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切斯特公学,学生上物理课时先在实验室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自己估计应该用什么公式描述现象。第一次估计出的公式往往都不正确,这时老师就会引导学生,比较估计的公式与正确的公式有什么差别,再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别,反复这样几次,一个比较正确的公式就估计出来了。这种教学方法要用更长的时间,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学生更能认识到自然现象的本质,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要深刻得多。这种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物理的理论建立和发展过程的缩影,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有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2) 学物理需要用比较多的数学知识,物理习题通常有大量的计算,但是温切斯特公学的老师更强调物理概念而不是计算,老师总是要求同学尽可能用物理方法完成作业,而不要用数学方法完成作业,所以他们不做很多需要计算的物理习题,而是做大量的思考题。这种思考题就是根据一些物理现象猜测会有什么结果,张艮星期天回家有时就谈起这种作业,考我们的物理概念还能记住多少。 有一次他考我们的是一个大挂钟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两米高的大挂钟,大挂钟有一个一米长的钟摆,钟摆由黄铜制成。如果这个钟从一个温度为十度的屋子搬进一个温度为三十度的屋子,这个钟有什么变化。 很显然,钟的快慢会有变化。然而引起钟快慢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的变化会引材料的膨胀或收缩,进而引起钟摆长短的变化,然后钟摆长短的变化会引起钟的快慢。首先要考虑哪些因素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然后确定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最后才是那些最重要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思考题练习,张艮不仅对物理现象的本质有了更准确的理解,而且有一套办法解决问题。老师认为教学生知识是比较容易的,很多学生根本不用教就可以自己从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训练,而且要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学生。 英国高中教育要分科,所以老师逐步让学生懂得各个学科的联系和差别。比如,物理、数学和工程有很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很大的差别。 分析数学问题要把任何事物或现象抽象为数字或逻辑关系,因此抽象思维对数学家非常重要;相反工程师要把任何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实体,因此在工程师的头脑中任何数字可能代表一个物体的大小,或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对学工程的学生,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适合具体的情况。老师总是给他们说,拥有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说明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 英国大学的博士生入学时都先注册为硕士生,一年半或两年后有一次"升级"答辩,通过了"升级"答辩才成为博士生,才开始写博士论文。有些大学有一个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生的学习,也包括博士生"升级"答辩。 我在南安普顿大学地质系工作时,是史玎森教授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有一次我们开会讨论一个研究生的"升级"答辩,每个成员要根据那个研究生的"升级"答辩写一个意见。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讨论,所以写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意见。我的意见包括了很多细节,我自认为质量应该不错。谁知史玎森最后总结时,仅寥寥数语,却讲到了问题的实质。他的结论是,这个研究生能够用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照他的原话说,"这个研究生知道他在干什么-Heknowswhatheisdoing"。 这种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温切斯特公学教学的特点,在学数学和理工的学生中,有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个故事是:一个数学家、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工程师一起坐火车旅游。他们看见原野上有一匹黑马。工程师说,这个地方的马是黑的。物理学家说,不对,应该说这个地方的马至少有一匹是黑的。数家学说,也不对,应该说这个地方的马至少有一匹的有一面是黑的。虽然,一匹马一面是黑的而另一面的颜色不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数家学分析问题的严谨,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农场主要求他们3人给农场建一个羊圈,用四根十米长的木条,用最短的时间建一个占地面积最大的羊圈。工程师用半天时间,建成一个正方形的羊圈,占地面积一百平方米。物理学家把四根十米长的木条锯成四十根一米长的木条,用两天时间建成一个圆形羊圈,占地面积一百二十多平方米。因为相同的周长,圆形面积最大。然而数学家的方法很特别,他只锯下了四根半米长的木条,在两个小时内用四根半米长的木条也建成一个正方形的羊圈,占地面积零点二五平方米。数学家告诉农场主,你站在这个零点二五平方米的正方形里,除了这零点二五平方米外,整个地球表面都是你的羊圈。根据农场主的要求,数学家用最短的时间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最大的羊圈,并且用的材料最少。遗憾的是这个羊圈实际上是不能圈羊的。因为数学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虽然用了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但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3) (二) 张艮每门课有两位老师,每一学期每个老师都给家长一个报告,评估他学习的情况,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张艮在宋顿中学时,任课老师每一学期也给我们一个类似的报告,除了科学课的老师对他的课堂纪律有意见外,其他老师的报告都无可挑剔。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的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有点意外的是,任课老师给我们报告中,每门课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最让张艮不能接受的是教综合课老师的评语。英国的高中开设一门综合课,也就是思想教育课。在温切斯特公学,这是必修课,但是不考试。这是张艮最喜欢的一门课,涉及宗教、哲学、文学、历史、政治。除了老师讲课外,更多的时候是学生讨论和写文章。张艮本来对这些就很感兴趣,自己认为文章也写得不错,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做综合课的作业。谁知一学期结束后,综合课老师的评语让他非常失望,不只是失望,而是愤怒。 综合课老师的评语说:张艮的文章有一定的深度,体现了他在分析和论证问题方面的能力,但是他过分追求文章喜剧性的效果,使得文章结构凌乱,很多内容显得没有关联。更糟糕的是张艮好像很固执,不愿意改变,也不愿意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虽然我相信他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喜剧演员,但是他目前应该把他喜剧演员的生涯暂停两年,因此他写作时不应该把他的个性强加于所有的文章之中。 张艮对综合课老师评语的愤怒不是认为老师的评语不对,只是对老师这种挖苦讽刺的做法不满,认为老师在评语中用词过于刻薄。我们和他讨论过多次综合课老师评语,他后来也能够接受和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他大可不必费尽心思让学生难受。像大多数宋顿中学的老师那样,在学生的评语中虽然也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但是多鼓励,少批评。这样老师、学生和家长皆大欢喜。 正是由于综合课老师评语的尖刻,或者说深刻,张艮才认认真真地对他的写作风格和技巧重新认识。他在宋顿中学受到的写作训练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他的写作风格很单一。老师为了让他能够掌握更多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不仅多次与他面对面的交谈,最后在评语中宁愿用语尖刻,也希望他有所思考,有所进步。正因为老师评语尖刻,他才不会忘记。如果四十年后张艮参加温切斯特公学的校友会,他可能会再想起综合课老师给他的评语,不过那时他的体会和现在的体会可能大不一样。 温切斯特公学的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特别是对"学者"说,要他们珍惜在温切斯特公学的经历,老师认为仅仅学校的名声对学生的前途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老师讲的是事实。姑且不说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温切斯特公学治学严谨的传统,老师仅仅为了学校的声誉也要求学生很严格。 温切斯特公学治学严谨是我期望的,但是治学严谨的程度我却没有想到。英国高中毕业时A-Level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做实验或大作业的成绩。这部分成绩是由学校给的,所以老师通常用很大的精力帮助学生把这些作业做好,尽量争取高分。这样即使统考时成绩不是太好,总分也不会太差。尽管学校之间有监督环节让这部分成绩公正,事实上任课老师总是尽可能让学生有好成绩。以至于英国广播电台BBC最近报道有些老师和家长有欺骗行为,帮助学生获得好的实验课或大作业的成绩。 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的第二年时,他已经打算在大学学物理。第二年第一学期的老师的报告送回家后,我们大吃一惊,张艮的物理实验课作业竟然是"C"。他的物理考试成绩都是"A",在学校的物理竞赛中他是第一名。因为学校的物理竞赛也包括了相当多的实验,所以我们很难相信他的物理实验课会有如此大的问题。物理实验课成绩要影响物理课的总成绩,如果张艮的物理A-Level成绩不是"A",他根本不可能进牛津和剑桥这样的大学,甚至连帝国学院都进不去。更重要的是张艮既然打算学物理,就应该把所有的物理课课程学好。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4) 与物理老师见面时,我问他张艮物理实验课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物理实验课作业的成绩是"C"。老师说张艮物理实验课没有任何问题,所有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论都是正确的。但是他的物理实验课的报告太简单,他可以给他一个"B"甚至"A-",也可以给他一个"C"。为了让他吸取教训,让张艮认真完成实验课,他决定给他一个"C"。我对老师说,物理实验课的成绩将影响物理A-Level的成绩,张艮实际上掌握了物理实验课的要求,另外老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写实验课报告的要求,如果老师认为学生的报告质量不高,可以要求学生重写。所以我请老师考虑,张艮能否重写物理实验课的报告,重新给一个成绩。然而老师断然拒绝,老师认为张艮完成作业不认真不是一个小问题,让他改变这种态度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一个坏的成绩,让他永远不要忘记。 我当时对老师的决定很不理解,认为改进完成作业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机会改进,而A-Level的成绩对上大学,对将来工作都有影响,并且这个成绩是没法改变的。 幸运的是,老师的判断和采取的方法是正确的,张艮在后两学期的三次物理实验课中成绩都是"A",最后物理A-Level的成绩也是"A",更重要的是他对完成实验报告的认真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个改进对张艮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张艮的化学课的主教老师是麦克纳博士。罗伯兹先生第一次请我们和艾伦的父母在温切斯特公学午餐时,他坐在我旁边,所以对他有一些了解。每学期与他见面时,他总是说张艮的化学没有问题,特别强调张艮A-Level成绩考一个"A"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计划是如何提高张艮答题的准确性,避免丢小分,争取考更好的成绩。张艮总是给我们说麦克纳博士的特点是办事认真,特别适合教化学,无论是做习题还是上实验课,他对所有的细节都很重视,所以他的班上学生的A-Level成绩几乎都是"A"。 麦克纳博士平时对学生要求很严,不带防护眼镜,绝对不能做实验。有一次,张艮周末回家,告诉我们关于麦克纳博士上实验课时违反了上实验课的规定,没有带防护眼镜的事情。那天麦克纳博士在上实验课中有人找他,他返回后忘记带上防护眼镜就继续做实验,谁知不安分的学生们一直在等待他的疏忽大意,好让他也难堪,结果马上就有几个学生给他指出,说他已经违反了上实验课的规定。虽然麦克纳博士马上带上了防护眼镜,但是他承认已经违反了规定。 第二个星期张艮又告诉我们,麦克纳博士画了一幅很精细的眼球结构图贴在化学实验室的墙上。这幅眼球结构图非常精细,包括了眼球的很多细节,并且有很详细的说明。原来麦克纳博士又有新的规定,如果做化学实验不带防护眼镜,就要惩罚,要画一幅眼球结构图贴在化学实验室的墙上,并且这个惩罚从他开始,所以他以身作则画了这幅眼球结构图。事情虽小,我的印象很深,张艮的印象也会很深。 (三) 温切斯特公学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正如校长所说,学校给学生们提供的是广泛而自由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知识与文化方面终身受益。 "学者"住的"学者"学院是六百年前的建筑,其舒适程度远不及普通生住的宿舍楼。他们七——八个"学者"住一间大屋子,共用二——三个澡堂和厕所,而普通生每人有自己的卧室和单独的澡堂和厕所。但是"学者"学院的学习环境是很优越的,也很特别。在卧室的楼下是他们日常学习的地方,每人有一个单独的学习室,这样每个人在学习时不会互相影响。另外在这七——八个学习室的旁边有一间很大的屋子,上下两层作为公用的起居室,里面有所有的英国大报,像《泰晤士》、《卫报》、《独立报》等,也有电视机和台球,这样同学们可以在一起讨论,聊天,玩耍。 每天早饭后,"学者"们在那儿读一个小时的报再去上课。特别是冬天,围着壁炉,拿着一杯茶,从报上了解到世界各地最新的动向。英国大报的专栏文章是值得一读的,从各种不同风格的专栏文章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英国文化。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5) 每天晚饭后,是"学者"们高谈阔论的时候,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冬天可以围着壁炉,夏天可以坐在外面的草坪上,每天这早、晚两小时的读报和高谈阔论使他们受益匪浅。 如果张艮没有去温切斯特公学,而是去的西蒙兹学校,他每天早、晚两小时刚好要用在上学、放学的路途上。两年的时间里,张艮多六百小时读报,多六百小时与同学讨论,这个差别是不能忽视的。我每次去接他时,总是看见有学生在那儿看报纸或杂志,却很少看见学生看电视或打台球。所谓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差别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英国家庭愿意多花上万英镑送孩子到私立学校上学。 张艮在初中时对哲学很感兴趣,自己读了两本英文版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书,认为对西方哲学有相当的了解。到了温切斯特公学后,特别是在综合课中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才系统地了解了西方哲学的体系和发展。在老师的推荐下他买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HistoryofWesternPhilosophy》。 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无数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一九五零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一八九八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张艮影响很大。罗素把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这样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张艮一直对哲学感兴趣,读了《西方哲学史》后,才对西方哲学的体系和发展有了系统的认识。因为他也喜欢数学,所以对罗素的分析哲学方法特别感兴趣认为能够用数学方法分析哲学是最"科学"的方法。 (四) 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是理科学生,但是他打算选修英国文学课。英国文学课和数学一样,分别是高中学生文科和理科的主课,课时很多,功课很重。理科学生高考时不需要英文A-Level成绩,而英国文学课时多,要读很多书,有大量的写作,所以我们希望他选修英国文学课要慎重,担心英国文学课会对数理化课程影响太多。但是张艮对英国文学和哲学感兴趣,愿意在文科方面的基础好一点,另外我们也觉得他将来要学理科,在高中错过了学文科的机会恐怕再也不会有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要想在英国立足,英文很重要,对在英国的外国人尤其重要。 在英国工作了十多年,我的英国同事对我的专业能力没有可以挑剔的,但是对我的英文水平却不以为然,虽然我也写了一本英文专著,但我知道我的英文能力与英国人相比差得很远。在英国,很多中国人的专业能力都很强,让英国人刮目相看,然而英国人很看重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英文对许多中国人是一个弱点。 张艮长大后,我相信他的专业能力不会差,我也希望他与英国人交流的能力不能差,不但不能差,应该比英国人还要强。人总是佩服强者,同情弱者,英国人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在英国的中国人,要想让英国同事心服口服,不但专业要比他们强,连英文都要比他们强。所以,我支持张艮多学一点英文,但是风险也很大,到头来,可能英文不如人,连专业也不如人。我们与张艮讨论过这件事,他觉得值得冒这个险,最后还是选了英国文学课 果然如我们估计那样,英国文学课的课程非常重,读书和写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在高中两年里,每一学年他要完成一个大作业,这两个大作业的成绩在最后英文A-Level成绩中占很大的比例。好在张艮是理科学生,英国文学A-Level的成绩对他进大学没有什么影响,他想试一下英文A-Level的大作业到底有多难,所以选了最难的题目。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6) 他第一年的大作业是约翰·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弥尔顿生于伦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毕业于剑桥大学。一六三二年至一六三八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中年以后,弥尔顿从政,他写了许多观点鲜明的政治文章;其时恰逢英国内战,经历了共和、复辟的大动乱。后来,弥尔顿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并以口述的形式写就了使他名扬后世的三部伟大著作:长诗《失乐园》和《复乐园》,诗剧《力士参孙》。弥尔顿死后与乔叟、莎士比亚齐名。 《失乐园》(ParadiseLost,一六六七年)是弥尔顿以旧约圣经创世纪为题目创作的史诗。内容主要是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旦)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张艮第二年的大的作业是詹姆士.乔伊斯(一八八二-一九四一)的《尤里希斯-Ulysses》。《尤里希斯》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懂的书。这部人们常说的"天书"是乔伊斯历时7年在苏黎世和巴黎完成的。他四十岁生日那天《尤里希斯》正式发行,他同时收到了《尤里希斯》的正式发行本。《尤里希斯》描写了二十世纪初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发生的一些事情。 我与张艮讨论过为什么《尤里希斯》在英国文学史上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始终不得要领。其实,《尤里希斯》描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故事的情节并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是《尤里希斯》在英文文学中的地位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每年在西方都有关于《尤里希斯》的学术讨论会。 据说《尤里希斯》用尽了写小说的所有技巧,把这些技巧都用到了极限,可以说是完美无缺。正如贝多芬在音乐方面,已经把经典音乐推倒了极限,几百年来没有任何作品可以超过贝多芬的作品,甚至都无法相提并论。大概正是《尤里希斯》对小说在文字和写作方面的杰出贡献,才对现代英国文学有如此重大的影响。 英国文学课结束后,张艮的两个大作业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诗赋"和"美国文学"的成绩不佳,所以他的英国文学A-Level成绩是"B"。他说他在文学方面没有天赋,他取得好成绩的科目都是他用功最多的,都是靠刻苦学习换来的,不像托尼和欧文,没有费太大的精力,各个科目都可以考好成绩。 英国文学是张艮A-Level成绩中唯一的"B",其余都是"A"。虽然他的英国文学成绩是最低的,他却用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他考英国文学A-Level那年,英国仅有八万高中学生考英国文学,几乎都是学文科的,其中百分之20.6是"A",百分之23.7是"B"。 如他自己所说,张艮学英国文学是下了工夫的,每次做大作业除了要用很多时间外,还要买一些书,《失乐园》和《尤里希斯》他都买了。我给他开玩笑说:我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也没有买什么书,你什么书也没有写过,书到买了不少,好在你的英国文学考试成绩是"B",买的书也算没有白费。其实张艮买书很谨慎,他买的都是值得保留的书,至今他也经常再读那些书。 张艮选修英国文学的另一个好处是他有许多学文科的朋友,托尼、欧文和乔治都是学文科的。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的第二年,托尼和欧文是校刊的编辑,托尼还是主编。大概是受他们的影响,张艮在校刊上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有他刚进温切斯特公学的感受,有他在欧洲旅游时的印象,有他打工的经历和他对学校一些现象的评论,那段时间他在校刊上算一个活跃的作者。校刊的作者历来是文科学生的天地,作为理科学生连续写这么多文章的很少。当时托尼正在出一个特刊,鼓励同学的"创造性写作",特别鼓励理工科的同学参加,为此托尼请张艮为特刊写了一个序言。这些经历对张艮非常难得,恐怕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与文科同学在一起,参与这么多的文学活动了。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7) (五) 温切斯特公学对学生的文学和艺术的培养投资很多,如何提高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品味是他们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他们的传统。 温切斯特公学有自己的教堂,教堂位于"学者"学院的南端。这座14纪的建筑是公学宗教精神活动的中心。低年级学生每周五天早晨要去教堂,而所有的学生在星期天必须到教堂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包括为学生作"坚振礼"和"坚信礼" 星期天教堂的活动有两种。上午举行的活动很正规,学者"必须穿长袍,普通学生必须穿西装,活动的项目也多,包括祈祷,唱圣歌等,要持续一个多小时。这些宗教活动对信宗教的老师和学生很重要,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晚上举行的活动比较随便,时间也短。张艮不信宗教,所以他多数参加晚上的教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张艮对宗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记得在初中时,张艮对宗教的认识很偏激,认为宗教活动只是一种愚昧人的工具。后来,他逐步认识到,宗教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它的存在也有它的道理。 公学的教堂有自己的唱诗班。唱诗班中有十六个男孩,他们是六百多年前威克姆大主教创办温切斯特公学组建唱诗班时保留的,这十六个男孩专门唱高音部。六百多年来,这个唱诗班的合唱非常成功,他们的合唱被录制为磁带光盘,英国国家电视台BBC还进行实况转播,并经常举办音乐会。星期天早上,教堂唱诗班的圣歌,实际上也是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 公学也有自己的剧场,名为伊丽莎白二世剧场,带有全套的灯光、音响设备和舞台设施。每两年"学者"学院和十所寄宿的学生分别要演出自己排练的话剧,公学也经常排练上演话剧、歌剧、音乐会等等。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的那两年,我们总是受到学校的邀请,观看学校的各种演出,有些话剧和音乐会的质量相当高。这个剧场为公学的学生和老师,甚至家长,提供了一个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一次,我们看了一场由刚进校的13岁学生演的话剧,虽然演员的年纪很小,演出非常成功。 公学除了"学者"奖学金外,每年还有"音乐"奖学金,为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辅导。学校总是聘请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到学校讲课和辅导学生。张艮在初中时对音乐也有一定的兴趣,自己在家也经常练电子琴。在温切斯特公学时,我们为他准备了一笔格外的经费,希望他参加一些音乐课,得到名家的指点,遗憾的是他的其他课程太重,结果始终没有机会参加音乐课。 公学还有自己的艺术学校,有设备齐全的素描室、油画室、版印室、陶器室、雕塑室和摄影室。这些设施除了供学生上课外,还用于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包括为附近其他学校的学生提供帮助。 学校组织了一些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到附近小学作艺术课辅导员。张艮在初中时学过绘画和陶器,所以也经常到附近的小学作艺术课辅导员。张艮那时十七岁,到小学作艺术课辅导员时,要辅导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他说,辅导小学生艺术并不难,但是要让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都听话,守规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体育运动是温切斯特公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公学有高标准的板球场和足球场,并聘有专职教练。公学的室内体育馆有标准游泳池,供游泳和水球的训练和比赛。室内体育馆还有网球场、篮球场、举重房、体操房和健身房。另外公学还有高尔夫队,划船队和帆船队。 温切斯特公学最具传统的体育运动是温切斯特公学足球。这种足球与一般的橄榄球类似,只是不在草坪上玩,而是在泥地里玩。不知这种在泥地里玩橄榄球的传统始于何时,大概是英国经常下雨,只要玩橄榄球,多数时候是在泥地里。现在,晴天玩温切斯特公学足球前,学生先在球场浇水,形成泥地后再玩。 张艮刚到温切斯特公学时,对玩温切斯特公学足球很感兴趣,但是消耗体力很大,也特别容易受伤。张艮告诉我们,"学者"学院里总是能看见受伤拄拐杖的"学者",多半都是在玩温切斯特公学足球时受的伤。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8) 玩温切斯特公学足球与玩橄榄球类似,运动员的块头和体重很重要。张艮只有一米七多一点的身高和不到六十公斤的体重,与那些一米八五的身高和九十公斤的体重的同学一起玩橄榄球实在太危险,所以我们建议他尽量少玩或不玩温切斯特公学足球,后来他的主要体育运动是玩篮球和一般的足球。 学校有很多不同的体育设施,参加一种体育活动的人很少,所以要找几个同学一起玩篮球很困难。张艮后来告诉我们,他有几个固定的同学经常在一起玩篮球,只是那些玩篮球的同学块头很大,他的个子是最小的。好在他步法灵活,初中时那位香港同学教过他不少技巧,所以与那些块头大的同学玩篮球还是很有兴趣。 有一次我们和一些朋友与张艮一起路过一个公园,有许多孩子在踢足球。突然一个球飞出铁丝网的围墙,只见张艮一个箭步向前,用脚截住那个飞来的足球,再用脚后跟把球由身后踢到面前,最后把球踢回球场。那一连串的动作是在几秒钟内完成的,当他把球踢回去后,在场的人都为他喝彩。看来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不但经常玩篮球,也经常玩足球。 温切斯特公学只有七百学生,却拥有大量的体育设施。我在他们的室内体育馆看过一次,温切斯特公学和伊顿公学的游泳和水球对抗赛。我刚到英国时,南安普顿大学上万的大学生,也没这样的设施。最让我吃惊的是温切斯特公学校内的板球场,那儿草坪的质量和规模是别处无法相比的。温切斯特市的房价大概是罕布什尔郡最贵的地方,温切斯特公学在市中心,竟然在校园里有如此大片的草坪,并且非常平整。有一次,我特地走近,仔细观察了草坪的质量,没有发现一根杂草。 在英国,几乎到处都有草坪,几乎所有的草坪都有杂草。为了我们家草坪上的杂草,我太太用了很大的精力也无法全部除掉,最后也不得不放弃,让杂草任其发展。 我一直不明白,温切斯特公学每年得花费多少钱,才能维护如此大面积和高质量的草坪。张艮在那儿上学时,有时我在想,学校是否值得花费这么大,维护这样高质量的草坪,能否把这笔钱用在其他地方,或减少学生的学费。直到最近,从温切斯特公学送来的资料中,我才知道,原来若干年前,有校友捐巨款,指定专门用于维护这个草坪,难怪这个草坪有如此高的质量。大概,温切斯特公学的很多设施都是由于捐赠而得,所以条件很好。 (六) 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很重视,在"学者"学院,最高年级的学生管理全部学生的日常事务。罗伯兹院长并不直接管学生的日常生活,他每周只给两个高年级学生安排一周的活动,让这两个高年级学生去实施。这两个学生每天早上有责任让七十个"学者"按时起床。到上课的时间,要到各个寝室和学习室检查,提醒其他同学上课。到了晚上,还要督促同学们按时睡觉。这些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刚进校的小同学特别重要,让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能尽快适应。这些管理工作对要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也同等重要,毕业后他们要开始独立生活,要与更多的人打交道,有一些管理工作的经验大有必要。他们每周一换,所有高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 另外学校也让学生自己组织很多课外活动。有一次张艮的数学课主教老师史密斯博士组织他们参加了在伯明翰举行的英国高中数学竞赛。史密斯博士只负责驾车送他们去参加,不管其他的事情。 参加这个数学竞赛需要四个人,艾伦和张艮的数学比较好,所以他们两个负责那次竞赛的事情。为了具有代表性,他们从普通生中找了一个数学好的同学参加,另外从低一年级的"学者"中找一个数学最好的。因为艾伦的数学比张艮更好,所以艾伦作为他们学校的第一答题手,张艮作为队长,用更多的精力考虑在什么情况下用那一个人更合适,同时也参加一部分答题。这种竞赛不仅是比哪一个人的数学好,更重要的是比哪一个学校的总分最高。那次数学竞赛,他们学校获得亚军,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成绩很满意。 第十一章:素质造就精英(9) 温切斯特公学每年一次的科学知识竞赛是学生的一件大事。张艮进校的第二年,与同学很熟悉了,他知道梅耶的计算机知识很好,另外一个叫詹姆斯的同学的计算机知识也不错。他们三个人决定更新学校原有的知识竞赛系统,准备用计算机系统代替原来的机械系统。 他们首先做了一个计划,向学校提出需要什么计算机和设备,为了在比赛前完成计算机系统,他们白天晚上都不休息写程序,最后总算按时完成了。连调试的时间都没有,就投入了使用。为了保证竞赛顺利进行,他们准备了两套系统,如果新的计算机系统出问题,就马上改用旧的机械系统。所幸的是,他们的新计算机系统很正常,整个竞赛没有任何问题。由于计算机系统要比原来的旧系统先进得多,有更多的功能,也更有趣,所以同学和老师都很满意。那学期结束时,学校给我们的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此事,学校理科教研室的老师对他们三个的努力表示感谢。 类似这样的竞赛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老师只管出题。这种竞赛也是团体赛,每个宿舍楼有六十——七十人,所以一个宿舍楼的学生就是一个队。"学者"学院例外,虽然他们也只有七十人,但是要分成两个队,这样学校有十二个队参赛。如果学者"学院是一个队,他们的实力太强,其他队不可能得冠军。即使"学者"分成了两个队,每次竞赛"学者"队也总是冠军。那年的科学知识竞赛,"学者"的两个队分别是冠军和第三名。 有趣的是,"学者"不仅学习好,每年的体育竞赛,"学者"学院也总是冠军。"学者"学院的竞争性让我想起了英国BBC电视台的一个固定节目"大学生知识竞赛-UniversityChallenge"。 英国的每个大学可以组成一个队参加"大学生知识竞赛",但是牛津和剑桥大学例外,他们不能只组成一个队,而是他们下属的每个学院分别组成一个队,所以牛津和剑桥大学每个学校有二十多个队。英国的大学通常有上万的学生,而牛津和剑桥大学下属的学院只有几百个学生,结果牛津和剑桥大学下属的学院队经常是冠军。同样有趣的是,牛津和剑桥不仅学习好,体育竞赛也很好。自一八二九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划船比赛以来,一百多年来还是这两个大学在泰晤士河上每年举行划船比赛。 张艮进了温切斯特公学后最大的感受是忙。他觉得每个老师的课都有意思,他还想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只是没有更多的时间。有一次他对我们说,进了温切斯特公学后他才意识到,在宋顿中学时浪费了许多时间。那时他不知道该干什么,有时想干什么时,也不知道怎么干。而在温切斯特公学,每个同学都很忙,好像每个同学都有一套计划,知道每天干什么,一周内要干什么,一个学期要干什么,甚至将来要干什么。 第十二章:考大学(1) (一) 英国的大学一年有三个学期。九月到十二月是第一学期;过完圣诞节和新年后第二学期开始,直到三月底才结束;过完复活节后第三学期开始,直到六月底才结束。英国报考大学的时间是入学前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所以张艮报考大学时,进温切斯特公学刚一年多,是第二年的第一学期。 俗话说,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让子女有一个收入丰厚,即稳定又可靠的工作,是每个家长的愿望。 在英国,医生、律师或在金融界谋一个职位都是令人羡慕的。张艮小的时候,我太太希望他长大后做一个医生,总是给他谈做医生的许多好处,但是张艮好像从来就没有喜欢学医的迹象。张艮到英国后,对数学和计算机很感兴趣,我们也曾希望他以后学经济,如果能在投资银行谋一个职位从事经济分析,收入也很可观,但是他对学经济也没有兴趣。初中毕业时他学英文的热情很高,喜欢与同学争辩,我也与他讨论过学法律的可能性。在英国作一个律师也很不错,他似乎也没有兴趣。作为家长与他讨论他的职业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们知道张艮的路得靠他自己走。 直到张艮在宋顿中学的最后两年,他的志愿才比较确定了。他对数学和计算机很有兴趣,自己也编过一些程序,认为在计算机方面有一些基础,所以打算在大学学计算机,以后在工业界谋一个职位。我们认为他的选择是合适的,虽然计算机专业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热门,但是比起数理化这种基础学科还是要新得多,发展的潜力还是要大得多。 张艮进入温切斯特公学后不久,发现他们十八个"学者"只有一个打算学医,一个香港同学打算学经济,没有人要学法律,也没有打算学计算机的,更没有学工科的。无论是学文科或是学理科,那些学习最冒尖的同学都打算学基础学科。托尼准备学英文,欧文打算学经典文学,乔治想学外语,艾伦和卡尔都准备学数学。张艮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同学都打算学基础学科,基础学科最难学也最枯燥,大学毕业后,基础学科能够干什么。 托尼进入温切斯特公学时,是"学者"奖学金考试的第一名,是"一号学者"。在张艮进校的第二年,托尼是温切斯特校刊的主编,他有志做一个职业编辑,他的最大的愿望是有朝一日成为英国《泰晤士》报的主编。欧文的志愿是成为一个剧作家,他打算大学毕业后,十年住在贫民区领救济金,一定要写出一个惊人之作的剧本。乔治的父亲是英国驻欧洲一个国家的大使,他打算学外语,将来去英国外交部工作。艾伦和卡尔还没有具体的打算将来干什么,只是想先在剑桥大学拿一个数学学位再作打算。 让张艮最不能理解的是梅耶。梅耶的数学和物理都相当好,在全英各种竞赛中名次都很靠前,并且梅耶的生物更好,他的生物竞赛成绩在温切斯特公学是第一名,在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进入了前十五名,所以他打算学生物。张艮和梅耶一起编过程序,对梅耶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很佩服。梅耶不仅对计算机的理论了解很深,他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很强,他编的程序特别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张艮和梅耶为学校的科学知识竞赛编的程序非常成功,学校理科教研室的老师对他们工作除了表示感谢外,还打算第二年继续用他们的程序。结果他们发现梅耶编的程序都带有很详细的注解,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所以很容易重新使用。而张艮编的程序虽然很简洁,但是没有注解,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很难。张艮自己也认为梅耶在计算机方面已经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如果他学计算机一定很轻松,所以问梅耶为什么不学计算机。梅耶也不知道他将来具体要干什么,只是打算先在剑桥学一门感兴趣的基础学科,证明他的能力,毕业后是否读博士也没有确定。他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对他将来干什么都会很有帮助,但是不打算作为他的专业。 第十二章:考大学(2) 同学们这种不急于谋一吃饭本领的想法对张艮影响很大,张艮进温切斯特公学后不久,就决定改学数学,认为只要在剑桥大学拿到一个学位,将来干什么都行。经过张艮的解释,我们认为他学数学也有道理。有一个剑桥大学数学专业的学位,到投资银行谋一个职位从事经济分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张艮的数学老师,史密斯博士也很支持他学数学,他认为张艮的数学基础很好,已经有数学的"A"的成绩,在报考大学前"高深数学"课也会结束,考一个"A"的成绩也没有问题。史密斯博士还特地告诉我们,他准备让张艮在报考大学前参加数学的"高级考试"AEA(AdvancedExaminationAwards)。 AEA考试是专门为学习特别突出的高中毕业生设计的。英国大学录取新生时,不要求有AEA成绩,但是鼓励高中毕业生参加这个考试。AEA考试难度很大,参加考试的学生只有17%能够取得"优"的成绩,有32%能够"及格",而51%都不及格。虽然大学录取新生时不要求有AEA成绩,但是如果参加了AEA考试,就一定要填写取得了什么成绩。绝大多数学生怕考不好AEA成绩,影响进好大学,所以参加AEA考试的人很少。那年英国有七十八万人次参加A-Level考试,而参加AEA考试的不到七千人次,但是温切斯特公学的学生参加AEA考试的很多。 英国的大学不像国内的大学那样,顺序录取学生,他们是平行录取学生。英国大学录取学生分两个阶段:预录取和终录取。 入学前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报名时,绝大部分学生的A-Level学习才完成一半,学生只有初中的GCSE成绩和高中A-Level一半的成绩。大学可以根据这些成绩预录取学生,但是通常附加有条件,要求A-Level结束时的成绩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被终录取。学校不同,终录取的要求大不一样。同样是数学专业,剑桥大学要求考生终录取时至少有三个"A"的成绩,而有些大学只求考生终录取时有两个"C"的成绩。 在英国,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六个大学,但是只能报考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其中之一,其他五个大学可以任选。考大学是双向选择,学生选大学的同时,大学也要选学生,这与国内类似。与国内不同的是,大学可以拒绝学生的申请,学生也可以拒绝大学的录取通知。如果一个学生同时被六个大学录取了,就必须拒绝五个大学的录取。 张艮高中第一学年结束后,如史密斯博士的估计那样,他的"高深数学"的成绩是"A",他的数学"高级考试"AEA的成绩是"优",那时他的物理和化学才学了一半,考试的成绩也都是"A"。这样他在数学方面有两个"A"的成绩,再加上数学AEA"优"的成绩,他考剑桥大学数学专业的条件就比较好了。 (二) 在第二学年刚开始时,张艮报考大学专业的想法又有了变化。进了温切斯特公学后,他对物理特别有兴趣,特别是做实验。学校有很好的实验室,加上老师很支持学生自己动手,只要学校实验室条件许可,无论做什么实验都可以,不局限于老师讲的内容。 他和梅耶一直打算做一门电磁枪,就是用一个巨大的线圈,瞬时通过巨大的电流,产生很大的电磁力推动子弹。老师告诉他们,以前的学生做过这样实验,实验室墙上的洞就是那时留下的。他们俩准备做一个功率更大的,打算在室外做。无奈这种室外的实验要经过许多审批手续,如果要把所有的审批手续都办完,他们的物理课也结束了。后来他们再自己设计物理课实验时也就更实际一些了。 有一天,他带回家一个空的罐头合,一端是空的,里面焊接了一个铜棍,铜棍再连到一根带插口的小电缆上。他告诉我,那是他物理实验课的作品,是一个数据传递器,可以不用任何电缆,在两个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 他把那个罐头合连接到他在楼下的手提计算机上,然后与我在楼上的计算机交换数据。那个罐头合果然有用,两个计算机可以很好的工作。他说梅耶也做了一个,但是不是用罐头合做的,而是用装土豆片的圆筒做的,装土豆片的圆筒内有一层金属薄膜,所以也可以反射电磁波。 第十二章:考大学(3) 由于对物理更有兴趣,他的物理考试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张艮进温切斯特公学后,刚开始时,在各种竞赛中他的数学竞赛成绩比物理竞赛成绩好,到后来他的物理竞赛成绩比数学竞赛成绩好。到第一学年结束时,他在校内的物理竞赛成绩是第一名,在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进入第二轮。所以他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到底报考数学专业或是物理专业。 高中第二学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正式报考大学前,学校召集家长与任课老师见面,讨论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张艮的数学老师,史密斯博士知道张艮可能报考物理专业后很失望。史密斯博士告诉我们,如果张艮学数学,他愿意推荐张艮报考剑桥大学,他的计划是推荐艾伦、张艮、卡尔和一个普通生报考剑桥大学的数学系,还特地说要推荐艾伦和张艮考三一学院。 我们是第一次见史密斯博士,他六十岁左右,带一幅黑色的宽边眼镜,说话嗓门很高,口气很自信。英国人通常很谦和,中产阶级说话更很谨慎,特别是谈及考大学这样重大的问题时,从来不愿意把话说得太肯定。我了解一点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它的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现在也只有美国的MIT可以相提并论。 听完史密斯博士介绍张艮的情况后,我对他如此肯定的口气有些吃惊,也很不以为然。特别是他说要推荐艾伦和张艮同时考三一学院,我认为有点夸大其词,觉得同时推荐两个学生报考同一个学院不大合适,所以也就忍不住问他在温切斯特公学教数学有多长的时间。他好像没有听懂我的话,或是没有期望我会问这种问题,所以没有马上回答我。这时张艮赶紧把我的问题重复一边,但是变了一点,他说我猜测史密斯博士一定在温切斯特公学教数学有很长的经历了。史密斯博士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在温切斯特公学教数学有三十年了。 后来张艮告诉我,史密斯博士不轻易推荐学生报考剑桥大学学数学。三十年来,他没有推荐的学生有考上剑桥大学数学系的,但是他推荐报考剑桥大学数学系的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那次我们没有见到张艮的物理主教老师格伦博士,张艮的另一为物理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张艮的情况,表示也愿推荐他报考剑桥大学学物理。他说张艮与其他同学相比,他物理课程学得较晚,但是学物理的潜力很大。他相信张艮的物理A-Level结束时考一个"A"的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他们也准备让张艮参加物理AEA的考试,认为也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绩"优"。虽然张艮的物理老师说张艮考取剑桥大学物理系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像史密斯博士说得那么肯定,更没有任何打包票的意思。 见了史密斯博士和物理老师后,我们一直不能下决心,张艮到底报考剑桥的数学系还是物理系。记得张艮考温切斯特公学后,校长给我们的信中特别强调张艮的物理考得很好。那时张艮刚考完初中的GCSE物理,没有参加过任何竞赛,没有机会得到任何额外的辅导,但是主考老师格伦博士考了张艮的物理后,就认定他的物理很好。其实,张艮那时的数学比物理要好得多,不仅考过了高中A-Level的数学,他确实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数学上。让我们很佩服的是,格伦博士到底是老师,是专家,他的判断很准确。张艮进温切斯特公学才一年,在物理方面的进展比在数学方面的进展要大得多,显出更大的潜力。 本来事情很清楚,从长远的观点看,张艮学物理的潜力更大,应该报考物理。然而作为家长,我们不得不考虑张艮考那个专业进剑桥大学的可能性更大。想到史密斯博士那么肯定的口气和他的经历,加上张艮已经考过的数学成绩,显然考数学专业的把握大一些。但是想到张艮更长远的利益,考物理专业是正确的。 那段时间这个问题让我彻夜难眠,我担心一念之差,张艮的前途会有千差万别,甚至觉得如果张艮没有选择更好,一心一意报考一个专业,也少许多考虑。 第十二章:考大学(4) 在最后作决定前,我们要求张亘再考虑一下到底报考剑桥的数学系还是物理系,结果张艮决心已定,坚决报考剑桥大学物理系。此外他还报考了伦敦的帝国学院、爱丁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Durham大学。本来每个人可以报考六个大学,张艮只报考了五个,他说十八个"学者"中没有哪一个报考六个大学的,一般报考二——三个大学,有的甚至就报考一个大学。 (三) 剑桥大学的报名截止日期是十月十五日,十二月初就开始面试,不同的学院面试时间不一样,大约在两周的时间内面试就结束。每年报考剑桥大学的有一万多人,实际招收的只有三千多人。这一万多申请者都达到了或可以达到所要求的考试成绩,所以面试要淘汰绝大部分的考生。剑桥大学的面试安排得很紧凑,多数情况下一天可以完成,但是有些家长准备很充分,头一天与孩子就先到剑桥住一晚,第二天再参加面试。温切斯特公学报考剑桥的学生很多,面试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他们的学生去剑桥面试,所以他们就自己坐早班火车去,面试完再坐晚班火车回来。 剑桥大学是一个学院联合体,各学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统一的剑桥大学章程,该章程是由大学的立法机构起草通过的。剑桥大学只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而招收学生的具体标准则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并自行招生。剑桥大学现有31个学院,但是只有29个学院招本科生。各个学院的名单见书后的附表。 剑桥大学的面试结束后,学生和家长剩下的事情就是等通知了。张艮面试后我们自然非常关心他面试的情况怎样,但是想到无论我们怎样关注,考剑桥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张艮可能被录取,也有可能考不上,所以我们决定淡化考剑桥这件事,免得给他不必要的压力。 张艮面试结束后第一个周末回家时,我们几乎就没有谈起去剑桥面试的事情,只是问他去剑桥的途中是否顺利。张艮好像情绪很好,倒是他主动谈到去剑桥面试的事情和面试回校后同学们的感觉。 张艮报考的是圣约翰学院,圣约翰学院在剑桥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学院,建于一五一一年,是一个很大的学院,每年招生一百七十个本科生,它的理科,特别是物理专业比较强。面试分两部分,首先是了解一些情况,面试的老师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要报考剑桥,为什么要报考圣约翰学院,为什么要学物理,等等。然后是真正的面试,有两个老师提问,一个负责物理方面的问题,另一个负责化学方面的问题。老师问的问题很类似他们经常练习的思考题。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再附加一些条件,然后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问题不算难,比平时做的有些习题还简单一些。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都觉得面试不难。 张艮告诉我们,面试的老师问基本情况时,主考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报考他们的数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而要报考他们的物理专业。张艮回答说,他不喜欢学数学和计算机。我太太觉得他的回答有问题,认为他不能说不喜欢学数学和计算机,应该说更喜欢学物理。其实,不会因为张艮的这个回答就决定了他是否能被录取。然而,一个阴影马上笼罩在我的心上,我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了。 在决定张艮到底报考剑桥的数学系还是物理系时,我最大的顾虑是张艮的物理进度,和已经有的成绩。虽然按教学大纲的规定,他的物理进度是正常的,但是比起私立学校里最冒尖的学生,他的进度要晚一年。如果剑桥录取学生时看重的是潜力,而不是已经有的成绩,张艮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从面试老师关心的问题可以看得出,学生已经有的成绩可能是最重要的。我越想越觉得剑桥录取学生时最看重的是已有的成绩,因为成绩是硬指标,容易比较差别。每年有那么多好的学生会被剑桥拒绝,每个被拒绝的学生都会问拒绝的原因,所以根据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即省事,也很公正。想到此,我很后悔,认为张艮应该考剑桥的数学。然而,报考的专业已经确定,面试已经过去,木已成舟,我决定不再提这个问题。 第十二章:考大学(5) 剑桥大学发通知是在元旦节前后,只要参加了面试总是有一个通知的,通知的内容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录取,如果学生已经考完所有的课程,这种录取是无条件录取;如果学生没有考完所有的课程,这种录取是有条件录取,要求学生至少要考几门A-Level并且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第二种是第一志愿的学院没有录取,但是放入第二期候选人档中,如果其他学院招收的名额未满,有可能被那些学院考虑。第三种肯定不录取。 虽然从十二月初张艮面试后,我们再也没有谈考剑桥的事,但是随着发榜日期的临近,我的心情也莫名其妙的有些紧张。 我知道无非就是三种可能,最坏就是没有录取,但是有些焦虑的情绪却身不由己。我想我都如此,张艮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本想给他好好谈一下,让他放松一些,但是这时给他谈这些事情,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不安,无异于雪上加霜,最后决定一切都等到发榜后再说。正如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该发生的事情总是要发生的,一切都会过去。 第十三章:走自己的路 (一) 二零零四年的元旦,我还没有起床,我太太轻声把我叫醒,手上拿着一封信。没有等她说话,从她的神色,我知道事情不好。她小声告诉我,剑桥大学没有录取张艮。 圣约翰学院的来信很简单,说合格的考生太多,很遗憾没有录取张艮,但是已经把他的材料放入第二期候选人档案中,如果两周内没有得到其他通知,张艮报考剑桥大学就没有成功。拿到此信,我的心情倒是平静了许多,一个多月的焦虑算是有了一个终结。张艮考剑桥有可能不成功,是预料中的事情,考虑到这个消息对张艮的情绪可能影响很大,所以没有马上叫醒他。 吃完早饭后,我太太把剑桥大学的信递给张艮,告诉他是坏消息。张艮接过信迅速地看了两遍,什么也没有说。那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大概是我们在英国最安静的一个新年,平时爱说话的张艮几乎什么也不说,我太太也不愿意多说。到了下午,大家的情绪都平静一些了,我才又提及张艮考剑桥大学的事。我认为张艮这次报考剑桥大学不能说是完全失败,绝大部分考生是不能录取的,张艮能进入第二档,说明他的条件离剑桥的要求并不远,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还是有很大的成绩。后来得知,那年报考剑桥大学的人数是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七人,而剑桥大学录取的只有三千四百三十五人。 新年的晚上,张艮通常是到同学家里去与同学一起过新年之夜。温切斯特公学的同学来自英国各地,住得很远,所以在新年的晚上他仍到初中同学那儿去。像往年那样,他去了他在宋顿中学时最好的同学麦克家。麦克报考的是牛津大学,打算学历史。他如愿以偿,牛津大学已经来了通知,虽然是预录取,凭麦克的能力,高中毕业时考三个"A"没有任何问题。 新年后还有两周才开学,是张艮高中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那两周里,张艮他们十八个"学者"考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消息陆陆续续都知道了。这些同学中有十一个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有两个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张艮和其他四个同学都被剑桥大学放入第二期候选人的档案中。不幸的是,他们这五个被剑桥大学放入第二期候选人的档案中的,再也没有收到剑桥大学的通知。张艮的朋友中除了乔治,其他都进了剑桥大学。 托尼要学英文专业,欧文要学经典文学,梅耶要学生物,艾伦和卡尔都学数学。最让我难以面对的事实是,史密斯博士推荐的艾伦、卡尔和一个普通生都被剑桥大学的数学系录取了。他们的录取,再一次说明了史密斯博士对他的学生是了解的,推荐他的学生读剑桥大学数学系是有把握的,而且艾伦考进的是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这些考上剑桥大学的同学几乎都是无条件录取,剑桥大学要求的课程他们已经考完,成绩也都满足了要求。在最后两个学期里他们没有主科要学,最多就是继续学一、两门不重要的其他课程。 第十二章:考大学(6) 新年后,张艮要返校了。开学返校后,他周围的同学都考进了剑桥大学,他心理上的压力将会很大。在没有通知以前,大家的情况是相同的,都面对是否那考上剑桥大学的压力。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那些要去剑桥的同学自然情绪高昂,更加自信,甚至更加自傲。那些去不了剑桥的同学会情绪低落,没有自信心,甚至感到自卑。特别是多数同学都要去剑桥和牛津,没有考上剑桥和牛津的是少数,所以没有考上的同学压力会更大。那些考进剑桥的同学课程很少,而张艮还有三门重要的A-Level课程要学。我们担心在这样一个心理压力大和课程繁重的情况下,他能否面对困境,依然像从前那样有效地学习。 人生有两个状态难以把握,其中一个就是失败甚至是惨败的时候。张艮在他短短的学习生涯中还没有过失败。这次剑桥大学没有录取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失败,甚至是惨败,我担心他不能把握住自己。 离家返校那天,我准备好好给他谈一下我的想法,希望他能振作起来面对现实;我想鼓励他要成为一个强者而不要成为一个弱者。强者才会从逆境中找回自信,而弱者只能从自卑中丢失自己。 另外我想给他商量一下,调整一下他学习的重点。我建议他停止学英国文学和数学。英国文学的成绩对他报考物理没有任何帮助;他的数学考试已经结束,继续学数学对考大学意义不大。我认为这两门学科不是当务之急,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必要。我希望他集中精力把物理和化学学好,一定把物理和化学的A-Level考好,也争取把物理和化学的AEA考好,另外物理和化学的各种竞赛也要争取好成绩。我觉得无论是否再考剑桥大学,物理和化学成绩对张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两门学科是他将来谋生的本事。 让我们很欣慰的是,张艮比我想像的要坚强得多。他说他要继续学数学,也要继续学英国文学。剑桥大学没有录取他,说明他的能力可能比其他同学差,但是不能因为剑桥大学没有录取他,他的能力就不如以前了。他说,在温切斯特公学的第一年,他是最艰难的,现在他各方面的进展都很好。他认为,他继续学英国文学和数学的同时,也可以把物理和化学学好。就这样,张艮带着一封没有被剑桥大学录取的信和更坚定的信念返校了。 (二) 温切斯特公学的学习很繁重,每周上六天课。 我反对张艮死读书,但不是不读书,不但要读书,而且要努力读书。我认为只凭考试成绩不能体现真正的能力,但并不反对考试,我要求张艮不但要认真考试,而且要考好。我经常与他讨论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和如何考好成绩。考试是检验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要考好成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知识,二是在考试时要有效而准确地反映出掌握的知识。 要想有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刻苦学习,所谓学在于勤,志在有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身体是根本。我告诉张艮,很多人不是不想卧薪尝胆,而是身体条件不允许,所以有效地休息与有效地学习同等重要。动脑筋的时间过长会影响睡眠,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是最好的休息。我希望他利用温切斯特公学好的体育设施,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 除了要有知识外,考试的技巧也极其重要。我建议他在重大考试的前三天要开始调整作息时间,减少学习量。到考试的前一天最好不要再复习功课,要放松,要充分休息;养精蓄锐为第二天的考试做准备,保证考试那几小时有最好的精力。很多人不能考好成绩,不是没有知识,而是在考场上不能有效地发挥。就考试而言,知识没有发挥出来就等于没有知识。 他回到学校后把要学的各门课程按照它们的重要性重新分配时间。物理是他将来的专业,是最重要的,要争取在温切斯特公学是第一名,这也是他的愿望;另外物理A-Level考试要取得"A",AEA考试要取得"优"。英文第二位,虽然英文成绩与进剑桥大学没有关系,但是对他将来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所以他希望英文A-Level考试至少要取得"C"。数学是第三位,虽然没有考试,但是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他希望在温切斯特公学时尽量把数学学得扎实一些,所以他要继续上数学课;史密斯博士给他和艾伦开设的数学课是难得的机会,他要珍惜。最后才是化学,但是化学A-Level考试一定要取得"A"。 第十二章:考大学(7) 他也认为平时要刻苦学习和考试要充分休息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为了在考试时能够最好的发挥已有的知识,他打算平时更刻苦一些,把要学的课程都学好。在考试期间放松一些,这样才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休息。 大部分同学已经被剑桥和牛津录取,没有什么课要上,所以作息时间很懒散。他还是坚持每天早晨七点起床,比其他同学起得要早一点,这样可以避免早晨淋浴间的拥挤。早晨一小时看报和晚上一小时与同学聊天也照旧,他不想让同学认为,没有考上剑桥他就乱了方寸;只是他晚上在图书馆学习到很晚,几乎十二点才睡觉,一天睡眠的时间只有七个小时。他坚持每星期与同学至少打三次篮球,所以精力总是很充沛。他在学校饭量很大,学校伙食的质量也不错,但是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更大,所以开学后体重就要下降,所幸的是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没有生病。 闻鸡起舞,水能穿石。执著地追求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开学后不久,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第二轮的成绩公布了,张艮和梅耶在第二轮竞赛中进入了前五十名,张艮要参加第三轮的物理竞赛,梅耶要参加第三轮的化学竞赛中。张艮和梅耶在第三轮竞赛中成绩也很好,张艮进入了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前十五名,梅耶进入了英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前十五名。英国皇家学会在复活节那个假期要组织前十五名参加一周的集训,为二零零四年夏天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选拔英国的国家队。那个学期,学校也举行了各种竞赛,张艮在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他的成绩比第二名的梅耶要高出很多,那以后老师和同学公认他是他们那一届物理最好的。张艮为他的在物理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高兴,进入温切斯特公学后,他发现没有一门学科比其他同学好,心里一直不是滋味。经过五个学期的努力。他终于在物理方面是第一名,他的愿望总算达到了。 复活节那个假期,他去牛津参加了一周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集训。他回家后告诉我们,那次集训实际上多数时间是休息,参加了两次物理讲座,参加了一次物理理论考试和一次物理实验考试。他觉得集训很有意思,物理讲座很有趣,考试也不紧张,更有意思的是接触了更多的同学们,那些同学的知识丰富,智商很高。 他在那儿惊奇地发现,他们所有前十五名都是男孩,除了他是亚洲人外,其余十四个都是欧洲人,不知是英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更让他惊奇的是,除了他以外,那十四个都被剑桥大学录取了。我听了后,也很不是滋味,不知道这两个十四比一之间有没有联系。我但愿没有联系,但是有联系的可能也很大,也很正常;作为外国人,应该付出更多是理所应该的。为了让张艮不要太失望,我告诉他不要把这次集训选拔抱有太多的希望,能被选拔上固然很好,不能被选拔上也没有什么,能参加集训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张艮复活节假期返校后不久,得到通知到伦敦皇家学会参加颁奖仪式,每个参加了集训的同学都获得了奖品和一张皇家学会颁发的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的奖状。皇家学会没有告诉他们集训选拔考试的成绩,只是宣布有四个同学被选为国家队,另两个同学是候补队员,很遗憾的是张艮没有被选上。 (三) 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交往最多的同学不是学理工科和数学的,而是学文科的同学。他与托尼,欧文和乔治在一起经常谈文学。他们佩服理工课同学的数理化,但是绝对不欣赏理工课同学的文学水平。所以我觉得有些奇怪,是什么让张艮与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在温切斯特公学,许多学理工科的同学也喜欢文学,也经常在校刊上投稿;学理工科的同学在文章中喜欢谈一些大的问题,诸如时局与政治,但是很难得讲得很深入。托尼作为校刊的主编,不喜欢那些题目很大又很空洞的文章,倒是很欣赏张艮能把一些小事写得有趣。 第十二章:考大学(8) 张艮在校刊上写的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一次我们在欧洲的旅游,他没有写风景名胜,而主要是写我们的导游。我们参加的是一个在伦敦的马来西亚旅游公司组织的旅游团。导游是一位马来西亚人,能讲普通话、广东话、英语、法语和德语,但是没有哪一种语言能讲好。由于职业的需要,为了让游客在旅途中不要太乏味,想尽办法讲一些笑话和故事。导游的知识面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只是漏洞百出,经常不能自圆其说。张艮把他对导游的印象和导游自己闹出的笑话在文章中告诉他的同学,同学觉得耳目一新。 欧文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专业作家,特别希望写喜剧。张艮也很喜欢喜剧,在文章中总是免不了夹杂一些笑话,以至于第一学期时,他的综合课老师认为他有点太过分。大概有共同的爱好,所以他与欧文在一起时经常谈到戏剧。欧文的文章写得很漂亮,可以写一些让人很伤感的文章,但是更喜欢写喜剧;他认为写悲剧比写喜剧容易,让读者发笑比让读者流泪更难。 张艮第二年的英国文学课的大的作业选题时,与托尼、欧文和乔治讨论选哪一本书。他们都是学文科的,对英国文学课的成绩非常重视,就像张艮对物理课的成绩一样。张艮告诉他们,他打算选詹姆士.乔伊斯的《尤里希斯》作为他的大作业时,他们都不理解。他们认为选《尤里希斯》风险太大,可能得高分,但是得低分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建议张艮选一本不太难的书,只要多用一些精力,基本分总是可以拿到的。张艮的英语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对他选《尤里希斯》有些怀疑,认为选一本更容易的书成绩会好一些。张艮告诉他们,他对英国文学课的成绩期望不高,能取得一个"C"就行了,他想试一下选一本最难的书作为考试题目。英语老师和这几位同学认为他在英文A-Level取得一个"C"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对他选《尤里希斯》也就没有什么怀疑了。 高中毕业时,如张艮自己期望的那样,物理A-Level成绩是"A",物理AEA成绩是"优";化学A-Level成绩是"A",化学AEA成绩是"良";英国文学A-Level成绩是比预期的好一些,是"B"。他也参加了英国文学AEA的考试,但是没有通过。 两年的高中学习是短暂的,二零零四年夏天,张艮从温切斯特公学毕业。自从张艮借了一套晚礼服参加学校董事会的晚餐后,我们也给他买了一套晚礼服,准备毕业典礼穿。毕业典礼在两年前张艮"授学袍"的学校礼堂里举行,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毕业典礼那天,我和我太太都去了。 校长和学校的负责人身穿各种颜色的学袍坐在台上,毕业典礼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各学科的第一名发奖。张艮获得"StewartMcDowall"物理奖,梅耶获得"ThomasBrowne"生物奖,艾伦获得"Dilke"数学奖,卡尔获得"Richardson"数学奖,欧文获得拉丁语的女王银质奖。毕业典礼后,各位获奖学生的家长都互相祝贺。梅耶的母亲特地走得我们跟前向我们祝贺,我们也能感受到她为梅耶获得"ThomasBrowne"生物奖而自豪。 毕业典礼那天,我的感受是悲喜交加;让我伤感的是,除了张艮外,获奖的同学都要去剑桥;让我高兴的是张艮能够获得物理奖,他在温切斯特公学两年的目标实现了。 毕业典礼后,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张艮的物理主教老师,格伦博士。两年前,张艮考温切斯特公学的奖学金时,格伦博士对张艮的物理考试评价很高。以至于校长在录取张艮的信中,特别提到他的物理很好。格伦博士对张艮在物理方面的进步很满意,但是很遗憾,剑桥大学没有录取张艮。他说,相对其他很冒尖的同学,张艮在物理方面起步要晚一些,但是进步很快,他认为张艮现在在物理方面的成绩应该是可以进剑桥的。他希望张艮,也希望我们,不要为一次考大学的失利而失去信心。如果张艮要再考剑桥,他会写一封很好的推荐信。但是他认为张艮考牛津大学比考剑桥大学的把握要大一些。他说,他对牛津大学更熟悉一些,更清楚他们的录取条件,因为他自己就是牛津大学毕业的。 第十二章:考大学(9) (四) 张艮进入温切斯特公学的第二年,"学者"学院的院长罗伯兹先生离开了温切斯特公学,兰德先生接任"学者"学院的院长。兰德先生只有三十岁出头,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系,来温切斯特公学前在伊顿公学任教。兰德先生上任后我们只见过一次,与罗伯兹先生相比,他更年轻,更有精力,大概经验也要少一些。作为"学者"学院的院长,他每学期要根据各课老师的评语给学生一个总的评价。他第一次给我们的学期报告是这样总结张艮的:我认识张艮是在我们讨论科学和哲学领域中那些边缘的问题时,他反应快,思维敏锐,是一个修养很好的年轻人。 我知道温切斯特公学老师的评语是很客观的,甚至是很严厉的,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看重。张艮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他要取得好的成绩他必须刻苦学习。他知道他不可能在每门课都是第一,所以决定放弃一点化学,保证把物理学好。他放弃一点化学,不但要影响他的化学成绩,而且要影响学化学的态度。化学老师麦克纳博士是张艮的主教老师中我认识最早的,几乎每学期都见到他。麦克纳对张艮曾有很大的希望,张艮也参加校内外的化学竞赛,后来决定学物理后,他对化学的兴趣要少一些。在最后两个学期,张艮要放弃一点化学,努力的程度也要大打折扣,我不知道麦克纳博士会有什么看法。 张艮毕业时,兰德先生给我们了张艮的最后一个报告,也包括各个任课老师的评语。兰德先生的报告说,各个任课老师对张艮的评语差别很大。果然化学老师麦克纳博士对他的评语最糟糕,认为他没有努力学习,对他的劝导掉以轻心。让我们意外的是,英语老师希伯伦博士对他的评语最好。 兰德先生认为,英语老师的评语是对张艮能力和刻苦学习精神最好的总结。然而,兰德先生对张艮的忠告是"忠言逆耳",不管对你的批评是怎样的严厉甚至刻薄,哪怕只有一点是准确的,也要铭记在心;对于赞扬要虚心对待,要看到任何成绩和优势都是暂时的,"不进则退"。 兰德先生在他的评语中最后说,通过一年的接触,他对张艮的印象极深,尽管张艮偶然也有些傲慢,对他人的劝导不以为然,然而同学公认他是最有天赋的学生之一。他认为张艮对许多问题见解深刻,有远见卓识;他认为张艮学习刻苦,干任何有兴趣的事情会废寝忘食,对学校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欣赏张艮的幽默和智慧,在温切斯特公学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高尔公爵离开学校后对他们校长印象很深,因为他毕业离校时,校长对他说,"高尔,人生的道路上不总是香糖和蛋糕"。我希望张艮也记住兰德先生给他的忠告:对严厉甚至刻薄的批评,也要铭记在心,"忠言逆耳";要认识到任何成绩和优势都是暂时的,"不进则退"。 (五) 张艮要离开温切斯特公学了,我在回顾和反思,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得到了什么,温切斯特公学给张艮了什么。 温切斯特公学的校训是"礼貌养成绅士",六百多年都是他们的办学宗旨。培养"绅士"不仅在文化、宗教和社会的意义上,另一个重点是对个人特性的培养。他们培养学生行为礼貌和善,气质风度翩翩,品味格调典雅,谈吐幽默深刻,具有人文情怀。他们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全独立自我的意识,给他们刻印上一种文化标记,让他们具有精雕细琢的人文品质。 这些品质的培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是陶冶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六百多年来,他们一直采用"家教"式的方法教育学生。老师与学生住在一起,让老师的行为品质影响学生。"学者"学院的院长罗伯兹先生和兰德先生与他们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学校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住在一起,要把高年级学生的传统留给低年级的学生。就传授知识而言,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这是最好的办法保留他们的传统。 第十二章:考大学(10) 温切斯特公学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他们的教育,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使年轻时混乱的思维别致有形,所以老师用更多的精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在理念上让他们意识进步,理性分析,思考独立,富有个性。 对于教育而言,温切斯特公学的学生更愿意学习和领会那些最基础的、范普的、原创的知识,比如文法、修辞、哲学、数学、自然科学、诗歌教义等等。如果让还未成熟的大脑在这些知识前"曝光"那么这些科学理念、解析方法、基础理论、思想系统、诗歌文法、审美品味、哲学抽象等等都会永远的刻印于他们的心智,成为他们心理感觉和思维方式,形成他们自我认同的基础和重要组成。 在回家的途中,我对张艮说,我可以体会到温切斯特公学与公立学校很多不同的地方。他自己在那个环境中生活了两年,他自己的体会是什么?温切斯特公学与公立学校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张艮想了很久才说,他认为最大的不同点是那儿的同学。在宋顿中学时,他自己和一些很冒尖的同学总是感到很轻松,没有压力促使他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也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目的明确,要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他进了温切斯特公学后,最大的感受是压力。他可以从每个同学身上学到某种东西。那儿的同学,也要考好大学,但是他们不是通过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大学教育只是他们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所以他们更愿意学基础学科。他们期望在一个好大学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潜力和证明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道他们应该干什么。 如果张艮初中时最好的同学麦克的父亲再见到我,他一定想知道我是否对他当年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张艮去温切斯特公学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麦克要进牛津大学了,而张艮进不了剑桥大学。我想我的回答不会改变,张艮去温切斯特公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1) (一) 自从接到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信后,我们一直在考虑,张艮到底怎么办,去伦敦帝国学院,还是再考剑桥大学。 如果张艮直接被剑桥拒绝了,我们知道他离剑桥大学的要求相差很远,他会毫不犹豫地去伦敦帝国学院。然而,他没有被直接被拒绝,而是在第二批候选人中,说明他离剑桥大学的要求相差不是很远。更重要的是,他的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成绩进入了前十五名,毕业时又获得公学的物理奖,A-Level成绩也很好,数学、高深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是"A"。另外,他在"高级考试"(AEA)中,数学和物理都是"优",化学是"良"。这些成绩非常突出,即使与温切斯特公学那些考上剑桥的同学相比,也一点不差。 张艮可以选择一条容易的路。剑桥大学没有录取他,但是另外4个大学,包括帝国学院,都来了录取通知。他可以接受这个现实,到帝国学院读大学。虽然剑桥大学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剑桥大学的文凭可能使他今后的道路更容易一些,然而人生没有终点,却有许多起点。用汗水和智慧,任何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使在伦敦帝国学院学物理,也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他也可以选择一条艰难的路,第二年再报考剑桥大学。我们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剑桥大学没有录取他。可能因为他是私立学校的学生,而剑桥大学录取私立学校的学生有比例。也可能因为他是中国人,剑桥大学录取外国人的比例可能也有限制。但是,每年都有私立学校的学生和外国人考上剑桥大学,所以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要想进剑桥只能加倍的努力,比别人干得更好,不但要好,而且要好得多。进剑桥大学的意义是显然的:一是可以由此得到未来职业上的最佳保证,二是社会地位的终生标记。有了这两点,不仅可以在职业上有极大的成功机率,而且可以仕途经济,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和他的愿望。但是考不上的可能仍然存在,如果再考不上,他将再经历一次失败,我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承受力。 张艮告诉我们,温切斯特公学的同学中,有人报考大学时,只报一个大学--剑桥。如果没有成功,就再争取,既然路已经选定,就一定要走下去。他认为这次剑桥没有录取他,是因为他的物理课程学得较晚,没有突出的成绩证明他的能力,现在所有考试都已结束,他的成绩不比那些考上剑桥的同学差,他坚信剑桥会录取他。 我觉得他的分析有些道理,但是我也有我的顾虑。我的顾虑不是捕风捉影,更不是无中生有,十五个进入英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学生中,他是唯一的亚洲人,也是唯一的一个被剑桥拒绝的,这个事实让我不得不三思而行。在英国多年,我能感受到种种差异,只是不知道这种差异在进剑桥时到底有多大,张艮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否能够弥补这种差异。我认为他可以再次报考剑桥,但是不要抱有太多的希望,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要做好再失败的准备。 其实,他也考虑过再失败的可能。他告诉我们,即使再次失败,他失去的是"面子",他仍然有他的"尊严",这两点是根本不同的,在表面上都是一种精神需要。然而,这两者的本质却不同。要面子的人,总是担心别人怎么想,生活在别人的眼中;而有尊严的人,遵循的是自己的原则,是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他决心已定,再考剑桥 对他打算再考剑桥,许多好心的朋友都希望他慎重考虑。兰德先生给他写推荐信时告诉张艮,剑桥大学会保存他原来申请剑桥的材料,兰德先生担心,剑桥在考虑他的再申请时是否会有影响,所以建议张艮考虑报考牛津大学。另外,他的物理主教老师,格林博士也再次提醒他,考牛津大学的物理要更有把握一些。但是张艮坚信用他的汗水和智慧,凭他已经有的成绩,能考上剑桥大学。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