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征战树立威信,通过纳降收服人心,这些将成为他最后可以依靠的力量。李世民的这些小动作自然是瞒不过李渊的,李渊耍心眼时,李世民还在他爹身体里。于是,李渊下了这一道命令,准备将李世民拉帮组派的念头消灭在萌芽阶段。当然,这个命令有点不近人情,太过残酷。因此,李密打了一个报告,表示这样做不利于安抚百姓,要杀杀首恶就可以了。那会儿,李密刚投靠过来,还说得上话,终于让李渊改变主意,只将薛仁果抓到长安斩首示了众。由此可见,李密积了大德了,但真要认为李密是忠君爱民的优秀封建官员那就被史书骗了,要知道,我们现在编写史书的人在当时都是儒学大家兼高级官员,儒学大家就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技巧在史书中拐弯抹角地写一些东西,高级官员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情商知道一些东西需要拐弯抹角来写。李密劝谏的原因可能并不单纯,以他的智慧,当然马上就猜出来李世民在拉帮结派,而他做出的选择是暗中支持李世民。支持李世民也不是因为像刘文静那样崇拜对方。这个举动可能有点唯恐唐室不乱的意思。【长安城的第一次内斗】不久后,李世民得胜归来,李密被特意安排前去迎接。在郊外见到李世民后,李密对着殷开山,也就是上次大败跟刘文静一起背黑锅的那位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翻译过来,就是秦王真是英明的领袖,不是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平定天下的祸乱。为了对得住千年以前挖空心思写史书的先儒们,我们不能一眼扫过去就认定这是在夸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连前豪杰头子李密都为之折服。我们已经说过,李密正是见了得胜归来的李世民才突然想起自己的理想,回去没多久,就逃出长安准备东山再起。这是这段记录的第二层意思,但最关键的是第三层。回过头再看这段经典的称赞,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李密称李世民为英主!这个称法,在太原时可以说,那时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没有分家,现在到了长安,李渊当了皇帝,李建成当了太子,李世民封了王,君臣已定,李渊是君,李建成是接班人,李世民虽然是王子,但跟大臣一样,属高级打工仔。是打工仔怎么可以冠上英主这个称号?李世民要是英主,那李建成算什么?李渊又算什么?要是没有李世民,李唐皇朝就玩不转,那李渊李建成情何以堪?显然,李密的良心大大的坏了,他的这一句话很快就会传遍长安的官场,然后在李家父子兄弟之间埋下相互猜忌的种子。没过多久,李密中了李渊的计,从长安出走,惨死在熊耳山,但聪明绝顶的他已经为自己点燃了复仇的火焰,唯一可惜的是他无法亲眼看到玄武门的血了。李渊听到了李密的那句话,当然,他很快就理解到了李密的话中话。明明知道李密此话不怀好意,但他依然上了当,因为李密说的是真的,也是他无法避免的难题。当年化家为国,把家庭企业做大了,现在分了工,要是二儿子李世民不满意分工怎么办?当初分工时,李渊就为这个问题所折磨。他已经发现父子兄弟之间一道细微的裂痕正在生成。一个人的上书更提醒了他这道裂痕的存在。大唐成立没多久,纳言刘文静上了一道奇怪的奏折,原文就不贴了,大意是皇帝陛下你是万民之主,要注意形象啊,别对大臣称自己的名字,另外,您老人家坐的榻也不是普通的榻,那是帝座龙榻,地位十分崇高,您老人家就是高兴起来,最好也不要叫人上去跟你同床而坐。总而言之,您老人家应该像太阳一样,高高在上,这样大家才能被照得心里暖洋洋。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封洋溢着奴才气息的奏章,主要内容是劝伟大的皇帝陛下不要太把臣子当人看。但实际上,这是一把锋利的剑,它准确击向了一个名字并未在奏章里出现的人。中剑的人是裴寂。事实上,唐朝的皇帝普遍比较和蔼,自称名字并不是什么怪现象,比如史书记载,李世民就经常对臣子说:世民对某某事搞不清状态,还请某某某教我。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大臣都能享受这种待遇,李世民请教的某某某多半是魏征,而李渊自称名字时,谈话对象多半是裴寂。李渊不但在裴寂面前自称名,称呼裴寂都不带名字,还是用以前的老称呼——“裴宫监”。这个就太亲切了,跟叫人乳名是一个意思,大概咱们老交情了,虽然我现在当了皇帝,你也升了大官,但你永远是我的裴宫监。上班时,裴寂跟李渊坐在一张床上,下班时,李渊还把裴寂叫到自己的卧室内,我就不知道了,下了班不跟老婆待在一起,却把裴寂叫到卧室内去干什么。每天,李渊特别交代御厨房,饭菜给裴宫监留一份,特别的赏赐也总是给特别的裴寂。刘文静大概一次也没坐过李渊的龙床,也没有到李渊的卧室参观过,要不然,他也不会跑去跟李渊讲什么太阳系运行规律了。算起来,李渊登基后,大封当年的起事老班底,刘文静官居纳言,门下省的最高长官,正二品,裴寂为右仆射,从二品。都是二品大员,差别咋这么大呢。论起来,刘文静确实比裴寂有才,功劳也大,当年太原起事,刘文静出力不少,出使突厥,又出色完成了任务。另外补充一下,在李渊进攻长安时,刘文静负责断后,并成功迫降河中的屈突通,现在屈突通正在唐朝当兵部尚书。史书告诉我们,存在就是合理。刘文静有一万个理由站在裴寂前面,但裴寂只有一个理由就站在了刘文静的上面。这个原因是裴寂是李渊的老朋友,这个原因也不仅仅是李渊的老朋友,还因为刘文静只是李世民的老朋友。通俗点说,裴寂是李渊的人,而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裴寂跟大唐皇帝李渊是单线联系,而刘文静跟李渊是间接联系。刘文静出谋划策,东征西战,而裴寂也没白拿工资,陪李渊喝酒之余,还经常办一些李渊不好出面办的事情,比如气气李密之类的,刘文静的事情堂堂正正,史册有记,裴寂干的那些事情,不太好往史书里写,但却容易写到领导的心里去。正所谓,陪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干一件坏事。综上所述,与其说这封奏章奴味十足,不如说醋味十足。看完这封酸掉大牙的奏章,李渊有些莫名其妙,咱们老朋友交情好,关你什么事了,用你拐着弯来说我们。李渊马上写出了批复,由于刘文静在奏章里引用了东晋名臣王导的名言——“若太阳俯同万物,使群生何以仰照!”李渊就专门找了东汉刘秀的典故:昔汉光武与严子陵共寝,子陵加足于帝腹。今诸公皆名德旧齿,平生亲友,宿昔之欢,何可忘也。公勿以为嫌!翻译过来就是,当年严子陵还跟光武帝刘秀一起睡过觉,严子陵把大腿压到刘秀的腹部上,刘秀都没说什么。所以,咱跟裴寂的事,你就别操心。刘文静的奏章被兜头打了回来,但要让老刘接受现实那是不现实的,含沙射影的批评没起到效果,刘文静干脆扯开闹了。从此以后,只要裴寂发表意见,刘文静总能找到纰漏,然后大搞批判,找不到纰漏,那就制造纰漏,进行批判。这就是所谓的为反对而反对。公开唱反调往往意味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党争。当然,牵扯到王族,那就不是党争,而是宫斗了。平心而论,刘文静干的这些事,很难说是李世民在背后指使,因为就算李世民不指使,刘文静跟裴寂唱反调也合于逻辑,所有的症结都可以归为羡慕发酵成妒忌,妒忌霉变成恨。当年大家在太原,你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是我鼓励你。当日你搞不清状况,是我让李世民输钱给你,让你上了起事的大船,我为李家四处招兵买马时,你在跟李渊喝花酒,我出使契丹时,你还在喝花酒,我大战屈突通时,你仍然在喝花酒。现在你竟然爬到我的头上去了。这世界还有没有天理?!从此,刘文静下定决心,决定一天必找裴寂一处碴,不然睡不着觉。但很快,刘文静连碴也找不上了,因为他下岗了。因为浅水原一战为李世民背了黑锅,刘文静被削职为民,连班都上不了,自然无法跟裴寂抬杠,当然,刘文静并不着急,毕竟他是为领导背的黑锅,为领导背黑锅,总有平反的一天。果然,第三次大战,唐军反败为胜,刘文静欢天喜地回到长安,拿出箱子里的官服,认真洗了一下,准备明天好去上班。官复原职是必须的,搞不好,还能混点别的赏赐。命令下来后,刘文静不平静了。因为李渊给了他一个民部尚书的官。简单介绍一下,唐朝的政府机构分为三省六部,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跟尚书省。尚书省分为六部,民部尚书就是其一,后来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将民字改成户字,这个官说小不小,正三品,说大也不大,人家刘文静下岗以前可是门下省的长官正二品的纳言啊。人家都进步了,就老刘退步了。更让刘文静愤怒的是,李渊太不厚道,不能官复原职还罢了,在中书省安排个三品的侍郎也行,或者在门下省安排个三品常侍或者四品谏议大夫也行啊,偏安排去当户部尚书,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刻薄的安排,至于刻薄在哪里,还是请尚书省的长官右仆射裴寂来说明一下。小刘,以后你可是我的部下了,上班时间不要给我找不自在,不然,一堆小鞋等着你。刘文静彻底失去了冷静。说实话,他确实有才,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优点,必定搭配另一件缺点。有才的人往往恃才自傲。被裴寂压一头的委屈实在难以发泄,现在,跟人抬杠也不在一个层次了,刘文静只有借酒消愁。消愁还罢了,醉酒之后,刘文静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来。有一天,刘文静喝了酒,突然抽出腰刀,对着家里的柱子就砍了起来,其表情十分类似于天桥下摆摊打小人的老太婆。边砍,刘文静边恶狠狠地说道:“总有一天我要砍下裴寂的脑袋!”堂堂民部尚书,竟然公开威胁顶头上司,还喊打喊杀,这成何体统!让刘文静失去理智的原因是绝望,就目前来看,他已经看不到出头的机会。其根源还在李世民身上。当年在太原,刘文静选择了李世民,裴寂选择了李渊。从年纪上看,刘文静选择了将来,裴寂选择了现在。就投资来说,刘文静的投资术要比裴寂的高明,但刘文静算到了一切,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将来往往是由现在决定的。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也为了让一些喜欢押宝接班人的大臣死心(比如刘文静这样的),李渊马上册立了太子,从而堵死了李世民的希望,也断绝了刘文静今朝不行待明朝的奢望。酒后失言的刘文静很快就要大难临头。这一天,刘文静家比较热闹,在院子里摆着香案,一位法师披散头发嘴衔小刀手舞足蹈,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跳大神。据记载,刘家家里最近有不干净的东西,也就是闹鬼,刘文静专程请了这位法力高强的法师前来驱邪。又或者刘文静真的请了什么法师来扎裴寂?邪没有驱走,鬼上身了。在法师蹦蹦跳跳时,一处偏房内有一双孤独幽怨的眼睛望着眼前的一切,那双眼里闪出的光芒渐渐变得狠毒起来。这双眼睛的主人是刘文静的宠妾,准确地说是前宠妾,这位宠妾以前天天劝刘文静上进,自己好跟着穿新衣服,哪里知道老刘升官发财后感情转移得比她换新衣快多了。没多久,刘文静就对她审美疲劳,移情别恋了。这一天过后,这位怀有怨恨的小妾叫来了自己的兄长,写了一封状纸大义灭亲,状告其夫刘文静在家装神弄鬼,意图谋反。李渊的调查组就下来了,这说明在这件事上,有人吹枕边风了。李渊的调查组成员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调查组由裴寂、萧瑀领头,裴寂就不用多说了,他跟刘文静本是朋友,现在反目了,自然比一般的敌人更敌人。萧瑀是后梁皇族,他的姐姐就是杨广的皇后萧后,这会儿官居中书省长官内史令。此人因为是皇族之后,自视甚高,当然跟刘文静这样的暴发户没什么交情。看到这两位前来问话时,刘文静知道抵抗是徒劳的,马上招认自己确实有些过激,这都是因为当年起事时,跟裴寂还是同一起跑线,到了长安,自己天天在外面征战,待遇却不如裴寂,心有不平,所以才酒后失言,行为失检。说到底,这也就一高级高龄愤青,犯的事也就是对政府不满,对同事不和谐,毁谤朝廷,恶意威胁政府高官,判个劳动改造也就差不多了。可刘文静听到李渊对他的定性,差点要昏过去。李渊听到刘文静的回复,十分愤怒,马上当着百官的面定了调:“你们看刘文静的这段话,反骨已经露出来了(反明白矣)。”对于李渊的指示,裴寂不说话,萧瑀当场抗辩,这位萧大人虽然跟刘文静没什么关系,但身为贵族还是有一些贵族的风骨,陷害人的事是不愿意干的,马上申辩刘文静绝对没有造反的心。萧瑀抗议也就罢了,另一个人又跳了出来替刘文静喊冤,这个人是礼部尚书李纲。这位李纲人如其名,在维护纲纪方面十分坚决,堪称魏征的前辈。可就朝中关系来说,李纲这个举动很不正常,因为他除了是礼部尚书之外,还是太子詹事。也就是说,他是李建成的老师。接下来,李纲不但替刘文静喊冤,还没事上个书,表示自己管不了太子了,太子饮酒无节,听信谗言,最后,李纲还列了一条石破天惊的过错:疏骨肉。所谓疏骨肉,也就是说李建成不注意跟兄弟搞好团结。再仔细想一下,便可以得出一个让李世民睡不着觉的决定,所谓疏骨肉,大概是李建成在背后极力将刘文静事件往李世民身上引。李纲以刚直闻名,实在是名不虚传,不但胳膊肘往外拐,直来直去,还一下将刘文静之案的背景捅破。这是刘文静跟裴寂之间的恩怨,更是李世民跟李建成的较量,间接着,是李世民跟李渊之间的较量。刘文静对裴寂的羡慕妒忌恨,也就是李世民对李建成的羡慕妒忌恨。而李渊要定刘文静的死罪,不仅仅是为了替裴寂出气,更是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刘文静被抓后,最着急的莫过于李世民了,因为刘文静这样干,很容易让人想到是出自他的指使,但听到初审结果后,李世民稍松了一口气。刘文静只谈了自己的怨言,没有提李世民的怨言。这说明,老刘虽然气昏了头,但还有点理智。这一年,刘文静五十二岁,可冲动得像二十五岁的愣头青;这一年,李世民二十一岁,却已经像五十一岁的老年人那样沉稳。李世民应该是听刘文静发牢骚最多的人,他可能更听过许多大逆不道的话,当年在太原,刘文静就认为他是刘邦跟曹操的结合体,现在到了长安,只怕刘文静天天都来提醒他要加紧进步。这个话在太原可以说,毕竟造的是杨家的反,现在天下是李家的了,怎么能说?李世民每次都提醒刘文静要冷静,可老刘就是按不住他那暴脾气,终于出事了。出事还是要救的,刘文静是李世民最有实力的助手,要是刘文静活到玄武门兵变,唐朝第一开国功臣的名号,只怕就不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而是刘文静了。而且,据某些蛛丝马迹显示,刘文静还起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他是李世民跟突厥人的牵线人。当年李渊让刘文静出使突厥谈判,刘文静极有可能干了私活,动了手脚,帮李世民在突厥那里拉了关系,李世民跟突厥的某些首领结拜了兄弟,到了后来,李世民成了突厥在长安唯一指定的谈判对象。这大概也是李渊非要置刘文静死地的原因吧。李世民找到父亲为刘文静求情。这是一个错误的举动,李世民不该来求情,因为他救不了刘文静,不但救不了,越救刘文静就死得越快。决定刘文静生死的大概只有裴寂了。杀了刘文静,朝廷反对声太大;不杀,这些台面下的事情怎么摆平?举棋不定的李渊最终叫来了裴寂,问他到底怎么处理刘文静。想了一会儿,裴寂回答:“刘文静确实才华超出众人。”“但文静性复粗险,现在天下未定,留之必贻后患。”马上,裴寂又补上了凶狠的一句。杀人最快的永远都不是刀,而是话锋。听完后,李渊半天没有说话。好一会儿,才郑重点头表示同意裴寂的判断。刘文静的大半条命没有了。之所以说是丢了大半条命而不是说刘文静直接中毒舌身亡,那是因为刘文静还有用,我们已经说过,刘文静身上还负有一项重要的使命,他是大唐跟突厥的联络人。只要李渊还要借助突厥的力量,刘文静就有存在的价值。不幸的是,李渊决定再一次挑战突厥。这一次,不是李渊惹的事,是突厥人故意找碴。第二章 秦王破阵乐【重卷而来的狼骑】武德二年(619年)的二月,夏州。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狼头大旗飘浮过了黄河,直抵夏州无定河边。望着远处,突厥始毕可汗露出了笑容,在前面,他的两位小弟已经等候多时。前来恭候总盟主的是大度毗伽可汗梁师都跟定杨可汗刘武周。孔子可能曰过,三人行,必作案也。事后看来,这是一起由梁师都提议,突厥主持,刘武周主攻的南侵行动,其目标是唐朝的大后方太原。算起来,李渊也是给突厥人交过保护费的,不该说打就打,可今天的李渊已经不是当初的李渊,此时,李渊西降薛举,东收李密,唐朝的势力西至陇西,东至山东,综合实力跟竞争能力大增,按武林的专业术语来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交保护费的眼见就要比收保护费的膀子还要粗,这明显是破坏在突厥主持下,各方保持均衡的市场环境,对以后突厥征收费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突厥人组织了这起进攻,给唐朝敲敲警钟,促使李渊回到各方争霸但不独霸的既定轨道上来。李渊很快收到突厥人将进攻的消息,但李渊不慌不忙,依旧祭出了撒手锏,准确地说是撒手钱。一支运送礼币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了,目的地突厥汗廷,正所谓,水来土掩,兵来钱挡,败钱消灾嘛。到了丰州,过了黄河,不用多久就要到了,可李渊又用快递下了另一个命令,送礼团不要继续前进了,就地停下来,礼币入到当地库府里。因为突厥的伟大领袖始毕可汗去世了。看来,李渊家的祖坟的确是冒了青烟,还是青烟直上白云间的那种,不但占了长安,当了皇帝,还谁打他谁倒霉,去年薛举要打他,刚动员了一下就得怪病吓死了,现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又在始毕身上重演。当然,始毕虽然死了,但突厥国还在,该交的保护费还得交啊,人死账不赖嘛。其实,李渊也不是心疼那些钱,想趁突厥人沉痛悼念领袖的机会省了这笔钱。实在是现在突厥正面临改班换届的时候,老当家已经死了,新一届突厥领导人还没选出来,此时是送礼的大忌,送错了人,浪费了钱是小事,得罪了正宗的主那才是大事。这一停就出大事了,突厥人并没有被悲伤砸掉算盘,听说唐朝半路截停了送礼车,也顾不上给始毕可汗办送葬事宜了,马上集结大兵压境,准备动手就抢。关键时刻,丰州总管张长逊急中生智,出了一个主意,把本来的礼币也就是保护费改成慰问金。慰问金就好办了,直接交给突厥治丧委员会就行。介绍一下,委员会负责人是义成公主。办完始毕可汗的丧事后,义成公主跟突厥各部落酋长商议,因为始毕可汗的儿子还小,就推举他的弟弟就任新突厥可汗,号处罗可汗。为了维持突厥的繁荣稳定,义成公主当仁不当,又干了一届可贺敦,也就是皇后。这是义成公主的第三个任期,不是最后一个。收了钱后,新任处罗可汗还是认账的,大兵从边境撤走了,但唐朝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因为一笔钱只管一段时间,而且当初是突厥梁师都刘武周三方同谋,那两位可没有收钱。四月,榆次往北,黄蛇岭,军旗逶迤于整个山岭之上,刘武周的大军正在此处扎营。军营除了他老刘的旗帜外,还有不少突厥的白旗。沉寂了两年,刘武周终于挥兵南下,准备夺取天下。当然,原本说好要一起来的始毕可汗已经升天,梁师都也没来会师,但刘武周依旧打算按原定计划进军。刘武周敢甩开两位跟唐朝单干,那是因为今天的刘武周已经不是昨天的那位冲冠一怒为奸情的刘武周。【刘武周的强援】去年的冬天,易州某营寨。营寨被一团悲怆的气息笼罩,议事厅内一位大汉悲愤莫名。面前的案几上,还摆着一封劝降信。信是窦建德写来的。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窦建德在河北搞开了大兼并,一直在河北活动外号历山飞的魏刀儿成为其兼并对象,据记载,窦建德有点不厚道,假装跟对方搞联盟,趁对方不备,突然发动袭击,将魏刀儿围了起来。收信的大汉叫宋金刚,是魏刀儿的部下。听闻老大被围后,宋金刚率领他自己的两万兵马前去救援,谁知道人没救回来,自己的两万兵马只剩下了四千。而且窦建德还盯上了他。在劝降信中,窦建德表示,你老大已经被杀了,你要是识时务,应该速速率你的部下来投降。跪着活还是站着死,宋金刚做出了选择,环顾着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愤然说道:“窦建德杀魏王,我绝不投靠他,诸君可以拿我的头去取富贵。”说完,他猛地拔出腰刀,向脖子一架,就准备前去找他的魏王魏刀儿,关键时刻,部下拥上来,夺去刀,抱住了宋金刚。英雄可以死,但这样死也太窝囊了点。再说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天下之大,乱世之乱,岂没有豪杰立身之地。宋金刚不死了,他挺直了身子告诉部下:“我们投刘武周去。”分析一下,也只有刘武周可以投了,窦建德不用说了,王世充那不是留人的地,而李渊那里,如果大家记性好或许记得当年李渊进太原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魏刀儿的部队。从效果来看,投奔刘武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宋金刚受到了刘武周的热情欢迎,为了留住这位乱世的高端人才,刘武周将其封为宋王,委以军事,还把家里的财产划拉了一下,分了一半给宋金刚。为了回报刘武周的知遇之恩,宋金刚做得更彻底,他将自己的老婆休了,娶了刘武周的妹妹。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宋金刚连家都换了,好似铁了心要跟老刘打天下。娶了人家妹子,分了人家财产,自然不好意思帮刘武周守着马邑过小日子,宋金刚给刘武周提供了一条方略。夺取太原,南向争天下!黄蛇岭上,刘武周大喜过望,原本他打算在这里扎营休整一下,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可没想到,唐军放着城池不守,竟然主动出击了。前来出击的是唐朝车骑将军张达,率领的还是兵种单一的步兵。这就是来送大礼了,要知道刘武周除了自身实力大增,还有一众行动迅速、战斗力强的突厥骑兵。张达是带着情绪上战场的,他本不愿意来,但太原留守李元吉一定让他出战,人家是当今皇上的三儿子,他说来那就来吧。对于这一队送上门的唐军,刘武周没有客气,立刻发动了攻击,并成功全歼这伙跑到战场的唐军,还俘虏了张达。因为有怨恨,所以不用刘武周做思想工作,张达马上投了诚,并亲自带路指引刘武周攻陷榆次。四月十八日,刘武周兵围太原。五月十九日,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十日,刘武周攻陷介州。夺太原,扫山西,渡黄河,夺长安。这是当年李渊走过的路,刘武周准备走李渊的路,让李渊无路可走。【李渊的昏着】兵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经过分析,李渊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两年前,李渊跟刘武周先后起事,因为靠得近,数次擦枪走火,但这两年,大家还是你走你的阳关道(这是李渊的路),我过我的独木桥(刘武周的桥),为什么刘武周敢这么大举进攻呢?李渊大概是没想到老刘新收了一个生猛的妹夫,但他还是找到了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刘武周的军队里还有突厥的兵马。突厥是隋末最爱搞事的主,正所谓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只要有闹事的,就有突厥人的身影,对于这样的刺头,还不能来硬的。不能来硬的,那就来软的吧。李渊决定倾情演出一幕苦情戏。六月十二日,李渊发了一个通知,从今天开始的三天,暂停朝会。当然,要是有官员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准备偷懒回家跟小妾喝花酒那就麻烦了,三天后回来,只怕班都没得上。因为废朝三天,不是让你们回家休息的,你们赶紧到家里找一件比较素的衣服穿上,然后跟我到长乐门上给始毕可汗哭丧去。突厥那边前来报丧的人到了。于是,在长乐门,李渊亲自带头,披麻戴孝好好哭了一会儿。哭完后,李渊特别指示百官先别急着回去换衣服,赶紧到突厥使者的住所慰问一下,慰问金是不能少的,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自行准备吧,不报销。有些人提起唐朝,无不涌起强烈的自豪感,但有人怕是不知道,辉煌强大的唐朝不是平地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在那之前,李渊作为皇帝要给突厥人当孝子。当然,有的人不是唐粉,他们是汉粉,十分向往大汉朝的文治武略,但大汉朝也不是突然降临在中华大地上。在大汉之初,刘邦也曾经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走了人家的夫人路线才跑了回来。在所有的辉煌背后,一定有着那些不堪提及的屈辱。送礼币无所谓了,称臣也无所谓了,就连当孝子也无所谓了,在自己足够强大之前,唯一的选择是将自己的拳头后缩。什么都做了,可李渊的绥靖政策似乎失灵了。刘武周的进攻并没有停止,七月十一日,宋金刚进犯浩州,突厥人还在他们的军营里,八月,助拳刘武周不算,突厥人又联合梁师都进犯延州。李渊出离愤怒了,孝子也当了,钱也送了,怎么还不依不饶地进犯?!既然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已经失效,那就亮剑吧,正如李云龙所说,面对强大的敌人,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顺便提一句,这一年的五月,李渊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兼并:平复了凉州的李轨。去年,李渊还跟李轨共同对付薛举,但现在薛家父子都完蛋了,那李轨也应该上轨道称臣了,但李轨不上道,竟然写信来自称大凉皇帝。那就对不起了,李渊使了一个离间计,轻易擒获李轨。这是继李密之后,第二个被李渊坑的义弟。当日的西北四强,薛举、李轨都被灭了。余者何足论?胜利让李渊鼓起了勇气。李渊终于决定发兵迎战,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但紧接着,李渊做了一个头脑发热的事情,他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全权指挥对刘武周一战。这个工作是裴寂自己争取来的,这段日子裴寂被刘文静人身攻击只会陪酒陪吃陪玩,急需要打一场胜仗来证明一下自己不是三陪人员。在裴寂领兵过黄河,挺进前线时,李渊终于可以干那一件他早就想干的事。刘文静或许还有最后一线生机,那就是裴寂大胜归来。裴寂大胜,李世民的势力得到控制,杀不杀刘文静就不重要了,但押宝裴寂大胜不太现实,而且李渊也不想给刘文静这样的机会。就在裴寂前往山西不久,李渊就将刘文静从牢里送到了刑场。大概有为他的裴宫监祭旗的意思。既然现在不跟突厥人好好谈了,那留着刘文静有什么用?既然有亲信裴宫监出征,那也就不需要太顾及李世民的感受。当年李渊论功行赏,随他起事的人都封官加爵,除此之外,许多人还获得了一项特别的荣誉:恕死。这其中大部分人只恕一死,只有裴寂跟刘文静是恕二死。可事实证明,君要臣死,一次就足够了。行刑之前,刘文静捶胸叹气,说了一句极其经典的话:“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看来刘文静到死都没有觉悟自己为什么死,依然单纯地归结到鸟尽弓藏上,鸟尽弓藏是不正确的,因为同是功臣的裴寂没有死,不但不死还统率上了大军。照此看来,刘文静的死是站错了队伍,跟错了人。但这也是不准确的,比如同样追随李世民的刘弘基跟殷开山也没事。真正让刘文静走到今天的是他的才华。才华是一把利剑,可以劈波斩浪,却也可以伤己。才华又跟剑不一样,锋利的剑常常用一个漂亮的剑鞘装起来,而横溢的才华所需要的包装可能就是简单朴实的一块旧布。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山西介休。雄赳赳气昂昂,裴宫监率领唐军跨过黄河,直达介休,到了此地,裴寂不走了。宋金刚就在前面的介休城内。找到敌人那就好办了,裴寂下令扎营。从后面来看,裴寂应该翻过一些兵书的,知道扎营地地势要高一点,地面要平整一点,最重要还要有水源。裴寂找到了这样的地方:度索原。后面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此地风景甚佳,裴寂找到了率领宫女郊游的感觉,唯一让人不快的是,宋金刚前来添乱了。不久后,唐军发现从营房流过的涧水断流了,很明显,宋金刚在上方截了流。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营也就扎不下去了。于是,裴寂下了一个命令,大营起拔,另找一处水源。在唐军七手八脚准备搬家的时候,宋金刚的骑兵出现在营前。交战之后,大唐大败。算上阵亡的逃跑的投降的,整个大军差不多就只剩了裴寂。裴寂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领军作战就以大败而告终了,这证明,术有专攻,裴寂还是安心当好三陪,行业不论贵贱,干好了服务业,也是为大唐做贡献。大败之后,裴寂为了继续为大唐效力,拔腿就跑。裴宫监跑起来很快,急行一天一夜,逃进了晋州城。从介休到晋州大约有二百五十里地,裴寂靠着四条腿一天一夜就跑完了全程,以速度论,不可谓不快,但论姿态,因为是大败而遁,就略显狼狈。在逃而从容方面,李家四少爷就好多了。裴寂大败的消息传到太原,太原留守李元吉叫来了部下,告诉对方,你们先领老弱守一下城,我领着精兵跟刘武周拼了。这一月的十六日夜半,李元吉果然出城了,出城之后,径直朝南一口气跑回了长安。其动作之敏捷,行动之整齐,方向之坚定可谓唐朝李跑跑。必须要说的是,李家四少爷还是一个比较有家庭观念和爱心的跑跑,出城时,拖家带口,大小老婆以至奴婢一个都没有落下来。在李元吉跑路的当天,刘武周就来到了太原城下,顺利占据了太原城。老李家的发家地就这样轻松地送了出去。史书对李元吉这种逃跑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把失败全归于李元吉也是不正确的,毕竟人家这一年才十六岁,属未成年人,出了事应该找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李渊来负责。李渊的头大了两圈。老家被人抄了,那里是唐尧故地,当年起事时,李渊就靠这个忽悠天下人。现在发家地被占了,感觉就像被人掘了祖坟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把太原夺回来!在李渊发怒的同时,胜利者刘武周正盯着长安。刘武周已经沉寂了很久,他原本只是想占着马邑当个山大王,可突厥人的支持,宋金刚的投奔让他体内冷却的血液渐渐沸腾。刘武周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当年他母亲夜里坐在院子里,突然一道像雄鸡一样的光投到她的怀里,刘母吓得赶紧站起来,猛拍衣服,别说雄鸡了,就连鸡蛋也没拍下一枚。不久之后,刘母就怀上了,十个月后生下刘武周。李渊,你体有三乳,我也是有异象的人。天下岂注定是你的?李渊,太原不是你一个人的,长安不是你一个人的,天下更不会是你一个人的。只有实力最强大的人才配拥有一切。太原我已经收了,现在,交出你的长安来。唐军连败的消息陆续传到长安,晋州失守,浍州兵陷,刘武周的兵锋直抵黄河。今日饮马黄河,他日说不定就要夜宿长安。惊慌之下,李渊专门下了一个文件,给大家交了底,告诉大家要做好丢弃黄河以北,跟刘武周隔江分治的心理准备。这个文件发下去后,搞得人心惶惶,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可能要打包换单位了,但有一个人不但没有慌,反而像夜行山路的人突然看到了远处的灯火。李世民等这个机会很久了。自从在平定薛家父子时露了一点搞小团伙的苗头后,李世民就成为李渊重点防范的对象,领军的资格被莫名其妙地剥夺了,最得力的心腹刘文静又莫须有地被杀,最后,李世民还被赶出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