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万大军兵分五路,不理会叛军小部队的轮番骚扰,直扑大藤峡。先攻克修仁和荔浦两县,断绝叛军外援,然后,以铁壁合围战略,将大藤峡层层围困!十二月初一,明军发动全面总攻,先以小部队正面佯攻,然后主力部队饶道攀上绝壁悬崖,从后方发动奇袭,终于将大藤峡彻底攻克,经过两天两夜苦战,明军斩首三千二百级,烧死淹死者数万,俘获叛军首领侯大苟等七百二十人。获胜之后,韩雍亲持利斧,将大藤峡的两条气贯长虹的古藤砍断,从此,大藤峡更名为断藤峡!先是大部队穿插奇袭,然后是奇正结合的攻坚战,一系列军事行动,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叹为观止的妙笔。震撼大西南的大藤峡叛乱,就此平定!然而,也正是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叛乱,为本书送来了主人公:明孝宗朱祐樘。战后,七百二十个俘虏被押赴京城。除了几位必须正法的首犯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按惯例将接受相同的命运:男的入宫当太监,女的入宫当宫女。总之,都是些可怜的下人。科学家说:美洲的蝴蝶扇动下翅膀,就能引发非洲的一场风暴。在这些进入宫中的战俘里,有一男一女二人,深深地影响了大明朝的国运。男的,就是后来的权阉汪直。女的,就是朱祐樘的母亲纪妃。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没有人能想到这些,大家只想到,朱见深背上的一块石头,终于搬开了,他可以稍稍松口气了。捷报传来,群臣欣喜万分,他们都知道,若无朱见深的知人善任,此次大捷绝无可能。他也许真是一个好皇上呵。出征广西的明军是幸运的,他们摊上了一位优秀的统帅,因此打出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而出征荆襄平定流民起义的明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带兵的白圭和李震也都是将才,可战争却打得旷日持久。百万流民们拧成一股绳,妻子送郎上战场,父亲送儿打官狼。数十万官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梅溪一战,李震的湖广军全军覆没,数万官军和三十八名将官被杀。义军声势浩大,甚至趁乱向邓州和汉中地区接连发动进攻。荆襄战线,一时间摇摇欲坠!万般无奈之下,统帅白圭咬牙切齿:只有用最笨的办法了,啥兵法韬略剿抚结合统统不讲,只一句话:挡我者死!得到补充的明军重新进发了,从四个方向齐头并进围剿流民根据地。这次什么花招都不用,就是与敌人拼消耗。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后,明军终于在寿阳古口山一战中击败刘通,俘虏刘通本人,所部两万义军全部阵亡,无一投降。为彻底瓦解流民反抗意志,明军竟将捕获的一万多义军家属尽数杀害。那是一幕悲惨的情景,鲜血染红了整个荆襄平原。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5)成化二年三月,得意洋洋的白圭回到京城。他写了洋洋万言的工作报告夸耀自己的功劳,信誓旦旦的向皇帝陛下保证:贼首已经伏法,叛乱已经平定,天下已经太平,老百姓高兴坏了。(元恶既擒,余孽尽平,境内宁静,黎庶乐生)。然而他未曾想到,这场血腥的杀戮,仅仅是荆襄大暴乱的开始……大藤峡成了断藤峡,荆襄平原也平静了。广西的流官压迫依旧,民族矛盾依旧;荆襄平原的苛政依旧,驱逐流民依旧。在血腥的杀戮中活下来的人们,他们默默的掩埋好亲友的尸身,擦干脸上的泪水,静静地望着京城的方向,目光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历史无数次证明:酷政与杀戮永远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果然,五年之后(成化六年),刘通的部将李原再次召集旧部发动起义,拥者数十万。这一次负责平乱的是都御史项忠,项忠用更残暴的手段对付这些流民,先是假意诱惑他们投降,然后对放下武器的流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死于这次屠杀的流民有数十万人。更为甚者,明军还把义军的尸首用盐腌制,充作军粮。那些政府治下只想吃饱肚皮的流民们,居然被他们自己的同胞活活吃掉!读史至此,无语,无语。杀戮解决不了问题,吃人更解决不了问题。从成化元年开始,荆襄地区的流###动风起云涌,整整持续了十一年。直到成化十二年,礼部侍郎周洪谟上书《流民说》,提出用招抚流民设置郡县的方法解决问题。朱见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成化十二年设勋阳府和湖广行都司,安抚流民,注册入籍。从此,这些流民终于有了合法的身份,荒凉的荆襄大地在他们的开垦下,成为经济繁荣商旅不绝的富饶之地。在经过了无数次杀戮与流血后,最终皆大欢喜。这位周大人,算得上是明朝少有的智者。若无此举,李自成逼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一幕,怕是要提前二百年上演了。他的故事并没有完,数十年后,六十七岁的他以老迈之躯,迎着种种的非议与漫骂,在朱祐樘执政的最初岁月里,燃烧了最后的余热。至于断藤峡,###也并未中止。成化八年,侯大苟的儿子再度起事,两广风云再起,又是韩雍临危受命,平定叛乱。之后,韩雍提出一系列措施,缓和当地民族矛盾,惩办欺压当地部族的明朝流官,并增设贸易点,解决当地居民的吃饭问题。接着又是周洪谟,提出了一整套详细的设置流官缓和民族矛盾的方法。朱见深全都照办。至此,把明王朝折腾得焦头烂额的断藤峡总算平定了,原因并不是韩雍砍藤的两把斧子,而是那几道利国利民的奏折。恰如周星星在《武状元苏乞儿》中对咸丰皇帝说的那句话:“假如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傻瓜才愿意做乞丐呢。”假如为君者能够爱护百姓,休养生息,傻瓜才愿意造反。压在朱见深身上的另一块巨石,总算也搬开了,他终于可以长长的松一口气了。在搬石头的这几年里,朱见深还做了其他几件重要的事情:恢复于谦设立的团营,增强京军战斗力。不断提拔天顺朝时期遭排斥的忠臣入朝为官,比如明朝历史上惟一完成“连中三元”高难度科举动作的商辂等人,还有那位被朱祁镇贬到甘肃喝风的郭登也回来了,朱见深把大明最精锐的部队“神机营”交给了他,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只要能给我练出精兵来。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6)彼时大明朝,上有朱见深勤政爱民,任用贤才;下有李贤、陈文、彭时等一干能臣执掌朝政;外有韩雍、郭登等将才平定叛乱,保卫边关;内有大藤峡,荆襄等地叛乱相继平定。忠良冤案平反昭雪,奸邪小人得到惩治,朝臣上下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事,一切都在欣欣向荣中。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位性格谦和,用人不疑,胸襟开阔的年轻帝王,将亲手开创一个朝气蓬勃的大明盛世!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失望了。之前,朱见深做的所有事情,原因只有一个:替父还债。然而终其一生,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替儿子继续欠债。事实证明,他还的债虽是拆东墙补西墙,总算聊补一时,可他欠的债,却是滚雪球的高利贷,一年又一年的膨胀。还是那句话:前人砍树,后人遭殃。朱见深承受了这种残酷,然后又把更沉重的残酷留给了他的儿子:朱祐樘。还债的工作总算完成,欠债的工作也浮出水面,并逐步成为成化朝的主旋律。朱见深都欠了哪些阎王债?说来也不希奇,还是朱祁镇留下的三笔:土地兼并,边防废弛,官风恶化。不过,都以几何基数增加了好几笔。所有的阎王债,是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10月)的几件事开始的。具体说来,是两件小事,一件大事。那一年,距离朱祐樘出生,还有整整七年。第一件事情不大,朱见深拨乱反正,罢斥了一大批天顺朝的奸臣小人,顺便没收了他们的土地。人好处置,土地咋处理?有大臣建议:现在无地的农民这么多,咱也皇恩浩荡一回,全分给老百姓?朱见深实地一考察,发现这些地很不错,都是肥得冒油的好地,不错,归我了。这就是困扰整个明朝中后期的一大弊政:皇庄的诞生。皇庄,就是皇帝大人自己家的土地。这真是不可理解,国家都是你的,天下的土地都是你家的,还要自己出来圈地?但站在朱见深角度上却可以理解了:明朝的财政制度是很严格的,国家的赋税归户部管理,就算当皇帝的要用钱,也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可有了皇庄就好办一些了,皇庄的钱是我自己的,我想怎么用怎么用。事实证明,这些钱没有一分用在正事上。可朱见深还是眼皮子浅,恰如给事中齐庄的奏章所说:皇上您富有四海,为什么要和老百姓争利呢?确实如此,好比大户人家的公子哥,非要和穷人家的孩子抢棒棒糖吃,不是惹人笑么。之后的事情,足够让人哭了。皇庄的规模似发酵的面团一样膨胀着,那些宫廷的管家们为讨好朱见深,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皇庄的规模,方法自然就是霸占平民百姓家的良田。更严重的是,皇上都带头圈地了,咱们还等什么?豪强贵族们纷纷卷袖子动手。朱见深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终成化一朝,土地兼并越演越烈,远甚于天顺朝。荆襄大起义之所以旷日持久,朱见深的挖墙工作起到了“卓越贡献”。同年,另一件小事,起始于一次貌似普通的人事任命。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七,为大藤峡叛乱忙得头晕脑涨的朱见深,还没忘了命太监发布一个命令:司礼监工匠姚旺升任工部文思院副使。文思院,隶属于六部中的工部,文思院工部副使,掌管负责制造祭祀用品,官职为正九品,属堂堂正正的“国家干部”。担任这个“国家干部”的,是一个叫姚旺的工匠。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7)看似很平常,其实不平常。很多戏曲或者电视剧总有类似的情节:某个不得志的主人公,偶然碰上微服私访的皇上,又因偶然的事情哄得皇上龙颜大悦,然后皇上金口一开,主人公飞黄腾达,麻雀变凤凰,一跃成为朝廷重臣。比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爵爷,就是此类人物中的杰出代表。放在明朝,这种事的可能性就俩字:扯淡!明朝的干部选拔制度,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严格的,提拔一个官员,需要经过吏部推荐,内阁讨论,皇上拍板,是一套非常严格的程序体系,稍微有不对,给事中和御史的唾沫星子立刻淹死人。不经组织讨论,领导考核,就想加官晋爵,纯粹做梦,天王老子也办不到。扯淡的事,朱见深偏偏做了,由此,他缔造了明朝官职中的一个新名词:传奉官。即不经组织审查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诏书任命的官员。貌似这也没什么,不是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吗?从大藤峡平乱的事可以看出,朱见深用人眼光不差,那这些传奉官,或许也是一些出身寒微有惊世之才的能人吧?事实是:这些所谓“传奉官”,出身寒微不假,有“惊世之才”也不假,不过,都是歪才!具体说来,他们当中有炼丹的道士,研究春药的巫医,招摇撞骗的妖僧,装神弄鬼的法师。就是没一个正经干事的。提拔这些人当官,当然也不是为了干什么正事。其实说到底这也就是个供需问题,朱见深想干什么,都得有对口服务的。皇帝也是人嘛,谁还没个业余爱好?可大臣们接着渐渐发现,这些事全成了朱见深的正式工作,至于当皇帝……似乎连个业余爱好都算不上了。这还不算,这些“传奉官”全都来自基层,朱见深是怎么“发现人才”的?答案只有一个:宫廷太监推荐!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了,于是,传奉官们和太监相互勾结,把持朝政,欺压官员,这些传奉官本人当然也不仅仅专心于本职工作了,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是日常工作,抢男霸女做奸犯科全是家常菜,总之,都不是什么好货。大臣们不平了,十年寒窗苦读,无数次科场搏杀,历尽官场厚黑沉浮,到头来混的还不如这群文盲无赖!你凭什么?老百姓们也该琢磨了,读书识字,真不如有个“一技之长”呵。帝国的心脏身边,聚拢了这样一群相互勾结的无赖,祸乱朝政,横行霸道,污染官风民风,所谓励精图治,还从何谈起?传奉官的事暂且不表,他们一会还要出现,为朱祐樘黑暗的童年,一次又一次增加痛苦的砝码。只是有人开始糊涂了,我们的新领导怎么了?一面拨乱反正,一面又不停的扯淡,看不懂,真的看不懂。马上就能看懂了,因为这一年宫廷内最大的新闻发生了:八月二十二日废皇后。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从朱见深身上我们可以得知:失败的男人也不例外。朱见深的正式婚姻是包办的,皇后吴氏大有来头,父亲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舅舅是曾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朱祁镇命的怀宁侯孙樘,堪称将门虎女。很明显,这是门政治婚姻,没啥感情可谈。没感情可以培养感情,但吴皇后怕是没机会了,因为朱见深有位一生挚爱的女人: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于是一如言情片里用滥了的情节:万贵妃得宠,吴皇后吃醋,然后吴皇后就给万贵妃穿小鞋:借故打了万贵妃一顿。她没有想到,这顿打,把二十三年的荣华富贵,几家人的高官厚禄,统统打没了!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8)消息传来,朱见深震怒,敢欺负我的女人,废你没商量!很快吴皇后被废了,打入冷宫,从此以泪洗面。吴皇后的亲戚家人遭贬罢,连支持吴皇后的太监牛玉(朱祁镇当年的贴身太监)也被发到菜园种菜。由此事,大家终于认识到了一个女人的厉害:那藏在朱见深背后的万贵妃!朝臣们不明白,一个年近不惑,长得像汉子一样,声音粗,脾气臭的女人,究竟用了什么样的魔力,栓住了年轻皇帝的心。而在事件争执最激烈的时候,朱见深与母亲周太后的一段简单的问答,揭开了事情的真相。周太后问:“儿啊,这个姓万的又老又丑,你干吗喜欢她?”(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朱见深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只要有他在我身边,我就觉得心安。”(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一切的缘由,就此解开,所有成化朝的荒唐事,还有这场匪夷所思的不伦之恋,全都找到了答案。这是一场由成长酿造的悲剧。儿童心理学家曾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记忆,将定格他一生的幸福与否。做皇帝,也是一样。朱见深的童年苦的很,父亲做了俘虏,丢了皇位,自己的太子位立了又废,还成为朝臣争斗的焦点。生活在官场的血雨腥风之中,漫长的磨难里,许多人离开了他,许多人背叛了他,无尽的孤独与死亡的恐惧折磨着他,世态的冷暖炎凉,他已尽尝。周太后不懂儿子的心思,她虽然是朱见深的母亲,可很早就与他因政治风波而分离。母子情分不能说没有,但要说骨肉情深,显然也不靠谱。大臣们不懂皇上的心思,因为在那段坎坷的岁月中,他们或是忙着###,或是忙着寒窗苦读奔功名,那个可怜孩子心灵的悲伤,他们不曾关心过。只有一个人:宫女万贞儿,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自始至终的陪伴着她,既似母亲,又似妻子,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化解他无数的愁苦孤独,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甘苦与共,相依为命,携手走过了那段曲折的人生。然后,当年那个孤独无助的孩子,成为今天至高无上的皇帝,当年与他冷暖相依的万贞儿,成为他的万贵妃。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相濡以沫的爱情。事实正是这样:童年的朱见深,他得到了爱是残缺的,万贞儿的出现,弥补了那残缺的一角。因此,万贞儿成了他一生不离,谁也无法取代的女人。在朱见深眼里,所谓父母之爱,所谓君臣之情,统统不过是生命里麻木的过客。他也有许多嫔妃,也生了许多孩子,可说句不客气的话,比起和万贵妃的情分,那些可以称得上是无足轻重了。由此也产生了成化朝政坛的第一定律:凡是万贵妃喜欢的,就是皇上喜欢的。万贵妃都喜欢做什么呢?若她真能温良贤淑,倒真是社稷之福了。事实恰恰相反。比如万贵妃最喜欢的事就是为内宫“计划生育”工作做贡献,哪个妃子怀孕了就逼谁堕胎。我不生,谁都别想生。可问题是万贵妃早已过了生育年龄(生过一个孩子,没一年就死了),古代又没啥高龄受孕的先进医疗办法,她生不出来,其他妃子只能可怜巴巴的干等着。所以怀孕和打胎就成为成化朝前十年宫廷工作的“专项重点内容”。领导抓了大方向,自然得有冲锋陷阵的。一批具有“卓越工作经验”的宫女太监充当了打手抓牙,为万贵妃四处探听消息,整治不听话的妃嫔宫人。深宫内院,怎一个恐怖了得。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9)还有那些传奉官,八成以上都是讨得万贵妃欢心后得以提拔的,基本全是她的心腹。那些给她充当打手的太监们,包括粱芳、钱能、汪直等人,都经万贵妃培养而一步登天的。他们横行霸道,都是背后被千人踩万人骂的角色。当然,万贵妃喜欢,皇上自然也“喜欢”!事情说到这里貌似还都是小事,所有的一切,培植私人势力也好,逼妃子堕胎也罢,都不过是宫廷内部事务,属于后宫之主万贵妃的正常业务范围。可千不该万不该,万贵妃最不该插手的事情:朝政,她也管了。本来朝堂上还有一群能臣干才,从内阁到六部,朱见深最初信用的几个人都不错,可一般有点本事的,大都不买万贵妃的账,于是万贵妃怒了:不买账?整你没商量!老天也似乎帮着万贵妃。先是内阁大学士李贤在成化二年因操劳过度病逝了,然后另一位长年与万贵妃倒行逆施做斗争的大学士彭时也在成化十二年病故。然后,诸如商辂、韩雍、王恕、董方等能臣相继遭贬罢。一批依附万贵妃的官员相继被提拔了上来,比如内阁的万安、彭华,六部的李敏、杜铭、陈钺,这些人或依附万贵妃,或勾结万贵妃的亲信太监,平日里除了拍拍领导马屁,就是喝茶聊天外加相互背后搞点小动作,总之,都是不干正事的。套刘宝瑞相声里的经典台词:好嘛,一群混蛋。于是,六部歇菜了,内阁歇菜了,大明政府光荣获得两个荣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除了管深宫,管政府,万贵妃当然也没忘了最该管的人:皇上。朱见深在业余爱好的选择上,始终如一的听老婆的话。万贵妃说信佛,他就花钱修庙;万贵妃说信道,他就开炉炼丹。至于国计民生之类的小问题,实在是懒得管了。事实上,从成化五年开始,朱见深就基本不上朝了,长期处于歇班之中。皇上歇班,政府“行政不作为”,谁管呢?当然要找信得过的人管。万贵妃信得过的人,不就是皇上信得过的么。换句话说,万贵妃就是大明朝的管家婆。可事实是,她管不好这个家。她信任的人,不是不干活,就是挖家里的墙脚。这个家是越发的乱了:朝政乌烟瘴气,宫内宫外奸邪横行,社会矛盾激化,政府效率低下,水旱灾害不断,边关狼烟四起……万管家婆可不在乎这些:栓住自己的男人就行,管它洪水滔天呢!朱见深的性格让后世人很奇怪,你说他不干正事吧,大藤峡和荆襄都是他平定的,流民是他安置的。你说他亲近小人吧,他曾信用的李贤、彭时、商辂、韩雍……哪个不是贤臣?你说他荒淫无度吧,专宠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二十多年,始终不离不弃。你说他不理忠言吧,忠臣给他写的奏章堆积如山,难听的话多的是,换成他爹早把提意见的人拉出去打板子了,可他微笑应对,表彰嘉奖提意见的干部,从不打击报复秋后算账(当然也从不照办)。你说他昏庸糊涂吧,于谦还是他给平反的………可他治下的大明,边防废弛,奸邪横行,政治腐败,老百姓民不聊生。说他不该负领导责任,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说到底,这是个素质问题。做皇帝,该有什么素质?在老百姓眼里,皇帝应该是一切完美的化身。可对于皇帝本人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是不靠谱的梦想。但有弱点的皇帝,依然能够成为好皇帝,因为,皇帝最重要的素质只有一条:坚强。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1…坚强的标尺,不是坐老虎凳灌辣椒水,而是一件更难的事:克制欲望。春秋时候的卫懿公,没其他不良记录,就喜欢养几只仙鹤,结果就闹得民怨沸腾,敌人来攻时自家臣民全做了鸟兽散,闹了国破家亡的下场。老百姓家养宠物没啥,做皇帝的养就是罪过,这就是皇帝和老百姓的区别。普通人可以有的欲望,做皇帝却未必可以有。普通人可以有的爱好,做皇帝的就可能必须抛弃。比如被称为千古圣君的李世民,也曾喜欢养鸟,可听大臣魏征谈完卫懿公养鹤亡国的典故,李世民二话不说,打开鸟笼子把鸟全放掉,从此一辈子不再养鸟。不是他不喜欢养鸟了,而是他知道:要做好皇帝,就要学会克制。治国:才是皇帝最重要的事。凡是耽误治国的欲望,纵然再大的诱惑都要克制。要留个好名声,就要专心致志做最重要的事。这就好比做学生的想拿高分,就要牺牲玩耍的时间来学习。事实无数次证明,无论什么时代,那些压制住自己的欲望,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人,都是最成功的人。朱见深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是由童年决定。特殊的童年,给予了他成长的苦难,给予了他一生最爱的人,也给予了他影响一生的东西:性格。十多年里,一个小小的孩子,长期生活在无边的孤独与漫长的恐惧中,没有磨练他的意志,却造就了他的性情。他性格里所有的反差,说到底就是两个词:多疑、脆弱。因为多疑,他只信任万贵妃一个人。因为脆弱,他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叹气,恰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因为脆弱,他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那些黑暗的岁月,无数恐怖的记忆,并未随着云开雾散而消失,相反化成浓浓的阴影,投射到他心的深处,演化为伴随他一生的欲望。恰如他与母亲对话时所说的,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找心灵的安宁。他一生都在做这个事。所以,皇位对于他来说,并不意味着权力的光荣,它只代表一个意义:最好的避风港。多少的磨难告诉他,只有爬到最高的权力宝座上,才能逃避所有的恐惧和危险,才能满足这种心灵的安宁。当他真正坐上这个位置时,他才知道,皇帝是要干活的,官员任免,拨乱反正,日常杂务,样样都不是轻易能干好的。他也曾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但那时候国家###四起,不干不行,一歇班,皇位都保不住,哪里找避风港去?当所有的危难渐渐过去的时候,朱见深脆弱的承受能力,也渐渐到了极限,他需要休息,需要放松,最重要的,是需要满足心灵的欲望,这是他当皇帝的惟一目的。所以他用了很多的方式,比如求长生之术,比如喜好歌舞,比如歇班不上朝,比如吃春药后四处留情。这些事情也渐渐变成了他的日常工作。而万贵妃,则是他心灵避风的港湾。所以,万贵妃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当然,只有一件事情例外,正是这件事情拯救了黑暗中的大明朝,那就是保住朱祐樘的太子位。至于原因,后面会讲。总之,他的欲望就如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无可遏制,也不想遏制。就像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迷途少年们,明知迷恋游戏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甚至误了一生前途。大道理都懂,可依旧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朱见深的一生,其实就是这些迷途少年的翻版。他懂得事理,也有治国的某些才能,但他同样沉迷于欲望。不同的是,他没有父母和老师管,反而有老婆的怂恿而支持。更不同的是,他是皇帝,他的任务是治国,而不是上学。沉迷网游的学生上不好学,沉迷欲望中的朱见深也治不好国。于是,皇上歇班了,管家婆万贵妃嚣张了,政府行政不作为了,传奉官和宫廷太监上窜下跳,祸乱朝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官场风气日益败坏,一切的一切,对照天顺朝,在经过短暂的拨乱反正后,很快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大明帝国这台一度飞快转动的机器,再度停顿下来。皇帝瞎搞,政府歇班,社会矛盾严重,霉菌毒素在停滞的机器上疯狂生长,待到朱祐樘接手时,它已铁锈斑斑。话剧《屈原》里有台词:“电,你这宇宙中最锋利的长剑,你把这无边的黑暗辟开!辟开!”可闪电过了以后又是什么呢?依然是无尽的黑暗。这,恰是成化朝二十三年岁月的真实写照!短暂的拨乱反正,短暂的光明,之后依然是漫无边际的黑暗与混乱。朱见深的生动例子再次告诉全天下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完整的童年,是多么的重要。幸运的是,他的儿子朱祐樘不一样,虽然他的童年貌似不幸,却其实完整。不一样的童年,造就了不一样的帝王之路。成化五年,即朱见深开始歇班罢工的第一年,他在视察自己的内库(攒私房钱的地方)时,邂逅了一位管仓库的瑶族女子,亲切攀谈后,两人发生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惟一的一次。一年后的七月,这个孤单的宫女在皇宫的角落里,产下了一个头发缺了一角的婴儿。他像一颗微弱的星星之火,降临在这个已然黑暗无边的世界上,他就是朱祐樘。大明王朝中兴之君的人生开始了。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在谈朱祐樘童年的时候,不妨借用一下应试教育的优秀经验,让朱祐樘也和他的父亲比一比童年,以证明一件事:弘治十八年盛世,是怎么来的。与其父相比,朱祐樘的童年有三大幸运。第一个幸运,从出生开始。成化六年七月,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朱祐樘出生了。没有接生婆,没有任何医疗条件,没有特户病房,没有产前产后营养护理,这个苦命的孩子,终于还是生下来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任何母亲在这一刻,望着心爱的孩子,都会露出会心而幸福的微笑。惟独朱祐樘的母亲:宫女纪氏例外。她望着啼哭的朱祐樘,眼睛里充满了无尽的愁苦和悲伤。这是个苦命的母亲,原本是广西土司家的千金小姐,可一场大藤峡叛乱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把她送进宫里当了低贱的下人,受尽了白眼与屈辱。母亲苦,儿子却更苦,十月怀胎的时候,儿子其实就已经死过一次了,好不容易生下来,却很有可能马上死去。任何母亲,都是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的。痛苦的造就者,正是万贵妃。自从独霸后宫以来,万贵妃一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狠抓宫廷计划生育工作。她的耳目众多,爪牙遍布,随时有人向她检举揭发宫廷斗争的最新动向。朱见深在内藏库的那一夜风流当然瞒不过她的眼睛,纪宫女一年前就已经是在她那里挂号的人物,可天算地算,还是把她漏了。因为天算地算,始终不如人算。纪宫女和朱见深“亲密接触”了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一切怀孕女性的正常反应,然后就个人来视察了:万贵妃派来的工作人员,检查计划生育工作监督情况的。检查完了以后,这位工作人员:某个不知名的宫女,很轻松的给领导汇报说:“她没怀孕。”于是,万贵妃放心了。于是,纪宫女安全的度过十月怀胎,并最终把孩子生了下来。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纪宫女知道,就在她分娩最痛苦的时刻,一个阴森森的黑影已然站在门外,当婴儿嘹亮的啼哭划破黑暗的天际时,那个黑影走了进来。纪宫女一愣,然后抱着孩子苦笑了一下:进来的是太监张敏,万贵妃的亲信太监,常年负责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线职工。他来干什么,纪宫女很清楚。就在几个时辰前,万贵妃终于还是知道了这件工作中的“疏漏”,恼怒万分的她急忙派出了最得力的太监张敏去“纠正错误”。这种事他干过很多次,每次都“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纪宫女下意识的紧紧护住怀里的儿子,这是每个母亲本能的反应,虽然她知道,或许没有什么用。可是她惊讶地发现,这位张公公今天很不对劲,他默默的打量着母子二人,眼睛里没有任何的杀气,相反,却有一种从未见过的慈祥与关怀。然后她听见张敏轻轻的叹息了一声,温和的对她说:“这里很不安全,把孩子交给我,我会保护好他的。”纪宫女愣了,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她终于确认,自己可以相信这个人,在他的帮助下,儿子可以得到安全的庇护。张敏抱走了孩子,他很快兑现了承诺,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将孩子藏好,然后联络了许多相熟的宫女太监,从自己微薄的收入挤出钱供养这个孩子,并定期安排纪宫女与儿子见面。这更不可思议了,张敏从事这项工作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是他日常的工作内容,就象穿衣吃饭一样随便。但是瞒着领导搞小动作,一旦东窗事发肯定没活路。还有那位当初隐瞒了怀孕真相的宫女也是一样,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权,拼得一辈子尽毁,也要保护这个孩子,他们究竟为了什么?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美国电影《血连环》里有这么一幕:一个犯了几十条人命案的连环杀手被警察包围,为了突围他在闹事区疯狂开枪,无数路人倒在他的枪下,然而,当杀红了眼的他把枪口对准了一个小女孩时,他却停下了,在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他放下了枪口,然后,他被警察击毙了。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有人说,做为杀人犯,在杀第一个人的时候,还有负罪感,可随着杀人越来越多,负罪感会越来越少,直到彻底麻木。做任何坏事,都是这样。但事实证明,除非是彻底丧尽天良的禽兽之徒,每个普通人,无论善恶,心灵深处总有一份未泯的良知。那份良知静静的藏着,却很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某个环境下突然迸发出来,爆出无比强大的力量。朱祐樘很幸运,他的第一个幸运就是:善良。当他的父亲出生时,是含着金钥匙生活在蜜罐中,却又突然遭到人生的变故。童年时代的朱见深所看到的,是世态炎凉的丑恶一面,因为恐惧丑恶,所以脆弱。朱祐樘却相反,他出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生命旦夕不保,却见识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善良。因为善良,所以坚强。良心未泯的张敏保护了幼小的朱祐樘,然后,是许许多多下层的宫女太监们自发的加入了这个行列,帮助照顾他,保护他,更帮助纪宫女保守这个秘密,尽管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随时有机会去出卖这个秘密,尽管他们知道,出卖这个秘密可以让他们获得想象不到的荣华富贵。但没有人这样做。于是,在打个饱隔说个悄悄话都能传到万贵妃耳朵里的后宫,这个秘密被保护了下来,整整五年,万贵妃竟然很天真的认为这个孩子早已被处理掉了。这不能不说一个奇迹。尽管那时候的朱祐樘尚未记事,但是从他记事开始,一定会有许多人为他反复的讲述这段奇迹。朱祐樘也一定学到了他人生里的第一课:善良无敌。这个信仰影响了他的一生。朱祐樘的第二个幸运:母亲。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曾说:“母亲是孩子成长历程里的第一个老师。”对照这句名言,朱祐樘的父亲朱见深,实在是太可怜了。朱祐樘的父亲朱见深,是一个缺少母爱的人。在那场废立太子的风波里,母亲周太后(当时叫周贵妃)为了自保离开了他,和他划清界限,把幼小的他扔在了孤零零的王府里。朱见深畸形的成长过程,正是从此开始。相比朱见深,朱祐樘幸福的多了。他有好母亲,而且不是一个,是两个。朱祐樘的第一个好母亲,是他的生母纪宫女。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她的家世、籍贯,甚至年龄,至今依然无从可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她是一个性格善良、品德端正的好人,在她短暂的一生里,只有爱,没有恨。她的人生很不幸,经历了从官小姐到奴婢的大起大落,沦落到深宫为奴,做最底层最辛苦的活,受尽白眼与欺负。但是她从不抱怨什么,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打击,她都是善良的对待身边每个人,认真做好每件该做的事,从干杂活,到管朱见深的钱库,都做的井井有条,也从不吃拿卡要(虽然她有这个工作便利),身边的每个人,她都诚恳以对。因此,才有这么多的人自发的加入进来,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对可怜的母子。而这一切,无疑潜益默化影响了朱祐樘,在以后漫长的苦难岁月里,在艰辛的执政生涯里,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从未叹息,从未抱怨,他的勇敢坚强,来自母亲。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朱祐樘还有一个养母,那就是前文中说到的因殴打万贵妃被废的吴皇后。小朱祐樘吃着百家饭在深宫里成长着,母亲有工作,宫女太监也有工作,只能轮流看护他,可是大家毕竟都是穷人,微薄的工资养不好这个孩子,所以从小他就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事实是:母亲养不活他,穷朋友们也养不活他,要是现在叫他去认亲爹,肯定死得比饿死还快,怎么办?这个时候,吴皇后主动站出来,承担了抚养孩子的重任。吴皇后虽然被废幽禁冷宫,可毕竟家底不薄,平时又没什么工作任务,可以一心一意照料孩子。于是大家答应了。一个被万贵妃迫害的废皇后,收留了另一个被万贵妃迫害的孩子,这样的事放在武侠小说里很常见,照后面的情节应该是,背负血海深仇的母亲,一边带着孩子躲避仇家的追杀,一边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咱家是被某某人害成这样的,你长大了一定要替你娘报仇啊。照这个情节发展下去,朱祐樘将来很有可能把万贵妃全家满门抄斩(后来他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朱祐樘没有。这位受尽万贵妃迫害的吴皇后,虽然当初的遭祸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先找事打了万贵妃),虽然她收留朱祐樘的动机并不单纯,但是她并没有给朱祐樘灌输仇恨,相反给了朱祐樘一个孩子最需要的东西:爱。在她的冷宫里,小朱祐樘得到了良好的照顾,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母悉心的关怀。具体的抚养工作细节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吴皇后待他很好,照料他生活,教会他做人,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好人。十多年后,苦尽甘来的朱祐樘终于坐上帝国权力的宝座,此时的他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伤害过他的人反攻倒算。这一切的缘由,自然来自童年时母亲和吴皇后对他的教育。因此,我们依然可以确定,吴皇后是一个好人,一个教会儿子怎么做人的好母亲,如朱祐樘的生母纪宫女一样。两个好母亲教育一个好儿子,这是朱祐樘成功的基点。但仅仅有这些,要当好一个皇帝仍然是不够的,这恰是朱祐樘第三个幸运之处:责任与承诺。从一岁到五岁,在两位母亲的关怀和教育下,在无数好心人的照料与保护下,小朱祐樘茁壮成长着,虽然营养不良,却心情快乐,虽然环境艰苦,却无忧无虑。他的童年,比起父亲朱见深,纵然清苦,却是健康而完整的。不过朱祐樘缺少了另外一样东西:父爱。这一条,朱见深一辈子未能给他,但他却在另一个人那里得到这种不是父爱,胜似父爱的亲情。那是在他结束童年,直面深宫风雨之后。为朱祐樘赢得“父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保护他的太监张敏。张敏知道,是他把朱祐樘保护到这个世界的,既然做了第一步,后面的事更要为他负责。张敏更知道,眼下情况虽然安定,但绝非长久之计,孩子终于会长大,深宫内院藏不住大活人,事情总有一天会传到万贵妃的耳朵里,到那之后,靠他们这些下等的宫女太监,还有一个下岗的吴皇后,是根本保护不了这个孩子。此时的朱祐樘,是一朵温室里的幼苗,可是保护他的温室太脆弱,根本无法为他遮挡风雨。更重要的是,他不能一辈子做不光彩的私生子,他需要有正常人的生活,他需要父亲。所以,每当来探望朱祐樘时,张敏总会默默的望着玩耍中的小朱祐樘,郑重的对两位母亲说:你们放心,我会想办法为这个孩子争来名分的。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听到这话,两位母亲只有苦笑:你一个小太监,无权无势,你拿什么去争。直到她们终于看到,张敏兑现了这个承诺,以生命为代价。那已经是成化十一年的事了。那时,万贵妃霸占后宫,气焰滔天。内阁大学士彭时去世,万贵妃的亲信万安等人从此执掌了大权,开始了纸糊三阁老的“光辉历程”,一切看上去都很糟糕。朱见深此时已长期歇病假,专心从事杂七杂八的瞎搞活动,一如既往的虚度光阴,放纵欲望。套一句郑智化的歌词: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总之,日子过的相当荒唐糜烂。一直在朱见深身边伺候的张敏知道,这位皇帝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一个连万贵妃都不知道的心事,而这个心事,他早晚会说出来,等到他说出来的那天,便是朱祐樘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张敏耐心的等着,直到成化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那天清晨,张敏照例为朱见深梳头,一不小心,梳下来几根白发,朱见深一愣,望着镜子中那张渐渐爬上鱼尾纹的脸,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十岁,不再年轻了。当然,以朱见深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想什么浪子回头、发奋图强之类的“傻事”的,他脸色浮现出忧郁的愁苦,终于长叹一声,说出了那个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心事。“我已经老了,却还没儿子。”(老将至而无子)张敏吃了一惊,手中的梳子差点掉下来。他知道,自己苦苦等待一个机会终于来了。错过这个机会,朱祐樘将继续苟且偷生下去,永不见天日,抓住这个机会,他将兑现对朱祐樘母子的承诺,给朱祐樘以新生,但是,却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说,还是不说。电光火石之间,张敏勇敢地做出了抉择。“扑通”一声,张敏跪倒了,愁苦中的朱见深惊讶的回过头,看着这个伺候了他十多年的下人,然后,他看到张敏满脸泪水,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一声呐喊!“陛下,你早就有儿子!”这一声呐喊,几乎囊括了朱祐樘母子五年来所有的辛酸与孤独,囊括了所有为这母子二人默默付出的愿望,囊括了那么多善良的心,无私的人,他们无悔的奉献与牺牲。朱见深如遭雷击般惊愕的半天,眨眼间喜悦的电流冲遍了全身。他颤巍巍的看着泪流满面的张敏,哆嗦着问:“你说什么?我有儿子了?他在哪,他在哪啊?”后面的事情,就一如所有伦理电视剧中的惯用情节了,父子相认,抱头痛哭,然后母以子贵,纪宫女被册封为纪贵妃,几个月后,身为长子的朱祐樘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指定接班人。貌似一切故事已经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了,看上去很美好。最重要的是,做父亲的给孩子取了名字:朱祐樘。这是一个数百年之后,依旧光耀华夏史册的姓名。看上去很美好,其实一点也不美好。那个清晨,张敏很平静的向朱见深诉说了一切:万贵妃的迫害,皇子的艰辛童年。然后,他平静的回到自己的卧室,吞金自杀。因为他很清楚,这位皇帝首先是一个好丈夫,然后才是一个好父亲,疼儿子不假,但他绝对不会因为儿子惩罚老婆万贵妃,更不会为了老婆保护他。万贵妃的魔爪已经伸向他,他在劫难逃,既然如此,不如自己解决。他还清楚,此时的万贵妃已经恼怒到发狂,在未来的十多年里,她将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来疯狂迫害打击年幼的朱祐樘,直到把他彻底整残整废,但张敏知道,在成长的道理上,朱祐樘必然要经历这一关,能不能闯过去,自能看造化了,自己已无能为力。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