,一定不会丢下我们姐妹俩的……”圆圆叹息一声,说:“小英小倩,你们姐妹二人追随我多年,我自是不胜感激的,只恐今生我不能回报恩德,只等来世……”话还未说完,小英小倩二人伏在圆圆身上大哭起来。圆圆强忍着悲痛,声音微弱:“我的心其实早已死了,如今我空空一躯壳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算起来,我也已六十余岁的人了,够了……够了……”说着,突然“吭吭”地咳嗽起来,将一口带着血的痰吐在了嗽盂里,小英忙收拾着,小倩泣道:“大师……别说了,我姐妹明白您的心意。自从我姐妹随夫人至今,夫人对我们犹如亲生女儿,您对我们姐妹俩的一片深情,我们纵死也不能回报,您又怎说出这等话来,真叫我们如何活于世间……”血红的夕阳穿过窗户,正投射在雪白的牙墙上,把一屋的空气都染红了。在那淡淡的红光里又浮现出圆圆那曾经亲切、慈蔼的面容。圆圆躺在长生榻上,慢慢地环视四周,她的脑子像巨大的千斤石滚,笨重而吃力地转动看,非常缓慢,迟钝,漠然的目光扫过伏在床头默默无语的小英和小倩,她们红肿的眼睛也没引起她的注意。她的眼光落在墙上:宋人的《风雨夜归图》,元代赵孟頫的书法条幅,墙脚下栽着三清花——茉莉、晚香玉和夜来香——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在红、黄、蓝三色彩盆中栽着,为的是和百花红绿相调和,这不是她的高雅见解吗?……那,那是一幅什么横卷?这么熟!啊!明代赵普的《仙宫图》!忽然间,她容颜大改,冰冷,惨白的脸上两道弯弯的柳眉高高飞扬,无神的眼睛中也亮起两朵火花。她挣扎着,想要立起身子来,可是任凭她怎样的用力,那脆弱的胳膊又怎能支撑深重的身体呢?一旁的小英、小倩连忙扶住了她才使得她免于栽倒在床上。可是就是这一番挣扎之后,圆圆再也支持不住自己沉重的病体,她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喘着气。好久,好久,圆圆又勉强地睁开了眼睛,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道:“小倩,记得在安阜园中时,有一次我在你的房外听见你弹的《凤阳曲》,真好听……只是……只是我再也不能弹琴了……”小倩听她这么说,心都要碎了,颤抖了嘴唇强忍着悲声道:“大师……不,娘娘……娘娘言重了……”突然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起来。圆圆缓慢地伸出手来,抚摸着小倩沾满泪痕的脸颊,断断续续地说:“不要……不要这样,小倩……小英……我不在以后,把我埋……埋在庵外东边土坡的坟中……”两人听罢,哭得像泪人似的。“还有……在我的坟上插……插上一枝桂枝……我,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罢,圆圆便合上了颤抖的嘴唇。小倩擦了擦眼泪,转身取下了在橱上束之高阁的那“碧月”古琴,拂了拂灰尘,有一根弦从中间断了,卷曲着。她一边接弦,一边含泪道:“娘娘既喜欢听小倩的琴声,小情就给娘娘奏一曲。”说罢,她调了调弦,轻轻一抹,右手高挑,清冷的琴声叮叮咚咚地破空而出,却不是什么《凤阳曲》,《夜深沉》,《平沙落雁》,而是十余年前圆圆最喜欢的那曲《广寒怨》:琴声是那么的凄清……弦音是那么的冰冷……这琴声仿佛火花在心中一闪,照亮了圆圆的身体内部的最隐秘的角落……是这首曲子,的确是这首曲子!圆圆仿佛又复活了,具有了形体了,带着万道光芒向前跃进了。这琴声好似苍天的穹窿,闪耀着,这琴声好似天上的红日,滚滚转动着;这琴声好似葱绿草原上荡漾着的沙沙响声一样地激动着;这琴声好似凝思的山间桂枝,不停摇摆着……圆圆突然异常轻松……她的胸部均匀地,徐缓地起伏着,脑袋里仿佛是空空的——没有思想,没有恐惧,没有自怜……她仿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自由和年轻。她望着窗外山坡上那颗孤松,觉得越发奇怪,它怎么会这样吸引她?怎么会第一次看见山坡上浮着那么浓厚的雾气?空气怎么会变换着淡红色彩?其实,这时吸引着她的并不是那颗孤松,也并不是那雾气,而是另一种亲切的,微妙的,她所叫不出的东西……圆圆怎么也没法移开她的视线,不去看那棵在夕阳下招展的孤松。空中透着那么美丽醉人的春天的气息,嫩嫩的叶子在树上舒展开,像萤火虫闪着光,像彩虹变换着色彩。小溪像在碎石间戏嬉着,嘎嘎响的玩具。而一只笨重的手却叫人无法承受地向下沉……圆圆头脑似乎很清楚,没有一丝杂念,她惟一的印像是那弯淡红色的雾气。她想要回忆一件什么事,但是,由于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压着,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件事非常重要,急想出来——她的时间不多了。空气多么好——是春天啦!那棵松树整个儿飞腾起来——它在深渊上空弯了下身子,展开翅膀……对,对……是这件事……是他……琴声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那淡红色的雾气散了,那棵孤松不见了……她也随着这琴声渐渐地远去了,随着那雾气远远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第二天,庵东边土坡上的两座孤坟,被重新清整了一番,与以前不同的,每个坟前的石碑前都插着一枝桂枝,在秋风中双双摇摆着……这一年便是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陈圆圆病死在三圣庵内,终年六十四岁。后来,人们又在商山寺旁为她重修了坟墓,并立墓碑。墓联曰:“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仍辉性悔;迷障里能开觉悟,净莲更出污泥。”横匾为“圆光寂照”四字。对陈圆圆这样一个烟尘丽人,世人怀有悠悠思念,人们念她那一片痴心,一片大纯之心,一种不陷于世俗污淖的超脱与清纯。包括那坎坷曲折的传奇经历……延至清代,世人留下了两首关于圆圆的诗作。一首是无名氏之作:武安席上事如何,玉帐秦州夜渡河。岂有佳人难再得,可怜朝土已无多。黄尘燕士三军泪,青史吴宫一曲歌。毕竟柜温老奴子,五华漂渺涕双蛾。另一首是清代诗人吴梅村仿《长恨歌》而作的《圆圆曲》,是吴三桂与陈圆圆在世时就已流传的。据人传言,诗中因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吴三桂视为对他的嘲讽,派人以重金求购,吴梅村竟不卖!此外,后世关于陈圆圆的流传众说纷坛:有人说,她没有出家,而在昆明外的大山中隐居。有人说她回了江苏原籍。又有人说她去了贵州……为此人们四处查访,却毫无音讯。惟一的发现,只是在云南山中的一座庙宇之中发现了她的一张画像。后来,昆明山中发现了她的三处坟墓。贵州的琴巩等地也有她的三处坟墓。又在她的老家江苏武进的一座山中发现了后人为她建的词堂,名曰“圆圆庵”。清代学人陆次云专门为她写了《圆圆传》。世人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位绝世丽人?仅仅在于她长得美吗?在于她能歌善舞吗?在于她的一片超脱与清纯的痴心吗?陈圆圆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到此结束』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