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历史——华文前言2009-12-23 11:35:47 字数:1194 在通常的那些历史书中,大部分人、物和地点是可以被找到的。我们知道他们在哪里发生,在哪里被埋葬,他们现在躺在哪里,而如果他们仍然存在的话我们可以去哪里去看他们。当然,也有很多人和事物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消失了:它们或者隐藏在灰土之下,或者消失在波浪里,或者被掩盖在人们逐渐消褪的记忆和众说纷纭的传说之下,剩下的只有一些谜。 每个人都喜欢美妙的神秘事物。所以如果这个神秘事物是真实的话那就太好了——如果它确实涉及真实的人、真实的地点或者发生过的真事。今天的我们越来越难分辨自己被告知的那些神秘事物到底是真实存在过的事物,还是只是仅仅存在于废书的纸片上的东西;抑或只是一堆建立在误传的“事实”和被具体化的虚构事物上的缺乏根据的推测。在某种程度上说,历史就是一个故事,一篇由选出来的重大事件和选择性的解释说明组织而成的记叙文。但现在看起来,历史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更像是粗制滥造的垃圾。理想情况下这些空洞的小说式历史应该被严格区分,并贴上“伪历史”的标签,或者至少是“选择性的历史”,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用历史学家凯文.麦克卢尔的话说,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寻求历史真相的运动。 我并不需要声明这本书就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但是这本书确实在努力尝试不去借鉴伪历史的缺陷和陈词滥调。事实上我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就是希望只写(我承认有些武断)那些“真实的历史”——也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确实存在过的人、物和地点——但这只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首先,任何有关消失事物的书至少必须考虑解决这个领域的最重要事物——类似“圣杯”和“约柜”这样让人们都很关心的物体,或者有关游记的话题,例如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其次,就像本书中很多文章所论证的那样,历史和传奇之间本来就没有很明显的界限。 与最初的设想不同,我所做的是对比权衡那些来自主流和非主流的观点证据,思考那些争辩和解释的合理性,并最终对那些事物可能在哪儿,是否仍然存在,有没有曾经存在过得出一些比较折中的结论。每一篇文章都解说了针对相关话题真相的比较流行的观点,并将视角深入到整个时代背景,剖析还有什么有可能在未来的日子被发现,审视人们已经做过的那些尝试,并尽可能接近证据,解决谜团。每一个话题都因它的正确性而令人着迷,但在这里与每一个人分享的还有其他的东西,从寻找“圣杯”的刺激冒险到更考验智商的寻找莎士比亚遗失戏剧的那些特质。 更刺激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神秘事物,至少它们的一部分,可以供那些执著的业余爱好者甚至是一些幸运儿在调查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借鉴——很有可能你自己会被一处被掩埋的宝藏绊倒,或者正巧穿过一个被遗忘很久的墓地。如果这个真的发生了,请记得这些发现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而不是物质意义,而且这种价值只能通过专家用专业的研究和挖掘去保存,所以请一定要在为荣耀而挖掘之前找权威人士。第一章2009-12-23 11:36:12 字数:2458 消失的地方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我们的时代就见证了地理学上所有不确定问题的终结;地图上的空白之处都被赋予了名字。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对那些消失不见的土地、城市和历史古迹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这股热情就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的。自从探险家带回来东南亚和中美洲丛林中的城市和寺庙损毁严重的消息,“消失之地”的传奇色彩就充满了人们的想象。有关这些地方的传奇故事成了历史上所有文化的一大特色,但是既然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世界,它们看上去更像是未被发现而不是消失不见。这些神秘事物就是最让人着迷的“消失之地”,从神话上的可能——亚特兰蒂斯(译者注:传说沉没于大西洋中的岛)——到历史上的确定——亚历山大图书馆——对这些神秘事物的探索会让你发现许多超出你想象的奥秘。 第1节亚特兰蒂斯 作为消失之地的原型,亚特兰蒂斯似乎无处不在,从爱尔兰到南极洲,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它的神秘感与日俱增,虽然缺乏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曾经存在过,但是它已经发展成为新时代运动检验标准、历史神话的重要元素和种族主义的幻想曲作曲家的摇篮。 那么什么是亚特兰蒂斯呢?一个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的史前文明的传奇遗迹?荒诞派小说家的没有恶意的杜撰?梦想家的哲学幻想?还是那些危险的顽固盲从思想的催化剂?如果它确实曾经存在过,它会在哪里呢?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的著作里。他的两本对话录《提迈尤斯》)和《克里特雅斯》(写于公元前360年)记录了他与真实人物和(可能是)创造出来的角色的对话。对话录中记载了一个名叫克里特雅斯的人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之前已经被转述了三次,最早是被公元前600年的一位埃及祭司讲述,当时正轮到他讲那些在塞易斯城的柱子上铭刻并保存了9000多年的知识。故事描述了古雅典人的显赫,形容如下:亚特兰蒂斯在西方世界拥有高度的文明,占领了整个地中海西部地区,位于“海洛克斯之柱”之外的大西洋中。而这些柱子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将地中海与大西洋隔开的直布罗陀海峡。无论是那片消失的陆地的名字(译者注:亚特兰蒂斯)还是后来人们给那片海洋取的名字(译者注:大西洋)都与亚特拉斯有关。亚特拉斯是亚特兰蒂斯的第一位最高统治者,他和用肩膀举起世界的神话人物泰坦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柏拉图赋予亚特拉斯和泰坦不一样的出身,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两者有同族关系。) 柏拉图还对亚特兰蒂斯作了详细的描述:它大概呈长方形,有700千米宽,海岸线四周是山峰,而中间则是一大片平原,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南行的一座山上建了一座宏伟的卫城。而卫城周边地区也逐渐发展,最终形成了亚特兰蒂斯的首都。处在中心位置的卫城被几圈环状的运河围绕着,每条运河周围都有坚固的城墙保护中间的土地。一条巨大的运河将环形的护城河与外海连接,接通了南部海域。那些国际经济往来都在这个水道上进行。在发展的巅峰时期,亚特兰蒂斯拥有辉煌伟大的青铜器时代文明、强大的军队和舰队,自然资源丰富,还因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而国力富强。 另外,柏拉图还介绍了亚特兰蒂斯的创建过程:当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将世界分割的时候,海神波塞冬得到了这块土地,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塑造。他的孩子们(长子是亚特拉斯)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他们按照父亲波塞冬制定的戒律来统治他们的国家。但是,随着他们的财富和权力的增长,他们在道德上逐渐堕落,腐败之风盛行。于是诸神让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用地震让这片土地彻底毁灭、沉没于海浪之下,成为一个不能通行的浅滩,这也阻碍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自由通行。可想而知,这些站不住脚的言论促成了从古至今的思考和质疑。 ■柏拉图所述的可信么? 许多古典文学作家都曾提及亚特兰蒂斯或者类似的地方,但是没有谁比柏拉图更早提出,这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基于柏拉图的言论。更重要的是,普罗克鲁斯(公元前410~前485年)是柏拉图时代过去700年后的作家,他曾就柏拉图的《提迈尤斯》写了一篇评论,说那些声称见过记载着亚特兰蒂斯传说的埃及石柱的人,似乎都是借助了柏拉图写的故事的可信度。 但是泛雅典赛会背后的神话又给了我们另一种证据。泛雅典赛会是古雅典最重要的节日盛会。据记载,这个盛会的一项功能就是庆祝女神雅典娜帮助雅典人战胜海神波塞冬的国家(也就是亚特兰蒂斯)。既然这个节日的起源早于柏拉图的记载,这就证明并不是柏拉图创造了亚特兰蒂斯的故事。 我们应当把柏拉图说的当真么?这个故事看上去并不像被描述的那样是被传到柏拉图那里去的,因为它最开始作为一种口头的传统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即使这个故事的幸存者和传播途径是可信的,这个传说本身并不可信,因为柏拉图的很多解说都有神话色彩(例如他说亚特兰蒂斯的卫城是海神波塞冬创造的,而海神波塞冬就是那位用神力建立这片土地的神)。现在的主流历史观点中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公元前9000年先进的青铜器时代文明与柏拉图所说的相符。有一种可能是柏拉图创造或者改写一个已经存在的关于理想的黄金国的寓言故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亚特兰蒂斯是因为统治者背离了创立者最初设置的至高无上的规则而毁灭的)。 柏拉图之后的亚特兰蒂斯 虽然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说听起来像是虚构的,但是在现代以前它一直被很严肃认真地对待。据4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埃米利安努斯.玛尔凯路斯所言,当时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是,在接下来的1500年左右的大部分时间内,亚特兰蒂斯这个名词则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弗朗西斯科.培根1626年的一部关于乌托邦理想世界的小说——《新亚特兰蒂斯》的书名里,我们可以查到“亚特兰蒂斯”这个词。但是直到19世纪,这个词才真正再次出现。当时有一些理论家和探险家开始将广泛散布在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中的证据收集在一起,去举例证明一些根源和文明起源的可能性,从而认同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说的正确性。第二章2009-12-23 11:37:11 字数:2168 ■唐纳利和大洪水前的世界 在这些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美国政治家、业余历史学家伊格修内斯.唐纳利。在他1882年的最佳畅销书——《亚特兰蒂斯——大洪水前的世界》里,他列出了自己的理论,那就是亚特兰蒂斯确实真正存在过,而且是当时的“主流”文化。从埃及文明到印加文化,世界上后来的大部分的文明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现在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观点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唐纳利关于这个伟大文明的想象力的影响。他还认为很多文化中的神话传说都是由关于亚特兰蒂斯历史的日渐消失的记忆中演变而来的,所以北欧神话或经典神话中诸神的原型就是亚特兰蒂斯真正的国王、王后和英雄。当亚特兰蒂斯在大洪水中被摧毁时,幸存者统治了世界的其他地方,并建立了新的文明。 唐纳利指出了大西洋两岸文化的相似性,例如金字塔建筑和太阳崇拜,他认为玛雅岩画雕刻和埃及圣符都是由亚特兰蒂斯人创造的,他们发明了文字(还有天文学、冶金术、玻璃、罗盘和各种各样对文明有着巨大贡献的发明),这就是他的论证依据。唐纳利指出,许多文化都有着相同的有关大洪水的神话,连他们创立文明社会的移居文化英雄都一样。他还指出,大西洋两岸的动物和植物都有着明显的联系,以此证明现在已经被淹没的亚特兰蒂斯是当时横跨大西洋的大陆桥。 ■唐纳利的遗产 后来,唐纳利的许多证据都被证明是错的;他曾经错误地认为玛雅语言和地中海语言是相似的,而且后来还出现了更有力的理论去解释大西洋两岸动物和植物的相似性。但是他毕竟播下了对于亚特兰蒂斯的研究(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些)的种子。 其他个别可信度不等的学者拿起了亚特兰蒂斯的指挥棒,特别是提到了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部分原因是关于这些神秘文明的相关知识是一片空白,此外,金字塔、太阳崇拜和其他特征的存在起了提示性作用。但其中也有一些种族主义者强加的痕迹——一种欧洲白种学者的假设,即“低级的”美洲本土人不可能自己创造自己的文明,他们的成就一定是受到了本质上是经典的、欧洲祖先灵感的影响? 通过再次对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和其他文明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它们的语言、文字、建筑和科学都是本土的,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文章的解释和翻译都证明了亚特兰蒂斯说是错误的。 ■布拉瓦茨基夫人与神智学 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常被誉为“新纪元运动之母”。她创立了玄秘运动或属灵的运动,也就是众所周之的神智学。她帮助创立和普及了新纪元运动许多基本教条和思想,例如所有宗教一律平等,以及灵性与科技可以相互调和等思想。 布拉瓦茨基夫人是俄国皇室后裔,她宣称自己年轻时曾在东方游历过一段时光,并从西藏僧侣那里接受了神秘主义的教导。随后,作为一名巫师和通灵者,她名声鹊起,并和许多富有的支持者以及侍僧一起创办了神智学会,用以宣传她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她的著作,包括《揭开伊西斯的面纱》(1877年)、《秘密教义》(1888年),都阐明了她的思想。通过它们各自的副标题,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揭开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神秘性的万能钥匙”和“科学、宗教和哲学的综合”。 布拉瓦茨基夫人宣称,许多“灵性大师”和“隐性大师”已经向她揭示了人类发展的真正历史,亚特兰蒂斯和其他消失的大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推测,陆地上人类进化周期发生的时间更早,而亚特兰蒂斯人构成了第四人类。唐纳利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拥有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埃德加.凯西和比米尼之路 埃德加.凯西(公元1877~1945年),被誉为“睡着的先知”。通过他对灵异的解读,亚特兰蒂斯变得越来越神秘了。凯西年轻时发现,当自己处于恍惚催眠状态时,具有诊断疾病和给出治疗方法的能力。随后他发展了这方面的才能,能够解读人们的前世,并能将历史的和灵性的智慧引送到自己身上,这种能力尤其体现在解读古代的亚特兰蒂斯方面。根据凯西所述,亚特兰蒂斯有40000年的璀璨历史,在此期间,亚特兰蒂斯人由纯粹的能量思想体发展为人类,并创造了柏拉图所描述的新石器时代的高度文明,但是除了柏拉图所提到的那些之外,他们还拥有诸如能源结晶体、激光、飞艇和杀伤性射线等先进的技术。与唐纳利的观念一致,凯西认为亚特兰蒂斯避难者或殖民地开拓者建立了历史上的高度文明,诸如埃及文明与玛雅文明。 与此同时,有关亚特兰蒂斯准确的地理位置,凯西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纳利的描述(虽然很有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凯西认为,最初的亚特兰蒂斯占据了西班牙或非洲东部和加勒比海西部之间的大部分大西洋海域,虽然北美洲东部的大片领域显然曾经也是它的一部分。他特别指出,加勒比海的比米尼群岛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并且宣称一个庞大的水下宫殿、一个彰显亚特兰蒂斯人智慧且惊世骇俗的储存室将会在这一区域被发现。 一些水手在比米尼海底发现一块奇异的岩石结构,即如今享负盛名的“比米尼之路”,它和罗马之路尤为相似,这使凯西的追随者们尤为振奋。许多人认为比米尼之路证实了早期存在的高度文明,正如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中叙述的一样,这种文明显然最后被海水淹没了。但是,在大多数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看来,比米尼之路只不过是一块外观奇异、但却自然形成的海底岩石结构。第三章2009-12-23 11:48:33 字数:2161 ■亚特兰蒂斯与纳粹党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开始走向阴暗的一面,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盲从者开始将它杜撰为种族主义神话。为了给他们半生不熟的种族优越论打造某种虚假的可信度,法西斯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作家捏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另一个版本,他们认为优越的亚利安和诺地克种族一直与恶劣腐化的种族作着长期的斗争。借助神智学,他们宣称亚特兰蒂斯是亚利安或诺地克种族的居住地之一,他们在那里创造人类文明,并且在人类腐化堕落之前过着法西斯式的理想化生活。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在如今的美国、欧洲和前苏联的新纳粹组织中还存在着这种令人反感的荒谬论调。 亚特兰蒂斯可能存在过吗? 许多人认为,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洋上一座巨大的岛屿或是一片辽阔的陆地,所以这些柏拉图式的观点至少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不可能是事实。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大西洋中脊的发现以及大西洋海底地图都好似钉在棺材里的钉子,使得柏拉图论述的观点自取灭亡。板块构造学说表明,美洲、欧洲与非洲曾经连在一起(这正好解释了上述地区植物群与动物群具有一些相似之处的原因),生成新的海床引起的剧烈运动促使它们分离,最后中间形成了大西洋。大西洋中脊正是新的海床产生的地方。板块地质学也否定了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西洋中有一片已经沉入海床的大陆,因为构成大陆的岩石相比构成海洋的岩石重量要轻很多,而且密度较小,事实上应该是漂浮在海面上。大西洋海底地图则证实,大西洋里没有大面积的陆地存在。 ■改编的新版本 柏拉图、唐纳利、布拉瓦茨斯基夫人和凯西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不可能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毫无事实根据。它可能有一些可信之处,并把历史研究引入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这种不为现代考古学所知的古代文明,或许足以激发千年的神话与传说,又或者能够发现先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一种文明。 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柏拉图或他人对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可能存在细微的误解。抑或是埃及牧师在向希腊旅行者讲述该故事时,出现了翻译误差。然而,一种尤为可能的情况是,在数字的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以至于将亚特兰蒂斯9000年的历史误认为是900多年的历史,并且误将它的面积缩小,如果这样的话,可能的遗址范围就扩大了。但是,一些历史学家指出,这种误译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现今我们所使用的标记法很可能会遗漏小数点,但不同的是,埃及数字的写法用的是象形文字,因而不太可能混淆。 另一种观点是,对居住范围狭小的埃及人来说,西部指的是利比亚以远的任何地方,因此可能把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也包含在内。此外,据说古代的海洛克斯之柱也指代博斯普鲁斯海峡,它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黑海。 所以,通过重新审视柏拉图的原始解释和错误的猜测,亚特兰蒂斯的探寻者们因此扩展了他们的搜寻范围,去到非常广袤的地方,从爱尔兰到南极洲或者是从黑海海滨到古巴。 亚特兰蒂斯可能的位置 有关亚特兰蒂斯真正的地理位置,以下将简述一些最为盛行、最冠冕堂皇、最为荒谬的观点。 ■克里特岛 按照古希腊人的学说,克里特岛完全符合“遥远的西部岛屿”的观点。爱尔兰学者K.T.弗罗斯特于1990年指出,铜器时代的迈诺斯文明(公元前3000~前1450年)深深扎根于克里特岛,那儿可能就是亚特兰蒂斯。克里特在埃及语中为keftiu,大体上可以译为“海洛克斯之柱的人民”,表明了它与托天巨人亚特拉斯之间的联系。在柏拉图的描述中,亚特兰蒂斯拥有以公牛崇拜为核心的宗教仪式,而迈诺斯人也因为他们的公牛崇拜而闻名遐迩。一般来说,迈诺斯人当时非常富足且具有高度的文明。据说,由于希拉岛附近剧烈的火山爆发,最终导致克里特岛突然坍塌,但是它仍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随之而来的剧烈海啸和地震波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柏拉图所描述的“强烈的地震和猛烈的洪水”,它们就是毁灭亚特兰蒂斯的罪魁祸首。 该学说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克里特岛处于极其静止的状态,而且和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并非一模一样。众所周知,在希拉岛坍塌之后克里特文明持续存在了两个世纪之久,柏拉图时代的希腊人对此了解颇深,他们没有任何有关克里特人的亚特兰蒂斯神话或是传说。最后,虽然克里特文明相当古老,但它不可能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因此,柏拉图或他的追随者很可能弄错了假设的日期。 ■希拉岛 克里特岛北部约100千米处,坐落着现今的桑托林岛,古代人们称之为希拉岛。在1969年,希腊的地震学家安吉洛.帕兰多普洛斯指出,希拉岛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希拉岛也曾经是迈诺斯文明的中心,但与克里特岛不同的是,它大体上和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总体地形和布局非常相似(虽然面积不尽相同)。公元前1640年前后,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在它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裂缝。 但是,和克里克岛受到质疑一样,希拉岛可能就是亚特兰蒂斯的观点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整个迈诺斯文明在火山爆发中得以幸存下来(事实依据是希拉岛人收到许多预警并提前撤退了),并且在日期上也与柏拉图所描述的日期不相符合。岛屿大面积的毁灭同时也意味着柏拉图描述的美丽卫城和运河水道系统的相关证据或许已经永远地消失了。第四章2009-12-23 11:48:56 字数:2169 ■斯巴特尔海岸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地理位置,柏拉图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说明,但是看起来或许会让人觉得很惊奇,因为一个人若要仔细探测直布罗陀海峡西部海底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2001年,法国地理学家雅克思.柯林纳.吉拉德在研究旧石器时代人们迁移路线的资料时发现了所谓的古岛。如今它是一座被海水淹没的岛屿,但在上一个冰河时代末期它可能是高出海平面的——那时海平面相对较低。现在,古岛是一片浅滩(正如柏拉图所描述的),它被称为斯巴特尔海岸,但是根据柏拉图所述的时间推断,大约11000年以前,它是斯巴特尔岛。然而根据马克.安德烈.古契之后的分析,甚至有证据表明,斯巴特尔岛曾遭受过海啸的毁灭性打击,并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这就可能造成岛屿的大部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海水淹没。目前为止,一切都好,但是线索到此终止。斯巴特尔岛的面积绝对没有柏拉图所述的亚特兰蒂斯的面积那么大,而且没有证据说明曾有人在此居住,更不用说发展高度的文明了。 ■塔尔提索斯 塔尔提索斯是位于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城邦,它存在于公元前1000年,或者更早。塔尔提索斯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之都,从罐头盒生意(罐头盒被用于制造铜)中获利丰厚。据说,该城邦的富饶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而且盛产金属,正和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一样。在公元前6世纪,它从历史记载中神秘地消失,可能是被洪水淹没了。 20世纪20年代,阿道夫.雪尔顿博士将塔尔提索斯与亚特兰蒂斯联系起来,而最近瑞纳.库内博士则指出,靠近加的斯地区的卫星照片显示出了柏拉图描述的寺庙与运河水道系统的残垣遗址。库内认为,从柏拉图讲述的细节看来,它事实上只涉及公元前1200年,描述了铜器时代的雅典人与来自西部的军队之间的战争。这支军队由一些海民组成,在当时许多有关地中海文化的历史叙述中他们被视为神秘的团体。库内指出,卫星图片上显示的残垣或许是塔尔提索斯,它是柏拉图描述亚特兰蒂斯的基础,也是海民真实的来源,因此一下子解答了一系列的历史疑问。即使塔尔提索斯就是亚特兰蒂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柏拉图混淆了日期、地理位置,甚至于亚特兰蒂斯是一座岛屿的事实。 ■坦塔罗斯 坦塔罗斯是铜器时代另一个消失的城市。它很有可能是在小亚细亚(如今的土耳其),靠近现今的伊兹密尔。基于它的名字、原创神话与有关亚特拉斯巨人的希腊神话之间的关系,历史学家彼得.詹姆士将它视为亚特兰斯特神话的发端。从《荷马史诗》中人们知道更多的是,坦塔罗斯是一位神话人物。他在哈德斯接受惩罚——接触不着葡萄和水,不能吃喝,陷入悲观和绝望之中。但是其他的神话版本中对他的描述非常接近于亚特拉斯,并且讲述了他承受重负,使他的城市在灾难中免受摧毁。詹姆士认为,坦塔罗斯是铜器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并在亚特兰蒂斯的神话中永垂不朽。但是,把坦塔罗斯和亚特兰蒂斯等同就再一次表明,柏拉图描述的日期、地理位置以及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岛屿的说法不正确。 ■特洛伊和黑海 基于海洛克斯之柱或许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而不是直布罗陀海峡这个说法,许多人认为,黑海是理想的亚特兰蒂斯遗址所在地。同时,在大约7500年以前,黑海极有可能是一个非常干涸的盆地,后来上升的海平面让分隔它与地中海的石坝出现大的裂缝,最终导致该地区在几个月内或几年内大面积地被洪水淹没。于是,黑海周围或者海底的几处地方就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可能的地理位置。不远处,即海峡的地中海沿岸,就是古特洛伊城的地址,1992年,德国考古研究所驻雅典的埃伯哈德.粲格尔提出特洛伊城就是亚特兰蒂斯故事的基础。和亚特兰蒂斯一样,特洛伊是位于山上的一座城堡,周围则是平原,它在铜器时代也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并和希腊人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所有这些猜测的地址都缺乏相关的证据,而且最基本的问题是,它们都需要对柏拉图的描述重新进行认真的诠释。 ■南极洲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学者查尔斯.哈普古德创立了一个颇受争议的“地壳运动”理论,他认为整个地壳定期会发生突然的、剧烈的位移,因此导致多年之后热带地区的陆地转移到两极地区。随后,该理论与精确地图的起源联系起来,例如南极洲地图,在人类历史上,早在制图师能够对其进行精确的导航和制图之前,它就已经被制作出来了。另外,历史学家格雷厄姆.汉考克和兰德.佛列姆亚斯指出,亚特兰蒂斯曾是南极大陆上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当时那里气候宜人,但是12000年前的地壳运动,使它最终移到南极。虽然一些难民逃离了灾难,他们建立了其他的文明,且长期地保留了他们先进的制图知识,使之能够传递到15~16世纪的地图绘制师手中,但所有能够证实该高度文明的社会存在的其他证据都被埋在了几千米的南极冰川下。 人们对柏拉图的描述存在着诸多理解,不仅如此,这种理论也因为缺少证据(比如饱受争议的地图)和哈普古德“地壳运动”理论所引起的普遍怀疑态度而遭到抵制。 ■爱尔兰 瑞士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的著作《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中指出,大西洋上唯一接近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是爱尔兰岛,它主要由高山、平原和丘陵组成,其古时的首都塔拉的中心也有一大片废墟。这种说法广为人知,但是也存在许多漏洞,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爱尔兰至今仍矗立在海上。第五章2009-12-23 11:49:17 字数:2636 ■古巴 另外,历史学家,有时又化身为通灵探索者的安德鲁.柯林斯宣称,柏拉图描述的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座岛屿,其中最为贴近的就是古巴,因为它有高山环绕的大平原,并且平原的大部分史前可能已经被淹没。继唐纳利之后,柯林斯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与大西洋沿岸的文化和贸易联系起来。近来,在古巴附近的海底发现大片的废墟,虽然它们也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岩石结构,但是这一发现还是引起了人们对古巴学说的兴趣。然而,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撑柯林斯的观点。许多评论家认为,柏拉图的描述显然指的是非常接近海洛克斯之柱的地方,而不是加勒比海。 ■其他假设的遗址 如果没有几百,亚特兰蒂斯至少也有几十个其他可能的遗址。加那利群岛和亚述尔群岛通常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大陆最后的残余(加那利群岛拥有神秘的巨石遗址,目前人们对其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但是根据地理知识,我们知道它们从来就不是大陆块的一部分。 在玻利维亚,一支探寻亚特兰蒂斯的探险队宣称,他们已经在玻利维亚高原的波波湖中鉴别了一座被水淹没的火山岛,它就是传说中遗失的亚特兰蒂斯,但是这就意味着进一步否定柏拉图的观点。其他可能的遗址包括大西洋上靠近康沃尔的小独岸,以及古罗马的劲敌——公元前2世纪时消失的迦太基。由于缺乏证据或者与柏拉图的描述相悖,所有这些假设的地址都颇受质疑。 我们需要亚特兰蒂斯吗? 亚特兰蒂斯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填补了传统历史叙述感知上的空白,那就是文明起源的问题。传统的描述中,人们通常关注那些主要的文明,譬如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它们发端很早,没有历史先例,而其他地区在被这些伟大的文明殖民化或征服之后,也接受了这些文明。史前是一片空白,在此期间人类没有历史,虽然从解剖学意义上我们知道现代人类至少已经存在了近10万年,而从认知上人类至少也已经存在了4000年(从人类产生语言、艺术、宗教的意义上说)。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大约在12000年前结束。这期间人类在做什么?文明起起落落,引起整个历史变迁,这样说不是很有道理吗? 从这一点来看,寻找亚特兰蒂斯是极其有意义的,但是一些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指出,史前并非是一片空白,文明也并不是没有源头。事实上,大量的证据证明从早期的石器时代开始,知识、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就不断延伸,形成联系的统一体。我们或许无法知晓这一时期的具体的细节,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用假想的亚特兰蒂斯或任何其他史前的超文明来解释和填补历史空白。 结论——柏拉图的灵感论与遗失的赫里克城 从柏拉图自己的著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亚特兰蒂斯从来就没有真实存在过,而且那些有关亚特兰蒂斯的学说、猜想、探寻和调查也从来没有取得过成功。出于同样的原因,它们也不可能被清晰地定义,这就促使人们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去探索。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柏拉图是从哪里获得他的灵感的呢? 考古学家伊恩.斯图尔特指出,消失的赫里克城或许可以提供最好的线索。赫里克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在公元前373年,它被强烈的地震和伴随而来的海啸完全吞没。曾经显赫一时且以赫里克为中心的国家四分五裂,在其邻国间散布着。赫里克城则消失了,根据当地的说法,它被地中海的洪水淹没了(虽然2000年才被考古学家发现)。公元前373年发生的地震当时只是吞灭该地区的一系列的地震之一,它是由海啸引发的,最终导致军队的毁灭并打破了交战国之间的力量平衡。赫里克灾难发生时柏拉图大约50岁,他一定听说过上帝的愤怒是怎样降临到赫里克的。所以不难想象,柏拉图在阐述自己有关雅典历史变迁的观念的时候,虚构了一种基于当时地震和海啸等事件的文明。 或许我们可以从柏拉图的另一部著作中一个人物的只言片语中整理出一条线索:“现在我在考虑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我们所谈论的内容编造一个故事……有些惊世骇俗的故事会在整个社会中具有说服力……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像诗人讲述的童话故事,说服人们相信以前似乎真的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 第2节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誉为古代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它是第一所大学,同时也是古代许多伟大学者的归属。如今,亚历山大图书馆笼罩了层层神秘色彩。它的毁灭被描绘成人类思想史上最凄凉的篇章之一,不仅导致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同时也阻碍了科学、哲学、医学和文学千年来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形容为“历史失去记忆的一天”。围绕着亚历山大图书馆,有种种神秘的猜测,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它的规模有多大?里面收藏了哪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图书珍品?它是怎么被毁灭的,是被谁毁灭的?它的遗址又是在何地? ■关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传说 对于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有如下详细的描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亚历山大港,他花费了很长时间规划主要的街道布局,之后才开始动工建设。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几年后,他手下一位名为托勒密.索特的将军开始统治埃及。托勒密把亚历山大港设为埃及的首都,并且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和寺庙,包括缪斯神庙(或博物馆)。托勒密的儿子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2~前246年在位)开始建造图书馆。图书馆位于或临近博物馆,且以亚里士多德的个人图书馆为整个建筑的中心。托勒密三世即位以后,继续修建图书馆,并决心把世界上所有书籍都聚集于此。为此,他执行了一项书籍掠夺政策,即取得手稿,进行复制,然后收藏手稿原本,归还手稿复制件。他还下令搜查所有经过亚历山大港的船只,一旦获得图书,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另外,他从雅典档案馆借出所有的手稿原本,并仿造了大量的副本归还给希腊,而真迹原件却被送往亚历山大图书馆了。据说亚历山大图书馆馆藏的各类手稿逾50万卷,或是70万卷,这其中有很大的浮动空间,它被誉为古代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可与之相提并论的白家孟图书馆,据说藏书达20万卷,但是这些书被马克.安东尼作为礼物送给了克利奥帕特拉而进入亚历山大图书馆,而罗马第三大图书馆藏书量最多为2万卷)。 除了收集羊皮纸藏书(之后为牛皮纸),托勒密国王们还花费巨资供养30~50位学者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工作及生活。几个世纪之后,古代大多数最知名的学者都曾在该图书馆工作过,其中包括欧几里德(几何之父)、埃拉托色尼(他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阿基米德(神奇地发现了杠杆原理、螺丝钉和圆周率)、伽林(1400年来最具影响的医学作家)。第六章2009-12-23 11:49:37 字数:2265 由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存在,600多年来,亚历山大港一直是整个地中海地区学习和知识的中心,而有关它的传说也层出不穷。从学者学者亚里斯提亚(公元前180~前145年)那里流传下来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他讲到,有72个犹太学者怎样被带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翻译希腊文的《旧约圣经》。他们各个单独工作,但是由于受到神的灵感的启发,最后却出现了72个完全相同的版本,这是最早提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一个故事了。 除了皇家图书馆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图书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萨拉皮雍图书馆,它是一座宏伟的寺庙,建于托勒密二世时期。随后,罗马皇帝,包括克罗蒂亚和哈德良,也在亚历山大港修建了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消失之谜 尽管古代的和拜占庭的许多史料都提到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遭遇,但是它们相互矛盾、抵触并混淆,而当时也没有任何权威性的描述。历史上一般把亚历山大图书馆毁灭的责任归咎于三个人身上。据说在公元前47~前48年间,裘力斯.恺撒大帝被围困于此,他放火焚烧周围的舰队和港口时,火势蔓延导致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意外遭殃。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公元391年,总主教提阿非罗手下的一个基督教暴徒在扫除萨拉皮雍异教时,捣毁了它。最后一种说法是,在公元640年,伊斯兰军队征服了埃及,哈里发.奥玛下令在一处公共浴室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里的藏书。在哈里发.奥玛看来,所有与古兰经相悖的书籍,就应该被毁灭,而与之内容一致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传说 有关亚历山大港的发展、规模及毁灭,有许多不同的描述,然而这些公认的或传奇的说法并非真实可信。这些传说中的信息通常比事件发生的日期晚很多,而且其中很多说法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古代作家倾向于粉饰故事或者是写作时带有政治或宗教观点。 ■亚历山大图书馆有多大?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规模或许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据历史学家詹姆士.汉南的计算,要收藏50万卷书籍,则需要40千米的书架,这也就说明亚历山大图书馆必须是一座非常雄伟庞大的建筑。但是没有任何资料提到过如此庞大的建筑。因为该图书馆的残迹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所以它的总面积也无从知晓。 来自其他古代图书馆的有力证据表明,即使是那些以富足和规模著称的图书馆的藏书也有只几千卷,而不是成千上万卷。古罗马历史上最好的图书馆是图拉真图书馆,它大约有20万卷藏书,而萨拉皮雍图书馆,即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劲敌,可能只有3万卷藏书。马克.安东尼从萨拉皮雍图书馆取了20万卷书作为礼物送给了克利奥帕特拉,从而让它们流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说法,是出自一个作家之手,他记录了这个数字作为证据,作为马克.安东尼的敌人散布谣言的证据。 众所周之,卡利马科斯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馆藏书的数量作了广泛而详细的记录,被称为《皮纳克斯》(卷录),其中包含了摘要以及作家的生平传记。《皮纳克斯》本身包括120卷书,大约有100万字,它远不能涵盖50多万卷藏书。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面积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这种理解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的消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有关它的数据可能是由于在古代文献或其复制(很多年来,这些工作都是靠人工誊写,而那些版本可能也是多次复制了原稿)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对它夸张地描述。长久以来,由于缺乏更多翔实的证据,这些夸张的数据则成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神话传说的一部分。 ■消失的图书馆不止一个 当我们对亚历山大图书馆馆藏书的数量进行争论的时候,有关它的命运,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疑惑,那就是或许我们不应该只把它看成一个图书馆。我们知道,在亚历山大港至少有两座重要的图书馆,临近博物馆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位于萨拉皮雍的子图书馆。它们各自都有一些分散的建筑或收藏,这样一来,对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认识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受罗马统治的几个世纪里,亚历山大港经历了一段时期动乱。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征服亚历山大港时,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洗尽公元215年所受的耻辱,卡拉戈拉大帝对亚历山大人民进行了大屠杀。随后,叛逆者们把它当成自己的基地,几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273年,奥里利安大帝粗暴地摧毁了它,再后来,戴克里安帝王也在小范围内对其进行破坏。在4世纪末,亚历山大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城市,许多专家认为如果亚历山大图书馆(临近博物馆)在恺撒时代之后仍然存在,它很有可能是在某一纷争事件中遭到破坏、推垮和捣毁,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相关记载。 这一期间,或许还有其他图书馆存在,一直到4世纪末,当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出现时。对这些图书馆的描述,以及它们在后古时代、拜占庭和中世纪遭到损坏的描述或许是引起对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否存在及其终极命运的疑惑的原因。几乎确信无疑的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早就消亡了,但是亚历山大弥足珍贵的学术氛围却保留了下来,传递给萨拉皮雍神庙,即萨拉皮雍图书馆。 萨拉皮雍图书馆是一座神圣的寺庙,大部分是由托勒密三世(公元前246~前222年在位)指导建造,坐落在一座小山上,或者说是位于亚历山大港东南方的雅典卫城。古代的资料没有指明寺庙建立该图书馆的时间。一些学者认为,直到公元2世纪中期,当萨拉皮雍图书馆经历了前几个世纪的洗礼之后,亚历山大港的罗马统治者才在此完成了主要的收藏,这意味着它在恺撒大帝之后才受到关注,这个重要的细节正好解释了藏书在何时遭遇了什么事情。 图书馆究竟有何遭遇?第七章2009-12-23 11:49:54 字数:2175 有关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神秘之处是它们被毁坏的遭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它们的消失。尽管它们规模宏伟、享誉四方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却一点也不清楚它们究竟遭遇了什么。它是在一次活动或灾难中被损毁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谁又是罪魁祸首呢? 至少有一种传统的观点可以立即排除在外,即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其他子图书馆在伊斯兰征服埃及期间就已经消失的说法。有关哈里发.奥玛一世和浴室焚书的故事很有可能只是拜占庭和中世纪反伊斯兰教的作家们散布的流言。至于其他两个被怀疑者,裘力斯.恺撒和提阿非罗主教手下狂热的暴徒,他们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也并没有直白地说明。 ■纵火犯恺撒 指责恺撒的主要是一些罗马作家,在放火事件发生几十年或几个世纪之后,他们歪曲事件,炮制自己的版本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并把恺撒描述为一个恶棍。恺撒在描述自己进入亚历山大港时承认,为了抵御埃及军队的进攻,的确在海港一带放过火。但是,他没有提起对亚历山大博物馆的损害,虽然很有可能是他掩盖了那次不光彩的事件。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港远离港口船坞,此外,它的构造坚固且有防火功效,所以火灾很难对它造成危险。其他人则认为,从古代资料来看,当时只有一间藏书室的书籍被烧毁。 时至今日,要找出事实真相不太可能,而且一些证据资料互相矛盾。一方面,有些资料显示亚历山大图书馆确实在公元20年就已经消失了。另一方面,又有资料证明至少在公元200年时它依然存在。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描写他于公元前20年游览亚历山大港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但是,在他的另一篇文章《芳邻疑影》中却有所提及。这些提示性的证据和在罗马发现的一座碑铭相悖。碑铭是献给台比留.克劳蒂亚斯.巴尔比路斯的,他死于公元56年,碑铭显示他是博物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负责人。这表明博物馆和临近的图书馆在恺撒之后一定继续存在。 另外一份证据是公元200年左右阿森纳乌斯的《餐桌上的健谈家》,在争辩恺撒是否有罪时,赞成方和反对方都曾采用过。在文中,他写道:“有关藏书的数量、图书馆的建造以及博物馆的收藏,人们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我又何必再提起。”对于那些赞成亚历山大图书馆在罗马统治时期仍完好存在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的意义被诠释为该图书馆已经闻名于世,阿森纳乌斯没有必要再作描述。对于反对方来说,文章意味着该图书馆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提阿非罗主教和萨拉皮雍图书馆 人们普遍认为,提阿非罗主教对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难逃其责。如前所述,实际问题是有关萨拉皮雍图书馆的藏书,是由埃及统治期间罗马的最高领主捐献的,并且直到4世纪末依然存在。根据这种说法,萨拉皮雍图书馆是在公元391年被毁掉的,当时任亚历山大港教堂总事的提阿非罗主教带领一群暴徒将异教徒寺庙夷为平地,最后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基督教教堂。一般认为,收藏于此的书籍和手稿要么被偷,要么和寺庙一起被烧毁了。人们经常提起这段插曲,作为警示原教旨主义者危害性的事例,正如现今人们经常谈论塔利班组织对阿富汗巴米扬佛像的毁坏那样。但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确实已经被毁灭了,至于萨拉皮雍图书馆的藏书是否是在同一时期消失,或者当时的藏书是否还存在,这些问题仍然很难解释清楚。 ■新的疑点 历史学家詹姆士.汉南坚持认为,通过仔细研读古代史料并不能证实历史上有关亚历山大图书馆和萨拉皮雍图书馆毁灭的任何怀疑,也就是归咎于是裘力斯.恺撒和提阿非罗主教的看法。相反,他认为这两个图书馆的藏书在所谓的毁灭事件发生之前,很有可能就已经消失了,而且在历史学家看来,真正的罪犯带着书志目录逍遥法外了。 根据汉南的看法,法老托勒密八世菲斯康(公元前145~前116年在位)应该为学术史上毁坏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罪孽负责。菲斯康是一个血腥的暴君,他纂取王位,并在亚历山大港制造死亡事件和破坏活动。他极有可能在攻占亚历山大港时,意外损毁了该国最伟大的财产。没有可信的资料表明在他统治之后亚历山大图书馆继续存在,而且在一个古代垃圾场发现的图书管理员名单是有关这一时代最后的描述。 汉南把萨拉皮雍图书馆的消失归罪于卡帕多西亚的乔治,他是提阿非罗主教的祖先。据说卡帕多西亚的乔治组织了对萨拉皮雍图书馆早期的一次抢劫活动。在他去世的那年,即公元361年,他还占有大量的书籍和手稿。恺撒大帝对这批藏书垂涎已久,他在文章中写道:“它是一批非常大而全的藏书,涉及每一个流派的哲学家,还有许多的历史学家。” 总之,在这些真伪难辨的传说中,对于那些恶棍所扮演的角色仍有许多的疑点。如果可以对犯罪现场进行勘察,就很容易将罪行锁定在一个目标了,但是关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究竟位于何处又是另一个大难题。 亚历山大图书馆位于何处? 公元640年,伊斯兰征服了埃及,并将首都改在开罗,此后,亚历山大港的重要性和规模开始下降。紧随而来的火灾和毁灭性的地震使名噪一时的亚历山大港的地位每况愈下,加上海啸侵袭、地面下沉和海平面变化(现今的海平面是2米,远远高于罗马时代的海平面)的影响,它的大部分被地中海的海水吞没。到了现代,亚历山大港许多的建筑瑰宝都消失了,例如奇异的法洛斯灯塔、布鲁申地区的皇家宫殿和庙宇,还包括博物馆和与之毗邻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第八章2009-12-23 11:50:48 字数:2166 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认为,布鲁申地区的宫殿和皇家广场位于古代亚历山大城的东北部,它们几乎占据了亚历山大港三分之一的面积。博物馆的具体位置无从知晓,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地址更是一个谜团,因为古代资料没有写明它究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还是单独的一座建筑。如果它是单独的建筑,它和博物馆具体的方位如何也不清楚。1979年,有一群名为莫比乌斯团的怪异通灵考古学家到此,虽然他们尝试把亚历山大图书馆包括在内的消失的建筑归位,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亚历山大港依然没有任何考古发现。 ■失踪的宝藏的通灵探索 莫比乌斯团是商人及探险者史蒂芬.史瓦兹的成果。史蒂芬.史瓦兹认为,通过遥感预知,传统的侧向声纳和实际的挖掘等考古学方法的使用,也可以产生喜人的结果。遥感是通过心灵和星光体探寻,使自己的思想透视一个目标和周围的地区,并且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定位。根据史瓦兹1983年的《亚历山大计划》一书,莫比乌斯团成功定位了沉入亚历山大港污水中的遗迹。水手们遵循通灵的方向,甚至发现了史瓦兹宣称的克利奥帕特拉夏宫的遗迹。他们的许多发现随后在1995年被法国—埃及调查组证实,该调查继续寻找第一次沉淀的遗迹。是否该认真看待这些说法值得探讨,因为没有发现具体的证据进行论证。无论怎样,该调查组在海洋上取得的成功比在陆地的成功要多,但并没有发现亚历山大图书馆。 ■被发现的礼堂 更多传统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2004年5月,当通灵探寻失败后,波兰—埃及考察组宣称他们在布鲁申地区发掘出了一系列的讲堂和礼堂遗址。30个讲堂遗址被发现,而且每个都建有教师授课的中心讲台,总共有5000多个座位供学生听课。这清晰地印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是古时的大学和学院的观点。 它是否就是真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否发现了一些收藏的手稿呢?这些问题仍是一些谜,因为自从首次宣称发现讲堂和礼堂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发现或是继续进一步的调查工作。但是,正如历史学家詹姆士.汉南所揭示的,寻找证据印证传说中的大量藏书可能只是一个幻想。亚历山大图书馆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在神话传说中它享有不朽的声誉,但是最后的事实真相还埋葬在现代亚历山大图书馆下,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第3节卡米洛城 亚瑟王是英国传说里的中心人物。现在,亚瑟王的故事有的被印制成书,有的被搬上银幕,大多数人从中了解到这个传说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卡米洛城的故事、亚瑟王的堡垒和圆桌的地点。现代人通常把卡米洛城描绘成中世纪的城堡,塔尖高耸入云,周围围有栏杆。不过,卡米洛城确实存在吗?如果它的确存在,是否正如人们描绘的那样?最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卡米洛城坐落在哪里。人们对于卡米洛城众说纷纭,究竟哪个才是真的? 追根溯源 英国故事流传到现代已经与之前大相径庭了。亚瑟王本人的故事也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而添加了几层神秘色彩,于是真正的亚瑟王以及与之有关的真正的卡米洛城就因此蒙上了厚厚的神秘的面纱。为了找到真正的卡米洛城,有必要去揭开这些神秘面纱,恢复事情的本来面目,探索亚瑟王传说的历史依据。 ■亚瑟王的故事 我们所了解到的有关亚瑟王的故事大多来自中世纪的记载,蒙默思的杰弗里于1138年出版的《不列颠诸王史》第一次记载了此事,之后克雷缔安.德.特洛亚所著《朗斯洛》,托马斯.马洛里所著《亚瑟王之死》,以及其他著作都对此有过叙述。事实上,克雷缔安.德.特洛亚所著的《朗斯洛》一书首次提到了卡米洛城,奠定了其在亚瑟王传说中的中心地位。 威尔士诗歌中首次提到亚瑟王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在这些诗歌中,亚瑟王通常被称为“战争之王”,大多数研究亚瑟王的学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亚瑟王这个人物的。人们普遍认为,亚瑟王的原型是罗马凯尔特战争的领导者,罗马军队从英国撤军后,西罗马帝国瓦解,盎格鲁萨克逊人入侵,亚瑟王率军将其击退。他或许是个部落的首领或君主,或是统领一个或几个君主手下军队的将领,抑或是罗马军队的统领。亚瑟王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汇集了众多的民间传说(比如说从石头里拔出的魔法圣剑)。很久以前,亚瑟王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并不实际存在。随着他的传说故事广泛流传,一些新的元素融入到这个故事当中,如将亚瑟王的原型与其他历史人物联系起来。 卡米洛城确实存在吗? 寻找卡米洛城的意义何在?卡米洛城似乎是之后又添加到亚瑟王故事里去的,这或许表明故事纯属虚构,或是仅为口述故事誊出更多的时间以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座中世纪的城堡卡米洛城实际并不存在,因为5世纪的英国还没有技术去建造这样的城堡。真正的卡米洛城,或者卡米洛城的历史依据,更可能是个山丘堡垒或是一个营地。它有土方,比如沟壑、壁垒,木制结构比如大门、塔楼、门厅、主墙甚至还是石头结构的。它或许是依照罗马模式建造的,或许还采用了罗马结构,也或许是凯尔特风格,抑或是两种风格的融合。 卡米洛城的其他可能遗址地 有了这一大体框架,我们应该到哪里寻找卡米洛城呢?在文学作品中,英国附近的几十个地方都自称与亚瑟王有关,许多地方还(被当地热心的旅游局)证明就是卡米洛城遗址。到底哪一个才是卡米洛城遗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亚瑟王故事的历史依据。第九章2009-12-23 11:51:10 字数:2302 ■卡姆罗多嫩 或许在众多的卡米洛城备选项中最明显的一个是源于它名字的字面灵感,即罗马城市卡姆罗多嫩(现今的埃塞克斯郡,科尔切斯特),当时是罗马统治时期的英国首都。亚瑟王的可能原型都是罗马-英国人,他们都是将领或是领导者。比方说,马格纳斯.麦斯姆就是公元4世纪末罗马统治英国时期的将领,他的一些功绩与蒙默思的杰弗里对亚瑟王的叙述相吻合,其中包括参加内战,两次率领部队远征高卢的阿莫里卡,参与罗马大陆政治变革。马格纳斯自称君主后率部队进入高卢,这一点符合早期威尔士诗歌中赞颂亚瑟王为君王这一事实。 利欧达姆也有类似的联系,他是5世纪末的英国领袖,6世纪的历史中记载了他曾两次率军横跨英吉利海峡支持西罗马帝国,在战斗中被人出卖(这一点与亚瑟王经历相同),最后一次战役后撤退到一个叫阿瓦隆的小镇(据说亚瑟王最后一次战败后也撤军到阿瓦隆)。“利欧达姆”的意思是“最高的君王”,所以可以是亚瑟王的一个人选。 最后,安布劳西亚.奥理略这位罗马英国将领于5世纪率领英国军队抵御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入侵,并在巴顿山之战中获得巨大的胜利,这一胜利被早期威尔士的游吟诗人,蒙默思的杰弗里,和其他一些人归功于亚瑟王身上。 上述三位人物都是历史人物亚瑟王的合理备选人,尽管他们三人身上都还有些疑问。 马格纳斯的时代不对,利欧达姆是阿莫里凯的君主,而不是英国的君主。据蒙默思的杰弗里记载,奥理略与亚瑟王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亚瑟王的叔叔。尽管很多历史书中都记载是奥利略领导了巴顿山之战,但他年事太高,无法参战。然而,如果上述三人是亚瑟王传说的基本根据,那么卡姆罗多嫩这座重要的罗马英国城市就是亚瑟王的卡米洛城。 这一理论的主要漏洞在于,卡姆罗多嫩座落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埃塞克斯郡,它太靠东边,距离亚瑟王的营地非常远。大多历史资料证明,亚瑟王的营地位于英国的西部。而且,埃塞克斯地区在萨克森人入侵初期就已经落入敌手,而人们依然认为亚瑟王在当时赢得了许多场胜利。 ■温彻斯特 托马斯.马洛里爵士非常明确地指出,卡米洛城位于英格兰南部的温彻斯特,这个小镇很自豪地在他们的一处城堡大厅里陈列着圆桌。温彻斯特在鼎盛时期曾是布置格鲁萨克逊韦塞克斯王国以及后来英格兰的首都,萨克逊人很有可能定都在亚瑟王时期的都城。 事实上,马洛里的推断没有被广泛采纳,人们认为他的想法很经不起推敲。因为温彻斯特同卡姆罗多嫩一样,位置太靠东边,不是确切的卡米洛城,并且考古学的证据也否定了这一看法——温彻斯特城堡只是兴建于12世纪,没有萨克逊人入侵之前这个地区在欧洲中世纪时的相关活动。温彻斯特圆桌造于公元1270年,也就是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爱德华一世对亚瑟王很感兴趣,这个圆桌也许是他用来自娱自乐的。 ■苏格兰卡米洛城 苏格兰的许多地方自称与亚瑟王有关,苏格兰或苏格兰附近的卡米洛城的备选项包括卡莱尔和福尔柯克。一个亚瑟王的候选者是阿图尔.马克.艾丹,这个地区北部一些地点可能是拉米洛城。阿图尔是艾丹.马克.加布兰的大儿子,加布兰约在公元574年至608年统治西苏格兰凯尔特达尔里阿达王国。 阿图尔是他父亲军队里的将领,他的一生与传说中的亚瑟王有许多相似之处。据说阿图尔有个妹妹叫摩根;他还与梅林的候选人米尔丁处在同一个时代;他在582年艾伦河畔打了最后一场战役,叫做卡默兰战役(而亚瑟王的最后一场战役叫做卡姆兰战役)。战役结束后,阿图尔的尸体被带到一个叫因弗雷恩的岛上(与亚瑟王的Avalon岛读音也很像)。 但是,阿图尔生活的时代在亚瑟王之后,他不可能是亚瑟王,而且他最有可能借助以往有关亚瑟王的传说而名声大振。他的疆土也并不包括卡莱尔和福尔柯克,而这两座城市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卡米洛城。事实上,既然几乎全部历史资料都认为亚瑟王的营地位于西部,在威尔士境内或是在其附近,或在康沃尔,又或在西部乡村,那么在这个地区寻找卡米洛城才有意义。 ■廷太尔城堡 在现代的旅游传记中,康瓦耳的廷太尔最有可能是卡米洛。这座城堡废墟坐落在海岬边一块迎风的岩石上。根据蒙默斯的杰弗里记载,亚瑟王出生在这里。但现在的这座城堡只能追溯到12世纪,是为康瓦耳伯爵雷金纳德而建,而他是杰弗里资助人的哥哥。 然而,有证据表明,遗址上更早的一座城堡可以追溯到大致相同的时间。1998年,一项考古发现似乎更有力地证明了城堡和亚瑟王之间的联系。在6世纪城堡的遗迹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块刻有拉丁文的石头,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亚瑟石”,上面写着:“COLIAVIFICITARTOGONU”,翻译过来就是“Artognou,Coll后代的父亲,建造了这个(‘这个’指的可能就是遗址上的建筑物)。” Artognou(发音为Arthnou)据说是指“亚瑟王的后代”,而Coll是指ColeHen。他是传说中的罗马不列颠王,也是儿歌“老国王科尔”的原型。蒙默斯的杰弗里认为他是亚瑟王的祖先。亚瑟石仿佛解释了为什么廷太尔和亚瑟王有关,也就说明了杰弗里将它记载在内的原因。而且,和石块同一时期的其他发现,诸如陶器、玻璃制品碎片以及拜占庭时期的硬币等,都表明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富有强大的王国,它和地中海地区有贸易往来。 廷太尔是一个有价值的候选者吗?有可能。但不管亚托格努是谁,他和亚瑟都不一样(尽管他的名字表明他可能是亚瑟的后代)。所以,我们不能断然地将廷太尔和亚瑟王相连,也不能断定廷太尔就是卡米洛城堡。但是,黑暗时代廷太尔大师们的故事却为亚瑟王传奇提供了材料。第十章2009-12-23 11:51:39 字数:2196 ■卡得柏瑞城堡 卡得柏瑞城堡实际上是一座拥有城堡遗迹的小山,紧邻着位于萨默赛特郡的南卡得柏瑞村。1542年,古文物研究者约翰.勒兰德认定它是卡米洛城堡的所在地。他写道:“卡米洛矗立在南吉百利教堂的最南端,是一个著名的小镇或城堡……那里的人都会告诉你亚瑟王修复了卡米洛。”从此,亚瑟王的传说就在当地流传开来。卡得柏瑞山上有亚瑟路、亚瑟井和亚瑟宫(山顶一块裸露的岩石),但在民间故事里,亚瑟和骑士们睡在山上的洞穴里,并在仲夏夜里进行打猎。 一些猜测表明,勒兰德仅仅是发现卡米尔王后村和卡米尔西村这两个村庄离得很近,而编造了这一传说。即使他忠实记载了这一传说,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跨越中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否则很难说这些材料可靠。挖掘工作显示,在亚瑟时代这里曾有大规模的建筑,包括一个大厅和许多其他建筑物。古代的防御工事已被重新整修改良。此外,还发现了和廷太尔相似的陶器碎片,这都表明卡得柏瑞城堡和康沃尔遗址一样,属于某个有钱有势的君主。 因此,尽管没有亚瑟王的直接证据,但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在亚瑟时代,一个强大的国王或军阀将卡得柏瑞城堡作为自己的基地,不断巩固扩充,使之容纳了一千多名士兵和百余名军妓。鉴于当地的传说和地名上的联系,卡得柏瑞成了卡米洛城堡的首选之地。 ■卡利恩 卡利恩是纽波特市外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威尔士东南部。从CE(宇宙纪元)75年至CE300年间,它一直是罗马重要的军事阵地。卡利恩在威尔士语中指“古罗马军团的堡垒”。它拥有英国最好的圆形露天剧场,在亚瑟时代可能是一个长满草的圆形大剧场,用来举行地方议会和娱乐活动。这里会是圆桌骑士传说的发源地吗? ■约克 约克在罗马时代称为埃博雷肯。它是罗马军团保卫哈德良长城和不列颠北部边境的要塞,因此又叫做厄布.雷吉尼亚,意为“古罗马军团之城”。早期有关亚瑟王的编年史会不会把“古罗马军团的要塞”和“古罗马军队之城”搞混了,因此错把卡利恩当做亚瑟的基地,而它实际上指的是约克呢?依照近来有关亚瑟传说的真实来源,这种假设有可能成立,因为埃博雷肯是卢休斯.阿托里乌斯.凯斯特斯的军事基地。 凯斯特斯是罗马军队的将军,公元181年被派往英国。他似乎是英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名字和亚瑟有关的人,而其生平确实和亚瑟有许多共同之处。他的军衔是Dux(Dux在古罗马可指代军团统帅或罗马执政官乃至罗马皇帝),而亚瑟的军衔是DuxBellorum(战争之王)。凯斯特斯领导了大陆远征。他带领着一支来自萨尔玛西亚(今乌克兰)的骑兵队伍,击败了从加多利亚(今苏格兰)横扫过来的极其野蛮的游牧部落。这在当时非比寻常,一定给英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凯斯特斯的萨尔玛西亚骑兵可能成了亚瑟王传说中其他要素的来源。这些骑士特别崇敬自己的宝剑,在他们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位亚瑟式的人物,此人拥有一把神奇的宝剑,在临死前将剑投入水里。他率领众骑士进行探险,扮演着英雄角色。 凯斯特斯就是亚瑟的理论存在着漏洞。亚瑟的名字与之不对应。而且更重要的是,凯斯特斯生活的年代和作战的对手都与亚瑟不相符。亚瑟王的传说围绕着和撒克逊的战斗,发生在5世纪后期。如果凯斯特斯和亚瑟王有关,那也只能是通过萨尔玛西亚骑兵的民间传说,或是他的功绩经过口头流传得以一直保存,为6世纪初的英国事件贡献了材料。在这种背景下,约克很难和卡米洛画上等号。 ■维尔肯尼亚 公元前2世纪早期,维尔肯尼亚(现在什罗普郡的罗克斯特城)是罗马不列颠时期的第四大城市。尽管后来衰败,考古表明它在5世纪80年代时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复和巩固,这和亚瑟王扩张的时间完全一致。格林厄姆.菲利普斯和马丁.凯特曼在其著作《亚瑟王:真实的故事》中提出维尔肯尼亚就是卡米洛,驻扎在那里的亚瑟王是威尔士王欧文.当特格温这一观点。 5世纪末,欧文统治着日哈和格温尼得两个王国。他在“剑兰之役”中被自己的侄子Mordred杀死。欧文的父亲曾是著名的英国领袖,人称“可怕的龙头”,威尔士语中为YrthyrpenDragon,而亚瑟的父亲据说是尤瑟潘德拉贡(译者注:与YrthyrpenDragon读音相似)。此外,一些资料也表明欧文的儿子是“熊之子”,暗示着欧文可能就是“熊”,而这个词在威尔士语和拉丁文中都和“亚瑟”类似。事实上,亚瑟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欧文部族戈多丁的一首诗中。 换句话说,有大量证据表明,欧文是亚瑟的历史原型。在维尔肯尼亚发现了一块CE480年的石头,上面的刻字表明这座城市曾被库内达家族(也就是欧文家族)的一个国王占领。这个国王难道就是“熊”——欧文自己吗?维尔肯尼亚就是他的卡米洛吗? 亚瑟王的作者米克.贝克指出,在后罗马不列颠时代的主要城市中,只有维尔肯尼亚在5世纪后期有重建修固的迹象,这表明它可能的确是亚瑟时代的首都,和卡米洛仅在名字上有区别。 廷太尔、卡得柏瑞城堡、卡利恩、约克和维尔肯尼亚都被认为是首选,但究竟哪个才是真的呢?令人沮丧的是,它们每一个都和卡米洛沾了点边。这样看来,亚瑟王就成了众多人物的集合体,不管他们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而每一个卡米洛的候选者又都成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卡米洛存在于四个不同的地方,就像亚瑟王是四个不同人物的集合体一样。第十一章2009-12-23 11:52:52 字数:2284 诸如廷太尔、卡得柏瑞、卡利恩、约克和维尔肯尼亚这样的要塞和首都可能给后罗马不列颠时期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住在那里的国王和军阀一样,甚至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就已经带有传奇色彩,随着国王和城堡的财富、权力及声望逐渐成为过去,他们可能融入到了一个国家不断扩展的神话中,其个体身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亚瑟王和卡米洛的传说。 第4节爱多拉都 爱多拉都是西班牙语,意思是“黄金之国”。它最初是一个人名,但是后来变成了一个地方的代名词,即一个拥有丰厚财产的城市或国家,它位于南美洲大陆的中心,后来却从地理学家和探险者的视线中消失,成为一个神秘的地方。此外,黄金之国也是神话、梦境和困扰,促使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探索。探寻之路上他们不畏艰辛与残酷,有的人最后甚至走向了疯狂、谋杀、刑罚和自杀。在对传说中的黄金国近乎绝望的探索中,一些寻宝者不惜行走千里,跨越茫茫丛林、险峻的高山和污秽的沼泽。他们真正寻找的是什么,有可能寻找到吗? 黄金梦 西班牙征服者在16世纪初到达美洲新大陆,他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充裕的黄金,这很快激起他们的贪欲,此后对黄金的开采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友善的美洲土著人愚蠢地给哥伦布展示加勒比海希斯巴纽拉岛(现今的海地和多名尼加共和国)丰富的黄金资源时,淘金热就开始了。在1532年,印加王朝的国王阿塔瓦尔帕用一屋子的黄金将自己从弗郎西斯科.皮萨罗及其军队手中赎回,这对疯狂的淘金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数量庞大的横财使皮萨罗和他的军队变得让人难以想象地富有,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印加人聚敛如此多的黄金,这促使西班牙征服者寻求更多财富,阿塔瓦尔帕(即使交了大笔赎金,最终还是被西班牙人杀害)的继承人曼可印加王继位后,率领印加帝国的军队残余势力,继续向西部丛林挺进。西班牙征服者认为,他一定卷走了一大笔财富。 ■东部部落的传说 1583年,爱多拉都的传说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他是美洲土著部落至印加帝国东北部的一个使者,专为阿塔瓦尔帕传信,他并没有意识到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会完全颠覆南美洲的秩序。在被审问可能的黄金来源时,他告知西班牙殖民者在自己部族东面有一个部落,他们保留着神秘的宗教仪式,即牧师首领在跳入圣湖沐浴之前,要涂上香膏和金粉。黄金饰品和其他珍贵的贡品也被投入湖中。听完这个故事之后,西班牙征服者首领塞巴斯蒂安.德.本那尔卡扎授予爱多拉都“镀金者”的称号。 ■穆伊斯卡的传说 这是一个极其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名为穆伊斯卡的部落,他们居住在现今哥伦比亚的高山上。山上有一个圣湖,即瓜达维达湖。穆伊斯卡部落是奇布查族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农业文明,他们与印加人互通贸易,但没有印加人精明圆滑。在西班牙征服者到达前的几十年间,穆伊斯卡被临近的部落征服,至此再也不施行镀金人的仪式。被俘获的使者爱多拉都讲述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奇怪的仪式只是从他祖先那儿传承下来的褪色的记忆。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他自身的部落并非黄金充足,而是远在他乡的部落,可能位于下一座山脊或是河流的下一个拐角。这成为爱多拉都传说的鲜明特色。无论欧洲寻宝者深入南美荒野多远,或审查多少部落与文化,他们也永远得不到惊人的巨大财富。 ■寻找圣湖 不久,本那尔卡扎开始寻找爱多拉都。他穿越荒芜的土地,在丛林与高山间跋涉,最终于1536年到达现今的波哥大附近。与此同时,其他的西班牙征服者也在寻找黄金。1536年,贡查洛.希梅内兹.德.奎萨达率领一群人从加勒比海沿岸的西班牙定居点到达内陆。1537年,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穆伊斯卡。那里秩序井然的定居点十分类似城堡和要塞,因此,奎萨达认为,他发现了可以和印加帝国匹敌的文明,因此断定它很可能是黄金的源地。 当地的蒂斯盖苏萨酋长很快看清了局势,按照一般的做法,他带领西班牙人到更远的地方,也就是奎萨达曾两次入侵的地方。在那儿,奎萨达发现一座用黄金装饰的寺庙,这刺激了他的胃口,于是他不断折磨美洲土著人,直到他们说出不远处瓜达维达湖圣湖的位置为止。几天之后,奎萨达成为第一个到达爱多拉都的欧洲人,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现。 ■第一次抽排圣湖 瓜达维达湖是一个火山形成的深湖(根据不同的资料,它很可能是死火山,也可能是活火山),它深不可测,因此人们对其一无所知。奎萨达因政治原因被迫返回西班牙的几年内,他的弟弟于1545开始了抽排圣湖的第一次尝试。工程不算复杂,只是使用了简单的多斗挖土机。这次尝试把湖水降低了很多,但是只发现少量的黄金。瓜达维达湖是黄金充足的爱多拉都吗?美洲土著人指示的瓜达维达湖正确吗?还是真正的黄金之国深藏在未开发的高山或森林里? ■通往地狱的探险 截至目前,爱多拉都的传说仍在西班牙征服者中广泛流行,激起越来越多无畏的、危险的、深入内部的探险活动,或许可以称之为“恩特拉达”(西班牙语)。1541年,一支德国探险队深入到了安第斯山脉,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奥马瓜的富裕城市的传说。在狂热的西班牙征服者的想象中,他们认为奥马瓜正是爱多拉都的位置所在。传说中,爱多拉都的大道都是用黄金铺设的,其间镶嵌着翡翠。印加帝国的征服者皮萨罗也听说过这个故事,1514年,他派遣其兄弟贡查洛到安第斯山脉探险。不久,贡查洛与其副手法兰西斯科.德.欧雷拿失散,在返回营地的路途中,他的探险队人员丧失了四分之三:有的死于饥饿,有的死于美国土著居民的袭击,还有的死于疾病,更甚者是被嗜食人肉的野蛮人吃掉。第十二章2009-12-23 11:53:23 字数:2362 与此同时,欧雷拿却意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他制造了船只,顺流而下寻找爱多拉都。他认为爱多拉都就在下一个拐角附近,结果他在沿途发现了一系列通向大西洋的河流,成为第一个游历亚马孙河的欧洲人。亚马孙河的名称起源于欧雷拿对他所遇见的一群女战士部落的描述,她们被一个凶狠的王后统治着。欧雷拿虽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黄金王国,但是他也听说了奥马瓜城的传说。1546年,欧雷拿重返亚马孙河,由于气候不太适应,最后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死去。 西班牙在竭尽全力对遥远王国那些难以管束的居民施加控制时,也担心葡萄牙人由巴西向西部扩张。爱多拉都的诱惑力成功地引起了不安的西班牙征服者的关注。在发起“恩特拉达”寻找神秘之地的活动时,当权者可以将潜在的危险人物变成拓展新领地的重臣。例如,在1560年,一位名为佩德罗.德.乌苏哈的士兵被派遣到内地执行暗杀本族人的任务,最后被本族人杀死。在此之前,他被授予爱多拉都和奥马瓜总督的头衔。 ■第二次抽排圣湖 黄金之国似乎位于东部地区,但是瓜达维达湖仍然带给那些能够测量湖水深度的人巨大财富的希望。1580年,他们郑重其事地展开了抽干湖水的第二次尝试,并在湖四周较高的地方开凿了一个切口。湖面降低了将近20米,但是这项工程最后陷入瘫痪,多人死亡(至今还能看见湖中的断痕)。黄金艺术品以及大量翡翠的发现,足以激起人们在17世纪另外两次抽排湖水的尝试,虽然他们只是找到一些琐碎的装饰品。 圭亚那和消失的城市马诺亚 许多西班牙征服者团在哥伦比亚附近游走,最后他们断定在南美的这一地区不可能发现爱多拉都。他们的目光转移到另外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即南美东北的圭亚那地区。在那儿,黄金之国的诱惑促使他们发起另外两次劫数环生的冒险。 ■恐怖的遗产 1580年,唐.安东尼奥.德.贝利欧到达波哥大,接管他妻子的叔叔留下来的遗产。不幸的是,这位叔叔是贡查洛.德.奎萨达,即爱多拉都最早的探寻者。在遗嘱中,他写明贝利欧必须使用他的部分遗产继续探寻传说中的黄金之国。 贝利欧当时已是六十高龄,他是一名参加过几次欧洲战役的老兵。到达波哥大之后,贝利欧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不停蹄地组织了多次探险,勘察波哥大和奥利诺科河三角洲之间的地带。该地区就是圭亚那(现今的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它是一片未开发的荒芜之地,依照假设,爱多拉都就位于此地。在1581、1584、1585、1590及1593年,贝利欧亲自率领或组织了几次艰辛的探险活动(后期是从千里达岛的营地出发的,也就是奥利诺科河河口对面),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他们不断地收集到了远在内陆的一座伟大城市的信息。根据美洲土著居民的说法,帕利马湖边有一个名为马诺亚的城市,位于卡罗尼河上游的山上,那里居住着来自西部的移民。 对贝利欧而言,这一切都非常有意义。据说最后一批印加人是西班牙征服秘鲁时的难民,他们逃到东部,进入圭亚那,并建造了秘密的城堡,也就是传说中黄金之国的所在地。贝利欧将此信息反馈回西班牙,作为嘉奖,他被授予爱多拉都的总督头衔,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黄金之国。 ■最后的幸存者 美洲土著居民的说法毫无根据,因为不能令人信服:一个衣衫褴褛的西班牙人在1586年走出了荒野,并宣称自己最近几十年大部分时间住在马诺亚。胡安.马丁尼兹不着边际地宣称自己是加勒比海印第安人屠杀的探险队的唯一幸存者,讲述自己受到惩罚被火药烧伤致残,并被扔在一条独木舟上漂泊。后来,他被美洲土著居民掳获,蒙上眼睛后被带到一个伟大的城市马诺亚,在那儿,他见到了爱多拉都。 在爱多拉都快乐地居住几个月之后,马丁尼兹乞求允许回到自己族人中去,在返回的路上,装载了黄金和珠宝。虽然大多数黄金和珠宝都被其他美洲土著居民偷走,他仍然拥有足够的财富,这使他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马丁尼兹的故事激起了该地区人们的黄金梦。以千里达岛为营地的贝利欧,和当地其他贪婪的统领争先恐后地给予足够的物力和人力支持,筹划一次成功的探险。 ■沃尔特.拉利伯爵 对贝利欧来说,不幸的是,新大陆的爱多拉都诱人的故事传到了西班牙的敌人的耳朵,被一个名为沃尔特.拉利的伯爵所知。拉利是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一位领袖,集私掠船船长、士兵、间谍、作家、哲学家和侍臣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很快,他就陷入对爱多拉都的迷恋之中。由于和另外一位相爱的女子私定终身,他在女王面前失宠,因此,他把去圭亚那的探险当成夺回内阁权力的一次机会,同时也为了得到一笔惊人的财富,并在美洲拓宽英国领地。拉利将要寻找马诺拉,并要企图通过找到爱多拉都成为女王手下的重臣。 1595年,拉利率领四支船队、一支军队到达加勒比海,很快就掳获了特立尼达岛和贝利欧。通过重新勘察奥利诺科河的入海口,拉利确信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造了一个金矿,于是他决定回国寻求支援,组建更大的探险队。在返回的路上,他写下《发现》,全名是《辽阔、富饶、美丽的圭亚那王国的发现,以及它和雄伟的黄金之城马诺拉(西班牙人称之为爱多拉都)的关系》。通过这本书,以及后来流行的改写版,爱多拉都的传说成为当时欧洲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特别之处在于,《发现》附有地图,且标明了帕利马和马诺拉的具体位置,因而被收藏,成为之后几个世纪的标准地图。 詹姆士一世继承王位以后,因为亲西班牙、反拉利的党派受到重视,拉利被囚禁在伦敦塔长达13年之久。与此同时,贝利欧和拉利亲信的基米斯陆军中尉继续在圭亚那寻找马诺拉,虽然总是听说有一些的进展,但实则徒劳无功。1597年,由于常年艰辛的探险活动,精疲力竭的贝利欧去世。他耗费了在美洲继承的所有财产,临终前,他若有所思地说:“如果你目标太高,最后会一无所成。”第十三章2009-12-23 11:53:57 字数:2440 1616年,拉利被释放,并得到允许重新回到圭亚那进行探险活动,这也是他极不走运的最后一次探险。他不但一无所获,并且在与西班牙殖民地的一次冲突(由士兵对黄金的贪求引起)中失去了他的儿子,导致基米斯的败落和随后的自杀。这件事给拉利的敌人提供了致命的托词,他一回到英国就被逮捕并进行秘密审判,1618年,以煽动与西班牙的战争之罪名被处死。 传说的幻灭 寻找马诺拉屡遭失败,甚至连它存在的具体证据也没有找到,但是这并没有打消许多探险者的积极性,他们在历史传说以及拉利留下的地图的驱使下,继续从事探险活动。直到1800年,专业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埃梅.邦普兰到达该地区,通过考察,最终证实帕利马湖和马诺拉并非在此。 有趣的是,冯.洪堡对爱多拉都的传说进行潜在的否认之后,又掀起一场新的猜测,他认为它原始的地址是在瓜达维达湖。在1801年,他勘察了瓜达维达湖,计算出湖中隐藏的财富的范围,推测出爱多拉都故事的真实性。他的猜想在欧洲广受关注,并被不断夸大。1825年,一个导游提出,爱多拉都的财富可能价值10亿英镑以上(相当于如今的600亿英镑或1130亿美元)。 ■1912年的黄金开采 毫无疑问,这些伟大的猜想引起了许多尝试,采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抽排湖水,寻找财富。对此人们争先恐后,1912年,瓜达维达湖开采公司终于获得成功。湖水一旦抽干,剩下的只是淤泥,在能找到一捧多黄金之前,它们就变成了坚固的泥块。所以很快,湖里又注满了水。尽管寻宝者继续在周围勘察,最后该湖归于哥伦比亚政府的管辖范围,直到如今瓜达维达湖的秘密仍然无从知晓。 ■穆伊斯卡人的金筏 作为对上述传说的后续补充,1969年在波哥大附近发现一件哥伦比亚时代之前的黄金艺术品,波哥大再次成为爱多拉都的真实象征。它是一只竹筏的模型,上面站着贵族和牧师,周围是一些华丽的国王,它是奉送给穆伊斯卡诸神的贡品,被人们称为穆伊斯卡人的金筏。 穆伊斯卡人的金筏有力地证明,流传的神话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据称穆伊斯卡人的金筏是在瓜达维达湖发现的,似乎是镀金者自己投入湖中的。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依照波哥大黄金博物馆的说法,穆伊斯卡人的金筏是在一个洞穴里发现的,它被藏在一个祭祀用的泥罐之中。但是,至于爱多拉都是否存在,它没有提供特别有力的证据。或许故事并不是像贪婪的西班牙征服者所述的那样,而是涉及一个活生生的人。 2 遗失的神器、作品和遗迹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巧夺天工的杰作便显得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当一件神器流失之后,它被子孙后代铭记于心的几率就会降低。除非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一件神器才会赢得声誉,并永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譬如它具有重大的宗教、精神、知识或艺术价值,或者是出自于名垂青史的大家之手。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人们才会怀着火热的赤忱之情,希望遗失的神器仍存在于世,并且能够失而复得。本章主要关注四个世界闻名的事例,其中两起与宗教遗迹有关,另外两起则牵涉到由文学巨匠们创作的鸿篇巨制,但是如今却无从知晓它们的去向。虽然它们分属于神器和作品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其创作都凝结着人类的思想、艺术和技巧,堪称无价之宝。正是这些价值,使之产生强大的、无可抗拒的诱惑力,驱使成群结队的探寻者进行几个世纪的寻求。迄今为止,人们仍继续着永无止尽的探索。本章将阐释以下问题:人们寻找的是什么?在何处寻找?他们的探寻有何发现? 第1节约柜 根据考古学家利恩.列梅雅的描述,约柜是“最为神圣的器物”,它是一个大柜子,里面存放着刻有十诫的两块石板(“方舟约柜”意思是柜子或容器)。约柜由木头制造,里外包上纯金,四围镶上金牙边,柜顶更饰有两只相对的基路伯,即挥舞着翅膀的天使——看起来很像狮身人面像。依照旧约圣经的解释,天使用翅膀围成的空间,就是代表上帝所在的地方。 约柜拥有各种强大的威力,它可以恐吓或消灭敌人,召来好运或是厄运,毁灭擅自触摸它的人,预测未来和显现光、火和雾。传统观点看来,约柜里有一些东西。1915年,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一项有趣的学说,即约柜是一个巨大的电容器,和莱登瓶(1745年发明)类似,可以储存电流并以一束火花或者持续的光的形式(使约柜产生云雾积聚的效果)将其释放。一个电瓶储藏的电能,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生命。约柜长为1.3米(4.4英尺4英寸),宽和高为76厘米(2英尺7英寸),因此,它能够聚集大量的能量。 约柜的已知历史 无论约柜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总之它是古希伯来人的圣物,他们建造精致的流动圣幕(一种帐篷神堂)存放它,并在远征时带上它为之开路。所罗门建造第一圣殿时,圣幕重现为至圣所,里面存放约柜。根据有些圣经资料记载,约柜偶尔会被拿出至圣所,用于军事战争和宗教游行,或者使之免受以色列暴君周期性的掌控。有关它的最后叙述是在圣经历代志里面,记录公元前623年,国王约赛亚命令将约柜返送回圣殿。 ■外族入侵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以色列的土地不断遭到侵犯,使他们饱受灾难与困苦。最初是巴比伦人入侵,这场灾难最终导致耶路撒冷的衰败,以及公元前586年圣殿的被劫和毁灭。虽然圣经记载巴比伦人掠走了大量的黄金、白银、青铜和其他珍贵的神殿饰品,但是对约柜却没有具体的描述。以色列人被允许回到耶路撒冷之后,他们重建了圣殿,并带回大批的圣殿宝藏,但是仍然没有提及约柜,也没有关于它存放在巴比伦的描述。因而,我们对约柜如此关注倒显得有些荒谬。 ■空荡的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入侵耶路撒冷,第二圣殿遭到毁坏。但是当征服者泰特斯将军闯入时,至圣所空无一物。一般认为,至圣所一直都是空的。事实上,当时约柜已经从历史记载里消失将近700年了。约柜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何没有其失落的记载?它仍然存在吗?它只是被埋在一些被人遗忘的处所,等待被现实生活中的印第安那.琼斯发掘吗?第十四章2009-12-23 11:54:17 字数:2468 流失的约柜,假定的遗失 大多数人一致认同约柜是毁于那些闯入圣地的入侵者之手,极有可能是巴比伦人。对于胜利的征服者来说,移走战败国的“神”是一项通行的惯例。尼布甲尼撒在移走约柜时一定是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这一点在《以斯拉启示录》一书中就有所暗示。以斯拉启示录是次经系列中的一本,其中明确地把约柜列在掠夺物清单里,尽管该书的成书时间比掠夺事件发生时间晚了500年。或许因为约柜含有宝贵的金属,所以被打碎,或者遭到毁坏,而后来的作家对此损失感到痛心疾首,所以不愿提及。 如果约柜的流失不应归咎于巴比伦人,那么就还存在其他的可能。叙利亚国王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公元前174~前164年间在位)洗劫了圣殿,正如泰特斯率领的罗马军打劫了圣殿一样。罗马人盗走了一些战胜品作为胜利后的嘉奖。由此产生的说法是,约柜被移到了罗马。最初西哥特人入侵耶路撒冷时将约柜带走,随后它被移到君士坦丁堡,最后落入圣殿骑士团手中。当然,人们没有认真对待这种说法,因为约柜很有可能在罗马入侵之前就已经遗失了。一些描绘罗马取胜场面的壁画清晰地画出了金灯台,但是作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掠夺物,约柜没有出现在壁画中。 圣地藏约柜 由于圣经没有提到约柜的遭遇,所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许多次经(比如犹太基督教传统中不属于官方认可的正经的组成部分)和非犹太教的经籍给出了一些线索。 ■所罗门的秘密 据《塔木德》(一部用希伯来语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记载,所罗门特意为约柜建造了一个秘密存放地以确保此后所有的灾难都可以躲避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个秘密之地建在圣殿山上一座木质储存室下面。塔木德文化盛传国王约赛亚预见十年之内耶路撒冷会被巴比伦征服,所以他将约柜移至所罗门的密室,直到今天它还保存在其内。 圣经考古学家郎.瓦特之后的学说饱受争议,他宣称发现了完整的带锚的诺亚方舟,以及其他的一些物品。与此同时,据称有人在耶稣受审的地址下面挖掘采石场时,千真万确地看见约柜放置在一间密室里。虽然瓦特自称曾将弥赛亚的血液从约柜的顶端刮落,以及通过分析血液来发现另外一条染色体,这些断言却缺乏可信度。但是,它却激励着人们以后的探索和尝试,即使到目前为止还不算成功。 ■宝藏《铜卷书》 《密神那》是在《旧约圣经》时代就存在的一部口传律法,在它的诗行中,还包含了另外一种观点。根据这些稀有文本的描述,约柜藏在一座山下荒凉的山谷里,位于山的东面,四十米深,其他的诗行则提到一部铜卷书,上面给出了各种宝藏的具体位置。引人注意的是,该铜卷书确实存在过,且属于已发现的死海古卷的一部分。铜卷书于1952年被发现,上面写出了隐藏的宝藏的目录,以及一些隐喻的或者说帮助不大的寻宝路线说明。依据有些解释,铜卷书上的宝藏包括了第一圣殿最为重要的物品,约柜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书中反复强调禁止人们在山下荒凉的山谷里寻宝。 ■钟云渡及其可疑观点 圣经考古学家钟云渡探寻了从耶路撒冷一直通往死海的隧道,之后宣称自己发现了约柜的准确位置,这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他认为,在隧道的末端,就是存放约柜的密室。2005年,他向以色列国家新闻社解释道:“我只是在密室的墙上钻了一个孔,安装了一台针孔照相机,事实证明它就在那儿。” 钟云渡个性鲜明,和该领域的许多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宗教目的。他坚信约柜的发现会推翻以色列共和国的民主,然后用宗教长老委员会取而代之。此外,他还鼓动人们相信他就是印第安那.琼斯(据称钟云渡因此先后改名为Endy和Indy)的原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影片中印第安那.琼斯的原名为印第安那.史密斯,它是作家乔治.卢卡斯童年时期小狗的名字,后来在电影《内华达的史密斯》中,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史密斯”改为“琼斯”。 ■耶利米书和泥坡山 《玛加伯下》是另外一部次经,讲述了预言家耶利米(生活在约赛亚执政一直到巴比伦人被放逐期间)将约柜带至泥坡山的一个洞穴里,那里是死海东部的最高点,也就是传说中摩西临终之前最后俯瞰的应允之地,他在那里被处以火刑。当耶利米的追随者前来寻找这片值得纪念的临终之地时,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所以它的位置依然是个谜。 如今的泥坡山位于约旦,但它是否就是圣经上描述的泥坡山,以及它们两者是否都与玛加伯诗行里的地址吻合,仍存在许多争议。一位名为汤姆.克罗斯特的研究者宣称,他在泥坡山上的洞穴里见到了约柜,但是据说他拍摄的实物图像显示的却是一件非常现代的物品。 ■非洲寻影 在距巴比伦征服的400年以前,圣殿就遭遇了洗劫。在圣经的描述中,入侵者是埃及法老王示撒一世,他于公元前945~前924年间统治埃及。示撒一世定都埃及北部的塔尼斯,如果他抢劫了圣殿,就有可能把约柜带到那儿。有趣的是,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在影片《夺宝奇兵》中选中的正是塔尼斯。因为圣经中,对约柜的描述是在示撒遭受洗劫之后,显然,这种观点也不可信。 ■梅尼利克和埃塞俄比亚 另一种观点很有说服力,埃塞俄比亚的国王梅尼利克,同时也是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私生子,将约柜偷回了埃塞俄比亚,现在它位于阿克苏姆城(阿卡阿克苏姆)的法版会堂。这个故事主要基于埃塞俄比亚的一首民族史诗《王者的荣耀》,它讲述了梅尼利克会见他的父亲和他如何得到约柜,以及约柜决定主动护送他回家的故事。也有一些人不相信这个故事。首先,在梅尼利克拜会父亲之后,约柜依然在圣经里出现,尽管一些解释说他伪造了一个约柜,然后将真约柜偷梁换柱。一个最基本的反对意见是,传统上,人们视希巴为阿拉伯,而非埃塞俄比亚。 约柜成为埃塞俄比亚人打劫的主要对象,而且当地所有的教堂的神坛构造都是基于约柜,且仿制约柜无数,现在它们仍用于宗教仪式中。一些参观埃塞俄比亚的人宣称自己被允许接近约柜,他们报料说看到许多石块,其中有一些是为了安抚热情的参观者而制造的仿制品。它们是真的吗,约柜本身又是什么样的?第十五章2009-12-23 11:54:43 字数:2336 法版会堂看守人的职务世代相传,看守人刚直不阿,他掌管着接近真正的约柜的权力,其他人即使是国家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也不允许接近约柜,在这一点上他也是铁面无私。罗德里克.葛里逊和斯图尔特.芒罗海指出,即使真正的约柜移到了阿克苏姆城,木质的约柜在潮湿的气候下会腐蚀,但是事实上它里面却完好无损。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没有进入阿克苏姆城法版教堂看到真正的约柜,就无法证明此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是,罗德里克.葛里逊和斯图尔特.芒罗海辩解道,约柜在阿克苏姆城的说法历史如此悠久,我们应该像对待最早描述约柜的希伯来圣经一样,认真看待这种观点。 多个约柜 以上所述的对失落的约柜的遗址调查并不是全部,有人说是在埃及尼罗河岸大象岛的古神庙里,有人说是在以色列的太巴列湖,还有人说是在爱尔兰的塔拉山,或者是美国的犹他州,关于这些猜测的可信度人们褒贬不一。面对众多可能的地址,我们如何取舍?有关约柜还有其他的秘密吗?例如,圣经在讲述是谁建造约柜以及其内部构造时就自相矛盾,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是约柜会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罗德里克.葛里逊和斯图尔特.芒罗海指出,如果我们慢慢追溯,就会找到明显的线索:或许约柜不止一个。在埃塞俄比亚,仿制的约柜都富含独特的精神意义,很多时候,约柜成为一种影像和一种象征,这才是最重要的,而非考察一件圣物的真实性。也许,古希伯来人持有相同的看法。多个约柜可以解释多个约柜地址的说法。但是若约柜包含的十诫有多种说法,古人还会同意这种观点吗?归根到底,作为真正的历史遗赠,十诫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盛装它们的箱子。 总结 只有专家们被允许进入阿克苏姆的法版教堂,鉴别看守人那令人惊奇的说法,或者争先恐后的考古学家在圣地发现不可思议的东西时,我们才可以下结论说神秘的约柜和十诫很可能遭到入侵者的毁坏,并且永远从历史上消失了。或许这些古代圣物的碎片散布在古巴比伦的尘土和石块之间。 第2节亚里士多德失传的《对话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384~前322年。他拜师于柏拉图,教授和辅导了亚历山大大帝,并成立了吕克昂大学(古代大学的一种)。他和柏拉图一起,如今被誉为古希腊的思想巨人。此外,许多人视其为西方知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现存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只占他原始创作的一小部分(根据历史记载,只有五分之一),而我们已知的他的作品通常也是零零散散,之后的编辑借鉴他的讲座笔记,然后掺杂到他们的作品当中。他的哪些作品失传了?怎样丢失的?还可以重新找回它们吗? 失传的古代文学瑰宝 这些问题不只是针对失传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我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大部分的文学瑰宝。如今只有一些引人深思的线索存在,例如古代书目里的书籍清单,以及后代作家编撰的摘要和自传。我们对许多古代著作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之前的描述和一些生僻的引用。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所以他的作品的遗失事关重大,同时它们也是其他遗失的经典西方文学著作的典范,从遗失的荷马史诗,到萨福的诗作,再到埃斯库罗斯的戏剧。探寻亚里士多德失传的著作或许可以对寻找丢失的古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帮助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 出版和未出版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以其渊博的学识著称(他被描述为最博闻强识的学者之一)。他的作品涉及玄学、逻辑学、诗歌、伦理学、动物学、气象学和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他在吕克昂大学的学习和讲座笔记。和论文、书籍不同,它们主要是口头传授的,而且不用来出版。这些写作没有优美的文学风格,艰涩难懂,自相矛盾,模糊不清,很多像是现代讲师的课程笔记。有一些甚至是他学生的笔记,而非他自己的。不幸的是,这些却是他现存的唯一的作品。在古典主义时期,他的作品被收集到一本书中,即《亚里士多德文集》,其中包含了30部作品。 ■亚里士多德的公众出版物 亚里士多德作品的另一类被其称为公众出版物,即为大众文化消费所写的文章。它们主要以当时盛行的柏拉图式的对话(作品的框架是两人之间或多人之间的讨论)来进行创作。亚里士多德的文学风格备受后人的推崇,罗马作家西塞罗把他比喻为“金河”,但是现在我们只能从别的作家的引用和摘录中看到这些作品的影子。古代的书目,例如说第欧根尼.拉尔修为亚历山大图书馆撰写的书目,就列举了他的170部作品,其中,大多数是有关诗歌和书信写作的(许多包括给亚历山大大帝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书信)。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存留的作品不到五分之一(有关准确的比例,学者之间存在争议,但是,我们谈论的这个数据是最高的估算值)。 作品是如何遗失的? 亚里士多德逝世后,他的文学作品有何遭遇呢?古代作家斯特拉博和普鲁塔克对此作了相关的描述。在他们看来,亚里士多德最初将自己的作品留给了吕克昂大学的继承人,在他去世后,他们将其作品交到瑟柏雪的纳留手中。后来,为了避免皇家书籍搜寻者的注意,纳留家族将这些作品藏匿到一个地窖或地洞里,此后,它们被忽略在那恶劣的环境中长达几十年。公元前1世纪,这些作品被卖给一个学者,之后被他带至雅典。公元前86年,罗马征服者苏拉将军偷出这些作品,将它们从雅典送至罗马,并卖给了文法学家提兰尼奥。直到公元前70年,也就是提兰尼奥去世之后的250年,罗得岛的安德罗尼柯得到它们,并第一次把零散的资料整理编写成系统的书籍。这些书籍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版本。 当然,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书籍容易找到,尤其是他的《对话录》,他健在时就被出版成书。但是这个说法不能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大多数作品最终遭遇了什么不测。第十六章2009-12-23 11:55:10 字数:2517 ■脆弱的保存环境 也许,亚里士多德大多数作品命运的遭遇和其他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遭遇类似。虽然我们称这些书籍是被出版了,但是古代文学作品通常是手写在昂贵的纸莎草(用芦苇制作)、羊皮纸或牛皮纸上(动物的皮革)的,没有任何复制本,并且传借和抄写的过程也是错误纷繁,而且很多情况下,借书人往往没有归还原稿。由于复制工序复杂且价格昂贵,只有那些畅销或是稀缺的书籍才会有多个复制版本。许多的羊皮纸和牛皮纸作为重写本被重新利用,这就需要刮掉其表层,以便可以在上面书写新的内容。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作家就深感内疚,因为他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以致损毁了许多的古代文学瑰宝。 即使是那些复制的版本,它们也很容易遭受损毁。收藏书籍必须具备资金充足的图书馆和具有专业经验的图书管理员。反过来,上述条件也取决于拥有一个富强、稳定的国家。战争期间或是社会动荡时期,图书馆很容易遭到抢劫、火灾、洪水、蓄意毁坏,或者是被忽略遗忘。 ■作品的传播途径 西方古典文学作品从古代传播到中世纪的过程非常复杂。简而言之,它要经过以下传播途径:西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内外压力层层剧增,大量移民涌入,粗暴的强盗入侵,并伴随着饥荒、瘟疫、宗教冲突、极端主义以及与日俱增的经济困境。在当时的情境下,图书馆、书籍和学识没有受到重视,不久罗马大图书馆最终消失了。 东罗马帝国相对较富足,和他们的书籍一起,许多学者被请到亚历山大港和君士坦丁堡。但是,这两个地方经济困境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压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到8世纪,学术中心以及相关的一些文学运动转移到伊斯兰世界。人们热衷于学术,尤其是书籍收藏,城市之间和统治者之间在图书馆的规模上互相竞争、互相攀比。在征服中亚的撒马尔汗时,西方人发现了纸张——一种相对低廉且丰足的书写材料。诸如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图书馆,许多图书馆的规模发展得非常宏大。 欧洲的基督教学者开始参观这些伊斯兰学术中心,并翻译和复制它们的一些文学遗产。最后,纸张传入欧洲,欧洲一些大学开始与伊斯兰世界竞争文学复制中心的地位。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兴起,引起一种新的学术氛围,即把古典文学知识视为第一位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一起,印刷术的发明成功地完成了欧洲学术复兴以及古典文学的传播。经历了这些变迁之后,许多作品丢失了。作为书籍历史学家,格特鲁德.罗林斯评价说,令人惊奇的是“当今我们不是没有古代作品,相反是有一些的”。 ■畅销书和滞销书 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失传作品的话题上,他的一些作品的丢失或许有其特殊的原因。如上面所述,古典文学作品的留存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引起了盛行的竞争。只有那些需求量极大的作品才会被复制,以弥补丢失、损毁的版本,或者是在火灾、洪水、或征战中销毁的作品。 公元3世纪开始,古希腊、罗马人偏爱的卷轴被坚硬的手抄本取代,因为它们易损毁、易破碎。手抄本与当今的书籍非常相似。由于涉及财务花销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被手抄本成功取代。匈牙利科学家贝拉.卢卡契理论道,吕克昂大学的教师是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主要看护人,他们可能把有限的费用仅仅花在将日常授课中最常用的作品誊写为手抄本,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文集》的精装文本。 德国古典主义学者瓦纳尔.耶格尔提出了另一种流传更为广泛的观点,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对话录》只是他年轻时代的作品,这一部分作品尚不成熟,最终被他之后的作品取而代之。这正好可以解释它们没有被广泛复制的原因。最近,AP博斯争辩说这只是因为古代哲学文学风潮的转变。在对遗失的作品的重构过程中,他采用了亚里士多德较为成熟的主题和理论,但却是通过神话来进行阐释和说明的。这种神话式的形式自公元前3世纪起就已经过时了。因此,之后的学者关注的只是亚里士多德后期的作品。 不管缘由是什么,大家一致认同古代文学作品的生存法则是“要么流行,要么消亡”,亚里士多德早期的作品验证了这项法则。罗马帝国灭亡时,黑暗时代横扫欧洲,亚里士多德《对话录》的复制本以及其他的作品就很少,因而不可能在长期销毁书籍的灾难中保存下来。 重获新生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太可能幸存,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或许,大家认为失传的作品却在某地幸存下来了,这种可能性大吗?19世纪末,在埃及发现的古代纸莎草使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们重新燃起了希望。1880年,在埃及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一部遗失的作品《雅典的宪法》的碎片,这本书是有关希腊法典的系列论文中最重要的一篇,由亚里士多德本人及其学生编写。后来,它被位于柏林的埃及博物馆收藏。1890年,一位美国使者在埃及发现了另外四份纸莎草以及《雅典的宪法》的完整版,后来它们被大英博物馆购买。 ■俄克喜林库斯 由于受到上述发现的鼓舞,来自哈佛大学的两位学者,伯纳德.格非和亚瑟.亨特开始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的俄克喜林库斯垃圾场进行考古挖掘。俄克喜林库斯的名称源于当地居民崇拜的埃及神话《尖嘴鱼》,最初它是托勒密省(希腊)的首都,后来相续成为罗马、埃及的首都。千百年前,它一直是行政中心,也是典型的喧嚣的市场和城镇,每天商品货物在此集散。一些居民,尤其是那些官僚,毫不吝惜地用草纸记录从退税状况到学校生活以及情书之类的一切事物。当一张草纸用完之后,它就被扔到城外的垃圾场里。值得庆幸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记录得以保存至今。由于俄克喜林库斯远离尼罗河,可以避免每年的洪涝灾害,而垃圾场本身也位于水面之上,并且被热烈干燥的沙石所覆盖。 格非和亨特雇佣大量人力挖掘垃圾场,从中发现了成千上万的纸莎草,在试图解释这些古代文本的同时,他们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纸草学。热衷于古典主义的学生们满怀憧憬地希望能够找到所有遗失的古代作品。他们发现的主要是税收和描述之类的记录,虽然有点令人失望,但是他们及其追随者确实发现了大量此前未知的文学,包括品达和莎孚的诗歌,米南德的大部分作品,还有索福克里斯的一些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早期的基督教福音书,例如《耶稣的言论》(亦称为《多马斯福音》)的片段。第十七章2009-12-23 11:55:55 字数:2300 ■高科技纸草学 据说失传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在上述发现之列,但是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纸草学科技的巨大变革,所以从俄克喜林库斯纸草卷轴或已知的其他文本中可以有新的发现。例如,在光线下影射不同波长的卷轴可以透见之前不可视的文本,而激光扫描甚至可以读出已经碳化的文本,例如从遭到火山侵袭的罗马赫库兰尼姆城发现的卷轴。 遗失的图书馆骑兵 目前为止,找到失落的亚里士多德《对话录》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希望,但是人们仍然希望经历千年的忽视和纷争之后,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在未被发现的地窖里仍储存着古代文学卷轴或纸稿。欧洲和近东地区最可能存有古代的地址是一些古代寺庙,那里收集了后古时代之后的一些书籍,在黑暗时代,它们继续绽放着学术的火花。人们希望在一些隐匿的图书馆能够发现遗失的亚里士多德作品,这种渴望构成了安伯托.埃柯的《玫瑰之名》的情节。故事发生在1327年,圣方济会的一个教士在意大利班尼帝克汀修道院一个隐蔽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论喜剧》。埃柯的故事情节正好符合阴谋论者推行的观点,即天主教堂在梵蒂冈秘密档案馆中建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室,存放着许多古代作品。关于该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开放一直存有争议,也是一个非常敏感或棘手的问题。 迄今为止,在欧洲修道院存在未发现的密室的可能性极小,即使存在的话,气候条件也不利于保存那些精细的手稿。 《死海经卷》的发现就是这种探寻成功的先例,沙漠里的一个修道院将这些经卷藏匿在一个地窖中,得益于干燥的气候环境,它们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千年之后终于被人们发掘出来。或许那里还有其他的地窖,等待着人们去发掘,无论是考古学家、寻宝者,还是寻找迷失的羔羊的牧童。 第3节圣杯 圣杯作为遗失的典型圣物,人们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会将其视为一种隐喻而提起,加上诸如电影《印第安纳.琼斯》第三部这样的媒体的成功宣传,以及最近丹.布朗的书籍和电影《达芬奇密码》的盛行,它成为了永远的历史之谜。尽管圣杯的故事享誉世界,但是人们对其却是一知半解,因为他们不能弄清圣杯究竟是什么,然而,那些大多数自以为了解它的人的观点往往也不太正确。当牵涉到它可能的下落时,圣杯身份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为有许多艺术品自称就是圣杯本身,并且有关它的隐藏地址也有许多说法。 什么是圣杯 现如今,大多数观点认为,圣杯是耶稣受审判时用来盛装其鲜血的杯子,也是他在最后的晚餐中用来装酒的同一个杯子(尽管有人专称它为圣餐杯)。据说圣杯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产生食物和酒,治疗伤痛,使人长生不老,并给地方带来财富。但是这还不是圣杯唯一的属性,也不是最初的用途。 ■仅仅是一个神话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新约圣经》里并没有具体提到圣杯或是圣餐杯,它们是后来兴起的神话传说。最早出现的圣餐杯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6世纪,另一方面,圣杯的故事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书是克雷蒂安.德.特罗亚的《威尔斯人佩斯华,或圣杯餐的故事》,它成书于1180~1191年间,在这首诗中,圣杯并没有被奉为圣物,而只是如盘子和碗一样的普通物品。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英文圣杯的表达Grail在中世纪的拉丁语中是gradalis或gradale,意思是在宴会上盛装美食的碟子或盘子。另外,它还来源于单词cratalis,它是单词crater的变体,意思是搅拌碗。所以,最早人们认为它是一个盘子或一只碗,和耶稣受难以及最后的晚餐并没有特殊的联系。 ■尊贵的血液 随着圣杯故事的流行,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词源。Graal称为HolyGraal或Sangreal,反过来又可以拆分为SangReal,意思为尊贵的血液。这就给圣杯/圣餐杯(它们经常合二为一)注入了神圣的内容,近来,很多人将圣杯解读为耶稣的血系(例如他的后裔)。 ■其他身份 关于什么是圣杯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根据沃夫兰.冯.艾森巴赫的故事,圣杯实际上是从天堂落下来的一块石头,它是撒旦和上帝争斗时中立天使们的庇护。另一种说法认为撒旦被囚之前它是其头冠上的一颗绿宝石。一些作家认为圣杯是一本书,或许是遗失的一本福音书,由耶稣亲自撰写。 1953年,作家弗拉维亚.安德森的《古老的秘密:寻找圣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圣杯是《旧约圣经》的UrimveTumim,意思从正面翻译为“光与美”或“启示与真理”,通常意指占卜或求签的过程。但是,安德森认为它是古代独有的一种技术,即把装满液体的玻璃球放在树状的托架上,用于制造并聚集太阳光线生火,仿佛放大镜一样。 ■凯尔特人或基督徒 圣杯是具有神奇力量的杯子或碗的经典看法与凯尔特神话传说非常相近,神话中的大汽锅可以盛产食物和酒,赋予人智慧,治疗伤痛,并使人起死回生。继最初克雷蒂安.德.特罗亚和罗伯特.德.波隆所写的圣杯故事(参见下文)之后,爱尔兰传说将圣杯和亚瑟王故事以及凯尔特人的故事联系起来,最后它发展成为圣杯传说的另一个特征。这引起人们的广泛猜测,认为圣杯传说基本起源凯尔特,它是将凯尔特神话与基督教文化糅合在一起重新整合而成的。 圣杯的历史 在最初由克雷蒂安.德.特罗亚提出的圣杯故事中,并没有提到圣杯的起源和身份。事实上,故事中的圣杯只是一个杯子,并没有任何神圣的含义。随后,法国作家罗伯特.德.波隆开始在他的作品《亚利马太的约瑟》中阐释圣杯的历史。该书成书于1192~1202年间,讲述了亚利马太的约瑟夫的故事,以及他如何把圣杯带回英格兰。第十八章2009-12-23 11:56:23 字数:2543 ■古代圣杯的足迹 亚利马太的约瑟夫是新约里的一个人物,他的故事延伸到许多非正典经籍(例如,不属于官方认可的正经组成部分的福音书)中,随后,他演变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传说中的约瑟夫是一个富裕且具有影响力的商人,他也是耶稣的秘密追随者。耶稣受难后,约瑟夫看护他的遗体,将其包裹之后放入自己的坟墓(以赛亚或约塞亚预言耶稣会被埋葬在一个富人的坟墓,这正好印证了他的预言)。由于他的所作所为,约瑟夫被犹太教长老囚禁狱中,在他被释放之前,耶稣在他面前显灵,并供给他饮食(有些经籍记载是通过圣杯)。 根据波隆和其他人的观点,约瑟夫逃离监狱后,加入使徒菲利普、玛丽.玛格达莱妮(抹大拿的玛利亚)、拉扎勒斯和其他人的行列,他们穿越地中海到达马赛,然后去到他熟知且做过罐头生意的英国,在那里传播福音。他随身携带着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用过的杯子(也称为圣餐杯),也是耶稣受难时他用来盛装十字架上流下的鲜血的同一只杯子。约瑟夫和他的追随者穿越萨默塞特沼泽,越过最近的高山,即现在的格拉斯顿伯里山。他将自己的拐杖埋入泥土中,它却神奇地开始发芽、开花,因此,他在此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教堂。 随着圣杯故事后来内容的发展,约瑟夫及其亲人成为英国国王们(包括亚瑟王)的祖先,而圣杯则由他女婿保管,随后很长的时间内又相续传递给鱼夫王、佩斯华、格拉海德和亚瑟王时代的其他人。其他的故事中,有的认为约瑟夫事实上是耶稣的叔叔,他可能带年少的耶稣经历过之前的英国贸易旅行,这个寓言故事为布莱克的赞美诗《耶路撒冷》提供了灵感。 英国的圣杯 亚利马太的约瑟夫的故事指明圣杯最终到达了英国,但是关于它所处的具体地址仍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圣杯之泉 依照格拉斯顿伯里当地的传统说法,圣杯是深埋在格拉斯顿伯里岩山中,并生成了一股泉水,现在人们称之为圣杯之泉。据说,由于泉水流经圣杯,并且与耶稣的鲜血混合,所以泉水微带红色。但是,依照地理学家的说法,泉水呈微红色是因为其周围的岩石中富含沉淀的铁氧化物。正是由于这些沉淀物,经历了几百年之后,这里的岩石比周围被侵蚀的地区都要坚固,它才得以存在。 ■科比尼克圣杯城堡 根据圣杯故事所说,约瑟夫将圣杯传给了他的女婿布朗克斯,作为第一个圣杯之王,他把圣杯存放在科比尼克城堡中看护。科比尼克城堡就是传说中的圣杯城堡,亚瑟王的骑士们曾千方百计地找寻它。如今,人们认为北爱尔兰的迪纳斯布兰堡是古代科比尼克城堡的遗址,那里之前有一个铁器时代的要塞,旁边屹立着一座中世纪的城堡。 ■南提诺斯圣杯 从维多利亚时期起,有一种观点比较盛行,传说国王亨利八世在解散僧院时,被驱散的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的和尚将圣杯带到了南威尔士,最后他们不得不把它交给当地的乡绅,也就是南提诺斯领地的领主委托保管。直到1952年,房子转让给新的住户,南提诺斯圣杯被移到银行的保险库接受安全防护。 南提诺斯圣杯实际是一个木质的小碗。传说中它是在1世纪制成的,采用了巴勒斯坦的橄榄木。但现实中,它却是一个来自14世纪的金缕梅制成的大碗(中世纪的一种盘子)。一些朝拜者认为咬他一口会有疗救的威力,所以它的一些很小的部分已经被咬至残缺。 与圣殿骑士团的关联 圣殿骑士团是一个军事宗教组织,成立最初是为了保护圣地的朝拜者。在欧洲,圣殿骑士非常富有,且赋有权柄,但是在14世纪早期,他们的秘密行动和突然的败落使得他们充满了神秘色彩。直到今天,仍然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圣殿骑士最初在沃尔弗兰.冯.埃施巴赫的圣杯故事《帕西法尔》中与圣杯相联系,该故事追溯到公元1210~1215年。故事中,圣杯保存在蒙萨维斯奇要塞(有时候人们把它等同于西班牙的蒙仙拉特修道院)中,由一群骑士(人们称之为Templiesin,这是对圣殿骑士团较为隐喻的称呼)看守,据冯.埃施巴赫叙述他们当时处于权利的最高峰。因为许多传说中都提到圣殿骑士,有人认为他们从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废墟中挖掘出来一些东西,或者在1204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劫中掠走了圣杯,或者是获得了拥有财富和权利的秘诀。不难看出,他们与圣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4世纪,当圣殿骑士受到镇压时,他们大概将圣杯带走了或是藏起来了。 ■罗斯林教堂 接上所述,故事开始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是,圣殿骑士把圣杯带到了英国,他们在那儿逃过了迫害,最后把圣杯交给了辛克莱家族。辛克莱家族是苏格兰的贵族,并在洛锡安的罗斯林建有根基。据说,得到圣杯之后,他们便开始火速建造如今闻名于世的罗斯林教堂,教堂的装饰上包含了许多圣殿骑士以及共济会的形状。该教堂最华丽的建筑部分是学徒之柱(或者称为石匠之柱),它是一个弯曲的圆柱,经常被人们视为圣杯最后安放的地方。 虽有人宣称金属探测器已经证明学徒之柱里确有实物存在,但不幸的是,它毫无根据,也没有证据证实,因此这种说法也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实际上,教堂之间确有空间或密室存在,但是如果进行挖掘势必威胁到整个教堂的根基。 ■圣杯在美洲的传说 那些奇妙的说法除了将圣杯与圣殿骑士团、辛克莱家族以及英国相联系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圣殿骑士团的船只和船员到达美洲,辛克莱家族到达美洲则是在此之后。为了给圣杯寻找更加隐蔽的安身之处,辛克莱家族最后将其送达美洲,把它埋葬在新斯科舍的奥克兰岛的一个小坑里,由此,圣杯的故事与奥克兰岛的钱之坑联系起来。除了猜想,并没有证据支撑这种猜测,事实上,奥克兰岛的钱之坑藏有物品的说法也不太可能。 更为荒谬的说法是,1607年,一个牧师和约翰.史密斯船长一起到詹姆斯敦建立殖民地时,将圣杯走私到了美国。当史密斯船长拜访阿科基克(位于现今的马里兰州)(莫亚恩)的皮斯卡塔印度村时,牧师把圣杯藏在那儿。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圣杯的威力使周围的地区变为世界权利的集中地(虽然它显然没有给皮斯卡塔的印度人带来好运,他们在疾病、与殖民者以及外来部落的激烈的斗争中遭到灭绝)。这位牧师是谁,它是怎么得到克里斯特顿最珍贵的圣物的,以及他为何把圣杯埋在阿科基克,这些问题仍然是未解之谜。第十九章2009-12-23 11:56:42 字数: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