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作者:本书编写组 字数:4870 更新:2023-10-09 10:30:39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这次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军事方面  4.文教方面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一)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兴中会,1895年成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民报》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2、民权主久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论战的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论战的意义:  (1)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3、论战的局限: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2)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3)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的广州起义  (二)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2、政权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3、法典: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意义(局限性):  (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不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从1912年袁世凯掌权到1927年张作霖逃出北京,控制中央集权达十五六年之久。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发动"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  3、发动护国战争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新的时代条件;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  表现:  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黄埔军校成立  2、孙中山北上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五卅运动  5、省港大罢工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1925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三、 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