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武则天(10)第五,无字碑的问题。无字碑是我在很多地方演讲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在东北时有一位老先生花了很长时间对我讲无字碑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劳太大碑无法写;第二种是武则天觉得自己罪过太大不能写;第三种可能是武则天太聪明千秋功罪自由后人评述;第四种可能是名号不好办,不知道该写皇帝还是皇后。这位老先生问我同意哪种观点,我说我哪种也不同意,无字碑和武则天没有关系,无字碑不是武则天立的。历来皇帝不立碑就是功劳太大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原因,武则天喜欢标新立异,她给唐高宗立了块碑,所以武则天死了之后儿子们援引这个传统,但唐朝随之进入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发生了五次大的政变,皇帝换了五个,如此频繁地换皇帝,每个势力都对武则天有不同的评价,而且皇帝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每天都害怕政变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有心情管已经去世的武则天的事情。拖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确定下来,名号是则天顺圣皇后,这是和皇后名号相匹配的,名号稳定下来,《资治通鉴》中武则天的名号就是则天顺圣皇后。但那时距离武则天去世已经40多年了,半个世纪都过去了,没有人再想在碑上刻字了,唐玄宗那时只想着杨贵妃了,碑自然而然荒废下来。那么这块碑没有文字,为何大家这么关心它呢?任何一个有文字的碑的反响都不如这块碑,因为这块碑可以当成武则天精神的象征,文字在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心里都有对武则天的一番评价,不管评价是怎么样地勾勒,都是一块块的碑,所有人心中的碑远远胜于落实在一块具体石头上歌功颂德的文字,宁可竖起来的碑上留白,千万不能心中留白,正因为武则天的碑上没有文字,更给人们想象发挥的空间,这就是一块丰碑。任何人到乾陵,导游都会指给人们看那块无字的碑说是武则天的碑,碑在我们的心中。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武则天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武则天生活在中国女权最盛的时代,因为皇帝都是女人。无论如何,中国今天比唐朝要更开放要更活跃,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比那个时代更好,因为今天这个时代是建立在那个时代的基础之上,如果女性朋友们再出来工作,可以像武则天一样扩大活动范围,而不用面临武则天那样大的压力。女性因为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包括武则天在内的人所做的变革,发挥才能的空间越来越大,所有妇女的力量远远高于历史任何时期。妇女地位高了对男性意味着什么?有男人说喜欢茶花女不喜欢武则天,如果男性都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妻子的话,肩上的担子会轻很多,为什么不拥抱这种境界呢?来自于男女两性的贡献,也会使社会发展更顺畅更快。让我们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梦回大唐追溯大唐才有意义,我们学习历史也才有意义。唐诗的人生境界(1)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1970年3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代表作《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苏东坡》等。唐诗的人生境界◆ 康 震大家都非常熟悉唐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不经意地想起很多唐诗,有描写景物的,这方面非常多,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描写友情的,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描写爱情的,比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诗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流传,我们大家对唐诗的熟悉程度很有可能超过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它比较短小比较通俗饱含很深情的情感,这些都让我们容易接近它便于熟悉它。但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我们都很熟悉、了解唐诗,那我还有讲的必要吗?比如刚才我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需要你讲我才能懂吗?换句话说你讲的唐诗和我理解的唐诗能有多大区别?我经常打一个比喻,唐诗很像U盘,比如刚才我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这样几句话,为何会流传这么长时间?我们在送别友人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句诗来,引发我们一个联想。U盘虽然外形很小,但插在电脑上打开会发现容量非常大。好比是唐诗,外形感觉虽然很短小,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其中去发掘它的情感内涵,那它可能是非常巨大的。问题在于唐诗的人生境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在于首先得有人生内涵,境界是由内涵而来的,那么我们究竟对唐诗的内涵有几分了解呢?我们都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熟悉唐诗,是不是果真如此呢?需要通过一些问题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大家可以看大屏幕,上面是大家非常熟悉李白的《将进酒》,很多朋友在中学时就学过这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诗的人生境界(2)为什么我要念一遍这首诗呢?其实不是为了让大家鼓掌,是因为我在念的过程中越发加深我们的认识,我们真的很熟悉《将进酒》。我们会发出一个疑问,比如说大家都看到,我在里面用红色的颜色标上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整体来看,这句写得非常多余,上面写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发如青丝,夜晚就已经发如白雪,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人生如白马过隙,和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一个意思,这是比较积极还是比较消沉的呢?我们认为是比较消沉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就更消沉了,在这种巨大的消沉中突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恐怕不是指喝酒吧?难道说“天生我材”就是为了喝酒吗?不是。为什么说“千金散尽”之后能“还复来”呢?我们都知道散尽千金不一定能复来,“天生我材”的“材”究竟是什么呢?这首诗是写在李白政治上比较失意的时候,找不到思路,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比较有想法的人,他有理想,且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当宰相,他的第二个理想是做帝王之师。他做宰相的理想从来没有动摇过,但要实现做宰相的理想也有一种非常的途径。在唐代的大文学家里,李白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古代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制度,想通过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途径来实现,可能吗?恐怕有点困难,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在常规的秩序的社会里实现比较难,但这就是李白对自己道路的选择。他有两个大的简单的直接的理想,但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也是异乎寻常的。我们就回到这首诗来看,因为目标很大途径非同寻常内心感受与他人完全不同所以他的失落是巨大的,这首诗的奇妙是非常消沉,但读它的时候却丝毫感受不到消沉的气息。就好像读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消沉吗?你读的时候会有畅快、美的感受,但这其实是非常消沉的,有多少风流人物被滚滚长江水淘尽,剩下的只是“故垒西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情绪是非常消沉的。有意思的是: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愁苦,如果通过巨大的容量、体积、速度把这种内心表现出来,反而会传达出一种超凡的美感,这就是艺术的作用。刚才我又念了一遍李白的《将进酒》,用这种语气很难读出李白的精神世界。我要问一个问题:李白到底何材之有?这对于我们理解李白的这首诗,理解李白的痛苦以及与李白同时代人的命运,甚至对我们了解大唐那个时代都有很大帮助。李白写过一封自荐书,唐朝人要做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写一封自荐信,把自己推荐给市场推荐给官员。李白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一路东下漫游到现在的湖北省安陆市定居下来,结婚之后写给安陆市一位姓裴的市长自荐信--这就是《上安州裴长史书》,它对于我们研究李白的个性、思想非常重要,我们看这封自荐信就好像看见李白一样。大家最熟悉的是李白的诗,但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李白隐藏在诗的深处,而要把李白从诗的深处召唤出来,就要借助李白的文。这封自荐信写得非常有气魄:唐诗的人生境界(3)白……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愿君侯惠以大遇……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奇门遁甲是成仙访道方面的书,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说李白是“诗仙”,写的诗超凡飘逸,这是李白的气质使然。李白气质的养成绝非偶然,四川是著名的青城派的发源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峨眉山是中国佛教重要的发源地,四川是各种宗教和神仙鬼气弥漫的地区。“五岁诵六甲”并不是李白一个人,大家都是“五岁诵六甲”,这样的书看得多了就飘飘然有凌云之志,最早说“凌云之志”是说有羽化登仙之志,五岁的孩子读这样的书长大,对一生的影响是非常了得的。“十岁观百家”,看完这些书,二十出头的李白明白一个道理,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李白从小就以大鹏自诩,他在一生三个阶段写了三篇文章都以大鹏比喻自己,临去世的时候写了绝笔的《临终歌》,把自己比喻成飞到中途精疲力竭不得不落下翅膀飞落人间的一只大鹏,“四方之志”气魄很大,为了实现四方之志,腰间挎着宝剑,离开家乡向南一直走到洞庭湖,向东一直到东海边际(指扬州),扬州在唐朝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即经济中心,他在扬州待了不到一年花了三十多万元钱,这些钱都没花在自己身上,看见穷苦的读书人就给他点钱。李白在诗中说“千金散尽”,他为什么要给裴长史写这么一段自己的光辉事迹呢?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说李白有什么优点呢?“轻财好施”,视金钱如粪土,金钱在我手中像奴隶一样为我所驱使为我所服务,说明我讲义气,这是李白的第一个特点。当然花钱肯定比较大手大脚。李白能为别人花三十万元钱,有的学者就认为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带了一大笔钱,他的家族父亲很可能是大商人,最早的推测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这是李白的第一个优点。李白又给裴长史介绍了自己的第二个优点。李白的第二个优点是什么呢?他离开四川向南到洞庭湖,当时不是他一个人,他和他的朋友吴指南一起在洞庭湖,吴指南突然得暴病去世,李白身穿孝服痛哭“若像天伦”,好像死了亲人一样,眼泪哭干了血都哭出来了,路过的人听到他的哭声都非常伤心。那时洞庭湖还不是旅游景点是原始森林,他害怕老虎把朋友的尸体叼走,所以坚守不动,后来他把吴指南的尸体草草安葬,他的目的地是扬州。从扬州返回时他干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当时有一个风俗,在丧葬的礼仪叫“二次捡骨法”,汉族人讲究入土为安,隆重地举行入土仪式。唐诗的人生境界(4)但在唐代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一些民间地区有一种仪式,认为人第一次安葬还不能为安,必得等到三四年之后尸骨全部化净,把他的坟扒开,把人的尸骨取出来再重新找正式的墓地安葬,二次安葬才是“为安”。李白说他把朋友的尸骨挖出来,“筋骨尚在”,当时尸骨尚未化净,他把朋友的骨头架子弄下来,将尸骨放在一个袋子里,背着人骨步行到鄂城把朋友葬在正式的墓地,他背着人骨早上晚上都带着不敢放开唯恐丢了,到了鄂城借钱把朋友安葬了。李白绝对是够朋友的,天下第一侠士,这么脏、累的活都干了,这是李白的第二个优点。我们讲的是李白的自荐信,按我们现在大学生一般写自荐信的格式,你的自荐信要明确岗位、要明确自己的才能、要表达极尽谦恭之能事,现在我们有必要看李白的这封自荐信的结尾,说的是:希望您能对我好一些,我一定以精诚之心对待您,即我就会在您手下做事。如果您对我不客气甚至加以大怒,不让我在您的门下做事甚至要把我赶走,我用膝盖在您面前行走站起来作辑再拜而去,我将去长安寻找机遇,从此永远离开您,像一只大雁一样飞上天空。最后说了一句狠话“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哪个王公大臣门前没有“弹宝剑”的机会呢?我们知道弹宝剑是个典故,过去冯谖投靠到孟尝君的门下做门客,冯谖很穷,孟尝君看不起他把他列为下等门客,冯谖在房间里弹着宝剑唱歌“食无鱼,不如归”,孟尝君听后很震动,想他可能很有才华,就给他肉吃。过了两天冯谖又弹着宝剑唱“出无车,不如归”,孟尝君觉得他可能真的有才华,收为中等门客,出有车。过了两天冯谖还弹宝剑说老母亲没有人奉养要回去,孟尝君觉得此人必为天下之异材,派专人拿钱去家里奉养冯谖的老母,从此冯谖不再弹剑唱歌。后来他为孟尝君精心设计狡兔三窟,使孟尝君在政治上拥有最大的资本,成为孟尝君家最重要的门客。李白最后一句“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意思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一个人敢在自荐信的结尾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意味着他很自信,这个社会给他的自信提供基础。个人的自信来源于对社会的自信,对社会的自信才能构成一个时代整体的气象,这就是盛唐气象。我们经常说梦回唐朝、盛唐气象、开元通宝、盛世,“盛世”之为“盛”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社会有充分的信心、对个人有充分的信心。大家可能会说我讲的是特例不足为凭,李白横空出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话千古不能有二,只有李白能说,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能提升到和李白一样高,不利于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反而会让我们内心涌出自卑的感觉。我们有理由再找一些不那么有名的人,看看他们的表现,我们就能够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一个人心声的表达还是一代人心声的表达?如果是一代人心声的表达,就可以看出唐朝这个社会为什么受到后来人那么多的回忆和追想。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也是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书信,写信的人叫王泠然,他是一个进士。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大发展的时期,宋朝的科举是做了进士就能做官,唐代与宋朝不同,唐朝中了科举后成了进士还要参加考试,如果过了考试才能做官,如果屡试不中就很麻烦。所以在唐朝很多中了进士的人很久做不了官职,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孟郊50岁的时候才得到县尉的官职,那时他还没有结婚,他的老母亲一直跟着他照顾他的生活,一个老中年人写了这样一首诗给他的母亲。在唐代进士得官非常不容易,王泠然也是其中一员。唐诗的人生境界(5)王泠然做了进士之后很久不得官,心中非常郁闷,他有一个做御史的朋友,他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了几个要求,“意者望御史今年为仆索一妇,明年为留心一官,幸有余力,何惜些些?此仆之宿憾,口中不言,君之此恩,顶上相戴。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他说望御史今年给我找个媳妇,明年给我找个官做,你是朝廷命官,做这些事很简单,哪里会在乎这样的小事呢?这是我很久以来心中的遗憾,我没有妻子没有官做,我嘴里不说,但你的恩情我会顶戴记住,可如果您贵人多忘事把我的交待忘记了,我这样的人的前途是很难预测的,如果有一天我出其不意和您一起并肩站在朝廷上也做了官,我用白眼看你,你那时很后悔地向我谢罪,我怎么能有好脸色给你看呢?这个结尾和刚才李白的结尾相比,还是李白的结尾显得高雅一点,王泠然已经有些无赖的意思,李白还是很委婉的意思,说您觉得合适就办,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也有去处,李白是微笑说话的,王泠然这个人说话牙齿都露出来了。在今天我讲“王泠然”这个名字之前,在座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王泠然这个人。王泠然是普通人。有人说他给朋友写一封信,写信可以随便讲,如果这样解释不是也说得通吗?为什么非把别人说得那么不堪呢?再举一个例子,举这么多例子就是要说明什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如何实现。这个人叫员半千,他写有《陈情表》。除了皇帝之外所有人如果给皇帝道喜表白自己的内心,这样的文体叫《陈情表》。员半千中了进士之后很久没有得官,他给武则天写了一封信,我们知道武则天的脾气是很大的,员半千给武则天写了一封信,“若使臣平章军国,燮理阴阳,臣不如稷契;若使臣十载成赋,一代称美,臣不如左太冲;若使臣荷戈出战,除凶去逆,臣不如李广。若使臣七步成文,一定无改,臣不愧子建;若使臣飞书走檄,授笔立成,臣不愧枚皋。陛下何惜玉阶前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抑扬辞翰?”在这封信中他说了一句狠话:“陛下何惜玉阶前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抑扬辞翰?”您为什么要吝惜台阶前面的一寸土地,不让我到您面前把我的心里话全说出来呢?他写信的时候武则天还是皇后,但因为唐高宗有病不能理朝政,实际看到信的还是武则天。信里他还请武则天把天下有才的三五千人召到京城,让他和他们一起测试六种文体,如果有一人超过他,就可以斩下他的头颅,骨头挫成粉末,把他的头挂在城门上向天下才子谢罪。下面又说了一句软话,“您要是听了我的话,我的这些想法就都敢和您说,不是挺好吗?虽然建议有些猛但还是不错的建议。您要是不采纳我的建议,我把书笔砚全烧了,我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山林里看您能召来什么样的人材,我要看您科举能召得什么样的士子,我要看您还不郁闷死”。这封信写得确实比较厉害,如果和前面李白、王泠然相比较而言,李白的人品果然比较高洁,王泠然、员半千这两个人原形毕露,无法掩盖低劣的感觉,但我们听完故事不能笑完之后就不思考,其实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一件事是王泠然、员半千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这两个小人物的这么无赖的文章是怎么流传到现在的呢?我现在讲的这几篇文章全是从《全唐文》中摘出来的,是康熙时期召集天下的文人收集唐朝的文章结成一个总集叫《全唐文》,在那个时代这些文章还是能找到的,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这种无赖文章有流传的必要吗?员半千和王泠然得官了吗?唐诗的人生境界(6)按照我们单位领导的脾气,写出这样表白内心真实感受的“美文”,基本上没有什么活路。员半千后来担任的官职是专门负责为武则天起草诏书,起草诏书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意味着能够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员半千名字的意思是员五百,员半千读书的时候,他的老师是唐代的大儒王义方,王义方非常欣赏他,觉得他很不错将来必有前途,员半千听后非常激动把名字给改了,员五百太难听就叫员半千了,后来王泠然也做了官,但官没有员半千做得那么大。连员半千这样的人都能在朝廷最重要的岗位担任官职,天下还有什么人不能容忍呢?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惟才是用”?现在我们说某某人德才兼备,很少有人说才德兼备,德要在才先,员半千不但没有因为写这份该死的《陈情表》遭到惩罚反而在有生之年担任了直接服务于武则天的职务,不由得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一份遐想,从无赖身上能看出光辉的时代,这个时代迸发的朝气是不能忽视的。唐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骆宾王,和别人一起起兵反对武则天,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讨武瞾檄》,极尽谩骂之能事,说后宫秽乱,武则天这样的人怎么能做皇帝呢?号召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武则天看了之后觉得他是人材,说为什么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让他跑到敌人那边去了呢。唐玄宗有一个姑姑叫太平公主,在宫廷政变中被唐玄宗杀了,太平公主、武则天身边有一个很著名的女官叫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因为受到连带也被杀了,唐玄宗杀了上官婉儿,但下令宰相收集上官婉儿创作的诗文,结成集子在天下发行,还让宰相在书前作序。虽然是政敌,但太有才华了。只要有才华,只要不和我做对,不反对我不颠覆朝廷就能够重用。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首先是真有材,社会认为你有材,且不但欣赏你的才华,也能容忍你因为恃才而傲岸的性格。我们读唐诗不能只是读或者只是去关注那些美妙的诗句那些非常清雅的境界,还应该读人心,读诗人的心,从诗人的心里读社会的心。我们前面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引出很多同时代的员半千、王泠然这些狂士,我们之所以讲了这些极端的例子,说明这些极端的例子能够被容纳,一个社会容纳的弹性和底线就非常可观。清东陵西陵都在河北,大家去看明朝的陵墓都有一个感觉,有一个规制,大坟堆前面有一个神道。武则天的乾陵是非常壮观的,完全按照当时首都长安建成的,前面有一个很长的神道,神道旁边有很多奇怪的动物,有一只非常巨大的鸵鸟,有一匹马的背上有两个翅膀,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说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唐代是个非常开放的王朝,为什么开放?因为对社会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就对人才有充分的信心,唐太宗说什么样的人才都能为他所用,天下英雄进入我李唐的范围,那种自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来源于盛唐王朝雄厚的实力,来源于开放的心胸,来源于对自己充分的自信,所以在盛唐的时候会出生很多像李白、王泠然、员半千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人,一个一个的个人理想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中心主义,如果是个群体,聚在一起就会展示充满理想充满进取充满自信的社会。不害怕打击报复,只要我心里想说就说出来,这是这个时代很突出的特点。唐诗的人生境界(7)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读盛唐时期诗,因为能唤起我们内心世界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像李白那些诗,这样的诗唐代以后永远不会出现,李白写诗说要做宰相要做帝王将相,怎么能弯腰侍奉权贵呢?只要我不开心,不管你是谁,都不在我眼里。并不是刻意要谩骂某个人,只是要宣泄这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来源于自己的充分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描写李白的诗句,在旁人眼里,李白对天子也是持一种平等的态度,这些诗里面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平等观念。李白说我是酒中之仙,我有我的方式,所以对天子召唤是可以不予理睬的,因为那些权贵在我眼里分文不值,所以只要我不开心,我就不会理会他。而我对自己的才华是颇为自信的,我的诗一旦写成,在沧海之上笑傲无人能比,当他接到诏书让进长安时,他说仰起头大笑走出门去,他怎么能和山村野老是一类人呢?等他在长安待不住被人轰走了,他说“人生道路像青天一样宽阔,我却找不到属于我的那一条”。通过读这些诗会发现很重要的特点,李白和王泠然、员半千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李白是艺术家,李白能够说出王泠然、员半千说不出的话,李白能够用自己的诗表达出狂傲自信,非常想要与王侯将相平等的心理,同时又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我们总能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委屈、不幸、坎坷,读李白的诗感觉李白替我们出了一口气一样,有人说李白的诗不知道让历史上多少处在压力之下变得有些扭曲的灵魂稍稍能够舒展一下心中的郁闷之气,李白发牢骚的诗,我们读了之后却觉得异常振奋,在灵魂上有轻快和净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很需要李白的原因。大家可能会说我讲得有问题,宣传个人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是自私的,对别人不关心,我们在李白的诗中很少看到对社稷、百姓、民生的关心,这是时代使然,在李白的时代关注的焦点在于强大富庶充满诱惑和机遇的时代,这时的唐代是盛唐。知识分子眼光转变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安史之乱给了唐朝一个教训,告诉他们盛世不可能永远存在。安史之乱一爆发,唐朝的国力迅速衰落,原来处在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开始被卷入战乱之中,他们的眼光、心态、理想、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身边的小人物,转向生活中的不顺心不随意。下面告诉大家一些数字,说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伤害有多大,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唐朝的知识分子的目光心态开始由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情怀转向现实主义、民生主义。大家都知道杜甫的“三吏三别”,但可能大家不太清楚,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是安史之乱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人口5000万人,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八年以后唐朝人口锐减到1600万。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物价飞涨,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的米最贵的地方一斗米是20文钱,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一斗米7万钱,当时杜甫的工资是2000钱。当时一只老鼠卖4000钱。打仗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把老百姓的房子推了,往墙上泼水,把土用水涮将之后,剩下的麦秸秆煮来吃。史书记载安史叛军没有军粮,去村里抓人把人杀了尸体上放上盐,设计了一种巨大的石臼,把人从眼放进去磨成粉,说明社会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这样的情况下只剩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在长安做官,老婆孩子放在郊区,隔一段时间就去郊区看他们,冬天回家看望妻子儿女,看到最小的儿子饿死了,作为一个父亲很惭愧,可是从秋天以来就没有收成,到冬天哪里有吃的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唐诗的人生境界(8)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从杜甫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个重大的转折,是不仅看自己的生活,更注意比自己更贫困的人的生活。杜甫说我这样的人不用交个人所得税不用交租子不用服兵役不用修长城,所有这些摊到老百姓身上的杂役和负担我都不承担,我这样的人都饿死了儿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里的孩子饿死了。虽然我的儿子饿死了,但我想到的是失去工作的人现在还在庶守边疆的战士,他们的家里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想到这里,我的忧患像终南山一样高,挥之不去。这时候诗人的格调、情怀开始发生了重大转折,如果说李白给我们展示的是理想主义的阳光情怀,现在展示的仁者的恻隐之心,是真正的儒家的仁者情怀。我们再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更好理解了,“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依然想到能有千万间广厦让受苦受难的人住上好房子,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一个人冻死也是值得的。孟子原来有两句很著名的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把这份爱心推广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子女把这份爱心推广到别的小孩子身上,前提是把家里管好,才有推广的可能,爱心是需要培养的。杜甫自己的儿子饿死了,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孟子的境界。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从杜甫之后再没有一个诗人只想别人,杜甫一生从未做过大官,打交道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虽然处在低微的位置上,心里面却装着天下的百姓,他自己的生活水平线很低,也没有皇帝官员组织去关心他,他完全发自内心自觉地焕发出这种仁者的情怀,并且把这种情怀写在诗里,体现了一个儒者高度的道德自觉。古代社会没有,在现在的社会要出现这样的人也很难。因为巨大的社会灾难教训了知识分子,他们从此开始把目光转向民间,李白是理想主义最杰出最极端的代表,杜甫是众多知识分子中最杰出而极端的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一首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他是模仿杜甫写的,白居易以学习杜甫自认。唐诗的人生境界(9)这是白居易写的《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前面八句写的是因为新被子而感到幸福温暖的心情,但有一天晚上忽然睡不着了良心发现,起来想大丈夫应该心系天下怎么能独善其身呢,希望有个大被子把洛阳城盖起来,这样我们就没有穷人了。这首诗写得挺好的,可能有些人有新被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观念是被子是我的是我挣钱买的,我在挣钱过程中是给社会做贡献了的,社会不能要求我再多做一分。比如我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教师,我遵守社会公德不触犯法律,我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和谐做出贡献,我把自己做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这当然也没有错,但莫非就是杜甫疯、傻、神经不正常?李白神经不正常,是因为太过自信,杜甫神经不正常,是因为他太过善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中国历史会缺失很多。用我们现在的衡量标准,难道中国的文学史上只有两个最伟大的疯子傻子在支撑吗?让我们做李白、杜甫,我们都做不到,我们是不可理解的,不是杜甫出了问题不是李白出了问题更不是白居易出了问题,也许是我们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再多一点善良不能再多一点理想再多一点自信呢?“多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这需要很多综合的因素。白居易距离开元通宝50年左右,他就只能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杜甫这种人是属于不管是穷是达是否有能力都要兼济天下,白居易是做不到的。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代表,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们一个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理想主义的情怀,一个代表古代中国人现实主义或者说仁者思想的境界,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行诗文达到了那个时代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度,这样的高度并不意味着在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再次出现再度达到。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诗人,我们学习、朗诵他们的诗、了解他们的生平,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我们以前的中国人曾经怎么样生活、思想、写作,我们反观自身,对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要有一种反省。这样读唐诗学唐诗才会有更加深入的意义,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可能才会有更加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我自己对唐诗一点微不足道的认识。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姚淦铭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1948年11月出生,苏州吴江人。代表作包括:《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趣谈中国摩崖石刻》、《先秦饮食文化研究》、《孔子的智慧生活》等。姚淦铭又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还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的主讲人之一,主讲“孔子文化”,并被评为“最具亲和力”的主讲人。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姚淦铭我们有句俗话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借用这句话来说老子:“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读《老子》真遗憾,读了《老子》有味道,用了《老子》真神妙。”老子是中国一个突出的、宝贵的财产。人生中不读《老子》,就与圣人擦肩而过,就与伟大的经典擦肩而过,太遗憾了。《老子》这本书有多厚呢?诸位看这张纸,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张A4纸,一张A4纸如果用小四号字可以打印1100多个字,老子的书这么经典,如果用A4纸打印的话,五六张纸就可以打印出来。所以《老子》是世界经典中很薄的一本,薄到一本书只要4张A4纸就可以打印出来。但《老子》又是很厚的一本经典,是丰富的智慧的金矿。2500多年以来,人们采呀采、挖呀挖、掘呀掘,就是采不完挖不完掘不完,这就是丰厚。《老子》只有五千字,即五千个文字,有人会问到底有五千多少个字呢?老子流传了2500多年,在这2500年间人们传抄着《老子》,所以抄的时候可能会多几个字或少几个字,《老子》的版本很多,在2500年的流传中,在传抄的时候有的就有这些话有的就没有这些话,有的就多几个字有的就少几个字,这是因为在流传中版本有很多的不同。所以《老子》有五千字是约数,不确定是多少字。要读《老子》很容易,半小时就可以读完,但要真正读懂,可能一辈子都读不懂,这就是《老子》的美。《老子》在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给你讲出来的道,那都不是永恒的道,永恒的道是“非可道”,即是讲不出来的。人的认识力毕竟有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非常小,毛主席在词中曾写道“小小寰球”。我们没有到过太阳、银河系以外的地方,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永恒的东西。《老子》在开始就讲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们不断认识,但认识永远没有尽头。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老子》,我曾经到过苏州,建议听众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到苏州一定要看看“玄妙观”。看到“寺”、“庙”我们就知道与和尚有关,看到“观”我们就知道是与“道”有关的,“玄妙观”是国际著名的道观,“玄妙观”名称的由来是借用《老子》第一章最后两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观前面有一条街,往常非常热闹,有一次我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一看就是二三年级的孩子,我想现场考查一下这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于是我问中间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你知道老子吗”,他说“知道”,我说“你知道老子是谁呀”?小男孩说“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小男孩说“老子是玄妙观里的塑像”。小女孩最聪明、家庭教育最好,她说“老子是个人,是个中国的哲学家,《老子》是本书,我爸爸的书桌上就有”,三个家庭不同的教育造成三个孩子的不同回答。德国80%的家庭都有《老子》这本书,而在老子的故乡即中国竟有很多家庭没有这本书。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我在北京讲课、售书,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去听课,讲完以后和我交流,有的妈妈说孩子已经会背《老子》的书了,有的妈妈说她的女儿能把《老子》的书倒背如流,但是孩子并不懂,我说“不懂没有关系,让孩子们把这些东西储存起来,长大后有了悟性,就了解得更深”。不读《老子》是人生的遗憾,我们活八九十年,在社会上混啊混、滚啊滚、爬啊爬、摸啊摸,老子已经把人生的智慧总结在这五千字之中,和老子擦肩而过不可惜、不遗憾吗?你读《老子》后会感觉到这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第一个问题,人生成功必须寻找那个玄妙的道理。老子的书的名称是《老子》,老子是人名,加上书名号就是一本书的名字。《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这本书流传到后代,分为81章、上下两篇,以“道”开头。上篇37章是“道经”,下篇从38章开始讲“德”的问题,是“德经”,所以合起来叫《道德经》。大家在书店里看到《道德经》,就知道是老子的书。诸位认为是先有《老子》这个名称还是先有《道德经》这个名称?应当是先有《老子》后有《道德经》。因为《老子》有五千个字,又叫《五千言》或《五千文》,指的都是《老子》这本书。人生,我们想一想,人有人生,但家里的宠物如狗、猫没有狗生、猫生,农民养的猪、牛没有猪生、牛生,养猪、牛、狗、猫,它们都没有生,为什么人就人生呢?因为猪、牛、狗、猫统统是畜牲,人就叫人生,人活着不能像牛、猪、狗、猫,我们是人生。爹妈一颗种子把我们种下,我们像小树苗一样长出来。大家都知道“生”怎么写,但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最下面一横表示大地,中间的一竖是出来的小树苗,上面一撇一横表示树杈,从大地上出来之后分杈。人生就像小树苗,生了要长,长了要开花。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好可怜,因为黑发人还没有长大就没有了。人要长到开花,开了花还需要结果,不结果的人生不成功。为什么你的人生结的果是那么大,我结的果是那么小,你大成功我小成功。人生开花结果,结果结的是大果是硕果,你有一个硕果,他有很多硕果即硕果累累,这是大写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老子和我们讲,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要人生成功,就要走一条玄妙的道路,道是规律是原则是方法是方式。“道”是如何写的?“辶”回归到古代是十字路口,“首”是头,中间的“目”是眼睛,上面是头发。我们只知道“道”就是路,是我们脚下走的路。而老子能够点地升天,把脚下的路变成人生哲学的一个字“道”。人来到十字路口就要选择一个方向,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就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进口有出口,进口不对找不到路,出口不对走冤枉路,人生有一系列十字路口,“道”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寻找方向,是向左、向右还是后退才能成功,难道我们一定是前进就能成功吗?不一定。有时后退才能成功,今天家长、领导教育孩子、部下时会说“你要刚强要坚强”,这里面就有误区,这是你的力量、眼界不足,老子认为人必须学会柔弱又柔弱、要以柔克刚。我们教育孩子勇敢前进、永不回头,老子说“错”,必须要学会后退、后退,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是高明的吗?现在很多孩子跳楼了,他们就是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有句俗话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育孩子向高处走,对不对?对。错不错?错了。往高处走,走到最高处叫高处不胜寒,人要往高处走,但必须学会也能在低处生存。《老子》的书让你成功,比尔•盖茨就曾经两次后退两次成功。比尔•盖茨放弃了哈佛大学,抢占了计算机领域的先机,他的第一次后退使他成为世界首富。第二次后退成就了另外一个比尔•盖茨的成功,比尔•盖茨决定2008年时退出所有的行政岗位,专心搞慈善事业。毛泽东给雷锋写了一句话“向雷锋同志学习”,布什也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句话“向比尔•盖茨学习”。美国有个很好的理念,人的财富是从社会上得来的,人要把财富还给社会。去世的时候留下大笔财富是可耻不是光荣,不要留给子孙后代太多,因为要保持社会活力就要让富豪的子女和贫困人家的子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别人七八十岁才开始做慈善事业,比尔•盖茨50岁左右就把大部分财富拿出来做慈善事业,改写了年纪大才做慈善事业的历史,这是比尔•盖茨创造的。比尔•盖茨的两次后退成功了。无锡有个著名人物是王选,王选总结自己人生的成功:八次选择八次成功。第一次选择是他在无锡读高中毕业的时候,这是他人生第一个选择,是要读什么大学,他选择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等到高年级分科时又有一个重要选择,即选择数学还是计算机,计算机当时刚刚兴起,王选的很多同学选择了数学,王选选择了计算机这条路,他认为新兴的学科有无限的生命力,结果他成功了,而他选择搞数学的同学发展空间并不大。王选总结他人生中的八次选择八次成功。我们常常要问问自己: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多少次选择没有选对?选择太重要了,有句俗话是“若要富,先修路”。上海,先修了一条高速,一条高速不够,沿着长江建了沿江高速公路,条条道路通向上海。而有的地方说的是“若要富,去盗墓,一夜一个万元户”。后来又流传一句话是“若要富,盗金库”。有的地方说“若要富,少生孩子多养树”、“若要富,少生孩子多栽树”。人人想致富,有的是正道有的是歪道有的是黑道,选择错路就完了。俗话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老子和我们讲“道”这个东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看茶杯的盖子有“道”吗?正因为它是空的,我能够把它作为一个盖拧上。杯中间有“道”吗?有啊,我可以将杯中放上水。老子讲了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现在讲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讲的是“道”这个网,一网打尽,包、纸、话筒都在网当中,我也在网当中,什么网?道德的网。诸位看,这张纸是有,外面是无,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中观其妙,有中观其徼。正因为无,才可以放各种东西,所以正因为一个单位缺少财力、人力,将来一发掘都有了。如果有决心、找到正确的方向“无”就变成“有”了,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搞企业的有的人是“白手起家”,最高境界是“空手套白狼”。“有”的外面就是“无”,一个人做了大官,“有中观其徼”,“角”是边,这个东西有,但“有”是有边的,你没有注意到边,跨出去一步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要当心,经常看看边。不要担心“无”,不要高兴自己的“有”,要担心“有”的边。有个企业家在办公室挂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字幅。我没有,但可以变成有,等到我有了,要担心压不住镇不住,有也会变成无。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第二个问题,老子珍爱生命、超越生命。我们看茶杯,用茶杯盖打茶杯,不疼,骂它是混蛋,不难过。打我,我会疼。骂我,我会难过。茶杯不疼不难过因为它不是人,人活着是痛苦的,老子说:我的大忧患,是我的身体,等到我没有这个身体了,我也没有忧患了。在1980年到2004年的改革开放中,有资料统计的中国的企业家自杀的人有多少人?24年间1200个中国的企业家自杀,这些人有钱有房有车,有美丽的妻子有健康的儿子,他们为什么要自杀?因为痛苦。为什么痛苦?因为肉身。肉身中有肉心。一个酒厂的老板在酒厂被别的酒厂合并的头一天晚上用手枪自杀了。一个面粉厂的老板成绩非常优秀,在家里躺在沙发上用水果刀割腕自杀,留下一封遗书:世界上竞争没完没了,我要到一个没有竞争的地方去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有工作的人痛苦,没有工作的人也痛苦,有孩子的认为难养痛苦,没有孩子的想要孩子也痛苦。老子说“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个硕士生跳楼自杀,因为找工作不称心,所以痛苦地自杀了。事隔几天上海某著名高校的楼上又跳下来一个博士生死亡,他是因为爱情婚姻问题。又隔了几天莫斯科大学的一个中国留学生自杀了。老子说人生是痛苦的,身体的存在有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存在,老子叫你要看到人生痛苦还要看到人生要超越痛苦,不仅超越痛苦还要活得长寿。老子是个非常长寿的人,老子最后到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但传说老子非常长寿。《老子》说要超越痛苦,整个一本书就是让人超越痛苦让人成功。人活在世上几十年,谁没有点沟、坎。如果遇到沟,老子叫你跨越,如果遇到坎,老子叫你翻越,如果遇到艰难,老子叫你逾越,如果遇到险阻,老子让你穿越。当我们能够跨越、翻越、逾越、穿越的时候,一轮过去又面对新一轮沟、坎、艰难、险阻,我们仍能跨越、翻越、逾越、穿越,我们的生命会变得越来越卓越,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优越。人面对痛苦要学会穿越、跨越,才能完成人生成功的一个“道”。第三个问题,人生成功的四个字:“生”、“蓄”、“形”、“成”。要跟着“道”就会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生生不息,你找到“道”就不是往死路走就不是死气沉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能够一变二,二变三,三变万物,还会死吗?不会,那时候搞什么都会生气勃勃。有父子两个犹太人被关在集中营里,老爸对儿子说“我们有什么财富吗?”儿子说“没有”,关在集中营里还有什么财富呀?爸爸说“你是犹太人的后人,什么场合都要记住我们即使什么都没有,我们还有我们的财产就是犹太人的智慧。你要记住一加一永远大于二”。这个集中营关着很多犹太人,绝大多数人都被法西斯杀掉了,后来他们父子两个人逃出来,开始做生意。一天爸爸问儿子一磅铜多少钱,儿子说35美分,爸爸说错了,儿子说没有错,爸爸说犹太人的后代要知道一加一大于二,犹太人的后代要讲一磅铜3.5美元,儿子不明白,爸爸说你把铜拿去做门的把手恐怕3.5美元都不止。这是一种理念,当我们收获一种理念,我们就会收获一个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收获一个前进的方向,我们就会收获一个目标。当我们收获一个目标,我们就会寻找到一个前进的动力。当我们收获一个前进的动力,我们就会找到一个行动的习惯。当我们收获习惯的时候,我们就会达到一种成功。经过爸爸的教育,儿子牢牢记住一加一要大于二。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5)在中国老子早就和我们讲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不管是什么宗教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高级智慧是相通的。不要以门户自贱。犹太人的儿子牢牢记住,凭着这种理念最后做到一磅铜350美元,那时他用铜做运动会的奖碑、做手表的配件。1974年更大的机会来了,美国纽约女神像翻造,废铜废铅废木料等堆弃着,谁愿意处理这些废弃物?没有人愿意,这些垃圾赚不到什么钱,如果污染市容还会被起诉、罚款。当时这个犹太人的儿子在法国旅游,听到了消息,认为是一笔大生意。爹妈给我们的是一双肉眼俗眼凡眼,把古今中外的知识融在自己的心里,一双眼睛就是慧眼法眼道眼,人看的是表面,你看到的是实质。人人都看不出来,垃圾中有发财的机会,但他看出来了,他从法国飞到美国纽约,什么条件都没有地签下合同,用这些垃圾赚了3500万美元。他先请人把垃圾分开,废铜、废木头等各分成一堆,像几座大山堆在那里。怎么赚钱?把这堆铜融化浇铸成小自由女神像的纪念品,这些铜是自由女神像身上来的,因为品牌意识价格很高,当然财源滚滚。废弃水泥、木块等作为底座,把废铅做成象征性的城市广场的钥匙。从一磅铜35美分做到一万倍,死气沉沉一点都没有生气的企业是没有找到发展之道。我喜欢种花,但种不好,有人推车卖花,花开得生气勃勃,我买回去放在阳台上,天天给花草浇水、施肥、晒太阳,过了几天绿色的叶子变黄了,再过几天变成枯黄,再过几天枯萎,再过几天掉下来,再过几天死了。再买一盆又是这样。我就去问卖花的人,为什么花在他车上开那么好,我买回家养后就死了,是不是花里面做了什么手脚。卖花的人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说“老师,你没有得到花的德性”。如何没有花的德性?不是所有花都需要天天浇水、晒太阳、施肥,天天施肥就给它肥死了,花都有个性,要顺着它的个性去养,否则就死定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育,读老子的书也是慢慢悟道。顺着它的德性去养育它。现在家长养育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但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德性。给孩子报太多的课外班,没有根据孩子的德性,你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养育它。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每个人要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是顺势,要顺着干。一个人懂得驯势,黄河九曲十八个弯,形成一道气势。歌曲应当高高低低强强弱弱,所以才优美好听。很多东西要千锤百炼才是好东西。线条具有曲线美,直线就不美。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路,不要怕,曲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我们成功了首先感谢亲人、友人,很多人马上想到亲人、友人,有智慧的人还要感谢小人。我们都恨单位的小人太多,高智商的人感谢小人,正因为有这么多小人,老是让我不犯错。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感谢敌人,正因为碰到这么多敌人,让我战胜一个个困难,如果什么困难都没有,是不会成功的。应该感谢小人,在学习中成长,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人生记住这四句话。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6)第四个问题,人生的成功必须控制欲望。很多人因为不能控制欲望,成功了也变成为不成功,控制欲望是你的第一个财富。孙中山和我们讲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有两大祸事,一大祸事是财富,没有的时候想要,有的时候它是祸事。”人生出来之后两只手是攥紧的,我是赤手空拳来到人世,接下来开始抓,要挣钱、赚钱、捞钱,没有钱没有办法生存,钱是要的,但不能让钱变成我们的障碍甚至阻力。什么叫富?有多少万、亿才叫富?老子淡淡一笑,说“知足者富”。富不是以数字来界定的,知足的人就是富,住在又矮又潮湿的小房子里孩子非常懂事、夫妻恩爱,和有钱住在大房子里但孩子不听话换了好几任妻子的人相比,谁是富有的?富不是用数字来计算的,几年前万元户不得了,夫妻两个人躺在床上商量要当万元户,真的挣到万元时看到楼上挣了五十万,等他们挣到五十万元时看到对门是百万富翁,他们又接着挣到百万富翁,但又看到很多千万富翁,等他们真的挣到千万富翁时又想做廊坊首富、河北首富,等他们上了福布斯财富榜还想做世界首富。用数字统计财富,你永远是穷的,因为在你上面还有更多的更有钱的人,你什么时候能比上比尔•盖茨?用数字来衡量财富,人会变得越来越贪婪。老子还说“金玉满堂”,金玉满堂就是房子里堆满了钱。我们每天坐交通车上班,有个年轻人喜欢坐在我边上,他观察我一段时间后,说汽车开到某个饭店的时候我就笑,我让他看饭店的名称是什么,当汽车开过饭店的时候,他一看饭店的名称叫“金玉满堂”,他认为我是看到饭店的名字好才乐的,我说“你知道老子下面还有四个字是什么吗”?如果老板知道下面是这样四个字就不会起这个名字了,老子讲了八个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即金玉满堂,没有哪个人能守得住。人们往往只知道“金玉满堂”,不知道下面还有四个字是“莫之能守”。我们活在世界上,两个手挣呀挣,从小有到中有到大有到富豪到福布斯榜,下面怎么样,统统没了,离开世界的时候人的两只手是摊开的,撒手人寰,两手空空离开人世。财富是人生的游戏,从零开始占有、小有、中有、大有、豪富,统统回到零。老子洞穿人世,我有一些钱就够了,钱不多我也觉得很幸福,身体健康是金钱买不来的,心情的开朗是金钱买不来的。老子告诉我们“知足者富”,人生财富流失的法则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藏的越多,失的越多。新东陵这么多皇帝,有这么多金银财宝,老子的话管了2500多年,一句话“多藏必厚失”,有一个皇帝死后火葬,只有他的墓没有被盗。人死亡后财产四分五裂,妻子孩子都要分财产。孙中山还和我们讲人生的第二个祸事是女色,女人是人生的祸水,这是片面深刻的认识。但我在上海市政府给他们讲老子智慧时,他们许多都是市里的干部、公务员,开了个350人的小会场,现在很多干部、老板不是经济上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作风上出问题,颜色太多让人眼睛都瞎了。我教过一个女同学,这个女同学非常优秀,但长得丑,她是共产党员、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我问她这么优秀但从为什么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忧愁,她忧愁的是什么东西?她问我她长得丑不丑,我说“你不太漂亮”。她说“我自己都不愿意照镜子,班里的男同学没有主动和我谈话五分钟以上的”,她多希望有个男生能够去接她上课,别的同学都成双入对,而她不是。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7)我告诉她晚上讲老子的课,这个女同学晚上去听课,知道那里没有水,端着两个热水瓶。女性有三种美:第一是硬件美,即外表,这是爹妈给的不好改变的;第二是软件美,是内心的;第三是配件美。最美的是软件美,前两天我在浙江讲课,浙江是出美女的地方,参观了西施的故乡,当范蠡为了报仇寻找美女时找到西施,西施国色天香,但没有文化不行,于是把西施带到绍兴这个地方训练三年,女性的“软件美”非常重要。老子在中外所有哲学家当中是最表扬我们女性的,女性是大道之美,女性要美在柔、静、雅、奉献的母性,外观上的美是其次,内心非常美是好的。这个女孩子听后开窍了,原来两只眼睛都有忧愁,现在一只眼睛有一只眼睛没有,我告诉她要变成两只眼睛都没有。后来她当了老师,但还没有男孩子出现,我告诉她等待。过了几天电话来了,她在电话中说有好消息要告诉我,她说几个刚从师范院校新出来的大学生到她们学校报到,她正在办公室里,看到四个年轻人走到门口,四个人中有个男孩子很漂亮很英俊,她暗想谁嫁给这个人真是幸福了,因为感觉自己是最不可能的所以她低下头批作业,校长就把这个男孩领到她的办公桌边上让她带,她很激动,做同事以后一点私心都没有,把学到的悟到的东西一点点教给这个男生。那个男孩后来问她“今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有空吗”?她说有空,男孩要请她吃肯德基。过了一段时间又问她下午是否有空,要请她吃饭。直到有一天那个男孩笑笑,说“请接受我的礼物”,是一朵玫瑰,女孩问我知道她的表情吗,她说她非常冷静说男孩骗她,说她丑他不会喜欢她,男孩说喜欢的是她的内心之美。过了一年她的电话又打来了,说和那个男孩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女性要有大道之美,现在女孩子大部分不知道大道之美,为什么化妆化来化去老公还和她离婚?现在常说18到20岁的女人是橄榄球,都要抢,30岁的女人是乒乓球,推来推去不想要,40到50岁的女人是棒球。某天一个老板带来一个漂亮的女人说“这是我的第五任夫人”,过些日子可能又换了。女人没经过训练,老公回来之后女人对着老公傻笑,会换掉她。如果是冷笑,也会换掉。要蒙娜丽莎的笑,这么多年没有人能破解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是什么蕴味。有文化有较深素养的女性,女性的美是大道美。现在有结婚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丁克”家庭中的女人到了30岁生了孩子叫“白丁”,有的不生孩子的叫“丁狗”,别人牵着孩子她牵着狗。完美的女性应当生个孩子,高速公路上一辆车要翻倒了,勇敢、柔弱的妈妈把奶头放到孩子嘴里,在翻车的一刻挡住宝宝,车子倒了妈妈死了,当把客车翻过来的时候,大家看到妈妈死了,而天真的孩子在吃妈妈的奶,什么东西都压在妈妈身上,妈妈保护着孩子让他没有受到伤害。有一次我给老板讲课的时候,有个老板想请教一下私人问题,他说他有一个优秀聪明漂亮的秘书,他说半句话,她就知道后半句话是什么,他也喜欢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又想离婚又想不离婚,但那个女孩也有老公。我告诉他这个女孩子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每天一身新衣服换得漂亮地来上班,你还不满足吗?她回家陪丈夫时是疲惫不堪的。再举个例子,你喜欢太阳享受太阳的阳光,一定要把太阳栽到办公室里栽到家里吗?你喜欢月亮,一定要把月亮栽到家里去吗?当你保持距离的时候,会觉得更美。当你占有她的时候,一天两天一个月新鲜,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几年以后你会觉得没有意思。过了一年我再见到这个老板,他说他和女秘书之间关系更好了,但只是互敬,享受她不是去占有她。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8)第五个问题,成功之路恍恍惚惚。“道”这个东西是想看看不见想听听不到想摸摸不到,但无处不在,不努力是不能成功的,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首先要修之以身,日本有则故事,有某店的老板夫妻有个漂亮的女儿,女儿怀孕了,女儿说“我这个孩子是庙里的和尚白隐勾引我生的”。店老板夫妻去庙里骂,当时白隐是个不著名的和尚,他听到别人骂后说“是这样吗”?过了段时间,女孩生了个健康活泼的男孩,把孩子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说“是这样吗”?然后把宝宝抱回去抚养他,哀求一些年轻的妈妈喂孩子吃奶,孩子茁壮成长,和尚去要饭时就带着孩子一起去。每次白隐带着孩子从饭店门前走过,女孩子父母心里是骂白隐的,有一天女孩跪在父母面前,说这个孩子不是白隐的而是别人勾引她生的。三个人跪在庙门前向白隐谢罪,白隐淡淡地说“是这样吗”?从此以后这个和尚声名大震。上海有个杨百万做股票生意,在他工资60元的时候他就订了100份报纸,他说做股票不要幻想涨到最高时卖掉跌到最低时买到,要心态好,不要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心不死、看到黄河跳下去、游到中间沉下去,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些道理是他研究以后悟出来的。南京蒋百万养了个小毛驴,爱惜得不得了。太平天国时用小毛驴给部队运东西,麻袋里鼓囊囊的东西,走到路上遇到袭击,不知道小毛驴去哪了,蒋百万很伤心地回家了。恍恍惚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一看小毛驴晃晃悠悠地回来了,背上的麻袋还没有掉下来,小毛驴奔到蒋家,麻袋里是金银财宝,蒋百万一下成了百万富翁。安徽合肥一个小宝宝杨振宁出生后,三千个汉字都是妈妈教的,杨振宁的爸爸从美国回来,将他们母子从合肥带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渗透在他心里。恍恍惚惚进了西南联大,受到两位名师的指点,恍惚保送到美国最好的物理学校芝加哥大学,碰到三个最优秀的老师,其中一个是爱因斯坦。杨振宁看报纸说全美国举行一个拼字游戏比赛,一等奖金5万美元,他把答案寄到编辑部,得了第一名,用5美元得到5万美元,但编辑部说因为有并列第一名所以还需要比赛。这时杨振宁看到《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个新闻,日本的物理学家得了诺贝尔奖为日本争光让整个日本沸腾了,杨振宁修正了自己的道路,认为自己也要得诺贝尔奖为国争光,经过努力他得到了诺贝尔奖。后来他带着老婆到大陆访问,汕头大学的一个学生接待他们,后来杨振宁的妻子去世,那个女学生离婚了,82岁的杨振宁娶了这个28岁的原来曾经接待过他的学生。他说:我太幸运了,到82岁上帝还送我最后一个礼物。修之以身,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漫谈先秦历史人物(1)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950年4月生,天津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作《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等。漫谈先秦历史人物◆ 孙立群我自己是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工作,从事历史的教育和研究,在去年以前即2005年的时候我的生活还是很平静的,教书、写东西、看书,虽然比较寂寞,但我感觉比较充实。但2006年春节以后我的生活就有些变化,主要就是电视台的人来南开找主讲人,我也参加了,这样就去了中央电视台,做“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包括在座的朋友们似乎都意识到我们有一种追寻文化的记忆,有一种文化回归的感觉,现实生活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太多了,有人浮躁有人悲观,我们如何对待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贫富差别,比如现实中的一些东西,历史上是怎么样对待这个问题的?那些人们是怎么样走自己的人生路的?“百家讲坛”在一部分节目中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我讲了几个人,一个是战国到秦朝的吕不韦,一个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范蠡。从吕不韦、李斯到范蠡,他们的所作所为、价值观、人生观和他们人生的结局距我们并不遥远,古往今来做人的道理是一个,要么做一个君子,要么做一个小人,要么做一个对社会做过贡献又背叛自己走向人生反面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不计其数。要走好人生路你应当怎么样去做?把这几个人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做一个鉴别,平心而论,我自己都感到震撼。我发现在现代社会应该反思历史研究历史人物,除了那些风云人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皇汉武、朱元璋、康熙,更和我们生活接近的不是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离我们太遥远了,更和我们接近的是那些做具体事的人,这些人起步的时候就是平常人,只是后来随着他们能量的释放潜能的发挥,他们逐渐变成了我们说的能够进入正史的人物。大家知道古代写书很难,司马迁那个时代没有纸,要把字写在竹片上,写完之后捆上成一卷一卷的,所以那时惜字如金。他要写谁、要把谁写到什么程度,都是三思而行的,我们在《史记》里读到了《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还有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传记里面写经济史时写到了范蠡。凡是《史记》写的人物一定是有影响的,是司马迁对他有特殊看法的。现在我们看这几个人物,对我们今天的人应该说很有震撼力。他们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们都成功了,而且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对社会对历史都做出杰出贡献,这是他们能够入司马迁笔下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没有贡献是不值得一提的人,司马迁绝对不会写。他们有很多个人的东西,这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在最辉煌的时候跌下来了,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或者说没有保持晚节,在今天大家所见所知的太多了,比如昔日的劳动模范、英雄后来变成阶下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跌下来,道理都是一个,就是没有走好自己关键的几步,而吕不韦、李斯就是这样的人。漫谈先秦历史人物(2)我们还原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会发现这几个人之所以有自己的光辉成功,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们常说青年人不立志不能成材,但是立什么样的志要因人而异。我们今天也是这样,不是想干什么都能梦想成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都能梦想成真做个梦就都发财了。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实际能量,定位一个恰如其分、能够操作的、能够到达的目标。我们现在如果攀比,别人怎么有那么多钱,越比心里越浮躁,我们常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也不是说不比,心里要有个定数,要知道如何做能够成功。吕不韦吕不韦和李斯就不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觉得吕不韦很低下,因为他绯闻缠身、谜团很多,其实还原一下看这个人,会发现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从战国到秦这个阶段中最有目标的人,而且不光有目标,还敢想敢干。吕不韦生于商人之家,他的父亲是经商能手,《史记》记载吕不韦的父亲家产万金,非常富有,他父亲到底是怎么富的,《史记》中没有说。吕不韦也经商,在他父亲的熏陶下他也有一套经商的本领,《史记》说吕不韦“贩贱卖贵,家富千金”,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搞长途贩运,这种商人在古代非常多,因为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战国时期贩运是非常多的,但经营不久就家富千金,表示吕不韦年轻且聪明,如果他继续经商成为大富翁肯定没有问题,但他到邯郸突然决定不经商了要从政,吕不韦的志向是弃商从政,为什么他要弃商从政呢?他看到商人只富不贵,只有钱但社会地位不行,战国时各国对商人的态度不一样,有的国家重农抑商,使得商人可以发财但受到很大限制,在社会上没有地位。那时候商人是很冤枉的,一方面为社会做了贡献,但很多王朝压抑商人,我国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慢与此有关。秦朝、汉朝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秦始皇规定发现商人就像对待罪人一样,把秦朝的政策放大到全国,抓苦役兴修工程就抓这些商人,汉朝也规定商人不许骑马不许穿丝绸衣服。那么如何弃商从政呢?吕不韦独出心裁,他想定立国君,所以我说吕不韦是古往今来敢想敢干的第一人。在这一点上,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志向,但吕不韦的志向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他有算计有谋略,他看到秦国王室的公子异人在邯郸当人质很委屈很无奈,人质是战国时的抵押品,如果秦国背信弃义发动战争,会先杀掉人质。吕不韦要用异人做赌注用他来达到目的,吕不韦说“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是商人的价值观,拿异人当商品来投机。为了验证这样做行不行,吕不韦回老家见父亲,和父亲探讨这件事。这在《战国策》有记载,吕布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父亲说十倍,他又问“珠宝之赢几倍?”父亲说百倍,经商比种地要富,他又问父亲“定立国君几倍?”父亲真不知道了,他父亲是个大商人,很明白“利”的概念,但无法回答,说“无数”,意思是“你干吧,这个玩儿成了那就可以得天下了”。吕不韦接着说“我现在辛苦干事业,只能得到温饱,但如果我定立国君成功,不仅自己荣华富贵还可以泽及后代”。他告别父亲回到邯郸开始运作这件事。吕不韦的志向可以说是心比天高,胃口极大,一般人很难实现,甚至连做梦都做不到。吕不韦就敢说自己可以定立国君,他身上有商人的气质,他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起自于他对社会的关注。照一般人理解,他要活动的国家是秦国,秦国是一个经过商鞅变法走上了法家治国的国家,法家治国的特点是“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漫谈先秦历史人物(3)老百姓心里就两件事,要么好好种地要么上战场杀敌人,上学学法律,在法家眼里对老百姓就要看得紧管得紧,对他们要严刑峻法,秦国这种治国方针极其稳固了秦国的政权,把老百姓武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把老百姓的思想都抽空了,要么种地要么打仗,前提是守法。秦国老百姓后来被管得成了除了种地彼此的交谈都很简单,现在夫妻二人丈夫出去上班离开家门时互道再见,秦国人丈夫离开家妻子送丈夫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守法,失法逆令你亡我亡”。老百姓怕政权,也从潜意识中感觉到家庭平安就得听政府的。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从邯郸竟敢带着重金,他拿出五百金买礼物到秦国运作这件事。秦国严刑峻法,公开行贿受贿,谁敢呀?为何别人不敢吕不韦敢?而且他竟然成功了,这就是吕不韦超出别人的地方。因为吕不韦是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经商过程中,在和人的接触过程中,他可能知道虽然国家法律很严,老百姓都服贴,但上层其实不受法律的制裁,而他们说话就是法律,也许吕不韦不知道当时是人治社会专制社会是中世纪的落后的社会,但他从直觉上感觉到要拿下社会的关键人物,要拿下管事的人物就能成功,民主、法律都是假的,法律对下不对上、治民不治官,吕不韦可能没有这个判断,但直觉感觉拿下秦国最重要的人这件事就成了。他说动的关键人物是个女子,华阳夫人,华阳夫人的丈夫是安国君是秦国的老太子,异人就是安国君的儿子。华阳夫人虽然特别美貌但没有儿子,吕不韦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干儿子,让华阳夫人说动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买动华阳夫人的弟弟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一起对华阳夫人做工作,华阳夫人同意了。吕不韦四两拨千斤,他知道无法接触到华阳夫人,就从外围说动华阳夫人的姐姐弟弟。他运作这件事非常冒险,不可知的事情非常多。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死了之后当了国王,异人能不感谢他吗?异人在当了国王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丞相是官,文信侯是爵,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与爵是对应的,官、爵、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在秦国都很少见。在这个过程中,异人当了三年国王就死去了,即位的就是异人的儿子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13岁,按规定不能亲政,吕不韦辅佐嬴政9年。吕不韦在秦国把持朝政应当在十二三年左右,这期间展示了吕不韦的才华,因为他把秦国的朝政和国事都向前向上发展。这个时间正是秦国灭六国最关键的时刻,秦国已经远远强于六国,但如果不慎秦国内部出现问题就难说了,吕不韦保持了秦国强劲的势头,造成六国一听到秦国可以说是谈秦色变,一个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和秦国抗衡。公元前230年以后秦始皇势如破竹,十年打败六国,虽不能全部归功于吕不韦,但吕确实是有政治才能、有充足谋略的人。漫谈先秦历史人物(4)吕不韦有远见,在他执政期间请了一批文人门客,大家集体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不好给它定位,因为这部书里面包括了战国各家思想。汉代时把战国诸家思想定位为多少家?《汉书》上说有10家,在这10家里面有儒、道、法、小说、杂等,《吕氏春秋》被放入杂家,是各家思想的汇合。这部书很长时间不受重视,近些年在咱们挖掘祖国文化的时候发现这部书价值很大。战国的主要学派儒家,到汉朝董仲舒献策独尊儒术,儒术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代代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但这个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孔孟之儒,而是汉以后不断加入新东西的儒,里面有道家、法家、有阴阳、有迷信、有神学。但《吕氏春秋》本身就是杂,可惜因为吕不韦出事,后来当皇帝的嬴政不看《吕氏春秋》,这使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受到《吕氏春秋》的影响。吕不韦派人写这本书是想告诉嬴政执政时要看这本书,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从政坛上退下来。他在嬴政亲政以前写成了这部书,把书挂在城门上,这边挂着他的书这边放着一大堆金子,说谁能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哪部书没有几个错字呀?但挂了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敢改一个字没有人得到千金,是这部书无可挑剔吗?不是,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敢改。这是吕不韦意料之中的,他知道自己权势很大;还有一个含义是告诉嬴政没有人敢改说明这部书是无可挑剔的,你当政时要好好看。吕不韦用心良苦,目的很明确,可惜他自己走错了一步,导致嬴政上台不看他的书,这部书被列为杂家,很长时间不受重视,吕不韦因个人问题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微妙的变化,吕不韦犯了几个错误,从超一流的政治家一下跌到深谷。第一件错事也是吕不韦失事的最关键的事是为情所扰为情所困。为爱情献身殉难的事太多了,有的让我们感觉非常悲伤,但唯独吕不韦的为情让我们觉得不值得,觉得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但这个错误一下把他摔到千古深渊。吕不韦当年在邯郸为了让异人当皇帝成功,把和他一起同居的女子赵姬给了异人,传说给异人的时候吕不韦已经让赵姬怀孕,赵姬和异人走了,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就是嬴政,所以对嬴政是吕不韦的后代还是异人的后代争议很大,我去年讲了以后引起风波也是这件事。平心而论,秦始皇的妈妈是真的,嬴政肯定是赵姬生的,但他的父亲是谁?两千多年以前的事很难说清,是存疑的,大家可以说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也可以说不是,要闹清楚不好办,我们先不说这件事了。赵姬和异人走了,赵姬生了嬴政,异人当了三年皇帝死了,赵姬年龄还不大,吕不韦进朝当了丞相,嬴政年龄还小,吕不韦思想上的一根弦即理智放松了,大摇大摆进入后宫和赵姬旧情复燃。《史记》记载得很清楚,司马迁说了这样一句话“始皇帝益壮,而太后淫不止”,告诉我们吕不韦可危险了,嬴政十七八岁,吕不韦还在后宫流连忘返,赵姬是一个思想情绪不高的人,她离不开吕不韦,可吕不韦在这个时候为何还不止步呢?吕不韦后来也意识到了,突然感觉到不能再去后宫了,满朝的大臣以及嬴政都看着他呢。他意识到要出来,说明他还有一点自制,但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引进了一个“大阴人”,他觉得自己要对得起赵姬,他走了赵姬不能太寂寞,又给赵姬找了一个男人,“大阴人”是性功能极其强大的人,他到了后宫想取代吕不韦,想取代赵姬身边的真空。这是吕不韦一错再错,一错是不能旧情复燃,二错是不能引进这个人。漫谈先秦历史人物(5)司马迁写的《史记》好像责任在赵太后,吕不韦在邯郸策划把赵姬给异人时是否有默契?两个人没有完全变成路人,赵姬是绝美的一个女子,异人得到她后心满意足,吕不韦能舍得她吗?在异人没来以前,吕不韦和赵姬策划时是否说过什么呀?我们做一点推论,可能吕不韦对赵姬说“你和异人走吧,到了那儿等他爸爸死了你就可以当皇后了,然后你可以当皇太后”。赵姬可能就答应了,但对吕不韦恋恋不舍,一定要说“我走了,我想你怎么办?我寂寞了怎么办?”吕不韦一定会说“你走吧,你想我了就告诉我”。这些推论是从人物性格说的,《史记》中好多性格评议是司马迁根据人物、情节写出来的,大家读《史记》会发现有好多两个人对话有好多内心独白,司马迁看见了吗?历史允许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做一点推论。赵姬和吕不韦不清不白应该是有背景的,但不明智是导致吕不韦犯错误的最根本原因。吕不韦觉得要对得起赵姬,又给赵姬找了个男人,但这个人是个小人,他是以宦官的身份入宫的,但他入宫后赵姬生了两个儿子。他还有野心,对赵姬说“等嬴政死了立咱们的儿子为皇帝”,嬴政20多岁怎么会死呢?他想杀掉嬴政想独揽大权。嬴政22岁亲政,吕不韦把大印交给嬴政,意味着嬴政以后独揽大权,就在那天“大阴人”在宫中政变。是叛乱还是制止叛乱?吕不韦面临着最关键的考验,他又犯了第三个错误,当叛乱的消息传来,朝廷决定如何办的时候,作为丞相作为政父作为和嬴政有非常关系的吕不韦一言不发,商人见对自己不利时不说,当时如果吕不韦旗帜鲜明请命率兵平叛,也许嬴政会对吕不韦改变看法,两个人的关系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吕不韦失职了甚至渎职了,嬴政亲自下令派另外的官员平定,对叛乱者实行酷刑即车裂。这场事件平定后,吕不韦面临着惩处了,《史记》记载得很清楚,嬴政面对这样失职、做这样对不起他事情的吕不韦犹豫再三,按照嬴政的脾气绝对不能留,国君杀一个犯罪的大臣并不难,但嬴政念其功大,感觉吕不韦还不能杀,嬴政还有另外的想法,看到一些大臣给求情,决定不杀吕不韦,但认为吕不韦在咸阳是不稳定因素,于是嬴政做了两个决定,免除吕不韦丞相的职务,等于在政治上给解除了职务,让吕不韦离开咸阳回到洛阳,洛阳是吕不韦的封地有十万户租税。吕不韦回到洛阳又犯了第四个错误,就是他到洛阳后应该低调做人,闭门思过,做一般人,过一般人的生活,如果他这样做了,嬴政不会对他有任何想法,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太微妙了。但吕不韦又不明智了,因为他名气很大,六国的使者、门客不断到他那去和他聊天叙旧谈问题,每天高朋满座、酒席不断、热热闹闹,消息传到嬴政处,嬴政感觉不行,再三考虑决定给吕不韦一封信,嬴政在信中说“你于秦有何功,封为文信侯?你于秦有何亲,封为政父”,意思是你吕不韦可对秦没有功,我封你白封了,你和我没有亲情关系称什么政父呀,你既无功又无亲,我命令你全家迁到四川。大家想这封信有没有文章可做,说吕不韦无功不是事实,说他无亲其实把嬴政内心的各种想法给否定了,或者正话反说,其实吕不韦既有功又有亲,嬴政在极度的愤怒之中想否认这个事实。吕不韦看到这封信感觉自己的一切全完了,想了想是走还是不走,觉得走也是死不走祸也越来越大,所以不久就喝下毒酒自杀了。吕不韦之死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么精明的一个政治家聪明的一个商人,因为在赵姬问题上的错误,不知道用有效的办法纠正自己的过错,一错再错,酿成终身大错。前半生的辉煌晚年的悲哀,看起来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事,但是有典型意义。漫谈先秦历史人物(6)李斯李斯和吕不韦是同时代的人,李斯比吕不韦年轻。吕、李一前一后在秦国担任丞相,是秦国政坛上两个耀眼的明星。如果没有他们,秦国的政治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李斯几乎也像吕不韦一样在他的后半程走上了不归路、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李斯和吕不韦又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但李斯没有吕不韦政治上的投机,李斯只是想做富贵的人,想改变自己的面貌。但李斯立志向也出了问题,就像吕不韦立志想定立国君用商人的角度做评判,司马迁用十五个字介绍李斯,马上引出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仓鼠一叹的故事,李斯到厕所看到有老鼠又脏又臭在找吃的看到有人来就跑,到仓库看到高高的粮仓上面有老鼠在大摇大摆吃粮食,这些老鼠在高处很安全可以吃的东西又很多。李斯想同样是老鼠,一个在厕所一个在仓库,厕所的老鼠那样狼狈,仓库的老鼠却那么舒坦,李斯说,“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他的人生观,就是全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仓鼠在高高的粮仓上面厕鼠在厕所里,人也是一样,李斯的志向就是要做仓鼠要荣华富贵。从表达看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他用老鼠做比喻。他一生就抱定了这个信心,我要不荣华富贵我就没有出息,这就潜伏着威胁,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平静静地生活,真正实现荣华富贵的人非常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李斯抱定这个信心,要不择手段得到而且要保住它,他把自己定位太高,内心深处的私心太重。但他和吕不韦不一样,吕不韦有钱,李斯没有,他决定拜师求艺,拿真本领换得荣华富贵。他离开家乡拜到儒学大师荀子门下,学的是帝王之术,就是帮助君主治国的本领。荀子非常器重他非常关注他,他告别老师时说了一番话是仓鼠一叹的进一步表白,他说老师我要走了我和您讲“垢莫大于卑贱”,人生的最大污点也没有卑贱大,人生的悲哀没有比穷困大,我要离开您求得我的事业。可以看出李斯想富贵的心态是多么强烈。汉朝有些材料证明荀子对李斯心怀担忧,当李斯离开以后,荀子好几天没有吃饭,他心里不安,他觉得李斯抱着这个心态去从政去做自己的事业有不测之祸,荀子能看到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足之处,太强烈地追求荣华富贵未必是好事。李斯由于学得了荀子的真本领,又抱定事业成功的决心,先在吕不韦处当助手,很快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后来又得到嬴政的重视,李斯做到丞相是凭借自己的本领一步步升迁。李斯的政治经验、素养、谋略要强于吕不韦,他的后劲更足。李斯确实展示了他的才华,他的才华是吕不韦比不了的,非常细致非常周到,且是全才人物。纵观秦国历史,在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李斯对秦的帮助最大建树最多。从秦国到秦朝,国家的大政方针包括制度的建立、措施的推行、战争的发动都有李斯的功劳,我们讲到秦朝时常常讲的政治、军事、法律、郡县、职官等制度都是李斯制定的,在《史记》写得清清楚楚;李斯还是个文学家,大家在中学语文课本学过李斯的《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成为中学教学的经典。鲁迅在写《汉文学史纲》时说法家的文章不好看,唯独李斯的文章好,如果要说秦朝谁是文学家,那就是李斯。在鲁迅眼里李斯是文学家。李斯的字写得也好,大家读中国书法史,李斯是我国有名有姓的第一个书法家。秦统一中国后用小篆做文字,李斯写了范本,他和秦始皇巡游时刻石都是李斯写的。李斯还是秦始皇陵的设计者,秦始皇13岁当皇帝就开始修陵墓,共修了37年还没有修完,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得很突然,死后草草下葬,所以墓到最后很草率。但墓的规模创了古今中外王陵的纪录,现在限于财力物力科技能力还不能挖,但从李斯给秦始皇上书可以知道墓已经把地下都挖空了。秦始皇是很矛盾的人,他一直在修墓,却又怕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李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帮助了秦始皇,秦始皇对李斯非常敬重,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李斯来讲,人生的辉煌富贵都达到了,这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的那几年之中。漫谈先秦历史人物(7)这个时候李斯的心态应当是心满意足,看到厕鼠的感慨已经被荣华富贵所取代。这时李斯的大儿子从外地回家探亲,大宴亲朋,《史记》记载那次宴会他家门口的车数以千计,可能会有些夸大。宴会灯火辉煌,李斯在人们庆贺的时候出家门看,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内心独白,这可能是司马迁根据他的性格、命运推测的:“唉呀,我的老师说过,勿近大胜。”李斯聪明,知道月圆则亏,人在最鼎盛的时候要注意勿近大胜。他本是皇帝重视提拔成为人臣之极,然后他又说了一句“胜极则衰”,他已经知道事情会有变化的,但是怎么变他不知道,他以后的归宿在哪他可不知道。李斯朦胧感觉到要做新的决断,从个人的成功讲已经没有问题了,但再向前走还是怎么办,他没有主意了。你们如果站在李斯身边会怎么告诉他?如果是我可能会劝他退居二线,当时李斯已经接近70岁了,如果这样见好就收自己回家,可以说是圆满的人生幸福的晚年。但司马迁写到这有点悲哀有点无奈,李斯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了,他可能意识到老了已经到头了,要真正明智地自己退下来多好,可他仍然在第一线顶着,要保住荣华富贵,于是他的政见、正直不见了,变得迎合。公元前213年、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是李斯的建议,本来不大的事却变成全国烧书,这是对文化的毁灭。说得做得好像很坚决,但效果是他意料不到的,那就是激起了社会愤怒。第二年秦始皇坑儒,堂堂的丞相李斯没有说一句话。秦始皇荒唐暴虐,丞相应当劝皇帝,但他没有说话,李斯失职、渎职。秦始皇当时已经利令智昏,头脑发热,他被仙士给骗了,一直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变得非常暴怒。李斯变得非常乖巧非常圆滑,再没有像当年写《谏逐客书》那样仗义执言的东西。这种心态作为政治的高官在政治的第一线能保全吗?秦始皇死后李斯的防线终于被冲破了,赵高要发动政变,李斯做了一件最荒唐的事。赵高和李斯是不可比的,李斯是丞相,赵高是中车辅令,赵高居然说要立胡亥杀扶苏,如果李斯是政治家是君子是清醒的智者,他有办法,李斯有权力有能力,从他的职责从他自身承担的责任看他完全有必要阻止赵高,而事实情况是这样超强的政治家在赵高的威胁下唯唯诺诺,他也先骂了赵高几句,但赵高软磨硬泡,李斯彻底溃败了,他自己还搞不清楚,人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会有想守住富贵的打算,在关键时刻容易暴露人的内心私欲,李斯以为和赵高这样干了会保住荣华富贵。当赵高政变成功后杀了扶苏杀了蒙恬、蒙毅,屠刀举到李斯头上,李斯无计可施。当时他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变成小人,竟然写了一封上书,告诉皇帝对老百姓要严加镇压不能给老百姓好处,他已经是助纣为虐了,但赵高没有饶他,给他定了谋反罪,李斯不承认,严刑拷打后李斯承受不住画了押,对李斯用了中国古代最严重的惩罚,具五刑后拉到咸阳腰斩。李斯之死让人感觉太残酷了,当把李斯押出牢房,李斯和他的二儿子奔赴刑场时,当时他的大儿子已经死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李斯突然明白了,他说:“孩子呀,我现在多想回到上蔡咱们的老家,出上蔡城东门牵着小黄狗去追逐野兔呀。”他突然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这时已经晚了,两个人抱头痛哭。所谓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往往是过眼烟云,李斯得到后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当他理性的底线被冲破后,他变成了小人,他一生追求荣华富贵,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成了一个罪人。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李斯在司马迁笔下立起来了,这就是在物欲面前在利益面前没有站住阵脚,后来司马迁在文章最后给李斯做了一个评价,非常深刻,说李斯如果论功劳不比周初的周公差,李斯也做了这种事业也很伟大,但李斯名声为何没有周公好呢?因为他太奉承,太想保全自己却把自己葬送了。漫谈先秦历史人物(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理想,但志向、理想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以君子的心态去打造自己,不要私欲太强,从吕不韦为情所扰、李斯为富贵所扰,其警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范蠡我们要说的第三个人物范蠡,恰恰弥补了这两个人的错误。范蠡几乎无可挑剔,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恰恰没有给范蠡立单独的传,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列进古代王朝宣传的楷模之中,诸葛亮、岳飞、关羽都被宣扬。这是因为范蠡不太符合古代君主对臣子的要求,过去君王都要求臣子要忠、要义无反顾,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蠡帮助勾践复国后就离开了,过自己的好日子去了。在古代给范蠡的评价是一个谋略家。这只是看到范蠡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全部,他是最值得挖掘的古代的智者,甚至可以说在某一方面是圣者。指导范蠡一生从政、经商的思想是六个字:持赢、定清、节制。持赢就是使发展势头不断向前,劲可鼓不可衰不可泄,搞事业搞建设需要的是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定清,范蠡在主张发展的同时又非常清醒,改正不安定不好的那一面,要拨乱反正,要纠正发展中的不足;节制,办事有节制,一步一个脚印。三者是互相关联的,讲发展、改正不足、脚踏实地。范蠡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这个人有治国的愿望也有自己的理想,他从政不忘记主体人格,恰到好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时就观察寻找成功后的去路,他发现勾践这个人不怎么样,决定离开他,他给文种写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可以患难但不可以常乐,子何不去?”范蠡觉悟了决定走,他和勾践说要走的时候勾践很纳闷,说封你为上将军你还走,范蠡坚持走,勾践说你要走我就杀你家里人,范蠡让他看着办,后来勾践并没有杀范蠡的家里人,范蠡和家人一起离开越国。文种没走,后来被迫自杀。范蠡巧妙地在功成名就后保全了自身,成为古代在这方面的典型人物。他的那些话不断被后来遇到这个问题的人所引用,比如韩信,韩信被刘邦抓住软禁的时候,韩信也想走这条路,但他没有走得了,在软禁后被杀。范蠡的做法是不留恋功名富贵,不像李斯贪图像仓鼠一样永保荣华富贵。范蠡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在齐国带领全家人埋头苦干,几年就富了,后来又开始经商,19年中三掷千金。从政务农经商都行。范蠡是坦荡的君子,他不要钱,留下够用的,剩下的钱都分给穷困人和自己的好朋友。他两次拿出钱给别人,最后一次把钱给了儿孙,儿孙继承范蠡的事业也非常成功,成为巨富,《史记》注释“巨万之富”就是亿万。贪官有最富的,但劳动致富的是范蠡最富,凭借的是埋头苦干不搞欺诈。富了以后还给别人,好德善施,这种人生是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志向打造一个最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