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远"更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防护形式。作为名副其实的穹甲巡洋舰,"济远"舰装备了厚度在4英寸左右的穹甲甲板,材料为当时最新式的钢铁复合装甲。但和以"埃斯美拉达"为代表的新式穹甲巡洋舰不同,德国造的"济远"实际是艘没有学到家的穹甲巡洋舰。很可能因为英国在技术方面的封锁,虽然"济远"是一种仿英式的军舰,但沿用的仍是英国早期穹甲巡洋舰的设计,穹甲只覆盖了机舱上方,并没有延伸全舰,防护性能显然不如"埃斯美拉达"。而且穹甲的位置竟然安装在水下4英尺处,完全与"穹甲界隔漏水"的设计思想背离,与英国早期的平甲巡洋舰Comus如出一辙,弊端也如出一辙,"其穹甲低水四尺,浮力无几,隔堵水久,奇支侧难免,斯时炮势成上重,驾驶为难,危险特甚","其失如机舱逼窄,绝无空隙,只身侧行,尚虑误触,暑月炎燠,临战仓皇",因为穹甲甲板位于水线下,一旦上方的舷侧中弹洞开,大量涌入的海水势必完全淹没穹甲甲板,导致军舰浮力丧失而覆没,而且穹甲甲板低于水线,使得在其之下的机舱高度大受限制,本来那个时代军舰的动力系统就非常庞大,压缩在如此小的空间里,操作自然非常费事、危险,机舱的工作环境大受影响。由此可以看到,"济远"设计上实际不如"埃斯美拉达",德国人拿中国的银子做了次价值不菲的试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济远"级巡洋舰的穹甲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的穹甲样式却非常独特,不同于英国那种中间平、两边坡的穹甲,这级军舰采用的是中间隆起的弧形穹甲,即李鸿章所称"中凸边凹,形如龟甲"。(当时的看法认为英国人的穹甲其实是3块平装甲,铆接在一起,装甲衔接的部位可能不够牢固,作战时将成为穹甲甲板上最薄弱的部分,而德国人则凭借高明的冶金工艺直接加工出了弧形板材,从而避免了这一弊病)由"济远"开创的这种弧形穹甲样式,一直影响了之后德、法等国穹甲巡洋舰的设计。几乎在中国的"济远"舰建成同时,德国开始建造自己的采用穹甲技术的军舰Brummer。这是一级简化版的"济远"舰,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济远"的经验,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济远"的影子。这级军舰的穹甲同样位于水线之下4英尺处,同样采用了弧形的"龟甲"式穹甲,同样面临机舱逼仄的问题,同样装备了与"济远"型号相同的210毫米克虏伯大炮。此外,希腊也跟风仿造了一艘类似"济远"的军舰,1885年,法国建造自己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Tage时,也效仿了"济远"的设计,采用弧形穹甲。而德国在拥有了"济远"和Brummer的经验后,到1886年设计新型穹甲巡洋舰IreneII时,才将弧形穹甲从水线下4尺处提升到了水线附近,德式穹甲巡洋舰的设计至此方臻于完善。4-8Brummer号穹甲巡洋舰,排水量914吨,装备1门210毫米主炮和1门87毫米尾炮。她与"济远"同属德国的第一代穹甲巡洋舰设计。第四部分 8.从穹甲巡洋舰说起(8)由此可见,尽管"济远"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并非德国人故意为之,在那个缺乏成例,一切都在摸索的探索阶段,对于这些全新的军舰形式,谁也无法肯定判断究竟孰是孰非。而且,德国是首次建造穹甲巡洋舰,设计上"本未尽善",伏尔铿船厂也坦率地承认了这点。除覆盖机舱顶部的"龟甲"形装甲甲板外,"济远"露炮台的装甲围壁采用了厚达14英寸的钢面铁甲,为安装在其中的火炮的炮架及传动装置提供了坚实的防护,露炮台上扣着的闷罐式穹盖炮罩的厚度和"定远"级军舰的一样,厚度较薄,仅有1.5英寸,虽说这个厚度对于抵御小机关炮的攻击已经够了,但谁能保证战时敌方只用机关炮攻击这个炮罩呢。同时,和"定远"级军舰一样,穹盖炮罩带有"药气密闭"的弊端,对火炮瞄准、射击都有极大妨碍。"济远"另外一处采用装甲保护的部位是司令塔,这是战时操舰和军官指挥的场所,但装甲厚度仅为1.5英寸,而且可能是出于避开前方巨大的主炮台遮蔽的考虑,"济远"的这座防护较薄的司令塔,竟然破天荒地被高高安置在飞桥之上,虽然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观察视线,但将如此重要的部位大面积暴露在外,难免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是如回想到"济远"那类似于蚊子船的舰体布置,这点倒又不难理解,因为蚊子船司令台的位置也大都在那个部位。4-9"济远"舰主炮台侧视线图,制图刘烜赫。作为19世纪中后期一艘较先进的军舰,"济远"舰烟囱后部军桅的桅盘里安装有1盏照度20000支烛光的探照灯,这座桅盘是"济远"舰的瞭望平台,但是位置在烟囱后面,军舰航行起来,滚滚浓烟肯定会把桅盘变成热腾腾的笼屉,里面工作的水兵难免会用些恶语来形容这艘军舰的设计师。"济远"舰舱内装有80盏电灯,为各重要部位提供照明,还配有8具淡水柜,其蒸馏系统生产的淡水每日可供应百余人食用。整体而言,这是一级尚算先进的军舰,尽管存在不少弊病缺陷,但其武备系统、穹甲样式都尚属可嘉。1883年12月1日,"济远"舰顺利下水,并于次年的9月7日完成航试,如期交船。只是因为遇到中法战争爆发,被迫和"定远"、"镇远"一起滞留德国。在建造过程中,随着进度不断深入而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设计上的弊端,成了李凤苞和李鸿章的心病,因为在当时四处暗藏漩涡的官场上,任何一点不谨慎,都会变成敌对派系手中的把柄。不出所料,巡洋舰推销的失败,令赫德大为恼火,"济远"的订造并未躲过赫德的眼睛,很快这个英国人便捕捉到了"济远"设计上的一些弊端,随后即无限放大,不断夸张,和李凤苞当年批评他推荐的军舰一样,赫德也将"济远"说得一无是处。身处北京,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赫德,利用其在中国官僚圈子里的关系开始反击,直接经手、接连绕开赫德购买铁甲舰、巡洋舰的李凤苞,成了赫德想攻击的对象,当然,潜台词是要让李鸿章难堪。第四部分 9.从穹甲巡洋舰说起(9)很快,当"济远"还在德国建造之时,北京朝廷里许多对近代军事知识一窍不通的清流文人,都突然变成了军舰专家,奏章纷上,矛头直指李凤苞。先是称其订购的军舰质量低下,进而又出现了李凤苞收受巨额贿赂的传闻,"……自海上喧传,直抵都下,人人骇异,咸谓苟非李凤苞勾串洋人侵蚀肥己,必不至船质与船价颠倒悬殊至于此极……"随后又出现了更为荒唐的批评,因中法战争导致"定远"与"济远"级军舰滞留德国一事,竟也成了弹劾李凤苞的口实。尽管李鸿章在努力澄清事实,为部下呼吁,但众口交腾中,舆论已为文章天下的清流言官们控制,身处德国的李凤苞百口莫辩,最终被撤职回国。赫德估计此时要吟诵西方那句名谚,"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继任驻德公使许景澄抵达德国后,受命查看了前任订购的3艘军舰。"定远"、"镇远"质量毫无问题,"济远"舰建造本身的质量也并无问题,只是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之后在许景澄交涉下,都一一尽量做了弥补。1885年6月11日,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政府下谕,命令滞留在德的"定远"、"镇远"、"济远"3舰从速回国。经补给、雇佣水手后,7月3日,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基尔军港举行仪式,为3舰送行。"济远"悬挂德国国旗,由雇佣的洋管驾恩诺尔和德国水手驾驶,跟随"定远"、"镇远"驶向大海,踏上回国路程。回程时"济远"舰还搭载了250颗210毫米与150毫米炮弹,以及3500颗机关炮炮弹。似乎命运有意捉弄李凤苞和这艘穹甲巡洋舰,"济远"回国的路程厄运连连。进入地中海后不久,"济远"的蒸汽机发生故障,被迫与"定远"级军舰分离,单独滞留在马耳他修理。几乎半个月后,才草草修竣,匆匆启程追赶,但路上又遇到因煤舱容量太小,燃煤储存不敷使用的问题。及至快到祖国时,蒸汽机在新加坡又出现故障,被迫再度停轮修理。经历如此一番周折后,"济远"在北京朝廷里越演越烈的置疑乃至责难声中,于1885年10月31日驶抵天津大沽,11月8日完成升旗入役仪式。天津镇总兵丁汝昌及津海关道周馥等人登舰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并没有朝里清流人物说得那般夸张,遂作了详细报告和说明:"济远"舰的主要问题是穹甲低于水面导致机舱空间较窄,但是该舰的吃水浅、航速高;煤舱虽然容量小,仅能装煤270吨,然而以每日30吨计,可供8天之用,与"定远"级军舰煤舱载煤600吨,每日用煤60余吨,可供9-10天之用相比,"其用意无甚悬殊",认为"济远"舰"实为新式坚利之船"。李鸿章并不放心,3天后赶赴大沽,亲自检验了"济远"舰,方才定下心来。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言官们仍不肯放过经手购买"济远"以及"定远"、"镇远"的原驻德公使李凤苞,毕竟敲山震虎是件非常快意的事。虽然李鸿章对这位老部下施以援手,将李凤苞调入北洋,办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等事,但终因劾章不断而被革职。中国近代这位突出的军事科技人才,从此绝缘官场,孑然一身回到老家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利用在欧期间接触到的近代军事知识,潜心著书,编撰、翻译了《克虏伯炮说》、《艇雷纪要》、《铁甲船程式》等一大批近代军事著作,即使到今天,这些书籍仍是用于了解近代世界海军技术发展的一手宝贵材料。1887年,因长期心情抑郁,加上积劳成疾,李凤苞在悲愤中逝世,年仅57岁。第四部分 10."聪明谙练"的方伯谦(1)归国后不久,协助驾舰来华的德国官兵即被遣散回国,一位中年的中国海军军官成为"济远"舰首任管带。方伯谦,字益堂,福建闽县人。与北洋海军中的许多中高级军官一样,都出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外患袭扰的时代。他们中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在父辈讲述的洋人坚船利炮的故事中渡过,都曾亲身感受过中国社会门户洞开下的痛苦变化。1867年,年仅13岁的方伯谦和许多小同乡一起,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院——福建船政后学堂的首届学生,古老中国建设新式海军的重担落在了这些孩子瘦弱的肩上。今天我们无法推想,迈入这座中国海军殿堂时,这群孩子们心里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在科举入仕被认做正途的时代,他们心中是否会充满了对海上生活的憧憬,以及对海军职业的崇拜呢。按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新生入校后首先接受的是海军基础知识的培训,期间每年除了端午、中秋、春节三个传统节日外,再无其他休息日。如此紧凑的教程安排,一切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早日成长为国家海防的栋梁,成为中国的纳尔逊,对起跑落后的中国海军而言,时间实在是太紧了。通过严格的学院学习生活,这批孩子们大都以优秀成绩毕业,出色地掌握了作为海军军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这使得中国近代海军建设事业的领导人物沈葆桢、李鸿章大感欣慰。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人,还需要到大海上去接受惊涛骇浪的磨砺。1871年,方伯谦和刘步蟾等同学被派上了福建船政水师的风帆训练舰"建威",扬帆出海,开始北起渤海湾、辽东半岛各港,南至新加坡、槟榔屿的海上实习生活,这艘原本属于普鲁士的风帆轮船,托起了中国海军复兴的希望。1874年,实习结业后,方伯谦被留用在福建,历任"伏波"、"扬武"等舰教习。这一时间里,中国开始了近代新一轮购买西方军舰的浪潮,为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海军军官,以及为将来购买大型军舰预作人才储备。经沈葆桢、李鸿章倡首,清政府向英国派出了首届海军留学生,经考核,方伯谦等12人入选,于1877年5月抵英。根据最初的留学计划,中国留学生都将进入世界知名的海军学府——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学习,但该学校有外国学生不得超过在校生总数20%的规定,无法接纳全部中国学生,最终只有方伯谦等6人顺利通过测试入学,刘步蟾等3人海上经验较深,直接派入英国舰队实习,剩余的3人因入学考试失败,也被直接派入英国海军实习。在校期间,方伯谦与同学严宗光(严复)、萨镇冰等曾多次前往中国使馆做客,热情的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在私人日记里记录了对这些留学生的观感,其中认为方伯谦为人聪明,喜好发议论,表现欲强,但稍嫌轻狂。而同往的萨镇冰等则稍嫌内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这位将来的"济远"舰管带的性格。第四部分 11."聪明谙练"的方伯谦(2)1878年6月,方伯谦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派入英国东印度舰队旗舰"恩延甫"Emryafus实习,学习驾驶等技术。次年,方伯谦个人提出要求,改登"士班登"Spartan军舰实习,显示了善于表现自我的性格。1880年5月,留学期满,仍回福建任职。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对方伯谦的评价是"聪明谙练",这种"聪明"在之后的日子里还将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1881年,因外购军舰大量来华,舰队规模日大,北洋海防对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直隶总督李鸿章,于是从中国近代海将的摇篮——福建抽调了大批海军人才,船政学堂科班出身,且经历英国皇家海校深造的方伯谦,与有着同样背景的林泰曾、叶祖珪、林永升等被调入筹建中的北洋水师。这些被李鸿章视为子弟兵的年轻人,后来大都成长为北洋海军中的骨干力量。方伯谦调入北洋后,首先担任新购的蚊子船"镇北"管带,次年调任"镇西"管带,旋又改任"威远"练习舰管带,负责舰队新兵的训练。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为防法国军舰进犯旅顺,炮台工事尚未竣工的旅顺被迫应急布防。驻守旅顺的"威远"等舰被命令将火炮拆卸上岸,应急构筑简易炮台。由"威远"舰官兵建筑、防守,装备"威远"舰火炮的炮台命名为威远炮台。后有论者以为威远炮台建造费用省廉,仅为数千两银,大大低于汉纳根督造的黄金山等炮台,而褒誉方伯谦施工有方,节省了大量费用。但是从史实看,这种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威远炮台装备的火炮均是从"威远"舰拆卸借调而来,武备一项根本就不用开支,而且从威远炮台在整个旅顺炮台群中规模最小,只是一个简易工事,"小土炮台",所需经费自然不能与装备大量新式克虏伯大口径火炮的大型炮台相提并论。4-10甲午战争时的威远炮台。1885年,借中法开战,中国无暇东顾之机,日本在朝鲜半岛挑起了"甲申事变",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率舰队赴朝平乱,方伯谦指挥"威远"舰也随队参加了对朝行动。尽管在整个事件中,"威远"并未有任何突出表现,但方伯谦事后受到了北洋大臣的特别嘉奖,遂被任命为新购的"济远"号穹甲巡洋舰,经丁汝昌推荐,李鸿章又以援护朝鲜有功,奏保方伯谦,升补游击,赏戴花翎。短短4年多时间,方伯谦获得了当时普通中国武官梦寐以求的荣誉和地位。好运仍在继续,1888年北洋筹备海军建军事宜,方伯谦又破天荒地越过刘步蟾等高级将领,被调用天津,参与《北洋海军章程》的修订事宜。翌年,再升一级,经李鸿章奏保,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1891年,又获"捷勇巴图鲁"勇名,优遇已极。4-111890年停泊在旅顺东港内的"济远"舰。第四部分 12."聪明谙练"的方伯谦(3)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方伯谦为何在短短数年内能一路青云直上,细数一下北洋海军内军官的构成情况,就不难发现答案。北洋建设海军之初,中国所储备的现成海军军官人才,大都是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籍贯基本集中在闽省。这批人员后来被李鸿章大量调入北洋海军,因为学习早、资历较深,很多人又有留学西方的经历,北洋海军的中高层军官基本都是这批人员。李鸿章对于外省人员大量涌入自己一手创办的海军,自然充满顾虑,然而出于人才难得考虑,又不得不如此。为驾驭这批外省籍军官,牢牢控制北洋海军,李鸿章选用非海军出身,但是立有战功,人品素著,善于调和诸将的安徽籍将领丁汝昌担任北洋海军提督。对此一任命,北洋海军中一部分科班出身的闽籍中高级军官大为不满,结党暗中抵制,要挟、为难丁汝昌,企图取丁而代之,这派军官以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为首,至于军阶在刘之上的左翼总兵林泰曾,虽也是闽人,但因性格内向、懦弱,风头早被刘步蟾压过,这批军官是丁汝昌始终无法真正驾驭的,丁汝昌必须树立外省力量以平抑刘步蟾等影响,维护自己的指挥。但在刘步蟾的闽籍军官群体之外,北洋海军高级军官中少有的外省人"致远"舰管带广东人邓世昌,为人朴诚、敢为,与闽党格格不入,但终因性格过于刚烈,不谙官场之道,也难以被予以重用。而向来以"聪明"著称的方伯谦,虽然对于提督一职也充满欲望,但与刘步蟾等的不合作方法不同,方伯谦走的是一条捷径,对高层采取积极合作态度。这位闽系军官中的特例,且又具备近代海军知识的人物,深受李鸿章青睐,被李鸿章、丁汝昌倚为控制北洋海军的左右手,因而一再得到升迁、重用。(按,当时由闽籍军官担任舰长的军舰上,中级军官大都是闽人,唯独邓世昌与方伯谦二人的军舰上,有大量外省籍的中级军官。)一路扶摇而上的方伯谦,官场春风得意的同时,私人事业也不断发展。根据其自撰的益堂年谱记载,方伯谦先后在大沽、烟台、威海、上海等地置办有房产,每到一港,必移其家眷到彼居住。而且在购置房产的同时,也陆续娶了几房小妾(其中一房纳于为父治丧期间),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年仅16岁。虽然,北洋诸将多有置地购产之举,但像方伯谦这样大肆行事的,实在少见,而像方这样热衷纳妾的,更是绝无仅有。作为一名军人,过于贪图财富及享受,不禁令人担心他在生死抉择时的权衡取舍。第四部分 13."济远"的战斗历程(1)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随着局势逐渐失控,朝鲜政府向宗主国——中国求援。经反复权衡,清政府决定派兵入朝,协助镇压起义,而对半岛垂涎已久的日本,也借此大举派兵入朝,局势异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决定派兵入朝后不久,"济远"舰受命与"超勇"一起,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登陆,方伯谦被任命为编队队长,可见对方的倚重程度。当见到仁川、牙山港内日本军舰穿梭往来,大战势难避免的情形后,方伯谦遂上书李鸿章,提出5条建议,其中与海战有关的有2条:一是建议北洋在朝军舰应该撤回威海、旅顺,以厚集力量;第二条则是要求添购快船快炮,说以这样震慑日本海军。均属泛泛之谈,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但是方伯谦以副将之衔,居然能直接上书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此点比较耐人寻味。1894年7月23日方伯谦再度作为队长,率穹甲巡洋舰"济远"、鱼雷猎舰"广乙"、练习舰"威远"抵达朝鲜牙山,担负牙山湾的警戒任务,接应、护卫运兵船。24日晚5时半,正当"济远"、"广乙"等舰在协助陆军登陆时,前往仁川送交电报的"威远"带来日军已攻占朝鲜王宫的警讯,方伯谦遂下令武备薄弱的"威远"号练习舰立即返航回国,"济远"、"广乙"则待陆军登陆完毕后从速开驶回华。7月25日清晨4时,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方伯谦指挥"济远"、"广乙"匆匆起锚返航。5时半,"济远"桅盘内的哨兵发现西方地平线上出现几缕黑烟,7时整,哨兵分辨出高速驶来的是日本海军的"吉野"、"秋津洲"、"浪速"3艘实力强劲的穹甲巡洋舰。此时此地与日本舰队相遇,空气骤然紧张。7时15分,方伯谦下令编队准备御敌,"济远"、"广乙"二舰上随即开始作战准备。当时日本舰队处于丰岛附近的的狭窄航道,不利于展开作战,便向右偏转16个罗经点(180度),向东航行。但很快,3艘日本军舰航行到开阔水域后,立刻又向左偏转16个罗经点,重新折回。7时43分30秒,日本编队旗舰"吉野"放一空炮,45分,"吉野"正式开火,52分,"济远"舰开始发炮还击,55分,"秋津洲"开火,56分,"浪速"开火,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就此打响。第四部分 14."济远"的战斗历程(2)尽管在吨位、航速、射速、火炮数量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中国两艘军舰仍奋勇还击,"济远"主炮多次命中日舰,桅盘上的水兵也在用机关炮从高处扫射日本军舰舱面,然而开战后不久,"济远"设计中的一些弊端接连显现出来。首先是位于飞桥之上的司令塔,因为位置过于暴露,很快被弹片击中,在司令塔内指挥作战的大副沈寿昌头部被击中,当场牺牲,继而前主炮炮罩接连被击中,破片在闷罐式的炮罩内四处飞散、反弹,在炮台内督战的枪炮二副柯建章胸部中弹牺牲,接替他指挥的海军学校见习生黄承勋手臂又被打断,水兵准备抬他去包扎,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军官高喊"尔等自有事,勿我顾也!",旋即阵亡,整个前主炮台内官兵死伤枕藉,竟至火炮无法转动。跟随"济远"之后的"广乙"舰很快也加入战斗,一度逼近日本军舰,准备发射鱼雷,但因日方火力过于凶猛,以及战场烟雾弥漫,能见度差而未能成功。后被日舰重创,撤至朝鲜西海岸浅水区自毁。4-12丰岛海战中被击中破损的"济远"舰司令塔。4-13"济远"舰主炮炮罩丰岛海战中的伤痕。4-14丰岛海战中被击坏的"济远"舰露天舵轮。4-15"济远"在丰岛海战中所受炮伤,拍摄位置为司令塔后机舱棚。"济远"管带方伯谦在此前的处置均无可异议,但从大副沈寿昌阵亡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可能在战斗初起时,他心中也涌动着成为海战英雄的豪情,但当大副的脑血溅洒在他身上时,战场的残酷、无情与可怖全部展现了出来。我们不知道此后方伯谦的心理发生了如何的变化,但8时10分至8时30分,"济远"舰舰尾150炮三次间接命中尾追的"吉野"舰后("济远"舰8时10分以后用尾炮三次间接命中"吉野"的情况,战后被方伯谦及其追随者篡改至中午12时以后,并称"我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害,击伤倭船,并击死倭提督并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云云,编造出了"尾炮退敌"伪说。实际的情况在"济远"舰管轮洋员哈富门的回忆中是另外一种记述,"吉野受我炮弹小有损伤,展轮径去,待修理后重又折回,与我船奋力攻击),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日本《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济远"的桅杆上竟升起一面白旗,随即竟又升起了一面日本海军旗(同样的描述也出现在了《东方兵事纪略》和"高升"号船长的回忆录里),这是任何国家海军都难以容忍的行径。不久,中国运兵轮"高升"号,以及运输舰"操江"号从远方驶来,撤退中的"济远"只是稍微降了一下高挂的日本旗后,便高速驶去。结果这两艘没有武装的船落入敌手,"操江"被俘,"高升"则被日军野蛮击沉,船上千余名陆军将士为国捐躯。此后,"济远"驶入浅水区,"吉野"舰担心追出过远会导致当天无法回到出发锚地报告战况,遂转舵离去。第四部分 15."济远"的战斗历程(3)回威海后,挂白旗及日本海军旗逃跑的丑事并未被揭露。海军提督丁汝昌根据方伯谦及"济远"舰上的水兵报告,为方伯谦等请奖。但信息较为灵通,且为人精明老道的李鸿章,从各处听闻到一些消息,开始对方伯谦产生怀疑。不过,清政府最后还是以"于牙山接仗时鏖战甚久,炮伤敌船,尚属得力"为由,嘉奖方伯谦。有清流言官甚至上了一道奏折,要求处死丁汝昌,改由方伯谦接管丁汝昌所带之船。挂白旗的逃跑将军,由于消息不畅,竟然一度几乎成了英雄,"聪明"的方伯谦又走了一步好运。鉴于丰岛海战中血的教训,"济远"舰盖在军舰首尾炮台上厚重封闭的穹盖式炮罩,被拆除,因为实战证明这种原本设计来抵御机关炮的炮罩厚度不够,对大口径炮弹没有防御能力,如果没有炮罩,大口径炮弹可能就会飞过,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即使打中了人,也只是杀伤被打中的那名水兵而已,而采用了封闭炮罩以后,虽然防不了大口径炮弹,但却能防小的炮弹破片,一旦破片进入炮罩,因为钻不出去,就会在炮罩里面飞来飞去,给炮位上的人员造成严重杀伤。与"济远"同样使用穹盖炮罩的"定远"级军舰随即也做了改装。4-164-17"济远"舰前主炮炮罩拆卸前后对比图。1894年9月15日,丁汝昌率包括"济远"在内的北洋海军主力,护送运兵船前往鸭绿江口登陆,加强在朝的中国军队实力。9月17日中午,在大东沟口外警戒的北洋舰海军主力与日本海军主力遭遇。根据中国军舰的技术特点,丁汝昌下令全舰队以横阵迎战,"济远"舰被排列在横阵左翼的末端,与"广甲"舰共同组成第四小队,"济远"舰为小队队长。向右依次为"广甲"、"经远"、"致远",四舰共同构成了阵形的左翼。中午12时50分,旗舰"定远"首先发炮,打响了海战。以纵队而来的日本舰队意图横越中国舰队阵前,取势攻击右翼的弱舰"超勇"、"扬威",而本应位于左翼末端的"济远"、"广甲"竟迟迟没有就位,一直落后与全军,因而"济远"舰未遭遇多少炮火,最后"广甲"舰都加入尾追"赤城"、"比睿"的战斗,而"济远"仍一直徘徊在北洋舰队阵形之后。随着旗舰"定远"前桅上桅断裂,右翼"超勇"、"扬威"接连起火,北洋海军阵形开始发生混乱,下午3时左右,旗舰"定远"舰首军医院中弹燃起大火,浓烟遮蔽全船,邻近的"致远"舰冲出掩护,最终沉没于海。"致远"舰勇撞敌舰的举动,让敌我双方均极震撼,但之后令人惊讶的事情便发生了。如同丰岛海战时一样,方伯谦指挥的"济远"舰调转舰首,竟然开始往回撤逃,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相邻的"广甲"有例可循,也跟着"济远"一起撤逃。第四部分 16."济远"的战斗历程(4)后来有论者认为,黄海海战后期,北洋海军"靖远"、"来远"、"超勇"、"扬威"等舰也都曾撤出过战场,以此推论"济远"撤逃的合理性。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靖远"等舰撤出战场的目的是暂时躲避炮火、抢修军舰,随后又都重返战场,与"济远"的一路逃回旅顺截然不同。在逃跑的途中,慌不择路的"济远"竟又将被日舰重创,正在努力向浅水区驶避自救的"扬威"舰拦腰撞中,水下锋利如刀的撞角,未能给敌人以任何打击,反而刺入了友舰的身躯,相撞后,"济远"未作任何补救措施,反而立即倒车脱离,迅速逃离战场。"扬威"舰在撞击后迅速沉没。钢铁的"济远"舰如有感情,也当落泪。那一刻,方伯谦是否顾得在心里生出一丝愧疚呢。9月18日凌晨,当其他北洋军舰还在从战场回家的航程中时,"济远"已提前近4小时回到旅顺。关于为何提前回港,方伯谦汇报的理由是"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稍有良知和判断力的人看到此,都会感到愤怒,因撞击"扬威"而造成的"头裂漏水",此刻尽然被混淆概念,作为逃跑的理由。而至于"炮均不能施放"更属信口雌黄,"济远"全舰装备大小火炮近20门,根据日方统计,"济远"仅中弹数十处,"定远""超勇"等舰中弹或上千处,或上百处,尚能坚持战斗到底,而"济远"竟仅中数十弹便溃逃,以日舰射速,命中十数弹,化不了多少时间,济远可以说是一接战就溃逃了,根本没和日军发生激烈战斗(在日本参战各舰的战斗日志里,也难觅"济远"的踪影)。而区区数十弹就能造成近20门火炮损坏,实在是匪夷所思。根据"济远"舰管轮洋员哈富门的回忆,当时"济远"的情况是"我船虽受伤,并无大碍",另据战后受命调查各舰伤情的洋员戴乐尔报告,"济远"舰主炮炮尾炮套上有被锤击的迹象,而目前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济远"舰210主炮上的相应部位确实存在砸痕。如果"济远"舰"均不能施放"的火炮确是人为故意破坏,以为逃跑寻找托辞,则罪行将更为恶劣。参战的北洋军舰陆续回港后,拒绝与逃舰同泊,"济远"只能屈辱地单独停泊,默默忍受因管带而带来的恶名。方伯谦的好运气这次走到头了,尽管丁汝昌于19日命他前往三山岛牵引逃跑时搁浅的"广甲"舰,要给他提供戴罪立功的机会,但北洋大臣李鸿章对这个曾经深深倚重的军官彻底失望。24日,作为清廷中枢的军机处正式下令:"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第四部分 17."济远"的战斗历程(5)此前,"济远"舰一些官员曾劝方伯谦寻找门路进行运动,方伯谦则称"朝廷仁厚,安有杀总镇刀耶,如或苛求,尽以革职了事,虽一二品或难骤复,而每月薪水数百两固然也,何必惊慌无措耶",当得知清廷已经下谕定罪行刑后,方伯谦这才方寸大乱,痛哭流涕求旅顺的陆军守将宋庆救其活命,宋庆则愤然道"我恨无海军生杀之权,自我操,则七月间已在军前正法,尚复令而重误国家大事耶"。25日凌晨5时,方伯谦被押赴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行刑前方伯谦神情恍惚,口中用福建话念念有词,行刑的兵士对这位逃将似乎充满憎恨,并没有让他痛痛快快地死,"刃经三落,身首始分离,不复能衽习风涛眠藉花柳矣",时年41岁。此后,"济远"舰管带由原"广乙"舰管带林国祥接替,1895年2月17日,"济远"在威海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仍保留"济远"舰名,英文译名则转变为TsiYuen,日俄战争时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口争夺战中炮击旅顺的203高地时触雷沉没,地点在今旅顺新港(羊头洼)西北大约2海里之处。4-181895年3月下旬,被俘后到达吴港的"济远",舰体涂装还保留着北洋海军时代的特征。4-191896年11月25日在横须贺参加明治天皇海上阅舰式的"济远",已经改成了日本海军的白色涂装。20世纪80年代,先后经山东烟台救捞局与江苏靖江海洋工程公司打捞,出水了部分武器、舰材等遗物,现保存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外展出。这些出水遗物,默默地诉说着那艘被扭曲了的利刃——"济远"号的故事。第四部分 18."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北洋海军的穹甲巡洋舰"济远"被日军俘虏后沿用了原舰名,于1895年3月16日正式编入日本海军军籍,仍列为巡洋舰,1898年3月21日根据当时日本海军的标准又改为三等海防舰类别。日俄战争中,"济远"舰与被同是甲午俘的中国军舰"平远"一起编制在日本第三舰队的第七战队序列内,参加了旅顺口之战,1904年11月30日,在炮火支援日本陆军进攻旅顺203高地时触水雷沉没。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80年代初,海军某部意外打捞获得"济远"舰舰尾150毫米克虏伯炮等文物(现保存在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对外展出),使得沉没了近百年的"济远"舰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为打捞文物纪念历史,同时也为发展旅游经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旅游局拨款人民币300万元,计划将"济远"舰整体打捞出水,用于修复展出。经过前期准备,1986年,由威海市文物、旅游部门委托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开始打捞工作,这次打捞活动自当年的7月18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期间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共出动了"烟捞一号"、"烟捞五号"2艘救捞船、27名潜水员,对沉没在海中的"济远"舰进行了初步探捞,潜水员总计潜水123人次,潜水时间3870分钟24秒,每次人均水下操作31分28秒,共出水文物28件组,其中即包括"济远"舰舰首的2门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然而此次打捞由于打捞工作船吨位小,军舰沉没位置水深过深,并未能实现整体打捞的目的。4-20"烟捞五号"救捞船4-21"济远"舰主炮刚刚打捞出水时的情景1988年,根据国家文物局(86)文物字015号文件、国家旅游局(87)旅计21号、150号文件,决定继续实施"济远"舰的整体打捞计划,在总结第一次打捞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重新选择打捞施工单位,最终由富有水下工程经验,曾成功探摸定位"中山"舰的江苏省靖江县江苏海洋工程公司中标。1988年4月30日,江苏海洋工程公司与上海救捞局工程船队签订协议,以72.5万元人民币租用87.5天的租金租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打捞工程船"沪救捞三号"(根据租船合同记录,船长103.6米,型宽16米,型深7.9米,吃水5.5米)开赴"济远"舰沉没海域,实施第二次打捞。4-22在打捞海域的"沪救捞三号"4-23潜水员下水作业时的情景第四部分 19."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第二次打捞首先仍然是进行试捞,探明和熟悉"济远"舰的水下情况,为设计整体打捞方案奠定基础。"沪救捞三"到达工作海域后,江苏海洋工程公司潜水员自1988年5月21日至7月20日进行了规模远大于第一次的水下作业,共计潜水440人次,水下作业时间12714分钟,打捞出水文物104件,在探捞过程中潜水员发现"济远"舰军官生活区的部分舱室甚至还处于密封状态,室内的衣物等用品均保存完好,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19世纪后期造船工业的水平。同时这次进一步判明了有关"济远"舰沉没方位、姿态的各种技术信息,根据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事后公布的资料,当时"济远"舰沉没方位为东经121度4分50秒,北纬38度50分30秒,视海猫岛307度,视双岛38度,距离旅顺西海岸1.9海里。沉没海域平均水深约46米(军舰左46米、右45.9米、前45米、后46米),"济远"主甲板距离海面:舰首39.8米、舰尾39.6米、左舷37.5米、右舷41.7米;舰体右倾21度16分,右舷埋泥约3-5米,左舷龙骨高于泥线约2米,舰首埋泥约2-3米,舰内积满淤泥。江苏海洋工程公司最初制定的探捞办法是浮筒沉箱打捞方案,即将多个充水的浮筒沉入海底,分别固定在"济远"舰的两舷,而后用抽浆机抽除舰体周围及舱内的淤泥,减轻军舰的自重,最后再排除浮筒内的压载水,浮筒上浮时带动整个军舰上浮出水。但是从试探的结果看,"济远"舰体淤埋过深,舱内一些淤积物硬化,难以排除,而且舰体某些部位腐蚀严重,结构强度不足(当时曾提取出水了"济远"舰右舷一块长4.8米的船壳板,原有的284个铆钉孔仅剩39个铆钉还保存着),整体打捞的风险过大,于是提出将"济远"沉船分段打捞出水再加以修复的第二套方案,然而由于耗资更大,对技术要求高,最终国家文物局、旅游局等部门决定放弃原定计划,不再打捞全舰。"济远"舰整体打捞工程由此终止,由两次打捞出水的共132组文物全部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保藏,其中一些经修缮和保护处理后已对游人开放参观。4-24打捞出水的1块"济远"舰船壳板4-25"济远"舰主炮吊运上刘公岛1988年江苏海洋工程公司勘测阶段打捞物品清单日期时间潜水员打捞物品名称5月21日02:20周剑辉电筒一件同日03:29许建华测流仪一件5月26日07:30刘旭哈乞开司47毫米机关炮一门5月27日14:00胡汝成金属管一件5月28日22:10何兴宝测流仪一件5月29日07:50严品忠舰首锚一件6月1日08:00祝宏橡木桶一件(内储淡水)同日15:30蔡根胜带有日本海军军徽的玻璃水壶一只6月3日09:40周兆祥"济远"舰桅杆6月4日06:20严品忠船壳板一段同日11:40刘树勋角铁一根6月5日18:45张用彬船壳板一段6月7日08:40刘树勋周剑辉船壳板一段6月8日14:50严品忠210毫米主炮减震液压筒二件同日15:30刘树勋船壳板一段、舷窗一件6月9日06:16何兴宝铜棍一件同日16:39张用彬哈乞开司47毫米炮弹一枚同日18:05祝宏舰首导缆钳一件6月10日06:15严品忠火炮减震液压筒一件同日20:00陈德明工具一件6月11日17:05刘树勋扣座一件6月12日07:45何兴宝扶手座一件、锡碇一块6月13日11:00李家乡铜管一件6月14日09:10严品忠加热器、吊架各一件同日15:00刘树勋耐火砖一块6月15日09:00周剑辉铜套一件同日15:30万学道角铁等多件同日15:40张用彬铜件多件6月16日09:40机械抓斗蓄电池一捆6月18日11:00李家乡角铁多件本文技术档案资料主要由江苏省靖江市江苏海洋工程公司提供。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