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八旗汗王·努尔哈赤-5

作者:胡长青 字数:25259 更新:2023-10-11 16:13:54

岳讬点头说道:“哦!我俩也没什么大事,听额娘说阿玛没有进一口晚膳,怕他动怒伤了身子,过来看看。”说着到门前侧耳倾听,似有喁喁私语夹带着喘息之声,甚为急促,便要上去敲门。  侍卫阻拦道:“贝勒爷吩咐过了,任何人不得惊扰,两位小爷还是请回吧!不然,奴才要受责罚了。”  岳讬心下疑惑,屋内不像是睡熟的呼吸之声,似是夹杂着女人压抑的娇喘,不敢硬闯,想到也许是阿玛召幸了哪个妃子,登时心里释然,赶紧退下,不想回身仓促,手中的灯笼碰到一个人的身上,烛火歪倒,烧着了外面的灯笼罩子,腾起一团火焰,那人吓得失声惊叫,竟是女子的声音。岳讬借着火光,看清了那女子的模样,竟是大福晋贴身的侍女代因扎,喝问道:“怎么是你?”  代因扎本来想趁着岳讬问话之机躲藏起来,不料突生变故,却给人发觉,惶恐道:“奴才、奴才是来……”一时之间,她想不出什么理由搪塞,急得嘤嘤而哭。  硕讬看着他们两个惊慌失措,骂道:“好呀!你们两个不知廉耻的奴才!想必是不好好当差,却在这里鬼混。看明日禀了阿玛,打断你们的狗腿!”拉着哥哥岳讬便走,出了跨院小门,才低声说:“我的傻哥哥,你在那里折腾什么?不是兄弟拦着你,还不知你要问出什么来呢!”  “深更半夜的,代因扎来阿玛的书房做什么?”岳讬尚未会意,兀自追问不休。  “你说还会有什么事?”硕讬回头看看无人,才放心说道,“大福晋想必就在阿玛的书房里,你刚才还要大声叫嚷,阿玛要是听到了,还不知道有多气恼呢!”  “大福晋会在屋里?”岳讬脸色大变。  屋里的代善与阿巴亥正在情浓之际,听到外面几声吵闹,恼怒不止。二人忍气温存了一阵,整衣起来,见侍卫与代因扎直直地站在门外,阿巴亥怒冲冲跨出门,劈面一掌朝侍女打下,斥骂道:“你个不中用的小蹄子,枉我调教了你!他们两人过来,有你什么事?不快快躲藏了,却没眼色地出来乱撞,还要你望风不成?”  代因扎捂了脸呜咽,不敢作声。代善骂道:“岳讬那两个小畜生也不长进,没由来地举灯乱照什么?”  阿巴亥跑进屋内,伏在床上哭道:“不知他俩口风可紧?若是传扬出去,可要大祸临头了。”  代善听了也惊恐起来,他本是个极谨慎的人,只是贪了几杯酒,竟不能自禁,想到储君之位,越发不安起来,沉思了半晌,说道:“你先回宫,切不可露了形迹。此事我自会料理。”阿巴亥没了主意,匆匆走了。  清早起来,代善亲领侍卫赶到岳讬家中,直闯内宅。岳讬与弟弟硕讬一夜未睡,无意之中他们得知了惊人的秘密,想着如何应付阿玛的责问,哪里睡得着?二人心慌意乱,一时也理不清头绪,命人连夜请来好友斋桑古及其妹夫莫洛浑,一起商议。斋桑古乃是二贝勒阿敏的弟弟,平日与岳讬交情极厚。四人商议了半夜,一筹莫展,最后说定假作不知,静观其变,正想各自散去,代善却排闼而入,见了四人先是一怔,随即喝道:“岳讬你好大的胆子!你贵为贝勒,又协领了镶红旗人马,大金对你不薄,你却聚众密谋,要逃往明朝。我今日要大义灭亲,给我都绑了!”  四人大惊,不容分辩,侍卫一拥而上,将他们五花大绑,用手巾堵严了嘴,押出门去。岳讬的福晋接到禀报,飞跑赶上求情,代善铁青着脸,一声不吭,福晋见哀告无用,撒起泼来,双手抱定岳讬的双腿不放,代善喝令将她拉开。岳讬不等侍卫赶过来,弯腰低声对福晋道:“快去找八叔,求他……”话未说完,侍卫上来将福晋拖走。  代善本来打算将岳讬兄弟二人看管起来,等接了汗位再放他们出来,不料他们竟泄露给了别人,本是不传六耳的机密大事,如今却多了两个人知道,危险自然多了几分,若再不当机立断,此事难以保密。他自见到岳讬四人的面儿,就已动了杀机,不留活口,以免节外生枝。他将四人看押在大贝勒府的密室之中,即刻赶往八角金殿禀报。  努尔哈赤刚刚起来,小福晋德因泽正给他编辫子,梳理胡须,听了代善的禀报,怒道:“他们不知道朕与明朝又不共戴天的大仇?当年朕以七大恨告天,立誓伐明,他们也都在场,怎么竟想着逃归明朝,是中了什么疯魔?”  “汗父,儿子也不知道这几个是如何想的,汗父对他们不薄,他们竟这般丧心病狂?儿子现已将他们押入囚室,想亲自审理此案,若是他们死心塌地叛逃大金,儿子必定亲手斩杀这四个奴才!汗父切不可动气,伤了身子。”代善说道最后,声音竟有些哽咽。  “岳讬是你的嫡长子,也是将来大金国的传位人,朕有心命他署理兵部,磨炼栽培,他竟如此让朕伤心!他们既生此意,就不是朕的子孙,也不是我大金的臣民。你好生审问,绝不容宽贷!”努尔哈赤伤心至极,两眼茫然地看着窗外,他不愿相信爱新觉罗的子孙竟出了这样的逆贼!  此时,岳讬福晋已在皇太极面前哭诉,皇太极问及内情,她却说不清楚,只是一味求他援手救命。皇太极道:“你不要心急,如今父汗有意立大贝勒为储君,大贝勒权势煊赫,谁敢捋他虎须?此事只有去求汗父了。”他送走岳讬福晋,赶往八角金殿,努尔哈赤刚刚带了督堂阿敦等一干侍卫出城去了。他进了寝宫拜见小福晋德因泽,询问汗父什么时候回来。德因泽正在缝着一件新的貂皮袍子,笑吟吟地请他坐了,才说:“汗王想另选个地方做都城,这次带人出去,总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四贝勒有急事么?”  “大贝勒将岳讬看押起来,汗父可知道?”  “知道,大贝勒说他要与硕讬、二贝勒的弟弟斋桑古及其妹夫莫洛浑一起密谋逃往明朝。”  “怎么会?他们……”皇太极心头疑窦大起,想要辩白,却见一个侍女匆匆地进来,向二人各自施了礼,才恭声问道:“福晋,大福晋命奴才来问,汗王今夜可还歇在福晋这里?”  “汗王出城了。”德因泽冷笑道,“大福晋又想汗王了?代因扎,你的脸怎么这样红肿,敢是又给大福晋打了?”又是关切,又是怜惜。  德因泽给衮代做侍女时,便与阿巴亥的贴身侍女代因扎极为稔熟,闲暇之时,常常走动往来,做了福晋倒也还存着一丝姐妹的情分,背后嘘寒问暖的。代因扎听了,眼圈一红,看了皇太极一眼,欲言又止,皇太极急忙告退出来,沿窗根儿慢走,侧耳细听屋内的动静。只听代因扎呜咽道:“昨晚大福晋带奴才到大贝勒府上送菜肴……呜呜……奴才不小心,给硕讬贝勒看到了……大福晋发怒,打了奴才……呜呜……”  “送菜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皇太极念头一闪,心里一片雪亮,“哦!是了。想必是有什么事怕给人看到,那硕讬却偏偏撞见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硕讬看到了不该看的事,自然会惹来塌天大祸了。”想到此处,他诡秘一笑,暗暗得意道:“大贝勒呀!你不顾惜父子之情,竟要杀人灭口。此事却不能令你如意,不然储君的位子你岂不坐定了?”  他在八角金殿前走了两圈,眼看代因扎擦眼抹泪地走了,转身进了寝宫,见德因泽独自咯咯笑个不住,问道:“福晋遇到什么喜事了?说来给孩儿听听。”  德因泽正在心花怒放之际,见他去而复返,悄声进来,竟不以为忤,嘻嘻笑道:“你看大福晋平日一副正经的模样,像个严守妇道的贤妻良母,谁知却是个骚狐狸!昨夜汗王歇在我这儿,她竟忍不住发情了,竟去找……哎呀!真说不出口!”  “大福晋去了哪里?”皇太极推知她必是去了大贝勒府,故意懵然追问。  德因泽摇头道:“要说咱们女真倒也容得她这样,父死妻其庶母,本来也不丢丑,可那都是丈夫死了以后的事,丈夫还在,就背着偷养汉子,却是家法难容了。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她见皇太极一旁发呆,说道:“你想必还不知道,大福晋昨夜跑到大贝勒府上,两个躲在书房里,唧唧哝哝的,闹得地动山摇,给硕讬兄弟俩看到了。你说这怎么得了,汗王若是知道了,还不气死?”  “这么说福晋想把这事压下来?”  “不压下来怎么办?汗王的脾气你不知道,他咽得下这口又脏又臭的闷气?”  皇太极撺掇道:“难得福晋有这样的善心,你忘了大福晋衮代之仇了,竟愿意给阿巴亥一辈子骑在头上?”  一句话勾起了德因泽沉淀在心底的往事,她神色登时惊恐起来,颤声说道:“我好不容易忘了,你又提起作甚?阿巴亥心如蛇蝎,害死了我的主子……当年她不满足侧福晋的位子,依仗姿色缠住汗王,令主子独守空房,暗地里派个英俊的后生去勾引主子,却将此事泄露给主子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三贝勒看到大福晋与那后生赤条条地在炕上翻滚,羞怒交加,竟、竟拔剑将二人砍死。阿巴亥就这样不露声色地做了大福晋,借刀杀人,多么精细的算盘!”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可是个大好的报仇机会。”  德因泽慌乱地看了皇太极一眼,低头道:“我、我狠不下心来,再说除掉了她,大福晋的位子也未必会轮到我。”  “如今福晋最受汗父恩宠,何必妄自菲薄?”  德因泽为难道:“我若是向汗王揭发了,一无人证,二无物证,汗王未必会信。”  皇太极笑道:“福晋可放宽心,只要向汗父检举,汗父必会命人调查审问。此事关系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四大贝勒之中,不会交与二贝勒,也不会交与三贝勒,最宜由我办理。福晋检举,我来审问,汗父想不相信都难。”  “你要我怎样谢你?”德因泽目光如水地看着皇太极道,“四贝勒该不会学大贝勒,专要在女人身上讨便宜?”  皇太极正色道:“此时不必言谢,只要福晋荣升了,自然不会少了我的好处。”  “你倒是个明事理的人。”德因泽咯咯一笑。  努尔哈赤去了一趟沈阳,二百多里的路程平常来回不足两天的工夫,可这次是有心在那里定都,不得不仔细看看四周。沈阳三面环山,四通八达,确是绝佳的形胜之地,滔滔的浑河流过,昼夜不息地向东入海,天柱山犹如一条巨龙探入浑河,山水相交,隐隐而成一龙脉。他选定了都城,逗留了半天,才转回辽阳。小福晋德因泽将他迎入寝宫,脱去外衣,坐下歇息。德因泽看他面带喜色,问了几句选定都城的事,说道:“汗王离开辽阳两天,辽阳可是热闹呢!”  “怎么热闹?”  “汗王可还记得大贝勒将岳讬四人看管起来一事?”  “不要再提那几个混账东西,我没有这样的子孙!”  “汗王别妄动肝火,可知道大贝勒为何将岳讬几人看管起来?”  “还不是他们想南逃降明?”  “汗王要处罚岳讬吗?”  “从无此事。”  “汗王想过没有,岳讬身为贝勒,又协领镶红旗,怎么无缘无故地要降明呢?这分明是大贝勒是恶人先告状。”  努尔哈赤不以为然道:“岳讬是他亲生的儿子,虎毒不食子,代善怎么会诬陷他?”  “平常自然不会,可若为了自保,就不得不出此下策了。那天夜里,汗王在我这儿安歇,大福晋却也没闲着。汗王猜她会去哪里?她去了大贝勒府。”  “她到大贝勒府做什么?”  “给大贝勒送菜呀,送的是亲手做的拿手好菜,天快明了才回来,汗王知道吧?”  努尔哈赤暗瞥她一眼,拿出烟袋,一边装烟一边解释道:“朕有一回酒后曾说过待朕死后,他们母子交由大贝勒代为抚养照看……不想就这么一句醉话,她竟认真了……朕早已乏了,想独自歇一会儿,你跪安吧!”  德因泽预想他会勃然大怒,没料到却如此平淡,以为他有心袒护阿巴亥,告退出来,心里兀自愤愤不平,她哪里知道次日努尔哈赤就暗令皇太极调查此事。皇太极带领扈尔汉、额尔德尼巴克什、雅荪、蒙噶图四位协办大臣,将代善的侍卫和阿巴亥的贴身侍女秘密捉了审讯。  案子极是好查,代因扎终是女流,将刑具在她面前一扔,已吓得面无人色,不用三推六问,就全招了。但皇太极却随即将她放了,吩咐代因扎不可走漏招供的消息,代因扎自然不敢承认出卖了主子。皇太极这么做,是因为他摸不准努尔哈赤的心思,不敢轻易和盘端出,毕竟代善是汗父一人之下的大贝勒,若是一招不慎,恐怕会后患无穷,怎敢冒那样大的风险!  阿巴亥听到了一些风声,坐卧不安,不知道皇太极如何查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还是有心将事情闹大,搅得满城风雨?这几天又不敢再与代善见面、通消息,她不知如何是好,只盼着代善早日动手杀了岳讬那几个人,死无对证,即便有人成心飞短流长,也奈何不得了。可是汗王下了旨意,案情未明,不得随意杀人。她饱受了两天的煎熬,听说汗王回来了,却又独自在寝宫安歇,并未召幸一个福晋,自己这个大福晋竟也见不到他的面了。阿巴亥越想越觉不安,她照样做了几色菜肴,亲到四贝勒府上探问动静,不料皇太极却以查案期间,依律回避为由,拒不相见,并将菜肴原封不动地退回,阿巴亥更是没了主意。  皇太极见努尔哈赤并不催问查案,也不急着禀报,不动声色地将阿巴亥给自己送菜肴的事透露给小福晋德因泽,德因泽果然不时传话给努尔哈赤:“听说大福晋曾先后两回备下山珍海味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给四贝勒皇太极送过一回,四贝勒丝毫未动,退了回去。当年汗王不在时,大福晋有一天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还有两回大福晋自己深夜出门……”  努尔哈赤再也忍耐不住,召来额尔德尼巴克什询问案子查得如何,额尔德尼巴克什按照皇太极吩咐的回禀道:“案子尚未全结,可奴才曾看到每逢贝勒大臣在八角金殿赐宴或会议之时,大福晋都披金戴银,满头珠翠,盛装艳服,精心打扮一番,在大贝勒眼前走来走去,有意献媚取悦。奴才本以为是眼老昏花,看错了,可私下听到众贝勒议论纷纷,都以为实在不成体统,本想如实禀报汗王知道,却又害怕大贝勒、大福晋责罚,就隐忍到了今天。若不是汗王动问,奴才也是不敢说的。”说着偷眼向宫外观望,似是极怕给别人听见。  努尔哈赤默然无语,只朝他摆摆手,额尔德尼巴克什小心退下。夜里,他怎么也不能入眠,命督堂阿敦将代善悄悄召入宫来,拍案低喝道:“代善,你为父不仁,黑了心肝!自己做的孽,却要子侄们来担当罪名,朕差点给你蒙蔽了!你要瞒到什么时候?”  代善吓得跪在地上,叩头不止。他还想着等汗父心绪好的时候,请旨杀了岳讬四人,不留痕迹,即可高枕无忧,不料汗父竟知道了内情。他伏地大哭道:“汗父明鉴,儿子贪杯多吃些酒,才惹出这样的大祸来。儿子平时立身谨慎,哪里做过这般狂悖荒唐的事!求汗父开恩,看在死去的额娘份上,饶了儿子这回,儿子再也不敢了。”  努尔哈赤垂泪道:“你额娘只生了你们兄弟两个,朕已处死了褚英,怎好再拿你开刀?好在你还不像你哥哥,心里还有朕这个阿玛,朕不想再因一个女人伤了骨肉,就给你留条小命!朕一直有心栽培你,只是你如此无德无能,怎敢将祖宗基业托付给你?朕也想好了,不再立什么储君,由你们四大贝勒,加上杜度、德格类、济尔哈朗、岳讬四小贝勒,共治国政。”  “那大福晋……”代善看到汗父那凌厉的目光,吓得后面的话急缩了回去。  努尔哈赤缓缓地说道:“家丑不可外扬,就大事化小吧!略作小惩就算了,何必闹得沸沸扬扬的,叫百姓们饭后茶余说笑呢!她做大福晋日子虽不久,可积攒了不少绸缎、蟒缎、金银财物,私藏财物也是罪责难逃的。”  努尔哈赤不动声色地派人到界凡山上的行宫、阿济格家、阿巴亥的额娘家等处密查暗搜,果然搜出绸缎三百匹,精织青倭缎数匹,蟒缎被、闪缎褥各二床,又从暖木面大匣中抄出上千两银子。随即将阿巴亥休离,命她带着多尔衮、多铎寄居到远在乌拉的额娘家里,阿济格留在宫中恩养。阿巴亥知道已无可挽回,一手拉着多尔衮,一手拉着多铎,忍着泪拜别了努尔哈赤,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八角金殿,无人来接,也无人来送……  摘去了满头珠翠,脱下了华服彩裙的阿巴亥,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带着两个儿子穿行在僻静的小巷里,低头快步,匆匆而行。努尔哈赤气急败坏的模样和声色俱厉的那些话依然在耳边回响着:“这女人奸猾邪恶,欺诳盗窃,邪恶之极……朕不杀她,是看在三个年幼无知的儿子份上,实在不想他们像朕一样年幼就失去了额娘……朕给她留条活命,想着三个孩子一旦有了什么灾病,也好有人照应……”她目光呆滞,心里悔恨不已。  多尔衮从未见过额娘这样的神情,心里不住发慌害怕,好久才大着胆子,怯生生地问道:“额娘,咱们去哪里?”  “去一个很远的地方,离开你阿玛一些日子。”阿巴亥低头看一眼两个年幼的孩子,忍不住要落泪。  “为什么要离开阿玛?”  “阿玛要去带兵打仗,顾不上咱们了。”阿巴亥敷衍着多尔衮,她怕儿子再追问下去,不知如何回答,忙催促着快走。  小多铎拉住她的衣角,不愿再走,眼泪汪汪地说:“额娘,怎么不坐车不骑马?我走得脚都疼了。”阿巴亥看看瘦骨伶仃的多铎,弯腰将他抱起,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额娘不要哭,儿子不坐车了,跟着额娘走。”多铎伸出干瘦的小手费力地给她擦着眼泪,阿巴亥觉得那只小手竟又有些发热了,她惊慌起来,喊着多尔衮快走,不料脚下一软,与多铎一起摔倒在地,脑袋碰到一块碎石,登时晕了过去……  十六·中炮  一声巨响,炮弹落在黄龙幕帐不远处,幕帐登时腾起了一团火焰,努尔哈赤顿觉后背给人猛击了一下,火灼一般疼痛,那马也受了惊吓,竟人立而起,他猝不及防,被掀落在地。金国兵将见大汗落马,无不惊惶,四面八方抢了过来。  努尔哈赤废黜了代善,为了平息立储风波,他将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杜度、德格类、济尔哈朗、岳讬,召集在一起,焚香盟誓。努尔哈赤带头跪下,大小贝勒跟在后面。努尔哈赤祈求天神,保佑父子兄弟和睦,子孙之中,若有品行不端、残恶狂悖之徒,群起而共诛之。不咎既往,惟鉴将来。盟誓完毕,他扫视着众人道:“今后一切政务由你们八和硕贝勒共同议处,朕不再立储君了,百年以后,由你们八人推选出新汗王。新汗王不能独揽后金大权,遇到军国大事,还要和八和硕贝勒共同议定。若是新汗王不听训诫,不听规劝,肆意妄行,违背祖制,八和硕贝勒可对其处置,初犯定罪;若不改再犯,没收其财物和门下包衣奴才;如再拒不悔改,就将他囚禁废黜。”  他见众人频频点头,代善面现愧色,接着肃声说道:“朕今年已过花甲,经历了两次废黜太子,不管你们今后谁继位做汗王,不该盛气凌人,狂傲自负,要行善政,收拾人心,虚怀纳谏,宽宏大量,多用众人之谋……新汗王既经选立,你们必要恭顺从命,不可觊觎汗位,妄生不臣之心,哪个胆敢如此,新汗王不必顾惜什么手足骨肉之情,必要严办!”他忽然看见李永芳匆匆而来,在门外逡巡,语调缓和下来,说道:“你们去吧!好生体会朕的一片苦心。”  近几日,李永芳接连收到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密函,商议约他为内应,袭破辽阳城。努尔哈赤将几封密函反复看了,笑道:“这王化贞不是个实诚的人,专好吹嘘,以大话唬人。他不过是辽东巡抚,手下怎么会有十四万大军?那熊廷弼经略辽东军务,官职在他之上,如何却只有五千人马?”  “汗王问得有理,可是明朝官场上的陋规极多,汗王想必不曾理会。那王化贞在密函上所说大军十四万,并非虚言。他是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的门生弟子,又与兵部尚书张鹤鸣交情深厚。辽东每年往兵部请调的兵卒,都绕过熊廷弼,径自归到王化贞的名下,他手下兵马远多于熊廷弼,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永芳见努尔哈赤若有所思,接着说道:“王化贞自恃朝中有强援,不把熊廷弼放在眼里。凡事专向朝廷请旨,却不知会熊廷弼,他手握辽东重权,熊廷弼早给架空了。”  努尔哈赤悠然地点烟,深吸一口,笑道:“朕方才见密函上只具王化贞一人名姓,可知熊廷弼并未参与。看来他们经抚不和,那么熊廷弼徒有经略虚名,不足为惧了。”  “岂止是经抚不和?奴才看来,他们二人已势同水火了。王化贞主战,熊廷弼主守,各持一说,极为龃龉。弄不好怕是要老拳相见了。”李永芳想到熊廷弼何等的英豪,却奈何不得那个文弱的王化贞,若是二人由争辩而致打斗,该是怎样的场面,不禁暗自发笑。  努尔哈赤将密函抛在御案上,冷笑道:“区区一个王化贞,依仗叶向高就敢如此藐视我大金,竟说什么统领六万大军,一举荡平,可真大言不惭、狂妄至极!必要给他点儿苦头尝尝,让他想起辽东就胆战心惊。”  李永芳道:“王化贞好大喜功,意气自豪,其实并不知兵。他若是固守广宁不出,守住城池,山海关内外自可无虞,可他却一心想着建功,率兵渡过辽河,不是自己找死么?”  努尔哈赤道:“朕先遣一路人马,渡过辽河,偷袭西平堡,王化贞若能率兵救援,正好乘机在野外伏击,倒省得攻城了。”  “野地浪战乃是我八旗兵马所长,却是明军所短,如此扬长避短,必能大获全胜。”李永芳心里极是赞佩,汗王计谋百变而出,端的是炉火纯青。  一夜之间,后金兵马围住了西平堡。守堡副将罗一贯见情势危急,派人飞马求援。王化贞一心进兵,哪里容得有一城一地的失陷,得知后金兵数不多,急撤广宁、闾阳、镇武三处兵马,派总兵祁秉忠、参将祖大寿、游击孙得功,带兵往援。熊廷弼也得到了消息,派总兵刘渠赶来援助。两路人马会师前进,赶到平阳桥,得知西平堡失守,罗一贯阵亡。孙得功想要带兵返回广宁,刘渠、祁秉忠二人执意上前厮杀,孙得功勉强相随,兵卒陆续过了平阳桥,到了西平堡北边的沙岭,见前面尘头大起,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带领三万人马一齐杀出。刘渠、祁秉忠拍马迎击,孙得功却畏缩在后面,观望不动。只见后金兵马前排左右一分,后面冲出一队弓弩手,万箭齐发,明军猝不及防,再要持盾牌护身,早已伤了数百人,军卒惊慌而退,有人大叫道:“明军败了,还不快逃?难道要等着女真人来砍脖子吗?”刘渠、祁秉忠舍命遮拦,无奈军心大乱,约束不住,四散溃逃。  王化贞不知军卒溃败,还想着西平堡解围之后,如何向朝廷写折子报捷,正在构思腹稿,一阵骤急的马蹄声直闯辕门,总兵江朝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喊道:“大、大事不好了!孙、孙得功反了,诱开城门,正朝巡抚衙门杀来,大人快走!”  王化贞仓皇失措,两腿颤抖不止,竟跨不上马。江朝栋将他连拉带拖地架上了马,挥鞭出城疾驰。回头再看广宁,城中浓烟大起,杀声震天,王化贞吓得抱紧马鞍,落荒而逃。一直跑到大凌河,见一支人马迎面疾驱而来,打的是大明旗号,为首的一员大帅,身高七尺上下,魁梧高大,威风凛凛,正是辽东经略熊廷弼。王化贞伏在马背上失声大哭,不肯下来相见。熊廷弼提缰上前,见他泗涕滂沱,狼狈不堪,拱手道:“抚台大人当日豪言六万大军一举荡平,怎么却落到这步田地?”  王化贞无言以对,既惭愧又尴尬,更加埋低了头,号啕不止。熊廷弼重重一叹,说道:“你就是再高声用力地啼哭,也没用了,广宁不可复得。熊某只有五千兵,都交你率领,也好抵挡后金追兵。熊某不忍心这么多的百姓给后金掳去受苦,要护领他们入关。”  王化贞听到五千人马,眼睛一亮,说道:“还是先夺回广宁,不然如何向朝廷交待?”“迟了迟了。”熊廷弼摇头不已,“如你不上当出战,尽撤广宁兵马,也不至有如此大败。  如今正是兵溃之时,谁还肯为你卖力固守?”  王化贞还要再三相求,探马来报,后金占了广宁,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城都已失陷。熊廷弼看看发呆的王化贞,良久无言,下令将沿路各城镇不能带走的粮草等财物点火焚烧,烟火遮天蔽日。逃难的辽民有数十万之众,他们携妻抱子,拉牛牵羊,哭叫之声,惊天动地。王化贞、熊廷弼回到京城,即被羁押刑部大狱,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奉旨出关督理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  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年少时,曾杖剑出游塞外,访问要塞关隘边城堡垒,与九边的戍将、老卒吃酒谈兵,深知边事,晓畅虏情。孙承宗坐镇山海关,徐图恢复。更定军制,申明职守,以马世龙为辽东总兵,袁崇焕督理营务,鹿继善督理军储,杜应芳督理修缮甲仗,孙元化督理修筑炮台,游击祖大寿驻守觉华岛,副将陈谏协助赵率教驻守前屯,副将李承先负责训练骑兵,在山海关练成七万精兵。又在宁远筑起坚城,命袁崇焕、满桂、祖大寿驻守。派兵进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收复大片失地,前后修复山海关以外的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立车营五个、火营两个、前冲后劲营八个;制造甲仗器械弓箭等战具数百万;开拓土地四百里,开垦屯田五千顷。辽东兵精粮足,壁垒森严。  努尔哈赤本打算乘胜进兵山海关,但见孙承宗调度有方,明军日益恢复,他又想着迁都沈阳,因此按兵不动,广征能工巧匠在沈阳营造城池,建筑宫殿。四条宽街通衢的首尾各开一座城门,城池四面各开两座城门,城东,北为内治门,南为抚近门;城南,西为天佑门,东为德盛门;城西,北为外攘门,南为怀远门;城北,西为地载门,东为福胜门。城中央建起一群宫殿,居中为大政殿,八角重檐,正门两根盘龙巨柱,煞是威严气派,是努尔哈赤颁布诏令之处。殿两旁呈八字形排开十座亭子,称为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整座宫殿,楼台掩映,金碧辉煌,虽是仿照大明京阙样式,但在塞外宫阙如此巍峨,确是亘古未有。  努尔哈赤带着几个福晋,满朝文武,来到沈阳,又将离居多日的阿巴亥和多尔衮、多铎接入宫中,欢聚一堂。随即离开众位福晋、子孙,移居城北的一座小宫殿颐养居住。这座宫殿背对未曾拆毁的明人所修镇边门,夹在城北地载门与福胜门之间,面朝通天街,不大的二进院落,甚为僻静。正中是三间宽敞高大的殿堂,东西两厢各有三间配殿,黄色琉璃瓦铺顶,镶着绿边,气势非凡。镇远门虽称之为门,其实已给堵死,不再通行,宫殿周围终日罕见行人。努尔哈赤每日在这里看书、舞刀,似是远离了尘世喧嚣的隐士,他在耐心地等着明军的消息,在知道熊廷弼被砍头,送到大明的九座边关传看以后,他不相信孙承宗能长年地守在山海关,老死辽东,他不是与孙承宗用兵斗法,而是与明廷博弈,毕竟孙承宗不能一手遮天,而自己却无人掣肘,只此一点,自己就已占了先机。善用兵者,待机而动,个中三昧,努尔哈赤多年领兵征战之中早已谙熟。  机会终于给他等来了。此时已是天启六年,天启皇帝朱由校已二十二岁,但他自幼不喜读书,宫里贴身的大太监魏忠贤常导之“倡优声伎,狗马射猎”,朱由校终日沉湎机巧水戏,操斧拿锯凿削搭建各种形状的楼阁宫殿、桌椅木器,精巧异常,即便是巧手的工匠也难企及,做了拆,拆了做,毫不厌倦,再也无心处理朝政。  魏忠贤是河间府肃宁县的一个泼皮无赖,因逃避赌博输钱自宫为阉,改名李进忠,后得宠,皇帝赐名忠贤,复了本姓。他生得身形高大雄壮,极有心计,又善逢迎揣摩,与天启皇帝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结成了对食的假夫妻,平步青云,不久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明朝有二十四监,司礼监冠于二十四监之首,领东厂、内书堂、礼仪房、中书房等。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王体乾,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职位虽在魏忠贤之上,却反甘心听命。秉笔随堂太监虽有八、九人,掌章奏文书,照内阁票拟批朱,但都看魏忠贤脸色行事。随即魏忠贤又提督东厂,一大批无耻之徒蚁附蝇聚,有“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之号。魏忠贤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总揽内外大权,自称九千岁,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几乎都为魏氏死党,朝中东林党等正直大臣被他残害排挤殆尽。海内争相望风献谄,立祠颂德,天下财物耗费几空,朝野只知有太监魏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校。  孙承宗督师辽东,边防大备,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接纳,有意引为外廷强援。孙承宗以为魏忠贤不过一介阉竖,却不把他放在眼里,魏忠贤由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天启五年八月,辽东总兵马世龙误信自满洲逃回的刘伯漒所言,遣前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师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魏忠贤借机小题大做,交章弹劾马世龙。孙承宗不能自安,自请罢官返乡。魏忠贤举荐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  高第本是一介文士,不知兵事,又生性怯懦,接到诏命,想到前几任经略不是战死辽东,就是斩首西市刑场,自以为必客死辽东,断无生还之望,躲在家中大哭不止,但诏令不可改换,更不敢得罪九千岁,咬牙到山海关赴任,以为关外必不可守,下令拆毁宁远、锦州城池,将驻守兵马尽撤入关内。  宁远的主将兵备道袁崇焕在辽东已有四年,宁远城是他定下规制,历经一年多筑建而成的,城墙通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墙下宽三丈,上宽二丈四尺,城设春和、延辉、永宁、威远东南西北四门,门上都建有城楼,四角设炮台,东南角台上建有魁星楼。接到拆撤的军令,他实在舍不得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力争军令不可行,写了论辩的文书,飞报高第,言辞极为恳切:“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  高第一心保命,撤兵之意甚为坚决,以为他不过一时大言,哪里肯听?急令并撤宁远、前屯卫二城。袁崇焕看了高第的军令,不住冷笑,眉毛一耸,厉声对传令的校尉说:“你回去禀告经略大人,我袁崇焕官居宁前兵备道,守卫宁远、前屯卫二城,乃是我分内的职责,人在城在,城亡人亡,断没有轻易离开的道理!”高第闻言,连道狂妄,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本部人马留守宁远,其他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军令如山,极为仓促,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忙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天启六年正月初十,沈阳城内节日的气氛正浓,通天街上人来人往,都忙着预制各式彩灯,庆贺元宵。往年的灯节,自十五至十七放灯三日,今年迁到新都沈阳,努尔哈赤下令将灯节增加到八天,从正月初十晚始张灯,至十七日晚落灯。刚刚入夜,通天街上一里多长的灯市,灯火辉煌,绮丽无比。沿街家家户户门前彩灯高挂,有人物、瓜果、禽兽、鱼蟹灯,穷工极巧,角胜争奇,还杂陈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秧歌、灯官等剧。就是一些小巷深处的贫寒人家,门口也点起了雕刻模制的各色冰灯,晶莹剔透,玲珑可爱。不少人家把上年积剩的油蜡,倒至铁锅中,挂到门上燃烧,直到天明。灯月交辉,四处欢歌,士女游观,填溢街巷。  努尔哈赤与众贝勒、福晋、大臣摆酒赏灯,看着那些年幼的孙子们在宫苑里堆起不少雪人,放着花样繁多的花炮: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把夜空点缀得灿烂无比,捋髯大笑,点了烟袋,深深吸上几口,吐出一口口浓烟。自高第接任了辽东经略,知道明军必有变动,确未料到竟会将锦州、右屯、大凌河等城的兵马自行回撤到山海关以内,只留下宁远孤城。努尔哈赤端酒喝了几杯,向众贝勒大臣说道:“四年前,朕将关外的土地都归入我大金版图,正想领兵入关,却偏偏出了个孙承宗,不仅将辽西的几座城池夺了回去,还将朕挡在关门以外,不能前进一步。如今他既被罢职,朕终于去了心头大患!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尽弃关外诸城,只留下宁远一座孤城。看来此人实在庸碌得很,朕想亲统大军,攻破宁远,乘势叩关攻明,去看看中原的景致。”  代善说道:“宁远不过一万多人马,儿子的两红旗已绰绰有余,何必劳驾汗父屈尊,汗父还是在沈阳好好赏几天灯吧!”  努尔哈赤笑道:“你的孝心,朕已知道。那宁远守将袁崇焕不过一介书生,朕大可不必亲领大军攻城。但朕这几年耐着性子在都城养尊处优,早已烦闷了,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倒不是看重他。量宁远一座孤城,能支撑几天?”  皇太极道:“此时正是天寒地冻,我大金铁骑不便驰骋,不如等两三月以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再攻宁远不迟。”  努尔哈赤挥手道:“高第将兵马撤回关内,袁崇焕拒不从命,必定加紧备战,岂能叫他如此从容?兵法上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袁崇焕必想不到朕此时用兵围城,等他发觉,朕已兵临城下,他自然措手不及了。”众人见他执意要去,不敢再劝阻。  正月十五一过,努尔哈赤亲领大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向宁远进发。大军剑戟如林,迤逦几十里,不见首尾。十六日到达东昌堡,十七日渡过辽河。  袁崇焕孤守宁远,对后金全神戒备防范,努尔哈赤大军出了沈阳城,过了东昌堡,他便已得到消息,撤回中左所、右屯等处的明兵;烧掉城外民房,将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里。右屯卫守城参将周守廉依照袁崇焕的将令,坚壁清野,焚烧房屋,运走谷物粮食,带领一千守军进驻宁远。后金兵马如入无人之境,兵不血刃,直扑宁远,二十三日将宁远城四面密密围住。  袁崇焕命总兵满桂守城东,副将左辅守城西,参将祖大寿守城南,副总兵朱梅守城北,通判金启倧负责供应饮食,自己居中调度,总督全局。他发檄令知会山海关的辽东总兵赵率教,一经发现宁远逃回的官兵,就地处斩,格杀勿论。他深知努尔哈赤善用奸计,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城失守,莫不如此,命同知程维模稽查城内奸细。与众将商议,定下守城方略:凭坚城固守,敌诱不出城,据守城池,与敌周旋。部署完毕,袁崇焕下令封闭四门,然后与都督同知谢尚政、都司韩润昌、推官林翔凤、参谋守备黄又光几个平日结纳的同乡死士,微服上街,四处巡查。街上的军民行走匆匆,脸上多有惊恐之色,走到南街,见往日人流如潮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再,林立的店铺商号都已关门歇业,街上冷冷清清。他忽觉一阵凄凉,正想着如何收拾人心,使大伙儿安定下来,一心一意守城杀敌,别无其他的念头,却见沿街上的一座黑漆大门轰然洞开,几辆骡车外罩厚厚的青布大幔,从门里吆喝着出来,急急向南面的延辉门驰去,车厢中的人不住地呼喝车把式道:“快些走!若是迟了,城门关闭就再难出城了!”  袁崇焕疾步跟上,骡车离城门还有一箭之地,眼看那千斤的闸门缓缓落下,车把式大急,连连挥鞭抽打,喊道:“且慢关城门,我们还要出城呢!”车厢内的人早已掀开车幔,一起呼喊起来。  守门的军卒哪里肯听,任凭怎样呼喊,闸门已经放下,再想绞起已难,眼看城门死死闸住,车上的人纷纷跳下车来,呼天抢地,哭成一片,不住捶打着城门。霎时,四周居民一起拥来,将城门洞团团围住。袁崇焕躲在人群中,侧耳细听。车厢内下来一个老者,拿出一包银子,送与守门的校尉道:“军爷,你就行个方便,放小老儿出去吧!不然大金兵马杀入城来,教小老儿往哪里躲?”  “不行!”校尉打脱了那包银子,厉声说,“奉袁大人将令,城门关闭,金兵不退,不可开启。请回吧!”  那老者见已无望,含泪叹息道:“唉!大金的铁骑纵横关外,宁远弹丸之地,怎么守得住?没想到,我这一大把的年纪了,却要埋骨在关外异乡了。”围观的百姓听了,无不动容惊骇,纷纷议论:“可不是么,这个袁蛮子好生可恶!他拼着一条性命不要了,却要咱来陪他!”  “他也真个不知死活!好好听经略大人的话,退回关内早就万事大吉了,如今倒好,还要大伙儿这般担惊受怕!”  “金兵素来残忍,略地屠城,就是妇孺也不放过,杀人如踩死蚂蚁一般。他袁崇焕守此孤城,还不是为了个人邀功升官?一旦有个闪失,却要害了满城的百姓。”  “管他做什么,砸开城门,一起逃出去吧!”  眼见人越聚越多,纷纷向城门拥去,校尉大声吆喝着,命众人退后,领着十几个兵丁持刀相向,哪里阻止得住?正在危急,城楼上有人大喝道:“哪个擅开城门,格杀勿论!”随着喊声,下来一个威武的将军,满脸虬髯,按刀立在众人面前。袁崇焕见是守南门的参将祖大寿,心下大急,暗忖:若是此时金兵攻来,他如何一心守城?想到此处,挤出人群,上前给那老者打躬问道:“老人家为何要出城去?”  老者见一个中年的汉子,身形略矮于常人,脸上三绺长须一丝不乱,两眼之中神采飞扬,灼灼逼人,身穿半旧的布棉袍,以为是个平常的平头百姓,赌气道:“不出城却要在城里等死么?”  “何以见得就是等死?”袁崇焕不愠不怒,他见祖大寿等人见了自己,面有惊喜之色,似要上前拜见,急忙以目制止。  “谁能挡住十三万金兵?”  “你怎么知道挡不住?”  老者诧异地看他一眼,问道:“你是什么人?看你是个读书人的模样,怎么竟这般痴呆!”  “我便是钦命的宁前兵备道。”袁崇焕神情自若。  人群一阵惊呼,“他就是袁蛮子?袁蛮子来了!”  袁崇焕看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慨然说道:“宁远城自修筑那日起,我就想着会有恶战的一天,不仅城墙加宽加高,且已储备了数万担粮米,足够一年的耗费。金兵往来飘忽,所带的粮草不多,只要守得两三个月,他们粮草一尽,不战自退,大伙儿何必担心。”  人群中有人问道:“若是他们不退怎么办?”  袁崇焕连声大笑,说道:“金兵有刀,我们有枪;金兵有弓箭,我们有盾牌。怕他们什么?”他回身北望一眼高大的鼓楼,见鼓楼下的十字街上也站满了人,远远地朝这里观望聚集,他暗道:来得好!正好当面晓以大义,安定人心。他登高大呼道:“各位父老乡亲,奴酋入犯,正是我们做臣子枕戈尝胆之秋。本道受皇命守卫,数年的心血都花在这宁远城上。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阻挡奴酋。万一不测,本道势与此城共存亡,就是血溅城头,也算不枉此生,决无后退半步之理!”说完,跳下高台,拔出佩剑,割开食指,在一处白粉皮墙上写下四字:誓死守城。血迹淋漓,鲜艳夺目。  袁崇焕复又跃上高台道:“大丈夫一生,应该俯仰无愧,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我闻辽东自古多豪杰义士,怎忍心将祖宗留下的基业拱手让与异族?大伙儿若能与我一心守城,自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何惧金兵百万?仰仗各位了!”屈身长揖,朝众人跪下。  众人热血沸腾,刷地跪倒一大片,齐声喊道:“愿跟随大人,誓死守城——”  那老者颤巍巍上前,拉着袁崇焕的手道:“袁大人,刚才小老儿冒犯了!大人既有心守城,这几大车上的财物就作军饷,算是小老儿向大人谢罪!”  袁崇焕搀住他道:“老人家忧心城陷,桑梓罹难,也是人之常情,何罪之有?”  一时,全城军民士气大振,有的登城防守,有的捐送粮草;就是一些说书的艺人也巡守巷口,提防奸细。宁远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努尔哈赤见宁远城内一片悄然,不见什么动静,忍耐不住,带人到城前,举目一看,城墙高厚,巍峨壮观,那高耸的城楼,楼檐翘起,凌空欲飞,真是气象万千!他命人朝上喊话:“袁崇焕,朕这次带了二十万大军来攻,宁远非破不可。你如愿投降,朕一定大加优待,高官厚禄,绝不吝惜。”  袁崇焕登城向下答道:“我在宁远修筑城池,自然是要死守到底,怎肯投降?你不必费口舌了,我不是李永芳那样的软骨头,不怕你吓的!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怎会稀罕做你们蛮夷的什么高官?当真可笑!”  努尔哈赤气得脸色铁青,远远地将令旗一挥,背后转出上万的弓弩手,万箭齐发,破空之声不绝于耳。袁崇焕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楼中,夜幕将垂,西天布满红霞,将远处山头的积雪映照得瑰丽无比,天地交合之处红白晕染。无数的羽箭破空而来,顷刻之间,将城楼的门窗钉得密密麻麻,城道上落满了箭矢,横七竖八,有如枯枝乱柴。箭雨过后,金兵铺天盖地而来,成千成万地冲到城边,竖起云梯攻城。袁崇焕一声令下,突然之间,躲在墙雉之后的军卒,举起千万支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明军从城头的每个石堞间推出一个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堞内,一半探出城外,大柜之中伏有甲士,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进城头,再装矢石探出投掷。城头十一尊红衣大炮轰鸣,轮流轰击,每一炮打出,炸得土石飞扬,无数金兵和马匹被震上半空。  努尔哈赤挥动令旗,后面铁骑奔突,冲出一队队铁甲军,每人身披两层铁甲,称为“铁头子”,推了铁车,车顶以生牛皮蒙住,车内暗藏军卒,矢石不能伤,奋勇迫近,直到城下的死角,车内的军卒舞动长锹铁铲,猛挖乱掘城墙墙脚,铁甲军推车猛撞城墙,声音轰隆轰隆,势道惊人,饶是城墙既坚且厚,也多有破损。  “不好!金兵正在穴城。”袁崇焕一惊,挥剑大喊,“快拆阶石!”军卒将城上铺设马道的长条大石抬起,顺着城墙投砸而下。那阶石十分沉重,铁车都给砸坏,压死了不少金兵。  穴城乃是金兵多年练就的攻城之法,军卒伏在城墙脚下,凿成空洞,向城内不断掏挖,终至城墙塌陷。穴城的金兵虽被发觉,但已有不少金兵已掩身在墙洞中,躲过了大石。不到半个时辰,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城破在即,满城百姓惊惶失措。通判金启倧大吼道:“快取万人敌来!”那“万人敌”是在芦花褥子和棉被里暗撒了火药,再以火箭射燃,威力无比。兵卒门将备好的“万人敌”纷纷投到城下去。正月严冬,气候酷寒,就是白天尚且滴水成冰,遑论没了日头的夜里?城下的金兵身穿铁甲,本不甚御寒,见到被褥,都来抢夺披盖,城上将火箭、硝磺等引火物投下去,“万人敌”立即燃烧爆炸,烧死了无数金兵。  城上军卒见金兵烧得四处翻滚,拍手大笑。忽然轰隆一声,城墙给掏挖得久了,土石松动,竟塌裂了一丈多的口子,袁崇焕从城楼跃身出来,搬了石块去堵,肩膀早中了一箭,他咬牙将石块垒好,刚刚站直了身子,胳膊又中一箭。祖大寿看了,劝道:“大人保重,何必亲身涉险?大人若有闪失,这宁远怎么办?”  袁崇焕知道事情紧急,哪容他多嘴,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我大明的存亡相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活着又有什么乐趣?”伸手将左臂的箭头拔出,带出一大块皮肉,刺啦撕下一角战袍,将伤口裹了,快步去搬石块。众军卒见他临危不惧,大为感奋,冒着箭雨搬石运土,泼上井水,霎时之间,冻得结结实实,缺口很快堵死。  袁崇焕急忙命人巡查城墙,金兵挖出的洞穴大小竟有七十余个,若这样掏挖下去,宁远城迟早要给挖破了。他站在城头,抚剑望着天边的残月,月冷星稀,天色转明,依稀看出远处雪山的轮廓。想到天明以后金兵必然倾力猛攻,正在彷徨无计,忽听到城下金兵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自远而近,如潮水涌至,到后来数万人齐声高呼,惊天动地。晨曦之中,但见一根九旄大纛高高举起,铁骑拥卫下青伞黄盖,一彪人马锵锵驰近,簇拥着一个身罩黄袍须发斑白的高大老者,正是大汗努尔哈赤临阵督战。大金官兵见大汗亲至,士气大振,数百架云梯纷纷竖立,金兵如蚂蚁般爬向城头,城上守军奋力抵抗,滚木礌石雨点般砸落,金兵惨叫着摔到城下,却前仆后继,没有一丝怯意。但见金兵的尸体在城下渐渐堆高,后续队伍仍如怒涛狂涌,踩踏着尸体攻城。  城头的军民瞧着这等声势,不觉骇然失色。谢尚政心中大怯,奔到袁崇焕的身前,低声道:“大人,眼见宁远是守不住啦,咱们快出城南退罢!”  袁崇焕大怒,喊着他的表字道:“允仁!枉你还是个武举出身,竟这般没胆色!众人都在奋勇杀敌,你却说出这等言语?想要动摇军心么!大丈夫以身许国,怎能如此畏首畏尾?宁远在,咱们人在;宁远亡,咱们人亡!”谢尚政满面羞愧,奔回城边御敌。  努尔哈赤见攻了一夜,宁远城巍然屹立,丝毫不动,命人将黄龙幕帐向前移动,将大纛旗高高树起,身旁两百多面大皮鼓打得咚咚声响,震耳欲聋。但见城下满是金兵的死尸、兵刃,兀自有不少的金兵或死或伤,一个个血染铁甲,从阵前退下来。饶是他身经百战,此刻见了这一番厮杀,也不由得暗暗心惊:“与明军征战多年,往常的明军将士个个懦弱无用,怎么宁远的明军却如此英勇,丝毫不弱于我们满洲精兵?”心里半惊半恼,暗忖:“这小小的宁远城,若是攻不下来,怎么去打山海关……”命传令官晓谕八旗将士加紧攻城。  那传令官驰马大呼:“众官兵听着:大汗有旨,哪个最先攻登城墙,便封他为宁远城的城主,招他为额驸。”金兵听了,想着荣华富贵和娇嫩的格格,大声欢呼,那些枭将悍卒个个不顾性命地扑将上来,旦夕之间就要攻上城头。  袁崇焕见情势危急,却听不到红衣大炮的声响,持剑奔到红衣大炮前,大喊道:“彭簪古,彭簪古!”连叫数声,无人应答。  背后跑过一人,喘着粗气道:“大人,火器把总彭簪古受了重伤,已给抬下城去了。”  “唐通判,其他放炮的人呢!”  “都给金兵一阵箭雨射死了。”  “你来放炮!”  “大人,卑职只是看别人放炮,可从未摸过呀!”  “对着城下放就是了。”  唐通判不敢违命,装了火药炮弹,问道:“大人,朝哪里放?”  袁崇焕往远处一指道:“你可看清了那边的黄龙幕帐?必是那老贼努尔哈赤,就朝他那里发炮。”  这红衣大炮长一丈,重有三五千斤,口径三寸,中容火药数升,杂用碎铁碎铅,外加三四斤的精铁大弹,火发弹飞,横掠而前,攻无不摧,可有二三十里的射程,是用重金购自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宁远城上布置了十一门。火炮建在平台上,炮身上有小轮、照轮,所攻打或近或远,据此刻定里数,按照一定规式,低昂伸缩炮管。唐通判小心翼翼地调了炮口,装上火药炮弹,点燃火线,大呼道:“大人躲开了!”拉着袁崇焕跑出数百步远,只听一声巨响,有如山崩地裂,炮口喷出一大团火球,远远地飞落到城外,在金兵中炸开,一时之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袁崇焕见离黄龙幕帐尚远,暗叫可惜。此时,督建炮台的孙元化、炮手罗立飞跑回来,装好火药炮弹,将炮口调高。袁崇焕叫道:“我来点火!”将火线点燃。不料那小轮竟给震松脱了,炮口低落下来,唐通判大急,竟挺身将炮管托起,躲在远处的袁崇焕三人大叫着命他躲开,他浑若不闻,死死抵住炮管,面色涨得通红。又是一声巨响,炮弹落在黄龙幕帐不远处,幕帐登时腾起了一团火焰,努尔哈赤顿觉后背给人猛击了一下,火灼一般疼痛,那马也受了惊吓,竟人立而起,他猝不及防,被掀落在地。金国兵将见大汗落马,无不惊惶,四面八方抢了过来。  烟雾稍散,袁崇焕三人冲上炮台,见唐通判早已给大炮震得粉身碎骨,远处的黄龙幕帐已给烧得干干净净,努尔哈赤的大纛正自倒退,大纛附近纷纭扰攘,金兵偃旗息鼓,纷纷溃散。  “袁大人,打中了!打中了!”孙元化、罗立跳跃欢呼。  袁崇焕大呼号令,乘势开城,率兵杀出。金兵军心大乱,已无斗志,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一路上抛旗投枪,溃不成军,纷纷向北奔逃。袁崇焕追出三十余里,担心中其埋伏,又见金兵渐渐收拾队形,缓缓向北退却,不好迫近,收兵回城。满城的百姓早已拥在城门口,夹队相迎,纷纷赶来拜谢救命之恩。多年来,明军与金兵作战从未有过如此大胜,众人想起这场恶战,兀自觉得心下骇然,竟有几个喜极而泣,放声大哭。  尾声·归天  阿巴亥扶他慢慢坐起身来,努尔哈赤道:“给朕装上一袋烟。”阿巴亥听他想抽烟,以为病情有了转机,忙将烟袋递上,打火点燃。努尔哈赤吸了一小口,却猛烈地咳嗽起来,突然两眼圆睁,张嘴吐出一口鲜血。阿巴亥吓得呆了,赶忙将他揽在怀里,擦干净嘴角的血迹,忽觉他身上一阵冰凉,冷汗直流,气若游丝……  努尔哈赤败回沈阳,躲入了城北的小宫殿里,静养背伤。背上不过给火炮灼伤了一片,并不十分沉重,但心头的火气实在难消,急火攻心,伤口愈合得极是缓慢。辗转床榻,半个多月,才勉强下来行走。四大贝勒一齐赶来探视,努尔哈赤扶病而起,见了众人,问道:“代善,八旗兵马伤亡多少?”  “不过三五千人,阿玛不必放在心上。”  努尔哈赤摇头叹息道:“征战死伤倒也平常,只是朕自二十五岁起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料今日在这小小的宁远城,遇着这袁蛮子,偏偏吃了一场大亏,实在可恨可恼!”  皇太极劝慰道:“自古胜败兵家常事,一场小小败绩,汗父何必耿耿于怀?等汗父身子康健了,再领兵报仇,踏平宁远城,出这口恶气不迟!”  “话是那么说,朕活了大半辈子,最看重的是脸面。可宁远一战,差点毁了朕一世英名,朕怎么甘心?”努尔哈赤咳嗽几声,苍白的脸色渐渐有了一丝红润,“朕征战多年,每次班师,无不是满载金银珠宝、刀枪牛羊而归,可这次却损兵折将,真是羞……羞见祖宗……”言下之意,竟是极为愧疚。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面面相觑,不料汗王心病竟如此沉重,正想着如何劝解,颜布禄进来禀报说:“袁崇焕派人送来礼物,要面交汗王。”  “带他进来!”努尔哈赤颇觉意外,忖道:这袁崇焕当真有趣,胜了一场却送来礼物,到底何意?皇太极想到袁崇焕直立宁远城头,轻袍缓带,大有古代儒将之风,本来暗自喝彩,但取胜之后派人送礼物致意,未免有些趾高气扬,小看对手了,心里大觉不平。  “阿弥陀佛——”随着一声清亮的佛号,殿外进来一个出家的和尚,向着努尔哈赤合掌施礼道:“贫僧李喇嘛拜见汗王。”  努尔哈赤问道:“袁崇焕给朕送来什么礼物?”他见信使竟是个方外的僧人,觉得袁崇焕处事实在匪夷所思,大大出人意表。  李喇嘛从贴身处取出一幅画来,恭恭敬敬呈上。努尔哈赤展开一看,见上面工笔画了宁远城楼,楼旁一尊红衣大炮,城下一座黄龙幕帐起火燃烧,一匹高头大马人立而起,地上四脚朝天地躺着一人,五彩龙纹的黄袍,乱蓬蓬的头发、胡须,神情极为狼狈,赫然就是自己,画脚下写着两行小字:“老将军横行天下已久,今日竟败于我这后生小子之手,岂非天意?”  努尔哈赤捶座大怒,喝道:“你这蛮子,辱朕太甚!”大叫一声,倒在龙椅上。四大贝勒急忙上前扶起,看他背上的伤口鲜血迸流,将外衣浸透,忙将他抬到炕上歇息。努尔哈赤伏在炕上,兀自咬牙切齿道:“朕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一座小小的宁远孤城!可恨可恨!”  代善带头劝解道:“汗父息怒,身子要紧。”  努尔哈赤疲惫又痛苦地闭上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连躺了两个多月,伤口渐渐愈合,想到自己中了袁崇焕的计策,气得金疮开裂,越发愤恨,病情刚刚好转,就下令四大贝勒加紧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天凉以后,伺机攻打宁远,必报前仇。  转眼到了七月,正值盛夏,天气出奇炎热,努尔哈赤背伤愈合未久,更是耐不得如此高温,勉强熬了几天,沈阳依然笼蒸火烤一般,实在难以忍受,疮口周围竟又红肿起来,只得命二贝勒阿敏护送着,前往清河汤泉避暑疗养。谁知一路颠簸,饱受暑热之苦,到了清河汤泉不到两天,背上的伤口竟有些化脓。八月初一,二贝勒阿敏杀牛烧纸,祈祷神佑,丝毫不见效果。努尔哈赤也觉病势危重,下令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命大福晋前来服侍。八月初七,阿巴亥自沈阳匆匆赶到。  夜色如水,星光灿烂。太子河上,灯火点点,一艘大木船在河中缓缓行进,木桨划开河水的声音极其轻柔,船头却戒备森严,站立着许多披甲持刀的侍卫,人人面色凝重。船舱中,努尔哈赤面色苍白,气虚体弱地侧卧在床榻上,闭目养神。大福晋阿巴亥在一旁不停地用凉湿的手巾给他敷着身子,背上的疮口不住地浸出腥臭的脓水,身上灼热滚烫。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努尔哈赤已变得消瘦异常,赤裸的后背透出条条肋骨。他虚弱地嘘了一口气,阿巴亥知道他半边身子已麻木了,忙起来扶他翻个身,见他脸上的痛苦之色减轻了不少,才小心地坐下,轻声问道:“汗王,可是背上的伤疼得厉害?”  “不疼,我只觉得烫,像有人拿火在烤……”  阿巴亥心头顿觉不祥,想必毒气已渐渐散开了,她背转身去,擦了擦泪水。努尔哈赤声音微弱地问道:“到了……什么地方?”  “前面就是叆鸡堡了,离沈阳四十里。”  “阿敏呢?”  阿巴亥急忙将舱外的阿敏喊来,努尔哈赤不悦地看着他,鼻子哼了一声,责问道:“你可给他们几个送信了?他们怎……怎么还不到?是不是朕的话没人听了?”  阿敏跪下道:“汗王放心,奴才派人骑快马赶往沈阳,必不会耽搁!汗王再睡一会儿,大贝勒他们即刻就到了。”  “朕……朕是怕见……不到他们了。”努尔哈赤大口喘着气,说话断断续续,动了动手指,说道:“你去吧!”  阿巴亥看着阿敏出舱,忍不住抽泣起来,哭道:“求汗王撑着点儿,不要胡思乱想,奴婢心里慌得有些六神无主了!”  努尔哈赤强打精神,抓住她的手道:“拉朕起来。”  阿巴亥扶他慢慢坐起身来,努尔哈赤道:“给朕装上一袋烟。”阿巴亥听他想抽烟,以为病情有了转机,忙将烟袋递上,打火点燃。努尔哈赤吸了一小口,却猛烈地咳嗽起来,突然两眼圆睁,张嘴吐出一口鲜血。阿巴亥吓得呆了,赶忙将他揽在怀里,擦干净嘴角的血迹,忽觉他身上一阵冰凉,冷汗直流,气若游丝。她吓得张口要喊阿敏,可连张了几下,竟喊不出声来。  “不用喊他!”努尔哈赤声音微弱,可依然有着往日的威严。  二人在船舱中静静地坐着,舱外河水哗哗地奔流声清晰可闻,河面上不时有船只穿梭往来,闪烁的灯火透进舱中,稍纵即逝……良久,努尔哈赤的喘息有些均匀了,他凝视着阿巴亥,悲伤道:“朕纵横关外数年,没想到临死竟这般寂寞,身边没个儿孙守着!朕叫他们来,他们竟不听了。”  阿巴亥听他说得凄惨,眼里又涌出泪来,抚慰道:“他们想必还没接到汗王的旨意。”“你可知道,朕为什么不再立太子?”  “奴婢不敢乱猜。”阿巴亥听了“太子”二字,登时想起了代善,想到自己一手拉着多尔衮,一手拉着多铎,千辛万苦地回到乌拉老家,在路上多铎发冷发热的,差点儿送了命……她心头一阵酸楚,眼泪大滴滚落。  努尔哈赤吃力地说道:“立褚英、代善二人,朕都错了……”  “那四贝勒呢?汗王心里不是一直属意于他?”  “老八倒是极像朕,他的军功、才干,这些阿哥之中,无人能出其右。只是……唉!都是朕害了他!”  “奴婢越发不明白。”  “朕不该给他请汉人师傅,如今他中毒已深,做什么事都愿意用那些汉人,开口闭口也是汉人的做法,朕担心我们女真的祖制要给他毁坏了。不然,他倒是个合适的太子。”他看着阿巴亥,无奈地说道,“以老八的性子,他时刻想着叩关攻明,要进关做天下的共主。朕却怕我们入关以后,后辈子孙给汉人教坏了,忘了祖宗创业艰难,只知文恬武嬉,祖宗之法就这么轻易地丢了。”  “原来汗王竟思虑得如此深远。”阿巴亥见他脸上渐渐生出一片红光,说话的声音也洪亮了起来,心下暗自欢喜。  努尔哈赤拿起烟袋空吸了一口,惬意地闭眼道:“你仔细听着,选一个能守祖制的新汗,朕才放心。”忽觉一股辣辣的烟草味直冲喉间、鼻孔,他禁不住又咳嗽起来。  阿巴亥取过烟袋,劝阻道:“汗王,先好生歇着,别一下子说这么多的话!”  努尔哈赤摇摇头道:“你不要拦着朕,朕这病来势凶猛,怕是熬不过去了。再不说,还要带着这些话进棺材么?”  阿巴亥不敢再拦,只觉他身上又滚烫起来,烤得自己的胸前也是一片汗渍,拿了手巾去擦,却听他说:“阿巴亥,朕想从他们几个小阿哥里……挑……挑选一人,把大金国的汗位传给他……”  她顿时停了手,忘了燥热,诧异地几乎叫出声来,颤抖地问道:“哪……哪几个小阿哥?”“多尔衮、多铎,还有……还有费扬古……”  “可是他们三人都还年幼,又没有多少战功……”  “朕要的是守成之主。”  “四大贝勒岂会答应?”阿巴亥顿生怯意。  努尔哈赤喘息道:“朕命他们赶来,就是要当面拥立新汗!不然,朕死以后,汗位之争免不了会有一场厮杀,势必给四大贝勒夺了去,朕不愿子孙流血,反目成仇……”  “怎么会?他们可都是至亲的骨肉……”阿巴亥想到骨肉相残,吓得瞠目结舌。  “骨肉相残,更为惨烈骇人。”努尔哈赤重重地出了口气,捏紧她的手说,“你别怕,朕不会教他们这样的……这会儿……我觉得好些了。只要朕死不了,绝不容他们动刀……”  “汗王,你死不了的,奴婢已求过天神……”阿巴亥柔肠痛断。  “朕这样苦撑着,就是要等他们来……你听,可是有马蹄声?”  阿巴亥侧耳静听,果然岸边蹄声杂沓,由远渐近,惊喜道:“他们来了!”却觉肩头异常沉重,努尔哈赤已歪倒在她的肩上,大睁着两眼,口中已没有一丝气息……  “汗王——”她惊悸得一声恸哭,撕心裂肺……  “阿玛——”四贝勒皇太极抢身进舱,默默跪倒,泪如泉涌,哭了一会儿,抬头见大福晋阿巴亥怔怔地看着自己,神情有些呆滞,问道:“我飞马赶来,还是迟了一步,阿玛临死前可有遗言?”  “汗王已糊涂多日了。”阿巴亥心头扑扑直跳,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  “阿玛果真没吐露什么?”  “没有。”  皇太极眼里射出两道凌厉的光芒,逼视道:“若非阿玛有话要说,何必急着召我们赶来?”  阿巴亥置之不理,反问道:“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怎么还没到?”  “我的坐骑最是神骏。”  阿巴亥心底一沉,知道必是送信人做了手脚,登时觉得遍体冰冷。  皇太极追问道:“阿玛到底说了什么?”  “他们不来,我不能说!”  “好!你若不说,我也猜得出来,你必是想借在阿玛身边之机,假称遗命,将汗位传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我可诬赖了你?”  “你血口喷人,我怎么会敢如此荒唐!”阿巴亥大惊失色。  皇太极冷笑道:“自然是依仗只有你一人在阿玛身边服侍,你才敢大胆妄称遗命。”  阿巴亥惊恐万分,颤声道:“你……你要怎样?”  皇太极一阵长笑,说道:“我听到的遗命可不是这样。”  “你从哪里听来的遗命?”  “阿玛刚刚对我说的。”  “你……你胡说!你来之时,汗王分明已经死……”  “哼!等众位贝勒大臣到齐了,看是谁胡说?他们是信你还是信我?”  阿巴亥大叫道:“你竟敢假冒……”舱外冲进两个侍卫,将她紧紧拖住。  阿巴亥挣扎着大骂道:“该死的奴才,你们要造反么?”  “住嘴!”侍卫大声喝止。  “我的嘴也要你们这些下贱的奴才来管!”阿巴亥气急。  皇太极森然说道:“照理说,我们做晚辈的本不该管,但却不喜欢你四处乱说。你要是管不住自家的舌头,可别怪我心狠手辣!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小小年纪就因你胡说而死,岂不可惜!”  “我不会乱说的……求你放过他们。”阿巴亥一下子坐倒,惊惶不已。  “我不放心。你自己选吧!是要儿子还是保命?”  “你就不怕舱外的二贝勒揭发你?”  “二贝勒先传信给了我,然后才是大贝勒、三贝勒,其中的缘由你自然明白。”  “你……你就这么狠心?”  “为了大金前途,祖宗基业,我也没别的法子。”  “容我想想。”  “工夫可不多,早拿主意。”  “汗王——”阿巴亥一声长嚎,撕心裂肺,哭倒在努尔哈赤身旁……  半顿饭的工夫,代善、莽古尔泰等人赶到,也都哭拜倒地。过了多时,才想到询问汗王有什么遗命。皇太极看看刚刚返身回来的阿巴亥道:“我赶来时,汗父已然到了弥留之际,他见我到了,眼睛发亮,口中嗫嚅着似是要嘱托什么,竟说不出话来,只是抓着我的手不放……”  代善两眼红红地看着阿巴亥道:“这四天,额娘一直跟在汗父身边,汗父此前说过什么话?”  不等阿巴亥回答,皇太极接过话茬道:“方才我已问过额娘了,汗父只说……只说十分喜爱额娘,离不开额娘,要她陪着去。三个年幼的兄弟,托付我们四大贝勒抚养看管。”他两眼直视着阿巴亥道:“额娘,我说得可对?”  阿巴亥看着皇太极那咄咄逼人的目光,神色黯然道:“不错!”  代善本有些怀疑,但想到那夜书房的风流,还以为汗父对他与大福晋之事依然怀恨,登时不敢再追问阿巴亥,却对阿敏道:“你一直陪伴阿玛,是不是如此情形,你该清楚。”  阿敏摇头道:“大汗连日喜怒无常,弥留之际,我在舱外,未闻汗命,不敢擅自进舱。大汗有什么遗命,我并不知道。只听大汗传四贝勒进舱,随即大汗便……便归天了……”  阿巴亥见阿敏暗助皇太极,心知二人联手,绝非仓猝发难,显然早有预谋,自己虽不甘心,但孤儿寡母,实在无力抗衡,想到三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心如刀绞,真如圈中的猪羊,主人要杀,哪里可逃?咬牙道:“黄泉路上,汗王还要小福晋德因泽,我的贴身侍女代因扎一起陪他。”  皇太极知道她对这二人恨之入骨,必欲乘机杀之而后快,点头道:“汗父的遗命谁敢不从,我第一个放不过他!”  “好!有四贝勒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自十二岁来到汗王身边,二十六年来,锦衣玉食,享尽了荣华富贵,也不忍心离开汗王,情愿相伴地下。只是我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年纪尚幼,还要请四大贝勒多多看顾他们,我也好安心地侍奉汗王。”阿巴亥泪如雨下。  皇太极答应道:“我们必不负额娘所托。”  “我要你们对天盟誓。人言虽可忘,上天不可欺!”阿巴亥泪眼婆娑地盯着皇太极。  皇太极扑通跪在努尔哈赤身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也依次跪下,指天发誓。  “四贝勒,你可要记住今夜的誓言!”阿巴亥两眼痴痴地盯着皇太极,良久,才转身朝努尔哈赤拜了几拜,整整鬓发,走出船舱。  远处依然不断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也许她的三个儿子正在飞马赶来,可她知道等不到了,也不敢等他们来。也许三个儿子还不知情,他们毕竟没有参与军国大事的资格……阿巴亥闭目流泪,静静地等着两个侍卫将牛皮绳索套入粉嫩的脖颈,慢慢收紧,陡然一阵窒息,霎时两耳嗡鸣,天地昏暗……  天命十一年,即大明天启六年,皇太极继承了后金汗王之位。不久,在沈阳城东二十里的浑河北岸,依着“川萦山拱、佳气郁葱”的天柱山,选定万年吉壤宝地,安葬了努尔哈赤,将孟古、阿巴亥等人与他一起合葬,这就是大清关外三陵中的东陵——福陵。  主要人物表  努尔哈赤◎又作努尔哈齐。庙号清太祖,姓爱新觉罗氏。世袭建州卫左都督,后受明朝敕封,为建州都指挥使、龙虎将军,建国号金,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后被尊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享年六十八岁。  佟春秀◎努尔哈赤原配福晋。生子:褚英、代善,女:东果。  衮代◎努尔哈赤大福晋,姓富察氏。生子: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古济。  孟古◎努尔哈赤大福晋,姓那拉氏。美艳娴静,人称孟古姐姐。生子:皇太极。  阿巴亥◎努尔哈赤大福晋,姓那拉氏。世誉满蒙第二美女。生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东哥◎姓那拉氏,孟古堂侄女。世誉满蒙第一美女,为报父仇,居家至三十三岁,人称叶赫老女。  舒尔哈齐◎努尔哈赤同胞二弟,曾与努尔哈赤齐名,后因争夺权位,被努尔哈赤处死。  褚英◎努尔哈赤长子,封广略贝勒,赐号洪巴图鲁,立为太子,后因叛逆被处死,年三十六岁。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赐号古英巴图鲁,正红旗、镶红旗旗主,立为太子,后遭废黜。皇太极继位后,封礼烈亲王。  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正蓝旗旗主,四大贝勒之三。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庙号清太宗。建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四大贝勒之末,正白旗旗主。子清世宗福临为大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阿敏◎舒尔哈齐次子,镶蓝旗旗主,四大贝勒之二。  额亦都◎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  费英东◎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  何合礼◎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娶东果而为额驸。  扈尔汉◎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  安费扬古◎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  张一化◎北直隶大名府举人。后流落辽东,因为努尔哈赤讲授《三国演义》及历朝兴衰故事,是建州第一个军师。  龚正陆◎一作龚正六。浙江会稽人,本为贩马商人,因通文墨,为努尔哈赤执掌文书,并教其子弟,被称龚师傅而不名。  范文程◎明·诸生,后金智囊。字宪斗,号辉岳,辽宁沈阳人。归顺后金,极被尊重,称范章京而不名。  李永芳◎明·抚顺游击,辽东铁岭卫人。后归顺后金,娶努尔哈赤孙女而为额驸。  李成梁◎明·辽东总兵。字汝契,辽宁铁岭卫人。驻守辽东三十多年,以军功第一,加太子太保,封宁远伯,生子九人,人称李家九虎。  杨镐◎明·辽东经略。字汝京、京甫,号凤筠。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率十一万大军讨伐后金,在萨尔浒惨败,下狱。后被杀。  熊廷弼◎江夏四贤之一。字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代杨镐经略辽东,与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广宁兵败遭冤杀,传首九边。遗骸多年不得归葬故里。史称明末三雄。  袁应泰◎字大来,陕西凤翔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代熊廷弼经略辽东,辽阳失陷,自缢殉国。  袁崇焕◎明·辽东巡抚。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守宁远而获大捷,清·太祖中炮受伤,气病而死。又与皇太极大战宁锦,再获大捷。崇祯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后被冤杀,凌迟而死。  龙敦◎努尔哈赤堂叔。  尼堪外兰◎努尔哈赤仇敌,图伦城主,努尔哈赤祖父、父亲受他陷害而死。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