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引子(1)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从广西金田燃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星星之火,太平军兵锋强劲,一路摧枯拉朽,横扫东南财富之区,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至1860年左右,又风传太平天国骁将李秀成计划全力夺取上海,谋求以此为桥梁与西方国家建立直接联系,希冀得到西方社会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承认与支持,借此获取包括军舰在内的各类西式武器。感受到这一严峻形势的压迫,清政府内以恭亲王奕?为代表的一批中高层官僚,运用各自的权能,大声呼吁,决策抢先向西方国家购买新式军舰,以加强水师力量,争取主动,克制太平军,最终实现扑灭太平天国的战略目标。恭亲王奕?(1833-1898),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的四哥就是咸丰皇帝。在当时的皇族子弟中,奕?的见识、谋略以及政治手腕均有过人之处。咸丰帝死后,奕?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肃清顾命八大臣,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全新政治局面。而他本人则出任议政王和领班军机大臣,后又兼任总理衙门大臣,几近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由于亲身感受了父兄辈在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中的惨痛经历,奕?对世界局势有较为清醒深刻的认识,思想也较开通,是洋务运动的倡导推动者,以及在清政府中央内的领军人物。因此,在当时充盈保守顽固势力的中国社会,这位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六王爷被谑称为"鬼子六"。1-1恭亲王奕?(1833-1898)得到实权派人物恭亲王的支持推动,1861年清政府通过在英国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oratioNelsonLay),向英国订购了"中国"、"北京"、"江苏"等七艘西式明轮炮舰,这是近代中国迈出的走向蓝色世界的第一步(与此几乎同步,感受到太平天国军力压迫的江苏地方官员及上海本地士绅,也委托常胜军统领华尔的弟弟亨利·华尔在美国购舰,分别命名"大清"、"江苏"、"浙江",后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3舰被亨利·华尔擅自转售给美国北方政府,参加了南北战争)。血液里有着纳尔逊家族遗传的李泰国(李泰国的母亲是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侄女),在英国政府默许下,将这次购舰活动看作是控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捷径,擅自委任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SherardOsborn)为新军舰的编队司令,公然把这支舰队冠以"英-中联合舰队"的名称。舰队成员全部雇佣英国人组成,并自作主张,单方面制订了绿底黄十字海军旗和舰队的规章制度,规定舰队只服从中国皇帝和李泰国的命令,而且中国皇帝的命令必须在得到李泰国的准许后才能生效。这支全由英国人组成的中国舰队,几乎成了李泰国私人部队,史称李泰国舰队、阿思本舰队、吸血舰队等。7艘军舰远涉重洋抵达中国后,清政府对这支不受控制的舰队表现出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立场,经过反复争辩,最终一举将这支舰队拍卖遣散了事,这是近代中国在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首次对外采取强硬态度。由此,中国建设西式海军的第一次梦想随着7舰的散去而破灭。第一部分 2.引子(2)西方铜版画:阿思本舰队的旗舰"江苏"号。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包办的这支英国人控制的中国舰队,给早期的洋务派官僚上了深刻的一课,"权自我操"思想从此成为洋务运动的一条主旨。令朝野上下极为难堪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国内"造舰"的呼声逐渐高涨,日益压过"购舰"。第一次出师就铩羽而归的教训,使得洋务派被迫更加谨慎地去对待一切与西方的交往事务,直接向西方获取军舰等武器,被认为是极易触及主权问题的敏感领域,就此很少有人愿意再涉足。此后,两江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先后在上海、马尾创建西式造船厂,开始了自力更生,自行建造近代化军舰的尝试。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技术起点低,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等因素桎梏,这一阶段中国自行建造的军舰普遍存在舰型低级等问题,大都属于炮舰和运输舰范畴,对内镇压起义反叛尚能应付,不过远远无法满足远洋作战的需求。1871年,中国属国琉球的商船遭遇风暴漂流至台湾,因言语不通,与台湾土著产生争执,部分琉球船民遭杀害。对于这一内政事件,清政府很快予以措置进行平息。但当时谁也未曾想到,与此毫无瓜葛的日本竟然能兴风作浪,借机生事。日本近代明治维新开始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海军力量,拓展海外势力空间。初步获取了一些西式舰船后,便迫不及待跃跃欲试。1874年,借口要为琉球船民报仇,日本出兵大举入侵中国领土台湾,史称台湾事件。与此针锋相对,中国政府则调遣福建船政水师舰船开赴台湾,并派淮军精锐13营登陆台湾以抗衡、对峙。经过长时间相持,最终在列强的调停下,这一事件草草收场。囿于当时海防力量薄弱,"明知彼之理曲,而苦于我之备虚……实以一经决裂,滨海沿江,处处皆应设防,各口之防难恃不得不以慎于发端"。担心事态扩大后无法应对,为尽早息事宁人,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赔款50万两白银外,还被迫承认日本侵略台湾是"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已经默认日本对中国、琉球藩属关系的挑衅,由此埋下了琉球亡国之祸的伏笔。自三国时代以来,就被中国称为倭国,动辄嗤之以鼻,对其不以为然的日本,在当时高唱盛世凯歌,做着天朝上国迷梦,四处充盈着虚骄气的中国社会看来,只不过是个化外的蛮夷。然而,就是这个一贯被中国瞧不起的东邻小国,学习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后,竟然肆无忌惮向中国发起挑战,由此在中国社会引起的震动不啻于一声晴天霹雳。海防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得到突现,而中国自造舰只存在的不足也暴露无遗。恭亲王奕事后曾痛心疾首地在奏章中写道:"今日而始言备,诚病以迟;今日再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矣!"并追思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尽管开展了部分旨在自强的事业,诸如建船厂、造军舰等,但"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而迄今仍并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忘"。认为应当立刻抛开以往的成见,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强国家的海防实力。"……查明一种快艇的吨位和造价,它的前甲板防护平台上要装载一门八十吨大炮,可在五百码外打穿二十英寸厚的钢板。问清最低必须吨位和优质货的最低价格。速复!询问保密!勿提中国!"1874年10月23日,中日台湾事件交涉接近尾声之际,取代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RobertHart),经由上海,向他在伦敦的忠实部下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发去了上述这封电报。继中途夭折的阿思本舰队之后,中国近代第二次外购军舰的活动渐渐拉开了帷幕。与第一次购舰活动用于镇压国内起义的目的不同,这次购舰主旨相当明确,就是巩固海防,抵御外侮。第一部分 3.伦道尔式炮艇(1)就在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群情激愤的日子里,有个西方人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在总理衙门出没。身为英国在华利益的重要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即将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充海军的迹象。这位久居中国,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英国人明白这将是影响、控制未来中国海军走向的重要契机。良机不容错失,随即他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开始与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密切接触,做起推销英国军舰的生意来。自阿思本舰队事件之后,虽然在上海、福建等地耗费巨资,经历了近十年的自造军舰的尝试,但中国的海防实力并不见有多少起色,直接购买西方先进军舰的提议此时悄悄开始占据上风。要加强海防,究竟应该以装备何种军舰为宜?围绕这一全新的命题,当时中国国内的官员大都是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做起。而喜欢夸夸其谈的赫德,本人实际对海军领域只是个略知一点皮毛的外行,将中国人对于外购军舰的兴趣挑起来后,赫德便急匆匆与远在伦敦的属下金登干商讨具体如何推销军舰。当时李鸿章等中国官员从自己掌握的海军知识出发,急切想获取的是威力巨大的头等铁甲舰。但这种军舰造价过于昂贵,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沉重打击后,清政府国库几乎囊空如洗,一时无力负担,而且大型军舰对于操舰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有极高的要求,遽难办理。很快,赫德和金登干都注意到了当时世界上一种最新潮的军舰,一种价格便宜,而且据说是大型铁甲舰天煞克星的小军舰。当中国东南马江之畔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福建船政船厂的时候,1867年12月4日,地球另一面的英国泰恩河上,出现了一艘模样奇特的小军舰。在当时,连它的设计者乔治·伦道尔(GeorgeRendel)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艘小小的军舰竟然会成为他一生事业的重要奠基石。Staunch号,中国译为"师丹"号炮船,是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的排水量仅有200吨的小型炮艇,长22.86米,宽7.62米,显得短而宽,吃水1.98米,装备有2台蒸汽机、2座锅炉,主机功率134马力,航速7.5节(一说7.654节)。和进入蒸汽时代以来,那种比巡洋舰小,航速迟缓,在甲板两侧安放火炮,"以供杂役"的旧式炮船完全不同,这艘小炮船具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它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船旁列炮布置法,而是在船头露天安装了一门9英寸口径的前膛巨炮,巨炮的炮身安装在一套带有4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个系统异常复杂。平时火炮低座在船体里,以防重心过高,保持军舰的稳定性,使用时则通过液压系统,在4-6分钟内将火炮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1发之后,火炮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推动下,再缓缓降到甲板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显得古怪的是,这种军舰在火炮发射前必须下锚,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巨大的后坐力会对小船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一部分 4.伦道尔式炮艇(2)伦道尔的成名作、世界上第一艘蚊子船Staunch号。除去独特的船头大炮布置方法,小型军舰的外形也颇具特色。军舰舰艏有一段锚甲板,采用的是类似鱼雷艇那种破浪效果较好的龟甲样式,上面安装有吊锚杆等设备。锚甲板向后的主甲板部分,四面都围有用于保护舰员的围壁。在船首安装有火炮的甲板周围则装有更高的可折倒的围壁,用于防止军舰在高速航行时,海浪扑进火炮甲板。军舰的主炮炮管通过这道围壁前方一个很小的炮门开口向外伸出。因为炮门横向空隙很小,主炮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必须采用"整船瞄准"法,即通过军舰的自身转动,来实现调整火炮的横向射击角度。为此,伦道尔将这艘小军舰的操作系统设计得极为灵便,转舵速度较一般军舰为高,仅用2分45秒全船就可以旋转一圈。在接近主甲板中部的位置上,矗立着高高的烟囱。让当时的造船界为之惊讶的是,这艘小船竟然连一根桅杆都没有!而且在这艘船上除了舰长室外,甚至没有为舰员留出任何居住空间。浅眼来看,这些设计,不光是无法远距离航行,甚至连如何悬挂航海信号旗帜都成了问题。其实伦道尔赋予这种军舰独特的设计思路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即这种短宽的小型军舰根本就不是用来出海作战的!Staunch号的另一张照片,此时船首防浪围壁是竖起状态。19世纪中期的世界,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平台是大型铁甲舰,陆地上,则是坚固的炮台工事。结果铁甲舰和炮台发展成了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相对于铁甲舰,炮台上黑洞洞的巨炮阴森可怖,难以冒犯;而炮台由于是固定的建筑,万一铁甲舰不进入自己的防守范围,而是另辟蹊径,暗渡陈仓,炮台就成为虚设。为解决这一对矛盾,当时各国的陆海军界都绞尽脑汁,结果往往落入无限增大火炮口径、威力的俗套。乔治·伦道尔,英国近代著名舰船设计师,因开创了蚊子船这一独特的舰船样式而闻名,此后他又创造了具有开创性的军舰——"超勇"级撞击巡洋舰,与近代中国海军的渊源颇深。第一部分 5.伦道尔式炮艇(3)伦道尔的Staunch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武器——"水炮台",即水上的炮台,外形看上去是艘船,实则并不作为军舰来使用,搭载巨炮的小船只不过是大炮的安装平台而已。水炮台和同样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铁甲舰相比,造价上可谓天壤之别,但装载的火炮所具有的威力却并无太大不同,属于低成本、极具性价比的火炮搭载平台。虽然不能到大海上与铁甲舰争雄,但是它搭载的火炮同样可以给铁甲舰以巨大的威慑,近海防御时占有优势。而相对于耗费大量土木人工,经年累月构筑起来的陆地炮台,水炮台在价格低廉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这种"炮台"能够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大量布置到需要加强的濒海地域,"驻扼口隘其力能拒甲舰",短时间内即能构成一个海上的炮台群。这种名为炮船Gunboat,实则是炮台的军舰,在当时中国被翻译为"根驳"船、"根婆子",又根据其特征称为"蚊子船",意指这种军舰虽然体格小巧,不过万一被叮上一口,也不是好受的。在西方,这种军舰则根据设计师的名字称为伦道尔式炮艇。它一经诞生,立刻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用于要港防御的最新利器,英国皇家海军前后共购进了数十艘。其他一些海军国家也都大感兴趣,纷纷解囊采购,设计师伦道尔由此名扬四海。1874年发给金登干的电报中,赫德所询问的"快艇"正是这种伦道尔式炮艇。赫德深知当时中国的财政情况捉襟见肘,与其推销短时间内中国根本没能力购买的大型铁甲舰,不如推销这种价格低廉,而且据称能打败铁甲舰的小型炮艇——蚊子船。同时,英国人并不希望中国拥有一支具有远洋作战实力的真正海军,他们所愿意看到的仅仅是中国能维持一支小规模的近海巡缉力量,能够自行绥靖海面,对付海盗就足够了。值得今天重新审视的是,尽管赫德、金登干为推销军舰不遗余力,大肆宣传,但赫德对蚊子船的用途其实有清醒的认识,称这种船只是在浅水区对付铁甲舰的利器。对这一点,李鸿章也予以认同,认为"有此巨炮小船,守口最为得力,较陆地炮台更为灵活"。至于后来金登干等夸夸其谈,越说越奇,宣称这种军舰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作战,则纯属其一贯说话夸张的浮夸作风。实际上李鸿章、赫德等从一开始就已经明了,这型军舰就是一种水上炮台。而后来很多对舰船知识一无所知的言官文人,以致很多历史研究者,都以李鸿章买回来的蚊子船并不能出海作战为由,认为这种船是西方生产的劣质货,是专门设计用来诈骗中国的,则多少有些不辨菽麦的嫌疑。实际情况是,针对所谓蚊子船可以出海作战的荒谬说法,李鸿章根本不为所惑,私下早已派人在丹麦、美国等国探访大型铁甲舰的出售信息。第一部分 6.伦道尔式炮艇(4)1875年春天,经过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询价,赫德正式将舰型方案提交给总理衙门,对这种新潮事务拿捏不稳的恭亲王则击鼓传花,将具体洽谈、购办的责任转交给北洋大臣李鸿章。从太平天国战争时代,就开始和西方人打交道,并在自己的军队中大量采用西式武器的李鸿章,是当时中国官场少有的善于处理外交事务的高层官僚,而且又身负京畿防务重责,选择他来办理新潮的海军,在恭亲王看来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作为这一决策的继续,不久之后一道谕旨降到李鸿章面前"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所有分洋分任练军设局及招致海岛华人诸议,统归该大臣等择要筹办"。从此,李鸿章成了中国海防在北方的重要建设者。得到恭亲王授意,赫德奔赴直隶总督驻地天津,上门咨商推介蚊子船。最后摆在李鸿章面前的,分别是装备80吨、38吨、26.5吨前膛火炮的三种方案。精明老道的李鸿章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四处咨询关于这些军舰的各种情况,并私下通过法国公使以及江海关直接获取国外市场行情,以做参照对比。咨询过程中,李鸿章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查西人论炮不计身重,先问口径若干寸",即按照海军专业用语,谈论火炮的类别一般都是说火炮口径而没有拿火炮的重量作为类别区分标志的。李鸿章似乎是觉察到了一点什么。海军外行赫德、金登干顿时显得狼狈不堪,急忙补充了相关参数。经过数据完善,当时提出的备选方案分别是:排水量1300吨,装备16英寸火炮;排水量440吨,装备12.5英寸火炮;排水量320吨,装备11英寸火炮;排水量260吨,装备9英寸火炮。经过一番权衡,李鸿章致函恭亲王,表示对恭亲王创办西式海军决心的感佩。从造价、可信度等角度出发,将备选的几家外国洋行企业全部予以否决,支持恭亲王通过赫德购买军舰的想法,认为"总税司经办当较洋行可靠"。随后,便与赫德进行仔细会商,认为备选方案中排水量260吨、装备9英寸火炮的舰型,火炮的威力和船只吨位都过小,意义不大;而排水量1300吨,装备16英寸巨炮的舰型,则担心吃水过深,且火炮口径太大,"为泰西向未有之巨炮",担心这种从来没有使用前例的火炮不够可靠,不甘心为试验这种火炮买单,于是将这两个方案予以舍却。决定订购装备12.5英寸火炮和11英寸火炮的蚊子船各1艘,旋又因各订1艘过于单薄,改为各订购2艘。同时约定,在得到西方16英寸巨炮使用可靠消息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再订购1艘装备16英寸火炮的大型蚊子船。为预防阿思本舰队事件重演,1875年4月,李鸿章与赫德仔细订立了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购买4艘军舰的合同。除了用大量文字就军舰的型号、质量、验收条款进行详细规定外,合同中载明,将来帮助驾驶军舰到中国的英国水手,在交接完毕后必须立刻离开中国。根据合同,装备11英寸火炮的蚊子船造价23000英镑,装备12英寸火炮的蚊子船造价33400英镑,分别折合中国银76659两和111322两,外加运费65940两,总计合同金额45万两银。按照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惯例,合同签订后先付1/3,军舰造成一半后再付1/3,全成后付剩余部分。由恭亲王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同,并对购舰经费做出布置,从江汉、九江、江海、浙海、粤海5口的海关关税内提取。1875年6月22日,赫德致电金登干,通知他中国购买4艘蚊子船的首付已经汇至专门的账户,相关的委托授权文件将于7月30日寄至英国,近代中国第二轮外购军舰活动正式开始。第一部分 7."龙骧"、"虎威";&qu…出于对自己第一次经手购舰的慎重,赫德在向金登干下达购买军舰指令的电文中,特别强调了军舰的质量。不久后,金登干便与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合同,规定11英寸炮蚊子船8个月内建成,装备12英寸炮的限期13个月。4艘军舰的火炮由阿姆斯特朗公司自行制造,军舰的舰体部分转包给泰恩河畔纽卡斯尔(Newcastle)的米切尔船厂(Mitchell)建造。很快,4艘新潮军舰在英国的船台上陆续开工了,金登干为方便起见,用希腊文字母分别将她们命名为"阿尔法"、"贝塔"、"伽马"、"戴而塔"(Alpha、Beta、Gamma、Delta)。因为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中国蚊子船在西方又有个别号:字母炮艇。在泰恩河上进行航试的"阿尔法"("龙骧")舰,军舰舰首前部的舷侧可以清楚看到临时油漆的英文舰名Alpha。和蚊子船的开山之祖Staunch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增加的两根桅杆。其中"阿尔法"、"贝塔"属于装备11英寸火炮的一级。舰体完全铁质,整体布局和蚊子船的开创之作Staunch非常相像。军舰排水量320吨,舰长35.97米,宽8.23米,吃水2.29米,动力系统为2台蒸汽机、2台燃煤锅炉,主机功率235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0节,煤舱标准载煤40吨,最大载煤50吨。为保证军舰达到设计标准的机动性,军舰首尾水下的线型完全一样,而且都安装有舵叶。这级军舰的主要武器便是安装在船头的阿姆斯特朗11英寸口径2号前膛炮,属于从炮口装填的前装线膛炮,火炮实际口径279.4毫米,炮管长4318毫米,药膛长660毫米,炮管内壁有9根来复线,每根长3023毫米,火炮可以使用3种炮弹,实心弹与开花弹均重249公斤,霰弹重242公斤,药包重38.5公斤,在274米距离上测得能击穿326毫米厚的装甲。火炮前方的甲板下,有一套复杂的液压弹药提升、装填装置,装填时,需将火炮的炮口低俯,以便弹药从前下方装入炮膛。此外,军舰主甲板中后部两侧还各装备有1门3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后膛舢板炮,另外还装备有1门作为近卫武器的格林机关炮。相比起蚊子船的开山之作Staunch号,"阿尔法"在舰体外形上又创造了很多独特设计,考虑到这型军舰需要远涉重洋返回中国,在最初的设计上添加了2根桅杆以便挂帆,为增加强度,两根桅杆还各有人字型的副杆支撑,"阿尔法"级成了独特的带帆蚊子船。此外,"阿尔法"级主炮炮位前部外侧的装甲围壁为不能折倒的固定样式,厚度0.5英寸,具有有限的防弹片能力,围壁前方左右各装饰有中国军舰的标志:金龙。在主炮之后不远,有一块对前左右三面防护,厚度同为0.5英寸的装甲挡板,作战时,指挥人员可以站在挡板之后,算是一个后部敞开式的装甲司令塔。在军舰主甲板中部的烟囱附近,设有一个位置较高视野开阔的露天指挥台,安装有舵轮、罗经、车钟等航海设备。第一部分 8."龙骧"、"虎威";&qu…"伽马"、"戴而塔"是装备12英寸火炮的那级。舰体也是铁质,体形比"阿尔法"略大,排水量提升到420吨,舰长36.58米,宽9.14米,吃水2.44米,动力系统是2座蒸汽机,1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70马力,航速9节,煤舱容量50吨,军舰同样采用了首尾舵。主炮选用1门阿姆斯特朗12.5英寸1号前膛炮,也属于前装线膛炮,实际口径317.5毫米,炮身长5727毫米,药膛长699毫米,炮膛内有9根长为4330毫米的来复线,火炮同样使用3种炮弹,371公斤的实心弹、375公斤的开花弹,以及373公斤的霰弹,药包重72.6公斤,274米距离上测得穿甲能力414毫米,火炮的弹药提升及装填方式与"阿尔法"级相同。此外,"伽马"级在军舰主甲板中部还装有2门阿姆斯特朗2.75英寸后膛舢板炮,和1门格林机关炮。同样,考虑到回国将要经历的长距离航行,蚊子船有限的载煤难以供应,也增加了2根桅杆的全帆装设计。这级军舰从外观上整体看来,与"阿尔法"级非常相似,但是主炮周围的围壁遮护范围更大,而且主炮后方设有碉堡状的封闭式司令塔,防护方面比"阿尔法"有所改进。整装待发、准备回国的"戴而塔"舰,舰首舷侧的Delta舰名清晰可见,舰尾飘扬的则是英国海军旗。由于蚊子船自身煤舱容量很小,难以作长距离航行,中国的蚊子船都添加了桅杆的设计,以便鼓动风帆,借助风力航行。综合来看,2级新型军舰长宽比都较小,体形短粗,而且主机功率小,航速迟缓,并不适宜远航,的确只是守护海岸的水炮台而已。似乎是为了要做更进一步的诠释,"伽马"级在舰艏弹药库装满标配的50发炮弹后,如果不在舰艉加装10吨或12吨压舱物,则舰艏将要淹没在水面之下,这样的船,显然不是用于海战的。4艘新军舰的建造过程非常顺利,1876年6月5日,金登干和英国海军部首席舰船设计师查看了先期完工的2艘"阿尔法"级军舰,表示非常满意。6月14日,米切尔船厂里一片热闹,意大利、丹麦等对蚊子船抱有浓厚兴趣的国家,纷纷派出武官来现场参观阿姆斯特朗为中国设计的这两艘最新式蚊子船,"阿尔法"、"贝塔"按照英国海军部的规定,主炮在船上分别用实弹和教练弹鸣放4次,军舰试航后航速达到9节,符合合同要求,英国海军部立刻出具证明,2艘军舰试航成功。遵照李鸿章"每船制成两只,随时先送来中国天津口查验,不必俟全行制就一并送来"的要求,6月24日,在英国船长勒莫提·拉普利曼达吉,以及汉密尔顿指挥下,"阿尔法"、"贝塔"由雇佣的英国水手驾驶,踏上返回中国的航程。考虑到2艘仅有320吨的小船要涉渡重洋,每舰分别投了30000英镑的高额保险。第一部分 9."龙骧"、"虎威";&qu…此后经过漫长的航行,虽然中途遇到风暴袭击,但一切有惊无险,于11月20日抵达天津大沽,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蚊子船上空间狭小,除了舰长室外,根本没有考虑水兵的居住空间,整个航程中,护送的英国水手必须在甲板上搭设帐篷露宿,艰劳程度可以想像。27日,李鸿章与赫德兴致勃勃亲自前往海边验收,李鸿章对军舰表示满意,认为"实系近时新式,堪为海口战守利器",分别给予了2个极为威武的名字"龙骧"、"虎威"(LungHsiang,HuWei),挑选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张成、邱宝仁分别管带。但赫德对这次的检阅情况却始终心有余悸,因为检阅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意外的事故,一名英国水手晕头晕脑,手中的步枪竟然走火,子弹紧贴着李鸿章的头顶飞过,当时李鸿章幸亏是坐着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的近代史差点就将改写,这一火暴的插曲使赫德对此后的送舰活动充满了顾虑。接收之后,时值寒冬,李鸿章担心北方缺乏合适船坞设施,命令张成等率舰前往福建选募船员,又因为当时中日在琉球等问题上关系日益紧张,应福建巡抚丁日昌有关加强台澎防护的请求,"龙骧"、"虎威"由张成统领布置到台湾巡防。帮助驾驶两舰来华的英国船员除每舰暂留3名技术军官充当教习外,其余均迅速遣返回国。西方报纸刊登的铜版画,表现的是"阿尔法"回国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维护的情形。"龙骧"、"虎威"2艘新式军舰在台湾海峡投入中国海防第一线后不久,1877年2月17日,"伽马"、"戴而塔"在英国朴茨茅斯进行航试(此前在纽卡斯尔已经测得"伽马"的平均航速超过9.5节,"戴而塔"的平均航速为9节,符合设计要求。)英国海军界重要将领,以及各国驻英要员出席了试航仪式,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亲临现场,并亲手演放了"伽马"舰的12.5英寸巨炮。到场参观的英国海军上将斯图尔特(Stewart),对中国的蚊子船给予高度评价:"一个真正的水兵只要一踏上船就会感到,这正是他所要的东西,是应用机械科学最渊博的知识来满足水兵的最真实的利益和需要的东西。"第一次体验炮手工作的郭嵩焘显得非常兴奋,在当天的日记中饶有兴味地记下了蚊子船火炮系统的结构以及试炮的经过:"初五日,金登干约至波斯莫斯观所造铁甲小船(蚊子船),安炮船首,外设炮墙护之,内复施墙,置机器。进退高低各设一机器,外推则进,内推则退,高低亦然。先推使退向内,低承前罶下(指先将炮口俯下装填弹药);而后转火药炮子以当炮口。前罶下复设机器,内推则机器直送入炮口,带水洗膛。次第送火药及炮子入,乃推置前罶下;乃复起炮使高,以度测之,而后推出炮墙外。又设电气线于机器墙内,引手按之,而声发子出,可及七千五百余步。但得一人,运机器有余,可云神妙……其'代拉塔'(戴而塔)船亦开出海口,各演炮三,内演试群子一,船旁小炮及连环子炮皆历试之,亦平生之创见矣……"第一部分 10."龙骧"、"虎威";&qu…赫德担心送舰交货时再出现类似枪支走火的事故,反复叮嘱金登干加以注意,金登干起初想转嫁责任,准备干脆让阿姆斯特朗公司派人送船,最后则设法与皇家海军磋商,在确认运送的船只是最先进的军舰后,皇家海军破例批准可以让现役军官以请假的形式接受雇佣。两名现役军官琅威理(WilliamMLang)、劳伦斯·庆随后就被雇佣来管理驾驶"伽马"、"戴而塔"送往中国。有现役英国军官驾驶运送,按理因当万无一失,金登干于是向赫德打包票:"您看吧!这些炮艇移交时准能像英国战舰那样——秩序井然,水手严守岗位。我认为,如果李鸿章不看一看炮艇上的英国水手是怎样操纵大炮的,那真是太可惜了……精心选拔的船员,将可充分利用这次出航的机会,来熟习和发挥这些舰只的性能。我毫不怀疑"伽马"和"戴而塔"号炮艇将以最漂亮的军舰的姿态驶抵中国。因此到达那里以后,要使各个有关方面都感到满意,这些炮艇应该受到李鸿章本人的正式视察,以使他了解到,在称职的人手操作下,这些炮艇可以达到多么高的效能。"2月28日傍晚6点半,盘旋在英伦的恶劣天气稍稍平息,皓月当空,"伽马"、"戴而塔"鱼贯驶入英吉利海峡,踏上回国的航程。有趣的是,当时的中国公文将送舰的两位英国军官的名字分别音译为浪为美、静乐林,取风平浪静的吉祥之意,其中浪为美——琅威理尤其受到郭嵩焘的好评。站在飞桥上指挥若定的琅威理,脑海里可能还在想着热恋中的女友,但从这次航程开始,这个英国人与中国的海军建设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尽管从"伽马"、"戴而塔"出发开始,金登干就不厌其烦地向赫德介绍护送蚊子船的英国海军军官之可靠,介绍每个人的才干,甚至还把琅威理电报发回的航行日志转发给赫德。然而赫德仍然感觉不放心,要求2艘蚊子船不用直驶大沽,先抵达福州,等自己查看后再作决断。6月18日,"伽马"、"戴而塔"顺利到达了福州,赫德发现"它们在到达时,还不如'阿尔法'、'贝塔'号驶抵天津时干净、整洁",于是决定就在福州就地交付给中国,以免去天津旁生枝节。"经过同船员们谈话,并注意看了水手们的外貌,我决定不让他们去天津,它们决不会给李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6月25日,2艘蚊子船在福州直接向中国移交,随即被李鸿章分别命名为"飞霆"、"策电"(FeiTing、TseTien),连同先到的"龙骧"、"虎威"被重新分派军官,由邓世昌、李和、邱宝仁、吴梦良分别管带。第一部分 11.蚊子船热(1)"龙骧"等4艘新式军舰成功回国,立刻在中国国内引起轰动,对这种据说能够打败铁甲舰的海防利器,沿海各省纷纷表示羡慕。实际在作为国家行为的北洋购买蚊子船之前,中国沿海很多地方早已经有了购造蚊子船的活动。1875年,福建善后局就曾通过上海瑞生洋行向英国莱尔德公司订购了2艘蚊子船,分别命名"福胜"、"建胜"(FuSheng、ChenSheng),首开中国购买蚊子船的先河。这两艘福建的蚊子船,排水量256吨,长26.52米,宽7.92米,吃水2.51米,小于"阿尔法"级,军舰主机功率180匹马力,航速为8节,装备1门10英寸口径瓦瓦苏尔前膛火炮。而看到北洋新购的"龙骧"、"虎威"等新式蚊子船,福建巡抚丁日昌认为性能胜过"福胜"、"建胜",主张立刻按照北洋购买的样式,为福建海防增购一批。中法马江之战前,停泊在马江江面的"福胜"蚊子船。与福建几乎同时,南洋治下的江南制造局于1875年9月15日下水了一艘自造的蚊子船。这艘名为"金瓯"(TiongSing),寓意江山永固的军舰,诞生得极为突兀,可以看作是当时中国的军工技术人员紧密关注世界舰船发展潮流的结果。军舰排水量较小,仅有195吨(另有排水量200吨的记载),舰长31.7米,宽6.2米,吃水2.06米,主机功率304匹马力,航速10节,装备170毫米口径克虏伯后膛大炮1门。粗眼看来,这艘军舰除了采用后膛火炮,在当时各种蚊子船中略显时髦外,其他各项指标并不突出,似乎是泛泛之作。然而,"金瓯"实际是世界上第一艘装甲蚊子船(或称近海防御铁甲舰),中国的工厂技术人员们在这艘蚊子船上,率先引用了水线带装甲的设计,军舰沿水线装有2又3/4英寸的装甲,这一创举,比欧洲第一艘装甲蚊子船德国的Wespe要早。军舰主甲板上设置了一个带有2又3/8英寸厚装甲的炮塔,炮塔内还参照了西方地井炮的设计思路,通过液压装置,装填时将火炮降到舱内,装填完毕后则举升到炮台内,极为灵便。此外,"金瓯"舰在船首还安装有撞角,"船头有铁杆一支,直伸出船外,如犀之独角",这又是蚊子船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这艘外形不起眼,但实际运用了大大领先世界设计思想的军舰,简直可以视作是新技术的试验平台,诞生伊始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认为"灿烂可观",而且很有可能的是,德国Wespe军舰设计之初的灵感,就来自于中国的"金瓯",如果这一点能得到确认,那么"金瓯"将是包括"经远"在内的德系装甲巡洋舰的共同始祖。但是,这艘造价仅为62586.93两白银的军舰可能因为体量太小,并未引起中国国内过多的关注。北洋的蚊子船回国后,南洋大臣沈葆桢即写信给李鸿章,请求能分拨1、2艘西方生产的蚊子船。第一部分 12.蚊子船热(2)最后,甚至连英国人都来凑热闹了。1878年5月24日中午,天津英国领事馆内空气异常凝重,应英国人之邀前来赴宴的李鸿章,发现领事馆餐厅里仅有领事和3名英国海军军官而已,受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英国担心俄罗斯借地利之便,到中国海域来攻击英国船只,为了加强在远东的海军力量,与李鸿章商谈,希望能将"龙骧"、"飞霆"级军舰全部购回,加入皇家海军防守香港、新加坡。考虑到中国海防建设刚刚起步,而且这4艘蚊子船自用尚且不够,李鸿章予以一口回绝。由此也可以看出,蚊子船这种船型,在当时各国海军中,仍属于利器一类。英国领事曾坦率地说"此式炮船……专防本国海口以作水炮台抵御铁甲,最为得力。"由4艘新型蚊子船回国,一时间,从南到北,中国沿海兴起了一股沸沸扬扬的蚊子船热。鉴于各省纷纷要求购买蚊子船的情况,总理衙门致信李鸿章,称"此项船只,无论各海口,难资分布,即咽喉要区,根本重地尚不足数,必应即时添置",要求李鸿章负责具体经办,尽快再增加购买一批蚊子船。当时,赫德已经返回阔别12年的家乡英国休假,顺道负责帮助具体操办中国参加巴黎世博会一事,李鸿章于是通过赫德在中国的内弟,海关总理文案税务司裴式楷(MattbewBoydBredon)致电金登干,打听蚊子船的报价是否有变化。1878年7月8日上午,金登干收到了裴式楷由上海发来的电报:"目前情况下,'阿尔法'或'伽马'级炮艇实价几何,25163(暗号,可能代指李鸿章)询问,或许将订购四艘。"经过和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谈判杀价,7月28日,赫德、金登干提交了蚊子船的报价:年内购买2艘"阿尔法"级,单价26150英镑,如果购买4艘,则便宜至25500英镑。"伽马"级购买2艘,单价33300英镑,购买4艘,单价为32500英镑。考虑到吨位和火炮口径,李鸿章未再考虑小型的"阿尔法"级,决策再购买4艘"伽马"级蚊子船,总价45万两银。1878年8月29日下午,金登干预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合同,费尽口舌后,阿姆斯特朗坚持报价不能较少一分,但可以稍做让步,答应为每艘船免费加装1门格林炮作为赠品。第一部分 13."镇"字号蚊子船(1)中国新订造的这批蚊子船,按照他们的4艘姐姐的传统,被金登干继续用希腊文字母暂时命名,分别为"埃普西隆"、"基塔"、"爱塔"、"西塔"(Epsilon、Zeta、Eta、Theta)。由于这几艘船的设计较之最初的"伽马"级,做出了大量调整、改进,因而自成一级,"埃普西隆"级。与母型"伽马"相比,"埃普西隆"舰体的材质改成了更耐腐蚀的钢,外观尺寸等数据也都发生了一定变化。这级军舰排水量增加到430吨,长38.1米,宽8.84米,吃水2.9米,动力系统采用2台燃煤锅炉、2台蒸汽机,功率4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0节,采用首尾舵。煤舱容量和"伽马"相近,为60吨。军舰的武备上变动较大,"埃普西隆"放弃了"伽马"级装备的12.5英寸火炮,改成一门口径略小的11英寸阿姆斯特朗火炮,担心中国人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赫德、金登干和阿姆斯特朗公司提交了详尽的备忘录进行解释,称火炮的口径虽然变小了,但由于结构的改进和发射药量的加大,火力远较老式的大口径炮猛烈有力,"中国人可能认为,炮弹越大,造成的损害也会越大。然而,炮弹所造成的损害的大小,取决于推进炮弹的火药量的多少",而且,阿姆斯特朗提出,新式火炮的重量较老式火炮轻,省出来的重量,可以用于改进设计,进一步增加军舰的航速。对此半信半疑的李鸿章最终接受了这个改变。停泊在泰恩河上的"埃普西隆"/"镇东",军舰中部的飞桥上搭建了用于铺设天幕的支架。新安装的11英寸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火炮,实际口径279.4毫米,膛长6480毫米,弹重240.4公斤,炮重35吨,火炮初速554米/秒,射程7681米,火炮的操作以及弹药装填方式与"伽马"级相同,"大炮装在前面,用水力运转、装弹、制驭,开炮只需要5个人。瞄准时大炮的旋转并没有机械的自动设备,而是由船本身去完成回转任务……因为船身短,又装有两具推进机,所以这只小船能够依情况的需要迅速准确地旋转"。此外,和"阿尔法"、"伽马"一样,主甲板上还安装有2门3英寸后膛炮,同样由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实际口径76.2毫米,炮身长1920毫米,初速357米/秒,射程5800米。根据"阿尔法"、"伽马"的原先设计,军舰上还配有1门格林机关炮,因为阿姆斯特朗公司又附赠了1门,格林炮总数增加为2门。拥有大量造舰经验的米切尔船厂,对建造这几艘小型军舰可谓驾轻就熟,建造过程一切顺利,1879年3月25日,顾不上患病不起的妻子,金登干和曾经驾驶护送"伽马"舰前往中国的海军军官琅威理一起来到纽卡斯尔,视察了接近完工的首舰"埃普西隆"。结合在以往驾驶"伽马"远航中的切身感受,琅威理认真地对新蚊子船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经过很长时间的辩论,伦道尔、阿姆斯特朗被说服,同意对新军舰进行某些修改。"埃普西隆"级蚊子船原本外形上和母型"伽马"非常相像,而经过这次修改后,外形上就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区别。琅威理对"埃普西隆"的主要修改建议有:在主炮防护围壁上方水平敷设一块薄钢板和防波板,以便使得任何时候火炮都处于遮蔽中;将军舰的舷墙全部增高2英尺,既可以在航行时防浪,也能在战时对水手起到保护作用;将原本露天的军舰舰艉甲板,用硬质的顶棚遮护,可以免除在倒车航行时甲板上浪。经过这系列改装,"埃普西隆"的设计更加完善,成为蚊子船发展过程中的一型成熟之作。第一部分 14."镇"字号蚊子船(2)1879年7月24日,继郭嵩焘之后出任驻英公使的曾纪泽由金登干陪同抵达朴次茅斯,一行人等分乘4艘蚊子船出海演试,在"埃普西隆"甲板下并不宽敞的餐厅内用过午饭后,曾纪泽亲手燃放舰首的大炮,显然燃放大炮这种带有亲身体验性质的活动很受中国官员欢迎,"炮之进退高下以及装药盛子,皆以汽机运之,启闭其机极为灵便,不过用斤许力耳。第一炮装药、盛子、进炮,皆余自启其机。"跟随在"埃普西隆"之后的"基塔"等船也各试炮2响,其中鸣响"基塔"舰大炮的是金登干的夫人,此举似乎是进一步说明蚊子船火炮系统设计之巧妙灵便。试炮完毕后,各舰又测试机动性能,360度旋回三圈,第一圈单纯靠螺旋桨,第二圈依助舰首的舵叶,第三圈则是舰尾的舵叶,在方圆30丈的区域内,测得旋转一次平均时间为3分5秒,一切表现令人满意。7月30日,由琅威理率领,4艘"埃普西隆"级蚊子船起航回国,此前鉴于福建船政派出的海军留学生已经留学有日,为造就人才,李鸿章曾和留学生监督李凤苞协商,意图从留学生中挑选资质优良者驾驶这批蚊子船回国,不假手于西方人,然而金登干以中国学生学业未精等借口婉拒,最终仍雇用英国船员驾驶护送。新蚊子船离开英国的当天,《泰晤士报》做出长文报道,认为这些军舰装备的火炮威力惊人,超过当时英国所有舰上火炮,"星期三清晨,在岬头(Spithead)出现了一队样式新颖的炮舰,朴次茅斯的海军界为之惊愕……它们虽然悬挂英国海军的红色旗帜,但显然不属于英国。它们是埃尔思威克工场、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中国政府所建造的……中国人作此突然的冒险一跳,已经跳到我们前面去了。当人们记住这些的时候,便知道这个新创事件的重要性和所表现的勇气是值得注意了",表示出了对这型新式蚊子船的艳羡。西方报纸刊载的中国蚊子船编队铜版画。蚊子船回国之初,在基本没有近代化海军基础的情况下,一度成为中国海上武装的骨干,频繁在近海出现、游弋。清政府最初做出这次增购蚊子船的决策,主要是考虑到南洋大臣提出的加强南洋海防的请求,而原先购买的"龙骧"、"飞霆"等4艘军舰数量太少,不够分拨。因而,"埃普西隆"级蚊子船的订购,虽然经李鸿章之手操办,南洋大臣沈葆桢认为这些军舰将来非南洋莫属,当新式蚊子船到达中国领海后,沈葆桢亲自为四艘军舰命名为"镇北"、"镇南"、"镇西"、"镇东"(ChenPei、ChenNan、ChenHis、ChenTung,因而这批军舰又可以称为"镇北"级),且预备派出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刘步蟾等接管,就任新军舰的管带,在福州马尾等待接收新蚊子船。出乎沈葆桢预料的是,早在订立购舰合同时,李鸿章就意味深长地强调4艘新军舰必须抵达天津大沽,由他自己验收交货。为此,李鸿章还专门通过赫德,派赫德的内弟——江海关税务司赫政前往广东,抢在南洋之前迎护,一路监督新蚊子船到达天津。当年11月19日,李鸿章亲自前往大沽检阅4艘新舰,颇为满意。11月30日,李鸿章致信沈葆桢,将"龙骧"、"虎威"、"飞霆"、"策电"4艘较早购买的蚊子船调归南洋,而新购的4艘"镇"字舰留在北洋使用。书信中,李鸿章阐述了他的理由主要有2点,首先"龙骧"等蚊子船在北洋驻防已经2年,原本就需要南下上海进船坞刮修船底,将这4艘军舰调给南洋,"藉省往返"。另外,南洋预备用蚊子船驻防在长江内的吴淞、江阴,"风浪少平",而北洋的蚊子船需要在大连湾等处航行,"镇"字蚊子船的设计改良更适合在北洋航行。对这种容易让人产生汰旧换新,占南洋便宜嫌疑的行为,李鸿章自表态度"非敢择利自卫"。沈葆桢在得到"镇"字蚊子船被调北上的消息后,也曾致信李鸿章,称"知大君子之用心突出寻常万万也。"第一部分 15."镇"字号蚊子船(3)4艘"镇"字号蚊子船还在回国途中时,日本悍然吞并了中国属国琉球,中国海防形式极为严峻。当时的中国海防,除了自造的一批兵商两用的炮舰外,所能使用的新式军舰只有新购的蚊子船,但这些舰只都只适应近海防御,无法出远海决胜负,清政府内部有关海防的思想开始发生悄然变化,购买新式碰撞巡洋舰、大型铁甲舰的计划被提到议事日程。但与此同时,与赫德私交甚密的恭亲王奕仍在申请购买一批用于防守近海的水炮台——蚊子船,援引李鸿章的奏折,奕提议广东、台湾的港口防御需要各购买2艘;浙江宁波和山东烟台的港口防御需要各购买1艘,并认为"……令该督抚自行定购,似不如径由该大臣一手经理","将来各船购到时,并由该大臣验收",浅眼看来,和南洋的4艘蚊子船一样,大有以为各省买舰为名,行增加北洋海防之实。恭亲王和李鸿章的这出双簧,无外乎尽收各省海防之权于中央,削弱地方实力的目的。清政府随即同意了恭亲王增购蚊子船的奏请,指令相关各省自筹资金,认真办理,山东巡抚周恒祺很快便认购了2艘蚊子船。而两广总督刘坤一的回复则颇为勉强,环顾左右而言他,最后提出了"造舰"的主张。这年冬天,广东先斩后奏,批准完全由广东机器局总办温子绍个人捐款和设计,在广东黄埔船坞开工仿造一艘蚊子船。这艘后来命名为"海东雄"(HaiTungHung)的军舰,设计上参考了北洋购买的"镇北"级蚊子船,排水量与其相同,为430吨,舰长也一致,同为38.1米,船宽略微增加,为9.14米,吃水2.41米,动力系统采用复合式蒸汽机,航速仅有7.5节。船头装备1门11英寸口径后膛炮,另外配备2门2.75英寸后膛副炮,全舰造价仅为3.39万两银。按照温子绍的设计,"海东雄"不采用英制蚊子船木壳船体外包裹铁皮的做法,直接采用纯木壳,只在部分重要部位敷设铁皮装甲,这样可以避免锈蚀,又可以节省工料节约经费,而且减轻船的吨重,使航行更为便捷。另外,"海东雄"舰艏的火炮改为后膛炮,不光装填方便,而且重量比前膛炮大大减轻,增加了船的稳性,也降低了发射时的后坐力。刘坤一以此为例,申请国家拨款再自造一艘同样的蚊子船,以替代购舰的方案。孰料这个建议被驳回,两广最后被迫也认购1艘蚊子船。停泊在纽卡斯尔港边的"镇边"舰,可以注意这级舰区别于"埃普西隆"的重要特征——前桅杆上只有一根横桁。在英国船坞里进行舾装的中国蚊子船,可能是"镇中"或"镇边"。照片中能清楚看到船首水线下的舵叶、主炮围壁上的龙纹,以及从"埃普西隆"级开始,依据琅威理的建议在主炮围壁顶上加装的防浪板。仍然由赫德经手,中国向阿姆斯特朗公司又订购了3艘蚊子船。由山东付款的前2艘后来被分别命名为"镇中"、"镇边"(ChenChung、ChenPien);两广心不甘情不愿认购的那艘,后来被命名为"海镜清"(HaiTingChing)。三艘船为同级,外形各项参数和此前北洋购买的"镇北"级基本相同,外形上主要的区别是,这级军舰前桅杆只有一根横桁,不同于之前中国外购的其他蚊子船。这型蚊子船排水量440吨,长38.1米,宽8.84米,吃水3米,动力系统采用2台蒸汽机、2台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455匹马力,航速10节,武备则和"镇北"级完全一样。1881年夏,3舰建造完毕由英国水手驾驶回中国,7月25日到达广州时,"海镜清"被两广留用,而剩下原本由山东订购的"镇边"、"镇中"则在8月11日抵达大沽后,不出所料,被划归北洋水师节制。由此,中国的海防队伍中,共出现了15艘蚊子船。第一部分 16.龙旗飘零(1)4艘"镇北"级蚊子船以及之后并入的"镇中"、"镇边",在北洋水师里统称六镇炮船。他们回国之初,适逢北洋水师创办,百事待举,在几乎没有任何先进军舰的北洋海防里,用于近海防御的蚊子船成了骨干力量,而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后来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在被李鸿章从福建抽调到北洋的早期,大都出任了各艘蚊子船的管带职务,小小的蚊子船,为中国近代海将走向海洋,提供了历练、磨砺的平台。随着1879年琉球事件、1885年中法战争的刺激,清政府对于海军、海防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快看到早期购买的蚊子船对于舰种齐全的海军大国,尚有守护海口,独当一面的意义。而像中国这样几乎没有任何海军基础的国家,花重金购买这批军舰,并不能对增加国家的海上力量尤其是远海机动力量有多少帮助,潜移默化中,清政府的海防观由近海守口防御,悄然向远海改变。先是向英国订购了2艘新型的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之后更是购办了威震东亚的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这些大型军舰回国后,中国海军开始频繁活跃在北起海参崴,南至新加坡的辽阔海域,只能用于近海守口的蚊子船,逐渐显得不再重要,为节省经费起见,北洋海防的6艘蚊子船每年只维持2艘在海上值勤,剩余4艘则收入船坞封存,相关的人员并入铁甲舰服役,昔日世界名舰的光彩逐渐黯淡。1894年夏,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战争开始后不久,北洋所有蚊子船全部予以启用,重新编制人员,再度活跃于近海,主要负责防护威海、旅顺等要港。9月16日,护送陆军前往鸭绿江口登陆的北洋海军主力队伍中,也有2艘蚊子船"镇中"、"镇南"的身影,当时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守护在大东港口,防止日本舰队偷袭入口,因而并未参加著名的黄海大东沟大战,只是在海战后期曾响应"靖远"舰挂出的旗号,配合北洋幸存各舰一起收队。第一部分 17.龙旗飘零(2)进入1895年,战火逐渐蔓延到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威海刘公岛,作为守港利器的6艘"镇"字号蚊子船参与了惨烈的威海保卫战,北洋海军数度打退日本舰队海上进攻的战斗中,蚊子船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威海湾陆地炮台的接连失守,北洋海军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大舰纷纷受创沉没。1-15正在运送刘公岛降军出岛的1艘"镇东"级蚊子船。1-16停泊在旅顺的被俘蚊子船2月12日上午8时,中国发展近代海军最早努力的成果、曾经的"埃普西隆"号"镇北"舰悬挂白旗,载着特使程璧光,缓缓驶向日本舰队锚地接洽投降。2天后,北洋海军投降,全军覆没,全岛官兵5124人被日军遣返,残存的6艘"镇"字蚊子船承担了部分运送岛上官兵离岛的悲惨任务。1-17编入日本海军的"镇中"舰,1897年拍摄于日本吴港。1-18被俘未久的"镇北"舰,舰尾还可以清晰看到中文舰名牌。1-19成为日本军舰的"镇边",1897年拍摄于神户。1-20编入日本海军后的"镇西"。从此,"镇"字号蚊子船被编入了日本海军,长期充当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1898年3月21日6艘蚊子船集体被定为二等炮舰级,1903年8月21日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其中"镇东"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南"舰1908年5月15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西"舰于1908年5月23日转归文部省所有;"镇北"舰1906年6月8日报废,,1909年转售。"镇中"与"镇边"两舰由于船龄较新,在1900年庚子事变时作为八国联军海军的成员被派在大沽口巡逻,两舰最后同在1906年6月8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同年7月16日改归司法省所有。北洋海军的蚊子船,这些未能执行任何与他们职能相称的使命的军舰,就这样来去匆匆地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东南归路莽萧条,皖口千峰若为招。半局残棋存战舰,八年恨事付寒潮。灵风下水征帆疾,落日中原汉马骄。孤客不堪回首望,断云一片劫灰烧——李鸿章《登小姑山感怀》第二部分 1.新式巡洋舰(1)清冽的海风从泰恩河(RiverTyne)掠过,带来北海上独特的气息,薄雾渐渐散去,大英帝国的纽卡斯尔(Newcastle)军港里呈现出满目繁忙景象。岸上一队队水手、士兵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为码头旁两艘外形秀丽的军舰运输着补给。指挥的银笛声、搬运重物的号子声、军舰发出的悠长汽笛声,共同奏响了一曲醉人的起航之歌。人群中,有名穿着蓝色制服,腰挎军刀的年轻海军军官静静地伫立着,凝视远方的目光中透出一股深情。一位俏丽的金发少女翩然而至,给忙碌的码头带来一丝不小的波动。周围的人们纷纷抬头观望、窃窃私语,间或有几张面孔露出会心的笑容。少女手中捧着芳香四溢的蛋糕,上面写着"TheImperialChineseNavy-ChaoYung"(大清帝国海军——"超勇")和一个显然是属于东方人的名字。顾不得平静一下呼吸、拭去额头的汗珠,少女走向那位年轻军官,两人的身影俨然成了纽卡斯尔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告别黯然魂销,不忍长辞……意腻(AnnieFenwick)自制香糕罩以雪糖,作船名及余名,冠以吉祥语,又知余家有母,自制食物一瓶,书送慈亲,嘱余转奉,闻者尤感之,况余身受者乎……匆匆一别,再晤何期,未免有情,谁能遣此矣……"1881年8月9日,中国海军"超勇"、"扬威"号巡洋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回国。"……保密——目前海军一般人的意见和炮术的进步越来越对装甲舰不利。阿姆斯特朗公司已设计出新式非装甲巡洋舰,时速15海里,排水量1200吨,吃水15英尺,机器被水下舱板遮蔽,用煤堆保护。装备两门25吨新型后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在舰艉,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炮及鱼雷装置。全舰水手七十人。建造时间十五个月,全部造价90000镑。所有以上各项数字均系估计的近似值。此种巡洋舰将被证明比现存各种巡洋舰优越,就像'阿尔法'、'伽马'型号炮艇之优于其他炮艇一样,它将成为新型炮艇的重要补充。这是您的理想从炮艇级扩展到巡洋舰级,如在别国政府之前被中国政府所采用,您将再一次在海军科学方面居于领先地位……"1879年6月15日,一份这样的电报由伦敦经恰克图电报线,传递到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位于北京的办公桌上。发报者是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收件人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赫德爵士(SirRobertHart)。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19岁时作为一名对华外交人员踏进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因为好学、工作勤勉、处事积极,28岁时就荣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并一直担任至76岁的耄耋老年,几乎把一生的时光都驻留在了中国。在职期间以其特有的热情、认真精神,使海关成为当时中国官僚机构中效率较高、较廉洁的部门,海关新税也成为了清末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曾经竖立在上海外滩的铜像,象征了他在这个国家历史上留下的独特印记。2-1赫德(1835-1911),字鹭宾。可能是源自岛屿民族性格里那鼓对大海与生俱来的热情,作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和攫取者,赫德在控制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同时,对于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计划也颇感兴趣。早在1861年,赫德就参与了"李泰国-阿思本舰队"的筹划、谈判,是为其介入中国海防事务的最早实践。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不久,关于建设西式海军的提案重新引起清政府重视,赫德借此再度插足中国海军建设领域,通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反复讨论,掀起了大规模购买西方军舰的浪潮。第二部分 2.新式巡洋舰(2)实际上,赫德本人对海军、军舰并无太深了解,他的有关信息和知识大都得自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而这个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正是为中国联系购买军火、舰船。早期促成中国购买了一批蚊子船,使得赫德越发意气风发,以致做起了中国海军总司令的美梦,并积极鼓动中国购买更大的军舰,借以一步步实现英国对中国海军的影响(赫德一度曾向清政府提出设立海防总署,由其出任总海防司的设想,以便直接控制中国的新式海军。后经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反对而作罢)。金登干发来的这份极尽阿谀的电报,介绍了阿姆斯特朗公司新推出的一种巡洋舰,恰好投中赫德的下怀。似乎是觉得电报里说得还不够清楚,5天后,意犹未尽的金登干从伦敦又寄出了一封长信,更为详细地描述新巡洋舰的特性,强调这型用于进攻的巡洋舰,是对中国海军已有的蚊子船的极好补充。并认为,对于财政支绌的中国政府而言,与其孤注一掷购买几艘价值不菲的大型铁甲舰,不如用这笔钱来装备一批单价便宜的巡洋舰,而且依据当时英国海军舰船设计界的观点,这种价格低廉的巡洋舰理论上还是大型铁甲舰的克星,为了论证铁甲舰很快会被淘汰,金登干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这个题目可以作无限引申的详细阐述,比如说,人身铠甲的废置不用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电报中提到的巡洋舰,依据十九世纪海军的分类标准,属于碰撞巡洋舰(Ramcruiser)或撞击巡洋舰,中国史料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探寻这类军舰的源头,可以上溯至1866年意大利、奥地利两国之间爆发的利萨海战。那次海战中,由特格特霍夫海军上将率领的奥地利舰队列成横阵(或称楔型阵、"人"字阵,中国称雁行阵),大败采取纵队的意大利舰队,从而影响了世界海军战术的走向。海战中,奥地利旗舰"斐迪南德"将意大利舰队旗舰"意大利"拦腰撞沉的经过更是成了海军史上的经典战例。尽管这次撞击战术的成功运用里,夹杂着太多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对沉寂已久的海军战术和舰船设计领域来讲,利萨海战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发了关于船头对敌战术的意义、舰首方向火力的重要性,以及撞击战术价值的再认识,大转变由此开始。撞击战术的偶然成功,很快被传成了神话。以至于有人要设计以撞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舰——撞击巡洋舰。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尔,因设计小船装大炮的蚊子船而声名鹊起的伦道尔,是性价比理论的坚信者,他坚持可以建造一种小而便宜的军舰去战胜和替代昂贵的铁甲舰,这类小型军舰的重要特征是航速快、装有撞角、舰体外形简洁、隐蔽,能够利用其装备的撞角、大口径火炮对铁甲舰构成威胁。这一概念性的理论随即受到追捧,19世纪后期,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很多军港里见到这类军舰的身影。第二部分 3.新式巡洋舰(3)由于得到决策层的重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初期,对于国际上海军技术发展的走向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几乎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新技术,可谓紧追潮流。早期购买蚊子船,以及后来订造一等铁甲舰、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乃至自行设计建造潜水艇、舟桥船、全钢军舰皆是例子。这种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发展海军的努力,在当时亚洲国家中遥遥领先,即使在世界来讲,也不稍逊色。新锐的概念舰——撞击巡洋舰,通过赫德推荐、介绍后,主持北洋海防事务的李鸿章立刻产生了兴趣。当时,新生的中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堪当重任,能出远海作战的新式军舰,但因为"经费太绌、议论不齐、将才太少",中国购买一等铁甲舰作为海军主力的计划一拖再拖,使得主持此事的李鸿章备受责难。现在突然出现了一种价格低廉,且能"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的巡洋舰,无异天赐的转圜良机,买大型铁甲舰买不起,购2艘小巡洋舰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还能暂时堵住反对派的嘴巴。时值中俄两国交恶,面对俄国海军的挑衅,海防的重要性再度突显。经详细查看图纸和咨询外国军官后,1879年12月9日,李鸿章委托赫德向英国军火巨头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谈订造2艘新式撞击巡洋舰。2天后正式向清政府作出汇报,强调购买巡洋舰的重要性同时,引人注意的是,李鸿章在奏折中称,中国要巩固海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表示目前购买巡洋舰只不过是为他日的铁甲舰队做准备,实际并不认同赫德、金登干等人有关铁甲舰过时的论调。对于中国的委托,赫德认为此项工程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对华军火贸易的扩大,以及英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中国海军的影响,于是专门致信给在英具体办理此事的金登干,着重强调军舰在平静水域的标准航速必须超过15节,舰首要装备特别强有力的弓形撞角,提醒金登干,李鸿章对舰载鱼雷艇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鱼雷艇速度必须达到17-18节,并要求2艘军舰要于1881年春季交船。金登干不敢怠慢,立即着手与阿姆斯特朗公司谈判,1879年12月18日正式签订合同,2艘军舰总价16万英镑,低于1艘9万英镑的最初报价。和定造蚊子船时的模式相似,双方约定船价分三次支付,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付第一批,此后6个月内付第二批,竣工后支付余款,期间按年利5%支付过渡期利息。英国丽如银行负责分期付款担保,收取1%担保金。第二部分 4."超勇"、"扬威"(1)1880年4月17日,首批三分之一造价,汇至中国海关在丽如银行开设的G账户内支付,中国两艘撞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正式启动。经金登干提议,赫德将两艘军舰暂时命名为"白羊座"和"金牛座",前者表示两艘军舰都有尖尖的角,后者则寓意军舰的产地是欧洲(西方神话中,天神宙斯曾化身金牛追求人间一位美丽的公主,后来故事的发生地用公主的名字欧罗巴命名,此即传说中欧洲名称的由来)。同年12月27日,李鸿章将两艘军舰正式命名为"超勇"、"扬威",英文译名ChaoYungYangWei,遵从西方海军的习惯,两艘同型舰并称"超勇"级。阿姆斯特朗(WilliamGeorgeArmstrong)开创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今属维克斯防务集团),是近代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但当时并没有自己单独的船厂。有造船的买卖,都是转包给位于泰恩河畔的米切尔船厂建造,中国的这两艘巡洋舰也不例外,和当初订购的蚊子船一样,舰体部分都是米切尔船厂完成的。当时在船厂内,还有一艘已经开工的同型巡洋舰,即智利政府订造的ArturoPrat号,后来这艘船一度准备转卖给中国,但被李鸿章回绝,于1883年被日本购得,更名为"筑紫"。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多种考虑,赫德对于2艘巡洋舰的建造质量非常关心,当得知军舰的舰体不在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时,专门致信金登干,异常详细地询问了米切尔船厂的造船历史、规模、施工能力等细节情况,并多次提醒金登干注意监督,要求必须造出2艘"第一流的巡洋舰"。由伦道尔设计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正常排水量1380吨(一说1350吨),满载排水量1542吨,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主机采用的是Howthorn公司生产的2座卧式往复式蒸汽机,配备6座锅炉(早于"超勇"级建造的智利ArtuorPrat号只有4座锅炉,为满足李鸿章对于航速的要求,伦道尔在两艘中国军舰上做出了改进,将锅炉增加到6座),双轴推进。设计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6节。舰上煤舱正常储量250吨,最大可以储存300吨。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除蒸汽动力外,"超勇"级军舰上还配置有风帆索具,能采用风帆动力航行,设计时"超勇"的桅杆属于直杆,张挂索具相对简单的纵帆。回国后不久,中国方面对桅杆进行了简单改造,在前桅加装了横杆(横桁)。2-2在米切尔船厂船台上等待下水的"白羊座"/"超勇"。第二部分 5."超勇"、"扬威"(3)"超勇"级军舰的舰体为金属结构,舰体材料主要采用的是3/4英寸厚的钢板,铆接在木质底板上,另外在水线下3.5英尺处有一段简化的装甲甲板,保护着机舱和弹药库等重要部位,但这层装甲甲板厚度仅为3/8英寸,只能给水兵们一些心理安慰而已,并无太多实际价值。除此外,"超勇"级再无附加装甲,属于无防护巡洋舰,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减轻军舰的吨位、提高航速,以及降低成本等考虑。为增加军舰的生存力,伦道尔在军舰舷侧和机舱上方设置了多个煤舱,寄希望依靠煤堆来提供一些防护。因为自身防护能力薄弱,而作战的主要手段又是极为冒险的撞击战术,"超勇"级军舰外形设计上别具特色。除双桅、单烟囱外,水线以上的舰体非常简洁、低矮,如此即使对方难以瞄准,逃避敌方火力的打击,同时又能尽量隐蔽自己,不被敌方发现,以发挥撞击战术突然性的特点,其设计思路非常类似今天的隐形军舰。但由之却造成了适航性差的恶果,该级军舰干舷极低,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高速航行,首尾主甲板也可能被海水淹没,恶劣海况下的情况可想而知。为此,"超勇"级军舰首尾的主甲板不作为水兵工作的主区域,没有敷设柚木甲板,通常布置在主甲板的吊锚杆被安排到了前后主炮塔顶上,这样起锚作业时,水兵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然而吊锚杆位置过高,尽管按照赫德的要求安装了蒸汽起锚机,仍不可避免会影响起锚作业的时间。"超勇"级军舰指挥系统的布置较有特色,在主炮塔后部、烟囱后部两处各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但装甲厚度仅为5/8英寸,烟囱后部的装甲司令塔顶部设有露天飞桥,两翼安装航行灯。此外,在后主炮附近还有一个备用的露天指挥台,安装有1具标准罗经。2-3"超勇"舰尾炮房里的10英寸口径后主炮。沿袭蚊子船小船架大炮的设计思路,伦道尔给小小的"超勇"级军舰安排了2门大口径后膛火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火炮,可能是MKI型,口径10英寸,身管26倍径,炮弹重400磅,每门炮备弹100发,正常情况下最大射击仰角10度,最大射击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米,在极限射击仰角15度时,射程可达12000米,威力在当时可谓相当惊人,被认为是1881年代威力最大的火炮,3000米距离上使用实心弹可以射穿14英寸厚的钢板,这可能是伦道尔向金登干许诺这种军舰可以战胜铁甲舰的信心所在。由于这型火炮属于从地井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带有原始的液压复进装置,因此射速较传统的架退式后膛炮为快,为2.5分钟1发。因为该型巡洋舰的吨位较小,没有采用笨重的船面旋台式炮塔,而是将2门火炮分装在军舰首尾的露炮塔里,火炮采用水压动力转动,每门炮配备10名炮手。为给炮手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免风浪的干扰和保持舰体外观连贯避免突兀以增加隐蔽性,在露炮塔外安装了一个固定不能转动的炮廓,炮廓钢板的厚度仅有3/8英寸,分别在火炮的正前方和两侧开有较大的炮门,主炮在正前方可以获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两侧分别获得70度的射角。由于"超勇"级军舰的干舷很低,高速航行时甲板容易上浪,未免海水灌入炮台内,炮门上均装有挡板,平时关闭,作战时向上掀放到炮台顶上。第二部分 6."超勇"、"扬威"(4)符合当时军舰的设计标准,"超勇"级军舰在主炮之外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用来填补舰上的火力真空。其中,4门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4.7英寸口径火炮,被安装在上层建筑内的4个拐角上,通过舱壁上的炮门向外射击,射界60度,这种火炮同样属于由地井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身管长22倍口径,每门炮备弹200发,弹重40磅。和主炮一样,为防止海水灌入,4.7英寸炮的炮门上也使用了挡板,作战时才向上打开。2-4表现英国水兵操作诺典费尔德机关炮情景的铜版画。"超勇"级后主炮附近还安装有2门诺典费尔德式(另译为诺登飞式)4管机关炮,中国史料称为四门神机连珠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火炮,是当时世界与哈乞开司、加特林齐名的优秀机关炮,原理是将多根炮管平行排列,通过转动把手,使各个炮管后的枪机依序击发,从而实现高速射击。火炮口径25毫米,炮身长965毫米,炮身重193公斤,炮架重117公斤,射速每分钟350发,射程2000米,274米距离上可击穿24毫米厚钢板。此外,舰上的小口径炮还有4门10管加特林机关炮,中国史料称格林炮。作为撞击巡洋舰,"超勇"级军舰必不可少的武器是撞角,据西文档案记载,撞角位于舰首水线下11英尺处。但在今天掌握的最早的一套"超勇"级军舰图纸上,却找不到一点有撞角的迹象,据推测是因为撞角的设置增大了舰首的兴波阻力,航速受到影响,所以被迫在舰首处加了一个修形舰艏,保持军舰在平时航行时的流线完好,在作战时再拆卸这个修形舰艏,露出锋利的撞角。最后,"超勇"级军舰还有一项特殊的武器——鱼雷兵器。正是这件时髦的家伙,一度让赫德、金登干、伦道尔伤透了脑筋,更一再引起李鸿章的不快乃至震怒。事情要从金登干最早推荐军舰的那封信说起,当时为了吸引客户,伦道尔承诺可以提供航速不低于16节的舰载鱼雷艇,一贯用词夸张的赫德、金登干便添油加醋汇报给了李鸿章。但在建造过程中发现,1380吨的巡洋舰上,搭载的小艇长度最多不能超过15英尺,如果再大一些,巡洋舰就会缺少足够的挂载空间和搭载所需的剩余浮力,"超勇"级巡洋舰的干舷本来就很低,配备的大炮又很重,而且起吊放下鱼雷艇的作业也很困难。所以,舰载鱼雷艇的大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可在15英尺的小艇上又能够放得下多大的动力设备以保证16节的航速,更何况还要装上鱼雷发射管和至少1条鱼雷。由此,给"超勇"配装舰载鱼雷艇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部分 7."超勇"、"扬威"(5)赫德在中国海军建设领域的好运似乎快用尽了,令他意外和难堪的是,后来了解到,李鸿章当初决策购买巡洋舰的一条重要原因,居然是因为看中了舰载的鱼雷艇,没想到这位北洋大臣竟是个鱼雷迷。尽管伦道尔用充足的理由告诉金登干为什么不能搭载鱼雷艇,金登干也原原本本转述和说服了赫德,但是赫德实在没有勇气向李鸿章启齿,去告诉这位主持中国海军建设的实力人物,他所一心期望得到的鱼雷艇是不可能的。后果实在难以设想,这位久居中国,深得中国文化精髓的英国人于是大玩太极推手,一脚将皮球踢回英国,不断向金登干施压,要金登干自己去和李鸿章解释。被逼无奈,金登干和伦道尔想出个有些儿戏的解决办法,提出用能装备杆雷的汽艇(杆雷艇)替代舰载鱼雷艇,耍起了文字游戏,反正都是雷嘛。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加上当时出现了俄国扬言要派舰队进攻渤海湾的险恶形势,为不影响2艘巡洋舰的交货,李鸿章只好强压怒火接受。之前因相信赫德的推荐而购买蚊子船已经备受同僚攻击,现在新巡洋舰上又出现这种事情,李鸿章对赫德彻底失去了信心,认识到赫德、金登干都不过是夸夸其谈的海军外行而已。赫德很快感受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做了多年的总海防司美梦被李鸿章一手击碎,此后中国购买新军舰也不再通过赫德了。李鸿章心里对赫德的恼火,最终通过他的得力幕僚薛福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赫德为人,阴鸷而专权,怙势而自尊,虽食厚禄,受高职,其意仍内西人而外中国……"鸦片战争时期,那种中国官员任洋人欺凌的时代确实过去了。经过如此一番波折,"超勇"级军舰上的舰载鱼雷艇于是缩水成了杆雷艇。在鱼雷诞生之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大都装备了水雷,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水雷曾大显神威,受到各国海军界的重视。但水雷毕竟是固定不动的,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攻敌。为解决这一矛盾,英国人想出了拖雷的办法,即用钢索把水雷拖曳在舰艇的后面,或呈30度角拖曳在两侧,攻击敌舰时,先向目标高速驶去,然后突然转弯把"辫子"一甩,使水雷撞上敌舰从而达到攻击效果。然而这种做法过于冒险,此后英国人在机动汽艇(即木舢板上加装小锅炉,中国称为火轮舢板。出于耐脏等目的,汽艇艇身大都油漆黑色,艇底因为包裹铜皮,一般油漆红色防锈漆)上进行改造,加装一根8、9米长的铁杆,首段携带水雷,平时铁杆收回在艇内,等接近敌舰时突然伸出碰撞敌舰引爆,这即是杆雷艇。"超勇"级军舰装备的杆雷艇回国后未见使用,估计更多时候是拆掉铁杆,直接用作交通艇。2-5"超勇"的姊妹舰"扬威"。在世界军舰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式地位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建成当时是世界最新式的军舰,作为体现新技术、新思想的概念舰,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诸如适航性差、防护薄弱、"一遇风浪则炮难取准,偶受小炮即船已洞穿",都是"超勇"级军舰不容回避的缺陷,但这级军舰开辟了舰船领域的一个新类别,而且对英国乃至世界巡洋舰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后期英国建造的智利Esmeralda号、日本"浪速"级、意大利GiovanniBausan级巡洋舰上,都能找到阿姆斯特朗公司第一型出口巡洋舰——"超勇"级的影子。至于中国一些论著中,以"超勇"级军舰装甲单薄而认为该型舰质量低劣的评论,与批判水炮台型的蚊子船不能出大海作战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缺乏十九世纪海军常识的局外之谈。而以当时舰龄已逾十载的"超勇",在1894年黄海大战中的表现不佳为例,批评该型军舰质量不佳,更属没有时间观念的无稽之谈。第二部分 8.远航英伦(1)1880年12月6日,天津城外的西沽热闹非凡,停泊在此的各国军舰均悬挂满旗,鸣放礼炮,向正在缓缓出港的招商局"丰顺"号轮船致敬,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赴外接舰团启程了。此前,中国在外购买的军舰,都是花重金雇佣国外技术人员驾驶回华,为培育、锻炼自己的海军人才,也为节省经费起见,李鸿章经与赫德反复争辩,最终作出决定,派出中国自己的海军官兵前往英国,接收2艘"超勇"级军舰。经清廷允准,北洋海防督操、记名提督丁汝昌率管带林泰曾、副管带邓世昌,大副蓝建枢、李和,二副杨用霖,正管轮黎星桥、陈学书,副管轮王齐辰、陆保,管队袁培英、何桂福,军医江永、杨星源,总教习葛雷森(Capt.Glayson),管驾章斯敦(Johnstone),随行的文案池仲祐等20人,以及经过严格挑选的来自山东荣成、文登、登州(今蓬莱)等地,原属旧式登荣水师的224名舵工、水勇、夫役组成接舰部队。丁汝昌,字雨亭,又作禹廷,安徽巢湖人。淮军水师出身,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的战争中作战勇猛,获得李鸿章赏识,于1879年调入北洋海防差遣,派上蚊子船"飞霆"等随舰练习,从此开始了他的蓝色生涯。尽管不是海军科班,但丁汝昌以其特有的尽职精神和谦虚的态度,在其能力所及范围内尽力学习、汲取海军知识,又因为人和蔼,关心部下,深得北洋全军拥戴,当时西文报章称其为令人尊敬的绅士。李鸿章此次派丁汝昌及众多海军官兵远赴英伦,别有深意,潜台词是期望中国这一代海军人才能尽快成长起来。2-6丁汝昌接舰期间,在英国纽卡斯尔拍摄的照片,这也可能是所知最早的丁汝昌相片。第二部分 9.远航英伦(2)12月10日拂晓,接舰部队抵达上海,借住在南洋水师的"驭远"号军舰。当日下午,区别各种岗位,开始定制各类的军服以及旗帜,总价5000圆,为保证不延误工期,丁汝昌要求供货商立下军令状。同时接舰部队被划成两部,分由林泰曾、杨用霖及章斯敦、邓世昌分别管理、操练。23日,丁汝昌偕同葛雷森等先期乘法国商轮赴英,计划等验收诸事完成后,再招大部队前往,以便节省经费,这位中国海军未来的统帅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远航。留在上海的部队及一应公事,由林泰曾会同章斯顿管理。来年的2月14日,招商局商轮"海琛"号改装一新,原有的货舱改制成住舱,可以安排300架床位。是日,接舰部队全部移居"海琛"轮,为解决"海琛"轮舵工、水手、升火等岗位人手短缺的困难,林泰曾又在沪临时添招了40人,接舰部队的水兵数量由此升为264名。20日,丁汝昌从英国发来电报,命令接舰部队出发。1881年2月27日,天气阴,气温华氏40度(约为摄氏4度)。上午9时整,吴淞炮台鸣放大炮,声势震天,口内的南洋水师各军舰"皆升旗发炮",这块曾洒下江南提督陈化成将军一腔热血的土地,今天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再次起步,寒风料峭中,"海琛"轮满载中国海军官兵拔锚远赴英伦。经过近2个月的漫长航行,4月22日入夜,"海琛"轮在雨雪纷飞中进入英国伦敦界,望着工业文明下,"岸边灯光燎亮,联络数里"的独特景象,第一次到达大英帝国的中国海军官兵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是祖先们无法想像的事情呵。船上的官兵们不知道的是,当天下午,他们的提督丁汝昌,在金登干陪同下拜访了英国海军部,和英国海军提督凯古柏、海军部总工程师斯图尔特、军舰设计家巴纳贝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并参观了英国最新式战舰的模型和图纸,进行了中英两国高级海军军官的第一次历史性的交流。在此之前,先期到达的丁汝昌一行已参观了阿姆斯特朗公司,以及建造中的"超勇"、"扬威",丁提督还兴致勃勃地亲自监督"超勇"、"扬威"舰试炮。在伦敦期间,丁汝昌受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并在中国使馆配合下,在英国海军界开展了一系列公关活动,好评如潮。第二部分 10.远航英伦(3)2-7英国报纸上刊载的铜版画:丁汝昌参观英国海军医院。4月24日清晨,"海琛"轮进入泰恩河,在英国引水员导航下,到达米切尔船厂的所在地劳沃克(LowWalker),官兵们见到了建造中的"超勇"、"扬威"。次日,从伦敦赶来的丁汝昌登上"海琛",慰问之余,要求全体官兵"早晚站班点名"、"各执事按日办公如兵船"。4月30日,"海琛"轮抵达纽卡斯尔,驻泊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所在地埃尔斯维克(Elswick),一路上"夹岸土人观者如堵",迎风招展的龙旗,装束奇特的水兵,在英国举国上下引起了轰动,此时距圆明园的大火熄灭仅过了20余年,中国已经从痛苦的深渊中挣脱出来,年轻的中国海军第一次自信地站到了世界舞台上,清楚地传达着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不甘沉沦的民族!5月5日,"海琛"轮上陆续有中国水兵放假上岸,"沿途土民随观者甚众"。8日是礼拜天,气氛到了高潮,"土人集岸边观船者约千人,男女上船观者联络不绝",许多通晓英语的中国官兵很快交上了英国朋友。海军传统深厚的英国人民,对远道而来的东方古国的年轻海军表现出异常的热情,登船参观者逐日增加,"士女来船观者日以加,甚有不相识而以物及影(照片)相赠者"。为表示欢迎,纽卡斯尔市市长特别邀请全体中国官兵观看马戏表演,整队坐车前往剧场的路上,"沿途观者肩摩肘掣,拥挤不开,土人各以手挥帽作礼"。期间时值火车发明者斯蒂文森(GeoregStenphenson)百岁寿诞,纽卡斯尔市政府举行大型宴会,丁汝昌、林泰曾应邀与当地官员、士绅、名人等400余人出席。席间纽卡斯尔市长和阿姆斯特朗起身祝酒,表达对中国和中国海军的良好感情,丁汝昌与林泰曾亦致祝酒词。林泰曾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发表的致辞:"我中国提督与在座诸君致谢,非独谢今日之宴也,盖谓中国员弁勇丁到此以来,受诸公及本地民人之款待为已优矣。但愿英与中国永相和睦,无忘旧好,且斯蒂文森百年寿庆,我中国官员得附盛宴,何胜荣幸,愿斯蒂文森子孙世享其泽。夫斯蒂文森创立火轮车,美利几遍各国,我中国他日用之大获其利,则中国之幸,亦诸君之幸也。"当即引起轰动,第二天当地的报纸予以全文转载。第二部分 11.英国上空的黄龙旗(1)春天如约而至的中国官兵,并没有立即获得他们的军舰。因为遇到材料涨价、设计修改,以及罢工、鱼雷艇问题等一系列麻烦事,尽管米切尔船厂都想出了要把智利船上的部件拆给中国军舰用的主意,"超勇"、"扬威"的完工日期还是受到了影响。而且竣工后,2艘军舰还需要进行航试,但持续的恶劣天气让航试一再延期,合同约定的春天交船日期早已过去。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对英方没效率的工作越发不满,以致勃然大怒。整个1881年的6、7月间,赫德发往英国的电报和信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巡洋舰,"巡洋舰何时起航?"、"巡洋舰误期使李震怒,日益不耐烦。请立即把船派出,如果再拖延,恐将下令不予提货!"、"巡洋舰是否永不起航?!"这段时间估计是金登干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不仅要应对大海那边赫德的催促,解释、平息赫德和李鸿章的怒气,还要面对眼前丁汝昌的脸色,以及阿姆斯特朗公司和米切尔船厂的抱怨。谢天谢地,总算1881年的7月14、15日来到了,星期四和星期五这两天里,在中国海军军官的监督下,"超勇"、"扬威"进行了航速和射击测试,结果让所有人松了口气。离岸不远的海面上,2艘军舰在距离10.75海里的两点间各自跑了个来回,"超勇"测得轮机功率2800马力,航速16.5节,"扬威"虽然在测试途中为避开误闯进来的渔船,而一度偏离航线,然而也得到了2700马力和16节的好成绩,2舰均达到设计要求。27日,两艘军舰完成了最后的一点工作,补充了短缺的补给品,驶入母厂进行最后一次检修,更换螺旋桨、清洗船底、油漆船身。随后8月2日,中国接舰部队正式登舰,林泰曾、杨用霖等率领的一部接收"超勇"号,章斯敦、邓世昌率领的部队接收"扬威"号,丁汝昌及总教习葛雷森以"超勇"号为旗舰。第二天凌晨,洋务运动领导人物曾国藩的长子,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在海军留学生监督日意格等的陪同下,从伦敦乘火车抵达纽卡斯尔。经过短暂休息,下午2时,鼓乐声中,曾纪泽亲手将三角龙旗升上"超勇"、"扬威"的旗杆,二舰礼炮齐鸣,在场的中国官兵胸中激荡着冲天豪情,深切体会到了国家的尊严和强国的荣耀,旁观的英国群众则纷纷欢呼祝贺,中国龙旗第一次在英国本土骄傲地飘扬。随即,2艘高悬龙旗的军舰又开出港口测试大炮和航速,傍晚折返加罗斯拉克(JarowSlake)寄泊。英国海军部的总工程师海军上将豪斯顿.斯图尔特爵士、赖特以及费雷德里克.拉姆斯威尔爵士都出席了升旗仪式,并详细检查了2艘军舰,对军舰表示了高度赞扬。在这临别时刻,纽卡斯尔市长发来一封信:"纽卡斯尔市长谨向丁提督致敬,并通知他,在今天举行的市议会上,一致决定在他离开泰恩河之前向他献一份祝辞。丁提督如能见告接受这项祝辞何时方便,在他的船上抑或在市政厅举行,本市长将不胜感激。"第二部分 12.英国上空的黄龙旗(2)当天黄昏,一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登岸,夕阳下来到一座土山之上,这里安葬着接舰部队中,两位在英病逝的中国水兵:袁培福、顾世忠。墓前默哀道别之余,年轻的军官"周视良久,为之慨然",纽卡斯尔夏季迷人的晚霞中,一位英国少女答应他将会照料这块墓地。纽卡斯尔圣约翰公墓里的中国接舰水兵墓地,左侧的两块墓碑属于接收"超勇"、"扬威"时客死异国的水兵,右侧的一块则是之后接收"致远"、"靖远"时在英国逝世的水兵。3座墓碑都于1911年中国军舰"海圻"赴英参加乔治五世加冕阅舰式时重修。1881年8月9日,天气晴朗。下午1点,"超勇"、"扬威"号撞击巡洋舰拉响汽笛,向她们的出生地做最后道别,"带着当地居民的最好祝愿离开纽卡斯尔"。舰上的官兵们肯定将会牢记在英国的这段日子,而纽卡斯尔市民也不会忘记这些可爱的中国水兵,"超勇"舰舷边有名年轻的军官在凭栏远眺,望着这个留下美好感情的城市越去越远,"追想旧游,不胜离思"。最初因为担心中国海军官兵的素质,而反对中国直接派人接舰的赫德显然也动了感情,称"如果船的质量是好的,中国水手们可以把船开得同英国水手们一样的安全"。2舰于11日下午抵达英国重要军港普利茅斯,进行礼节性拜会,并与之前赴伦敦作告别拜访的丁汝昌一行会合。12日早晨,中英两国军舰在港内互相鸣炮升旗致敬,林泰曾还特意前往留学期间实习过的英国铁甲舰拜会提督、舰长等旧友。依依惜别的纽卡斯尔市此刻又发来电报,表达"中国弁兵至为良善,在英计久与本地绅民极相得,此去各有恋恋之意"。8月17日清晨4点,完成补给的"超勇"、"扬威"相继出港,奔向大海,踏上回国的路程。此后的日子里,这两艘高悬龙旗的军舰航行在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太平洋航线上,途径各国均鸣炮祝贺,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独立远洋航行,这壮丽的远航值得永远铭记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但2舰的回国之路又并非一帆风顺,可谓充满惊险。先是进入地中海后不久,"扬威"与"超勇"失散,因缺煤在海上漂流了2昼夜,在距亚历山大港80海里的海面上待援,"超勇"得到消息后,前往寻获、接济方才脱险。继而,2舰过苏伊士运河时,"扬威"的螺旋桨损坏,被迫入坞修理。进印度洋后不久,"扬威"再次发生险情,先是机器出现故障,被迫停轮修理,后来锅炉舱又着火,幸好都是有惊无险。整个航程中,丁汝昌与林泰曾、邓世昌等包括外国顾问在内的全体接舰官兵尽职尽责,虽然屡次遭遇波折,但最终保证了2舰安全驶回祖国。尤值一提的是,丁汝昌在航行中,曾亲自"批阅地图",研究制定航线,由此也可以看出丁汝昌对于海军专业知识的钻研。第二部分 13.英国上空的黄龙旗(3)经过漫长航行,1881年10月15日下午2点,狂风暴雨中,2舰驶近香港外海。水兵发现海面上有民船遇难,船民在木筏上挣扎呼救,"木排上坐六人随水漂浮而来"。当时正遇风暴,海况恶劣,干舷极低的"超勇"、"扬威"自身处境都很险恶,丁汝昌仍毅然命令"超勇"停航,援救船民,林泰曾亲自指挥收放舢板,历经惊险,将6名遇难船民"拯救到船,给食更衣,医生为之调治",下午4时,又发现有人在岛礁上呼救,"超勇"、"扬威"再次从风浪中救起4名同胞。中国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拥有自己海军的骄傲。10月16日接李鸿章电报,"超勇"、"扬威"编队绕行广州、福州北上,沿海宣示主权,展现中国海军的风采。途经广州时,李鸿章的老部下,时任两广总督张树声率粤省文武官员上舰慰问犒劳海军将士。之后又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11月18日,"超勇"、"扬威"顺利到达天津大沽,加入了创建中的北洋水师。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到港检阅军舰、慰问将士,清政府对于接舰有功的人员也分别予以嘉奖,林泰曾被任命为"超勇"舰管带,邓世昌任"扬威"舰管带。"超勇"、"扬威"两艘新锐巡洋舰的加入,使得北洋海军的建军迈上一层新台阶,在2舰回国前,中国拥有的军舰除"扬武"等少数几艘外,大都是军民两用的炮船兼运船和一些蚊子船,战斗力相当有限。而"超"、"扬"则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军舰,其武备被认为仅次于意大利的"杜里奥"和英国的"英弗莱息白",因此在"致远"级和"经远"级巡洋舰回国之前,一直属于北洋海军的主力,在清末的几次重大政治、外交事件中均能看到2舰的身影。第二部分 14."超勇"、"扬威"的服…1875年,中国属国朝鲜和日本发生"云扬号事件",在日本武力威逼下,朝鲜被迫签订《江华岛条约》,当时限于海军力量薄弱,中国未予干涉。后为扭转日本势力侵入朝鲜的不利局面,李鸿章指示朝鲜和西方国家缔结条约,计划以此将列强力量引入半岛,从而达到制衡日本的目的。根据这一指示,1882年5月7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护送特使马建忠前往朝鲜,辅导朝鲜政府订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6月25日,为德国与朝鲜谈判订约,丁汝昌再次率2舰前往朝鲜。1882年7月23日,朝鲜爆发壬午兵变,起义的士兵和平民焚毁日本公使馆、杀死日本官员,攻击闵姓贵族。控制朝鲜政局的闵妃等人逃出王宫,朝鲜陷入无政府状态。太上皇大院君李昰应借机夺取了政权。日本则趁机派出"征韩军",准备武力入侵朝鲜。为抢在日军大举进入朝鲜前平息局势,"超勇"、"扬威"2舰被派往仁川,与日本军舰并泊抗衡。8月20日,由北洋水师护送,提督吴长庆部淮军4500人抵达朝鲜登陆。26日,中国军队进入汉城,丁汝昌、吴长庆以"煽动兵变"罪拘捕大院君李昰应,押送回中国囚禁。8月30日黎明,中国军队在汉城及周围地区大举镇压起义士兵,迅速平定了局势,消除了日本干涉朝鲜内政的口实。这是北洋创办新式海军以来的第一次对外行动,"超勇"、"扬威"2艘新式巡洋舰在朝鲜沿海游弋,无疑对日本海军是个极大的震慑,因为这2艘军舰的主炮可以轻而易举地撕开日本海军主力——二等铁甲舰"扶桑"的装甲。清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切身感受到海军这一兵种的价值,从而对海军更为青睐。1884年,中法因越南问题再起战事,为加强福建海防力量,"超勇"、"扬威"舰由德籍洋员式百龄率领,开赴上海,准备会同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组成特混舰队一起南下。在沪期间,为加强火力,"超勇"、"扬威"各加装了2门从地亚士洋行领取的37毫米哈乞开司机关炮。看到中国对法作战自顾不暇,日本再度在半岛挑起事端,唆使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驱逐驻朝中国军队,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趁庆祝邮政局成立之机,刺杀亲华的禁卫大将闵泳翊,勾结日军占领王宫组织新内阁。朝鲜旧臣向中国驻朝特使袁世凯"痛哭乞师",12月6日,朝鲜军民集结数十万"将入宫尽杀倭奴"。午后,驻朝中国军队及朝鲜士兵强行入宫,宫内日军向外射击。清军在朝鲜军民支持下发动攻势,宫内的朝鲜士兵也反戈相击,日军狼狈逃窜。为稳定局势、震慑日本,丁汝昌奉命率"超勇"、"扬威"从上海北上,偕"威远"运送淮军增兵朝鲜,平息局势。由此,这两艘新锐的巡洋舰错失了一次大展手脚的机会,如果2舰与南洋5舰组成编队南下,以当时法国远东舰队的实力而言,中国海军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况且,"扬威"舰的舰长是豪勇敢为的邓世昌。第二部分 15."超勇"、"扬威"的服…1885年初,英、俄两国发生严重对抗,4月12日,英国亚洲舰队占领朝鲜巨文岛作为据点以牵制俄国。16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前往巨文岛示威,与英方交涉。朝鲜政府也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军后于1887年2月7日撤离该岛。1887年,中国在英德两国购买的"致远"、"经远"级新式巡洋舰回国,2艘"超勇"级巡洋舰完成历史使命,从主力舰位置上退了下来,一度几乎成为练船。同年,福建船政学堂出身的黄建勋、林履中分别接任二舰管带。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号和"济远"、"平远"、"威远"等北洋军舰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登陆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南阳湾外的丰岛海面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2-9与"超勇"、"扬威"同型的姊妹舰,日本海军的"筑紫"。此时的"超勇"、"扬威"服役已达十余年,昔日世界名舰的风采早已被岁月剥蚀。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使用,2舰的舰体严重老化,"扬威"的锅炉更是已经到了报废的境地,昔日的飞毛腿几乎成了北洋主力舰中速度最慢者,连12节都跑不到了。但由于1890年以后,限于经费的紧张,北洋海军未能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扬威"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耐人寻味的时,当年在米切尔船台上的另外一艘和"超勇"级同型的智利军舰,被日本购得后,此时已经退入二线服役。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海军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2时左右,"镇远"舰前桅哨兵发现日本舰队,战斗警报响彻北洋各舰,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起锚迎战。"超勇"级军舰的起锚吊杆由于设在前后炮房的顶部,操作极为费事,然而2舰官兵凭着高涨的士气和熟练的技术,使起锚作业很快完成,"陈旧的超勇、扬威二舰,照例拔锚费时,落在后边,后亦疾驰,配置就位"。第二部分 16."超勇"、"扬威"的服…北洋舰队首先以双纵队航行"超勇"、"扬威"作为第5小队排在队列的末尾。中午12时20分左右,经过军事会议讨论,丁汝昌下令北洋舰队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迎击日本联合舰队,此即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舰队用来打败意大利舰队的横阵,以当时北洋海军主力各舰的射击特点而言,这无疑是最实用的阵形。在纽卡斯尔诞生的同胞姊妹"超勇"、"扬威"被配置于阵形的右翼翼端,丁汝昌这一安排,可能是考虑以此保护这两艘无防护的老式巡洋舰,因为成纵队而来的日本舰队,如果要攻击处于右翼的"超、扬",势必要从北洋舰队阵前航过,将侧面完全暴露在中国军舰舰首方向猛烈的火力下,按正常思考的人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快中国军舰上的官兵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日本舰队在北洋海军阵前突然向左大转弯,矛头直指位于右翼末端的"超勇"、"扬威"2艘弱舰。事后,著名的《海权论》作者马汉在评论这段历史时,毫不客气地指出"日军通过清军前面后,向右翼突进。采取这种前面通过的运动法理由何在?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恐怕是为了把炮火集中敌之右翼这一最终目的,而甘冒非常之险",认为日本舰队的此种做法"使自己舰队的侧面,暴露于舰艏向我的敌阵,实乃无谋之策"。为充分发扬横阵的特点,以及北洋海军各舰舰首方向火力强大的优势,12点50分,在5300米距离上,中国旗舰"定远"右侧主炮台的305毫米巨炮发出一声怒吼,向正在通过北洋海军阵前的日舰发起攻击,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打响。随后,中国舰队各舰陆续发炮,虽然接连有日本军舰中弹,但中国各舰火炮射速过慢,无法在短时间内给日方造成重大损伤。5分钟后,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组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利用其舰龄短、航速高的特点,高速运行到中国舰队右翼。距离3000米时,"吉野"上的速射炮猛烈开火,随后一游3舰也开始射击,弹雨向"超勇"、"扬威"倾泻而来。面对如狼似虎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处于绝对劣势的"超勇"、"扬威"舰仍拼死作战,2舰官兵在恶劣环境里,不屈不挠地进行还击,体现了中国海军军人的骨气。13时08分,"超勇"、"扬威"击中"吉野"舰的后甲板,引爆了露天堆放的弹药,"吉野"顿时冒起浓烟。几乎同时,"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被击中受伤,紧接着"浪速"也被命中。然而10余年前的世界名舰"超勇"、"扬威"终究敌不过1894年的世界名舰,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海军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停滞不前只有被动挨打。黄海海战中,日本摄影师在西京丸上拍摄到的"超勇"舰遗影。照片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分别是日本军舰"千代田"、"严岛",中央远处发散浓烟的地方,就是正在起火燃烧的"超勇"。第二部分 17."超勇"、"扬威"的服…13时20分,一颗敌弹射入早已创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浓烟笼罩。灾难就此降临,四散的火焰根本无法控制,"超勇"舰成了一团火球。日方的攻击越来越猛烈,"超勇"逐渐向右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最终于14时23分沉没于黄海的怒涛仲。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救援,随舰同沉。"超勇"燃起大火的同时,姊妹舰"扬威"也在日方打击下遭到重创,同样燃起了灾难性的大火。管带林履中、三副曾宗巩等一面组织救火,一面继续发炮抗敌,但在日本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液压系统遭到破坏,"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浓烟滚滚的"扬威"最终选择驶离战场施救,拼命向大鹿岛附近的浅水区驶去,中国海军将士们都知道,因为日本军舰吃水普遍较深,浅水区就成了中国海军天然的避风港,进了那里就意味着有生的希望。在这决定生死的航程上,一幕最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高速逃跑中的"济远"号穹甲巡洋舰拦腰撞上了早已遍体鳞伤的"扬威",而"济远"管带方伯谦又采用了不当的处置方法——高速倒车。大量进水的"扬威"虽然仍在苦苦挣扎,努力向浅水区航行,但终于愈行愈滞,渐不能支,舰身渐渐沉于大海。管带林履中悲愤万分,毅然蹈海自尽。黄海海战后的次日,日本联合舰队重返海战场检查,发现"扬威"舰还有部分残躯没有完全沉没,于是由"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近距离发射鱼雷,"扬威"彻底从海面上消失了。2-11黄海海战结束后第二天拍摄到的"超勇"舰残骸。"超勇"、"扬威"就这样消逝在了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虽然短促,但无比壮丽的一生,和与她们同命运共生死的官兵一起静静的躺卧在黄海海底。不知道在2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有水兵想起那万里之遥的纽卡斯尔?那位曾经久久伫立在纽卡斯尔港畔的年轻人,于1926年编撰了记载清末海军历史的《海军实记-述战篇》,为他服役过的军舰和曾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作传。"……'超勇'、'扬威'两舰中弹火发,全舰焚毁。'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浮沉海中,或抛长绳援之,推不就以死,各员兵弁均随船焚溺……"不知道池仲祐写下这段泣血的文字时,是否还会想起那场1881年夏天纽卡斯尔的梦。2002年,山东省威海市档案局档案查取小组远赴英伦,调查、征集中国近代受甲午战争影响而开始的"英租威海卫"历史档案。寻找资料之余,调查小组意外在纽卡斯尔发现了一处百年前的中国海军墓地,墓碑上铭刻着长眠在此的两位中国威海籍水兵的名字:"大清故勇袁培福、顾世忠"。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