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下化家为国的大计后,李渊说干就干,立马组织实施,李渊本来是一个果断的人,但如此雷厉风行倒不是发扬传统。真正的原因是,除了李世民刘文静们,杨广也在努力使他完成改造。也不知道是不是两位副官又打了李渊小报告,杨广突然从千里之外传来命令,指责李渊跟马邑太守王仁恭守疆不力,要求将王仁恭就地处决,将李渊送到江都问责。去江都就是死路一条,李渊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推翻隋朝。可就差要举红旗喝血酒开动员大会,杨广又发神经,送来第二条命令,王仁恭不用死了,李渊也不用来江都了,两位该干吗还是干吗吧。这就是闲得慌了,大概杨广在江都实在无聊了,一想到表哥在太原,就拍脑袋捉弄他一下。想到李渊接到命令,脸上吓出的褶子一层层,杨广的心情应该是不错的。接到第二个命令时,李渊长出了一口气,握着传令人的手,说了一句像刚被从抢救室推出来的人所说的话:“以后的日子,都是老天送的。”过一天算赚一天的李渊突然将起事的步骤慢了下来,又回到了他从容不迫的步调,这是李渊的中老年太极步调,不是李世民的今天起事,明天就攻长安,后天就称帝的步调。刘文静又找到了裴寂,告诉他赶紧催一下李渊。裴寂大概也觉得自己前面办的事有点糊涂说不清,于是,两手一摊,没好气地说:“人家不急,我催有什么用?”刘文静笑了:“你应该比他急啊,要知道,把宫女介绍给他的不就是裴监你吗?要是被杨广知道了。裴监大人可以订棺材了。”裴寂仔细看着刘文静,心头涌起一阵愠怒。这就是所谓的朋友吗?裴寂压住怒火,马上表态立刻催促李渊。曾经同宿共论天下的两个人第一次出现了隔阂,这个隔阂很细微,但就像冰山上的一条细缝,最终越来越大直至冰山轰然倒下。事实上,李渊并不是因为逃过一劫,就改弦更张,准备当个顺民,在太原养老,一杯茶,二壶酒度过余生。他只是在等一些人。在裴寂又来问他是否还记得晋阳宫里的某某时,李渊直接找来了李世民:“我之所以不早起兵,是顾虑到你们兄弟还没有到齐。”这会儿,儿子李建成、李元吉还在河东,女儿女婿还在长安。要是不先通知一声,这边一举旗,那边就得人头落地。生存很重要,大业很重要,但不要忘了,亲情、兄弟也很重要。望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李渊无法确定自己的这个聪明绝顶的二儿子能否理解这一点。时为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二月,春风该吹进太原城了。【定杨天子】最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郡同时收到一封公文,杨广发下敕书,要求征调郡内的成年男子入伍,准备年底在涿郡集结,进攻高句丽。消息一出,人心惶惶,王薄创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已经成为人人传唱的流行金曲,大家都知道去辽东跟去地府没什么区别。诚然,这个消息是假的,杨广陛下在江都已经是过一天皇帝翻一天牌,早没有了征战天下的雄心,实在不行,他还准备到长江以南守半壁江山过日子,高句丽交不交保护费,早不是他关心的事情。这是李渊散布的假消息,其目的是为了搅浑局面,目前来看,效果不错,骂杨广的人又多了一些,但让李渊没想到的是,在起兵这个项目上,他还没准备发令,就有人抢跑了。率先起事的是马邑的军将刘武周。在隋末形形色色的起义者当中,有活不下去的农民(孙安祖),有报仇雪恨的豪杰(杨玄感),有越狱的死囚犯(翟让),有被坑的地主(窦建德),也有心怀大志的贵族(李密、李渊),可谓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其中,刘武周的目的可能最为特殊。刘武周起事不是为了一碗饭,也不是为了一条命,更不是什么伟大的理想,煽情一点讲,他是为了爱情,准确地讲,应该是奸情。刘武周,家住马邑,年轻时因为喜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搞到一起(喜交豪杰),被伯父痛骂,小伙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外面当了两年兵,还跟杨义臣征过辽东。混了两年后,回到马邑,当了一名鹰扬府校尉。在马邑,刘武周算是碰到知音了,太守王仁恭看此人长得精神,在当地又是有名的人物,遂提拔他,让他主管治安,还让他到郡府值班(包括夜班)。问题就出在这里。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梯子不用就要放倒,王仁恭不但不撤梯子,还把小伙子往家里面领。这只能用引狼入室来形容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刘武周值夜班值到王仁恭家侍儿的床上去了。与偷情的愉悦成正比的是对事败的恐惧。刘武周终于受不了天没亮就穿裤子从后门溜走的日子。按《水浒传》里王婆的说法,要不想偷偷摸摸,而把露水夫妻做成长久夫妻,就要下得了狠手,换而言之,就是干掉王仁恭。这谈何容易,王仁恭也不是一般的官员,这是一位武将,在刘武周在老家被他大伯骂得狗血喷头时,王仁恭就在边境跟突厥作战了。但机会一定是有的,刘武周很快找到了方法。不久后,马邑境内民情鼎沸,四处传言王太守不恤民苦。这并不是谣言,这一年,马邑发生饥荒,王太守还守着粮仓不肯放粮。舆论已经起来,刘武周请了一个假,病假。事后,王仁恭才知道刘武周请的其实是丧假,是为自己专门请的丧假。回到家后,刘武周躺在床上,耳朵挂在门外,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后,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该来的人都来了。刘武周自然是装病,因为要办事,就要联络同志,但一大群人聚集难免引起注意,但如果是探病就没事了。很快,八方豪杰聚集而来,这里面,有一个脸黑如铁的人,据记载,此人年轻时是打铁的,生得一身横肉。这位便是后来跟秦叔宝一起长期义务为大家当门神的尉迟恭。看到人来了,刘武周腰也不疼了,头也不热了,一骨碌从床上翻了起来。还大叫:“杀牛置酒!”喝到七分醉,刘武周说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话:“现在天下到处都是盗贼,你们要守本分,就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官仓里面粮食堆得都烂掉了,你们谁敢跟我一起去取!”第二天,刘武周病假没休完就去上班了,据说他是有重要情报要汇报,不一会儿,刘武周出来了,他的朋友手上拎着王仁恭的脑袋。刘武周也算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了。【监视者】刘武周造反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太原,此时,李渊的造反筹备委员会还没有成立起来,这让潜伏了数十年的李渊情何以堪。被人抢跑,一般是无法高兴起来的,但李渊要是再年轻个十来年,估计当场能高兴得跳起来,刘武周反得太是时候了,这简直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不好好利用一下刘武周,就太对不起上天的美意了。李渊马上下令:开会。与会人员是太原的高级将领,这里面有李渊的两位副手——王威与高君雅。人员到齐后,李渊通报完最近的情况,满面愁容地说道:“刘武周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这么猛然来一下,也着实难对付,要是他再南下,占据汾阳宫,只怕皇帝陛下怪罪起来,在座各位跟我都要灭族了。”大家回去跟家人告个别,有什么遗言就赶紧交代,没棺材的也可以开始定做了。听到灭族二字,两位副官只怕吓得胆囊都破了,他们只不过是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要是跟李渊连坐就太不划算了。于是,王威连忙提议,赶快集结部队,消灭刘武周。看到王威又急又怕的表情,李渊摆了摆手:“先不要着急,要是他只是在马邑郡,就不足畏,要是他进入楼烦郡,我们再集兵防备,现在就动兵,只怕乱了自己的阵脚。”用兵自然还是李渊说了算,散会之后,两位副官满怀忧虑地走了。他们没有注意到,后面那张皱纹脸罕见地舒张开来。刘武周像是听到了李渊的会议记录,紧接着就杀进了楼烦郡,占据了位于此地的行宫:汾阳宫。进了汾阳宫后,刘武周挑了一些漂亮的宫女,将她们送上马车,然后下令:送到突厥人那里去。为了女人,刘武周走上了反叛的道路,而现在,为了将造反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他要将杨广的女人送给突厥人。突厥人对隋朝境内的造反事业向来支持,收到刘武周的礼物后,马上表示坚决支持刘武周。为了表明态度,还给刘武周送来了狼头大旗,并册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从这个称号可以看出,突厥人对曾把他们搞得焦头烂额的杨家人(包括杨广)是又恨又怕,扶持一个傀儡,都要在名字上占点便宜。消息再次传到太原,王威们再也按捺不住了。要是杨广大帝知道自己的女人被抢了,还不得把相关责任人员的皮给扒了。王威们连忙跑来见李渊,要求商议一个对策出来。那就再开会吧。军事将领又集合了起来,李渊重新评估了一下形势,认定刘武周事情搞大了,连皇帝都当了起来,再坐视不理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士兵戒严,全城加强守备,保障粮食供给,剩下的事情,大家看着办吧。”做完这个总结陈词,李渊两手一摊。听到这一句,王威差点崩溃。“今天太原人的性命,就在明公手里,唐国公要是推辞,谁能担起这样的重任!”“那你说怎么办?”“立刻招兵买马,平定刘武周。”李渊又摆手了:“招兵征讨这种事,必须要经朝廷批准,擅自动兵,可是大罪!”说来说去,又说死了,好在李渊还是一个好心人,实在不忍心看到王威、高君雅两位副官在热锅上烤,终于给了一条出路。李渊表示刘武周已经称帝,势头正猛,必须马上对付他,现在,刘武周离太原不过数百里,随时会来进攻太原,而我们又离江都三千余里,一路上,还到处是盘踞的叛军,要是打报告,肯定是来不及了。现在把大家请来,正是商议一个变通的办法,并不是我要撂担子。李渊如此推心置腹,王威也忘了自己监视者的身份,连忙举双手表态:“唐国公是国戚,与国共命运,要是等奏报,已经来不及了,现在是平贼,我们看唐国公可以做一回主!”至此,王副官、高副官结结实实被李渊忽悠在地板上。李渊长叹一口气,终于勉为其难全权指挥平叛事宜。你们要我管,那我就管啦。李渊给太原诸位将领分了工,王威被提拔为太原郡丞,李渊特地把他叫来,表扬他为官廉洁,去管粮仓支出再合适不过。而高君雅前段时间在外面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让他巡行城池兼管器械。两人心服口服地投入到工作,却没有想一下,为什么招兵的工作不让他俩插手。李渊亲自抓招兵工作,十来天的时间,就招到了一万多人。征辽东没什么人愿意去,但听说跟李渊打刘武周,有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李渊将召集来的兵马分成两队,分别驻扎在兴国寺跟阿育王寺。李渊私下告诉李世民,兴国寺这个名字不错,这是个好兆头。李渊还告诉李世民,他已经写密信送到河东长安,他的兄弟们马上就会到太原来。这些事情,两位副官当然是不知道的,但如果说这两位是猪也不准确,这俩难兄难弟也发现了不对劲。问题出在领兵的军将身上,率兵驻扎在兴国寺的是刘文静,驻在阿育王寺的新兵营由刘弘基、长孙顺德率领。刘文静我们都认识,另外这两位都是隋朝贵族,长孙顺德是李世民老婆的叔叔,他们跑到太原,倒不是走亲戚看朋友,这两人是逃难来的,前些年,杨广征辽东,两人都在征调行列。大概也受过反动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影响,不谋而合跑到太原躲了起来。事情清楚了,一个领兵的是反贼李密的亲戚,另外两个是逃丁,本该领兵的两位副留守一个却在粮仓里数大米,一个在城里抓小偷兼擦铠甲。这找谁说理去!李渊这是想干吗?这怕不是去平反,而是要造反吧!两位副官的智商加在一起,终于超过一百,但知道了又怎么样呢。两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来。最后,高君雅提了一个建议:“咱们还是问一下明白人吧。”两人找的是行军司铠武士彟。找到了武士彟,两人说起了招兵的事,然后忧心忡忡讲起刘弘基跟长孙顺德都是逃丁,不抓他们已经是违法犯纪了,现在怎么可以领兵。说到此处,被闲置的王威气愤地表示:“我现在就去把他们抓起来。”武士彟摇了摇头,诚恳地劝道:“这两个人都是唐国公的客人,你这么办,事情闹大了怎么办?”是啊,闹大了怎么办?现在给杨广打小报告估计也不管用了,主要是没电话QQ,送信又得问问半路的李密借不借路。两位副官一筹莫展地离去,而武士彟收拾一下,还得向李渊报告一下两位的新动向。武士彟的确是王威的老朋友,这是王威向他征求意见的原因,但王威忘了武士彟在从戎之前是干什么的。武士彟以前卖过豆腐,贩过木材,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他除了认识王威之外,还认识李渊。作为一名商人,武士彟智商相当高,早就看清了跟李渊混才有前途,据史书记载,早年劝李渊起事的人里,就有武士彟。顺便提一下,武士彟这个名字估计听到的不多,但他的女儿估计不知道的没几个。他的女儿,有的人叫她武媚娘,她自称武曌,史书多称之为武则天。在武士彟的忽悠下,王威错过了第一时间的反击。这么看来,武则天那么能忽悠,多半还是来自遗传。王威依旧管着粮仓,有时候也去兴国寺转转,看到越来越多的兵,他的心情也越来越烦躁。李渊这是奔着造反的路大踏步前进了。考虑到自己经常打李渊的小报告,到时祭旗的光荣使命就落在自己跟高君雅的头上了。不能再观望了,趁李渊起兵之前,必须想出办法来。感觉到死亡的气息,王威终于肯用他的脑细胞了。显然,现在要办李渊,只有发动一次突然袭击,抓住李渊跟他的骨干,才可以彻底扭转局面。无数个方案在王副官的脑海里翻滚,夜袭、鸿门宴、鱼肠剑等手段一一在王副官眼前闪过,但最终王副官又一一否定了这些方案。由于智力的限制,王副官开始急得满身大汗。此时,才刚进入五月,天气已经热得让人无法忍受,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外面似火的太阳。王威突然想到了什么。已经有好久没下雨了。五月甲子(十五),早晨,晋阳宫。李渊在开早会,美其名曰处理政务,难得的还邀请了王威跟高君雅参加。这是一个新现象,刚发生过刘武周事件,王威们应该提高警惕,但他们还是来了。再过两天就是祈雨日,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王威们并不想节外生枝。王威跟高君雅按时来到了议事厅。一切都很正常,直到外面报刘文静有事晋见。刘文静不是一个人来的,后面还跟着太原十八府之一开阳府的司马刘政会。刘政会表示要告密状。密状?李渊没叫递上来,转头看了王威一看,意思是,你是郡丞,这事该你管。王威准备起身取状,屁股刚离凳面三公分,听见刘政会又说道:“我告的就是副守大人的事,这状只有唐国公能看。”李渊大惊失色:“还有这种事,递上来我看看!”看过状笔,李渊转过身,面对两位助手,无比痛心地说道:“副守大人,你们竟然引突厥入寇!”王威当场就瘫了,高君雅是杨广的老部下,底气很足,当场愤而起立,一甩袖子就开始骂人:“这是想造反的人要杀我灭口!”李渊站起身来,十分遗憾地说道:“这个指控十分严重,我身为留守,也无法包庇你,只好请两位大人先到牢里待两天,时间自会还两位清白。”时间还我清白?骗三岁小孩吧,高君雅显然不相信时间能说明一切,立刻拔腿就跑。跑是跑不掉了,刘文静在外面等着王威出来已经有一会儿了。一队士兵从旁边杀出,一把按住刚抬脚的高君雅,然后捆成粽子丢到了牢里,当然,狱友是王威。两位稀里糊涂就当了囚犯,他们原本想利用天旱的由头在晋祠组织一场求雨大会,趁机拿李渊的人头当祭礼。可没想到竟被李渊先下了手。这说明,事情暴露了。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他们怕是想不到症结所在了,因为问题出在一个小人物身上。在起事之前,他们找到一位老朋友,晋阳乡的乡长刘世龙,大抵是向这位乡绅借点启动资金。要借钱,就得说明理由,于是,他们向这位刘乡长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一个小乡长,知道了又能怎的。可事情就坏在这个刘乡长身上。这位刘乡长除了是王威的朋友之外,还是李渊的朋友。在满口答应王威们的请求后,刘乡长转身就向李渊汇报了这一情况。这证明,乡长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兼证明,不要忽视每一个小人物,天大的事情往往就坏在小人物的身上。王副官跟高副官也算倒霉了,认识一个是叛徒,认识一个还是叛徒,这世界上老实忠良之辈确实难找。两位副官就这样吃上了牢饭,牢里伙食标准比较低,用李逵的话说,是嘴里淡出鸟来。但两位马上就明白,就是这样的稀饭他们也吃不成了。从狱卒的交谈中,他们听到了一个消息。擒拿王高二人的三天后,突厥人杀到了太原城下。第七章 天下的腹心【空城计】晋阳宫,城头,李渊正举目北望,顺着他的目光向北看,骑尘正席卷天际而来。突厥人真比曹操还听话,说他入寇,他就来打劫了。但要说是王威引来的显然是冤枉,猜测一下,带路党员大概是刘武周。李渊并没有做好应对突厥的准备。沉思一会儿,李渊叫来了所有的军将,下了一个命令:“将所有的城门打开,城上的旗帜撤下来,守城的人不得探头往外张望,禁止大声喧哗!”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是著名的空城计,要是李渊会弹琴,搞不好带两个童子上楼焚香弹点《十面埋伏》之类的曲子。这就是欺负突厥人没文化了。这样的计策虽能起到奇效,但也伴随着高风险。要是对方好奇心重,伸个脑袋进来窥探呢?突厥人果然把脑袋伸进了城。突厥人以前吃过李渊的亏,知道此人向来诡计多端。但大老远的来了,不挣足工分怎么好意思回去?在城门外盘旋一阵后,呼喝声群起,突厥人策马冲进了北门。有那么一刻,李渊差点发出进攻的命令,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北门进来的突厥骑兵并没有向里面冲击,而是搞了一下浅度游,从东门又出去了。望着源源不断的突厥骑兵从北门进来,又从东门出去,李渊突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吸引他做决定的是突厥人胯下的大马,李渊要起兵,太需要这些马了。于是,李渊叫来了一个叫王康达的人,据记载,这位王康达是他招降的反抗军,以前落草时就专干抄掠的事情。现在,是发挥其特长的时候了。李渊告诉他,现在领千人悄悄靠近北门,记住,先不要动,等突厥最后一批骑兵过来后,你们杀出去,将他们的战马夺过来。时间已经过了正午。王康达已经潜伏了很久,他一直没有找到出手的机会。突厥人呼啦啦地来,也不报个号点个卯,谁知道这是最后一队还是中间一队。大概只能靠猜了吧。此时,李渊还在城楼之上紧盯着北方,除去心情,这个情景倒像李渊在检阅突厥的骑兵。乱尘依旧连绵,也不知道过了多少突厥骑兵,但可以肯定的是,远没到结尾的时候。眼睛余光之下,李渊却看到了让自己大惊的一幕。王康达毕竟是野路子出身的,耐不住性子,纪律性又差,终于忍不住,率领部下从藏身处杀了出来。王康达着实勇猛,他的手下也对砍人抢东西相当在行,没多久,就砍翻不少骑兵,赚得不少大马。可渐渐地王康达发现对面的敌人越来越多,而后面,又响起了突厥的喊杀声。在突厥人的前后夹击下,王康达被赶到汾河边,挤到河里淹死了。本来想派人去抢点马,但没想到对方太凶残,马没抢一匹,自己倒死了一员大将跟一千兵马。突然冒出的贪念,上帝总会给予相应的惩戒。损失的不仅仅是兵马,更危险的是突厥人的刀已经见血,想靠一个空城计就让对方退去已经不太现实。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一些激动的太原市民十分愤怒,他们纷纷要求将牢里的王威高君雅抓出来砍头,以惩治他们招引突厥之罪。愤怒的另称就是恐惧。恐慌已经在太原城内蔓延开来。但所有人都可以愤怒,可以恐慌,有一个人绝不能露出怯意。李渊是微笑着从城楼上下来的,仿佛打了胜仗的是他。面对摸不着头脑的太原军将,李渊解释道:“我们才怀疑王威们通外寇,突厥人就来了,这是上天惩罚我不早点起兵救国。这些突厥人既然是上天为我派来的,就应该会为我而去。假如他们不去,我就赶他们走,你们无须担忧!”这一天的夜里,李渊再一次召集他的军将,拿出了应急方案。第二天,阳光再一次扫开黑幕,血红的天际似乎预示将有一场大战。突厥人已经决定进攻了,昨天跑了一圈,请李渊好好检阅了一下他们的部队,又被突然杀出来的人搅了一下,心情实在不太好。李渊,今天我们都要看你的底牌。正要下令出击,突然有人报告,后面出现了新的部队。援兵?突厥人决定侦察一下。拍马赶到,他们果然看到了一行部队,也不知道是哪跑来管闲事的部队。看架势,还很精神,彩旗飘扬,战鼓雷鸣。那就先打援吧,突厥摆好阵势,准备骑兵冲击,却发现对方迅速变阵,抢占高地,持枪张弓相待。这一幕太熟悉了,突厥人马上想起了半年前,有一支假冒他们的骑兵就曾经这样对付过他们。看来,这确是李渊在外面的兵马收到消息,回来救难了。那就让这些人进城吧,到时一起收拾。突厥人以为不过这一支兵而已,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一天之内,有数路兵马进入了太原城,不仅是这一天,接下来数天,每天都有兵马来支援太原。这倒像六大门派集结,准备搞百团大战。突厥人慌了,大热天跑来,本想搞个短平快,可没想到对方在集结大军,联想到刚来那天,太原城门大开,突厥人终于想明白了,这是对方要包自己的饺子啊。趁对方还没到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不知道突厥在哪订的教材,学过走为上计,竟然不知道空城计。)这一天的深夜,挥一挥衣袖,连太原的城砖都没捡两块,突厥人就走得干干净净。突厥人又上当了。太原并没有援军。这些天,大摇大摆来支援的其实是太原的兵马。每天夜里,李渊都派出数路兵马,悄悄出城,跑到哪个山旮旯待上半夜,第二天一早又大张旗鼓地回来吃早餐。从而造成了援兵源源不断的假象。这种招数当年董卓用过,后来据说新中国开国大典检阅空军时也用过,突厥人可能没看过开国大典,但怎么着也该听听三国故事吧。最后交代一下王威高君雅,这两位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刚把他们关起来,突厥人就来了,说不是他们引来的,杨广都不信。又因为突厥人在城外,搞了不少破坏,太原人把气都撒在这两人身上,李渊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将这两人请到菜市场,请太原群众观看了一场法制教育现场课。突厥人退走了,两位监视者也被干掉了,不久后,李渊的儿子女婿们也脱身来到了太原。一切都妥当了吗?在做出最终的决定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这是决定性的一步,更是困难的一步。之所以困难,并不在于它需要冒多大的风险,而在于,这是有关尊严的一步。李渊望向了北方,从太原城过去,是雁门山,山外是连绵的长城,再北上,是荒凉的沙漠与富饶的草原交错的塞外,在那片土地上,突厥人的狼头大旗猎猎飘扬,草原的霸主正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突厥人的前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