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的一战:喋血湘江-5

作者:伍禄香 字数:11372 更新:2023-10-09 10:39:54

蒋中正二十二日十七时蒋介石当然清楚诸将听命而行是取胜的关键,对江西苏区几次“围剿”,败就败在诸将拥兵自重、不协同作战上。蒋介石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四年前的一九三○年十二月九日,在这里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的,当时任命鲁涤平兼行营主任,调集第六、第九、第十九三支路军及航空队共十万人,于十二月十六日对江西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喋血湘江》第二部分 阴霾桂北(下) 阴霾桂北 八(4)十二月十二日,上海《民国日报》的“南昌通讯”报道了蒋介石的这一动向:蒋主席为限期肃清赣境*起见,特电召十八新五新十五等师长来省开军事会议,并面授机宜,各师长将陆续由前方赶到,晚即总司令部行营开会,出席者有何成浚、朱绍良、鲁涤平及张辉瓒等十余人……国民党兵力十万,红军兵力四万人,双方力量对比251。蒋介石所采取的战术原则是: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毛泽东的战术原则是:诱敌深入;结果,蒋的战术不敌!十二月二十七日,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因与公秉藩不合率部轻率冒进,在龙岗被红军主力聚歼,遂致第一次“围剿”失败。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在这栋楼房里调集二十万人马,于四月一日向江西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兵力二十万,红军总兵力三万五千人,双方力量对比61。蒋介石的战术原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结果,蒋介石仍是不敌!由于各路领军将领不协同作战,仅两个月的时间,三路大军先后在东固、东韶及广昌接连失利,第二次“围剿”以惨败告终。两次“围剿”的失败,蒋介石恼羞成怒,除了将部下诸将痛责一顿外,于一九三一年六月下旬,亲赴南昌,主持策划进剿事宜。连续三夜通宵达旦的“诸葛亮会”,蒋介石披挂上阵,调集一百四十三个团,共三十万人马,分左、中、右三路,于七月一日向江西苏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第三次“围剿”。当时的红军主力不过三万多人,双方兵力对比为101。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直接较量。蒋介石的战术原则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仍是:诱敌深入;结果,又被毛泽东以运动战的战术,将他的各路大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红军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老营盘、方石岭消灭了国军的两个师、两个旅,击溃了一个师,第三次“围剿”又以失败告终。接连三次对江西苏区“围剿”的失败,犹如给蒋介石当头棒喝,蒋介石像打了个激灵,头脑清醒了许多,这才真正意识到*是强劲的对手,等闲小觑不得。这时,觊觎东北已久的日军多方制造事端,正谋划“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舆论高涨。在蒋介石看来,日本国小物薄,兵力、财力有限,耐不住久战,根本不可能灭亡中国,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一个有信仰、有行动纲领的严密组织,才是国民政府政治上、军事上最大的威胁力量和真正的潜在对手。于是,蒋介石置全国抗日舆论于不顾,反视*为心腹大患,在南昌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书告,抛出了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我全国同胞当此赤匪军阀叛乱,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百年之奇耻,唯攘外必先安内,却腐乃能防。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为了实现“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意图,一九三二年五月,蒋介石披挂上阵,出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调集三十万人马围攻鄂豫皖根据地。《喋血湘江》第二部分 阴霾桂北(下) 阴霾桂北 八(5)蒋介石在鄂豫皖得手后,于年底坐镇南昌,主持对江西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国民党兵力五十万,红军兵力四万余人,双方力量对比101。一九三三年二至三月间,蒋介石再次兵败黄陂、草台岗,麾下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第十一师被红军主力全歼,第四次“围剿”又以失败而收场。毛泽东就好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猴子,弄得蒋介石焦头烂额。四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如骨鲠在喉,既吞不下又吐不出,深深刺痛了蒋介石。蒋介石决心哪怕是倾尽全国的军力物力也要将*红军彻底铲除。一九三六年七月九日,周恩来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说:“一九三四年,蒋介石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蒋介石在江西第五次‘围剿’时能动员五十五万军队,实行封锁,那是他势力最强大的时期。”势力强大的蒋介石于一九三三年八月至九月间完成了第五次“围剿”的准备工作,十月初,蒋介石在这座行营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作战方针,向江西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兵力五十万,红军兵力四万多人,双方力量对比10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色中国杂记》中这样记述蒋介石的作战方针:他(指蒋介石)采纳了德国顾问的建议,采用短促出击,在纵深处构筑碉堡,步步为营,集中兵力的战术,最后靠优势兵力逐渐缩小包围圈取胜。蒋介石请来的德国顾问赛克特,曾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蒋介石最为欣赏的是在阅读赛克特所写的著作中引用希特勒的名言:我们的斗争只有两种结局,不是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就是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过去!第五次“围剿”与其说是蒋介石的新战术奏效取胜,还不如说是红军内部王明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帮了蒋介石的大忙。由于毛泽东被排挤出*最高决策层,失去了军事指挥权,毛泽东创建苏区时经过多年探索出来的运动战、游击战等战术被阵地战取代,兵力火力均处劣势的红军与蒋军展开“寸土必争”的正规战、阵地战,正中蒋介石的下怀,红军主力消耗巨大,江西苏区一天天缩小,在鏖战一年后,中央苏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蒋介石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的第五次“围剿”终于得手了。终于得手的蒋介石在窃喜一阵子后,笑容中夹杂着几缕愁绪,心情逐渐沉重起来。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已钻入了他精心部署的天罗地网中,然而凭这么多年与*红军打交道的直觉告诉他,*红军不那么容易被彻底消灭掉。不过纵使能闯过重兵层层防堵的湘江防线,其元气必大伤,因此他事先又在湘西部署了第二个包围圈,到时候红军就会像一头困兽,落入陷阱中,任凭他宰割。也就是说,西窜的红军已走上了绝路。让蒋介石感到头痛的是,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趁机削弱李宗仁、白崇禧的实力。蒋介石认为,*红军西进的途中虽前有防堵、后有“追剿”、侧有截击,数十万大军如影相随,分进合击,但因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尤其是桂军首领李宗仁、白崇禧貌合神离,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为保存实力,恐作壁上观。蒋介石思虑再三,决定采取软硬两手齐下的办法,逼迫桂军就范。一面命令湘军、中央军数路大军像驱赶鸭群般将红军主力赶往湘桂边境,逼桂军为防范红军深入广西腹地不得不在湘桂边境防堵,一面又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段,给桂军拨发军饷,勉励桂军在湘桂边境积极防堵。《喋血湘江》第二部分 阴霾桂北(下) 阴霾桂北 八(6)这从十一月一日二十时三十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截获的蒋介石所下达跟追红军战术的几条要令就可以看出:一是白天派飞机阻碍红军的行动,二是要求一些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建制行动,干扰红军前进和宿营,意在迟滞红军行动速度,三是进攻红军部队中部和尾部,四是要求跟踪红军,不可距离太远,要粘住不放,时时袭扰,使红军不得安宁。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桂军若不在湘桂边境防堵的话,红军长驱直入广西腹地,中央军可以“追剿”之名,趁机大举进占广西,彻底占领李、白的独立王国;桂军若在湘桂边境防堵的话,必与红军主力有一死战,红军挟十万人之众,犹如出枷猛虎,李、白桂军必大伤元气,那时候中央军就可坐收渔人之利,收拾残局易如反掌。如今*红军主力直指富川、贺县,威逼桂军腹地,李宗仁、白崇禧为图自保,不得不与*红军决一死战,一石二鸟,自己何乐而不为!他要趁老对手毛泽东大权旁落之机,彻底将*红军剿灭,同时将自己的劲敌李宗仁、白崇禧彻底铲除!蒋介石想来想去,觉得大战在即,很有必要重申军令、严肃军纪,遂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九时再次电令各“追剿”大军:此次朱、毛被我压迫,离开赣南老巢,窜扰粤、桂、湘边境,如任其窜过湘西,将贻国家之大患。各部队如能协力堵剿,亦为歼灭赤匪之良好时机。兹求各部队共同注意之要项如下:(一)匪之惯伎,向利用边区防务之弱点以图窜逃。此次无论追、堵部队,应不分畛域,合力同心,务期扑灭而后已。(二)凡任堵剿之部队,务须切实严密防堵,力求迟滞时间,以便追击队之夹击。其授有城池及指定封锁工事之军政官吏,尤应固守待援,不得擅离职务,否则以军法治罪。凡经指定工事封锁地带及重要城镇,宜预置烽火。如遇股匪急攻,或在附近接触时,即举烽火告警。(三)任追剿之部队,宜与匪保持接近。以特授追剿部队应匪之主力而击破之。以免失去好机,以可行截击,其半渡时期,尤不可轻易放过。(四)空军除陆续尽力侦察、轰炸外,应多置通信筒,随时将匪情通告军队,以取联络。对于匪之主力接战,以及追击队进攻险隘时,尤须尽力协同作战。上四项,希即通饬所属遵照。下达毕电令的蒋介石兴奋得有点难以自抑,他那鹰隼的目光穿过南昌,穿过湖南……他仿佛看见了湘桂边境上,红军、桂军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宗仁、白崇禧焦头烂额,扼腕哀叹;他仿佛看见了老对手毛泽东正痛心疾首,仰天长叹。蒋介石那薄薄的嘴唇一咧,为自己的精心部署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桂林前敌指挥部的白崇禧接悉复电后,即刻下令连夜将原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第十五军撤往恭城,仅在全州留有第七十二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灌阳留有一个团。至此,从全州至兴安六十公里的湘江,已无一兵一卒把守,被蒋介石视为天堑的湘江防线完全向红军敞开了。二十三日上午,湘军刘建绪部侦知桂军悉数南撤、湘江防线无兵把守的情况,立即报告何键。何键大为恼火,嘴里气愤地直骂“白狐狸!”何键面对着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冥思苦想一番:全州是湘桂走廊上的枢纽,是敌我必争之要隘,谁先机抢占全州,谁就能掌握湘江之战的主动权,从而控制湘江上游的所有渡河点。《喋血湘江》第二部分 阴霾桂北(下) 阴霾桂北 八(7)何键拿起铅笔,在全州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圆圈,即刻调整部署,于二十三日十五时电令各军:命令:(一)据报,匪大部尚在宁远、道县间与我三、四路军对抗中。一部已窜入富川。又据李觉师长电话,匪一、九两军团在龙虎关与桂军激战。又,桂军主力已移向恭城方向。判断:匪以一部佯攻龙虎关等处,吸引桂军主力南移,其大部必循萧克故道向西急窜。(二)我军应不失时机,尾匪追击。并应增强湘水上游防线,衔接桂军,防匪逸窜。(三)着三、四两路联合,迅速击破当前之匪,尾匪追剿。(四)……(五)着第一路沿湘水上游延伸至全州之线,与桂军切取联络,堵匪西窜。何键下令刘建绪部四个师立即从百余里甚至数百里外的零陵、衡阳地区南下抢占全州,令各路追击部队加紧追击,迟滞红军行动,以便刘建绪部赶到全州,填补桂军南撤造成的防御空白,仍然企图实现原定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何键见蒋介石轻率地同意桂军南撤,深知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主力的计划大势已去,唯恐事后蒋介石追究他“追剿”不力之过,于二十三日十九时致电蒋介石:迭奉钧令,务歼匪于湘、漓水以东地区,职于元日拼命追剿,寒日进驻衡阳,本最大之决心,将所部区为五路,分任追堵,并请粤、桂两协剿。又经派刘建绪赴全县与白商妥,联防堵击,即经呈报在案。刻奉养酉电,已准桂军主力移赴恭城附近,所有灌阳、兴安以北地区防务,责令职路军南移担任,闻命悚懼。缘职路军兵力,除已令周、李、李三路跟匪进剿,尚在宁、道间与匪主力对战外,薛路正向零陵集结,尚未完毕。刘路原以主力布置零陵以南、黄沙河之线,刻又令其伸延至全县与桂军衔接,实属再无余力继续南移,增任两三百里之正面防务……刻下新宁、城步、绥宁及其以北等县,无兵控置。若灌、兴、全间,又准桂军移调,则不免门户洞开,任匪扬长而去……似此情势迫切,忽予变更计划,兵力、时机两不许可。合围之局既撤,追匪之师徒劳。职受钧座付托之重,虽明知粉身碎骨,难免功亏一篑。为推诿纵匪责任,让外界了解内幕,二十六日,何键又致电粤军总司令陈济棠:现匪部已抵文市圩,而全、兴间之桂军于昨呈奉委座,准其东移,而令敝部南延接防。当匪已逼近,忽予变更计划,洞开门户,敝部纵有飞技,亦已无及。国事不可为,付之一叹!对于桂军南移空出湘江防线一事,胡羽高在《*西窜记》中评论说:当兵力转移之初,白氏心灵手敏,先电行营请示,得到复电许可,而后再电湘军延伸接防。又电陈恩元电话通知章亮基,转请何键饬令周浑元部迅速向南压迫,以便夹击。按上编日记计算,周浑元二十三日才抵宁远,二十六日才克道县;湘军之章亮基二十四日集中沙子街,陈光中师开抵黄沙河;薛岳所部才集结零陵;自然是决河救人,缓不济急。因为我军延伸不及,衔接不上,生出空隙,湘、桂两军原来拟定之封锁计划成为废纸。让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首先打破湘江“铁三角口袋阵”的不是红军,而是桂军;没想到李宗仁、白崇禧会如此不顾大局;更没想到桂军的离经叛道会来得如此突然!二十二日傍晚,早已做好撤退准备的兴、全、灌驻防的桂军,奉令迅速南移。白崇禧苦心经营数月的碉堡、防御工事空无一兵把守;自全州至兴安长达六十公里的湘江防线形同虚设:红军强渡湘江似乎无仗可打,无须流血。然而,历史偏在湘江拐弯!湘江被人为地染成血江!湘江之战,遂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永远的痛!“追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喋血湘江》第三部分 铁流涌进(上) 引子2一九八三年仲夏,一位两鬓霜雪的老人,颤巍巍地伫立在全州脚山铺的先锋岭上。炎炎的烈日放射着炫目的光环,炙人的熏风掠过山脊、山沟,松浪层层,松涛声声。老人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顾不得擦去满脸的汗渍,一手摘下头上的草帽,便神情严肃、毕恭毕敬地面向脚山绵延起伏的群峰行了庄重的三鞠躬大礼。老人缓缓地抬起头来,眼眶湿润,嘴唇战栗,两行老泪潸然而下。是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红军将士的鲜血,眼中的每一个山头都长眠着红军烈士的英魂,甚至只要往丛林深谷中走一走,保不准就会踢着或踩着人的骨骼,那多半是红军指战员的遗骸。太悲惨了!太壮烈了!先锋岭上茂密的松林下,虽然枯枝、枯叶层层叠叠,但仍能辨别出纵横交错的战壕、掩体的轮廓。老人凝视着战场遗迹,睹物思人,神情虔诚而肃穆。桂北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向他讲述半个世纪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血战;长眠在深山松林间的红军烈士英魂,仿佛都在向他呐喊,莫忘历史!老人的心沉甸甸的,老人的情沉甸甸的。这位老人就是中国著名的老作家魏巍。魏巍是因撰写《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沿着红军长征之路来到广西越城岭下的。也许是出于对当年共产党王牌军——红一军团的敬佩,也许是为了探究红一军团的战斗足迹,当魏巍一听到脚山这两个字时,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坚持一定要到脚山去看看,去看看*军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之地,去看看当年中央红军抢渡湘江时战斗最惨烈的阻击阵地!如今站在*、聂荣臻元帅当年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和政委时战斗过的地方,站在红一军团喋血的山岭上,魏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尤其是当陪同他的地方党史部门负责人告诉他,脚山阻击战中央红军的王牌军——红一军团主力伤亡达六千余人时,老人神情凝重地向着起伏的群山再次深深地弯下了腰。“断魂之山,断魂之战!”魏巍喃喃自语着,眼眶内噙满了泪水。魏巍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回到北京,向当年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报告了自己的耳闻目睹。聂荣臻,这位当年的红一军团政委,听着听着,就老泪纵横,回忆当年遍野横尸、血染湘江的情景,聂帅感叹道:“是先烈们用生命顽强地阻击国民党军队对渡河点的进攻,才使中央军委纵队得以渡江,摆脱危境,免受更大的损失。”是啊,如果没有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遵义会议。如果没有数万红军英魂血染湘江的壮举,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数万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铺垫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希望之路,是数万红军英烈用血淋淋的事实和教训,震撼了全体红军将士的心灵,从而宣告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与失败!《喋血湘江》第三部分 铁流涌进(上) 铁流涌进 一(1)湖南道县:“三人团”调兵遣将,决定挥师湘江;“洋顾问”李德摆下声东击西迷局,欲出其不意,一举突破湘江。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湖南省潇水西岸的道县。淅淅沥沥的细雨,似牛毛般从黑锅底样的夜空中绵绵不绝地飘落下来;从潇水河面上刮起的阵阵轻风,夹着初冬的丝丝寒意,肆无忌惮地掠过道县的大街小巷,将细雨撵得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潇水河面上,火把组成的三条长长的火龙,倒映在水光中,绵延不断地从东岸涌向西岸,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道县内,火把、马灯星星点点,像萤火虫般散发着幽暗的亮光,又似繁星,忽暗忽明,忽灭忽亮。幽暗的火光下,屋檐脚、大街旁,横七竖八地躺卧着一排排衣衫褴褛、满身汗渍、泥渍的红军战士,他们或抱枪而眠,或头枕梭镖而卧,一个个疲劳困顿、饥寒不堪。印刷机、印钞机,一摞摞书刊、一摞摞纸币,甚至屎盆尿盆,一担担、一捆捆,或堆或放,摆满一地。道县县政府内外,也就是道县历代县衙所在地,身穿灰色布衣、头戴缀有红五星八角帽的军人,进进出出,神色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忙。大堂右下角的侧厅上,架设着十几台发报机,“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在寂静的寒夜里,显得格外的刺耳。大堂正中,摆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上铺着一张敌我双方进军态势示意图,周围数盏马灯散发的亮光,将大堂照得通明。此刻,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军人,一手拿着木尺子,一手拿着红铅笔,正俯身在地图上,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年轻军人的旁边,站着一位中年军人,嘴含忽明忽暗的烟卷,不时吐出层层的烟雾,脚下的大皮鞋踱来踱去,发出“嗒嗒”的响声。忽然,“嗒嗒”声戛然而止,八角帽下那双碧蓝色的眼珠直盯在年轻军人刚画的红线上:“伍修权,进军线路为什么没有画直?我军应从道县直插永安关,再从永安关直插界首的湘江!”语气强硬而恼怒。“顾问,我重新画?”那位叫伍修权的年轻军人抬起头来,惊愕地望着蓝色眼睛。“顾问不满意,你必须重新画,啰唆什么!”坐在桌子右边一位二十六七岁、戴着宽边圆形镜片的军人以命令的口吻说道。“小伍,别急,慢慢画。”坐在桌子左边的一位留着关公长髯的青年军人劝慰说。年轻军人感激地望了长髯军人一眼,忙埋头干起活来。其实,蓝眼珠、宽边圆形眼镜、关公长髯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军委“三人团”。军委“三人团”是一九三四年夏天成立的。为准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中央书记处决定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组成“三人团”,军事上李德做主,政治上博古做主,周恩来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实施。这一临时性的组织,实际上是统一指挥苏区党、政、军、民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伍修权则是中央派给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俄语翻译。“顾问,从截获敌人的情报来看,蒋介石已准确地判断出我军抢渡湘江的战略意图,特委任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正调集中央军、湘、粤、桂军三十万大军,采取西堵东压的战术,企图将我军包围在湘江以东狭小的平原地域进行决战。我军应趁蒋介石调兵遣将、包围圈尚未合拢之机,从速渡过湘江,跳出敌人的重围。”周恩来布满血丝的大眼在地图上游移着,左手习惯地捋捋长髯。《喋血湘江》第三部分 铁流涌进(上) 铁流涌进 一(2)“怕什么!八、九军团已直指江华、永明,摆出一副全力进攻桂军腹地柳州、梧州的态势,蒋介石未必就能判断出我军声东击西、抢渡湘江的战略意图。再说,纵使蒋介石已判断出我军必定沿红六军团的旧径抢渡湘江,调集重兵在湘江边进行围堵,但在我英勇无敌的红军面前,又能怎样?”李德一脸的高傲自信之色。“恩来,别杞人忧天了。蒋介石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前三道封锁线还不是被我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依我看蒋介石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锁线也是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博古举手撑撑眼镜架。“同志,蒋介石这次可是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进行前堵后追,更何况凭借湘江天险地障,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可以的,但战术上必须把敌人当成真老虎来打!”周恩来一脸的忧郁之色。“就算蒋介石这次是孤注一掷,我军正好趁机一举消灭他的有生力量,彻底砸碎他的第四道封锁线,摆脱自撤离苏区以来被追击的被动局面,从西延的大埠头直接北上城步,实现与二、六军团会师湘西的战略目标!”李德不厌其烦地一拳重重捶在桌子上。“我军自十一月三日进入汝城,已在湘南地域滞留二十天之久,若再踯躅不前,耽搁时日,让蒋介石从容部署,敌人兵精将锐,我们拿什么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周恩来执拗地争辩着。“你这是消极的逃跑主义倾向!”李德铁青着脸,狠狠地瞪了周恩来一眼。博古见周恩来竟敢顶撞李德,忙撑撑眼镜架,帮腔说:“据后卫的陈伯钧十三师报告,今天上午十三师、三十四师在下灌、红岭一线与尾追的国民党李云杰师发生遭遇战,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李云杰师被迫后撤,胆若惊鼠,根本不敢紧追,何来的东压?再说湘江一线,只有桂军的两个军,区区五师人马,欲堵我十万大军,岂不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西堵又何惧!”“不管怎么说,*的前锋已直指永安关,但全军主力仍滞留在潇水以东地域,如仍拖拖拉拉地按常规行进,等后追的国民党几路大军追上来,全军将被迫与蒋介石的主力决战,抢渡湘江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周恩来忧心如焚。“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已经三十九天了,长途的行军、作战,已是疲劳之师,特别是辎重部队,疲劳困顿已达极限。如今已顺利突破潇水,依我看就让部队休整两天,筹集粮饷,再渡湘江吧!”博古祈望着李德说。“好吧,就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致电各军团,命令*一军团二师主力扼守蒋家岭、永安关地域,八、九军团相机攻占江华、永明,大张旗鼓地示形于敌,以掩护我军主力抢渡湘江,同时命令潇水以东各部,二十三、二十四日两夜渡河动作应迅速,绝对保证遵守时刻,严禁日间渡河,限二十五日拂晓前全部渡光,并破坏浮桥,将一切船只集中西岸。各部要抓紧时间休整,待命向湘江进军。”李德不情愿地下达着命令。其实,早在十一月十六日,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攻占临武,红三军团六师抵近嘉禾时,中革军委从截获的国民党军电报中已得知蒋介石企图在湘水、潇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主力的军事计划。十一月十七日廿四时,“三人团”以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将敌情致电各军团如下:一、三、五、八、九军团、一、二纵队:何敌以我军主力在宜章以南沿五岭山脉向西急进,该路歼灭我军于湘、潇水以东地区之目的,于十三日决定部署如下:《喋血湘江》第三部分 铁流涌进(上) 铁流涌进 一(3)(一)着十八师即日开黄沙河以西地区集中,限十八日到达。(二)着李觉率补充四团及沿湘江各保安团附机枪十二连,固守冲、祁、零、黄之线,主力控制零陵地区。(三)着六十三师即开东安待命,以一部构筑涤埠头、大庙口之碉堡封锁线。(四)着八十二师经新田取捷向黄沙河以北,廿三师经新田取捷向黄沙河以南各地区集中,均限廿日以前到达。(五)着李抱冰率五十三师经新田取捷向黄沙河以东地区集中,限廿一日前到达。(六)着王东原率十五师由良田跟剿。(七)以上各部均归刘建绪指挥。(八)着周浑元纵队由郴县、桂阳、嘉禾、宁远、道县之线,向南觅我军侧击,薛岳所率部取捷兼程西进,限廿四日前集中零陵附近,六十三师十三日全部到达耒阳。针对蒋介石在湘水、潇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的军事部署,军事顾问李德对中央红军及其行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部署。首先,为充实战斗部队的力量,当天十八时,“三人团”作出了对红八军团、红九军团进行改编的命令:八、九军团均从原来的两个师编制,改为一个师编制,即取消原来的二十一、二十二两个师的番号,两个师的人员武器,补充到红军其他各军团。同时,派遣*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和刘少奇分别为驻红九军团和红八军团的中央代表,负责改编,并要求改编工作从十八日开始,五天内完成。*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后来,由于战事紧张,部队处在不停的运动当中,改编之事不了了之。其次,于十一月十八日晚十六时三十分,向各军团纵队下达了向道县、永明、江华地域转移的部署:“军委决定,为取得更有利的作战及前进的条件,立即由现地转移到道县、江华、永明地域。”李德做出如此部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命令*、聂荣臻统一指挥的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组成的左路纵队,向临武、蓝山进军,夺取红军西进途中的战略要地道县,打破蒋介石在潇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的军事企图,同时取得抢渡湘江的有利态势;二是命令彭德怀、*统一指挥的红三军团和红八军团组成的右路纵队,向嘉禾一带进军,伺机直赴江华、永明,摆出西进广西腹地的态势,借以迷惑敌人,以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潇水、湘江的军事部署。十九日,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攻占蓝山县城。二十日,*、聂荣臻指挥的左路纵队奉命改成右路纵队,分别从临武、蓝山直插道县、宁远,抢占潇水渡口。道县旧名道州,紧临潇水两岸,是周围一带的第一大县城,也是周围一带的第一大渡口,更是中央红军西进路上的咽喉要地。奉命攻占道县的是红一军团二师所辖的四团和五团。事隔多年后,当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回忆攻占道县的情况说:十一月二十日,一军团二师受领了长途奔袭占领道县,并阻止零陵之敌向道县前进的任务。二师师长陈光和政委刘亚楼决定,将抢占道县的任务交给四团、五团,四团攻正面,五团迂回。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他们率领部队,以日行一百多里的速度,长途奔袭,于十一月二十二日拂晓,四、五团同时攻入道县,消灭了守敌,并向零陵方向派出了警戒部队。六团在道县以南的葫芦岩、莲花塘、九井渡架起浮桥,掩护中央军委后续部队渡过了潇水。《喋血湘江》第三部分 铁流涌进(上) 铁流涌进 一(4)率部队攻占道县的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后来说:我们刚到达祠堂圩不久,就接到师部的命令:“薛(岳)敌率五师之众在我野战军后尾追,湘、桂两敌向道县、蒋家岭前进,企图配合薛敌截我于天堂圩、道县间,道县无大敌。我野战军为达到迅速先敌占领道县,渡过潇水,转入机动地域,打击敌人的目的,着你部立即由此地出发,经天堂圩,限明日相机占领道县,并拒止由零陵向道县前进之湘敌。”祠堂圩距道县一百余里,前有湘军、桂军由零陵、蒋家岭向道县驰援,后面由江西尾追而来的周浑元、吴奇伟中央军已到宁远,都离道县城不远。红四团、红五团若不能迅速赶到并占领道县,两敌则可能先占领道县或迅速驰援道县,红军将处于被动的境地。红四团、红五团以日行一百余里的速度强行军,于二十一日傍晚抵达道县近郊。杨成武谈到先敌抢占道县的战斗说:深夜十二点,一切准备就绪,全团开始行动了。工兵排长率领着三个战士,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跳入了潇水河,敌人噼噼啪啪地进行还击,但终于被我们压住了,我们顺利地夺得了船只。天放亮时,在当地船工和老百姓的帮助下,我们架好了34米宽的大浮桥。于是,突击部队开始过桥,迅速抢占东北两门,冲进城去,占领了天主教堂。这时,五团由潇水上游过来,红军完全控制了道县。二十二日拂晓,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五团分别从西门、北门攻入道县城,占领了潇水河上第一大渡口。红军占领道县城,意味着蒋介石企图利用潇水天堑围堵红军的军事计划彻底失败,同时也意味着通往湘江的门户向中央红军洞开。二十三日,“三人团”作出在广西的东北部全州境内抢渡湘江的军事部署,命令*、聂荣臻的红一军团二师直插永安关。同时,为了继续迷惑蒋介石,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三人团”又命令八、九军团继续向江华、永明进攻,摆出一副全力进军广西腹地的架势。暗下里,“三人团”又于十四时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电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由右路纵队改为左路纵队,侦察永安关以南的道路,为八、九军团折向桂北地域探明路线:彭、杨并告林、聂、陈、刘:A三军团应于今廿三日派出一个师带电台密本走四眼桥以北道路,开至葫芦岩、九井渡、新车渡地域控制渡河点及道县通江华、永明两条大道在我手中,并进行下列侦察:1永明方向敌情。2由新车渡经小坪走永安关以南的平行路。3由新车渡经永明以北程义家到灌阳的道路。4道县、永明之间向全县、灌县之间不经大道的其他山道及其里程人家。B上述一个师的开动时间由彭、杨依宁远方向战况自定之,该师到达指定地域,应转令六团及一军团的工兵部队即开道城归还二师主力。C执行情形电告。朱德廿三号十四时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