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拒绝平庸 周鸿祎和他的创士记-4

作者:李正曦 字数:15245 更新:2023-10-08 21:16:39

毕业前:理想之光照进了心里大学以前的周鸿祎看起来丝毫没有成功人士的特征。他家境普通,有点儿天分但心理素质很差。比如那次具有关键意义的全国物理大赛,集训的时候一切正常, 但在大赛前一天晚上,他紧张得一夜没睡。失眠的结果就是第二天头脑昏昏沉沉。那一年题并不难,可是集训队 里跟他一样排名最靠前的同学都没考好,反倒是平常并不显山露水的同学拿了第一。跟很多人一样,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也很难有颗平常心。甚色他可能比很多人还容易走极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虽然错过了保送北大的机会,但二等奖也是很好的成绩了,虽然失望和遗憾,但也不至于沮丧、消沉到 连高考都不想考的地步。问题在于他一方面自视甚高,一方面又缺乏自信。前者是因为发现了自己某方面的天赋,觉得自己非池中之 物,看着未来那道龙门跃跃欲试。后者则是因为他偏科严重,如果高考,必然拉低总成绩。他走极端也不是高考这一回。他当年本来考上了重点中学郑州一中,但白天瞎玩,晚上还彻夜卧谈,结果第 一学期期终考试考得一塌糊涂。一般励志的故事是主人公后来卧薪尝胆、奋起直追,最后夺回第一。但是周鸿祎 这个时候却转学了。转到离家比较近的普通中学,他又变成了个宝贝。可是这一去他还不知道谦虚,拿了第一名之后还得意扬 扬,结果全班同学对他都不是很友好。他只好跟外班同学玩,因此也没在高中阶段交到真正的朋友。人无完人,周鸿祎更不是完人。跟多数人相比,周鸿祎有明显的缺点,例如少年和青年时容易激动,容易走 极端,情绪不稳定,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社会交往能力差,偏科,不受权威管制,早年喜好江湖义气等。 但这都不要紧,他还是一路跌跌撞撞地闯进了中国互联网世界。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早在高中的时候他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了专业目标:计算机在哪里,他就到哪里。而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还是随波逐流,听父母老师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在高中阶段,他读了《中 国青年》的文章就确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创业,而不是打工。2.为了这个理想,他对自己的散漫行为作了修正,他在整个本科生涯学习都很刻苦,而不只是凭借那点儿天赋混日子。他是真为了计算机废寝忘食。 专业基础打得越扎实,人就走得越远。产品越复杂,对专业基础要求越高。他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基础扎实是 有例子的。2010年10月份,3Q大战前期,360推出隐私保护器,曝出QQ软件扫描用户硬盘,引起全国关注。当时,金山 也出了一款金山隐私保护器,目的是为了侧援腾讯,给腾讯减轻压力。那天夜里11点,360公司二楼大会议室灯 火通明,骨干技术人员到场,周鸿祎和齐向东也在现场。周鸿祎亲自在电脑前操作金山的隐私保护器,跟技术员 讨论金山隐私保护器的实现原理。周鸿祎是能够跟程序员对话的,所以在产品上其他人糊弄不了他。这或许就是腾讯比较忌惮周鸿祎的地方: 360不仅聚集了知悉Windows底层的安全技术高手,周鸿祎自己也精通技术。安全软件在操作系统底层发现安全威胁后,不同品牌的安全软件会同时响应,这个时候就要看谁反应快,肯 定会发生冲突,如同不同公司派出的两个保镖在东家遇到陌生人袭击的时候,都会往前冲,但谁武功高强谁就能把陌生人擒住,同时还能抑制竞争对手的表现。尽管周鸿祎曾多次向腾讯表示自己不是对手只想合作,但总被当 成客户端的最大竞争者。当然,这反过来也证明了周鸿祎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同时印证了我们前文所说的,优秀要靠专注地积累能量。3.从大学起,他自创了一套“脑力体操”。看到别人做出一款软件,他就会想:如果我做,我会怎么做。尽管他没有真正去做这些项目,但是相当于沙 盘推演了一遍。他不断寻找这样的问题,跟团队、同学和认识的相关的人去讨论。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自己可以做项目,但是你很难做到比别人多10倍的项目。那么,这种“脑力体 操”就很重要了。带着问题去实践,然后再去看书学习,效果就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他逐渐把这种“脑力体 操”升级了。自己做过的项目,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反过来再仔细琢磨。因此,周鸿祎对达成目标的工具和方式很 挑剔,这表现为他在产品和营销等方面的不妥协、追求极致。有时候下属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但他很反对这种想 法。严格的要求、挑战式的对话,必然令一些习惯和风细雨的人受不了。但这就是他的方式——他变得优秀,也 能让企业变得优秀的方式。同时,在"脑力体操”的训练中,重复犯错的概率大大降低。虽然此后他还是不断犯错,但都是新问题,而 不是一味在老问题上纠缠。比如吸取了 “被专政”的教训,他再也没说过什么违心的假话,对媒体也比较坦诚。 后来创业期间,因为性格过于直率他甚至还受了不少白眼和欺骗。当然,有些缺点的弥补需要的时间长,比如不够专注,比如脾气大些。这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4.突破个人的有限性,获得搭建平台的能力。因为会反思,他知道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从满世界"投机取巧”的所谓创业重新回到学校去拿学位;毕业 后为了弥补自己资源、见识等各方面的不足,他去了北大方正学习;事实上,卖掉3721进入雅虎这样的跨国巨头 做高管,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学习。打工打得好,也是一种创业,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自己搭建平台的,大部分是在建立好的平台上做事。周 鸿祎是极少数能够搭建平台的人。这得益于他在专业上和社会性上的不断提高。他曾做过卡氏16种人格测试,智商判断力得了满分,但评估报告却不乐观,因为他的得分很极端。想象力特 别好,但守恒性、专注性都不太好,老师认为他很难适应陌生环境,不太容易成功。但“脑力体操”弥补了这一 短板,成了他一路闯荡而不至于“落草”的法宝。找到自己的缺点,去补;明了自己的优点,去做。成功只是结果。毕业后:理想之光照进了现实从进入北大方正的时间算起,周鸿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几件大事。第一是风险投资(VC)进入了中国。风险投资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助推者,最早的当属IDG。第二是中国域名的战争。当时爆发了一个关于CNNIC是不是该做中国域名的争论。这同时开启了一场对中国 几百万家中小企业的市场教育活动,让他们明白如何利用互联网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让客户找到你。3721贡献巨 大,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功不可没,特别是阿里巴巴,此后将这一普及活动发扬光大了。第三是门户网站的上市。对于中国互联网,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第四是SP (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行业出现。当时中国互联网还没有找到收入模式,股价低迷。中国移动做 了一个开放平台,让企业可以SP接入,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中国互联网。第五是网络游戏。SP昙花一现,是网络游戏把中国互联网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丁磊,特别是陈天桥和史玉 柱,他们前赴后继,把网络游戏做成了 “印钞机”行业。第六是国际公司进军中国。雅虎算是第一家动作比较大的,收购了37212003年,互联网的低潮刚刚过去,雅虎在中国的发力、发展,直到后来跟阿里巴巴高达10亿美元做的交易, 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进程都影响深远。如今观之,在雅虎和阿里巴巴的那场交易中,表面上看马云占了便 宜,实际是被占了便宜,为那40%的股权,后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就像周鸿祎卖掉3721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一样,马云的这个代价也是宿命。马云有两件事对周鸿祎启发甚大,一个是淘宝利用免费策略干掉了eBay中国(电子港湾),将国外的互联网 公司斩于马下;另一个是借助与雅虎的合作,将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宝连成了一个商业帝国的基石。 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马云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符号。往后,百度在中国超越谷歌,上市,变成中国搜索引擎的老大,再次证明中国互联网还是属于中国公司的地 盘,给了很多创业者信心。至于再往后Web 2.0在中国的热潮,以博客中国、天涯为代表,一群理想主义者冲进了围城。虽然他们的尝 试最后都没有取得所谓盈利上的成功,但的确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创新和活力。这属于风投的第二次热潮。在这样一个暗潮涌动的时代,周鸿祎参与到了大部分重大事件之中。是什么让他虽然碰得头破血流但没被颠 出局?还是缘于他能不断反思。因为反思,他虽然进入北大方正不到一个月就被赶到了新疆,但再也不好高骛远了,而是沉下心去观察,认认真真做了几款产品,人也不那么张狂了。去新疆之前,他把笔记本退给了公司,自己攒了一台:奔腾7, 16兆 内存,15寸屏,配了光驱能播VCD,花了6000元钱。因为反思,他才在回到北京后从小事做起,甚至把别人不屑 于做的东西做得挺漂亮。也因为反思,他才能在飞扬失败后开启3721的大门。但是反思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你要面对自己的过去和缺点,甚至必须面对自己的失败。 放弃飞扬的时候,正值他在新疆做的项目遇到一些麻烦需要改进。因为是几千万的大客户,如果不解决后果 很严重,于是周宁指定他亲自去搞定。听到周宁说“飞扬你就不要做了”,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抢 走”一样,他也曾痛哭过一场。但可以说,他做3721时的互联网世界观,与飞扬失败后的反思是分不开的,他后来反复提到过这一点。重视 产品的商业化、重视合作与渠道,把团队从不到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发展到公司内部孵化,他收获颇多。反思也是阶段性的,是随着经历成长的。有些道理浅一点儿,一次就看清了,可以杜绝。但有些东西潜藏太 深,而且事关对自己基本的判断,对这样的问题反思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恐惧、偏执、不专注。 于是,错误还会继续犯,有些错误可能比之前的还要严重。周鸿祎当时把3721的软件做得如此复杂,以至于连用户自己都卸载不了。他在用户体验上犯的大错,从另一 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后台的程序员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几乎下意识地守地盘的举措。超强的技术被周鸿祎当成了护城河。3Q大战的时候,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流氓的背后是敏感词》,文中写道: 现在很多人认为是3721当年耍流氓,但事实上是CNNIC以所谓的官方身份,通过试图颁发政府规范的方法争夺3721市场。对于被压制一方 的创业者,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技术上的手段先予以反制,也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流氓软件。最近周鸿祎在公开信中说到“被冤枉的愤怒让 我几乎要冲过去决斗”,大概就是如此。这倒是不夸张,当年最早的一批用户是主动安装3721的。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上一个网站是有困难的。 今天我们可以搜索一下XXX,第一结果就是,而当年只能靠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进去。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去 网吧上网都得带上那个网址本的窘况。在地址栏输入中文,确实方便了一些用户。如果没有后半段的流氓软件大 战,这不能不说是个好的创新。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事隔多年,周鸿祎对3721作过深刻的反思。他认为3721有两大难以抹去的污点,其一是安装插件这种方式对用户造成过多的打扰;其二便是跟百度、 CNNIC互删软件,将软件故意做得难以卸载。他是多年之后才知道当时百度的流量远远不如3721的。甚至在2004年左右,百度的流量都无法与3721相比。 他去找李彦宏谈合作的时候,李彦宏却摆出一副“天下尽在掌握中”的架势。后来有人估计了一下,3721的流量大概能排到当时的前三或者前四名。当时在263公司担任要职的田健来找 他谈合作,他无偿给了263收费邮箱一些推广资源,对263邮箱的帮助就很大。正因为看到了3721流量的威力,田 健才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3721。遗憾的是,周鸿祎对此浑然不觉。因为不自信,他硬是被李彦宏唬住了。其实这不能都怪周鸿祎。他第一次把企业做得像个样子,产品经理的角色刚刚及格,哪能这么快就转换 到“谈判专家”的角色上?况且,他本来性情就直,没多少城府,还以为别人都跟他一样呢。问题在于,作为投资方的IDG此时也乱了方寸。原因则是3721的成长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遇到的问题对 于他们来说一样陌生。毕竟,他们也才进到中国这个市场不久,大家对行业前景都看不清楚。连久经沙场的投资人、领路人都糊涂 了,周鸿祎能不慌、能自信吗?如果当时他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3721的定位与前程也许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但 他对彼时的格局判断不清。他此时离一个成熟企业领导者还有不小的距离。一个成熟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是前瞻性,且不是仅对某 一单一产品的前瞻性,而是关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前瞻性。他当时的不自信恰恰是因为缺乏前瞻性,心里没底。说 到对自己心里那个商业帝国的思路及笃定,他此时还不及马云。如前所述,在谈收购的时候,因为恐惧,他的立足点也有偏差,看重的是如何借重合作方的资源和平台来打 击对手,求得生机,而不是注重3721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忽视战略目标,3721所犯的错误与合作方雅虎一样。2003年上半年,周鸿祎也曾寻求和谷歌的合作,但各种途径均告失败^后来他好不容易认识了个人,说是给 他10万美元就能约到美国某政要,而他也是谷歌董事会成员。周鸿祎咬咬牙,给了钱。于是,在硅谷的一个饭馆里,周鸿祎见到了美国政要,他带了当时谷歌排名前几号的人物。但因为语言不 畅,双方只能简单交流,加之谷歌当时对中国市场并不重视,所以态度有些傲慢,谈话也就不咸不淡。美国不是中国,美国政要对谷歌的影响力有限。于是周鸿祎银子花了,自尊心还受了很大伤害。IDG内部其 实也有人提议上市,但遭此一击,周鸿祎对海外上市已是心存畏惧。再说那几个收购3721的本土大佬。新浪创始人之一的林欣禾与周鸿祎在硅谷见面,周鸿祎对他印象非常好, 但又认为对于门户来说,企业业务不是重点,所以放弃了。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与他谈判的结局和原因类似。 最后周鸿祎决定把3721卖给跨国企业,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跟国内公司合并,大家都是创业者,而且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相处起来麻烦;卖给海外公司,国内就自己说了算了。他此时当然还预料不到进入雅虎之后的遭 遇。从这里能看出周鸿祎对收购之后的地位非常看重。反过来看,不管是新浪、搜狐还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当时 对价格、地位甚至股份都没他那么在意。这本身也是他不自信的表现。处于心理弱势的人,会更多地寻求外在条件上的安全感。最终卖给雅虎,除了价格,还有周鸿祎虚荣心的满 足,那种被主流认同的虚荣心:雅虎是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如日中天,它花这么大代价买了3721。反思成为习惯人无完人。周鸿祎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个狂傲不羁的家伙,但事实上,他只是个不完美却渴望成功和认同的普 通人。可是谁的青春不迷茫?谁不是从年少、幼稚和怯懦走向年长、成熟和勇敢的呢?这个时代诱惑又多,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人,太少。越优秀的人欲望越多,越聪明的人,越安不下心。想 要的太多,跑得太远,最后会累得烦躁而不宁。自以为有志气,可往往只是欲望。周鸿祎身上的缺点不比一般人少,甚至比许多人还极端。但他比许多人强在能把优点发挥到极致,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反思。这种反思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行为习惯。就连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他都隔一段就回头梳理 一遍思路。在企业家里都极为少见。所以,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重要的是能否变得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第九章 大公司的窘境如果说周鸿祎以前反思的更多是自己的错误和项目的缺陷,那么如今他终于可以真正跳脱出"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反思一些更宏大的问题 了,比如大企业自身的危险在何处,能否避免,如何避免。雅虎这样的巨人展现给周鸿祎的,肯定比3721这个自己搭建的平台要丰富和全 面。周鸿祎看到了什么?阿里巴巴原首席执行官卫哲说过一句话:雅虎是爷爷,爷爷总会离去的。这话似箴言,似诅咒——雅虎后来的确和阿里分开了。但2004年4月13日,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在嘉里中心 酒店身着唐装频频举杯之际,谁又知道雅虎公司看上去那么强壮,它什么时候会衰落呢!那是杨致远的第一次访华,同行的还有包括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和首席运营官丹罗 森斯威格(Dan Rosensweig)在内的全部高层。这样高的规格出访,其最主要用意是开启雅虎中国发展的新篇 章,至于策略,则是力挺他们耗巨资打造的雅虎搜索技术(YST)。虽然正式亮相还不到两个月,但雅虎搜索技术业已成为当时全球范围内使用量最大的两家搜索引擎之一。根 据美国互联网调查2004年3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雅虎搜索的市场份额已升至43%,直逼王者地位。“搜索市场的争夺是一场马拉松,现在断言谁执牛耳还为时尚早,我们有信心最终胜出。”杨致远表示。 令人尴尬的是,这个王者是谷歌,一个雅虎自己造就的对手。大约在4年以前,雅虎决定给某初创公司小小的援助,在雅虎的网站采用其搜索技术,并大方地为此付出大 笔现金。这家小公司就是谷歌。2000年,雅虎虽然只有6岁,但已国际巨头范儿十足。回首如渊。杨致远和戴维费罗(David Filo)于1994年创办雅虎,开创“流量/广告”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那会儿,风头之劲绝不弱于后来扎克伯格和脸谱网(Facebook)。创办才一年,公司就上市了,市值高达5亿美 元。上市当年营业额虽然不过130万美元,尚亏损63万美元,但1996年就扭亏为盈了。 当时能赢利的互联网公司少之又少,就算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也是光吆喝不赚钱。 人比人,气死人。在此期间,周鸿祎逃课在外闯荡,撞得头破血流,不得不回到学校重拿学位,再后来到方 正去打工,又被撵到新疆去。而同样辍学创业的杨致远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传奇,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上市头10年,雅虎的营业额从2000多万美元飙升至60多亿美元,但笼罩在业绩光环下的杨致远和雅虎却隐忧重重。最大的隐忧就是谷歌,这个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心腹终成大患。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雅虎换掉了名字与谷歌(Google)异常相似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从好莱坞聘请了原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联席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以扭转劣势。雅虎原本的收入来自广告。塞梅尔加入雅虎后,发现搜索竞价排名的赢利能力巨大,但同时,他也很快发现 雅虎既没有自己的搜索技术,也没有根据搜索结果发布广告的技术。塞梅尔首先与搜索引擎公司Overture达成协议,使用其广告发布技术,然后试图并购谷歌,但是失败了。此 后,他不得不花了2. 3亿美元买下互联网搜索先驱Inktomi公司,又干脆16亿美元收购了Overture。事实证明,这两个收购是非常英明的。依靠搜索广告的收入,雅虎的业绩在20042005年间达到巅峰。问题 在于,即便如此,雅虎也仅和谷歌打了个平手。胜不了一个年纪只有自己一半的家伙,让人又气又急。雅虎很不服气,因为它不但有搜索广告,还有显示条 幅广告,而谷歌则只有搜索广告。问题在于,雅虎在搜索技术上并非业界领袖。在2003年收购Inktomi之前,雅 虎从未做过搜索引擎。虽然之后塞梅尔试图把雅虎重塑为技术公司,但新崛起的谷歌俨然成了一堵高墙,拦住了 这只奋发图强的老虎。而墙之所以垒得这么迅速,也是因为这只老虎。一些技术巨鲸,如微软、英特尔和甲骨文等,都以对竞争对手的残酷无情著称,但雅虎不一样,也许是本身 太顺的缘故,深感提携后进是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它大哥范儿十足。既然是大哥,对小弟们就得慷 慨些。2000年,雅虎不仅在自己的网站帮助谷歌推广其搜索技术,还付了720万美元费用。在大哥的扶持下,小弟第一年就赢利了。但雅虎其实并没有财大气粗到那种地步,当年不仅亏损了9300万美元,而且股价狂跌。 谷歌的状况则相反,其营收增长神速,基本上每季庋翻一番。在谷歌还是一家私人公司时,它不用对外公布 业绩,但它的经营账目每季度都会定期送到雅虎。也不是没人意识到危机,一些欧洲的雅虎经理就曾表示了对谷 歌的担忧,但并未在管理层引起足够重视。当时雅虎的管理层并不看重钱,他们只看到了搜索能带来大量的点击。他们的私心也仅限于此,他们也如同 被收购前的3721—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平台本身就是价值所在,给人付费使用都是恩惠,怎么还需要为此付大 把银子呢。可是直到2002年,雅虎都没醒悟过来,付给谷歌的钱竟然增至1320万美元,相当于其全年总利润的1/4还 多。但这个时候的谷歌已非吴下阿蒙,它2002年的利润已经超过雅虎的4300万美元,达到1亿美元。善良的老虎为自己培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凭空垒了堵高墙,从此开始了翻墙、翻墙却怎么也翻不过去的悲情故事。2006年,谷歌的营业额和利润均超过雅虎。但是在2004年,雅虎还看不到这个结果,他们只看到了搜索业务变成了互联网行业最令人艳羡的金牛。对此,他们非常欣慰。雅虎当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翻墙的成效显著:第一季度赢利达1.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700万美 元剧增115%营业额达到了7. 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 83亿美元增长168%。搜索业务已成为其增长最快的主 业之一,其中在线业务中的1/3以及全部线下业务的收入都来自搜索。虽然“得搜索者得天下”并不尽然,但是拥搜索技术自重的雅虎毕竟重新追上了谷歌。 搜索这么重要,雅虎当然希望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一马当先,夺回主动权,最好凭搜索牵一发动全身, 打通雅虎在中国的任督二脉。何况他们现在有了3721和周鸿祎。周鸿祎做了什么?1.2亿美元的确诱人,但真正去拿的时候才知道烫手。作为合作的前提,周鸿祎必须满足杨致远提出的几个 条件。双方达成的收购协议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雅虎先行支付总收购金额的50%,余下的部分视周鸿祎带领雅虎中国取得的利润情况而定。按规定,第一年雅虎中国要创造1000万美元的纯利润。如果完成,雅虎再付25%。第二年雅虎中国需要完成 2500万美元的纯利润,雅虎最后再付25%交易才完成。这对当时意气风发的周鸿祎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难事。2004年3月22日,他正式成为雅虎中国总裁,准备大干一场。雅虎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没有战略方向,是要长远发展还是立刻赢利,雅虎总部一时也没有给出答案。周鸿祎 向总部呈请:鉴于落后5年的差距,以当前速度去追赶不太现实,需要跨越式发展,但跨越式发展需要总部大量 投入。然而,雅虎总部疑虑重重。结果,别说跨越式发展了,雅虎中国连追赶外部发展的速度都困难。迫不得已,周鸿祎上任伊始就对雅虎中 国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他抛出了三大计划:推动中文上网的国际化、实现雅虎搜索技术的本地化、推动雅虎电邮 在中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地位。既然要改革,肯定得用自己信任的人,雅虎中国的重要岗位自然也安插了 3721原来的人。此后,雅虎中国开始在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邮箱领域重拳出击。 2004年6月8日,雅虎中国推出新版即时通信软件“雅虎通6.0中文版”。2004年6月21日,雅虎中国独立的专门搜索网站“一搜网”上线。 2004年7月26日,雅虎中国率先把免费邮箱扩容至1G容量。经历过之前的失败和反思,周鸿祎开始强调专注。他砍去了一些雅虎在内容上不擅长的频道,面向城市白领 主推房产、汽车、娱乐、体育等内容。但雅虎总部坚持做门户的想法,对他一意孤行的态度很不满,周鸿祎“雅 虎野蛮人”的外号不胫而走。对发展方向看法的不一致,为双方的合作埋下了隐患。在高层之间嫌隙初现的时候,底层员工之间也谣言四起。一来,雅虎中国当时只有员工50人左右,而周鸿祎 带过来的3721团队却有200多人。二来,雅虎中国本来在华润大厦办公,后来却被搬到了3721所在的和乔大厦。 至少从表面上看,这更像3721收购了雅虎中国。周鸿祎也知道国际并购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双方企业文化是否融合,可是因为业绩压力太大,他实在顾不上这 些流言。另一方面,文化的纷争也是此消彼长的,他希望用一种创业文化清洗掉雅虎中国原有的官僚气。于是,“奋进、向前奔跑、快速行动”的创业文化开始被倡导。同时,周鸿祎还耗巨资将双方员工全部拉到 海南三亚做了一周的团队活动。为了能和员工推心置腹,活动期间周鸿祎采用了最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和 原雅虎中国的员工一起喝酒。这可不是绅士一般的浅酌,而是“不醉不归”地喝。他喝醉后还掉进游泳池磕掉了 两颗门牙。周鸿祎的确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大问题。2004年,雅虎中国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4000万美元,利润 为1000万美元。周鸿祎的努力令行业人士开始重新审视雅虎在中国的力量了。一切似乎都在表明,雅虎中国开始 走上正轨,找到自己的方向了。但是好景是暂时的,周鸿祎与雅虎总部的矛盾在并购后第二年逐渐激化。第一年,雅虎总部虽然有些不满,但对他的“野蛮做法”还是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比如撤换了 不支持他的财务、人事、法务的高层主管。在没有耐心等到总部回复后,他决定不在雅虎中国的页面上强化搜索,而是推出专门的搜索门户“一搜”。 由于没有总部的资金支持,他干脆从3721拨款先进行了 “一搜”的前期建设,雅虎后来也默许、补偿了。雅虎之所以支持其“野蛮做法”,主要是雅虎中国在2004年的业绩达到了要求。实际上,2004年底时雅虎的 在华业务做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雅虎搜索超过当时的谷歌中国,如果把“一搜”加起来差不多也超过了百度; 邮箱超过新浪做到了第二;雅虎通的活跃用户量超过千万,上升势头极猛。在这种情况下,雅虎总部对雅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重视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重视还不如不重视。如 果重视的结果不是加大投入、制订更长远的规划并让参与其中的人得到更大的利益,谁希望受到这所谓的“重 视”呢?雅虎总部可不这样认为。杨致远对雅虎中国在2005年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搜索要超过百度成为市场第 一,邮箱的用户也要大规模增长。而且雅虎总部只看结果不投入。雅虎中国得不到总部任何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完成新的业务增长必须靠雅虎中国自身赢利来支撑。 周鸿祎肯定不能同意这样的安排,他强烈要求雅虎总部大幅庋增加投资预算。可是杨致远此时对雅虎中国的 发展战略依然摇摆不定,无法答应他的要求。双方的矛盾围绕雅虎财务年度预算开始慢慢公开化。到了2004年12月,这个预算似乎并没有改变的迹象。 2005年初,周鸿祎开始和雅虎总部进行一系列的谈判。此时的他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对这个网络巨头的 认知已不复当初谈收购时的懵懂。他清楚地看到,这桩收购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敢走大投入、大产出的路线。他此 时已经从1.2亿美元的虚荣心里走出来了,他真想做事。在谈判过程中,他提了两个方案:收购金额不变,长线的邮箱和搜索业务再拨一笔额外的费用;或者双方都 退一步,协议提前结束,最后支付的金额不按照当初设定的利润收入目标来确定,而是直接确定一个比原定收购 价格低的金额。但雅虎总部两个方案都不同意。他们给周鸿祎提了一个新方案:请他和他的团队留下,以收购金额原价为标 准支付他所属股权应得,但要求他不能干预雅虎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的应付款。这次轮到周鸿祎不同意了,因为这其实是一种买团队、牺牲投资人利益的方案。当年研究生时期因为“病毒门”饱受排挤、冷眼的教训历历在目,周鸿祎怎么可能答应这种也许会让他背负 一生骂名的条件?再者,就算完不成2005年的目标,他的损失也有限,也不缺那点儿钱了。争论最后的结果是周鸿祎宣布离职,收购协议提前结束。雅虎前后共支付给3721股东9000万美元,3721归属 雅虎中国。周鸿祎于2005年8月31日正式卸任雅虎中国区总裁一职。周鸿祎想到了什么?学无止境,没有什么经历是多余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平台,即使是像周鸿祎这样天生不做牛后的人,能够制造平台的人,也必须在人 生的某个阶段寻找平台。他的第一个平台是北大方正,在方正的收获是作为程序员建立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能 力。第二个平台是雅虎,在雅虎的收获是雅虎提高了他包括管理在内的综合驾驭能力,同时开练搜索、门户、邮 箱等多种业务,而且对手都是国内最牛的那个。这个平台3721是无法相比的。另外,通过方正和雅虎这两个平台,他看清了互联网大企业的官僚病,因此对官僚主义非常警惕。后来奇虎360也逐渐步入这个阶段,流程日趋复杂,有一些人浮于事,不再像过去一样行动快速、有效,这都让周鸿祎感 到很生气,又很无奈。但是有自知,总是强于无自知。 具体来说,周鸿祎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周鸿祎更自信了这归因于见识的全方位扩展。雅虎毕竟是当时最具国际范儿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作为其中国区的掌舵者, 他不仅调配的资源多了,战胜对手的次数多了,甚至对洋人、洋文以及国际化方面也完成了 “脱敏”实践。在此之前,因为英语等科目学得不好,他不想高考。因为英语学得不好,他没有赶出国潮,也畏惧和洋人打 交道。更重要的是,因为没出国留过学,他自觉远离硅谷,远离那个真正的高科技核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恐惧长年累月发酵后,使他面对那群“海龟”时不免自卑,才会如之前那般在 一种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产生恐惧。这种恐惧是“海龟”们很难体会的。“海龟”们纵然有恐惧,也是其他方面的,至少他们找寻谷歌的高层人物不会那么难,不会像周鸿祎那样失 财伤心。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多打几个电话多拐几个弯的事。一个总在边缘行走的人,遭遇那些主流的竞争者贴身肉搏、刺刀见血的时候,不红眼、不疯魔几无可能。但如今,这根埋在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引线没有了。他现在英语水平也许并没提高多少,但见得多了,听得多了,打交道的机会多了,他发现他们并没比自己强 太多,有些方面甚至自己还更厉害些。再者,他因此完美地结束了职场生涯的历练。方正阶段,那个所谓的事业部总经理本质上就是个部门经理,它与一个跨国巨头的中国区总裁不管在接触 面、控制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相差甚远。而且,第一次履新跨国巨头的中国区总裁,他成绩斐然。“脑力体操”升级了如果说周鸿祎以前反思的更多是自己的错误和项目的缺陷,那么如今他终于可以真正跳脱出“产品经理”的 角度去反思一些更宏大的问题了,比如大企业自身的危险在何处,能否避免,如何避免。一个在产业链顶端起舞的巨人展现给周鸿祎的,肯定比3721这个自己搭建的平台要丰富和全面。尤其是跨国 并购产生的文化冲突等问题,给周鸿祎的实践和反思提供了鲜活的样本。这种反思几乎囊括了企业战略、商业模 式、团队建设、制度文化和用户体验在内的所有问题。毕竟,在这不到两年的合作时间内,他几乎没在他管辖的具体业务层面犯过什么大错,相反,他做得很好, 就算是最后撕破脸,他也没损失太多。值得一提的是,他不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在走,他在这个阶段的实践一如 从前,敢于挑战和创新,而挑战的对象不只是竞争对手,还有雅虎本身。他太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了,即便是雅虎这样如日中天的跨国企业的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也不过是他的另一个 学习阶段,形式上和去方正是一样的。但是学习的内容、层级和最终的收获,都大大超越了从前。他收获的不仅 是3721变现后的巨款,还有实践经验上的质的提升、自信心从根本上得以重建、思考内容从企业本身向商业世界 的全方位拓展。3721时期,上网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产品上的升级;公司管得再好,也不过是以前团队管理的升级。产品怎 么做,市场怎么竞争,公司政治怎么权衡,都只是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执掌雅虎中国是全新的实践和突破。 比起这些,终止协议损失的那点儿钱的确算不上什么。野性与理性交融虽然周鸿祎后来看到彼时还不如3721的百度发展成巨无霸,内心的确会有些不平衡,也曾放言说如果当初不 卖如今会是什么情形,但他内心其实非常清楚:即使当初不卖,即使坚持了下来,他也未必能做成百度现在这样。为什么?木桶的那块短板还没补上。见识欠缺,内心不够强大,错误不在此时发生,也会在某时发生。缺什 么补什么。那些认为3721卖错了、雅虎买错了的人,其实都未必看懂了周鸿祎。或者,他自己当时也未必就这么 明白。这也是他的一个“天赋”:比很多人更敏锐的直觉力。此前他遇到的很多坎儿,他当时都想得不是很清楚,但直觉都为他指引了方向。直觉、潜意识为他牢牢地抓 住了那些他最看重的东西。雅虎中国成就了他的自我超越,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所以他还在雅虎中国的时候,曾经对雅虎的老员工说 过一句话:我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更爱雅虎!遗憾的是,并购之初,他比杨致远更加看不清雅虎的过去和未来,后来通过探索和实践看清了,但是杨致远 还没看清。他的确是最适合在狼群里去撕咬的开拓型帅才,充满野性,这种人需要的是放手而非钳制,因为他骨 子里是个舵手,而不只是水手。因为有点儿英雄主义,也因为野性还在,他希望在事业上也实现超越。以前做3721,更多的是追求商业上的 成功,如今他已不缺钱了,再去折腾,就更看重社会价值的实现了。一个企业,只有在社会价值上成就突出,才 能和“伟大”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也是因为自信,他原本的野性不仅没有消失,还得以强化,并在其后的投资者生涯中与理性交织、融合,形 成自己独特的商业理论和风格。这是他之后开创新的商业帝国的全新起点。第十章 机会从细处生“有些失败是挺可笑的。”周鸿祎说。除了羊奶,他还做过煲汤、靶场等项目投资,均告失败。因为失败而打水漂的资金也有好几千万。 痛定思痛,他终于下定决心:不熟不做!当然,也有不错的项目,大多在他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奇虎公司了. 周鸿祎看到了什么?巨头们窘了,创业者才会有机会,虽然这些机会都在缝隙里。2006年初,雅虎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业绩疲软。疲软的原因是网络广告领域发生了变化,其广告收入下 滑。同时,雅虎在竞争中出现的失误,也让谷歌得到不少机会。谷歌可没那么心慈手软。说到广告,就不能不提2006年初“雅巴”联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耗资3000万人民币,邀请陈凯歌、张纪 中、冯小刚三大名导围绕“雅虎搜索”分别创作的视频广告短片。配合广告,还举办了 “雅虎搜星”全国选秀活动。三位导演分别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北京北海公园、福建武夷山作为外景地,携数月选秀后脱颖而出的三个幸 运儿,经过数十天的紧张拍摄,三部“雅虎大片”终于在9月28日新鲜出炉。但耗费巨资的广告显然没能挽救雅 虎下滑的趋势。三部广告片共同的主题是“生活,因找到而快乐”,但雅虎却没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目前一切资讯正向娱乐化发展,就连生活方式都娱乐化。娱乐内容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内容,有品位、 时尚的娱乐必须引导未来的趋势,未来5年雅虎将以搜索为基础,强调互动和个性,成为国内最大的搜索服务 商。娱乐方面,雅虎还将展开一系列布局,为雅虎搜索注入更多创新、好玩的元素。 马云,这个雅虎中国新的掌舵人将周鸿祎近两年来的布局推倒了。 毕竟,现任和前任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关注点也大相径庭。如今,“娱乐第一引擎”的定位对于马云及其阿里巴巴自然是有利的,因为阿里巴巴的内容与娱乐和生活息 息相关,但对于雅虎就未必是好事了。它的竞争对手是谷歌和百度,可突然之间却改道攻向中国本土网站。雅虎本来就在技术积累上存在短板,前两年翻墙翻得不错,才得以追上来,眼看就该发起总攻搏一搏了,可 这集结号一吹,发现不让他们继续翻墙了,连主要的敌人都换了。谷歌和百度自然是偷着乐,但雅虎本身也不觉 得有错,最恼怒的也许就是那些被突袭的倒霉蛋了。这也难怪——雅虎本身就有媒体属性,类似国内的Haol23上网导航,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想快速找到的内容。最开始的确是刚性需求,也有很多人访问,访问的人多了,自然就开始做广告。后来做频道和门户也算顺理成 章。问题在于:雅虎朝着“卖广告的公司”迅速堕落。因为它所引领的旗帜广告市场需求实在旺盛,有钱赚谁不去赚呢?但是,卖广告是媒体公司的主业。那么雅虎究竟是要和谷歌斗,还是和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媒体公司斗呢?敌人都找不准,仗怎么打?纵然雅虎很多频道内容都相当棒,比如雅虎财经和雅虎体育都有很大的浏览量, 但雅虎从来就没有明确回答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来雅虎?在互联网的早期,优质内容的确可以吸引用户,但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兴起使用户有了更方便、更快捷的 获取信息的方式。雅虎在搜索引擎上的发力并不算晚,本来是有机会的。可选择多了,左顾右盼,最后自己也搞 不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或者,面对这样的战略大转折,雅虎本身也有畏难情绪在作怪。总之,由于雅虎自乱阵脚,谷歌比预想的更 轻松就得到了它想得到的。百度就不用说了,在中国,连谷歌都不是它的对手。雅虎走向这个方向并不奇怪,毕竟它的基因里就有这两种可能。但是,搜索比之媒体,更贴近互联网行业的基础服务,而基础服务更有助于搭建平台。那个阶段恰好是平台拔地而起的最佳时机。除了踌躇满志的阿里巴巴,百度创造了 “百度一下”,获得了 “中国的谷歌”的美誉,而腾讯的小企鹅已是 中国网民的“网络身份证”。2006年左右,三大平台已呈鼎力之势,后来者机会不多了。周鸿祎做了什么?2005年8月11日下午,雅虎中国宣布与阿里巴巴置换股权。同一天上午10点,周鸿祎正式披露他离开雅虎中国总裁后的就职去向。他递出的新名片上写着:IDG技术创 业投资基金投资合伙人。国外风投基金看好中国第二波互联网热潮,他也看好。9月1日,他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IDGVC (国际数据集团风险投资基金)。IDGVC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 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其投资集中于互联网、软件、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对于加盟风投的动机,周鸿祎坦言:“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IDG的25万美元,我不可能把十几 人的公司发展到几百人的规模,我对风投的作用理解很深刻。IDG之所以看上我,是因为我与其他合伙人有经验上的互补。”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