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第一部)-6

作者:王晓磊 字数:28899 更新:2023-10-11 16:14:43

岑文本的忧惧有道理,他们在国本之争中站错位置,难保不会被清算。恰逢房玄龄母亲过世,房玄龄以守孝为名请求辞官。其实这位老夫人是继母,朝廷大可夺情,李世民再三挽留,房宰相执意不肯,要借此避长孙无忌锋芒。李世民无奈,暂为其保留职位,准他不再处置政务,转而筹备修编《晋书》。缓和两派矛盾的努力毫无效果,李世民深感无奈,不过他顾不上为此费心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未完成,那便是平灭高丽和薛延陀,为李治铲除隐患。贞观十八年春,李世民以接受朝觐为名,召集都督各州的将领和禁军诸将,在皇宫举行宴会……后宫佳丽仿佛度过一个漫长的冬眠,渐渐活跃起来。昔年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储位之时,隐太子就曾勾结嫔妃向李渊吹枕头风,因此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后宫干政颇为忌讳。在太子、魏王之争中,以往争邀圣宠的嫔妃竟然谦让起来,唯恐在皇帝面前言语不慎,背上干政之罪。如今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大唐嫔妃中已冉冉升起一颗新星——徐惠。徐惠晋为婕妤或许仅因为劝谏,但此后竟渐渐得到了真正的宠幸。废立太子的过程中,李世民饱受心灵煎熬,天真而颇具才情的徐惠给了他很大安慰,再加上杨婕妤自产下李明身体不佳,又忙于照顾孩子,这一年中李世民几乎被徐惠独享。媚娘再次见到徐惠是在两仪殿,正和其他才人一起为即将举行的宴会做准备。当徐惠翩翩步入大殿之时,媚娘竟一时没认出来。徐惠变了,更漂亮了、更娇艳了、更开朗了,不仅因为戴上了婕妤的七钿珠花,更因为拥有了原先没有的东西——自信!当徐惠一步步走近时,身边其他人都和颜悦色施礼,媚娘才意识到,自己也该向人家行礼。她微屈腰肢,正要万福,徐惠却抢先牵住她手,将她拉到僻静之处,笑道:“媚儿姐姐,可想坏我了。你平日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媚娘虽落寞低微,却不愿巴结别人,只道:“我这等身份,怎好总往皇城里跑?”她没打算抱怨什么,可不自觉间说出的话却酸溜溜的。徐惠闻听此言竟叹息起来:“是啊,姐姐入宫比我早,理当在我之上。都怪我忘了根本,受几天宠就忘了姐姐往日的照顾。”说到这儿凑到媚娘耳边,压低声音道,“别急,我向皇上多多美言,定能帮你。”“我不是这个意思……”媚娘赶忙解释。“嘘!”徐惠顽皮地摁住她嘴,“别声张,妹妹心里有数,旁人听见就不好了。”媚娘见徐惠出于一片真诚,心里暖暖的,又想起表姐嘱咐的话,便不再拒绝:“我……谢谢……”这毕竟是她平生第一次接受别人的提携,不免有些惭愧,连句感恩的话都说不顺畅。徐惠怎不知她脾气,笑道:“别说了,咱到外面逛逛。”媚娘见其他人还忙着,恐自己偷闲惹她们闲话。“不碍的,早上我听陈公公说,今天弘文馆也有赏赐登科举子的恩荣宴,皇上要先去那边,一时三刻来不……”媚娘听到“登科”二字,突然想起了妹夫:“礼部已放榜?”“是啊,今年圣上大开隆恩,新科进士、明经录了二十多。”“有没有一个姓郭名孝慎的并州人中举?”“姐姐太瞧得起我了,朝廷政事皇上怎会告诉我?”徐惠看出她甚是关切,“你与那郭姓举子熟识?”媚娘便将其中原委说了,哪知徐惠嫣然一笑:“既然如此,咱们何不去弘文馆亲眼看看?”“那怎使得?”弘文馆在皇城以南,后妃不能涉足。徐惠却神秘兮兮道:“我自有办法……”正说话间就听外面一阵喧哗,宫人宦官都往外拥,媚娘一见这阵势便知皇帝驾到,也赶忙出大殿,凑到众才人堆里齐呼万岁。李世民却根本不瞧她们一眼,只顾着嘱咐陈玄运:“朕先去弘文馆,众将若进来,你便让他们进殿落座,朕不会耽误太久。”“陛下!”徐惠满面春风从人堆里挤出来。“你怎么也在这儿?”李世民自然不知她来寻媚娘说话。徐惠翩翩万福:“臣妾正有一事请求陛下。”“你这鬼精灵又有什么事?”“臣妾想随陛下到弘文馆看看。”李世民不禁蹙眉:“那里岂是你去的地方?”徐惠又凑前几步,便似小囡撒娇般央求道:“听说新科进士皆是文苑奇才,妾想见识一下。”李世民也笑了:“我倒忘却,你是宫中的女学士,不过……”“我远远躲在后面,不叫他们看见。”“也罢,随你便好了。”李世民也不计较了,先行往南而去。徐惠满面喜色,快步走到媚娘身前,一把攥住她手,乔模乔样道:“媚儿姐姐,陪我一同去好吗?”媚娘暗笑,原来这便是徐惠的妙计,忙痛快答应,牵着手便走。在场的宦官宫女虽多,可谁也不敢阻拦,连陈玄运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弘文馆位于太极殿以东、左延明外,紧邻门下省。此馆建于武德四年,储藏典籍图书,设直学士和校书郎,是朝廷学术之地,有时也在此举行宴会,奖赏登科之士。科举制创于隋代,可真正推广却是在李世民登基后,增加科目,扩宽录取名额,怀才之士无不大悦;此番主持科考的秘书郎上官仪就是贞观元年的进士,相貌堂堂文采超群,常为李世民起草诏书,有“贞观第一才子”的美誉。媚娘牵着徐惠的手,悄悄跟在李世民和众宦官身后,离得甚远便听到一阵清雅脱俗得乐曲。这些年在尚仪局毕竟没有白混,她立刻就听出了这是《休和乐》,是太子举酒之乐!媚娘心头莫名其妙地一阵悸动,又看到那个人——两年未见他早已今非昔比,个子长高,身材也不那么单薄了,换上了太子的明黄色衣袍,坐在正席之上,正在向众人敬酒。不过他的脸庞依旧俊美而稚嫩,双目依旧清澈而忧郁,虽然他当了储君、娶了妃子,骨子里却还是那个温顺的男孩。“有没有你妹婿?”徐惠的问话打断了媚娘的思绪。“哦?”媚娘脸上一阵羞红,“我也不知,从没见过。”她忙把目光从李治身上移开,暗自提醒自己来此的目的。徐惠没在意她的失态,只道:“留心听,或许圣上会问他们名字。”随着宦官一声“皇帝驾到”的呼喊,李治就似被针扎了一般急忙站起来,陪同赐宴的两位大臣也赶紧起身施礼——一位是身居宰执的中书令马周,另一位便是上官仪。本次科举录进士、明经等共二十四位,是开国以来录取人数之最,这不仅是太平日久崇诗尚礼的结果,更因为刚刚改易太子,故而大开隆恩收拢才士,激励读书人效力朝廷之心。对这些登科举子而言,得太子赐宴已属荣幸,能见到皇帝更是做梦都梦不到,纷纷大礼参拜。李世民也不落座,笑呵呵道:“诸位快请平身,今天是尔等登科吉日,朕是来贺喜的。”李治早不声不响斟了小半杯酒,凑到父皇身边,李世民接过酒祝愿道,“尔等皆是才智广博、百里挑一之士,今后身入庙堂当上效社稷、下恤黎民,共创不朽功业。”“谢陛下。”众举子一齐谢恩,将饱含皇恩的御酒饮下。李世民也把那小半杯酒喝了,转而对上官仪道:“有劳爱卿引荐一番,朕很想认识一下他们。”上官仪领命,走到众人身前,从右至左,先进士后明经,将二十四位登科之士一一引荐,每介绍到一人,那人便向前一步跪拜叩首。这帮人同年登科却也有老有少,有的已两鬓花白,有的刚过舞象之年,有的来自名门举止洒脱,有的出身寒微略显扭捏。这种介绍对李世民没什么意义,中举之人初授官不过是七八品,皇帝平时根本见不到他们;但对这帮人而言却是莫大荣幸,若皇帝能记住自己名字,对仕途大有好处。李世民明白他们心思,又欲激励他们上进,所以听得很认真,而远处的媚娘听得更仔细。因为离得远,她简直是竖起耳朵努力在听,待上官仪将二十四人介绍完,却没有郭孝慎,不禁摇头叹息。“很好。”李世民却很满意,“只要尔等多加勤勉,公正为官,朕必不负尔等忠心。”这都是场面话,说完便要走了。哪知正要转身之际,却有个洪亮的声音道:“陛下亲临勉励,臣感恩甚深,愿赋诗一首颂陛下圣德。”“哦?”李世民放眼望去,见一人趋步出列——此人年约三旬,身高七尺,面如堆琼,眉若雁翼,睛若点漆,鼻若悬胆,唇若涂朱,三绺胡须如油梳墨染一般乌黑闪亮,好一副英俊相貌!“你是……进士李义府?”李世民方才就注意到此人,不仅因为长得俊,更因他那副笑容实在令人难忘——嘴角微微上翘,两颊隐隐露出一对酒窝,双目莹莹既热情又不失矜持,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切和善。那人见皇帝已牢牢记住自己名字,格外欢喜:“微臣确叫李义府。陛下博闻强记真天神也!”此言虽因惊喜而发,却未免有些夸张。不过这谄媚之言却被他亲切的笑容所淡化,李世民倒觉很受用,又问:“你是陇西人还是赵州人?”李义府依旧在笑,却略带一丝苦涩:“臣是瀛州饶阳人。”同样姓李,李与李却大不相同。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望族,在五姓七望之列,瀛州李家却籍籍无名。按老规矩,即便考上科举寒族子弟也不及名门子弟的官职优厚,前途甚是艰辛。“瀛州人?朕听你说话不像河北口音。”“因祖父在蜀中为官,一门客居他乡,口音变了。”“你祖父官居何职?”李义府更觉惭愧:“区区八品县丞。”即便家门不旺,祖上若是高官也可适当照顾,但他祖父仅是芝麻官,那便无望了。既非名门子弟,又不是名臣之后,李世民兴致有些索然,一旁的马周却插言道:“圣上以才取士,不分门第,本官昔日贫困难自养,寄食于他人,如今不也身居宰执?你多多勤勉便是。”马周出身的确贫寒,当年只是禁军大将常何家中的门客。李世民下诏求言,命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常何一介武夫胸无点墨,便叫马周代笔;李世民见常何上书洋洋洒洒、良策甚多,猜到有人捉刀,详问之下得知其人,立刻召入朝中授以官职,一路高升直至今日,堪称士林美谈。但是关陇四朝一向重用名门权贵,普天之下几人似马周这般幸运?“多承令公训教。”李义府仍不罢休,“臣愿献诗以颂圣德。”众将想必已经到了,李世民实不愿多耽搁,马周却道:“陛下,此举子既有忠心,不便却之而沮天下读书人之望。”也不知他是出于对寒门子弟的同情,还是真心觉得这个李义府有才干,竟一再帮腔。“好吧。”李世民犹豫片刻,决定卖宰相个面子,“不过李义府,你不要对朕歌功颂德,随便作一首吧。”李义府却越发恭敬微笑:“臣不敢乱言,请陛下出个题目。”“哦?你有这等才学?”李世民也来了兴趣,“出个什么题目好呢……”正思忖间忽听一阵鸟鸣,抬头望去,见一道黑影闪过,原来是只乌鹊;顿时有了题目,“你便作一首《咏乌诗》吧。”“是。”李义府领命,手捻胡须仅略思片刻,便吟出两句,“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可吟罢这两句他却顿住了,仰起头左右张望;继而又来回踱步,满脸急切地扫视着宫苑中那一棵棵参天大树。在场众人都莫名其妙,也跟着左看右看,却没发现什么异样,难道是找刚才飞过的那只鸟?正在大伙有点儿不耐烦之际,李义府又倏然站定,身子一转,面向李世民父子深施一礼,整首诗脱口而出: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众人听罢无不欢笑,连侍立远处的徐惠也不禁莞尔,对身边正在发愣的媚娘道:“此人狡猾!你听他诗中之意,小小乌鹊劳碌奔忙,皇家这么多树,可否借一枝栖息?这哪是咏乌,分明是毛遂自荐。亏他怎么想出来的?不过才思敏捷倒也难得。”李世民笑得前仰后合,大袖一挥:“朕将全树借汝,岂唯一枝?”到这会儿他当真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小伙子了,忙对马周道,“给他安排个要紧的差事,再试试他办事的才干,东宫方立尚缺僚属,如果此人确有其才便调入东宫辅佐我儿!”“叩谢天恩!”李义府跪倒,连连磕头。其他登科之人无不投以异样的目光——为求富贵巧言幸进,但毕竟身负真才学,其人可鄙,其才可羡!李世民拍拍李治肩膀,训谕道:“你看到没有,这李义府有随机应变之才,你所不足正在于此,以后要多多历练。”“父皇教训的是。”李治诺诺连声。宫女宦官都在说着笑着,唯独媚娘暗自出神儿,在确知妹夫没考中之后她又把目光投向李治。这个大男孩静静侍立在父亲身边,仿佛是无声无息的影子,又像是大山之畔的一块小石头……不,不是普通石头,是一块玉璧。他晶莹洁白、温润静谧,如此若人怜爱,甚至是同情。他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展现自己风采,却又被父亲横插一杠。他是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难道逆来顺受的表象下真的就没有丝毫怨愤吗?媚娘似乎从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隐约看到了什么……“姐姐,”徐惠拉了拉她衣襟,“你发什么呆啊?就算他今年没考中,以后还有的机会。该回两仪殿了,圣上都走远了,咱快跟上!”徐惠的眼睛里只有皇帝。“唔,走吧。”媚娘牵着徐惠的手,快步追赶皇帝,却还是忍不住再三回头,留恋地张望那个大男孩……二、芳心谁属两仪殿的宴会比弘文馆那边热闹许多,在座之人皆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勋的大将。李靖、李道宗、李世勣、尉迟恭、程知节、张士贵、张亮、薛万彻、牛进达、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程名振、李君羡、王文度……或是禁军诸卫的将领,或是镇守一方的都督,他们与皇帝不但有君臣之义,更多几分同袍战友的情愫。一曲《秦王破阵乐》尚未演完,他们已迫不及待地纵情高歌、举杯豪饮,皇宫大殿简直变成了军帐,李世民也不介意,反而与他们称兄道弟、大声说笑。殿角珠帘的后面,伺候宫宴的才人有不少都惊呆了,她们还从没在皇宫中见到这等放浪之态,唯有资历最老的崔才人侃侃自夸,如数家珍般为妹妹们指出这帮人的名字。武媚哈欠连连,她对此没兴趣,这些人对她而言不过是陌生武夫,唯独一人她儿时见过——为她父亲安排丧礼的“土匪都督”李世勣,这大胡子虽是草莽出身,却是众将中少数斯文的,坐在那里不言不语。还有一人多多少少也勾起媚娘一点儿好奇,那便是尉迟恭。关于此人的传言太多了,连文水家乡的人都在私下议论,说他是帮助皇帝夺位的首功者,甚至说他险些杀了太上皇!可是百闻不如一见,当崔才人指出他的时候,媚娘简直不敢相信,那竟是一个低眉顺目、满脸萎顿的老者,手中还攥着串数珠。其他姐妹也不相信,崔才人却道:“千真万确,他便是尉迟敬德。莫看他一副老实相,昔日威风得紧,满朝文武无不畏惧,连圣上都让他三分。十年前一次大宴,也似今日这般来的皆是将军,尉迟恭见有人坐在他上位,心里不服吵闹起来,李道宗出面解劝,尉迟恭非但不听,反而抡拳便打,险些打瞎江夏王一只眼睛。圣上龙颜大怒,斥责尉迟恭:‘朕览汉史,见汉高祖屠戮功臣,大不以为然,及居大位常欲保全功臣,今日见汝猖狂至此,才知韩信、彭越之死非刘邦之过也!’尉迟恭吓得连连请罪,从此就成了这副样子。”众才人见她说得绘声绘色,不禁咯咯直笑。媚娘也在笑,却是冷笑——世上糊涂人多、聪明的少,皇帝教训尉迟恭这些话,难道只是说给他一人听的?这帮武夫不长心眼,唯独李世勣才是明白人……想到这里,她又凝神望着御座上仰天大笑的李世民,总觉得有些矫情,他对这帮武夫又有几分是真情呢?期盼一个帝王以真情待人,可能吗?酒过三巡李世民点手唤陈玄运:“快把赏赐众将的东西拿来。”陈公公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有十几个小宦官手捧托盘走上殿来,盘上放的尽是白豹皮;众将莫不惊叹,白色之豹少之又少,积攒这么多要花多少年心血?李世民慷慨道:“这些豹皮是朕半生狩猎所得,命能工巧匠制成大氅。尔等皆朕股肱,每人赏赐一件,以助虎威!”“谢陛下。”众将一起离席,下跪接过,全都爱不释手,有几个心急的竟立刻披在身上。左卫将军薛万彻也接过托盘,却见他这一份却是两件,以为宦官弄错了,忙将多出的一件退回。李世民在御座上瞧得清清楚楚,阻拦道:“万彻,朕没弄错,那件是给你兄长万均的。”薛万彻闻听此言黯然神伤——众将中就他身份最特殊。薛万彻与其兄薛万均原本是罗艺麾下,降唐后又追随李建成,玄武门之日他兄弟与秦府兵将激战,杀伤甚多;李世民继位后爱其勇武,不念昔日之仇收于麾下。此后他兄弟征突厥、征吐谷浑,广有功劳,却与其他将领总有点儿隔阂;几年前随侯君集平灭高昌国,因军纪不严下狱,他虽蒙赦出狱,可兄长薛万均病死在狱中,加之侯君集又串通李承乾谋反,更令他心内不安。今日李世民以白豹大氅相赠,还不忘他死去的兄长,薛万彻焉能不感动?李世民也很激动,离开御座踱至他身前:“万均虽死,他的功劳朕不会忘记。”说罢将多出的那领大氅交与陈玄运,“将其焚化,祭奠薛万均在天之灵。”大氅掷入火盆中,又浇上一杯祭酒,顿时腾起熊熊火焰,薛万彻望着那红红赤焰,眼泪潸然而落:“谢陛下洪恩。”李世民抚着他肩头,宽慰道:“往者已矣,朕还要多多倚重你。听说你妻子前两年过世了,堂堂将军岂为鳏夫?朕有一小妹丹阳公主至今未嫁,愿许将军以操箕帚,你以为如何?”薛万彻心头一颤——这可不是普通的联姻,他原是隐太子麾下,又曾与侯君集过从甚深,皇帝召他为妹婿其实有回护之意。虽是一桩美事,却不得不推辞:“末将粗鄙,只怕委屈公主。”李世民却道:“尔乃国之功臣,爵封郡公,何言委屈?这是一桩美姻缘,朕做主,就这么定了!”说罢大笑而去。薛万彻连连叩首:“天子待我如此之厚,唯肝脑涂地效死以报!”大家纷纷向薛万彻道贺,场面一阵热闹,李世民回归御座与大家共饮一杯,这才话归正题:“实不相瞒,召你们来还有一件大事——朕决意征讨高丽!”闻听此语众将立刻安静,不少人面有忧虑之色。年逾七旬的李靖老将军开言道:“高丽偏僻路远,且立国已久,若要征讨其地,兵少恐不能定,倘发大军耗费甚重,虽得其土贫而无用。还望陛下三思。”李世民却道:“老将军有所不知,高丽权臣盖苏文与百济结盟,两国合兵南侵,夺新罗国四十余城。前日已有新罗国使臣前来求援,朕若不救,恐新罗覆亡。”李靖手捻银髯,缓缓道:“辽东三国皆我藩属,彼相争斗已久,今以酋首之争而劳中国,士卒因其劳,百姓因其疲,国用资财因其费,恐非所宜。”李靖平萧铣、灭突厥,无论功勋还是名望都堪称魁首,许多将领也曾向他请教兵法;他这番剖析鞭辟入里,引来不少附和声。李世民有他自己的道理:“高丽虽处蛮夷秉性好战,盖苏文也是一国奸雄。今若不取,待其侵并新罗之地,其势更强,有朝一日必为中国之患。”更重要的是他深知李治非用兵之才,要替儿子剪除此患,但不便明说,又转而激励众将道,“辽东本中国之地,杨氏父子四度出师而不能得,反丧数十万健儿,蕞尔张狂上国蒙羞,此世仇也!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恨!”这番极有煽动力的话深深触动了这帮武夫,不少人摩拳擦掌,有愤愤然之色。刚刚蒙受天恩的薛万彻更是率先响应:“纵赴汤蹈火,誓报此仇!”李君羡、王文度等也叫嚣请战,大有同仇敌忾之势。李世民却双目炯然直视着李靖:“老将军南平吴越,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他看来远征高丽若非李靖这样的军神出马,难收全功,故而语带恳切,希望李靖答应统兵。李靖微微一笑:“臣往者凭借天威,略效军戎,如今残年朽骨,恐不能再建奇功。但陛下乃苍生之主,若有差遣臣不能辞,何敢念此残生?”老将军虽未拒绝,但还是明确告诉李世民——我一把年纪,有命去没命回啦!李世民闻听此言亦觉凄惨,又见李靖须发如雪、皱纹堆累,英雄老矣无可奈何,叹息道:“将军所言甚是,朕所虑不周。”“臣乃过气之老朽,该当现今名将建功立业。”李世民点点头,扫视在场众人,森然道:“以朕观之,当今名将者,唯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镇并州十六载,数败突厥,堪称国之长城;道宗乃我李氏雄杰,沉毅果敢,此二人皆统帅之才,纵不能大胜,亦无大败。万彻勇冠三军,剽悍难挡敢于冒险,非大胜则大败。”李世民本身便是一代名将,得其赞为名将,实是莫大荣光。三人皆在座,闻听此言连忙起身抱拳:“愿从征伐。”“好!”李世民拍案大喜,“朕有三大名将,何愁高丽不灭?”又对执失思力道,“远征辽东,许防背后之患,朕命你镇并夏州,以防薛延陀入侵。”“是。”执失思力即刻领命——大唐军中也多胡将,执失思力本突厥酋长、契苾何力出自铁勒,他们都是崇拜“天可汗”的英武投身天朝,谙于西北地利民情,久镇边关。一桩大事落定,李世民心中畅快,便与众将再饮。正酒酣之际,竟有个宦官不经通禀奔进殿来,众将皆是一愣。李世民识得,此人是他派往东宫服侍李治的宦官王伏胜,见其风风火火跑来,不免关切:“何事如此匆忙?”王伏胜跑得满面通红,却甚是喜悦,噗通跪倒:“奴才向陛下道喜!东宫侍妾刘氏生了!”李世民一跃而起:“是男是女?”“是个郎君,陛下添一皇孙呐!”“哈哈哈,朕有孙儿啦!”李世民兴奋得对天狂呼,也不顾众将在场,竟手舞足蹈起来——其实他孙儿已经不少了,但这个孩子却是太子李治所诞,嫡系正脉,大唐社稷有后。“恭贺陛下!”李靖举杯高呼,“愿陛下子孙繁茂,愿我大唐江山永固!”众将齐声附和,声如雷震。这真是个值得狂欢的日子,李世民手持玉杯,唱着跳着狂饮着;众将也纷纷起身,与皇帝共舞,欢笑湮没了乐曲;这会儿早没了君臣之礼,这群粗壮的汉子抱着膀子、搂着腰,纵情欢呼着。珠帘之后的众才人见此情景无不觉得好笑,连宦官们也笑弯了腰。唯独媚娘笑不出来,不知为什么,当她听说“那人”有了个孩子,心情竟莫名其妙糟糕起来,又见李世民与众将嬉闹牛饮,越发觉得烦躁——天子名将不过如是,喝起酒来与文水的农夫没什么两样,一群粗陋丑恶的老男人!这场酒宴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明月高升,李世民醉了,大家也都醉了,散席时将军们几乎都是被宦官搀扶出去的。李世民兀自倚在御案边,美滋滋地笑着;陈玄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搀不起。这岂不正是献媚取宠的好机会?才人们也不管清点酒器了,一拥而上,抢着搀扶皇上,有的干脆趁机扎到他怀里;只媚娘心里还在烦那件事,在一旁呆呆望着。哪知正燕语邀宠之际,徐惠款款走上殿来:“诸位姐姐做什么?圣上酒醉,该好好休息才是。”众才人暗骂这小狐媚子专坏好事,可毕竟人家是婕妤,身份高得多,又正受宠不能得罪,只得悻悻散开。徐惠上前架住李世民臂膀,对陈玄运道:“皇上醉得厉害行走不便,再者外面风凉,倘若染病可不是闹着玩的,我看今夜不必回立政殿了,且在这后殿歇息一晚。”陈玄运连连点头:“还是徐婕妤慧敏心细。”忙派小宦官去收拾后殿,又吩咐人准备醒酒之物。有两个小宦官要过来帮忙搀扶,却被徐惠一把推开:“粗手粗脚的,别来添乱了。”便独自架着沉醉的皇帝往后殿蹭,走了几步实在艰难,便不经意般望了一眼呆立在旁的媚娘,“媚儿姐姐,来帮把手好吗?”媚娘一怔,随即明白徐惠用意,赶紧抛开那点儿心事,跑去架起李世民另一只胳膊,双双搀他转入后殿。就寝的龙榻铺就了,李世民勉强饮了碗醒酒汤,已倒在榻上昏昏入睡。徐惠一边放下闱幔,一边对陈玄运道:“公公也辛苦了,早些休息吧,这里我与武姐姐伺候便是。”陈玄运久掌宫闱,岂不明白她那点儿心思?故意揶揄道:“既然如此,老奴便偷闲了。不过武才人,你是不是该回掖庭去?其他才人可早就走了。”徐惠噗嗤一笑:“好公公,您就别多问了,改日我好好谢您。”“不用你谢,叫武才人谢吧。”陈玄运拆穿把戏,笑呵呵而去。徐惠也随即起身:“姐姐,接下来可要看你的。虽说万岁有点儿醉,明早若见是你侍奉,定会赏赐你呢。”“我、我……”这片厚意媚娘真不知该如何报答。“不必言谢,你若得晋封,以后咱们还能常在一起。”徐惠慷慨地推了她一把,“快去伺候皇上吧……”所有人都走了,只剩武媚与李世民。她轻轻掀开床帐,想要依偎在他身上,却踌躇退缩了——这侍寝的机会曾是她梦寐以求的,此时此刻却意兴索然。她望着那个男人,那个被誉为天可汗的皇帝,那个鼾声大作的醉汉,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这个男人从没爱过她,将来也不可能真爱她,维系这段感情的只剩下肉体和利益。她久久瞪视着那个男人,真想就此放弃,可是想起表姐的叮嘱,想起徐惠的一番好意,想起无依无靠的母亲,还是把牙一咬,钻进了闱幔。她轻轻解去衣裙,心里一遍遍怂恿着自己——为了富贵,为了怀上龙种将来有靠,为了不负母亲期望。苦涩……隐忍……掀开锦被的一瞬间,她又一次险些放弃,这个男人的身躯和当初不一样了。是啊,七年过去了,她记忆中还是七年前那三个夜晚,那可悲、可笑的三夜。他有点儿发福了,肌肤也比过去更为粗糙,这是理所当然,毕竟他已年近五旬,没有洁白英俊的面孔、没有光滑无瑕的肌肤、没有儒雅温馨的气质、没有清澈忧郁的……媚娘突然一阵害怕,那可是她绝对不该想的!反而是恐惧给了她勇气,她再不敢胡思乱想,一头扑在了男人的身上。男人粗糙邦硬的皮肤感觉并不好,可她却莫名地颤抖、蠕动,胸中升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冲动——毕竟她压抑了太久太久。即便如此她却不敢动、不想动,甚至忘却了该怎么动,洁白秀美的身躯就呆呆趴在男人身上,宛如一只羔羊趴在乌黑的山石上,闭着眼睛,嗅着那男人的体味,脑中一片空白。男人只顾酣睡,感觉被压得很不舒服,挣扎着翻了个身;那只羔羊便从山石上滚落下来,不忿地瞪视着这座桀骜的高山。苦涩……隐忍……没办法,她的生命依赖于这个男人的恩赐,她的身体也渴望男人的恩泽,她只有忍着屈辱去拥抱他。素手抚摸着那黝黑的躯体,酥胸摩挲着那健硕的臂膀;朱唇忍着胡茬的刺痛,去亲吻那男人满是酒气的嘴,然而这未能唤起男人的爱意。她是干涸的大地,唯有祈求上苍的滋润;而他是万花园中的蝴蝶,可以任意吸吮任何一朵花蕊,此刻他太醉太困,只想舒舒服服睡一觉,无论多么艳丽的花朵也勾不起他半分兴趣。她的执拗被激发出来了,无论这个男人是谁,都不能这般不屑地对待她。媚娘张开双臂,全无顾忌地压在男人的身上,掐着他的肩,吻着他的颈。她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而男人却无反应,她越发款动腰肢疯狂摩擦着身体,甚至撅起滚烫的双唇,去啄弄乱石荒草间那棵萎顿的灵芝……苦涩,冲动而无奈的苦涩……男人停止鼾声,他动了!却不是因为爱欲,而是因为烦躁、因为不屑。他甚至懒得睁眼看一下,只是皱着眉头,挥动那健壮的臂膀,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到一边,然后继续沉浸在他的梦里。苦涩……隐忍……隐忍到几时?!媚娘的爱欲之火彻底熄灭了,她翻身而起,颤抖着穿好衣服——我算什么?一件玩物,一件人家不愿意玩了,还非要央求人家来玩的玩物?一头畜生,一头发了情的、无耻下作的母畜?或者说是乞丐,死皮赖脸恳求人家怜悯的乞丐……不!我不稀罕!这种情欲完全是苦涩的,我武媚娘只会站着向别人索取,不会跪着求别人施舍。我根本不爱这个男人,这个丑恶自大的男人也根本不值得我爱!见鬼去吧!她一时激愤抡起巴掌,重重扇在男人的脸上。若是这个男人清醒着,就凭这一下足以令武氏家族鸡犬不留;然而此刻这个男人却仅仅是个猥琐的醉汉。他兀自沉睡,竟以为是梦魇,扬起手来胡乱抓挠了几下,又蒙头睡去。“呸!”媚娘重重啐了一口,系好衣衫,头也不回地去了。回到掖庭住处已将近午夜,媚娘却叫朱儿立刻烧水,灌了满满一大木桶。她要沐浴,洗去不快、洗去伤痛、洗去那个男人留下的任何一丝味道,也彻底洗去从前的自己。清水温暖着她洁白的胴体,越发衬托得她的肌肤如凝脂一般。她的愤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笑意。她忽然想起自己刚进宫时那次沐浴,宦官和宫女足足折腾了半个多时辰,似乎要搞清楚她身体的每一丝秘密,宛如她是一只将送去给御厨烹调的鹅鸭,唯恐半点儿毒性害了他们皇上。然而他们的皇帝却是个饕餮过度、肚满肠肥的饱汉,根本不屑于朝这道佳肴看上一眼,这事有多可笑。七年过去了,她依然一无所有,只能无奈地清洗着自己身体,而它依然美丽……不,它甚至比过去更为美丽。它更成熟、更妖娆、更具风韵,连她自己看着都觉喜欢。她的心似乎苍老了一万年,但身体依旧充斥着青春活力,毕竟她才二十岁啊!二十岁,一切都还不晚,她完全可以凭借这副美丽的躯体和执着的信念去寻找真正的快乐——爱!一次真正的爱。哪怕只是偷偷的、只是单相思,也不枉费这一生,才算真真正正地活过!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那一定是美丽的、炽热的、纯真的,就像一场美梦,一场永远也睡不醒的梦。梦中的那个爱人是谁呢?媚娘将身体完全浸泡在水中,轻轻合上眼睛——这也太容易了,根本不必去费心思考,只要一闭眼,他就出现了。他像诗一样儒雅、像画一样俊秀、像丝一样缠绵、像酒一样醉人,和煦如春风,纯洁如白云,带给她的全都是温情和美好,没有一丝伤痛……这个人太符合她口味了,哪怕从没触摸过、交谈过,她就知道那一定是最好的;而这个想法又太可怕了,莫说世俗律法,就连天理神佛都不会宽恕的!但她已浑浑噩噩难以自拔,畏惧并没有让她的思绪退缩,每当想到那人她就会忘记痛苦、忘记寂寞。她浑身燥热,火烧火燎的,实在抑制不住体内那股无可倾泻的冲动,她的手躁动不安地揉搓着自己胸膛、腰肢,在小腹犹豫了片刻,还是缓缓滑到了下面……恐惧萦绕着她的心,而舒适的痉挛却使她身体不听使唤,脑海中那个俊美的面孔渐渐变大,大得足以挤走恐惧、撑满她的心房,那个如诗如梦般的男孩在朝她微笑。她不停地动着,且如病痛煎熬般呻吟,直到猛然一阵悸动,牙齿险些咬破嘴唇,身体溘然僵直,如木棒般直挺挺戳在那里,不能喘息,无法动弹,整个世界都停滞了。好久好久,她汗涔涔瘫软在浴桶里,露出了疲惫的微笑——既然一无所有,又何惧失去?人生在世为何要委屈自己?管他是谁,只要喜欢就豁出去吧!三、御驾亲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世民磨刀霍霍,所缺的只是一个出兵理由。他借调停为名,以宗主国君主的名义向高丽宣谕停战。盖苏文本就是张狂之辈,又在战场上把新罗打得溃不成军,岂会屈服于大诏令?当即严词拒绝。李世民终于抓到了借口,宣布盖苏文杀君欺臣、残虐民众、侵略邻国、违抗诏令,不可不征讨。于是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副总管,率马步兵六万直扑辽东;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战船五百、士卒四万从海路进军;又征调营州、幽州所属契丹、奚、靺鞨等部族偕同唐军作战。在做完这一切军事部署之后,李世民又做出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御驾亲征。褚遂良为首的群臣纷纷劝谏:“四夷,身外之物也。高丽罪大,诚当致讨,但命二三猛将、四五万众,仗陛下威灵,取之如反掌。今太子新立,不宜轻行远举!”李世民却固执己见,认为盖苏文凌上虐下、结怨邻邦,此正消灭高丽的大好时机,拒不接受群臣的劝谏。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末,五十一岁的李世民重披战甲、再跨雕鞍,督率十六总管出征高丽。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重臣从驾,起复守丧中的房玄龄留镇京师;太子恭送王师至河北,预定由高士廉、刘洎、马周辅佐,在定州监国。但王师离开长安不久又接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玄奘法师取经归来。玄奘俗家姓陈,洛州偃师人,隋江陵县令陈惠之子,十三岁便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学《涅槃经》《摄大乘论》,受比丘戒,贞观二年玄奘私出关隘,经玉门、渡流沙、过高昌、翻雪山,遍访西域诸国,历经千辛万苦,步行万余里终至佛国天竺;留学那烂陀寺五年,通经、律、论三藏,贞观十五年他在曲女城开坛辩经,驳倒三千高僧教徒,不仅名震天竺五印,普天之下诵佛之地无不传颂。如今玄奘扬名归来,还带回梵文佛经六百余卷,为东土佛教立下不世之功。长安百姓拜迎于道,士农工商僧道番尼,乃至王侯公主,无不争睹法师之风采,房玄龄立刻上书报知皇帝。李世民得讯也甚喜悦,命大军先行,他暂驻洛阳急召法师前来。这次觐见是在洛阳宫仪鸾殿,当平素不信神佛的李世民见到法师的那一刻,也不禁心生崇敬——原来玄奘与他年纪相仿,身材伟岸,相貌轩昂,额阔顶平,面色莹润,丰颐隆准,细眉长须,既有将相之威仪,亦如宝相之庄严,好一位丰姿英伟的高僧大德!李世民聆听法师讲述一路经历,还谈及西域诸国风土民情;欲大加赏赐,玄奘辞而不受,却提出一个请求:“贫僧远道归来,欲效仿先师鸠摩罗什翻译汉典。贫僧功业事小,度化苍生事大,恳请陛下准我留居少林,再颁一诏延揽四方高僧阇黎齐聚嵩山,共译经文造福众生。”这提议可谓佛门之幸,李世民却充耳不闻,直勾勾看着玄奘,始终不发一言。玄奘又将此言重复一遍,李世民依旧心不在焉,搞得玄奘甚是尴尬,连侍奉在侧的陈玄运都看不过了,凑前提醒道:“陛下,您看这译经的请求……”“哦!”李世民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译经自是好事,不过法师何必非在少林寺?换个地方吧。”皇帝作梗,玄奘也不好硬顶,试探道:“陛下欲选何处?”“国都长安首善之地,名僧名寺也不少,依朕之意你留在长安,留在朕身边,难道不好吗?”“这……”玄奘露面难色——长安虽有名寺,多为隋文帝复建大兴城之后而建,不及洛阳伽蓝悠远,况地处中原沟通南北,各地僧众往来甚便;再者玄奘本河南人士,出外多年思念乡音,少林山清水秀,也是颐养尽欢之选。李世民瞧出他不愿,又道:“法师莫失望,只要你留在长安,朕愿命有司为你修建一座译经院,不但延揽四方高僧,还派精通西域文言的官员小吏捉刀听用,凡译经者吃穿用度一应开销,乃至笔墨纸砚皆由朕供给!”玄奘闻听此言合十下拜:“诚能如此,实乃流芳千古无量功德,贫僧不敢因一己之私废佛门大愿。”“哈哈哈!”李世民仰天大笑,“你肯留京那便最好。”玄奘心中大慰,立刻提名译经人选:“贫僧虽羁旅多年,也略知我大唐几位高僧,似普光寺栖玄大师、弘福寺明濬大师、简州福聚寺靖迈师兄;我新近还在会昌寺结识了一位法号辩机的沙弥,此人年纪虽轻,律论精湛,而且相貌英俊、文采斐然,乃是大总持寺道岳禅师的得意高足!他也算一个……”“人选不急于一时,朕还有事与你商量。”李世民出言打断。“是是是。”玄奘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李世民满面挚诚道:“法师之名扬于华夷,法师之才更是天下罕有,愿请法师脱去衲衣,朕以朱紫相赠。效力朝廷,造福黎庶,以开太平盛世,你意如何?”玄奘结好帝王乃为方便之门,终究心向着佛祖,焉能半途而废?当即明确回奏:“贫僧自幼舍身浮屠,曾发宏愿,莫说奔忙半生已有今日之绩,即便一无所成空守兰若,此心亦无改悔。请陛下收回成命,圆贫僧度化众生之愿。”李世民大为不快:“你念佛译经是度化众生,难道朕和这个朝廷就不是为民造福吗?”“贫僧绝非此意。”玄奘忙辩解,“众生悉有佛性。陛下解民倒悬,也是度化苍生之举。然贫僧既无庙堂之才又无庙堂之心,青灯古佛我之夙愿,仕宦虽好在我看来却如烦恼客尘,此道不同也。”“法师是想违抗朕的命令?”李世民的口气越发严厉。玄奘虽驳倒三千僧众,终敌不过去一个“权”字,事已至此无法再辩,只能双手合十,诵起《涅槃经》:“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济度痴迷出离生死,不生不灭无穷无尽。”这算是彻底顶上了,治罪也罢杀头也罢,笃定信念出离生死,只要你不怕背上暴君的恶名,随你的便!“唉!”李世民长叹一声,反倒越发敬佩这和尚了——他还比我略小几岁,西行之际又是我登基之初,这些年我励精图治富国强民,他也修成三藏取得真经,彼此都是精诚勤勉之人,我自得志,何必坏他事业?想至此点了点头,“也罢,由着你吧。”玄奘暗叫侥幸,再不敢停留半刻:“陛下军事紧急,贫僧不便多扰,就此辞驾。”“嗯。”李世民无奈地摆摆手,可当玄奘退至殿门之时,又疾呼,“且慢!”“贫僧在。”玄奘立刻止步,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李世民又提了个条件:“你虽在沙门,终是我大唐子民,既为大唐子民,自当效力君王。朕命你将十余年在西域所见所闻,及各国山川地要、风俗民情编成一部书,呈上来。”“遵命。”只要不还俗,玄奘能答应的尽量答应。李世民这才重露笑意:“你去吧,等朕凯旋归来,佛经或许也译成一些了,到时候让朕过过目。”这是客套话,他平素不读经。玄奘感恩不尽:“陛下天恩贫僧不忘,愿为陛下佛前祷告。”“祷告朕马到成功踏平高丽?”玄奘摇头道:“佛门诸戒,杀罪最重。贫僧不求兵戎之事,但求佛祖保佑陛下龙体康健、国泰民安。”“杀罪最重?”“然也。杀生害命,业因果报,纵持正义,不可不慎。”玄奘深施一礼,下殿而去。李世民不禁浮想联翩——杀生害命,业因果报,我这一生是不是杀戮太重,才会遭受种种报应?一时间李建成、李元吉、十个侄儿的身影晃过脑海。不过他还是随即摇了摇头,大战在即不可胡思乱想。在洛阳停顿两日,李世民再度登程,在定州辞别李治,正式踏上征途。十八年没亲自上过战场了,军队行进在宽阔苍凉的原野上,李世民胸中升起阵阵豪情,美良川、虎牢关,昔日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日子又回来啦!这不仅是李二郎重登疆场的一战,也是为子孙铺就长久太平的一战。而兵马离开定州刚刚一日,他扎定御营正与长孙无忌、岑文本等商讨战略,便又发生意外。陈玄运慌慌张张跑进皇帐:“陛下,京中兵士快马押来一人,声称状告有人谋反。”皇帝刚出兵便有人要造反,帐内群臣尽露惊诧之色。李世民毕竟统治天下近二十载,何等惊心动魄之事没见过?气定神闲并不慌张:“带入营中仔细询问。”陈玄运却道:“那人声称,谋反之人官爵甚高、干系甚大,必须参见圣驾当面禀报。”“官爵甚高,干系甚大。”李世民仔细品味着这八个字。坐在一旁的长孙无忌建议:“既有如此大案,陛下何妨一见?”李世民凝思良久,又问:“房公留守长安权理朝廷,告变之人何不去找宰相?”陈玄运道:“正是房公亲自派人将告变之人解来的。”李世民眉头微蹙,狠狠攥了一下卷头,似是心头涌起强烈怒火,却还是努力将其压抑下去。他看了一眼坐在左边的岑文本,这位才识渊博、德行高洁的宰相竟大有惧色,双目游移、嘴唇微颤,日渐憔悴面颊写满愁苦和无奈,他甚至觉得岑文本随时可能会倒下;继而他又瞪了一眼右手边的长孙无忌,无忌双目直视、一脸木然,可在他严厉的逼视下还是缓缓低下了头。“把告变之人带进来。”李世民吩咐一声抖衣而起,踱至帐门口,猛然抽出腰间佩刀交与侍立在侧的张士贵,“少时告变者到来,倘若他告的是房玄龄,你立刻把他杀了!”不多时陈玄运便把那人领了来,李世民归座落定,都没正眼瞧那厮一眼,不待他跪地行礼,厉声喝问:“你告何人谋反?”“当朝司空房玄……”话未说完张士贵刀已劈落,顿时红光迸现,人头滚落,那喷血的腔子茫茫然晃了两下才倒在地上。李世民取过御札,挥笔写道:“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写罢交与张士贵,叮嘱道:“命你赶回长安,将这份手诏交与房公,并宣谕百官知晓。替朕告诉房玄龄,若再有人胆敢诬告他造反,当即处斩!”“是!”张士贵领命而去。李世民又转身遍视随驾群臣,咬牙切齿道:“也包括你们在内。”说罢长出一口郁闷之气,转而面带和缓,轻轻抚了抚岑文本的肩膀,“你气色不好,保重身体,要安心……散帐吧。”“是,多谢陛下。”岑文本虽得安慰,脸上愁苦之色却未能减轻几分,施罢一礼,唉声叹气地去了。群臣寂然无语鱼贯而出,李世民却陷入沉思——这样的诬告不是第一次,十八年前就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事。当初他刚夺取皇位,宽赦了原本辅佐李建成的魏徵,并派魏徵巡游四方,劝谕建成余党归顺;可魏徵刚出潼关,便有人跑来诬告其谋反,李世民同样把那人杀了。这种处置方式固然有力,可对于被诬告者却是不公的,因为这种险恶的诬告绝非一般的官吏百姓所能酝酿,背后必定有人主使。不问不究把人杀了,就等于放过了主使者。但李世民没有办法,他大致能猜到陷害魏徵的主使者是谁。兄弟争权,秦王府之臣也与太子府之臣交恶,他以非常手段夺得皇位,麾下文武走上朝堂掌握大权,自然不愿意让李建成旧臣分一杯羹,当年算计魏徵的必定是他的亲信部下。李世民不想魏徵死,却也不忍深究此事,揪出追随自己多年的亲信,只好将人一杀糊涂了事。今天房玄龄之事就是魏徵之事的重演,那么房玄龄又与谁交恶?谁要置房玄龄于死地呢?李世民猜到了,可这一次他依旧不能深究,这个幕后主使与他太亲厚,他还寄希望于这个人好好保护并辅佐他的雉奴!李世民猜到了,与房玄龄一起鼎力支持李泰的岑文本也猜到了,他的惶恐也清清楚楚印证了这点。两派之人皆是股肱,势同水火如何取舍?手足相争的悲剧已经重演,成王败寇的倾轧也开始重演。难道这又是可悲的报应?李世民万分苦恼,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但此时此刻他实在难以顾及周全,毕竟眼前最重要的是打仗,一切都等凯旋之日再说吧。为了雉奴他必须先打赢这场仗……然而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可以等,身处漩涡之中的人却无力再等。大军刚行至幽州,大唐中书令岑文本便撒手人寰。没人说得清,这位贤德的大臣究竟是死于鞍马劳顿,还是死于忧惧。第十一章 制权臣,太宗摆酒托孤李世勣一、铩羽而归李世民丝毫没把蕞尔小邦放在眼里,自以为已成泰山压顶之势,天兵一到瓦解冰消,然而却在不知不觉间走上了隋炀帝的老路。战事刚一开始还算顺利,以李世勣、李道宗为首的唐军主力连克盖牟(今辽宁抚顺)、辽东(今辽宁辽阳)等城,水路军队也在张亮、程名振率领下成功登陆,占据卑沙城(今辽宁大连),但当大军临于高丽重镇安市城(今辽宁鞍山)城下时战略出现分歧。李道宗认为敌军主力尽出,请率五千精兵奇袭高丽国都平壤,枭敌之首一举成功;长孙无忌却反对这个有风险的战略,认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侥幸。李世民最终接受无忌的建议,稳扎稳打,虽然他在安市城外巧设埋伏,大破高丽主力军十五万,取得了驻跸山大捷;但面对坚如顽石的安市城,唐军强攻巧取想尽办法,终难撼动。时至贞观十九年九月下旬,唐军被阻于坚城之外三个多月,士气低靡、粮草艰难,辽东寒冷彻骨的冬天也一步步逼近。更重要的是,漠北的薛延陀趁唐军无法回援,侵扰西北边关夏州(今陕西靖边),战事甚是胶着。进不能取,背后受敌,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班师,轰轰烈烈的辽东之役就此无果而终。如同隋炀帝的三次东征一样,唐军是攻而难克,不败而败,虽然打赢了每一场战役,却始终未能跨过鸭绿江。自古皇帝不轻涉战场,一则兵戈相斗安危难测,二则皇帝乃上天之子,御驾亲征如同替天行道,取胜乃是常理,兵败必损天威。李世民无功而返,大有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之感,深悔自己不听劝谏执意亲征,不禁仰天长叹:“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又念及前番诬告之事,于是下诏恢复魏徵名誉,以少牢之礼祭祀,将先前推倒的功德碑重新竖立。回军之路甚是沉闷,李世民放弃了到手的十余座城池,将七万多居民尽数迁入中国,因夏州战事吃紧,又派遣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大将火速驰援西北,自己则督率余部缓缓而行,直至十一月末才回到定州。太子李治出临渝关相迎,见到父皇甚是感伤——因征途劳顿水土不服,李世民感染风寒,且右腿生了一处脓疮,连马都骑不了,只能坐车。鉴于病情李世民打算在定州休息几日,哪知痈疽越来越厉害,而经太医诊断,他头疼眩晕的症状也不是寻常风寒,而是风疾!这不是轻易能治愈的。李世民只得住到城中养病,等熬过这一冬再回京,奏章事务都交太子代理。李治怕照顾父皇不周,忙调京中宫人来侍奉。这差事自然落到正受宠的徐惠头上,由她亲自拣选数位嫔妃前来侍驾——其中当然不会少了她的好姐妹武才人。武媚来到定州,还没见到皇帝就听到一个坏消息,她堂舅杨师道抱病还乡了。岑文本死于征途,李世民命杨师道补中书令之缺,惜乎杨师道经前番罢职愈加谨慎,事事唯上毫无主见,李世民十分不满,又因战事不顺心中郁闷,一气之下再罢其职。杨师道年纪高迈两度罢相,又被皇帝厌恶,自知前程无望忧郁成疾——弘农杨氏就此没落。对媚娘而言,侍奉皇帝的每一天都是厌烦而又充满期待的。厌烦的是这个老男人患的是痈疮,而且在右腿内侧,卧床不能行动,不但时时需要敷药擦拭,连屎尿也要有人伺候,实在烦不胜烦;期待的是她思念的那个人相距不远。在长安时皇宫广大难以相见,这里就不同了,太子在皇帐与群臣理政,皇帝在州寺养病,每晚太子都来探望。只可惜礼法森严,太子驾到后妃要回避,媚娘只能隔着厚厚的帘子倾听他声音和呼吸,或者站在昏黑的院子里,默默注视月光下他那朦胧的身影。期盼日落、期盼月圆成了媚娘心中要紧的事……终于有一日,当媚娘辗转反侧半宿,清早起来伺候李世民喝粥时陈玄运突然来报:“太子殿下和马周、刘洎求见。”李世民卧病以来除长孙无忌没接见过任何外臣,不希望臣下看到他憔悴之态,可雉奴一早就把两位宰相引来,必有要紧之事;犹豫片刻,还是推开媚娘举着汤匙的手,吩咐道:“叫他们进来吧。”媚娘心中狂喜,终于有机会在光天化日下与他面对面相见了。她按捺住心事,放下碗,为李世民擦拭胡须,又为他整理凌乱的衣被,看似用心周到,实则故意拖延。李世民摆摆手:“不必了,你且回避。”媚娘沉得住气,一边慢吞吞为他掩住疮口,一边赔笑道:“陛下最注重仪容,宰相前来焉能不整理一番?”说着拿起木梳,又要为他梳理鬓发。哪知李世民叹息苦笑:“朕已这般狼狈之态,还掩饰什么?感谢你一番好意,去吧。”媚娘满心不甘毫无办法,只能应声而退,迈出门的一刻不禁慨叹——入宫这么多年第一次从他口中听到“感谢”二字,竟然还是因为自己虚情假意的搪塞!你真心待他,他无情待你;你虚情哄骗,他倒甘之如饴,皇帝啊皇帝,跟掖庭宫女一样,也是活在虚幻里的吧?李治领着马刘二相到来,在院中行过礼,这才趋步登堂。李治还倒犹可,二相半月未见天子,此时一见不禁目瞪口呆——李世民须发散乱、脸庞瘦削,随随便便披了件白布衫子,岔着双腿半卧在床上,盖着条薄薄的衾被。这哪还是英姿勃勃的贞观天子?李世民注意到他们眼神诧异,却故作毫不在意道:“突然告见有何要事?”马周按捺心情,挤出满脸笑意:“大喜事。执失思力与夏州都督乔师望据关反击,大败薛延陀军,虏获两千余众。其可汗逃窜漠北,被回纥人所杀。现在薛延陀各部群龙无首,因争夺汗位自相攻杀。”李世民也没想到能打出这样的局面,精神为之一振,想要坐起,却觉腿上生疼,又倚在靠枕上:“传诏道宗、世勣,令他们整备兵马相机而动,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争取一举铲除群丑,朕不为遥制。”刘洎补充建议道:“回纥人诛其可汗,已与薛延陀结恨,可遣使赐封,令其配合我军。”李世民点头同意,却又道:“回纥、薛延陀同居沙碛此消彼长,即便今日能灭薛延陀,其地必为回纥所有,乃驱狼而迎虎也。当趁机在漠北设立州府,分而治之才可遏其坐大。”他看的很长远,不仅计今日之得失,更要为雉奴谋日后太平。“是。”马周躬身领命,尴尬地站了片刻,又从袖中取出篇文章双手递上。李世民扫了一眼,见是许敬宗所草驻跸山大捷颂——许敬宗昔年因在长孙皇后丧礼上戏谑失仪,被贬为洪州司马;但此人实在有才,不几年工夫又逐渐升迁为给事中,与房玄龄一起修撰《晋书》,也在东征随员之列,驻跸山大捷他受诏撰文记功,就身在李世民马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这份才情实在令人望尘莫及。不过当时李世民对这篇文章爱不释手,现在看来却提不起兴致:“你把它拿来有何用意?”马周道:“群臣奏请在碣石山汉武台刻石,记此番东征之功,臣觉得这篇文章极是恰当,就将它稍作修饰刻于山上,陛下以为如何?”李世民一阵苦笑,大功未成何功可记?但又想到,御驾亲征关乎皇家颜面,不能因一次失利丧了皇权之威,于是将文章递回马周道:“随你们去办吧。许敬宗既然撰文有功,再给他升一升,到东宫任右庶子。”转而又嘱咐李治,“这个姓许的是个奇才,只是为人放浪,你要学他长处,莫效他短处。”“是。”李治谨慎答应。“还有何事吗?”李世民郑重扫视两位宰相。马周、刘洎对望了一眼,皆道:“没什么了……”“不对。”李世民身子有病,脑子却没病,“你们今天告见不是来奏捷报的,而是来探朕病情的。半月不见,你们是怕朕不行了……”“臣不敢!”二人同时跪倒。李世民的目光又扫向儿子。李治实在不是会撒谎的人,见父亲盯着自己便瞒不住了,吞吞吐吐道:“他、他们……完全是关心父皇,并无他意。儿臣也阻拦了,可他们一定要来,我也……”其中缘故李世民一清二楚,马刘二人皆非长孙无忌亲近之人,尤其刘洎还与无忌结怨甚深,如今群臣不得入见,而无忌探病后对群臣所言他们也不相信,所以要一窥究竟。想到这些李世民宽容地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不怨你等。是朕的错,不该拒见外臣,让你们担心。”说罢他撩起腿上衾被。马周、刘洎一观之下不禁大骇——他腿上痈疮竟有半个拳头那么大,四周尽是肿胀淤血!刘洎慌张失态:“这如何是好?难道那些太医就都束手无策?”李世民又轻轻掩住疮处:“太医都说无甚大碍,可偏偏它不见小反而更大,朕心中也焦急啊!”马周倒还沉得住气:“痈疮之疾多因心火太盛,陛下洪福齐天,静心调养总会好起来,千万莫要着急。”李世民叹道:“股上生这等恶疮,不单因水土不服、求胜心急,更是鞍马摩擦所致。昔日读后汉之史,刘玄德寄居荆州,有髀肉重生之叹。朕当年南征北战股上何尝生疮?看来朕是老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可言老?”马周连忙劝慰,“臣虽不通医理,但军中箭疮若用口吮血或可痊愈,这等痈疮……”他话未说完只见李治忽然跪倒在地,三两步爬到父亲床榻边,掀开衾被低头便吮。“雉奴……”李世民连忙阻止。李治却已吸了一口脓血,吐在手里,又低头再吸。李世民惊讶地看着儿子,这个天生富贵、一向娇弱的孩子,平日是那般洁净,现在却用嘴为自己吸吮脓疮;这半年多出征在外他也时时关切,即便远隔六百里,每天派人到军中问安,这真是发自肺腑、感天动地的孝心。李世民双眼一阵湿润,忙把头转过去,却连声高呼:“来人呐!快拿唾壶来!”话音落下不久,便有个宫人就把东西拿进来。马周顾不得什么礼法,也没留心这宫人是何服色穿戴,从她手中抢过唾壶,凑到李治身前。李世民拭去眼角泪水,才回过头来道:“我儿何必亲劳?叫那些宦官来就行了。”李治将一口脓血吐在唾壶内:“人言父子血肉相系,儿臣来做总比那些奴才要好。”说罢又摁头吸吮;这样边吸边吐反复许久,直至血色鲜红才止住。李世民爱怜地抚着他头,对二相道:“朕这个太子没选错吧?”马周也很感动,称赞道:“为父吮疮,此孝行足可与黄香、吴猛等先贤媲美。太子以身作则倡导孝行,此社稷之福也。”“你以为如何?”李世民一副炫耀的口气又问刘洎。刘洎深悔先前力保李泰,听皇帝此言不禁悚惧,正不知如何忏悔前非,忽听身后个清脆悦耳的声音道:“请太子漱口。”方才那个送唾壶的宫人又来了,站在堂口,双手捧着碗水。李世民并没吩咐她取水,不过此时满心都是关爱儿子,竟也不以为非,反觉得她做事周到,推了李治一把:“快去漱漱吧。”那宫人似是怕水洒到屋内,转身退到堂门一侧,闪出了众人视线。李治虽有一片孝心,满嘴肮脏之物也觉恶心,慌慌张张跟出来,想伸手接碗,却已弄得两手脓血;哪知那宫人格外伶俐,竟主动把碗递到他口边,他想也没想咂了一大口,仔细漱了起来。“吐在这树下吧。”那宫女拿着碗退了两步,指着棵树道。李治依言吐了;这一口还不够,那宫人又把碗递到他口边,李治又漱了;两口漱罢,清水已顺着嘴角流了满腮,想掏出帕子来擦,又两手血污怕脏了衣衫,正不知如何,宫人却把碗放在地上,拿出自己的锦袍,轻轻为他擦拭。李治觉得舒畅,这才不经意间扫了伺候自己的宫人一眼——两人相距甚近,女子比他略矮些,那头上饰物正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竟是五钿金钗!不论才人身份高低,论起来也是庶母,李治惊得险些叫出声来。那才人赶紧掩住他口,低声道:“嘘……还有外臣在呢。”是啊,这时声张起来,叫人听见算怎么回事?李治这才忍住,好在宰相都在堂内,身旁还有这棵树,即便院里有人经过也看不清树后。他松了口气,垂眼细看,竟还是个年轻美貌的才人,两人四目相对只一瞬,他匆忙把脸转开,木讷道:“不、不劳才人,我自己来。”“这有何打紧?什么美人才人,还不都是皇家的奴婢?”那才人笑道,“圣上都没说什么,偏你放不开,难道心里有鬼?”“是……不!”李治心里直打鼓——皇子怎能跟才人调笑?“别动,你颊上沾了点血迹。”说着那才人竟轻轻扳着他下巴,使他又把脸转回来。她仰头注视着他的脸,温软的手在他脸上摩挲,咫尺相隔,李治甚至能感觉到她呼出的温热气息。他隐约意识到这不太对劲,却不知为何,一动也不能动,像块木头似的立在那里,只是尴尬地闭上了双眼……不!没有完全闭上,而是留了细微的缝隙。他心里真的有鬼,情窦已开食髓知味,况且离京一年无妃子陪伴,年轻而压抑的他实在是想。可作为太子,作为一个为父吮疮的孝顺儿子,他怎好这么近距离地打量庶母呢?似乎眯上眼睛,从眼缝里偷偷地看,他便不会觉得有愧,便不会有什么不安。这真是个美丽的女人,青春正好身段妖娆,一副清秀而又妩媚的容颜。肌肤若凝脂般洁白,散发着润柔光泽;满头青丝浓密而蓬松,高隆而尖翘的鼻子如此可爱,那纤巧的鼻翼微微翕动,呼出的每一丝气息似乎都是甜的。双目最是动人,那眼睛晶莹灵秀,宛如一汪秋水,像漆黑的双瞳像深不见底的隧洞,又似阆阆无垠的夜空;世界有多大?天际有多远?都尽收在这片神秘的夜空中,而在那无尽黑暗中闪耀的不是璀璨星辰,是一个男人的面孔……啊,那是他自己的脸,他倒影在这双深情的眼睛里。还有她的双唇!似乎只淡淡涂了一层薄薄的脂粉,但足以彰显出它的风韵,越发衬托得她的牙齿如碎玉般玲珑,尤其左右两颗略微凸显的小虎牙,令她的笑容越发可爱。看到这里李治竟也情不自禁想和她一起笑,却隐约感觉到擦拭他脸颊的那纤纤素手停住了,接着那对小巧的虎牙不见了,那张粉嫩的红唇紧紧并拢,踟蹰彷徨般微微颤抖了几下,然后就……很轻,很快,就像被一只顽皮的小鸟用喙儿轻轻啄了一下。她的手离开了他的脸颊,又低下头为他擦拭手上血污。李治这才长长呼出口气,不知为何浑身无力,他并不强壮的身躯似乎已被刚才那一瞬轻微的触碰击溃了,站着不动都轻飘飘的。不过内心深处那个大唐太子的灵魂在低声提醒他——别害怕,你闭着眼睛呢,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可这是自欺欺人!她纤细的手就在自己掌中,虽然隔着锦帕,却能感觉到那滑腻的触碰。李治生平第一次有了一丝胆大妄为的冲动,他猛然张开双眼,想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再仔细打量她的容颜;而她却把头压得低低的,好像全部精神都关注于为他擦拭双手。“好了。”她低得不能再低地咕哝了一声,似与刚才的明媚欢笑判若两人;然后退了两步,拾起地上的水碗,便似一阵清风般远去。做这一系列动作时她始终垂着脸,仿佛故意躲避一般,李治没机会再看一眼她的容颜,只隐约瞧见半张羞得红红的脸。李治呆呆站在那儿,已经擦拭干净的双手微微攥成拳头,想努力感受着她留下的余温,却又不敢攥得太紧,生怕那一丝温柔气息会被捏碎。他心中暗藏重重疑惑。她喜欢我吗?还是欲求富贵?或者只是一时情不自禁?然而更令他疑惑的是他自己——为什么?为什么那一瞬比与妃子的长夜交媾还要销魂?为什么会前所未有地悸动?“雉奴……”堂内传来父皇的呼唤。他不敢再想,也没工夫再想,连忙回去继续当他的孝顺儿子;在他迈进门槛时不由自主地舔了一下嘴唇,不仅是怕留下痕迹,更是想回味那丝甜美的脂粉味道……或许李治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这次探视之后,李世民的痈疽竟然日见好转,风疾也渐渐减轻。出人意料的是,刘洎的性命反而走到了尽头,起因正是这次探病。褚遂良劾奏,声称那日探病之后,刘洎向群臣宣称:“上体患痈,恐不久长。国家不足虑,当辅少主行尹、霍之事,大臣敢有异议者,当诛之!”当真如此,刘洎可犯了不能饶恕的大罪。伊尹流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他以尹、霍自比是何居心?莫不是要废掉李治,重扶他先前力保的李泰?刘洎连喊冤枉,称褚遂良是诬陷,又请那日一同探病的马周作证,马周也说刘洎只对群臣谈了病情,根本没说过那些话;褚遂良却一口咬定他说过。一场官司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能是交由圣裁。没有人知道李世民是如何权衡的,只知道三日后他认定褚遂良的举报属实,向刘洎赐了鸩酒——这位才华横溢、性情桀骜的大臣死得糊里糊涂。二、君王之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反成荫,李世民的东征没能成功,反倒是西面战事出现了机会。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七月,唐军李道宗、李世勣、阿史那社尔等部兵分数路大举北伐;同时又联结回纥、靺鞨等部共同出兵,对薛延陀余部进行剿杀。薛延陀土崩瓦解,各部人马死走逃亡,唐军乘胜追击二百余里,其末代可汗咄摩支被俘投降——至此,称雄大漠十余年的薛延陀汗国彻底灭亡。这场胜利不但为大唐铲除了一个隐患,也为李世民挽回了面子。他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长安的,不过痈疮未愈,行动还是靠乘舆,风疾也没治愈。所以回到京城后他深居宫中修养,诏令太子李治临朝听政。不过群臣都明白,这个谨慎懦弱的太子仅是摆设,一切政务都是他请示父皇或者征询宰相后才执行的。而李世民在养病,不便事事操心,宰相们又是何等情状?刘洎、岑文本已死,房玄龄明为修史实则避祸,马周也因刘洎一案深受震慑,现在的朝廷几乎就是长孙无忌说了算。岑文本忧惧而终,刘洎横遭诬陷,这无疑是长孙无忌、褚遂良对“魏王党”的清算。朝廷百官固然不敢对权倾朝野的国舅说三道四,可谁心中没有一杆秤?一朝得志赶尽杀绝,无忌也太跋扈了吧?朝野都在期盼,盼李世民病体痊愈重掌大权,盼圣明天子限制国舅之权,哪知盼来的却又是一起大案。一个来自相州的百姓告发,曾都督相州的郧国公张亮蓄谋造反。张亮出身瓦岗军,投唐后跟随李世民鞍前马后,立功甚多,前番征战高丽时还在统领水军;而且早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之际,张亮因帮李世民招募死士而投入监牢,这样一位老臣会造反?中书令马周亲赴相州审查,结果人证确凿,张亮却矢口否认一再喊冤,此事似乎陷入是非难辨的僵局。然而当李世民听说张亮曾结交术士、招养五百义子时,顿时大怒,当即将张亮定为死罪,斩首西市——这是继侯君集之后,又一位被处死的凌烟阁功臣。此案颇令人玩味,张亮至死不承认谋反,而他当初主政相州是代魏王行都督事,他与李泰的关系便如同李世勣与李治的关系。此案过后百官渐渐明白过来了,国舅扫清李泰余党的行为是皇帝默许的,而张亮之死甚至有诛杀功高老臣的意味。朝廷上下大有人人自危之感,都怕成为国舅眼中的下一个目标,更怕成为皇帝眼中的下一个韩信!从定州到长安,李世民的病治了近一年,虽然有甘于吮疮的太子李治悉心照顾,有老成谋国的长孙无忌打理政务,有佛法精深的玄奘法师佛前祈福,他还是恢复得很慢,不仅因为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更因为这一年来令他难过的事一件接一件。先是黔州传来消息,流放中的废太子李承乾死了,继而宫中又爆出噩耗,一直孱弱的晋阳公主也夭亡了。李承乾虽被废为庶人,毕竟还是他的儿子,当初他不惜法外开恩保其一命,可是救得了承乾的命,却救不了那颗已经死去的心,承乾还是在遥远的流放地抑郁而终;晋阳公主聪明可人,极得他宠爱,才十二岁就完了。嫁与长孙冲的长女长乐公主前几年已过世,次女城阳公主的丈夫杜荷卷入谋反被赐死,城阳公主成了寡妇;李泰又被流放到钧州。这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次次骨肉间的反目悲剧,对李世民是何等打击?宦官宫人都能感觉得,皇帝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以前的潇洒豪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阴郁沉默。他常在深夜突然惊醒,恐惧地叨念着父亲、兄弟、侄儿的名字,还时常召佛僧道士作法祈福,甚至十分关心玄奘法师译经的情况。对于素来不信鬼神的贞观天子而言,这些都是他从前不屑为之的。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在默默撰写什么,似乎是一部重要的书,却从不让任何大臣看,就连替他草拟诏书的上官仪都无缘过目……答案是在半年后揭开的,那是一个风和丽日的清晨,李治散了朝来到立政殿探望父亲。李世民满脸凝重,屏退所有宦官宫女,把一卷书递到他面前:“这卷书是朕亲手所写,你拿去读。”李治满脸虔诚双手接过,只见黄绫封面上父皇亲笔提了右军体的两个大字——“帝范”。李世民不无得意地问:“你明白这两字含义吗?”李治脱口而出:“帝范,乃帝王之范,是教人如何当皇帝的书。”“不错,朕平生开疆理乱、治国安邦之策都写在这卷书中,你要用心习学。”“是。”李治恭恭敬敬翻开,但见全书分为“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等十二篇,虽然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玉大有深意,“父皇对孩儿教诲甚深,孩儿感恩不尽。”李世民今天却没心思听他这般恭顺之言,严肃地问道:“你知晓帝王最根本之道吗?”李治忙放下书垂首作答:“帝王之道莫过体恤黎庶,父皇曾教谕‘稼穑艰难,皆出人力’‘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殿阁城郭皆是百姓所造,赋税钱粮尽属万家血汗,为帝王者既为天下主,需有悲天悯人之德,慎操权柄,为苍生计。”他双目盈盈有悲意,回答得极为真诚,且措辞精致,不说“爱民”,而道“体恤黎庶”,避开父亲名讳。李世民默然注视着儿子——这孩子有问题,有大问题!但他绝不至于不爱民,绝不至于成为昏君、暴君。辛辛苦苦写成这部《帝范》,其实对他没什么意义。这些帝王道德他都明白,也能遵守,他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此!“孩儿说错了吗?”李治见父亲眼神不对,怯怯地问了一声。李世民没作答,思索片刻忽然道:“走!你陪朕去个地方。”说着便拖着伤腿起身,李治忙抢步搀扶,要唤宦官准备乘舆,李世民却抬手阻拦,“别叫宦官,就咱们父子二人去。”“您的腿……”“疮口已经长好,朕也该活动活动。”李治只得搀父亲行走,可在迈出殿门的那一刻,他竟情不自禁地左右张望,期盼看到……“你看什么?”李世民觉得奇怪。“没什么!”李治响亮地回答了一声,那声音连自己都觉得很不自然,连忙又放低声音道,“孩儿是想叫陈玄运伺候您。”李世民颇不耐烦:“你怎不听话!朕不是说了嘛,就咱父子……”话说一半见李治满面绯红低下了头,又不忍责备了——我稍一教训,雉奴便惭愧害羞,这孩子真孝顺!三清殿坐落于皇宫西南一处幽静院落,殿宇规制不及太极、两仪那样的正殿,平时不使用,李世民也极少涉足。但三清殿的侧面有座阁楼,普天之下无人不晓,那就是图画功臣的凌烟阁。“父皇要上去么?”李治不知父亲有何隐秘之言,竟要把他领到这里,还不带任何内侍。李世民昂首观望着褚遂良亲手题写的匾额,良久才点点头:“你搀着为父。”昔日笑傲疆场的李世民连攀登这短短的楼梯都颇为艰难,虽然有李治搀扶,右腿仍吃不住劲,登上阁楼已气喘吁吁。二十四功臣肖像出自阎立本的丹青妙手,横列一排画在墙上,最突兀的当属排在第十七位的侯君集的画像。当年李世民图画功臣时何等自豪,但仅仅两月之隔就揭出太子谋反案,侯君集作为李承乾的同谋被处死;李世民命人将他的画像涂去,后来念及其早年功勋不免动容,又停止涂抹,故而他的画像只剩下一半。李世民痛心疾首立下誓言,从此不登凌烟阁,至今已三年多。三载光阴乾坤大易,太子换了,朝局变了,张亮也被他处死了。此时此刻,李世民望着侯君集仅存的那半张脸,心中甚是无奈,叹息许久才道:“凌烟阁如许功臣,你最欣赏哪位?”李治恭顺作答:“他们皆是我大唐创业功臣,孩儿都很欣赏……不,应该说是敬重。”“话虽如此,总有一位最为看重吧?指给朕看看。”李治真是有心人,父亲叫他指出来,他却认为比比划划不恭敬,径直踱至第四张画像前:“儿臣最敬重的是魏徵。”“为何?”“魏徵公忠体国,见识超群,更难得是天生耿骨,实是不世出的贤臣良相。孩儿还记得他曾作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真是道尽其慷慨豪迈。我今日得父皇所赐《帝范》,更应牢记纳谏、诫盈之道。”李治娓娓道来,自以为切中根本。哪知李世民不住摇头。“孩儿又说得不对……”李治大为不解。“你真的了解魏徵吗?”李世民惨淡一笑,走近几步,凝神观看魏徵那正气凛然的画像,“阎立本果真妙笔如神,不过把魏徵画得太威严了。其实他哪有这么神采飞扬?”说到这里他回头看着满脸崇敬的儿子,眼光变得格外诡异,“魏徵本是隋朝小官,后投靠瓦岗军,为李密掌管文书机要;瓦岗军战败,降我大唐;黎阳失守他旋即投降窦建德,给人家当了起居舍人;窦建德战败,他又二度归降咱们,不过却是隐太子麾下,为其出谋划策,几番欲治我于死地!直到我坐上九五之位,才甘心侍奉……”李治听得目瞪口呆,他只知魏徵先前是李建成的心腹,却不知那以前还跟过这么多主子,父亲说的真是这位耿直不阿的贤臣吗?“你不信?”李世民苦笑道,“魏徵病重时几度挣扎着前往史馆,要看看史官是怎么写他的,唯恐落下个‘失节不耻’之名。他又何尝做到只重意气不重功名?你说他是天生耿骨,依朕看该说他是‘知耻近乎勇’,就像朕一样,费尽心力全是为了弥补昔日之失……”魏徵与李世民的关系非常人所能洞悉。正因魏徵早年有太多不光彩之事,才奋不顾身直言敢谏,欲抹去昔日失节之耻;李世民得位不正,所以虚怀纳谏,力图弥补弑兄、逼父、屠侄的恶名。他与魏徵固然是君明臣贤的典范,但也相互成全,成全了对方,也就成全了自己。李治听父皇如此评价魏徵,竟还扯到往事,心中大是惶恐——父亲如何夺位是天底下最最禁忌的话题,他自小就不敢问,今日听父亲主动提起颇觉尴尬,于是假作浏览群臣画像,欲缓缓溜开。李世民却不容他回避,伸手揽在他肩头:“你年纪还小,许多事不知细情,朕给你讲讲这些功臣们过去的故事吧。”“好。”李治只得由着父亲说。“房玄龄本是大隋司隶刺史房彦谦之子,大业年间的进士,终隋一代进士仅十余人,房玄龄就是其中之一……尉迟恭本刘武周麾下,战败后被朕劝降……李靖原是隋朝马邑县丞,察觉太原举兵的谋划向隋廷告密,险些害咱李家族灭,后来被擒,在刑场上大呼‘欲就大事,何故杀义士?’你祖父动容,饶他一命……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隋廷缉拿的罪犯……张公瑾乃王世充旧将,叛投我军……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若非进言触怒炀帝被贬官,也难逃江都宫变……程知节原是瓦岗之将,还有个匪号,唤作程咬金……虞世南先仕陈,再仕隋,江都宫变后随宇文化及北上,还给窦建德效过几天力,最后仕唐……即便你舅父……”说到这里李世民倏然扭头,直视着李治,“无忌虽与朕是总角之交意气相投,又有郎舅之亲,却也不曾参与太原举义,是我军攻破霍邑时才投效,论资历甚至还比不上武士彟那帮人……”李治听得胆战心惊,对功臣们的崇敬眼光已变为恐惧,不禁喃喃道:“难道满朝文武没一个可以安心倚仗么?”李世民揽在儿子肩头的手突然一颤,猛地将李治推开,暴喝道:“倚仗?!这是谁家天下?我李氏统辖天下号令四海,难道还要倚仗他人?你这般畏畏缩缩,现在就想倚仗他人,将来如何做天子!”李治生平第一次被父亲如此严厉地训斥,立时匍匐在地,哆嗦得如暴风雨中的一片树叶。咆哮过后,李世民望着跪地颤抖的儿子也不禁有些心软——雉奴如此单纯,如此善良,这么数落他实在有些过分。但这世界从来不曾单纯善良,越单纯的人受的苦难越多;何况他还身系天下,身系李唐基业!慢慢来……慢慢来……别着急……李世民默默提醒自己,弯下病痛的身躯把李治扶起,换了副和缓的口气:“明明上天,灿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纳谏诫盈固然要紧,但身为帝王首先要有统辖天下的自信。《帝范》第一篇乃是《君体》,‘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这才是根本。”“是……”李治满脸惭愧,声音低得如蚊子叫。“各类臣子都要任用,却不能视为倚仗。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明君任人也如是,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帝王主刑赏、掌晋谪,使其功高不可震主、去位不可怀贰,感念君恩、畏惧君威,效死而无怨!如此才能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你明白么?”“儿臣明白了。”虽听李治这样回答,但望着他犹疑的目光、稚嫩的脸庞,李世民仍不安心——这孩子终究缺乏气魄,非一时所能更变,群臣何尝不是觉得在他手下好混日子才极力拥护?偷奸耍滑算是省事的,只怕有人专擅欺君!刘洎之事明显是无忌主使褚遂良诬告,但没有办法,既然双方矛盾无法调和,选择一方,就只能舍弃另一方,刘洎固然冤枉,但此人性格太过刚烈,留着只会造成更多争执;张亮谋反难辨真伪,但蓄养死士、结交方士便非善举,功勋老臣居功桀骜,正好杀一儆百拿他作法!诛此二人朕能接受,但无忌的弄权手段已露端倪。他位极人臣难以附加,固然可压制不逞之徒,谁又能制衡他呢?权力最能移人心志,古之王莽、近之杨坚不都曾是肩负重任的外戚吗?万中有一,雉奴孱弱的身躯能驾驭住这匹烈性老马?不行!必须给雉奴再寻一位辅佐之臣,要找个忠贞不移、有勇有谋,且在军中有极高威信的大臣暗中护航……谁是这样的人呢?谁有本事与权倾朝野的国舅共舞?李世民逐一扫视凌烟阁群臣,一阵思忖之后,目光锁定在倒数第二幅画像上!三、酒中滋味李世勣统率诸军扫灭薛延陀,得胜而归刚刚三日便接到皇帝单独召见的口谕,实在有些狐疑。皇帝龙体不佳,前日凯旋而归都没接见,今日为何忽然传他?而且来宣谕的还是大宦官陈玄运,何等要事竟一大早就劳陈公公跑腿?联想最近张亮、刘洎的死,难免紧张。李世勣自从入朝就下决心装哑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晋升太子詹事后更如履薄冰。他的军功着实不少,李世民赞誉他为“当世三大名将”之一。可细想起来,李道宗固然善战,终究沾了宗室身份的光,薛万彻资历尚浅,唯独他前后战功无数,又坐镇并州十六载,如今又剿灭薛延陀,环顾当世除年已垂暮的李靖,再无一将可与其相比。但功高便有震主之嫌啊!越是精明天子到晚年越爱猜忌,再说那位辅弼太子的国舅也不是省油的灯,何况李世勣与天子还有一段不愉快的隐秘往事,二十年来君臣晦而不言。他默念着自己名字——世勣啊世勣,难道今日要做韩信?路上他想尽办法套陈玄运的话,可陈玄运一个字也未透露,入宫后更奇怪,引他到两仪门便止步:“圣上有旨,英公独自入内,奴才不陪了。”说罢不等多问转身便去。李世勣愈加不安,但想不去面君也不可能了,更奇怪的是从两仪门直至大殿一个侍卫宦官都没瞧见,皇宫里的人仿佛都消失了,连守卫宫门的武士都撤了。他不敢抬头,小心翼翼登上殿阶,主动跪倒,高声启奏:“臣李世勣奉旨告见。”“快进来!”李世民的声音甚是高昂,似乎很兴奋。李世勣起身进殿,这才敢抬头,却见偌大的两仪殿除皇帝外再无一人。大病初愈的李世民气色尚佳,却比先前瘦了不少,正抱膝坐于御床之上,笑微微望着他;御案上摆满酒菜,而在大殿正中设一独席虚位以待。李世勣愣住了:“陛下这是……”“哈哈哈,你上当了。”李世民大笑,“朕找你并非议事,是想请你陪朕饮酒。坐吧。”单找他一人饮酒?李世勣侍君半生,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哪敢坐?斗胆问道:“陛下今日怎有如此兴致?”李世民自顾自斟上一杯,漫不经心道:“出征高丽之前朕曾许诺班师之日再与众将痛饮,怎料你等从辽东转战漠北,朕又病了这许多日子,众将归镇各州,只好单召你一人。”李世勣根本不信,虽说许多将领身兼都督之职,但程知节、张士贵等主司禁军,李道宗居郡王之位,这些人都在京,何不一同叫来?而且两仪殿左近所有侍臣都撤掉了,皇帝明显是另有打算,他越想越觉这酒不能喝,于是婉转推辞:“陛下大病方愈,不宜饮酒,不若……”“唉!”李世民立刻打断,“朕今日就想喝酒,而且想与你一起喝……你还愣着做甚?快坐啊!”“臣不恭了。”李世勣自知躲不过,无可奈何只得落座。“来,朕敬你一杯,谢你剿灭薛延陀为我大唐又立新功。”李世勣赶忙避席而跪:“臣不敢当。”“不必客套,请饮。”“谢陛下。”李世勣端起酒杯,轻轻喝了一口。“怎么不喝干?”“臣酒量不宽,怕……”“胡说。堂堂武夫怎会没酒量?早年征战之时咱又不是没在一起畅饮过,你别跟朕耍滑头。”李世勣依旧狡辩:“臣年岁渐高,比不得当初。”“朕请你饮酒,你怎能不喝?”“臣实在……”李世民不耐烦道:“朕命你喝干!”他以人君之威相胁,李世勣再难推托,一饮而尽。“这才痛快嘛。”李世民也把酒干了,继而蹒跚起身,手持御壶踱至李世勣案边亲自满酒。李世勣见皇帝腿脚不便还来给他倒酒,受宠若惊,拦又不敢拦,匆忙跪倒在地。“坐下!你要是动不动就跪,这酒还怎么喝?”李世勣紧紧低头:“臣不敢劳烦陛下。”“当年打仗时一个马勺里舀饭吃,同袍之义生死相系,吃朕一杯酒算什么?今日你莫当我是天子,就当我是虎牢关下的李二郎!”李世勣没法推辞,恭恭敬敬接过酒杯。李世民回转龙榻也给自己满了一杯,却道:“可惜二郎不复昔日之勇,身子大不如前。你且放量痛饮,恕朕不能多陪。”话虽这么说,可御案上却明明摆了六七个酒壶。李世勣举杯:“微臣愿陛下龙体康健。”先干为敬,他以袖遮面又将这杯喝了,却依旧很拘谨,放下杯端然正坐。“哼!”李世民只轻轻抿了一小口,“你这个人啊总是如履薄冰的样子,朕是请你吃饭,不是要吃你!”“是。”李世勣尴尬一笑举箸而食,就近夹一筷子菜塞入口中,心头疑云重重,啥味道全然不知。偌大宫殿只有一君一臣,相向而坐四目正对,滋味实在难受,他如坐针毡,大气都不敢出。李世民瞧出他不自在,笑道:“你呀,上战场猛如虎,回到朝中却老实得像只猫。你心中又无亏心事,何必这般拘谨?”听皇帝话中有责备之意,李世勣不能不作答了:“臣出身寒微,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随便说话恐露了怯,旁人要笑话。再说我也没什么见识,只好事事听陛下和诸位同僚处置。”“哈哈哈……”李世民越发大笑,“谁说你没见识?朕觉得满朝文武没几个比你有见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世勣的心怦然狂跳,忙道:“陛下谬赞。”“别怕,朕叫你来没别的意思,只是谈心。光阴荏苒,朕登临皇位二十年,整日操劳政事,若非生场大病久卧于床,还真没空把这半辈子的经历好好回顾一番。朕回溯昔日那一场场大战,自然就想到你。”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