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李小龙的功夫人生-2

作者:张小蛇 字数:22606 更新:2023-10-11 16:19:55

红遍唐山的大兄(2)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与香港观众见面后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加热烈的反响。李小龙似乎都有点意想不到,他说:“一开始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成功。”《唐山大兄》上映后不到三周便打破了香港以往电影票房的记录,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而且在亚洲其他国家,《唐山大兄》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票房。李小龙迅速成为了最走红的明星,被媒体炒得炙手可热。当时有评论家说:“所发生的事情真让人难以用笔墨来形容。”一位美国记者也说:“这部影片是李小龙从影来最好的一部动作片。这是人类出现在胶卷上最卓越的一次。”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真正把截拳道的功夫体现在了影片中,这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中国的传统功夫,讲求速度快,实用。导演罗维一开始很不接受这种功夫,认为在电影中应该加入大量的表演性的动作,否则观众会觉得不精彩。李小龙坚持了自己的做法,虽然甚至为此和罗维导演争吵起来。事实证明,李小龙这种真功夫得到了观众的全面认可。但是李小龙在影片拍摄中也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用弹簧床协助完成跳跃动作。  李小龙从《唐山大兄》开始,便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不但功夫出众,演技也非常出色。他饰演的郑潮安一开始似乎是个乡巴佬,涉世未深,什么都不懂,但是在最后为工友复仇的打斗中,却虎虎生风,目光凛然。影片中的李小龙有一身结实的肌肉,目光有股让恶人胆寒的杀气;他的打斗动作简洁干脆,伴随着李小龙式的吼叫。这已经成为李小龙在后来的电影中的经典形象。  《唐山大兄》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电影公司迅速成长起来。而李小龙,虽然仍有美国的电影公司在继续和他联系,但是《唐山大兄》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在香港发展美好前景,于是便有了和嘉禾电影公司的继续合作。  精武英雄本色(1)  嘉禾电影公司为了延续《唐山大兄》带来的良好势头,他们赶紧为李小龙量身打造了第二部影片——《精武门》。剧本仍由倪匡和导演罗维合作完成,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民族英雄来由李小龙主演。迷踪拳创始人武学大师霍元甲离奇逝世,他的大徒弟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仔细追查后果然发现疑点。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霍元甲死后,他们便没有了顾忌,在上海武术界横行,甚至到精武门来踢场子,送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匾牌。陈真于是大战虹口道场,打败所有的日本人,并让他们吞下了“东亚病夫”的纸!  《精武门》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经过李小龙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其中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30多年后重看这个片子,仍然使人血脉喷张!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影片刚上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记录,总票房高达443万港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李小龙连续刷新了两次香港电影票房。在香港,每当《精武门》放映时,场内的观众几乎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激动地叫好,有些影迷喜爱这个影片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遍又一遍地看。影片在新加坡公映时,电影票价居然在黄牛党手中被炒得翻了倍,看电影的观众甚至引起了当地的交通堵塞。而在菲律宾,《精武门》被观众要求连映半年,掀起了港片的热潮。最后菲律宾政府都采取了行动,限制国外电影进口的量,以保护本国的电影。更有意思的反应是在日本,《精武门》有强烈的反日情绪,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影片中痛揍日本人,要他们自己吞下“东亚病夫”的纸,剧中的日本人也几乎全部是反面角色,但该片在日本受到的狂热追捧,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日本影迷对李小龙也非常崇拜。  《精武门》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功,和李小龙的在影片中独具个性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小龙在影片中表现的民族气节令所有的华人无不感到振奋。作家罗龙治说:“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来吗?”  香港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97年才回归中国,这种殖民地文化形成的压抑在陈真摇着指头坚决地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观众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民族尊严和快感。这种强大的共鸣使得影片在华人圈深受欢迎,经久不衰。  其次,李小龙在影片中除了继续发挥自己截拳道的表演风格外,又加入了新的内容。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二截棍这种原来一直不被人知的武器。这种武器体积短小,携带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威力惊人,可以将人的头盖骨直接击碎。李小龙在虹口道场以一敌数十空手道武士,便是依靠这种武器的,他挥洒自如地在背后身前打击敌人,令观众大开眼界。正是从这时候起,二截棍和李小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引发了全世界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对这种兵器的钟爱。  再次,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把原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招式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技术改进,让动作变得更有观赏性。在邹文怀的建议下,李小龙更加突出在打斗中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的运用。李小龙经典的怪叫声就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也成为了后人模仿李小龙的经典符号。另外,李小龙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他愤怒的眼神和杀气也令观众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精武英雄本色(2)  一位美国影迷在华文报纸上说:“真正能代表中国影片特色的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一言以蔽之,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李小龙力扭乾坤,向台港影业吹进一股新风,独树一帜。可惜,李小龙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  面对巨大的成功,李小龙始终是很清醒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李小龙并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有很客观的评价:“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行自我表现。所以,谁要是试图模仿我打斗时的叫喊和表情,那不过徒然使自己变得滑稽可笑罢了。”  关于暴力问题,李小龙也曾正面回答过记者:“我并不承认我在电影中的打斗暴力,我称之为武打。任何武打片都在某种程度上介乎真实与想像之间。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实的话,观众就会说我是残暴而嗜血的人。我甚至可以把对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内脏掏出来,但我不会表演得这么刺眼。对我的表演,我是有自信的,我做什么,观众就会信什么。”“我没有制造国语武打片那种满身血浆的场面,这在我之前就有了。至少我不宣扬暴力,我有实证说明这一点。一个杀了许多人的人总是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我一直试图证明的就是,只靠暴力生存的人会因暴力而死。”“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不应该以暴力为电影的噱头,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成分;但是电影里许多时候,依着剧情的发展,其所种下的‘因’和结下的‘果’不能没有暴力。比如《精武门》里的陈真,无法用法律来解决他的仇怨,以暴易暴;但是到头来,他不是还死于子弹之下吗?”  李小龙回到香港拍片后,对自己的电影和香港的电影都有一个非常全面而清晰的看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电影的理解和责任担当,才使得李小龙的电影魅力经久不衰,他拍的四部半电影至今仍被人不断提起,成为了功夫片的经典。  猛龙完美过江(1)  《精武门》的最后一个镜头颇有意味:陈真冲出门外,高高跃起,面对他却是枪林弹雨。当年很多观众很不满意影片这样的结局,后来有很多有趣的解释:有人说陈真是真正的刀枪不入,他已经凭借高超的功夫脱离危险,从此隐姓埋名,继续和日本人斗争到底;也有人说那些枪声都是假的,巡捕房的人也是中国人,为了放走民族英雄陈真,他们都是对天鸣枪。年少的印象中似乎真的有《精武门》的续集就是从陈真于枪林弹雨中逃脱开始故事的。所有的人们都希望英雄获得新生,是的,我们的英雄永远不会死去,看!他又带着《猛龙过江》杀回来了!  李小龙拍完《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影片,和嘉禾的合约也已经到期。这两部影片的大获成功,盛名之下,使得李小龙的外部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很大的变化。《唐山大兄》拍完后,李小龙就把妻子莲达和儿女都接到香港来一起生活。李小龙名声大振以后,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首先是对李小龙和嘉禾的合约到期后,将和哪家合作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片约和记者采访使得李小龙难以招架;李小龙作为一个成功演员的商业价值使得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各种说李小龙“待价而沽”、“和嘉禾不和”的谣传也蔓延开来,李小龙原本还立志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宣称要组织香港演员工会等,但是被媒体一歪曲炒作都变成了别有用心。  其次就是李小龙经常要面对一些莫名其妙的挑战。经常有所谓的武林高手对他的截拳道大大不服,公然叫嚣要和李小龙比试。媒体把他誉为“东方功夫第一人”,再加上李小龙张扬的个性,经常对公然大谈武道,似乎根本就不把香港的武术界放在眼里,这得罪了很多人。经常有挑战者朝李小龙家里打电话:“你截拳道有什么了不起:敌得过我的正宗少林拳吗?!”“我看你在电影里演的是假功夫,一脚踢穿墙,那墙是马粪纸糊的。你想证明你是真功夫,敢不敢跟我比试?!”“你的功夫是吹出来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哪像你这样!”……这使得李小龙无法安宁,正常的生活都受到了干扰。他曾向一位朋友抱怨说,他现在已无法安宁,他在街上行走时,都得时时提防从后面突然而至的脚步声。  还有就是李小龙的女影迷们则大胆地抛弃东方女子固有的羞涩,向他频送秋波,表白芳心。甚至打电话到家里来公然示爱,如果李小龙不在家,居然要莲达转达这些肉麻的话。而香港的报刊对李小龙的私生活的也展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李小龙的绯闻被传得满天飞。苗可秀与衣依都是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的女主角,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合作非常愉快,但是在媒体充满想像力的演绎中,她们也成为了李小龙私生活中的女主角。  然而更重要的是李小龙的独立、不喜约束的性格使得他和嘉禾的导演罗维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从《唐山大兄》起,媒体就传出李小龙和导演罗维的关系紧张,邹文怀一直努力居中调和。《精武门》上映后,罗李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李小龙的性格本来就有些自负,而罗维作为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导演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听从于李小龙。一山难容二虎,李小龙便没有再出演嘉禾准备趁热打铁推出仍由罗维导演的《冷面虎》,而是和邹文怀商量成立了和嘉禾电影公司合伙的“协和电影公司”。李小龙便开始在自己的公司下,摆脱束缚,自编、自导、自演起来。他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猛龙过江》。  《猛龙过江》的故事很简单:李小龙饰演一个生活在香港的“乡下佬”唐龙,他一心习武,性格有些木讷,对外面世界灯红酒绿一无所知。他在意大利开餐馆的表妹陈清华经常受到当地的地痞流氓的威胁,强迫她出卖餐馆,使得餐馆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于是请唐龙去帮忙。唐龙刚从乡下到了意大利,对大城市的生活很陌生,他闹了不少笑话,表妹和店里的伙计都有些瞧不起他。但是,接下来的事情马上让他们的看法有了改变。流氓又来餐馆闹事,唐龙出手轻松制服了这些坏蛋,他的身手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几天后,坏人团伙发动了更大的报复行动。他们用枪威胁唐龙,要他迅速离开餐馆。唐龙用双二截棍左右开弓,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对方抓走清华作为威胁,愤怒的唐龙直捣匪徒巢穴,狠狠教训他们一顿。对方于是请来全美空手道冠军,和唐龙决斗并欲除掉他。最后唐龙与空手道高手在古罗马角斗场进行比试,经过精彩的打斗,唐龙以出色的身手打败了空手道冠军。  猛龙完美过江(2)  《猛龙过江》是一部完全由李小龙掌控的电影,他在影片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截拳道精神和电影理念。  在李小龙的亲自设计下,《猛龙过江》的动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影片中,李小龙把他的经典武器——二截棍上升到了双二截棍。这种左右开弓的双二截棍动作更加潇洒,视觉效果登峰造极。而且,他请来了多年好友罗利士加盟自己的影片。罗利士是货真价实的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他的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和李小龙最后在罗马角斗场的大决战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堪称功夫片的经典打斗片断。罗利士自己也说“古斗兽场的一场决斗,可算是从来没有人拍摄果的最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唐龙打败了罗利士饰演的空手道高手后,没有像以往电影中表示出来的报仇后的快感,而是将地上的道袍和黑色腰带捡起来盖在对手的身上,以表达他对武术高手的尊敬。李小龙又一次影片传达了自己的武学理念:不以胜负论英雄。则是一种更高的武术境界,足以引起更多对李小龙有误解的人的深入思考。  伊诺山度在看过电影后,这样评价道:“李小龙在该片中,将截拳道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李小龙一贯主张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出最大的力量将对手打败,最妙的就是在一拳一脚之间取胜。他很少考虑:若遇到旗鼓相当或者气势胜于自己的对手,不可能在一瞬间打败对方,甚至还会被对方打倒,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罗利士就是这样一位强大的对手,李小龙的快攻战术一时不能撼动他,反而被他击倒在地。这时候,李小龙机智果敢地改变战术,以虚对实,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其目的在消耗对手的体力,洞察对手的套路,伺机反攻,克敌制胜。”“这些中国的古老武道之术,李小龙曾多多否定,多多嘲弄,现在又当至宝拾起——这还是他的截拳道,一切招数都可为已所用,目的惟有一个,打败敌手。……我看《猛龙过江》,李小龙与罗利士在古罗马斗兽场的戏,不觉得是在看戏,而是两人真正在武打,在比武,在生死博斗。最后是罗利士死了,那是电影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电影界人士在对李小龙的导演艺术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故意拿他和罗维比较。影评家澄雨这样评价道:“在处理手法方面,这部戏和罗维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分别。罗维喜欢用蒙太奇、用剪接来拍摄打斗场面,更喜欢用特写表现对手中拳或被踢中的场面。他的镜头是主观的,常出现李小龙面对镜头连踢三脚或连打数拳。但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却喜欢用中镜和长镜,李小龙的对手不是站在银幕的左右两边,就是90度的互相对峙。这样的拍摄方法接近拍摄舞台剧或擂台比赛。罗维较主观的处理,强调于打斗本身的感官刺激,以及暴力的震撼力。李小龙的处理是较客观的,重表演,杀气不像罗维那么重。不单只处理和罗利士决斗的那一场如此,整个《猛龙过江》也如此。”  虽然我们对大导演罗维的导演艺术不便做过多的评价,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真正懂功夫、对武学有深入思考的李小龙拍摄出来的影片有一种武学的内涵,这是旁人无法企及的。  《猛龙过江》公映之前,李小龙就“口出狂言”:其票房一定能超过前面两部,而且会在500万港元以上。最后的结果是,《猛龙过江》在1973年便创下了530万港元的票房记录,让世人又一次见证了李小龙的号召力,以及名副其实的巨星称号。  取得又一次巨大成功,这和李小龙追求完美的个性以及他的狂热工作劲头是分不开的。  为了拍摄《猛龙过江》,李小龙不仅从罗维挖来了自己的长期搭档“嘉禾玉女”苗可秀,而且还邀请了大量武术界的朋友,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罗利士、高手罗拨·华尔、韩国合气道高手黄仁植等。邹文怀也是对李小龙关爱有加,对初次执导的李小龙,他请了很多电影技术方面的高手来助阵。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工作多年的植耀昌被请来做李小龙的导演助理、香港著名导演张彻的得力助手张钦鹏被请来担任制作、日本著名的摄影师西本正、著名作曲家顾家辉都被邀请加盟;李小龙儿时的朋友小麒麟更是为影片尽职担任武术指导。这样的阵容当时在香港是无法想像的,但李小龙做到了。  猛龙完美过江(3)  《猛龙过江》的外景地是在罗马,这是香港电影首次到欧洲拍摄。昂贵的外景地,超级的阵容,而李小龙虽然有邹文怀的鼎力相助,但是新成立的“协和电影公司”的压力可想而知,李小龙以一丝不苟、近乎疯狂的工作完成了影片的拍摄。日本摄影师西本正后来回忆说:“像李小龙这样如此认真的导演实在少见。尽管李小龙是个不摆架子而又随和的导演,可是,他那认真的态度,使他第一天站在摄影机旁便有了导演应有的权威。他的确是个特殊的男人。”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优势的李小龙几乎把《猛龙过江》做到了完美的地步,《猛龙过江》在刷新了香港票房新记录的同时,也将李小龙的影艺事业推向了巅峰。  第七章:好莱坞情结  没有结束的开始(1)  从1970年李小龙回港到1973年的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猛龙过江》上映,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李小龙连续三次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他自己也从好莱坞一个不得志的不入流的演员成长为一个能自编自导自演的复合型电影能人。《猛龙过江》拍摄完以后,李小龙没有做太长时间的休息,立即构思了一个新的电影计划,他想把世界上最出色的武术家和运动员集合在一起,拍摄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片。  这部被李小龙命名为《死亡的游戏》未拍完的电影,其实并非后来人们看到的那个《死亡游戏》,两者的剧情有一些区别:《死亡的游戏》的故事情节是一位武术高手(李小龙饰演)的家人被绑架并扣为人质,作为赎回人质的条件,这位高手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打塔闯关,夺取藏在塔顶层的一份“秘宝”。他要过关斩将、展开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的游戏”。  李小龙构思这个电影期间,正好他在美国结识的好朋友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要来香港访问。李小龙当即不失时机地邀请这位互为师徒的朋友加盟。他们商量在《死亡的游戏》里安排一段双截棍对打,李小龙和伊诺山度使用同样的武器,却是完全不同的打法。李小龙于是和伊诺山度沟通好,叫他重新安排在香港的日程,请他在香港多停留些日子,一道拍摄《死亡的游戏》。对于李小龙的邀请,伊诺山度自然是很爽快接受。他在香港停留期间,便和李小龙以及工作人员先是筹划了一个星期,然后拍摄一些片断式的、但又最富有刺激的精彩打斗场面。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原本商定以后再补拍得更加详细一些,但他没有想到,他和李小龙在电影中第一次合作竟然也是最后一次了。  与此同时,李小龙还把自己在美国的徒弟、有“篮坛五星级上将之称”的美国职业篮球明星贾巴尔邀请到剧组。贾巴尔身高约2.23米,李小龙站在贾巴尔面前,离贾巴尔的肩头还差一大截。然而,李小龙很清楚,贾巴尔高大但不笨拙,他弹跳力极好,而且还有西洋拳的基础。李小龙想在片中与他演对手戏的目的,就是要展示他的截拳道如何抗御和制服比他身材高大并且武艺高超的敌人。贾巴尔当时是洛杉矶湖人队的主力队员,十分繁忙,在美国的名气也比李小龙要大得多,他接到李小龙给自己发的电报,一个星期后,贾巴尔便推掉了几场篮球比赛来到香港,开始与李小龙一起拍摄《死亡的游戏》。接下来,李小龙又从韩国请来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再加上香港武打影星田俊和陈元(现已故),众星联手,拍摄全片最后高潮的打斗戏———勇闯五层高塔部分中上面三层的打斗场面。  在实拍前,李小龙为影片中的五层高塔亲自绘制出设计草图,并用中英文对每层“高手把关”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层,由池汉载的武打影星弟子黄仁植(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天勾”、黑巨人贾巴尔把守。  而李小龙、田俊、陈元三个人,是受命联手打塔、攻上顶层夺宝的三位高手。其中,李的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超卓武功又嫉妒又不服气,但他们又要靠李帮助闯关。当打到接近顶层时,田、陈二人竟先后趁李小龙正舍死忘生地与敌人鏖战时,抛开李率先溜上顶层、妄图捷足先登,最终均为贾巴尔格杀。最后,经过长时间的斗打,李终于击败贾巴尔,最终胜出。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满身伤痕,步履蹒跚地下塔。  在这部最初制定的电影草稿剧本里,李小龙以三位闯塔高手的特殊“盟友”关系,含蓄地影射出武术界某些人不团结、因利益驱使而背弃朋友,最终自取毁灭的道理,这也是他毕生武术信念的一种表现:武术是用来抵抗外来入侵的,而不是用来内部斗争的。  没有结束的开始(2)  由于李小龙在拍摄《死亡的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完整写出细致的剧本,只是脑袋里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所以他没有采取传统的拍摄方式和拍摄进度,而是选择先拍摄一些激烈的打斗场面片断。这些片断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死亡游戏》中电影后半部分的打斗,至于前半部分,因为后来的导演请替身补拍完成,因此遭到很多龙迷的诟病和指责。更多的人可能在想:如果根据李小龙的构思并由他亲自拍摄,应该会有极佳的表现。可惜,天不假以他时日,使得这部电影成了他永远也无法完成的遗作。  拍摄完和这些好友的对手戏,没过几天,好莱坞的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温特杜尔给李小龙打来电话:“我们想拍一部中国功夫电影,剧本已经写好,缺一个主角,我们觉得你这个主角非你莫属!”或许是因为一直没有在好莱坞担任过男一号,以李小龙不服输的性格,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能够一解心头之憾的机会。于是,他毅然暂时决定搁置《死亡的游戏》的拍摄飞往好莱坞,与好莱坞合作他的最重要的第一部电影。  龙争虎斗好莱坞(1)  这一次重返好莱坞,对于李小龙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这不由让人想起之前他那篇题为“我一定可以达到目标”的日记;想起他即使有精彩表演、也只能屈居第二主角、戴着面罩出演的《青蜂侠》;想起他无疾而终的《无音笛》拍摄计划。如今,似乎天道终于酬勤,好莱坞终于向他热情招手了。这一前一后境况的对比,怎能不令人感慨唏嘘?  其实李小龙在港期间,也有好莱坞的电影导演邀请李小龙拍戏,但都是些二流电影,李小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现在,机会终于来临,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弗烈德·温特杜尔亲自给他打来电话,邀他出演一部中国功夫电影的主角。温特杜尔早在数年前就认识李小龙,他曾经还给李小龙制定了一个筹拍电影的计划,但当时李小龙在好莱坞迟迟没有跃入一线明星的行列,所以这些计划没有实施。今非昔比,随着李小龙的电影在整个东南亚的高票房成绩,温特杜尔觉得李小龙应该重回好莱坞,应该成为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明星。  温特杜尔请李小龙拍的是一部功夫片,这是当时好莱坞第一部表现中国功夫的电影。为此,他还向李小龙的好朋友西利芬特请教,西利芬特为温特杜尔提供了很多关于李小龙和中国功夫的资料。带着这些资料,温特杜尔请好莱坞头号编剧米歇尔·艾伦操刀写出一个剧本《血与钢》。华纳公司对李小龙重返好莱坞的消息高度保密,但李小龙早已不同前几年,他的名声即使在美国也被很多人熟知。在李小龙和邹文怀等一行人飞抵美国的第二天,洛杉矶的报纸就用大幅版面报道了这个消息,李小龙的这次到来在好莱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让李小龙有些得意,他曾对朋友描述这段日子,“啊,真不得了!每天都有七八十个电话找我,希望我能有一份差事给他们。”  不长时间内,李小龙便被美国的媒体誉为“东方第一位功夫影星”,《血与钢》也被炒成好莱坞巨片,许多美国电影圈的人士,都以能与李小龙共同参与这部巨片的制作为荣。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如美高梅、哥伦比亚、联美等,也都派人四处活动,想把李小龙拉过去,甚至许诺的条件比华纳的还优惠,但他们因一时泡制不出功夫片剧本而不得不打消如意算盘。在这种情况下,华纳公司意识到李小龙将会是未来的超级明星。于是,他们破天荒地和李小龙的协和电影公司采取了从未有过的合作方式:华纳公司不是和作为演员的李小龙签定合约,而是和协和电影公司合作。而且华纳公司单方面地全部接受了协和公司提出的条件,并率先在合约上签字。最后华纳公司与协和电影公司达成的协议是:资金预算60万美元,拍摄地点在香港。而影片后期则分开制作,英文版由华纳公司制作,中文版由协和公司完成,票房分两个版本由两个公司分别收取。这样的合作模式,在当时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刚刚成立不久的协和电影公司居然能和知名的华纳公司合作拍摄影片,不能不说是华纳看重李小龙的巨大发展潜质才做出的屈尊之举。  这部英文名为Enter The Dragon影片后来被改名为《龙争虎斗》,这是一个好莱坞模式的中国功夫电影。主要情节是说少林曾出过两名高徒,一个是韩,一个是李。韩在学成功夫后背叛师门,买下一座孤岛以王者自居。而且他在岛上经营毒品生意,不准外人出入,除了三年一度的世界比武大会。李小龙饰演另一位出自少林的高徒李,他的姐姐遭到毒手,下毒手的人正是韩的手下。于是他背负着为亲人报仇、为武林除害、为国际刑警缉凶的使命来到孤岛,参加三年一度的比武大会。在大会期间,他以选手身份深入该岛的地下室暗中调查。比武大会上,“李小龙”出场迎战韩的得力助手敖家达,敖家达是杀害李的姐姐的凶手。李一上场就以超乎常人的出拳速度,把敖家达击倒在地。敖家达恼羞成怒,自知不是对手就企图暗算李,李丝毫不给予他机会。私人恩怨终于了结,几经波折,李再次潜入韩的致命区域,但韩早就在此设下机关,困住了李。韩并没有把李立即处决,反而押他到比武场示众,并让另一位美籍高手卢柏与李对打,以此考验卢柏对自己是否忠心。没想到卢柏拒绝和李对打,而是和李联手起来对付韩。于是韩派出大力士去追杀卢柏,但却被卢柏击败了。恼羞成怒的韩倾巢而出,叫所有的打手一起去抓李、卢两人。于是他们两人携手作战,一场以二对百的大战展开了。而在另一边,被韩关在地下的岛民得到内应的帮助逃出牢狱,他们也赶到比武场增援。韩发觉情况不妙,于是逃至一间秘室,秘室的墙壁全是玻璃,令李不禁迷失方向,差点被韩暗算。李想起:“打败幻影,就是打败敌人的真身”的武学名言,击碎了室里的玻璃,一记强有力的侧踢终于将无处可逃的韩制服。  龙争虎斗好莱坞(2)  《龙争虎斗》的拍摄过程堪称“艰难”。最初的计划是4个星期拍完,但实际上却花了10个星期。这使得投资从原计划的60万美元上升到80万美元,而且因为美方剧组工作人员不适应香港的拍摄条件和环境以及李小龙对影片的“苛刻”要求也导致了这部影片拍摄的困难重重。  导演高洛斯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早年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他是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摄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莱克》不同凡响,曾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他把拍摄《龙争虎斗》的这段日子称为“艰难”的日子。他说:“这是个奇怪的地方,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正的‘行’,他们只是答应你,很快地就会忘记这件事,当你问他们是否办妥时,他们会茫然地看着你,你不得不再去讲一遍,这在好莱坞可绝对不允许。当然这是中国,我们不能强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交际文化!”  “在电影剪辑方面,我们时常发生冲突,好莱坞的导演喜欢从多个角度选取镜头,而香港电影圈除了把镜头连接在一起外,似乎不愿再去尝试新的拍摄方式。”  “我们还得妥协现场直接录音的习惯,因为香港人不习惯现场录音,他们总时在拍片时说个不停,想让他们静下来,是很困难的事!”  “电影最后那场200名临时演员的戏,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指导那么多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去演,你要知道在好莱坞,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有着很深的表演功底!”  在这段“艰难”的拍摄过程中,最让高洛斯吃惊的是香港人的迷信,“明明是答应租给我们一艘船,可是到了用船那天,船主却说不是黄道吉日,天时不利,于是船也就没有了。”  除了要面对这种因为东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麻烦,高洛斯还不得不面对李小龙的暴躁的脾气。李小龙在剧本方面有很大的意见,当他看完编剧米歇尔·艾伦写的分镜头剧本后,大发脾气。李小龙认为艾伦根本不懂中国功夫,他写的分镜头剧本根本就不能用。李小龙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这部影片的要求大大超过他自己的前三部电影,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冥思苦想、呕心沥血。同时,他还要求剧组其他人员也必须精益求精,对演员、对灯光师、美工、化妆人员都严格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因为这些原因,影片的拍摄一度曾处于停顿状态。莲达在片中饰演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但是事实上她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影片因为李小龙的“苛求”一度停拍,编剧艾伦拒绝和李小龙继续合作,莲达于是请来好莱坞的金牌编剧西利芬特替代艾伦的工作,而且努力从中调和李小龙和剧组工作人员的关系,使得《龙争虎斗》终于顺利拍完。  尽管拍摄过程艰难波折,但是影片公映以后还是取得了成功。影片在香港是该年度的票房亚军,而当年的票房冠军影片是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制片人温特杜尔这样来阐述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故事。实际上,李是一个非常有血肉的人,并非一个暴力提倡者。他有着人道主义精神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李小龙把角色演得太好了,他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个内涵很深、戏路很宽的动作演员。”在这部电影里,李小龙不仅运用了他的招牌功夫截拳道,还使用了数十种兵器。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李小龙在地牢里独战群豪,他的拳脚及二截棍、长棍及菲律宾魔杖等武器都展示得淋漓尽致。李小龙还通过这部电影让世界了解中华功夫的博大精深。其中一段对白是,李在少林寺跟自己的同门师兄弟比武,轻易击败对手。师父赞道:“刚才看你的武艺已进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发挥到最高境界。你能解释什么叫武术的最高境界吗?”  李回答:“就是把技巧隐于无形。”其实,李的答案其实就是李小龙的答案:功夫的最高境界,是把技巧隐于无形,用直觉去打。  死亡游戏的后续(1)  李小龙没有回到香港之前在好莱坞不得志时,曾下三大宏愿:一是弘扬截拳道,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二是使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他亲自看着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是成为美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知。而且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龙争虎斗》的成功实现了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在影片上映前,世界各地的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报道,他们夸耀李小龙为“飞腾起来的中国龙”,是好莱坞最重要的国际影星之一。  巨大的商业成功,实现了李小龙的之前很多愿望,但是这丝毫没有延缓李小龙的拍片节奏。他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永远追求着下一部影片的完美。超负荷的工作曾经使他晕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但是从医院出来后,李小龙便准备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  1973年7月20日,正如片名一样,李小龙人生中真正的“死亡的游戏”不幸光临,但这部《死亡的游戏》的电影却没有结束。  1977年,在李小龙逝世4周年之后,嘉禾电影公司把影片补拍完成。人们都把这部补拍的《死亡游戏》作为李小龙的遗作,3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补拍的《死亡游戏》电影与原来的《死亡的游戏》虽然有一字之差,但就这一字之差,两部影片内容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为了迁就替身,补拍的电影在情节上有较大的改动,与李小龙原来构思的版本相比甚至“面目全非”。  由高洛斯补拍完成的《死亡游戏》,请来韩国武打影星唐龙(本名金泰中)做替身,会同港、美双方演员拍摄,电影的情节做了改动:由李小龙饰演的功夫巨星卢比利在电影片场总是遇到奇怪的意外,原来他受到黑帮首领蓝博士的青睐,蓝博士多次企图要挟、拉拢卢比利加入他的帮会,甚至恐吓其女友,但是卢比利誓死不与蓝博士同流合污。蓝博士恼羞成怒,于是派杀手接连突袭。杀手混进片场,装扮成临时演员将卢比利击成重伤,卢比利将计就计佯死,并在治疗期间开始计划找蓝博士报仇雪恨。卢比利乔装打扮,潜入蓝博士的寓所打伤蓝博士和几名打手,蓝博士开始对卢比利的“死亡”产生怀疑。接着,在澳门举行的争夺世界空手道冠军的大赛上,蓝博士也带着高手参加比赛。赛后,卢比利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蓝博士的空手道冠军。蓝博士派人到卢的墓地调查,终得知卢比利没有死。恼羞成怒的蓝博士挟持了他的女朋友,卢比利辗转找到蓝博士的巢穴——一幢塔式建筑。对方严加把守,卢比利层层过关,分别将菲律宾的魔杖大师、韩国的合气道金腰带高手、身高2.20米的巨人等高手一一打败。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非常遗憾的是,原来李小龙拍摄的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打斗戏片断,共计约38分钟,但在补拍版中,由于情节改动的关系,《死亡游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删节,其中有田俊和陈元出现的镜头被完全剪辑掉,李小龙与伊诺山度、贾巴尔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减。实际上,补拍版《死亡游戏》中真正保留的李小龙拍摄并有李小龙出演的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其他的镜头则是由替身完成的。这对李小龙的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虽然补拍的影片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但是由于李小龙在片中的出镜以及他的巨大影响力,影片仍然赢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也证明,李小龙正是他电影中的惟一灵魂。除《死亡游戏》之外,当时还有一部署名李小龙的电影出现,那就是《死亡塔》。这部由吴思远导演,李小龙的替身唐龙担任主角的影片,不再让唐龙做李小龙的替身,而是让他做李小龙的弟弟。电影前一小部分是李小龙的戏,基本上没有太多打斗戏,在情节上与后面的剧情也有点牵强。李小龙出演了几个镜头后,就被安排死掉,接下来便是“他的弟弟”唐龙的戏了。电影叙述由李小龙饰演的李志强有位日本朋友突然死亡,他前去探明真相,在日本因为保护朋友的棺木而死,死后留下了一个录像带,引出了一个死亡塔的谜团,于是他弟弟李振国(唐龙饰演)便前去查明这个死亡塔的真相。原来那个日本朋友是个毒枭,为了躲避调查才假装死亡。李振国最终找到了他隐藏在地面之下的毒巢——死亡塔,并最终将其打败。影片有点悬疑的味道,但除掉李小龙在影片开始的一点戏外,基本上失掉了李小龙的电影风格。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  死亡游戏的后续(2)  《死亡游戏》与《死亡塔》的相继出现不仅说明了李小龙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更说明了人们对这位功夫巨星逝去的无限怀念。这些影片在某种程度而言,使得李小龙的《死亡的游戏》这部未完遗作得以和影迷们见面。虽然这些影片本身存在各式各样的美中不足之处,但无论如何,人们对的李小龙猝然离去寄托了无限的惋惜之情,他们用这种形式在努力延续着李小龙生前最爱的电影事业。  2001年,日本和美国的李小龙研究者与电影人通力合作,他们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中找出当年李小龙原创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并按照原创剧本细加编辑,又找来一位替身拍摄影片的前缀部分。于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能看到李小龙原创全貌的影片《死亡的游戏》问世了。影片的前半部,替身演绎李小龙曾经创作出的《死亡的游戏》的情节,影片的后半部分是整部影片的最精彩的部分。影片后半部分的47分钟,全部用的是李小龙当年的原身拍摄的镜头。在这47分钟里,前面38分钟是李小龙拍摄的三场完整的打斗戏,后面9分钟是拍摄花絮,包括摄影师失手拍错的画面,或者镜头不好重拍妙趣横生的幕后花絮。这47分钟的内容大大满足了所有龙迷的胃口。  虽然李小龙一生留下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他在世界影坛上创造出奇迹以及他留给观众的无限思念是许多演员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最为人们熟知的李小龙电影,也最能代表李小龙个人风格和水准的影片当然是他回港后拍摄的四部半电影,这四部半电影在今天无疑成为了功夫电影的经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这四部半电影将中国功夫、东方神秘展现在银幕上,向全世界打开了了解中国功夫的大门。  第八章:永不褪色的神话  截拳道宗师(1)  今天人们再提到李小龙,首先会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武术家,然后才认为他是一位电影明星。勿庸置疑,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影视界,李小龙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7年,李小龙在自己对武学的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独创了后来他身体力行并发扬光大的功夫——截拳道。为此,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分别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将他列入“黑带群英殿”,并授予他“截拳道宗师奖”和“年度杰出武术家奖”,同时他还被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在李小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武术家能两度入选“黑带群英殿”。 截拳道通过李小龙毕生的推广和实践,并在借助电影的大力传播,使得世界武坛都给予了它不可忽视的地位。  李小龙早年曾习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因此他独创的功夫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可以说,李小龙是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并且推陈出新的。他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练习是按照既定的步骤、假想的敌人进行攻防的,这样的练习在真正的搏击对抗中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截拳道没有任何的招数,也就是任何招数都可以用,它利用一切对己有利的技巧,把对手击败。它吸取各武术门派的精华,将其揉为一体,独创新的功夫,所以截拳道是无门无派的,但它又适合任何派别。这正是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李小龙自己说:“截拳道是一种包罗万象,而又不为万家所包含的集大成的武道。”截拳道就是要兼收并蓄,取众家之长来补己之短,以武入哲。截拳道创造过程中,李小龙的武林同道朋友如严镜海、李峻九、伊诺山度等武学名家也功不可没,在和他们的无私切磋中,李小龙以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借鉴太极拳、咏春拳、螳螂拳、蔡李佛拳、八卦拳、形意拳、谭腿门、道家学说、禅、西洋拳击、西洋剑术、柔道、剑道、菲律宾武功、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日式合气道、韩式合气道等四十几种功夫,才得以集大成。  李小龙曾说:“若想达到截拳道的最高境界,必须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痛苦,让对手因进行挑战而遭受更严厉的打击。其实,失败时的最大谬误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在瞬间的反应。截拳道提倡在打斗时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只有如此,一个人的四肢、躯体与精神才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起足以致命的打击行动。”  “在搏斗过程中,截拳道注重自我发展,抛弃那些陈腐老朽的技巧,而自由灵活地运用功夫。截拳道还提倡,在无数锻炼中,要有自由的意识。不受任何形式限定,在搏斗中应卸下一切包袱,自由地、积极地向对方进攻!”  截拳道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功夫。它的特点是速战速决讲究效率;没有成规,讲究直觉;忌讳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讲究简朴;它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武功,而是抽象的哲学。截拳道的三大要素就是效率、直觉、简朴。1973年,李小龙在接受美国《体坛巨星》杂志采访时说:“练武者花费时间和心血勤练功夫,自然祈望他的技能在实战应用之际能大派用场,发挥出‘想像般’的威力。但实战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令欠缺实战经验的练武者失望及受伤。你不论摆出何种高明姿势,无论接战之初以何等技术击中对手,到头来仍不免失败。因为脑海中崇敬的那套幻想,通常很难在实际搏击中实现,这就是过分信赖‘正宗’、‘正统’武技的恶果,是练武者在实战场合饮恨懊恼的主因。强调依照传统的那一套武技,只可以在武馆内耀武扬威,而在实战中毫无用处。要知道,对手不会像师兄弟般让你先对峙观察,然后策动攻防。对手也不会如对拆演练或打沙包一样,给你蓄势运劲时间。此外,对手更不会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对策。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出拳的对手时,你脑海里可能有10种以上的应付方法,但在搏斗的电光火石中,你能发挥出其中一种方法的效能吗?所以,惟一最有效的应付方法,便是凭本能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防。这些全靠本能反应和直觉的攻防动作,是要求效力的,而非讲求姿势是否符合拳理。”  截拳道宗师(2)  应该说,李小龙对武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独创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武术重新正视实战,这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三十多年过去了,李小龙作为截拳道宗师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如今,截拳道爱好者们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人把李小龙的武学思想继续完善,形成系统的截拳道理论。他们把这位为武术而生传奇人物的武术灵魂长久地延续了下来。  功夫电影巨星(1)  李小龙虽然一生拍的功夫电影就那么几部,但是他却凭借着四部半李小龙式的功夫影片大放异彩,永久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魅力,几十年后依然征服着无数的功夫片爱好者。不少国家的影迷和电影评论家称他为“东方的功夫影帝”,以李小龙在功夫电影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这个称呼他是当之无愧的。  李小龙很会在电影中寄托自己对功夫的认识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核,才使得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和其他所有人的功夫电影区分开来。除了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真刀实枪的功夫外,李小龙还很善于借助一定的时机来宣扬自己的功夫电影理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曾掀起一个功夫潮,当时很流行用擂台赛来比试各种门派武功的高低。后来因为商业原因,拳赛主办方引入外国拳手,泰拳也被邀请上台竞技。泰拳原本就是二人对垒的擂台式打法作为主要训练方式的,泰拳最主要的特点是直接运用肢体最硬的部分,如拳、肘、脚膝部位攻击对方,再加上刻苦的体能及抗打训练达到增强搏击的能力。在当时的擂台赛上,中国功夫不敌这种硬朗的打法,泰拳一度被誉为最利害的功夫。李小龙从美国回港时正是泰拳在香港最受欢迎的时期,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的拍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中,李小龙就把外景地放在了泰国,而且还还影片中安排了和泰拳的比试。影片中郑潮安在泰国的一个冰厂内单独迎战一群捣事者,对方有泰拳的功底,只见郑潮安闪电般踢出两脚,一脚踢中对方手里的刀,刀还没落地,他第二脚就踢中对方脸部,敌人来不及反应便倒下。从这个小细节里,不但可以看出李小龙的功夫中的脚法之快,也可以看出李小龙在影片设置的情节中巧妙地体现出自己武学思想:“最厉害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最好的功夫打你”。这自然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并且有战胜外国拳术的大快人心之感。李小龙在这部影片中还第一次使用跃身腾空、连踢三脚的绝招,成就了“李三脚”的美名。  而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又和日本传统的功夫柔道和空手道以及日本剑道进行了比试。当陈真独闯日本虹口道场,将一群空手道的练习者踢得东倒西歪时,那种酣畅淋漓令所有人无不感到无比的振奋!日本的武士刀也最终不敌李小龙的二截棍,李小龙总能在自己的影片中表达自己的武学思想,他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对中国功夫的热爱。李小龙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二截棍;在公园门口一脚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踢得粉碎;将“东亚病夫”的纸塞进日本人的嘴里,逼他们自食恶果……这些场面都已经成为经典,脍炙人口。尤其是影片结尾,他纵身凌空迎击子弹那个凝住的定格镜头,更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令观众为之动容,成为功夫电影中不多见的悲情镜头。  接下来,李小龙又把挑战目标转向西洋人沿袭已久的西洋拳、跆拳道、空手道和踢拳道。在《猛龙过江》这部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中,武打动作又有了新的突破,他把他经典的武器——二截棍变成了双二截棍,左右开弓,视觉效果更加完美。尤其是在影片结尾李小龙在古罗马角斗场与美国空手道冠军罗利士的终极对决,场面精彩、令人窒息、慑人心魄。这是一个功夫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打斗场面之一,堪称惊世之作。  在傲视全世界功夫并一一“比试”过后,李小龙影片《龙争虎斗》中又对“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功夫进行了探究。从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中,少林功夫象征一个根深蒂固的历史源头,而李小龙居然敢对少林功夫提出疑问,这在一般习武者看来,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就有媒体发出疑问:“李小龙选取竞技的对象不再是外国武术,而是被认为是中国功夫最强最根源的少林功夫,这是否反映了他要对传统功夫来一个彻底改革?对固步自封的传统功夫来一个当头棒喝呢?李小龙是否也想借此机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智能的武人,借助宗教的心性修为,表达出武术的最高境界?”李小龙自己的解释是:“与少林工夫对抗,是为了传达真正的功夫境界,我们的传统功夫固然厉害,但我们应该学会破旧立新,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李小龙在影片中选择了著名演员石坚来演对手戏,这其实又是一个颇具深意的安排。香港资深李小龙研究家李志远先生分析道:“石坚代表着武打明星中最具真功夫的一个,他的传统功夫训练源自广州精武会,是彻头彻尾的武林高手,而石坚以近三百部“黄飞鸿电影”中饰演奸角而闻名,他的武功、形象在武林界是有口皆碑的,李小龙要挑战传统功夫,必然会选择石坚。石坚具有象征性,只要打垮石坚,就等如打垮传统真功夫!”在这个影片中,李小龙不仅要面对真正的少林功夫,还要和太极推手、飞镖、北派翻腾技、缨枪以及一只根据“铁砂掌”的观念设计出来钢手掌一一过招。最后,李小龙甚至把这种挑战上升到了极致,那就是他还要最终打败一个“隐藏”的敌人,那就是镜子中的自己!这是李小龙功夫电影中颇具有玄学意味的一个镜头!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谶语,李小龙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最终无可避免地要面对自己,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而真正要超越自己那便是超越生死,于是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便成为了必然!最后,李小龙用自己的生命玩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死亡游戏,完成了人世到天堂的超越!  功夫电影巨星(2)  很多人认为功夫电影依靠的是身体动作,不需要太多的对白,影片中大多是打打杀杀,在暴力和血腥中让观众一解现实生活中的压抑,从而得到娱乐。但是李小龙却对功夫电影寄予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思考,并以生命实践着他的电影和功夫结合。日本影评人宇田川幸洋说:“李小龙对功夫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正是他让功夫电影翻开了新的一页。”  英国百货公司曾举办一个选举,选出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功夫电影,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精武门》和《龙争虎斗》全部入选,其中《龙争虎斗》更是位居冠军,一代功夫电影宗师地位无人能撼动!国外媒体在报道结果时指出:李小龙是掀起全球功夫热的佼佼者,就算死后锋芒犹在!而英国百货公司的发言人,更把李小龙视为功夫电影片种的始祖。  一位截拳道爱好者写下这样一段话:“倘若将李小龙从他主演的电影里拿掉,我们会发现所剩下的只是乏味至极的香港功夫片,如果没有李小龙,这些电影将沦落为那个时代的垃圾,是李小龙赋予这五部功夫电影新的灵魂。”或许可以这样说,假如李小龙从事的不是电影行业、不是幕前演出的武术家,那么,广大武迷未必对他怀念得如此狂热、如此着迷。他在功夫电影里的塑造的经典电影形象,在很多时候甚至代替了真实世界的李小龙。  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功夫片独领风骚,以李小龙拍摄的电影为代表的功夫电影掀起了全球的功夫热潮。李小龙在影片中对功夫的理解以及推广,使得“功夫”一词正式出现在英文词典中,功夫电影一度成了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代名词。  在李小龙逝世之后的几十年内,功夫电影发展得令人眼花缭乱。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数码特技、高科技制作场面已经充斥我们这个时代的银幕,什么是真正的功夫电影?功夫电影到底要往什么方向发展?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世间已无李小龙,唯留下后来者的无限感慨……  超越时代的传奇(1)  李小龙虽然已经离去三十多年,但是世人眼里,他并没有走远。2005年,中国电影百周年纪念,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限量珍藏版的“中国电影百年影星个性化邮票”,李小龙赫然列在其中。同时,由100位国内知名电影导演、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电影教育家和制片人担任评委,根据“第一,表演精湛,塑造了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第二,在中国电影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评选标准遴选出的100位“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在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隆重揭晓,李小龙也榜上有名。而作为首位打入好莱坞取得巨大成功,并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电影人,李小龙还当之无愧地获得“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特别贡献奖”。2005年11月27日,李小龙的一座两米高的“世纪之星”铜像也在尖沙咀星光大道立了起来!  时隔许多年,每当播出李小龙曾主演的功夫影片,总能引起龙迷热情的尖叫和高呼。在中文互联网上,无数的人以李小龙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网名。他的经典影片不但被普通龙迷一次又一次反复观看,也被周星驰、昆汀·塔伦蒂诺等著名导演模仿。更多人对他仍以“龙哥”相称,其亲切熟稔程度似乎就是在呼唤时常相伴在身边的人……人们以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位这位我们心目中永远不死的龙之子。  一个龙迷用《喜爱李小龙的N个理由》文章标题不无深情地写道:“李小龙,一个与中国功夫同义的名字。他死时年仅33岁,早逝使他的一生成为传奇。李小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谜、一个不断被人传颂着的不可摧毁的丰碑和偶像,只记得他是一个武打明星,是一个长得很精瘦的人。但直到今天,他还活在人们心中。李小龙的电影现在依然卖得很好,关于他的网站越来越多。李小龙何以在逝世30多年后,在全球仍拥有数百万的崇拜者?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李小龙在银幕上塑造了热情、善良、勇敢、不畏强暴的中国人形象,他的英雄气概使全世界为之折服吧。”  他这样总结人们喜欢李小龙的理由:  1、民族气节  李小龙的功夫,洗脱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对中国“东亚病夫”的形象。李小龙的功夫并非暴力,而是“我武维扬”的精神。李小龙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这个时代,你可以看到即便是被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断嘲弄的日本人也心服口服,将其奉为“武之圣者”。  2、不屈精神  李小龙告诉人们,无论资质如何,人人经过奋斗都可以成功。“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了替中国武术争一口气!”他的夙愿终于实现,而由之引发的全球功夫热潮至今不退。李小龙的影片正如他的名言:“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3、个人魅力  由于技术等方面的缘故,李小龙的电影大部分是相当粗糙的,但李小龙的表现仍然魅力四射。生命可以死去,形象却是不朽的。电影形象只是李小龙个人魅力的一部分,李小龙是多才多艺的,他的诗、画、舞、哲学思想都令专业人士所佩服;他的截拳道理论对人们的启发绝不止于武术一道,所以他的崇拜者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在功夫电影方面,李小龙是一位伟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其他很多方面甚至是后无来者的。  4、经典功夫  李三脚 李小龙腿法出众,人称“李三脚”。他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如果不是精于腾挪闪躲的话,实在不易招架。在《唐山大兄》中,就有李小龙与6名歹徒搏斗的精彩镜头,可以看到李小龙连环三腿的威力!  双截棍 李小龙除了精通中国武术,还是一名用棍专家,生活中也常携带双截棍防身。在好莱坞剧集《青蜂侠》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双截棍。他在《精武门》中的表演让当时的香港观众见识了精湛的双截棍术。到了拍《猛龙过江》的时候,李小龙手中的双截棍变成了一对,表演难度极大,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中他与菲律宾高手比试双截棍是全剧的精华所在:李小龙与伊诺山度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平的棍法让观众目不暇接。  超越时代的传奇(2)  寸拳 李小龙的无敌寸拳,是从中国传统咏春拳的“寸劲拳”演变改造而来,是截拳道特别高级的杀手锏。李小龙的“寸拳”所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超过45公斤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李小龙与罗高拔的那场比武,李小龙连续3次在同一角度以“寸拳”将对手打倒。在被对手抓住一只脚后,又用不可思议的空翻将其再次踢倒,这一经典动作被后人多次模仿。  5、为人铺路  成龙和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发展是走在李小龙为他们铺好的道路上,李小龙在好莱坞是英雄的象征。成龙说当他刚出道时,李小龙对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他要创造一种和李小龙不同的风格,于是有了成龙式的喜剧功夫片风格。  李小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即使再过30年我们仍然为他骄傲。  是的,即使再过一百年,李小龙的名字仍会不朽。在今天,李小龙这个名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激励性的名字。他对武术的见解和充满哲理的话语成为了每个时代年轻人的座右铭,成为了励志的经典话语:“对我来说,武术的终极目的就是如实地表现自己。”“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物,具有创造力。”他的这种自我认同感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相当大的鼓励作用。“人武艺日趋精湛,但当他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论或做事方法时,他的发展就停顿了。”“武术就是要突破人体的极限。”李小龙的这种永远追求自我超越,突破自身极限的进取态度仍使人感奋,这些话语就如他不死的灵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健康成长。  他逝世以后,无数人感受到了他走后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李小龙的好友查克·罗利士在李小龙逝世后,悲哀地对媒体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功夫大师从天空划落了,这是世界武术界的最大损失!”是的,不仅是世界武术界,还有电影界。好莱坞制片商、曾是华纳副总裁的温特杜尔说:“谁能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呢?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术大师,他可以糅合任何一种武术,并把它应用于电影中。他是永远不可代替的。”  深受李小龙影响,曾一度被认为是李小龙接班人的当红影星成龙时隔多年说:“人们总是向我问起李小龙。为什么不呢?当时,他是香港电影史无前例的头号明星。生前是一座丰碑,逝后是一个传奇。他使功夫片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我想,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有人听说过成龙。现在,当我欣赏他的影片的时候,我认为,它们都是杰出的作品,它们树立了其他每个人都想效仿的标准。如果不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的话,它们总有一天成为李小龙业绩的证明。他有制作电影的才能和品格,这些都将成为永垂历史的经典之作。但在他有这个机会之前,他的生命就结束了。”著名导演徐克、唐季礼、演员周星驰都非常自豪地承认:“李小龙是我的偶像。”唐季礼说:“在美国华裔的心中,李小龙代表了一种爱国精神,他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人的骨气。我们这些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常常被人瞧不起,那个时候就会很容易地被李小龙的中国心所感染。”  是的,现实就是这样:李小龙是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影响力最强、层面最广、范围最大、程度最深而又最普遍的中国人。这绝对是中国人的骄傲!许多国家的人或许不一定知道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但几乎无人不晓Bruce Lee的大名,他是全世界华人引以为豪的偶像和榜样。  李小龙,这个不朽的名字,他不只属于电影或武术,也不只属于中国,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以民族或肤色为局限,得到了无数不同国家人们的尊敬、崇拜和纪念,他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时代,成为了永不褪色的经典神话。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