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归公”就是把你的那些小费,那些私设的小金库里面的钱你归公。那么李卫执行这个事,做得特别有意思。当时就赶上有一个亲王——比李卫官还大的一个亲王,也在一个政府部门里面工作。人家这个亲王拒绝执行李卫的政策,非得要这“火耗”。自个拿价钱。人家官大压死人哪。怎么对付这个亲王呢?李卫有办法!人家李卫到街上找一个写字的先生给写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某某亲王的火耗”。然后他把该送给某亲王想拿走的那个钱,然后一包,封上以后贴一条,往那儿一搁。哎哟!这不明明想告诉人家火耗有这么多。他想自己拿走,这亲王的脸往哪搁啊!亲王赶紧向李卫陪礼道歉来了。然后雍正皇帝这火耗归公的政策,就在中央政府这个部门特别顺利地推行下去了。因为李卫在“火耗归公”一事上做得很好,所以雍正皇帝就很看重李卫。于是李卫的官又升了。您看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这个李卫就到了成都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到陕西做了布政使。在李卫一生的经历上,就与四川没有过关系,也没在陕西做过布政使!前面我们说过,李卫在1717年出资为兵部员外郎,1719升任户部郎中。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在怡亲王胤祥的保荐下,1722年冬,李卫升为直隶驿传道;很快又改授云南盐驿道,成为雍正皇帝边疆重地的心腹之人,时年36岁。从此,开始了其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这个方面的内容,电视剧中没有描述。云南是边疆啊!云南是最能够使这个税收流出去的地儿——最容易走私。当时雍正皇帝感觉到云南这个地儿为什么这个税收就收不上来呢?为什么有这么多走私犯私的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雍正皇帝派李卫前去云南。雍正皇帝心想:李卫肯定能干好这件事。李卫到了云南这样一个地方以后,果然是做得做得特别好!仅仅八个月,就把云南的收入由亏到盈。而且一下就盈为三万余两。这不简单。做这税收的官您看做得不错啊。他接下来又该要升官了。所以呢,雍正皇帝一看,你做得好,马上升官。李卫就担任了云南布政使。这下才真到了布政使的位置了。布政使就相当于省长,云南省的省长。李卫当云南布政使的时间一年——很短的时间哪,是什么原因让他又离开了云南呢——难道李卫又被提拨到更高的位置了吗?不是,是李卫跟人家属下不合。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有这个方面的交代:李卫:“我说你们能不能找个会说人话的来写?”乡绅:“何谓不是人话也?”李卫:“是人话,为什么贴出去老百姓都看不懂啊?我说你说的不是人话,还是对你客气了!你写的都是他妈的屁话!”乡绅:“大大大……”李卫:“别大了。卷铺盖卷滚蛋吧!”乡绅:“这这这……”李卫这个人不会尊重别人。因为他大字不识一个,与人见面也就不会说:“哟,高先生,杨先生。”也就不会叫人家的官称。他与人见面不管大不管小,直呼“老高,老杨。”这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人家不理他就完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依仗着雍正皇帝喜欢他,经常有事没事就弹劾人家。不光弹劾——你弹劾你偷偷摸摸弹劾就得了——他每一个弹劾人家的奏章都请街上的那些个刀笔吏代笔。写完了以后还交给人家,我要向皇上弹劾你。你瞧瞧,我写得对不对?真是明目张胆。人家是明人不做暗事,我要弹劾你。有点搞笑。所以人家最后都跟雍正皇帝那儿反映:“不行不行,算了,就给他撵走吧。”你说他天天跟我们共事,天天想着弹劾我们。弹劾我们也就罢了,天天还给我们看弹劾文章。这不是刺激我们吗?所以雍正皇帝一看,整个这一云南省,整个全让你给折腾了。三、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一——追补欠款那接下来李卫去了浙江,当了这个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是相当于这个军分区的司令员和副省长这样一个职位。巡抚有两个任务:一、主管地方民政,辅助布政使;第二、他有对于整个全省的军队的训练职责。巡抚就是经济权、行政权和这个兵权掌握得更全了。那么李卫在浙江就干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也说了——那就是抄了一个人的家。结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文豪和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学名著。李卫抄了谁的家呢?就是曹雪芹他们家。那个时期曹雪芹不在浙江,他在江苏金陵——跟浙江没关系。怎么李卫就查抄了曹雪芹的家了呢?话还要从李卫擅于捕盗说起。李卫这个人擅于捕盗,所以雍正皇帝特别下命令,这个浙江全省归你管,江苏地区的问案也归你管。李卫查抄曹雪芹的家是因为这个曹雪芹祖上犯了一些错。曹雪芹他们家欠了政府几十万两的一个大窟窿补不上,最后就被查抄了。当然,谁敢查抄曹雪芹的家啊——曹雪芹的爷爷人家可是跟康熙皇帝是发小——陪康熙皇帝读书的!你敢动人家曹雪芹的家吗?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李卫身上。此后,曹雪芹他们家家道中落,曹雪芹也开始写小说——这样就有了《红楼梦》。说到追补欠款的问题,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交代了很多。因为当时那个时代,由于这个官员的工资很低——有一些地方确实是清水衙门。人家官员就想办法了,咱们政府不是有救济款么?咱们跟政府借钱呀。也就是说:对不起。今天我家没钱不方便,从您这支点,回头还。所欠款项从工资里扣不扣呢?这个您有钱还,没钱就不还。那这些人说不还就不还了。你要不还了,本来我不需要借钱的也得借了不是?追补欠款真能施行的开么?所有的官员都在看着呢!是不是可能会补不上啊?那很有可!我得瞧着人家都补完了,我才补呢。比如说我也欠一万两,你也欠一万两。你要还五千钱我也还五千。你还不起,你凑着五千。我还得起,我也说我们家没钱。个个都比着不还欠款。那么李卫在浙江的时候,他就管这事儿了——追补。他就使了一个计策,叫诈。李卫是怎么诈这些不还欠款的人的呢?李卫就和那个不还钱的说了:“你知道吗?今天下午钦差大臣来了。他有一个名单,这个谁家该多少谁家该多少,皇上都知道了。”那当官的就问了:“那上面有我家吧。”那李卫说了:“有你们家。你们家欠多少钱,那上面写得非常清楚,皇上都知道了。皇上也知道,我也知道。钦差也知道,我也知道。”那当官的就问了:“这可怎么办哪?”那李卫说了:“你要是今儿个凑一凑,还一还,给我搁在那儿。然后我明天就说人家这早还了。您还没来人家就还齐了呢。你还追什么呀?您这哪年的帐呀?你一还了,我就跟上面有交代了。”那当官的就说了:“真是感谢您了,李大人。我赶快还,赶快还。”你想想,由于你还了,最后明天我再上别人家要钱去。我再说这句话,他就必然会找你来核实。你都还了,你能说那有这事儿?我昨天上当了。我才不还呢。不会这样说的。他只能说:“是这样的,我都见着了。钦差今儿个让李大人拉走喝酒去了。你也赶紧准备钱吧。”所以三下五除二,这个钱就还齐了。这招很妙啊。而且我告诉你,就刚才这事弄完之后,他不光不会觉得他上当,他还得感激他李大人啊!对不对?是他救了我啊!是他指给我一条生路啊。对不对?李卫在浙江做得非常之好。他在浙江呆了七年。从这李卫当官他的那个突出政绩来看,我们倒有一个神奇的感觉。这大字不识一个,这官也能当得这么好。正因为他不识字,所以他这官当得好玩啊。当得有趣啊。怎么回事呢?四、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二——维修西湖这李卫虽说是纨绔子弟,却有一身江湖气。性情虽说耿直,这行事也过古怪了,惹得上司同僚天天跟皇上那儿告状呢。问题在于,为什么雍正皇帝却总是替他遮挡呢?始终对他信任有加呢?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受宠到这份上也算奇啊。究竟李卫是怎样一个人?他怎么能够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呢?你别说他不识字,他呀,从小就听书。而且不光从小听书,当了官以后,还听评书。所以天天听人家说书,其实这书中还有很多智慧。所以他就自己不学习,听评书。听书的过程中,也就研究出了一些智慧。过去也有说法,说这个李卫他听评书,他还特别投入;遇到那些什么忠良贤臣受到迫害的时候,他往往还要拍案而起;有的时候拔剑而出,很愤恨的这种感觉。话题一转。我们纵观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李卫出现的那都是一个好啊。您看,人家从小苦孩子出生,然后励精图治,最终成了模范好官。没见他有什么大错误,没见到人家什么太坏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李卫当官不是这样。你想一个文盲当官,他除了有点尊重知识分子,有点小智慧,他还得会玩不是?李卫这个人当官和旁人不一样,能干会玩。干,累到吐血;这点活我今天不干完了,我就不回家;干完了,玩去,走。三天没活了,走了。玩去,玩也玩一个昏天黑地。李卫究竟有些什么玩法?你看,这个杭州,这个浙江省的省会在杭州啊,杭州有个景点知道吧?西湖美景嘛。他一看西湖,百八十年都没人修了,环境都很恶化了,水也脏了。于是,他命令:重新维修西湖。他找那些个有钱人家去捐款。你捐完了,到时候给你修一小庙,给你刻一牌坊,给你刻一字说你们家捐多少多少钱。那人家肯定都愿意自己名垂青史了。这些财主纷纷捐款,捐了款以后,修完西湖,他觉得他的功劳最大。然后把西湖那个风景里头找一个特大的一个庙,庙里头就弄了一个像。找那个画家,画了一个他,他老婆,他小妾,他们全家人的画像,特别大的画像供在西湖那个风景区里头。他修完西湖以后,他觉得这儿挺好,从明儿开始,咱们搬这里办公来了。搬那个供着他那个像的那庙里办公去。到庙里办公去了。在西湖正中间。在正中间,走路可走不过去啊。人家有主意,先从他办公的那个地儿出发——骑着高头大马,前面200个人鸣锣开道,然后浩浩浩荡荡所有的丫环、小姐、妻妾、属员所有的人都跟着。到了这个西湖边上雇船。整个就把自己家搬到湖中间去了。他就跟那儿天天办公。他在湖中间办公可好,有人要找他公干的话,这怎么着?划船过来。划船过去?要没船,他还游泳过去?伺候着伺候着,有船在码头。专门摆渡!水上办公室!这人真厉害。绝!好玩吧?当然,他那塑像到后来一直留在西湖边上呢。可留了好几十年。到1780年,乾隆皇帝都当了45年皇上了。乾隆45年!李卫是乾隆3年去世的。当时赶上乾隆南巡,乾隆不是六下江南吗?五下江南的时候,一看,怎么还摆在那儿?人都死42年了,怎么还摆在那儿?从我小的时候就摆着,摆这么多年没完了。撤了!您说说,李卫如此的摆谱,难道就没有人敢对付他么?有!当时就有人弹劾他!谁这么大的胆子,敢于弹劾李卫呢?敢于弹劾李卫的人,就是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那个跟他最好的那个三大巡抚之一的那个田文镜。五、李卫与田文镜的恩怨之谜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这李卫和田文镜关系可是不错啊。剧情是这样的:田文镜:“李大人哪,什么时候到的太原?圣上有什么旨意吗?”李卫:“怎么着?砸了人家的庙门子,这会儿有急着找菩萨,救苦救难?”雍正皇帝一心想把他最看重的廉吏——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个人拧成一股绳,成为自己的坚实班底。看起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李卫跟这个田文镜处得不错。还给他送过一个绍兴师爷——邬思道。剧情是这样的:邬思道:“好说好说。”李卫:“你这事,得值多少钱?”田文镜:“但能使田某弄清山西这件大案的内幕,向朝廷有个交代,要什么,邬先生尽管提。”邬思道:“我帮你田大人打赢这场官司!”田文镜:“果如先生所言,田某一定兑现。”三人:“干!”历史上,可不是这么回事!鄂尔泰、田文镜、李卫这三大廉吏,他们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杰出代表。哪三种类型人?李卫大字不识一个——文盲巡抚,这是榜样;田文镜认识几个字,科举考试失败,监生巡抚,这是榜样;人家鄂尔泰,进士出身,纯知识分子巡抚,这是榜样。你说这三人的关系它能好了吗?好像这个知识分子和这个文盲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三个人,皇上说这也好,那也好,那这三个人肯定在皇上面前得说,我们仨到底谁最好?并列第一啊?不可能啊,我们仨总得有一个第一啊。那个鄂尔泰瞧不起李卫——没文化,鄂尔泰也瞧不起田文镜——你们俩都没文化,你们怎么能跟我平起平坐呢?李卫还瞧不起人家呢——你不就是读了几年书吗?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念了那么多年书,你也没比我强呀?我没读书我做得也不比你差呀,所以人家知识分子,半知识分子人家都知道我做事我蔫不叽地做,他不。结果田文镜就弹劾他了,你怎么能够这样当官呢?你怎么能到西湖正中间去办公呢?这可不像是巡抚的作为,弹劾,上折子,在皇上面前弹劾他。结果怎么样?你想,皇上封的这三人是有代表性的,你把他弹劾下去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天下没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就当不了官呢么?雍正皇帝说,即使他有点小毛病,咱私下里交换意见得了,您别没完没了,弹劾什么呀?所以皇帝不支持他的想法。但是李卫知道这事之后,对田文镜非常生气。李卫肯定生气啊,所以见田文镜就骂呀,也不理田文镜。这个时候田文镜也感觉到,你说我自己,弹劾下去,在皇上面前让皇上觉得我是个小人。我失分啊!皇上看不起我了,我赶紧琢磨琢磨吧。怎么琢磨呀?正好赶上有个事,李卫他妈死了。田文镜一想,我借这机会,我给李卫家出个份子,出一份重重的礼,弄20万两银子给人送来。表示表示。应该说是一个挺好的礼节。那李卫怎么对待人家的?李卫给人撵出去了。送礼的时候,后面是箱子,箱子里的东西你不用打开。你不能一一验箱。人家前面有个礼单。李卫一看,什么呀?什么呀?谁家的?把这礼单攒摸攒摸,扔厕所。来人,出去,滚。我告诉你,“吾母虽羸,不饮小人一勺水也。”这话说得很绝啊!这已经公开地骂田文镜是小人了。我老娘死了我也不会到你那吃饭去,我也不会上你们家喝一口水,你也别上我这几喝一口水。您说这李卫是不是有点太不近人情了?李卫的确是有些不近人情。当然了,这李卫背后有雍正皇帝给他撑腰。所以后面很多大事还依然信任李卫,交给他去办。其实你别看李卫没读过书,可是很多读书人对他还是感激不尽的。这是为什么呢?。六、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三——促成科考大字不识的李卫为何受到江南文人的一致拥戴?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江浙一带经常发生反清复明的事,而且这些事儿都是一个一个的举人办出来的。所以雍正皇帝很生气,下令江浙一带停止考试。以后我们全国都不招江浙一带的学生。就这样过去了七年。在这七年之间,李卫是每一天都在想着我统治下的这些举子们。他们应该有资格考试。所以他经常给雍正皇帝写信,求求您高抬贵手让我们江浙一带参加考试吧。他来求情。经过他的七年求情,雍正皇帝终于答应,江浙一带可以参加考试。结果江浙一带刚刚参加考试以后,第二年,全国的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均被浙江人夺得。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对这段的描写非常精彩:官甲:报!举人王老爷,讳上文下周,高中甲晨恩科殿试第一名,状元及第。官已:报!满洲镶黄旗下鼎大老爷高中甲晨恩科第二名,榜眼及第。这厉害了。浙江人万民举手,奔走相告,要没有李爷,哪有咱们的今天呀?您看看,江南文人还就要感谢一个不识字的人。七、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四——打击走私李卫在浙江7年,首先抓的就是盐务。李卫对于浙江盐政的整治与云南不同,如果说在云南整治盐政侧重吏治,那么在浙江整治盐政则侧重于打击盐业的走私。浙江沿海是清代产盐大区之一,所产海盐行销浙、苏、皖、赣四省,所征盐课是浙府的重要收入。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规定食盐不得私卖,而官盐价格却高达成本的三十倍,私盐便在如此情况下兴起。在上海,甚至出现官盐“片盐不销”的状况,但百姓不可能不吃盐,说明上海私盐甚为猖獗,为害极大。私盐的泛滥,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地方治安也受到影响,要改变浙江盐政亏空状况,当务之急就是缉私。为此,李卫从产、运、销、管四个环节采取了有力的堵私措施:第一,针对各官敷衍塞责,相互推诿的状况,设立道员专人专责缉拿私贩,对于治内盐务大案有审理权。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沈氏是著名的盐枭,其部下数百名,拥有大船数艘,经常击败官兵,走私气焰非常嚣张。李卫任用韩景琦,与沈氏斗法,终于将其擒拿。第二,灶户之所以将盐卖给私枭与场官收受贿赂、管理废弛有关。因此,提高场官地位,令其重名而忘利,用功名前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政府对于场官赏罚分明,查明不称职者永不起用。第三,在私贩出没最频繁的通道——海宁县长安镇设立巡盐千总专司缉私。严堵流入浙盐行销地苏、松、嘉、常四府的两淮私盐,尽力保障浙盐销路。第四,台州、温州府产盐最多,场私也最多,李卫将盐户编入保甲,官府出资将所产盐尽数收买,再由商人认领引数,转销与城乡各地。第五,为了降低官盐价格,鼓励灶户并灶煎盐,在灶地上同样推行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在李卫的改革下,到1729年时,浙江盐政出现了“食官盐者多,食私盐者少”的局面。后来的两淮盐政改革,几乎都是浙江盐政的翻版。可惜的是,在封建社会里,“有治人无治法”,李卫调离浙江后,浙江私盐重又兴起,那又是后话了。八、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五——赋税改革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对封建赋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即是改革措施之一。摊丁入亩,即丁随地起,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不再以人丁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即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到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早在1712年,康熙皇帝就颁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以1711年全国人丁2400万作为基数,固定人口税。这一措施为国家准确掌握人口数和雍正时期的赋役改革提供了条件。1716年,广东、四川等省开始将丁银并入田赋。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的1723年,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得到雍正帝的支持,此后遂在各省普遍推行,乾隆时期推行全国。贯彻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是李卫的另一治迹。李卫来浙前,原浙江巡抚法海已准备实施摊丁入亩,但遭到巨绅的竭力反对。他们聚集于巡抚衙门,联名抗议,法海惊慌失措,为平息事态,安抚绅心,答应暂缓均摊。但有丁无田之人要求改革的呼声更高,双方各不相让,影响了当地的稳定。甚至在雍正四年二月乡试之际,丁多地少者又聚众闹事,将当街铺面上的瓦扔下去,逼迫商人罢市。李卫果断平息此事,对闹事之人严令镇压,明确表明支持均摊,使拖延已久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九、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六——重视农业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奖励垦荒——开发玉环岛。浙江人多地少,个别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0~300人/平方公里,所产粮食不足自给,如何能有效地供给粮食,只有尽可能地增加耕地。开发玉环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位于太平县和乐清县之间的玉环岛,方圆七百多里,有荒田十余万亩,土质肥沃,潮水淤地又可煎盐。但因此岛临海,难于防范,前浙闽总督满保禁止百姓开垦。但生计的压迫早已迫使百姓突破禁令,进行私垦,禁若不禁。李卫认为只要防范得当,玉环山不仅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而且可以成为防范洋人入侵的关口。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派遣文官管理征粮、民间诉讼等事,在要隘处,调派武弁防查洋匪。为防止垦田之徒纷至沓来,良莠莫辨,由太平、乐清地方官员负责募民开垦,移民仍行保甲法。为防止粜米出海,令百姓只交纳本色(米)而不许交纳折色(钱或他物),如果卖米,也只能销往内地,颗粒不许出海。经过几年整理,到雍正末年,岛上已是一片繁荣景象,每年为国家增收田赋租谷两万五千余担,浙省受惠不少,玉环岛因此也成为“海疆屏障”。第二、重视兴修水利。浙江东北部土质肥沃,所产稻米名闻全国,但地濒大海,川渠纵横,所以,治水是农业丰收的前提条件。自唐至明,历代政府屡斥巨资修塘,但由于水流湍急,直冲塘堤,因此溃易而筑难。李卫于到任后,立即着手查勘海塘,从海宁海塘入手整治。海宁地形较高,居于嘉、湖、苏、松等府上游,所以,海宁海塘利害所系,非关一邑。李卫历时一年时间,修补了浦儿兜草塘、老盐仓草塘、姚宁堰草塘,此后在浙期间,几乎每年都要修葺海塘。修建海塘工程的费用,照例都由政府开支,但所拨银两大多不够开支,李卫除了自筹资金外,还奏准迫令贪官赃吏在家乡捐资助塘,此后成为一项定例,从而减轻了百姓负担。十、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七——活捉大侠甘风池李卫一生当中,我们得提到这么一个案子——活捉大侠甘风池。前面我们曾经说到,李卫断案和捕盗这是天下第一。而大侠甘风池呢?梁羽生几部作品——《萍踪侠影》、《江湖三女侠》、《七剑下天山》当中都提到大侠甘风池,怎么大侠甘风池就被这李卫给缉拿归案了呢?这大侠甘风池,说白了就是赫赫有名的江洋大盗。地下关系网络是四通八达,神龙见首不见尾。想要抓他,那可真不容易。问题在于,大侠甘风池一世英名,怎么竟然就葬送在李卫这个小混混手里,竟然被李卫生擒活捉了呢?我们呢,先说几个关键人物——因为说清楚这几个关键人物,再谈下面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大侠甘凤池,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历史上也有这个人,《清史稿》上有他一段记载。记载他这个拳脚非常好,同时会飞檐走壁,上房爬墙的时候快似猿猴。经常在三五回合之内就把人打倒。为什么大侠甘凤池,怎么也能被李卫给活捉了,然后后面怎么着?到底是英勇不屈呢?还是就什么都招了?这个侠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这个咱们呢,往下讲。接下来再讲第二个关键人物——吕留良。武侠小说当中也看到过。吕留良是一代忠臣,结果最后被迫害——应该是在他死了以后才被迫害的。其实呢,吕留良为清朝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但这个人平常是为清朝做事,暗地里写了一些书。书中呢,用明朝年号,这书里面还有一些反清思想。就是他在书当中体现出来的真正是反清复明。接下来一个重点人物叫吕四娘。武侠小说迷们又睁大眼睛了。这咱们都知道啊。吕四娘据说就是取,雍正项上人头的那位侠女。她的功夫便是跟大侠甘凤池学的。我们再介绍两位,是必须要贯穿在这个事件当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呢,是我们也曾经在节日当中提到的,叫岳钟琪——岳飞的后代。当时带着满洲人手下,这个政权中啊,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下一个关键人物,姓曾,名静,曾静。这个人就是湖南地方的一个私塾老师,接受了吕留良的这种反清复明思想。于是曾静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了岳钟琪。说的是,当时,他听说的真真假假的,关于雍正皇帝如何杀父、逼母、杀兄、杀弟等等十大罪状的一封信。岳钟琪看了信之后,是什么反应?其实他的位置啊,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为什么这样说?人家雍正皇帝在他旁边也布满了探子。对他控制得很严,早有戒备。把这封信600里加急送到了雍正皇帝的手里。那雍正皇帝一看还不得龙颜大怒啊?雍正皇帝看了这封信之后啊,是非常生气。于是,雍正皇帝就做了两件事,其中的一件事便是他一生中最傻最傻的一件事。什么傻事?他马上派人活捉曾静。此后,雍正皇帝把曾静带到自己的身边。你每天给我看着,我几点起,几点睡,每天做什么工作。让他成天看着自己起居工作,这怎么想的呀?他当时每天确实很辛苦。当然了,装的。表演给曾静去看。结果曾静果然上当。曾静觉得自己后悔了。哎哟,我原来听别人讲,这雍正皇帝昏庸无道,现在这么一看,哪儿呀?这是一明君。实际上雍正皇帝是做给他看的,当这个曾静果然上当以后。雍正皇帝在这几天就写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内容是对曾静写给这个岳钟琪的信。针对这个十个方面的,这个雍正皇帝昏庸无道的十个方面的问题,雍正皇帝亲自著书立说,一一批驳,成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这意思就是说,有人说我曾经杀了我的父亲。我告诉你怎么怎么回事,怎么怎么回事。有人说我害死了我的哥哥,告诉你怎么怎么回事,就这样写了一本书。然后他把这本书交给曾静,让曾静到全国每个省、府、州、县去宣讲。我们为什么说这是雍正皇帝做的一件糊涂事儿呢?你想,本来曾静给岳钟琪写的那封信,全国就一个岳钟琪看见过,别人没看见。结果岳钟琪给皇上一看,皇上很生气,结果现在,皇上把这件事情的原原本本,真的假的一块儿公布给全国人民。哟,这不就是那个“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雍正皇帝他就干了这件事!你说,所以就留下了很多很多迷案呀。这个叫《大义觉迷录》,结果觉迷觉迷,最后让大家更迷了。一般的人都不相信《大义觉迷录》的说法,而只是相信曾静说的。基本上这十条罪状。你想想,它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对不对?最起码会有很多的事情留下来让人看到了这个现象。但也有一些人,他看了《大义觉迷录》以后就觉得这是对的,雍正皇帝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继续来看甘凤池的这个案子。那么这个时候,雍正皇帝就做了他两件事中的第二件事。让李卫做两件事:一,处理吕留良——吕留良已经死了,扒坟掘墓,挫骨扬灰,捉拿吕留良家人,诛灭九族!二、活捉大侠甘凤池。1729年李卫彻底侦破了这么一个大案要案,活捉了大侠甘凤池。要说,大侠甘凤池,侠肝义胆,铮铮铁骨,这才叫大侠对不对?那他被李卫抓住了以后,表现怎样呢?不是说严刑拷打,软硬兼施,转眼之间就被人家李卫撬开了他的嘴巴——他招了——何止是招了自己的事啊,还出卖了自己所有的朋友。李卫带着他就把整个这个集团的成员统统捕获,连锅端了。十一、李卫之死江湖传言这个李卫的死法很多。有的说抑郁症,有的说肝炎。那么李卫的死实际上他跟雍正皇帝的死和乾隆皇帝继位有联系。你想啊,乾隆皇帝那人家书读多少啊?人家有多少学问啊。乾隆皇帝一上台就欣赏鄂尔泰、张廷玉这些进土。李卫就感觉到自已不受宠了,鄂尔泰上去了,我原来天天弹劾他,这会儿他给我穿小鞋了。每天非常郁闷,每天想不开。再加上他本来就有肝炎,过去叫黄胆病。最后新皇帝上台没三年李卫就病死了。那就是说把民间说法当中这两种病因,抑郁和肝炎结合一块,就是他真正的死因。抑郁,肝气不舒。肝炎主要是跟抑郁有关系。最后叫郁结而死。我们回顾李卫这一生,一个文盲,他在他这条路上走到这份儿上也确实够让人佩服的。你说他这哥哥,一个进士,什么也没混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他要读了书,可能很多事他不是这么办的。这就是说大家的思路不一样,而且那个时期他学习的内容,跟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说别的人一样,高分低能,学习就学傻了。所以他那儿有一个可以启发我们,就是我们之前讲到过的,他喜欢听评书,他的这种学习,是有另外一种方式来学习?是跟我们不同的道路的一种学习。只不过他真的是没有识几个汉字。知识、能力,他是听到了不少,也用到了不少。他依然也是经过了学习。第十一章 十三爷胤祥之谜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有个特别的男人,不仅令女人们倾倒,男人们也要由衷地拍案为他叫一声“好”。谁呢?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所谓英雄仗义,侠士风流,他全占齐了。一、十三阿哥胤祥与四阿哥胤禛的结党之谜可是,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阿哥胤祥怎么就和以阴谋诡计著称的四阿哥胤禛结成死党了呢?康熙皇帝知人善用,十三阿哥胤祥文才武略,可究竟又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偏偏不给十三阿哥胤祥一个光明的政治前途,甚至还直接致使他落下了一身残疾呢?十三阿哥胤祥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第一集当中就亮相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在剧中非常主要的一个人物。我们先来看看他在第一集当中出场的情况: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康熙皇帝接到快报急招诸王大臣议事。不料,太子胤礽与康熙的嫔妃郑春华偷欢来迟,对康熙皇帝的问话更无以对答,康熙皇帝震怒不已。而四阿哥胤禛在户部查清钱粮实数后速赶至干清宫,针对国库空虚,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的状况,提出了账济救灾的方案,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重视。太子胤礽顺水推舟,推四阿哥胤禛前往筹款账灾。八阿哥胤禩等人估计四阿哥胤禛到灾区肯定要找盐商筹款,便用密信与盐商联络,暗中掣肘。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赶至灾区,微服查看,见到灾情严重,心情十分沉重。那么,到扬州赈灾筹款不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的呢?我们说,根据历史记载,四阿哥胤禛没有到扬州赈灾筹款。十三阿哥胤祥倒是去过好几次扬州——但不是跟四阿哥胤禛,而是跟康熙皇帝去南巡的。根据历史记载,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十三阿哥胤祥跟着去过四次。不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说到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显得特别的好,这可是真的。在历史上,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两个人的关系还真是很好的。前面我们说过,康熙皇帝生前一共有35个儿女,去掉这些个不能排位的,一共有24个。24个能排位的,当中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算是最铁的,史学家都说他们是“亲密无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您知道这历史上皇上总是孤家寡人,跟谁他都要保持距离,而这雍正皇帝更是中国历史上疑心最重的一位!而这中国历史上疑心最重的雍正皇帝居然跟自己的十三弟胤祥的关系保持着如此的关系,不能不令人非常的羡慕——当然是羡慕十三阿哥胤祥啦!用雍正皇帝自己的话说,那叫做“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这句话里面的“王”指的就是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话的意思我们都明白,说的是雍正皇帝将他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确定为千百年一遇的“圣王贤臣”关系,足见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十三弟胤祥的满意程度。雍正皇帝对胤祥如此的满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用说,肯定是他们两个人早就结为一党了!但他们是什么时候结党的呢?这个我们还要从十三阿哥胤祥的幼年谈起了。十三阿哥胤祥生于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公是位参领。十三阿哥胤祥14岁时,生母章佳氏去世。康熙皇帝序齿诸子中,除去胤礽外,十三阿哥胤祥是惟一一位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此后,十三阿哥胤祥由德妃代为照料,此后十三阿哥胤祥就逐渐的与德妃的长子四阿哥胤禛十分要好,这同自幼由惠妃抚养的八阿哥胤禩与惠妃之子大阿哥胤褆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分相似。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胤祥才与四阿哥胤禛一向要好。1730年,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在祭文中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雍正皇帝继位后,将十三阿哥胤祥倚为心腹,是以他们青年时代结下的情谊为基础的。如果他们对皇太子胤礽的看法与立场相左,或在康熙朝晚年的储位之争中未曾达成默契,这一基础势必发生动摇,情况就是两样了。也就是说,他们如果结党,应该是很早的事情了!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这十三阿哥胤祥那可是很多观众都非常喜爱的一个角色。你看,侠肝义胆,文武双全。在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皇帝的几十个儿女当中,他和十四阿哥胤禎是是八阿哥胤禩以下皇子中最出色的两位,并列两个文武双全的两位。不过相对来讲,两个人还稍微有点区别。同样是文武双全,但十三阿哥胤祥相对而言文学色彩更浓一点;十四阿哥胤禎更偏武一点——所以他老出去带兵打仗。震钧《天咫偶闻》卷3载,“怡亲王(允祥)府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还要说明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禎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启蒙老师。这个共同的启蒙老师就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纲之子法海。24岁考中进士的法海被选为皇子师时,只有27岁,十三阿哥胤祥当时13岁,十四阿哥胤禎11岁。“法海侍皇子讲诵十年,直词正色,蒙圣祖喜与,谓独不能欺。”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禎才学俱佳,当有法海教诲之功。二、康熙皇帝对十三阿哥胤祥的态度变化之谜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阵子,康熙皇帝是很喜欢十三阿哥胤祥的,历史也的确如此——不过,这是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太子之前的情况。自1698年夏13岁的十三阿哥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1708年秋康熙皇帝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皇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十三阿哥胤祥带往。如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随行的皇子只有十三阿哥胤祥。换言之,这10年中,康熙皇帝外出时,十三阿哥胤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内惟一必定随往者。康熙皇帝为什么每次都让十三阿哥胤祥随行呢?是不是只是示以器重的意思?有没有什么深意在其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