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汉武帝新传-3

作者:何新 字数:17918 更新:2023-10-11 16:07:21

[以中尉条侯为太尉,击吴楚。曲周侯郦寄为大将军,击赵。窦婴为大将军。屯荥阳。栾布为将军,击齐。]  3月,平七国之乱。斩首十万余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其余六王自杀。  [吴兵攻梁,屡胜。梁孝王城守睢阳。周亚夫到洛阳,得游侠剧孟,大喜,谓得孟若得一敌国。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遣轻骑出淮泗口,绝吴、楚兵后,断其粮道。吴、楚军攻梁不能下,走下邑(今安徽砀山),击太尉军。太尉坚壁不出。吴楚军兵疲粮尽,引去。太尉追击大破之。楚王戊自杀,吴王濞逃至东越,被杀。吴、楚叛三月而败。胶西、胶东、淄川三王以齐不肯同反,引兵围临淄。汉将栾布等破三国兵。胶西王自杀。胶东、淄川、济南三王被杀。汉将郦寄攻赵邯郸七月不下,栾布会师破之,王自杀。是年,长安列侯封君从军,借款治装,子钱家(放债取息者)以成败未定,多束手。惟毋盐氏以十倍取息,事平成巨富。]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复封七国之后: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淄川王,淮阳王余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死。  [何按:吴楚及赵等发动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称:“赵王与匈奴单于有约,燕王北定代、云中二郡,引匈奴铁骑入萧关,合击长安。”  萧关,地约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文帝时匈奴南掠烧毁汉廷的回中宫, 即自萧关入。所以,勾结匈奴共同进攻关中是七国反叛总体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七国之乱迅速被平定。匈奴只好放弃南下的打算。]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4岁  前四年(b153,戊子),4岁。  春,恢复过关用传制度。  4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  立刘彻为胶东王。  以窦彭祖为奉常。  [奉常即太常,汉之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百官志》:“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太常”二字又作太尚、大尚。汉无极山碑:“大尚承书从事。”尚书,是太尚之书,大尚又称大社,宗社也。太常之职有三(孙毓棠):一是礼仪祭祀,二是庙寝园陵,三是考试及招博士。太常之下有六属官:1太乐令(乐府前身),2太祝令,3太宰令(掌祭品),4太史令(掌天时置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记国之瑞应灾异。)5太卜令,6太医令]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5岁  前五年(b152年,乙丑),5岁。  春正月,始建阳陵。  募民徙阳陵。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这位公主为王夫人(后来被立为皇后)所生的南宫公主,系景帝第二女,武帝的胞姊。这是汉代以来以真公主出嫁匈奴单于之首例。]  时间出嫁者身份出嫁对象出处  文帝  1.前176年同上同上《汉书·匈奴传》  2.前174年汉诸侯王女老上单于同上  3.前161年汉宗室女同上《汉书·文帝纪》  4.前160年同上军臣单于《汉书·景帝纪》  景帝  1.前156年同上同上同上  2.前155年同上同上同上  3.前152年汉景帝女同上《册府元龟》卷978   (表据王川著《汉景帝传》。)  桑弘羊生(死于b.80年)。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6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6岁  前六年(b151,庚寅),6岁。  夏4月,封卫绾为建陵侯。  [七王乱时,河间王太傅卫绾击吴楚有功,封为中尉。绾以中郎将事文帝,醇谨无他。文帝临终,嘱太子曰:“绾,长者,善遇之。”故上亦宠任焉。]  秋9月,以无子嗣,废薄皇后。  [刘彻金屋藏娇故事当发生于是年。陈阿娇乃长公主窦嫖之女。(长公主,窦太后女馆陶公主。景帝之姊。嫁堂邑侯陈午。《后汉书·皇后纪》:“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藩王。”)长刘彻一岁。窦太后外孙女也。王夫人谋与窦氏结姻,命田蚡往游说。王夫人出身微末,但生性聪明温和,巧于应付。她塑造了童年刘彻早熟机敏的个性。]  [何按:刘彻母氏出身微贱。故刘彻自幼蔑视出身显贵盛气凌人的诸异母兄长和权贵子弟。与其少年为友的是韩嫣、桑弘羊、司马相如一类贵族弃儿或边缘少年。]  [王美人微言讽告大行请立太子荣母为后,以窥帝意。帝以大行妄议,诛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7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7岁  前七年(b150,辛卯),7岁。  冬10月,梁王武来朝。帝使使持乘舆驷,迎于关下。  春正月,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太子太傅窦婴力谏不可得,乃谢病免归。  太子母栗姬恚恨而死。  2月,免陶青丞相。任太尉周亚夫为丞相,免其太尉。  调济南守郅都为中尉。  [窦太后欲以梁孝王武(景帝弟)为嗣,因大臣袁盎等反对而止。以刘舍为御史大夫,郅都为中尉。都行法不避贵戚,号为“苍鹰”。任济南守时,杀豪强间氏首恶,宗人三百余家皆股栗。]  [“始,都为中郎将,敢直谏。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猪突入。上目都,都不动。上自持兵欲入救,都上前阻曰:‘亡一姬,复可进。天下所少,宁贾姬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乃止,猪亦去。太后赐都金百斤。及为中尉,为政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嫉之,侧目以视,号曰‘苍鹰’。]  夏4月乙巳,立王美人(娡)为皇后。  丁巳,立刘彻为皇太子。  以中尉卫绾、王臧为太子太傅、少傅。两人皆出于儒门。  [何按:汉初儒家之始兴,乃由于叔孙通。“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十月,至礼毕,于是高帝曰:“吾乃令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后刘邦过鲁,乃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初儒者之受重视,以此。于是诸儒之学亦得传授于民间,但并未成为官方学术。官方学术,由于张良、张平等所尊崇者悉为黄老之术,故一直为黄老学也。]  [王臧,鲁儒申培公弟子。“申公,鲁人也,又称申培公。少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荀卿弟子也。)受《诗》。申公亦精《春秋》,受谷梁学于荀子、浮丘伯,而传于瑕丘江公,即“谷梁春秋”。刘邦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鲁之南宫。傅楚元王孙刘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七国乱后,申公杜门不出。“弟子自远方受业者千余人。兰陵王臧从之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代人赵绾亦尝受《诗》申公。]  [二人及穆生皆鲁儒生。初与刘交俱受《诗》于浮丘伯。刘交为楚王,以三人为中大夫。吴楚反,申公、白生谏刘戊。戊使二人囚服舂于市。]  [何按:值得注意者,武帝的两位师傅赵绾、王臧皆是儒生,且都是治《诗经》的学者。自孔子始,《诗经》即与政治和政教密切联系。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以《诗》艺作为政治寄托和讽喻的工具。(公羊学,今文家言尤重《诗》。)  汉昭帝死后,昌邑王贺立,旋被霍光废。责其师卜式。“何以无谏书”?或答:“臣以《诗经》三百五篇当谏书,是以无谏书。”使者具闻,得减死论。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秦焚《诗》、《书》,即因《诗》可以用作政治讽喻之象征。而《书》,即“周道”,重讲天命与人德,反对暴力与暴政,与秦道(以暴力取天下,以酷法治天下)大不合。儒家尤反对以暴政治天下,故始皇焚之。  儒家讲授有小学传六艺,大学传平天下之道,要学者以天下为己任。孟子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刘彻少年时即以此言为自任也。]  擢汲黯为太子洗马,郑当时为太子舍人,二人俱从黄老之学。  [何按:汉初儒法与黄老学之分,不惟学术不同,亦有地域之分别。儒学乃邹鲁学。黄学乃齐学,老学乃楚学。黄学主神仙家言,即方仙道也。法家之学乃郑魏之学,起于子产。子夏传儒,兼授法术,其学成于李悝、吴起,再传于商鞅、荀卿、韩非,而尊盛于秦。  汉兴以来,以叔孙通辈之提倡,儒家势力已渐养成。武帝少时主学儒家,兼学道、法家言。其成年后治国乃以儒家董仲舒、公孙弘一派公羊今文经学为本,治术则兼行法家刑名,养生则亦杂信神仙黄老,并未尽废百家言也。]  [汉初黄老之学极盛,君主如文、景,宫闱如窦太后,宗室如刘德,将相如曹参、陈平,名臣如张良、汲黯、郑当时、直不疑、班嗣,处士如盖公、郑章、王生、黄子、杨王孙等,皆宗仰之。东方朔戒子,亦有“首阳为拙,柱下为工”的话,是亦宗尚黄老之学的。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其意以其余五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并致其不满之词;而独为推崇老氏道德,谓其能具有五家之长,而去其所短,且又特举道家之“指约易操,事少功多”,与儒者之“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两两相校,以明孔不如才。  西汉初年道、儒两家的斗争,不但是一种思想上的斗争,而且是一种政治上的斗争。所以司马迁有“世之学黄老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的话。就事实来说,汉高祖时代自“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惠帝、吕后时代“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文章时代“好刑名之言”。武帝未即位以前,因“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武帝即位以后,因“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以刘舍为御史。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8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8岁  中元年(b149,壬辰),8岁。  关西地震。  夏4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齐儒辕固生治《诗》为博士,与黄老派学者黄生廷辩汤武革命事。辕固生面折窦太后,贬讥黄老之道曰“此(一)家人言耳”。太后欲杀之,为景帝所救。  [何按:汉初儒老之争,非单纯观念之争,而有重大现实政治之涵义。其所争要点之一,即老子主张不尚贤,而儒家则主张尚贤、传贤。  不尚贤,即听任自然,世官世守,世卿世禄,不变革贵族自然而传递的政治特权。  尚贤、用贤,即禅让制,主张实施权力财产调整(改制)与重新分配。意识形态斗争下掩藏着关于汉初诸王诸侯及世袭贵族制度合法性的重大辩论。黄老之学,汉初世袭贵族之学。儒学,游士寒素文吏之学也。老学主张顺应之道,儒家主张变革之道。故刘彻欲大有为,尊君权抑贵族权,乃弃黄老之道而采尊儒术也。]  [《汉书·儒林传》:“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学,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语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弑而何?’  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勿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默,亡(无)以复罪。  后上以固廉直,拜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初即位,复召固,以贤良征。诸儒多嫉毁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年已九十余矣。  公孙弘亦征,仄(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诸齐以《诗》显贵者,皆固之弟子也。  窦太后指儒学为“城旦语”,本于秦之典故。李斯议焚坑疏云:‘诗书百家语者,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故云。]  [窦太后要求景帝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景帝只得在政治上推行清静无为的政治原则;在经济上减轻百姓的田赋要求官吏不能夺“女红之利”;在法律上进一步宽减刑罚,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崇尚黄老思想,将黄老思想作为社会的核心思想。正因此,景帝时的西汉社会在十分宽松的政策环境之下发展。  辕固在《诗经》的研究方面很有成就,景帝时的《诗经》博士,是齐国人。当时齐国凡在《诗经》方面有成就的人,都是他的学生。他大名鼎鼎,也很受景帝的赏识。  一次,窦太后请他去,自然窦太后知道他是个《诗经》博士。然而,窦太后并没有向他请教《诗经》,而问他有关黄老之学的问题。辕固觉得奇怪,但他知道窦太后的居心。然而,辕固并不慑于窦太后。他的回答使周围的人大吃一惊。他不悄一顾地说:“黄老算什么学问,不过是妇女和小孩子说的话。”  窦太后听后非常气愤。认为辕固是在故意顶撞她。窦太后说:“难道你辕固就不怕去服劳役吗?”  窦太后罚辕固到猪圈中去刺猪。  景帝当时也在场。他知道辕固的话太直率了,以致激怒了窦太后。但是辕固的话并不就是错话,他只为辕固担心。当窦太后罚辕固刺猪时,他将身上带的宝剑借给辕固。  辕固用宝剑刺中猪心,猪应声而倒地。  窦太后本想教训辕固,不想景帝帮助了他,使得本来是一场好看的“戏”就这么简单地草草收场。窦太后也不好再难为辕固。  景帝怜悯辕固,想到在朝廷上辕固只会受害,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过了不久,景帝以辕固廉洁、正直为理由,任命他做清河王的老师。  清河是窦太后的故乡。辕固去后不久,便借口生病,辞去了职务。  汉武帝即位后,辕固又以贤良被武帝征召。但是,那时他已经九十岁了,然而,他的秉性并没有改变。他常常教诲年轻人,要“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汉书·儒林传》)。]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9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9岁  中二年,(b148,癸已),9岁。  2月,匈奴入燕侵掠。  [景帝闻报,下令中止与匈奴和亲,并命令边郡吏民予以抵抗。在汉郡抗匈奴战斗中,曾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名闻天下的卫尉李广屡立战功。李广,秦名将李信之后也。]  3月,临江王刘荣坐侵太庙地,3月景帝下诏征召之,命中尉郅都审案,临江王自杀。以太后怒故,帝免郅都中尉,旋改任雁门太守。  [何按:景帝以小罪任酷吏逼死刘荣,实欲为改立刘彻扫清障碍也。]  [临江王囚,欲得刀笔为书谢上,郅都禁吏不与。窦婴知之,使人与之。临江王作书谢上,因自杀。]  4月,立皇子越为广川王,皇子寄为胶东王。  7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  9月,梁王恨袁盎,遣刺客刺杀之。并刺杀反对立梁王之大臣十余人。  景帝究治其罪,梁王客羊胜、公孙诡引咎自杀。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0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0岁  中三年,(b147,甲午),10岁。  冬11月,罢诸侯国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废皇后薄氏死。(注:据《景帝纪》臣瓒曰。)  夏4月,禁酤酒。  免周亚夫丞相,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以卫绾为御史大夫。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匈奴数掠扰汉地。景帝命中尉魏不害率车骑(骑兵)、材官(步兵)驻扎于代、高柳(今山西阳高县)等地,为备。  春,匈奴内共相杀。匈奴王子於单率部属来降。  9月,蝗灾。  11月庚子日,景帝封匈奴王於单为安陵侯,户一千五百。此举打破了刘邦所定“无军功不得封侯”的祖制。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1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1岁  中四年(b146,乙未),11岁。  4月,建德阳宫。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2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2岁  中五年(b145,丙申),12岁。  立皇子舜为常山王,以《诗经》博士韩婴为王子傅。  5月,封王皇后兄王信为益侯。  8月,易诸侯国丞相改名为相,从此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民。由汉廷为置长安.  司马迁诞生。  [注:一说迁生于武帝建元6年,即公元前135年。王国维谓当以本年为是。)迁乃司马谈独子。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司马氏上承重黎祝融,在秦为名将世家,乃世袭而于汉初没落之贵族也。至谈、迁之世,世家已没落,亦成为布衣游士。]  [一是主张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为公历纪元前一三五年;一是主张司马迁生于“景帝中五年”,为公历纪元前一四五年。史记自序说:迁父谈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而读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又当孔子作春秋后五百年,因此司马迁便论次功臣世家贤士大夫之业,而作史记。索隐在“迁为太史令”一语下说:“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案司马谈卒于“元封元年”,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那末这为太史令除六百石之“三年”,明是元封三年了。元封三年司马迁年二十八,若上溯其生年,应是武帝“建元六年”。这是照索隐的推算而得出的。裴氏集解说:“李奇曰:迁为太史后五年,适当武帝太初元年,此时述史记。”正义曰:“按迁年四十二。”从裴氏集解诠释本文说,是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作史记。从正义诠释集解以明本文之义说,是司马迁年四十二岁时,适值太初元年,而始作史记。要从太初元年上推四十二年,则司马迁生于“景帝中五年”。这正是照正义的说法推算出来的。这两种说法,相差十年,自然不可并存;其中必有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匈奴东胡王卢它之(其父卢绾原为刘邦重臣,封燕王)来降。景帝封之为亚谷侯(封邑在河内郡),封户1500。  (对匈奴归降者封侯的做法,以此为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3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3岁  中六年(b144,丁酉)13岁。  冬10月,梁王入朝。求入侍皇太后,不许,归国。  2月乙卯,行幸雍,祭五帝。  4月,梁王死。7月,追谥孝王,窦太后极悲愠。  [王为窦太后少子,有宠。赏赐极多,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扩建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喜招揽文士,淮阴人枚乘、吴人严忌、齐人邹阳、蜀人司马相如等都受礼遇。梁国四十余城,孝王死后,分梁地为五小国(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以孝王子五人为王。]  [“孝王死时,财物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足。]  成阳共王、汝南王死。  夏,改官制官名。  [此前,汉官制官名皆仿秦制,而袭其故名。景帝欲开新气象,乃命廷尉改称大理,将作少府改称将作大匠,主爵中尉改称都尉,长信事改称长信少府,将行改称大长秋,大行改称引人,奉常改称太常,典客改称大行,治粟内史改称大农。]  6月匈奴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南),至武泉(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入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取苑马而去。  [何按:此次匈奴入寇,汉军吏卒战死者达两千余人,是景帝在位时期,匈奴人入汉境劫掠规模最大的一次。景帝闻报,派遣了“中贵人”跟随名将李广训练军队,以抗拒匈奴。此时,受景帝任命的另一位著名将领程不识也在边界战备中立功。]  减笞数,并改笞背之刑为笞臀。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4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4岁  后元年(b143,戊戌),14岁。  正月,下平冤狱令,赦天下。诏允审判不服者可上诉,直至廷尉。  条侯周亚夫因小过下狱,绝食5日,呕血而死。  [何按:注意此二事,可体现景帝治国政策之微妙。待民宽仁,而治大臣则苛严。]  3月,大赦天下。  5月,地动。  7月,乙巳,日食。免刘舍丞相。  8月,以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建陵侯。擢卫尉南阳直不疑为御史大夫。  [卓王孙与程郑经营铁冶,为蜀巨富。卓氏家僮八百人,程氏亦数百人。卓氏之先世在赵经营铁冶,赵亡,被迁入蜀。程氏亦山东迁虏。舍(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文翁在景帝末为蜀郡守,兴学校。]  是年,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地震二十二天。  弛酒酤之禁。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5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5岁  后二年(b142,乙亥),15岁。  正月,雁门太守郅都出击匈奴,有斩获。  太后仍因刘荣事憎忌郅都。以太后命,免郅都太守职,以冯敬继任。  太后杀郅都。以宁成为中尉。  [郅都死后,长安贵戚多犯法。是年以宁成为中尉。成执法如郅都,廉则不及。成,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郅都为济南守时,成为都尉,与都友善。]  3月,匈奴复发兵进犯雁门,冯敬战死。征车骑与步兵往屯雁门。  以岁歉,禁内郡喂马粟米。  [何按:卫尉一官,《百官表》云:掌宫门屯卫兵,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颜师古引《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若今之仗宿屋也。卫尉所掌必为南军。  卫尉掌南军,而汉制尚有郎卫,为郎中令所领。《表》、《志》及《汉旧仪》,皆列郎中令于卫尉之前,其与卫士虽同为宿卫宫廷之职,所掌又皆宫门内外之事,故马端临《通考》(同上引)以为郎卫与卫士均属南军。南军有郎卫兵卫,掌天子宿卫,北军则止于护城。《百官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武帝初元元年更名光禄勋。臣瓒曰:主郎内诸官,故曰郎中令。汉制宫卫凡四官,少府、光禄勋、执金吾、卫尉。  郎卫为诸侯及公卿大夫子弟之为郎者,郎中令掌之(《百官表》);卫士以郡国之材官骑士更给于中者,卫尉掌之(《盖宽饶传》)。郎卫初无定员,更直执戟,宿卫门户,出则充车骑。张骞、东方朔、扬雄皆以执戟为郎。  郎者,廊也。通道警卫曰郎卫。]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6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6岁  后三年(b141,庚子),16岁。  正月甲寅,太子行冠礼。  下诏勉农重农。  [令郡国劝农桑,多种树;禁止官吏征发人民采黄金珠玉。]  正月甲子,孝景皇帝崩于未央宫。卒年48岁。景帝体弱多病,又好色,多内宠,纵欲不止,故早逝。  [何按:文、景有清静恭俭、安养天下之称。《汉书·食货志》云:“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历牝者(母马)摈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传——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如仓氏、库氏)。”  2月丙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  2月癸酉,景帝葬阳陵。  尊祖母前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母王氏为皇太后。(王太后凡立25年,后景帝15岁,于元朔3年崩,与景帝合葬阳陵。)  3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皇帝甲子即位,年十六。二月癸酉,孝景帝葬阳陵。三月,尊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封田蚡、田胜为列侯。臧儿初为槐里王仲妻,生太后。后改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荀悦《汉纪》)]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7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7岁  武帝建元元年(b140,辛丑),17岁。  10月,以“建元”为年号。中国历史从此以年号纪元。帝王以年号纪元,创始于武帝。  [赵翼《廿二史札记》:“古无年号。至武帝始创为年号,朝野上下俱便于记载,实为万世不易之良法。”  何按:建元寓有创始之意,表明武帝就位初始即有锐意变革之壮志也。司马迁后来评论曰:“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又,赵翼认为:“武帝非初登极即建年号也。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见曰“元光”,三元以郊得异兽曰“元狩”。是帝至元狩始建年号,从前之建元、元光乃“元狩”后重建嘉号,追记其岁年也。”  武帝自建元至元封,每六年一改元。太初至征和,每四年一改元。征和四年后,但改为后元年,而无复年号,盖帝亦将终矣。]  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资本论》第3卷第780页。)  [汉高祖11年下“求贤诏”:“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之不交故也。今贤人已与我共平定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吾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武帝求贤意亦仿高祖也。(贾山《至言》:“秦始皇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无养老之义,无辅弼之士,无进谏之士。”)]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待以不次方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  [何按:武帝之招贤,意在复古选贤之政也。《周礼·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国语·齐语》:“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君亲问焉,曰:‘于子之乡,有居好好学,孝慈于父母,联惠后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武帝命乡举里选荐贤良方正及孝廉之政,意当本此。马克思说:“一个统治阶级越是能吸收被统治阶级中最优秀的分子,它的统治越是巩固。”  《资治通鉴》记武帝于本年召见董仲舒亲自策问。“广川董仲舒对曰:‘臣谨按《春秋》以观天人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灭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降怪异以惊恐之,尚不知变,而后伤败乃至。自非大无道之世,天欲尽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勉强而已。’‘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工)具也。’天子善其对。”  时董氏年已近六十岁。]  [董氏河北广川人,生于高帝九年,以治《春秋》公羊学,孝景时征为博士。《汉书·匈奴传》称董仲舒亲见四世(高帝、文帝、景帝、武帝)之事。]  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制曰“可”。除儒学外,贬黜诸家不用其为从  政致仕之术。自此令始,学百家言者只能为杂家立说,不能作求仕之道。  此即“独尚儒术”之意。但并非灭废百家或不许民间研习百家也。国家官方之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非正统意识形态之区别,亦由此为始。  初征以公孙弘为博士,董仲舒为江都相,严助为中大夫。  [何按:至此武帝乃一改汉初之宗黄老轻儒政策。]  (《史记·黥布传》记:高祖语随何,“为天下安事腐儒?”郦食其传记“高祖好溺儒冠。”陆贾传记“陆生时好前称说诗书,高祖骂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汉书儒林传记“孝文本好形名之言。及至景帝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博士具官,未有进者。”)  举行皇帝大婚大典,册立陈阿娇为皇后。  2月,行三铢钱。  夏4月行新政。诏立学校之官。  5月,诏修雍之祠,开立乐府,征各国及民间乐曲入礼部。  [《汉书》卷二二:“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赦吴楚七国奴输在官为隶者。  6月,奉窦太后命,免丞相卫绾,退老归。  [荀悦《汉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徒乱国政,罢之。”春三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民年八十年二算,九十复甲卒。行三铢钱。  夏四月,诏:民九十年已上复子若孙,令奉供养。  五月,诏修山川之祀。]  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遂欲全面推行新制及儒家政治。  以桑弘羊为侍中,入宫主司财计,时年仅13岁。  [《食货志》:“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善心计,年十三傅中。”洛阳乃周公所建居殷贵族之名城,在汉代亦为通都大邑。“东贾齐鲁,南贾梁楚”,商业最为发达。吕不韦失相后曾谪居洛阳。贾谊亦出身“洛阳少年”。]  秋7月,诏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设立明堂,以朝诸侯。  为此征询百官及博士议。然皆不明古之明堂礼制,乃遣使征鲁申公。申公,宿儒,曾从学于荀子。通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从古制。申公乃赵绾、王臧之师也。  [申公,儒林列传作申培公。《集解》引韦昭曰“培,申公名。]  [儒林传:“武帝初即位,王臧乃上(尚)书宿卫。累(上书当作尚书,堂阁之号。)迁,一岁至郎中令。(引)及代人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用尊皇威也)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上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以迎申公。]  [何按:立明堂之制,欲以订诸侯朝觐之礼。盖武帝登基年少,诸侯王或为叔,或为从兄、兄长,蔑其年少而不尊。  建明堂朝觐之制,序上下尊卑之礼,有尊隆王权之作用。因之,要不要立明堂,此遂成为当时政治斗争之一大焦点。  又儒家尊周礼,尚宗法及父权。而道家法殷礼、宗法不明、母权舅权为重。此亦当时儒道间之一大争端。立明堂即立礼法,故明堂之制乃为当时政治斗争之焦点。]  [《史记·平准书》曰:“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盐铁论·国疾》载大夫之言曰:“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建元之始,崇文修德,天下乿安。”  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武帝即位之初,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  是年,内史宁成得罪下狱。旋逃去,在乡租陂田数千顷,役使贫民数千家。数年,积资数千万。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8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8岁  建元二年(b139,王寅),18岁。  武帝于本年始,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一系列新政。计其大者有:  (1)令列侯归就国  (2)除关传,禁行旧制,各国交通可自由出入  (3)仿周礼立汉制  (4)贬谪诸窦宗室“毋(无)节行”者,削除其贵族属籍。  [《通鉴》记:“魏其、武安侯俱好儒术。令列侯就国,除关(除割据)。以礼为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宗室,皆不愿就国。以故,毁新政日至窦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悦。]  冬10月,窦太皇太后数次折阻新政,御史大夫赵绾上书,请“诸政事毋奏东宫(东宫,即窦氏太皇太后所居地)。太皇太后闻之大怒,密访绾、臧阴过以让上。遂下狱,皆自杀。  继之而废王、赵辈关于立明堂等诸议。王臧乃武帝为太子时之师傅,帝竟不能保全之。王臧早年与赵绾同受《诗》学于鲁申公。申公亦得罪遭谴而免归故里。  [《汉纪》:  二年冬十月,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皆免。  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死。  蚡、婴、绾、臧皆用心,欲兴太学,建立明堂以朝诸侯。  而婴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又罢窦氏子弟无行者,绝属籍。故毁谤日至。(何按,《史记》谓赵绾、王臧。此谓婴。)窦太后怒,皆抵之罪。明堂遂不立。]  [《汉书·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乿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殊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阴伺赵绾等奸利事,按臧、绾。臧、绾自杀,诸所兴皆废。]  以太皇太后命,免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去官家居。  太皇太后乃以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3月,以太常柏至许昌为丞相。(大尉一职空缺不置。兵权乃由窦太后自主之。)  始置茂陵。  [《汉纪》: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三月已末,太常许昌为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夏四月戊申,有星如日夜出。  徙郡国豪杰于茂陵。  河内郭解在徙中,卫将军为言解家贫,不应徙。上曰:解布衣,极至使将军知之,此不贫也。(按:此纪有误。时卫青未为将军。《史记》记为解说项者乃王太后。迁徙郡国豪强事在元光元朔年间也。]  至此,武帝建元新政皆废,此乃“壬寅”间一次政变也。事变后,武帝易服外出游猎。不复问国之大政。  纳卫子夫为夫人。  [《汉书·外戚传》:建元二年上巳节,武帝拂霸上,过平阳公主。(主乃武帝姊,平阳侯曹寿妻。寿,曹参曾孙也。)主引见所侍美人,皆不悦。  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出欢甚,赐平阳公主千金。主因奏子夫入宫。  子夫上车,主抚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入宫岁余,以陈后妒,为宫婢,不复见幸。  后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召见其兄卫长君、弟青侍中。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据,遂立为皇后。]  以卫子夫同母弟卫青为“建章监”。(官名,武职。即皇宫侍卫队长。)旋迁太中大夫、典护军。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陈皇后,长公主女,无子,妒。长公主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宫,未知名。长公主执办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  [何按:建元新政仅行一年而失败。当时诸窦氏外戚及诸刘氏宗室贵族暗中向太皇太后提出了更换皇帝的要求。武帝之所以得到保全,主要靠窦氏长公主之迴护。]  [据《通鉴》记:“帝之为太子,公主有力焉。及即位,妃为皇后。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渐衰。  母王太后谓帝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公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长公主、皇后稍加恩礼。  何按:以王太后之尊而必须面诫武帝,警示其不可忤窦氏而致“获重罪”。于此言可见当日武帝面临窦太后之下,所处局面之危迫也。]  田蚡以侯家居,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受宠信。数言事,多效。  4月,初置茂陵邑,徙郡国豪强于茂陵。( 徙豪强,没其田产,以其所占田非命(名)田也。所以田产得充为公田,后用以赐封军功得爵者。“命,谓爵命也。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有爵为公士者”。公士乃武帝时二十等爵之第一级,是免徭役成为自由民之条件。)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武断于乡曲。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任司马谈为太史丞,督建茂陵。  [何按:太史令隶属太常(司徒)。司马氏世为史官,善占星风水之术,故以督造陵寝,掌风水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自述其学术由来云:“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扬何,习道论于黄子。”司马谈先世是世家贵族出身,其意识形态亦偏向于道家。]  [又,太史公亦掌天下财计,则相当于今之审计署长。财长事则丞相兼之。如淳引《汉仪注》:“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付上丞相。]  以吾丘寿王为太中大夫,主中秘。  武帝与大臣复议晁错案,以为冤案,为之平反。(此乃武帝对诸侯势力的反击与摧抑。)  淮南王刘安献《鸿烈》书(即《淮南子》)(或说献书年为建元初年,不足信。)  [何按:刘安乃武帝之从父。约生于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八年封侯。父故淮南厉王刘长。安为长子,为文帝所杀。刘安为人多才艺。文帝十六年继父号封淮南王。《鸿烈》此书系统纂述黄老派学术。“鸿,大也。烈,明也”。此书乃当时儒道激烈论争、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之产物也。故太史公言:“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淮南王安来朝。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廿一篇,“外书”甚众。初入朝,献所作。其书称“欲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  书中批评:“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恣,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主张:“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  胡即匈奴,越即闽越。刘安不同意武帝所议将施行之内外政策,此言实即有所针对也。《淮南鸿烈》书原三部,今仅传内、外篇,佚中篇。(《汉书·楚元王传》记: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事,及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刘向父刘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刘向幼而读诵,以为奇。此书即《淮南子》书中篇也。)后刘向订书改书名为《淮南子》,置《诸子略》内。]  本年田蚡与淮南王刘安暗中策划政变事,未果。  [“刘安入朝,武安侯田蚡迎之霸上。谓安曰:‘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以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旦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刘安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付循百姓,谋为叛逆事。]”  [何按:当时武帝方18岁,何言“晏驾?”晏驾者,欲废之也。则当时太皇太后及朝野诸王皆有废立之势志明矣。田蚡乃刘彻至亲,亦感帝位之不安,急欲投靠新主。刘安善黄老术,迎合窦太皇太后之心。故田蚡阿附于淮南王,欲求长自保也。由此可见当时淮南王刘安之位尊势大以及刘彻地位之危。]  [《史记》记:田蚡貌侵,生贵甚。景帝晚年,田蚡为太中大夫,蚡善辩有口才,学兼儒墨名法。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封周阳侯。建元初,蚡欲用事为相,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卫绾免相,上议置丞相、太尉。蚡从门客籍福说,微言王太后风上,让丞相于窦婴,自居主兵权之太尉。又以为诸侯王多年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  及交游诸侯。治宅甲诸第,田园膏腴,后房妇女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计其叛。]  [汉武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显示出他与先辈们不一样。他首创年号,称为“建元”,即位第一年称为“建元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他这一创建,以后的皇帝老儿没有不效仿的,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这才算告一段落。  武帝临政的第一件政务,就是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一月向全国发出通令:要求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诸侯相等,向中央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丞相卫绾针对天下贤良对汉武帝说:“重用贤良直言之士固然有各种益处,但是皇上不应任用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等有学问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只会造成国家的混乱。”  在中国思想史上,申不害是注重权术的政论家,商鞅是法家,韩非则是将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商鞅的法作总结和归纳的思想大家,苏秦、张仪是研究纵横术的,是国际关系专家。  卫绾害怕苏秦、张仪的思想会造成各诸侯国力量的集结,终而联手反对中央。他意在重儒。  汉武帝采纳了重儒建议,并加以实施。武帝也喜儒学。但是,他对儒学的厚望,却落入失望的圈套。  这年秋天,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上书武帝,请武帝设明堂,以鲁申公为师,以朝诸侯。  武帝求贤若渴。同意了王臧、赵绾的请求,派人带了许多礼物,并以很高级别的礼节去聘请申培。所谓“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申公,鲁人,姓申名培。少年时,他与高祖刘邦的小弟楚元王刘交共同跟从荀况的门人浮丘伯学《诗》,实是同窗好友。刘邦经过鲁地,还特别召见了他。文帝时,申公是当时学《诗》最有成就的,故被授予博士。申公治《诗》自成一家,从而申公所创《诗》学,在历史上称之为《鲁诗》。景帝时,儒学不倡,申公也归鲁,退居家教,跟从他学习的有上千人。  王臧、赵绾都是申公的学生。武帝即位后,他们就极力推荐鲁申公。  鲁申公被召来之后,武帝立即召见他,询问申公治国、治乱等国家大事。申培此时已届高龄,80多岁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使这位儒学大师长了些许道家风骨,他缓缓地说:“管理国家的人应该少说多干,多做实事。”  武帝深感失望。但既已招致,也不好不用。于是武帝就任命申培为太中大夫,而并不重用。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武帝:皇上以后应自己做重大政治决定,不要万事皆奏明窦太皇太后。当时,郎中令王臧也支持这个主张。  窦太后知悉此事后,很是气愤。她即把汉武帝叫去,责备他说,你还想再扶出一个新垣平?新垣平,文帝时因欺骗皇上,罪名谋反。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被诛杀。  武帝受祖母的气,又对儒士们的一些言行也不甚满意。于是,他听从窦太后的决定,撤了王臧、赵绾的职。二人自杀。  当时附议、支持此事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虽然他们都是皇亲国戚,也都不能幸免于难,皆被免去了职务。]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9岁)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9岁  建元三年(b138,已酉),19岁。  春,河水决,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帝入终南山射猎,自称“平阳侯”。践踏农田,民皆呼骂,如跋扈子。  [是岁,上始微行,北至池阳,西至黄山。(扶风槐里县)南猎长阳,东游宜春。与左右卫能骑射者期诸殿门,常以夜出,称平阳侯。(平阳侯曹寿尚帝女弟平阳公主,见恩庞。帝以此暗结功臣子弟以制诸窦也。)常入南山下,亲射鹿豕狐兔。]  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建上林苑,傍南山而西向,周袤三百里,设离宫七十所,苑中饲养百兽,供皇帝秋冬射猎。  罗致文士司马相如、朱买臣、吾丘寿王、终军、东方朔等。并伺左右,每令与大臣辩论。  [何按:此时汉武帝之所以四出游猎,大建上林苑而广招文学之士,一是示诸窦诸刘政敌以驰骋游猎失志之态,二是为了争人才,造舆论。时诸侯皆好养士,尤好文学之士。(注意:“文学”概念今古不同。文者,文字也。学者,术也。汉言“文学”即今言“学术”也。文学之士即通文辞,有学艺之士。)  前此,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山东游士莫不至,如齐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汉书》卷45)公孙诡能文,作《文鹿赋》诵梁王谓:“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司马相如旧亦先从梁王游,作《子虚赋》。其辈梁王死后皆为武帝所招揽。]  [梁孝王好园林艺术,曾筑东苑,又作菟园,方百余里。(魏晋以前,除了帝王宫殿和苑囿以外,私家是很少有园林的。梁孝王的菟园是第一个。《史记》说:“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菟园大概就在东苑之内。  《说文》:“园树果,囿树菜也。”《周礼》:“场人掌国之场囿,而树之果疏珍异之物,以时而藏之。凡祭祀宾语,供其果疏。”)(《史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菟园。园中有白石山(一作百灵山),山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凫渚,宫馆相连,延亘数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靡不毕备。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西京杂记》)  武帝造上林苑,仿之也。命枚乘作“菟园赋”,相如作“上林赋”。  《三辅黄图》:“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昝,不能遍也。广汉后有罪,诛。其地没入为宫园。鸟兽草木,皆移入上林苑中。  上林苑中以养百兽禽鹿,尝祭祠祀宾客,用鹿千枚,麇兔无数。飞具缯缴,以射鸟雁,应给祭祀酒。每射收得万头以上,给太官。  上林苑中天子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离宫观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贫民赀不满五千徒置[苑]中养鹿。因收抚鹿矢,人日五钱。(《汉官旧仪》卷下,页八)  “上林宛令一人,六百石。主苑中禽兽。(《续汉书·百官志》)  “西郊有苑囿,林薮麓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百余所。(《三辅黄图》卷四)  “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四边。以郎为苑监。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汉仪注》,《三辅黄图》卷四引)]  帝勇武有猛力,于上林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乃作赋谏之。  [何按:《淮南子·主术训》:“桀之力,制辂伸钩,索铁胁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鳄)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龟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此言似即影射武帝为桀,而自喻为汤武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