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经过了接近一年的筹备,2001年5月6日,“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我被选为会长。这是澳洲新华人史上的一个创举。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成立酒会十分盛大,有30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首次筹款活动。澳洲梦第四部分 37 投资华文报业,热衷慈善事业(3)我带头捐了二万澳元。然后,与会者纷纷解囊,场面十分感人。整个捐款活动共收到四万澳元的捐款,可以说是非常可观的。刚好中国政协代表团成员正在墨尔本访问,他们参加了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的筹款酒会,而且每个政协委员都参加了捐款,把100澳元的零化钱捐了出来,引起在场华人极大轰动,并击以雷鸣般的掌声。看到这个热烈的场面,我很高兴,也很感动。参加捐款的人里面,都是这些年辛辛苦苦在澳洲打拼,白手起家的。今天,他们也有能力来捐款救助他人了。我们彼此会意地微笑着打着招呼,内心之中其实藏有很多感慨和岁月的沧桑。我们都依靠自身的力量站起来了!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后,我们很快就给一位广东夫妇提供了紧急援助。这个家庭中的太太被查出患了脑瘤,需要我们的支持。基金会经过商议,决定捐款一千澳元作为应急款项,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以后又为一些需要紧急援助的提供了帮助,还包括从香港来的学生。澳洲梦第四部分 38 新世纪的新战略(1)2000年底,我应邀随“世界华人企业家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我的入选,是应国务院侨办的邀请,由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的大力推荐的。代表团中的不少人都是华人企业家精英。我们先是到了中国西南边境省份云南省进行访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四季如春,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最难忘的是云南的色彩,你在同一天里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颜色。而且各种少数民族绚丽的服装,温和的笑脸,都让人觉得这里是希望之地。接着,我们又到了刚刚被提升为直辖市的重庆访问。重庆是“雾都”,经常大雾弥漫,有一种神秘感。还有三环九绕的嘉陵江,拔地而起的高楼,火辣辣的重庆火锅,以及当地政府官员描绘的发展蓝图,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后,我们又去了上海和北京这两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一个以非凡的速度发展壮大的国土;中国,一个朝气蓬勃的希望之地,据估计在2030年总产值将超过日本接近美国。在她的大地上,吊塔林立,车流如河。当然,她仍然是在行进中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贪污、城乡二元、资源枯竭等等问题也是迫在眉睫。从中国回来后,已经是2001年了。我开始筹划澳中集团公司在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我确定了澳中集团公司的三个重点发展领域:第一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房地产事业,其战略是,以澳洲为主,逐步向中国发展。我这些年在澳洲的房地产事业的投资回报很好,算是比较成功;但是,我还不能轻易在中国进行房地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因为国内的法律环境、经济政策都还在完善之中。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我未来几年投资的重点。我要利用我在澳洲房地产的优势,把立足点放在澳洲与中国市场的结合上,以及充分发挥澳洲和中国建立的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优势,在澳中两国之间开展项目互换和资本投入。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我要在投资商业楼宇的同时,大力投资开发住宅楼,因为民用住宅是每个家庭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空间,而且不像商业楼宇那样容易受到经济气候的影响,而且回报快。所以,我要在发展投资商业楼宇的同时,进军住宅开发,并且迅速扩大开发规模。在商业楼宇方面,以投资为主;在住宅花园洋房方面,以开发为主。这里还有个比例问题,要短期、中期、长期的项目相互结合,把现金流动链条建好,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实际操作层面的房地产投资,我还要举办一个软性的“澳中房地产论坛”,邀请澳洲和中国国内与房地产业有关的顶尖地产商,以及一些主要的政府官员,来从事澳中两国中上层级别的专业交流,同时促进澳中集团本身的发展。我希望借助这个论坛,可以发现新的机会,例如找到可以在澳洲和中国互换的项目,以及联合某个财团,在澳洲和中国一起投资地产业等。关于澳中两地联合投资地产项目问题,这里有一个“互换地产项目”的故事。这是今年年初的事儿。有一天,一个中国的房地产商人找到了我,希望和我合作,在澳洲联合投资一个我的地产项目。我听了以后便跟他开了个条件——我也希望能够和他们的公司一起,在中国投资一个他们的地产项目。这是一个好主意,可以双赢。想想看,双方各自进入对方熟悉的地区,资金互补,项目互换,怎么能不嬴呢?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因为这家中国企业的内部意见不一致,实际上就是我刚好介入了这个大公司的内部矛盾——董事长干的事情,党委书记一定反对。一个好的计划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时机错过了,双方都觉得可惜。经验是,在中国投资房地产,一定要谨慎从事。我的第二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教育培训事业。我的教育培训事业原来是以澳洲为主的,现在在整体布局上做了些调整:以中国山东为基地,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建立了澳中商业和英语学校;以澳洲墨尔本为基地,发展教育输出。我的教育培训项目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办理来澳洲留学手续,前后已经办了数千名中国留学生来澳洲留学。留学黑中介公司很多,经常暴露出来一些丑闻。可是我们澳中集团所属的澳中移民教育中心在这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声誉。我们首先承诺,办不成全额退款,我们保证质量,学生来后,我们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中学开始,对他们求学,住房,找工作,提供免费的建议,遇到特殊困难提供援手,还帮助许多人拿到了澳洲的绿卡(永久居留)。直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过程中提供免费服务。这个项目目前仍旧很好。澳洲梦第四部分 38 新世纪的新战略(2)我的第三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澳洲侨报》。这份报纸自从问世以来,发展势头一直很稳定,我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把这份报纸办得更好。我要调整报纸的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在澳洲办报纸,一般主要靠广告收入生存。但报纸都要上市零售,通过零售把报纸推向读者,也顺便赚回印刷费。这是澳洲的中文报纸的主要经营模式。我要改变这种经营模式。我的理念是:报纸既是新闻纸,也是广告纸。那么,两者孰重孰轻?我强调以广告为主,强调报纸是广告纸这样的概念。于是,与之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报纸全部赠送,不要读者一分钱。这样,我们的《澳洲侨报》就有可能成为在墨尔本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一旦我们的报纸成为墨尔本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首先,我们的广告客户就会多起来;其次,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扮演澳中文化桥梁作用,以及更好地为本地华人服务。实事证明我的理念是正确的。很快,《澳中侨报》就成了本地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在整个2001年,我们澳中集团迅速朝着我确认的三个方向调整、发展,初见成果。我建立了一支年轻而有能干的队伍,在每一个部门中领导着澳中集团。我基本上可以遥控管理。这一年,我又作为团长,率领“澳洲青年华人企业家”代表团第四次访华。这个代表团一共有12名成员,都是这些年在澳洲发展得不错的企业家。我们走访了江苏省的常州市、扬州市、镇江市,这些城市都是江苏发展最快的城市。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欢迎,看得出这些城市对招商引资的热情很高,非常希望我们这些海外华商能够在他们的地方投资。考察完江苏省的几个城市,我们又北上辽宁省,在营口市、沈阳市、鞍山市走了一遭。最后,我们又来到北京。代表团中间有些人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到中国了,所以对中国的发展变化感到十分的吃惊,对自己受到的礼遇感到了由衷的喜悦,也对自己未来报效祖居国有了信心。在2001年,最值得记忆的是规模空前的世界华商大会。是次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我是澳洲的华商代表。我报到之后一看,好家伙,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代表竟然有五千人之多!所有的代表济济一堂,场面非常宏大。吃饭的时候,五千人开五百桌,一齐上菜,组织工作周密详细,而且服务质量也很好。这场面让每个华商代表也都觉得彼此很亲近,那种感觉十分温暖。我当时的感觉是,我们每一个华商代表都是涓涓的溪流,现在汇聚成一条大河。开幕式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朱熔基来了。远远地看上去,他很威严,可是讲起话来又十分亲切,而且令人感动。他说:现在,在这个世界华商大会上,我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的海外华商,大家都回来了,聚在一起,我感觉到,现在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确确实实都站起来了,不再是过去被蔑视和被忽视的国家和人群了!而世界华商大会的召开,也是说明,祖国对海外的华人华商也越来越重视!现在,国家正在腾飞,正在迅速发展,需要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成功的华商们,为祖国的更加繁荣而出力。希望大家都经常回来看看,不要忘了你们是炎黄的子孙,而祖国也经常惦记你们……听着朱熔基总理的讲话,和我一同参加华商大会的沈天馨感动得哭了,她是澳洲家具行业成功的“女强人”,我知道,她是不轻易流眼泪的。我一边听一边想,中国有着辉煌的昨天,也有着不断发展的今天,同时,我们更希望能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这么多的炎黄子孙,大家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一个角落,归根结底都是黄皮肤,都是华夏子孙啊!不管怎样,我们也是情牵家乡的,怎么可能不为中国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呢?!我在澳洲的奋斗已经接近15年了,回首峥嵘岁月,我似乎明白了不少。我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更久远的谋划,更加正确的发展战略。世界华商大会结束之后,我去了趟上海看父母。刚好Jack也回上海探亲,我们在一起吃了顿饭。Jack在报纸上看到世界华商大会的报导,非常感慨,不免问我:金凯平,你也遇到过一些难以为继的困难和绝境,比如资金的、流言蜚语的、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等,可是你仍旧在迅速发展,你为什么不会倒啊?!我回答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打倒你自己,除非你自己打倒自己。澳洲梦第四部分 39 2001年: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1)世界华商大会结束后,我便去了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这一去,就做了三台节目!这些节目后来在中国的电视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在澳洲的发展更为国人所知了,我的澳中集团的名声也更大了。第一个节目是中央一台的“世界华商论坛”。这个节目是配合世界华商大会专门制作的,一共95分钟。有好几个中国著名企业家都来了,比如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四川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以及重庆力帆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尹明善等,一共八个,都是相当有知名度的企业家。海外有四个企业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我在这个节目中主要讲了世界华商,特别是澳洲华商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就现场反应来看,我觉得大家对澳洲华商的情况非常感兴趣。记得那天是2001年9月19日,节目主持人是曲向东。第二个节目是中央十台对我的专访,做了60分钟的节目。我主要谈了我的澳中集团的经营战略与文化发展,以及我对澳中集团未来的总体设计和规划。第三个节目是中央二台,也就是中央台经济频道2002年3月5日的“商界名家”。这个节目实际上从机场就开始录制了,现在是去做后续节目。我记得,我刚一走下飞机他们就开始跟踪拍摄了。然后,我就停在机场的某一个地方,对着摄象机镜头侃侃而谈。挺有意思的。有的时候,可能哪句话没说明白,或者是某个动作不大对劲,导演就得叫停,重来一次;如果还不行,还要再来一次。那一刻,我就象一个牵线木偶,导演叫怎么做就得怎么做。导演对我的配合很满意。我也觉得奇怪,我从没做过演员,哪怕是业余的,可是我很快就进入角色了。但做演员实在是太辛苦,太不容易。到了“商业名家”的演播室,情况就好多了。我是这个节目的惟一嘉宾,是主角,主持人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镜头和台下的观众面前,我接受主持人的采访和提问,可以说是对答如流。当然,谈的都是我在澳洲的故事,以及澳中集团的发展规划。对于这些,我实在是太熟了。记得主持人路一鸣曾问过我这样一句话:你在澳洲的第一个5年就赚了600万(人民币),第二个5年又买下了价值个亿(人民币)的澳洲总工会大楼,到了第三个5年时已经拥有十几幢商业大楼和数万平方米的土地,总价值以达数十亿(人民币);可你刚才告诉我们,你在1987年去澳洲的时候身上只带了1000澳元和两箱书,这是真的吗?你的箱子里一定还有点别的什么东西吧?这个问题问得好!别的什么东西呢?有吗?我回答说:那就是中国人艰苦创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把它带去了澳大利亚。这一年,好想中国方面要成心挽回我在前几年的名誉损失似的,我在参加了世界华商大会后回到澳洲不久,又接到全国侨联的邀请,中央领导要见几个海外杰出华人代表,开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又是中央领导,谁呢?参加座谈会的的只有12个人。很快,我们便被告之,要和我们谈话的是国家领导人*。我们都知道*是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很快就会出任国家主席一职和党中央书记一职。所以我们都很兴奋。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因为一共只有12个华商。我被安排在座谈会上作20分钟的发言。为了准备这个发言,我想了整整一个晚上。我想,我一定不能只谈我的澳中公司的情况,关于澳中集团这些天已经谈得够多了。中国未来的掌舵者一定想了解更多的、更宏观的海外情况。到了凌晨的时候,我才大致准备好了第二天要汇报的内容。我讲的要点是:中国的企业一定要走向世界。我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必须走向世界。同时,我还强调,中国的文化也应该走向世界,其中媒体的走向世界是关键,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良文化,展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举了一个例子,说西方不仅是物质产品进入中国,很多文化产品也大举进入中国,比如好莱坞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种软性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等。这些文化产品既是商业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表现,世界大国都很重视文化的输出。因此,要鼓励中国媒体及中国文化产品往外走。在我讲话时,胡主席不断的在纪录,我讲完后,*副主席问我,在澳洲可以看到中央台吗?我告诉他,可以!他满意地点了一下头,还把我的回答记了下来。在他和我握手交谈时,我感觉他非常平易近人。伟人不仅是一个领袖,而且也是一个普通人,距离一下近了很多。澳洲梦第四部分 39 2001年: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2)不久,2002年秋,*当选为*中央总书记;2003年春,当选为国家主席;2004年9月,又接了军委主席的位置。同时,一些更加年轻的领导人也走到了前台,他们朝气蓬勃,知识丰富,一定会带领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回到澳洲后,我又获得一个荣誉——澳洲总理何华德和维多利亚州长简纳德分别代表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州政府,给《澳洲侨报》及我个人颁发了“国际志愿工作者奖”,以表彰我对澳洲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这是澳洲政府对我在澳洲多年所做的工作的肯定,我很看重这个荣誉。我觉得,我得了这个奖,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也为华人争得了荣誉。志愿工作者,在西方社会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在很多公共的场合都能看到志愿工作者,有的在为慈善团体工作,有的在为宗教团体或者是青少年组织工作。志愿工作者就是不要报酬,为社会工作,为大众服务。我获得“国际志愿工作者奖”,说明澳洲社会肯定了我的工作,说明我的工作不仅仅是赚取利润、向社会索取,还包含了回报社会、服务大众的内容。我为此感到自豪。作为一种回报,我还组织了一次“州长与您面对面”活动。我在墨尔本约请了10位发展很好的华人企业家,参加了这次有州长莅临的晚宴,大家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气氛很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华人企业家与州政府之间开通了一个新的沟通渠道。这些年我在墨尔本也算是搞出点名堂,也有了点名气。于是,有些高等院校开始打我的主意。干什么呢?请我去做顾问。想想我离开大学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一来澳洲就闯进大学,在迪肯大学经济学院谋得一个中国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后来,又陆续在两个商学院工作过;到了1990年,我甚至去了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深造,攻读学位,可惜后来因为生意太忙半途而废了。说起来,这些年虽然我人离开学校了,但我一直和各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按说,我本来也想在大学里面好好干一番事业的,就凭我那两本轰动一时的书也不会丢饭碗;可我最后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企业家,一个商人。可能是我最初的愿望没能实现有点遗憾吧,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在大学里面参与一些研究和学术活动。所以,当有大学来邀请我担任顾问的时候,我立即答应了。说来也巧,聘我担任顾问的不是别的大学,正是我报名读博士但又没读完的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绕来绕去,还是进了这所大学。不过不同的是,原来是想做学生,结果没做成;现在呢,回头来做顾问了!我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中华研究中心的顾问。中国是我的祖居国,我对她感情很深,所以,研究推广中华文化我义不容辞。可能算是对我这些年来在澳洲拼搏所取得成绩的褒奖吧,不久后,维多利亚州政府又任命了我两个头衔:第一个任命书:任命我为维多利亚州政府“中小企业顾问委员会”委员。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是白人。这个职务,说实不实,说虚不续。主要指责是,参与州政府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间的交流。我要在每一到两个月中,抽出半天的时间,参与维多利亚州政府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咨询工作。第二个任命书:任命我为维多利亚州政府“少数民族企业顾问委员会”顾问。这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是来自世界各个民族(在澳洲,除英国人外都是少数民族)的代表,我是惟一的一个大陆背景的华人代表。这个顾问委员会的功能是,协助维多利亚州的少数民族企业进一步发展,帮助维多利亚州与世界各国联系,促进双边进出口与投资。我的任务就是帮助维多利亚洲与中国的联系与合作。我相信他们选我进入这个委员会,一定是看到了澳洲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与经贸往来越来越深入和频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维多利亚州与中国有关省、市的联系与交流十分必要。担任这个委员会的顾问,我觉得责任重大,因为我担负着为华人这样的在澳洲的少数民族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这是义不容辞的,也是我特别希望着力推动的。因为担任这个顾问,我和州政府各部长们有了不少见面的机会,关系更加紧密了。可以说,我因此成了反映和代表华人利益的华人代表。当澳洲给了我很多荣誉的时候,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了我很多荣誉。这年年底,我被任命为江苏省常州市政府顾问。常州是我的老家,我生在上海,可是我的父辈们都生在、长在常州,常州是我们家曾经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是我的真正的老家。所以,能够在老家的政府里担任顾问,能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我感到了无上的光荣。澳洲梦第四部分 39 2001年: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3)紧接着,我过去担任过顾问的大连又聘我做大连市政协委员。第二年的1月4日,我从上海乘飞机去大连,参加大连市的政协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的政协会议。我觉得会议开得很开放,很热烈,很成功。大家提了很多对大连市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希望。我发现,现在的政协委员们都非常敢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建言献策。我甚至觉得委员们发言的情景和国外的议员在议会中的辩论差不多了。这说明中国内地参政者的素质在提高。当然,人民*与科学执政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会议期间,市委书记和市长曾多次会见我们这些海外的政协委员,并邀请我们经常“回家看看”。随后,我又被聘为常州市政协委员,前往常州参加了常州市的政协会议。在政协会议的大会发言中,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有好几次来到常州,都看见常州火车站一副脏乱差的样子,看了很让人痛心。火车站应该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可是常州火车站不仅又脏又乱,拉客现象严重,而且治安情况也不好。作为常州市政协的海外委员和常州市政府顾问,我不能视而不见。我的原则是,聘我当政协委员,我就要实行我的监督权利,我就要提问题,不能只讲好话。于是,我就针对火车站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后来常州市政府对火车站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情况比过去好多了。通过这些交往,我与常州市政协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我在常州曾经得过一次感冒,非常严重,又是发烧又是咳嗽,于是到医院看急诊。可是,常州市立医院急诊室的条件非常糟糕,卫生条件、就医条件和诊断条件都很糟糕,我竟然是在过道里打的吊瓶的!后来,我通过一些渠道向常州市政府反映了这个问题。在国外这么多年,我们早已习惯医院或者是诊所的优越条件以及良好的服务水平。比较一下中国各地的大小医院,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公共卫生领域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提高了。在中国的日子,我顺便去了苏州,完成了《澳洲时报》与《苏州日报》下属的《城市商报》的合作协议,两家报纸互换版面,增进双方面的信息沟通。此外,在上海,我还和上海的澳洲研究会会长黄教授见了面,得到了他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我走了一条与一般留学生不同的路,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还抽空拜访了我的一个中学老师,回忆了我上中学时的情形,说什么也看不出我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但是,她那时就发现我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内心中总是有着一股劲头,不愿意服输。是的,我就是个不服输的人。要不然怎么会有今天?澳洲梦第四部分 40 澳中房地产论坛(1)当我回忆2002年的时候,我把它定义为“澳中房地产交流年”。我在澳中经过了15年的打拼,我的公司规模已经在新华人移民中名列前茅。我感到自己的人生达到一个自在和自为的状态,我似乎进入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然而,我总是轻松不了,我总是思考着,思考着下一步。一个15年过去了,这15年我干得不错;可是,下一个15年呢?我又将会怎样发展呢?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机遇?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下一个15年,我是用“澳中房地产论坛”开始的。我一直在鼓励中国人到澳洲投资。我认为,在澳洲,有两种投资是可以做的:第一种投资,是资源。澳洲是一个资源大国,黄金、铁矿砂、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农牧业产品非常丰富,这些都是越来越需要原材料和矿产资源的中国所需要的。但是,像石油、铁矿砂和天然气等贸易领域,一般的民营企业家是进不来的,主要都是澳洲和中国两国政府间至少是两国额大公司之间在做。所以,初来澳洲创业的人是不能考虑的。那么,初来澳洲创业的人怎样投资呢?我的答案是:房地产。第二种投资,是房地产。我在前面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澳洲的土地是私有的,只要你买下来澳洲的房子,除了少数高层的公寓和写字楼外,一般都是包括脚下的土地的。而我们都知道,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好地段的土地被使用了,就不可能再有了。所以,在澳洲,土地价值的增值,是最显而易见的。我自己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聚集起了比较可观的财富。从中长期所谓视角来看,澳洲的土地价格是只升不降的。来澳洲投资房地产绝对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战略。这是我在澳洲这么些年来悟出的最有价值的观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数据,才得出这么个结论。在澳洲,60年代花园洋房的平均价格价格是8000澳元,到了2002年,花园洋房的平均价格就已经是35万澳元了。这是40倍的升幅啊!我自己尊敬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我看中了一个房子,花万澳元买进,三年半之后卖了万澳元。仅仅三年半,就是整整三倍的增幅!由此可见澳洲房地产业的增值情况了。当然,判断力和慧眼独具也是很重要的,不是什么房子都赚这么多的。所以,从中、长期来看,澳洲的土地价格不断上升,而各种建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建筑工人的工资也在不断上升,各种费用的不断上升,最终促使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不断的上升。说起来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物品会贬值,要算折旧,唯有房地产,几乎永远是升值的。另外,澳洲是个十分安全的国家,不像美国或者别的发达国家,因为恐怖分子的搅扰而十分不安全。而且,澳洲的几个大城市如墨尔本和悉尼等连年被评上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里社会福利好,看病不花钱,吃药有补贴,老人乘用公交车的车票也是半价,所以基本上没有穷人,大家都是中产阶级,社会矛盾不突出,种族间能够和谐共处,是一个温馨和睦的社会。在这样的国家投资不动产,当然是明智之举,也当然是一本万利的了。可是,我的上述理论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机会了解,所以失去很多机会。于是,我决定组织一个关于澳洲和中国房地产业的论坛——澳中房地产论坛,每年一届。我是经过了周密的思考后才决定组织这个论坛的。我想,既然已经把房地产业作为我的澳中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就应该在这个行业上搞出更大的声响,找到更好的途径,做出更大的动作。我要在澳洲和中国之间搭建一个关于房地产业的桥梁。说干就干,我想就在2002年组织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2002年是澳中建交30周年,这是个历史性的机遇我的设想一经提出,立刻就在中国方面获得积极反响。在中国侨联林主席等协助下,国务院建设部、中国房地产协会等政府部门与机构都表示会大力支持。无论我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国侨联一直都支持我。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召开的时候,国务院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亲自出席,并且发表了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情况和未来机遇的精彩演讲。此外,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建设部外事司司长、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中国驻墨尔本市总领事和商务参赞等都应邀出席了这个论坛。我在江苏访问时认识了当时建设厅厅长黄卫,他也很支持论坛,派人参加了论坛。我记得他非常年轻,而且干练,写了不少专业著作,后来,他很快就到建设部当副部长了。在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的政府官员会见了很多澳洲地产业和商界精英。澳洲梦第四部分 40 澳中房地产论坛(2)中国的主要媒体《人民日报》也很关切“澳中房地产论坛”,刊发了一系列关于这个论坛的报道。澳洲的总理也发来了贺电。澳洲这边来的重要嘉宾有:维多利亚州财政部长、地区发展部长、前科技部长等。这次论坛是澳洲方面维多利亚州政府赞助的。维多利亚州地区发展部长代表维多利亚州政府为论坛揭幕。此外,澳洲的一些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比如一些和房地产相关的协会、顾问委员会以及几所大学的代表,都出席了这个论坛。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在墨尔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历时两天,出席的澳中双方代表共150人,中方代表80人,澳方代表70人,可以说规模空前。组织方组织的很好,获得与会者的赞许。在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两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材料进出口商、建筑设计公司、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等行业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澳洲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澳洲的城市规划设计是世界一流的,澳洲的建材也很好,所以,吸引两国在这个行业上互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大家还就如何在中国成功投资房地产,如何在中国招标,如何在澳中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投资伙伴,在澳洲房地产投资中间的法律问题,以及中国住宅产业的变革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当然,澳中两国的企业家也进入了实际的洽谈,就30多个项目进行了面对面的磋商,达成了不少合作的意向和协议。在我的牵头下,我们还成立了一个“澳中房地产协会”,把国内一些地产商和澳洲的地产商,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包括政府官员、规划师、建筑师等,200多人通过这个协会都聚拢在了一起。可以说,这个论坛为中国公司进一步地了解澳洲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房地产投资政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两国政府间如何管理房地产业创造了交流经验、互相切磋的平台和网络。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会圆满地结束之后,我就着手帮助一些澳洲房地产企业和设计师,组成了一个前往中国的代表团,访问参观了解中国房地产业设计业的现状,让澳洲人去中国实地看看中国的地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在“澳中房地产论坛”中看到了澳中集团的新方向。澳洲梦第四部分 41 华侨林与我的新澳洲梦(1)2003年4月,我又买了一块一万平方米的地皮。这块地在蒙纳殊大学边上,现在是商业用地,有一幢商业用楼,租户是一家规模很大的IT公司,每年可有六十多万的租金收入。我花了600万澳元,买了下来。这是我自认为相当漂亮的一次房地产出击。这块地的最大特点是近蒙纳殊大学,而且地很大。蒙纳殊大学是与墨尔本大学起名的大学,在维多利亚州举足轻重。挨着它有几点好处:第一,有朝一日,可能会被大学收购,我就可以买出一个好价钱;第二,现在是商业用地,租户IT公司面向大学服务,比较稳定;第三,万一有机会改为民宅用地(相临的一块同样大小的地已经改为民宅用地了),可以建上百幢花园洋房,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鉴于以上三个好处,我认定地价肯定上涨。大楼原来的房东是一个意大利人,我和他只谈了三分钟,就成交了。我相信自己独到的眼光。想起我购买第一幢大楼——也就是那幢“霍克大楼”时,谈判谈了三个多月,而这一次,仅仅用了三分钟!是不是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有可能。是不是我忘乎所以了,做事情不太仔细地思量了?不是!我依旧十分谨慎,事前我请专业机构做了一份300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是该项目值得买。事实上,我的每一次决断都如履薄冰,毕竟现在每一次的投入都在几百万、几千万澳元,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如今,我如此果断,只是说明我对澳洲房地产的把握程度提高了,更加自信了。现在这幢大楼的市值已经超过1300万澳元,合人民币8000多万。我现在在规划,如何利用它创造更多的财富。用三分钟买下这块一万平方米的地后,我开始筹备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这一届得到江苏省的大力支持,并计划在六月份举行。就在这时,一场席卷全球的大事发生了,使得澳中房地产论坛推后了几个月。4月22日那天,我乘飞机去上海。刚上飞机就见空姐都带口罩。我正纳闷着,又听到临座的几个人谈中国的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被撤职了的事。我那次坐的是一等舱,那几个谈论“国家大事”的人应该是中国政府的高官。我便问他们,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啦?其中的一个告诉我说,还不是因为“非典”。我愣了,什么?非典?我怎么什么都不懂?后来我才知道,中国正流行“非典“,就是一种叫做“非典型肺炎”的传染病,英文缩写是SARS。这种病,表面上看很象感冒,其实是传染行极强的肺炎,而且没有任何特效药可以医治。据说已经死了很多人了……我想我真是忙昏了头,竟然连“非典”都没听说过!于是飞机上的人都开始笑我,笑我是世界上唯一还不知道“非典”的人。我也笑了,我说,从现在起,就全世界都知道“非典”了。头等舱的几个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的事情。抵达上海之后,我立即就感觉到了那紧张的气氛。真的很紧张,有些象战时,很多路口都封掉了,设了关卡,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到处都在检查,到处都在消毒,到处都在测体温。不时传来消息,哪儿哪儿发现了一个“非典”病人,已经被隔离了;哪儿哪儿又死了多少多少人……大街上的人骤然少了许多,商店门可罗雀,难以为继。大家都藏在家中,等待政府部门“解除警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能停下来。我离开上海,坐小车“冒险”赶往苏州、常州。想想当时的感觉,真有点像地下工作者呢。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感觉是非常紧张刺激的,好象整个中国都成了大疫区,人人都有可能得了“非典”。关卡随处可见,体温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我都暗自祷告,千万不要发烧啊!我知道,只要我的体温稍有异常,就会被立刻隔离。可是,越是这样就越是觉得自己要发烧了,就神经质般地经常摸自己的额头。在苏州的卡口,发生了问题,因为我的体温超过了38度!一个人要我下车去发烧检查中心,做进一步检查,并要与其他人隔离开来,我与他们交涉,正在此时,电话铃响起,苏州侨办来电询问我们的车在哪里,市领导还在会客厅等着会见呢,这时走来了一个检查站的领导,他问我:你们开车时,车窗是否一直关着?我说:是的。他就说,你的高温可能是车内空调造成的,等一下你再量体温。他过了10分钟又给我量了温度,一切正常,这才让我们离开。到苏州见了市委的杜书记等我都给他们介绍了我的“非典历险记”,他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最使我感动的是,当时我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上海的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通知我,市政府蒋以任主席要接见我。第二天我来到了市政协,蒋主席不仅接见了我,而且还宴请了我。我问蒋主席,您不怕非典吗?蒋主席说,有什么可怕,今天你们在政协都是免量体温的,这时我才想起,是啊,体温怎么都没量呢?席间,我还向蒋主席汇报了我在澳洲10多年创业的经历,并与蒋主席商量澳洲与上海的交流活动。澳洲梦第四部分 41 华侨林与我的新澳洲梦(2)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在挤着买什么,一定是药房。大家挤在那里买维生素C,或者是其它什么听说可以抗“非典”的药品,吃下去给自己一个安慰。这次疫病的流行,可以说是中国过去不注重流行病防疫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的结果。如今,经过了严峻考验的中国政府亡羊补牢,立即建立了这样一个流行病快速反应系统,做得很漂亮。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的十分紧张,不过我总算是安全回到了澳洲。当时维多利亚洲的一些官员都很担心非典会影响论坛,他们问我是否会取消论坛,我给他们口头和书面的保证,论坛一定会准时召开。11月份,“非典”的阴影消除了,我们的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才得以举行。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依然开得很成功,论坛的会场依然设在墨尔本著名的国际会展中心。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蒋定之,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和占均各自率领了一个代表团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且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此外,中国方面的嘉宾还有苏州市委副书记、武汉工商联副会长,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城建委和济南市侨联等单位。中国方面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上海、云南、湖北、山东等省市的房地产开发商、进出口贸易公司、建筑材料商、建筑设计公司等。这次论坛的召开,得到了澳洲维多利亚州政府的赞助和大力支持。维多利亚州长专程发来了贺信,维多利亚州财政部长和工业部长代表政府,在2003年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开幕上发表了讲话。此外,维多利亚州国际贸易局局长、建设司司长、大中国地区发展司司长、产业司司长、商业服务司司长等也都出席了论坛。除了维多利亚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一些行业权威组织也是澳中房地产论坛的主要支持者,如澳洲皇家建筑设计协会、澳洲建筑协会、澳洲工业集团、维多利亚州工商业雇主委员会和维多利亚州房地产协会等。澳洲方面的代表有,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大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商、房地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建筑材料制造商等。出席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嘉宾和各界代表一共有250多人(中方代表120人,澳洲代表130人),比上一届多了100人。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向。许多澳洲的公司通过这个论坛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对中国的企业也有了直接的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一些参加会议的公司后来都加大了对中国内地的投资额度,还有一些公司获得了中国一些著名项目的建筑设计权。澳洲在建筑设计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澳洲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PeddleThorp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游泳馆的设计权,另外的一家著名设计公司HayballLeonardStent成功地设计了北京“三维空间”大型综合商业住宅区,这是一个超过一亿澳元的项目。另外,这次论坛还有一个成果是,澳洲大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公司Urbis成功获得上海南桥镇的开发项目,项目总额高达五亿美元。由于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影响,促使一些公司在论坛结束之后立刻去中国考察。中国方面,2003年的澳中房地产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一些省市和公司在澳洲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了澳中两国企业的沟通与项目的合作。同时,中国的一些公司也在澳洲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澳大利亚因为生活条件好,容易养懒人。但是,我的公司里没有懒人,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和我的公司一起发展,一起进步。但是,要把企业的规模做大,我需要的人才至少应该是现有的两倍乃至三倍。可以说,我每天都在挖掘人才。更重要的是,一个大的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提出,澳中集团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澳中集团的文化是什么?归纳起来,只有两个字:创新!我希望我们澳中集团注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给他们以最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为公司服务,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我们澳中集团应该提倡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忠诚与企业的原则;我希望我们澳中集团的文化应该促成这样一种局面,它犹如一条流动的河,将符合澳中文化的人才迅速地吸引进来,让他们能够在我们澳中集团的环境里尽快地成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仿佛是转眼之间,网络时代就扑面而来了。网络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流动的工具,它改变了我们过去的时空观念,也改变了我们快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媒介。我很重视网络对澳中集团可能带来的影响。经过了实验和评估,我发现,网络虽然不一定能迅速提高业务量,但是,网络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人们可以凭借网络来了解我们澳中集团公司的情况。所以,我建立了四个网站:一个是澳中集团的主网站,主要介绍我们公司方方面面的情况;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澳中房地产协会网站,这个网站是用于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关于房地产业各个方面信息交流的网站;第三个网站是澳中旅行社的21世纪旅行网站,这个网站主要介绍旅游信息;最后一个网站就是《澳洲侨报》的网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